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合集12篇

时间:2023-07-09 08:23:53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1

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3-25-1

围绕着水稻的高产高效和优质问题,国家一直在积极努力地寻求突破,目前从水稻品种选择到最后的收获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体系,一些新的水稻品种和生产技术被不断推广与应用。在实际种植中,农户在进行这些措施的实践中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一些细节部分的忽视却很容易影响整体的收益,文章为此整理了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仅供读者参考。

1选择品种

为了保证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选种是关键环节。选种首先要因地制宜,然后考虑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尽量保证种子发芽后生命力旺盛。在购买种子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要到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种子,观察是否是正规商品。要选择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的品种。

2处理种子

种子处理是可以保证种子发芽质量的关键环节,由晒种、选种和浸种几个步骤组成。

晒种。晒种能够促进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选择阳光充足的好天气晒种3天即可;选种。用清水选种只能选出空秕籽粒,没有成熟好的半成粒就选不出来;浸种消毒。水稻种子稻壳厚,吸水慢,所以在催芽前要浸种,使其充分吸水;为防止水稻病害,还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水稻浸种时间长短与浸种水温的高低有关。一般水温15℃浸种5~6天,水温10℃浸种7~8天。消毒可用恶苗灵、咪鲜胺浸种。注意浓度不要过大,浓度过大或浸种时间长会抑制芽生长,出芽慢。

3选择合适时间播种,密植程度适宜

在水稻的播种期内,一定要注意两个基本准则,一个是安全孕穗,一个是安全齐穗。如果是一季稻,要注意孕穗期到扬花期这个阶段避开盛夏高温时期。如果是双季稻,要确保其安全齐穗不会在冬天来临时还未完成。育秧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应该将秧床留足,并对秧龄严格控制。在进行插秧时要确保秧苗在土壤肥力的范围内数量饱和,最佳的栽种方式是东西向宽行窄株栽插。因此选择合适时间播种,密植程度适宜非常关键。

4施肥比例平衡

根据测土配方进行施肥,并且要根据水稻的产量目标确定正确的施肥量,使土壤中的氮磷钾能够达到平衡状态,并且要对锌肥等微肥的使用留心。在施肥期间应该对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进行合理的规划,传统的基蘖肥为主或全部基蘖肥的施肥习惯并不合理,因此要对穗肥的使用重视。在施基肥时,最好用犁沟肥的方法取代原有的耖口肥方法,让肥料和泥土融合在一起,从而避免肥料的流失,使肥料能够充分被利用。在追肥时用湿润施取代水层施,也就是在田面湿润时再进行追肥,等肥料溶化后渗入土壤后再进行灌水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肥料的流失和脱氮。在根外喷施叶面肥,可以确保水稻茎叶直接将肥料吸收利用,不但能有效降低施肥量,而有很高的成效。根据水稻的长势对症喷施叶面肥,一般最好在孕穗、始穗、灌浆和齐穗期进行比较好,也可以结合病虫害的防治一起进行。施肥比例要平衡,才能有助于水稻生长,才能保证水稻的高产增收。

5管水科学合理

在水稻秋插之后,要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水工作,这也是确保水稻能够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步骤。在生产的过程中要确保灌溉,这样有利于蘖的生成。在水稻的生长期中,只有以下两种特殊情况:在移栽返青、破口抽穗、用药施肥的时候一般使用浅水灌溉,而在特殊天气条件时采用深水护苗,其余时候一般都是进行无水层或湿润灌溉,这样可以使土壤内的氧气充足,从而确保根系能够迅速成长发育,具备足够的活力。要做到用浅水插秧促进根系活力,薄露发根的方法促进分蘖。在进行分蘖肥的使用时要确保田面没有水,在施完之后要用浅水灌溉,以水带肥。在茎蘖数达到了成穗数的90%左右,可以适当地搁田,在生育的后期要进行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一直到水稻成熟。

6注意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如果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正确,很容易造成水稻减产,所以农户一定要积极学习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的防治,一是要注意选择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二是要注意种子消毒,并用药剂拌种,这样有利于增强抗病虫的能力;三是要做好稻田耕沤的灭螟工作;第四要在秧田期喷洒超级送嫁药;第五是要注意用药的科学性。一般种传病害和灰飞虱、螟虫会在水稻播种期出现,而穗瘟、稻曲病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会出现在水稻破口期,稻飞虱在水稻穗期也很常见,因此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科学的药剂,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

7 结语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本文分别从水稻的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有肥水管理以及应该注意的病虫害几大方面介绍了水稻的栽培管理技术,可能还不够全面,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陈建群.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浅谈[J].大观周刊,2013,(5):119.

[2]徐光华.水稻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41.

[3] 赵全久,居立海,于鑫.直播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中国农技推广.2005,(09)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2

培育壮秧是水稻增产的基础,保证苗全、苗匀、苗壮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

一、苗床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在水稻出苗绿化后,就要揭掉地膜,最好在晚上揭地膜,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的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随着叶龄的增长,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在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高于25℃,要通风降温,防止出现早穗现象。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不用覆膜。

二、苗床水分管理

播种前浇透底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在早、晚叶片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把一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更不要冷水灌床,会导致冷水僵苗,影响稻苗生长发育。尽量做到旱育壮苗,水长苗,旱长根,要想秧苗盘根好,必须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d,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如果秧苗在插前盘根不好,可在插秧前1~2d应用ABT4号生根粉,每667平方米用0.3~0.5g水浇灌稻苗根部,可使水稻秧苗发根多、白根多、根系长,盘根好。

三、控制秧苗徒长,矮化促蘖

培育壮苗关健是控制徒长,多效唑具有抑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的作用,能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增强酶的活性,利于代谢,增强抗旱、抗寒能力。在出苗后15d喷施,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0.3g矮化促蘖效果好。壮苗标准:秧龄30~35d,叶龄3~3.5叶,苗高12~14cm,单苗根数9~11条,茎粗2.5~3mm,百株干重3~3.5g,带蘖率30%以上。

四、预防水稻苗期病害

水稻立枯病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的抗病力。立枯病在秧苗发病时,用瑞苗清水剂,每平方米喷施1mL,可有效防治立枯病。青枯病发生比较轻时,移栽到本田会自行得到缓解;发病比较重时,灌水上床,待叶片展开后,立即把水排出;严重发病时用瑞苗青水剂,每平方米喷施1mL。在移栽前5~7d喷施75%“三环唑”一次,做好稻瘟病的预防,保证移栽无病虫壮秧。营养障碍,缺锌苗期发现心叶基部和叶脉失绿褪色,叶片中间出现椭圆形棕色小斑点,甚至新叶呈黄白色,苗根出现黄多白少,植株长势差,则说明秧苗表现缺锌。调治方法是补施锌肥,即叶面喷施0.1%~0.2%硫酸锌,或每亩用多元素光合微肥100mL对水30~40kg喷雾。缺钾水稻苗期缺钾表现为,苗秧矮小、瘦弱、呈暗绿色,有时叶片出现淡紫色,基部叶片尖端和叶缘发生红褐色小斑点。主根和分枝根均短而细弱。严重时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30~40kg叶面喷雾,间隔7d喷一次,连喷2~3次。

五、管理上易出现的现象

1.烧苗

是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现象。施肥过多往往整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

2.烤苗

指的是温度过高发生稻茎叶发黄的烧苗现象。出现烤苗大部发生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育苗方法。如果发生烤苗现象时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并不一定死,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g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

3.冬害

水稻出苗后秧苗越大受冻害的程度就越重,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过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预计气温要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冻害的发生。发生严重的冻害后,每平方米追50g硫铵和生根剂,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上部有些叶受冻害时一般对稻苗的生长影响不大。

4.僵苗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3

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是未来水稻种植的新趋势,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又叫绿色无污染水稻栽培管理技术,逐渐成为我国不同水稻种植区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土壤等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技术因地区而不同。在优质的北方半湿润单季水稻种植区,有其具体的栽培管理技术。

1选择优质的稻田

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需要选择良好的稻田,保证稻田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清洁无污染,具有干净的水源,确保灌溉便利,稻田附近没有重污染企业等潜在污染源存在。稻田内的土壤肥力充足,耕层较厚,并具有较强的通透性,无残留的有毒物质,整个稻田的大气、水、土壤等质量符合国家的控制标准[1]。

2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

品种选择是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技术中的首要技术,对水稻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坚持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原则,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确定具体类型。

3.培育秧苗

3.1对固定的苗床培肥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灌溉方便的田地培育秧苗,可以是园田菜地或旱田地,连续几年进行培肥。在5月底6月初,根据苗床面积在苗床中放入腐熟鸡粪、腐熟的烂稻草、酵素菌肥等。

3.2处理水稻种子

将水稻种子在高温下晾晒,或用盐水选种、温汤浸种消毒,以及催芽等方法对水稻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

3.3播种

在4月中旬,当气温维持在5摄氏度时,及时控制床土的PH值,控制在4.5-5.5之间,并播种。播种到出苗期间,保证苗床的温度、湿度,及时通风降温,使床土湿润,出苗达到60%时,喷散齐苗水。当出苗到一叶时,将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并开始炼苗。当出苗到2叶时,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及时通风炼苗,白天晴天时将薄膜全部打开,到下午四点左右盖好,控制浇水量。到移栽秧苗时,薄膜要在白天打开,晚上盖好。如果在移栽前5个小时里没有霜冻就可以完全揭开薄膜,适当增加喷水的次数,保证土壤的湿润。

4.整理稻田

对移栽的稻田进行整理,翻地、整地、耙地,使稻田的土壤达到平整、疏松、干净、细碎的程度。

5插秧并进行合理的稀植

5月下旬左右馕挛持在13摄氏度时进行插秧,对壮秧采用稀植的方法进行,每一穴控制在2-3株秧苗,插秧的深入保持在2.5cm,保证秧苗的行列直、穴均匀、棵准确。

6.适时灌溉

对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灌溉,一定要选用洁净无污染的水源,采用“浅-晒-浅-干”的灌溉方法,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恰当的灌溉。插秧分Y期在1.5-2.0cm进行浅水层灌溉,分Y末期排水晒田。孕穗期抽穗扬花期间则要保证3-5cm的水层灌溉,在具体的灌浆结实期间采用“湿-干”交替的灌溉方法[2]。在成熟期要以浅湿或湿干灌溉为主。

7.科学合理施肥并除草

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施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辅助一些酵素菌肥,切记不能施用化学肥料。一般情况下基肥选用优质的腐熟农家肥和酵素菌肥,在翻耙前施用。分Y肥要在插秧后的25小时施入,穗肥在7月上旬施入,并适时追施酵素菌肥和农家肥。

对稻田中的除草工作一定要进行人工除草。春季容易使杂草生长,一般在耕翻时就要清除杂草。待插秧后,除去牛毛草以及一些形状怪异的莎草和小型的杂草。在深水中淹没小草至1-2小时。也可以采用高温晒田的方法进行除草。

8.有效防治病虫害

对于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要改变传统水稻采用的农药杀虫方法,采用绿色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物杀虫,可以使用物理、生物,或有效的生态措施防治病虫害。让抗病品种、健康栽培等要素成为水稻植株健康的关键,更好的控制水稻的立枯病、稻曲病。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在恰当的时候消灭病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进行人工拔除病株的活动,摘除水稻上的病变部位。在春季及时消灭蝗卵,待到春季灌溉时打捞卵块,以防治稻蝗灾害。在水稻即将成熟的时期,每天傍晚使用荧光灯或杀虫灯,消灭害虫。另外,也可以通过清除地缘上的杂草,从根本上消灭虫源。

结束语

总之,在北方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从选田、选种、育秧、播种等不同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管理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止等,保证水稻的产量及质量,促进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4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25-01

降低水稻种植的劳动强度、提高水稻产量对提高农村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水稻机插秧具有速度快、节省劳动力以及效率高等优点,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旌德县三溪镇处于海拔600~700 m的低山丘陵地带,土壤耕层相对深厚,肥力较高,全镇有耕地面积1 164.8 hm2,其中水田1 091.67 hm2,旱地73.73 hm2,主要种植水稻等农作物。近年为了提高该镇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镇政府加大了对水稻插秧机的补助,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全镇水稻机械化水平,现将其优势其管理要点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帮助。

1 水稻机插秧的优点

与水稻其他栽培方式相比,机插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优点[2]:一是减轻劳动力,节约成本。有研究表明,水稻机插秧667 m2秧田可以满足6.67 hm2的大田使用,大大节约育秧田的面积;同时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机插秧节可以省450元/hm2的秧田管理费和移栽费,节约了劳动成本,而且机插秧改变了我国农民传统的“面朝黄土背向天”的劳动模式,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轻农民劳动负担。二是机插秧可以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秧苗机插秧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幼苗时,此时分蘖节位较低、分蘖势强,足穗基础相对较高,在移栽大田后,具有增产、增穗的目的;同时机插秧一般进行宽行窄株、浅栽,且栽培规格一致,具有稳产、高产的效果。三是有效预防病虫害。机插秧一般进行小苗移栽,育秧时间比常规育秧时间推迟了5~6 d,避开了灰飞虱的传毒期和螟虫的产卵期,加上机插秧是进行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水肥管理,有效预防了病虫害的发生。

2 机插秧栽培管理技术

2.1 培育出优质秧苗,保证移栽质量

秧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插秧的成功与否,只有培育出长势整齐、无缺苗的秧苗,才能保证插秧机在插秧时无缺穴少苗情况的发生,保证秧苗移栽质量,为后期足穗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育苗时应该以出芽整齐、播种整齐以及出苗整齐等为核心进行育苗,这样才能培育出长势整齐、质量好的秧苗;在促芽时要做到发芽快、整齐,保证幼苗根芽强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培育出壮秧;在播种时要做到少量多次,争取做到同盘、盘与盘之间落谷均匀,保证每个盘的秧苗均匀;在水稻出苗时应多次对其喷洒适量的水分,保持秧板湿润,为其出苗提供足够的水分,但是不得有积水情况的发生,防止因烂芽出现死苗的发生[1]。

2.2 保证秧苗移栽质量

影响机插秧移栽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田耕整质量。机插秧一般选择小苗进行移栽,小苗对环境抵抗力和适用力相对小,为了提高小苗移栽的成活率,这就要求提高大田的耕整质量,要求大田土地高低差不得低于3 cm,要求整地后大田土质软硬度适中,泥浆沉实以泥水分清,且沉淀不板结,从各方面提高大田耕整质量,进而提高机插秧移栽质量。二是合理控制机插深度。如果对秧苗进行浅栽,可以提高秧苗根系的通气性,具有分蘖早、返青早的效果,可以促进秧苗早发,因此使用插秧机进行插秧时,应将机插深度控制在1.5~2.5 cm。三是合理的移栽密度。移栽密度过大,则会出现争水争肥现象;移栽密度过小,则会影响水稻产量,因此要合理控制移栽密度;一般移栽时控制在24万~27万穴/hm2、每穴3~5苗即可。四是机插效果。在使用插秧机插秧时,应该在每次开机后试秧一段距离,检查其设置是否合适,如果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保证机插质量[2]。

2.3 科学管水,合理施肥

由于机插秧的秧苗体积较小,且初生分蘖比例较大,其对土壤中水分含量相对敏感,因此应该对其轻搁、多搁,严禁重搁,防止造成有效分蘖死亡,同时加强大田后期水肥管理[3]。如果在后期断水过早,则会导致水稻早熟,影响水稻粒重,因此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0 d进行1次灌水。在施肥方面应该以“前促、中控、后保”为基本原则[4],即在插秧后对大田施加氮肥270 kg/hm2,同时适量施加磷肥和钾肥,在施肥期施加复合肥450 kg/hm2,并根据苗情适当减加施肥量;中期以控苗为主,施加生物钾肥15 kg/hm2即可;后期施加尿素150 kg/hm2即可。

2.4 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确保高产稳产

近年由于水稻耕种方式、品种抗性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呈逐年提高趋势。大量数据显示,近几年皖南多地区发生严重的褐飞虱、灰飞虱、稻曲病、稻瘟病、水稻条纹叶枯病以及卷叶螟的病虫害。因此,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预测预报,把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水稻稳产增产和农民农民增收[3-4]。

3 参考文献

[1] 唐晓庆.水稻机插秧技术优势与栽培管理要点[J].农技服务,2015,32(7):36-37.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5

一、适时早栽

水稻生长期少雨,高温,强光的可贵高温时段是5—7月份,月平均温度高于27℃。水稻适时早栽的目的是抢节令,抢温度,抢光照。立夏、小满两个节令的总日照时数在200h以上,可充分利用5月至6月前这一可贵的高温强光时段,使移栽后的秧苗有充足的大田营养生长期,促进主茎与所带蘖、新增蘖积累更多的同化物质,起到营养生长期“巧夺天工”的高温效应,为后期的生殖生长,穗大粒多打下基础。水稻高产经验表明:“十年早,九年好”,充分说明了适时早栽的重要意义。

二、增施有机肥

创造水稻“住得舒服”的良好土壤条件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肥能力和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有机肥养分全、肥效长,供肥平稳,有利于水稻吸收利用。亩施2000—3000kg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为水稻生长创造丰富的营养物质基础,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

三、规范化栽培

坚持拉线实行东西向双行条栽,可控制和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东升西落的阳光通过行间照射使上下部叶片增强受光性,增加上下部叶片日照时数,通风透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光合效能高,能较好地协调群体(穗数)与个体(穗粒数和粒重)之间生长发育,促进穗大粒多粒重,成穗率高,从而获得高产更高产。

四、科学运筹水肥

水稻移栽后5—7d开始分蘖,有效分蘖期在栽后15—20d。移栽后的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N、P、K和钙、镁、硫、铁、锌、硅、锰等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后几种元素在土壤存在的可给生态数能够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氮、磷、钾三要素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最多,土壤不能满足,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土壤肥料三要素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早施分蘖肥,促分蘖早生快发,是保证水稻有效分蘖成穗高的重要措施。试验证明:每生产100kg稻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2.5kg,磷酸1—1.2kg,氧化钾2.1—2.6kg。

五、水稻的中耕管理

水稻插秧后即进入田间管理,能不能得到高产,关键在“管”。综合运用施肥,灌溉,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栽培技术,采取积极促进,适当控制的原则,充分利用光、温、水、肥、气等外界因素,促使苗、株、穗协调生长,达到增产目的。

主要技术措施是:“前期轰得起,中期稳起住,后期壮而健”的田间管理要求。“轰”是促进,但不是无限制的促进,要顾及中期能稳得住。“稳”是控制,但不抑制不长,而是为了后期进一步促进。没有“轰”就达不到足蘖多穗高产的基础;没有“稳”就不能巩固有效分蘖,更好的促进根系发育,达不到后期壮而健的要求。“轰”与“稳”是相辅而成的关系。

水稻大田分蘖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了壮杆大穗建立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早生快发,增蘖,争足穗。水稻移栽5—7d开始分蘖,55—60d秧龄的秧苗,移栽40—45d进入幼穗分化,在幼穗分化15d前的分蘖才能成穗。因此要把水稻一生中总用肥量的80%在移栽7d前作为中层肥或结合化除一次性施用,促进新生蘖早生快发,为幼穗分化打下基础。

水稻分蘖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浅栽勤灌,使其水稻分蘖期“喝足”水分,促使茎蘖形成壮株。干旱缺水不但不能新增分蘖,还将会带栽蘖,严重造成“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因此,这一时期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促进肥料吸收,使其苗棵达到“吃饱、喝足”,为创高产打下基础。

六、水稻拔节孕穗期的栽培管理

1.水稻分蘖期过后

就是拔节和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是水稻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我县多年来栽培粳稻品种的经验看,从育秧到这一时期一般是95—105d幼穗开始分化,田间茎蘖达最高。按照目标产量要求,亩茎蘖数要达到35—40万,1900m以上稻区要达40—45万。

这一时期植株生长中心由分蘖期以分蘖、叶片、根系等营养器官的生长转入以茎及穗为中心的生长。由于生长中心的转移,拔节前后分蘖停止发生,分蘖已达到最高峰,而幼穗开始分化发育,直到出穗期,茎穗生长并进,是促进壮杆大穗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在早发、多穗的基础上,攻穗攻粒,争取穗大粒多。为使其达到成穗率80%的要求,这一时期田间管理应保持田间不干水,同时把留下的20%肥料及时在幼穗分化期前作穗粒肥施用,提高成穗率。高产目标:1900m以下地区亩有效穗达28—32万;1900m以上地区亩有效穗达30—35万。

2.病虫害防治

水稻拔节孕穗期主要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害以防治穗茎瘟、白叶枯病、水稻蚊枯病、稻曲病为主。虫害以防治第二代螟虫、粘虫、稻飞虱、叶蝉、稻苞虫为主。(参考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植保简报)。

七、水稻开花结实期的栽培管理

水稻抽穗后植株即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产并进期转入以穗粒发育为主的生殖生长期,包括抽穗、开化、灌浆、成熟等阶段,是最后决定结实粒数和粒重的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已经基本结束,生殖生长居于主导地位,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和茎杆、叶鞘内储存的养分,集中向籽粒输送,灌浆结实。灌浆结实期的长势长相,在生育前、中期“早发”、“中稳”的基础上,要求生长健壮,既不恋青,又不早衰;成熟杆青叶绿粒黄,整个植株显得坚韧有劲,达到“老健”的目的。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保穗、攻粒”,要求粒多、粒饱、粒重,栽培上采取干湿交替“养根、保叶”。

八、搞好水稻病虫害防治

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及造成产量损失的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粘虫、螟虫、稻飞虱。在水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病虫害危害,预防保健,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6

1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1.1选择稻田。在水稻栽培种植中,稻田的科学选择是确保水稻健康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通常情况下而言,优良的稻田环境需要具备下面几个特点:其一,稻田的土壤必须要具备很好的蓄水能力和透气性;其二,稻田的土壤质地相对比较为肥沃,并且可以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养分;其三,稻田一般来说主要是靠近水源的,因此很方便及时为水稻的生长提供相对比较充足的水分;第四,稻田中水稻种植需要有相对恒定的气温条件和丰富的光照资源。(1)整地备耕。水稻栽培种植中在选择好比较适宜的耕地之后,首先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整地准备作业。要把稻田土壤中残留的一些作物的根系、石块和植物的茎叶等杂物彻底加以清除,继而可以更好地为水稻的栽培提供比较好的土壤环境。其次还需要通过深翻、平整以及修建田埂等各种基建工作,继而可以为后续的水稻栽培作业做好充分的作业准备。(2)施足基肥。稻田基肥通常主要是以施有机肥为主,同时还应适当的配合施一些钾肥、氮肥、磷肥等各种肥料,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土壤中的养分。研究发现,水稻种植栽培中施用无机肥时,最好的就是选用已经调配好的水稻专用肥,这主要是因为专用肥料中富含多种元素,而且元素的含量也都是以科学的配来进行添加的,施用此种肥料则是可以提高种植水稻品质,最终为提升水稻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1.2壮苗培育技术。(1)选种催芽。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有效确保水稻种子生长发育后期的出芽率,就必须要重视并且做好选种工作。当前,水稻种植过程中主要常采用的水稻种子筛选方式方包括:水选法、风选法和晾晒法几种方式。另外,在水稻进行选种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所选种子的品种,分析其自身的特性以及栽培中的环境以及种子的适应性情况。选种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催芽,浸种催芽这种技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属于很常见的一种技术,浸种催芽也就是将采用质量分数为25%多菌灵500倍液,或者1%的石灰水对种子进行二十四小时的浸泡。(2)播种育苗。水稻栽培中具体的播种时间主要是以当地的环境以及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来加以确定的。通常情况下而言,确保播种当天的气候温度不能低于10℃才能进行水稻的播种工作。尤其是在水稻种子的保温保湿作业中,主要可以适当采取薄膜覆盖的形式来加以实现。在水稻种子育苗期间,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水稻出苗情况,适当施用适量的尿素作为追肥,同时还应当注意采取及时的灌水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措施。(3)适时插秧。通常来说,水稻种植中插秧工作一般主要是在秧苗长出5叶之前就要完成,而且还应当结合具体的气温以及环境等因素确保移栽的条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移栽期。因为水稻在秧苗期相对比较娇嫩,所以为了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的移栽成活率,在对其进行移栽时则要尽量少对根系的伤害,且移栽深度应适当,以免出现影响秧苗低节位分孽的情况。

2水稻田间种植管理对策

2.1确保科学合理的灌溉。水稻生长过程中,维系其生命活力的主要要素就是水分,水分是确保其能够健康生长的十分重要物质基础。所以种植过程中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机制,这对于提升水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水稻生长正处于分粟期时,稻田必须要保持在浅水和间歇湿润的状态下,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的水稻生长的需求,进行晒田;当面临降水量较多的天气时,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清沟排水操作,排掉稻田中过多的水分;当面临温度比较高的天气情况时,则应当利用灌溉手段来对稻田的温度加以调节,最终确保可以形成优良的水稻生长条件和生长环境。2.2及时对稻田进行除草。由于在水稻生长环节中,面临着比较繁重的除草任务,因此在秧苗返青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第一次耕田除草,相较于采取化学除草剂的方式而言,耕田除草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稻田土壤的透气性,还起到促进秧苗早分粟的作用,有利于提升稻田水稻的整体品质。2.3科学施肥。当前水稻的田间种植管理中,存在着有些农民为了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在施肥过程中则盲目使用化肥最终忽视了水稻生长的实际需求。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稻田很容易出现化肥浓度过高的情况,此种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因为过高的化肥浓度最终导致水稻出现烧苗的现象。2.4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中,可以适当地喷洒农药或保护害虫天敌均能起到优良的防治病虫害效果。其中,对稻田进行喷洒农药操作时,应严格以科学依据为主要指导,以避免发生农药使用过多的现象。除此之外,适当地应用磷钾肥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治病虫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稻田的钾肥增施量在一定范围内与稻瘟病的发病程度呈反比例相关关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农业机械化也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中,水稻的机械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7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提倡有机稻谷的食用。基于此,本文重点介绍了有机水稻种植的基本条件及其管理措施,以期为有机水稻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有机水稻栽培的先决条件

1.1 优质的土壤环境

一般来说,应采用秸秆还田技术,且在田间施加有机肥、生物菌肥等,另外还要适当的耕翻,活化土壤结构,为水稻的良好生长创建优质的生存环境。

1.2 适宜的营养补充

按照水稻生长规律,合理的安排施肥,可将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当作基肥,另外还要注意适当的施加种肥和叶面肥,并在水稻植株生长旺盛时做好营养补充。

1.3 有效的植株保护

在水稻播种之前应该使用合格的有机生物制剂对水稻种子做浸泡处理,以控制和减少种子出苗期的病虫害。如果水稻在生长期出现病虫害,应该优先选用生物方法进行防治,且施加适当的叶面肥来增加水稻自身的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大面积扩散。对于稻田杂草的处理应该优先选用人工灭草,严禁使用化学农药除草。

2 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

2.1 地块的选择

对于有机水稻的种植,其中的重点是地块的选取,有机水稻所使用的地块必须达到国家GBl5618—1995一级标准,且地块附近空气条件也应该达到国家一级质量水平,灌溉水须符合地面水环境GB5084—92三级标准。有机水稻的栽培地块优先选择在肥力充足、灌溉方便,且与其他非有机种植区有足够隔离带的地区,在附近有污染源地区严禁种植有机水稻。

2.2 水稻品种选取

在有机水稻栽培时,对于品种的选取是其中的重点之一。有机水稻的品种应该优先使用中熟、高产稳产、适应能力强、抗性高的品种,且种子一定要经过详细的筛选,确保其颗粒饱满、粒型完整,无病虫害且无杂草种子掺杂。

2.3 有机水稻的育苗

首先在水稻种植之前必须进行晒种、盐水浸泡选种,然后使用1%的生石灰浸种,以减少种子的带菌量;接着将育苗床床面耕翻10~12cm,且确保床面平整、细碎,床宽一般为1.8~2.2m;育苗床每平方米施加有机肥8~10kg,并将苗床土壤搅拌均匀;当气温在5℃时就可以开始播种育苗了;播种量与播种方式相关,一般常规的育苗种子使用量为1800粒/m2,地膜打孔育苗播种量为2500粒/m2,而营养钵则保持在700粒/盘。

2.4 插秧

插秧过程中,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好,首先提前将大田进行整地,然后灌水,促使田地里的杂草种子萌芽生长,接着利用机械耙地,清理掉已经生长的杂草。对大田整理完之后,等到外界气温达到12℃以上时就可进行插秧,这里要注意水稻的田间密实度必须合理,以保证秧苗的生长质量,另外插秧要做到直、浅、稳、匀、足。

2.5 管理秧田

对于水稻秧田的管理其重点应该是调温控水,要想保证秧苗的健壮生长,必须对秧苗的生长温度合理把握,秧苗稻根适宜温度在12℃左右,稻叶的适宜温度在15℃左右,低于该温度秧苗将停止生长,秧苗的最佳生长温度应该为22~25℃,如果苗期温度过低,就很可能造成白化苗及青枯病的出现等。另外,应该要使用恰当的手段将苗床温度控制在15~28℃,以促进秧苗的生长,且注意昼夜温差,尽量做到白天温度不过高,夜晚温度不至于过低,这样才可利于秧苗的缓慢健壮生长。

3 有机水稻的管理

3.1 稻田栽种前的除草

一般在插秧前15d就可以将稻田翻耕并且进行大水漫灌以除去田间的大部分老草及杂草种子,到插秧前2~3d再次对稻田进行翻耕来除去稻田内新萌生的杂草,另外在水稻的生长过程对发现的杂草要进行及时的人工拔除。

3.2 稻田的水分管理

一般在幼穗分化至抽穗前要进行浅-湿-干间歇性灌溉,抽穗之后进行浅水湿润灌溉,促使稻田的根系快速生长。这里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井灌区要对井水适当加温再行灌溉;灌溉时要及时清理掉田埂杂草,并除掉田间稗穗,这样既可保证阳光对水面的来直射提高水面温度,还可起到减少病虫害的目的;在稻田将要成熟时,应该及时排水,促进稻田的成熟,一般在黄熟期(即抽穗30d之后)就可停止灌溉,开始排水,根据实际稻田的情况,遵循漏水地晚排,洼地早排原则。

3.3 病害的防治

有机水稻以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等最为常见。如果稻田出现这些病害可以通过合理密植、培育壮秧、科学控制水肥、控制高峰苗、适时搁田等办法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性,从根源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3.4 虫害的防治

有机水稻中最为常见的虫害有螟虫、稻蓟马、稻飞虱、稻象甲等,对于有机水稻的虫害防治应该优先选择农业防治,通过加强对田间的管理,提高水稻的自身抗性;其次应该合理的运用物理防治方法,即大量的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对害虫进行诱杀,最后应该利用害虫天敌来对害虫进行有效的控制。

4 结语

总之,在有机水稻栽培及管理时,严禁使用各类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而是要切实做到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并采用可持续发展农业理念及技术,保持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8

    1.1品种选择和适时播种

    在品种挑选时,应选择高产优质、抗逆力强、抗病虫害强、成熟饱满、产量在1000斤以上的杂交水稻品种,以实现增产效果。为了确保种子的适时生长,在确定播种时间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品种特征以及前后茬种植作物。如果播种时间过早,水稻的发芽与生长时达不到温度、湿度等要求,会出现烂种甚至死苗的现象。如果播种时间过晚,水稻生长不能得到适应的气候环境,如抽穗扬花期碰到高温伏旱等,直接会降低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因此播种时间选择应确保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此时播种不仅出苗快且齐,而且烂秧少,秧苗生长健壮。

    1.2整理土墒和育秧技巧

    在苗床选择时应注意背风向阳、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而且还要选择排灌方便的土地。为了给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应进行土墒整理,深翻细化、施肥灌水、堆闷沤置等一系列处理工作,特别是基肥的施加,应以农家肥做底肥,然后使用磷、钾肥作为辅肥以增加地力和提供秧苗生长的营养元素,同时还要做好苗床的消毒。在播种前为了减少种子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提高出苗率,要对其进行处理。如晒种、消毒、筛选、浸种、催芽等,在此过程要掌握水份、温度、气候等因素,避免催芽时温度过高,使种子失去发芽力,露白后可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将土壤浇透,然后根据地理条件确定栽秧密度,进行合理密植。播种可使用定距播种器或撒播等方法,注意播种密度的均匀,也可以使用塑料秧盘,但是要将秧盘表面上多余泥土清理干净,以免串根。播种后应每平方米秧地用2.5克(含量70%)敌克松,兑成600倍液喷雾,杀灭土壤病菌,以防治立枯病,然后在种子上洒一层细土轻轻覆盖,以保证发苗整齐,然后再进行浇水补充。播种后要覆盖地膜,膜内温度应随着秧苗的生长阶段逐渐下降,出苗前控制在35℃以下;一叶期控制在25℃左右,二叶期控制在20℃左右,然后慢慢揭膜炼苗,如果遇到低温寒潮可覆盖地膜以保温。同时秧苗生长在不同阶段应施加相应的肥料以促进其生长。如在2叶1心时可施加断奶肥,在4-6叶期应注意促根促蘖,防治稻秆蝇2-3次。在移栽前3-4天施加送嫁肥,施尿素8-10g/m2,以便在移栽时能够带土移植,减少秧苗适应新环境出现的问题。

    2.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1秧苗移栽和肥水管理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9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094-01

水稻,做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一直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和东北地区食物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的水稻总产量超过1000万t,而且还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东北地区,尤其是三江平原区,是我国传统的水稻重要产区,2011年,我国东北三省水稻产量达到3427万t,较2010年分别增加了11.47%和15.67%。目前,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水稻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因此,构建水稻高产栽培模型,发展水稻成产已经迫在眉睫。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力量,实现高产的水稻栽培就必须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为基础,通过技术力量使得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更加地科学有效。以下将从水稻栽培过程中几个环节入手,以科学理论基础对水稻栽培管理技进行探讨。

1 做好水稻育苗管理

良好的稻苗是开展高产栽培的基础,所以,首先就要从培育壮苗开始。水稻的育秧苗床要选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等,运输方便的地方,而且水稻秧苗适合土质肥沃的土壤中,最好是稍微偏酸的土壤。秧本田比例大小要安排适当,应根据本田地力情况、自然条件、插秧密度、秧苗素质、育苗及移栽方式等确定,一般667 m2本田需绿色育苗面积5~7 m2即可。做育苗床时,要施用一定量腐熟好的猪粪,一般3~5 kg/m2,浅翻10 cm,然后耙碎整平。另外,苗床要坚持常年培肥,秧苗移栽后,秧田地要耕作施肥,实行复种

2 水稻栽培地的环境选择

种植地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水稻产量,我们必须选取较为肥沃而且适合水稻生长的栽培地。只有对将要栽培水稻的栽培地提前进行全面的检测,保证这片土壤的各项指标能够符合水稻栽培的标准要求,才能够真正实现水稻的高产。除此以外,土壤的周围环境以及空气质量也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在种植前,必须再次检测土壤指标和确保周围没有污染源。

3 水稻种子品种的筛选

种子品种的好坏对于水稻的产量也有关键性的影响,在播种前必须将种子品种进行筛选,筛选出来的种子种必须具有抗病性和高产性。只要严格筛选出优良的种子才能够种出更好更高产的水稻。

4 必须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

在种子播种之前,通常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既晒干种子、清洗种子、浸泡种子和种子消毒,这都是种子在播种前必须做好的几大步骤。做好这些才能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清除种子的病菌、提高秧苗的成秧率、减少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发病率。

5 秧盘育秧的水稻育秧方式

我们应该选择背风向阳、土地比较平缓,土质优良、离江水河水等水源较近的菜园或者旱地作为苗床,而且还要配制好适宜秧盘育秧的土壤。在播种前,应该用水反复地清洗苗床,在播种的时候,摆盘中加入土壤,继续加水加土,除掉杂草和及时盖膜。盖种的土壤要比较潮湿,土壤对种子的覆盖要均衡和压实,不能使用带有碱性的土壤。盖好土壤后要采用化学物质将杂草清除,同时,为了防范田间的田鼠,应该在田园周围撒上有毒的诱饵。

6 科学合理的移栽技术,合理密植

水稻的移栽技术的质量对于水稻以后生长状况也有很大的联系。从科学的角度来控制秧龄,常规的水稻苗子在秧龄30~40天左右是最好的移栽时间,而杂交水稻最好的时间是在20~30天。移栽的最佳月份是四月份,因为这段时间一般降雨比较多,这样可以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合理地移栽规格能有效的促进水稻茎叶变得粗壮,这样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在播种过程中,水稻要合理地密植,这样才能让水稻可以更有效的利用阳光、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

7 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

在大田移栽前,通常在初期要施加足够的肥料,而且要注意各种化学元素的比例,而在后期,可以通过追肥的形式添加土壤中缺少的有机含量,如果有些土壤地质较差,可以采取加量的追肥方式。在水稻生长中,灌水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灌水,和遵守灌溉“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深水含苞”的原则,这样才有助于水稻对水分的吸收。除此之外,施加的农药的量要适度,可以用加强农药药剂强度的方式代替过度用药,合理地施加农药有助于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防止害虫的侵蚀。合理地农药时间有利发挥农业的作用,最合理的时间是早上或下午4点。

8 结语

水稻作为全国60%多人口的主食,它的产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把水稻种植质量提高,增加稻米的产量,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但是,水稻种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既要注意到种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又要注意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水稻栽培管理,只有把科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水稻的高产。

参考文献

[1] 杜雍,春萍,陆甬,等.土壤PH值偏高地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江苏农机化,2005(3):32.

[2] 棉花、水稻高产三大宝―― 早衰灵、谷哥、硅锌肥―― 富强“八佳益”牌产品在棉花、水稻高产优质栽培上的应用[J].湖北植保,2010(6):25.

[3] 殷国平.植物激素在水稻高产栽培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2):66-67.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10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43-1

1 水稻生育期的划分

水稻的生长,按栽培的管理过程,可以分为秧苗期、生育前期、生育中期和生育后期,一般在育苗阶段被称为秧苗期;插秧移栽后到分蘖结束这段时期为生育前期;从分蘖终止期至抽出幼穗这段时期为生育中期;生育后期则是从顶叶长出的孕穗期开始至成熟这段时期。

2 决定水稻产量的要素

水稻的产量多少,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单位面积内的穗数,当然是指有效的穗数,二是每个稻穗的稻谷粒数,三是每粒稻谷的重量。这三方面的综合指数决定了水稻的产量。穗数、粒数、粒重与水稻品种、土质条件、肥、水、气候条件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促进水稻高产,必须要加强这三方面的指标,手段便是改善土质、加强营养、控肥控水控温,改善品种,再有就是调整种植方式。

3 水稻的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产量的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要达到高产的目的,必须要做到协调好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综合调配才能实现高产目标。

3.1 目标产量的确定

要根据品种特性、地块肥力、土壤结构确定种植结构和方式。据数据统计,水稻产量的主要决定条件是地力的好坏,其实是施肥的辅助作用,所以要确定产量目标,必须先掌握地力情况,好的地块,土壤耕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质是粘壤土的可以定的高些,相反,可以定得低一些。

3.2 合理安排播、插期

播种时期和插秧时期对水稻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合理的播种时期和插秧移栽时间,确保水稻在适合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夺高产促优质,不宜过早也不能太晚,过早气温太低易使秧苗害病,太晚了,会使秧苗错过最佳分蘖时间,影响结穗。

3.3 培育适龄壮秧

软盘育秧的,应选择土壤肥沃的水田或旱地作秧田,地力差的每亩秧田应施农家肥500公斤,或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灌盘的泥浆或泥粉应采用有机质丰富的塘泥或土杂泥粉(浆)。秧苗移植叶龄3.5片左右,要求秧苗矮壮青绿不发黄,如叶片黄的要在3叶前喷施稀释尿水或2%复合肥溶液。

水田育秧和旱育秧的,秧田要全层施足有机质肥,并提高磷、钾肥的施肥比例。中等地力的秧田,每亩秧田施纯氮7.5公斤(相当于尿素17.5公斤),氮、磷、钾的比例1∶0.5∶1.2。要求秧苗带蘖率80%以上,中、迟熟品种移植时叶龄5.5~7片叶。秧苗各阶段的施肥比例是:秧苗基肥占总施肥量40%,秧苗追肥占60%。秧苗追肥要施好秧针肥、断乳肥(2.5叶施)、送嫁肥(插前4~5天),其中秧针肥与送嫁肥各占秧苗追肥总量的30%,断乳肥占秧苗追肥的40%。

3.4 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施肥比例

水稻的回青期、始蘖期、够苗期、幼穗分化1~2期、幼穗分化4期、始穗期是施肥效益最高的时期,但上述的各个施肥时期和造别对肥料的需求比例有很大的差别。

早稻前期施氮量占全生育期总量80%,其中基肥占前期肥量40%,回青肥占前期肥量30%,始蘖肥占前期肥量30%。中期施氮量占全生育期总量20%,其中够苗肥占中期肥量40%,幼穗分化1~2期占中期肥量60%。后期一般不施肥。

晚造前期施氮量占全生育期总量的70%,中期施氮量占全生育期总量25%,后期施氮量占全生育期总量5%。前、中期各时段施肥比例与早造相同,后期肥在剑叶抽出至始穗期施。

磷肥的施用方法:按氮、磷的比例计算出的磷肥施用总量,全部作基肥施用,或将一半在前期追肥中与氮钾肥混合施。

钾肥的施用方法:按氮、钾的比例计算出全生育期应施钾肥的总量后,减去基肥中的有机质钾量,然后将这一数值作为总量,在追肥中分4个时期施。其中始蘖肥占20%,够苗肥占30%,幼穗发育1~2期占30%,幼穗发育4~5期占20%。

各生育阶段施肥的时间指标是:回青肥早造抛(插)后3~4天施,晚造抛(插)后2~3天施。分蘖肥早造抛(插)后8~10天施,晚造抛(插)后7~8天施。够苗肥早造抛(插)后18~20天施,晚造抛(插)后15~18天施。幼穗分化1~2期肥,中、迟熟品种早造抛(插)后36~40天施,晚造抛(插)后33~36天施。幼穗分化4期肥可通过剥叶观察幼穗长度,当幼穗长度在0.5~1厘米长时,即可施幼穗分化4期肥。

4 水的管理

秧苗期秧田灌沟水,保持秧畦湿润。返青期深水回青,分蘖期浅水勤灌,够苗后排水露晒田,幼穗发育期浅水保胎,抽穗后干湿排灌,黄熟期不能断水过早,收割前7天要灌一次跑马水。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11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52-02

随着种子管理体制的改革, 近几年来,种子市场上销售的水稻品种增多了,同时也带来了老百姓不知选什么品种、种什么品种好的问题,造成老百姓还在盲目信任老品种、种植老品种的现象,其结果是老品种抗性差、产量较低。针对这些情况,为推进我县的品种更新更换工作,比较、鉴定新育成或引进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在我县种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推广价值。特筛选了几个新品种进行我县杂交水稻新品种生产试验。试验田设在澜沧县勐朗镇麻卡地。现将试验过程及结果阐述如下:

一、试验基本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有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汕优63对照品种)。

1.2试验方法

该试验为杂交水稻新品种生产试验,不设重复,但设对照(汕优63为对照品种)。

2.试验田基本情况

2.1田块选择及管理措施

2.1.1试验地情况:试验地安排在勐朗镇麻卡地组水稻田中,海拔1060米,东经99°55′21″,纬度22°34″,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600毫米。土壤为砂泥田,肥力中上等,大田前作空闲,田间管理严格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排灌条件较好,适时灌水、晒田、施肥、除草、防治虫病。

2.1.2试验经过

育秧方式为湿润薄膜育秧,于1月13日播种,经一犁两耙后于3月10日移栽,移栽规格为20×14cm,密度按3万丛/亩实施,秧龄56天,亩施基肥(复合肥15:15:15)18㎏,移栽后第二天用“丁草胺”化学除草,3月19日施分蘖肥,亩用尿素12kg,普钙17kg,5月6日打药用“三环唑、叶枯灵”防治穗瘟、白叶枯病,试验期间未发生病虫严重为害情况。于7月6日-9日收完,收获时各品种单数、单打称重计产。

2.2观察记载及室内考种

田间记载按标准执行,在试验过程中观察生育期、分蘖动态、株型、叶姿、叶色表现,进行病虫害及抗性调查,成熟后每个品种取样5丛,进行室内考种。

2.3试验期间天气状况:今年降雨早,植株分蘖期雨水充沛,整个试验期间气候基本正常,未发生干旱和水灾,未受灾害性气候影响。

二、试验结果

1.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分析

1.1试验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见表)

参试品种生育期在163~177天之间,最长的是“B7,B9,最短的是B11,B13;最高茎蘖数相差不大,每亩在30~39.3万之间,最高的是B6,最低的是B2;每亩有效穗在16~21万之间,最高的是B12,最低的是B10;成穗率在46.5~68.3%之间,最高的是B10;株高在76.4~94.2cm之间,最高的是B9;穗长在20~23.2cm之间,最长的是B5;总粒数在116~177粒之间,最多的是B10;结实率在74.5~89.3%之间,最高的是B5;千粒重在26~31克之间,最高的是B12,最低是B3,B4,,B6,B9,B10。

1.2试验产量结果与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参试品种平均亩产在431.4~653.4kg之间。踉对照汕优63相比,所有参试品种都有所增减。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平均亩产居第一位的是B5,亩产为653.4kg,增产率为16.7%;居第二位的是B4,亩产为644.7kg,比对照增产15.1%;居第三位的是B8,亩产为635.4kg,比对照增产13.5%。次之分别为B12,B6,B10,B11,B9,B3,B2,B1,B7。其中减产最高的是B7,减产128.6kg,减产率为22.9%。

2.品种综合评价

B5,亩产居第一位,为653.4kg,比对照增产116.7%,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好,生育期164天,该品种株高适中,为88.7cm,分蘖力强,亩茎蘖37.2万,亩有效穗18.9万穗,成穗率一般,穗长23.2cm,穗实粒125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8克,易落粒,株叶穗型好,杆壮叶色浓绿,田间长势好,抽穗整齐,后期熟色好。

B4,亩产居第二位,为644.7kg,比对照增产15.1%,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好,生育期168天,该品种株高适中,为89cm,分蘖力强,亩茎蘖37.2万,亩有效穗20.4万穗,成穗率一般,穗长20cm,穗实粒128粒,结实率88.9%,千粒重26克,易落粒,株叶穗型好,杆壮叶色绿,田间长势好,抽穗整齐,后期熟色好,外观品质好。

B8,亩产居第三位,为635.4kg,比对照增产13.5%,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好,生育期169天,该品种株高适中,为90㎝,分蘖力强,亩茎蘖33.9万,亩有效穗19.5万穗,成穗率一般,穗长22.2cm,穗实粒128粒,结实率88.9%,千粒重27克,易落粒,杆壮叶色绿,叶片挺直,田间长势好,抽穗整齐,外观品质好。具有综合性状好、高产、优质、高抗叶瘟、穗瘟、白叶枯病等特点。

B12,亩产居第四位,为620kg,比对照增产10.7%,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好,生育期168天,该品种株高适中,为90cm,分蘖力中等,亩茎蘖30.3万,亩有效穗21万穗,成穗率高,穗长21.9cm,穗实粒110粒,结实率85.9%,千粒重31克,易落粒,杆壮叶色绿,叶片挺直,田间长势好,抽穗整齐。具有综合性状好、高产、优质、高抗叶瘟、穗瘟、白叶枯病等特点。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12

水稻是我国农业种植栽培的一个重要项目,在我国种植区域广阔,是我国农业的一项重头戏,水稻栽培技术的高低和优劣关乎水稻种植户的直接经济利益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但不同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以川东北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例,说明了根据水稻种植地区的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地区差异

地域不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的着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应该充分尊重地区差异,根据本地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让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

由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适用和推广有很强的地域性,本文试以研究川东北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样本,有针对性地对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提供一个样本,以更好地促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这一类研究的发展,提高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稻农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的长远快速发展。

川东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自然和地理条件复杂,主要有丘陵、山地、河谷平坝,地形多样,气候条件也复杂多变。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多在沿河谷两岸和浅秋地带。由于丘陵地区种植面积的限制,水稻种植的田块就比平原地区更小且较为分散,水稻种植的区域呈片状分布,加之受丘陵地区地形特点的影响,每一块水稻种植区田块的海拔和水源条件、土壤肥力和光照以及道路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给水稻种植作业增加了难度,因难以实行机械化操作而加大了水稻种植的工作量,因此,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的种植仍然没有实现机械化,仍以人工为主,多以手工移栽的方法来种植。

2 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平的必要性

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当地农业的发展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改善稻农的生活质量,提高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整个国家来说,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也能够保证我国水稻的供给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减少对外国水稻进口的依赖,这对于保证我国内地水稻市场的正常供应和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够改善当地稻农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水平,实现农村地区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3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推广

对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可以分为2个方面来共同推进,即从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和农户自身这两个方面出发来探讨如何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首先,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要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地的历史传统做法,进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分析,做好推广前期的规划和引导,以发挥当地农业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引导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当地农户服务。水稻种植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做法都对是否高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于水稻种植中的每个环节(如品种选择、育苗、整田、播种、栽植和施肥等)都要做好指导和技术推广。在川东北地区,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时要推广农民易于接受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再对水稻种植户的田间管理进行指导。由于川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因而在水稻生产中要特别注意早春要预防“倒春寒”、夏季防“夏旱”和“伏旱”,因此,在生产上要适时早播种,一般以选择寒尾时机为宜,要对农户在耕作中遇到的烂种、稻苗枯死、病虫害防治等水稻种植问题进行技术培训,以促进水稻种植户水稻种植水平的提高。

其次,提高农户自身的水稻栽培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水稻高产技术的推广受农户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较大,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往往更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栽培和种植效益,从而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农户的经济状况。因此,要想提高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规模和效益,就必须全面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户的文化水平和水稻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为此,应努力提高水稻种植户的科学文化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有接受农业科技知识的意愿,这样就能够有利于水稻栽培高产技术的全面推广,从而促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有效和顺利施行。

4 结语

总而言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重视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需要根据地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差异来因地制宜地发展,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为此,需要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和水稻种植户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做好水稻的具体种植,以促进当地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