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文化建设合集12篇

时间:2023-07-07 09:21:35

诚信文化建设

诚信文化建设篇1

1.1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措施

会计人员有意识的对会计账目进行修改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进而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例如,会计人员通过作假账、偷税漏税等来非法获取金钱。若要在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必要的:首先,加强高校培养过程中的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尤其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更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诚实守信,坚决杜绝作假账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建立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在平时的工作中尽量多让会计工作人员接触正面的信息,尤其是刚刚从事会计工作的毕业生,避免他们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再次,建立信用档案;目前我国的信用档案建立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信用档案机制的逐渐完善,应该将那些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并且个人能够通过网络或是相关单位进行查询,进而增强个人和单位的诚信意识。

1.2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会计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即是个人或是单位的道德资源,也是经济资源。会计诚信对于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经济活动中,应该加强道德建设,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会计诚信是会计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1.3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

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是影响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会计诚信受到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环境必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任度将严重下降。而且,市场经济越是发达,诚信就显得更为重要。会计信息是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则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并有可能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因此,会计诚信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要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

1.4增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养成诚实守信的观念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增强企业的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首先,如果企业能够对所有的合作以及即将合作的企业诚实守信,必定会赢得良好的,甚至是极高的社会信誉度,进而可以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也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到诚实守信,除了对外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对内更是应该如此。其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可以将企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品质传播下去,有利于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有助于企业员工养成强烈的责任心,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进而有助于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精神。

2建设良好的会计诚信文化的措施

上面论述了加强建设会计诚信文化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做呢?下面笔者提出几点关于建设良好会计诚信文化的措施。

2.1在会计诚信建设过程中,逐渐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

会计诚信文化的建设仅仅依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来指导和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针对那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员应该做出相应的处罚,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同时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到广泛的弘扬。

2.2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通过诚信档案的建立,使诚信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会计行业。由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尤其是诚信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因此,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于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监督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等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会计人员的不良、违法记录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可以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和管理。

2.3强化会计诚信文化的教育力度

在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诚信教育是关键之一。第一,可以将会计诚信文化纳入到会计从业考试内容中,并将个人的平时诚信消费或是其他诚信相关内容也列入到考核范围内。第二,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文化教育,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观念。第三,加强会计人员会计诚信文化的培训,要尽可能地将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概念、内容、内涵等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社会各界可以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或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来逐步完善会计诚信文化建设。

诚信文化建设篇2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诚实守信,作为一项古老的传统美德,曾经产生并流传着多少千古佳话和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北宋宰相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说的就是“南门徙木”的典故。秦国的商鞅为了推行变法,取信于民,特意在京都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并贴出告示说,谁要是能把它从南门搬到北门,就给十金的赏钱,人们根本不相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也没有人站出来。看到这种情况,商鞅又宣布,能搬者,赏五十金。终于有一人大着胆子将木柱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即赏予其五十金(秦时以二十两为一金),人们由此相信了商鞅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他的变法也得以顺利实行。

三顾茅庐得高士,三会黄石收《素书》,七擒孟获安疆域,立雪程门添新知。它们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诚实是立身之本,守信是立业之基。诚实守信,矢志不渝,一如既往,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就能办成很难办成的事,就能把握住千载难逢的良机,就可以给自己的人生、事业插上飞翔的翅膀,就有希望攀登上别人难以逾越的高峰。当代中国最著名的企业海尔的成功之道,就是高扬“真诚到永远”、“服务至上”的大旗,并以上乘的产品质量和不断创新抓住了用户的心,牢牢坐稳了中国家电行业的第一把交椅,并把市场拓展到了世界多个国家,使企业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企无信不旺,国无信不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个人人际交往和单位经济往来中,应当以史为镜,以人为鉴,以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为参照物约束自己的言行,坚守诚实信用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原则,努力为端正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为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曾经一度被奉为至宝的“商战三十六计”早已成为“昨日黄花”,风光不在。由于经济的大发展和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世界不少发达国家企业、跨国公司都把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自己的使命,而不是把企业看作是利润机器。企业追求利润和讲究信誉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从长远观点来看,讲究伦理道德才是获取利润的根本途径,国际国内成功企业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对员工讲诚信。企业各级领导要说了算、定了办、许诺了就兑现,不开空头支票,不推脱耽延;各车间各部门各工序之间,任务计划要求啥时完、保证啥时完,服从指令,遵守时间;各岗位员工把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看作是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敬业报国的根本体现,不管任务多重、困难多大,同心协力,团结奉献。

对客户讲诚信。要“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服从客户,真诚服务客户,急客户之所急,帮客户之所需”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从总经理到每一名员工,一切人力、设备、产品、车辆等资源均必须服从“用户服务优先”的原则,保证用户一个电话打来,服务人员24小时之内到达,汽车赶不上就乘飞机,宁可亏了本钱,不可失信客户。企业员工要用诚信、用热心、用心血、用汗水赢得用户的信赖和称赞,赢得回头客和大批定单。

对合作伙伴讲诚信。无论是对企业的原辅材料物资供方还是产品、技术协作方,企业都要做到诚实守约,讲究信用,通力合作,互惠互利,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一批有资质、有较强技术力量和较好信誉的固定合作伙伴,对企业保证生产进度和市场需要、促进企业发展和做强做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社会讲诚信。一个企业,要不断加强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重合同守信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加强领导班子廉正建设,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按规定为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不断改善员工作业条件,加强生产环境治理,建设花园式工厂,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工作和治安综合治理等,承担各种社会责任,践行对社会对国家的各种承诺和义务,争做诚信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劳动关系和谐单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诚信是修身、齐家、兴业、治国的基石,诚信既是人格的力量,诚信也是生产力。企业要靠建设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招揽八方客户,凝聚职工队伍,加速企业发展。

“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根基,是企业通行于市场的门票和“绿卡”。然而信誉得之难,失之易,花费十年几十年功夫积累的良好信誉和口碑,往往由于一起事件轰然坍塌。要打造百年企业,要使企业风吹不倒、浪打不摇、长盛不衰,就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企业的信誉,欲做强企业,先做牢信誉。所以,摆正追求利润与讲求伦理道德的关系,继续高扬诚信为本的旗帜,“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用诚信规范我们的道德操守,用诚信丈量我们的工作质量,用诚信约束我们的业务交往,用诚信考核我们的服务水平,一切工作讲诚信,一切活动树诚信,一切人员守诚信,一个目标立诚信,以诚信敬业报国,以诚信奉献社会,以诚信开创未来,以诚信迎接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诚信文化建设篇3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生产力,也是现代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才能使企业高效益地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了客户的利益,那么虽然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看,它则是一种自我毁灭。实际上,诚信理念是企业存亡与兴衰的试金石。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的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存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1.生产领域:⑴炮制虚假概念,蛊惑消费者。对一些高科技行业企业而言,一个新的概念似乎就代表了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的独特,但其中的很多往往是虚假和错误的概念,例如前些年出现的所谓“健康空调”、“数字电视”玩的都是一些概念,一方面有些概念根本就不成熟就急于抛向市场,另外一方面有些技术缺乏相关技术部门的鉴定,并不能带给消费者实际的利益。⑵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小企业、小作坊盛行模仿和造假,一些大企业却擅长偷工减料,从而降低成本.对于那些食品、饮料产品不出现问题也许还属侥幸,一旦质量问题被曝光,企业将面临生死抉择。⑶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在2000年全国打假联合行动中,查获的假冒伪劣主要商品多达70多种,从食品、药品、卷烟、到化妆品、棉花、服装,到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劣质钢材、计算机、航天飞机零部件等应有尽有。

2.销售领域:⑴虚假承诺,不实宣传。广告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但由于广告内容与事实不符、夸大宣传等问题导致的消费者投诉现象却日益增多。当广告中宣传的内容与实际出现较大偏差时,消费者就会对企业产生不信赖,企业的信誉将受到损失。⑵偷换概念,制造假象。在商业领域,竞争的加剧导致商家进入“促销战”的怪圈。如今的商家越来越精明,在很多诱惑巨大的促销背后却是一个接一个的陷阱,消费者按照商家事先设定好的规则购物,最终却发现商家承诺的那些优惠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己。⑶包装上做手脚。目前社会上送礼盛行,有的企业借助收礼人的“虚荣”心理,在华丽的包装下面却是劣质,甚至过期的产品,坑骗消费者,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但企业损害的却是长期的发展。

3.企业之间:⑴贷款和债务拖欠日趋严重。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而且这比例被远远低估。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则愈演愈烈。而且拖欠势头正在向银行利息、国家税收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瘟疫。⑵信用方式退化。在欧美国家中,信用关系已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支付活动和交易过程,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而我国国内企业却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任何信用交易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方式、以货易货等原始交易方式退化。

二、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是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内在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诚信建设也离不开对赢利的追求和对社会成本的权衡。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利令智昏,使其丧失了职业道德。他们只盯着短期利益,根本不懂“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不懂诚信是企业的最大战略,不懂诚信是永远可靠的资本。

2.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制度和产权机制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市场监管的权利真空,转型期不成熟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信用缺失的导火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经济主体置信用于不顾,肆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逃废债务,拖欠贷款及任意毁约,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左右。与此相应,企业上当受骗,经济纠纷频繁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的实质就是产权交换。明确的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

目前,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造成亏损严重,信用恶化。即使当前我国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相当多的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信誉之间也没有长远的关系,对未来收益也不具有分享权,追求眼前的利益就是决策者最优的选择,从而失去诚信的动机。

3.企业信用法制的不健全。当前,我国已实施的法律中,《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隐私等方而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策略

1.树立企业诚信的理念,建设诚信文化。企业的信用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从占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之上。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的可能性付诸实践。这种关注和实践,虽然也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作用,但最好能够是文化规范的结果,即把诚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像血管一样流向躯体的各处神经末梢。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

2.构建以产权为基础的企业信用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从要素市场的交易到证券市场的支付等,无不体现有信用。目前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等尚未很好建立。同时,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必须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企业将真正成为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有利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权益,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尊重私有企业的财产权,承认私有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合法存在,承认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赋予他们公平合理的法律地位。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证信系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有序实现社会保障的个人基本账户与税收账户、收入账户、银行账户等并轨,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出台强制性的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

4.完善诚信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必须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当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规定得很不整,需要对有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要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消费信用保护法》、《征信管理条例》、《信用披露条例》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而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

在征信国家良好的征信服务总是和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相结合的。我国虽然尚未有全国性的征信体系,但各个地方己纷纷先行试点建立地方性的征信体系。比如2001年7月,北京市工商局试行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并下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管理办法》。到2002年7月,试运行期间,己有346家企业和60名自然人被登上“黑名单”。甘肃、江苏、浙江等省都打算建设地方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在经济与社会交往关系中,只要查一下有关信息数据库,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使守信者道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这将对诚信体系的建设起激励和鞭策作用。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建立起一种合理、合法、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诚信文化建设篇4

关键词 会计诚信 会计信息 会计法

一、会计诚信文化的涵义

所谓会计诚信文化,是指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人员(包括会计人员、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公司高层领导、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等)在从事与会计信息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对他们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二、会计诚信文化的现状及其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会计诚信文化现状

1.高级管理人员会计诚信意识淡薄

我国《刑法》、《公司法》和《证券法》对高级管理人员诚信义务的规定不够全面,对未能勤勉尽责的高级管理人员没有有效的处罚措施。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制约,权利义务不对等,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的越权和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诚信尤其是会计诚信意识淡薄。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在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新的会计职业道德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未能形成对会计人员的有力约束,造成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权威失落的状况。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沦丧,经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主动违法犯罪。此外,还有不少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欠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存在的问题最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虚假。当单位领导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在这两难的选择中有相当部分会计人员选择了听从领导要求,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3.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会计诚信缺失,直接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性,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就会削弱,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投资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我国会计信息失真范围广、程度深,发人深省,曾经出现过“蓝田股份”、“麦科特”、“郑百文”、“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等一系列典型的会计造假案例。

4.会计造假的手段及其表现形式繁多

会计诚信缺失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会计造假的方法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例如:传统的手段主要有虚拟资产谎报利润,利用利息资本化夸大利润,利用应收账款来调节利润,利用存货难以盘点的特点达到低估销售成本的目的,利用时间差提前确认收入等。而现代手法主要是利用不等价交换的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利用资产评估消化“资产泡沫”掩盖潜亏等。现在社会上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多计资产、少计负债,或多计所有者权益;二是多计收入、收益,少计费用、成本和损失;三是没有披露信息或不按规定披露信息,削弱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等。

(二)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相关利益驱动

首先是受个人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的驱使下,唯利是图,串通作弊,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某些领导为了政绩、职位的升迁等进行造假,以身试法。其次,上市公司受到利益驱动和迫于压力,编制了不实、严重失实甚至虚假的财务报告。

2.不诚信成本过低

对会计造假,惩治力度明显不够。我国《会计法》中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这类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威慑力不足。由于惩治力度不够,守信者末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一些企业或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已成为一个公开的“游戏规则”,许多会计执业人员和经营者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一些擅长做假的人员还成了一些企业竞相聘请的“人才”。

3.会计制度不完善

从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以来,虽然相关的会计法规不断建立健全,但会计人员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会计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且制度、法规本身是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环境所制定的,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滞性,由此生成的会计信息与客观情况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不实而使报表使用者产生疑虑。

4.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动因。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有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有的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有的单位私设“小金库”,隐匿资产,隐匿收入;有的单位内部人员相互勾结,共同舞弊,贪污挪用资金。或者企业、单位虽然有内控制度,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运作机制,因而不能发挥其作用。大量的经济违法案件,多是因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造成的。

5.监管力度不够

政府监管不力,主要表现有:一是对企业会计进行监管的部门众多,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经贸部门、证券部门等,各监管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而且监管部门对企业监管时往往都有谋求部门私利的倾向。二是会出现权利真空地带。有些领域没有部门去监管,也没有部门去制定相应的规章,在出现问题时,又相互推卸责任,这势必给会计造假行为留下空隙。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主要来自于地方企业的业绩,出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暗示企业提供预定的数据,甚至与企业合谋,共同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三、推动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措施

(一)塑造会计诚信的社会文化

会计诚信文化的丢失不仅是会计领域仅有的现象,也不仅是会计人员仅有的现象,它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不仅要打造会计诚信,还要建立社会诚信,只有全社会做到诚实可信,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人员的守信,才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诚信建设必须纳入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之中。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并要加以时日方可完成。

(二)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因为道德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比技巧和知识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会计人员遇到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时,技巧与知识就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唯有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发挥作用。要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使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

(三)完善《会计法》

一是增加会计诚信的条款。在《会计法》修订时,将会计诚信作为会计工作规范和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披露等最基本的要求。二是明确会计不诚信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必须明确会计造假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对于知晓和不知晓的会计造假者、造成严重后果和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计造假者、主动改正和被动改正的会计造假者等,要分别作出明确的罚款、赔偿和判刑等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使《会计法》成为我国规范会计行为和维护会计诚信的真正大法。

诚信文化建设篇5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2-0118-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建设文化强国,对高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新更严更高的要求,文化强校以培养高校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我国高校今后很长时期内一项重大任务、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有关文化强校与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持续探讨,近年来已经产生了诸多理论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化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意义重大。

一、关于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功能

一般认为,大学生诚信文化是大学生关于诚信的理论观点、价值信仰、道德规范、知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和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大学生诚信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体现和反映。大学生诚信文化直接源自社会诚信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道德诚信对于大学生诚信文化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此外,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大学生诚信文化的养成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是以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诚信素质和诚信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对于构筑契合时代精神的信用社会十分重要。[1]个人事业成功、社会和谐发展、经济有序竞争皆需要以诚信为基础和起点,诚信既是一种价值观念也是一种社会关系。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总之,推进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是改革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治本之策和固本之道。

第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诚信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涉及大学生的信仰体系与知识体系等范围和领域,为树立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二,有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科技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需要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人才,人无信则不立,诚信素质是衡量大学生人才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

第三,有助于引领和带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持续和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过程中,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处于基础地位和关键环节的链条之上,此基础如果不牢、链条不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校培养和输入的大学毕业生是各类人才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和后发力量,其诚信意识、诚信素质与诚信能力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基础,只有诚信素质合格的大学生才是国家、社会、单位和企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第四,有助于为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和环境提供舆论支持和形象示范。行业与部门的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领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部门,进行诚信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推进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形成诚实守信、诚恳有信、诚挚笃信的高校诚信文化风尚和诚信建设氛围有助于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引领力和推动力。

二、关于高校大学生在诚信文化建设中诚信缺失的表现与成因

1.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分析首先集中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归纳和综合起来主要表现为个人本位、利益本位及关系本位:

一是在个人本位上以自我为中心,沉醉于满足个人的偏好和兴趣,热衷于追求表现形象的光鲜亮丽。一些大学生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理想信念淡薄,无故旷课、论文造假、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氛围。[3]

二是在利益本位上以自我利益为核心,过于追逐不应该、不应得的利益。一些学生在求职时不讲信誉而身签数家单位,找到待遇更好的单位就与前者毁约。一些家庭并不困难的学生往往恶意拖欠学费而挪作他用,一些贫困学生在毕业工作数年后仍故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不偿还。

三是在关系本位上以关系为重心,忙于拉关系、讲关系、攀关系。在干部竞选、争先创优、奖励评优、保送就业等问题中,一些大学生不认规则认实惠、不讲原则讲关系,想方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和弄虚作假,以多项荣誉包装门面以捞取更多好处。

2.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成因进行分析

第一,从大学生个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成长环境比较舒适,生活经历比较丰富,但是缺少应有的社会磨砺,因而艰苦奋斗的作风与吃苦耐劳的精神比较缺乏,责任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脆弱,在行为表现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存在自私自利的心态,容易将消极和负面的社会现象视为社会常态和社会本质,进而放弃诚信原则,产生失信行为。

第二,从家庭环境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父母忙于生活与生计的重担无心顾及学生的学业状况及思想成长,放牧式地让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将育人的重任交付给学校和教师。[4]部分家长则基于应试教育的功利取向,更多地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主要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专业心智的培育,而轻视和忽略了子女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甚至将一些社会交往的不良行为与不当习气掺杂进子女教育中来,造成了诸多负面和消极的影响。

第三,从社会环境来看,在体制改革与社会转型阶段,国内外社会中各种负面事件与问题严重冲击和侵蚀着人们包括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与诚信行为,权力寻租、制假贩假、商业贿赂、学术造假等腐化现象和问题大量存在于市场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进而严重败坏了社会的诚信风尚和良善风气,导致整个社会信用危机四伏、信用状况落势下滑,不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观念和诚信文化。[5]

第四,从高校德育实践来看,高校德育实践整体上无法完全适应和满足学生个体、家庭状况与社会环境不断演变的实际,造成高校德育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能力不足、效果不佳的现实困境与难题。[6]高校德育在德育内容上缺乏诚信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和教育,造成德育教育简单化、形式化、空泛化和空洞化;在德育方式上缺乏反思性教学,注重灌输轻视启发,过于追求教师主导性而忽略学生主体性,造成德育脱离学生的实际、社会的实际和学校的实际。

三、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的途径

诚信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既要突出大学生自我建设的主体性,又要强调高校教师诚信教育的主导性,还要融合高校管理人员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以此构建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的教育系统与监控体系。

1.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复合性教育,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

复合性教育是以全面增强和重点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诚信素质和诚信能力为目标所进行的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复合性教育重在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专题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从整体上推进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

第一,以诚信文化教育引领和驱动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7]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文化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将先进诚信文化进行提炼、概括和输导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职责,高校教师只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诚信文化理论产品对学生实行输导。

第二,以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和深化到诚信文化建设中。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社会,高校大学生在面临着学业竞争、评选竞争、考试竞争与就业竞争时往往容易产生过度与失衡的心理压力,导致对社会消极现象评价片面化和极端化,进而出现行为失信的问题。所以,进行系统、专业与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是非常必要和不可或缺的。

第三,以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和强化诚信文化建设。高校大学生终将要进入社会,实现就业、创业与立业的梦想,如何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性格特征、专业特长与职业追求合理设计职业规划,需要专业教师进行系统教育和培训,以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防止大学生出现出格失范行为。

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凝炼高校大学精神,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主体工程,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和建设是高校德育的战略抉择。

第一,以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为龙头,整合各方力量统筹规划诚信文化建设。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主要包括高校学工处(部)、团委等工作部门,是高校学生管理的职能部门和诚信文化建设的主管机构,主要承担诚信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组织与实施重任。

第二,以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为中坚力量,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诚信文化建设。高校学生社团是具体的执行和运作组织,在诚信文化建设中能够有效地联结、联系和联络广大学生参与到建设活动中来,及时反映和反馈大学生的需求和建议。

第三,以高校工会妇联组织为纽带,联系和团结广大群众协力进行诚信文化建设。高校工会妇联组织是联系和沟通高校系统共同进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联系和鼓动妇女群众与退休职工进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3.以制度为重点,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

在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体系中,制度建设是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建设内容,通过制度完善和巩固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手段形式、内定主题、载体途径、程序进路、经验教训,对于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增加守信收益,提高失信成本。[8]诚信档案制度建设是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的关键之举,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意识极具约束性,也是用人单位增强录用毕业生决心的有力凭据。

第二,健全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增强诚信观念,提升诚信意识。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建设是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指标体系,在德智体美、能勤绩廉的评价指标中,品德是决定性作用的优先指标,增加和突出诚信在品德评价中的权重对于大学生更加注重诚信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指引作用。

第三,完善大学生能力考核机制,增长诚信能力,增强诚信才干。大学生能力考核机制应将诚信素质作为一项基本项目进行考核,比如以建立《大学生诚信等级证书》方式记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等级状况,以此作为诚信档案供相关单位查阅和评议。

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强校战略的重中之重,培养适合和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体系、人才考核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和不断创新,将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和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基于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的实践,高校应不断摸索和丰富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诚信素质与诚信能力的途径和做法,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诚信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兆德.弘扬诚信文化,构建大学生道德建设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3(8):12-15.

[2]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

[3] 余修日,刘剑斌.关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7):85-86.

[4] 林兴岚.当代诚信文化建设的实践性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7(6):44-46.

[5] 王 维.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和诚信社会建设[J].教育探索,2006(10):108-109.

诚信文化建设篇6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诚实,是对人对事都不掩盖事实真相;守信,就是遵守信约,自觉维护企业和个人的信誉。

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而言,讲诚信不仅是起码应尽的社会职责,更是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对市场讲诚信,对员工讲诚信,让诚信成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基础,成为企业的道德基准和经营的信条,成为激励员工发展与成长的精神支柱。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因此,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立业之基、发展之本,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员工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诚信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企业和员工都是诚信文化建设的主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在诚信文化建设中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者发挥作用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诚信意识

企业首先要从战略发展高度,将诚信建设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实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诚实守信的价值观,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真正把诚信经营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发展中,使全体员工树立诚信意识,深刻理解诚信是企业兴盛的应有之道。

其次是通过强化培训提升员工的诚信意识。企业培训主要包括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需要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揣摩和领会,使其成为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在诚信教育方面,很多企业已经把“诚信”写进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员工对此产生认同感,树立员工的自觉意识,将诚实工作视作每个人都应遵守的准则,这样既能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又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诚信教育应当贯穿员工职业生涯始终,让员工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生活,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等实际行动感化员工,使他们建立“企即是家”的观念,自觉地处处为企业着想。

二、做优诚信管理

诚信管理是现代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并能够立足于开放市场的通行证。据国外一项调查表明,《财富》杂志排名前100名的企业中,有80%的企业把诚信价值观融合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作为诚信管理的实施者、企业运营的中坚,经营管理团队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以诚信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企业全体员工。只有经营团队树立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品德,才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将企业带入诚信的发展轨道。制度建设能够为企业做好诚信管理提供刚性保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诚信管理机制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员工岗位信用制度、职责信用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诚信管理评价机制,将员工诚信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定期按相关制度和标准对企业进行诚信评估,将有助于在诚信管理初级阶段强迫企业形成诚信的良好氛围。

以诚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一种无形的亲和力,增强全体员工的团队精神,将不同岗位上的人员凝聚在一起,员工们在信誉好的企业工作往往有一种自豪感、安全感、依赖感和归属感,企业内部相互间的信赖关系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打造诚信文化

企业在与政府、社会、同行和消费者之间的长期交往中,应自觉承担起对各方面应尽的责任,如依法经营、诚实纳税、保护环境、公平竞争、信守合同、质量至上和恪守职业道德等,长期的诚信实践便会凝聚成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促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实际操作中,企业应着力开展以树立诚信意识、打造诚信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通过管理创新,将企业诚信建设纳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以员工诚信为主体,使诚信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以教育引导为支撑,形成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以有效监督为基础,实现诚信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以完善制度为保障,提高诚信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四、塑造诚信员工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企业都在寻求一条站稳脚跟的道路,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最终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辛勤工作。做事先做人,诚信的员工是企业的财富,能为企业赢得市场的肯定,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对广大员工来说,诚信可以概括为说到做到。说到,即建立承诺,达成共识,形成决议。在这个过程中,要以坚持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为根本前提,忠诚于企业;要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开诚布公,坦诚交流,明确责任。不能偏离发展目标,不能影响战略规划的实施,更不能侵害企业利益;不能夸夸其谈,不能有意见不说,更不能推诿应付,阳奉阴违。

做到,即履行承诺,执行决议,承担责任。说了就要做,而且要积极努力地去做。言必信,行必果。对形成的决议要坚决落实执行,遇到问题要及时沟通。要勇于承担责任,注重团结协作,相互支撑。不能说了不做,遇到问题不讲,执行决议没有反馈;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不能敷衍塞责,不能互相抱怨,更不能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诚信文化是一种信念力量、道德力量、心理力量,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诚信文化忧势。诚信文化的作用在于它深入人心,对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诚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正确认识并把握诚信文化的本质和属性,更要同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明晰应该建设怎样的诚信文化,才能正确发挥诚信文化的功效。

诚信文化建设篇7

0 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企业不得不重视网络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现如今,大多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网络服务系统,而有的企业还拥有自己的网上店铺,甚至有的企业所有的业务都从网络上完成,可见,网络作用和影响之深。网络环境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形态,更是影响了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企业的诚信文化,然而企业最重要的是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能随意消耗自己的信用。

1 网络环境下企业诚信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1.1 企业诚信文化的内涵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实信用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名言,为世人为人做事树立行为准则。此外,像"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买椟还珠"这样的成语也都是赞扬诚信精神的。市场经济交易原则中,诚实信用是非常必要的一点,作为交易的主体,企业必须先保证诚信,才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企业的诚信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行为来体现的。网络时代的到来赋予了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新的内涵,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所涉及的范围变大,通过网络,企业的不诚信的行为活动将会得到曝光,企业也会为了避免不良影响而尽可能做到诚信。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会将无形的诚信文化看做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种前提下,企业更加重视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

1.2 特征

1.2.1 公开性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诚信文化将具有明显的公开性的特征,在网络的传播下,企业一旦出现不诚信的行为,企业名誉就会因为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而受损,当企业名誉受损后再通过措施再来挽回则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比如康师傅方便面曾经陷入地沟油事件,这件事情爆出后,康师傅的企业形象受到极大损失,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效益的损失。

1.2.2 时代性

网络环境本身具有时展的特征,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在网络环境下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一方面要做好内部的诚信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将自己的诚信形象在网络上做好宣传。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既要构建企业价值观,又要营造和谐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形成学习文化浓厚、管理模式新颖的能够适应网络环境发展的企业诚信文化。

2 网络环境对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影响

2.1 有利影响

2.1.1 网络环境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方法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建立企业诚信文化氛围,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内部的沟通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这对于一些大型公司来说格外有效。较大的公司由于部门众多、人员众多,很难统一进行诚信文化活动,但是,通过传统的层级传达耗费时间长、反馈效果也不好,通过网络则可以更加迅速地实现诚信文化建设。比如企业要求所有员工学习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检验员工的学习成果就可以通过员工在线答题来完成。另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网络来将自己企业的诚信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传播出去,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2.1.2 计算机网络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内部监督监管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方便企业生产、销售的每个步骤的监管,让每个步骤都能够有记录存档,一旦出现问题便有据可查。这和之前的传统管理相比,大大提高了企业诚信管理的效率。尤其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会计电算化让企业财务所有数据都存在数据库内,计算机可以进行财务审核和财务监管。

2.1.3 网络为企业内部提供的新的沟通渠道

诚信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内部的沟通,随着网络的发展,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专门通讯工具来实现交流,这种网络集体的建设背景符合现在年轻员工的生活状态,也可以将所有员工形成一个整体,在企业诚信文化的熏陶下,这个整体会更加团结。

2.1.4 网络加强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流,让客户放心

网络环境下,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企业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和企业进行交流、追踪产品信息、物流信息,这对客户来说,能够更加放心企业的信誉。当然,这一点的前提仍然是企业要做好诚信文化建设。

2.2 不利影响

2.2.1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企业之间出现不良竞争

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这使得企业之间的不良竞争有机可乘,某些企业可能会对竞争对手采取网络谣言等不正当竞争方法,来打击其他企业的信誉。企业要防止这种不利影响的产生,在出现类似危机时及时作出应对。

2.2.2 网络环境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性,人们对于某一企业诚信缺失的不信任,可能直接影响到对整个行业的信任。比如康师傅方便面的地沟油事件,会影响人们对于方便面产品的判断,而会选择不购买方便面产品以防止受到伤害。又如淘宝商城中有一些无良商家卖假货、劣质产品,很多消费者受到损失,而这些商家的行为则严重影响了淘宝商城的信誉。淘宝的竞争对手京东商城一直利用淘宝的信誉问题来对其进行质询,这又更加影响了淘宝商城的发展。因此,后来淘宝将值得信赖的商家聚集在天猫商城,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服务。

3 网络环境下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适应网络环境发展,积极进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首先要了解网络、认识网络,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进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比如,企业可以将诚信文化建设和企业网站文化建设相结合,每天更新一些诚信文化的名言警句和故事,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版块留给员工进行文化活动的互动。这种积极的诚信文化建设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后,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3.2 加强企业内部规范化管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后盾,只有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也应该形成一套规范化的模式。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分、管理部门等都需要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以确保企业内部每个环节都能够做到诚信生产、诚信销售。同时,要加强网络销售的规范化管理,确保网络销售信息的准确性,并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在加强企业内部规范化管理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加强对员工的诚信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确保企业内部每个员工都能够做到诚实守信。

3.3 加强网络正面形象宣传,提升媒体效应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成为了企业新的宣传阵地,在企业对外宣传时,要着重进行诚信形象的宣传。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来使企业的生产流程透明化,从而让客户更加放心购买;一方面可以通过宣传企业的文化软实力,留给客户形成积极的印象,最终促成交易的成功。企业还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投放广告来提升企业的媒体效应,塑造一个正面的企业形象。

3.4 加强对网络负面信息的监管,积极应对企业诚信危机

企业还应对网络信息进行专门的监管,以防止一些负面信息的出现对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负面信息出现时,企业应该及时生成应对方案。如果企业的诚信危机产生是由外界造成的,企业应该及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比如今麦郎在2015年出现的天价索赔案就引起一时轰动,但是今麦郎对此进行了正面应对,最终胜诉,挽回了企业的名誉。如果企业的诚信危机是从企业内部出现,那么企业就应该及时进行内部整顿,并积极承认错误,用实际行动来消除内部失误造成的不良影响。

4 结语

当前,网络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尤其是当网络交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后,企业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思路,积极加入到网络诚信建设中来,加强自身的诚信文化建设、加强内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网络宣传和监管,最终在国人和世界面前展现诚信的优良民族传统,提升企业软实力。

参考文献:

诚信文化建设篇8

一、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诚信教育的背景

(一)互联网时代需要诚信支持

互联网技术革命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社会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根据调查统计,传统的平均每人每天8小时的工作量,现在智能化办公只需耗时不到3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天所有的工作量。智能化办公的社会工作效率比传统工作效率提高了60%左右。互联网智慧办公、互联网社会事务管理、互联网电子警察、互联网精准定位导航、互联网交际、互联网社会生活缴费等等,各种社会管理活动都为互联网一站式智能化服务体系所代替[1]。构建互联网智能社会更加需要社会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社会成员以及各行各业综合诚信系数指标的支持。如果没有最基本的网络诚信支持,互联网诈骗、互联网谣言以及互联网黄、赌、毒等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灾害,构建互联网智能化社会将要会因为失信于民而被大打折扣,甚至是毁灭性打击。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群众诚信承诺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二)互联网经济建设需要诚信支撑

互联网经济越来越走向人类所有经济活动的核心位置。互联网购物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购物模式,以前人们需要到商品实体店左挑右选,还要讨价还价,这样就会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现在只需登录电商平台选好自己喜欢的物品和能够承受的商品价格,只需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然后就坐等快递上门服务了。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传统农业的农耕方式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并且是“靠天吃饭”;而今互联网农业只需坐在电脑控制室里,精准操作、精准管理水肥温度、规范运营,同时水产养殖、家畜养殖、智慧种植、农产品流通管理、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智能技术来实现精准操作和科学控制。

(三)人际交流频繁需要更高的诚信

随着交通工具的智能化、快捷化以及智能导航系统的普及化应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日益频繁,然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必须得到社会诚信、个人诚信系统的支持。互联网社会化普及速度加快,促进了人类社会化分工、社会交往、经济活动、政治建设、文体运动等,各个行业、各领域的交叉互动、沟通频繁、密切交往、互助合作,这就需要人们各自以更高标准的诚信来维护、保证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智能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家庭幸福需要建立在诚信之上

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特别是夫妻之间的信任。诚信是幸福家庭建设的基石。和睦的邻里关系也是促成幸福家庭的一个重要外因。据中央文明办一局、中国文明网联合推出“家庭盛开幸福花”全国文明家庭短视频展播消息,住在浙江省松阳县古市镇二村的李菊妹一家,家庭成员5人。李菊妹一家秉承“守信为本、诚实做人”家训,赢得了邻里的赞赏和信任。结婚25年来,李菊妹和丈夫周跃军同甘共苦、感情和睦;李菊妹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日常生活中对公婆尊敬有加。女儿周李倩也秉承了父母诚信、孝顺、节俭的美德,从不攀比,非常孝顺长辈。李菊妹从事体彩销售工作,因诚实守信受到赞誉。李菊妹也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殊荣,也为其打造经营了一个幸福家庭。

二、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诚信教育的内容

(一)群众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是人类为维护正常社会生活而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是在长期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供后人们继承学习,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2]。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就是要教育群众能够继承发扬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优良风俗、良好习惯、优秀传统,并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它为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文化智慧和智力支持。群众文化活动也是开展群众道德规范教育的好平台,教育群众努力提高道德觉悟,不断深化道德认知,在人际交往中锤炼道德情感,在生活实践中锻炼道德意志,在日常行为中养成道德信念,在克服困难中培养道德品质;教育群众在公共关系交往中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在工作岗位中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

(二)群众遵纪守法教育

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就是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制度,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法律是道德防线失控以后的最后一道硬防线,教育群众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讲法,做一个具有较高法治素养的好公民。只有人人守法,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能繁荣稳定,民族才能兴旺发达,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自觉守法,做一个文明进步的好群众。法律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守法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文明素养,广大群众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带头守护法律尊严,依法说话办事,自己不违犯法律之外还要敢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群众行为规范教育

1.加强群众卫生习惯教育,群众文化建设中定期开展群众性卫生教育活动,就是教育群众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讲究个人卫生,保证身体健康有活力;爱护公共场所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2.加强群众安全习惯教育。教育群众学习安全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常识,学会规避风险和遇险自救能力,既要树立预防传统安全风险的意识,又要锻炼应对非传统安全风险的能力;不仅能够保护自身安全,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保护身边群众的安全。

三、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诚信教育的意义

(一)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诚信

《中庸》里有句话,“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3]。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既倡导通过一系列诚信制度的推行,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施政理想,又倡导通过个人诚实守信品德的提升,来实现个人修心、养性、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方面的修养。因此,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诚信教育,是继承发扬古人诚信智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必然要求。通过中华传统诚信教育,让广大群众在求真务实基础上能够信守诺言,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民族,万众一心,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那么国家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如期实现。

(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需要诚信

信用既是金融业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没有信誉可言的市场经济必然是杂乱无章的,奸商垄断市场,商品质量没有保障,遍地是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苦不堪言,投资者望而却步,商品供给链与消费系统断裂。这样的市场一旦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市场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信守承诺,视信誉为生命,而且愈要发展就要愈加重视商业信用系统的建设和提高,才能达到信誉赢天下的商业理想。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各级文化部门、文化工作者必须要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确实做好群众诚实守信方面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筑牢信誉的根基。

(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诚信

诚实劳动、信守承诺、真诚待人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践行的基本道德规范。民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本。一个信守诺言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才能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学习进步、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是社会对一个诚信之人最好的回报;只有信守承诺,真诚待人接物,你的人生才会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文化工作者要把104诚信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强国战略结合,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要学会诚信做人、诚信待人、诚信做事、诚信创业、才会实现诚信兴家强国,才会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需要诚信

诚信观是人们关于诚信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综合因素的认知综合,它属于思想意识范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诚信国家,必须引导公民诚信的导向、激励评价功能,逐步建立“守信受益,失信得损”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公民树立科学正确的诚信观。人人讲诚信,才能打造和谐社会。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文化工作者必须要通过实例给群众反复阐明这个道理。

四、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诚信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并完善群众诚信承诺定期宣传制度利用群众文化建设平台,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月”“宣传周”活动,也可以利用社区微信圈、QQ群以及其他网络客户端,定期宣传诚信政策、诚信好人好事等等,不仅可以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群众性摄影展、书画比赛、演讲大赛、剪纸大比武等,还可以利用群众流动影剧院公演诚信主题性电影、地方戏曲、歌舞剧,采用多种手段激活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艺术形式,借用丰富生动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把新时代新的诚信思想、诚信观念、诚信意识、诚信规则,宣传到千家万户,让“讲诚信、重承诺”成为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习惯。

(二)树立群众诚信学习榜样,践行榜样学习示范制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乡村文化服务中心要经常组织群众集中收看全国性诚实守信先进人物评选节目和颁奖现场直播,利用全国性诚实守信典型人物的鲜活事迹来教育辖区群众,激发他们诚实守信的意识,激活他们诚实守信的美德,激励他们向全国诚实守信先进学习、看齐的热情[4]。同时,乡村文化中心还可以与宣传部、工商局、文明办、商务局、食品药品管理局、市容局等部门协商联合,举办本地一年一度“诚实守信企业”“诚实守信个人”“诚实守信单位”评选活动,把群众广泛认可、具有一定感召力的单位或个人打造成本地诚实守信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号召广大群众以他们为榜样和典型,开展学先进、做先进、赶先进的学习热潮。

(三)建立群众诚信承诺档案管理系统

群众文化部门在加大诚实守信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的同时,要会同有关部门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充分借鉴金融部门个人征信档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创建包括金融信贷、社会事务管理、执法引导、诚信用人、政务咨询等;具有综合风险防控功能的群众诚信承诺档案管理系统,可供全国各行各业信息平台共享,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社会事务管理服务、金融信贷评估、经济服务等;提供全面准确的诚信信息参考,这样就会有效预防各种人为风险的发生,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诚信保障,为群众幸福生活建设提供坚实的诚信基础。

(四)建立群众诚信承诺用人评价制度

在群众诚信承诺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文化部门还可以进一步组织科研攻关队伍,为夯实诚信制度建设制定出台《群众诚信承诺用人评价制度》,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人员聘用、职称晋升、评先选优、岗位提拔等选人用人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诚信信息咨询。通过诚信制度系统化建设,在全社会树立无论何时何地,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会被认可、被尊敬、被重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建立群众诚信承诺奖惩管理制度

群众文化部门结合法治国家建设,继续深挖制度潜力,充分利用制度的硬约束和正面激励作用,建立健全《群众诚信承诺奖罚管理制度》,对诚实守信的人要给予惠民政策,在就业聘用、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优惠和照顾;对于严重失信的人要列入“黑名单”进行公开曝光,让其接受舆论监督、批评,并取消其一切优惠待遇,让失信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较为沉痛的代价;对于悔过自新的失信者,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武蕾.“接地气”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农电管理,2014(7).

[2]张现平.开展活动不走过场转变作风注重成效———邯郸盐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J].中国盐业,2015(5).

诚信文化建设篇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28 -02

当前影响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诚信的缺失,必须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在保险企业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形成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真正实现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1、诚信文化离不开制度建设

在企业中,我们需要关注两大层面的内容:一是观念层面;一是制度层面。观念和制度,都是我们无形文化当中的重要构成,诚信文化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和观念的培育是我们诚信文化和文化规范的基本内容。那么观念的更新,是诚信文化的前提。

中国自古就有诚信守信之说,从古至今,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走得远、飞得高的企业,没有一项是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上,诚信体现了最基本的道德理论和法律意识,是整个行业维系的基础。因此当道德观念发生碰撞的时候,道德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用制度来规范。

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全社会倡导包括“明礼诚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明礼诚信的倡导又具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道德具有不同的层次与要求,表现为不同的道德境界,是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道德作用赖以发挥的保证。道德建设要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允许一定的多样化、先进性和普遍性相结合等关系。综上所述,诚信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现。

一位营销伙伴说,诚信是现代企业的黄金品牌。时至今日,许多知名企业已经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例如,海尔的高层管理者将不合格的冰箱砸掉,就是要实现对市场、对消费者的承诺“决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海尔冰箱流向市场”。他认为,“诚信”是品牌,也是无形资产,但诚信的建立离不开制度的建设。

2、企业诚信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并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企业确立价值观建设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企业“诚信”缺失,危害将很大,会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许多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因为诚信缺失,致使企业品牌一夜倒塌,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最基本保证。

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一位其他行业的朋友在谈到诚信话题的时候,说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伦理观念已深入人心,对其再赋新意,让其再植灵根,对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大有好处的。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和开展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中。

营销伙伴们认为,诚信是企业营销文化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和准则。诚信是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诚信可以使企业赢得忠诚的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诚信经营可以使企业赢得更多客户。

诚信文化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良好的信誉可以给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收益。保险企业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才能拥有比较广泛的、忠诚度高的客户群,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专家认为,如果保险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了客户和消费者的利益,虽然短时期内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看,它是一种自我毁灭。可以说,诚信理念是企业存亡与兴衰的试金石,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3、让诚信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准则

“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那些践踏诚信的人也许能得利于一时,但终将作茧自缚,自食其果;那些制假售假者,或专靠欺蒙诈骗者,则往往在得手一两次后,便会陷入绝境,导致人财两空,有些甚至锒铛入狱。在现代经济社会,即使一个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有誉满全球的品牌优势,建立了很好的销售网络,并且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高学历的管理者队伍,但如果它在财务报表、商品、服务上做假,欺骗商品客户和投资者,丢掉了信用资本,产品就没有人买,合作者和客户没有了,所有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企业必然会陷入困境,并最终在市场中消失。因此,诚信确实是做人、立业之本。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从自身做起,恪守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准则;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绚丽多彩,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职场无小事,轻诺必寡信,重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因为他都是在积累你的“品质大厦”,有两三块砖头质量不过关,就可能导致大厦倾斜的危险。

诚信文化建设篇10

一、会计诚信的现状

会计工作涉及经济生活的各方面,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但近年来会计不和谐的声音不时传来。2004年审计署对16家具有对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进行了检查,重点延伸检查了30家上市公司。检查发现14家会计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9分审计报告存在严重失实或疏漏,失实金额高达10亿元。昔日被称为“铁算盘”的会计人员,成为了“过街老鼠”。会计的信誉已受到严重损害,以至于朱基总理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视察时提出了“不做假账”的校训。由此可以看出,加强会计人员诚信文化建设,恪守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为企业内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培养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具有中国特设的财会队伍,很有必要。

二、会计诚信文化的定义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对会计行业而言,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诚信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会计业务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依据有关“文化”的定义,所谓会计诚信文化,是指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人员(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企业管理层等等),在从事与会计信息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对他们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会计诚信文化不是指知识积累,而是对知识的信念;不是指经济活动的利润,而是对利润的态度;不是指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中所体现出来的交往哲学。

三、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有助于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精神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生命力和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志,而加强企业会计诚信文化的建设,则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一方面,会计诚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能够把企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品质、顽强作风挖掘和提炼出来,成为企业内部相关人员认同并遵从的价值规范。有助于把各级员工对企业的朴素情感升华为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把敬业爱岗的自发意识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每位个体的积极性凝聚为一个整体,从而有助于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精神。另一方面,企业对外诚实守信,就能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不断赢得创业和发展的机遇,其信誉度就会不断提高。每位不同岗位的员工,都要在诚信这个问题上,在各自的岗位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具体的履行工作职责上、在言行举止上都要十分注重诚信这个问题,只有坚持做到“内诚外信”的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合作客户并与其建立“共生共赢”的合作关系。而一个失信的企业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2、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离不开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否则,市场运行的秩序将会被打乱,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将会没有信任可言,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了诚信,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而且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发需要诚实守信。作为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并为社会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其信用如何及财务信息的真假,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如果大量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不准确,而且还会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因此,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3、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之本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会计诚信对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会计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是道德资源,在经济学家看则是经济资源,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诚信的作用越重要,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之本。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市场经济的会计之根本。

4、加快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诚信文化建设篇11

一、企业诚信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诚信与企业文化价值观具有一致性。“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诚信作为一种行为准则,要求企业为自己的承诺付出努力;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观念,约束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承担着企业的道德责任;诚信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必须将诚信作为一项基本义务严格履行;诚信作为一种价值标准是企业形成文化价值观的基础;诚信作为一种经营理念,渗透到企业的每一环节。企业诚信精神通过企业文化来实现,诚信是企业文化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因素,诚信与企业文化价值观的目的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对内强调道德要求,对外强化形象塑造。企业只有把诚信理念的生成、诚信意识的培育、诚信原则的坚持逐步上升到诚信文化建设上来,即只有当诚信上升为一种文化时,它才能获得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更为广泛的外延,获得应有的价值。

2、诚信既是道德要求,也是企业文化的表现。诚信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人们常说,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存。诚信是使企业获得向心力、生命力的源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美国惠普公司的企业理念是“以诚心换忠心”;中国海尔集团将“真诚到永远”作为企业的座右铭。实践表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而且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精髓的提炼。无论何种文化,尽管诚信文化背景不同,但是诚信所揭示的文化内涵都是一致的。

3、诚信是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企业文化管理主要是企业的人文管理,现代企业文化管理在以法律手段规范人们行为的基础上,不断地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向更高层次发展,以实现个人行为自律。要实现这个目标,就给企业文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而诚信的规则性、契约性的精神恰好与企业文化管理具有内在的联系,它是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企业培育诚信资源,强化道德教育,建立诚信机制,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体现。海尔集团“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诚为信、以和为贵”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壮大,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联想集团“讲贡献,讲效益的价值观;同舟共济,协同作战的整体意识;求实进取,拼搏创业的公司精神和高效率、高技术实力的社会形象”等等,为其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诚信的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概括、总结、提炼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企业的诚信教育主要在企业精神文化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其中重要的内容是树立正确的企业诚信观,培养企业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精神。诚信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往来中不朽的道德灵魂,是企业赢得竞争实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塑造美好社会形象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讲,诚信能够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它是企业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如果说企业形象是无形资产,那么,诚信则是企业无形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没有信誉的企业根本谈不上获得消费者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更谈不上塑造美好的社会形象。

树立企业的诚信文化理念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诚信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企业的信誉之源,立身之本,发展之基。只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企业的诚信理念,才能真正地树立诚信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诚信在企业中广泛建立,持久发展。

企业的诚信文化理念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企业文化长期的积淀和凝结,它是在特有的企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企业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动力,虽然是无形的,却是能动的,它时时刻刻渗透在企业经济行为的各个方面。一个企业一旦组建,就开始孕育、锤炼和塑造着自己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并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升华,对内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导向力和鼓舞力,对外形成巨大的辐射力。一些中华老字号企业之所以经久不衰,千百年来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美好的形象,是因为在提炼自己企业精神的同时,对消费者时刻讲究诚信的结果,如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的精神,奉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杭州“胡庆余堂”的“求实、戒欺、团结、创新”的精神,“真不二价”的金字招牌,都是在长期经营中以诚实守信为基础,凝练企业精神的写照。

企业诚信理念的培养是在充分借鉴外部经验的基础上,来挖掘和提炼企业的优秀诚信文化思想及可发扬光大的诚信理念,并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加以完善,最终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诚信理念。

诚信理念还需要员工的诚信意识去落实。在诚信精神文化的建设中要注重诚信意识的培养。首先,培养道德诚信意识。道德诚信要求员工言语真实、恪守诺言、无虚假、不欺诈。其次,培养法律诚信意识。法律诚信作为一项法律规定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三,培养经济诚信意识。把诚信看作是一种经济能力,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不仅是资本、智力的竞争,而且是诚信的竞争。使员工认识到信用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诚实守信日积月累就能够形成良好信誉,而拥有良好信誉就会在社会交往和商品交换中树立竞争优势。信誉不仅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甚至比有形资产更为珍贵。

三、企业诚信的物质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

统,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企业的生存在产品,产品的关键在质量。诚信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开拓市场的前提和保证,因为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一个企业要获得消费者的支持和信赖,只有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严把质量关。没有质量保证的企业竞争是会不战自败的,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如今市场从卖方走向买方,大众消费正逐步朝着认同质量和追求名牌的方向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成为企业开拓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竞争优势的策略。诚信的企业可以赢得更多顾客的信任和赞赏,从而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只有以诚信为根基,尊重规则、尊重技术才能实现高层次的创新,铸造永恒的诚信品牌。产品质量是企业信誉的基础。诚信是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只有诚信,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开拓市场。但是,要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加强和普及全面科学质量管理。而全面科学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讲究诚实守信的原则。从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到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包装、出厂、分销渠道以及售后服务,都应该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掀起一场质量革命。6Sigma质量管理就是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的管理方法。其产品的合格率高于99.9997%或以上,这是几乎接近零点的质量缺陷的要求。6Sigma管理是摩托罗拉公司首先提出来的,是在其失去收音机、电视机市场,接连失去BP机和半导体市场后,在濒临倒闭的情况下提出来的。这套数据管理程序,使摩托罗拉和相继摩托罗拉之后的一大批企业摆脱了困境成为世界顶级企业。6Sigma理论并不像“零缺陷”含糊,比“零缺陷”更科学、准确,更值得人们的信赖。采用6Sigma理论的企业实际就是用科学的数据向社会公开的承诺。这种科学具体的承诺,更能获得消费者信赖和依托,是因为以科学为基础确立的诚信,并不是含糊的承诺,而是科学、准确的表露。因此,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美好的形象,更加可信、牢固。

四、企业诚信的行为文化建设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企业之间争夺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争夺消费者的竞争。企业既要保持稳定消费者队伍,又要争取新消费者。企业最忌讳的是西方营销界所称的“漏桶”现象,就是迎来了一大批新消费者,悄然失去一批现有消费者。企业要想堵住“漏桶”现象,就应该充分认识消费者忠诚的价值,积极培育忠诚的消费者群体。企业要想保证稳定的消费者队伍,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不容出半点差错。企业除了用诚信来打好物质基础外,还要用诚信来规范企业的行为。企业行为是由人的行为来支配的,企业行为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者行为和员工行为两部分。他们的具体表现直接影响忠诚消费者的培育。忠诚消费者的培育过程需要企业的诚信行为作为保障。

从企业自身来看,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形象的化身,他们面对职工和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当代企业家风范必须是诚实。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最受员工尊敬的管理者素质是其诚实性。一个善于经营的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多谋、善断和创新的特征实际上是由“个人品质”、“目标有效性”、“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力的多样性”表现出来的。而诚实性是管理者个人品德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管理者的诚实性,首先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归属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其次直接影响着企业合作者乃至于消费者与其合作的态度和行为。赋予诚信的企业家会让人联想到他的企业与人合作的态度是值得信赖的,产品和服务是可取的。

实践表明,要想把诚信文化观念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变成员工的自觉和行动,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企业文化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首先由管理者对企业战略的理解提炼出文化理念,通过宣传、灌输,把企业的宗旨、追求和理念转化为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共识。提升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要求管理者在处理与各种利益关系时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诚信准则和行为规范。高层管理人员对内管理企业事务,对外代表企业,所以高层管理人员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具有诚信形象;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一般员工的价值取向。企业管理者的诚信文化行为建设要求对企业诚信价值观的定位要准确、对企业诚信价值观的传播要及时、对员工价值观的协调管理以及价值观冲突的解决要有效。

企业员工的行为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整个企业的评价,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员工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他们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其诚信在具体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会打动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认同。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使每个员工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该做什么、不做什么,企业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放弃什么,怎样做才能符合企业的内在规范,等等。这样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将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反之,则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一个优秀的员工行为表现应该是具有协作、奉献精神;敬业、创新意识;诚信、严谨的作风。这些表现的保障是真诚。有了真诚,员工才能对本职业投入真实的情感,与团队协作得融洽,才会产生奉献、敬业、创新等一系列行为。

真诚的情感服务不仅会给企业的产品带来附加值,而且是消费者忠诚培育的最有效方法。根据消费者满意度理论,购买者对其购买活动的满意感(S)是对其产品期望(E)和对该产品可观察性能(P)的函数,即S=F(E,P)若E>P消费者就会感到不满意,E=P则消费者就会感到满意,若E

产品后,会感到实际产品接近或超过理想产品而对企业和产品满意,经反复购买就会走向忠诚。一些企业在实践中发现,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消费者会极力进行人际传播,主要在附加产品、服务和利益,如赠送产品、提供信贷、免费送货、安装、保证、售后服务等,让消费者购买产品后会感到获得了正常商品的效用。这种超出消费者期望值的行为,会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进而向其亲朋好友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无形中就宣传了企业的产品和形象。

企业要想将诚信落到实处,要在组织内部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用诚信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培养忠诚的行为。

企业的诚信文化行为的培育。首先,把诚信理念贯彻给职工。诚信理念要化为具体的准则,表明一个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它希望员工遵守的诚信规则,把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在日常交往中诚信无欺、遵守诺言、勤勉尽责、忠于职守,把“真诚为人,无信不立”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内化为个人的崇高信念。其次,定期加强对员工的诚信教育。为了有效地弘扬诚信,可以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制定诚信教育培训学习网络,对员工进行诚信教育,让员工从内心真正明确诚信事关企业的形象和品质,切实感受到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以诚信待人,以诚信做事。

五、企业诚信的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

要把诚信文化观念渗透到管理过程中,变成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制度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对新文化的接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企业通过建立和推广制度规范,借助制度的反复强化作用,可以使企业文化制度内涵被员工接受并自觉遵守。为了提高员工对诚信文化的认同感,在设计企业制度时首先应该明确企业诚信文化的存在。企业制度设计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相互依存的。

实践表明,要想把诚信文化观念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变成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企业应通过绩效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制度设计促使员工一贯地坚持高标准的企业诚信原则。

诚信文化建设篇12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会计文化建设应以社会文化建设为指导,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切需要加强会计文化的建设。我们应以马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借鉴国际会计文化,结合时代、社会发展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

具体来讲,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完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理论建设方面

会计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建构的会计制度、会计思想、会计管理和会计文化观念的总和。会计文化建设,首先应从理论上入手,进行会计文化理论的研究,以此引导会计人员的理想、思维、价值观、行为准则等。

一是要进行会计观念建设。观念的更新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前提,我们应围绕会计文化的主题,对新时期的会计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公共关系学等的关系问题开展理论论证,宣传和树立新的会计文化观念,激发人们对会计文化的兴趣,加快会计文化建设的步伐。

二是要进行会计文化价值观建设。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价值的本质、功能、创造、认识、实现等有关价值的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当前,会计人员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这是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三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会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虚心学习国外优秀会计文化,借鉴国际经验,努力实现会计国际化,同时,要与时俱进,着眼于创新,保持我国会计文化的先进性。

(二) 制度建设方面

会计制度文化包含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统一的制度规定,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有法可依。会计制度文化建设应体现合理性、先进性,应能提高整个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重视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把培养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职业品格作为会计文化制度建设的重点。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我国会计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了《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对会计核算制度、会计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等进行了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以《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为中心内容的、与国际惯例协调的会计法律体系,大大推动了会计法制化进程。但是,目前少数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为了追求私利,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加强会计法制建设的紧迫性,应对会计人员加强法制观建设,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三)行为建设方面

会计文化行为是会计文化最真切的内涵,它反映着会计人的品德、语言、仪表、工作作风、人际交往等。进行会计行为建设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塑造会计人员良好的形象。会计人员代表国家、单位履行职责、行使权利,与众多人员直接接触,其形象如何,关系到国家、企业的声誉。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如果缺乏职业道德,缺乏政策观念和纪律性、原则性,在复杂的环境中就会为所欲为,所以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服务社会。行为建设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会计文化要达到的终极目的。从全社会角度来讲,会计文化建设要使会计人员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准,赢得全社会的尊敬、信任和支持。

二、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

以诚信建设为主线,是我们针对近几年会计领域内出现的造假事件给会计行业造成的信誉危机而提出的会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长期工作思路。诚信是一个社会良好秩序的基石。会计诚信诠释了会计的职业品质,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会计诚信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体现,涉及到千千万万个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丧失诚信的来重后果是:既损害了大多数人的正当权益,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会计行业将成为无源之水。有人说,会计没有了诚信,就像战士没有了勇敢、科学家没有了智慧、官员没有了廉洁、人没有了脊梁一样可怕。“银广夏”、“安然”等造假事件曝光后,在会计界、证券界乃至整个经济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当前“会计诚信危机”的救治,我们应多管齐下,因为会计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广大会计人员、企业、政府、社会公众等,他们都是会计诚信的建设者。

(一)政府应积极营造有利于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

我国政府已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多次发表重要指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当然,会计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政府应在会计信息规范中以公共利益的身份,通过开展全社会会计诚信教育、制定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进行行为监督,使会计诚信建设有制度和监督保证。要通过大众传媒,宣传和弘扬会计良好的职业品质,繁荣会计文化,及时向社会宣传体现时代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风尚的典型事例,使大众了解到大多数会计人员是忠于职守,严于理财,诚实信用的形象,由此产生对会计职业的理解和信任,为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会计职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会计职业组织起着联系会员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协会等会计职业组织的作用,改革和完善会计职业组织自律机制,有效发挥自律机制在会计诚信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职业组织中设立职业道德委员会,制定行业诚信建设纲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强调对社会的责任,塑造会计行业诚信理念和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赢得政府和公众的信赖。另外,各会计职业组织可以对其会员建立诚信档案,具体记录的信息包括四个方面,即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具体包括会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这样,诚信者将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而失信者将受到应有的市场惩罚。

(三)会计学历教育中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从教育抓起,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大中专院校的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在校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在整个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而在现实中,许多院校非常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品质的教育。目前在会计犯罪中,有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有的从学校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犯罪,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关。

为了培养学生职业情感和诚信意识,我们应在会计学历教育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优良的会计职业品质和诚信理念,塑造优秀的职业人才,为其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奠定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