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0 09:25:24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篇1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的沉降,尤其是不均匀的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裂缝,严重的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因此,建筑工程沉降测量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变形测量工作。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工作可以参照国家及建筑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但是建筑工程沉降测量方法与有关行业规范标准规定的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实际建筑工程沉降测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相应的问题,本文根据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相关的实际内容,结合国家及行业的规范标准,对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一、基准点和沉降测量点的布设

1、基准点的布设

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的有效期限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长的,沉降测量的期限有10年、20年,甚至更久,所以,基准点的长久稳固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建筑工程为了适当的减小因水准测量路线过长,导致出现的测量误差,建筑工程沉降测量所用的基准点一般都是设置在距离工地比较近的建筑外墙上,并采用高程系统。在这样的一种设置上,如果时间过长,就会由于大规模的城区改造、建筑拆迁等情况,导致基准点被破坏。一旦基准点被破坏掉,测量工作就必须停止作业。所以,国家的有关规范并没有明确沉降测量所用的基准点就必须是国家水准点的规定,从上述情况来看,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设置在距离工地比较近的基准点只能作为工作基点,并且要与距离城市较近的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从而得到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点在国家统一的高程系统中的高度值。综上所诉,就是为了能够保证即使工作基点和联测基点都被破坏,也能够用市内国家统一高程系统中的基点进行恢复,使测量工作始终保持正常状态。

2、沉降点的布设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行业规范,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点的布设必须结合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和需要进行建筑的建筑物结构特点,以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来确定。

沉降点的布设应该从以下几个设置层面考虑:从建筑设计中的平面设置考虑,沉降测量点一般应该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沿外墙每10mD15m处或者是每隔2D3根立柱的柱基上。从建筑设计中的纵向设置考虑,沉降测量点一般应该布设在主体的±0.00以上0.5m左右的外墙上,这样进行测量比较方便。但是针对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这样的布设会经常遇到问题,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测量工作不能进行。

二、沉降测量的实施

1、仪器测站的设置

我国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在设置仪器时,前后视距差对于一等不能超过0.5m,对于二等不能超过0.1m。但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对一栋建筑物的各个沉降点进行测量时,在视线长度要求的范围内,往往一个测站上同时可以测量到多个沉降点,如果在一个测站上同时完成多个沉降点的测量,前后视距差必然会超限。

如果严格的按照前后视距差的要求进行测量,就必须在相邻的两个沉降点之间进行仪器测站的设置:一方面,测站设置越多,测量误差产生的机会也就越大,这样就会造成因过分的强调前后视距差相当,使测量精度价降低以及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在行业规范中限制前后视觉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小因水准仪在i角而引起的水准读书误差,但是,一般情况下,在沉降测量之前,水准仪的i角已经都进行了严格的校正,因此,前后视觉差即使相对较大,也不会因i角而产生水准尺读数出现明显的误差。

2、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监测方法也逐渐在沉降测量中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在工程中常用的几种监测方法。

(1)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是建筑物沉降测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利用水准仪确定基准点和沉降监测点,通过沉降监测点各周期的高程变化来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该方法适用性强、精度较高,能够适用于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是一种应用广泛、传统且可靠的测量方法。

(2)全自动测量法

随着测量仪器的不断改进,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等优点于一体的全站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全自动跟踪测量仪的推广应用,为全天候、全方位、高精度的全自动监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数字化摄影测量法

数字化摄影技术是一种利用被摄物体影响来重建物体空间位置和三维性状的技术,该技术目前在快速绘制大型建筑遗址、国防建设、地形图绘制、建筑工程学等方面均有应用,尤其适用于重要工程的变形和自动生产线监测、弹体运动轨迹、炮口冲击波等不可接触的物体测量中,在大型建筑物的沉降测量中,由于其不需要接触即可获得多点的三维空间信息,且精度能够达到2-4μ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3、数据的处理方法

按照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行业规范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测量线路的布置都布设成为闭合的线路,并在布设中计算出线路闭合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查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此外,如果在布设中计算出的线路闭合差不超限,那么还要将其反号后,按与侧段的长度成正比例的分配到线路中(对每一侧段的高差进行修正)。

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具有着特殊性,除了第一次测量外,往后的测量都是在进行着重复性的工作,由于每次都要重新测量一遍,因此,有效的避免了因测量次数的增多而导致的误差积累,而且从同一点测量,对高差值进行多次的比较,能够得知测量中是否存在大的错误,这样来看,将沉降测量线路布设成闭合线路的意义就不是很明显。另外,沉降点基本上都不会出现上升的现象(会出项上升的都是极个别的情况,暂且不提),即沉降点的高程值总是等于或者小于前一次的高程值,如果按照行业规范的要求,将沉降测量线路布设成闭合线路的状态,有可能扭曲沉降点的高程值,使得在沉降点还未下降,就出现沉降点上升的不合理现象。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完全可以不采用闭合线路,数据处理也不需要进行闭合差分配。

三、测量周期的安排

建筑工程的沉降测量周期主要是依据沉降速率的大小而安排的,能够影响建筑工程沉降速率的主要因素就是荷载,荷载在建筑工程封顶前和封顶后有着不同的荷载量。

1、工程封顶前的周期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规定:民用建筑可以每增高1D5层进行一次测量,由于建筑工程在主体封顶前的施工阶段,其荷载量增加的速度呈直线上升趋势,所以,沉降量也相对较大,因此,建议有关规范标准明确规定每加高1层就要测量一次,这样能够及时的掌握沉降量与荷载的关系,并且能尽早的发现不合理的沉降,在沉降异常过程中及时的进行解决。

2、工程封顶后的周期

建筑工程在主体封顶后直至工程结束,这个期间称为装修期,有关的规范标准对这以期间的测量周期没有做出明确的相关规定。由于沉降总是滞后于加载,因此建筑工程封顶后的装修期间内,偶尔会出现比封顶前更大的沉降量,同时,在装修期间内,建筑工程也会因设备、墙体、地板等增加一定的荷载,对此,整个期间的测量周期应该根据前一个测量周期测算而得出的日平均沉降值来那排。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各种高层建筑便开始广泛修建。所以,沉降测量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还能够发挥技术信息反馈的效用,及时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细的建设资料。因此,为了能够发挥沉降测量施工技术价值,就需要能够合理进行施工程序,有效进行全面监控,以减少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损失。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测量简况

徐矿哈密能源有限公司职工公寓联合建筑工程,建筑总面积25209.64㎡,地上四层,地下室2223.10㎡.地下室主要功能为停车,地上为办公、公寓、餐饮、多功能厅。建筑外形变化大,结构形式多样,附属工程多,施工质量目标高等,施工测量放线任务重,具有一定的测量工作难度,在进场开工前,首先确定本工程的坐标点或参照点引入,并将该工程的±0.00m标高引入施工范围内,并进行测设。

2 工程测量的各项部署

2.1 轴线控制测量

测量前认真熟悉施工总平面图,掌握各建筑物及各轴线之间的尺寸与角度关系。测量实施前先测量出各建筑物的主要控制点,用混凝土做好预埋控制桩,用砖砌围护作永久性控制点。根据工程规划红线、建筑物设计位置、建立的控制网点和设计图纸中各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建筑四周设立的预制桩上定出各轴线位置,倒镜定出轴线放线,用钢卷尺丈量平面及开间尺寸。由主轴交点处开始,测量各轴线,最后将经纬仪移到对交点进行闭合校核,无误后把轴线延伸至建筑物2m以外,并设轴线控制桩,防止基础施工时破坏。

2.2 水平线控制测量

将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控制点作为标高起算点。在施工现场埋设半永久性高程控制点若干个。将高程起算点测至现场控制点,全部点位应形成闭合网,闭合差≤3㎜,水平线在基础完成后利用高程控制点在外墙、框架柱上测设建筑物标高,作为施工主体的高程控制依据,水平向上传递点不少于三处,相互校核和各层使用。每层模板拆除并砌筑砖墙后,在砖墙上、框架柱上测设一条距楼地面以上+0.5m标高线,并弹出墨线,作为地面或室内装修的依据。各层主体施工由底层标高控制点向上量出并测量,不宜逐层量出,以避免累积误差。浇捣混凝土前应将标高测量在框架柱钢筋上,做好浇筑前混凝土标高控制的交底,用以控制楼面平整度。浇混凝土后用水准仪测量楼面,有超高部分做记号,影响楼面面层施工的应处理。

2.3 施工控制网建立

按总平面图上的建筑物坐标位置、基线、基点等数据及设计相对高差,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网点测设。布设测量控制网应满足建筑物施工定位放线和技术监督要求,与总平面相配合,控制点至少应包含有建筑物四大角。控制网点测量应进行闭合误差校核,误差在1/5000内按比例修正,否则应复测。本工程采用内外双控法控制,建设场地内设轴线控制网,并增设竖向控制轴线,用经纬仪向上投测。严格控制建筑物层间测量偏差及全高垂直偏差。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及建筑物主轴线应建立外部的平面控制点,在施工区域内永久性建筑物上设红三角标志,该标志应设置牢固、不下沉、不变位,并用混凝土保护,加设围栏防护。

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测量控制:

3.1 基础测控

先由引测到现场基准点测量出施工前的自然地坪标高,建立平面方格网进行地坪标高记录。开挖完基坑后进行基底地坪标高测量,并做好标高记录。因开挖后的基底标高比基底设计标高还低,故需要进行换填土。按照换填土的施工方案进行土方换填。分层测量,初步计算出每层压实后与压实前相差多少,做为最后换土层的标高测控。最终找平换填至基底设计标高。由坐标点引测放样出本建筑的主控线(以主要外边轴线向内1米作控制线),用经纬仪测量,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设置轴线控制桩在不受施工影响范围内,做好控制桩的保护工作。用经纬仪根据控制桩在垫层上放基础线和主控制线,用墨斗弹上墨线,在基础外边缘处垫层上用红三角作好标记,然后用泥土盖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将标记覆盖。本工程分为三个施工区,每个施工区设一个井字形控制线。圆弧部分设圆心控制点,以及沿圆心方向排列的框架柱轴线、边线标记在基础垫层上。从垫层上作标记的控制点用经纬仪放线,放完柱基础及控制线在基础上并作标记并保护好。

3.2 主体施工测量

依主控制线在楼层面上做放线孔,用线坠或激光垂直仪向上引点,用经纬仪复测校核各控制线,调整偏差数,每层、每个施工区各观测一次。

±0.00m以上结构标高施测要点:起始标高线用水准仪根据基准点引测,由±0.00m水平线向上量高差时尺身应垂直并用标准拉力;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并采用铅垂直尺以硬铅笔划水平线以确保精度。

建筑物垂直度控制:采用线坠垂吊量距、每隔二至三层进行一次复核,或用经纬仪直接观测。

3.3 重点轴线及高程控制

建筑物放线按各主要轴线建立井字控制网,以测设各桩点及轴线位置。每施工区、每层各进行一次校核。轴线与标高相互复核的偏差要求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当超出此范围必须重新测设。电梯井位置可根据相邻轴线位置测出。

在测量工作中,为了限制误差的传播范围,满足测设和放样的碎部测量需要,使分区的测图能拼接成整体,整体的工程能分区放样,遵照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至低级的原则。首先在全测区范围内建立控制网,以统一全区的测量工作。选点布网,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和Y坐标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篇3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工程测量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基于这种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来说,要想提升其最终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要重点从建筑工程测量人员方面入手进行有效地控制,提升这些建筑工程测量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于具体建筑工程测量人员能力的提升来说,追根溯源,还应该重点从教学入手进行控制,尤其是对于具体的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恰当应用来说,更是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

1.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

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发展来说,其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1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顾名思义主要就是指采取直观呈现的方式来为建筑工程测量学生展示相关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而促使其能够较好的了解相关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目的。具体到这种直观教学法的应用中来说,其具体的手段和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当前常见的就有以下三种模式:首先,采用多媒体方式来直接呈现给建筑工程测量学生以相关的教学目标任务,比如对于具体的建筑工程测量程序以及建筑测量结果等,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具体的展示,进而也就能够较为直观的给学生留下深刻地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相应的建筑工程测量仪器设备也是比较核心的一点,这种建筑工程测量仪器设备的直观呈现,并且还可以教给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建筑工程测量仪器设备的构成和实际操作要点,比直接采用教说的方式进行指导更为有效;最后,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来说,还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到实际的工地现场进行观摩,针对具体建筑工程测量人员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的学习,这种实地的学习和观摩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加强其直观教学的效果。

1.2设计问题情景。对于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工作来说,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实际的建筑工程测量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因此,这一目的也就决定的需要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课本相关知识和理论的了解和掌握上,基于这一点来说,在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设计问题情境也就显得极为必要,这种问题情景的恰当设计能够较好的促使学生掌握有效地建筑工程测量知识,具体来说,这种设计问题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具备着两个方面的基本应用价值:首先,通过设计问题情景能够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也就能够充分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能够较好的带着好奇心去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如此也就能够提升其学习的效果,比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更为有效;另外,这种问题情境的恰当设计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活学活用,把掌握到的各种理论知识运用到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工作任务中去,进而也就能够最为高效的处理好建筑工程测量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同样具备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1.3开展小组教学模式。对于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恰当应用来说,开展小组教学模式也是当前比较有效地一种教学手段,这种小组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就是指在班级内部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来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也就能够较好的运用这种小组模式来进行知识的讲授或者是实践操作的演练。基于这种小组教学模式的应用来说,其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和价值还是比较理想的,当前很多开展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班级都发现,相对于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小组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来;还能够有效地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来加强相互之间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来说,就能够促使各个小组经过讨论和相互探索来进行解决,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比直接讲授更能够被学生接受;具体到学生实践演练操作中来说,其同样具备着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因为在小组内学生的演练过程中,相互之间就能够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审查,针对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就能够较好的进行评析,如此也就能够有效提升其最终的应用价值效果,保障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顺利开展。

2.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注意事项

对于上述各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应用来说,虽然这些方法都具备着较为理想的教学优势和价值,但是要想充分提升其应用的效果,还应该重点把握好教学应用过程中的一些注意要点内容,比如:

2.1注重实训教学。对于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工作来说,各类方法的应用都应该有倾向性进行实训教学,只有落实到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够切实提升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实效性,也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提供人才。具体到实训教学操作中来说,上述的很多方法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比如对于直观教学法的应用来说,就能够在实训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实地的考察和相关操作都能够体现出实训教学的特点,而对于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来说,更是能够在实训教学中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这也是当前建筑工程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

2.2优化考察体系。在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最终的教学效果,还应该重点从考察体系的优化入手进行控制,这种教学考察体系的优化主要就是指应该丰富考察形式,除了以往的纸笔考试之外,还应该重点针对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察,确保每一个建筑工程测量学生都能够具备理想的实践操作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工作来说,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比较关键的一环,当前教学应用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直观教学法、设计问题情境以及小组教学模式的应用,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提升最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篇4

Abstract: carries on the strict supervision over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main structure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of related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mai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related working experience, analyzes the mai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quality inspection work, and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on quality of thinking.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The main structure; Quality inspection

中图分类号:TJ7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建筑工程发展也愈来愈迅速。其中,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虽然在建筑工程领域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大多情况下都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引起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促进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

2.当前质量检测工作的不足

2.1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完善

国家、地方的政策和法规、建设工程技术标准等是进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的主要依据。但是国家、地方的政策和法规涵盖不够全面,不仅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大的变动范围,同时还缺乏有效的连续性,使得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难以有效的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但是与之相应的新规范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还未出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的高效实施。

2.2忽视质量监管工作的重点

相关单位对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没有予以明确的规定,使得工程质量的监管人员分不清工作内容的主次,容易走进对工程主体结构巨细方面全部检测的误区,不仅增加了质量检测的工作量,同时不能对于工程主体结构需重点检测的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降低了质量检测的工作质量。

2.3质量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具体表现为质量检测工作行为缺乏规范化、质量检测工作做的不到位、不能按照相关规范严格把守质量关以及质量检测责任意识不强等相关方面。我国现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工作队伍具有高级职称的质量检测工作人员过少,同时新纳进的工作人员在工程质量检测的理论知识方面有缺陷,缺乏实际质量检测工作方面的经验,大多数人受现实条件限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强化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措施

3.1明确质量检测的内容

要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首先应明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质量检测工作涉及到的范围为工程主体结构的钢筋保护层数量及位置;钢筋的数量及位置;工程施工中的砼回弹、砌体、砂浆、钻芯、测砼强度等[1]。

3.3完善质量检测法规和标准

质量监管法规和标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依据。不断完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法规和标准,对于提高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是极为有效的。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根据建筑工程领域的市场发展不断完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撑。

3.4规范质量检测手段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中,规范质量检测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能有效提高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应注重监督实体的检测[2]。质量检测人员应注意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结构外观、尺寸的检测,并根据工程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随机的抽查工作,因此工作人员应注重在满足检测目的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操作简便、科学合理的手段。

3.4注重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队伍的培训工作[3]。注重提高队伍的质量监管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从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强化考核和培训机制、完善工程质量监管手段等方面着手,争取培训出一流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队伍,从工作人员方面着手,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监管的工作效率。

4.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

4.1外观与尺寸检测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外观与尺寸检测主要检测混凝土构件,检查混凝土构件是否存在蜂窝、麻面、裂缝以及夹渣等。可采用目检与尺量的方式对混凝土构件的这些项目进行检查。尺寸检测应检查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轴线尺寸、垂直度、平整度等。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对于混凝土构件受环境影响大的情况,应在质量检测报告中予以详细说明。

4.2工程主体结构抗压强度检测

主要有两种检测方法:其一是静态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包括回弹法、雷达法、超声脉冲阀等,检测结果较为准确,但不适用于大型的混凝土构件结构。其二是动态检测法[4]。振动检测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振动反演理论,其检测原理为:在起振器共振、脉动等共同作用下,测量构件的频率和振型等相关数据,并通过系统识别理论即可测得混凝土构件曾经刚度。

4.3钢筋保护层的质量检测

在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中,钢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混凝土的主要受力构件。在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中,不仅要检查钢筋的配筋数量和强度,还要严格检查钢筋在截面中的位置。应严格依照规范检测混凝土构件的梁板类构件,尤其是悬挑受力构件。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对钢筋保护层进行质量检测,其一是非破损法,需要保护层厚度检测仪;其二是破损法,需要现场开槽,剔除钢筋保护层。

5.结语

总之,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线[5]。对于任何建筑工程项目来说都有必要进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杜绝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强化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切实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效率,对于我国建设工程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素卿.提高认识 扎实工作 不断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在全国住宅工程质量现场会议上的讲话[J].工程质量,2013,(01):21-32.

[2]孙大海、韩传峰、尤建新.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法制化建设[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220-231.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篇5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是做好基础建设最有力的保障。但我国的由于工程质量引发的工程质量问题还是很多,给经济、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加大质量检测是当务之急。

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概述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作为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所谓工程质量检测就是根据相关规定,采用试验、测试等技术手段确定建设工程的材料、工程实体质量特性的活动。建筑工程结构根据检测类别不同可分为:新建结构工程检测;既有建筑工程检测;抗震鉴定;震后建筑的检测;按专业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地基基础工程检测、钢筋混凝土工程检测、砌体结构工程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建筑材料检测、建筑门窗质量检测等几项内容。建筑工程检测的最终目的就是控制工程质量,如果工程经检测质量不符合要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返工重做或返修加固;检测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重新设计验算能够满足要求。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实质与措施

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实质

对于一个新建的工程,进行工程检测的实质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有施工整个阶段的

质量控制检测,例如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预计见证取样进行抽查;质量验收检验,也就是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抽样检查;结构工程的实体验收以及检测结构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标

准要求。已存在的建筑工程检测的主要方面有:正常检测、专项检测、真实性检测等三种。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措施

建筑结构的质量检测措施的选取通常是依据相关制度标准或者检测单位自主研发与引进的。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的层面包含地基工程检测与桩基础检测。由于地基类型的差异性,地基工程检测有多种检测方式:剪切试验、载荷试验、动力测验等。从要求上可分为预压改良地基的质量检测与换土垫层地基的质量检测。对桩基础内容进行检测时,不仅要明确桩的具体方位、大小、种类、数量等,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对桩基强度方面的检测。通常情况下,桩基检测主要是对桩身结构是否完整与承载力的强弱进行检测。主要采取的方式有静载荷试验法、低应变动测法、高应变动测法、钻芯法、声波透测法。但使用最频繁的要数静载荷试验、低应变检测试验以及高应变动测法。

在桩基检测方法中,静载荷试验应该算是信用程度最高的一种检测方式,在工程桩的设

计上可作为参考标准,但它在检测过程中耗时多、工作强度大、成本高,所以,在小面积的检测上比较合理有效。低应变检测是检测桩身完整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

易行、工作时间短、成本费用偏低,可对静载荷试验做必要的补充与完善。钻孔取芯法是用

来检测桩身混凝土的强韧劲、桩身长度、桩底沉渣的厚度以及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有无损

坏情况的检测,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技术难度比较大、成本费用偏高,所以不适合大面积的检

测。一般是在低应变检测或超声检测不能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时,才会用到这种技术方法进行检测。高应变动测法是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以及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措施。它在水陆以及

软土地区使用的频率很高,但是不适合独自应用于工程桩的检测,更不能代替静载荷试验而

独自作为单桩承载力的设计参照指标。声波透射法主要应用在对已埋设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

桩身完整性检测,以此清楚桩身的具体方位。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的措施包括:超声波

法、回弹法、钻芯法、拔出法等。平常我们经常采用的有三种:回弹法、拔出法、超声波法。

钢筋混凝土强度检测的主要指标有:混凝土强度的检验、钢筋定位与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砌

筑砂浆强度的检测。而砌筑砂浆强度检测的通用方式是筒压法、推出法、砂浆片剪法等手段;对楼面板厚度进行检测的主要方式是取芯法与钻孔法,首先是对楼板钢筋与板内预埋的管线

进行准确定位,其次通过取芯或者钻孔对楼板的直径进行直接测量。钢结构检测应该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螺栓连接程度检测、部件大小检测、焊缝紧密度检测、部件的劣势与损伤检测、结构零件变形的检测、地基基础检测等内容。在结构构件变形检测中,所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有:水准仪、经纬仪、激光测距仪等,对钢结构的挠度、倾斜度进行精确的测量与检测。构造检测的目的是通过初步测量来了解部件的构造特征与《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基本标准是否相吻合。

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的实际运用

在现代建筑结构的材料上,钢筋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建筑质量是否达标直接

关系着人民的生活质量的高低。因此工程质量检测是不可或缺的中心环节,它大致可从以下

几点进行检测:第一是外观检测。第二是预留实验基地检测。第三是在结构实体上进行检测。一般情况下,结构实体检验的部位应该包括牵涉到结构安全层面的柱、墙等重要位置,更加要重视对梁、柱及其节点、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以及承载力强硬的部位进行仔细的检测。在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的使其他原因不致影响检测的整个过程,对于具体的工程特征选取适宜的检测方法。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不具有代表性时,或其龄期或抗压强度超过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或后装拔出法等相应技术规程限定的范围时,这时可采用钻芯法或钻芯修正法。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或后装拔出法适用的条件下,宜进行钻芯修正或利用同条件养护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进行修正。钻芯法最关键的首先是钻芯位置的选择,一般选在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且最能代表其强度质量的部位,条件许可时一般应可先进行非破损测试,然后根据检测目的确定钻芯位置,同时还必须掌握结构设计的某些规律。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一般仅底部有单层钢筋,可在上部直接用取芯机钻取芯样 ; 片筏基础或箱形基础因上表面钢筋较密,故需从侧面选取钻芯位置。既要求利于钻芯安装与操作,还必须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取芯前应根据结构图纸,并借助磁感仪等查明钢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以确定取芯位置,也尽量避开其他钢筋。用钻芯法和非破损法综合测定混凝土强度时,应与非破损法取同一测区。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一般都可使用现行有关规范提供的测强曲线,当无法单凭回弹法检测结果确定混凝土的强度时,就必须采用钻芯法加以修正。超声回弹综合法的最大优点在于能较全面地反映构成混凝土强度的各种主要影响因素,并且还能抵消部分影响强度与物理量相关关系的因素,提高了混凝土强度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采用后装拔出法时,要求测试面平整、清洁、干燥,对饰面层、浮浆等应予以清除。

结语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高层建筑、大跨径桥梁的日益增多,高强混凝土在诸多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有建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及灾后继续使用的可靠性评价、建筑老化和耐久性诊断、检测建筑地基基础变形、建筑和构筑物施工质量评估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篇6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主要课程内容主要为培养学生的读图、制图、用图以及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基本技能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在从事建筑工程相关工作过程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达到标准甚至超出标准,是培养新一代建筑人才的必须。但从目前许多高职、大学的《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水平来看,其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其主要问题表现为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以及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等。为了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论述了相关的改革和优化方案。

一、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但随着我国测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不断更新,工程测量的教材内容也日益增加,教材越变越厚,但学生却由于学科的多样性分配给工程测量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1. 根据教育目标科学合理选取教材内容

对于现编的《建筑工程测量》教材,仍旧存在许多的冗余和重复。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首先应该考虑到教学的目标,也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学到什么?这些知识又是否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技术性?反而言之,如果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一概而论,跟着教材的编写走,往往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重点,继而无法辨别哪些知识是要深入学习的,哪些理论只需浅要理解的,在学习程度上分不清主次。

实际上,建筑工程测量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建筑工程项目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有施工测量、测量控制点、变形测量、竣工测量、场地地形图等,是特别基础也是特别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教授的内容,而对于一些较为老旧的理论或者技术,则可以让学生们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2. 结合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结构

建筑工程测量并不是单独的一门知识学科,它往往与其他科目诸如《工程制图》、《建筑力学》等科目有紧密的联系,综合起来形成课程体系。因此,在对《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着眼专业群建设。不仅要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更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 。

3. 课本内容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建筑专业是一项偏向于实践的专业课程,学生学习到的测量知识只有在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例如对于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方法等部分内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用仪器进行演示,并与实践课结合起来,直接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方法

随着各大高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活动,是目前许多教师展开教学的普遍方式之一。在《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摆脱传统理论灌输的单调性,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同时可以采用投影、实物模型来进一步充实和拓展重点的教学内容,使相关概念和准则更加直观化。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势,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多媒体教学手段所产生的劣势。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相关作图更加标准美观,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在课堂上因手动作图带来的时间损失,但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劣势,例如课堂内容过于紧凑,内容信息量过大,不容易当堂吸收,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有些跟不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只能够,要能够合理科学的把握课程节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单纯的追求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的跨度、广度,要照顾到不同接受水平的学生。

2.重视实践教学

传统的工程测量教材大部分内容讲的是测定,并最终以测绘地形图为目的,测设所占内容相对较少,教师也是按照教材讲的。但是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只讲授测绘知识并不能够完全解决学生在后续加入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知识体系。所以针对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要重点讲测量这部分内容,但同时也要结合工程实际讲授其他知识体系内的知识,比如讲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时,要结合建筑工程中建筑物的定位,把建筑物外廓各轴线的交点用角桩放样到地面上,同时结合建筑物的放线,在地面上放样出建筑物的细部轴线的交点即中心桩;在讲高程测设时,可结合建筑物基础施工中的测量工作,如控制基槽的开挖深度、控制基础墙体的标高,还可以测设楼面的高程、模板底部的高程等。

采取实践教学对于教师综合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精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最好是双师型的教师,也就是同时教导学生理论知识以及能够带领学生去相关施工现场去进行实践见习。如果没有相关从业经验,教师也可以向学校申请相关的时间活动,在施工现场教师要抓住机会,善于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别所在,并做好相关记录。教师只有在不断完善自身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有血有肉,能够切实让学生明白相关知识,并懂得如何动手操作,而不是沦为“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人” 。

三、加强实践综合考核

传统的建筑工程测量考核是通过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再加上考勤作为平时成绩,由于试卷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论水平,实际的仪器操作能力则不能被考察,而仪器的操作使用又是测量课程的重点,因为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考核应该有仪器操作能力的考核,为此,设计了一系列的仪器操作能力的考核项目,比如引入第三方(测绘技能鉴定中心)鉴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测量技能大赛,对学生掌握仪器快速对中和整平以及角度、距离、高程测量和现场测设等实践能力综合考核。通过增加考核实践能力的内容,学生认为这样的考核更公平,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积极主动钻研仪器的操作使用,对测量实训也有了兴趣,实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效果,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会是一项长期性的、细致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并通过对该科目的综合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去进一步的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将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测绘人才作为己任。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在建设程序上还是规模上都更为现代化。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更需要施工单位保证建筑的工程质量,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制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将直接对建筑的整体质量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从各个环节入手,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监控掌握,从而使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

1、建筑工程质量特征

2、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

2.1材料检测

材料检测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钢筋原材料本身性能的检测,另一个是钢筋连接效果的检测,并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检测来对材料整体的性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钢筋进场以后,首先要进行力学性能的检验,并符合相关的验收规范,一般情况下,钢筋的数量比较多,可以通过按批抽样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就能够相对科学合理的对其整体进行评价。按批抽样需要注意是保证所检测的每一批都要具有相同的牌号、规格以及状态,且其重量不能够超过检测过程所规定的数量要求,这样才能够保证其最终的检测质量完全符合相关规定当中所给出的具体要求。对于一些需要在现场进行焊接或者是机械连接等方法进行纵向受力的钢筋则需要按照国家规范当中给出的规定来抽取一定数量的试样来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够继续进行后续的工作

2.2外观检测

由于建筑工程的外观是工程整体的直观体现,因此在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时,应着重对建筑外观进行检测。从工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构造角度分析,外观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墙面坑洞及裂纹、结构疏松和混凝粗糙等,不同的质量问题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建筑工程中的漏洞。外观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尺寸度量和估算测量,尺寸度量是对建筑结构中的基础构件进行尺寸分析,如工程结构中支柱的直径以及支柱的高度、墙体侧面深入地下的深度等,尺寸的精确度量有效保证了建筑工程中外观施工的严谨性。估算测量主要是指对无法精确度量的部件进行估测,在保证工程部件的尺寸在尺寸浮动范围内的同时,也满足了建筑工程的外观设计需求。

2.3混凝土强度检测

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最基本的一项原材料,基本在每一栋建筑里都有出现。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强度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从而保证工程中每个混凝土构件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对构件进行科学的检查,并通过应用钻芯法以及回弹法对其进行重点检测。同时,在检测过程中,应有完善的检测标准以及相对应的设计标准和需求。这样对于低于标准或者不满足设计需求的部位或者构件,能有一个明确的分类,从而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数支持,进而改善、改进混凝土强度,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建筑的安全。

2.4楼板板厚检测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建筑经常出现事故,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更加注重。楼板作为建筑物中活荷载的直接承受者,其厚度的多少直接关系着能承受荷载的多少,需要施工人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加强对楼板板厚及层高的把控和测量,以保证楼板厚度能够满足建筑和人们使用需求。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当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不同隔层跨板以及房间中进行检测。而如果经过检测之后发现不能够满足要求,参建各单位就应当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对整个项目重新进行普查。

2.5建筑工程承重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的检测

在土建砌体工程当中,所使用的砂浆强度以及砌体垂直高度都是通过实体检验得出的主要指标。通常情况下,砌体实体检验应用回弹法以及贯入法来检测,砖混结构的工程项目根据不低于砌体总是的3%,而且也不能低于三个构件实施砌筑砂浆强度的检测,在针对构件进行抽检的过程中,还应住店考虑楼层及其承重状况等等。

2.6建筑物尺寸测量

在工程主体检测过程中要确保其开间、进深、建筑面积以及高度都能满足设计标准,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建筑主体几何尺寸的测量。首先,工作人员应当对所检测建筑的施工图纸进行细致的研究,并在掌握建筑设计情况的基础上对建筑物自身的高度、平面以及层数等因素都进行较为全面的测量,从而以多方面的检测保障建筑主体结构的合规性。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篇8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专用测量器具,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把设计图纸的位置 数据、几何形状真实的放样到实地。其测量放样的成果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及建成后的功能。

1 建筑工程测量的原则与方法

1.1先整体后局部,由高级到低级

先整体后局部,由高级到低级是工程测量的基本原则,这是消除误差积累的有效方法,因而在平面和竖向布置控制点时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 比如楼层标高,应固定地以建筑物的一个大角向上引测,楼层抄平时仪器后视点自始至终采用该引测点;当采用吊线的方法向楼面引测轴线时,首先应放好底层平面的建筑轴线,然后上面各层以底层向上引测,只有当建筑物比较高时,方可在建筑物中间增加上部轴线引测标准层 并做好对其校核,然后上面各层再以该标准层向上引测,总之,数量应尽可能的少。

1.2 由长边求短边

建筑物的定位就是把建筑物外轮廓轴线的交点(即角点)测设于地面,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基础放线和碎部放线 在确定建筑物角点时,无论是采用全站仪定位还是经纬仪配合大钢尺的测量方法,利用角度定位是不可避免的,当建筑物纵、向尺寸比很大,通过短边求长边,由于经纬仪十字丝较细,在照准目标点时,特别是目标点与仪器距离较大时,存在一定的照准误差,因而对测量的结果影响较大。例如,A、B、C、D为建筑物四角的待测点,AB/AD=3,A、C、D 点已测出,根据短边求长边方法求 B点。

1.3用仪器

巧用仪器,实际上是希望工程测量人员养成一种好的操作习惯,例如:仪器操作前以及操作后入箱前养成将仪器脚螺旋置于中间的位置,可以防脚螺旋在多次粗平中朝一个方向积累;操作人员在操作仪器过程中,要短暂离开仪器或操作完仪器入箱,要松开仪器的制动螺旋;尽可能通过移动水准仪的架子来进行仪器的粗平;新设备在开箱前,应仔细观察牢记其摆放位置,以防止设备入箱时受损等。

1.4标识、巧弹线

工程测量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将测设的结果用红蓝铅笔划点并弹线,很多人在标识点时往往会划一点,然后圈个圈(),这种表示方法在标注平面轴线,特别是在纵横线交叉区域划点弹线,容易让人产生识别错误,建议用箭头的方法表示(∧),箭头的端点为标识点,箭头的方向为轴线方向。工程中弹线使用的线一般为棉线,主要是考虑吸墨,实际上,采用木工或瓦工使用的尼龙线,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2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民用建筑,地上拥有7层,地下1层,建筑物的总高度为65.345m。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屋顶为空间钢桁架结构。除地下局部及能源中心为常规矩形纵横正交轴线外,主体结构全部为多个不同圆心和不同半径组成的曲线形。依据常规,建筑控制网平行于地下外侧轴线布置,但控制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如何上下传递以及主体结构的曲线如何放样,成为工程测量的重点。

2.2 控制网的测设

2.2.1 平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布置是在平行于地下外侧轴线间距10m处,布置A B C D四矩形角点,然后布置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线。考虑到基础结构放线的通视情况,控制线设置在平行轴线间距1m处。为确保使用过程当中不会误用,所有控制桩点、监测点均设标识牌,牌中注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点号;对于细部测设的点位、线段用油漆进行标识,注明其性质和相关数据。

2.2.2 高程控制网

根据已校核合格的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向现场引测施工高程控制水准点 在土质稳定,便于施测和长期保留的地方,埋设了两个至基岩的水准点,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由于建筑物南北向距离较长,在每个施工区段两侧各布置了至少2个水准点。

2.3 曲线部位施工测量

根据本工程曲线半径大的特点,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程序 首先测设曲线主点,根据测设作业面的现场条件,采用弦线支距法或切线支距法,选取局部放样的方法进行放线。具体步骤如下:

(1)曲线部位测设主点的选定 基础垫层柱放线选择在柱中心点,基础底板以上选择在距柱外侧20cm且一侧平行于径向轴线,一侧垂直于所对径向轴线的正方形控制线的四角点。为了减少测设的工作量,对于同一径向轴线上的多个柱,平行于径向的轴线控制线相同,可以先测设轴线两端柱的垂直于径向的控制线,中间柱控制线用钢尺直接测设。基础曲线梁及曲线墙主点选择在径向轴线墙的内侧或外侧。

(2)测设主点坐标数据采集 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正确性,根据曲线多的特点,采用AutoCAD软件,依据设计图给定的场馆中心的圆心坐标与其它圆心或中心坐标的关系 主半径方位及其它设计数据,制作电子版施工图。利用CAD捕捉,将所需各点的坐标自动捕捉下来,然后将查询的数据通过电脑与全站仪连机,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将数据传输到全站仪储存器内,作为测设的依据。

(3)曲线部位主点的测设 将全站仪安置在控制点上,经对中、定平、设置参数后,先进入坐标放样模式,输入测站点坐标、仪器高、棱镜高、输入后视点坐标,最后精确照准后视点,仪器根据测站点坐标和后视点坐标自动完成后视点方位角的设置。然后调出在仪器内已储存的测设点坐标,当仪器显示的水平角读数为零时,照准的方向即为测点的方向。仪器操作人员指挥持棱镜人员到待放样点附近,通过测量仪器显示出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指挥持棱镜的测量人员沿照准方向移动标靶,直到观测屏幕上的显示值为0.000时,确定点的位置。

(4)主点测设后校核。为了保证主点位置的正确可靠,主点测设后,用全站仪坐标测量程序进行复测,校对各点坐标或在施工层复核各点间的间距无误后,作为细部放线的依据。

(5)圆柱边线的测设。圆柱边线放线根据已测定的控制主点,测设出大于圆柱半径200mm正方形控制线后,利用制作的1/4模具放出柱边线。

(6)曲线主点间曲线测设。建筑物外侧曲线及建筑物内部曲线采用弦线支距法进行测设,内侧外墙曲线采用切线支距法进行测设。

2.4 竖向传递控制点

2.4.1 平面控制点

±0.00以上竖向传递平面控制点采用内控天顶法。

根据场地情况和建筑物形状、内部结构的几何尺寸及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情况,共16个控制点。

(1)首层平面控制点的埋设。地下室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在首层结构地面布设点处预埋200mm×200mm×5mm的钢板。

(2)首层平面控制点的测设。在首层放线时,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定出控制点的位置,并做控制网闭合校核,点位误差要 1mm,合格后在该点钢板上打2mm孔,镶入铜丝,确定该点的位置。

(3)每层顶板施工时,要在引测各点上方铅直位置处预留150mm 的孔洞,以保证轴线的竖向投测。预留洞作好测量标识,3m 以内严禁堆放东西 首层内控制点用钢管架围护,尺寸:1200mm×1200mm×800mm,挂测量标识保护。

(4)天顶法竖向投测。采用激光铅垂仪、接受靶(200mm×200mm×6mm)有机玻璃板4块,板中间刻有十字线进行投测。投测时,激光铅垂仪安置在控制点上,向上做铅垂投测 投测时为了消减仪器本身残余误差,每一点测设时铅垂仪旋转0°、90°、180°、270° 4个方向投点,绘出‘十’字线交点确定投测点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再进行各点的投测,投测后在施工层用全站仪进行边长和角度的检核。校核合格后作为本层施工细部放线的依据。

2.4.2 高程传递

±0.00以上标高传递。根据本工程特点,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首层框架柱外柱拆模后,在便于向上引测标高的位置上设置+50cm标线,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依据,每个施工流水段要至少设置2个传递点。在向施工层传递标高时,利用钢尺直接丈量法传递,每次传递至少由两个部位向上传递,当两次传递标高之差在3mm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本施工层标高控制的依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主要采用较先进的测量仪器及方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和工作程序,通过分级控制的方法,保证了各级控制点的精度,提升工程的进度,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篇9

    现代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型化、网络化、高等级向建筑工程测量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密切关注测绘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新内容、新方法,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上对建筑工程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改革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材内容陈旧

    现行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以讲述光仪器的测量方法为主。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

    1.2 教学仪器设备落后

    学校测量仪器设备落后而且数量有限。在近年生源扩招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实际需要。加上学生多且水平有限,不能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经常损坏,有的甚至报废。即使修好,仪器的灵敏度也大大下降。对于现在在工地上广泛应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配备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就会在实验课上出现一部分学生摸不到仪器、用不到新仪器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测量仪器的热情。

    1.3 测量实验场地简单

    大部分学校在做测量实验时没有固定的场地,都是教师在校园里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做实验。校园里地形通常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高差,没有已知的控制点,这样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很难检核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学生在做实验时也会质疑这样的实验有什么实际应用或者有什么实际意义。另外,测量实验场地的随意性,还会使部分做实验不认真的学生为了逃避再次返工的问题,而刻意修改测量数据。

    2 《建筑工程测量》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教师应结合所讲的内容,在上课时除传统的板书外,也要多采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测量仪器时,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或者做幻灯片、图片等,简单地向学生做一展示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这门课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讲到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水准测量,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水平角观测等这些具体的、有严格规范要求的、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资料,在这些视频资料里要有各种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及需要重点强调容易出错或忽视的地方,还可以增加一些以往学生在做实验时犯错最多的操作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出来加以强调。这样既可以解决在室外实验课上讲解时学生比较容易分心、重点记得不全、某些操作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还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上调整

    课程内容的改革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

    2.2.1 在讲课方面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经常进入工程施工现场,积累实践经验,结合专业特点,了解测量在工程建设中主要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出现了哪些新工艺、新方法,然后对讲课内容做一调整。例如,对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述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可以略讲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应用,删除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线路工程测量和变形观测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就能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测量知识。

    2.2.2 在实验教学上要合理选择,突出实用性。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习效率和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已达50%。学生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测量实验、实习效率和质量,是抓好实践教学的关键。

    2.2.2.1 测量实验

    测量实验是测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和对测量仪器的操作、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测图或施工放样,才能真正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足够的测量仪器设备是实验的基础,严格的实验管理是实验质量的保证。

    2.2.2.2 测量实习

    测量实习是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实习质量,应增加测量实习操作技能的考试,要求人人过关,从而防止个别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为了提高学生测量技术操作基本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测量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展测量技术竞赛活动,并举办测绘技能水平考试,通过者发放测量技能考核合格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 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结合社会上出现的新技术,探索出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等、靠、要,而应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课程教学的改革中,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做起,一步一步地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篇10

现代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型化、网络化、高等级向建筑工程测量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密切关注测绘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新内容、新方法,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上对建筑工程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改革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材内容陈旧

现行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以讲述光仪器的测量方法为主。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

1.2 教学仪器设备落后

学校测量仪器设备落后而且数量有限。在近年生源扩招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实际需要。加上学生多且水平有限,不能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经常损坏,有的甚至报废。即使修好,仪器的灵敏度也大大下降。对于现在在工地上广泛应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配备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就会在实验课上出现一部分学生摸不到仪器、用不到新仪器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测量仪器的热情。

1.3 测量实验场地简单

大部分学校在做测量实验时没有固定的场地,都是教师在校园里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做实验。校园里地形通常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高差,没有已知的控制点,这样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很难检核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学生在做实验时也会质疑这样的实验有什么实际应用或者有什么实际意义。另外,测量实验场地的随意性,还会使部分做实验不认真的学生为了逃避再次返工的问题,而刻意修改测量数据。

2 《建筑工程测量》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教师应结合所讲的内容,在上课时除传统的板书外,也要多采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测量仪器时,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或者做幻灯片、图片等,简单地向学生做一展示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这门课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讲到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水准测量,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水平角观测等这些具体的、有严格规范要求的、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资料,在这些视频资料里要有各种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及需要重点强调容易出错或忽视的地方,还可以增加一些以往学生在做实验时犯错最多的操作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出来加以强调。这样既可以解决在室外实验课上讲解时学生比较容易分心、重点记得不全、某些操作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还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上调整

课程内容的改革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

2.2.1 在讲课方面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经常进入工程施工现场,积累实践经验,结合专业特点,了解测量在工程建设中主要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出现了哪些新工艺、新方法,然后对讲课内容做一调整。例如,对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述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可以略讲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应用,删除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线路工程测量和变形观测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就能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测量知识。

2.2.2 在实验教学上要合理选择,突出实用性。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习效率和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已达50%。学生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测量实验、实习效率和质量,是抓好实践教学的关键。

2.2.2.1 测量实验

测量实验是测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和对测量仪器的操作、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测图或施工放样,才能真正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足够的测量仪器设备是实验的基础,严格的实验管理是实验质量的保证。

2.2.2.2 测量实习

测量实习是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实习质量,应增加测量实习操作技能的考试,要求人人过关,从而防止个别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为了提高学生测量技术操作基本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测量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展测量技术竞赛活动,并举办测绘技能水平考试,通过者发放测量技能考核合格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 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结合社会上出现的新技术,探索出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等、靠、要,而应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课程教学的改革中,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做起,一步一步地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篇11

中图分类号:TU47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桩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它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势必会降低整体建筑物的质量甚至会造成坍塌等重大事故。同时桩基是隐蔽工程,一旦隐蔽后再发现质量问题后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因此,为确保桩基工程安全和质量需要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测。桩基检测工程内容繁多复杂,各种检测方法交叉使用,桩基检测方法作为评估桩基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亦对桩基补救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桩基检测现状解析

1、检测单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受到地区经济水平的限制,不同的建筑检测单位在设备技术和管理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桩基检测单位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完善,没有相应的检测规章制度等问题,我国国内的检测市场主要包括社会中介检测单位与法定检测单位,这两类检测单位在管理制度方面仍然不够完善,检测人员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的检测技术,在检测报告中所出具的数据残缺,签字模糊,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容易导致检测文书不具备相关的法律效应,检测结果失去真实性,影响到建筑施工单位的后期工作。

2、检测报告结果不符合标准

按照相关检测标准来看,如果检测报告中提供的材料不齐全,检测结果填写模糊,该检测文书则不具备任何检测部门的约束效力。部分检测单位由于没有相关的检测方案,或方案过于笼统,对于整个检测过程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检测作用,工程的真实操作情况无法通过检测方案进行反映。在桩基检测过程中,被抽检的桩基必须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并通过应变检测的规范标准,但仍然有一些检测单位只对桩基较好部位进行取样检测,而没有对单桩承台采取全面的检测措施。

3、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高层建筑的桩基工程施工复杂,不管采用何种检测方式都有可能对问题检测产生误差,但为了减少误差,尽可能的反应桩基问题,使桩基通过检测,相关单位的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就要相应进行提升。但就检测单位的人员现状来看,不少检测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检测技能,很多检测人员职业素质道德水平低下,在检测过程中马虎了事,部分检测单位队伍建设根本不达标,检测人员实际检测能力较差,无法对桩基进行正常检测。

4、检测市场运作体系不规范

虽然近些年我国相继并施行了有关桩基工程检测的标准、规范,但是仍存在一些中介检测单位外卖资质或与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单位联合经营,更加严重的情况便是某些中介机构将盖好章的空白检测报告交给施工单位以便使用。甚至有的法定检测单位在得到了施工方的好处后,将工程中的三类桩擅自改为二类桩,这也给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二、桩基分类合格检测的常用方法

1、静荷载试验法

目前国内外均将静荷载试验的结果作为桩承载力的标准,这是由于桩的承载力和加荷速率有着联系,进行桩承载力检测时,静荷载实验与动荷载实验相比,静荷载所施的荷载速率更能满足实验要求,所施加的荷载速率是最慢的,也最接近于桩基施工时的实际加荷载速率。该方法检测的对象是桩基的静荷载,在实际的桩基工程检测中,常用竖向的静荷载承载能力的检测。因为工程试桩时不能进行破坏性的试验,所以静荷载试验检测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2、钻芯法

该法具有科学、直观、实用等特点,在混凝土灌注桩检测中应用较广。完整的检测可获得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等情况,并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的岩土性状。抽芯技术对检测判断的影响很大,如某工程先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和硬质合金单管钻具,以低压慢速小泵量和干钻相结合的钻进方法,结果采芯率在70%以下,且完整性差,大多呈碎块。后改用SCZ-1型液压钻机和金刚石单动双管钻具,采芯率达99%,芯样呈完整的圆柱状。因此,检测规范中对钻机和钻头作出了相应规定,其目的就是避免抽芯验桩造成的误判。若桩长或长径比较大,则钻芯孔偏离出桩外的情形时有发生。《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规定灌注桩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混凝土护壁人工挖孔桩为0.5%),而钻芯孔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则为0.5%,故常会出现施工方与检测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形。配备测斜仪对钻孔垂直度进行检测,可以减少类似的争议。

3、成桩的完整性检测

建筑桩基的完整性检测又称为桩基整体质量检测,目前,成桩的完整性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低应变动力试桩法、声波透射法和钻孔取芯法等等。低应变动测法具有实用、快速、简便、经济等优点,桩基的低应变动测法是先对桩顶施加较低的激振能量,引起桩身及周围土体的微幅振动,引起桩身变形,这时通过仪表对桩顶的震动速度进行记录,随后根据波动理论对该记录进行分析,科学判断桩基的质量,进而获得桩身完整性的相关检测结果,达到检验桩基施工质量的目的。

4、声波透射法

与其它完整性检测方法相比,声波透射法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且基本上无其它限制条件。但存在的漫射、透射、反射等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检测规范中要求测点间距≤250mm,当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时,可采用增加测点数量或采用不同透射方法来进行缺陷检测,以免造成误判。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时,施工时的预埋管埋设相当关键,若预埋管固定偏移或下端渗漏都将可能对试结果造成影响,甚至使检测被迫终止。

5、高应变法

高应变法是指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判定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类别的方法。其优点是检测速度较快、设备简单、能同时获得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信息。缺点是理论上采用一维波动理论进行分析存在欠缺,和实际难以相符;只适用工程桩的阻抗远大于桩周土的阻抗的情况;对组合桩、异型桩、薄壁钢管桩不太适用。

三、建筑桩基检测的质量控制

1、合理选择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高层建筑桩基在检测过程中会因为检测对象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结果影响,检测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桩基检测过程复杂,检测人员要对桩基检测地的地质、施工因素以及检测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明确检测目的与检测方法,在对桩身质量无法进行判断时,应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进行综合检测,以此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使桩基检测达到安全、合格的标准。

2、科学实施检测步骤并提交检测报告

在确定检测方式后,检测人员就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具体的检测步骤进行检测,并提交符合规范的桩基检测报告。检测内容要包括工程概况抽样方案、试验周期以及所需人工完善桩基检测质量保证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检测过程中应要求现场有专业人员实时负责,切实加强检测机制,严格按照检测步骤合理进行,规范检测报告。如在检测桩基承载力度时要先进行桩顶处理,合理防止沉降观测装置、千斤顶等涉笔,再对数据进行记录,根据桩基沉降数据进行数据绘制。

结束语

总之,桩基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房屋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阶段的桩基检测早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我们要重视桩基检测工作,选择合理的桩基质量检测方法,使用合规的检测步骤,选择适当的检测工具以及选派专业能力强的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不断提高桩基检测的质量和检测评定结果的可靠性,才能真正的保证桩基工程质量乃至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篇12

Abstract: combining the decora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and settl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rvey,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ctional works, select the appropriate observation apparatus and the correct measurement technique, exploring the feasible measurement pla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survey;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Subsidence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中必定会涉及到装饰工程施工测量,而对于大型项目来说,基坑的变形监测以及基础沉降监测是必不可少,而这些测量项目的准确测量将为工程施工提高施工精度以及为安全施工带来保障,鉴于此重要性,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测量分项目进行探讨。

装饰工程施工测量

2.1轴线的恢复和引测

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用钢卷尺直接丈量距离,用经纬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需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

2.2标高的抄测

对于楼层建筑+1.000m标高线抄测前应先校测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在电梯井内壁的标高控制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标高引测水平线。楼层建筑+1.000m标高线抄测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抄测标高,各标高点之间用墨线连接并用红油漆标明标高数据。

2.3建筑外立面控制测量

(1)对于建筑外轮廓线测量应当依据设计图纸标定的建筑结构各轴线与外墙尺寸的关系,选好基准控制层,分别用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确定出控制幕墙内径周长的处于同一垂直面的矩形基准点控制网及其连线的距离,基准点之间的垂直误差控制在直径为5mm的投影范围内,基准点连线的直接距离误差不大于3mm。以矩形基准控制网为基准测放出结构外轮廓线。

(2)建筑高度、水平度、铅垂线测量采用水准仪以首层±0.000m标高为基准,测出各楼层周长边的平整度,用水平尺、光学水准仪测出各转接件的横向和纵向水平度,在楼层外立面处分层固定悬挂20kg重捶的50m钢卷尺,静止后用等高法分别测量,算出各楼层的实际标高和建筑结构实际总高度,高度标志用油漆记录在立柱或剪力墙的同一位置处,在幕墙安装完毕之前,此高度标志必须予以保护不被消除破坏,标高测量误差:层与层之间≤±3mm。铅垂方向用铅垂仪在基准轴的位置投射铅垂线,测出楼板的出入误差,并确定控制线。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准确性是确保基坑支护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尤其是对于工程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基坑所处的地质条件差,全部在淤泥层位置,基坑开挖后护壁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和进度,所以基坑监测是本工程的一个关键点。

基坑开挖后必须委托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根据相应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制定系统的监测方案。要求监测的项目见表1所示。土方开挖期间必须严格进行基坑及工程桩变形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有关单位,做到信息化施工。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不少于两次。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在开挖卸载急剧阶段,每段观测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其余情况5~7天。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每7天观测1次。雨天或有异常情况时应加密观侧。

沉降观测方案

4.1沉降基准点布设

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每项工程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校核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布设的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有效地确保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4.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高程控制网埋设的4个高程控制点。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使用蔡司Dini10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4个高程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4个高程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附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表2规定。

4.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避开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至12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

4.4埋点方法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埋设时用φ3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长度12cm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盖。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

4.5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数量通过有关单位共同商讨确定。对于沉降点的观测同样有相应的技术要求,笔者总结如下:

(1)观测仪器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该仪器相对于光学精密水准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度高。该仪器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0.3mm;自动化程度高。该仪器采用CCD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自动显示与记录标尺读数和视距,对观测数据进行自动平差并能够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它取代了观测员肉眼观测、人工记录、计算,消除了读数误差,提高了作业速度。

(2)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应做到: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3要求进行.

4.6观测中注意事项

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观测2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的要求来决定观测次数。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

4.7沉降资料的提交

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应包括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结论

文章结针对装饰工程、基坑的变形监测以及基础沉降监测实践,提出这些测量项目具体可行的测量方案,旨在能为工程施工提高施工精度以及为安全施工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 桑希龙,师景森,肖宇峰,等.基坑变形监测中的观测精度及其适用性分析[J].工业建筑,2011,28(07):118~1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