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环境分析合集12篇

时间:2023-07-21 09:13:42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篇1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052-02

Abstract: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expert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he real-time remote monitoring of the plants inform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reg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The platform consists of the sensing layer, the transport layer and the application layer.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soil moisture, air humidity, light intensity and CO2 can be analyzed by expert system.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can be automatically adjusted by the analysis decisions. The real-time data sent to the users through the interface of systems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manual operation. So this system can realize the real wisdom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Key words:expert system; internet of things;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remote monitoring; management platform

1 背景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快速发展,促使了农业由简单自动化朝着智慧农业转型。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涉及两个方面:一、如何实现数据的采集及传输;二、如何体现“智慧”。首先利用物联网体系结构,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参数的采集及控制,为实现智慧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1,2]。但仅利用物联网技术只是在原来简单自动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视及可控性,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智慧农业。专家系统能模仿人类的思维,根据拥有的专门知识进行推理,解决只有专家才能解决的问题[3]。本平台利用专家系统的智慧,实现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农业监控平台,减少在传统自动化控制下的单一性及人工控制平台对于操作人员专业技术的过于依赖性,实现真正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

2 系统设计

系统以物联网三层架构为基础,由感知层、传输层及应用层构成。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4,5]。

感知层主要为数据采集及控制终端,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及喷淋、风机、增氧泵等设备。系统感知层需要监测的环境参数包括农业大棚内的环境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以及CO2浓度。

传输层主要实现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数据双向传输。首先数据采集终端的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网关节点,网关节点与2G\3G\4G或以太网连接,将采集的环境参数传送到应用层供其处理。应用层可通过传输层发送控制命令,调节感知层的环境参数。

应用层实现基于专家系统的管理软件,通过对于现场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专家系统判断当前环境参数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对于不利因素通过知识库的对比分析,给出建议参数,并发送控制命令通过传输层控制感知层的相关设备控制器,实现农业智慧控制。

3 平台设计

3.1 功能设计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慧农业信息平台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及数据控制模块五个模块[6-8]。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数据采集模块采用TCP Socket技术监听并接受传输层上传的数据,数据采集分为两种级别:人工采集及自动采集。数据分析模块利用专家系统实现对现场采集数据的分析,利用分析后的结果,如果现场采集数据经过分析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则利用显示模块进行实时报警,并利用数据控制模块的自动控制功能,发送控制命令,调节控制节点的参数,使得植物的环境参数始终保持合理数值,有利于其生长;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用户权限、用户基本信息、历史数据、报警记录及基础参数进行管理;数据显示模块可实现实时数据报警及生成数据报表;数据控制模块可根据系统分析模块的要求,实现自动环境参数控制命令的发送。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管理员的人工操作,手动干预环境参数。

3.2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专家系统由人机交互界面、知识库、推理机、解释器、综合数据库、知识获取等6个部分构成。

知识库是整个诊断平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库与推理机实现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知识库存储着从领域专家或书籍中获取的有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诊断规则、决策模型, 专家经验、植物生长环境参数。推理机是构成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 其任务是模拟领域专家的思维过程, 控制并执行对问题的求解 。根据现场采集的实时数据, 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 按照系统设计的推理方法和控制策略进行诊断推理, 诊断出相应的结果。

4 平台实现

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0 , PC 机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7 , 稻菘饩为SQL SERVER2008 。

具体界面实现:

1)界面实现。为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本系统使用图形化界面,用户界面模拟真实的植物生长环境,方便用户对各个数据采集点进行监控。

2)数据显示与查询。采用曲线形图和表格显示各数据采集节点实时监测数据;并提供操作日志,各个采集点的历史数据,控制命令记录等数据查询。

3)对专家系统中的知识库及推理机制可实现参数化调整,以便系统适用于不同的植物种类。

5 结束语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慧农业信息平台的可实现对农作物现场环境参数进行远程监测,并通过专家系统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当现场环境不符合当前植物的生长条件时,通过自动控制模式,发送控制命令,调节环境参数,使得现场环境得到实时的智能监控,减少人工操作的盲目性。经过多次试验,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农作物环境参数利用专家系统可实现智能监控,系统具有一定的社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开生, 田开元, 吕明, 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大棚环境监控系统设计[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5(6).

[2] 严璋鹏, 彭程.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实施方案研究[J].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3, 18(4).

[3] 郑可锋, 姚旭国, 祝利莉, 等. 基于专家系统的农业远程诊断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浙江农业科学, 2008(3): 253-255.

[4] 张伟, 江莹旭, 阮艳凤,等. 面向智慧农业的物联网系统与实训平台开发[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32(5).

[5] 刘春红, 张漫, 张帆, 等.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开发[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6(5): 151-156.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篇2

环境监测是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指标进行监测,确定环境质量,分析环境变化趋势,并做出正确专业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价值,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环境监测要求全面精准地反映环境基本情况与发展动态,但因环境监测覆盖的范围面积较大,数据采集工作困难较多,数据库的体量庞大,数据整理的程序复杂,很容易导致数据误差的产生[1]。环境监测实验室必须要进行质量控制,以此来获得更精准的数据信息。

1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1.1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制定质量控制目标能全面提升监督管理力度,可以督促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在各项监测工作完成后要详细记录各项监测数据,编制准确且合规的报告,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快速处理。通过让工作人员严格实行管理监督机制,更能够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保障。质量控制的形式包括留样复测、现场密码样品分析、仪器比对、不同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实验比对和对审核报告数据等[2],可以及时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预判,防止得出错误的结果。所以,加强质量控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数据监测的准确性。

1.2反映环境的实际情况

在环境监测中,各项实验获得的数据信息是开展工作的根本,其可以真实反映出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直观地反映出所制定的环保措施实施效果,为有关环境保护部门制定进一步环保工作提供必要数据支持[3]。质量控制通过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全程监督,对质控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反映出监测过程中的问题。

1.3培养实验室人员质量意识,提高专业素养

确保监测工作质量是监测工作的第一要务,实验人员对质控方案的实施是质控工作关键。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施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可以熟悉各种实验操作,对出现的偏差可以准确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通过实施质控可以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助于顺利开展环境检测的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会对环境监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一个优秀的监测人员需要掌握充足的分析能力和扎实的环境监测理论知识。因此通过质量控制体系,能够让实验室人员熟练掌握实验室的仪器操作流程,培养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提升环监测质量意义重大[4]。

2提升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途径

2.1严格按照相关规范采样、布点

严格遵照环境监测的相关规范要求,需要根据污染物情况、监测对象等因素合理设置监测点位[5]。样品采集工作完成后,需要分装于不同的容器中。采样员应严格按照规程及要求进行采样,采样前校准仪器并详细记录,在完成采样工作后,及时贴好样品标识标签,填写完整的采样记录,交接给样品保管员。针对需要运回实验室的样品要严格把关样品运输和存储环节的质量控制。在样品进行运输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样品保管员要检查样品的包装、标签以及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样品的品名、采样地点、样品个数等内容是否和样品交接单相符;样品是否有变质、损坏或污染;样品的编号是否具有唯一性。如果排查出问题,首先应做好详细记录,第一时间和采样员联系,反馈样品的情况,必要时重新采样[6]。其次,样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样重要。样品进行运输之前要预先制定运输方案,对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出预设。如果样品不能立即送至实验室,应在现场加好固定剂,防止样品失效,控制实验室温度和湿度,防止样品受损。

2.2减少分析误差

想要提高监测质量,就必须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减少分析误差。仪器、人员操作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误差的发生。对监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实验仪器需由计量部门按要求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要想减少误差,需将监督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原始数据记录应包含足够全面的信息,要求能从记录数据上体现工作的全过程。检测原始记录应按检测标准完整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使用的分析条件、方法、依据及分析过程、选取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质控记录及图表[7]。记录中还应明确实验室人员责任,要求记录有检测人员、复核人、审核人的签名。测量方法是分析化学用来获取所需信息的手段,测量方法的核心是把样品转化为可被准确测定的分析形式,以适应最终可利用的测定系统。在进行测量方法选择时应将国家标准作为首选,其次考虑行业标准和国际通用标准。测量方法需要国家层次部门进行整理归纳,对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工作进行指导,以提供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

2.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文件管理

数量庞大的技术文件和记录是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时,应严格遵照质量管理规范和相关技术文件的指引,仔细记录并保护原始实验数据,制作现场采样规程及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因为实验的内外环境在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制定的质量体系需不断地进行优化。实验室体系及文件都应当具备动态可变性,参与质量管理的各方需协同一起进行文件修订,内容发生变更的文件应由专人负责整理,提高质量控制文件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8]。

2.4实施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监督

想保证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能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评审机制,对实验室人员工作进行合理监督[9]。质量监督是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核心,实验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环境监测实验室应配置质量监督负责员负责质控监督工作,其主要职责有,监督监测活动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检查监测环境条件是否达标,实时监测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作,监测用样品是否合规,检验依据是否符合标准,监测数据的记录是否存在缺失漏项的情况;考察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是否不足;观察监测过程中各项目检测是否相互影响等。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需要由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应强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督意识,实验室应实行检测人员、复核人、审核人三级审核制度,杜绝发生跨级审核的情况。为落实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层可以制定月终或年终奖励计划,提高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制作规范的质量手册和工作流程文件,增加质量控制的说服力。还可开展座谈会,实验室员工之间互相交流质控经验,以此来达到强化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效果。

2.5加强实验室仪器的检查

目前我国大部分环境监测机构的仪器较为落伍,仪器监测精准度一般,仪器种类少,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10]。实验室应加大对检测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购买先进设备。在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上,要制定仪器设备管理规程,遵循行业法律法规,定期按规定对仪器进行维护,按时校准设备,并对仪器设备运行的情况做出记录。例如样品的气密性可能会由于不同的因素导致在进行方法确认时产生容易忽视的问题,所以在对样品进行检测前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样品的容量进行气密性检查和流量校准[11]。需要根据计量标准器最高要求,落实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开展检查和校准监测设备的工作,确保量值溯源工作顺利进行,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2.6严格执行环保部门法规

我国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各地政府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结合环保法律法规进行网络监测规划,设置和保护监测网点[12]。各地方政府环保部门需要大力建设环境监测机构,提高对环境监测机构的扶持力度,建设高效科学的环境监测体系。

2.7提高实验室人员专业能力

我国的环境监测实验室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在基层环保部门化学分析专业出身的实验员极为稀缺。在实验室招聘环节,应尽量招纳专业人才,提高实验室队伍素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除了要求样品采集、测定、分析按照严格程序完成之外,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实验分析能力。实验室每三年要进行一次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资质认定[13]。应定期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学习新的评审内容,深度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技术规范、分析方法、评价办法等,帮助实验室工作人员查漏补缺,强化实验技能,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效率。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篇3

一、引言

自1938年美国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因财务造假舞弊事件以来,一系列因财务问题而产生的公司丑闻不断涌现,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近几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破产、华盛顿互惠公司被接管、AIG集团危机和法国兴业银行的舞弊等事件震撼了全球的金融和资本市场,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有序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人们对资本市场和全球经济的信任危机。从国内看,被称为中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有色金属行业首批AAA级信用企业的中国铝业,于2008年4月也被卷入一桩涉嫌财务造假丑闻中。2009年11月,中国夏新电子3年前的财务作假虚增利润案件终于等到了“审判”。2010年3月有着“天上彩虹,人间长虹”之称的老牌蓝筹四川长虹,因一则数年来虚增销售收入达50亿元的财务丑闻消息,再度把四川长虹这个曾经的彩电大王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些财务造假、舞弊、财务危机、破产等案件的频繁发生,令许多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失去了信心,市场经济的秩序也受到严重的打击,社会各界人士对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环境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理论界和实务界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环境体系建设的控制中。而企业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起基础性作用。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对于企业内部环境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对于内部环境的评价研究方面也大多使用定性分析法,对于实践层面的研究和定量的研究尚少。鉴于此,本文拟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企业内部环境指标体系的建设,并适量使用定量分析方法,为实现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现实的基础。

二、文献评述

企业内部环境是伴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认识和深化而发展的。在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和内部环境的发展主要始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注册会计师关注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发端,并不断融入企业管理中,直至发展至今。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牵制阶段,内部环境还没有纳入人们的视野,直到内部控制的结构阶段,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要素,即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其中认为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自此内部环境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内部控制框架阶段,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环境成为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一,同时强调了“人”在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到了2004年9月,COSO委员会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整合框架》,即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阶段,提出了风险管理框架,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扩充为基于风险管理的八要素,同时将原来的“控制环境”更改为“内部环境”。自此,内部环境发展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内部控制理论和内部环境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借鉴西方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在借助政府机构颁布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来推动的。正如谷祺和樊子君说的,“在我国学术界,1980年以前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除了在生产管理方面有一些应用外,在理论研究上基本是空白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开始对内部控制进行探索和研究。1984年4月,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首次在我国提出内部控制这一概念。198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内部控制做了明确规定。这时,内部环境并未纳入人们的视野。1997年财政部颁发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才真正地提出了“内部控制环境”这一词。同时认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并提出“影响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有:1.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2.组织结构和权利、职责的划分方法;3.控制系统。”此后,我国会计理论界掀起了对内部控制及其环境研究的热潮,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想。直到2008年6月,五部委联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以及2010年4月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至此,关于内部控制和内部环境理论的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中,认为内部控制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同时,提出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计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

三、企业内部环境要素构成

在内部控制的框架阶段,COSO报告认为控制环境具体包括: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更加注重风险,将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偏好引入内部环境,认为内部环境还应包括风险管理理念、诚信和道德价值观。而我国的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认为,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企业的内部环境要素构成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从我国《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看,硬环境主要为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和内部审计,而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为软环境。如果将治理结构和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看成企业的组织架构,那么,内部环境就可以分成组织结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因此,要想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作,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就要努力构建好内部环境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即努力构建好组织结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

四、企业内部环境评价主要指标体系

由上述可知,企业内部环境包含五大要素,下面根据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整合框架》和我国的《基本规范》与《配套指引》进行分析,找出组织结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下设的主要指标体。

(一)组织结构

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都有着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无论哪种结构模式一般包括: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其中,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公司经营决策权,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提出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经营理念等;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目标;经理层是企业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各项决议事项,主持执行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因此,经理层是企业内部控制真正的设计者、执行者,更是内部环境的营造者和维护者。

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经济全球一体化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进行机制创新、科学合理设置组织结构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同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中也明确提出要求企业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中应当根据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思想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因此,在机构设置时就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各个职能部门。

(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中内部环境要素之一,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增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内部审计的设置中要充分考察其独立性原则、成效性原则和权威性原则。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特征,设置时要求在组织上、机构上、业务上和职能上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成效性要求机构人员设置精干、因事纳人,做到专职高效的原则。同时,内部审计要求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才能顺利开展各项相关工作。

(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为企业职工所认同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形成行为的规范。在培育具有自身特色企业文化要充分考虑其经营管理理念、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风险防范意识、诚信道德观和发展愿景等,打造以主业为主的核心品牌,形成企业的向心力,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四)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聘选各种人才,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主要有人才的选聘制度、培训制度、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晋升轮岗制度和激励奖惩制度等。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建设,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战略需求,结合现实人力资源的情况,制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人力资源总体规划、能力培养框架和各项奖惩制度,明确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和推出等管理机制,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粗略地得出内部环境的二级指标中较为重要的22个指标,进而可以通过这些指标来反映和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具体的汇总如表1所示。

当然,这些指标只是粗略的划分而已,有些指标还可以继续往下分三级、四级,甚至用更多一级、二级指标来划分。同时,仅有这些指标是无法直接进行企业内部环境的评价的,还需要量化这些指标的权重,并结合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就更有现实的意义。下面就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某上市公司内部环境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

五、企业内部环境评价指标权重模型的确定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运筹学家萨迪(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较常用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可以将决策者的经验给予量化。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评判的主观性,以及受经验的影响,决策者和经营者赋予各个指标的数值存在一定偏差。鉴于此,本文引入模糊理论(Fuzzy theory)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同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将某上市公司内部环境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行单因素分析。

(一)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构建

1.邀请专家评判,构造三角模糊数,建立模糊两两比较矩阵

由于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判断时,专家具有主观模糊性,因此运用三角模糊数以更好地综合离散的专家意见。笔者向40位专家发放问卷,实收有效问卷30份,根据相对重要性等级标度法确定一级和二级指标分值,并构建三角模糊数。同时,根据美国运筹学家萨迪(Saaty)的层次分析法建立模糊两两比较矩阵。现以一级指标为例:

■■=[■ij]=■

式中■ij=(Lij,Mij,Uij),其中:Lij≤Mij≤Uij,Lij=min(cijk),Lij表示n名专家对指标i对指标j的相对重要性评判的最小值;Mij=■,表示n名专家对指标i对指标j的相对重要性评判的几何均值;Uij=max(Cijk),表示n名专家对指标i对指标j的相对重要性评判的最大值。

2.建立去模糊化两两比较矩阵

[(Aa)λ]=[(A■■)λ]=(A■■)0.5]=■

式中,元素(a■■)λ=[λ×L■■+(1-λ)×U■■],(0≤λ≤1,0≤a≤1);L■■=(Mij

-Sij)×α+Sij■;U■a=Uij-(Uij-Mij)×a。这里,a值可取[0,1]之间的0.1、0.2、0.3、0.4、0.5、0.6、0.7、0.8、0.9、1这10个数值之一,用于模拟评判者所处的决策环境的主观不确定性程度。同样,λ值可取0.1、0.2、0.5、0.7、0.9这5个数值之一,用于模拟评判者评判时的主观心境。经与专家商量确定分别取a和λ的值都为0.5,即表示专家在评判中环境的稳定性较适中、模糊度适中,评判时的心境平稳、客观、适中。

3.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通过计算得出上式的指标权重为:W=(0.5530,0.2099,0.1306,0.1065)T,最大特征值为■max=4.1738。

进行一致性检验:CI=■=(4.1738-4)/(4-3)

=0.058;

CR=■=0.058/0.9=0.064

式中,RI可通过查询“萨迪(Saaty)的层次分析法维数与RI值”得到。即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各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同样,重复上述步骤可得二级指标的各个权重。组织结构:0.3410,0.1770,0.1410,0.1236,0.0980,0.0732,0.0462;内部审计:0.6159,0.2297,0.1544;企业文化:0.4246,0.1557,0.1224,

0.1330,0.0966,0.0677;人力资源政策:0.0621,0.0808,0.2497,

0.2998,0.1206,0.1870。

(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构建与分析

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某上市公司内部环境指标体系构建的情况,本课题对该上市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65份,实收有效问卷40份。调查问卷数据整理如表2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计算出“组织结构”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具体如下:

六、结论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最大隶属度原则,通过表3可以看出该上市公司内部环境指标体系的建设不是很理想。

针对该上市公司的现实情况,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要改善公司的组织结构,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管作用,改良组织的协调性,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培养职工的职业操守及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团队的协作精神;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改良职工的薪酬、培训、绩效考核和轮岗晋升制度。其次,要注重内部环境综合体系的评估作用,结合实际遴选内部环境体系相关重要指标,并进行量化分析,为改善内部环境体系提供现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麦克森・罗宾斯欺诈案[J].中国总会计师,2008(4):39.

[2]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Inter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d[R].in two vo-

lumes,1994.

[3]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

dway Commission(COSO).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d[R].COSO,2004:12-116.

[4] 谷祺,樊子君.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J].财务与会计,2002(10):

20-22.

[5]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6] WU C R,CHANG C W,LIN H L.FAHP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m easurement nonprofit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Quality & Quantity,2006(41):1-20.

[7] 寇璇.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342):56-57.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篇4

关键词:渠道构建;特征;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Z-3198(2009)24-0117-02

渠道是指产品(或服务)在从生产者向终端使用者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由各中间环节连接而成的路径。这些中间环节包括企业(生产者)自设的销售机构、批发商、零售商、商、中介机构等。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地改变着市场环境。一个完善的渠道体系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种体系就可能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传统的渠道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过去,许多公司只用单一渠道进入市场。今天,随着顾客细分市场和可能产生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多渠道营销。通过增加更多的渠道,公司可以得到三个重要的好处。首先是增加了市场覆盖面。公司不断增加渠道是为了获得顾客细分市场,而它当前的渠道是没有的。第二是降低渠道成本,公司可以增加能降低向现有顾客销售成本的新渠道(如电话销售而不是人员访问小客户)。第三是实行顾客定制化销售,公司可以增加其销售特征更适合顾客要求的渠道(如利用技术型销售员销售较复杂的设备)。

然而,获得新渠道需要代价。一般来说,引入新渠道会产生冲突和控制问题。当两个或更多的公司渠道为同一客户竞争时,冲突便发生了。控制问题则产生于新渠道成员更具独立性和合作越来越困难时。分销渠道有一个特点,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这是由于首先重构分销渠道需要大量的投资,其次由于社会和政策的原因,使分销渠道很难改变。因此,在制定渠道决策之前制定一个系统的评价程序至关重要。企业要进行渠道的设计,必须对渠道结构特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Filipe Coelho提出渠道结构的三个特征:渠道数量,渠道整合,与顾客的接触。本文利用Filipe Coelho的模型,分析多渠道结构的特征,并分析影响渠道结构特征的因素,以便为多渠道环境下渠道的构建提供一个决策的依据。渠道结构牲影响如图1所示。

1 渠道结构的主要特征

1.1 渠道数量

渠道数量指某一市场的渠道多少。使用多渠道一方面可以提高销售量,加强市场渗透;另一方面,会增加渠道冲突,损害产品形象,造成消费者的混淆。

1.2 渠道整合

指渠道集成的程度。一些企业完全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而一些企业主要依靠第三方力量。渠道整合可看作企业自有销售渠道的程度。当企业完全拥有自己的渠道时,垂直整合达到最大水平。然而采用这种模式所占有的先期成本较高,需占用公司较多的资金,给公司经营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因此公司往往使用混合渠道,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及管理战略获得与渠道成员的信任、承诺、合作和协调。

1.3 与顾客的接触

与顾客的接触指与顾客相互作用的渠道类型。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多样性的呼声日渐增强,顾客更愿意选择电话、网络等新兴的渠道。新兴渠道带来了销售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变革,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在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同时由于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低成本的渠道。多渠道结构的主要特征如图2所示。

2 多渠道构建的制约因素分析

我们将影响多渠道设计的影响因素分为三类:(1)交易成本因素;(2)市场因素;(3)战略因素。具体如表1所示:

3 三类因素对渠道特征的影响

3.1 对渠道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专用资产指特殊设备和某些特殊专业知识的投资。投资和操作成本要求使用较少的渠道数量。由于内部的不确定性应使用多渠道决策。考虑到外部不确定性,依外部环境而定。比如在多变的环境下,应使用多渠道降低风险。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考虑到需要满足不同服务的终端用户细分市场及加强市场渗透,多渠道是一个自然的回应。当企业考虑到使用多渠道会导致渠道冲突时,会限制使用的渠道数量。

从战略角度,由于多渠道构建和管理复杂,往往被拥有很强的渠道控制能力和丰富资源的企业使用。

3.2 对渠道集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渠道整合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已有很多,大部分是从交易成本角度及顾客购买决策重要性的角度分析的。

(1)首先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渠道整合指渠道集成的程度。集成度高的渠道对渠道控制度高;集成度低的渠道控制度低。影响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如图3所示。

首先从专用资产的角度分析。专用资产指为一个或少数几个用户的特殊需要所作的专门投资,包括特殊设备和某些特殊专业知识。这种资产用户面窄,有能力供货的单位极其有限,不存在现成的交易市场。经营专用资产有可能使“市场监督”失效。这是因为专用资产的销售要求销售人员具备很专的专业知识,生产企业往往要下力气培训中间商,而中间商经培训后发展起来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一种专用资产。利用这种资产及其积累的特定经验,中间商完全可能向生产企业讨价还价,抵制其合理要求,或者在为客户服务上偷功减料,最终使生产企业失去控制能力而又难于更换经销商。因此,当这种情况出现几率很大,且这种专用资产对营销成败又举足轻重时,企业选择高控制即统一管理分销组织的方案就比较有利。

其次,从外部不确定性的角度分析。外部不确定性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动荡变化和不可预见性。一般来说,外界环境动荡变化要求企业尽量避免高控制的分销方式。因为高控制要求高投入,例如,收购兼并中间商,建立一体化的渠道系统,一旦建立就难以改变,当环境剧变要求改变渠道方式时,企业就难有选择自由。因此,当环境变化难于把握时。企业最好还是通过与独立中间商合作,来分散或转移分险,保持企业自身的灵活性。

最后从内部不确定性的角度分析。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企业内部,包括实力、管理水平、市场经验等。许多分销活动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不确定性,很难事先预料。例如,产品在某市场销售不畅,是因为经销商不努力呢;还是企业产品本身存在问题;或企业经营方式有误,要认真分析。若问题出在经销商,企业就需要加强对经销商的控制来增强其努力程度。但是,加强控制的前提是企业能够对市场做出正确判断。企业的市场营销越丰富,管理水平越高,应变能力越强,选择高控制分销方式就越有优势。

基于以上分析,当专用资产和不确定性越高时,企业倾向于选择集成的分销渠道。

(2)从顾客购买决策重要性的角度来分析的。生产者设计渠道的第一步,是了解其目标市场中消费者购买什么、在什么地方购买、什么时候购买、为何购买以及如何购买问题,从而决定渠道选择的类型,具体参见表2。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篇5

中图分类号: TN919?34; TP3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06?0053?03

0 引 言

运营监测(控)是实现对公司经营管理24 h即时在线监测分析,实现对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人资、财务、物资等业务全方位监测分析,实现对计划预算、资金收支、电力购销、资产全寿命周期、供电服务、产业发展、金融领域等全流程监测分析,构建集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于一体的综合管控平台。

1 运营监测(控)信息系统基本简介

运营监测(控)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综合管理、支撑管理等功能。

(1)全面监测。围绕运营监测(控)中心对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5种类型的业务进行全面监测的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了外部环境监测、综合绩效监测、运营状况监测、核心资源监测、管理流程监测以及为了满足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的日常监测的功能性要求,实现后台监测管理的支撑功能,实现对全面监测业务的有效支撑。

(2)运营分析。围绕运营监测(控)中心对综合分析、专题分析的运营分析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综合分析、专题分析、分析管理。

(3)协调控制。根据运营监测(控)中心对协调控制的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异常事件管理、调控任务全过程管理、调控任务统计分析、调控任务评价管理。

(4)全景展示。根据运营监测(控)中心对全景展示的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系统实现了公司概况、科学发展、经营业绩、优质服务、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责任实践、热点聚焦、企业看板9大主题域的主题展示,为了满足全景展示业务的正常开展,运营监测(控)中心需要扩展后台展示管理的支撑功能,建立展示管理模块对全景展示业务进行有效的功能支撑。

(5)综合管理。根据运营监测(控)中心对综合管理的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综合业务管理、报告管理。

(6)支撑管理。根据运营监测(控)中心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综合管理的公共业务需求,实现手工录入、数据接口监控、数据质量监测、数据质量报告。

2 建设内容及应用分析

运营监测(控)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含运营监测工作台系统、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数据梳理及接入几方面工作。

2.1 工作台系统建设分析

运营监测(控)信息支撑系统需在总部和下属分公司构建了运营监测工作台系统,实现两级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纵向贯通,全面监测围绕公司核心业务活动与核心业务资源,实现全面监测、全景展示、综合管理和运营分析功能。

2.1.1 全面监测

全面监测围绕公司核心业务活动与核心业务资源,通过完善该功能模块,实现对公司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和关键业务流程等进行24 h在线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异动和问题并自动预警[1]。

(1)外部环境监测。外部环境监测功能主要包括:政策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产业环境、市场环境等。提供对政策环境、监管环境、法律环境、公共关系、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宏观及微观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环境、电厂、电力用户等相关信息的监测功能。

(2)综合绩效监测。综合绩效监测功能主要包括:电网状况、资产质量、服务水平、业绩水平、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通过对电网结构、装备水平、健康水平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电网状况;通过资产效率、偿债能力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资产质量;通过服务客户、服务发电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服务水平;通过人员效率、经营效益、成本水平、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业绩水平;通过投资保障、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运营状况监测。运营状况监测功能主要包括:人资集约化、财务集约化、物资集约化、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其他业务等。通过运营状况的监测,及时掌握各业务部门业务开展情况,分析部门绩效与公司综合绩效之间的差距。

(4)核心资源监测。核心资源监测功能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实物资产、其他资源监测等。提供对用工状况、人员素质、财务状况、整体规模状况、实物资产状况、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等方面的监测功能。

(5)关键流程监测。关键流程监测功能主要包括:计划与预算管理、购售电管理、资金收支全过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总部/下属公司重点工作管理、物资供应链管理、业扩报装管理、电费管理8个方面。通过对跨部门流程节点和详细业务活动的监测,及时发现流程瓶颈点,了解跨部门业务协作顺畅度,从而判断各业务条线是否能支撑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6)监测管理。为了满足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的日常监测功能要求,系统需实现后台监测管理等支撑功能,主要对以上功能进行配置管理及数据的初始化等工作。

2.1.2 运营分析

主要包括综合分析、专题分析、分析管理等几个方面。

(1)综合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 对公司运营产生较大影响的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分析。从产业政策变化、电力供需形势、投资及建设环境等方面分析公司面临的外部形势。

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实现对关键指标完成情况,增减变化原因、趋势,年度目标完成进度和指标预警等情况的分析,重点反映公司运营的关键绩效,综合体现公司运营情况。

中心协调情况分析 实现对协调控制工作成果的汇总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异常问题的规律、频度、类型和问题的处理过程,综合反映横向协作效率和业务条线内的协调运转效率。

(2)专题分析

综合绩效分析 从电网结构、装备水平、协调发展、电网投资规模、电网建设规模五个关注点对电网发展进行绩效分析;从资产运营效率、偿债能力和资产获利能力三个关注点对资产质量进行绩效分析;从供电质量、服务客户、服务社会三个关注点对供电服务进行绩效分析;从安全、效率、效益三个关注点对经营业绩进行绩效分析。

发展功能分析 从价值和财务角度出发,对公司的经营规模、财务成果增长情况、可持续增长率进行分析,为公司提高电网接入能力、树立企业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社会贡献率提供决策支撑。

竞争能力分析 主要包括战略决策能力、集团化运作能力、人力资源竞争能力、外部影响能力、电网运营能力、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服务能力7个方面。以企业的价值为导向,将各类竞争能力落地到资本上,为公司提升市场决策能力、供电可靠性、客户满意度等提供决策支撑。

风险管理分析 主要包括公司风险管控分析、重点关注领域风险管控分析2个方面。通过对公司内外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

2.1.3 全景展示

主要包括主题展示、展示管理2部分。

(1)主题展示

主题展示主要包括企业概况、科学发展、经营业绩、优质服务、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责任实践、热点聚焦、企业看板展示和大屏展示等功能模块。在企业概况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企业介绍、企业规模、企业文化、企业荣誉等方面;在科学发展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电网发展、产业金融、国际化运营、人才发展、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在经营业绩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经营效益、安全水平、市场营销等方面;在优质服务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供电质量、客户服务等方面;在管理提升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三集五大建设、党风廉政、依法治企等方面;在科技创新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科技发展、智能电网等方面;在责任实践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保障供电、抢险救灾、服务三农、节能环保、社会公益等方面;在热点聚焦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重点工程、一线风采、媒体聚焦等方面;在大屏展示主要包播放展示控制、系统维护、可视化设计器和信息数据管理[2]。

(2)展示管理

主要实现可视化组建管理、界面布局管理、展示主题管理、展示控制管理,通过这些管理模块实现对各应用的功能的配置及定义。

2.2 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建设分析

大屏可视化展示展示系统主要是对应用功能及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现,对各项分析结果提供形象的显示,让人们能够很直观、清晰地理解数据含义,提高系统应用的易操作性、可读性。

应用单元是展示的最小功能单元,依据展示场景、展示主题要求的展示内容进行业务分析,由展示主题的指标、数据和其他非结构资料组合而成。应用单元可能包含一个指标或多个指标。依据业务特点提炼的应用单元,能表达一项完整的业务活动。展示形式主要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饼图、条形图、环形图、柱线复合图、维恩图、二维表、仪表盘、蜂窝图、雷达图等,可通过不同展现形式的组合,丰富优化应用单元展示效果。

在展示中,可采用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和多媒体互动技术,通过直观、形象、动态、实时和新颖的展示方式,优化全景展示的视觉效果和互动体验。应用三维GIS、三维数字沙盘、虚拟三维动画、仿真驾驶仓、体感扑捉展示、实时视频通话等可视化技术优化展示效果[3]。

2.3 数据梳理及接入分析

工作台及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的建设还需要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作为支撑,通过系统处理后方可进行可视化的展现。接入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个专业系统,如:财务、物资、基建、发策、人资、安监、经济法律等,针对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全景展示对业务数据的需求进行扩充及细化,基于公司现有两级数据中心开展业务数据接入,完善数据接入接口,实现扩充并细化的数据接入数据中心,逐步丰富公共数据资源池数据资源以及企业级数据仓库内容。

3 结 语

本文阐述了运营检测(控)信息系统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应用研究,它的建成将有效促进公司管理方式变革,实现公司资源整合,提升公司运营水平,确保公司稳健发展,为企业信息化系统数据的监测、监控及可视化展现提供了参考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小敏.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9):77?79.

[2] 宁东玲.信息系统项目应用效果的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10):52?55.

[3] 罗四维.视觉信息认知计算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周志敏,纪爱华.触摸屏实用技术与工程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 卢孟常.电工电子技能实训项目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吴晖.融合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9):85?88.

[7] GROOVER M P.自动化、生产系统与计算机集成制造[M].

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篇6

2015年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拟招生学科目录已公布,具体内容请各位考生查看如下:

院(所)、学科代码、名称 学科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1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223     0801 力学 _ 01动力学与控制 _ 02固体力学 _ 03流体力学 _ 04工程力学 2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   080200 机械工程 _ 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_ 02精密数控加工与自动化装备 _ 03现代焊接技术与自动化装备 _ 0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_ 05机构及机器人系统分析与控制 _ 06机械及微机电系统结构设计 7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_ 01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 _ 02现代测控技术及方法 _ 03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 _ 04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电子技术I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5201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_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装备 _02现代机械系统设计 _03机电液一体化设计与制造 _04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 _05高端装备强度与动态分析 9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9工程力学或813电工学   002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32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_ 01信号处理与电路 _ 02数字多媒体信息技术 _ 03信息光电子学与光通信 _ 0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_ 05电子器件、射频和功率集成电路及可靠性 5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或823半导体物理 1、01-02方向选822; 2、03-05方向选823。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_ 01语音与音频信号处理 _ 02多媒体通信技术 _ 03信号处理理论与通信技术 _ 04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信号与系统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_ 01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_ 02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系统 _ 03智能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 _ 04信息融合与自主导航 _ 05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6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_ 01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应用技术 _ 0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 _ 03多媒体通信技术 _ 04无线通信技术 _ 05嵌入式系统技术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2信号与系统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_ 01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 _ 02系统工程(系统优化与决策) _ 03信息管理系统 _04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 _ 05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_ 01集成电路设计 _02集成电路制备工艺及相关技术研究 _03微电子器件检测与可靠性评价技术 1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3半导体物理   004 建筑工程学院 246     0814 土木工程 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 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 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 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 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 _06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7建筑环境控制及能源利用技术 119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 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或843钢筋混凝土结构 或 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5,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 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6,考试科目可选845; 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_ 01道路与铁道工程 _ 0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_ 0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道路工程 或 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方向选848; 2、02-03方向选849或832。 0815 水利工程 _ 01水文学及水资源 _ 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_ 03水工结构工程 _ 04水利水电工程 _ 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1结构力学或844水力学Ⅱ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 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 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 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 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 _06工程项目管理及信息化 _07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_08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 10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41结构力学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或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 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 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6,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 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可选845; 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8,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_01道路交通安全理论与道路工程技术 _02交通规划与交通控制理论及方法 _03智能交通、仿真与可持续发展整合体系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方向选848; 2、02-03方向选849或832。 1256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8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05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152     070304 物理化学 _01能源材料物理化学 _02催化化学 _03纳米材料物理化学 _04界面物理化学与分离技术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84物理化学I ④887无机化学II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 01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_ 02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 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 04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2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②201英语一 · ③301数学一 ·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_ 01绿色化学与精细有机化工 _ 02工业催化与纳米科学 _ 03膜科学与化工分离技术 _ 04材料化学理论与应用 _ 05先进材料合成及催化应用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4物理化学Ⅲ或820有机化学I或878化工原理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_ 01环境规划与污染防治 _ 02污染控制化学 _ 03环境分析与监测 _ 04环境规划与管理 _ 05水污染控制工程 _ 0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2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只有05方向招日语考生; 2、01-04方向,选856; 3、05方向选857; 4、06方向选858。 085206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_01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先进环境能源技术 _02能源动力系统优化及工程应用 _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节能环保技术 _04动力机械及车辆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3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5229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_01水污染控制工程 _0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_03环境规划与管理 3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01方向选857; 2、02方向选858; 3、03方向选856。 006 应用数理学院 98     0701 数学 _ 01基础数学 _ 02应用数学 _ 03运筹学与控制论 _ 04科学计算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数学分析 ④865高等代数   0714 统计学 _ 01非参数统计与数据分析 _ 02应用统计 _ 03生物统计 _ 04金融工程与应用概率 _ 05经济统计 1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 数学分析 ④865 高等代数   0702 物理学 _ 01理论物理 _ 02凝聚态物理 _ 03光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61量子力学或863光学 1、01方向选861; 2、02方向选861或863; 3、03方向选863。 0803 光学工程 _ 01脉冲激光技术与应用 _ 02信息光学与应用 _ 03微纳光学 _ 04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激光原理   0252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 _01生物医学统计 _02精算统计 _03数量金融 _04质量管理统计 1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2统计学   007 计算机学院 151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_ 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 信息安全 6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计算机网络技术 _ 02计算机软件技术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信息安全技术 8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0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8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6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182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_ 01技术与项目管理 _ 02战略管理与社会网络 _ 0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_ 04城市管理 _ 05运作管理与质量管理 _ 06金融工程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或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0202 应用经济学 _01金融学 _02国际贸易学 _03产业经济学 _04区域经济学 _05数量经济学 _06统计学 _07劳动经济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4经济学原理   1202 工商管理 _ 01会计学 _ 02企业管理 _ 03旅游管理 _ 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   1251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99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1252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20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1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0     0833 城乡规划学 _ 01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_ 03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 _ 04历史城市与街区保护规划 _ 05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城市规划原理 ④503城市规划与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含园林景观)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1 建筑学(专业学位) _01都市建筑设计及理论 _0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_03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技术 _04城市设计方法及理论 4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04建筑快速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接收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085229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_01水污染控制工程 _0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_03环境规划与管理 3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 1、01方向选857; 2、02方向选858; 3、03方向选856。 006 应用数理学院 98     0701 数学 _ 01基础数学 _ 02应用数学 _ 03运筹学与控制论 _ 04科学计算 3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数学分析 ④865高等代数   0714 统计学 _ 01非参数统计与数据分析 _ 02应用统计 _ 03生物统计 _ 04金融工程与应用概率 _ 05经济统计 1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3 数学分析 ④865 高等代数   0702 物理学 _ 01理论物理 _ 02凝聚态物理 _ 03光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62普通物理I ④861量子力学或863光学 1、01方向选861; 2、02方向选861或863; 3、03方向选863。 0803 光学工程 _ 01脉冲激光技术与应用 _ 02信息光学与应用 _ 03微纳光学 _ 04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激光原理   0252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 _01生物医学统计 _02精算统计 _03数量金融 _04质量管理统计 1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2统计学   007 计算机学院 151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_ 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 信息安全 6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计算机网络技术 _ 02计算机软件技术 _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 04信息安全技术 8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0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8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_ 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_ 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 _ 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 _ 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_ 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 6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182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_ 01技术与项目管理 _ 02战略管理与社会网络 _ 0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_ 04城市管理 _ 05运作管理与质量管理 _ 06金融工程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或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0202 应用经济学 _01金融学 _02国际贸易学 _03产业经济学 _04区域经济学 _05数量经济学 _06统计学 _07劳动经济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4经济学原理   1202 工商管理 _ 01会计学 _ 02企业管理 _ 03旅游管理 _ 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   1251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99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1252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20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01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0     0833 城乡规划学 _ 01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_ 03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 _ 04历史城市与街区保护规划 _ 05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城市规划原理 ④503城市规划与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含园林景观)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1 建筑学(专业学位) _01都市建筑设计及理论 _0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_03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技术 _04城市设计方法及理论 4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04建筑快速设计 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接收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036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_ 01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_ 02工程伦理学 _ 03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科学技术史 ④825马克思主义哲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_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_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_ 03思想政治教育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5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8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   035 艺术设计学院 22     1305 设计学 _ 01 产品设计 _ 02 环境设计 _ 03 服装与服饰设计 _ 04 工艺美术 _ 05 数字媒体艺术 _ 06 视觉传达设计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设计史论 ④505快题设计 505考试为6小时。 1351 艺术(专业学位) _ 01 产品设计 _ 02 环境设计 _ 03 服装与服饰设计 _ 04 工艺美术 _ 05 数字媒体艺术 _ 06 视觉传达设计 _ 07 动画 _ 08 绘画 _ 09 雕塑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22设计史论 或 619美术史论 ④505快题设计 或 506专业创作 1、01-04方向选622和505。 2、05-09方向选619和506。 3、506和505考试时间为6小时。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 _01 工业设计 _02 设计管理 _03 交互设计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基础 ④502产品设计 报考02设计管理的考生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专业不限。 039 城市交通学院 87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_ 01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_ 02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方法 _ 03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 _ 04智能交通控制与信息处理 _ 05路基路面结构与材料 _ 06道路养护与运营管理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道路工程 或 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04方向选849或832; 2、05-06方向选848。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_01交通规划技术 _02交通管理与工程设计 _03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 _04道路设施设计与施工技术 _05道路养护与管理 2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 1、01-03方向选849或832; 2、04-05方向选848。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 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_ 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 _ 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_ 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 _ 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 2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_ 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_ 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 _ 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 _ 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 _ 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96数据结构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_ 01智能交通系统控制 _ 02自主车辆与车路协同 _ 03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与分析 _ 04交通信息智能化处理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_ 01智能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技术 _ 02智能车辆与车路协同控制技术 _ 03交通信息处理方法与应用 _ 04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篇7

Abstract: based on GIS of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river basin as the goal,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IS, database technology, technology as the main technology to achieve a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inquiry, statistics function, 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function, environmental capacity computing function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pollution control scheme of the document inquires the function, river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offer an efficient, intuitive, convenient and operational decision support platform.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ject system design and function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itua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IS; Database technology; Water quality model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流域水污染影响不再限于局部河段,而是呈现整体恶化趋势,各种类型污染事故接踵而至,不仅损害了人类和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威胁到更大范围人群的生命健康。基于流域的环境污染控制,以控制单元为最小控制单位,有利于从流域整体的水文-生态格局揭示水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有利于实现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综合管理,也能够排除行政区域管理在水污染控制上的片面性,实现流域上、下游的协调发展,并且最终实现流域水环境生态质量的整体改善。

针对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需求,并考虑到现有的技术条件和数据资源,开展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系统的建设。

2 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本系统地理信息平台Gis采用ESRI ArcGIS,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10g),开发工具采用.Net,前台采用的是Silverlight,开发的以B/S为主,C/S为辅的应用系统。实现了流域环境基础信息维护、查询、统计,流域污染的分析评价等污染控制、治理的辅助决策功能。下图是本系统的总体框架。

图1系统总体框架

2.2数据库设计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按照功能分为配置库、基础库、环保专题库、模型库。

配置库主要用于存储用户、角色、权限、日志等配置信息。

基础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辽河流域基础地理底图在内的基础地形图,省、市、县区、政区界线图、道路、地名地址、河流、湖库数据。

环保专题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测断面、污染源、排污口、畜禽养殖、水文站、雨量站、植被、底栖动物、流域、生态分区、控制单元等环境专题数据信息。

模型数据库用于存储水质评价模型、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2.3系统功能

本系统主要实现基础GIS功能、信息查询、信息统计、专题图展示、水质模拟、环境容量计算、文档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和专业数据维护功能。

2.3.1基础GIS功能

提供了地图的漫游浏览功能,可实现地图的放大、缩小、移动、更新、全图、图层控制、距离量算、面积量算、鹰眼、制图输出等功能。同时还提供了强大的专题数据的空间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地图上点选、框选、圆选、不规则查询及BUFFER空间查询指定区域的监测点位、污染源、污染源等专业数据。

2.3.2信息查询

提供污染源、排污口、监测断面、畜禽养殖、雨量站、水文站等专业信息的查询功能,可以按流域、河流、行政区划、属性信息等多种组合方式进行查询,生成查询结果信息列表,在地图上显示查询结果的分布情况。提供快速定位功能。同时提供查询结果的导出功能及地图输出功能。

2.3.3信息统计

提供环保专业信息的统计功能,如按年、水期统计某流域的监测信息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超标率等情况;统计XX污染物逐月变化情况;统计各断面XX污染物的对比图;按行业统计XX污染物的年排放量及变化情况等多种统计功能。同时提供统计结果的导出和打印功能。

2.3.4专题图展示

提供固定专题图和动态专题图展示功能,固定专题图为已有的成果专题图信息,如一、二、三级生态分区专题图;二、三、四级控制单元专题图;流域专题图等。动态专题图是将统计分析的结果展示在地图上,如XX水期水质类别分布专题图、XX年优势种分布专题图、XXX年污染物排放情况分布专题图等;

2.3.5水质模拟

利用GIS的网络分析功能,模拟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情况。用户可以通过本功能了解污染物何时到达某处,污染浓度是多少,在地图上的扩散趋势。然后根据污染扩散的情况,提前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少。为了方便决策者随时查阅,用户可以通过导出功能,将此次分析的结果导出打印。

2.3.6环境容量计算

利用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实现控制单元、行政区划、子流域三个级别的环境容量计算功能。通过此功能决策者可以了解某区域的环境容量、环境容量限值、历史环境容量变化情况。如果发现某处环境容量超过环境容量限值,则说明该处污染物排放量超标,需对排入该区域的污染源采取可行的措施,以保证该区域的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该区域的环境限值允许的范围内。

2.3.7文档管理

提供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标准、环境污染处理措施、应急方案等文档资料的查阅功能,为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2.3.8专业数据维护功能

提供污染源、排污口、监测断面、畜禽养殖、雨量站、水文站等专题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功能,提供数据的批量导入功能。

2.3.9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管理员可以通过本功能添加、删除、修改用户信息,设置用户的权限,保证只有有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本系统,使用允许操作的功能。

3关键技术

(1)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涉及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系统管理员等多个方面因素,因此需要在硬件上要进行安全投资,在系统设计方面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GIS技术、数据库技术、.NET技术,用于系统的实现。

(3)研究开发快速简捷的数据库及其管理技术。

(4)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实现与实时监测系统的对接,保证数据的实时获取与更新。

(5)一维水质模型,实现污染物在河流中迁移转化模拟。

(6)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实现控制区域的环境容量计算。

4结束语

本系统目前已经在省环科院成功试运行,初步得到了用户的肯定和积极评价。实践证明基于GIS平台实现的流域环境污染控制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快速、科学的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最大程度降低经济损失和社会、环境影响。使得流域的水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大改善了流域的水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ESRI ArcGis Server Help

[2]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3]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4]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篇8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加强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才能为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概况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以满足后续一系列工作的需要。为了取得科学可信的监测数据,必须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建立起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将监测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近年来,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许多国家水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在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基层水环境在线监测与数据远程传输、处理的水质监测完备平台等方面,仍然是空白。此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数据传输网络也只是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尚没有建立水质实时采集监测分析系统。

2、国外水质监测技术现状

国外早期的水环境监测技术采用的是人工抽查法,即选取河流断面定点定时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这种方法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水质数据。在完善人工抽查法的同时,国外又研制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水质移动监测系统。

2.1水质移动监测系统

运用移动监测车,配备便携式水质实验室及现场水质参数分析仪器,采用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GPRS/GSM 无线数据通讯装置进行水环境监测。

2.2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也称为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或实时监测系统,是将水质自动分析仪器和传感器组合起来,实现在线多参数自动监测的技术。

2.3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系统主要由自动取水与留样、水样预处理、在线监测分析仪器、现场监控、远程传输、远程监控中心平台等6部分组成。目前,可配置的自动监测项目涵盖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监测项目及地表水源地补充监测项目,类别主要包括: 重金属、无机阴离子、营养盐、常规五参数等,其检出限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水标准限值以下。更多的生物毒理和有机污染物监测指标还正在开发中。其主要功能及特点通过软件控制,系统采用自带水泵可以实现水样的自动采集以及预处理功能; 还可以人工采集水样,从单独的水样管进入仪器测试,亦可自动记录和传输人工采集水样的测试数据。在本次应用监测过程中,系统难以到达监测点附近时,采用人工采集水样的方式,其他情况采用系统自动取水的方式进行测试。

3、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管是一种以环境监测质量为核心对整个环境监测系统全过程多环节进行的管理方式。事实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整个环境监测管理的关键,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由于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刚刚起步,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1)水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领域尚没有一个专门的质量控制方面的明确细则,水环境监测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监测机构人员的行为缺位越位现象屡见不鲜,相关的监测工作放任自流、职责不明。

(2)缺乏统一管理的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各地区各部门的水环境监测网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但是责任不明、效率低下现象,加重了各级财政负担,造成资源浪费。水环境监测是一项涉及多环节、技术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对于最后的监测结果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3)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和参数准确度不高。人们都知道,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信息和相关参数会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因此能否收集有代表性的。精密准确的。完整的监测数据和具体参数显得至关重要。只有提高数据和参数的准确度,才能实现环境监测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步骤,质量控制体系涉及到监测样品、仪器设备、人员质素、检验方法等,这一系列环节又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

4.1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前控制

也称为预先控制,作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起点和开始,是在监测之前进行的预防性控制。具体包括: 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考察与评估,监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理论、基础操作、计量知识和误差理论等方面的考试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 仪器设备筹备,必须有专业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准确度; 工作环境改善,确保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辅助设施、操作空间等条件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 监测方法的选择,要尽量选择应用国家、行业的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实验。

4.2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中控制

也称为水环境监测的过程控制,即对实验室和监测现场所进行的控制。具体包括: 对水质监测点位置的设置,力求水样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并能全面正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散布规律; 水质样品的实时采集,要严格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各项要求去采集水样等等。

4.3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后控制

具体包括: 真实完整可靠的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内部监测、自检和自我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评价质量控制体系的适应性等等。

4.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科学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相关的部门应当制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下发给所属检测部门,规范检测人员的职责。检测机构可以根据《试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标准》建立适合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原始记录。监测分析、数据处理、编写报告等重要的环节,依据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更加持续、有效地实施。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还要加强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2009)、《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一2002)、《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等规范。

4.4.1 数据记录与处理质量控制

4.4.1.1数据记录

原始记录是监测报告的最重要的依据,监测过程中应及时记录。记录时做到字迹清晰、端正,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出现错误时,将错误值画一横线,把正确值填写在旁边,并签名。数据记录要同时考虑到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及测量仪器本身的读数误差,有效位数可以记录到最小分度值。记录时应能再现足够的信息。

4.4.1.2数据运算

记录原始数据使用的是有效数字,因此测定值由有效数字构成,测定值的运算应按近似计算规则进行,必然是近似值。一个测量值的位数,取决于数值的正确计算和正确记录的原始数据。先确定有效数值位数,其余数字应按修约规则一律舍去。使用多种计量仪器时,以最少的一种计量仪器的位数表示的有效数字来表示。

5、质量监测控制措施探讨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制定质量监测计划、提出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出配套的分析测试系统(如水样的采集地点、采集方法、保存方式、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及质量控制程序等),通过水环境监测工作,得出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以指导具体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过程。下面从质控流程做出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

5.1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整个水环境监测质量工作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相关部门的水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完善环境监测网,同时明确各个监测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责,做到责任在人、权责明确、协调配合、共同完成。

5.2加强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中的人员素质水平,为了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必须加强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①为实验室配备具有资格的专业人员,以确保监测项目的准确性; ②保证各类专业人员都能适时接受技能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专业素养、适应监测工作的需要; ③将各个专业人员放到最合适的岗位,在激励制度下,保证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5.3重视基础性工作环节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很多基础性环节,如水样布点、水样采集运输及保存、设备仪器的检验校验等等,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高可靠依据。

(1)实验室操作环境方面。根据《水利质检机构计量认证》的要求,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防护,保证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完备,对特殊的实验场所进行适当隔离控制,同时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

(2)建立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和保养程序。仪器设备的精准是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各种计量分析仪器的性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应该建立日常的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和保养程序,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结束语

总的来说,提高参与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培养他们的质量保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关的部门要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和新的检测技术的使用,协调各单位间的合作,重视对环境检测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监测设备的精准度的控制,确保环境监测质量逐步提高。只有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多环节的质量控制的分析,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环境质量的提高。环境质量的提高可改善人们的生活的质量,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篇9

引言

环境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庞杂系统。从宏观上来讲,环境包括大气、水、声、土地、森林、光等环境媒介,在整个环境系中,各种各样的环境媒介中的一些污染物超过正常程度,在自然环境中引起某种严重的不平衡,导致自然环境体系失衡,环境系统结构紊乱,那么这种情况一旦持续下去就会使得环境系统无法正常运转。这时候环境问题就会爆发,环境问题爆发使生态环境系统局部或者整体瘫痪,人类就会从中遭受巨大的灾难。为了控制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保证污染物不超标,就需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也就是使环境系统中的污染物量化,确保污染物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

1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因素

环境监测是在环境危机严重的背景下,我们应对危机、保护环境的积极主动的措施,这可以遏制问题向不良的方向转变。然而做好环境检测工作需要保障良好的环境监测质量,实现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1环境监测的操作方法

在一些环境监测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操作存在随意性,不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进行,导致监测数据失效,不具有参考性,因而导致监测失败。如果某位大气质量监测的工作人员在操作和分析不按照国家大气监测标准指导书进行,那么监测人员很难依据具体的环境样品浓度和性质进行科学有效地监测,环境监测质量也就无法保证。因此,环境监测操作的方法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环境监测人员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很有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数据和监测结果,那么环境监测的分析方向也就会有变化,最终也难以得出科学和正确的环境状况分析结果。

1.2环境监测程序

环境监测程序是指监测人员在实施环境监测操作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对环境监测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这也是环境监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环境监测程序的失误会导致环境监测出现次序混乱和操作失误的情况;不合理的环境监测程序会导致操作过程中遇到意外的干扰因素和意外情况;同时也会使环境监测人员不能很好的掌握住各个环节中的具体操作,不能及时有效地排除监测过程中遇到的干扰。此外,环境监测程序的不合理还会导致数据分析失效,而环境监测程序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环境监测人员制定合理的环境监测程序能够得到科学的数据和监测结果,最终也能够得出科学和正确的环境状况分析结果。环境监测程序不同也会导致环境监测的分析方向产生变化。

1.3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其他因素

环境监测的操作人员对环境监测质量也具有极大的影响。标准的环境监测站应该聘用合格的环境检测员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因为环境监测是一个科学性非常强、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进行专业的操作,理解并运用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法,制定合理的监测程序,同时有能力做好环境监测数据结果分析。而非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必然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因为非专业人员首先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其次也无法有效地进行专业的操作,不能高效地理解并运用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法,也就难以制定出合理的监测程序,更别说具有科学分析环境监测数据的能力。此外,环境监测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也会对环境监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该说,进行环境监测工作肯定离不开相关仪器设备。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需要使用科学高效的测量仪器。劣质的设备和下乘的测量仪器依然会影响环境监测的结果。不合格的设备仪器会导致环境监测数据混乱或者不符合实际情况。最终导致数据分析不能反应具体的环境状况。环境监测设备仪器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环境监测人员使用标准的环境监测设备仪器能够得到科学的数据和监测结果,最终也能够得出科学和正确的环境状况分析结果。环境监测的设备仪器的质量也会导致环境监测的分析结果有所差别。除了以上因素外,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因素还有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对样品的管理,而环境监测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样品。因此样品的管理对环境监测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样品的管理环节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储存、运送、保藏和监测,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对环境监测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样品的管理水平,而不科学的样品管理会导致监测数据失效,不具有参考性,很有可能导致监测质量低下甚至失败。

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

环境监测是一个非常复杂也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环境监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保证污染物不超标。而高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使环境系统中的污染物量化,确保污染物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是无法控制的,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对症下药,做好相关工作,做好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环节,那么就一定会避免一些干扰因素,保障数据的科学性,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首先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的操作方法。在科学的环境监测过程中,环境监测工作人员需要运用国家标准的环境监测方法和理论,具体的实践操作程序需要根据相关类型的环境监测操作方法。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在操作和分析一定按照相关环境监测标准指导书进行,监测人员依据具体的环境样品的浓度和性质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保障环境监测质量。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程序。工作人员要做好环境监测的准备工作,布置好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操作顺序,并切实做好监测工作。环境样品的搜集和处理、操作需要的仪器和工具等都需要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准备好。制定合理的环境监测程序,要做好应对操作过程中遇到意外的干扰因素和突况。同时环境监测人员要很好的掌握住各个环节中的具体操作,及时有效地排除监测过程中遇到的干扰。

3结语

在我们人类发展的体系中,环境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新时期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且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也是脆弱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发展的进程中,生态环境却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为的破坏,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各种生态问题和环境危机也日益凸显,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篇10

污水监测工作技术性与专业性要求较高,所获得的监测数据要能够真实反映出水样实际情况,能够直接作为水样水质评价依据。虽然近年来逐渐有更多新型技术与设备应用到污水监测工作中,但是受传统思想以及技术操作等因素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较大不足,监测数据存在较大的误差,不能完全满足监测质量总体要求。因此必须要确定质量控制要点,从多个角度分析,编制合理的方案进行管理,争取不断提高监测效果。

一、污水监测质量控制内容分析

对污水监测进行质量管理,目的就是提高各项监测技术操作的合理性与专业性,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减少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的误差,提高整个监测工作的质量。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必须要基于污水监测工作的特点,然后确定控制要点,总结以往经验对各项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措施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1]。质量控制时首先应提出质量管理总体要求,并从实际需求出发,编制完善管理方案,提高各项程序实施的合理性。同时还应提高监测采样点设置的合理性,配置相应的监测设备与器具,并安排专业人员来操作各项实验,提高监测技术实施的综合效果。

二、污水监测质量优化方案分析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受污水监测特点影响,在对其质量进行管理时存在较大的难度,想要保证各项管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除了工作人员要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与高超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好每个细节的控制。管理体系的存在能够对所有监测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提高监测试验实施的专业性与规范性,避免违规操作加大结果误差。监测站需要在以往实施经验基础上,制定出严谨的质量控制方案,挑选专业人员来组建监测团队,确定质量负责人,对整个团队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使得整个监测工作过程标准化,将质量控制在规定要求内。

2.选择专业监测技术

污水监测技术选择是否合理,影响监测过程是否顺利,同时也决定了最终监测结果是否准确。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为监测依据,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随时更新的准备,按照标准要求来进行验证,待上级批准后方可正式展开监测工作[2]。另外,监测实验室在选择检验方法时,应以个人需求为主要依据,指导书要具有较高的操作性,保证整个监测过程操作的规范化,提高监测结果的精确性。

3.实验设备与环境管理

污水监测实验室在配置相应设备时,需要确保其精度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而实验室内布局设计要满足操作要求,保持环境的整洁度,避免不同设备与样品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另外,为提高监测结果准确性,应采取措施来消除室内温湿度、空气中灰尘、电源电压波动以及生物菌种等因素影响,在根本上提高监测结果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三、污水监测质量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1.监测采样优化

需要做好现场监测时采样与参数测试工作管理,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一般可以从采样时间、采样地点以及采样方法等方面着手。在采样前监测人员应对待测区域污染源情况、人口密度、工业布局、地质地形等因素进行全面调研,并根据监测计划与方案来合理确定采样地点,最后按照专业采样规范来采集现场平行样与密码样。采集到的样品要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对于未能够及时送到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存,避免样品性质发生变化。

2.样品保存运输优化

在样品采集完成后要及时运往实验室,其中在运输前需要拧紧容器内外盖,然后用采样箱装好。尤其要注意特殊样品,如对温度有严格要求的冷藏或者保温样品,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避免运输过程中造成样品性质发生变化。而对于样品的保存与管理,主要目的是将待测样品组分变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需要严格按照专业规范来操作。对于送入到实验室的样品,采样人员需要将样品与采样记录同时移交给负责人员,避免出现遗漏、丢失等问题。

3.实验室管理优化

首先,需要对实验室环境条件做好准备工作,检查所有实验仪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并检测室内温度和湿度符合实验要求。对于实验所需的试剂要按照要求进行配置,避免外界各因素对样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其次,实验时要重点做好空白值控制、校准曲线控制、准确度控制以及精密度控制等。其中空白值即实验用水代替样品在相同处理条件下测量的数值,其控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与监测结果的精密度[3]。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应对实验用纯水、试剂以及仪器等因素进行检查控制,通过双样测定的方式来将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最后,做好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管理,需要在水质监测环节利用加标回收率测定、标准物质测定等方式处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实验数据优化

对于实验所得所有数据均要严格按照专业规范进行处理,即所有数据处理、数据有效位数取舍采取4舍5入、5看奇偶、奇进偶舍的方式,有效数字应与实验系统准确度相适应,不足的部分以0补齐。如果分析结果小于方法检测限时,则应按照1/2检测限报出与计算。另外,为减少中间计算多次修约出现误差的积累问题,应选择原始数据输入计算器后直接调出计算,最后进行一次修约的方式处理。对于可疑的检测数据,需要进行多次检查操作,如果确定为操作失误造成,则不保留此数据,需要重新多分水样测定,最后将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

5.检测人员专业化

对于污水监测工作来说,人员因素也对最终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监测人员的技能考核与监督,确保所有人员均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一方面,应组建专业监测团队,配备专业技能较高的人员,并安排相应的总负责人,做好整个监测试验过程的管理,避免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对技术人员进行职前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将工作能力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发监测人员积极性,能够主动遵循转专业规范,提高污水监测质量。

结束语

为提高污水监测质量,需要结合其内容与操作特点,确定质量管理要点,从多个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多角度分析优化,降低各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来提高监测结果精确度,确保监测结果满足专业要求。

参考文献: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篇11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1、水环境监测管理概况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以满足后续一系列工作的需要。为了取得科学可信的监测数据,必须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建立起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将监测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近年来,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许多国家水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在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基层水环境在线监测与数据远程传输、处理的水质监测完备平台等方面仍然是空白。此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数据传输网络也只是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尚没有建立水质实时采集监测分析系统。

2、国外水质监测技术现状

国外早期的水环境监测技术采用的是人工抽查法,即选取河流断面定点定时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这种方法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水质数据。在完善人工抽查法的同时,国外又研制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水质移动监测系统。

2.1 水质移动监测系统

运用移动监测车,配备便携式水质实验室及现场水质参数分析仪器,采用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GPRS/GSM无线数据通讯装置进行水环境监测。

2.2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也称为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或实时监测系统,是将水质自动分析仪器和传感器组合起来,实现在线多参数自动监测的技术。

2.3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系统主要由自动取水与留样、水样预处理、在线监测分析仪器、现场监控、远程传输、远程监控中心平台等6 部分组成。目前,可配置的自动监测项目涵盖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监测项目及地表水源地补充监测项目,类别主要包括:重金属、无机阴离子、营养盐、常规五参数等,其检出限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 类水标准限值以下。更多的生物毒理和有机污染物监测指标还正在开发中。其主要功能及特点通过软件控制,系统采用自带水泵可以实现水样的自动采集以及预处理功能;还可以人工采集水样,从单独的水样管进入仪器测试,亦可自动记录和传输人工采集水样的测试数据。在本次应用监测过程中,系统难以到达监测点附近时,采用人工采集水样的方式,其他情况采用系统自动取水的方式进行测试。

3、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管是一种以环境监测质量为核心对整个环境监测系统全过程多环节进行的管理方式。事实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整个环境监测管理的关键,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由于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刚刚起步,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1)水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领域尚没有一个专门的质量控制方面的明确细则,水环境监测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监测机构人员的行为缺位越位现象屡见不鲜,相关的监测工作放任自流、职责不明。

(2)缺乏统一管理的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各地区各部门的水环境监测网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但是责任不明、效率低下现象加重了各级财政负担,造成资源浪费。水环境监测是一项涉及多环节、技术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对于最后的监测结果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3)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和参数准确度不高。人们都知道,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信息和相关参数会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因此能否收集有代表性的。精密准确的。完整的监测

数据和具体参数显得至关重要。只有提高数据和参数的准确度,才能实现环境监测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步骤,质量控制体系涉及到监测样品、仪器设备、人员质素、检验方法等,这一系列环节又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

4.1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前控制

也称为预先控制,作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起点和开始,是在监测之前进行的预防性控制。具体包括: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考察与评估,监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理论、基础操作、计量知识和误差理论等方面的考试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仪器设备筹备,必须有专业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准确度;工作环境改善,确保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辅助设施、操作空间等条件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监测方法的选择,要尽量选择应用国家、行业的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实验。

4.2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中控制

也称为水环境监测的过程控制,即对实验室和监测现场所进行的控制。具体包括:对水质监测点位置的设置,力求水样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并能全面正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散布规律;水质样品的实时采集,要严格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各项要求去采集水样等等。

4.3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后控制

具体包括:真实完整可靠的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内部监测、自检和自我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评价质量控制体系的适应性等等。

5、质量监测控制措施探讨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制定质量监测计划、提出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出配套的分析测试系统(如水样的采集地点、采集方法、保存方式、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及质量控制程序等),通过水环境监测工作,得出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以指导具体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过程。下面从质控流程做出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

5.1 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整个水环境监测质量工作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相关部门的水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完善环境监测网,同时明确各个监测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责,做到责任在人、权责明确、协调配合、共同完成。

5.2 加强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中的人员素质水平,为了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必须加强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①为实验室配备具有资格的专业人员,以确保监测项目的准确性;②保证各类专业人员都能适时接受技能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专业素养、适应监测工作的需要;③将各个专业人员放到最合适的岗位,在激励制度下,保证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5.3 重视基础性工作环节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很多基础性环节,如水样布点、水样采集运输及保存、设备仪器的检验校验等等,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高可靠依据。

(1)实验室操作环境方面。根据《水利质检机构计量认证》的要求,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防护,保证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完备,对特殊的实验场所进行适当隔离控制,同

时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

(2)建立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和保养程序。仪器设备的精准是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各种计量分析仪器的性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应该建立日常的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和保养程序,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6、结束语

总的来说,提高参与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培养他们的质量保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关的部门要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和新的检测技术的使用,协调各单位间的合作,重视对环境检测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监测设备的精准度的控制,确保环境监测质量逐步提高。只有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多环节的质量控制的分析,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环境质量的提高。环境质量的提高可改善人们的生活的质量,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数控专业环境分析篇12

1 引言

诚如我们所知,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收集和整理有关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的重要数据和资料,从而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防治、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为了探讨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具体对策,我们首先要对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2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2.1仪器设备质量

从现实情况来看,环境监测工作中所使用的监测仪器主要有四类,即大中型精密监测仪器、常规监测仪器、自动监控系统以及小型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等。而当前,作为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环境的化学成分情况相当复杂,环境污染常常是发生在恶劣的环境当中的。因此,作为重要的监测仪器,化学、物理、生物等污染监测分析仪器的质量对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实验室条件和实验材料

一方面,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不仅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期限,更与环境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密切相关。因此,温度、湿度、洁净度、照明度以及污染处理系统等条件都是在实验室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我们必须加以考虑和调控的。

另一方面,化学试剂、实验用水、有机溶剂以及实验器皿都是环境监测过程中重要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具。在这些实验材料的选取和使用中,对它们的纯度、浓度等指标和性质的选择和控制也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2.3监测过程的影响――采样、数据、综合

由于环境监测样品具有多样性,在检测过程中如何确保取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减小样品监测结果与环境总体监测结果的差异是我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其次,在进行前期的采样及监测,并获得相关的实验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归集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对数据真值的最佳估计和对估计值的误差确定对数据信息的真实度和准确度有重大的影响。此外,除了基础的环境监测工作以外,环境监测的一大重点就是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对数据的趋势、规律、因果分析等都会直接影响数据转换为监测成果信息的成效,进而影响到污染防治工作对策的制定。

2.4监测人员素质

不可否认的是,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操作经验也是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不足,就很有可能忽视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出现监测数据误差,这不仅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给环境管理造成误导,还会给操作人带来员一定的安全隐患。

3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探究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对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了基础的了解和认识。为了更好地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我们必须从这些因素入手,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方案。

3.1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环境监测质量包括监测基础工作质量、监测过程质量以及监测成果质量。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

具体来说,在监测基础工作上,我们要制定明确的工作规范和完善相应的质量监控规定,对监测人员工作的设定、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材料的领取以及监测方法的选择等都进行细致的记录。在监测过程中,对布点、采样、测试、数据以及综合分析都要有充分的依据和解释;在监测成果分析上,要注重保障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3.2加强实验环境的控制,优化设备和实验材料管理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实验环境的控制。具体来说,除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大小适合的实验台等基础控制条件以外,我们对特殊实验环境和条件也要加以控制,并完善相应设施安装。例如,对大型精密仪器,除了上述条件以外,我们还要做好防尘工作,并安装空调等制冷设备以调控操作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在实验室安装完备的安全设施,如在化学实验室安装喷淋和洗眼装置、配备适合的灭火器等。

另一方面,在设备的安装使用上,我们要充分考虑相关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电磁环境等,既要避免它们遭受化学腐蚀,还要考虑相关的水电线路安装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在日常使用中,相关人员要认真填写使用和维护保养记录,对特殊仪器的使用还要实行监控操作。此外,在实验材料的购买和储存上,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循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对实验材料的种类和品质要经过多方面的对比和挑选,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对易燃、易爆、易腐蚀的实验材料,还应该采取特殊的保管和储存手段。在实验材料的使用上,相关工作人员不应该盲目追求高纯度,而要在充分考虑监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对实验器皿和实验用水的要求加以选择。

3.3提高监测人员专业素质,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和复查

毋庸置疑,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综合的分析技术的使用需要配备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高质量的培训工作,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具体来说,对初级技术人员,我们要加强安全操作规范和实验室操作基础知识的培训,以保证他们能够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对于中、高层技术人员,我们要引导他们使用先进仪器设备、研究并使用综合分析方法进行环境监测,以更好地保障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信度。此外,对于初步得出的环境监测数据,要有专人进行审核和复查,通过排查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误和差错,更好地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充分认识影响环境监测质量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探寻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具体对策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改进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在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方面加大投资和建设外,专业环境监测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点。同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出准确、快速、简便的新方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以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