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标准规范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6 08:51:11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篇1

1.1 档案管理的历史性

电力工程的基建档案中基本涵盖了工程项目内的所有资料,是为生产建设提供不断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进行规范、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具备了历史性。因此在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负责,以保证任何一个细节不被遗漏,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规范化[1]、标准化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

1.2 档案管理的稳定性

电力工程的基建档案中记录了基建工程项目的全部施工过程,因此为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供电能力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文字资料,企业管理者可通过这些资料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力度,同时也是制定科学化、规范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参考,因此在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过程中,要贯彻真实、有效的根本原则,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的稳定性。

1.3 档案管理的珍贵性

电力工程中的基建档案是基建工程中的重要原始资料,因此其具备了极高珍贵性。其中囊括了基建工程全部过程的历史,只有通过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对基建档案的妥善保管,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 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因此要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为了能够解决当下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对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2.1 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前期文件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电力基建工程前期中的文件中主要包括研究阶段、申报工程阶段等过程所产生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是确保施工过程合法进行的重要文字依据,同时也是确保后期基建工程项目顺利施工的重要因素[2],因此要加强对电力基建工程前期各类文件的管理力度。在资料收集、管理过程中由于经手人员较多、用时较长等问题,因此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耐心、素质。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及时掌握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依据施工过程中产生文件的时间对资料进行有序、妥善的管理手段,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上报,从而实现对电力基建工程前期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措施。

2.2 招投标阶段档案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由于其参与招标、投标的企业过多,因此对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在这个阶段中要进行归档的文件种类极多,其中主要包括:招标文件、投?宋募?、中标文件、澄清文件、平分文件等,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妥善管理,便会出现签字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对后期电力基建工程的施工造成影响。因此在招投标阶段要想有效提升对基建工程档案的妥善保管,便要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档案管理人员要全程参与到招投标过程中,并对企业自身的情况充分了解,对涉及到基建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要充分掌握,尤其针对招投标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例如文件签字、功能表等要对其进行有序的管理,还要注意签字、功能表等细节的操作规范。如果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特殊原因并未能参与到招投标的过程当中,在活动结束之后要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并进行档案资料移交工作,并对其进行登记、分类、归档等操作。

2.3 施工设备资料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对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设备方面资料进行管理过程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加强与施工设备采购部门的沟通,并充分了解工程所用设备的生产商情况、设备参数数据,要编制出设备采购的台帐,同时要将施工设备的订购合同妥善保管。另一方面,在施工设备进场之前的检测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参与其中,并收集相关有关施工设备的检测资料,之后对资料分类、等级、归档,实现在施工设备采购过程中所产生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策略。

2.4 施工材料合同的管理办法

施工材料是决定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对相关资料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要与施工材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并掌握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进场检验的全部过程,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合同、运输物流单、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要进行仔细核对、分类、收集、归档。同时还要对施工材料相关合同中的盖章进行确认,要保证盖章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合同内容中有无错误、遗漏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纠正。只有加强对施工材料方面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力度才能提升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并有效节约电力企业的施工成本,为电力企业全方位综合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2.5 施工资料、安装文件的管理办法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篇2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40-03

1 国内电力设备招标现状及问题

1.1 电力设备招标行业管理不规范

有些招标机构向招标方做一些不实际的承诺:例如保证某单位中标,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往往不能兑现从而引起纠纷,导致招标行业混乱。

招标机构竞争激烈,为了承揽招标项目,不惜降低收费标准,签订黑白合同,恶意竞争。

具备资质的招标机构为了提升自身企业业绩,同意和默许其他非正规单位和个人挂靠公司进行招标活动,从而获得相应的招标管理收入,此举不仅仅影响了行业的规范化运作,更大大地损害了招标行业的良性配置。

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陋习,如规避招标、控制信息限制投标、设置障碍排斥他人投标、虚假资质参与投标、投标方暗中勾结等现象。

1.2 招标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招标从业人员应具备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从目前来看招标机构从业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相关技能的培训,考试成为了从业人员执业的一种手段,但并没有将内容落到实处。

有的招标从业人员为了私利,将招标信息及内容透露给竞争对手或他人,从中谋取利益。

招标经验不足,个别无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无法胜任工作,应该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使其适应招标行业的发展。

1.3 行业政策、法规导向性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已经出台了十年,但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制度是在探索中逐步建立的,其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差,随意性较大,很不规范。有的制度即使建立了,也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配套制度滞后。

国家尚未出台配套的针对招标机构管理办法,在一些情况下,使机构无所适从,也给政府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增加了难度。

1.4 参与电力设备招标企业违规现象

某些企业通过串通投标、围标、贿标等手段谋取中标,损害招标人和其他投标厂商的合法利益。

1.5 对招标过程监管不力

由于我国招标业务起步晚,设备招标市场发育尚不成熟,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致使一些招标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律,步入误区,或者由于缺乏相关详细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无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招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进行处罚。

1.6 信息化程度不高

现在大部分招标机构依然采取较为原始的手工方式进行招标,造成工作效率较低且产生错误较多,而且数据分散在纸质文件中,不易进行查询分析汇总等,目前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应用了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招标工作,但这种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少。

2 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问题分析

电力设备招标作为招标业务的一部分,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竞争”的基本原则,虽然电力设备招标的业务形式相对较为简单,流程较为清晰,但不代表电力设备招标就不需要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

电力设备招标的标准化、规范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业务及流程梳理、基础数据标准的制定、标准文件体系制定、业务后评价体系建立。

目前很多企业和单位对电力设备招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了研究,下页图为规范化的设备招标流程图示例。

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电力设备招标业务标准化程度的把握

电力设备招标业务的标准化做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多方面的制约,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关主管单位的要握电力设备招标业务标准化的程度,是电力设备招标行业标准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2 标准化与现行工作体系的矛盾

实施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必然会引起现有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改变,如何解决工作模式改变对现有工作的影响以及业务人员对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的理解和支持,也是一个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2.3 为电力设备招标电子化做准备

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必须考虑将来如何利用成果实现电子化,制定相关标准时需要考虑未来电子化后的实现效果。

3 招标电子化的重要意义

电子化招标又称网上招标,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全新招标方式,可以实现招标信息、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直至合同签订、付款等全过程电子化、无纸化。设备招标电子化可以规范设备招标的流程,形成标准的数据格式,数据由统一入口录入,方便进行查询统计汇总;可以建立标准的文件体系及后评价系统,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

电子化招标平台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可以有效地避免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腐败等行为。采用电子化招标的项目,其公告、公示、变更、评标结果等都要在网上,招标中的行为要受到主管单位、投标厂商、招标人的共同监督,使暗箱操作、腐败等行为无所遁形。

电子化招标可实现无纸化,从而节约招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纸张和装订费用,真正做到绿色、低碳、环保。

电子化招标高效、快捷。招标过程中,有很多内容需要招标机构向招标委托人报送和审批的文件,通过电子招标平台,招标机构只须将报送和审批的文件上传至平台,招标委托人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及时的审批,节省项目时间,缩短项目周期,降低了招标运作成本。

电子化招标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平台化的业务操作,活动中各角色以统一的招标平台为业务入口,其全过程都在公开的环境下进行。同时,对于评标这一关键环节,监管部门通过计算机审查评标全过程,对各种数据参数直接对比审查,既方便又快捷准确,避免了人为干预因素,改变了传统的监管方式,有效防止了不正当竞争,保障招标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电子化招标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交易形式,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全新招标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招标行业的价值,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4 电力设备招标电子化与规范化、标准化的关系

4.1 设备招标电子化可以满足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设备招标电子化的目的在于建立规范标准的流程及业务操作体系,这与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初衷是一致的,电力设备招标业务标准化、规范化是设备招标电子化的基础工作。

4.2 设备招标电子化可以展示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成果

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成果是程序流程的标准化、业务数据格式的标准化、业务体系的标准化、数据接口标准化、业务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这些标准化的成果可以通过电子化的设备招标平台进行直观的展示。

4.3 设备招标电子化与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有共同的目标

设备招标电子化与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有共同的目标,即规范招标业务流程、数据、业务体系,提高设备招标业务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防止违法违纪行为,提升设备招标行业自身价值。

4.4 设备招标电子化与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

招标法规制度要求信息充分公开,而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也具有公开的特点,这使得推行电子化招标对于实现招标信息的充分公开透明,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转变政府监督方式,规范招标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一方面我国招标行政监督管理实行条块分割的体制现状,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招标市场资源和信息公开透明、公平共享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招标人自律机制不健全,传统监督管理方式又无法对招标市场信息和审批事项达到全面、及时、准确地把握以及客观、公正、高效的处理。

规范化电力设备招标并推行电子化招标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体制外寻求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的有效方法。而招标市场的一体化取决于招标信息的一体化,这是推行规范化电力设备招标和电子化招标的根本理由和最重要的意义。

5 结 论

设备招标电子化、计算机化是更好实现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手段,网上投标和网上实时开标评标则是设备招标电子化将来发展的趋势,投标厂商可以不用亲临开标现场,只须将投标文件加密并加入电子签名后,通过标准化的设备招标平台上传至电子开标大厅。开标评标在电子开标大厅中实时进行,投标厂商和所有参与招标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互相交流,评标专家在电子化招标平台中阅读投标文件,对投标厂商进行交流、评标。

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与设备招标电子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规范化、标准化是电子化的基础,电子化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篇3

1 国内电力设备招标现状及问题

1.1 电力设备招标行业管理不规范

有些招标机构向招标方做一些不实际的承诺:例如保证某单位中标,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往往不能兑现从而引起纠纷,导致招标行业混乱。

招标机构竞争激烈,为了承揽招标项目,不惜降低收费标准,签订黑白合同,恶意竞争。

具备资质的招标机构为了提升自身企业业绩,同意和默许其他非正规单位和个人挂靠公司进行招标活动,从而获得相应的招标管理收入,此举不仅仅影响了行业的规范化运作,更大大地损害了招标行业的良性配置。

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陋习,如规避招标、控制信息限制投标、设置障碍排斥他人投标、虚假资质参与投标、投标方暗中勾结等现象。

1.2 招标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招标从业人员应具备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从目前来看招标机构从业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相关技能的培训,考试成为了从业人员执业的一种手段,但并没有将内容落到实处。

有的招标从业人员为了私利,将招标信息及内容透露给竞争对手或他人,从中谋取利益。

招标经验不足,个别无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无法胜任工作,应该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使其适应招标行业的发展。

1.3 行业政策、法规导向性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已经出台了十年,但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制度是在探索中逐步建立的,其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差,随意性较大,很不规范。有的制度即使建立了,也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配套制度滞后。

国家尚未出台配套的针对招标机构管理办法,在一些情况下,使机构无所适从,也给政府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增加了难度。

1.4 参与电力设备招标企业违规现象

某些企业通过串通投标、围标、贿标等手段谋取中标,损害招标人和其他投标厂商的合法利益。

1.5 对招标过程监管不力

由于我国招标业务起步晚,设备招标市场发育尚不成熟,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致使一些招标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律,步入误区,或者由于缺乏相关详细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无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招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进行处罚。

1.6 信息化程度不高

现在大部分招标机构依然采取较为原始的手工方式进行招标,造成工作效率较低且产生错误较多,而且数据分散在纸质文件中,不易进行查询分析汇总等,目前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应用了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招标工作,但这种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少。

2 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问题分析

电力设备招标作为招标业务的一部分,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竞争”的基本原则,虽然电力设备招标的业务形式相对较为简单,流程较为清晰,但不代表电力设备招标就不需要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

电力设备招标的标准化、规范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业务及流程梳理、基础数据标准的制定、标准文件体系制定、业务后评价体系建立。

目前很多企业和单位对电力设备招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了研究,下页图为规范化的设备招标流程图示例。

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电力设备招标业务标准化程度的把握

电力设备招标业务的标准化做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多方面的制约,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关主管单位的要握电力设备招标业务标准化的程度,是电力设备招标行业标准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2 标准化与现行工作体系的矛盾

实施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必然会引起现有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改变,如何解决工作模式改变对现有工作的影响以及业务人员对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的理解和支持,也是一个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2.3 为电力设备招标电子化做准备

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必须考虑将来如何利用成果实现电子化,制定相关标准时需要考虑未来电子化后的实现效果。

3 招标电子化的重要意义

电子化招标又称网上招标,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全新招标方式,可以实现招标信息、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直至合同签订、付款等全过程电子化、无纸化。设备招标电子化可以规范设备招标的流程,形成标准的数据格式,数据由统一入口录入,方便进行查询统计汇总;可以建立标准的文件体系及后评价系统,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

电子化招标平台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可以有效地避免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腐败等行为。采用电子化招标的项目,其公告、公示、变更、评标结果等都要在网上,招标中的行为要受到主管单位、投标厂商、招标人的共同监督,使暗箱操作、腐败等行为无所遁形。

电子化招标可实现无纸化,从而节约招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纸张和装订费用,真正做到绿色、低碳、环保。

电子化招标高效、快捷。招标过程中,有很多内容需要招标机构向招标委托人报送和审批的文件,通过电子招标平台,招标机构只须将报送和审批的文件上传至平台,招标委托人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及时的审批,节省项目时间,缩短项目周期,降低了招标运作成本。

电子化招标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平台化的业务操作,活动中各角色以统一的招标平台为业务入口,其全过程都在公开的环境下进行。同时,对于评标这一关键环节,监管部门通过计算机审查评标全过程,对各种数据参数直接对比审查,既方便又快捷准确,避免了人为干预因素,改变了传统的监管方式,有效防止了不正当竞争,保障招标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电子化招标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交易形式,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全新招标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招标行业的价值,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4 电力设备招标电子化与规范化、标准化的关系

4.1 设备招标电子化可以满足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设备招标电子化的目的在于建立规范标准的流程及业务操作体系,这与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初衷是一致的,电力设备招标业务标准化、规范化是设备招标电子化的基础工作。

4.2 设备招标电子化可以展示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成果

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成果是程序流程的标准化、业务数据格式的标准化、业务体系的标准化、数据接口标准化、业务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这些标准化的成果可以通过电子化的设备招标平台进行直观的展示。

4.3 设备招标电子化与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有共同的目标

设备招标电子化与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有共同的目标,即规范招标业务流程、数据、业务体系,提高设备招标业务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防止违法违纪行为,提升设备招标行业自身价值。

4.4 设备招标电子化与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

招标法规制度要求信息充分公开,而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也具有公开的特点,这使得推行电子化招标对于实现招标信息的充分公开透明,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转变政府监督方式,规范招标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一方面我国招标行政监督管理实行条块分割的体制现状,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招标市场资源和信息公开透明、公平共享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招标人自律机制不健全,传统监督管理方式又无法对招标市场信息和审批事项达到全面、及时、准确地把握以及客观、公正、高效的处理。

规范化电力设备招标并推行电子化招标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体制外寻求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的有效方法。而招标市场的一体化取决于招标信息的一体化,这是推行规范化电力设备招标和电子化招标的根本理由和最重要的意义。

5 结 论

设备招标电子化、计算机化是更好实现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手段,网上投标和网上实时开标评标则是设备招标电子化将来发展的趋势,投标厂商可以不用亲临开标现场,只须将投标文件加密并加入电子签名后,通过标准化的设备招标平台上传至电子开标大厅。开标评标在电子开标大厅中实时进行,投标厂商和所有参与招标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互相交流,评标专家在电子化招标平台中阅读投标文件,对投标厂商进行交流、评标。

电力设备招标规范化、标准化与设备招标电子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规范化、标准化是电子化的基础,电子化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必经之路。?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篇4

以“新农村用电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政府发动、乡村主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的基本方针,在市、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乡镇和行政村积极响应,电力部门发挥行业优势,其它部门配合协作,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大力参与,着力建设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农村电网。

二、工作目标

按照“总体布局、示范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今年重点实施“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以农村行政村为单位,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确保实施100个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其中**市区40个,长兴、德清、安吉三县各20个)。“十一五”期间,重点提高农村低压电网的供电能力,协调发展10kV和400V、220V电压等级的网络建设,完善各电压等级的相互适应能力。“十二五”着力完善电力设施,深化建设。使全市农村达到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电气装置安全规范、电能质量符合标准、电能损失明显减少、电力设施保护责任明确、科学用电知识普及、供用电关系和谐有序的目标。

三、建设标准

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总体标准是:台区布局合理,线路架设规范,计量安装标准,电能质量优良,供电能力超前的农村配电网。同时完善农村安全用电条件,改善农村低压排灌线路,规范剩余漏电保护器的安装与运行,规范农村用电管理,加大农村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的宣传力度,提高供电服务水平,营造和谐有序的供用电环境。

今年重点实施的“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标准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必须达到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见附件)。

四、组织与领导

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纳入市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基础设施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由市、县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工程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各地电力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各级要建立相应组织,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全力推进工程实施。

五、工作程序

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按照“总体布局、示范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步实施。今年“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的工作程序是:由行政村提出申请,乡镇审核,市、县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工程工作小组办公室按照区域划分负责审批立项;各地电力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具体实施。项目审批过程中应严格区分商业性开发和公益性建设,不得将商业性开发项目列入用电示范村工程。

市、县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工程工作小组办公室分别对工程建设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督查,并根据工程的总体进展情况,组织阶段性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予以公布命名为“新农村用电示范村”。

六、资金的筹集与使用

今年市区新农村用电示范村电力基础工程建设资金筹集与使用的总体原则为:以《**省乡镇农电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浙经能源[2001]1350号)规定的产权分界点为限,电力部门产权范围内的电力设施建设,由电力部门负责筹集资金,村集体所有的农业生产线路等电力设施,由农村行政村自筹资金进行改造,并负责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中的政策处理等费用由行政村负责;各级政府酌情给予适当补助。三县政府可按照市区示范工程建设资金筹集与使用的总体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县的工程建设资金筹集与使用的管理办法。

七、产权的划分

对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中涉及的电力设施仍按原产权归属划分权利和义务。整改后的农业生产线路等电力设施暂不移交电力部门。

附件:**市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

“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

1总则

1.1“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是电力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为扎实开展该项工程建设,加强示范村用电管理,积极营造“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的良好氛围,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1.2“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要坚持以下方针和原则:

1.2.1以“政府发动、乡村主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为基本方针。

1.2.2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的原则。

1.2.3坚持“建管并重、长效管理”的原则。

1.2.4实行“政府统筹、多方筹资、专款专用”原则。

1.3本标准适用于**市范围内“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以行政村为考核单位。

2示范村配电网

2.1台区布局合理,线路架设规范,计量安装标准,电能质量优良,供电能力超前,满足该村5—10年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

2.2电气装置标准、施工工艺等达到《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城乡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等规程和标准。

2.3配电网供电指标应达到以下要求:

(1)农户通电率和一户一表率均达到100%;

(2)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5%;

(3)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7%;

(4)居民生活用电保证率不低于98%;

(5)10kV及以下线路和配电装置完好率达到100%;其中一类设备达到80%以上。

(6)低压电网电能损失率不高于10%。

3示范村用电管理组织

3.1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用电管理组织(简称“管电小组”),在供电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管电作用,以促进农村用电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民主化管理。

3.2管电小组可由村支书(或村长)担任组长,辖区农村电工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村干部、村聘电工和思想素质好、责任意思强的村民等若干人组成。

3.3管电小组应公开人员名单、工作职责和办事制度。

3.4管电小组应有效开展以下工作:

3.4.1协助用电申请业务。

3.4.2开展“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宣传。

3.4.3开展安全用电检查,指导村民安全用电。

3.4.4大力推广节能产品,指导村民节约用电。

3.4.5及时公示(公告)用电信息。

3.4.6调解用电纠纷。

3.4.7协助供电部门做好政策处理工作。

3.4.8协助供电部门开展电力扶贫帮困和便民服务活动。

3.4.9组织开展本村公用配电设施的保护工作。

3.4.10做好农业生产(鱼塘)专用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

4示范村供用电环境

4.1制定用电“村规民约”,创建“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的供用电环境。

4.2普及农村安全用电常识,村民自我保护意识较大提高。全年不发生农村触电死亡事故。

4.3营造节约型社会,大力宣传科学用电知识,村民节约用电意识普遍提高。

4.4村民依法用电和诚信用电意识明显增强,无私拉乱接、窃电和破坏电力设施的现象。

4.5农村公用变总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率、投运率达到100%。

4.6家用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率、投运率达到100%。

4.7《供用电合同》签订率达到100%。

4.9年度电费回收率达到100%。

4.10农户交费方式100%实行银行代收。

5示范村考核验收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篇5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专项治理;规范;监督检查

Key words: power project construction; special treatment; standardizing; supervision and examination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036-01

1电力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电力工程建设领域存在未批先建、违规审批以及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突出问题。

1.2 电力工程建设领域存在未按规定公开招标投标或以肢解工程等方式规避招标、人为提高投标门槛、设定不合理评分办法等手段排斥潜在投标人问题;存在招标机构违规操作、评标不公和投标人相互勾结、违规投标等问题。存在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陪标和评标不公等问题。

1.3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薄弱,工程违规转分包现象比较普遍。

1.4 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不透明,存在滞留、挤占、垫支、挪用项目资金等问题。

1.5 项目实施过程存在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制不落实问题。

1.6 电力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存在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招标投标、规划审批等突出问题。

2主要原因分析

2.1 部分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期短,导致个别工程边施工边办手续,个别存在已经完工仍在补办手续的情况。

2.2 电网建设征地、审批手续协调难的问题突出。

2.3 电力建设工程前期设计不全面,不完备,施工过程中,设备、材料、人员工资价格上涨,以及施工中的不可预见因素,导致工程变更较多,导致个别工程出现动用预备金,甚至严重超预算概算现象。

2.4 电力建设工程招投标不够规范,整改查处力度不强,为工程违法分包、转包提供了有机可乘。

2.5 电力建设工程量大、子项目多、工期长,涉及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参与单位,人员多且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

3电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主要措施

3.1 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①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的监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工程造价和标准,认真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开工报告制度。②尽快实施节能评估审查,规范和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③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制度,进一步推行专家评价和论证制度,完善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④提高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加大前期工作投入,积极推行项目前期工作招投标制度,严格各设计阶段工程设计标准和级别,认真执行强制性标准和规程规范,确保设计工作达到规程规范要求;加强概算编制管理,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3.2 规范招标投标活动。①规范施工招标文件汇编,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关于招标方面的文件精神。②规范招标评标行为。依据《招标投标法》和省级相关部门关于规范招标的要求,以政府投资项目为重点,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确保依法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完善项目招标信息公告和中标结果公示制度,进一步提高招标投标活动的透明度。③规范评标工作。加强对招投标机构和人员的规范管理,加强评标专家库管理,规范评标专家行为。④健全招标投标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监督机制和监控体系,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防范和打击工程建设领域围标串标、借用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篇6

一、精益管理是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要义

标准化管理是“精细化”到“精益化”的有力延伸,更是各项工作一个拔高的过程。扩大其外延,“精益”也阐释了标准化管理的三个要点,一是工作要求的提高。工作量化、细化、精准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方式,必定催生人员意识的转变。高标准的制定,高层面的构筑,健全的考核机制,无形中激发出员工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思想。真正由对标准化精益管理的认识,转变为工作实践和自觉行动。二是工作质量的提升。标准的“约束”,规范的“限制”,流程的“禁锢”,各项工作趋于模式化运转。日常工作有了新标杆,完成时间有了新限制,工程验收有了新条件,各项考核有了新数据,使各项工作实施过程更加细致,完成质量更为精良。三是工作效率的提速。用电户集抄、视频会议等一些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使供电员工可以足不出户地进行抄表、开会、监控,从根本上消除了旧体制旧模式下人力、物力、财力极度浪费的弊端,使电力企业走上了现代化快速发展之路。

二、全员参与是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基础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得从人抓起,营造人人参与、全员共建的工作局面是标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首先,从提高员工思想认识入手,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组织全员学习省公司标准化文件,开展员工思想大讨论,在吃透精神的基础上明晰工作思路,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建设是实现武陵源景区供电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其次,在抓好贯彻上狠下功夫。为实现标准化建设起点的高标准,组织广大员工外出取经,寻求思想上的突破。通过让广大员工亲眼目睹、切身感受标准化带来的新成果,促使员工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乐于投身到标准化建设中,人人成为标准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第三,在全所范围内深入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要求每名员工结合本岗位,将学习的先进思想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从工作职责、岗位标准等现有制度出发,进一步完善、修改、提高,“量身”制造自己的标准,创造自己的特色,促进全所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制度体系是标准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标准体系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支撑平台,更是推行标准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标准制定了,工作才有依据,执行才有保证。所以,覆盖完整、科学统一、先进适用的制度标准在标准化建设进程中就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索溪峪供电所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在参照外省景区供电系统基础标准目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全面梳理制度规章,废除过时的,补充需要的,合并同类的,从安全、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入手,制订出台涵盖全局每项工作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共计341项,并将标准化建设74项工作流程、供电所46项工作流程汇编集印成册,发放到每个岗位,并分岗培训,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知道应该怎么学、怎么做,真正成为全员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则,实现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形成了科学合理、优化规范的制度体系,促进了整体工作的有效提升。

四、现代化技术是标准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在景区供电服务标准化实施进程中,不论是安全生产,还是优质服务,都是要通过标准化的运用执行达到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的目的。供电所通过全面推广标准化作业指导卡,规范了生产一线人员从事各类施工时的作业行为,明确了工作职责,提升了安全意识。通过普及应用农电安全平台微机开票系统,从停电申请,到项目审批,到工程施工,再到竣工验收,从调度命令的下达到工作票、操作票、安全措施票“三票”的网上办理,既简化了程序,提升了效率,又实现了工作流程的硬约束。其次,还对城郊用户安装预付费表计,通过预付费系统来结算电费。由此可见,标准化管理在流程中规范运作,便于发现问题,利于解决问题,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在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机制上要做到五个“强化”

1.进一步强化认识,加强对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领导层的思想觉悟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供电所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就现阶段供电所建设领导而言,尚未能够充分认识到加强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基于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领导者缺乏正确的建设意识,导致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诸多工作难以高效有序的实施。因此,这就需要领导者提高思想觉悟与认识,牢固树立起以标准化建设为龙头的工作思路,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同时,利用自身的权利和人格魅力,充分调动广大供电所建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切实保障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在认识和组织领导上具有整体性、有机性。

2.进一步强化人本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职工队伍

高素质、高质量的职工队伍是实现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人本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职工队伍应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加强对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全体职工的政治思想、管理意识以及文化素质培养;另一方面,构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组活动,号召全体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全体职工积极参与,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力求能够构建出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业务技术水平精、组织和创新能力强的职工队伍。

3.进一步强化措施,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任务,不仅仅要实现全面贯彻供电所各项工作,而且还要求循序渐进,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和形式主义,因此,这就需要不断强化措施。首先是切实保障有充足的资金投入,避免出现因资金不足而影响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是不断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不断加强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职工技术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政治思想素质建设,同时,对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职工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切实充分调动供电所标准化建设中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

4.进一步强化考核项目的落实,突出重点抓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强化考核项目,实现供电所建设管理的标准化、规划化、高效,对于实现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是加强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其次是规范职工的文明生产,不断加强整顿生产及工作秩序;最后是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职工队伍的技术业务素质。

5.进一步强化典型引路,提倡积极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就需要供电所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标准化建设职工积极创新,通过在先进典型供电所建设相关经验和作法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进而为不断加强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在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机制上要实现“五化”

现阶段,对于我国大多数供电所而言,不断加强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是我国现行供电所的主要任务之一。为确保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顺利高效开展,我们在切实做到五个“强化”的同时,还要在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机制上实现“五化”,即工作程流完善便捷化、考核指标明细责任化、工作标准统一规范化、资料管理规范有序化以及服务规程透明人性化。总结来说,“五强化”和“五化”是推动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两大主要措施和保障。

1.工作标准统一规范化

全面梳理供电所现有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岗位规范,修订完善并制定《供电所管理办法》,从工作目标、职责分工、标准依据、组织实施、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规范,所有供电所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统一应用“国家电网”标志标识,统一制度上墙、资料记录模板、标签应用与对外宣传模式,供电所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对供电所员工依照《供电服务员工行为规范》进行明查暗访,使供电所的规范化管理得到提升。

2.工作程流完善便捷化

从安全生产和营业抄、核、收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制定《供电所标准化作业工作流程》,要明确包括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现场管理、专业管理、优质服务、综合管理等7个方面的工作流程,实行“一口对外”的服务机制,简化报装接电流程,对照供电服务“三个十条”的要求,自我加压,方便客户,实现供电所计划、布置、检查、考核、评比的同步进行。

3.考核指标明细责任化

全面推行供电所绩效化管理,严格按照奖惩制度,将安全生产和营销指标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形成“公司—供电所—员工”三级考核体系,调动员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指标任务月结月清月考核。

4.资料管理规范有序化

对照供电所各种资料、记录和台帐进行规范,本着“删繁就简、减负增责”的原则,体现记录设置的必要性、台帐的真实性,统一配发资料盒、统一打印标签、统一资料盒记录内容与要求,达到记录资料规范统一,记录内容充实完善。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篇7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053-05

观音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左岸)与四川省攀枝花市(右岸)交界的金沙江中游河段上,为金沙江中游河段规划8个梯级电站中的最末一个梯级。上游与鲁地拉水电站相衔接,电站距云南省会昆明市直线距离约220 km,距四川省攀枝花市直线距离约27 km,距云南省丽江市直线距离约140 km。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下游攀枝花市城市供水和防洪任务。

电站装机5台,单机容量600 MW,总装机容量3 000 MW;观音岩1#~3#水轮发电机组由天津ALSTOM公司生产供货,4#~5#水轮机由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供货,4#~5#发电机由东芝水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供货。观音岩电站水力机械安装设备主要包括水轮发电机组,油、气、水辅助系统,调速系统、起重设备、管路涂漆和支吊架安装等;为提供现场安装质量,结合国家有关规程、规范、标准以及观音岩水电站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观音岩电站机电设备施工质量及工艺标准,供各设备制造单位、安装单位、监理单位共同遵照执行。

该文对观音岩水电站机电设备中水力机械设备安装中的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进行简要介绍。

1 水力机械设备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编制范围

为使观音岩水电站水力机械辅助设备安装工程中规范化,实现工程达标投产、为观音岩水电站成为精品工程创造条件。在电站建设过程中提高安装质量,给安装单位和监理单位建立一个共同遵守执行的标准,结合国家相关规程、规范、标准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水力机械专业在下述几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施工质量及工艺标准。

(1)调速系统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2)起重设备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3)油处理系统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4)水泵安装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5)空压机及储气罐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6)管道及阀门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7)量测系统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8)管路支吊架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9)管路油漆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2 水力机械设备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编制依据

2.1 主要编制依据

(1)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8564-2003。

(2)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98。

(3) 《工业厂房结构件标准图集G-325吊车轨道联结》。

(4)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5) 《起重机械试验规范和程序》GB5905-86。

(6) 《通用桥式起重机》GB/T14405-93。

(7)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8) 《钢制压力容器》GB150-2011。

(9)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

(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2011。

(11) 《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32。

(1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771-2000。

(13)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5031。

2.2 规范化安装

标准、规范化安装不仅能保证安装质量,缩短安装工期,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也便于运行单位管路、维护,下面就几个典型部件的安装质量及工艺标准要求进行简述。

2.3 调速系统

2.3.1 施工质量标准

(1) 观音岩电站调速系统安装包括调速器、油压装置和相应的操作管路,调速器及油压装置安装前应检查资料是否合格齐全,设备是否外形完好,外形尺寸与接管位置是否与设计资料一致。

(2) 调速器、油压装置和相应管路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执行《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8564-2003)中相关标准要求。

2.3.2 施工工艺要求

(1) 调速系统第一次充油应缓慢进行,充油压力不超过额定压力的50%,接力器全行程动作数次,应无异常现象。

(2) 安装完成的调速器应进行手动、自动及各种控制方式的切换试验,动作应正常,接力器无明显摆动。

(3) 操作油管路安装前应清除内部杂物,按规范要求进行酸洗,干净后再进行安装,清洗干净的管道严禁在管道上开孔焊接;管路若改装,改装的管路须重新清理酸洗干净,管道焊口应平整光滑,运行无渗漏。

(4) 管路及阀门安装位置、方向、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阀门应便于操作。

(5) 管路安装完成后采用后置式支架固定,管路安装应牢固可靠,工艺美观。

2.4 气系统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1) 气系统设备的安装主要包括中、低压空压机、储气罐、过滤器和管路等的安装。储气罐为压力容器,安装前应仔细检查出厂资料(如压力容器设计文件、设计资质文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合格证等)是否齐全,储气罐安装前应按国家现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如压力容器外表完好、具有合格证、且在规定的质量保证期内安装,可不做强度试验,但必须做严密性试验。

(2) 气系统设备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布置整齐美观,满足设计要求,便于操作、维护。

(3) 空压机启动前应全面检查各紧固件应已紧固和锁紧;各级安全阀经校验、整定,动作灵敏、可靠;进、排气管路应清洁和畅通。

(4) 空压机试运行时,应依据规范要求和供货厂家技术要求进行试验,试验完成后,应仔细检查各部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安装完成后效果。

设备安装完成后效果如图1所示。

2.5 管道及阀门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1) 管路、管件及阀门安装前,内部应清理干净。安装时,应保证不落入脏物;油管路安装前,管路应进行酸洗、中和及钝化处理。

(2) 管路安装应整齐、美观,布置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安装无偏斜。管道对接,不准强行对口;管道对口工艺焊件应切除干净,不得损伤母材。

(3) 预埋管道应进行严密性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5倍实际工作压力,保持30 min,无渗漏现象。

(4) 每个阀门必须具有制造厂的书面合格质量证明。

(5) 阀门安装按图施工、位置符合要求,并便于操作和检修。阀门安装前清理干净,保持关闭状态,保证系统阀门试运行中严密,内外无泄漏。

(6) 特殊阀门(减压阀和止回阀等)应按制造厂规定检查其严密性,各部间隙、行程和调整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7) 安装完成后效果。

管路、阀门安装完成后效果如图2所示。

2.6 管路系统油漆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1) 油、气、水辅助系统管路安装完成验收合格后,管道颜色按大唐观音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运行规范标准要求配色并标出介质流向。

(2) 管路涂漆分为底漆、中间漆和面漆3种,底漆为防腐油漆,面漆涂刷完成后,管路油漆施工质量及工艺应满足大唐观音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运行规范标准要求。

(3)涂漆完成后效果。

管路涂漆完成后效果如图3所示。

3 三维设计应用

观音岩电站在施工设计中,采用了全三维模式设计,把平面设计转化为空间立体可视设计,使设备及管路布置更直观,施工人员通过三维视图能更好地了解设计意图及设备、管路实际布置情况,能准确指导现场施工,及时纠正安装过程中的错、漏问题,保证安装质量,缩短安装周期。

三维设计效果图见图4~6。

4 结语

(1) 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及工艺标准的编制,为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了一个共同遵照执行的标准。

(2) 各设备及管路安装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对于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将起重大作用,高标准的安装工艺确保了工程安装质量,保证了辅助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 三维设计和三维可视化的设计,以直观的画面将设备整体布置呈现于面前,使安装工作更直观,安装中对照三维效果图,便于施工人员读图和理解设计意图更为容易,最大可能地减少了现场处理工作,极大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缩短了安装工期。

(4) 三维可视化设计的建立,便于业主及监理单位及时了解工程进度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更正,提高工程安装质量,缩短安装工期。

(5) 观音岩水电工程机电设备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的编制为将电站建设成国家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创造了先行条件。

(6) 观音岩水电站第一台机组于2014年12月25日投产发电,第二台机组于20机电设备运行正常;高标准的施工质量及工艺要求,为机组的投产发电及安全运行创造了条件,也为后续电站提供了安装借鉴。

参考文献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篇8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一、标准化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标准化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标准化施工是为了规范作业行为,统一作业标准,是提高电网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及施工工艺的有效途径,是管理精细化,管理过程规范化,管理行为标准化的具体体现。它主要是将施工过程提前策划,明确施工准备、工器具、人力配置,规定了作业流程、保证质量及工艺要求而应采取的措施,它是通过一个标准化施工作业卡来实现上述功能的。该卡片涵盖作业的内容,作业流程及作业关键点的控制。

标准化施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它体现了管理部门注重过程化管理,通过强化过程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目标的管理理念。

1.2 标准化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标准化施工涵盖电网建设工程中的新建变电站项目的场地平整,土建施工、电气设备安装,新建送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杆塔组立、导地线展放。

为了实现建设项目“无缝交接”、工程优良,建设管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手册》,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通用的新建变电站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卡,在建设的项目中予以实施。通过标准化施工卡的实施,新建的变电站土建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100%,观感得分率≥95%;变电站安装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100%。标准工艺应用率100%。工程 “零缺陷”移交,实现达标投产,创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

1.3 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1.3.1 考核指标:分项、分部工程合格率、单位工程优良率及土建观感得分率。

1.3.2 目标值:分项、分部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100%,观感得分率≥95%。标准工艺应用率100%。工程 “零缺陷”移交,实现达标投产,创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

二、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1、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流程图。

2.2 主要流程说明

2.2.1 施工前,施工项目经理部根据合同约定质量目标,与业主项目经理部及监理单位共同商定单项工程工艺标准、整体效果。

2.2.2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及《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手册》编制标准化施工作业卡。

2.2.3 标准化施工作业卡经项目总共批准后,报项目监理部及业主项目经理部备案、备查。

2.2.4 业主项目经理部、项目监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随时进行现场标准化作业抽查,施工项目经理部每天及时将抽查情况反馈给施工班组,并予以考核。

2.2.5 施工完成后,项目监理部及施工项目经理部对施工质量及工艺予以评估。

2.3 标准化施工作业卡使用说明

2.3.1 使用对象

标准化施工作业卡是为了达到预订的质量工艺标准而规范施工过程的控制措施,是工人施工的操作指南。

2.3.2 内容

标准化施工作业卡主要内容有施工项目名称、批准人、质量工艺标准(效果)、施工流程及流程中各节点的质量、工艺控制要点、施工中要记录的数据资料。

2.3.3 使用说明

1)施工班组在工程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该项施工质量及工艺标准、要求。

2)施工班组向施工人员移交标准化施工作业卡,并提供卡片所需记录表格。

3)施工人员阅读标准化施工作业卡流程控制、质量控制要点及工艺要求。

4)施工人员按卡片规定作业并记录数据(或影像)资料。

5)施工完毕后施工班组回收卡片,并对项目进行评估。

2.4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2.4.1 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负责标准化施工作业卡的编、审、批,技术员负责编制工作,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负责审核、批准,质检工程师负责实施评估,项目监理及业主负责实施监督及质量评估。

2.4.2 主要岗位及职责

1)施工项目经理部技术员负责编制标准化施工作业卡。

2)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标准化施工作业卡的审核及修改。

3)项目经理负责标准化施工作业卡批准。

4)施工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监理部质检工程师负责标准化施工作业卡的落实与监督。

2.4.3 岗位人员要求

1) 技术员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初级及以上职称,至少2年工作经验,熟悉《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及《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手册》,熟悉本专业施工流程,熟悉本专业质量通病及治理措施。

2) 项目总工程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至少有5年工作经验,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至少参加1个新建变电站的施工,熟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及《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手册》,熟知施工流程,熟知质量通病及治理措施。

3) 施工项目经理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取得项目经理从业资格证,熟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及《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手册》,熟知施工流程,熟知质量通病及治理措施。

4) 质检工程师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至少有5年及以上专业工作经验,熟悉工程质量及工艺标准,熟悉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2.5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2.5.1 管理标准

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一) 施工工艺示范手册

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二) 施工工艺示范光盘

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 标准工艺库

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四) 典型施工方法(第一辑)

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四) 典型施工方法(第二辑)

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五) 典型施工方法演示光盘(第一辑)

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六) 标准工艺设计图籍

8) 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183-2008

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2

10)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3-2005

11)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

1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2.5.2 绩效考核说明

施工项目经理部在每项作业前均要下发相关的标准化施工作业卡,并进行技术交底,形成记录。施工人员在施工时要根据标准化施工作业卡的要求进行施工,填写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施工需及时拍摄影像资料)。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随时抽查,记录未按标准施工的作业内容及人员,并及时予以通报,施工单位据此予以奖惩。施工完成后,建设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联合进行质量评估,如分项、分部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优良率达到100%,观感得分率≥95%,才达到施工合同中关于质量方面的要求,工程承包费用才能全额支付,否则予以扣减。

2.5.3 绩效考核的应用

为了落实标准化施工,提高电网建设的质量及工艺水平,对考核结果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在工程招标中予以加分倾斜,激励施工单位标准化施工的积极性,形成标准化施工保质量促工艺的良性互动。

三、评估与改进

3.1 对工作流程的改进

现有的工作流程是为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而试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要不断的探索、改进和优化工作流程,并全面地在新建、改扩建工程施工中予以运用,以此不断提电网建设质量、工艺水平及标准化管理水平。

3.2 对绩效考核的改进

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存在考核目标不具体,其考核的重点或落脚点是施工的结果,而非施工过程考核,应积极探索、采取科学的办法,兼顾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使绩效考核更具有操作性,使施工人员更注重施工过程的规范性,更利于促进电网建设管理水平的发展。

3.3 以标准化促进管理改进的制度化长效化

近年来, 诸多电网企业实施了同业对标、管理改进、信息化建设项目, 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等等。通过对企业战略和经营方针目标的确定、工作流程的梳理整合等, 对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这些成果以制度规范或标准的形式加以确定固化, 才能保证其有效而长久地发挥作用, 并得到推广应用。

3.4 以体系建设实施及持续改进为核心开展标准化管理

随着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要求的不断提高, 电网企业所采用的标准数量和来源越来越多, 而且从技术标准向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扩展, 这就要求对所采用的标准进行系统的管理,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以发挥标准的系统效应。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它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 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标准体系以标准体系表 (包括体系结构框图和体系明细表 )的形式表达, 展示所采用的标准的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为促进企业内标准组成的科学完整有序提供了基础。应建立标准体系的维护机制, 根据技术、管理的进步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淘汰不适用的标准, 及时补充新的标准或对原标准进行修订, 并有序地将适合转成标准的规范上升为标准, 对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以保持体系的活力和适用性。

同时, 标准的价值只有在实施中才能体现, 其是否科学、合理, 也需通过实施才能得到验证。所以标准的充分实施, 是企业标准化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结束语

标准化施工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为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现阶段企业标准体系应覆盖企业所执行的包括标准、制度、规定等等在内的全部规范性文件, 但要注意避免对同一事项出现不同的规则。在开展专业标准体系建设中应注意与整体标准体系的协调统一。电网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管理及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完善, 将为实现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罗凌霄。浅谈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电源技术应用.2013.(8)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篇9

一、工作描述

为了提高配网标准化建设的效率,加强配网工程项目前期管控力度,解决原有运检、规划、设计、施工等部门“重项目落地、轻前期技术审查”问题。全面运用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成果,充分考虑地区配电网实际情况,一是发挥配网规划引领作用,通过滚动规划持续完善网架结构,提升配网各项关键成效指标;二是通过《标准化技术方案书》编制工作,管控项目立项规范性和有效性,使配网投资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项目评审,根据地区电网特点编制项目评审标准,开展项目方案技术管控,优化设备序列,简化设备型式,确保《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全面实施落地;四是强化设计管控,编制《标准化图审卡》持续开展设计质量审查,确保配网工程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应用典型设计、统一施工工艺、规范工程造价,确保配电网典型设计和标准化物料应用率均达到100%,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1]。

二、主要做法

1.试行配网一体化规划,统一规划理念。⑴问题分析。公司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专项规划、滚动规划编制工作存在聘请外部咨询公司进行编制,本单位人员只起到提供相应数据,提出大致要求的作用,编制的规划报告内容较空泛,对后期立项缺少实际指导意义,导致工程项目立项实施与规划存在“两张皮”现象。⑵解决方案与做法。公司于2014年初改变做法,由配改办规划设计评审组牵头,试行配网一体化规划,抽调发展部、经研所、设计所、运检部基层单位、班组等相关配网规划技术人员成立本单位2014年配电网滚动规划工作办公室,组建配网规划团队并集中办公,独立开展地区配电网规划工作。2.试行配网标准化立项,统一技术规范。⑴问题分析。原配网工程项目立项未使用统一的《工程项目技术方案书》,基层单位项目申报《工程项目技术方案书》编制随意性大,工程建设背景、现有设备运行现状、工程建设必要性、建设规模等描述不规范,不仅造成技术方案书评审效率低,单个项目方案往复修改次数多,而且容易造成评审误判,导致部分现场实际亟需解决的工程项目未通过技术评审,造成项目无法立项建设。⑵解决方案与做法。为进一步有效管控项目立项规范性和有效性,公司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编制《配网工程项目标准化技术方案书》模板,统一配网立项技术方案书编制规范,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立项方案编制水平,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3.试行配网精益化评审,统一评审标准。⑴问题分析。原配网工程项目评审工作归口运检部统一管理,由于运检部门既是项目需求申报部门,又是项目技术方案评审部门,评审工作开展深度不够,评审标准不统一,项目技术方案评审工作存在较大空缺。⑵解决方案与做法。整合公司经研所、运检部配网技术评审人员,由配改办归口配电网项目评审,规范统一配电网项目评审管理。通过设置专职配网技术评审人员,明确专业管理部门,突出了统筹平衡,改变了以往多头管理的问题,实现了对配电网项目技术方案的统一评审。4.试行配网规范化设计,统一设计方案。⑴问题分析。原配网设计图纸由于审核管控不足,造成部分工程设计深度不足,图纸资料不完整,设计说明简单不充分,未严格按照典型设计等问题。⑶解决方案与做法。深化应用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前阶段典型设计成果,严把配电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审批关,编制《配网工程设计标准化图册内容》及《配电工程标准化图审卡》,未执行典型设计和选用非标物料应提出说明原因,有效规范配电网工程设计方案选择。按照标准化图册内容和标准化图审卡,开展省控项目工程及核准工程图纸审查,提升设计深度。

三、特色亮点

1.根据配网项目标准化前期管理需要,重新梳理流程,完善规划、立项、评审、设计“四级管控”工作机制,全面加强配网工程项目前期管控力度,解决原有运检、规划、设计、施工等部门“重项目落地、轻前期技术审查”问题,不断提升配网建设成效。2.建立配网项目标准化前期工作绩效考核与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规划设计评审的全过程评价,对各相关部门配网项目标准化前期工作中规划质量、立项评审、设计质量和立项成效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规划质量评价涉及的内容为:计划与规划的一致率;立项评审评价涉及的内容为:评审结果的准确率;设计质量评价涉及的内容为:协同设计平台应用率、通用造价应用率、通用设计应用率、通用物料应用率;项目立项成效评价涉及的内容为:配电线路“N-1”提升率、配电线路联络提升率、过重载配变与线路改造率、线路绝缘化率、低电压台下将比率。3.通过编制《配网工程项目标准化技术方案书》模板,统一配网立项技术方案书编制规范,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立项方案编制水平;4.通过编制《中低压配电网项目审查标准》,统一评审标准;开展技术方案现场抽查评审工作,试行配网精益化评审,全面提升配网项目评审质量。5.通过编制《配网工程设计标准化图册内容》及《配电工程标准化图审卡》,进一步规范提升配网工程设计质量及深度,提高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水平。

四、实践效果

开展“四级管控”的配网项目前期工作两年来,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1、配网项目标准化前期工作体系更为清晰。通过开展配网项目标准化前期工作,重新梳理了配网规划、立项、评审、设计等相关专业的管理流程、技术标准。2、配电网规划与落地实施衔接更为紧密。配改办规划设计评审组集约各专业部门直接组织参与配网年度滚动规划工作,统一了地区配网规划的理念,便于运检部门、建设改造部门了解地区电网发展趋势的规划思路,使配网规划与工程项目落地实施衔接更为紧密。3、配电网设计更为规范。按照国网公司深化细化配电网典型设计方案的工作要求,全面应用典设成果,并结合公司实际,整理并形成地区差异化设计方案库,实现配电网通用设计应用率达100%。

五、工作总结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篇10

作者简介:陶琨(1971-),女,河南开封人,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工程师。(北京 100052)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79-02

一、背景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基础建设设施大量投入,电力工程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涉及到许多重要的资料需要管理存档,必然对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地方组织、企事业单位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反映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等活动历史面貌的原始记录,是一项专业技术性、科学管理性、服务性的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科学地管理好,及时准确地为科研、生产、基建服务。

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性、科学管理性、服务性的工作,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科学地管理好档案,及时准确地提供电力工程档案为企业生产、决策服务。电力企业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地管理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实现档案的有效利用。档案工作的宏观内容包括档案的管理体制、档案事业的规章制度、档案的立法和规章制度、建立档案的系统工程、建立档案标准化规范、建立并实行档案业务职称制度等等。档案工作的微观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等工作,以及归档前科技文件材料形成、积累的指导工作,归档后档案的更改、补充以及监督检查工作等。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为促进电力工程成果的应用以及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现状

1.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概述

电力工程建设中的资料和数据都比较庞大,档案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的电力工程建设日益增加,电力工程所担负的供电任务越来越艰巨,能否科学地管理好档案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如何归集种类繁多的电力工程档案,提升电力工程成果应用水平,这对电力工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科学合理地划分电力工程档案的类别,建立标准一致的电力工程档案模板以及规范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流程,是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关键。

2.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实施

电力工程档案主要对各类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电力工程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进行记录,使电力工程的各环节信息记录在案,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效果有据可查,以达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扩大电力工程成果应用的目的。科学规范地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从规范化管理流程、档案类别的划分、标准统一的档案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1)规范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流程。由于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随意不规范归档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电力工程管理机制,也不能适应信息化形势下电子档案查询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企业文化及特点,在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归档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管理方式,使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更加符合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及归档时限实现整个电力工程资料归档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创建纸质及电子档案两种方式,真实有效地记载电力工程的信息,通过信息手段为企业工程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2)科学合理地划分电力工程档案的类别,包括电力工程设计过程、电力工程施工过程、验收过程。电力工程档案应按照“分门别类”进行存储及管理,便于保存、统计及查询。基于这一目标并结合供电企业当前开展的电力工程,将电力工程各类档案分别进行登记、编目、分类整理、保管,便于查找、统计和分析。

(3)建立标准一致的电力工程档案。电力工程档案的规范统一对于电力工程档案归档、后续查询及成果应用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标准一致的系统化电力工程档案模板以及电力工程档案装订顺序对于了解电力工程进度、电力工程效果及电力工程评估、改进意见都具有直观性及针对性。电力工程档案应根据电力工程类别分别制定各类标准化、系统化的档案。

3.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内部通过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评选的办法,实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提升电力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开展电力工程档案的评先评优,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比,如电力工程档案的标准性、完整性、分类的准确性、信息的丰富性,进行年度综合评选。对于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同时作为电力工程档案范例进行公开展览并组织学习,促使各电力工程负责部门按照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督促按时保质地完成电力工程档案工作。另外,对于未按标准、未按要求时限对电力工程档案进行整理的,将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对电力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

4.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程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电力企业不断加强电力工程过程精益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电力工程档案及时归档、合理分类、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方便利用,促进各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严谨有序,注重实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电力工程档案记载着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电力工程情况,对管理人员研究、了解电力企业整体员工队伍素质及电力工程情况,以及为经营决策提供了支持性证据数据,同时有利于确认企业取得的经营成果。

第二,档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各项电力工程工作中真实的历史记录,电力工程档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过往的一个个电力工程案例、一份份电力工程评估表及改进意见书可以为今后的电力工程提供借鉴,从而可以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有力保证案卷质量,为电力工程档案的借阅、复印及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度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

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信息化意识不强是影响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一些电力企业没有意识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只注重刻意追求档案数字化,而忽略了相关发展配套技术,这种信息化建设只是流于形式的存在,不能适应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需要。

2.专业人才不足

在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训练,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开发与利用缺乏实践经验,从而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影响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3.缺乏信息化系统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不足

我国档案信息化技术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在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因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平台和科学完善的检索工具,从而使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利用受到限制。目前要实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共享,必须要统一档案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统一电子文件的管理标准和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及资源共享。

4.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许多电力企业对档案工作不重视,加之档案管理的经费有限,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这成为阻碍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普及利用的关键性因素。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必备基础设施,技术得不到提升,系统更新缓慢,影响了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四、新时期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增强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意识,制定发展规划

管理者对档案信息化要予以充分重视,对档案信息化的资源配备、信息共享、协作开发等问题能够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科学计划,企业各部门相互协作以加快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2.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

加快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是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档案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纽带,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对电力工程信息的收集、归类和整理,因此,电力企业不仅要对在职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培养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知识及电力工程知识三门知识兼备的综合性人才,强化其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还要适时引进具备信息化专业技能的人才,从多方面努力建设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以综合型人才为骨干的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队伍,促进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

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即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有效提供档案信息。只有对档案信息资源库进行合理配置、方便利用,才能有效地满足和保证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统一标准和规范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应加快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以及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

4.增加资金投入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大量经费,在资金投入方面不仅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设备投入,促进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力改善档案管理条件,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相互结合,还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严格防止资金不合理和浪费现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工程档案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电力工程档案工作也要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面对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这一新课题,应借助现代科技方式使档案工作在管理模式、利用质量、服务手段和提供信息的广度及深度上迈向新的台阶,对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合理规划、加大投入、配备专业人才,逐步建构完善的档案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使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水平迈向新台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葛红.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1,(1).

[2]陈永成,黄建峰.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篇11

我们始终围绕上级公司的精神,结合本公司实际,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特别是在供电所的岗位设置和机构改革中,多次探讨确定供电所设置情况。我司根据供电量和电网情况,设立十一个供电营业所,其中三个中心所,依据属地原则,各所所在地的变电站(开关站)隶属当地供电所管理,实行站所合一管理模式。

供电所主要岗位有所长(副所长)、安全员、计量专职(专、兼)、线损专职(专、兼)、业扩报装专责、收费班长、抄表员、运行工、总值班长(变电)、维修电工等。岗位的设置依据供电所管理需求而定的,实行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管理,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明确工作范围,促进规范服务

明确供电所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是规范员工服务行为的前提条件。各供电所负责本所和本乡镇范围内,贯彻执行电力行业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切实搞好农村电费电价管理;负责做好所辖区内安全用电工作,定期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和宣传教育,维护供用电秩序;负责本所员工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工作考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负责所辖区内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做好节约用电宣传工作,搞好营业普查,严厉查处和打击偷窃电行为;负责开拓农电市场,负责供电所营业区域内低压用户的新装、增容、变更和临时用电等业务;负责高压用户的新装、增容等业务的受理,转交电力营销部审批;负责35、10千伏变电站(开关站)的运行和所辖供电区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检修和维护工作;负责做好辖区内电力计量管理和电力营销、负责巡视检查所辖区内上级电网过境线的巡视,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汇报,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交办的各项工作。只有做到职责明确,才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建章立制,有章可循

我司建立了一整套《供电所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管理标准》。职责、标准涵盖了供电所的所有工作内容,既有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工作方法,又有该岗位工作标准与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当月奖励的效益工资挂钩,用制度来保证新体制的顺利运作,真正使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供电所的考核方式及方法:每年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分与员工经济利益挂钩。供电所的考核内容:在严格考核供电所日常工作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执行力、业务培训和安全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安全事故、计划生育实行一票否决,电费回收率、遵章守纪行为、有来信来访投拆均据实核实,视情节考核的原则,直至取消评先资格止。

四、着力抓好安全管理,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供电所的安全生产工作是整个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公司制订了年度安全培训计划,确定了安全管理目标,先后出台《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两票”管理办法》等一整套措施和制度。在安全工作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认真落实供电所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健全和完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和风险抵押,实行重奖重罚。三是牢固树立员工安全意识,抓好班前班后会等制度,认真做好春、冬季安全大检查,安全性评价、供电所安全管理年等活动。四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五是围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义务宣传,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六、围绕供电所标准化作业工作流程要求,层层抓,安全工作做到了事事有人负责,有人监管,有落实,有考核,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可控和在控。

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工作。采取行之有效、喜闻乐见、且奖惩分明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方式有岗前培训、供电所培训、公司集中培训、外送培训、与大学联合办班,分期分批轮训。授课内容除业务知识外,还包括政治理论学习,党纪法规、职业道德等,通过培训,员工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凡工作不积极,工作作风不扎实,意见反映较大,不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者,我们主要实行异地交流,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实现硬件设施规范化的目标,公司在这两年先后投入资金60多万元对11个供电所进行了设备更新改造、安装误闭锁装置,配备齐全了各类人员的安全工器具,并投资50余万元为供电所铺设了光缆,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使信息传递、数据处理等方面实现了网上办公。

目前,用电mis系统网络已覆盖该公司所有供电所。办公自动化、营销系统的投入使用为供电所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精心打造了一个系统化、程序化、专业化的数字化平台。

五、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规范员工行为

供电所标准化作业流程包括: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专业管理、优质服务、综合管理六个方面,省公司下发了46项工作流程,我司将此工作流程下发到相关部门

及各供电所,要求各部门、各供电所针对本公司实际对工作流程,提出修订意见。由公司企业策划部牵头,安全、生技、营销等部门共同商讨,确定了本公司的工作流程。为贯彻落实工作流程,公司组织相关人员下到各供电所,对各流程讲解,如何运用,如何进行考核。并完备了流程在流转过程中的相关手续,为流程的正常运转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目前在着手制订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完善工作,这将有利于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真正实现规范、高效的工作格局。

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篇12

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是指在符合国家《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立足电力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和风险防范需要,通过对企业财务工作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实现财务工作流程、工作岗位、职责权限、会计政策、科目设置和工作表单的标准化、统一化,从而形成具有电力企业特征的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各种诉求的过程。

一、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一是巨额的电费收入和工程建设投资活动等形成了密集的资金流,二是其所拥有的发电资产、输配电线路、变电站等形成的庞大固定资产需要精细化管理,三是电力企业管理层级较多,从总部到县公司跨度有四级,会计核算主体众多。如果没有统一、规范的财务标准化体系,电力企业将无法有效地实现从上到下的核算职能和价值管理职能,因此,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体系建设需求十分强烈,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有利于降低沟通成本。电力企业管理层级众多,内部各业务部门实行直线式管理,部门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孤岛效应。以电网企业资产的形成为例,从概念到实现,将依次经过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报废等多个业务环节,如果没有打破条块分隔,做到各业务板块的高度集成,那么财务部门的相关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将大打折扣。因此,财务标准化建设,更多体现出的是企业的管理思想,通过各种财务管理标准化要求,实现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统一接口,降低部门间的沟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2.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化的财务工作标准,能够使不同会计核算主体使用统一的会计政策,以统一口径开展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能够使财务人员在月报、季报和年报的编制和合并工作中大大降低工作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逐步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更好地服务企业管理层的决策需要。

3.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规范化的财务工作标准,能够将“什么才是能干的?”和“怎么干才是合规的?”这两个方面进行融合,实现“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的有机统一。财务人员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工作表单记录业务事项和会计信息,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实现财务事项的授权审批,每执行一项业务都有相应的规范和操作手册予以约束,从而降低财务人员的无意识犯错或者蓄意舞弊的可能性,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4.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化的财务工作标准,能够直观、清晰地描绘出每一个岗位的职责权限,能够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担”的良好工作局面。在岗位职责明确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对各个财务岗位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进行绩效评价,实现财务部门的“内部公平”,从而实现企业的“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薪酬分配思想。

二、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路

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以标准体系为组织形式,以流程管理为实施载体,以闭环管理为优化机制,形成具有“上下统一、协同高效、操作规范、持续优化”的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体系。

以标准体系为组织形式,形成标准手册。从专业管理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两个角度入手,对财务政策、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等进行统一。电力企业财务的专业管理标准,是对电力企业中重复出现的财务业务活动从程序、职责、方法和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电力企业财务的岗位工作标准,则是要明确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岗位的责任和相应的权力。专业管理标准中每一过程节点责任都能在岗位工作标准中找到该职责任务列项,而岗位工作标准中每一项职责任务都能在专业管理标准中找到如何做的规定。

以流程管理为实施载体,搭建流程架构。一方面能够实现上下级单位财务部门的业务贯通,做到“纵向到底”;另一方面又能够借助流程接口的管理,理清电力企业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工作关系,做到“横向到边”。与此同时,采取流程管理的好处还包括借助流程的形式能够将财务标准岗位、工作事项、工作表单、对口部门、系统接口、风险点、控制点等诸多要素予以整合,并借助ERP系统的ARIS流程管理工具,既实现财务工作的跨部门无缝链接,又实现管理责任的到岗到人。

以闭环管理为优化机制,实现持续改进。借助PDCA闭环管理,能够从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对财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在计划阶段,通过建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从总体层面对建设工作予以统筹考虑、顶层设计;在实施阶段,通过推进标准化建设成果应用,从操作层面对建设成果予以宣贯培训、强化使用;在检查阶段,通过采用标准化建设检查手段,从考核层面对建设情况予以全面考察、查漏补缺;在改进阶段,通过运用标准化建设优化机制,从监督层面对建设情况予以定期回顾、持续改进。

三、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内容

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对项目前期、购售电、工程建设、技改大修、资产管理等业务进行及时、准确的会计计量,真实反映相关会计信息;二是价值管理工作,主要是对电网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进行管理,涉及以现金流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EVA绩效评价、资本结构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将立足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方面,从流程、岗位、职权、政策、科目和表单等六个方面入手予以实施。

财务流程标准化是整个财务标准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梳理财务业务活动,构建财务流程框架,形成流程管理机制,从而使每一位财务人员和业务部门有关人员能够按照财务标准流程做事,任何超越流程的动作都无法完成相应的流程目标,实现财务工作真正做到“流程管事”。

财务岗位标准化是财务标准化中对岗位的要求,通过分解最小岗位单元,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关联标准流程环节,从而使财务人员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工作环节中,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承担什么责任,拥有什么权力。

职责权限标准化是财务标准化的岗位权限指引,通过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审批权限,借助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地约束流程审批环节中的跨级审批、越权审批等行为,从而减少由于渎职、擅权导致的决策失误和财产损失。

工作表单标准化是财务标准化具体执行的凭据,通过统一每项业务所填制的财务表单,规范财务信息系统中的有关字段,强化非集成业务单据的集中管理,一方面为报表集成带来便利,另一方面减少手工凭证,降低舞弊风险。

会计政策标准化是财务标准化工作的坚实基础,通过统一会计政策,建立会计政策变更管理机制,使电力企业各级单位能够执行口径一致的核算标准,避免各行其是。

科目设置标准化是财务标准化工作的核算前提,通过统一会计科目设置和具体会计分录,规范具体账务处理活动,能够真实、准确、客观地反映发生的业务活动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

风险管控标准化是财务标准化工作的坚强保障,通过顶层设计,采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对电力企业各层级财务工作风险点进行全方位梳理和细致分析,一体化设计管控措施,合理保障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途径

借助组织变革理论,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予以实施,分别是破冰期、引入期、发展期和固化期,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各不相同,企业价值也不同。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不断变化,财务标准化工作必将跟随着业务活动而发生变动,因此当一个完整的财务标准化建设阶段结束后,在新的形势下,可重复上一个财务标准化建设的四个阶段,从而形成适应新形势的财务标准化体系。

破冰期的财务标准化建设,主要以梳理现有财务工作问题、形成标准化工作成果为主,具体包括:一是调研企业财务工作现状,查找影响财务工作目标的各种因素,例如会计科目设置的不一致、工作表单的不一致等等;二是根据调研结果,形成财务标准化建设方案,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财务标准化体系;三是内外协同,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形成财务标准化建设成果,如标准岗位设置、财务标准操作手册等。

引入期的财务标准化建设,主要以导入财务标准化建设成果、变更原有财务工作习惯为主,具体包括:一是从上至下,组织宣贯财务标准化建设成果,形成直观认识;二是变更现有工作流程、明确标准岗位职责、运用新的工作表单,开展会计核算和价值管理工作;三是通过现场监督检查,评价各单位标准化建设成果应用情况。

发展期的财务标准化建设,主要以获得各单位应用反馈意见、优化标准化建设成果为主,具体包括:一是借助成果应用讨论会等形式,搜集各单位使用意见;二是经过意见分析,修订、优化标准化建设成果;三是进一步向基层单位进行推广实施。

固化期的财务标准化建设,主要以固化财务工作各项要素、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为主,具体包括:一是形成财务标准化管理体系,明确优化工作的程序、职责;二是建立评价机制,定期对财务工作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估;三是持续搜集反馈意见,为下一次标准化建设奠定基础。

必须注意的是电网企业后续的财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财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重复以上四个建设时期的工作阶段和工作内容,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从而实现电力企业财务工作价值的持续提升。

五、结语

通过财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电力企业能够规范财务管理操作程序,明确操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和责任,使参与财务活动的各个层面的人员能明确应承担的职责及其标准要求,通过标准流程将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差错降到最低。通过财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严格实行财权与事权分离制度以及岗位分离制度,坚持问责制,持续评价财务管理工作成效,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通过财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制度规范、流程到位、监督有力,从而极大地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为咨询业务一部主任、注册管理咨询师、经济师、CIA)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