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合集12篇

时间:2023-07-07 09:21:31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1

但新教材避免了以往偏重传授乐理知识和自琐的概念,学生很难领会所学内容,现在的新教材在音乐知识方面,配上了图像、卡通人物、情境联想等,给教学带来极大便利。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逐步理解和掌握,比方说学习音节实值、强弱等通过模仿动物的声音来认识。

例:

× ××∣× ×∣× ×

鸭子: 嘎 嘎嘎 嘎 嘎 嘎 嘎

狗叫: 汪 汪汪 汪 汪 汪 汪

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二、在歌曲教学方面,新教材也同样避免了旧的教学模式

把以往音乐课以教为主的方式,常采用老师弹琴,学生听琴模唱或观看光盘学唱,老师在难点上稍作指导就可以;新教科书歌曲有意识地抓住适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贴近儿童生活,这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也重视培养儿童的“真、善、美”,可以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教科书还增加了其它表现形式,丰富了音乐课堂,如歌舞表演、童谣说唱、方言演唱等有趣的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模仿创作,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2

新课改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应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由此,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6~19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与初中生相比,已经具备一定的思想和个性。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中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对音乐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高课堂的新鲜度和吸引力,并对学生的能力、心理以及课堂走向全局有着全面的把握。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创新教学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一、构建和谐课堂,建立友好的师生相处模式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作用。同样,课堂气氛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也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这就要求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育者和学习者都要认识到这一点,承认并且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友好的师生相处模式。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学观念上了,教师和学生更应该成为音乐学习的伙伴,共同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好,探讨自身对音乐学习的看法,在平等的关系中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从而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放松心情;减轻学生高中学习的紧张情绪,提高音乐素养。例如在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组音乐,然后要求学生分辨乐曲的风格,并表达对乐曲内涵的了解和看法,学生可以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适当的提醒和点拨,并和学生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然,和谐的相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在逐渐的磨合中善于改变自己的行为、说话方式和习惯,逐步适应对方,达到最好的磨合点,并将这种友好和谐的关系模式持续下去,这样才有利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行生本教育

随着教育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的发展已经在教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以其灵活性、新颖性、方便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便捷的视频功能使繁杂的音乐理论知识直观化、简单化和具体化,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音乐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贯穿整个音乐课堂。例如,在欣赏高中音乐教材贝多芬的《欢乐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向学生展示贝多芬的人生经历,介绍其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然后一起欣赏《欢乐颂》,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说一说《欢乐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贝多芬的作品对世人的影响。以此摆脱传统音乐课堂的枯燥和沉闷,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达到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

虽然多媒体功能强大、方便快捷,教师也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成为演绎多媒体的操作者,要分清课堂教学的主次关系。多媒体只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音乐的创新教学更多的还在于教师音乐情感的抒发以及精彩的课堂演绎,充分展示教师的素养及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对音乐的炽热情感。教师在课堂学习中作为一个掌控全局的引领者,应让学生多参与其中,而不是自顾自演绎课堂。

三、创新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的音乐课堂小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只是随意地将邻近的学生分成一组,没有考虑分组的科学性,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真正作用,学习的效率也并不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教师应科学地分组,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穿插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两个性格外向和能力较强的学生,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定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比如在进行戏曲知识教学的时候,可以分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鉴赏,第一组可以鉴赏京剧,第二组可以鉴赏秦腔,第三组可以鉴赏越剧等,经过小组的共同鉴赏学习,总结各类戏剧的特点,了解其代表曲目,也可以推举小组成员为大家表演一段经典曲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单调的戏曲知识学习充满趣味,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改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应不断研究传统教学的不足,全面搜集教学资源,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新音乐教学,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3

1、理念的提出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如今,中国的音乐教育界始终进行着一场关于音乐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音乐界的教育专家,还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问题的焦点之一,就是音乐课堂教学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生活,远离实际,以至于许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

许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的一个现实。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原因。但突出的一点便是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较大,存在着种种脱离生活的现象。

1.1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生活。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分注重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始终没有打破。甚至有的教师以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使得学生在本该感到愉悦的教学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感和成就感,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和不良的音乐学习效果。

1.2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翻开现行的音乐教材,经典音乐作品选用得较充分,而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太少,使得朝气蓬勃、追求新奇、幻想未来的中学生对现行教材不满,进而影响了学生对神奇的音乐世界的积极探索。

1.3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生活。部分教师总以传统的音乐学习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感受不到轻松愉悦。教师只满足于课堂上的音乐教育,而不关心学生课外的音乐需求,不关注丰富多彩的社会音乐生活,堵塞了学校音乐教育向社会生活吸取营养的渠道,也剥夺了学生感受丰富多彩音乐生活的权利。

2、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内容

2.1 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

2.2 主要内容为:

2.2.1 音乐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树立音乐终身教育思想。

2.2.2 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音乐从生活中来,不是从书本中来。学校音乐教育不应拒绝社会,应该融入社会;不应脱离时代,应该走进时代。将封闭式、学生不喜欢的教材体系转变为开放式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欢迎的教材体系。力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等。

2.2.3 音乐教学方法生活化。课堂教学中要灵活选用先进教学方法,展开研究性学习,构建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现代社会音乐信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

3、实践与分析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一理念的提出,使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音乐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学习范围,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音乐的综合能力,让音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实现“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目标。

3.1 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音乐对于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期作用于人,使人终身受益。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是有用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能代替音乐本身。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并不通过概念和逻辑(这并不是说音乐本身的构成不包含精妙的逻辑),所以提高人的心灵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就应该是我们学习音乐的最重要的目标。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因此也必须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制定。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紧紧围绕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来制定目标是永远的教学前提。

以中学为例:中学生在这一时期,开始有了自己较为独立的音乐审美观,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他们喜欢音乐课,就不能不考虑他们生活中最感兴趣的音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当然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如在流行音乐进课堂这一问题上,我们就不能一味地排斥,有选择地听唱一些流行音乐未尝不可。例如初一年级讲到“节奏型”时,就可以先让他们唱一唱电视热播的《少年包青天》的主题曲,然后叫学生找出主题曲节奏的规律,“节奏型”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又例如讲到拉丁美洲音乐风格时,除了一些拉美民间音乐的欣赏,还可以让学生听听瑞奇.马丁演唱的世界杯主题曲《生命之歌》,从而将拉美风情得到了更好展现。

的确,教学目标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终生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新课标试用教材出版前,我们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大都以条条框框的形式和不容置疑的语气记载着一切;学生与学习外的生活有明显的现实隔离,这种隔绝阻碍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师明智的做法在于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是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正如鲁宾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向他提出对他有重大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务,因而被他看作是自己的、必须亲自解决的任务。”同时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就是教材内容、外界要求可略高于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水平,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努力掌握这些内容、达到这些要求。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可行的加工处理:

3.2.1 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任何知识都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学以致用,这是新课程标准蕴含的理念之一。

3.2.2 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在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其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3.2.3 深挖教材蕴含的教学思想加工教材。

3.2.4 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主体的地位得以体现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自主的学习。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和生活经验开放,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渗透时展信息材料,从而引进时代活水,为学生将来打好基础。

3.3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应该注重音乐学科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重心,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为载体,强调形式、手段方法的生活化,具体表现为各个教学环节的生活化??课前预习,多方准备,搜集相关信息,注意积累;课中释放,创设情境,积极探索,开放教学过程;课后延伸,学以致用,体验成功,力求深入提高。具体到各年级又可有所侧重。

由于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大胆创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放手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美妙,学习的丰富。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4

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标”实施的成败。对此,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榷。

一、换位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不能忽视,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精备学生,分析学生的需求。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是否可行。我们看到一些现象:老师上课就唱“独角戏”、学生一听贝多芬就睡觉、问题抛给学生没反应、一节课下来连老师自己都觉得没意思……,究其原因,都是老师在备课阶段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只是简单的从“理想”角度来备课,最终导致自己的一系列无效劳动。在备课阶段,老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哪些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有哪些?这节课内容是否远离学生生活?选择的音乐资料学生是否会感兴趣?教学活动这样设计学生是否会参与?问题的问法学生是否会理解?拓展与探究应该怎样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思考……,有了这些思考,备课的思路和想法都会发生很大转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会不高吗?

教师备课,应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其中的学案设计。而这种学案的内容、形式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要明确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出重点或难点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掌握音乐知识。在备课时,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备课时教师头脑中要有“与学生对话”、“与教师自己对话”、“与音乐资料对话”、“与教参对话”、“与新理念对话”、“与同事对话”、“与网络对话”的意识,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前苏联阿萨菲耶夫为中小学校学生制订音乐教育原则和教学法时写的一段话:“如果把音乐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来看,那么首先绝对应该避免那些音乐知识问题,而且要说,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世界上由人类创造的一种现象,而不使需要研究掌握的科学学科。”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心灵的艺术,是以音响的形式,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达到其审美作用。音乐课堂教学要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特点优势、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聆听音乐,进入音乐。通过阶段性兴趣的连续集成定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与初中、小学生不一样特点的高中生就会形成关注音乐的好习惯,从而形成愿学、乐学、好学的学习氛围。一项学生调查表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越广,喜欢的音乐类型越多,他们就会利用各种方式更多地接触音乐,求知欲就越强,对音乐的感受力也越强。

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5

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实施重要手段的音乐教育,面临着进一步的深层次变革。音乐教育关系到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道德情操的培养以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健全发展。但当前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存在,对于上述目标能否实现,着实令我们担忧。本文欲就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观念、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过于落后以及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展开初步探讨,探索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缺乏有效培训。

当前,小学音乐教师的中坚力量可以说仍是一定数量的非专业教师,他们在小学音乐教育岗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这些教师多没有受过专业化音乐教育。多是出于兴趣、爱好,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使自己在音乐方面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对于音乐专业教师必备的素质可谓是无从谈起,如:钢琴不会谈。对于好不容易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因为教师个人技能问题,却闲置不用,成了学校的硬件摆设。如果说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么不能对音乐教师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则是小学教育管理者的失职。不能对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只能会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越来越落后。因此,急需重视与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2. 小学音乐教学设施落后,不能有效满足教学需要。

在当前众多小学中,音乐教育的设施可谓是极其落后,缺乏专用的音乐教室,甚至连音乐教学书籍、挂图等教具都严重缺乏,更不用说专业化的琴房。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最常见的占乐教育设施就得属于破旧的风琴了,至于其他音乐教育辅助工具则很少有。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过程中,分不清竹笛和箫的区别,对于音乐教材中提到西洋乐器更不知为何物。在小学生的概念里,只要能发音的器乐都是“琴”;小学的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缺乏,导致有效的音乐教学不能开展,进一步制约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小学教育中,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已能够正常开设小学音乐教育课,但却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将音乐教育课开设成“唱歌课”,甚至“流行歌曲课”。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一方面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缺乏,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师以流行歌曲应付了事。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音乐教材与小学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教学技能开展教学。加之,小学音乐教学资料缺乏,使小学音乐教学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对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

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吸引高素质的音乐教学人才到小学工作。当前,我国众多高校都已经设立并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每年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音乐专业毕业生,通过为他们提供发挥专业特长与聪明才智的舞台,相信会有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走进小学。另一方面,要彻底解决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不足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招生数量以及师资力量,动员优秀毕业生后到小学工作和发展。学校也可亲临各大音乐院校招聘优秀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工作。同时,还可以到音乐院校聘请优秀教师到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切实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2. 加大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可以说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力,而音乐教学设施条件如何、音乐教师素质高低又是制约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成败的关键。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已经多年的今天,我国成功解决了小学的危房问题,小学教师工资也获得了有力保证,因此,我国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小学的办学条件,如:修建专业化的音乐教室,配备钢琴、电子琴等音像器材以及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设备等;还可以通过在图书馆、资料室中增加相关音乐教学书籍、杂志以及音像资料等,供小学音乐教师们自学和研究使用。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6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的新的教学理念,为小学音乐教学安排了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的音乐体验和课堂活动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建立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

一、转变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师生的"群言堂", 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以往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让学生切身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染和熏陶下,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

二、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于未知和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一些巧妙的问题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音乐这一学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管是学习音乐曲目还是学习舞蹈,只有学生参与其中,亲自活动和体验,方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舞台,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更加及时的发现和改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三、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对于儿童来说,这种渴望更为强烈。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只有在和谐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有效的激发出来。

首先,确保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心理自由和安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保持自由、安全的心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兴趣无法满足,才能和特长也无法施展和发挥,更加无法保证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创作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提高一些适当的创作音乐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鼓励学生进行体态律动的创作,即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音乐的节奏感,根据所学内容配以恰当的体态律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节奏创作,即结合自己对乐曲的拍号、情感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最喜爱的乐器,为乐曲创作相关的节奏作为伴奏,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四、注重对学生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评价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多鼓励,常表扬,少批评,免斥责。老师的一句表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浅浅的笑容都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带给学生极大的鼓舞和勇气,从而使学生信心大增。另外对学生的评价不要以专业技能和知识是否正确为衡量标准,更不要急于下结论。对于一些后进生,或者单子较小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哪怕只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

总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雪莲.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造性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09,(05)

[2] 祖萍萍.论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成才之路,2009,(27)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7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音乐教育为培养和提升人们的素质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面对广大中学生的情感陶冶和心灵滋养,音乐艺术教育为实现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身心健康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创新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中,实行的是一种比较强制和机械的教育,老师只是把课本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堂。因此,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一种比较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审美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其他兴趣爱好,面向所有学生,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音乐的实践,鼓励学生创造音乐,整合其他学科,使音乐文化多元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教学理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转换在课堂上的角色,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2)老师要不断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课堂上的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主要阵营。

二、调整心态,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老师是音乐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要想达到两者之间最理想的效果,就要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和老师的艺术素养、教学水平、组织知识能力以及自身言谈举止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师要想真正地驾驭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讨论,就要提前备好课。但是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可预料的,这就需要老师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全面备课,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的气氛。另外,还要营造一种感染力和体验性比较强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学习。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老师还要运用感召力比较强的语言,使学生提高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优美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要想上好中学音乐课堂,不仅要求老师具备比较扎实的文学基础,还要求老师具有亲切和蔼的态度、标准的普通话,语言要有情感,语速要有节奏感,课堂教学要具有一定的激励特点,让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的音乐教学是应试教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型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时期,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是时代的需求以及音乐教育教学进步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接触到学生心理发展的最优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愉快、轻松、具有活力的课堂环境与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原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还可以使学生提高音乐素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对象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也可以把音乐想要表现的东西更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多元化文化的有效渗透。中学音乐的多元化不只体现在它的形式、歌唱方式、创作方法上,还表现在它自身丰富的文化背景上。借助多媒体,老师可以将课堂资料做成PPT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这种真实而又自然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一首歌,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更深的意义。所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综上所述,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寻找比较切合实际的音乐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启蕊.关于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1(11).

[2]李强.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上,2011(07).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优点

1.创造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创造的教学情境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多媒体可以把音乐的背景复原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举一个例子,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这一经典古典乐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现夜色朦胧,日出东山的美好画面,在优美的曲中,将学生乐学生带入朦胧夜色的意境之中中,乐曲进入高潮部分,给学生展现的是游客欢乐、波涛汹涌的生动画面。乐曲进入结尾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宁静的月色。多媒体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乐曲的同时,复原出原先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

2.优化教学内容,扩展知识面。音乐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课堂教学任务比较重。同时,音乐课堂需要一定的音乐、乐器的配合。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的应用,极大提高教师讲课的效率,很多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了。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出精美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老师的工作就比较轻松了,鼠标一点,想要的音乐片段就出现了,想要的画面就呈现在大屏幕上了,如此快捷的音像转换,音频示范,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快速展示,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多媒体课件将音乐和图片、乐器和乐曲结合在一起,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一个五彩绚烂、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欣赏的兴趣,在无形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二、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不足

虽然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给音乐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始终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是辅助我们教学的,不是我们辅助多媒体。所以老师在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施上,应注意到它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音乐课堂教学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想象能力。教学前,许多老师用事先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课件。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老师重视的不是学生的思维方向,而是按照课件演示的流程来讲课。即使学生不按照课件的思路理解,教师也会引导学生按照课件的思路思考,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之中,学生在精彩的画面和声音之间转换,很少有时间探索、分析、思考。事先制作的课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向,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

2.多媒体音乐教学容易使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音乐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艺术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中的使用,老师变得轻松起来,就是点点数鼠标,整节课老师即不范唱也不弹琴伴奏,教师渐渐产生了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欣赏能力,动手能力,音乐表现力等势必受到影响。在这样的课堂上,多媒体已不再是优化教学效果、扩展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师和学生都在围绕着多媒体的流程转。

3.多媒体音乐课堂教学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许多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花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不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课堂上,教师大多数时间是在演示多媒体课件,讲解的少,提问的少,让学生思考的少。一堂课,虽然教学课件做的很完美,但是没有学生的参与,这能是一堂成功的课吗?!很多教师由于大多数时间关注与多媒体,对学生参与的深度,知识技能的掌握等都已无暇顾及,无形之中多媒体成了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障碍。

三、科学对待多媒体音乐教学

多媒体音乐教学,优化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丰富了音乐教育中的艺术审美元素。多媒体在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具备的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盲目夸大技术手段的作用,滥用多媒体同样是不可取的。师应正确认识、恰当使用多媒体,将舞台艺术的舞美设计、灯光效果、声像艺术等和谐融入音乐课堂的旋律歌唱之中,组建成课堂教学的舞台和布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使用中应明确以下两点: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9

“对音乐教育的基本认识应该是所有学习者都应该在知识、技能和欣赏方面得到发展,以促进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升华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音乐知识与技能、表现与鉴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吴斌先生的一席话阐明了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工作了一年的年轻教师,我在这一年的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双基教学在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性,对于双基教学我思考了以下几点:

一、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加强双基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必要性

新课改总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这是由音乐课的性质和价值决定的,音乐的核心是审美。可是,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音乐教学始终离不了识谱、歌唱。

“音乐双基”指的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对乐谱上的符号及一些相应的感念性名词如何体现作为音乐的音及其关系的理论阐释。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让他们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也是为了他们在掌握这些基础后更好地对学习音乐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在学生读懂了他们教科书上的乐谱后,才能更好地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与情感体验的加工后,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及诠释,转化为自己的演奏或者演唱。

二、多媒体教学、传授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淡化了双基教学

在我开始音乐鉴赏课教学后通过与其他音乐教师平时的交流观察中发现,多媒体教学已经日趋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的确,随着现代先进教学技术的发展与渗透,多媒体教学在我们的直观教学中为音乐鉴赏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与之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师更多地关注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了个障碍物,人性化的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冷的“人机交往”所代替,少了一份与教师面对面的亲切感,多媒体技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如果在音乐鉴赏课中用课件的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使课件内容固定化、程式化,不仅虚化了音乐教学,分散了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音乐的注意力,而且把学生的想象思维限制、定格在某一固定的内容中,使学生了解音乐的途径变窄,失去充分的想象空间,我也曾在平时的音乐鉴赏课中有过这样的体会,比如在《优美与壮美》这节课中,在欣赏《牧歌》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光是采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他们不能体会到牧歌这种优美的旋律,在情感体验上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着重从这首乐曲的旋律线进行教学,分别请学生进行其中一小段旋律的演唱,并模仿内蒙演唱的风格,体会内蒙长调带给我们的优美,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音乐中的优美体会比之前更深刻了。

三、加强双基教学的一些对策

1.改变教学中一些错误的观念,正确认识新课改下音乐“双基”教学观

“淡化音乐知识技能”不等于轻视音乐知识技能或不需要基础知识教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没有审美能力的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是绝难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知识的掌握有助于音乐技能的形成有助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中加入双基教学,比如在识谱节奏方面,及对乐曲的分析理解双基是一切音乐创造活动的基础,否则仅凭我们对于音乐的原始本能的体验,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作支撑,是难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更谈不上创新了。

2.打造趣味课堂,寓教于乐

“良好的音乐氛围”是指音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心情应该是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民主、亲切、友好的。音乐氛围包括客观物质环境和学生内在的情绪心理状态,但主要的是后者。外部环境比如:教室的门窗玻璃、桌凳、窗帘做到干净整洁,用鲜花、绿色植物装饰走廊、窗台、讲台,课前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使学生一进教室就产生轻松、愉快、舒适的心情。

良好的音乐氛围创造还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时刻决定着课堂的气氛。所以上课前应调整好情绪,以满腔的热情、振奋的精神、亲切友好的微笑去面对学生,这样才能创造出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促进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增强教师语言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讨论。

总之,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既不要将情感教学当成“双基”教学的“克星”,也不可将“双基”教学当成是音乐教学的全部。教师要防止在理解课标上的偏离,要积极改善双基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自愿自觉、愉悦欢乐地进行音乐读写能力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游戏般地经历一个音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让我们一起乘着“课改”的翅膀,向着更高、更新、更美的方向飞翔!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1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终极价值目标的改变,学校的艺术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就音乐教学而言,如何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音乐教师遇到的一个大挑战。为此,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就必须对音乐教育作全新的改革!

传统的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的音乐课上,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上要求“齐、准、象”,教师比较满足于唱歌教学标准化、模式化,教师教、学生学,要求整齐划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老师一遍遍教,学生一次次练,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正因为许多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艺术音乐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该怎样做呢?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除了接受有关培训,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更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实践新教法。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上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鉴赏教学要循序渐进

音乐鉴赏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鉴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应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鉴赏向高层次的情感鉴赏、理智鉴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过程,也有利于鉴赏教学的逐步提升。

二、鉴赏教学要精讲多听

理解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鉴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并且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听众,由于场合和心境的不同,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做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为此,音乐鉴赏教学要精讲,让学生多听,引导学生在学会聆听的基础上学会鉴赏。

三、鉴赏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

高中新课改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养,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动力,突出每个学生的爱好和优势,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我认为,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实施个别化教育,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优势。在《音乐与舞蹈》的选修中,有的同学喜欢街舞,有的同学喜欢民族舞,有的同学喜欢形体训练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他们都能喜欢这门选修课呢?这使我想到了个别化教育教学方式。以10分钟为单位时间,把一节课分成几个时段,把这些学生分成几组,分别练习自己所喜欢的舞蹈;或者放一段比较中性的音乐,让学生用不同的舞蹈语汇来表演。分组因材施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11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

三、结束语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12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清朝,四大徽班进京,徽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的京剧。它讲究唱、念、做、打,里边的人物,被称为生、旦、净、末、丑。每一样都很具功夫。我选择的京剧剧目是《霸王别姬》。我给学生留的课前预习作业是将《霸王别姬》的故事和所属年代搞清并讲出来。我给学生做的是用视频图片的形式演绎《霸王别姬》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图片提示的内容讲解故事。完成这一步之后,我又将准备好的《霸王别姬》的选段播放给学生。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学生们并没有反感这一戏剧形式。就我个人的经验,学生们比较排斥戏曲。因为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们并不欣赏,尤其是对唱腔,感觉咿咿呀呀的,慢的不行,很不和小学生活泼的性格。京剧,是一种慢节奏的艺术形式,我觉得年龄很重要。性格不沉淀,心静不下来,很难欣赏这样的艺术。不过还好,在对比教学的基础上,学生们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并将二者做了理性的分析。他们达成的共识是:西方的芭蕾舞剧是一种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舞姿优美,音乐旋律感染力极强。但就艺术表现形式,京剧更加丰富。京剧显得更厚重。以《霸王别姬》来说,他取材于秦末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之间的战争故事。西楚霸王重情义,当自己被包围,他担心自己的战马和心爱的女人受到迫害。唱腔悲壮凄怆,动作干净利落。常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戏曲,是一种功夫。唱念做打,每一样都要精益求精,最后还要艺术合成。对比之下,两种艺术各有千秋。京剧的历史感更厚重。

二、聆听音乐经典,初步感受经典的魅力

小学生虽然年龄相对小,但他们也应该初步接触一下我们的一些音乐经典,就好像在小学就应该接触我们的文学经典名著一样。但他们对一些音乐经典的确有点陌生,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完成这种初次的接触。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其功能的多样化,在音乐课教学中,更多的体现在对音乐作品展示的全面性和强烈的美化、感染功能。例如,我给学生推荐了小提琴协奏曲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结合了戏曲艺术和动画片,让学生先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大概,在感受了优美的越剧唱腔和里边人物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之后,使学生对里边的剧情先深刻的印在心底,接着,我播放整首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在脑海里想象故事情节,听到轻快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复述应该到什么情节了,学生听得很投入,听到“十八相送”,学生们立刻从音乐的依恋深情感受到了情节的特点,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此时小提琴就像一个会倾诉的天使,将学生的心深深打动。当听到“逼婚”部分,音乐陡然变了节奏,旋律中透出封建家长的威逼,向往爱情的心挣扎反抗的激烈。当到了“楼台相会”章节,二人看到美好的爱情已成泡影,不禁心如刀绞,泪眼相望。此时小提琴如泣如诉,学生们完全沉浸到了音乐当中。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给学生增加了形象性,让学生的想象有了依托,播放起来更方便快捷,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手段。他们对此进行了饶有兴趣的讨论,一致认为,在音乐欣赏课上,增加这样丰富的教学内容,他们能提高很多。这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音乐素养。

再如我们还欣赏中外不同民族的音乐,我们可以制作播放与之有关的资料片,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历史、地域环境、音乐风格等等,我们还可以通过播放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学生的感官系统,从声调、旋律、节奏、速度、和声等方面,指导学生分析、辨别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异同,这样就可以环环相扣的完成从抽象的理论知识到具体直观的感觉认同的教学过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