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7-09 08:23:53

固定资产的作用

篇1

1引言

固定资产投资能够进一步加强交通、电力、通信、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这些基础建设的改善,对发展经济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中还有一部分转移到工业生产与房地产建设中,这样就能够带动更多的工作和就业机会。湖南省的经济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固定投资又是作为湖南经济增长中的核心增长极。而且省内工农业门类齐全,土地和劳动力的成本相对沿海更加低廉,极大的吸引了外来的投资。

2湖南固定资产投资与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2.1湖南固定资产投资与收入的关系

研究发现湖南省的固定投资是逐年增长的,而且增长十分迅速。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最初的2540.06亿元一路飙升到21950.8亿元,增长了8.6倍,不但增长规模惊人,而且增长速度也是十分客观,年均增长率达到27%。农民纯收入从最初的3117.74元增长到了10060元,增长了3.2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9523.97元增长到了26570元,增长了2.8倍、这说明,固定资产投资能城镇和农村都能够很好的带动经济的发展。增加人民的收入。从增长速度上来说,农民纯收入的增长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更快。农民纯收入的增长达到了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达到了年均增长12%,从增长率上来看,农民纯收入的增长更加迅速。

2.2各地级市收入分配的比例

湖南固定投资对各地级市的收入分配的影响更加明显。从表2可以看出,长沙、株洲、岳阳、益阳、常德、娄底、永州增幅最明显,平均增幅都超过了30%,这与这些城市近些年来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密不可分。而从截止到2014年的数据来看,长沙、湘潭、衡阳和益阳的收入比都超过了0.5,这些城市的收入差距比较合理。

2.3固定资产投资与收入分配比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图1,农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是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从最初的0.327增长到了0.379,农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是以每年千分之五的差距在缩小。虽然在2005-2007有小幅下降,但总的趋势还是稳步提升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固定资产投资,对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有着显著的作用

3结论

(1)应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既可以带动居民收入的提高,而且能有效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城乡统筹发展。

(2)各地级市的城乡发展水平差距也不一样,应该更加注重在各地级市之间的均衡投资,借鉴长沙、湘潭、衡阳和益阳等地的经验,并结合当地的特色,有效的为城乡发展和居民创收提供有利条件。

(3)做好劳动力和本地优势企业的技能培训工作,以企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同时,还要做好农产品的生产发展、销售消息和市场环境信息畅通的工作。更好的为农民和市场牵桥搭线。

(4)合理发展各种产业。多鼓励、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绿色产业,让经济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更好的为人民进行增收。对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进行有节制的发展。以保障和更好的带动居民收入增长。

参考文献

[1]王荣森,吴涛.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0-13.

[2]邓金钱.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07):71-74.

[3]陈银娥,刑乃千,师文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01):97-103+144.

篇2

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军工企业在世界各国普遍已经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走势的跌宕起伏、资本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产品生命周期的日趋缩短,计划经济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军工企业,虽然较好地实现了雄厚的基础沉淀、有利的政策扶持与先进的技术水平三者之间的协调整合,熬过了改革的阵痛,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如果不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用好政府扶持和政策优惠两大优势,并不能真正确保技术创新的长久活力,确保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制约军工企业技术创新的突出问题

技术创新能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就军工企业得技术创新能力而言,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与国之间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水平。当前,我国军工企业体制改革正逐步深入,各军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正视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寻求解决之道。

(一)能够保障实施国家赋予的科研攻关任务,但难以紧跟高科技新型武器装备研发趋势

我国军工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承担众多国家重点科研生产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制和生产制造能力,基本满足了工业化时代武器装备的发展要求。但随着世界正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战争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有军工企业的人员与资源投入偏重于计划模式下完成科研任务和技术攻关,发展途径单一,不能主动抓住世界军事发展脉络,缺乏对远期军事需求分析和技术演示验证能力,以突破关键技术群为目标的研发平台能力没有形成体系,技术储备和技术优势不明显,难以适应国际化军工市场竞争。

(二)实现基础体系的系统布局,但尚不能形成整体核心实力比较优势

我国军工企业受益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经历长期以来国家从财力、人力方面的大量投入,依托一定比例的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布局,基本适应了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需求。但在这一体制之下,也暴露出了军工企业研发能力方向偏单一、创新研发能力缺欠、平台化的技术验证落后等突出问题,尚不具备支撑武器装备全研制流程的技术保障能力,没有整体形成有效的信息管控和设计验证手段,在国际军工行业没有形成显著的品牌优势。

(三)满足国内军事工业发展基本需求,但支撑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和保证能力不足

我国军工企业长期形成的单一"保成功"模式,紧随科研任务,按任务"跟随型"构建能力模式,曾经而且一直是推进国内军事工作发展的强劲动力。就目前神舟系列航天工程而言,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彰显了我国军工企业的整体实力。但这一体制的弊端也不可忽视,由于过于依赖行政指令,忽视了市场需求趋势,我国军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潜力,支撑技术创新的手段主要投入在科研任务上,有限的人员、经费没有真正与军事装备的核心主业相匹配,亟待统筹兼顾,将技术创新与发展只与核心主业相挂钩,抓住军工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改变我国军事装备的国际形象。

二、固定资产投资在军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剖析

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为推动国防科学技术进步,扩大生产能力及满足国防科技工业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相关建筑、设备设施(可形成固定资产)和手段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从其积极作用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能够满足军工企业科研生产任务需求,支撑武器装备朝"自主化、体系化、基本型、系列化"上发展,优化单位能力布局,增强单位核心竞争力。

二是能够解决军工企业在任务和能力上的关系,以任务牵引能力提升,以能力确保任务完成,既满足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需求,又满足技术能力提升需求。

三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军工企业的资金压力,发挥财政资金投资"有保证、引导作用强"的优势,集中力量,为军工单位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这些年来,我国军工企业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更多地依靠稳健的研发策略、充沛的资金支撑和雄厚的硬件积累,从而保持了技术创新的旺盛活力,再次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一只重要力量。

三、以固定资产投资助推军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优化结构,增强以信息化为导向,以先进研制制造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加快突破制约科研生产的基础瓶颈,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化发展。这是国家对进一步加大军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提升军工企业综合实力发出的鲜明信号,反映出国家对新时期军工企业沿着"超前谋划、顶层策划、整体规划、统筹优化"的道路,坚持"保障、基础、发展",以统筹建设为主线,实现"由任务跟随型向任务、能力结合型转变"的工作新思路。

(一)正确认识固定资产投资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军工企业依托国有经济的长久积累,依靠行政命令调用各级国有企业资源,往往通过承担的科研任务,提升技术实力,推进技术创新。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采取的必然选择。在新技术层出不穷、尖端科技与军事装备紧密愈加紧密的21世纪,军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已经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军工企业形成并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持续的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而新技术的发展可以牵引军工固定资产投资的申报与立项,引导国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事关国防的军工行业。而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各项新技术能力和新技术手段,又可以促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确保在设计开发、总装集成、核心制造、共性基础上形成技术优势,提升技术优势,并保持在行业的领先。

(二)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引导、促进作用

军工企业一方面需要满足科研任务要求,建设适应武器装备的研发能力、研制保障能力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善用、用好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带来的投资增量,用活、用准这些资金。通过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的幅度和方向,引导技术力量向制约技术创新的关键性环节投入,突破关键技术,打破研制瓶颈,缩短研制周期,加快研制进程,实现军工企业模式由任务保障型转向任务能力结合型,技术发展由跟踪研仿为主转向自主创新,积极适应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要求,保障新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

军工企业要通过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技术改造工作,适度超前,建设一批具有前瞻性、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试(实)验条件和设施设备,为掌握和拥有支撑武器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前沿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提供保障,带动先进技术发展。要通过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推进产业的高技术和集约化发展,加速机械军工向数字军工转变,突破集约化发展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和加快国防科技工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三)借助固定资产投资评价机制激励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篇3

资产管理的目标是把管理的对象看做是资产管理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企业的资产,动态化的管理企业的资本,确保企业的资产投资最小,这些可以视为企业的基础数字,它们能够为企业投资和融资决策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实现大型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1]。拥有庞大的资产是大型企业值得一说的最显著的特点,正因为大型企业拥有庞大的资产,才使得大型企业的开拓能力比较强,同时还有比较强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型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但是能够很好地管理发展中的企业的资产管理的体系却没有进行实时的调整,更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完善监督体系和有关法规,因此致使大型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出现了问题,没有做好良好运行的资产管理工作,并且资产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资产管理难题。因此,我们面临着怎样建设节约型企业,更好地管理国有资产的问题。

一、现在大型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1.大型企业内部没有形成浓厚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近段时间以来,很多大型企业都特别偏重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忽视了现有资产的管理以及使用,对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益非常不重视,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目前,大型企业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资金的支出工作,不过固定资产在被购置以后,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对象是谁,企业中应由谁来管理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哪些方面应进行管理以及应该如何管理固定资产。因为企业内没有形成浓厚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没有制定相应的财政管理制度,致使有的员工就占用企业的公共设备物资,时间长了,没法查找有关的设备物品,因此就出现了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

2.大型企业往往会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没有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不能很好地说明固定资产的情况,更有甚者有的企业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真实的固定资产相差太多。例如,一个大型企业有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但是却没有进行必要的固定资产验收、登记和入账等资产核查工作,对于那些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在短期内进行有关的审核工作,出现了账务不符的情况,家底不清,根本谈不上进行成本管理。

3.大型企业没有利用有效的预算方法来有效地控制固定资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在进行年度预算的时候,没有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企业中往往是比较随意地购置固定资产,并没有从节约和整合资源的角度来合理地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预算。企业的财务部门并没有从必要性的角度来考虑固定资产,那种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非常多。

4.大型企业也存在着不重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没有按照规范性的情况来处置。企业的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部门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财务部门的工作只是管理核算有关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又没有真正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有些企业向各有关部门配置有关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后,并不按照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固定资产,因此很多固定资产都长期不存在,但是企业并不了解这种情况。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大型企业有效进行成本管理

1.从环境控制的角度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企业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对企业来说,内外环境对企业来说一样非常重要。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企业的管理层要建立具有合理特性的组织机构,在一定的基础上设置和完善采购、验收和保管等一系列的部门,要清楚地了解岗位职责相互明确和独立,不能出现越权的情况,形成相互监督的体系,真正实现了企业有效的成本管理。

2.加强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地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制度。企业大多不重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很少能够做到全面认真地清查企业的固定资产,导致了大型企业存在着很多不实的资产,有的已近失去了使用价值,致使的原因非常多。由于公司的固定资产有相当广泛的分布,有的资产和管理部门的距离非常远,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及时发现,短时间内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的途径是固定资产的盘点。企业的财务部门每年应进行有必要的抽查和盘点,财务部门还要编制一定的固定资产盘点表,经过一系列的核查,确定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数额等,一定要查明原因,根据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一定的手续,按照有关的批准进行账务处理的有关工作,为企业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做好了准备。

3.大型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流程进一步强化,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的报废资产的处置,应该说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终端环节,不过这个环节也容易被忽视。尽管企业报废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比较低,但是可以积少成多,假如管理的力度不到的话,一样会形成资产流失。如果对资产进行审批和审核,财务部进行有关的处理,这样能够做到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

三、结束语

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牵涉着企业的生存竞争。因此,大型企业一定要注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管好固定资产,还要用好固定资产,让它的效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篇4

资产管理的目标是以企业总资产为管理对象,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对企业资产实施动态管理,使企业资产投资最小化,为企业的投资、融资等重大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参与企业的基本运营,减少投资风险,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即企业利润最大化。资产庞大是国有企业较同等规模其他性质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庞大的资产使国有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生产能力和竞争实力。随着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不断扩大,而与此相对应的调控体系没有做好相应的调整,监督体制及有关法规不健全,使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导致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资产流失现象严重。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有资产管理难题也越来越大。如何建设节约型企业,管理好国有资产的问题日益突出。

1 目前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使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企业对资金的支出能够严格把关,但对需要的固定资产买回来以后,对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概念模糊。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没有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个别人占用了公家的设备物资;人员工作岗位变动对原来使用的资产没有移交,久而久之,设备物品没法查找,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1.2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例如: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验收、不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勤俭节约无从谈起。

1.3没有充分利用预算、计划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

财务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只要财力允许,对各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来者不拒,没有从必要性、合理性的角度多作考虑,往往出现重复购置,部门资源独享。

1.4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够规范

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资产使用部门无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财产登记不全。单位向各部门安排、配置了固定资产以后,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以致于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不存在,单位却一无所知。再者,有些单位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随意,没有严格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随意处置,强行报废、低价出售、无偿调拨、无偿出借等屡见不鲜,无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1.5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

企业各部门与部门之间,下级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条块管理、利益分割的格局,部门林立,自成一体,互不协调,造成机关内固定资产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铺张浪费。

2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建章立制,强化资产管理观念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薄。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有资产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质量起积极作用。另外,还要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建账,核算、清查,管理固定资产。建章立制,就是要财务部门会同本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家自觉保护固定资产的意识。

2.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管理,明确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批、执行等环节的控制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相符。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控制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企业应当建立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2.3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事后监控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监控,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证账与实物一致i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甩四是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责任。加强事后监控就是各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按资产评估价进行处理。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篇5

国防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指:经由国家的审批,用于提高军用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改善军用设备、仪器的研制、采购以及新建或者改建安工项目。国防军工建设项目管理包括三个方面: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其中,项目管理包括:前期工作管理、项目具体实施管理、项目竣工验收以及后评价管理。就统计法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有以下三点论述。

一、做好统计工作是确保项目顺利批复实施的重要保证

(1)前期工作管理主要包括编制、审核、上报和批复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和项目的初步设计三个阶段。

其中,项目建议书是对施工建设单位的水平、能力、建设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单位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做出科学的分析,并对该项工程做出初步的投资预算。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其重点是对项目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否可行进行论证,采用多方案比较、需求分析等,选取相对利于实行的建设方案,并且对单位的投资和建设做出详细的评论。还要按照公认的规范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做出财务评价。项目的初步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总体设计方案,要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不仅要对其技术上进行总体分析,还要在技术上的经济性、合理性、使用性和科学性进行论证。

在项目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是必须进行的步骤之一,军工建设单位必须有一个整洁有序的基础数据库,保证科研生产中的各项数据的精确度。还要做好军工企业固定设备仪器的数量数据统计、每年实施具体任务情况的统计和厂房拥有量的统计,建立并且完善比较完备的统计系统和符合国内现状和企业条件的评价标准。这样,一旦有了新的项目立项机遇,就可按照上级对立项的要求快速并且轻松地完成立项报告的制作。

(2)在项目前期工作中,最常见的统计方法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阶段。

对项目前期的统计设计就是对立项的项目内容进行通盘的、统筹的综合规划,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顶层设计。该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施工建设方案、项目投资估算以及企业的概况。一个良好的统计设计对后期的工作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上级立项的具体任务要求,采取科学的调查方式,有计划、有目标的对统计中所要的资料进行搜集。企业可以根据其自身具体的立项情况,对需要搜集的数据资料按照不同的工程类型和产品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全面性质的调查或者非全面性质的调查灵活选择调查方式。最后在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

(3)顾名思义就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加工,使得资料系统化,进而整理出不同项目立项特征所需要的综合材料。

经过加工整理的材料可以主观的呈现出企业的经营状况、规模的大小和建设水平的高低。例如,在报告中对所需要论证的方案,按照统计分组的方法对相应的数据使用表格、图形等方法展现出来。通过这些演示,可以有效地反映出项目立项的原因以及项目立项的目的。使用回归分析法可以预测未来几年投资的收益等。统计表的使用在前期工作的准备中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EXCEL的应用,立项报告工作者不仅要制作简单的表格,还要熟练地掌握EXCEL的使用。

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是保证项目实施的第一步

项目实施具体包括:项目施工的设计、采购招投标、计划管理合同、具体施工与施工管理、施工人员的培训、验收等等。在项目实施前,项目批复的周期也是比较长的,在我国,一般最短的项目批复为六个月,最长的批复为六十个月,普通的批复时间也要24个月左右。以下,就项目实施中采用的比较典型的统计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

第一,在项目得到批复后,首先应该对所有的实施项目进行科学的设计,即统计整体设计。按照项目工程的工程类型对其进行具体的分类,根据项目批复的周期与资金的实际到位情况来确定项目实施的顺序,还要进行充分的安排和严格的组织调研,合理分配预算和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其他费用。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工程施工部出现拖期现象。第二,综合运用各种专项统计。财务统计主要运用在财务和经费管理方面,投资报表中需要用到固定资产的投资统计,在前期的报告中也可能用到社会统计、科学技术统计、劳动统计和人口统计等等。合格的统计人员能够综合的使用这些转向统计。第三,对相对指标量和总指标量灵活应用。在计划以及合同的管理中,该两项指标的掌握和运用非常常见。既要有总指标的计算,又要有在一定时期内,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平均指标计算,还要对这两个指标进行比较。例如,年实际指标的完成情况需要与年计划指标的计算进行比较,同时也会用到平均指标的计算、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以及比较相对指标的计算比较。所以统计人员要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和分析方法。

三、统计分析工作是项目竣工的验收和后评价的基础

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整个项目的最后一项,它需要同时对竣工财务审计、建设档案验收和整体竣工验收等。后评价管理是对竣工后的项目实行全方位的评价,对完胜的项目进行全面又系统的总结与回顾。并且将该项目的最终完成情况、项目的综合影响和在项目决策时所确定的各个计划和目标,进行体统的对比、找出存在的差异、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总结经验,积极改进。在项目工程的后评价阶段,要对财务决算中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在后评价报告中,它主要针对的是前期立项和具体工程实施阶段所形成的资料,并对其产生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认识和分析,进而预测建设工程的预期效果。

验收以及后评价阶段,一方面是对建筑工程的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对系统的评价和评价的标准;另一方面是对其现状分析后找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发现产生问题的规律,进而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所以,统计人员掌握一定的统计方法和知识,并且对这些技能灵活运用,在固定资产的项目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固定项目的投资管理中要将各种统计方法灵活运用到整个管理过程。

四、结语

在国防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合理运用投资统计方法,并且全面了了解我国国防军工企业的实际现状,掌握项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措施是国防军工建设项目申报和管理的基础。所以国防军工企业要对数据统计工作高度重视,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整理工作,及时通过数据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且积极改正,为我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必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建团,朱江东,,欧红薇,班莹,荣志刚.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中统计方法应用探讨[J].现代商业,2011(35).

[2] 金绮.统计一套表模式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初探[N].中国信息报,2013(01).

篇6

摘 要: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31个省份的人均消费、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与人均GDP的关系,通过计算全局的Moran’s I指数和局部的Moran’s I散点图确定人均消费、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刻画了2010年到2015年空间相关性的全局Moran’s I指数,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计量模型验证了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作用。

关键词:人均消费;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溢出作用

一、引言

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政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12年到2014年开始回落保持在7%左右,2015年可能还达不到7%,中国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为了让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孔泾源给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其中促进消费和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王小鲁、樊纲、刘鹏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中发现,资本的增长对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且贡献将进一步提高[2]。刘方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良性促进国民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和功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9]。所以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选取了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来研究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很多经济学家也发现了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但是由于空间问题很复杂没有专门的技术进行研究,古典经济学家只考虑了经济增长的时间效益,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主要运用最小二乘法模型对经济增长进行估计,导致了经济研究结果在很多方面解释力不强[3]。现在从区域经济发展看来,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的确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确实存在。薛继亮利用1995~2012年的省级数据,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人口转变、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4]。吴玉鸣对2000年中国县域的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发现:县域经济增长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知空间依赖性,县域经济增长不仅与人力资本、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相关,而且与相邻县域的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8]。综上所述,本文选取了人均消费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应用空间计量的分析方法分析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关系。

二、文献综述

空间模型最早源于地理学,研究地理邻接之间的相关关系。后来应用于经济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即空间经济学。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空间经济学融合成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由美国经济学家Paelinck在1979年首次提出。空间计量经济学吸收了地理学的思想,并运用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等知识来处理空间数据,研究区域之间经济行为在空间相关关系。这正是Tobler地理学第一定律所说:“任何事物之间均相关,而离得近的事物总比离得远的事物相关性要高。”即地区之间的经济行为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包括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其中空间依赖性来源于空间溢出和遗漏变量。现如今,空间计量经济学可以研究许多经济行为的空间依赖关系,李林、丁艺和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5];郑长德和刘帅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6];许爱文、魏梅、程文露和王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信息化和产业空间聚集的相关性等[7]。总之空间计量经济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门相当完善的科学,可以研究现实中的很多空间相关关系。

三、空间相关性检验

(一)基于全局莫然指数(Moran’s I)的经济增长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

通过全局莫然指数来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空间相关性是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如果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就不需要空间计量模型。全局莫然指数I在(-1,1)之间,大于0表示各地区间为空间正相关,小于0表明空间负相关,等于或接近0表示各地区之间无关联。首先构建一个空间权重矩阵W,其元素wij表示省份i与j的邻近关系。本文选择queen邻接方式,当i省份和j省份相邻时,wij等于1;当i省份和j省份不相邻时,wij等于0。

本文对中国2010年到2014年,5年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全局莫然指数显著性检验可知: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全局莫然指数为0.4488,P值为0.002;2011年全局莫然指数为0.4470,P值为0.001;2012年全局莫然指数为0.4337,P值为0.001;2013年全局莫然指数为0.4231,P值为0.003;2014年全局莫然指数为0.4075,P值为0.001。根据2010年到2014年5年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全局莫然指数分析,其全局莫然指数都大于0.40,并且显著性水平P值都显著小于0.05,说明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增长的确具有空间依赖关系,全局莫然指数为正,表示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二)基于局部莫然指数(LISA)的区域之空间相关性检验

通过对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局部莫然指数来检验各省份i与其相邻省份之间的关联程度。Moran’s I散点图是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正的Ii表示正相关,负值则表示负相关。根据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散点图发现:莫然散点图将中国31个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四个象限的集聚模式:第一象限,高高集聚(HH)表示中心省份与邻近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高,包括福建省、辽宁省、浙江省、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第二象限,低高集聚(LH),表示中心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而其邻近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包括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安徽省、江西省和海南省;第三象限,低低集聚(LL),表示中心省份与邻近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低,包括山西省、青海省、甘肃省、河南省、河南省、陕西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第四象限,高低集聚(HL),表示中心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而其邻近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包括广东省、山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从散点图可以看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高聚集和高低聚集的地区主要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中国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低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主要在云贵川、新疆、、陕西、甘肃等中国中部和西部欠发达地区。

四、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31个省份从2010年到2014年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年度数据。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Y)为因变量,人均消费(X1)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X2)为自变量,通过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建立回归模型。本文采用的2010年到2014年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单位均为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均为万元。数据分析运用软件GeoDa。

(二)模型建立

1.最小二乘法模型回归

根据不考虑空间经济关系的传统经济增长关系,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建立模型,进行回归。

Y=-0.3512+1.6998X1+0.5145X2+e(1)R^2=0.7923,P=0.0000

其中:Y代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代表人均消费,X2代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e表示随机误差。公式(1)表示人均消费每增加1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6998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5145元。

2.空间滞后模型(SLM)回归

空间滞后模型主要研究各个变量在一个地区间是否有溢出效应。考虑到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建立模型,进行回归。

Y=-0.7930+0.1651WY+1.5346X1+0.5107X2+e(2)R^2=0.8026,P=0.0000

其中:Y代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代表人均消费,X2代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W为n×n的空间权重矩阵,e表示随机误差。公式(2)表示人均消费每增加1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5346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5107元;其他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元,本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1651元。

3.空间误差模型(SEA)回归

空间误差模型是假设地区之间的相关关系是通过误差项来完成,因为各个地区所在相对地里空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考虑到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处于不同的地区,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建立模型,进行回归。

Y=-0.2204+1.5643X1+0.5648X2+e,e=0.3868WY+ε(3)R^2=0.8127,P=0.0000

其中:Y代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代表人均消费,X2代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W为n×n的空间权重矩阵,e和ε表示随机误差。公式(3)表示人均消费每增加1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5643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5648元;其他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元,本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3868元。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建立最小二乘法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三个模型中,空间误差模型的R^2最大,解释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81.27%,而且Lambda的系数的显著性水平P=0.06626,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是通过扰动误差项来影响的,所以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更合适。(2)2010年到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全局莫然指数都大于0.40,并且显著性水平P值都显著小于0.05,说明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增长的确具有空间依赖关系,全局莫然指数为正,表示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3)通过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Moran’sI散点图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高聚集和高低聚集的地区主要的中国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低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主要是中国中部和西部欠发达地区。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孔泾源.“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1.

[2]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

[3] 方大春.经济增长要素的空间效应及分解[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

[4] 薛继亮.人口转变、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来自空间计量模型的验证[J].工业技术经济,2014.

[5] 李林,丁艺,.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溢出作用的空间计量分析[J].金融研究,2011.

[6] 郑长德,刘帅.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篇7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督导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直接责任,各使用单位必需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资产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变动手续的办理;标签打印粘贴及标签维护;固定资产定期盘点等工作。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有:使用部门、审核部门和财务部门。(1)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就是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2)固定资产审核部门是指涉及固定资产购置、处置、调拨等增减变动的审核部门。(3)财务部门。

2.固定资产各个部门的职责。(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维护;提出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对购置或建造完工的资产进行验收;办理固定资产变动、调拨手续;固定资产处置申请;组织实施本部门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核查盘盈、盘亏原因、上报盘点结果。(2)固定资产审核部门作为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手续的审核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固定资产购置、内部调拨、出租、出借、捐赠、报废、盘盈、盘亏等手续进行审核;协助各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盘点工作。(3)财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价值核算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核算;根据审批后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内部调拨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根据合同、付款申请支付有关款项;组织、制定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方案,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进行监盘或抽盘;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资产清查、检查工作;固定资产处置手续的办理工作。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固定资产是指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或单位价值不足规定标准,但属于同类资产,同样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对于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不需安装固定资产,但需同其他资产作为系统共同完成一定生产经营任务的,不单独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应作为系统附属设备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价值,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变动其原值: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固定资产重新评估价值;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发现原记入固定资产价值有误;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及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率

1.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分为水工建筑物、房屋及其他建筑物、设备及传导设施、工具及仪器、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五大类。

2.除下列固定资产外,都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尚在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按分类折旧率、单项资产计提折旧,预计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计算。

4.固定资产的购置。固定资产的购置,要本着经济适用,节约的原则。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其他各类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单位需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按照购置审批程序进行逐级审批。申请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当按照自治区政府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政府采购。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1.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账面价值;否则费用化,确认为费用。

2.资本化支出原则。资产更新原则、资产改造原则、费用化支出原则、安全环保原则、日常维修原则、计划修理原则、专业维修原则。

五、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为便于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可以引入固定资产标签条码管理。固定资产的增加方式包括:购入、新建、接受捐赠、融资租入等。新增的固定资产必须进行验收,固定资产的验收由使用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和相关审批部门共同组织验收,验收后填制《固定资产验收单》(一式三份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审批部门、财务部门各留存一份)。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政府采购验收单》。固定资产的减少方式包括:出售、对外捐赠、报废、出租、出借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其长期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先在单位内部进行调剂使用,无法调剂使用的,经相关业务部门核准后可对外出售、捐赠、出租、出借。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必须签订出租(出借)合同后方可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出租(出借)合同应明确资产保全措施、维护保养责任、租赁(归还)期限等条款。固定资产报废分正常报废和非正常报废,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

1.固定资产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不能继续使用的,可进行正常报废处理。

2.虽不符合正常报废规定,但国家有强制性淘汰规定的固定资产,比照正常报废处理。

篇8

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是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在单位国有资产中占绝对比重,固定资产是农业科研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自身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各类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单位购置的固定资产价值越来越高,数量也越来越庞大。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国家、江苏省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对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政部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目的是全面摸清家底,完善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完善监管系统;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完善管理制度,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置于动态管理之下。准确把握资产管理改革的政策形势,全面分析政策影响,积极探求固定资产管理对策措施,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盘活存量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发挥固定资产最大效能,这是当前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就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与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

1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财政部于2012年颁布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了重新界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业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管理[1]。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国家、江苏省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苏财规[2011]1号),《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暂行办法》(苏财规[2011]2号),《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苏财规[2011]27号),《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操作规程》(苏财资[2012]26号),关于修订《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国有资产配置预算标准》的通知(苏财规[2013]18号),《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2014,省政府令第95号),《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2014,省政府令第97号)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进一步强化了政策约束,从制度层面实现了对固定资产从采购、使用、管理、处置的全程监管。农业科研单位历来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特殊性,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面广量大,分布在院所两级所属的公共管理服务部门、科学研究部门和投资企业,做好固定资产摸底清查和有序管理难度较大,特别是近几年,农业科研单位事业发展的各项改革工作快速推进,事企脱钩、管办分离、研究单元整合、学科调整等,新形势、新变化,客观上带来人员流动加速、固定资产管理边界模糊,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也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与新时期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仍有不少差距,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当前,资产使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有待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刚性约束有待强化;固定资产信息不畅,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权属不够清晰等现象依然存在。

1.1人员岗位变动、离职、退休时未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

农业科研单位一般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加之学科调整等因素,工作岗位流动性较大,在人员岗位变动时一般只注重人事关系、组织关系、工资关系等,对本人名下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也未给予足够重视,往往带来以下问题。(1)未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未对实物进行移交;(2)办理了移交手续,但未对实物进行移交;(3)对实物进行了移交,未办理相关手续,造成固定资产流失,长此以往不可避免地带来固定资产权属不清等问题。人员退休时同样存在未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现象,资产使用单位往往碍于情面等原因未对退休人员名下的固定资产进行追缴,最终导致固定资产流失的结果。

1.2科研、办公场所调整时存在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的现象

随着各类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和办公条件持续改善,一是新建了科研办公场所;二是对现有老旧科研、办公场所进行维修升级改造等。在科研、办公场所整体搬迁、调整的同时,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对搬迁过程中的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加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各单位科研、办公场所的调整不能及时掌握,给固定资产日后管理带来诸多困难。(1)对一些原有老旧的办公桌椅、空调、实验台等固定资产没有办理报废手续,直接进行处置,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2)对原有不再使用的办公桌椅、空调、实验台等直接遗弃,造成固定资产流失;(3)对原有的办公桌椅、空调等调剂使用,但未办理资产责任人、存放地等内容的变更,造成固定资产权属不清;(4)老旧办公楼进行升级改造或拆除时,未对以前进行维修改造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申请报废,造成虚增资产和原来维修改造形成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的情况。

1.3部门、机构合并撤销相关固定资产未办理移交

由于农业科研单位工作的特殊性,单位会根据履行公共职能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成立相关的机构或部门,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又会根据职能的变化和工作要求等,对相关机构和部门进行重新整合,以期整合后的机构和部门更能适应改革、发展、创新的需要。在部门、机构整合的过程中,人员进行了分流,但原部门、机构名下形成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进行移交、变更,仍然挂账原部门名下,造成了固定资产系统信息与固定资产实物的信息不对称,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真空,造成固定资产遗失,资产无法处置,最后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1.4异地使用的可移动固定资产游离于监管之外

现代农业科研单位不仅承担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同时也承担着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异地应用推广示范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带来了固定资产异地管理的问题。异地固定资产是指由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科研项目因科研工作实施需要购置的在本单位之外的项目实施地使用的各类固定资产,如科研大棚、拖拉机、旋耕机等农业专用设施、设备。针对异地使用的不可移动的固定资产管理,农业科研单位一般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如在本单位外实施项目所形成的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经财务部门会同科研管理部门或科技服务部门等相关部门核查后,凡属无法移动且本单位无法直接管理的,由项目实施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和管理。但农业科研单位并未对异地使用的可移动固定资产如何管理进行明确规定,可移动固定资产是农业科研单位承担项目购置的固定资产,这类固定资产是单位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是单位登记在册的资产,由于在异地使用,资产管理部门无法对这类固定资产进行监管,使异地可移动固定资产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最终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1.5部分固定资产管理边界模糊

农业科研单位与本单位创办的科技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管理边界模糊的现象。科技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由3个途径获得:(1)企业用农业科研单位投入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2)科技企业承担科研项目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3)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由农业科研单位另外出资购置由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自购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法》由企业自行进行管理;根据科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企业承担的一部分科研项目资金须依托所在的农业科研单位进行核算管理,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往往登记在农业科研单位,但实际由科技企业使用;农业科研单位使用其他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由企业使用,但固定资产登记在农业科研单位。后2种情况是农业科研单位对固定资产有所有权但不使用,企业使用但无所有权,这就给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带来诸多问题,这部分固定资产也是监管的薄弱环节,尤其在企业整体出让、控股权发生转移时,由于沟通协调不到位等原因,这部分固定资产仍然挂在农业科研单位账上,但实际固定资产已流失或由企业控股方无偿使用等,给固定资产的后续处理、处置等带来诸多困难。

1.6部分单位存量固定资产中无法使用的资产占比较大

在农业科研单位庞大的存量固定资产中,资产使用单位中部分固定资产超过使用年限,加之年久失修,无法使用,此类固定资产占总固定资产数量比重不小,这部分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报废处置,长期堆放,无人管理,最终导致资产流失。

1.7专用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

农业科研单位存在科研专用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资产使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没有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建立共享机制进行统筹使用;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时,更多的是从本项目自身的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预算并购置,没有从单位的整体需要去考虑,科研任务完成后,这些价格不菲的科研仪器设备也就成了摆设,长期闲置,不但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还造成了空间的浪费。

1.8现有固定资产核算单元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现有核算方式大多以项目组为单元进行核算,而且项目组众多,有些项目组是经过单位批准成立的项目组,有些是科研人员成功申请到科研项目后,为了经费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自立的项目组。众多项目组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资产责任人变更等带来诸多不变,同时,固定资产核算系统,信息化水平较低,技术更新换代不够及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随着固定资产数据的逐渐庞大,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农业科研单位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学科调整等因素,现有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和核算单元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不能满足单位发展需要,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2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2.1重资金管理,轻实物资产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重资金管理、轻实物资产管理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资金是农业科研单位履行公共职能和自身发展的根本保障,单位成功申报多少科研项目,预算资金多少,到账资金多少等等,往往都是单位年度考核评比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般不纳入考核范畴。项目结题财务验收审计、单位决算年报审计、各类专项审计等,更多的是关注资金使用情况、资金的流向、债权债务情况、对外投资情况、房屋出租出借情况等等,往往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安全完整情况、保值增值情况等关注不多,客观上也造成了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2.2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刚性约束

农业科研单位虽然制订了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资产管理体系,资产使用单位也配有兼职资产管理员,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工作中执行并不是很到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刚性约束。

2.3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信息技术应用如此发达的今天,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依然很低,固定资产仅仅就日常的登记核算实现了电算化。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对本单位的存量固定资产总体价值、数量、使用情况等不能及时了解;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固定资产信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固定资产信息孤岛,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使用率不高,带来资源浪费,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能不高。

3完善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3.1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氛围

加大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和资产责任人理解国家、省、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通过宣传让资产使用单位和资产责任人明白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像重视资金管理一样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加大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和应承担赔偿责任的宣传,通过政策宣传和内容解读,使单位职工理解政策,避免误读,让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和资产责任人敬畏政策[2]。通过系列宣传,最终形成单位领导重视、全体职工支持的良好工作氛围,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3.2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新时期、新情况、新要求,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农业科研单位应根据出现的新情况,结合农业科研工作实际,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农业科研单位应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如下管理制度。(1)建立单位负责人离任固定资产审计制度;(2)建立新的单位负责人到任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3)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单位年度考核范畴,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使用效能情况与单位的绩效挂钩;(4)建立异地使用可移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5)明确各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兼职资产管理员工作职责;(6)建立人员岗位变动、离职、退休固定资产移交制度。通过完备的制度来强化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通过制度建设来强化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和固定资产使用人的责任意识;通过制度建设来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3针对特殊情况成立临时资产清查小组

针对内部机构整合、企业整体出售、股权变更、科研办公场所搬迁等特殊情况,农业科研单位应成立临时资产清查小组(审计、财务、资产部门),对相关资产进行全面核实,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在内部机构整合中,对撤并部门在人员分流之前,应先对本部门资产情况进行全面审计,理清撤并单位的资产总体情况,制订固定资产处理方案,对下一步固定资产的去向进行明确,同时明确新的固定资产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办理相关的资产手续,避免单位撤并后固定资产仍然挂账原部门名下,实则资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企业整体出售、股权变更,在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审计的同时,农业科研单位应成立临时资产清查小组,对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固定资产来源,理顺固定资产权属。属于企业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法》的规定,纳入企业出售、股权变更清算范围;属于农业科研单位购置,由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在企业整体出售时,应及时收回并明确新的固定资产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如果是引入战略合作,只是股权发生变更,对这部分由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应收回或收取固定资产使用费,同时明确固定资产新的责任人。科研、办公场所整体调整,会涉及到大量的固定资产转移,在整体搬迁之前应对搬迁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清查固定资产的账实情况;清查哪些固定资产是不能使用的,对不能使用且不搬移的固定资产和盘亏的固定资产进行造册登记,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避免整体搬迁时资产使用单位对这部分固定资产无人过问、无人管理,最后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处置手续无法办理的局面。通过成立临时资产清查小组,对相关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通过全面清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固定资产后续处理手续规范合规。

3.4打造固定资产管理信息高速路

信息化是管理好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固定资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灵丹妙药,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数量越来越庞大,实现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对于农业科研单位来说,理应打造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信息高速路。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固定资产使用单位通过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固定资产总体价值、数量、类别、使用情况等做到时实掌握,为固定资产使用单位管理好固定资产提供支撑;(2)通过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农业科研单位大型科研专用仪器设备的信息互通,科研人员通过访问信息平台,能够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总体情况、功能等信息及时了解,科研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预约想要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而盘活存量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共享度,发挥固定资产效能;(3)通过信息平台,科研人员可以查看哪些设备可以通过共享来使用,对于可以共享的设备,科研人员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就不再需要进行预算,可以将这部分预算调整到其他需要的方面,避免重复购置,造成固定资产浪费;(4)通过信息平台,为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信息变更提供便利;(5)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增加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预警提示功能,当达到使用年限且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及时提交申请进行报废处置。

3.5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式

建立以专业所(部门)为单元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式,替代以项目组为单元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以适应农业科研单位推进改革,研究单元整合、学科调整、人员流动加速的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固定资产登记时须填写资产责任人、资产使用部门、资产存放地点、资产所属单位等信息。以前的固定资产登记是以项目组作为资产使用部门,这样在学科调整、人员在不同项目组之间、在单位内部流动时,固定资产基本信息变更频率非常高,根据要求须对大量固定资产信息进行变更并重新打印固定资产条形码,但是,无论如何变更固定资产基本信息,固定资产所属单位的属性始终没有变。变更为以专业所(部门)为固定资产核算单元,这样在同一单位内部人员流动时,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就不再需要进行变更,只有在人员调离本单位时才要进行固定资产信息变更。以专业所(部门)为单元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可为科研人员内部流动相关手续办理减少了负担,也间接地服务了科研人员的工作,可为固定资产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便利。核算单元的改变必将进一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必将有力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出台了以农业科技为重要主题的一号文件,农业科技事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农业科研单位为顺应、融入国家“三农”发展战略,快速推进了农业科研单位的学科调整、产业调整、内部运作、管理模式、内控建设等各项改革工作,近年来,农业科研单位自身建设和服务“三农”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新情况、新要求,农业科研单位原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暴露出诸多薄弱环节,农业科研单位应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彻底转变重资金管理,轻实物管理的思想,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刚性约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科学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能,促进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11201

1 固定资产折旧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固定资产损耗分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上损耗。无形损耗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上的损耗。

2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因素及注意事项

(1)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数额大小的因素:①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是指单项固定资产从开始使用到报废清理的全部使用年限内应计提的折旧总额,即为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提的折旧总额。②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是指固定资产从开始使用到报废清理的预计全部使用时间,其预计使用时间的上下限执行国家统一规定,各企业可在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上下限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时间。③固定资产预计工作总量。固定资产预计工作总量是指固定资产从开始使用到报废清理的全部使用年限内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固定资产预计工作总量由各企业根据本企业各项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各企业确定。

(2)固定资产折旧注意事项:①固定资产应按月计提折旧,在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提折旧,从下个月起计提折旧;在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需计提折旧,从下个月起不再计提折旧;②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③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按估计价值确认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值,不需调原已计提折旧。

3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方法

(1)平均年限折旧法:是指固定资产原价和预计净残值,在其规定的折旧年限内,每年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这种将固定资产价值按照时间或工作量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

在计算固定资产时,除了预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外,还须预计提取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价值一预计净残值)÷预计折旧年限={固定资产价值×(1-预计折旧年限)}÷预计折旧年限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价值)×100%={{固定资产价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折旧年限×固定资产价值)}×100%={(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价值×月折旧率

个别折旧率是指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分计计提折旧的方式,即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根据该项固定资产原值乘以该项固定资产个别折旧率计算。分类折旧率计算折旧的方式。是指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根据该项固定资产原值乘以该项固定资产平均分类折旧率计算。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折旧率={(1-平均预计净残值率)÷平均预计使用年限}×100%

例:济宁某涂料公司新购涂料生产车间一处,价值600000元,预计生产使用年限10年。预计到报废时净残值率4%该涂料生产车间的年折旧率,月折旧率,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1-4%)÷10=9.6%

月折旧率=9.6%÷12=0.8%

月折旧额=600000×0.8%=4800(元)

平均年限折旧法优点是计算手续比较简便,缺点是当固定资产在各个使用期间的磨损程度不同时,将应计折旧总额平均在各个时间分摊,这样就很不合理。此法适用于固定资产在各个使用期间的磨损程度较均衡的情況使用。

(2)工作量法:是指在固定资产在预计生产使用年限和预计生产总工作时数所完成的工作总量和总工作时数来计算应提折旧额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该项固定资产预计工作总时数

该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该月实际完成的工作总量

例:济宁某涂料公司新购涂料生产设备一台。价值6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内4%,预计总工作时数为12万小时,本月其工作时数为820小时,该设备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和该项月折旧额计算如下示: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600000×(1-4%)÷120000=4.8(元)

本月折旧额=4.8×820=3936(元)

工作量法优点是,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与其磨损程度相符,故分摊较为合理。缺点是只注重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度,而忽视了其自然侵蚀的影响。故工作量法适用于固定资产在各个使用期间的磨损程度不均衡时采用。

(3)加速折旧法:系指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计提折旧较多而在后期计提折旧较少,从而相对加速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提得多,在使用后期提得少,故相对加快了折旧的速度。因此,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生产效率高,应承担较多的折旧费用,而固定资产在使用后期生产效率低,应承担较少的折旧费用。符合成本与收入相配合的原则。由于新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较少,而随时间的推移,修理费用将逐渐增加。这种方法的使用,使每年计提的折旧费和发生的修理费用之和比较稳定。故资金回笼快,可减少无形损耗引起的风险和损失,加快资金的回笼,推迟缴纳所得税,给企业财务带来好处。

①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提折旧额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周折旧率

应注意:在预计使用年限结束时,应控制固定资产净值和预计净残值的比例,应控制固定资产净值不得大于预计净残值,若项固定资产净值大于预计净残值,说明其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少提了折旧。如固定资产期末净值小于预计净残值,即该项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多提了折旧。

例:济宁某涂料公司新购涂料生产设备一台,价值60000元,该涂料生产设备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预计生产使用年限5年。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计提折旧。年折旧率和各年折旧额如表1所示。

从以上实例可知,只要预计净残值稍有不同,对折旧率的影响很大,从而影响各期所计提的折旧额。故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固定资产前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多,那么固定资产在后期计提的折旧费就相对较少,如果固定资产前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多,那么固定资产在后期计提的而维修费较少,那么固定资产在后期计提的维修费就相对较多;故。固定资产投资在前期的投入就能较多地收回,在税法允许将各种方法计提的折旧费作为税前费用扣除的前提下,还能减少前期的所得税额,符合谨慎的原则。

②年数总和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占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示:

年限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济宁某涂料公司新购涂料砂磨设备一台,价值20000元,该涂料砂磨设备预计净残值2000元,预计涂料砂磨设备使用的年限5年。每年折旧额如表2所示。

4 结语

篇10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38-02

固定资产模块是财务软件的一项主要功能模块,它不仅可以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进行核算,还可以在月末自动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及进行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报表输出。如何有效地对固定资产模块实现科学化应用,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文结合金蝶KIS标准版财务软件的运用实践,就固定资产模块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析。

一、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基本流程是固定资产模块应用的前提

固定资产模块功能包括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和查询输出。系统初始化主要包括参数设置和初始数据设置,其中初始数据设置主要是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用以记录启用系统时固定资产的各项数据。日常业务处理主要是资产的增、减、其他变动,以及折旧处理、计算减值准备和数据输出等过程。经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日常处理后,可以进行查询输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功能,系统可以查询输出固定资产变动资料、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账簿、固定资产价值结构分析表等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查询、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流程如下图所示:

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化是固定资产模块应用的基础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化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过程,这是该系统进行日常处理前要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系统初始化的准备工作和系统初始化要完成的基础设置。在KIS标准版中,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需要与账务处理系统配合使用的。因此,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化的资料准备和系统设置工作,应该在账务处理系统初始化的基础上进行。

第一,系统初始化准备工作。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要求,对固定资产各项信息进行整理和设定。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基本入账信息:固定资产代码、固定资产类别、使用情况的界定、入账日期的界定。二是折旧信息:折旧方法、折旧费用科目。

第二,系统初始化要完成的基础设置。在账务处理系统系统初始化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化需要做如下工作:参数设置和基础数据录入。参数设置主要是选择、确定本系统的核算和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系统主要是针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参与核算进行设置;基础数据录入主要包括设置部门和原始固定资产卡片录入。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要按部门进行,因此在系统初始化时需要设置部门,即在完成账务系统初始化建立新账套、用户授权和设置账套选项等工作后,在“初始设置”窗口中,单击“核算项目”功能,进入核算类别和核算项目设置窗口,在核算类别窗口选中“部门”选项卡,进行部门设置。当系统初始化完成后,也可以在“系统维护”窗口中单击“核算项目”功能,进行类似操作以维护部门信息。

三、原始固定资产卡片录入是固定资产模块应用的关键

固定资产卡片是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起点,因此,固定资产卡片录入是固定资产模块应用的关键。固定资产卡片包括:基本入账信息、折旧与减值准备信息和本年变动信息三个选项卡,一张卡片即代表一项固定资产,也是资产卡片文件中的一条记录。卡片处理是系统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卡片录入和新卡片录入、卡片修改、卡片删除、资产减少和卡片输出等几个方面。在卡片输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固定资产原始卡片输入是开始使用系统时现有的固定资产数据输入,它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输入工作量大、处理数据最多的工作;为了保障输入的正确性和连续性,提高输入速度,应该在开始输入前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并整理好企业内所有截至建账月份初的资产数据及相关资料。二是注意对固定资产编码进行科学设计。一般地,固定资产编码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计:(1)资产类别编号+序号;(2)部门编号+序号;(3)资产类别编号+部门编号+序号;(4)部门编号+资产类别编号+序号。企业应根据自身核算需要和资产规模确定本企业的编码方案,方案一旦确定,输入资产时系统可以自动按照编码规则给每项资产编号。三是原始卡片输入时,原值、累计折旧、累计工作量级项必须录入月月初的价值,已计提折旧月份布包括使用期间停用等不计提折旧月份,否则无法正确计算折旧。

四、正确应用成批录入处理是固定资产模块应用的技巧

固定资产卡片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输入工作量比较大的工作,系统提供了成批录入功能。即如果一次购入了多项固定资产,可以在固定资产增加窗口中一次录入,只生成一张相应的记账凭证。具体做法是:在录入完毕一项固定资产数据之后,调整“记账凭证”之前,单击“新增”按钮,上次录入的固定资产的代码就会出现在固定资产代码下面的小窗口中。就这样依次录入,直到本批全部固定资产都录入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完成本批固定资产数据的录入工作。在处理固定资产减少时,系统也提供了成批处理的操作。如果一次减少多项固定资产,可以在固定资产减少窗口中一次处理,只生成一张相应的固定资产减少记账凭证。其操作过程与成批增加固定资产是一致的当期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期仍按期未状态计提折旧。

五、固定资产报表分析是固定资产模块应用的内在要求

固定资产系统的日常处理结果都是以报表的形式提供给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同时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掌握的资产的统计、汇总和其他各方面的信息,一般也以报表的形式给出,供使用者查询和分析。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利用系统提供的自定义报表工具定义自身需要的其他报表。包括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分析表、固定资产构成分析表、固定资产价值结构分析表等,KIS标准版系统提供了相关功能。如提供了固定资产卡片清单、固定资产增减表、固定资产变动资料查询、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析表、固定资产构成分析表、固定资产价值结构分析表。此外,为了使报表数据更直观、更形象、更易理解,可以把有关数字表用图形形式表示,即对报表图形分析。如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析表是一张固定资产分析的辅助报表,用于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系统可生成相应的分析情况圆饼图,供查询、分析。这些报表输出和分析有助于财务人员和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资产使用、分布状况和固定资产金占用情况,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依据。

总之,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基本流程,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化和原始固定资产卡片录入,正确应用成批录入处理的技巧,根据需要利用好系统提供的报表工具等是有效地对固定资产模块实现科学化应用必须注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胡科武.巧用固定资产模块(金蝶标准版)进行日常处理[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7)

篇11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4- 0017- 04

为满足通信企业生产需要,充分发挥资产协同效应,降低资产运营成本,提升资产效能,通信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从根源上杜绝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做到固定资产管理全程可视,流转可控,职责明确,达到资产投资收益和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分析当前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规范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

1 通信企业固定资产情况分析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账实不符

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原因:①部门间缺乏沟通,资产专业管理部门已拆迁或未及时与财务部门联系,造成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②资产调拨交接手续滞后,资产调拨延续传统的流转方式,资产调拨全程缺乏跟踪机制,导致资产已调入到分公司使用但仍未办理移交手续造成账实不符;③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调整,新、老资产管理人员缺乏交接手续或交接不清,处罚机制不到位,造成资产管理混乱。

1.2 缺少专业管理部门

通信企业总资产中固定资产的比重较高,固定资产在通信企业生产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却没有专门的机构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的监管基本都是由财务人员兼职进行,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责任无法查清,则使得监管力度不够。同时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较好地完成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1.3 闲置固定资产处置

通信企业的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网络、基站设备及闲置电子设备。主要源于:①通信企业自身业务发展产生的闲置,从有线到无线、从模拟到数字,资产的更新,造成一些设备的闲置;②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占用了通信企业大量资金,需要积极加以盘活处置。

1.4 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通信企业大都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企业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有效的管理机制是确保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机制的缺乏使得管理不能顺利进行。同时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给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

为满足企业通信生产需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安全与完好,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应建立和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通信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属地管理、职能归口,责任到人,确保账、卡、实、责任人的管理模式。管理目标是全程可视,流转可控,职责明确,达到资产投资收益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2.1 固定资产管理范围

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2 000元以上(含2 000元)、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通信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仪器仪表、备品备件、器具、工具等。自有房屋的装修单独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2.2 固定资产分类

固定资产按照网络层级划分为:干线固定资产、本地网及其他固定资产。一级干线固定资产是指:各省之间的通信设备及线路,国际通信设备及线路;二级干线固定资产是指:省内各地市之间通信及附属设备;本地网及其他固定资产是指除上述一级干线、二级干线外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按照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划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管理用固定资产、共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共用固定资产是指生产与管理共用的固定资产。

2.3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2.3.1 通信企业固定资产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实行集团、省、地市三级管理

集团总部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组织固定资产的调拨、盘亏、报废、转让的审批,监督检查、指导省级公司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省级公司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审批规定范围内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组织省内资产的调拨,监督检查、指导省级公司所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地市级公司制定并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和相关措施,审批本地网及其他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监督检查、指导本地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2.3.2 按照固定资产的属地原则,建立专业管理部门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有财务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工程建设部门、物资采购部门、审计监察部门、使用部门。

(1)财务部作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价值记录和账务处理,办理固定资产各项增减变动的上报和审批,保管资产卡片,确保账、卡相符,组织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和监督检查、指导。

(2)固定资产专业管理部门组织指导资产使用部门对资产进行合理使用、保管、维护,确保资产有效利用,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制定资产维护操作规程,办理固定资产盘亏、报废、减值、调拨等各项增减变动的专业鉴定和专业审批。

(3)工程建设部门建立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卡片;对工程建设中的设备利旧提出调拨需求,并组织实施拆卸、运输、安装调测等工作;负责工程余料的回收、清点和移交;办理土建项目相关资产的产权证明。

(4)物资采购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的实物流转管理部门,负责所有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范围的物资采购、运输、验收、出入库、存储、配送等工作;负责在库固定资产的保管和清查盘点;负责在库闲置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组织进行报废固定资产的实物处置,并将变价收入及时报财务部门入账。

(5)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非正常报废、盘亏的原因及处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6)使用部门负责接收工程转入和零星购置固定资产,及时更新,做好资产的使用、保管工作,确保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提出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申请;落实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

2.3.3 对每项固定资产指定责任人

根据“责任到人,确保账、卡、实、责任人四位一体”的管理要求,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企业对每项固定资产指定责任人。固定资产责任人应由同该资产接触最多的直接使用、直接维护或直接保管人员担任。固定资产责任人因调离、辞职或者其他原因同责任资产长期分离,须办理资产的责任移交。

2.4 固定资产增加

固定资产增加主要包括自行建造和购入,接受投资转入和融资租入,接受捐赠,通过债务重组转入,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转入,盘盈,其他单位无偿划入,在原有的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而增值。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在工程项目完成初验时,建设部门向财务部门提供资产转固依据、建立资产卡片,财务部进行账务处理,次月开始计提折旧;零星购置的固定资产,采购部门负责资产的购置、验收、出入库与保管,并于资产交接当月将有关文件及合同、协议、入库单证等提交财务入账;接受捐赠、投资(融资)转入的固定资产,专业管理部门组织技术鉴定,办理资产验收、交接手续,建立资产卡片,并完成账务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查明原因,落实该资产的责任人,经专业管理部门技术鉴定,采购部门估价后提交财务入账。

2.5 固定资产变动

固定资产变动主要包括资产调拨、使用状态变化、资产修理等。资产调拨应根据调拨的类型和资产管理权限由相应单位组织实施。对于闲置固定资产,当资产已无继续使用的必要时,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闲置申请,经专业部门鉴定确认后为闲置资产寻找新的利用途径。对于需要修理的资产,专业部门负责组织使用部门编制年度修理计划,使用部门组织实施。

2.6 固定资产减少

固定资产减少主要包括正常报废、非正常报废、盘亏、投资转出、无偿或有偿划出、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转让、捐赠转出。

2.6.1 固定资产报废、盘亏的审批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符合报废条件的固定资产填制资产报废申请表,注明固定资产基本情况及报废原因等有关信息,专业部门进行技术鉴定、财务部审核并报企业领导审批。非正常报废、盘亏需经专业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审计、监察、财务部审核并报企业领导审批。

2.6.2 报废固定资产处置

采购部门组织对报废资产实物进行回收,并会同专业管理、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报废资产进行估价、变卖等处置工作,及时回收变现资金,填制变价回收单,交财务部门入账。

2.6.3 报废固定资产核销

财务部在接到同意报废批复文件后,删除报废资产卡片,同时建立备查簿,待收到报废资产变价回收单等资料后,进行核销处理。

2.6.4 固定资产转让

由经办部门提出申请,采购部门询价了解资产实物市场行情,对资产进行市场估价,并会同专业部门拟订转让方案,采购部门完成固定资产实物转让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并负责收回转让价款,报送财务部进行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公开转让是指以招标、拍卖、挂牌的形式进行的固定资产转让。对于需要进行评估的资产转让,应办理拟转让资产的评估、备案手续,经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定价参考依据。

2.6.5 固定资产置换

固定资产置换由经办部门提出申请,采购部门与置换商谈判,商议置换价格,采购部门完成固定资产置换合同的签订。专业部门组织资产使用部门对换出资产进行拆除,置换资产实物清单经专业部门、使用部门、采购部门签字后连同批复文件、合同、协议、单证等一并报送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公开置换是指以招标、拍卖、挂牌的形式进行的固定资产置换。

2.7 定期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部门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实地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企业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由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财务部门会同实物管理部门制订盘点计划,实物管理部门组织使用部门开展盘点工作。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员应根据盘点计划,组织资产责任人进行资产盘点,填写盘点表,编制盘点报告。资产盘点报告将作为编制年度财务决算的依据。盘点次数可根据企业规模、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确定,但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2.8 固定资产减值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如果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由财务部门委托中介机构对拟减值资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减值准备金额并计提减值准备,同时将减值结果通知专业管理部门。

2.9 加强资产效能管理

通信企业应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提高现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落实责任人,提高固定资产完好率。建立备用资产定额制度,制定备用资产与闲置资产区分标准,控制备品备件数量,做好闲置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产利用率。建立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机制,重点关注资产产出率、利用率、损失率、设备实占率等效能指标。提高资产利用率,确保资产效益最大化。

2.10 建立监督与管理机制

通信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指导所属单位定期开展固定资产基础管理与效能管理检查工作。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各级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管理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检查制度,财务部门会同资产专业管理等部门制订固定资产基础管理与效能检查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展自查工作。

3 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升

电信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种类、数量大的局面,要想较好地利用好这些固定资产,就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企业固定资产前期管理还比较落后,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且大多是通过人工手段进行的公文流转,管理很粗放,远远不能满足作为一个现代信息化企业的管理标准。企业改革重组后,在新的组织架构下,统一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理顺了资产管理流程。

企业规范了固定资产调拨流程,减少随意调拨的现象,资产调拨必须办理固定资产调拨手续,任何部门及个人,不能随意以口头形式调拨固定资产。每个固定资产应分派一个管理责任人,承担固定资产的实物保管、维护的职责。每个部门设置专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岗位,明确账实管理职责分工。每个固定资产指明使用部门,加强按部门的费用考核和资产使用率考核。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在系统内实现各调拨业务的系统审批流。

企业前期固定资产盘点主要靠手工盘点,盘点数与实际数的比较靠手工进行,盘点差异手工调整。企业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年度盘点制度,每年至少要盘点一次,并将盘盈、盘亏等结果进行报备,并采用条码系统辅助盘点,以财务部提供的固定资产清单为依据,用条码系统进行盘点扫描。盘点资料上载至系统,由系统自动将盘点资料与系统记录核对。

企业建立完善的资产减少处理流程,通过系统平台实现在线审批及过程监控,保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技术鉴定后,才进行减少处理。按照企业全业务运营模式,落实资产“账、卡、实、责任人”的管理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龙海红.新会计准则重难点问题及最新政策解读[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

[3]财政部企业司.2010年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手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篇12

固定资产管理是从价值管理角度反映、监督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和效率,以便企业管好用好资产,明确各个部门经济责任,便于进行业绩的评价与考核。固定资产购置进入企业以后,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建档建卡生成固定资产清单,填制固定资产卡片。每月末由财务人员,根据固定资产清单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一般应建立固定资产清单、固定资产卡片和折旧费用分配表等数据模型。

1建立固定资产清单模型

为了方便数据的输入和公式的引用,建立固定资产清单,表1中包括固定资产编号、资产名称、资产类别、规格型号、使用部门、使用状态、增加方式、开始使用日期、资产原值、使用年限、总工作量、本月折旧、净残值率、净残值、折旧费用类别等项目。建立固定资产清单的操作步骤如下。(1)新建Excel工作簿,命名为“固定资产管理”。(2)将sheet1命名为“固定资产清单”,设定固定资产初始信息的各个栏目,根据有关手工资料输入固定资产初始信息。(3)在“固定资产清单”工作表中输入各项固定资产的原始信息,对于输入信息比较少的项目可以设置数据有效性控制。对数据设置有效性控制的目的是提高信息的输入速度,减少错误的发生。现以“资产类别”项目为例,说明数据有效性设置的方法。选中“固定资产清单”工作表中的D3单元格,选择“数据”|“数据有效性”命令,弹出“数据有效性”对话框,在设置选项下“允许”下拉列表中选择“序列”,在来源文本框中填写类别名称“房屋建筑物,生产设备,办公设备,运输设备”,此处的“,”要使用英文输入状态的逗号。完成“资产类别”数据有效性控制设置后,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将数据有效性复制到该列其他单元格,单击D列任意单元格,则可见下拉按钮和选项,选择该固定资产的具体类别即可。

2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模型

固定资产卡片是按照固定资产项目开设的,用于固定资产明细核算的账簿,是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数据基础。每项固定资产开进入企业开始到退出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情况都要在卡片上予以记载,因此固定资产卡片是为每一项固定资单独设置的明细账。制作固定资产卡片的操作步骤如下。(1)新建一张工作表,命名为“固定资产卡片”,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模板。(2)设置各数据项来源,其中“卡片编号”和“资产编号”需要手工输入,其他数据项可以根据公式或者函数自动提取。前三行,即“资产编号”“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资产类别”“使用部门”“使用状态”“增加方式”,以及用以反映固定资产折旧情况的“开始使用日期”“资产原值”“使用年限”“净残值率”与“净残值”“折旧方法”和“折旧费用类别”,均可以使用函数从“固定资产清单”工作表中提取。现以“资产名称”“规格型号”项目为例,说明数据提取方法。单击D3单元格,输入公式=INDEX(固定资产清单!$4:$14,MATCH(B3,固定资产清单!$4:$14,0))。单击F3单元格,输入公式=INDEX(固定资产清单!$4:$14,MATCH(B3,固定资产清单!$4:$14,0))。其他单元格输入的函数公式与上述两公式相似,只需要修改INDEX函数中第一项,将返回值设定在“固定资产清单”工作表中相应的列区域。(3)根据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填制固定资产卡片。由于企业对不同的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设置通用函数计算“本月折旧”的难度比较大,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不容易记忆和掌握,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建立不同的固定资产卡片。前面已经表述了固定资产卡片共同项目的引用函数公式,以下主要介绍资产编号、已计提折旧月份、尚可使用月份、本月折旧、累计折旧、账面净值等项目的函数计算。第一,平均年限法下填制固定资产卡片。对资产编号可以进行数据的有效性控制,单击B3单元格,选择“数据”|“数据有效性”命令,弹出“数据有效性”对话框,在设置选项下“允许”下拉列表中选择“序列”,在来源文本框中填写“固定资产清单”!$4:$9。实施有效性控制以后,在下拉按钮可见所有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编号,选择固定资产编号,即可以查阅该固定资产卡片上的所有信息。单击B8单元格,输入式=INT(DAYS360(B6,F2)/30-1),计算已计提折旧月份。在B9单元格,输入公式=B7×12-B8,计算尚可使用月份。单击F6单元格,输入公式=SLN(D6,D8,B7)/12,计算本月折旧额。单击F7单元格,输入公式=B8×F6+F6,计算累计折旧额。单击F8单元格输入公式=D6-F7,计算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不同折旧方法中,计算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公式是一样,后不赘述。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第二,工作量法下固定资产卡片的建立。采用工作量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需要输入总工作量、已完成工作量和本月工作量。单击F6单元格,输入公式=SLN(D6,D8,B7)×B9。单击F7单元格,输入公式=SLN(D6,D8,B7)×(B9+B8)。第三,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固定资产卡片的建立。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各年折旧额不相等,需要先计算年折旧额再计算月折旧额。在B11:B15单元格计算年折旧额,单击B11单元格,输入公式=DDB($6,$8,$7,A11),自动填充至B13单元格。单击B14单元格,输入公式=(D6-B11-B12-B13-D8)/2。单击B15单元格输入公式=B14。单击F6单元格,输入公式=DDB(D6,D8,B7,3)/12,计算本月折旧额。单击F7单元格,输入公式=D12+F6×4,计算累计折旧。第四,年数总和法下固定资产卡片建立。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各年折旧额也不相等,依然需要先计算年折旧额再计算月折旧额。单击B11单元格,输入公式=SYD($6,$8,$7,A11),自动填充至B15单元格。单击F6单元格,输入公式=SLN(D6,D8,B7)/12,算本月折旧。单击F7单元格,输入公式=D12+C13×4,计算累计折旧额。根据所建立的固定资产卡片的数据,将每一项固定资产的本月折旧输入至“固定资产清单”工作表中的“本月折旧”项目中,填制完成“固定资产清单”工作表。

3建立折旧费用分配表模型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固定资产清单”的内容,利用Excel数据透视功能,实现折旧费用的分配。折旧费用分配表的操作步骤如下:选中“固定资产清单”工作表内列示的全部项目和内容单元格,点击插入|数据透视表,在下拉菜单中已经定义了创建数据透视表区域,点击“新工作表”选项,即可以新建一个数据透视表工作表,命名为“折旧费用分配表”,拖动“折旧费用类别”至行标签处,拖动“本月折旧”到数值处,形成一张按照折旧费用类别分配本月折旧额的数据透视表。由该数据透视表可以方便地编制分配折旧费用的会计凭证。利用Excel平台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数据模型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实务与Excel电子表格软件工具的结合,使得固定资产核算的数据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更加科学便捷。该模型进行了相关动态范围名称的设置,当增加或者减少固定资产、计算下月折旧时,只要稍做修改,相关账表即可自动更新,形成一个可轻松移植的小型财务软件应用系统,可为今后会计实务工作提供帮助和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