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合集12篇

时间:2023-07-20 09:23:11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篇1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监测设计优化是当前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笔者认为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其进行优化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为达到经济适用和先进可靠的工程安全监测目标,应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的设计做相关研究,在总结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当前研究状况的前提下,提出可采取的各种具体的的合理化监测措施,其研究内容涵盖水力学、自动化及变形、渗流等各个方面。

一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的研究状况

(一)监测内容方面

要搞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监测设计优化,必须对监测项目善加选择。我国有管技术规范中,对大坝的级别划分比较粗,只是把大坝分成3或4级来进行监测项目的确定。因为并没有把建筑物的类别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导致当前的安全监测设计的针对性较差。在实际操作中,监测项目和监测点存在偏多的问题,而且不仅监测项目和监测点偏多,还存在抓不住重点和实际需要难以及时解决的困难。笔者愚见,认为应按照工程类别和级别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然后再进行监测项目的选择。建筑物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如大坝、泄洪道,水库等等都是能够合理有效达到设计目的和要求。另外还要根据各种建筑物的各种监测量的理想差异要求,精心挑选合适的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

(二)监测变化方面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安全监测内容,笔者认为存在针对性。如针对水平、垂直、挠曲、倾斜、裂缝等。监测内容不同,其优化内容也不同,并且监测方法应适合各种工程类别和部位。如水平监测中最好能够应用可以同时观测水平和垂直位移的双向监测法。为了优化设计,垂直位移监测在在覆盖层较厚的时后,可采用深埋钢管标作基点。在年度温差变化大的区域则使用双金属标比较合适。地形复杂的地区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法替代二等或三等水准测量。而采用倒垂线代替高程传递仪则是在高程传递方面比较合适。因为从前实践不多导致倾斜监测设计成为比较弱的方面。所以应提出加强倾斜监测设计研究的意见。比如可以在不同高度监测不同倾斜,可换算成挠度。方法上以布置精密水准或遥测倾斜仪为佳。接缝及裂缝监测设计除了使用探测雷达和水下电视等方式,还可在坡度较大的地方设置监测点。

自动化监测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中对自动化监测缺少具体规范措施。特别是在混凝土坝和土石坝规范中,为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从而达到有效监测的目的,必须要设置自动化监测。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自动化监测建立的意义是重大的。一般认为可分为设计方案、基本要求、系统组成、软件配置和报警系统等五个方面进行设计。

二、可采取的各种具体的的合理化监测措施

(一)水文和水利学监测设计

水文和水利学监测在前人研究结果中被提及的较少,笔者认为水文和水力学监测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的重要内容,我们有必要选择其中对工程安全影响较大的部分进行划分仪器观测和现场检查。以实现重点突出及有效针对的目的。其中水文监测主要包含降水、水位、波浪、冲淤、水温气温方面的监测。而现场监测主要包含植被、兽穴、淤泥、冰冻、侵蚀等几方面。水文监测和现场监测均可按建筑物类别进行监测选择。另水力学监测包含的内容为压强、掺气、流速、振动和消能几方面。可以分别按建筑物级别及类别作相应选择。

(二)应力监测设计

应力检测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当前对混凝土和钢材的应力监测设计有规定,但没有提及对岩石的应力应变监测设计。目前也缺少对混凝土的无应力设计规定。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应力检测设计方案。无应力监测设计应使用岩石无应力计和钢筋无应力计对其进行检测。

渗流监测设计

由于渗流监测涵盖内容比较广,从前没有整体的进行分类。通过理论调查与现实实践,有理由将渗流监测进行分类,可分为渗水压力、扬压力、孔隙压力绕渗药理及地下水压力、渗流量等六方面内容。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渗水压力的监测设计主要是针对土石坝的,可分为坝体和坝基两方面。测点需要靠近上游。而扬压力检测所针对的主要是混凝土坝和砌石坝,也可以分为坝体和坝基两方面。以埋设渗压计检测为佳。孔隙压力检测设计针对的则是对土壤固结过程中产生的孔隙压力,其与渗水压力检测是相互影响和兼顾的。对绕渗压力检测来说,原有的测点设置建议不太合理,可以统一改为沿流线方向布置一到两个观测断面。地下水压力监测上,并无有关规范,不过笔者建议将地下水压监测分成近坝区岩土体和地下建筑物两个部分。可分为滑坡体、高边坡及地下泵站、厂房,泄水底孔,埋涵,高压管道和地质构造带及隧洞等等。另渗流量监测方面,规范也比较少,而且所有的内容非常散且笼统。建议可把渗流量进行具体划分,分为分区、廊道、下游、坡降及减压渗流量等几个部分。

图形符号的制定

对于水电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设计来说,检测仪器是必须工具。而检测仪器设备上的不同图形符号代表的意义不同,如何制定这些图形符号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前的图形符号制定存在比较散乱标准不一的状况,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监测设计的研究,应对这种状况予以杜绝。有些规范中如土石坝和混凝土坝规范中就没发现有对仪器设备上的图形符号有相应规定。我国最早的相关标准是《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此标准是1995年6月份的,距今已经近二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更新,原有的标准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需求。因此对原有标准应有选择的使用和舍弃。

研究获得的体验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进行研究获得的体验很多,进行简单梳理后发现确有收获。笔者在对水利水电安全监测设计的研究过程中,以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和代表性,增加监测设计的经济型和合理性为目的进行探究。从而达到小投入大产出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将从前设计中不恰当的内容修改掉,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水利水电安全工程监测设计的需求。建议应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的设计优化,因其不仅关系着监测设计的水平提高和设计质量,更关系着国力民生。当然在研究中也得到了一些成果,值得一提的便是方法的选择方面,确定应该使用简单快速精度高的监测方式进行监测设计,制定方案。因为复杂的方法不一定适用,越繁杂越可能导致效率降低。此外,对于安全监测应针对不同工程分别对待。对于安全监测的阶段划分,可将检测设计分成施工期、蓄水期和运行期三种阶段。三个阶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在某些时刻还需要交叉进行。但是分层以后能更切合实际需要,使监测设计的目标更明确和易于达成。

结语: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的标准体系历经几十年的变迁,在理论及实践方面已经日趋完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也越来越重视安全,安全监测的技术标准和配套也较为合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仍有不适应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需求的地方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概言之,为了促使我国水利水电安全监测设计更趋合理,我们应该进行持之以恒的研究和探讨。为设计出更好的安全监测体系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篇2

引言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大型、特大型水电站修建越来越多,绝大多数大型水电站均建立了水库地震台网监测系统,并取得了监测成果,促进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研究的进展。水库诱发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浅,地震的地表效应比较强烈。其震中大多紧邻大坝和库周10km以内(特别是水库区的峡谷边缘地带),具有频度高、震源较浅、震级下限低、震中烈度较同级天然地震偏高、波列持续时间短、高频能量丰富、大多活动时间长且更具迁移性(包括向坝后迁移,库尾也可发震)等特点[1~2]。水库诱发地震对水库工程、枢纽工程及当地居民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监测、预报,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我国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研究始于新丰江水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直接记录式、模拟磁带式地震仪和电信传输到数字化地震监测系统和远程传输阶段[3]。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年第7号)、《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409号)、《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令第9号)(2011年5月1日实施),以及少数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水库地震的规定,均对水库地震工作提出了相应要求。一般只涉及规定什么规模的水库和符合什么条件的水库需要建设水库地震台,甚至规定了技术要求,但对如何开展台网规划设计和布设监测台网则没有具体规定,更无与水电工程相应阶段相对应的规定及技术要求。目前相关规程规范对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及预测有了原则性规定,GB50287-2006《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第6.2.13条、SL245-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第4.3.1~4.3.5条和DL/T5335-2006《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第9.4节等的要求,尽早在施工初期或至少蓄水前一年建成投入正式运行的水库诱发地震遥测台网,并至少持续观测至库水位达到正常蓄水位之后3~5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水库诱发地震监测技术规范》(SL516-2013),主要是规范水利工程的水库地震台网建设工作。2015年6月1日实施的《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2014)规定水库地震监测原则、技术要求。多数大型水电工程的库区已建设了水库地震监测台网,但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和设计尚无专门、系统的监测和预测及防治技术标准,也无相应规程规范规定水库地震台网在水电工程各个阶段工作内容、工作深度及精度要求,报告编写原则、要求亦无统一规定。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进行了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为制定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规程奠定了基础。2014年,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4]298号,计划编号:能源20140428)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关于印发《2014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编制计划会议纪要》(水电规科〔2014〕137号)函的要求,水电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参编单位,共同开展《水力发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专题报告编制规程》编制工作。

1规程(规范)进展及主要内容

1.1规程(规范)进展

编写组于2014年12月提交规程编制大纲,2015年2月15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成都组织召开《水力发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专题报告编制规程》编制大纲(以下简称《编制大纲》)评审会议,评审意见认为目前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为规范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设计、台网建设及运行等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保证成果质量,编制本规程是十分必要;建议将原《水力发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专题报告编制规程》修改为《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规范》,编制内容应包含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技术设计、台站建设、运行和资料分析的全部工作。根据大纲评审要求,编写组于2015年8月底完成并提交了《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初稿。2015年9月10~11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主持召开《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初稿评审会议。评审意见认为初稿的主要编制内容基本合适,同时要求编写内容应结合水电工程特点及工程实例进行精简,突出各个工作阶段的技术要求,对供电方式、传输方式等提出原则性的要求,具体技术要求可按照水库地震监测相关标准执行。根据征求意见稿初稿评审要求,编写组于2015年12月31日完成了征求意见稿。

1.2规程(规范)主要内容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分“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监测台网总体规划设计”、“5.监测台网技术设计”、“6.监测台网建设”、“7.台网运行与资料分析”共7章。该规范规定了:(1)水库监测台网监测的条件及范围。目前水库地震监测适用范围有不同规定:《地震监测管理条例》中第十四条规定坝高100m以上、库容5亿m3以上,且可能诱发5级以上地震的水库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坝高100m以上、库容5亿m3以上的新建水库,应当建设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开展水库地震监测,最高水位蓄水区及其外延10km范围内有活动断层通过、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新建大型水库,应当设置必要的地震监测设施,密切监视水库地震活动。本规范本着偏保守原则采用《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规定。同时由于地方政府根据地区地震特点制定了水库监测管理规定也应当执行,故本规范还适用于地方政府规定应进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的水库。(2)规定了水电工程各个阶段水库地震监测工作内容、深度及完成时间。水库地震监测工作应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是否需开展,并估列相关费用。水库地震监测工作应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基础上进行,其阶段应划分为监测台网总体规划设计、台网技术设计、台网建设、台网运行与资料分析四个阶段。水库地震监测台网总体规划设计应在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台网技术设计及台网建设应在水电工程施工详图阶段完成,水库蓄水前一年应建成并投入运行。该规范还规定了台网监测各个阶段技术要求。总体规划任务为了解测震区监测条件、初步确定台网布局及主要仪器设备,内容包括“划分水库地震重点监测区、一般监测区及明确相应监测精度”、“初步确定台网布局及台网监测项”、“对台址进行初勘”、“初步确定传输、供电方式”、“初步确定台站、台网中心等的主要仪器设备及清单”、“初步确定台网施工与建设规划”、“对台网土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台网技术设计任务为确定监测台网布局及主要仪器、设备及安装方式,进行土建工程详细设计,内容包括“对台址进行详勘,查明台址地质、交通、通信、供电等条件,查明台址背景噪声及通信信号强度,选定台址”、“确定台网布局与监测项目,重新估算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对台网观测系统、传输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监测设施及土建工程进行详细设计”、“确定台网建设步骤及进度”。本规范同时规定了各个阶段报告编制要求。(3)对监测台网具体技术要求仅作原则性的规定,并提出按照相关水库地震规定执行。这样本规范既保留了水电工程特色,同时又不与地震部门技术要求相冲突。总体来说,该规范紧密结合水电工程特点,原则性及可操作性强。

2可能存在的问题

2.1水库地震监测适用对象讨论

前已述及,目前水库地震监测适用范围有不同规定。据统计资料,发生水库诱发地震概率低,发生大于5级的更是极少[3],采用《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GB21075-2007)进行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可能发生大于5级水库地震的还是极少数,故“且可能诱发5级以上地震的水库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规定范围过于狭窄,不符合目前水电工程实际。笔者认为,水库地震监测启动条件应依赖于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即以地震烈度来控制,同时兼顾安全,即一定规模的水库也应进行水库地震监测。新颁布的《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2014)即规定除坝高大于100m且库容大于5亿m3水库外,水库地震最大震级大于5级或震中烈度大于Ⅶ度均应进行水库地震监测[4]。这种规定是比较合适的。例如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坝高240m,水库库容10.75亿m3,经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水库最大震级4级,震中烈度小于Ⅶ度,按新规范及《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应当进行水库地震监测。而如按《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及《水库诱发地震监测技术规范》[5](SL516-2013)则可不进行,实际上对如此大型水电工程都会进行水库地震监测的。

2.2有关各阶段验收评审程序的问题

由于现阶段水库地震监测规划设计及运行验收均无相关规范统一规定,基本上由业主主持或监理主持并聘请有关专家,有一定的随意性。鉴于目前水电工程实际状况,本规范也未对验收及评审程序作统一规定。今后待时机成熟时可进行统一规定。

2.3与现有国家规范体系重叠的问题

本规范与现有国家标准即《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2014)在具体监测技术要求有部分相重叠,但部分水电专家认为还是应为《水力发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专题报告编制规程》,而不是编写技术规范。笔者认为,编写组在编写本技术规范条款时已尽可能少引用现有规范,与现有规范条款重叠时均注明按照现有技术标准进行,没有过多的重复。目前本规范编写思路经总院评审,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均较强,有利于统一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工作要求及深度。当然最终编写思路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及现有规范体系。

3结论及建议

水库地震监测目前已开展较多,相应的技术标准也有一些,但目前技术标准规定还不统一,无相应规程规范规定水库地震台网在水电工程各个阶段工作内容、工作深度及精度要求,报告编写原则、报告编写要求亦无统一要求。目前在编的技术规范按照水电工程阶段划分、实际监测情况进行了编写,考虑了水电工程特点,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均较强,有利于统一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工作要求及深度。至于与现有国家标准体系相重叠部分可以酌情考虑,以有利于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立新,车用太,王广才.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华南地震,2003,23(1):28-35.

[2]欧作畿.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J].云南水力发电,2005,21(3):18-21.

[3]许光,苏克忠,胡晓,等.我国水库监测研究技术进展[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3,11(3):201-204.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篇3

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水利部吉林省“十一五”期间77项工程之一,是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之一。该工程位于珲春河干流上,距珲春市区约30km,坝址位于珲春市哈达门乡老龙口村。该工程是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灌溉、兼顾发电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后,可使珲春市防洪标准由目前的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洪水标准,保护下游人口60.83万人,保护耕地11.91万亩;每年可为城区供水2.828亿m3;为下游15.1 3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5199万kW・h。

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鱼道、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44.5米,坝顶长756.6米,坝顶宽6米;溢洪道位于左岸,为岸边溢洪道,包括引渠段、闸室段(长34米,设5孔弧型门,单孔净宽12米)、陡槽段、挑流段、尾水渠;鱼道位于左岸溢洪道内测,鱼道总长525.5米、宽2.5米、鱼道的梯级数为137级、梯级长3.2米;引水发电系统位于右岸包括引水发电洞(洞长358米,洞径6.7米)、压力管道、电站(总装机容量1.92万kW,3台机组,其中2台8000kW,1台3200kW)。

水库总库容3.674亿m3,该水库为不完全年调节性能的水库。

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概算总投资为8.913亿元,工程已经于2012年完成投入使用验收。

1 工程建设过程

1990年省水院完成了吉林省珲春河流域规划报告,199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复了珲春河流域规划报告,其中老龙口水库工程列为先期开发的项目。2001年省水院完成了老龙口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2001年5月15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了老龙口水库项目建议书。2001年省水院完成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7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了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省水院完成了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05年1月20日水利部批复了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批复概算总投资6.9361亿元,其中:中央水利基建投资安排1.8亿元、吉林省水利建设投资安排2亿元,珲春市地方匹配1.1361亿元,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亿元。2009年调概为8.913亿元。工程共占用耕地1593.54亩,林地4571.24亩,搬迁人口1937人。

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批复总工期为4年,初步设计报告设计主体工程第一年4月份开工,因受征用土地、林地的影响,主体工程实际开工时间为2005年9月份,主体工程开工时间较初设晚5个月。工程重要里程碑:2004年8月-2005年8月为施工筹备期;主要完成三通一平,临时房屋、临时导流洞、临时交通桥等工程。2005年9月土石坝、溢洪道、鱼道、引水隧洞工程开工。2006年5月专项工程(改线公路、输电线路、通讯线路等)开工,2007年9月底完工;2007年3月电站工程开工,2010年底完工;2007年10月大坝截流;2009年8月进行蓄水安全鉴定,2010年9月工程下闸蓄水;2011年8月31日并网发电,2012年2月完成投入使用验收。

2 主要设计变更

(1)2006年6月25日,公司聘请水利部专家对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技术咨询。根据咨询意见,设计院对土石坝工程进行的优化设计,整个土石坝进行瘦身设计,将原来设计的上下游得坝坡进行了优化调整,即原上有坡度由原来的101.04m马道以下的1:2.75改为1:2.5,101.04m以上的坡度由原来的1:2.5改为1:2.25;原下游101.04m马道以下的1:2.5改为1:2.25,原101.04m以上的1:2.25改为1:2.00。

(2)根据工地现场石料场很难开采出符合设计要求护坡料的实际情况,对土石坝上下游护坡也进行了设计变更,即将原来的上游45cm干砌石护坡改成25cm现浇混凝土板护坡,将原来下游干砌石护坡改为预制混凝土块护坡。

(3)引水洞工程根据开挖后的地质条件,设计院对引水洞工程洞出口位置和转弯位置进行了调整。引水洞与导流洞分岔段位置向上游平移84.313m,原引水洞桩号洞0+155~0+239.313m段变更为导流洞桩号导0-020~0-104.313m。

3 重大技术问题处理

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重大技术难题。针对这些问题,老龙口公司先后邀请水利部、水利厅专家到工地进行现场咨询,许多设计、施工方案得到了优化,技术问题得到了破解。

(1)2006年6月24日至27日,吉林省珲春老龙口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北京海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组成专家组来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咨询。专家组针对有关资料和报告,与参建各方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对土石坝上下游坝坡、心墙坡率、下游坝体基础垫层反滤层、坝料压实标准、不良地质段的隧洞设计与施工技术、溢洪道堰型和边墙优化等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咨询意见。

(2)2006年4月18日,老龙口供水有限公司邀请吉林省科技咨询部水利专家组张盛世等一行五人来到老龙口水利枢纽工地,就临时导流洞、引水洞的有关施工地质及临时支护问题进行专项咨询。专家组成员对围岩级别进行了准确的鉴定和并提出了许多施工指导性意见,对保证后续洞内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步起到了很大作用。

(3)引水隧洞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不好,大小塌方不断,尤其桩号0+231处附近(断层破碎带NE,断面平直,节理面光滑,带内为断层泥和岩屑,属Ⅴ类围岩,受断层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呈松散结构,自稳性及完整性差。两断层相距较近,相互影响较大,使洞顶塌方严重)发生三次较大塌方,塌方量约为600m3,塌方段处理难度大。另外,引水洞出口进洞及引水洞进口龙抬头段施工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应老龙口供水有限公司邀请,吉林省水利专家组二次来到老龙口水利枢纽工地,就导流洞、引水洞的有关施工地质及临时支护问题进行专项咨询。专家组成员对围岩级别进行了准确的鉴定和并提出了许多施工指导性意见,对保证后续洞内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步起到了很大作用。

4 蓄水安全鉴定及成果

4.1 蓄水安全鉴定范围和依据

本次蓄水安全鉴定的工作范围是:土石坝、溢洪道(含鱼道)、引水隧洞、基础防渗和已经安装完毕的各类闸门和启闭机等金属结构、安全监测设施,以及涉及工程安全的库岸稳定、工程地质、水文规划、下游消能防冲等。

安全鉴定工作依照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暂行办法》(水建管[1999]177号)、《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及《水利工程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30号)文件。

4.2 安全鉴定准备工作阶段

2008年11月,吉林省珲春老龙口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承担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鉴定工作并签订了委托设计合同,同年12月编制出《吉林省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安全鉴定大纲》。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底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业主、质量监督、设计、监理、质量检测、施工等各参建单位依照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编制的安全鉴定工作大纲,确定了工作范围和内容,工作开展方案,成立了工作机构,明确各参建方的职责和要求。

4.3 安全鉴定工作

安全鉴定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8年12月下旬鉴定单位有关专家到工程现场了解工程情况,与业主单位及各参建单位研究蓄水安全鉴定的重点工作,确定《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工作大纲》,并由业主单位根据《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工作大纲》组织各参建单位准备有关资料和报告。

第二阶段:2009年1月1日至7月31日,鉴定单位派出主要专家对建设各方资料准备情况(中间成果)提出意见和建议,于7月31日前提交最终成果,供专家审阅。

第三阶段:2009年8月14日-8月23日,安全鉴定专家组全体成员17人一行分为综合、水文规划、工程地质、地基处理与灌浆、水工、施工、金结、安全监测8个专业组到工程现场。来到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工地,开展安全鉴定工作。

听取了项目法人、监理、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等单位的情况汇报,审查了各参建单位的“自检报告”,查阅了各参建单位的相关资料,对工程的关键部位,工程实体质量进行了重点检查,其中对防洪度汛方案、工程质量检测、工程质量评定、工程检测设施和检测数据的分析资料等进行了详细审查。

4.3.1 检查工程形象面貌是否满足安全蓄水的条件。

4.3.2 蓄水安全鉴定工作重点是:检查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因素,以及工程建设期发现的影响工程安全的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并提出工程安全评价意见;对不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批准的设计文件并涉及工程安全的,分析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做出评价意见;对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批准的设计文件,但专家认为构成工程安全运行隐患的,也应对其进行分析和做出评价。

4.3.3 对影响工程安全蓄水的地质、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有关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做出评价,并提出确保工程蓄水安全运行的意见和建议。

4.3.4 对工程及设备的缺陷、质量事故检查处理报告以及有关资料进行评价。

4.3.5 对关键部位、出现过质量事故的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包括抽查工程原始资料和施工、设备制造验收签证等,并进行评价。

4.3.6 建设各方所提供的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可靠;鉴定单位的鉴定结论必须客观、公正、科学。

4.4 安全鉴定成果

4.4.1 土石坝安全评价。蓄水安全鉴定前,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质量检测单位对土石坝的粘土心墙填筑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测,检测结果认为大坝粘土心墙总体较密实、连续、完整,局部含砂量偏高,但对局部含砂量偏高区钻探取样试验,各项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鉴定结论为坝体施工填筑中的取样干密度、压实度、相对密度、孔隙率、渗透系数及粘土心墙力学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反滤料成品料级配稳定,总体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老龙口枢纽工程地貌地质情况简单,对地基处理措施属于常规手段,全部基础处理工程合格。

截止到2009年7月底,对11个分部工程中的888个单元进行了评定,均合格,其中优良814个单元,优良率为91.7%,每分部工程中的单元优良率均达到66.7%以上。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优良,施工质量检测资料齐全,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4.4.2 溢洪道及鱼道安全评价。(1)建筑物土石方开挖轮廓尺寸、高程、边坡,已通过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分单元共同评定合格。(2)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水泥、钢筋、砂石料)及钢筋接头分批次进行了检验,质量符合国家标准。(3)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基本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5144-2001)要求,经检测混凝土抗压、抗渗、抗冻等级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4)施工中未发生质量事故。截止2009年7月底,溢洪道(含鱼道)工程已完成619个单元,全部合格,其中优良单元588个,单元工程优良品率为95.0%,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优良,施工质量检测资料齐全,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4.4.3 引水隧洞进口工程评价。(1)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水泥、钢筋、砂石料)及钢筋接头分批次进行了检验,质量符合国家标准。(2)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基本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经检测混凝土抗压、抗渗、抗冻等级均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3)施工中未发生质量事故。施工中出现的施工质量缺陷已经进行处理,处理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截止2009年7月底,引水隧洞工程已完成125个单元,全部合格,其中优良单元99个,单元工程优良品率为79.2%。

4.4.4 金属结构评价。(1)设计成果评价。本次安全鉴定范围内的金属结构设备的总体布置、设备选型、有关技术参数的选择基本合理,闸门及启闭机设备的设计原则、结构选材、结构设计、启闭能力、主要设备的设计应力基本符合现行的设计技术规程规范和有关的规定,可以满足设计条件下的工程运行要求。(2)制造安装质量评价。本次安全鉴定时,溢洪道闸门制作尚未完成,进水口事故检修闸门及封堵闸门安装工作尚未结束,故未对闸门的制作及安装质量进行评价。(3)应尽快安装溢洪道闸门及启闭机,完善进水口事故检修闸门、封堵闸门以及其他尚未完成的后续安装工作,并对闸门启闭机进行全行程的联合调试。

4.4.5 安全监测评价。(1)安全监测项目的设置、监测横断面的布置基本满足规范对2级建筑物的要求,仪器选型能满足安全监测要求;大坝表面位移测点间距偏大,水平位移监测方法不完善,缺少溢洪道闸室的位移和扬压力监测设施,为准确监测建筑物安全运行性态,建议按规范要求补充和完善必要的安全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2)渗流监测纵断面测点间距偏大,渗流量监测设施尚不完善,建议蓄水后应加强巡视检查,必要时增设监测设施。(3)大坝中已埋设仪器安装方法正确,完好率超过98%,施工期观测基本满足监测要求。由于部分仪器测点未能随施工及时安装,以致大坝目前尚有表面位移、绕坝渗流、渗压力、测斜管(分层沉降)等45个测点未完成安装埋设及确定初始值,建议在蓄水前完成。(4)引水隧洞仪器埋设已全部完成,埋设方法正确,但观测频次和资料整理不规范,应加强技术力量,做好资料整理工作。

5 结论

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合理,总体符合现行技术规范要求;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已完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施工中发现的质量缺陷已处理完成,总体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工程形象面貌基本达到蓄水要求,具备初期蓄水条件。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篇4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快速发展,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规模越来越庞大,这也使得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涉及多项内容和多个环节,结合当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管理,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推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一、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目的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检查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是否达到相关施工设计要求;其二,检测水利工程金属结构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检测施工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质量是否达标,安装施工工序是否规范合理,从而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其三,检测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发现机电设备运行异常,及时进行维护检修,避免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要提交相应资料和数据,形成正式报告,对水利工程相关产品及施工,依照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进行符合性判断,科学评定水利工程质量等级,例如,对水利工程泵站或水闸进行安全检测,将检测数据和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比较,评定出泵站或水闸相应等级。

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现状

1、法律监管不足

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发展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这也使得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法律监管不足,对检测人员和检测机构的具体行为、资质进行有效约束和规范的监管力度不足,使得整体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平偏低。

2、质量检测市场混乱

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比较混乱,各种质量检测单位的资质参差不齐,检测单位之间存在恶意竞争,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水平较低,甚至质量检测单位对水利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只是为了满足委托方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有序发展。

3、质量检测技术手段落后

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都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很多质量检测单位采用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无法检测出机电设备的运行的可靠数据,甚至某些金属结构内部出现严重损伤而不知,给水利工程埋下很多安全隐患。

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控制措施

1、加快法制建设

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快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法制建设,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规范和约束质量检测市场,不断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平。

2、明确质量检测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平,应明确质量检测目标,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检测意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加强对质量检测机构的控制和管理,对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有针对性或全方面的监督检查,提高质量检测单位的检测意识和管理水平,推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快速发展。

3、加强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检测控制

首先,严格审查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的相关资质,质量检测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做好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现状调查,准备其机电设备运行资料、技术资料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检测方案。其次,对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进行集中检测和跟踪检测,集中检测是指集中检测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结束以后的性能参数,包括机电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试运行动态参数,如设备效率、温度、功率、电压、电流、转速、噪声、振动等[2],检验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性能。跟踪检测是指在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检测人员根据相关的设备技术文件、设计资料、安装规程等,检测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数据。一旦检测出不符合规范要求或设计要求,由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并且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检测重要环节应多重复几次,确保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做好质量检测记录。最后,机电设备质量检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检测人员应按照相关安全要求,佩戴绝缘手套,穿绝缘服装,在质量检测现场悬挂警示牌,闲杂人等不得入内,仔细检查机电设备的接线是否正确、电源供电是否稳定、电缆线路绝缘性是否达标等,保障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安全性。

4、加强金属结构质量检测控制

一方面,检测水利工程金属结构的焊接质量,检查焊缝是否含有杂质、存在咬边、焊瘤、气孔、夹渣等现象[3],对于金属结构的一类焊缝和二类焊缝做好无损探伤,检测人员必须持有由无损检测协会和水利行业签发的资格证书,制作水利工程焊接质量检测报告。另一方面,检测水利工程金属结构的耐腐蚀性,由于很多金属结构长时间受到河水冲刷,应仔细检测金属材料表面防腐蚀材料的涂装厚度和涂装层数,例如,钢闸门处于淡水环境中,可以采用喷镀锌方法进行防腐,若处于海水环境中,则应该采用无气喷涂环氧铝粉漆方法进行防腐,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应仔细检查金属结构表面清洁度与粗糙度,金属结构的防腐蚀涂层系统金属涂层厚度及综合涂层总厚道测量,涂层附着力,从而保障水利工程金属结构的使用寿命。

结束语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一项专业、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检测方法、检测技术、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相关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结合当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现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重点加强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质量检测,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那文良,李亮.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90.

[2]刘英.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措施[J].民营科技,2012,08:230+125.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篇5

Application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Technology

Gao Yong-hong

(Ili Flower survey design research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Yining Xinjiang 835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water conservancy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design phase, construction phase, as well as the completion of phase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the whole measuremen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Hydraulic Engineering;Measurement techniques;Application Analysis

水利工程测量的平面控制网精度及布设密度应根据工程规模及建筑物对放样点位的精度要求确定。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可采用国家二、三、四、五等,水利水电工程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一般为二、三、四、五等,具体要求参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范围大小和放样精度高低来确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可采用二等,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可采用三等,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采用四、五等。最末级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首级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对于混凝土建筑物应不大于±10mm、对于土石建筑物应不大于±20mm。布设高程控制网时,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各等级高程点宜均匀布设在大坝上下游的河流两岸。点位应选在不受洪水、施工影响,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

1. 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一般分别单独布设,也可以布设成三维控制网。平面控制网常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等方法建立。目前,由于GPS技术的推广应用,利用GPS建立平面控制网已成为主要的方法。高程控制网主要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建立。

1.1 常见水库淹没界线测量。测设移民线、土地征用线、土地利用线、水库清理线等各种水库淹没、防护、利用界线的工作称为水库淹没界线测量。水库的设计水位和回水曲线的高程确定之后,即可根据设计资料在实地确定水库未来的边界线。水库边界线测设的目的在于测定水库淹没、浸润和坍岸范围,由此确定居民地和建筑物的迁移、库底清理、调查与计算由于修建水库而引起的各种赔偿;规划新的居民地、确定防护界线等。水库边界线测设的方法一般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法和经纬仪高程导线法进行。

1.2 地质勘察测量。配合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地质勘察测量。其基本任务是:(1)为坝址、 厂址、 引水洞、水库、堤线、料场、 渠道、 排灌区的地质勘察工作提供基本测量资料;(2)主要地质勘探点的放样;(3)连测地质勘探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展绘上图。具体工作包括:钻孔测量、井硐测量、坑槽测量、地质点测量、剖面测量等。一般应用经纬仪、水准仪和电磁波测距仪等进行。

1.3 河道测量。为河流的开发整治而对河床及两岸地形进行测绘,并相应采集、绘示有关水位资料的工作称为河道测量。

其主要内容包括:(1)平面、高程控制测量;(2)河道地形测量;(3)河道纵、横断面测量;(4)测时水位和历史洪水位的连测;(5)某一河段瞬时水面线的测量;(6)沿河重要地物的调查或测量。

2. 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控制测量

(1)水利工程测量是为水利规划、设计、施工服务的,它是水利工程中的最基础工作,其好坏直接影响设计流程中各项工作的效率。由于专业分工不同,设计人员在图上划线、选点、作工程的总体安排较为顺手,而从图上搬到实地就困难一些。测量人员接到规划、设计线路图后进行外业选线前应了解此项工程是可研、初设、施工那个阶段的选线(这牵涉到选线的精度问题),另外,还要了解是排渠、灌渠、尾水渠还是主坝、副坝、围堤、防洪堤,同时对渠道的设计流量及坡降、堤坝的设计断面大小及顶部高程和筑坝材料、库容及过洪流量都应知道,这便于在野外选线遇地物、地貌变化不得不改变线路时做到维护规划、设计意图。

(2)大坝、厂房、船闸、钢管道、机组、各种泄水建筑物(比如隧洞、水闸、等)的主要轴线点均应通过等级控制点进行精确的测定。主要轴线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对土建轴线应小于15mm、安装轴线应小于7mm。轴线点的测设方法应按等级控制网的要求进行加密并在事先进行精度估算以确定作业方法和选用仪器的等级及型号。轴线点应埋设固定标志,主要轴线每条至少要设三个固定标志。主要轴线点的测设步骤是:根据轴线点的设计坐标值进行初步实地定点,然后进行精确测定该点的坐标值并调整(当实测坐标值与设计坐标值之差大于限值时将该点改正至设计位置并重新进行检测,直至符合规定为止)。

(3)放样工作开始前应详细查阅工程设计图纸,收集施工区平面及高程控制成果,了解设计要求与现场施工需要,根据精度指标选择放样方法。对设计图纸中的有关数据和几何尺寸应认真检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放样的依据。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和文件(包括变更通知)进行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或未经批准的草图放样。所有放样点线均应有检核条件,现场取得的放样及检查验收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能交付使用。放样结束后,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书面的放样成果单。水利水电施工中可采用GPS或电子全站仪直接进行3维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必须采用检验合格的仪器、工具进行。

3. 确定工程进行开挖工程阶段的测量

3.1 水利水电工程开挖工程测量的内容包括开挖区原始地形图和原始断面图的测量,开挖轮廓点的放样,开挖竣工后的地形测量、断面测量及工程量测算。开挖轮廓点的点位中误差可控制在30mm~100mm之间(精细部门应高一点、粗糙部位可低一些)。开挖放样高程控制点不应低于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一般情况下可利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点。

3.2 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的安装测量工作主要包括测设安装轴线与高程基点、安装点的放样、安装竣工测量、等。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轴线和高程基点应埋设稳定的金属标志且一经确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宜变动。安装测量作业必须使用精度相当于或高于1.5mm/km和2″的水准仪和经纬仪或电子全站仪,量测距离的钢带尺必须经过检定并附有尺长方程式,高程测量必须相应地使用因瓦水准尺或红黑面水准尺以及有毫米刻度的钢板尺。安装测量的精度应控制在3mm~10mm之间。

3.3 地下洞室测量包括根据贯通测量设计要求建立洞内、外平面与高程控制,进行洞室施工放样,测绘洞室开挖和衬砌断面、计算开挖和填筑工程量,等。水工隧洞开挖的极限贯通误差横向应控制在100mm以内、纵向应控制在200mm以内、竖向应控制在50mm以内,当在主斜洞内贯通时纵向误差按横向误差的要求执行,对于上、下两端相向开挖的竖井其极限贯通误差应不超过±200mm。在进行贯通测量设计时可取极限误差的1/2作为贯通面上的贯通中误差,应根据隧洞长度对各项测量中的误差进行分配,洞外测量三向误差应控制在20 mm以内、洞内测量三向误差应控制在30 mm以内。工程开工前应根据隧洞的设计轴线拟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略图,按规定的精度指标进行预期误差的估算,以便确定洞外和洞内控制等级及作业方法。

3.4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可布设GPS网、光电测距导线网、测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洞内平面控制测量一般布设地下导线,地下导线分为基本导线(贯通测量用)和施工导线(施工放样用)。

(1)施工场地地形测量。施工场地的地形测量一般用于场地布置、土地征购、建基面验收及公路、铁路的新建、改建工程。测图比例尺除建基面验收应采用1∶200外,其它可根据工程性质、设计及施工要求在1∶500~1∶2000范围内选择。较大范围的1:500~1:2000比例尺地形测量应按《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测量规范》有关规定执行。1∶200和小范围内的1∶500~1∶2000比例尺地形测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2)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主要工作包括施工控制系统建立;渠堤中心线定线;细部轮廓点放样;施工过程中的水上、水下地形及断面测量;工程量计算;工程竣工验收测量;等内容。

(3)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包括为保证施工安全而进行的临时性变形监测及水工建筑物的永久变形监测工作,应按照《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执行。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施工区的滑坡观测、高边坡开挖稳定性监测、围堰的水平位移和沉陷观测、临时性的基础沉陷(回弹)和裂缝监测、等,相对于工作基点的各项监测位移量中误差应不低于±3.0mm。变形观测的基点应尽量利用施工控制网中的控制点,不敷应用时可建立独立的相对控制点(其精度应不低于四等网的标准)。

(4)竣工测量。水利水电工程竣工测量的内容包括主要水工建筑物基础开挖建基面的1∶200~1∶500地形图(高程平面图)或纵、横断面图;建筑物过流部位或隐蔽部位的形体测量;外部变形监测设备埋设安装竣工图;建筑物的各种重要孔、洞的形体测量(比如电梯井、倒垂孔、等);施工区竣工平面图(视需要测绘)。竣工测量的精度可参照相关规范,一般应不低于放样精度。竣工测量应随着施工的进程进行(按竣工测量的要求逐渐积累竣工资料,尤其适用于隐蔽工程、水下工程以及垂直凌空面的竣工测量),待单项工程完工后再进行一次性的测量。对需要进行竣工测量的部位应事先与设计、施工管理单位协商确定测量项目(防止漏测)。

4. 水利枢纽工程的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的主要观测项目:水平位移观测、垂直位移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应力/应变观测、分层沉降观测、倾斜观测、渗流观测、温度观测、检查观测、滑坡崩岸观测。 变形观测的精度和周期――在制定变形观测方案时,首先要确定精度要求。对于不同的监测目的所要求的观测精度不同。观测周期与工程的大小、测点所在位置的重要性、观测目的以及观测一次所需时间的长短有关。及时进行第一周期的观测有重要的意义。 观测资料的整编和分析――资料整编的主要内容包括:收集资料、审核资料、填表和绘图、编写整编成果说明。观测资料分析其目的是对水利工程系统和各项水工建筑物的工作状态做出评估、判断和预测,达到有效地监视建筑物安全运行的目的。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建模分析。

5. 结语

伴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水利枢纽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篇6

一是突出预防为主。要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尤其是要加大对病险水库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同时推动其他水利行业隐患的排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类安全规章管理制度。二是突出加强监管,尤其是要加大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力度。三是突出落实责任,要根据国家安监总局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把水利安全生产责任细化落实到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流域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二、深入推进“三项建设”,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篇7

1前言

工程质量检测也对于保障人们正常生产作业和生活的有着必要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对于保证和促进工程整体质量至关重要。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质量检测环节不可或缺。现实生产过程中,水利水电的质量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对施工材料、中间产品、结构、配套设备、施工方式等通过测量、度量、计算或者实验方式进行的检查,并且要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审核其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从而确定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合格。检测的结果用于控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是否过关,为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或进行质量改进工程等作重要参考。

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实质是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以期能够为人们生活和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一般包括对工程的施工图纸、施工设计的审查,对施工材料或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测,对工程施工结构、相关机器设备的审定等,最终分析检测数据,判定该工程项目是否符合我国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并针对该工程建设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一般来讲,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都应当按照国家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但是很多施工人员由于偷工减料或者其他原因,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建设施工结束后,建设管理者应当对工程建设的整体进行细致的检测,保证所建设的工程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工业化的生产作业。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有利于工程施工安全性的提高,对于工程建设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特点

3.1科学性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除了对于建设工程本身的材料、设计图纸、建筑施工机构等方面的检测外,还需要对工程建设所用的机械设备、工程所处地质环境等各方面进行检查,这就要求工程建设管理者或者检测者首先具备水、电、工建筑,材料,自动化,设备,计算机,勘察,测绘,计量等多方面的系统理论知识。同时,检测者还应当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检测经验和技术实践,这样才有利于保证检测的科学性。所以,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3.2公正性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公正性也可认为是检测的客观公平性。首先,工程建设检测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检测专业技术标准,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注重“用数据说话”的理念,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客观和公正。其次,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标准体系应当一致,这样能够减少施工单位、施工管理和监督部门由于工程质量检测的标准不一而造成的检测结果无从比对,造成结果混乱,即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就必须要有统一标准的检测体系和方法。政府质量监督部门、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公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需要有正规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的介入,从而保证更为客观、公正地对施工建设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分析。

3.3及时性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有气较强的及时效应,要根据工程施工计划和进度选择合适的检测时间点。对于工程施工不同进度,分阶段进行检测,一旦发现违规操作或者不合格的施工质量,应当立即要求相应的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改进施工措施,提高工程质量。否则,滞后的检测工作不利于施工质量的保证,甚至有可能造成质量失控,对施工单位带来严重影响。

3.4权威性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权威性主要是指检测工作应当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单位也必须是有正规检测资质的机构或单位,实施检测工作的人员也必须具备检测资格,有工程质量检测专业的上岗证或者经过国家相应机构的认证资格,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流程对于所需检测的方面进行认真检测,完成检测工作。最终检测的结果才能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这是水利水电工程检测的权威性的表现。

4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作用

4.1是工程的质量保证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时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严格规范的施工过程才能铸就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硬的质量。任何一个施工环节检测不到位,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质量。政府监督部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树立极强的检测理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施工各环节及时有效地进行检测。积极通过施工单位的自查,监理机构的抽检,政府监督部门的调控和执法查验等手段,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施工质量,降低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及因此带来的损失。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工序严格把控,提高工程主体的质量。

4.2是监督和监理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和监理单位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审定主要是通过质量检测这一手段。我国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般是由建设单位负责、政府监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不论是政府部门、监理机构、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还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质量检测都是其监督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4.3是工程验收和处理纠纷的重要手段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作为监督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不光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也是工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和处理工程事故纠纷的重要依据。工程质量检测以结果为导向,检测的数据结果往往可以作为认定工程质量优劣的评判依据,只有质量过关的工程才能通过验收。

4.4是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

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严格规范地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后,会得到较为公正、客观、权威的检测结果。然后应当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这样才能客观反映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程度,并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法,改进施工工艺程序,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

5结语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逐步增多和工程建设复杂程度的提高,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检测结果的客观、公正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评定的结果,对于预防工程质量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政府部门、监理机构、施工单位都应当提高质量检测意识,运用质量检测手段,严格按照我国规范实施检测,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优势作用,促进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作业健康的进行,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对于我国的国计民生都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篇8

引言

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是水电站施工期及运行期外部变形监测的控制基准,其可靠性和精度对整个工程的外部变形监测至关重要。根据国家能源局大坝监察中心的要求,规模以上水电站每五年要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包括监测控制网在内的监测系统评价为定期检查的内容之一。近年来,技术方法改进和测量仪器进步,监测控制网布设和建立的理论和方法日趋多样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机器人等技术方法逐渐成熟,但其对应的评价方法仍比较零散。本文针对各类测量基准网,提出其相应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将监测控制评价结果分为三类:“合格网”、“缺陷网”和“不合格网”三大类,以供工程实践参考。

1.平面控制网评价方法

1.1边角网评价方法

三角网是以高精度测角基础,最为经典的平面控制网建立方法,其网形结构强、适应性广、检核条件多,但其工作量大,效率低,实践中已经很少单独应用。取而代之的是边角网,边角网是随着测距技术的日趋成熟,以高精度测角、测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控制网布设方法,其检核条件更多,适应性更广,是最常见的水电站监测控制网建网方法。其评价方法主要基于外业精度及内业平差后精度指标对其精度进行评定。1.1.1外业精度评价指标外业精度评价,是评价监测控制网建网或复测时外业质量的重要指标。边角网外业精度主要分为测角外业精度和测距外业精度两大类。测角类外业精度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半测回归零差、2C互差、同一方向测回互差、三角形闭合差、测角中误差等。测距类外业精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往返测测距中误差、测距平均值中误差。其中三角形闭合差、测角中误差是重点评价指标。根据技术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对重点指标进行评价,重点指标不满足设计文件或规范的,可认定为“不合格网”,其他次要指标不满足设计文件或规范的可认定为“缺陷网”。1.1.2内业平差后精度评价指标内业平差后精度评价,是评价监测控制网平差后其整体精度是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主要评价指标为平差后单位权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和最弱点位中误差。其中最弱点位中误差是重点评价指标,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和平差后单位权中误差为次重要评价指标。最弱点位中误差的评价依据,主要来源于设计文件,设计文件未明确要求的可参照规范文件或相应工程实际情况。

1.2GNSS控制网评价方法

以往GNSS控制网在水电站监测控制网布设中应用不多,主要由于水电站通常建设在高山峡谷内,GPS信号遮挡较严重,不太适合布设精密监测控制网。随着近年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逐步成网,在困难地区(如高山峡谷内)北斗和GPS可见卫星大大增加,GNSS控制网在水电站监测控制网中应用开始增多。其评价方法同样基于外业精度及平差后各项精度指标对其精度进行评定。1.2.1外业精度评价指标GNSS控制网外业精度评价指标主要为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闭合差、重复基线长度较差,均为重点评价指标,其评价依据主要为《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GB/T18314)。外业精度指标不满足,可认定为“缺陷网”。1.2.2内业平差后精度评价指标GNSS控制网内业平差后主要精度评价指标为最弱点位中误差,最弱点位中误差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可认定为“不合格网”。

1.3高程控制网评价方法

高程控制网建立方法主要为精密几何水准测量,通常为一等或二等水准测量。高程控制网评价方法同样基于外业精度及平差后各项精度指标对其精度进行评定。1.3.1外业精度评价指标高程控制网外业测量精度评价指标主要为往返测闭合差、附合线路闭合差、环线闭合差,以及基于以上闭合差计算的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及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其计算方法及限差见《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重点评价指标为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该项精度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可认定为“不合格网”。往返测闭合差、附合线路闭合差、环线闭合差等指标存在不满足规范的情况,则可认定为“缺陷网”。普通高程控制网一般不需要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该项指标为次要评价指标。1.3.2内业平差后精度评价指标高程控制网内业平差后精度评价指标主要为平差后单位权中误差(如以测段距离定权,其相当于平差后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和平差后高程中误差。平差后单位权中误差一般要优于先验单位权中误差,反则可认为网中存在粗差,平差后精度未提高,可认定为“缺陷网”。平差后高程中误差是评价高程控制网精度的主要指标,该项指标不满足,则可认定为“不合格网”。

2.某水电站平面控制网简要评价实例

某水电站枢纽区外部变形监测控制网于1993年建成交付使用。搜集到首期建网到2010年复测的各期成果及技术总结报告,控制网首期建网及各期复测的相关指标值列于表1。(1)各期控制网复测最大三角形闭合差+2.38秒,三角形闭合差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大三角形闭合差小于±2.5秒的要求。(2)按照菲列罗式统计的测角中误差各期最大为±0.66秒,完全满足规范测角精度优于±0.7秒的要求。(3)各期控制平差后单位权中误差(方向观测中误差)最大为±0.49秒,完全满足规范优于±0.5秒的要求。(4)平差后最弱点位中误差为±1.80mm,完全满足各期“技术设计书”要求小于±2.0mm的要求。(5)距离观测一次观测中误差最大为1.45mm,往返测测距中误差最大为1.03mm,各期观测往返测不符值均未超限。(1)各期控制网复测最大三角形闭合差+2.38秒,三角形闭合差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大三角形闭合差小于±2.5秒的要求。(2)按照菲列罗式统计的测角中误差各期最大为±0.66秒,完全满足规范测角精度优于±0.7秒的要求。综上分析,该水电站各项精度指标均满足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可认定为“正常网”。

3.结论

水电站监测控制网评价,应在广泛搜集各类技术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规范要求,综合应用各类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北京:水利科技,2001(增刊).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篇9

在2013年开展水利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进行地毯式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深化水利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狠抓隐患整改工作,切实落实市、乡两级部门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水利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水利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成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确保我市水利水电安全无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与水利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

二、排查治理范围和内容

(一)排查治理范围

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场所及设施。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农村水电、河道采砂、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水利旅游、后勤服务和综合经营等领域以及近年来出现安全隐患较多的单位。重点检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情况;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施工、生产作业场所安全防护和重要设施、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情况;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使用、存储的安全管理及检测检验情况;事故报告、处理和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重要岗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以及劳动保护用品配备使用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和进行演练情况;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作业过程中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因素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二)排查治理内容

1、水利工程建设。以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及小农水建设项目为重点,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高大模板等坍塌事故。主要包括:工程建设中项目法人、施工、监理等单位安全责任落实和安全保障措施;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以及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在建工程防汛安全责任制、度汛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高边坡、基坑、起重机、塔带机、模板、脚手架和油库、炸药库、仓库等的安全防范措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小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施工。

2、水利工程运行。以中、小型水库(包括重点山塘),尤为小型病险水库为重点,严防垮坝事故。主要包括:防汛责任制落实和水库安全运行各项规章制度;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制定和事故救援演练;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水雨情测报通信预警设施;库区安全警示牌的设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责任制、前期工作、施工安排、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竣工验收、蓄水运行、巡视检查和调度运用方案;小型水库的管理机构、看护人员、养护经费和日常巡查。

3、农村水电站运行。以农村水电站为重点,对水能开发、项目审批、资质审查和验收投产等环节严格把关,规范农村水电工程建设市场。主要包括:水库电站安全度汛措施;已建电站分类安全管理和“两票三制”执行情况;乡办和小型股份制水电企业安全生产机构和制度建设;水电站“双主体”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警示牌的设置情况;发电机组、输变电设备等重要设备检修、检测情况。

4、河道采砂。以违法采砂突出的河段和采砂量较大的河段为重点,主要包括:河道采砂管理制度、沟通协调机制和责任追究制;河道采砂规划编制,禁采区和可采区的划定,禁采期的规定,违法违规乱采滥挖的治理;采砂管理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河道防洪、通航、航道及航道设施和桥梁、管线等跨河、穿河、临河建筑物的安全。河道安全警示牌的设置情况等。

5、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以野外勘察、测量作业为重点,主要包括:水利勘测设计执行《水利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和有关安全生产规程规范情况;野外勘察、测量作业和设计查勘、现场设计配合安全防护和应急避险预案;山地灾害、水灾的防治。

6、水利旅游。主要包括:水利旅游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和旅游安全保障制度;水利旅游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示牌设置;水上旅游设施、船舶和驾驶操作人员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7、后勤服务。以防范火灾、爆炸事故为重点,主要包括:办公场所、集体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和车辆等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消防器材配备、设备维护保养和防雷防雨措施以及安全疏散通道设置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情况。

三、实施步骤

(一)隐患排查阶段(2013年6月30日前):围绕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高大模板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防汛工作,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1.各乡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责,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针对性强的单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抓好抓实。

2.要以水利工程建设、病险水库、供水、农村水电、车船交通、防火防爆和水库旅游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整改隐患,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全力做好受损后水利检查设施修复、重建工作,防范次生灾害和安全事故。加强水利工程监测和管护工作,保障工程安全。

4、建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机制,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专项检查,完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

5、针对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特点,切实做好病险水库水电站和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制定防汛安全责任制和度汛方案,加快隐患治理和除险加固进度,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落实防洪、防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各项措施,严防引发事故灾难。

6、开展以预防坍塌、起重机械与脚手架倒塌和规范施工人员劳动保护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小水电建设管理体制,开展农村水电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清查整改违规水电站;组织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河道采砂管理专项检查,加大安全整治力度,坚决治理乱采滥挖;结合防汛开展汛期安全生产检查,深入排查事故隐患,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确保安全度汛。

7、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普及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

(二)隐患整改整治阶段(2013年7月1日至8月15日):针对第一阶段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整治。各乡镇、单位要切实做好隐患整改整治工作,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对重点区域和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对整改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要责令其停产整顿,直至整改到位。

(三)总结阶段(2013年8月16日至8月31日):各乡镇、单位要认真总结此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改正措施和要求,健全水利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现隐患排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8月25日前将排查整治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水利局。

四、职责分工

1、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各项水利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2、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相应项目勘察设计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3、中小河流治理及相应项目勘察设计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4、河道采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5、水利工程运行、小农水项目建设、水文测验、水利旅游、综合经营及相应项目勘察设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6、农村水电站及配套电网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及新农村建设改水项目、办公大楼、后勤服务及相应项目的勘察设计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五、工作要求

(一)思想重视,狠抓落实。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狠抓落实。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落实到水利重点领域和各生产经营单位的每一个角落。

(二)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各乡镇要不断强化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水利企事业单位切实负起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落实整改资金、制定隐患监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建立重大隐患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制度,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抓实隐患整改工作。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篇1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utomatic hydrologic telemetry, dam safety monitoring, automatic equipment centralized contro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modernization operation are analyzed, and how to buil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modernization operation made a comment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Modern management. Operating facilitie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综述

笔者提出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设施可分为水情自动测报、安全监测、设备集中控制和信息管理4个子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现代化运行管理系统(详见图l)。

这样划分首先是根据它们的主要功能其次是制造专业的分工和发展的过程不同。各个个子系统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例如安全监测、设备控制都需要有水位、降水量的测定,但一个完整的水情测报系统有更多的内容和功能。水情自动测报,在我国最早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由水利水文自动化科研单位研究开发的,到现在,技术上已经完全成熟,并且有了规范(国家行业标准)。安全监测自动化起步比较晚一些,特别是土石坝,目前还没有达到规范化。当然,在国内一些重要工程,已经有一些成功的事例。

2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遥测站和中心站(系统框图见图2),对于采用无线电传输的自动测报系统通常还有中继站。中继站是遥测站和中心站之间无线电信号不能直接相通时,所必需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图2中,中心站的计算机加上服务器、路由器、集线器和工作站(用户终端)组成局域网,使水情自动测报的数据可以被各用户(即各科室、部门)共享;同时,这个局域网还是组成该管理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硬件。遥测站,主要是雨量站的数量和布置,是建设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先要决定的问题。要掌握一个流域、水库的雨量(水量),需要每多少集水面积布置一个雨量站,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对于湿润地区、较大的集水面积,专家建议雨量站的密度如表l所示。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雨量站的数量不必过多,应根据水库、流域的地形,适当布置。水位站方面,除了水库上、下游水位以外,河道的控制断面、有测流资料的地点,也应设置。

3安全监测系统

土石坝和混凝土坝都有安全监测规范,综合起来,安全监测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4方面:环境量、变形、结构和渗流。

3.1环境量

专指影响建筑物安全的外部环境因素,如降水量、水位、气温、水温。如果工程在建设现代化运行管理系统中,已经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内有环境量监测项目,则应该通过计算机网络,把观测数据输人安全监测使用,不需要重复设置监测项目,浪费资源。某水库分别由3个不同单位先后承建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大坝安全监测和溢洪道闸门集中控制系统,许多方面既互相重复又互不沟通,最近,正在研究改造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当然,这就免不了增加总的建设时间和开支。现代化运行管理系统建设,应该事前有统一规划,各个子系统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如果受资金安排限制,可以留有接口,分步实施。

3.2变形

主要指建筑物的外部变形,如水平位移,竖向位移(以前叫沉降或垂直位移),分缝和裂缝。这些项目主要是在混凝土或浆砌石坝工程设计施工时埋设了仪器或留有水平和竖向贯通的廊道,才能实现自动化监测。国内只有个别土坝,在已建成的土坝挖、建了廊道和竖井,进行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自动化监测。一般地说,土坝内的管道,都是坝体安全的薄弱环节,所以,不必为了变形监测自动化而加建廊道、竖井,土坝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可以用常规的仪器、人工观测的办法。

3.3结构

混凝土坝是应力、应变和温度,土坝是应力(压力)。一般地说,都要在大坝施工时埋人仪器,才能进行。

3.4渗流

国内外专家对引起土石坝失事原因按渗漏、漫顶、滑坡、地基、建筑物分为5类,据不完全统计,有近4O%是由于渗漏引起的,而除了漫顶以外,其它3类也和渗漏有关,或可以通过渗流异常反映出来。因此,应该把渗流监测作为安全监测的重点。渗流监测主要是渗透压力(测压管水位)和渗漏量。在多雨、湿润地区,设在坝下游坡脚的量水堰,由于难以截断坝坡面、两岸山坡地表水和渗水等客水的流入,因此测得的并不是真正坝体的渗漏量,而要拦截客水的流人,往往要做几十万元甚至更多的工程,也不能完全达到目的。渗流异常完全可以通过渗透压力(测压管水位)实现充分有效的监测,渗漏量也可以用渗透压力线(浸润线)加以换算。所以,安全监测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渗透压力观测自动化。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主要是由数据采集、传输、接受和处理3部分组成。

4设备集中控制系统

设备集中控制系统主要是闸门和水电站、抽水站设备集中和自动化控制。后两者属于自动化专业的内容,闸门集中控制目前已成为水闸新建和除险加固工程的项目之一,而且有些要求有别于单纯的自动化。下面专门讲述水利工程闸门集中控制有关的问题。

4.1定义

水利工程闸门集中控制是区别于机旁操作的近地或远地、中央控制室的集中控制,包括不同程度上的自动控制。

4.2集中控制设备的基本功能要求

l)具备集中一机旁、自动一手动切换功能,以满足检修和故障备用的需要。

2)闸门开度,闸门上、下游水位显示,要求误差不大于2。m,有条件的显示过闸流量。

3)能满足水闸控制运用的不同启闭方式,如全开、全关、单孔或多孔开关、对称、间歇开关等。

4)记录、储存、输出(打印)功能,并且能够连续运行,记录的格式符合水利工程技术管理的要求。

5)机电设备的一般性要求,如防雷、继电保护、限位开关等。

4.3自动化方面的补充要求

l)能作出水位超限报警(用铃声、光等信号)。

2)机电设备检测报障。

3)实现程序控制,如根据设定开度、设定流量、水位、水头差等不同条件自动开关。

4)闸门启闭机、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必须是完整的、先进的。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篇11

1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是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本要素,是提高监督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首要完善检测手段,保证其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科学性是检测工作的基础,离开它就谈不上对工程质量评价和负责,也难以保证所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运用与运行安全。若以检测工作赖以生存的地位来估价,公正性是检测工作的准绳和法规,否则就会失去法律效力。准确性则是科学性与公正性的先决条件,是检测工作客观评价与社会信誉的前提。促进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多创优质工程,采用科学而可靠的检测数据来说话,防止单纯凭主观经验来判断的做法,检测工作也就成为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只有搞好检测工作才可能及时掌握质量的动态和规律,以便控制质量的波动范围来保证质量的稳定。

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强调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更应强化质量管理,其中质量检测工作又占有重要位置,担负着重要职责,它借助于测试手段对材料,构件及单元工程,按规范标准与要求进行检测,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断。因此,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质量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单元工程检验和竣工检验活动严把质量关,具有预防把关和鉴别双重性质的职能。

2检测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作用

(1)试验检测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技术保证。首先是出厂自检,如钢筋、水泥、机电设备等,企业产品的出厂质量控制由企业自检;其次是工程施工现场检验,这些措施可避免造成质量隐患及直接经济损失。

(2)检测结果是对质量评定、验收的证据。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评定、验收,离不开试验检测的数据和结果,一切以数据说话,试验检测的数据和结果是工程质量评定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3)检测是质量监督管理的手段。试验检测不仅是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是工程质量监督和施工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手段。

(4)检测结果是改进质量的科学依据。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试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科学地了解整个水电工程的质量水平、存在的问题、缺陷及如何进一步加以改进,提出改进措施等。

3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条件

(1)仪器设备的配备及其准确度,量程等技术指标,必须与检测的项目适应 而且其性能必须稳定可靠,并经检定或校正合格。

(2)检测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从事检测工作的实际经验,其操作技能必须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质量检测岗位证书。

(3)工作环境应满足检验要求。

(4)该检测机构应具有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和检验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

(5)通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计量认证考核评审达到合格

4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措施

4.1检测机构合法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必须受控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定机构授权下行使职能,这类检测机构才具备合法性。目前,中国统一开放的检测市场已开始形成。有必要对检测机构的认可活动加以规范,使其在为社会提供质量检测时必须具有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于1994年10月正式成立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是唯一的权威和法定的实验室认可机构,也是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正式成员。它制定的《实验室认可准则》即CNACL201-99,等同于国际公认的ISO/IEC导则25――《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资格的通用要求》,今天已成为验证实验室技术能力,指导实验室规范运行的准则。

4.2检测方法科学

质量检测使用的技术规程规范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按过期的规程规范进行检测的结果是无效的。在检测设备上,所有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计量认证,只有认证合格的仪器设备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设备是保证检测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检测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验,最好还直接参加过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检测过程中的质量。

4.4认真做好抽检工作

工程竣工验收前的抽检工作十分必要 目前只有堤防工程有明确的要求,而混凝土、土方、石方、金属结构制造 启闭机及机电产品安装等工程并没有抽检的方法、数量、种类的具体要求。

5 做好质量检测工作的体会

(1)质量检测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因为质量检测工作一是挑毛病,二是找漏洞,问题没有明显摆在表面的,需要深入现场,跟班作业,仔细寻找认真检查,并要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用事实和理论说明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2)要熟悉施工现场,要熟悉工程图纸。质量检测工作要首先遵循的准则是水利部统一制定的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它是质量检测工作的标准,还需熟悉施工图纸,只有熟悉了图纸,才能心中有数,才知道检测什么。

(3)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几个特性,质量检测工作要具备以下特性:

①细致性。水利工程施工环节很多且复杂,各环节易出毛病,这就要求质量检测要细心,耐心,全面并事先周密计划。

②有效性。施工的根本目的是使水利工程建筑物有效地发挥作用。为此,除了检测原材料质量外,尚应注意整体性和耐久性的检测,也就是建筑物的防水、防渗、防冻、防裂、防腐等方面均满足设计要求。

③预见性。水利工程有不可改变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施工之前全面检测,也就是要超前做工作,不要事后做工作。

6结束语

目前,建设各方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重视不够,存在施工单位质量自检数据不足,监理单位未独立进行检测,只是对施工单位自检的确认,县级以下水利质量监督机构没有自已的工程质量检测站,给工程质量、后续的维护管理及使用寿命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要建立健全机构,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加强试验检测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严格按标准、规范操作。从而为提高水得水电建设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质检测水平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规范篇12

【摘要】依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荆州段建筑物建设期安全监测实例,对安全监测设施的安装,安全监测设备安装质量的控制,安全监测成果及其分析评价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监测资料表明,建筑物温度、缝隙开合度、应力应变等内观仪器的测量值变化均符合一般规律,其外观变形、渗流渗压等观测值在允许范围内。

关键词 安全监测;质量控制;成果分析;南水北调

1.概述?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到汉江兴隆河段,工程区域地跨荆州、荆门、潜江等市。渠道全长67.23Km,设计引水流量350m?3/s,最大引水流量500m?3/s。荆州市段渠道桩号4+100~27+050,穿越纵多的河流、渠道、湖泊、公路及铁路等,建有倒虹吸12座,分水闸2座,泵站1座,渠线长22.95Km。

2.安全监测设施安装?

2.1安全监测项目。?

2.1.1监测的建筑物。荆州段建设期间观测的主要建筑物包括港南渠倒虹吸、港总渠倒虹吸、纪南渠倒虹吸、曾家湾倒虹吸、海子湖倒虹吸等。?

2.1.2监测的主要内容。?(1)变形监测:干渠二等水准网建设、各建筑物的水平和垂直位移、结构缝的错动、基础变形等。其主要设备有:沉降、变位计、位错(测缝)计等。?(2)渗流及应力监测:各建筑物基础扬压力和防渗效果监测、干渠堤坝的浸润线监测、地基应力、钢筋应力等。其主要设备有:渗压计、测压管、土压力计、钢筋计等。?(3)环境量监测:水位监测。其主要设备有:遥测水位计、水尺等。?

2.1.3监测方式。安全监测方式采用自动化系统实时采集、传输数据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对现场的实时数据采集设备(MCU)进行控制,并对所有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评估、分析等。同时辅以人工巡视检查,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用。?

2.2安全监测主要目的。?

(1)通过对变形、渗流及应力、环境量等的监测和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正确评价建筑物工作性态,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和可能危及建筑物安全的因素,以便尽快采取有效工程措施和适宜的调度方式,确保建筑物安全;?

(2)收集、整理监测成果,指导施工,评定施工质量;?

(3)为设计提供定性、定量信息,验证设计成果,改进施工方法,评估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在工程中应用的效果,研究结构的破坏机理,更新设计理念等。?

(4)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监测成果的评估和远程通讯。?

(5)为工程投入运行后的永久性监测打下基础。?

2.3安全监测设备安装。

安全监测设备统计。安全监测设备安装情况见表1。?

2.4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2.4.1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审查重点:各种监测仪器布置、施工进度总体安排及进度保证措施;针对现场工作环境条件,各种监测仪器的安装埋设方案及拟采取的现场仪器设备保护措施;施工期观测频次、成果分析及报送方式;承包商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及监测设备安装施工的安全保证措施等??[1]?。?

2.4.2仪器设备的验收。建立监测仪器设备到货验收卡,逐支逐台详细登记;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量程等与批准的采购定货单一致;仪器设备出厂资料齐全,包括出厂合格证,仪器使用说明书;套设备和零件须齐全;仪器设备做外观检查等。?

2.4.3仪器检验、率定。对有检验、率定要求的仪器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检验率定,主要检查仪器工作状态;校核仪器出厂参数;验证仪器各项质量指标??[2]?。?

2.4.4开工许可证。承包商提前向监理工程处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申请报告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安装和埋设的措施计划、仪器名称、安装时间;仪器埋设的桩号,高程及施工方法;设备维护措施;与其他施工队伍之间的协调及监测安排等??[3]?。?

2.4.5埋设质量控制。?(1)做好监测仪器安装和其他工程作业队之间的协调,避免延误监测仪器的安装埋设和互相干扰;?(2)仪器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土建施工的进度计划中,以便土建作业队及时提供监测仪器安装埋设所需的工作面和时间;?(3)所有安装埋设的仪器经检验、率定,并经安全监测监理工程师批准;?(4)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点严格按技术条款规定的允许误差控制;?(5)仪器设备、电缆、监测断面、控制坐标等进行统一编码;?(6)电缆尽可能按没有接头的实际最大长度裁用或尽量减少接头;?(7)仪器设备及电缆在安装后立即进行测读检查和调试,在监理工程师检查之后测读初始值,在获得初始数据后,将仪器电缆埋入填筑材料中;?(8)每支监测仪器建立施工档案卡,在仪器安装埋设后七天将安装埋设记录表提交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现场建立监测仪器设备技术数据库,将每个仪器的进场验收卡,检查率定卡和施工档案卡全部存入数据库[4]?。

3.安全监测成果及评价?

3.1变形监测。?

(1)对各种仪器的读数仪进行校验??[5]?。?

(2)根据技术条款规定的观测项目、内容、测次和时间进行监测,做到无缺测、无漏测、无违时;必要时调整测次??[6]?;观测值记录按时报送监理处。?

(3)记录数据后及时分析比较,发现读数有异常,立即重测。?

(4)对定期观测区域进行巡视,收集相关环境资料??[7]?。?

(5)人工观测时,至少2人操作,一人测读,一人记录,观测人员需在记录表上签字。?

3.2监测成果及分析评价。?

3.2.1渗压计监测成果及分析。港总渠与海子湖倒虹吸埋设渗压计28支进行底板扬压力监测:目前底板杨拉力数值都比较小,通常变化在0-50KPa左右,最大变化量由安装于底板中的P06录得为74.56KPa,且和温度没有相关性。渗压计随时间变化过程线见图1。?

3.2.2测缝计监测。从10支测缝计的监测成果表明开合度变化量很小,最大变化量为24mm左右(J02),同时开合度的变化和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即温度升高开合度变小,温度降低,开合度变大;符合一般规律。测缝计随时间变化过程线见图2。?

3.2.3沉降计监测。海子湖湖汊倒虹吸埋设8支沉降计,港总渠倒虹吸埋设6支沉降计。底板沉降计测量的底板沉降量都很小,通常变化在0-10mm左右,最大变化量由安装于进口段的斜管段的m03录得为16.57mm。沉降计随时间变化过程线见图3。?

3.2.4位错计监测。从4支位错计的监测成果表明,混凝土板块之间位错量都很小,都在0-1mm之间,同时开合度的变化和温度无明显的相关性。错位计随时间变化过程线见图4。?

3.2.5土压力计监测。港总渠倒虹吸埋设8支土压力计,目前压应力变化主要随季节环境温度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前测值总体不大,仪器工作性态正常。土压力计随时间变化过程线见图5。?

3.2.6施工期沉降观测。

(1)港南渠倒虹吸施工期沉降监测表明,在观测期,其中沉降最大为LD1号点,沉降值为8mm,最小为LD3号点,沉降值为3mm,整体沉降较为均匀。

(2)港总渠倒虹吸施工期沉降监测表明,在观测期,其中沉降最大为2号点,沉降值为10mm,最小为5号点,沉降值为1mm,整体沉降较为均匀。

(3)海子湖倒虹吸施工期沉降监测表明,在观测期,其中沉降最大为7号点,沉降值为6mm,最小为14号点,沉降值为1mm,整体沉降较为均匀。

(4)纪南渠倒虹吸施工期沉降监测表明,在观测期,其中沉降最大为LD8点,沉降值为9mm,最小为LD13点,沉降值为1mm,整体沉降较为均匀。?

3.3总体评价。

(1)各监测设施安装埋设符合设计图纸和文件要求;

(2)现场监测设施标识等清晰;

(3)监测使用的仪器、仪表均按规范要求送检和自检,使用状态良好;

(4)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观测,记录正确、规范,观测数据连续、准确、可靠;

(5)进一步做好监测仪器、仪表等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并对部分暂时失效的设备尽可能恢复(失效原因主要是电缆被偷)。

4.结语?

引江济汉工程荆州段安全监测设施安装于2011年3月开始,至现在已有3年时间,根据3年来的实际监测资料可知,建筑物温度、缝隙开合度、应力应变等内观仪器的测量值变化均符合一般规律,其外观变形、渗流渗压等观测值在允许范围内。

参考文献

[1]SL288-200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时候监理规范[S].2003.

[2]李东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3]赵继磊,赵世伟.浅析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体系[J].科技视界2012.(29):330.

[4]满红飞,黄稭,曾清波.三里坪水电站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J].人民长江2012,43(增刊1):216-217.

[5]杨杰,李宗坤,林志祥等.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与控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

[6]周吉顺.近年来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进展综述[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A02):202-2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