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3 09:25:30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1

纵观两年来皋兰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由于项目分类多,涉及点多面广,建设方案采用典型设计,但是典型设计不能全面反映所有分项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泵站和塘坝部分,地形和地质条件千差万别,没有具体的施工图,增加了施工难度。尽管为了实施好该项目,县水务局成立了项目部,但受县区技术人员少,项目多,每个项目实施期限短等原因,个别项目部工作人员仍由水务局干部兼职。项目办工作人员多项工作集于一身,所以好多工作交叉进行,导致人少活多。加之,各类项目建设管理程序逐步规范,且项目要求工期紧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非常大。

虽然皋兰县对重点县项目各标段施工单位的选择,都严格进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过程。但在实施中我们发现,各标段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尤其表现在个别标段项目部参与建设的水利工程经验不多,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法、质量评定、报建程序执行得不够规范。本项目除塘坝建设属新建项目外,其他项目全部为改建工程。因此,除气候因素外,在施工期内还要受灌溉期影响,致使工程的有效期非常短,使得施工单位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设备,工地全面铺开,导致施工管理和建设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重点县项目3年共需受益区群众自筹100万元,自筹资金数额特别大。虽然我们通过宣传和培训学习等形式,加强了重点县项目的有关政策和各种信息的宣传力度,把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受益群众,营造群众氛围,组织和引导农民参与工程筹资、投劳,但是全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17元,加之其他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自筹,实施时间较集中等原因,导致3年时间要完成群众自筹100万元难度非常大,项目区部分村社投工投劳不平衡。

项目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县上适时成立了以政府副县长为组长,财政、水利、相关乡镇及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由管理、技术、财务、协调、宣传等人员组成的重点县项目部。具体负责项目区域选择、方案审查、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等工作。制定了《皋兰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按照已批复的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在整个重点县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做到了程序规范,工序标准,资料齐全,质量保证。使重点县项目在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程序下进行,确保了项目按进度保质保量的完成。

针对全县重点县项目分类多(末级渠系衬砌、高效节水灌溉、小型提灌改建和塘坝建设),涉及面广,施工有效期短(受冬季、雨季、灌溉期的影响)等的特点。为每一类建设项目配备了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进行管理。对用量大、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三材”和关键工序,由项目部安排2名工程师专职负责,以确保工程质量。在建设期实行动态管理,在建设内容不变的原则下,项目区的村社、乡镇、灌区以及各标段之间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县项目的建设,涉及到各个单位和部门,我们形成了以项目部为核心,承包单位为主体,各参建协调单位为支撑的项目实施体系,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制定出科学、高效、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协调、施工等方案。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联络机制,形成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利用部门联系会议、监理例会和现场会的形式,通报各单位和各标段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集中解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报纸、电视、标语、标牌、宣传单和培训学习等形式,加强重点县项目的有关政策和各种信息的宣传力度,把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参建人员,甚至每一位受益群众,营造群众氛围。组织和引导农民参与工程筹资、投劳、建设、运行和管护全过程,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厅有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的文件精神要求,建立健全资金监管体系,加强小农水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一是建立资金专户;二是严格按照项目批复款项按进度支付;三是严格按照工程款支付和审批程序结算;四是对于项目批复中群众投劳折资部分,按照标段、分乡镇村进行核算落实,确保到位。完工后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和财务审计,做到了程序规范,账目清楚,支付合理。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运行机制,形成了由县级水行政部门为监督,所属灌区管理单位和乡镇为指导,乡镇水管站、农民用水户协会和村级水管队为管护主体的管理体系。对已完工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及时移交,达到运行规范,责任主体明确,制度健全,机制完善,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建议

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做到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尽管编制时间很紧迫,但仍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原则;二是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三是要把握先易后难和以点带面的原则;四是要科学设计,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同时,合理分配年度任务,避免资金浪费现象。为了真正体现领导重视,在成立项目部的基础上,有必要做到“三专”才能做好项目的管理,即专门的办公场所,专用的工作设备,专职的工作人员,要把每一项责任都落到实处,坚决避免工作人员兼任现象。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农业的关注度明显增加,用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也不断的加大,然而由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较为复杂,同时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等特征,导致项目建设时存在较大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管理却比较薄弱,导致由于风险管理不善所导致的损失巨大,政府“公信力”降低,并且不利于农村水利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

1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1.1忽视风险管理,管理意识淡薄

政府在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进行建设时,往往投入较大的资金与人力,然而却经常忽视项目的风险管理。部分管理人员甚至对风险管理毫无概念,更不用说去真正的实施管理。部分水利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也缺乏项目风险控制与分析的具体内容。项目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当资金较为紧张时,大部分的项目建设与管理者不愿意将资金投入放在风险管理上,以至于水利建设出现各种问题。同时较多的农田水利管理者根本就不了解风险管理的后期效应,如通过风险管理能够规避多少经济损失、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等。

1.2风险管理能力差,风险管理内容了解空白

人们普遍认为农田是水利建设尤其是近年来较大型水利建设的实施,具有风险高、投资周期长等特定。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政府管理者虽然知晓需要风险管理类,然而由于缺少相关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并不了解如何去辨别风险、评估风险与控制管理风险,部分管理者甚至在风险管理内容方面属于空白,在具体的工作个过程中,仅是凭借以往的经验,导致无法找到风险源,更好的规避和控制风险。

1.3动态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因此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目标,因此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不断增加,政府部门也更加重视水利建设的前期评审、中期检查和后期的验收工作以保证农田水利项目的顺利实施[1]。然而由于缺乏可行的动态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管理者无法控制、预防风险的发生,一旦出现风险事件,项目的预期目标就难以完成。

2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

2.1治理信息不对成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引起项目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现代化农田水利建设的步骤较多,从建设前的立项审批、工程预算、勘察设计、企业招标、签订合同到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资金使用和最后的竣工验收与工程决算,其中任何任何一个环节,每个牵涉单位与人员都可能会对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这些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就成为了政府项目管理的风险点[2]。因此政府部门要实现农田水利项目的风险管理,就必须要准确掌握所有风险点上的信息,并对这些风险点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从而保证信息对称。依照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其中事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劣货代替好货等问题,部分腐败者在这层“隐身衣”的保护下贪污受贿,严重影响政府信用。时候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申报主体事后违约、水利投资效率低、行政监督难度大、评估难度大等问题。政府部门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预防其危害,就需要对农田水利项目的评审制度进行完善,并建立完善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决策信息公示与听证制度、项目的激励、约束制度以及改进支持方式,提高公众参与与监督,构建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以提高行政监督的有效性,减少政府损失。

2.2风险识别与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客观无法避免的风险因素,然而对于一些主观因素所引起的风险则是有原因与条件可追溯的。依照风险的特性,大部分风险可以识别、评估与衡量。即使是少数客观因素所引起的风险,也可以通过建立预警系统,从而减少预防和应对风险的盲目性,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础,常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核对表法、专家调查法等,通过识别风险时间的来源,来估计风险可能发生的时间、次数与可能带来的损失、严重程度,从而根据主次顺序,从整体出发,弄清风险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为风险管理技术的制定提供基础。

2.3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建立风险管理的核心

信息论、行为科学、系统论和控制论等现代管理理论为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网络计划、信息技术、预测技术、排队论等现代管理办法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方法,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能够促使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和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政府部门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项目失败的原因、发展规律等进行性分析,并及时的矫正,建立完善的预警流程、构建风险预警评价系统与模型,规避风险诱因因子,从而遏制风险事件的发生、遏制项目风险的发展。除了建立风险预警外,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跟踪,监控残留风险,识别新出现的风险,通过定期评估、审核检查等方法,监视农田水利项目风险的起因、前兆和现象等,对水利项目的进展和项目环境进行监视,从而不断优化决策,动态平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3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3.1加强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体系要实现成功运作,在管理过程中就必须要完善风险的管理流程,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并对项目管理初期的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分析与制定。

3.1.1项目评审。通过项目评审,相关部门要重视项目风险预测和应对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风险过大、与投资标准不符的项目进行筛选并淘汰。对经过筛选并合格的投资项目,则需要识别项目风险,掌握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法从而尽可能的分散或规避风险。为以后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提供反馈,使项目在规划与设计阶段就采取预防风险的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并为项目施工、运营制定风险管理应急计划提供依据。项目风险管理部门与人员可对风险的相关数据与资料进行整理,以便未来更好的进行项目管理。

3.1.2若没有完善、健全和稳定的组织机构,风险管理活动就无法高效运行。因此,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项目施工单位都应该成立专门用于风险管理的机构和组织,并由专人来负责项目风险管理的权责。3.1.3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存储和共享更加方便。因此次政府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运用网络技术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共享社会资源,从而及时、准确的获取在建设过程中项目风险的相关信息、知识等[3]。

3.1.4建立针对性的风险应对预案。预防风险发生是前提,然而当风险发生后,相关部门必须要依据风险的性质、危害等来采取相应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保证人民利益,减少人民损失,依法惩处违法行为。

3.2构建农田水利风险管理的保障机制

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与机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政出多门,业务职能重叠,因此要对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保证农田水利项目风险的有序展开。为了保证项目风险管理的顺利完成,预防农田水利项目管理部门和执行者出现违背道德、规范行为的出现,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与问责机制;同时针对监督主体多、责任划分不清的现象,纪检监察部门可建立财政、水利、农业、审计、建设主管、稽查各司其职的监督管理体系。在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时,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质,从而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进行有效的调整。

3.3推进项目管理代建制

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引进中,政府部门是主体,容易导致部门垄断与腐败现象的出现,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推进项目代建制度,通过招标、委托的方式来实现项目管理与建设的外派。在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专项风险管理机构、社会化风险管理机构的项目主体风险管理机构等,共同实现风险管理。政府风险管理机构只对建设单位提供服务而无资金联系,从而保证农田水利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4结语

水利建设是保证农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政府部门要提高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和规避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评估系统和防范系统,从而保证农民基本利益的保障,实现我国农业科学、健康的发展。

作者:张正向 单位:靖远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3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脆弱,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设计规划,轻具体实施

在建设初期,通过多方案比较研究,能确定技术经济都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设计时也能在许多细节问题都能合理安排,认真设计。但在具体实施上,由于资金难以到位,以致设计方案大打折扣,或者虽有经费但严重不足。平整土地,调整农作物结构难度大。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标准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加之用得少、失修损坏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难以具体实施。

2、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理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兴建了大量小型电灌站、机井、农桥、涵闸,但这些闸、站因管理不善导致站房被毁,电线被割,电机被盗,损坏严重;有的涵闸启闭不灵,地表水流失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农民旱涝灾害意识。

3、重站房建设,轻配套设施

有些村寨兴建的灌溉井站,多数站房建设得较好,但因田间渠系不完善,配套设施跟不上。在设计中,灌溉值数定律偏大(按1 立方米每秒灌溉6000 亩设计)一个流量0.15 个流量的混流泵站实际灌溉面积不到400 亩。又由于管理不善,加之当地的土质情况,平地、筑渠做畦难度大,有的甚至出现了有站无渠的现象。机电灌站很难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4、重排涝作用,轻蓄水功能

在“以排为主,灌溉为辅”的规划思想指导下,注重大中沟开挖、疏浚,这对及时排涝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大面积建立了通畅完善的排涝系统,地表水排走的同时浅层地下水也被排走一部分,其结果是农作物根系从地下水吸取的水量减少,旱情加重。

二、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1、政府引导规划

首先,由乡镇把现有的规划以及未来规划的设想上交县级部门,再由县级部门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可行性研究和做一个总的的规划。这个规划要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作一个全面的分析,找出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而后对全县所有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在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由乡镇级政府依据其综合规划,组织制订乡镇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施规划。这个实施规划的实施要到村、到组、到山塘、到河坝,使各个村组都能够明确这个村有多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多少需要维修,多少需要改建、有多少需要新建才能满足本村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需要多少钱、多少劳力才能完成任务,达到工程量和资金管理上的透明。该实施规划由乡镇政府组织,乡镇的水管站具体组织人员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要让农民代表参与实施规划内容的讨论,资金和工日的测算,以及实施方案的制定等工作。从规划开始引导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让广大农民明白水利工程是为自己谋福利。

2、政府引导建设

在过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依靠地方各级政府发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肩挑手提挖塘泥、清理河坝、疏通水渠、高强度的劳动,低技术标准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则靠各级政府亲自组织、全面规划、政府处于一种绝对主导的位置,建什么、怎么建、劳力怎么出、建后怎么管,都由政府说了算。最后确实是建了不少小型工程,建一个工程政府就背一个债务,农民背下一身的劳务。面对这种问题,政府怎么办?首先应该自我反思,摸索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新模式,实行政府宏观管理、综合引导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

3、财力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扶持政策、补助政策、奖励政策来扶持农民修塘修堤筑渠,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地区,要制定特别的扶持方案,尽量让农民在建设中多出力、少出钱。使当地农民能够对建设项目资金承担得起、对付出的劳动也要肩负得起。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农民改变落后的农村水利面貌。使农民在进行资金筹措时,能够做到心中有底,看在政府的补助的条件下能否将资金筹得够。任务是否能完成,从而引导农民学会量力而行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之,要通过政府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引导农民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再到自主建设这个角色的转换。

4、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1)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根据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设施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提高现有工程设施的管理使用效率, 并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促进产权流转,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乡镇政府整合行政区域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资产清理、评估并得到确认的基础上,可授权水利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

(2)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按照“ 自愿组织、民办民营、共同受益”的原则,支持农民兴办和管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用水合作组织使农民用水户得到优质、便捷的全方位服务。

(3)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站或小流域水利中心站,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做到有场所、有人员、有编制、有经费、有设备,强化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工程安全、农田水利等公益性职能,做到责任有人担,工程有人管,确保水利工程效益能长期发挥。

5、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农田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宗旨。

总之,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而言要努力开发新技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的保证; 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要做好总体规划,并多角度地扩大资金使用额度,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全新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兰代祥.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及相关管理工作[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1)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4

管理形式单一,缺乏维护资金。

就略阳县来说,原来由国家补助资金建成的基本农田和各种小型水利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管理形式单一,缺乏维护资金,无法对工程进行必要的维修、管理,不利于工程永续利用。

人为损坏行为比较严重。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及小城镇的发展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引起毁渠占地等行为的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水利建设方面缺乏严格的执法,水利设施盗窃以及故意破坏的行为很严重,渠道等农田水利设施乱填、乱堵时有发生,水利部门无法进行执法查处。

常见农田水利设施的设计及建设

对于略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主要以渠道工程、拦水坝、管道输水、灌溉管网工程等为基本项目,以下笔者将结合工程实例对这几类常见工程的设计进行总结。

1渠道工程设计

1.1设计流量确定

渠道设计流量是在复核灌区灌溉面积的基础上,根据农作物结构调整和拟定的灌溉制度综合分析确定实施渠道的设计流量。根据实有农田面积,按水田计算出其需水量。略阳县域水田按一季晚稻泡田期设计,灌水定额为105m3/亩,灌水天数为7天,渠系水利用系数η为0.65,自流灌溉。另外,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续灌渠道的最小流量不宜小于设计流量的40%,但为适应新的形势,根据实际,渠道的最小流量取设计流量的30%。

1.2渠道断面设计

(1)纵断面设计通过对设计拟建渠道段所涉及的主渠、支渠现状渠底高程进行全线测量,并根据沿渠分水口的高程合理确定渠道比降。根据实测资料,经过计算,设计主渠道比降基本采用原地面比降,只做适当的局部调整。

(2)横断面设计根据略阳县近年来灌区渠道建设工程实际经验,宜选用矩型断面。根据确定的渠道设计流量、比降、横断面形状及参数,按明渠均匀流曼宁公式Q=ACRi姨,采用试算法计算渠道横断面尺寸。以何家岩镇西渠沟村、观音堂村的灌溉工程为例,具体设计尺寸如表1所示。

(3)渠道衬砌设计主、支渠道衬砌采用C20砼衬砌,型式为矩型。砌筑前渠床要精修,回填渠段填土要夯实,压实度不小于0.70。

(4)跌水(消力池)设计跌水设计是在原土质跌水的基础上,采用C20砼衬砌,跌差1.0m~1.5m,陡坡式结构。

(5)沉砂池设计沉砂池设在拦河坝后引水渠适当位置,设计尺寸为长2.24m,宽1.44m,深1.4m,为M7.5浆砌砖砌筑,M10砂浆抹面,池顶加盖板。

拦水坝设计

参照略阳县已建灌溉工程小型坝体,溢流坝多选择小流量实用堰,由于溢流坝较低,坝前流量小,一般不作挑流消能措施。黑河、东渡河等小沟道流域实施项目均可采用定型设计断面的拦水坝,坝长10.0m~12.0m,深2.5m。在其上设冲沙道、闸门等建筑物。坝体上下游基础冲刷计算,由《规范》中计算冲刷深的公式确定。

管道灌溉工程

1水源选择

(1)水源选择的原则和要求水源选择的原则应满足:①水质良好,便于卫生防护,地表水水源水质较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的要求;②水量充沛,干旱年枯水期设计取水量的保证率不低于90%以上;③符合当地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的要求。水源工程包括截水墙、沉淀过滤池项目。

(2)截水墙工程截水墙采用M7.5浆砌石砌筑,墙后铺设滤料。

(3)沉淀过滤池考虑本区域的实际,沉滤池采用定型设计图,长4.24m,宽1.74m,深1.5m,池壁厚0.12m。采用M7.5浆砌砖砌筑,池底为C20混凝土垫层,池内采用M10砂浆抹面处理,池口铺设C20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封固。沉滤池内共分粗滤料、中滤料、细滤料,滤料为沙卵石。净水工艺流程为:水源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输水管道。净水设施形式为慢滤式净水。

2输水管道设计

(1)设计依据设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及文件《:给水排水工程管道设计规范》(GB5032-2002)、《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69-9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输水管道设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工程区引蓄地形高差大的特征,采用重力流输水。(2)输水主管管径的确定按实测水量计算,管道经济流速选为0.6m/s,按下式计算各片输水主管管径(3)水头损失的计算根据输水主管长度和管径,计算管道沿程水头损失为:总水头损失=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

3灌溉管网设计

耕地灌溉管网设计主要根据实际地形分片进行布置,关键参数主要为水管道设计流量和经济管径。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5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1-0050-01

1 概述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势西部高峻,而东南逐渐变低。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部,祁连山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7′~103°46′,北纬36°31′~37°55′。东靠景泰县,南接永登县,北邻凉州区、古浪县,西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西与青海省门源、互助、乐都县毗邻,境内兰新铁路、312国道纵贯南北。海拔2 040~4 874 m之间。地跨内陆、黄河两大流域。

全县现有19个乡镇,176个行政村,人口22.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8.62万人,农业劳动力人口10.46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71.50万hm2,总耕地面积达到2.12万hm2,其中山地1.78万hm2,川地0.6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63万hm2。2007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9万hm2,油料播种面积0.39万hm2。全县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8 65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值为10 702万元,第二产业为19 730万元,第三产业18 219万元。农村纯收入21 97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 180元。

2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于没有骨干型调蓄工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性,致使灌溉高峰期缺水时有发生,农田得不到适时适量的灌溉,而丰水期余水大量下泄。灌区缺少排洪工程,且汛期洪水时常冲毁农田和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干、支渠老化、损毁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低,造成灌区效益衰减。缺乏渠系末端田间配套工程,灌水困难。渠首多为无坝引水,因河道主流的变迁,河床下切,渠首进水困难。以上基础性水利工程的缺乏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直接影响到天祝县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提高灌溉网络系统的灌溉保证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节约水量,增加供水能力、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等。在挖掘现有水利骨干工程潜力的基础上,大力进行灌区新改建工程的实施,搞好渠系配套,加强工程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项目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 项目建设的任务

通过截、引、提、蓄灌溉,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含量和相对效益;为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确保农牧业灌溉特别是特色农业的用水要求,使当地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土地产出率大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可对干旱、二阴山区的区域性气候起到改善和调节作用,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的损失;水利工程改造建设、渠系配套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0.47万hm2农田和高原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灌溉用水问题,还可新增灌溉面积0.07万hm2,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客观,因此该工程的配套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4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全县未衬砌土渠有126条380 km。该项目支斗农渠配套工程98处、引水管道工程28处、机电井工程38眼、小提灌工程25座、涝池工程13座、其他综合工程22处等6种类型,配套农田灌溉面积5 667 hm2。其中金强河灌区48条支斗农渠、土质渠道127 km、机电井工程6眼、小提灌工程5座、涝池工程5座、其他综合工程6处等,配套农田灌溉面积2 058 hm2。松山灌区24条支斗农渠,土质渠道115 km。

5 工程管理

本项目为天祝县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前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务、计划、财政、相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成员按各自具体分工负责工程建设及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为了加强项目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国家扶持资金应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切实做到工程建设管理有序,严把工程质量大关。项目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创建样板工程和精品工程。

本工程为以灌溉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及配套工程,工程实施完成后,交付灌区管理单位管理,水源及渠首工程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护;干、支渠道及建筑物采取专业管护与群众管护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保证渠道畅通,延长工程寿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6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工程总投资为6 79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为5436万元,各级部门及群众自筹资金1 359万元。

7 效益分析

7.1 农业效益

项目实施后,年净产小麦78.96万kg、油料2.82万kg、秋禾28.20万kg、药材16.92万kg、蔬菜67.68万kg、干草36.66万kg、草籽7.33万kg,年节约水量346万m3,减轻农民水费负担34.60万元。

7.2 牧业效益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6

近年来,在中宁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宁县水务局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决策,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核心,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实现项目带动战略,持续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工作,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自2005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区财政厅、水利厅共安排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8146万元。项目下达后,县财政局、水务局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配套落实,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中宁县水务局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水源进行实地勘测,选点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确定项目建设地点;相关村组组织召开村民座谈会进行“一事一议”,讨论工程的筹劳筹资等问题。所有小农水项目当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当年发挥效益。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整合资源强推进。一是充分整合领导资源。坚持把小农水建设作为全县的重点工程来抓,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定期督查,分管领导具体挂帅、现场督战,县级领导分片挂联、定点负责。坚持把建设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主管部门领导,把建设的主体责任明确给项目乡镇主要负责人,把“官帽”押起,倒排工期、挂图会战,不完成任务不下“火线”,完不成任务就地免职。二是充分整合部门资源。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合力推进。县水务局牵头负责,抽派骨干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抓好小农水建设;农牧、交通、国土等部门分别落实专人负责协调工作,全力支持小农水建设;乡镇干部人人有责、全天上阵,全力实施小农水建设;村社干部和受益群众积极筹资投劳,全力奋战小农水建设。三是充分整合项目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将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整合后,集中安排在“小农水”项目的覆盖区,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的集聚效应和国家补助资金的牵引作用,加快推进了小农水建设。

(二)“五民一补”活机制。小农水项目建设需要受益群众按一定比例筹资投劳。为了用最少的钱办更大的事,为了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留下遗留问题,为了加强工程管理,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通江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的主体作用,探索实行项目民报、方案民定、工程民建、建设民管、资金民审和先建后补的“五民一补”建管机制,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加快了小农水建设步伐。

项目民报顺民意。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把小农水建设项目重点安排在用水紧张的舟塔、白马、鸣沙等乡镇。为了尊重受益群众的建设意愿,项目乡镇组织引导群众以单户、联户、协会为申报主体,自愿向主管部门申报建设工程类型,经群众代表、村委会、乡镇政府审定后,再向县水务局、财政部门申报。

方案民定集民智。为了优化项目的整体布局,在综合分析项目村水源状况、基础条件、产业潜力、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县水务局对工程建设的形式、标准、地点制定方案,交由群众讨论,选择建设方案,经相关部门评审后,再批复组织实施。

工程民建聚民力。整个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以受益群众为主体,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确定群众参与建设形式,对机电设备安装、混凝土浇筑、U型渠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建设内容采取“群专结合”,由专业施工队伍和受益群众共同建设;对土石方开挖、清淤、材料搬运等简单劳动采取“群群结合”,由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完成。

资金民审行民权。为了公开透明地管理好项目资金,保障群众行使好监督权,重点加强了“三个环节”的资金监督。一是对建设工程的资金预算让群众知晓,村组干部对群众的筹资只收钱不管钱,由村民议事小组和用水协会共同管理。二是对筹资的收取情况和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由村民代表和受益群众代表审查,并通过群众大会审定。三是对项目补助多少、补助什么、补助给谁、补助时间及补助方式,均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公示,无异议后,再按规定程序报帐,确保资金公开、透明、安全。

建设民管履民责。坚持“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根据工程性质,落实管护责任,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三)优质服务促进度。一是用好用活政策。小农水项目的性质是民建公助,建设方式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为加快工程进度,我们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对建设的小农水项目实行比选,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提前启动了项目建设。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全县从水务、财政、农牧、国土等部门和相关乡镇抽选技术人员,驻扎在建设工地,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三是优化建设环境。落实县委要求,开辟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抽派机关干部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服务,加强材料运输、青苗补偿、土地占用、机械设备、筹资投劳、电力供应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矛盾纠纷,确保了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三、主要成效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7

阳谷县自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来,在建设管理、规划设计、资金投入、建后管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和经验,对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项目建设内容

2014年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地点在陶城铺灌区闫楼镇境内,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建设高校节水灌溉工程5处,共涉及耕地面积2.64万亩。其中建设提水灌溉泵站4座;铺设管道102.635km;铺设UPVC管道104.313km;排水沟整治5条;配套建筑物7座。

2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工程老化严重,配套程度差

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起来的。由于受投资条件和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数量少;再加上多年的运行和使用,工程老化、退化、损坏严重。不但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条件还产生严重的影响。

2.2高标准工程建设较少,不能形成系统化、规模化

高标准工程投入较少,在上机扶持下全县仅建有3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高标准工程呈现零散分布,没有形成规模,示范带动作用小。所建工程大部分标准低,水量利用率不高。全县主要灌区除骨干渠道渠段衬砌外,其它分干、支渠及以下工程几乎全部为土渠,由于土壤渗漏系数大,输水期间渠道渗漏严重,限制了灌溉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2.3部分水利工程产权和使用权不统一,管理粗放

当地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由国家、集体和群众三方建设,工程建成后,根据工程性质不同,权属分别划归镇、村、农户三级管理,有些村镇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降低了工程使用寿命,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4农民群众节水意识弱,工程得不到正常运行

由于农民群众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灌溉理念,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人士不足,致使一些节水效果好的部分喷灌、微灌工程不能充分利用,个别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产生错误认识,影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2.5管理制度不健全,管护困难、管理粗放

目前,阳谷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部分扔属于乡村所有,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缺乏,再加上没有经过科学培训,制定遵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方法粗放;由于工程配套程度差,使用不方便,致使工程效益低,管护困难。

3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3.1项目法人负责制

通过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建设单位在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规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产权移交等全过程中的责任。在项目法人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建立预算、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体系,严格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控制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提高项目的效益。

3.2招投标制

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来承担项目建设。根据《招投标法》、《招标公告暂行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规范本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使本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3.3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为确保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由监理单位按照监理合同对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全面管理,协调参建各方关系,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通过合同管理来约束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过程各参与各方,使得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工期、工程建设投资能够得到科学化的协调。

3.4组织制度

建设前期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水利、财政、物价、民政、扶贫办、农业为成员单位的“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程序成立项目法人,对项目的建设进行具体组织管理。

3.5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严格遵照和执行现行财务制度、会计法规和有关财经纪律。要按照资金性质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建立专款专用制度,对于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设立专户,建立专帐进行管理。

4工程建设采取管护机制措施

为确保阳谷县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在运行期内能够科学、合理、经济化的运行,并发挥高效效益,达到建设方案所预测的预期效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护机制;在工程建成后,要明晰产权,确定管护主体及有关工程运行服务体系,实现项目的长期高效运行;并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工程法人建设、用水户协会、水价改革“三位一体”的建管模式。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拟采用以下措施:

4.1产权移交措施

工程建成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及时将工程移交给用水户协会,以用水者协会为主体进行工程管理,使得工程早日发挥效益;确定产权移交方案,对工程产权进行登记、确认,颁发工程产权证书给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将工程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管理、维护、使用。工程建成后,交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

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编制灌水计划,管理维护灌溉工程,组织田间灌溉服务及灌溉水费的征收与管理。鉴于上述工作内容,协会成立了灌溉管理、工程维护、水费收支管理三个小组。

协会依据水资源调度方案制定灌溉用水计划。灌水期间,管理人员根据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积及用水户多少、各户的作物类型及面积确定灌水时间,然后按地块顺序排队,并预先通知各用户,以便施肥管理。管理人员与用水户测量灌水量、灌溉面积、灌溉时间、灌溉用工、灌溉用电等,并做好现场巡查工作,确保正常供水和避免水资源浪费。每年年初对测水量水设施进行校验。

4.2运行管理措施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移交后,由用水者协会作为管理主体对项目进行管理负责。2014年阳谷县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进行产权移交后将由闫楼镇用水者协会进行运行管理;各用水协会及其分会按照各自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对工程按水源工程、建筑物工程、管道工程、电气工程等按照制定的协会章程及其他制度进行运行管理。项目区节水灌溉工程规模大,设备维修费用由协会承担80%,受益农户承担20%,农户责任田内的节水工程由受益农户维修。

项目区各机井基本做到“一水、一号、一表、一卡”,即每处水源工程对应一个号码,安装一块水表,建立一张水量统计数据卡。泵站采用给水栓带水表计费。水费由协会人员统一收取,直接收费到用水户。除协会人员外,其它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收费。在收取水费时开具水费专用收款收据,严禁擅自加价,搭车收费。水费收缴基本实现了“计量到地头、统一票据,开票到户”。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水费收支实行公示制,接受用水户的监督。

4.3技术服务措施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8

1.1水源工程: 技改小型灌溉泵站1座,装机1台套11KW(周店王村站)。

1.2渠系工程及配套建筑物工程:清淤衬砌渠道31条总长度22.26KM,其中:梯形防渗渠道22条16262M、U形防渗渠道9条3679M。

1.3排水工程:清淤疏浚排水沟20条,总长26797M,总土方397759方;扩建排涝泵站1座,总装机1台套∕55KW(马圩排涝站)。

1.4配套建筑物:改造或新建配套建筑物共86处,其中:控制闸32座,机耕桥25座,过路涵4座,倒虹吸1座,放水闸槽24座。

2、工程招投标、参建单位及开工情况

2.1工程招投标情况

项目资金落实后,资金支付由无为县财政局负责,由无为县无城镇人民政府作为建设管理单位,按照规范开始进行招、投标活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严格遵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关于招标投标管理的各项规定要求。所有招标工作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全部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进行。

①施工招投标情况:工程招标方式为国内公开招标,2016年2月25日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了招标公告,截止2016年3月17日报名结束。2016年3月17日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进行开标,桐城市锦江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中标合同价15773670.24元。2监理招投标情况:2016年4月1日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了招标公告,截止2016年5月12日报名结束。2016年5月12日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进行开标,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标,中标合同价269838元。

2.2 工程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无为县无城镇人民政府

质量监督单位:无为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设计单位: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桐城市锦江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运营管理单位:无城镇仓头、黄雒社区、七广、周店、革贪等行政村

2.3工程开工及项目划分情况

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施工工程开工日期为2016年8月20号,工期180日历天。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371.1-2014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及相关规程的规定,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单位工程名称为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其中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分为9个分部工程,分部为王村排涝站工程、马圩排涝站工程、曹家圩倒虹吸工程、沟渠清淤工程、渠道衬砌工程、控制闸工程、仓头社区地下涵工程、过路涵工程、机耕桥工程,共计185个单元工程。该项目划分已由建设、监理单位审核及质量监督单位核定并批准。

3、工程进度

到目前为止,本工程已基本完成马圩排涝站分部工程,机耕桥完成15座,控制闸完成21座,沟渠清淤完成20条,渠道梯形衬砌完成约3000米,U型渠道衬砌完成约1000米,过路涵完成3座,王村排涝站目前已完成底部基础及进水挡土墙浇筑施工,预计2017年3月份完成全部施工。各分部工程具体施工进度如下:

2016年无为无城镇小农水工程各分部工程施工进度情况

分部工程名称

开工日期

预计完工日期

已完工进度占总进度比例

备注

王村排涝站工程

2017.01.05

2017.03.25

70%

马圩排涝站工程

2016.11.10

2017.02.15

87%

曹家圩倒虹吸工程

由于地方矛盾拟丢项处理

沟渠清淤工程

2016.10.1

2017.01.15

100%

渠道衬砌工程

2016.08.22

2017.04.25

30%

控制闸工程

2016.08.22

2017.04.30

65%

仓头社区地下涵工程

2016.09.22

2017.03.25

70%

过路涵工程

2016.08.22

2017.02.20

80%

机耕桥工程

2016.08.22

2017.05.15

75%

4、工程投资完成及工程款支付情况

至2017年1月20号,施工单位已完成建设投资约12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约80.2%。至2017年1月10号,施工单位已申报工程款约946.9万元,按照建设施工合同约定60%支付,实际支付约575.7万元。具体完成工程量见附表。

5、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管理情况

5.1 加强制度建设情况

为了规范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水务局和财政局研究制定出了《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及资金管理办法》。本办法对项目及项目单位的确定、建设管理、资金筹措与管理、建后管护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

5.2 规范建设管理情况 

由于施工单位技术力量不足、政策处理难度大、前期雨季气多等主客观原因,工程进度缓慢。为了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建设单位在11、12月初召开项目进度推进会,邀请工程参建单位到场参加,共同讨论加快工程主体施工进度的方案和措施。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了详细的要求。县水务局及无城镇人民政府要求每15天汇报一次工程施工进度,及时发现现场问题并及时跟进协调解决现场存在的地方矛盾,保证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顺利完成工程施工。

5.3 资金拨付及管理情况

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核准制。工程进度款支付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要求,首先由施工单位填写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款支付申请表,施工监理单位审核后签发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款支付证书,再由乡镇建设管理人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组人员和县水利水电局相关领导签字确认无误后,按规定程序进行拨付。群众参与资金使用监督,确保资金公开、透明、安全。 

5.4  监督检查情况

2016年无为无城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委托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另外,县水务局成立了县水务局局领导带队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督查组进行检查督促工作,定期对工程质量、进度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按期并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完成。

6、下一步工作打算 

6.1切实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为了确保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我县将对各个项目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年度总目标倒排计划,并严格按照其实施。另外,我县将继续执行项目督查制度,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县级验收。针对无城镇2016年小农水项目,2017年的工作重点是渠道衬砌及机耕桥施工。因前期受阴雨天气及地方矛盾的影响如施工排水、回填取土,渠道衬砌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较其他分部工程进度较慢。针对此情况,建设单位将针对现场存在的地方矛盾将派业主代表驻场解决协调出现的地方矛盾。

6.2 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施工质量是保证工程进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工程的生命线。因此我县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工程质量高度重视,我县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督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工程施工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在保证工程质量和现场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同时保证工程进度;定期至施工现场检查现场施工和人员在岗情况;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及时汇总现场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和监督现场落实情况;及时跟进现场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并分析原因,针对性地解决。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9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总面积1012km2,现辖18个乡、镇、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市人口总数8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83万人。常用耕地面积8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3.3万亩。任丘市水资源总量为8472万m3,农业年用水总量为11960万m3。作为用水大户,农业灌溉每年都要依靠超采大量深层地下水维持农业生产,发展农业节水工程势在必行。

2009年,任丘市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三年建设,共投资5400万元,在16个乡镇、办事处的224个行政村,铺设防渗节水管道146万米,发展节水管灌面积18.31万亩,更新机井200眼。

工程实施过程中,任丘市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抓好项目建设。

一、重规划,求实效,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科学性和实效性,任丘市水务局坚持规划引领,扎实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1、坚持统筹规划。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时,充分参考《任丘市农田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任丘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制定的任务目标,立足长远,统筹全局,使项目建设符合全市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

2、是坚持因地制宜。任丘市农村水利基础条件差异较大,为使项目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任丘市水务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全市各项目村,对项目区各村机井逐一进行GPS定位,并对现有节水工程情况详细测量摸底,绘制工程现状图及工程规划布置图,拍摄影像资料留存备查。经过对调查资料认真进行梳理,优化项目建设方案。

二、重规范,强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

1、落实工程建设“四制”。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处作为项目法人,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全方位负责项目的管理;在项目物资采购方面,委托专业的招投标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投标,优选质量好、服务优的单位供应工程材料,并及时把工程管材送省水利厅进行质量检测;委托沧州渤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担任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实施监理,检查内容包括管材质量、管道基坑深度、管材热熔、出水口、井房等方面,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项目建设处共与材料供应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各项合同23项,保证了项目建设规范运行。

2、力求项目建设公开透明。通过电视台进行项目公示,公开项目工程量、资金情况以及监督电话、联系人等信息。工程开工后,在每个项目村选出2-3名义务监督员,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保证人民群众对工程建设的参与权与知情权。项目建成后,在项目区设置项目公示牌,全方位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3、积极整合建设资金。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开展各项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统一协调农业、农开发、国土等相关资金3215万元,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前提下,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重长远,建机制,保证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为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任丘市着力扭转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状况,在建后管理上下功夫,保证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1、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工程建成后,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产权归所在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负责运行和维护,成立用水者协会的项目村,纳入用水者协会统一管理。在水务部门指导下,统一制定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并组织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2、跟踪监测,提高运行效益。工程投入使用后,水务部门开展项目运行跟踪调查和技术服务,并积极与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联系,借助高校科技力量,合理制定效益监测方案,对农户进行跟踪调查对比,从浇地成本、粮食产量变化情况来分析预测工程效益,为今后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数据参考。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10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 100192,China)

摘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如经费不足、产权不明、运行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Abstract: Irrigation works is agricultural lifeblood. Construction of small-scale irrig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output,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Meanwhil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or China's small-scal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such as funds inadequacy, unclear property right and unreasonable operation mechanism etc. In this paper, thes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 水利项目建设 项目运营管理

Key words: small-scale irrigation;construction of water projects;project operation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93]/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321-02

0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按建设规模划分,属于基本项目建设中的小型项目(3000万元以下),其辐射和服务范围窄、规模小、建设投资的额度少;按项目隶属关系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划分,分别属于地方项目和生产型项目。小型农田水利主要包括农田灌溉和排涝水渠修建,蓄水塘坝及引水泵站,取水机井,配套建设等内容,它可以蓄水排涝、缓解旱情,同时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具有大中型水利设施所不能替代的直接作用。然而,实地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的功能越来越弱化,在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建设方面

1.1.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不足首先,国家财政及地方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小型项目)的投入不足。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量是不断增长的,然而这些资金多用于对大江大河(大中型项目)的治理。《水利统计年鉴》表明,中央水利建设投资主要是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投资治理,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等。但是,国家财政用于水利支农的资金是有限的。其次,农户投资欲望和能力缺乏。实行家庭承包制度后,由于土地细碎分散且面积小无法形成规模,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的条件有限。同时,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较小,农业同其他行业相比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农民自然会减少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

1.1.2 用水机制不畅,水利设施产权不明由于多数村集体未能组建用水合作组织,过度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不可避免地引发农民杂乱无序的用水行为以及小水利重复建设。另外,水利设施产权不明。未能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立农村的用水规则,农田灌溉的可分性和排他性也没有合理有效地进行处理,致使不交费的农户也在灌溉中受益,这时,不少农户就有了贪图功利的行为。

1.1.3 灌溉技术水平低,农业科技薄弱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2/3 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9,造成水利资源的极大浪费。首先,资源浪费型的传统落后生产方式,造成了农业水资源严重紧缺和浪费并存的局面。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村并不重视地面灌溉中的高新技术。另外,对节水农业综合系统的认识较为片面,忽视节水管理及其配套的政策法规。这不利于区域水资源的整体、高效、持续利用,致使在节水推广中对新的灌溉技术盲目崇拜,而对节水新技术的适用范围及投入产出比缺乏系统研究,以至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却不能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1.2 管理运营方面

1.2.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农村现有的水利设施很多是上个世纪修建的,排水标准很低且功能普遍弱化。这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除,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田间的一些水利设施(小型水坝、池塘、沟渠等)多是计划经济时期修建的,由于管理粗放,有的已是杂草丛生、排灌不畅,使有限的水资源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由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统一规划以致农民随意在良田上大肆开沟挖渠,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而且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1.2.2 农村基层干部组织工作困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属于公共产品。农村的税费改革使农村的公共积累和提留被取消,进而导致农村原来的“两工”政策被停止使用,使得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民的集体组织能力和统一调配的功能被弱化。一旦村里的每一件公共事情都要通过“一事一议”的既定程序来进行,这就很难统一农户分散的思想。因此,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好农民的组织和动员工作确实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和困难。

1.2.3 灌溉用水管理体制和政策不够完善首先,灌区没有经营管理的自。灌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收取水费,为了自身的利益,自然愿意鼓励用户多用水,进而造成水资源浪费。其次,没有实行梯级水价。同等的水价使得农民在节约用水后经济上不能得到实惠,从而认为实施节水灌溉没有任何益处。以上管理机制必将导致不论是管理部门还是用水户,都缺乏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与运营维护中的资金筹措

2.1 建立国家、地方、农民三者结合的小型水利建设与管理投入机制首先,国家应该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特殊性和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划拨出一定专项资金对农村的塘、坝、沟渠进行修建规划,确保有一定的比例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其次,政府应该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自己的工作目标,从实际出发,分清轻重缓急,有重点、分步骤地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政府可以根据水利设施的渠系等级,在考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的条件下,给予不同比例的财政补助。同时,抓大不放小,保证本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条件年年有新的改善。最后,农民应明确对自身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的投入义务。农民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受益者,因此,在对其投入中,农民应该占相当大的比重。另外,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办法,把农民分散经营的思想统一起来,调动其积极性,同时,探索民营水利建设与管理办法,鼓励民营水利建设,有效地扩大水利投资渠道。

2.2 选择适宜的融资模式不论国家、政府或个人,任何一方都很难独立承担起小型农田水利这一重大的工程,加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其特殊的属性,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团结治水”。以水利合作社为基础的PPP模式就是其中一种较好的方式,它是公共部门和用水户以合同方式确立的,基于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农村水利采取这种模式时,私人投资者(包括用水户)可以通过收取水费获得收益,增加其投资积极性;公共部门参与投资管理,可以对合作组织进行有效地监管,更高效地为农户提供服务;政府更看重的是水利设施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水利合作社对水利设施具有经营权,是主要的投资者,并从中获取收益。因此,这种模式能达到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的共赢及价值增值。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与运营维护中的制度创新与机制构建

3.1 强化管护制度,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顺利进行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管理制度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农民参与建设的管理机制。积极倡导农民参与农田水利项目规划,对于跨乡(镇)、村的河流、沟渠、塘坝等区域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由县乡(镇)政府组织受益乡村或其自愿组合开展相互协作。统一规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整修。同时,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额内实行统筹安排,采用借工、换工或有偿用工等办法组织实施改革。为此,各级地方基层组织或部门应密切协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新局面。

3.2 明确产权,增强农民责任心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不断放开、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权,调动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对于使用、受益农户较多的水利设施,可打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集体所有的方式,组建农户水资源协会来承担农村水利技术设计的建设和维护,从而避免集体建设、维护滞后的问题。同时,将农民水资源协会作为一个投入、建设和受益主体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与维护,增强农民维护设施的责任心。

3.3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科研工作稳步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步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积极采取如激光平地、间歇灌、膜上灌、管道输水和小畦灌等技术,因为实施这些技术的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农民易于掌握,节水效果也比较明显,并且特别适宜我国农村生产责任制的管理体制。另外,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与建设,推广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目前,国外已有较成熟的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的科研成果,我国也有大量适应不同水文环境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如:黄土高原的水窖集水法、新疆的坎儿井引水法以及水袋缓渗法等。

3.4 加强水利灌溉管理,提倡节水意识,建立激励机制农业必须在节水中求生存、求发展,走“节水增产”的道路。目前一些地区实行的阶梯制水价制度有较好效果,即适当提高灌溉用水价格,并根据该价格按实际用水量收取水费。同时由国家向农民发放灌溉用水补贴,补贴费用的高低,以当地采用常规灌溉方式的灌溉定额为度。节约用水者,补贴费会有少量剩余;用水浪费者,则需要自己多付款,这种机制可以很好地激励农户节约用水,从而促进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在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国家也要依据农村的经济承受能力,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编制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切实可行的农村水利计划和实施方案,从而有效地指导小型农田水利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兴佳.浅谈农村水利基础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92.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11

1实行领导领办制,强化组织领导

1.1在成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落实一名副县以上领导领办负责,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领办领导定期开展调研检查,全程负责项目推进的指导协调和攻坚克难,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1.2建立重点县建设专报制度,专送县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

1.3将县委办、县府办、效能办、重点办“四办”充实到领导小组,加强工作考核力度。

1.4为加强协调管理,提高效率,又专门从财政、农业等成员单位抽调骨干力量充实到办公室。

2实行项目“双业主制”,优化建管模式

2.1本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行“双业主”模式,遂昌县乡镇水务公司为县级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申报、年度实施计划编报、施工招标、项目日常管理、阶段验收等工作属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项目区业主,主要负责政策处理确保无障碍施工工作,协助项目法人的现场管理,引导受益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具体负责农民的筹资投劳工作。

2.2为增强群众参与重点县建设的积极性,作为遂昌县出台了《遂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体化实施办法《(式行)》,重点县高效节水项目采取“建设管理一体化”模式建设,即采取“新型主体直接申报项目,并负责项目实施和建后管护”的模式。

3突出“中介+群众”的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3.1拓展“四制”管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小项目大工程”的理念规范管理,质量管理严格执行“项目业主负责、监理单位管理、施工单位保证、政府强制监督”的体系,在项目管理“四制”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扩展为“十制”管理。

3.2强化中介的管理体系。在设计、监理、检测等中介单位的选择上,好中选优,以人员到位、承诺兑现、服务质量为核心强化对中介单位的标后管理。

3.3建立农民质量监督员监督机制。对实施项目实行“立项前、实施中、竣工后”公示,以村级水务员为基础,在各受益村推选出一批有一定专业基础且责任心强的群众成立质量监管小组,参与到工程质量监督,依靠群众实现“自主监管”,重点县管理办公室定期组织村级水务员培训,提高专业能力。

4突破政策瓶颈,完善两化五到位的项目推进机制

4.1政策处理难一直是制约项目推进的瓶颈,针对该情况,遂昌县出台了《遂昌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山塘综合整治项目推进工作考核办法》,办法明确考核范围、对象、内容、要求、时间节点以及“以奖代补”标准,对项目推进顺利的政策处理费用以“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因政策处理不力,造成窝工、停工、延误工期的,其政策处理经费全额由乡镇、街道、村自行承担。办法的出台极大的激发了乡镇、村项目推进积极性,破解了制约项目推进的瓶颈。

4.2在项目推进方面,继续深化“遂昌两化五到位”的工作机制。一是人员责任到位,由重点县建设管理办公室专职管理和监督项目的实施工作,责任书由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逐个项目落实到技术联系人、监管与现场直接责任人,项目推进与年度综合工作考核相挂钩,建设不力的要问责。二是领导重视到位,县政府安排县领导对重点县项目推进实行“领办制”,项目推进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绩效考核挂钩。三是考核督查到位,水利、财政、“四办”联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结果实行排名,定期通报,相关情况定时报送县主要领导,与乡镇工作经费安排、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进行挂钩。四是部门联动到位,县财政、水利、农业等涉农的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整合项目资金资源。五是宣传到位,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舆论工会以及培训座谈会、现场推进会等方式,提高全县乡镇部门和项目区群众对工程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从而更加关心和支持项目建设。六是常态化巡查,动态化服务,重点县管理办公室量化和细化建设任务,实行动态化管理,做到周周有目标,天天有进度。

5实行县级报账制,规范资金管理

5.1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遂昌县已出台了《遂昌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建设资金报账严格实行“二对三审四杜绝”的内部控制制度,拨付资金须通过县水利局和财政局审核,为加强投资控制,项目实行工程预、决算中介审价。

5.2县政府将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把重点县建设县级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严格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并有效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两区”建设等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激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筹资筹劳,确保建设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6实行管养分离,确保发挥长久效益

6.1遂昌县出台了《遂昌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遂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确权和移交管理办法(式行)》,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受益对象,明确建设主体和建后管理单位。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篇12

长安区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小峪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09万亩,是一座以灌溉、防洪、排涝为主的小(一)型灌区工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但是,灌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工程配套不全,年久失修,使工程效益逐年下滑,发展后劲不足。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障灌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灌区末级渠系进行全面的改造和配套是非常必要的。

在中央专项资金、省财政厅和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小峪灌区列入了长安区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抓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资金管理、建设管理、质量管理、建后管理等各环节,实现了灌区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一、项目前期工作

按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及《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并从小峪灌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对末级渠系进行总体规划、全面实施的原则,并结合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经有关上级部门审查批复后,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二、项目资金筹措与管理

小峪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资金来源为中央专项资金和群众自筹。为了确保自筹资金到位,建设单位要求在工程开工前与街办(小峪灌区上级主管部门)签订群众投劳协议,保证自筹资金落实,否则不得办理开工手续。

在资金使用上,为确保工程资金的专款专用,作为项目建设的法人,工程项目资金严格按照陕西省财政厅、水利厅关于申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通知(陕财办建〔2009〕482号)要求资金管理,实行单独开立帐户,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挤占和挪用等现象。区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总经费基本上按照上级批复的工程总投资进行控制,单项工程经费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三、项目的建设与质量管理

1、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三制”是规范建设管理行为的根本措施,而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则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最为关键的一步。为此,项目的主管单位成立了西安市长安区小型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为项目法人,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与质量管理。

2、采取招标投标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根据国家(七部委局)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运作。初设批复及完成实施方案设计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即进行公开招标。开标、决标均公开进行,整个招标过程邀请纪检监察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符合招标工作的程序和要求,保证了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3、实行建设监理制

为了加强中央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落实工程施工单位的同时,也落实了工程监理单位。使得工程的建设与监理同步进行,监理部实行总监负责制,人员由总监、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组成,并要求监理人员素质要高,技术要全面。特别是对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要求应有高度的认识,能严格按照监理大纲要求切实履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

4、政府监督、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与监理控制同步

建设项目接受质量监督站的质量监督,质量监督站对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监理、施工单位资质等相关情况进行抽查。在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方面,采取以抽查为主的监督检查方法进行质量监督。

灌区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工程的质量管理。根据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为了保证措施有力,工作到位,专门设立了质量管理小组,配备一定技术人员配合监理部进行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每条末级渠道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并严格把好验收关。

5、严格合同管理

灌区建设项目部制定了职责分明而严格的合同,合同主要条款均在招标文件中体现,并避免模糊产生歧义。在招标投标的基础上,按规定签订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合同一经签订均严格执行,使工程造价、质量、工期、付款等有据可查,避免相互推委和扯皮现象发生。

四、加强工程建后管理

小峪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实施后,要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良好的建后管理必不可少。按照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体制改革及长安区的实际情况,结合长安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科学管理,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承包、租赁制度,积极筹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来管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本项目实施完成后,由长安区水务局移交给长安区王莽街办小峪灌区委员会进行管理,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民主” 的渠系工程产权制度,全面实行计量收费,加强水价、水量、水费监督,实行公示制度,减轻农民的不合理水费负担,有利于项目区内农民减负增收,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终端水价标准。征收的费用由农民用水协会统一管理,除工程正常运行及管理费用外,水利设施的维修费用等专户储存,任何人不得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