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的护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9 09:30:06

透析病人的护理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1

1心理护理

尿毒症患者多数因病情重、时间长,加上经济负担大,而情绪低落、消沉,有的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所以必须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放下包袱,用乐观的态度来生活,详细的向他们讲解腹膜透析的优点、介绍成功病例,可以把成功患者的具体地址告诉他们,让患者直接与患者沟通,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护理

2.1蛋白质的摄入

每天必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腹膜透析的病人每天从腹膜透析液中排出约五克的蛋白质,相当于一个小鸡蛋或200毫升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量,腹膜透析患者每天摄入高蛋白质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持继性非卧床患者推荐量为1、2g~1.5g/公斤/天。其中50%为优质蛋白[1]。

2.2水盐的摄入

腹透病人必须控制水盐的摄入,水指食物、水果、饮料等所有进入身体中的液体。少尿的腹透病人只有控制液体入量少于出量时才能减轻身体水肿,很好地控制血压,避免心衰。需少吃盐、味精等含钠高的食物,控制液体出入量平衡是腹透病人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原则为量入为出,我们指导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为:前一天的尿量+腹膜透析超滤量+500毫升。

2.3钾的摄入

腹膜透析液中不含钾,一般正常饮食的腹透病人无需再补充高钾食物,但应定期检查血生化,如果化验结果提示血钾偏低,应补充高钾食物,如木耳、香蕉、桔子等,如果血化验结果提示血钾偏高,应避免这些食物。

2.4磷的摄入

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因不能将磷排出体外,而易发生高磷血症,可继发肾性骨病及软组织钙化,表现为骨脆而易折、皮肤瘙痒难忍,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往往含磷也高,因此要指导患者少吃零食、动物内脏、坚果、茶叶、蘑菇类、芝麻酱等,可多食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酸牛奶、鸡蛋、鸡肉、马铃薯、山药等,也可以在餐中嚼服磷结合剂,如:迪巧、氢氧化铝凝胶等。

2.5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因不被消化酶消化,不提供能量和营养辅助因素,被视为调节消化功能的第三类营养素,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谷类杂粮、苋菜、芹菜等,使结肠运输时间加速,减少食物在肠道路的停留时间,增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排泄时间,可抑制或延缓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吸收,控制餐后血糖等。尿毒症病人适量的膳食纤维摄入,可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血磷。

3透析时的护理

3.1告诉病人或家属准备好弹簧称、笔、纸,每次透析前后,均要称量透析液的重量,并做好记录,定期测量生命体征、体重。

3.2环境准备

条件允许要设单间,环境要清洁、干燥,关闭好门窗、风扇、空调等,操作前半小时,禁止打扫卫生,减少人员流动,避免尘土飞扬,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操作时不要让宠物在身边,不要接听电话。

3.3认真核对透析液包装有无破损,透析液的浓度、有效期,透析液是否清亮、有无浑浊、絮状物,无上述情况方可使用。透析液的温度控制在37摄氐度左右,过冷易致寒战、腹痛等不适,过热易致腹痛、全身发热及无菌腹膜炎,均影响透析效果,尽量用专用加热保温袋加热。

3.4操作前一定要洗手、戴口罩

教会患者及家属七步洗手法及手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保持透析液的双联接头、腹腔连接管的接头、碘伏帽的内部必须无菌,操作过程中双联系统及碘伏帽与短管相接时应将短管朝下,防止空气中灰尘污染短管接头。

3.5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5.1引流液的颜色、性质:粉红色引流液,少量的出血没关系,妇女在月经前一两天有可能有粉红色,剧烈活动也可能使透析液变粉红;引流液浑浊:通知医生警惕腹膜炎的发生;蛋白凝块:提示透析液中细胞或纤维素增多,也是炎症的表现,及时通知医生;红色透析液:少量红色透析液为碘伏帽内的碘伏流出,大量红色要及时通知医生。

3.5.2引流是否通畅、堵管可以改变患者的;如果发生堵管可以在透析管内注入肝素、尿激酶、生理盐水、透析液等可使透析管的纤维快溶解。

3.5.3腹胀、腹痛、腹肌紧张度 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腹肌紧张要及时通知医生警惕腹膜炎的发生。

3.5.4 神志如果患者神志淡漠要及时查血生化,注意电解质的变化。

3.5.5其他如腹膜透析超滤过多引起的脱水、低血压等。 4 透析管的保护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2

血液净化技术虽然延长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其病程长、并发症多,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且受经济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困扰,在治疗中会出现各种心理反应。

1 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早期否认心理 当患者从保守治疗转入血液透析治疗时,不能进入角色,不相信自己以往健壮的身体要靠“机器”来维持生命,由于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如失衡综合征等,致使患者对血液透析有抵触心理,症状稍有缓解就自作主张减少透析次数,甚至拒绝,致使氮质血症加重,导致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等人为的加重病情。

1.2 中期焦虑心理 其主要特征是恐惧、担心、暴躁、易激惹,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不振,血压升高,影响透析效果。

1.3 晚期绝望心理 由于长期透析而疾病不能根治,加上并发症多,影响透析效果,而家人的关心日渐减少,使患者认为自己是“废人”,因而表现冷漠、自暴自弃,甚至产生绝望的轻生念头,在治疗上不配合,有时会把怒气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暴饮暴食,使透析期间体重大大增加。

2 护理对策

2.1 知识宣教 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各种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相关知识匮乏,即使是长期血液透析的病人在认识上仍存在误区,因此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当然针对不同阶段的病人,我们宣教的内容也是有所不同。比如对透析一个月以内的病人,要让他们明白此时肾功能损害的不可逆性,一旦进入尿毒症期,就只能依赖透析来维持生命,或通过移植重新获得一个有功能的肾脏,使病人放弃幻想,不要去做有害无利的尝试。继而告诉他们血液透析的原理及必要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维持性血透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瘘管的保护、饮食的宜忌、体重的控制等,这样病人对怎样配合治疗就能做到心里有底,就能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对透析时间较长的病人,宣教知识应更深入,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一些并发症的原因,如何正确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降血压药物、维生素,注意食物中钾、磷、蛋白质等成分的含量等,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中。

2.2 尊重病人 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病人,大多不再工作,有些在生活上还需要家人的帮助,而长期的治疗又造成他们敏感多疑的性格,总觉得别人会把他们当做废人,会嫌弃讨厌他们。因此护理人员理解尊重病人,与其建立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在平时要注意言行的得体,把握好分寸。既要多关心多体贴病人,又要维护他们的独立人格。多给一些赞扬,不要责怪批评病人,即使病人哪些方面做到而不够好,如未能很好控制体重等,也要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使病人自觉领会其中的利害关系,主动改变不良习惯。

2.3 社会支持 家庭是病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透析病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所以要与病人家属经常联系,加强沟通,让家属了解家庭支持对病人的重要性,同时关心体会家属的难处,使家属能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病人。

总之,一个完整的个体包括心身两部分,两者相互影响。每一个丧失健康的病人在疾病缠身时,总会伴随着精神心理上的重负,而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又会对其疾病的转归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病人的心理特点,才能实施最佳的护理。恰当的护理可以使护患关系融洽,使病人身体和心理处于积极状态,焕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然病人的心理问题不会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因此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也应是动态的。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99—02

1营养不良的因素

1.1 摄入不足

1.1.1尿毒症疾病本身的毒素刺激造成病人胃肠功能低下,加之透析不充分,体内尿素氮过高,病人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症状。

1.1.2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尤其是腹膜透析过程中,腹透液在腹腔内葡萄糖部分吸收入血,患者的血糖升高,有饱腹感,降低食欲。

1.1.3腹透液入腹腔之后,造成患者腹部胀满感 引起食欲下降。

1.1.4血液透析过程中,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透析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丢失,蛋白质的丢失也可引起营养不良的发生,患者会出现低蛋白,甚至造成低蛋白性浮肿。

1.1.5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程度的刺激胃肠道,引起食欲不振造成的食欲下降发生营养不良。伴发各种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造成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进一步消耗,使患者的营养状态进一步恶化,造成机体的代谢以及体内激素紊乱。疾病本身常伴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以及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及障碍。为了某些治疗的需要,常常出现过度的营养控制,造成摄入的营养物质结构不良,丢失过多,吸收不良等很多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

2 饮食护理 必须加强对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的指导,使病人的饮食更加合理化。以改善病人的营养不良的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饮食原则如下:

2.1给患者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2-1.4g/kg.日。这是指能充分透析的病人的蛋白质的摄入量。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可选用的食品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豆制品、坚果类食品。其它部分可食用碳水化合物以及部分主食类。超标准的蛋白质食物是不能摄入的。蛋白质摄入过多可能会引起远期并发症,对病人的治疗及预后都有不良的影响。热量每日供给125-146kj(30-50cal/kg)为宜。

2.2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尿量正常的病人,可以不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尿量减少的病人,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量。一般以每日不超过5g为宜,无尿的病人一般每天钠盐摄入应控制在1-2g/日。钠盐摄入过多,会引起口渴,易造成浮肿。

2.3限制钾盐的摄入量:钾的摄入可依病情而定。一般每日摄入量为2-2.5g。病人还需慎用含钾的食物,如:蘑菇、海菜、豆类、莲子、卷心菜、榨菜、香蕉、橘子、花生、干贝、芹菜、南瓜、优质蛋白及动物内脏。切勿暴饮暴食,预防高血钾的发生。高血钾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它可以威胁到病人的生命。无尿的病人更要限制钾盐的摄入量。能达到充分透析的病人可以适当放宽,但要掌握透析液的钾的含量。

2.4限制磷的摄入量:磷摄入量每天在600-1200mg,食物中几乎都含有磷。应避免含磷高的食物的摄入,如蛋黄、全麦面、动物内脏、干豆、坚果、奶粉、巧克力、海米、小米、绿豆、以及软饮料等。对这些食品的摄入一定要掌握一个适当的量。

2.5控制液体的摄入量,尤其是水分的摄入。体重增加应控制在每两次透析之间增长不超过体重的4%,饮水量一般不超过前一天尿量增加500ml为宜,要做到控制好入量,首先要做到充分的透析,透析效果好,口渴感会相对的减轻。限制纳的摄入,饮水的温度适宜,应饮用冰水或热水,不宜饮用温水,不要连续大量的饮水,饮用时应含满一口水一吞而下,医护人员应能准确计算脱水量。透析后达到透析病人的干体重。

2.6补充各种所需的维生素:透析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丢失比较多,必须及时补充,尤其是维生素B族。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主要是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消耗或丢失过多引起。

3 讨论:患者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后,饮食的限制与血液透析前饮食有明显不同。需要不断地调配饮食,增加营养,补充和调节体内的代谢紊乱和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关于饮食营养的管理问题,主要取决于残存的肾功能、尿量和血液透析的频度。对于少尿和无尿型透析患者和达不到充分透析的患者,如饮食不当,可造成不良后果,其威胁生命的主要原因是高钾血症和水钠储留。

3.1蛋白质的补充:透析病人由于血透时蛋白质的丢失,有促进蛋白异化作用,长期蛋白尿补充不足等造成了机体的负氮平衡。因此透析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可适当放宽,约每日每公斤体重1-1.5g,如一位50kg体重的患者,需补充50-75g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以富含人体必须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

3.2热量的补充: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糖类和脂肪类。主食(糖类)的摄入量为5-6g/日、kg,脂肪类摄入量为1.3-1.7g/kg.日,应以植物脂肪为主,如患者极度消瘦或过度肥胖时,总热量应适当增减。

3.3水及电解质的调节:

3.3.1钾:血液透析的病人一般无需药物性补钾,并应限制高钾食物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在2-3g为宜,对于尿量少、血钾偏高的病人,应严格限制钾的摄入。如有呕吐、腹泻等丢钾的情况,应在检查血清钾的水平之后,确定补钾量。

3.3.2纳:血液透析患者应避免高盐饮食。食盐摄入量每日3-5g,防止因进盐过多引起口干、口渴,使水的摄入过多导致钠水潴留。

3.3.3 钙和磷:血液透析的病人应限制磷的摄入。磷过高可以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代谢性骨病的危险。如果病人血磷已经升高,可以服用氢氧化铝凝胶。透析病人的血钙水平容易随着酸碱水平变化而变化。一般低血钙比较常见,治疗主要以药物补充。因胃肠道不易吸收,故应长期间断补充。最好间断补充能促进钙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D3,或罗钙醛等。

3.3.4 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体重的改变是液体平衡最好的指标。体液的增减可以通过直接测量体重而获知。在两次透析间,以每日增加体重0.5kg为宜。水的摄入量包括饮水量和固体食物以及药物等所含的所有水分。如有额外丧失也应相应补充。每日的进水总量等于前一日的尿量加上500ml。透析当日还可以加透析超滤量。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4

1临床资料

①低血压:发生低血压最常见。病人常表现为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重者意识丧失,甚至昏迷,应立即给病人取头低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人气道、停止超滤、减慢血流量,同时输注生理盐水100mL~200mL。②失衡综合征: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重者表现为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轻者,立即减慢血流速,减少超滤,肌肉痉挛者可输注高渗溶液。重者立即停止透析。做出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同时输注甘露醇,对症治疗。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4月一2Ol1年4月共收治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2O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岁~84岁,平均42岁;诱导透析时间2周~4周;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5例。

1.2透析方式2O例均为碳酸氢盐透析,8例采用内瘘,6例盐水或5O葡萄糖。采用深静脉置管,6例临时穿刺。首剂肝素量10mg~20mg,维持量5mg/h,血流量150mL/min~200mL/min,2h~3h,每周透析1次或2次。

2护理

2.1血液透析的护理

2.1.1透析前的护理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病人的年龄、干体质量、有无出血倾向、生命体征及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变化;有无血源性传播疾病;病人的心理状态及病人对血液透析的认识、透析治疗的态度。根据以上情况制订透析诱导方案,如选

用小面积、低效率的透析器,面积可由1m2逐渐增加到1.2m~1.8m;血流量一般由150mI/min~180mL/min增加到200mL/min~300mL/min;采用多次、短时透析,首次透析时间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心功能及血肌酐和尿素氮的情况决定。一般为2h~3h,然后逐渐增加到4h。正确计算病人的超滤量、肝素用量,合理安排透析间隔时间。

2.1.2透析过程中的护理严密观察透析机和制水机的运转情况,监视各种报警装置,时排除故障,确保透析的顺利进行;观察透析器、透析管路内血液的颜色及静脉压和跨膜压的情况.,注意观输液、输血的速度,严防血液输完未及时发现,空气进入体外循环致空气报警,对躁动不安者加强肢体固定,必要时应用适量的镇静剂,防止穿刺针脱出漏出、渗血,丢失血液,为了减少动静脉内瘘血肿、延长动静脉内瘘的寿命,新的动静脉内瘘应由年资高、技术熟练的护士穿刺,避免给病人造成损失,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在血液透析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和血压变化。

2.1.3透析后的护理透析结束缓慢回血,应由专业人员止先压迫血管15min~20min,再用弹力绷带压迫30min。正确按压穿刺点,避免出血。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嘱病人卧床休息,不应立即起床,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病人约定下次透析时间。

2.2动静脉瘘病人的护理动静脉瘘初次穿刺时,首先要观察内瘘血管走向,以触摸来感受所穿刺血管管壁的厚薄、弹性、深浅及瘘管是否通畅。在动静脉内瘘使用的最初阶段,应使用17G~16G穿刺针,并采用较低的血流量,以降低对内瘘的刺激和损伤。使用3次~5次后,再用较粗的穿刺针并在病人耐受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血流量。嘱病人避免内瘘侧肢体持重物、受压,禁止测量血压,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输液、输血、抽血化验等,动静脉内瘘是病人的生命线,保护好它特别重要。

2.3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应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每天更换辅料,预防感染发生。固定要牢,活动适量防滑脱。保持管路通畅,每次透析结束后分别用10mL生理盐水快速冲洗动静脉管腔内的残余血,再以肝素钠100mg即2mL,动脉1.1mL,静脉0.9mL封管,随后用无菌肝素帽封管,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另外股静脉留置导管的病人在操作时还要注意隐私部位的保护。告诫病人不要扭曲、挤压、动作过大,一旦出现红、肿、热、痛现象并伴有体温升高,应立即就诊,以防感染扩散。留置导管最好不要进行抽血、输液、输血等操作,做好留置导管的家庭护理。

2.4心理护理诱导期病人经过了丧失肾功能的否认、自闭、愤怒、抑郁、接受等心理过程,病人将希望寄托在血液透析上,希望和医护人员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因此护士要有同情心、耐心,态度要和蔼,应主动和病人接触,病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受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治疗,自然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士要详细向病人介绍透析室的环境和规章制度,介绍透析的原理、方法及透析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并告诉病人有任何不适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应,以便及时处理。把病人介绍给病友,使他们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另外,过去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积极配合,给病人创造一个祥和的治疗氛围,很快进入角色,以最佳状态接受透析治疗。

2.5满足病人的需求

2.5.1饮食指导诱导期透析病人的饮食要求和保守治疗阶段不同,合理的饮食是透析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诱导期透析病人由于知识的缺乏,渴望知道自己的饮食要求,医护人员应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炸以及含钾、钠、磷高的食物,如辣椒、香蕉、

咸菜、动物内脏、坚果等食物。严格控制水分的摄人,2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不要超过3kg,避免脱水过多引起失衡综合征。

2.5.2用药指导病人对用药知识的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护士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对病人反复讲解,使病人逐渐记忆,指导病人遵医嘱合理用药,不可随便变动或中断,尤其是服用降压药的病人要根据血压情况用药,家中要备有血压计,应每天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调整用药。抗生素要在透析后服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病人要警惕高钾血症的发生。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5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早期对疾病的知识缺乏,对透析技术认识不足,往往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某些病人对透析技术的期望值过高,认为透析后身体各方面不适会立即消失,或尿毒症会治愈,当治疗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时会产生焦虑、烦躁、情绪不稳定、消极等不良反应。因此,做好病人的术前宣教及心理干预是稳定病人情绪,增强信心并配合医护完成透析的重要环节。

1  临床宣教

1.1  向病人耐心讲解血液透析原理、适应证及过程

   

告知病人血液透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可有效地清除肾衰竭病人血液中的毒素、多余的盐分和体液,维持钾、钠、氯等化学物质的平衡,并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对于用利尿剂难以控制的水超负荷,用药物难以控制的高钾血症,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co2cp超过13 mmol/l,有明显的尿毒症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等急性肾衰竭者,肾移植前准备,肾移植后排斥反应致肾衰竭的治疗,水潴留、少尿、无尿、高度水肿伴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衰竭病人,早期血液透析尤其重要。血液透析是由一台特殊的机器代替病人的肾脏,将血液净化,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病人手臂上的动、静脉经由导管与血液透析机连接起来,血液透析机从病人体内抽出血液,运送到一个特制的过滤装置里,那是由许多细管组成的透析器,也叫人工肾脏。当血液不断流经人工肾脏时,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将被清除。之后,干净的血液将通过透析管道送回体内。

1.2  不良反应

   

告知病人血液透析是维持生命的一种治疗手段,血液透析不能根治尿毒症,在治疗期间出现不适或并发症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告知病人血液透析也存在一定风险,如血液透析是体外循环治疗,有血液丢失的可能。有时透析器破膜、管道破裂、肝素应用不当、血流量不佳、高凝体质时都可能造成体外失血,也可有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出血、溶血、过敏反应等意外的发生。

1.3  体质量控制

   

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接受透析,以免加重病情。两次透析之间的体质量增加最好不要超过2~3 kg,以避免或减少透析时可能发生的不适症状。透析是为了减轻身体不适,延长生命,如果体质量增长过多,下一次透析脱出的水就会过多,不良反应就会加重。告知病人透析期间应合理膳食,低盐饮食和限制水的摄入是透析期间控制体质量的重要措施。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是提高血液透析病人长期存活率较为重要的措施,要摄入足够的热量,适当控制钠盐、钾、磷摄入,注意休息,戒烟酒。若情况良好,可参加较轻松工作,适宜运动有利于增加血液透析病人的食欲和体力。

1.4  复查指标

   

遵医嘱服药,特别是降压药,不可随意变动,坚持定期复查,有时并发症的早期无自我感觉,但是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有利于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和药物干预治疗。应做到每月行一次血常规、生化检查,第3~6周行一次甲状旁腺激素(pth)、铁蛋白、胸部x线片、营养状况以及透析充分性指标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清除指数(kt/v)、平均时间尿素氮浓度(tacurea)等检查,每年行一次心超、肝素系列、b超检查。

2  护理体会

2.1  家庭干预

   

病人由于心理素质的差异、性格及文化水平的不同,受社会上不当医疗宣传的影响,加之对经济负担较重及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等问题的担忧,以为前途渺茫,导致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一系列不良情绪。我们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宣传疾病知识,通过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关系及工作情况,寻找原因,解除病人的顾虑。认真聆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的想法,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病人,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解除心理负担,使其认识到顾虑重重只能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增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护理

   

病人对血液透析的不适应及尿毒症本身引起的胃肠道、心血管、肌肉、骨骼、皮肤及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病人饮食习惯改变。护士要关心病人的饮食,做好饮食指导,要求病人及家属了解控制饮食对于提高透析质量,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性。此类病人的饮食原则是高热量、优质蛋白、高钙低磷、低盐低钾、低脂、控制水分。减少食物中钾的含量,减少钠的摄入,弃汤吃菜,不进或少进高盐食物,少用含钠高的调味品,禁食含钠高的食品,不饮或少饮浓茶和咖啡。进食易于消化的食物,严格控制水分摄入,给予饼干、面包等水分少的食物。护士要善于了解病人的需要,做好健康教育,使病人增加对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的认识,减少不良情绪反应。

2.3  穿刺针护理

   

告知病人血液透析前必须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不同病人血管条件差异较大,穿刺难度也较大,要向病人预先说明,特别是内瘘的保护是顺利穿刺及维持充足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动静脉内瘘建立后一般3~4周后方可使用,最好2个月后用。动静脉瘘完全成熟一般需1~4个月,在穿刺前应认真选择血管,避开瘢痕、血肿。对于新瘘要做到一次完成穿刺,动脉穿刺点距缝合口至少3 cm以上,动脉穿刺针应逆血流方向穿刺,静脉穿刺点要距动脉穿刺点3~5 cm,动静脉穿刺针尽量避免在同一根血管上,以减少再循环。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穿刺失败。若穿刺部位稍微隆起,立即停止穿刺,不要拔除注射针,并用冰块冷敷局部,皮下更换注射部位,透析结束后拔针。透析过程中嘱病人翻身时注意避免管路及穿刺部位受压、管路扭曲、折叠,导致血流量不足或透析不充分。护士应随时观察管路及穿刺部位的情况,保证顺利完成透析。熟练的技术、丰富的知识,态度稳重,动作敏捷而不慌张,不仅能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还能增强病人对护理人员信任感。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6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早期对疾病的知识缺乏,对透析技术认识不足,往往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某些病人对透析技术的期望值过高,认为透析后身体各方面不适会立即消失,或尿毒症会治愈,当治疗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时会产生焦虑、烦躁、情绪不稳定、消极等不良反应。因此,做好病人的术前宣教及心理干预是稳定病人情绪,增强信心并配合医护完成透析的重要环节。

1 临床宣教

1.1 向病人耐心讲解血液透析原理、适应证及过程

告知病人血液透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可有效地清除肾衰竭病人血液中的毒素、多余的盐分和体液,维持钾、钠、氯等化学物质的平衡,并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对于用利尿剂难以控制的水超负荷,用药物难以控制的高钾血症,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co2cp超过13 mmol/l,有明显的尿毒症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等急性肾衰竭者,肾移植前准备,肾移植后排斥反应致肾衰竭的治疗,水潴留、少尿、无尿、高度水肿伴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衰竭病人,早期血液透析尤其重要。血液透析是由一台特殊的机器代替病人的肾脏,将血液净化,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病人手臂上的动、静脉经由导管与血液透析机连接起来,血液透析机从病人体内抽出血液,运送到一个特制的过滤装置里,那是由许多细管组成的透析器,也叫人工肾脏。当血液不断流经人工肾脏时,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将被清除。之后,干净的血液将通过透析管道送回体内。

1.2 不良反应

告知病人血液透析是维持生命的一种治疗手段,血液透析不能根治尿毒症,在治疗期间出现不适或并发症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告知病人血液透析也存在一定风险,如血液透析是体外循环治疗,有血液丢失的可能。有时透析器破膜、管道破裂、肝素应用不当、血流量不佳、高凝体质时都可能造成体外失血,也可有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出血、溶血、过敏反应等意外的发生。

1.3 体质量控制

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接受透析,以免加重病情。两次透析之间的体质量增加最好不要超过2~3 kg,以避免或减少透析时可能发生的不适症状。透析是为了减轻身体不适,延长生命,如果体质量增长过多,下一次透析脱出的水就会过多,不良反应就会加重。告知病人透析期间应合理膳食,低盐饮食和限制水的摄入是透析期间控制体质量的重要措施。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是提高血液透析病人长期存活率较为重要的措施,要摄入足够的热量,适当控制钠盐、钾、磷摄入,注意休息,戒烟酒。若情况良好,可参加较轻松工作,适宜运动有利于增加血液透析病人的食欲和体力。

1.4 复查指标

遵医嘱服药,特别是降压药,不可随意变动,坚持定期复查,有时并发症的早期无自我感觉,但是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有利于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和药物干预治疗。应做到每月行一次血常规、生化检查,第3~6周行一次甲状旁腺激素(pth)、铁蛋白、胸部x线片、营养状况以及透析充分性指标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清除指数(kt/v)、平均时间尿素氮浓度(tacurea)等检查,每年行一次心超、肝素系列、b超检查。

2 护理体会

2.1 家庭干预

病人由于心理素质的差异、性格及文化水平的不同,受社会上不当医疗宣传的影响,加之对经济负担较重及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等问题的担忧,以为前途渺茫,导致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一系列不良情绪。我们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宣传疾病知识,通过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关系及工作情况,寻找原因,解除病人的顾虑。认真聆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的想法,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病人,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解除心理负担,使其认识到顾虑重重只能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增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护理

病人对血液透析的不适应及尿毒症本身引起的胃肠道、心血管、肌肉、骨骼、皮肤及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病人饮食习惯改变。护士要关心病人的饮食,做好饮食指导,要求病人及家属了解控制饮食对于提高透析质量,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性。此类病人的饮食原则是高热量、优质蛋白、高钙低磷、低盐低钾、低脂、控制水分。减少食物中钾的含量,减少钠的摄入,弃汤吃菜,不进或少进高盐食物,少用含钠高的调味品,禁食含钠高的食品,不饮或少饮浓茶和咖啡。进食易于消化的食物,严格控制水分摄入,给予饼干、面包等水分少的食物。护士要善于了解病人的需要,做好健康教育,使病人增加对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的认识,减少不良情绪反应。

2.3 穿刺针护理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052-01

整体护理是指护理工作从单纯的对病人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要。根据这一模式,我科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使病人顺利透析,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均系我科长期血液透析病人,男15例,女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岁,均为尿毒症终末期病人。

1.2 方法

20例病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向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护理效果。

2 护理

2.1 血液透析前的护理

2.1.1 内瘘术后护理向病人讲解内瘘护理的重要性,它是血液透析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病人的生命线。内瘘术后早期,尽量穿袖口宽松内衣,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回流,以减轻肿胀程度,包扎伤口不宜过大,每日检查吻合口震颤及杂音。术后1~2周每天用术侧手捏握橡皮球3~4次,每次10 min,内瘘穿刺至少应在术后4周。

2.1.2 环境的安排室内保证空气清新,环境清洁,病人正前方安置电视。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及紫外线空气消毒。

2.1.3 心理护理尿毒症病人由于长期透析,经济上的负担重,随着时间延长,并发症多,易产生忧虑、恐惧、紧张的心理。透析治疗是一种非生理性状态,血液透析前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讲解相关血液透析知识,有效利用病人的家庭支持系统尤为重要。应鼓励病人战胜这种心理的不安和痛楚,并向病人本人和家属充分解释血液透析治疗的原因及效果,必要时请接受透析治疗疗程较长、效果较好的病人帮助解释以取得病人密切配合。

2.2 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2.2.1 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熟练的动静脉穿刺技术是使病人减少痛苦的重要保障。而且内瘘早期感染与手术有关,而后期感染常与穿刺点污染有关[1]。护士每次穿刺应更换部位,严格无菌操作,透析结束时压迫止血要用无菌敷料。对疼痛敏感的病人穿刺前多与其交流,分散注意力或作深呼吸,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2.2.2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感受及需要,对透析时应急情况应及时处理,如穿刺部位肿胀、针眼渗血、低血压、抽筋、恶心、呕吐、寒战等应配合医生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保证病人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

2.2.3 血液外渗的护理尽量按压穿破血管的针眼,用绷带固定局部,但要注意血运,冰袋局部冷敷,观察肿胀是否局限,询问疼痛是否减轻,嘱24 h后热敷,并擦喜疗妥。

2.3 血液透析后的护理

2.3.1 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及家属血液透析后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做内瘘的病人第2日温热毛巾湿敷有利于软化血管,发现穿刺点有发红、疼痛时,可局部用75%酒精湿敷[2]。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务人员取得联系并得到及时处理,颈内静脉插管的病人嘱其保持切口处敷料干燥,头颈部活动要限制。血液透析病人用药很多,而药物大部分经肝或肾排泄,所以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3.2 有效利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我科每年举行一次“肾友会”,欢迎病人及家属参与,加强健康宣教,告知家庭支持系统对病人病情稳定的重要性,鼓励营造家庭休养环境,给予物质和精神支持,让病人视血液透析室为家,视医务人员为亲人。对家庭经济状况极差的病人,给予帮助,并动员医务人员及媒体、社会各界采取募捐的形式共同帮助病人度过难关。

2.4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合理安排低盐、低磷、优质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控制水摄入量,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1 kg,限制摄入饮料、蔬菜及水果,避免钾摄入过多。

3 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法,给每位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回收率100%,结果显示病人满意度达99%。临床资料中病人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血液透析治疗。

整体护理满足了病人的基本需要,在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基础理念上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将这一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中,使病人感受到每个阶段的护理需要。护理不仅服务于个体,还要面向家庭、社会环境的需要,密切护患关系,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8

摘要 血液透析的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尤其是老人病人。为了改善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加强饮食护理是十分必要。本文主要概括了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状况,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血液透析;饮食护理;老年病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血液的净化技术,可将体内有害和多余的代谢废物、电解质排出体外,使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维持平衡。主要应用于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中毒、肺水肿、肝性脑病等疾病中。该项技术的应用,已有效帮助肾衰竭病人延长生存时间。

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护理,能维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透析效果,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就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1 饮食护理的注意要点

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饮食原则是坚持高热量、高蛋白质、高钙、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低钠、低磷以及水分的合理使用。

1.1提供足够热量和蛋白质

血液透析患者热量摄入要维持在每日125.6kJ~146kJ/kg,蛋白质摄入为每日1.2kg左右,不可少于1.0kg。

蛋白质要摄入优质蛋白,如蛋清、牛奶、鱼肉、瘦肉等,这些蛋白质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较多,能有效合成人体所需蛋白质,产生的废物较少。热量的摄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患者当然的活动量来进行增减。热量的供应主要来源于糖和脂肪,其中糖占主要部分。血液透析的患者应尽量摄入植物油,其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1:5,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1.2控制水的摄入

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多数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因此必需控制水的摄入。如果体内水分过多,患者无法排出水分,造成水潴留,会使循环负担加重。此外,在血液透析中,由于大量的离子被透析出体外,患者体内水分如果比例过高,则会引起低血压、肌肉痉挛,甚至心律失常。故而,掌握每日进水量是患者和医护人员需要注意的。最好的计算进水量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体重变动,2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应控制在1.5kg以内为宜[1]。测量患者体重时,尽量在固定时间,固定衣着,以保证体重测定的准确性。

1.3维持电解质平衡

维持电解质平衡需要控制钠、钾、磷的摄入。

钠的增加可导致机体水潴留。限制盐的摄入,可防止透析中出现的并发症,避免高血压的发生。血液透析患者每日盐分摄入为3~5g。

很多患者仅仅在炒菜过程中减少了盐,却忽略了其他高盐食物,如酱类、酱油、咸菜、海带等。

血钾过高可能引起心脏停搏,高血钾占血透病人死因的3%一4%,每周透析1~2次的病人更要注意限制钾的摄入[2]。含钾量较高的食物主要有可可、蔬菜、水果、番薯、咖啡等。血液透析期间要密切监测血钾浓度,并做好及时调整 低磷食物能有效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要避免食入过多的动物肝脏、坚果、豆制品等,还可以通过服用磷结合剂帮助防止血磷过高。

1.4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每一位血液透析的患者,都不免会导致维生素的大量丢失,而维生素的丢失也会引起血钙浓度降低。因此,在饮食护理过程中,要增加患者维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一般以药物为主。

2 饮食护理措施

2.1高蛋白饮食

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蛋白饮食,并不仅仅指蛋白质的含量高,还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要选择优质蛋白,减少蛋白质代谢后废物产生的数量;其次,要避免食物所含钠、钾、磷过高。患者的饮食不能单一固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随时变化,及时根据病情调整。食谱的制定还要结合患者的不同年龄、 性别、 嗜好、 生活饮食习惯和个体营养状况[3]。

2.2增加健康宣教力度

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不能一直生活在医院里,为医护人员对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等的观察监测带来困难。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对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力度,让患者和家属能在家庭生活中注意。

血液透析的饮食宣教,主要有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患者什么东西应该多吃,什么东西应该少吃;怎样计算各种蛋白质维生素的含量;根据何种情况改变患者饮食。饮食中要提高对食品卫生的注意,不能使用腐烂过期的食物。而且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什么情况是患者病情加重的表现,以便其能早期发现,及早进行治疗。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退化,无法经受疾病的反复侵袭,更需要在饮食中注意,防止病情加重。对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可食用易咀嚼易消化的软食、流食;习惯高盐饮食的老年人,可增加酸、甜、辣等味觉刺激,以提高食欲。家属还应该注意,老年人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2.3做好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多表现为焦虑、忧愁、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或性情暴躁、易怒[4]等心理问题。这主要与疾病的影响,血液透析费用高,疾病康复希望小,患者惧怕死亡等有关。这些不良的心理问题都会导致患者对食物没有胃口,影响食物消化。特别是老年患者,他们的悲观情绪要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甚至会出现轻生情况。因此,护士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采用耐心、细心、贴心的护理态度,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除患者的心结。患者有良好的心态,必能促进其食欲增加。

3 参考文献

[1]祁兴敏.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0):112.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9

本文通过对89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数据分析,较少了并发症发生的概况,着重分析了在透析间期发生感染和低血压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以达到预定的透析目的。通过制定个性化的透析方案、科学的饮食护理与心理护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并发症;低血压;护理

1 血液透析病人并发症概述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维持性血透患者不断增加,与血透相关的并发症亦相应增多。主要并发症有低血压、高血压、出血、感染以及失衡综合症等。不同类型病人,容易引起的并发症各不相同。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进行透析的患者逐年增加,进行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者日益增多,且大多数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并发症,因此做好患者透析的护理,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2007年4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89例施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其中男54例,女35例,年龄36-75岁,中位年龄56岁(6岁以上占62.3%)。本组患者每周血液透析2-3次,每次4 h。透析时血流量200~250 mL/min,患者透析后均给予皮下注射人类促红细胞生长素3000-6000 u/w。

透析过程有31例患者发生低血压,17例发生高血压,9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症状分布详,见表1。

1.1 低血压:

据媒体报道,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通常比较高。患者发生血压较大幅度下降情况,一般在透析后1-2 h发生。本组3例患者在透析后1-2 h表现为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恶心、呕吐、出汗等。因此,在透析过程每小时为患者监测血压一次,发现血压下降时,监测时间改为30 分钟一次。同时给予患者平坐卧位吸氧,停止超滤,减慢泵速,必要时快速输入高钠溶液并采用高钠序贯透析,先用含钠145 mmol/L透析液透析,以后每小时减低5mmol/L,直到135mmol/L为止,无效者应及时结束透析。

本组31例出现低血压患者中,症状较重、年龄较大(65岁以上)有2例,因此对年龄较大的患者行透析时,如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打哈欠、发出鼾声等症状时,应特别注意是否已出现低血压情况。同时,对于易出现低血压的老年患者,根据患者体重和脱水量选择透析器,面积不宜过大,并选择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器。

1.2 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压是由于高血糖和水清除率降低导致血容量增加所致。本组有36例患者发生高血压,主要与患者均存在水钠潴留、干体重控制不好有关。因此,透析前应教育患者在透析间期严格限制水、钠、钾的摄入量,严格控制干体重,保证每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透析过程对出现高血压患者,首先应给予安慰,排除患者精神紧张等因素,同时采用低钠透析,通过限钠和透析中的超滤,一般患者的血压均可趋于正常。另外,对于一些严重高血压及血压难以控制的患者,应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升降幅度、持续时间等变化规律,透析间期选择合适降压药物及服药间期,以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

1.3 出血倾向:

本组有9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其中消化道出血2例,皮下瘀斑3例,眼底出血4例。因此,透析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呕血或黑便,皮肤是否出现瘀斑或新鲜出血点,是否经常发生鼻黏膜或牙龈出血,对于女性患者还应询问其月经量是否异常增多。如果存在其中一项,应把患者列入有高出血倾向的重点对象。

在透析过程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皮肤出血点、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血压、心率的变化,若发现出血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如与透析中加入肝素有关者,应给予鱼精蛋白对抗,改用低分子肝素(LMWH)或无肝素透析方法。由于无肝素透析极易造成凝血,可采用LMWH透析,同时在LMWH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鱼精蛋白以中和肝素。

2 低血压分析与护理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变化、原发疾病和合并症复杂,透析中更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以低血压尤为突出。因此加强防护减少低血压的发生至关重要。探讨透析患者低血压并发症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 病例介绍:

31例患者在透析期间并发低血压69次,低血压诊断标准与透析前血压相比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1mmHg=0.133kPa)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以低血压为特点可无任何症状或伴出汗、头痛、头晕、心慌、胸闷、冷汗、恶心、呕吐、肌肉痉挛、便意或失禁、哈欠、视物模糊、头晕眼花、嗜睡、面色苍白,血压显著下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抽搐、昏迷。

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25例,女15例。低血压的诊断按常规测血压的方法:肱动脉血压低于12/8kPa;65岁以上者血压低于13.33/8kPa;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者。

采用χ2检验,干预组和对照组间患者低血压常见5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效果,见表1。

2.2 低血压并发症原因分析: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5%~50%,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

透析开始数分钟至1 h内发生的血压下降称透析早期低血压,是由于体外循环血流量突然增加(约为150~200ml),血管的收缩反应性低下,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体内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血压下降。

透析开始1h后发生的血压下降称透析中后期低血压,是由于透析过程中需清除尿素、肌酐等渗透物质和透析间期体内潴留的水。由于多数患者血透不充分,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如每小时超滤超过体重的1%,每次超滤超过体重的4%~5%,超滤速度过快、过多致血容量下降,在下降超过本身机体代偿能力时就可能发生低血压。

2.3 低血压的护理对策:

发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主要表现为超滤后期交感神经张力的反常降低,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超滤过多、过快等其他透析相关因素也促使其发生。

向患者解释透析注意事项,透析当天降压药要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服用,以免在HD过程中降低血压。对于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者,透析前应停用降压药物。

由医护人员监测体重,准确评估计算患者干体重及脱水量,以防患者虚报体重致过快、过量脱水而致低血压。采用容量控制型血液透析机,定期调整患者干体重,还可改用血液滤过或血液灌流治疗。

2.3.1 透析液的温度:

透析液的温度正常为35~37℃,我们一般调整至36~36.5℃之间,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调至35.5~36℃之间,对频繁发生低血压的患者一开始就调整至35℃,直到透析结束,观察有无发冷、寒战等反应。

2.3.2 合理使用降压药: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调整,对透析时血压升重的嘱其照常服用或适当加量,避免中途使用降压药,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嘱其透析前停服一顿降压药,并提醒患者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其剂型和剂量的变化,以防误服,造成不良后果。

2.3.3 超滤脱水量的控制:

向患者讲解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重要性,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使每次超滤脱水量控制在体重的3%~4%之间,如大于体重6%~7%,则超滤总量过大,超滤过快可造成血容量迅速下降而易发生低血压。

2.3.4 观察与监测:

透析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巡视,每小时测血压一次,对于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15~30 min监测一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神态,面色的变化,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如头晕、打哈欠、出汗、恶心等。

2.3.5 低血压的处理:

一旦出现低血压的早期症状,应即刻将血流量调低,减少或停止超滤,将透析液温度调低至35℃,患者取头低脚高仰卧位,吸氧,如血压无回升,可以快速输入50%的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必要时结束透析。

3 血液透析病人并发症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同时向他们简要地介绍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效果,让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消除思想顾虑和惧怕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做好健康教育,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

3.2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透析方案:

一般老年患者采用每周3次为宜,每次3~4.5 h。因血浆再充盈时间慢,除了常规缓慢、均速等超滤外,在透析一定时间暂停超滤10~20 min再继续进行超滤,可减少抽搐、心慌等症状。

3.3 饮食护理:由于血Alb、Hb的低水平是尿毒症患者并发感染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尿毒症患者常有食欲不佳、进食少,存在贫血和营养状况差,加之治疗过程中随着透析器丢失一部分血液及经常取血化验,使贫血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对感染的应激反应能力低下,因此,尿毒症血透患者应规律、充分透析,每周透析2~3次,以降低血液中代谢产物、尿素氮、肌酐。适当增加营养,每日摄入蛋白质1.0~1.2/kg,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瘦肉为主,另外需补充维生素、钙、铁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尽量减少输血。

3.4 基础护理: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口腔、皮肤、会阴的清洁护理,保持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清洁通畅。床单每人更换一次,遇血迹污染,随时更换。

3.5 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有无低血压先兆,透析前将低血压的表现给患者讲述,若出现低血压早期症状:打哈欠、有便意、背后发酸发凉等,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如果遇有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时,更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减慢血泵的转速,降低体外循环血量,鼻导管吸氧,有助于减少组织缺血和腺嘌呤核苷的释放。病情无好转应立即停止超滤,去枕平卧,按医嘱迅速输入高渗葡萄糖及生理盐水,必要时用升压药直至稳定。经上述处理若无效,则停止透析。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陈文,陈双华,等.慢性肾功能检查中尿路感染65例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2,8(6)∶350

[2] 李保春,陆军,许静,等.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30

[3] 焦秀珍,魏俊丽,孙仁莲.血液透析并发出血时用低分子肝素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9)∶711-712

[4] 赵学伟,周伟,张智敏,等.可调性透析液温度与盐浓度对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干预评价[J].中国血液净化,2005,4(8):446

[5] 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7

[6] 孔梅敏.进餐时停止超滤预防透析低血压护理观察[J].浙江医药,2001,3(2):140

[7]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09~415

[8] 陈春叶.透析性低血压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1):60~61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10

我院中医糖尿病科自1997年以来开展中药结肠透析法,对24例肾衰病人进行了结肠透析150余次,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根据病人临床表现辨证分为两型,分别研制了降氮1号和降氮2号结肠透析液,针对湿浊内停,湿久化热,瘀毒内蕴,腑气不通,宜通腑泻热、化瘀解毒,选降氮1号(自拟方:大黄,公英,生槐花,生地榆,煅牡蛎)。针对脾肾衰微,湿浊弥漫宜健脾补肾,通腑泻浊,选降氮2号(自拟方:生黄芪,仙灵脾,大黄,煅牡蛎),分别水煎至200ml为1个透析袋,每日1次灌肠保留30~60分钟,通过24例临床观察发现,随着结肠透析次数的增多,血肌酐、尿素氮值的不断下降,病人恶心呕吐、厌食等自觉症状也有明显好转,临床疗效满意。在护理实践中我们谈以下几点体会。

透析前的心理护理

入院初期多数病人表现恐惧紧张。入院时病人由于高度水肿、高血压、大量蛋白尿甚至少尿、乏力厌食、恶心呕吐,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表现为急躁和不安,这时要求医护人员尤其是责任护士,一定要向患者讲清灌肠的目的,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烦恼,并讲清透析液的作用是使毒素外排,鼓励病人坚定信心,消除恐惧心理,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透析中的护理

环境准备:酌情关闭门窗,屏风遮挡病人,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

物品的准备:透析液、灌肠管、棉签、治疗巾、弯盘、卫生纸、橡胶单或塑料单、止血钳、剂、清洁手套、水温计、小垫枕,温开水5~10ml。

透析方法:嘱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将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边,铺好橡胶单及小垫枕和治疗巾,使臀部抬高10cm,戴好手套,接好透析液,放出少许液体于弯盘中,排出管中气体,将灌肠管前1/3用棉签涂上剂,然后将灌肠管缓慢插入约20cm,将透析液缓慢灌入肠腔中,药液注入完毕,再注入温开水5~10ml,抬高肛管尾端,使管内溶液全部注完,拔出肛管,取下手套,嘱患者尽量忍耐,保留30~60分钟,并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①灌肠前嘱病人先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物吸收。②应选择稍细的肛管,插入要深,液体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灌入速度要慢,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物能保留较长时间,利于肠黏膜吸收。③如病人紧张应分散其注意力,给予体贴和安慰,态度要和蔼,以配合治疗。④如操作中病人有便意,应嘱病人深呼吸,减慢透析液灌入速度,减低腹压,以保证透析液的保留时间。⑤操作要轻柔,尤其是对有痔疮的病人,尽量避免给病人造成更多的痛苦。⑥透析液温度要适宜,一般在38~40℃,因过凉或过热均会刺激肠蠕动,缩短透析液的保留时间而影响治疗效果。

透析后的护理

要注意观察透析后病人的大便次数及性质,每日至少2次排便才能起到毒素外排的作用。

由于透析要反复进行,所以要求病人一定要注意卫生,每日清洗1次,女病人要经常冲洗外阴,保持会卫生,有痔疮患者用痔疮栓,痔疮严重者可暂停透析,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观察病人透析前后的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实验室的检查,主要注意血中血肌酐和尿素氮下降的情况。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11

血透患者来的病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此病的病人病情较重,且十分不稳定,对家庭的影响会逐渐加重,这样就会给家庭生活增添很大的负担,不论是生活还是经济方面的负担都在逐日增加,久之,病人就会失去信心及心理不平衡。为了使患者和家庭更好地配合治疗,护士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同步的健康教育指导,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取得理解与合作。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家属参与配合,督促患者按时治疗,使患者的情绪稳定,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健康,使家庭社会患者的关系更加和谐,生活充实,心情愉快,关系融洽,提高患者的生活、身体及社会功能。

护理人员还应做到教会患者及家属对血透后出现高血压、低血压、心衰等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指导其如何保护好内瘘,安排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定期监测血压、血常规,保证充分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医疗保障体系在我国尚未以法律形式确立,某些病人的医疗经费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同时随着医保的逐步完善,对大病的患者负担逐渐减轻,但也仍存在着一定的压力,构成患者与社会之间的某些不和谐因素。

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透析病人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减弱,一些人包括他们的家属就难免有些顾虑,从而使他们厌烦和嫉恨,逐渐形成畸形的心理。

生理因素

性活动是人之本能,大约70%以上的透析病人都会发生障碍,为此他们会感到苦恼、孤独、心烦等。

身体素质因素

久病导致心理的痛苦、肉体病痛、经费的消耗,加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失眠、饮食欠佳,使患者身体素质逐日下降。

前途因素

这种患者因疾病原因失去原有的工作能力,使前途命运处于无限悲观的状态,认为自己对社会和家庭已无存在的价值。

讨 论

透析病人的护理篇12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26-01血液透析法在医学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它操作简单,而且安全系数较高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工作的原理就是通过半渗透膜将人体血液中的一些废物质排除体外,从而有助于部分肾功能的恢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医疗方法很多,但常有的就是血液透析法,原因就是它的安全性较高。内瘘对于HD病人很重要,它可以说是病人的生命的延续。所以,保护好内瘘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做好内瘘的护理工作。

1 临床的基本资料介绍

我院在2011年6月到2013年1月共接收内瘘病人90例,其中男士有50例,占总数的55.6%,女士患者40例,占总数的44.4%,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在42±2.2岁,病人的病程在3~24个月。

2 护理的方法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2.1 内瘘患者术后的护理

在进行血管内瘘手术后,[1]在一星期内应当保持同侧肢体的卫生,严禁出现潮湿,在术后如果发现有渗血部位,而且还难以止住,或者说患者身体疼痛的非常严重,患者难以忍受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要密切观患处的流血是否通畅,对患体处的包扎,尽量不要太紧,对患处的药物要做到及时更换。为了防止患者肢末梢在术后水肿,卧床时一定要保持患肢是抬高的。患者在术后7周左右,待患者的血管已经扩张,而且血管的厚度已经恢复得和原来一样,这时才可以进行穿刺,如果血管厚度不够用,仍然要穿刺,那必须保证一次成功,否则会引起血肿,甚至是降低内瘘的使用寿命。

2.2 穿刺应在无菌下进行以提高成功率

患者在 做穿刺时,医护人员一定要保证在无菌下进行,防止感染,同时也为了能够提高其成功的概率。对于内瘘病人出现感染的现象很多,感染分为前期感染与后期感染。而后期的感染主要是由于穿刺点受到污染而造成的,不要小瞧这么一个小小的感染,它可以降低内瘘的功能,严重者将丧失其功能,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败血症的症状,是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遇到感染问题,应马上处理。在对血管进行穿刺时,[2]尽量一次成功,以免损伤血管壁。我们在医学上常用的是纽扣法,此法优点是不会造成血管出现狭窄,而且穿刺点不会出现渗漏,但是也有弊端的存在,此种方法有利于内瘘寿命的延续。

2.3 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要防止血栓的形成

内瘘手术后有可能会有血栓的形成,这主要与血管吻合技术有关系,这种现象大约会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比如说血流量不足,血压低,凝血亦的增多等。凝血亦的增多主要是因为反复定点穿刺导致血管狭窄现象出现造成的,为了改善血液循环应让患者每天用硫酸钠热敷患处,以扩张内瘘血管。

2.4 患者在透析后的护理工作

患者在透析后,一定要做好处理,防止患者出现血肿的现象,一旦出现,将影响患者下次的透析,及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在完成透析后,要及时用无菌的棉垫进行压住止血,但压的时间与力度要恰当,此方法叫压迫止血法,同时患者应将手臂抬高,减少静脉血回流的阻力,这样有利于快速止血。

2.5 做好透析间内瘘的护理工作

我们人体可以作为内瘘的血管是有限的,医生在建立内瘘时是有规则的,不能随意,要遵守先上肢后下肢,先无利侧,后有利侧,由远及近的原则进行制作。考虑到患者在术后可以正常生活,我们在制作时首选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的先吻合,这个部位在建立瘘时比较容易的。内瘘制成后,我们要注意一下事项;此处应禁止抽血、注射、测血压等。在术后,患者在平常要多进行手臂的锻炼,同时也做好对内瘘的保护。患者在做透析前,要好手臂的卫生,结束后要严谨患处平碰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内瘘的使用寿命和显现出治疗的效果。

2.6 常见的内瘘并发症及护理方法

(1)患者血流量不足 在临床上主要体现在动脉管道的压力不足,或是内瘘血管内的杂音降低,穿刺后血管的管道充盈达不到要求,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可能是血管痉挛,血管出现狭窄或是器质性狭窄等问题。如果是血管狭窄我们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来扩张血管,但是如果是器质性狭窄,那我们就要用血管扩张术来改善了。

(2)感染现象出现 如果出现感染,其外表症状是瘘表发红、热、肿痛等。有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全身的发热,或发冷、血管闭塞等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败血症产生。原因就是在术后没有遵从医生的嘱托,不注意个人卫生,导致穿刺处发生感染。我们要严谨在穿刺点处进行消炎治疗,[3]防止损害到内瘘管。

(3)假性动脉瘤的形成 在临床上出现假性动脉瘤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内瘘的使用过早,2定点穿刺及穿刺的技术差,3术后止血未及时,出现血肿。对于内瘘的使用一定要等到血管康复后使用,在穿刺时尽量不选用定点穿刺,并尽可能的一次成功。

3 结 论

患者在进行内瘘手术时,一定要遵从医生的指导,无论是在术中、术前,还是术后,同时要做好这三个过程的护理,这样有利于内瘘之作的成功,减少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我们在临床中,一定要加强内瘘的护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