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07-09 08:23:46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篇1

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和深化,现阶段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单单是向学生传输知识内容,更关键的在于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在初中课程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程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与生活相结合

初中音乐教材内收录了很多经典音乐曲目,但是这些乐曲和新时代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符合,很多中学生对音乐课本中的乐曲内容难以深入的理解,更加不能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我们必须要科学应用教材,尽量选择那些能够调动学生情感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有效调动其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手拉手》这首歌时,我们将它和2008年奥运会中的开幕式歌曲《我和你》联系起来,学生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这首歌较为熟悉,之后我们慢慢的引导学生了解历年奥运会的主题曲,如此一来不但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当代初中生喜爱流行歌曲的情况我们也应当合理应对,对当下的流行乐曲进行筛选,特别是要去除其中不适合中学生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我们的引导下,有选择性的欣赏流行歌曲。比如说很多中学生都喜欢周杰伦,他的很多歌曲中都蕴含了积极健康的正能量,我们能够从中选择一些如《听妈妈的话》、《蜗牛》等与学生共同讨论曲风特色、演唱方法等,学生们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同时借助于我们的引导也让他们改变了盲目追求流行歌曲的态度,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1]。

二、让学生动起来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比如说对音乐节奏的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节奏模仿。这样做的优势在于能够极大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也想要更准确的模仿教师的节奏来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反应力,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节奏模仿还能够有效的将过去一些难点知识变得更加简单,若教师能够将乐曲内相对复杂的节奏选择出来让学生进行模仿,则能够有效的减轻演唱难度。又例如画旋律线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乐谱下画,或者自己用手在空中画,听范唱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起动手画出旋律线。借助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的体会到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动手操作,听课时也更加认真。

三、课后作业拓展

近年来,很多音乐教师也开始尝试着为学生提出一些课后作业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较为有趣的作业帮助其拓展,能够很好的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一方面是体验式的学习,能够有效的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悟与体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了一些经典抗战曲目之后可以设置如下作业:下课后几名学生一组合唱《游击队歌》,并共同讨论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又比如说让学生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之后,把音乐文件拷贝给学生同时设置下面的作业:大家回家之后利用空余时间继续欣赏这首音乐,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情感。借助于体验式课后作业,能够有效的丰富其音乐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是合作式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比如说可以借助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父母之间的合作来完成作业。当我们在某一首乐曲教学结束之后让学生回到家中唱给父母听,或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分小组合唱比赛等。

四、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说我们在教学《大海啊故乡》这首乐曲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拉近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借助于PPT课件来展开教学。对这首乐曲的主导节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给学生展示海浪起伏的视频,要求他们观察海浪的形象,感受乐曲中海浪的节奏;随后根据这首歌主导节奏XXX.XX丨XXX—丨进行分析,借助于大附点与切分节奏的应用,将之前的强弱规律所打破,充分的体现出波涛起伏的海浪形象,让整个乐曲极具推动力。PPT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乐曲的意境与内涵,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给学生呈现出丰富的音乐素材以及图片,不单单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拉近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2]。

五、结语

总之,音乐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即是持续创新的过程,唯有不断进取、大胆创新,真正深入的理解新课改的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新时期的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着力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其学习营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从而确保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也是初中音乐教育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篇2

一、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我在上 “半音与全音”时讲到十二平均律,有学生提问是谁发现的?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朱载,并向他们介绍国外相同律学的发现比我国要晚好几百年。这样一来,同学们都觉得很自豪,而且对律学发生了兴趣。

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氛围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如:在讲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先在黑板的右端写上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左端挂上一幅《江月图》水墨画,然后录音机里放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一下子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想象中。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二、转换教学角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的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比如原来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篇3

一、引言

在初中教育阶段开展音乐赏析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是一门艺术,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我国初中学校要重视音乐赏析课程,借助音乐的力量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主要研究初中音乐赏析课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初中音乐赏析课程的主要任务

初中音乐赏析课程肩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具体而言,其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通过音乐赏析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作品、音乐体裁、音乐家、音乐史等音乐赏析基本知识,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赏析分析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其次,要通过音乐赏析教学,使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我国各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著名作曲家的代表作品,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美学观点,抵制庸俗、低级音乐的影响和侵蚀。

初中音乐赏析课任务繁重,开展音乐赏析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关键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中生音乐赏析课的教学方法

在中学赏析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是由具体的教学任务、内容、要求和师生的音乐水平及经验等因素决定的。赏析教学常用的基本方法如下:

(一)调查学生现有的音乐水平

赏析教学是双边教学活动。不仅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而且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师必须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此,中学音乐教师除学习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教材外,还应当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或对新生进行音乐考查、测验等方法,了解学生在小学音乐课中所赏析的曲目和赏析水平等情况,为制订教学计划和研究赏析教学方法,奠定实际可靠的基础。

(二)将欣赏与分析有机结合

音乐赏析课不同于学生在课外自学或听听音乐,仅限于官能赏析感知一下好听不好听就罢了。初中音乐赏析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赏析分析方法,通过初听(官能赏析)感知作品,有个初步印象。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师生对作品讨论、分析后复听,进行对作品的感情和理智赏析,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赏析分析作品,可根据作品的难易或大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注重实效。对学生容易理解的简单作品,可先赏析后分析;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复杂、较难的作品,可先简介分析,后赏析;对交响曲等大作品,可以分乐章边分析,边赏析,归纳小结后复听全曲。从直接听音乐入手或从教师介绍音乐作品理论知识概念开始,学生都没有离开感性认识的基础。它只是在感知的形式上,感性认识表现序列上不同,可直接从表象开始认识。所以,教师可通过选择的典型事例和音乐曲例,实现学生认识的飞跃,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赏析、分析,分析、赏析互相交织配合的使用方法,实质上也是学生认识的感性阶段。是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认识互相交织,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认识过程。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为了调动学生赏析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使用视、听和记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电唱机和唱片、录音机和磁带、幻灯机和幻灯片、闭路电视以及音乐录像、乐器演奏图、音乐图表等视、听觉直观教具。条件不具备的,则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范唱或范奏,可运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法,让学生直接赏析。教师富有表现力的范唱或范奏,可直接而形象地和学生交流感情,具有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性和艺术的感染力量。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灵活运用,注重实效。

(四)将音乐赏析和唱歌、音乐知识的教学内容有机地配合

为了培养学生有感情地唱歌,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歌曲作了介绍、分析和处理,生动揭示了歌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赏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在唱歌教学中初步接触过音乐表现手段的知识,结合赏析内容分析讲解,以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和加速学生对赏析作品的理解。有的音乐知识教学必须结合赏析课进行,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使之成为理性认识。如学生赏析了各类人声的演唱后,教师再进行“人声分类”知识的讲解,学生就有实感。教师介绍某项乐器的形状、构造和性能后,必须赏析该乐器演奏的音乐。学生通过音响实际认识了乐器的性质、音色和表现力后,才算真正理解了该乐器的性能。教师给学生讲解民歌的分类和特征时,一定要让学生赏析各类民歌。在听的过程中,对各类民歌的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和综合,对不同类型民歌的特色有了深刻的印象,就不会发生相互混淆的情况。

(五)适当安排一定练习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篇4

1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和重要性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初中音乐教学也迎来了不断地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始在教学之中得到渗透,这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就有合作学习策略。下文首先分析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以及其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1)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合作学习策略是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达成小组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产物,目前,这一教学策略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并且在实践过程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化的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来看,合作学习策略是核心素养的教学产物。合作学习策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定小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特点,把不同学生分配在不同的小组之中,由此实现小组内部的实力平衡,从而推动学生优势互补。第二,定目标。就是教师或者小组内部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来确定最终的教学目标。第三,定分工。在确定了总体的目标之后,小组内部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内部分工,从而实现对学习目标的实现。(2)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总体上来看,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的情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教学形式刻板僵化,无法让广大初中生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但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趣味。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往往更为强调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就让学生出现了被动接受的情况,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合作学习策略下,课堂形式更为生动灵活,这对于学生学习趣味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最后,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要想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充分提升,单纯依靠课本的教学还是不足的,还需要引导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从而实现彼此取长补短。借助于合作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实现相互学习,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快速养成。本人在音乐课堂中会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1-3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如:‘辨真批假’策略,1个小组公布自己组的讨论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表决。在这策略中,教师能够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在创编环节我会采用“海报旅行”策略。在小组创编结束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传递、阅读作品,直到每个组都把所有组的作品阅读了一遍,并对喜欢的作品投票。这个策略无形中让全班同学都进行了交流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通过学习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学生在音乐课上表现更主动、积极了,同时音乐知识水平的提升也较为明显。

2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不足

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得到了广大初中音乐教师的普遍认可,并且在实践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实践过程之中的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组分配不当,无法实现学生优势互补。在初中音乐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构建小组。但在实践过程之中,一些教师对于小组的分配较为简单随意,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小组分配,这就造成了学生后期无法实现有效的互补学习。第二,目标订立不当,学生无法实现技能提升。在初中阶段,不同的学生因为天赋素养不同,以及音乐知识积累水平不同,所以僵化的教学目标往往无法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当前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往往采取了僵化的目标设计,从而无法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第三,小组分工不当,学生音乐技能成长缓慢。要想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还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之间实现更为合理得当的分工,由此才能够推动学生的成长。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小组内部的分工安排,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知识进步缓慢。

3教学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建议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篇5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并且,音乐这门学科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审美功能,是最能培养人陶冶学生情感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上好中学音乐课,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激情,会不会创设教学情境,能不能带领学生步入音乐描绘的境界,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在认真备课的过程中深深被音乐所感动,在课堂上才能通过抑扬顿挫,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形态恰到好处地创设教学情境,将情绪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如临其境。讨论活动也是增加师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模式。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对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有着积极的意义。每个学生在听过一首音乐作品后所感受的音乐形象都是不尽相同的。在他们聆听音乐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分析作品,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提高机会。因此,要积极的肯定这些同学的不同见解,不要扼杀学生的丰富想象力。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适时点拨,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就越发深刻。

二、创设意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音乐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师生问好。

新课导入是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要采用讲故事、图画构思、情景设置、视频、提问、配乐诗朗诵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歌曲并主动的去学习歌曲。譬如:在学唱歌曲《走进》时,我提前搜集了关于文化的资料,视频等并简单的给同学们讲述一些使他们对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才教唱歌曲。学会了歌曲后我又配了舞蹈动作让同学们对藏族舞也有了初步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现在的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感兴趣,如果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流行音乐或歌曲,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其实学生现在喜欢的很多歌曲也是不错的音乐作品,只要我们作以正确的引导,应该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可以促进音乐教师的再学习,并可以和学生更容易沟通,走得更近,也可以更好的调节中学音乐课堂中流行音乐的氛围。所以,教师应注意选择适宜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如周华健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等歌曲,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并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就像厨师要烹制一道道美味可口的佳肴,会用到蒸、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还会加上不同的调料一样,要想让一堂课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很关键。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和范唱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演唱、讨论和创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四、针对其年龄特点选择适应的歌曲是上好中学音乐课的关键

初中阶段是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因此,不能单一的教教材上的内容而是从课外书、电视或网络上找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唱的歌曲或欣赏的曲子,来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养成欣赏音乐的好习惯。

五、要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

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音乐技巧训练的好机会。 要使音乐课外活动能更好地开展下去,就要组织好多种形式的课外兴趣小组,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活动。

在教唱完一首歌曲后利用课堂上的十到十五分钟时间把学生分成两到三组进行唱歌比赛或以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坚持经常化,开展经常性的课外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活动,主要是在课间休息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在课间休息时,可利用学校的有线广播,多播放歌曲和乐曲,开展“每周一歌”活动。在课外活动时间,可开展“合唱团”、“独唱”、“舞蹈队”等兴趣小组的活动,也可组织音乐游戏、音乐欣赏、音乐知识讲座、作者与音乐作品介绍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好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思考、多学习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并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篇6

一、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关照学生的能力维度

所谓横向评价就是在通过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中形成的一种激励效果。纵向评价是自己和自己比较中形成的一种激励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既要采用横向评价也要有纵向评价。像我带的是小学中高年级的音乐课,我会对班级中一些音乐感觉好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采用横向评价的方法,为了不让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而对于一小部分音乐能力相对较弱一点的学生来说,我会采用纵向评价的方法,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小雪花》这一课时,在处理中间“啊”字时,要求学生像走阶梯一样的唱出来,音要唱准确,反复练习了很多遍,集体唱的时候还可以唱准,但分组后,有一个组一直唱跑偏,我让这个组的学生仔细听钢琴弹奏,然后再唱。第一遍我鼓励他们“这一遍比先前准确了很多,我们再听一遍感受一下。”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慢慢模唱了出来,音准也好了很多。

还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唱学校校歌的时候,在同一个年级中,有的班级学起来就很吃力,一个班级里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大部队,我个人的看法是,教师不用太注重整个班级学生要整齐划一,这几乎没有可能做到,因为总有那么个别学生对音乐不太敏感的,反应也迟钝的,其中有部分学生是对乐曲的旋律不敏感,有的天生就五音不全,会出现跑调的现象,也有些学生节奏感不强,总是出现拖拍抢拍的现象,我们在上课过程中不必强求要整个班级都达到你的教学目标,因为这不切合实际,但是应该做到大部分学生能基本达到要求,而那些音乐感觉稍微差点的学生怎么办呢?我是尽量让他们乐在其中,对音乐感兴趣就可以了,让他们在班级有存在感。

二、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维度

所谓静态评价就是根据已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定性好定量的评价。如:数学中的公式定理,音乐中的拍号节奏乐理知识等等。而动态评价则是以现象和事实为依据,对其引申或预期的效果进行非定性或非定量的评价。如:有些乐曲歌曲可以由演奏者或演唱者根据自己的感情加以延伸发挥。就如音乐课标所说,评价的真正意义在于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那么,在什么时候应该采用静态评价,又在什么时候采用动态评价适合呢?我个人的理解是,凡关于音乐技术层面乐理音乐常识等,多用静态评价比较适合,关乎音乐情感方面的多数适合用动态评价。例如:音乐的节奏、音准、节拍、各种音乐符号等音乐要素都是相对固定的,一般来说不允许学生随意改动,对于一首新作品,在对待一些固定的显性音乐要素时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能随意改动,就像在教学生学习四三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这个问题是不可能有其他解释的。例如:在教唱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夏天的雷雨》这一课时,有些学生在唱切分音时容易节奏错位,这时我就明确指出其错误并进行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在上音乐欣赏课或关于音乐的情感、想象、体验等方面的要素是要让学生打开想象,相对来说是比较宽泛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家庭环境不同,心理发展状况也会不同,学生在理解一首音乐作品时很可能会存在差异。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和鼓励,尊重孩子的情感价值判断。动态评价就是为了肯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积极思考。当我们播放完一首音乐作品后,会问学生听完这首音乐之后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最活跃的时候,这时候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往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应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要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也充分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评价的方法很多,就看老师怎样运用,用的巧妙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不讲求方法随意乱用,就会适得其反。教师通过科学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可以完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篇7

一、设计艺术的课堂导入

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课堂导入的设计和安排有艺术性,那么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因此音乐课的导入就相当的重要。初中生都是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好动、好学、好观察是他们的特点,设计恰当而又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能在一堂课刚开始时就能最大限度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比如:在上一堂《绣红旗》的声乐课时,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学唱歌曲,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旧中国受欺凌、受压迫的历史资料片,并给它配上《绣红旗》这首歌的旋律,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个历史影片的背景音乐是什么歌曲?大家知道它的创作背景吗?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音响资料的运用,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动力会特别强,学习兴趣随之加浓。

二、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会发出悦耳声音的艺术,也是一门带动情感的艺术。在欣赏音乐时,重要的是欣赏的人内心的情感升华,而情感的体验则是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本质特征。学会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须通过去听音乐,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还要应该用心去体会,体会它的节奏、韵律、曲调、力度和音质等构成的大体部分,这样才能真正体到音乐的更深层意思。现在的心理学指出:一个音乐修养较高的成年人,他们在听音乐时,是通过内部升华来替补外部的期待的。而如果是一些儿童,缺少着音乐的经验,并没有成年人的经验多,所以就只能对音乐本质的追求来送往到更高层次的体会。欣赏音乐时,希望多能从音乐当中获得一些不同的感受,这样的期盼就能使主题产生共鸣、热情和动力。只要都一直保持着这样共鸣和最初的热情,就能使欣赏音乐为提升到这样期盼不断去追求和超越。比如听一首交响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时候,教师应该先用多媒体来展示歌曲里的景象,景象里有阿拉伯商队前行,有骆驼,也有马队前行的场景,让学生们在听着音乐的时候也能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从感性提升为理性的思想。教师应让学生们互相多多交流,可以让他们描述下音乐中的马蹄声、骆驼的铃铛声和商人的脚步声都可以。像这种体会和提升都能为学生的情感带来巨大的影响。

三、重视合作教学的作用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与理论,已经成为新课改以来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学改革之一。合作教学是一种综合活动,它将分组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将传统意义上教学活动中的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变成多向交流,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歌唱课的合作教学 在以往的歌唱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于让教师来牵着学生走,学生只能紧跟着教师的思路与步伐。即:教师先分析作品基本的调性、调式、主题风格、演唱形式等,然后让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定好的轨道行进,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先入为主,学生多被硬性的、被动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极大地消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合理地应用合作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较大改观。

2.欣赏课的合作教学 欣赏课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很大作用。对一个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只停留在教师传授的基础上,那么学生的情感目标与审美体验的培养将受到微乎其微的效果。而如果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则会是另一番天地,这种合作教学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师的一家之言给学生带来的不求甚解。只要教师能解放思想,树立新理念,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就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篇8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我认为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紧接着再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接下来,教师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例如本人在初一“鉴赏与感受――中国民歌”这一单元欣赏课的教学中,通过阐述中国民歌几千年来历经各个朝展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歌是民族艺术遗产中的瑰宝。从古至今,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在民歌中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作为中华儿女,应掌握了解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并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艺术,使民族艺术的光辉永存。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就会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学生们此时热切盼望着我对具体的作品作进一步的分析,作为引导者我第二个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已得以达到――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

再下一步,本人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得出结论。例如在欣赏分析中国民歌的类型特点的过程中,可以先启发学生确定每一种民歌类型的音乐欣赏的研究主题。如欣赏中国民歌中的《放马山歌》和《赶牲灵》,学生倾听完,我接着启发:“你们能听出它们是我国哪一种类型的民歌吗?”学生纷纷回答:“山歌。”结果引发了他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山歌,演唱风格特点却不同呢?”从而让学生自己确立了研究主题,我进一步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引发他们研究讨论学习的兴趣欲望。学生的思维非常积极活跃,我只是做启发引导:“想一想这两首山歌产生地区有何不同?”并走到学生中去指导他们注意观察曲谱以及再一次让他们注意观看(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中播放的插入影片中的背景画面。学生最后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分析,发表他们的观点看法,最后我把他们的观点综合,进行点评式分析“《放马山歌》与《赶牲灵》都属于山歌,但由于地区不同,在旋律、曲调上又有各自的特点。《放马山歌》这是一首流行于云南的反映放牧生活的著名山歌。歌曲结构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旬曲调是根据上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全曲音域只有五度,仅用6(la)、1(do)、2(re)、3(mi)四个音,歌词简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表现了牧童的活跃和欢快的情绪,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赶牲灵》是一首陕北人民喜爱的山歌(信天游),旋律由上下对应的乐句构成。上句句幅宽长,跳进上行与级进下行的音调交替,加上带上滑音的自由延长音,听上去就像通往远方的道路那样悠远。下旬句前加了“哎哟”感叹性的小衬腔,句首从高音区开始,然后节奏型似马蹄声xxxlxxxl,显得急促,反映了热切期待的神情。”最后得出有关中国民歌的类型之一山歌的特点结论――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自由抒发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它不受劳动节奏和动作的特约。各地山歌的风格、色彩和特点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高原地区的山歌比较高亢、嘹亮、粗犷有力,平原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山歌比较流畅、秀丽,草原上的牧歌则辽阔、舒展而热情奔放。山歌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歌词常带有即兴性。因此山歌的节奏大多是舒展而自由的,音调悠长飘逸,节奏、曲调可随意伸长、缩短,加以变化。有时为了更好地抒感,使歌声传得更远,还可以加入呼唤性的衬词、衬句。从曲式结构上看,由两个乐句和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最为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内式。我肯定地告诉学生这个结论是我们师生共同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那么在整堂欣赏课对音乐作品具体分析过程中,教师如果始终贯穿着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那么作为这堂课的总体教学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即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篇9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着许多新要求,教育部门对初中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强了教学思想的更新力度。音乐学习内容具有欣赏性,如何在初中阶段做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是每一位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思想的问题。目前,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令人担忧,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做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1.教师忽视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

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关注度不足,没有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多的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音乐欣赏的目标。在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时,教师也应当从初中学生本身的音乐学习能力出发,考虑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与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很少有教师去考试这些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对自己定位不科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转变,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探究学科知识。但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课堂内容的呈现者,是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命令中。教师习惯于用命令的口吻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在自己的命令下完成一步又一步的学习实践,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也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中的权威,无视自己的不足,使得教学行为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与理念传统

在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对当代音乐教学内容与音乐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有了明显的改变,风格各异,体裁多样,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音乐作品。但是,这些更新后的内容也没有引起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足,让欣赏教学意义不大。脱离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音乐教学内容,让音乐欣赏教学没有内容基础。

4.传统教育体制限制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音乐,一直被当成可有可无的副科看待。在学校中,音乐不受教师欢迎,在家庭中也得不到家长的重视。教育相关人员都将文化课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许多初中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存在虚假性,学生很少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音乐学习。特别是在考试之前,音乐课会被其它文化课占用,学生不能接触音乐,更别提欣赏了。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对策

加强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手段。只有教师大胆创新,才能让学生成为音乐作品欣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1.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内在动力。要让音乐教学的欣赏作用发挥出来,教师需要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调动。音乐欣赏课,是增加学生音乐知识,开阔学生音乐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净化初中生的心灵,在欣赏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感悟音乐作品的内容,有利于其音乐欣赏学习兴趣的激发。

比如在学习《祝福祖国》的时候,教师先不要对音乐作品进行介绍,话不多说,直接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去感受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与节奏感。在聆听过后,教师就音乐作品的风格以及其中的情感内涵进行提问,并针对音乐作品使用的主奏乐器进行提问,让初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乐进行辨别,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深度,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2.加强音乐欣赏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多利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在课堂中一次又一次地欣赏,会让学生产生音乐欣赏的厌烦感,使学生产生负面学习情绪。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音乐聆听、表演欣赏与讨论分析活动进行有效穿插,对学生的各个感官加以调动,鼓励学生成为音乐欣赏活动的主体,让音乐欣赏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活动丰富起来,学生也不会再觉得课堂无聊。

比如在学习《万马奔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聆听一次音乐作品,再鼓励全体学生起立,随着旋律进行律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动起来,促进音乐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有利于学生欣赏兴趣的提高与欣赏能力的形成。

3.加强学生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声音艺术,音乐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极为丰富的内容。音乐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学生所表达的情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在欣赏的同时,准确地了解词曲作者传递的情感。从情感感悟上来讲,音乐是一门较为高深的艺术,只有切实走进音乐世界,才能让欣赏过程更有效率。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24—01

课程进行改革之后,成为了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对目前的初中音乐课来说,不论是教材内容亦或是教学理念、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的评价体系都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它在传统的音乐教学当中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出现,它的理念是以音乐的审美作为教学的中心,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着重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发挥和培养,更加的注重小组之间合作的评价与建立,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一、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创立轻松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积极性

初中的音乐教学是以审美的教育作为主导,审美的教育是需要一个和谐、自主、宽松等轻松的氛围和环境,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于提高教学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对学生讲解课程的时候,不要上来就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进行欣赏、学唱,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教会了学生这首音乐的旋律,其余的知之甚少。比如我们教授歌曲《幸福快车》时,教师在上课初期应该对学生们进行提问:平时有什么样的烦恼、遇到过哪些不如意的事情、你是否有不幸福的感觉,什么是你最幸福的事情,给你一个实现愿望的机会你想要的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然后播放这首音乐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进行思考和探讨,每个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创建了一个拥有和谐、轻松氛围的课堂。在学生的神经全部放松的情况下播放这首歌曲,将整个课堂引入到正题当中,同时与同学带着各自的感受进行欣赏。很多同学会随着轻快而优美的旋律进行哼唱,当歌曲播放完毕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几个人一组或者是单独的一个人轮流到讲台上表演舞蹈,或是“群魔乱舞”或是“一枝独秀”,所有的动作都是学生们临时自行编创的,同学之间或是优美的舞姿或是滑稽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掌声、喝彩声以及哄笑声。这就是一个完美的课堂,一节完美的教学课程,如果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一成不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教授,不一定会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只有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与环境中,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持续的热情。在进行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是一个组织者还是一个引导者和辅助者,不在是一个主导者,课堂也不在是教师的“一言堂”,从而为创设轻松的课堂打下了基础。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充分的发挥自己,展现自身的个性,大胆的进行想象从而具备了创新的素质。

二、在音乐教学中以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在对教学的环境进行设计时,对于环境布置一定要非常的注重。对于音乐情境的创设,要通过实物的演示、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以及一些其他的设备,如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创设,争取创设一个生动而形象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如果教师没有办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高度的热情和亢奋的状态就急着传授知识,换来的不过是学生冷漠的态度和抵抗的心理。所以说,一个情境的设计对于教学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学习《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资源进行情境的设计,直观的再现众人划桨的场面,所谓的大船是什么样子的,还有歌词中的那些哲理与事实,让学生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找来一些筷子让学生折断,从一双筷子到十双筷子依次的进行试验,看谁的力气比较大,这么做可以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度。在学生们热情膨胀的时候将问题提出来,从中学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待学生回答完毕后再对这首歌进行学习,效果会比传统的教学效果好很多。对情境进行设置,实施游戏的情境,让同学从中学会一些寓意和哲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保障的作用。

三、师生之间摆正位置

在新课改后的今天,学生已经是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新的理念下的教学也变成了师生互动的过程,以求共同发展。教师从主导的地位变成了引导的地位,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一味的以自己为中心,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前进,而是教师指引学生从哪个方向前进,给学生足够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尽可能的感觉不到压迫的感觉。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的时候主动的进行探究,自主的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得到培养。在教授音乐时应该让学生对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有个大概的了解,就拿《义勇军进行曲》来说,在了解到背景之后,充分的体会到了其中的内涵和创作的大背景,在学生们进行歌唱的时候都会从心中流露真实的情感,虽然声音显得比较稚嫩,但也掩盖不住歌声中那种不屈的精神。

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与全面的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本身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课堂的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氛围和环境中进行学习,以此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篇1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针对初中生的艺术教育受到广泛重视,中学的音乐教学设备和教师水平较往年都有较大的提升。例如很多学校都建设了专门用于音乐教学的教室,有的学校为音乐教师配备了多媒体教具。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聆听世界各地的优美音乐,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但是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改善,并没有真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

教师教学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喜欢的,音乐在不断发展和更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非常缓慢,音乐课堂教学大多是学生机械式的重复训练;而有的地区使用的小学音乐教材和初中音乐教材不是同一出版社出版的,在衔接性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生很难形成统一的知识架构,音乐技能难以得到提升。并且很多家长都认为音乐是副科,学生应该将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更加重要的科目上,家长和学生的不重视导致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下降。

(二)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也就是教会学生唱歌后让学生自己重复演练,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很低,对于作品内容和内涵不理解,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第二,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仅仅教授唱歌方法显然太过简单,在教学中没有采取更多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有效性显然无法得到保证。

二、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反思

(一)《青春舞曲》的教学设计

教师:(导入新课,在大屏幕上展示图片)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形成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我们通过几张图片了解一下新疆这个民族。

(教师利用大屏幕为同学展示新疆的特产和景色等,让学生感受新疆的风土民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新疆人能歌善舞,他们在过节或者丰收的时候喜欢用歌舞来表现自己的喜悦心情,(教师出示新疆舞的图片)新疆还有很多独特的民族乐器。(出示民族乐器图片)

(学生们欣赏教师出示的图片,为后面学习唱歌做铺垫)

教师:新疆的音乐和舞蹈这么优美,那么同学们随我一起去新疆,去感受和學习一下新疆的歌曲吧。

(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青春舞曲》,学生们随着歌曲的旋律哼唱,然后教师找一名同学朗诵歌词)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这首歌,你们能感受到歌词蕴含的道理吗?

学生:从这首歌里我学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虚度光阴。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

(教师带领学生用欢快的语调唱完整首歌曲,并继续让学生欣赏几首著名的新疆民歌如《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等)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我们要热爱民族文化,热爱民族艺术,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新疆民歌。

(二)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反思

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篇12

1.唱音阶:根据我校每年初一新生的调查情况来看:90%的同学不能准确唱出C大调音阶。针对这一情况,每节课进行C大调及A小调的音阶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再进行任意组合和音阶分割练习,以达到熟悉唱名的目的。这一做法5个课时可见明显效果。音阶熟悉以后进行“点唱”练习,教师随意点其中一个音符,学生迅速的、准确的唱出来。这同时也是一个调性稳定的练习,这一过程学生积极抢唱,课堂气氛较好。

2.构音程:当学生比较熟练音阶的音高变化时,便要进行构唱音程的练习。可以先从小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着手,继而到纯四、纯五、大小六及大小七等大音程的练习。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有声构唱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无声的构唱,为发展内心听觉打下基础。在音程构唱时,要做到先想后唱,这里的想就是指内心构唱。想和唱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二、让学生熟记重要的基础节奏型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音乐作品中音高固然重要,但它只有和节奏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有一定特征的节奏叫做“节奏型”。初中生常用的重要节奏型有:

①XX ②XXXX ③XXX ④XXX

⑤XXX ⑥X·X ⑦X·X ⑧XXX 等

如果说整首乐曲好比一部机器,那“节奏型”就是零部件,我们只要把这些零部件熟悉了,再把它们组合起来,便是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

三、循序渐进地进行基础的听力训练

当学生有一定的固定音高感和节奏感时,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及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听力训练。有效的听力训练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固定音高感,也是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重要手段。听力训练课一改往日唱歌欣赏课的风格,让学生耳目一新,容易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单音听记:我们可以从简单的五度之内的音开始,逐渐扩展到一个八度之内,进而八度以外。

2.节奏听记:即使在熟记各种节奏型的前提下,要想在规定的遍数中顺利的完成一条完整的节奏听记也非容易的事情,这时的方法便显的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简化节奏型”便能直取要害,我们通过“简化节奏型”的方法,可以在听记节奏时可以更加准确、轻松地达到听记要求。

3.旋律听记:有了单音及节奏的听记能力之后,顺理成章可以进行到更高层面的旋律听记了,旋律听记是单音及节奏的听记的发挥与巩固。

三种听记都必须要长的方法只会丧失学生的积极性,循序渐进才是学生发展的硬道理。

遵循有浅入深,有简到繁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四、视唱练习要做到“口唱、耳听、脑想、心记、手划拍”

视唱练习过程要求学生做到“口唱、耳听、脑想、心记、手划拍”。“唱”是加强自己对音高的记忆能力(最好跟着钢琴唱);“听”是提高自己对音高的分辨能力;“想”是培养自己内心音高的想象力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划拍”则是准确唱出各单位拍的时值及节拍感。新的练习曲一定要合钢琴一起练,特别是音准不好的学生,要用心去听琴,把握每一个音的具体高度,同时边唱边打拍,打拍可帮助我们掌握乐曲的单位拍的速度和时值。(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手上下动作击拍“”为完整的一拍,“”表示前半拍,“”表示后半拍)开始的时候把速度尽量放慢,音准和节奏都准确的时候再适当加快速度,但必须以乐曲中间不打节、不停顿为前提。最后要适当的强调乐曲的情感和音乐形象。

五、借用乐器来演奏视唱曲

在当今课改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堂都引进了乐器,这无疑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对训练学生的视唱练耳而言,更是天赐良机。每周演奏二条或多条视唱曲会给学生以后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而视唱的训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注定不会成功的。笔者除了上专门的视唱练耳课之外,一直坚持“每天唱二条”原则,相信三年下来,学生定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视唱练耳还要贯穿于唱歌课及欣赏课等其它音乐活动当中。总之,视唱必须积少成多,有始有终,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马克思曾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视唱练耳是音乐素养中最基础的基础,是不可逾越的一个学习阶段。荀子在《乐论》中强调音乐“入人也深,化人也速”。因而,优化视唱练耳教学,提高中国音乐教育水平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