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部合同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9 09:29:57

采购部合同管理

篇1

一、前言

边防部队承担着保卫边疆和维护边境秩序的重要任务,物资工作是各项建设稳步开展的保障,而物资合同管理更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兼具的工作。对物资合同的科学管理将从根本上优化采购部门的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二、边防部队物资合同管理的特点

多年来,部队物资部门从人、财、物上积攒了较丰厚的基础;与地方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关系,开拓了比较稳固的物资资源筹措和销售基地,形成了比较稳固的物资供应渠道和大流通的格局。部队是执行国家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许多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保密性。许多特殊任务的物资保障,特别是重要的短缺原材料,还得靠国家进行保护与支持。另外,部队军以下单位目前没有专门的物资机构和专职人员,他们对物资市场不熟悉。为保证质量,及时供应,减少损失和浪费,也需要部队物资部门发挥主渠道作用。作为物资合同管理,就要时刻关注物资的质量,所入库存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中对质量的约定是否合理,发生物资质量问题后能否及时履行合同中的索赔条款。因此,物资合同管理具有较强的调度性、关联性。

三、边防部队物资合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物资合同的科学管理,就是从采购部门的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统筹安排、合理配置资源的优势,促进部队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以往的物资合同管理中,工作人员容易产生被动的工作惯性,即沿袭已有的方法,对管理的科学性关注不足,所以采购部门今后应重视以下问题:

第一,物资合同的科学管理是动态性的工作。物资合同的记录、存档从表面上看是一项静态的工作,即围绕静态合同文本的管理。但从深层次看,科学的管理则是富于动态性的工作。从合同到实际使用之间的延伸,需要按照使用进度的要求进行对接。例如,对于本月内应提供物料的生产和物流状态,物资合同管理人员应有准确的把握,防止供应陷于被动。物资调度的全过程离不开合同的约束,只有实施科学的管理,才能时刻对物资合同的信息变化加以更新,并迅速实现信息与采购部门、供应商的对接,保持运行的连贯性。

第二,物资合同的科学管理可促进供应商的优化。管理人员对合同的准确记录和跟踪实施是确保科学管理的基础,但物资的供给还与供应商有着紧密的关联,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科学管理强调全面和主动,采购部门开展各项工程,都希望尽量避免质量问题发生而出现补救。所以管理人员基于合同本身对供应商的选择可产生长期的影响力。供货及时、质量过关、价格合理的供应商有助于保持部门生产生活的稳定性,只有在科学管理中逐步筛选利于本单位从长期发展的供应商,才能降低物资供应的风险。

第三,物资合同的科学管理可降低物流成本。从物资合同管理到实际应用,离不开物流的支持,有的采购部门还专门成立了自己的物流部门。即使只是物流服务中心,也必须考虑成本问题。工程的设备、原材料在耗资和占地方面最易引起成本的增加。物资合同管理人员通过对合同信息的掌握、供应商的选择,能够明确各类设备、原材料等物资的使用周期,仓库的实时储备能力。所以科学的物资合同管理可以帮助适时调配资源,减少不必要的物资储备时间,节约储备空间,最终降低物流成本。

四、边防部队物资合同科学管理的举措

为实现科学管理的目标,物资合同管理部门应着力开展信息平台建设、供应商评估、现场监督核查等工作。

第一,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很多采购部门目前已拥有信息化管理平台,但在功能上还具有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在信息提示和预警功能方面。科学的物资合同管理应做到二十四小时信息反馈,管理人员每天对新合同录入的同时,应明确标注物资配备完成的时间期限,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物资欠缺的预警时间。信息平台每天自动生成当日的合同管理工作,当日结束前反馈合同管理的成果,以便第二天立刻处理存在的问题。由于合同文本较多,借助信息平台对合同的约束条件予以动态提示,将有助于避免管理人员因工作混乱而出现漏洞,大大提高管理的准确率和主动性。

第二,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物资合同管理人员对供应商的选择和优化应建立在科学制度的基础上。管理人员应设计供应商评价体系,纵向为供应商的生产速度、物资质量、供货速度、价格水平、合作时间、节省成本情况等关键性指标,横向为各个指标的权重。管理人员每月结合物资消耗的进展,分析合同履行状况,然后对供应商做出评估,划分供应商等级。对于长期保持最优级的供应商,管理人员可在信息平台中对预警时间予以放宽,进而节省物流成本。对经常处于较低等级的供应商,管理人员应从合同中针对发生的主要问题严格约束,甚至逐渐淘汰此类的供应商。

第三,加强现场监督核查。为促进合同的顺利执行,优化管理,物资合同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日常的物资供应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施工物资需要考核的关键质量因素、物流配送的时间效率、供应商的服务质量等。然后根据现场核查结果调整信息平台中对信息提示和预警的设置,并有针对性地对供应商展开评估。将现场工作与合同管理的关联度提升,有助于物资合同管理人员持续改进现有的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

五、总结

在现有的物资合同管理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可实现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逐步向科学管理迈进。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科学的物资合同管理将服务于边防部队的始终,服务于国防建设力量的增强。

(作者单位为辽宁省边防总队丹东港边防检查站)

参考文献

[1] 韩宪平,白海威,苏宪程,王新敏.深入推进总装物资采购制度改革的思考[J].装备学院学报,2014(03).

篇2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66-01

1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的分析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风险,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见表1)。

2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的应对措施

2.1 构建完善的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内控制度

第一,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组织控制。合同管理组织控制是对合同管理部门的设置和相关人员的职责进行界定,在组建内部组织机构时考虑必要的控制措施,从而使组织设置自开始之初就具备防错纠弊的功能。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组织控制要遵循如下两个原则:一方面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即授权与执行分离、执行与审核分离、执行与记录分离等;另一方面是组织机构相互牵制,即部门在授权范围内职权不受外界干预、合同需经不同部门会签并保证在有关部门进行相互检杳等。

第二,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授权批准控制。在电力物资采购活动发生前,电力公司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对相关部门及人员处理业务的权限进行控制,对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审批,从而确保各项活动的发生都经过正当授权,促使合同管理活动的合法及有效。

第三,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人力资源控制。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人力资源控制是对合同管理相关人员素质考核的控制,贯穿于人员招收、培训以及使用的过程,其基本原则是保证合同管理人员的能力与其职务相适应(包括主管机构及人员、合同承办及管理人员、相关法律部门人员、印章管理及合同档案保管人员等)。

2.2 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来促使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完善

第一,制定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审计监督办法。电力公司要制定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审计监督办法,对合同管理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效益性,合同的签订及履行情况,与合同管理相关的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在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审计监督过程中,电力公司要高效执行合同管理审计监督办法,结合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实践活动来及时发现合同条款中存在的不严密、不规范及其他问题,为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有效实施过程控制提供依据。

第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的紧密结合。内部审计要以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为切入点,以事后审计为落脚点,采用合适的审计方法,从需求计划、供货商资质、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终结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从而对采购过程合同管理状况提出审计意见。

第三,开展专项审计。对重点项目或电力物资采购金额较大的项目,内部审计部门要组织实施合同管理方面的专项审计,针对合同管理的授权控制、组织控制、责任控制、目标控制、流程控制以及法纪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和评价,对不健全或已过时的控制制度,提醒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及时制订或修订,从而确保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所有事件都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2.3 构建闭环式的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属于动态管理,从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到履行终结,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为此电力公司要根据在内部审计及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根据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及内控管理的相关对应,围绕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周期,将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合同变更、合同付款、合同结算、合同履行、合同归档分析等纳入统一管理,建立严谨完善的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在此流程下,合同管理层次清楚,部门职责明确,合同管理相关的各部门可全程跟踪合同的会签、审核、执行、统计、分析等过程,使合同的签订、履行及考核等均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从而切实提高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

2.4 其他措施

第一,加强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约过程的管理。电力公司要加强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履约管理,严格按照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约定的设备生产工期和质量标准等履行合同,同时在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的积累与保管工作,建立完善的资料记录,对设备的生产进度、质量以及付款状况进行认真系统的积累和管理,遇到有纠纷发生的情况,也可以在协商不能解决的条件下,为准确及时运用法律解决问题提供证据材料。

第二,提高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方面,电力物资管理部门应定期聘请相关法律人员、财务人员及电力技术人员等举办诸如合同法规、合同知识和财会、电力物资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培训,对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及合同经办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为提高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只有促进各级管理人员增强风险意识,才能有效防范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另一方面,电力公司要通过重点培训以及培养,造就一支具备相应专业背景,熟悉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环节、掌握企业管理流程、具备合同相关管理知识的合同管理和合同经办人员队伍,并保持其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此外,电力公司要重视合同管理人员知识的更新,定期进行合同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促进合同管理和合同经办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防止合同管理及经办人员随时指派的情况发生。

3 结语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风险应对,对于电力公司防范经济风险、促进自身的法制化、科学化及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电力公司只要从构建完善的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来促使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完善、构建闭环式的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强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约过程的管理、提高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入手,就可以有效应对电力物资采购合同中发生的各种风险,切实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旭东.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视野,2013(24).

篇3

(一)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2011年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增强了政府采购的可操作性、推进了政府采购信息的公开、界定了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的权责。目前高校基本上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年)》制定高校物资采购的相关规章制度,用以规范物资采购工作。由于政府没有制订更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一些制度过于陈旧,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一些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程序约束,存在着漏洞;部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具体实施有一定难度。同时高校物资采购管理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目标考核及奖惩制度,管好管坏一个样的思想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

(二)高校物资采购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高校物质采购风险贯穿于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其包括外因型物资采购风险和内因型物资采购风险两种。外因型风险主要源于高校外部环境因素,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供应商和自身难以避免的风险因素,具体包括价格风险、质量风险、贬值风险、合同欺诈风险。内因型物资采购风险主要是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不善和制度不健全而引发的问题和风险,具体包括采购计划风险、采购合同风险、采购验收风险、采购责任风险。高校虽大力推行建设任务项目化管理,不断加大采购环节的监察力度,但在物资采购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物资采购计划编制困难 高校资采购包括设备采购、图书采购、药品采购等大宗物资采购,采购预算的编制大多是按学校本年度的招生规模和科研项目来确定的,在执行过程中因教学、科研立项等因素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高校对于政府拨款以外的各类经费(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国内外捐赠款等)是很难在年初预测相关的结果,经费只有在相关立项公布后才能确认,立项经费金额通常很高,这对年度采购计划的编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四)高校物资采购价格信息掌握不全面 高校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对于重复购置的物资,如价格未发生变化的,以供应商上次提供的成交价格为依据执行;如价格发生变化的,则按掌握的最新市场价确定。在物资采购价格确定的通常做法下,对市场竞争激烈、供过于求或因技术成熟而改变了独家垄断供货的物资没有调低申报价。此外,还存在着少数供应商的采购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同类物资供应商的情况,这其中不乏存在着不规范行为。

(五)高校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有待规范 高校规定限额的物资采购,应签订正式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来约束和规范采购行为,避免价格效益的流失和经济纠纷的发生。高校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对采购物资的市场调查不够、取得的供货商档案资料不全、供货商的履约能力判断不足等原因,导致有的合同中存在因供应商缺少资源实力,加价将合同转给其他供应商的情况、有的合同中还存在供应单位内部人员从本单位承揽业务,以供应商名义签订合同的情况,这些合同的履行都会损害到学校的利益。

(六)高校物资采购经费方面存在问题 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教育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一般规模的高等院校物资采购量每年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近几年,有关高校物资采购的腐败新闻不时见诸报端。高校应如何规范使用物资采购经费,防范采购腐败现象,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七)高校物资采购管理信息沟通不及时 高校物资采购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二种方式较多。高校在邀请招标采购方式下,一方面高校采购部门因某些采购项目供应商较少,达不到法定的3家而发愁;另一方面许多供应商因不能及时获得采购信息,错失对高校某些采购项目的投标机会。采购部门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能做出有缺陷的决策,导致有些厂家不能完全响应投标书的要求,供应的产品不合格。有的商家甚至串标围标,给学校造成损失。

(八)高校物资采购监督体系不够健全 高校物资采购监督应采用经济监督方法(审计监督)、行政监督(法规办法、规章制度等)方法和法律监督方法,对物资采购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质量控制、货款结算和储备管理 8 个环节进行监督。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高校物资采购的法律对物资采购的经济监督和行政监督进行必要的补充和监督,这就使得高校物资采购监督缺乏规范、监督效果较差。

二、加强高校物资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内部控制环境 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物资采购政策与程序有着重大影响的因素。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高校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高校招标采购人员工作管理办法》、《高校招投标管理规定》、《高校招标资料档案管理暂行办法》、《高校评标专家聘用及管理办法》、《高校采购人员的工作职责》、《高校实物保管人员职责》等制度文件,用以明确责任,使物资采购工作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高校还要制定一系列规范的采购文本例如《高校招标采购文本》、《高校竞争性谈判文本》、《高校询价采购文本》等,用以规范采购程序。高校还应成立物资采购小组、设立内部的采购组织机构,以形成内部各部门之间责权明晰、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

(二)完善高校物资采购风险管理 高校在对物质采购管理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建立物资采购管理风险的评估机制和物资采购管理风险控制机制,以保证各种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实施。高校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对物质采购流程的监控,比如审核供应商资质、评估供应商资质和财务状况,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等都是降低物资采购价格风险、质量风险、合同风险、责任风险的有效手段;对采购物资进行验收、审核验收单的价格和数量是否与采购单一致、审核付款手续是否健全等都是降低物资采购计划风险、采购合同风险、采购验收风险、采购责任风险的有效手段。

(三)强化高校物资采购管理控制活动 具体包括:

(1)物资采购计划。高校在每一年度都应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相关管理部门都应按采购计划严格执行,对于年度内具有资金来源的立项追加,要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一是高校物资采购计划应在现有实际库存和本年度物资采购需求的基础上编制,采购计划的技术指标、物资数量和价格应明确,采购计划批准后学校应安排经费予以保障实施。二是高校各部门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分工和授权范围对提交的采购申请进行分类初审,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可要求请购人员调整采购内容或者拒绝批准,对于紧急采购情况,应在规定日期内补办相关手续。三是高校重要的和技术性较强的物资采购,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四是高校应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标采购,组成供应商评价小组,集体决策选择供货商,并定期调查和复核。

(2)物资采购申报价格。高校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应在采购计划范围内按规定程序进行价格申报,在物资采购申报价格确定的过程中,即不要高估虚报,也不要因为压价而忽视了物资质量。

(3)物资采购合同。高校物资采购合同的管理包括采购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签订、采购合同的执行、采购合同的保管四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校物资采购部门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之前,按“货比三家”的原则进行市场调查,取得供应商完整的档案资料,了解供应商的信誉和履约能力,确定供应商的签约资格。二是物资采购合同的签订程序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参与谈判代表的人数应在2人以上,参予谈判的代表应具备相关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供求双方变更、解除或终止合同的理由要充分,同时要签订书面变更协议并履行审批手续。对于已发现的将严重损害学校利益的合同,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三是高校物资采购部门应全面、严格的履行采购合同的内容,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违约,应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如供应方违约,应及时组织索赔,如本单位违约,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高校应设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来完整的归档和保管物资采购合同。物资采购合同的归档内容包括采购合同正本、合同补充协议、技术协议、采购订单、合同评审表及其他合同附件。

(4)物资采购计划执行。高校物资采购计划执行包括采购执行、采购验收、采购资金的结算、采购资金的核算四个部分。一是高校采购部门应按采购计划、采购申请单已确定的采购方式和供货商进行采购。对于设备、教材、图书等大宗物资的采购,应采用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方式。二是高校应设置独立的部门或人员根据货运单、发票和经过批准的采购合同副本、采购价格申报单、采购计划进行采购验收。对于超过采购合同的进货数量和提前到货的采购要经过适当批准;对于逾期未交货者,要按合同规定给予罚款或没收违约金;对于短缺物资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物资要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组织索赔。对于发票、货运单、验收单等原始资料上载明的价格要与价格申报单、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一致,价格的变动要经过核准;运费应符合确定的价格标准。三是采购付款要符合资金结算制度,财会部门要在对物资采购申请单、验收单、供货商发票等审核无误的基础上,编制记账凭证。办理采购付款要经授权人审批,并按合同确定的付款方式支付给指定的收款人。四是在采购资金的核算中,对于预付账款要经过申请、审批的程序付款;收到采购物资后,财务部门要根据供应商发票及时冲减预付账款并定期与供货商对账。对于采购形成的应付账款要定期编制应付账款账龄分析表、物资已收发票未到情况汇总表;采用分析性复核方法,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各应付账款明细账户余额、相关比率和相关费用账户金额,确定应付账款有无异常变动。

(5)物资采购经费管理。高校物资采购经费是有效开展物资采购工作的前提,高校财务部门应依据采购预算控制好采购经费的使用,专项采购经费要实行专项管理,不得随意挪用;对于长期未使用的采购经费,财务部门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财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与供货单位进行对账,核对采购及欠款情况;高校纪检部门对物资采购过程中供应方给予的明示折扣,是否如实入账、涉及物资采购的相关人员是否取得暗扣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收取的回扣收入,一律纳入学校的统一核算与管理。

(四)加强高校物资采购管理信息沟通 高校为达到对物资采购的有效管理,高校内外部之间的物资信息流动应保持通畅。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浏览物资信息网站例如实验室设备采购网、实验室信息网、现代教育装备网、仪器信息网、中国政府采购网、慧聪网等,了解厂家的资信、产品技术性能、公开报价等方面的内容,实现高校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高校物资采购从基础数据管理开始,建立和完善与采购有关的基本数据库(采购论证、审批、立项数据库、招标流程管理数据库、评审专家数据库、供货厂商信息数据库、合同履行管理数据库等),使用过程中应依据最新资料及时对其进行更新,定期生成报告并对报告信息与其它信息(如财务信息等)存在的差异及时处理,实现高校内部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的大容量、快速传递。

篇4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是指由于政府采购运作过程中因管理缺陷、运作失当以及外部事件冲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采购失败而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提供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具有隐藏性、突发性和连锁性等特点,是处于体制变迁中的风险,是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的必然现象。根据多年政府采购业务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认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主要分为七种:

(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采购主体内部控制结构、外部因素的前提下,采购某一项目而造成采购失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主要指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采购失败而形成的风险。虽然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完全保证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实现预期目的。

(2)采购计划风险。请购单位或使用单位、项目管理部提出的采购计划不准确或不科学,直接导致采购过程中的计划风险,即采购数量、技术要求、交货期、质量等与采购预期目标发生较大偏离,这既不利于采购与合同管理工作,也不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3)采购围标、串标风险。围标是指多个投标单位在其中某一投标单位的统一组织下,投同一个标,并确定谁投高标,谁投低标,确定谁中标;或者多个投标单位自行组织投标,协商谁投低标,谁投高标,谁中标。串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单位虽然分别单独投标,但暗中协商投标,并暗中联合。即不管谁中标,都联合完成本合同任务,投入和利益共同分成。围标、串标不仅严重损害了采购人的利益,还扰乱了整个市场经济秩序。

(4)采购合同履约风险。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供应商的延迟交货、质量不满足合同约定、规格型号上货不对路等违约行为,虽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了具体违约罚则,但还是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影响整体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5)内控风险。主要指采购主体未建立起有效的政府采购控制制度,一方面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没有交易授权,没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岗位未适当分离,以致于为一些弊端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6)道德素质风险。缺乏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廉政教育和培训,在进行政府采购过程中,滋生部分政府采购人员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从而直接或间接引发采购风险。

(7)监管风险。由于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缺乏法规和制度规定,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具体的监管手段,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办事,实施监管落空。

如何应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科学、合理规避和降低采购风险,实现采购预期目标,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九方面基础工作:

(1)以人为本,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队伍建设,是防范和化解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的基础。首先,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随着政府采购规模、范围和领域的延伸,政府采购需要大量的既懂招投标、合同、法律、市场调查,又懂机电、建筑材料设备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形成一种诚信、公正、公平的环境,通过道德的力量约束每个人,使每个人具有良好的动机和思想,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树立政府采购良好形象。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控职能,是防范化解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的核心。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一方面请购计划、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应有交易授权,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计划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与验收、采购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应适当分离,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完善政府采购。

(3)加强采购信息管理,是搞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工作的基本环节。在采购领域当中,信息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重政府采购业务操作,轻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政府采购事业的推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采购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可以打破信息的局限性、地域性、不对称性等不公开因素,让更多的对采购感兴趣、满足采购要求的供应商参与到采购工作中来,也给采购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另外,还应加强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评审专家针对采购文件中的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修改意见;二是参加采购的人员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三是在采购文件中遗漏和忽视的问题。通过细心的收集和整理上述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采购要求,重新发给各投标人,以实现采购到性价比最优产品的目的。

(4)完善采购文件的编制,做好采购准备工作。由于工程用材料设备的采购时间一般都要求的十分紧张,在编制文件上有可能存在提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有偏差、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在编制采购文件时与监理公司、设计院、使用单位等有关单位共同商定相关条款;二是由技术主管部门对采购文件认真审核,对于特殊复杂的材料设备,可以组织必要技术交流会、产品推介会、专家论证会等活动,增加对产品及供应商的了解和认识。

(5)对拟采购材料设备和潜在供应商进行必要的考察、分析和筛选

在采购前对不了解的产品和供应商进行考察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增加对产品的性能、质量、供应商综合实力等方面的了解,便于明确拟采购产品的定位和技术要求,让质量、档次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线的供应商参加投标;一方面可以货比三家,在采购工作中占据主动,避免被一时的虚假现象所蒙蔽,掉进“远期陷阱”,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采购风险。

(6)选择好采购方式,做到事半功倍。采购方式原则上应该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主。但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更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工期比较紧张、价格难以确定、编制的采购文件存在需要进一步明确而又暂时无法明确等情况,比较适合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方式比较灵活,在谈判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明确并完善我们的具体要求。采用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可以弥补招标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可以解决因材料设备品目的繁杂性、技术的复杂性、设计的不充分性、价格的多样性、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原因造成的紧急采购需求,满足采购人不同的采购要求,提高采购工作效率,规避采购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7)把住“三关”,做好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工作。把住“三关”,即技术方案审核关、履约过程监督关、竣工验收关,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关键所在。首先,在采购前技术主管部门应对采购文件中材料设备的质量标准、技术参数及规格型号等进行量化、细化审核,确保采购工作完成并签订合同后没有或者只有微小的变动因素。其次,加强合同执行中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合同执行中出现的违约、违规等问题,各相关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进行严肃处理。涉及违法违纪问题,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第三,搞好安装调试完毕验收工作。材料设备采购合同验收是一项综合性的验收工作,必须对照采购合同逐项逐条验收,严格把关。大型特殊的材料或设备需要邀请国家、省市质量监督部门的专家,请专家帮助把关。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必须限期整改;凡有违背合同规定的,必须及时查明原因,报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这是强化合同监督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牢牢把握。

(8)严格控制合同变更。材料设备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变更控制涉及项目建设管理部门、监理公司、设计部门和供应商各方的利益。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采购合同执行中,若遇到必须调整的项目,项目现场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上报,经技术主管部门、造价控制等有关部门现场核实后重新采购或与原供应商签订合同(补充合同),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

(9)邀请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督采购过程,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满意度。在整个采购过程中,邀请设计、施工、监理、使用、纪检监察、供应商、财政、发改委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督,得到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使采购工作少留遗憾,使工作人员不犯错误,完善工程的使用功能,提高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各参与单位和部门的满意度。

做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应对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证政府采购的经济性。政府采购经济性,也可以称为经济政府采购,是指在满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正常行使公共管理职能需要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钱实现政府项目的采购,达到节约财政性资金,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树立成本意识,强化采购管理,有利于及时采购到质优价廉、符合项目要求的材料设备,从而能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的经济性。

(2)有利于营造安全的工程类项目管理环境。项目和项目管理是在一个远大于项目本身的管理环境中实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这个大的环境,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对于工程项目的最终成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采购管理的同时,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可以规避风险或将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消除项目管理的后顾之忧,营造工程项目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

篇5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法律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四、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并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其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完成不力,以致造成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处罚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科学运用,不断完善和提升。

篇6

关键词: 武器装备;一体化采购;管理体制;全寿命;业务流程重组

Key words: weapon equipment;integrative acquirement;management system;life cycle;BPR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31-02

0 引言

武器装备的一体化采购涉及武器装备的科研、订购、维修保障等一系列活动,在采购中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前期购置,还必须注重产品的后期使用。建立与武器装备一体化采购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能极大地提高采购效益,使采购方成为精明的买主。

目前,武器装备采购管理体制大多都是根据传统的管理理论设置的。然而,传统的管理理论产生于工业时代,其核心思想就是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传统的管理理论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难以适应新时期采购管理工作的需要。比如,分工理论虽然可以极大地提高个别作业和部门的效率,但往往造成对整个流程的忽视;容易导致管理盲点,部分职能没有相应的执行部门;科层制的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会导致管理层次重叠,同一层次的组织各自为政,纵向组织层次过多,而且沟通成本也比较高;信息传递不畅甚至失真,由于信息是自下向上进行传递的,在层层传递中往往导致信息失真,而使得决策失误。

业务流程重组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传统管理理论缺陷的方法,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方法探讨如何运用BPR建立合理的一体化采购体制,科学设置采购机构,优化采购运行机制,规范武器装备采购管理工作,提高采购效益,保证采购质量。

1 业务流程重组与全系统全寿命管理

1.1 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分工原则将一项原本完整的工作流程人为分成不同部分,由相对独立的不同部门按一定次序完成工作;BPR意在对传统工作流程重新设计、拆除人为地设在市场、设计、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职能之间的围墙,使其恢复原本面貌以提高工作效率。

BPR一改传统的小改小革,以获取个别环节的减损增效的做法,而从整个流程来考虑资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重新组合,使原本分散在各部门支离破碎的流程片断重新还原为一个整体,减少重复环节、降低协调和交换的难度和成本,从而使企业业绩有突破性增长。

根据BPR的思想精髓,把BPR项目实施设想成一种高层次的立体形式,整个BPR的实施体系由观念重建、流程重建和组织重建三个层次构成,其中以流程重建为主导,而每个层次内部又有各自相应的步骤过程,各层次也交织着彼此作用的关联关系。

1.2 全系统全寿命管理

装备全寿命是指产品从立项论证直到退役处理的整个时域历程。一般装备的寿命周期大致可分为论证、方案、工程研制、生产与部署、使用与保障、退役处理等阶段。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可以理解为从横向上通观产品的全局,也就是说管理者要把管理对象的全部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和处理,要把产品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仪器、工具、器材、资料等保障部分进行通盘考虑,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解决,同步发展。

2 一体化采购管理体制的规划和设想

完整的一体化采购必须具备三个特征:规范化、专业化和系统化。

规范化是一体化采购的前提和基础,采购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均按照相关的法规和制度进行。

专业化是一体化采购的重要保证,采购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均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

系统化是一体化采购的主要特征,按照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要求,统筹考虑产品科研、采购、使用保障和维修等工作。

3 一体化采购管理体制的建立

3.1 一体化采购管理机构设置

在采购机构设置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①根据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要求,应建立竞争、评价、监督、激励机制,加强计划制定、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审计、合同监督工作,使计划制定、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审计和合同监督部门相对独立,改革和完善与国家采购制度相适应的产品采购体制。

②根据业务流程重组理论,一项完整的工作流程应由一个部门独立完成。武器装备采购流程,特别是大宗或比较贵重的武器装备采购,一般需要经历采购项目论证、审批、招标、议(决)标、采购合同订立和合同履行等阶段。对于上述阶段中的各项工作,都应由专门的采购管理机构负责。

③根据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理论,在机构设置中必须包括武器装备定购、科研和使用维修等部门,以满足在装备全寿命中各阶段的管理要求。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确定武器装备一体化采购管理机构设置如图1所示。

在图1的机构设置图中,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如下: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定购、科研、维修计划的制定、指标、定购论证和价格管理工作;合同订立部门负责定购、科研、维修合同的订立;合同履行部门负责定购、科研、维修合同的履行;装备使用保障部门负责产品使用管理和保障工作;装备修理管理部门负责产品维修工作。

3.2 一体化采购管理运行机制

在武器装备一体化采购管理运行机制中包括四部分的内容:科研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定购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维修工作运行机制和科研、定购、维修工作接口。

①科研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由计划部门制定科研计划,对科研项目进行招标。合同订立部门根据科研计划,与承制方签订合同。合同履行部门根据合同订立部门所签订的合同,进行合同履行。

②定购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由计划部门制定定购计划,进行招标。合同订立部门根据定购计划,与承制方签订合同。合同履行部门根据合同订立部门所签订的合同,进行合同履行。武器装备使用保障部门在武器装备使用阶段负责保障工作。

③维修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由计划部门制定维修计划,进行招标。合同订立部门根据维修计划,与承制方签订合同。武器装备修理管理部门根据合同订立部门所签订的合同,进行维修合同履行。

④科研、定购、维修管理工作接口。武器装备使用保障部门根据所定购产品的使用情况,提出武器装备改进需求和武器装备补充需求。武器装备修理管理部门根据武器装备维修情况,提出武器装备改进需求。

4 一体化采购管理体制的评估

由于武器装备一体化采购体制所带来的效益主要是间接的、无形的,很难直接度量,可以用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

武器装备一体化采购管理体制评估指标如图2所示。

①采购费少。由于采用了全系统全寿命的管理思想,在采购中不仅考虑了武器装备的购置费,而且考虑了武器装备的使用保障费用,达到使武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最少的目标。

②采购时间短。由于采用了业务流程重组的原理,采购工作流程顺畅,减少采购工作中的不必要环节,减少了采购时间。

③武器装备采购质量高。采购中的各项工作流程均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增强了各项工作力度,对武器装备的监督力度加大,有效保证了采购的武器装备质量。

④武器装备使用效率高。在组织机构中专门设立了负责装备维修和保障的部门,保证了武器装备的顺利使用。

⑤管理水平高。管理专业化水平提高,不仅使各部门的管理水平,而且使整个采购管理体系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5 结论

本文所建立的武器装备采购体制从组织上将采购计划制定、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职能相对分离,形成了既相对独立、相互制衡、各司其责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组织体系,部门分工明确,决策、管理、执行层次清晰。横向上实行分专业管理,设立完备的职能管理机构,将采购相关的各项指责分别由相应的专业化组织机构承担,对各项采办工作实行专业化分工管理,形成了由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若干相对独立的管理指挥线。能极大地提高武器装备采购部门的采购效益,保证武器装备采购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启善.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J].世界标准与质量,2001(10).

[2]罗学文.当代企业流程重组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5.3.

[3]王建芬.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应用-再造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飞机大修流程[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篇7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法律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四、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并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其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完成不力,以致造成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处罚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科学运用,不断完善和提升。

篇8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公路建设企业企业在抓好商品生产、营销工作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从内部节约挖潜,但大多数只重点于节约空间相对较小的人工支出、管理费用等方面,而对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重视不够。据权威资料统计,在典型的企业成本构成中,采购成本一般大于60%,人工支出(工资、福利费等)占20%,管理费用占15%,利润占5%。由此可见,采购成本构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主体,也是企业成本控制中最富有价值的部分。降低采购成本能为企业带来杠杆效应,可直接增加销售利润,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优化采购成本的管理并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

一、优化采购流程管理,严格操作规范

企业在采购之初,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采购业务流程。

(一)岗位职责的划分存货采购环节中的主要业务有提交请购单、签订采购合同、订货、收货和入账等,根据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的原则,应注意以下环节:

第一,在请购单中,对需要采购的物资品种、数量由生产或销售部门、保管部门根据需要和现有库存量共同制定,然后交采购部门公开询价。

第二,成立专门的供应中心负责全公司的物资采购,供应中心职能只是调研市场与物资采购。

第三,成立价格委员会或由一独立的部门根据采购部门的市场调研报告及自己的核实情况,由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与选择供应商,并签订合同。

第四,成立单独的仓储部门,仓库保管的人员由仓储部门来管理,并对这些仓库保管人员进行定期的轮换以减少串通舞弊行为。物资的采购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存货的验收保管。

第五,质检科成为一个中立部门,并赋予相应明确的权责,如无质检报告,仓储部门不能收货入库,财务不能开票、付款。

第六,物资的采购人员、保管人员、使用人员不能同时负责会计记录;采购人员应与负责付款审批的人员、付款人员相分离;记录应付账款的人员与出纳人员相分离。

第七,对于主管经理人员的职责,应根据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的原则做出调整,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仓储部门、质检科、供应中心、价格委员会应当归属于不同的主管经理领导。对于许多国有企业来说,按照业务职能进行各主管经理的分工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模式,比如,生产物资的采购、仓储、质检、生产属于生产经理负责;包装物的采购、仓储、质检、运输、营销属于销售经理负责;财务经理和人事经理则不参与销售、生产方面的事。这种模式虽可便于企业进行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协调,但是这种模式没有做到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达不到相互制约的目的。相互制约的应该是采购的各个环节,而不应该按采购品种进行分工,在这种情况下内控方面可能出现极大缺陷。我们认为,对于采购的内部控制还应该明确采购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部门执行,这些部门由不同的经理负责,以形成不同部门(经理)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牵制,减少采购过程中通常所存在的“猫腻”。

〖HTK〗(二)采购内控环节的完善(建立完善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HTSS〗

1、建立采购申请制度

采购部门确认的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已经采购的存货又重复执行;二是咨询现行市场价格,对所需采购资金进行估算。采购部门签署同意采购的意见并将估算的资金需要、付款时间说明交资金管理部门,由资金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资金预算范围和企业的现有资金状况进行综合审查后批准。存货采购的请购单由资金管理部门签署同意执行的意见后,再交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将请购单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存档备案并办理招标订货手续。在对企业采购内控的设计方案中,将采购环节中的一些控制职能如价格审议由另一部门负责,重新对企业部门之间的职能进行划分。这样既可完善内控,也可达到优化业务流程、减员增效的目的。我们认为,在设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不应将内控设计只看成内控的事,而应和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

2、建立订货控制制度

(1)市场经济下,各种经济成分并存,价格机制调节作用日益加强,采购业务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市场调研和招标投标这一控制点。这样可以通过对供应商的信用、规模、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了解,避免上当受骗,如期履行合同;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物资;还可以杜绝不正之风。在进行市场调研报告时应附供应商的价格表、质量等级、供应量、电话、地址,并需经企管部门审核其真实性和全面性。企管部门应建立供应商档案,内容包括:地址、电话、价格、质量指标、折扣和付款条件、以往采购数量、价格等,以便及时核对与查找。每年还应引入一定的新供应商,以增强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意识。

(2)将经审核后的市场调研报告交给某一机构或专门成立的招投标委员会(可由采购、企管、使用、财务等部门参加),通过招投标委员会来选择供应商,对大宗材料进行招标采购。批复供应商和价格时,不能由采购部门单独决定。采购部门凭被批准执行的请购单以及审核批复后的供应商、报价单办理订货手续,与供应商进行谈判。根据谈判结果签订订货合同及订货单,并将订货单及时传送给生产、销售、保管和会计等有关部门,以备合理安排生产销售、收货和付款。在订货制度中,核心点是对购货询价、签订合同和订货单的控制。

3、货物验收控制制度

验收货物时,由使用部门、采购部门、质检科及指定技术人员到场,按计划单、合同书验收,所收货物的检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如一项不合格则不予接受。验收时采购人员回避,但验收结果应通知采购人员,以便及时解决问题。货物验收控制制度的核心是保证所购货物符合预定的品名、数量和质量标准,明确保管部门和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4、建立采购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物资采购环节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企业内部要设置专业的审计监督机构,从供货厂家的选择到购货合同的签订、物资入库的验收、质检、采购价格的确定以及购货款的支付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严格堵住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漏洞。

篇9

内部控制是 现代 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 法律 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 科学 发展 ,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 企业 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 法律 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四、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并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其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完成不力,以致造成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处罚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与 发展 的要求,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 科学 运用,不断完善和提升。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2

一、引言

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设计在实施阶段中,项目管理模式已经基本确定,作为施工方如何科学地组织项目物资采购,切实将物资采购的各种可控因素的有利影响发挥到极致,避免不可控的因素的负面影响,就要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1)组织因素。组建的物资采购组织需要适应项目组织发展需要,适应于市场需要,物资采购组织需要有较为健全的班子人员、明确的任务分工、管理职能分工及工作流程组织;(2)管理对策。根据工程投标预算的材料成本为基础,运用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科学编制项目物资采购策划;(3)经济环境因素。实施物资采购策划方案所需的资金环境,根据项目施工资金周转情况,物资采购所能提供的资金条件;(4)技术措施。物资采购组织实施中,由于设计和技术的原因引起的设计和施工方法的调整或施工机具的变化引起的物资采购变更。

如何抓好以上问题呢?就应该以控制目标采购成本,系统地分析影响物资采购的人、材、机、方法及环境因素,本文就此探析自己对项目施工物资采购的一些认识。

二、物资采购管理机制

按照国内大中型企业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方式,一般物资采购分公司和项目部两级管理机制,公司与项目部分级分权限对物资采购实施管理,因此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状况制定具体的物资采购管理规划和管理目标,并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网络和规章制度。

公司负责审定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方案和管理措施,负责大宗物资采购立项、定标及采购合同管理;负责考核和评价供应商;负责物资采购具体操作流程的制定和监察;负责建立物资采购数据信息库,收集、整理物资各类物资采购报表,供项目部共享。同时公司必须监督、指导项目部完善现场物资采购管理网络,定期对项目部物资采购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项目部根据公司物资采购的管理规划和管理目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物资采购管理方案和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特别是对整个项目施工需要消耗的物资分类别、分进度进行采购策划及分析,选择最经济的并满足于项目施工的采购方案。

三、物资采购策划

工程施工所需要的物资来源基本有发包人供应和承包人自购2种形式,项目部在编制项目施工物资进度计划基础上,需要分类策划采购组织方案,主要物资材料的组织方策划方案中,至少制定三种方案以便确定具体的采购组织形式,物资采购策划的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基本情况、主要物资的目标控制采购数量、价格及金额,主要钢材、胶凝材料、木材、油料、火工材料等分期分批组织采购方案,以及实施不同采购方案的风险分析,方案的优缺点,根据公司审批决策的最终采购策划方案,项目部负责实施。

四、物资采购的目标成本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进行物资采购成本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工程项目预算中的物资材料成本直接费用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工程项目部中物资材料计划消耗量、预算价格组成,通常来说,物资材料的直接费用作为物资采购控制的估算成本目标,它是建立物资采购目标成本的基础。

项目部作为具体实施物资采购方,它必须根据物资采购估算成本目标,结合公司的预算定额标准及市场行情情况,对项目的物资采购成本进行分解,确定物资采购的目标成本,其中包括物资单价和物资消耗定额。因此根据合同工程量清单核算的物资目标成本就作为物资采购的控制目标。

五、物资采购的实施

(一)物资采购经济分析。物资采购在启动实施前,在对工程合同分析基础上,必须对物资采购环境作系统评估。项目部根据物资进度需求、市场行情、技术革新情况以及采购周期、资金条件等综合情况,对可能采取的方案所发生的采购成本进行预测,并与物资采购目标成本对比进行分析,分析各种采购方案优缺点,从而可以从经济成本上为物资采购决策可行性指明方向。

(二)物资采购的立项。物资采购计划是在物资需求计划、物资现有库存基础上产生,物资需求计划是由工程技术部门根据工程项目承包合同、设计文件、合同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定额资料以及物资分期需求计划组织编制,并经施管部门、经营部门、物资部门参与评审,评审结果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核、主管领导审批后生成,项目部物资部门根据物资需求计划、库存、在途物资情况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生成初步的立项采购计划。

物资采购实行先立项后启动的原则,项目部根据初步的物资立项采购计划提出分期分批新购物资的数量、采购方式意见,报公司审批。公司根据项目施工进度、物资综合资源分布结构,结合技术革新及新材料应用等确定立项采购的成立性或部分成立性。

(三)物资采购方式选择与确定。物资采购方式的选择与确定是物资资采购成本物资的关键工序之一。物资采购包括招标采购、比质比价采购、协商采购和寄售等,不管采取何种采购方式,必须以有利于工程施工进度及成本为目标,项目部可在物资采购立项中,阐述推荐的采购方式及其理由:(1)100万元以上的大宗物资采购,符合招标条件的,实施强制性招标采购;(2)小金额品种繁多的零星物资采购,可实施比质比价采购;(3)符合协商采购条件必须经过项目部物资采购委员会讨论形成并报公司批准后启动。

(四)物资采购厂商的选择、确定及管理。物资采购厂商的选择、确定及管理是物资采购的基本立足点。项目部能正确使用公司的优秀合格供应方的同时,负责评定区域内的物资采购合格供应方。对于以公开招标形式的物资采购,必须将供应商的资质条件具体明确。对于以邀请招标形式、比值比价形式及协商采购形式组织的物资采购,参与投标的厂商必须严格控制来源渠道,项目部等各级机构和个人不得指定或限制具体参与投标厂商的渠道、数量,公司要求项目部对物资采购厂商主要来源于四种渠道:公司评审的全国性范围的年度合格厂商;项目部评审的区域性年度合格厂商;按照资质条件网上寻找的合格厂商;推销或介绍等其他渠道来源的厂商。物资采购厂商的实行项目部推荐、公司批准的方式确定,大金额的物资采购来源渠道要多元化,坚决防范串标风险。

公司和项目部对物资采购厂商实现两级管理。公司负责全国性物资采购厂商的管理、项目部负责区域性采购厂商管理。项目部评审的全国性范围的年度合格厂商,公司可从中选择质量、价格、服务、交货期、资金实力等综合条件优秀的厂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项目部必须强制邀请该协议厂商参与投标,时刻保持物资采购厂商的竞争均衡态势。项目部评审的区域性范围的年度合格厂商,符合优秀条件,也可由项目部推荐、公司评审成为全国性范围的年度合格厂商。

(五)物资采购定标策略。公司和项目部实行分级定标权限,项目部负责采购开标、评标的组织及收集整理记录相关情况,经评标小组评审后,形成评标报告,同时根据公司物资采购供应平台或市场价格水平对物资报价的合理性进行审核,符合100万元以上的物资采购必须报公司审核定标,100万元以下的物资采购定标项目部可在允许的权限范围内定标。项目部要对评标小组形成的评审定标意见进行评估分析。

(六)物资采购合同的风险防范。公司对物资采购合同的风险防范措施为:(1)推行物资采购合同的示范文本,供项目部编制合同文本作为参考,同时对项目部大宗物资采购合同文本进行会审;(2)会审大宗物资采购招标文件。公司对项目组织采购中,对钢材、水泥、地材等主要物资采购的招标文件推行示范文本,并对具体招标文件进行会审;(3)跟踪合同执行。项目部按照季度填报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合同执行的自查,切实消除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

(七)物资采购的业务核算。公司和项目部的物资采购部门都要建立规范化的物资采购核算制度,核算物资采购是否达到原定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效果,对准备采取措施的采购活动进行核算审查,看是否有效果。如物资采购的效能通常运用价量分析法来定量分析物资采购的节超绝对值,将单元工程中预算的直接材料费用与实际采购的价量成本比较得出节超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作为考核物资采购的效能指标之一,若采购发生节约,需要找出节约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监控工序,若采购超支,需要找出超支的因素,并针对主要因素,积极采取对策。

(八)物资采购的纠偏措施。物资采购的目标控制从量、价、质三目标为核心来比较计划值与实际值的差异。物资采购从量目标控制主要是对比采购量与定额消耗量及实际消耗量的差异;价目标控制主要是对比采购价与目标成本价及工程预算价的差异;质目标控制主要是对比分析采购的质量与设计质量的差异。通常采用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进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采购成本的“三算”对比,并高度重视事前控制,同时分别对分析可能导致目标偏离的各种物资波动、技术革新与替代等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物资采购应急预案。在采购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采购周期进行定期的比较,当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存在较大差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进行纠偏,如有必要,则需要调整控制目标。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8日

一、引言

作为一家著名的品牌轿车经营企业,目前轩宇汽车集团公司旗下拥有28个品牌专营公司和汽车信贷公司、汽车装饰公司,在保定市分部有五大汽车园区,形成了规模强大的“汽车贸易园区”。然而,对轩宇汽车目前采购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表明,由于零部件采购范围较广、数量较大,加之各个4S店采购过程各自为政、缺乏行之有效的供应商管理策略等缺陷,公司的采购成本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二、轩宇汽车集团零部件采购管理现状

轩宇汽车集团下设有采购部门,主要工作包括与维修部门共同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管理采购内部事务,与物流部门合作跟踪物资的运输情况、催货及仓储管理,协助品管部门管理物资的品质,配合财务部门梳理物资采购成本。轩宇汽车目前的采购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

轩宇汽车零部件采购流程从大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两个采购流程:一是计划,即采购部门根据零部件使用情况并结合维修部门的零部件需求制定零部件采购计划;二是组织实施,即采购人员根据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向其订货,收货部门验货入库。

(一)零部件采购模式。轩宇汽车所的48家4S店目前使用的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模式是分散采购。每家4S店都是根据自己零部件的使用情况及库存情况提出采购需求计划,并制定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完成零部件的采购及验收入库。整个零部件的采购过程都有很强的自主性,不需要向公司提交采购申请流程,且每家4S店对零部件的采购都是相互彼此封闭的情形,各自为营。

(二)零部件供应商管理。目前,轩宇汽车有6家主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负责轩宇汽车零部件供应的这6家个供应商,都是市区内规模比较大、销量前几名的供应商。轩宇汽车很多重要零部件都是采用这6家供应商供货;少数非重要零部件采用多个供应商供货,且供应商变动频繁,没有准备必要的采购应急预案。公司并没有完善的供应商选择机制,而且没有根据零部件的重要性和市场供应情况对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表1)

(三)零部件库存管理现状。物资的采购是直接用于填充库存的,通过仓库去满足库存需求。库存是采购供应与库存消耗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采购管理的任务就是把库存量控制在既能满足库存消耗,又不能使库存水平太高的程度。轩宇汽车设有仓库库存,采购部每月根据计划部与维修部上月底下发的次月交货任务和临时追加任务来制定零部件需求计划。公司需要采购的所有零部件,都进行大批量采购,没有固定的订货周期,且所有零部件堆放在同一仓库里。仓库内有部分零部件供过于求,造成库存积压。当然,零部件供不应求引起缺货,生产延缓甚至中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三、轩宇汽车集团零部件采购管理建议

(一)实施零部件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是指几个需求物资部分或全部相同的项目将各自的需求汇总,然后以一个联盟的组织形式来进行集中采购,这样采购数量会成倍增加,容易向供应商争取较优的采购价格。对于轩宇汽车而言,在同一时期可能有不同车型的零部件需要采购,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采购部门应当考虑整合各个车型对零部件的需求,负责各种零部件的统一采购活动。公司下属各门店根据自己的零部件使用需要,向公司采购部门提出零部件的采购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计划,并结合公司目前的库存情况来制定采购计划,进行整体采购。对零部件进行集中采购,可使采购数量增加,提高对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获得较好的价格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二)加强供应商管理

1、制定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流程。轩宇汽车采用单一供应商制度,且在选择供应商时仅以供应商规模及排名为选取标准,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应该制定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流程,重新设定供应商选取标准及供应商制度。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新车型设计开发、性能改善、功能提升、内饰个性化等因素直接影响供应商的选择。在选择供应商时,选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如成本结构、质量、供应商的积极性、财务稳定性等,对供应商进行细分、审核、认证,完善供应商激励机制。完善供应商管理流程,有利于公司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

2、对供应商进行分层管理。轩宇汽车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零部件的需求及市场供应情况,将供应商分为一般性供应商、常规性供应商、关键性供应商、战略性供应商,针对不同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首先,战略性供应商管理要求合作双方相互了解和信任,在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合作,加强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让供应商参与有关产品开发设计及经营业务等活动,提高综合竞争力;其次,关键性供应商的管理就是要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尽可能的进行零部件标准化设计,减少差异性,降低供应风险;最后,一般性供应商管理过程中,主要倾向于简化采购流程,尽可能的减少供应商数量,以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三)合理管控零部件库存,达到供需平衡。ABC库存管理法是一种分类管理方法,就是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库存)、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库存)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库存)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级别的库存分别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目前,轩宇汽车仓库储存汽车零部件的种类有1,600种,其中标准件有螺母、螺钉等零部件的种类多,但占用库存资金少,而一些仪器仪表、发动机等零部件种类虽然少,但其占用了库存大部分资金。现对其汽车零部件进行分类整理,得出轩宇汽车零部件ABC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表2)

四、小结

零部件采购管理是汽车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采购管理水平已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科学的采购管理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供货及时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轩宇汽车是一个以汽车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企业,虽然其规模比较大,但是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其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零部件的采购管理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转变,从内部资源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从一般买卖关系向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零部件采购管理的转变,对公司在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Thomas H.Slaight.The Future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J].Journ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9.10.

篇12

随着工程招投标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电力施工企业失去了垄断市场,利润空间被压缩。施工企业只有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物资采购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据统计,目前建安工程直接费用中材料费一般达60%左右,搞好物资采购管理,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1电力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的特点

电力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与其它企业相比,有如下特点:物资数量大,品种规格多,型号繁杂;采购物资的专用性强,对质量的要求很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需求量不稳定,要求的供货周期短。2电力施工企业采购管理的薄弱环节

2.1管理不规范,多头采购。由于电力施工企业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有的企业将材料费划拨到各个分公司或项目部,由其自行采购,从而形成多级、多头采购,造成管理混乱,成本失控的局面。

2.2成本控制不到位,采购过程监控力度不够。由于电力施工企业物资的规格品种繁多,采购工作量大且具有复杂性,目前许多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加强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中,对采购成本的控制还不到位,对采购过程的监控力度不够。

2.3采购模式落后,流动资金占用量大,缺乏对供应渠道的管理。目前有的企业的物资采购还停留在“为库存采购”这一传统的管理模式上,一方面为了保持一定的库存,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只重视对采购物资的管理,缺乏对供应渠道的管理,供需双方未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以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机制为主,造成了竞争多于合作,进而导致了采购过程的不确定性。

3优化采购管理的措施

3.1规范采购管理,控制采购成本

3.1.1实行归口管理,集中批量订货采购集中批量采购是实现降价节支的前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它具备分散采购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采购批量大,供应厂家便于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供需双方互惠互利。尽管施工企业有点多面广、分散管理的特点,但物资采购归口物资部门进行,才能为实现集中批量打下基础。物资部门对工程物资统一采购、供应管理,使采购批量加大,采购成本降低,实现规模效益。物资部门归口负责采购产品的控制和管理,并进行检查指导、监督和考核。

3.1.2规范物资招标采购程序

物资招标采购是规范采购行为、保证采购产品质量、降低采购产品成本的重要方式。招标采购是通过投标者之间的充分竞争,使招标人能以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质量、较好的服务获得设备或材料,可以防止的产生,有利于采购的公平和公正。企业在招标采购中,应按国家的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执行,履行国电公司、省级电力公司制定的招标管理制度。并根据相应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及招标采购流程。对限定金额以上的物资必须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确实不便招标的,则采取议标方式。电力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招标主要以邀请招标方式为主,邀请的厂家在每年的合格供方名录中选定。设立招标领导小组及评标专家库,纪检审计部门参与并监督,评标专家根据投标厂家的报价、技术水平、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评定出合同谈判单位的先后顺序。

4.施工企业物资集中管理的设想

4.1 成立物资管理中心

在公司总部成立采购中心,中心作为实施集中采购的归口部门负责全公司采购工作的管理。施工企业的特点是点多、面广、管理资源紧张,要做集中管理首先就是有归口管理主体。 把物资采购的工作归口于采购中心,这是实现集中采购的基础。 相反,如果制作制度上的集中,采购主体还是由项目执行,那还是多头采购各自为战。这里所说的采购中心由以前的公司采购部(各施工企业都会设立)管理,主要承担的职责主要是集中采购管理。

4.2 制定管理程序

成立采购中心后, 由采购中心负责制定公司的集中采购流程,流程包括采购预算编制、采购的实施、采购过程监督、采购结算管理等全过程。 采购中心负责采购的招标、谈判、合同签订,项目部负责材料的验收、存储,其中结算工作由项目部收集结算原始资料编制结算书,并通过内部审核后交采购中心审核。

4.3 采购范围的界定

集中采购范围的界定非常重要,施工项目物资采购品种繁多,消耗量差别很大。 如果所有的采购都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就回到了计划经济的集中采购,不合理也不适应市场发展。 集中采购最适用的是大宗物资,所谓大宗物资是在施工中消耗量大、价值高、需要成批使用的物资。 工程上经常使用的大宗物资如:建材、钢材、电缆、管材等。

4.4 采购的全流程管理

采购的全流程包括: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招标、采购合同的签订、采购的实施、采购的结算、采购工作审核。采购计划制定要准确、前瞻、统筹,采购计划的制定,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制定采购计划,计划的制定要严谨、准确,既要考虑实际用量和一定富余量,又要严格核算避免浪费,采购要提前策划,在不影响施工组织的情况下,不造成现场仓储费用增加的情况下,及时提出采购需求。 采购招标秉承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采购合同采用经过公司法律顾问审核过的合同,对待不同的供应商,采用同样的合同版本,及时做更改,主要条款不能变,防范合同风险发生。 采购的实施过程中,注重信息沟通,在材料验收时,注意留好原始凭证。采购结算必须制定完备的流程,层层把关,在项目部审核是必须有包括项目经理在内的两人以上参与结算资料的审核。 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部采购成本做分析,审核项目部集中采购的执行情况和采购管理的绩效。

4.5 集中采购供应商的管理

做好供应商的管理是确保集中采购顺利进行、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环节。 批量的集中采购形成买方市场,为施工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大多数施工企业都有合格供应商名录,应该在众多的供应商中选择信誉好、能力强的供应商作为主要供应商,在与主要供应商加强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辅助供应商,主辅相结合,优胜劣汰,不断的充实和更替供应商名录,保持供应商团队的活力。使供应商管理为集中采购保驾护航。 由于施工单位的项目分布区域广,尽量发展销售网点覆盖广的供应商。

5.结语

采购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很重要的管理职能,采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优化采购管理,降低材料成本已成为电力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参考文献:[1]生宝来. 施工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3,02:167.

[2]张明厚. 电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大众用电,2011,0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