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基本知识合集12篇

时间:2023-07-21 09:13:50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1

1.1 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测绘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熟悉测绘法律法规和测绘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主要表现在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学、环境等人文知识,了解一般的社交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测绘工程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相关测绘法规,了解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规定,熟悉测绘行业及相应企业技术标准,熟悉《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及测绘行业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学会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能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1.2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主要包括: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 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 沟通与创新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具有认识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

1.4 解决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了解现代测绘科学与技术及其发展动态;了解测绘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和新软件;掌握测绘工程生产流程的方法和技术。工程设计中,能理解工程应用要求,掌握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严格贯彻专业设计规范和专业设计流程,选用合适仪器、布设与施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参与工程设计文件(设计投标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设计书等)的编纂,并能进行设计方案说明与详细方案比选;具有一定的测绘数据处理软件编制能力,对一些特殊的应用和新的仪器或技术方法,能够根据要求编写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针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问题能提出技术改造、工艺设计或者技术创新初步方案。

1.5 具有一定的项目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具有根据测绘项目的内容、工期、技术与质量及安全生产等要求,分析判断需要投入的人员、设备等资源的能力;并能根据测绘项目的工期、成果质量要求及投入的资源,计算成本和利润,分析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等;具有按照测绘项目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组织编写专业技术设计书并判定其与项目设计书的符合性和可行性、细化分解项目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合理调配资源等确保工程实施的能力。能够依据《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根据测绘项目的作业现场环境,进行人员、仪器设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必要的防护用品用具、数据存储及备份机制,制定安全生产方案。能够根据《测绘绘技术总结规定》(CH/T 1001-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推,撰写技术总结,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能够在测绘工程项目实施中,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质量标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协调工作团队按工作进度进行工作。

2测绘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2.1 培养目标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领域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级测绘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坚实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以及良好的政治、业务和人文素质,并具有从事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能力、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优秀人才。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具备助理工程师基本能力,毕业后经过 3 年~5 年具体的工程实践,即可申请并获得测绘工程专业工程师技术资格,并具注册测绘师相应的能力,可从事交通等行业工作。

2.2 测绘卓越工程师课程设置为了实现测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学位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VB 程序设计、大学英语、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基础、GPS 测量原理与应用、地图制图基础、GNSS 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工程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主要实践环节包括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大地测量学基础实习、GPS 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毕业实习、测绘工程监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 185 学分方可毕业。符合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的,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2

2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置

测绘管理与法规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或选修课,分为测绘法律法规、测绘项目与生产管理和测绘工程监理3大部分。一般安排在第5或6学期开设,学分为2分,总学时为32课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测绘行业基本的法律和法规知识,进一步保证测绘成果质量,为他们将来取得注册测绘师资格、依法从事测绘作业、测绘项目生产管理和测绘工程监理等各项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我国自2011年实施注册测绘师考试制度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在其3个考试科目中,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要求考生掌握测绘基本法律法规知识,会运用测绘法律法规,规范测绘行为,加强测绘行业管理,解决测绘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注册测绘师制度的建立对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学习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参照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修改,突出测绘法律法规和测绘生产管理的内容,安排少量课时的测绘监理的内容。测绘法律法规篇章应重点讲述测绘资质资格、测绘项目管理、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基础测绘、测绘成果管理;测绘项目管理篇章重点放在测绘项目技术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这3大方面;测绘工程监理篇章只需2个课时介绍测绘监理的组织与协调、三大控制和两大管理的内容。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以认知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法主要目的在于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们知识,而对《测绘管理与法规》课程而言,往往因为知识点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少,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法很容易导致学生上课走神、精力分散,甚至瞌睡、旷课等现象发生。因此,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引入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和增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1 测绘案例教学法

测绘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创设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的教学情境,向学生们展示测绘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在自行讨论的基础上寻求较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的教学方法。设计出高质量的案例需要教师在提高自身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平时要多接触测绘实际工作,注意积累相关的测绘案例和问题。可参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历年测绘违法典型案例,总结并设计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测绘法规或测绘管理案例。首先,教师简要地讲述测绘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然后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案例发生发展的过程,最后指出测绘活动中设计到测绘法律法规或测绘活动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将提出的问题抛给全班同学。为了调动每位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要求全体同学参与,小组讨论后再在组间进行探讨,进一步地去挖掘问题的实质,分析并提出一种或几种切合测绘实际的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相互间的交流沟通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分析并解决测绘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项教学案例的实施,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发现自我知识的不足,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去弥补知识漏洞,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如此,就会变被动的填鸭式知识传授为主动的自主学习,完成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师生之间更能体现出交流与合作的亲密关系。案例加小组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师生默契,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依据测绘管理与法规课程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独立、自觉地思考,以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其能力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直观设疑启发。例如:在讲到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在测绘资质管理中的职责时,作为最高级别的测绘管理机构,自然拥有制定测绘法律法规、规定测绘证书样式、查处重大测绘案件、负责全国甲级测绘资质的审查发证等职能;据此,可向学生提问省、市、县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学生们会根据各级机构的行政权力大小推测相应测绘主管部门的职责和功能。一种方式是比较式启发法,在讲到相似概念或定义时,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相关知识点,这样会使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理解掌握新课程内容。例如:在讲到测绘项目和测绘市场管理制度这一章时,先介绍测绘项目的承包和投标,再通过类比推理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推测测绘项目的发包和招标的含义,最后由教师给出准确的概念定义。另一种方式是布置课前思考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在课下制订解决方案。上课时请同学到讲台上来讲解自己的思路,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完善。例如:在涉及投标程序这一节时,同学能在课下很快地搜集到测绘项目的投标程序步骤并能在课上流利叙述,但往往遗漏投标过程中的禁止事项,这通常由学生讨论或教师总结来完成。

3.3 随堂习题训练

该门课程内容范围广,不仅包括工程管理和监理的内容,而且又有测绘的法律法规和项目管理的内容,涉及到普通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原理等测绘专业课程,知识点繁多、记忆性及综合性强,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掌握。为此安排必要的随堂习题训练,可有效地加强同学们的记忆能力,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并能为期末考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各章节习题的题型参考注册测绘师考试的试卷,主要设置为单选题和多选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同学们的记忆压力。每章节出20-40道选择题为宜,出题材料可参照注册测绘师考试试卷、各类教材和习题集,这些题目也为课程题库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在讲述完课程的要点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直接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这些习题而且让所有同学参与回答,问题的设置分为易、中、难三个层次,多以中等和容易的题目提问处于中下等学习水平的学生,简单问题的解决可有效增强中下等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些学生成绩的提高可以更好地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对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 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

现行的各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中,开设测绘法规、测绘项目管理或测绘工程监理课程的单位并不多,且这些课程又属于新兴课程,课程中法律与管理的文科性质内容又占据大部分的课时,实践内容极少甚至没有,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实践应用和综合测绘能力的培养几乎为零。根据该课程特点,制订若干相关实践实验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测绘问题的能力。

4.1 测绘实践项目的提炼

虽然测绘法律法规的实验和实践内容较少,但是仍可从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挖掘出测绘合同书设计、测绘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编制、测绘生产内外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测绘工程项目技术总结书编写四项实验实践内容。对于测绘合同书的设计,参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测绘合同样本,可让学生尝试编写1份1∶1000的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合同。合同内容要求包括测绘的范围、内容、执行标准、工程费用、甲乙方的义务与违约责任、完成工期等必备条目。对于测绘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而言,包括了工程测量、大地测量、摄影测量等不同项目的设计,只需选取一种工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即可,如选择编写的工程测量项目设计书需要包括任务概述与测区概况、引用标准与文件、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施工或线路测量等内容。对于测绘生产内外业安全管理制度,以测绘工程实验室为例,要求学生编写实验室测量仪器的安全保管制度。对于测绘技术总结,可结合上述已编写的测绘项目设计书,编写任务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测绘成果的质量说明与评价、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及其资料清单等内容。这些实践内容的训练联系并部分复习了以前所学的测绘专业课程的内容,切实锻炼了学生的测绘管理组织能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未来从事高级测绘技术和管理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测绘法规竞赛的组织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3

1引言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是指在测绘装备业务活动中,依法获得、维持和使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以及维护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与测绘装备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配套措施,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于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激励测绘技术的创新与避免重复研制,降低测绘装备的采办费用、缩短测绘装备的采办周期,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保护发明单位和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装备知识产权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今后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文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仅供大家存实践中讨论参考。

2现状与需求

西方发达围家十分重视装备业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它们不仅建设有比较齐全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应工作机制,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为其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例如,美同为了做好装备科技成果的保护丁作,不仅制定了《美国国防部国内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到考核监督等方面周密安排,以知识产权管理贯彻全过程,为其技术转移提供全程服务和保障;为了适应周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美周不断调整其装备知识产权政策,适时出台了《美国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强化了知识产权在装备业务领域中的作用,促进了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结合,充分激励了装备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再比如俄罗斯,近年来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管理,目前,已与独联体、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中的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关于军用、专用和两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和工艺技术工作成果,俄罗斯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司法令等,对其“法律保护”、“保护国家利益”、“家登记”、“使用机制”、“利益分配准则”、“建立保护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相应规定,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被摆在国家利益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相对西方发达囝家,我国在装备业务领域引入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十五”以来,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结合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我国在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专利条例》和《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的建设;以宣贯《国防专利条例》为主的定期装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活动,加大了装备知识产权的宣贯培训力度;初步建立了三级国防专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国防专利受理、审查、管理专业工作队伍,指定了数十家国防专利机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重点示范作用。诚然,我国的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装备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管理手段的能力不强,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我们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战略的地位高度重视j。“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建设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及早启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及时制定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尽快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尽力建设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设施,“依法管装、依法治装、依法建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测绘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发展对策

3.1明确战略总体思路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当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围绕《围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以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的需求为牵引,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努力推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是指领导体制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整体布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是指工作模式要按照统筹规划、分解实施的方式进行,应当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责任部门,分解成若干专项任务,分别完成计划项目的论证、研究与建设。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指工作步骤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要求整体推进项目研建的实施工作,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的推进。

3.2制定战略基本目标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应当建立两个阶段目标:

(1)到2015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该做到从无到有,取得长足的进步: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政策水平、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实现突破,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知名品牌;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大提升。

(2)到2030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初具规模,能够较好地满足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创新的需要: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保护与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一批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夯实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加强战略重点建设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六大建设上:

一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开展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前提条件。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的衔接与融合是装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目的所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完善测绘装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测绘装备创新发展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测绘装备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掌握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测绘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导向的测绘装备创新机制,在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掌握测绘技术发展与装备建设的主动权。

四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加强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是提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需要,也是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应对纠纷的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五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装备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对于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格局,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装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六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装备知识产权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和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造就一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落实战略措施制度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4

1引言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是指在测绘装备业务活动中,依法获得、维持和使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以及维护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与测绘装备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配套措施,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于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激励测绘技术的创新与避免重复研制,降低测绘装备的采办费用、缩短测绘装备的采办周期,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保护发明单位和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装备知识产权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今后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文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仅供大家存实践中讨论参考。

2现状与需求

西方发达围家十分重视装备业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它们不仅建设有比较齐全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应工作机制,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为其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例如,美同为了做好装备科技成果的保护丁作,不仅制定了《美国国防部国内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到考核监督等方面周密安排,以知识产权管理贯彻全过程,为其技术转移提供全程服务和保障;为了适应周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美周不断调整其装备知识产权政策,适时出台了《美国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强化了知识产权在装备业务领域中的作用,促进了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结合,充分激励了装备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再比如俄罗斯,近年来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管理,目前,已与独联体、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中的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关于军用、专用和两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和工艺技术工作成果,俄罗斯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司法令等,对其“法律保护”、“保护国家利益”、“家登记”、“使用机制”、“利益分配准则”、“建立保护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相应规定,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被摆在国家利益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相对西方发达囝家,我国在装备业务领域引入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十五”以来,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结合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我国在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专利条例》和《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的建设;以宣贯《国防专利条例》为主的定期装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活动,加大了装备知识产权的宣贯培训力度;初步建立了三级国防专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国防专利受理、审查、管理专业工作队伍,指定了数十家国防专利机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重点示范作用。诚然,我国的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装备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管理手段的能力不强,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我们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战略的地位高度重视j。“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建设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及早启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及时制定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尽快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尽力建设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设施,“依法管装、依法治装、依法建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测绘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发展对策

3.1明确战略总体思路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当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围绕《围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以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的需求为牵引,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努力推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是指领导体制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整体布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是指工作模式要按照统筹规划、分解实施的方式进行,应当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责任部门,分解成若干专项任务,分别完成计划项目的论证、研究与建设。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指工作步骤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要求整体推进项目研建的实施工作,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的推进。

3.2制定战略基本目标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应当建立两个阶段目标:

(1)到2015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该做到从无到有,取得长足的进步: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政策水平、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实现突破,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知名品牌;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大提升。(2)到2030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初具规模,能够较好地满足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创新的需要: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保护与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一批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夯实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加强战略重点建设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六大建设上:

一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开展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前提条件。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的衔接与融合是装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目的所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完善测绘装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测绘装备创新发展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测绘装备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掌握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测绘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导向的测绘装备创新机制,在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掌握测绘技术发展与装备建设的主动权。

四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加强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是提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需要,也是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应对纠纷的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五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装备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对于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格局,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装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六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装备知识产权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和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造就一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落实战略措施制度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5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 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6

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馆全面充分地展示了各个时期的地图产品、测绘仪器、测绘成果等发展历程。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科普展厅,从什么是测绘、什么是地图、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等最基本的测绘概念开始,按测绘学科规律详细展出。有依据年代不同排列的测绘及地理信息工作者在具体的测绘生产科研工作中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图示;有传统手工绘制的地图产品;有我们在地图上经常能看到的象形符号,如天安门、纪念塔、百货商店等。大家在这里还能了解到过去地图制图工作者检查国界线使用的标准画法图,以及省界、县界画法标准图。在这里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了解测绘的全过程,了解测绘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比如南极科考、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防灾减灾、资源普查、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规划设计、决策管理等方面,都和测绘息息相关。

地图发展展区展示了从古到今地图的发展,远古时代的木板星象图、古代地理工作者绘制的黄河地图、秦墓中出土的地图复本等,以及唐、宋、明、清的地图,分城市图、山河图、建筑图、天文图等,种类齐全。大家在这里会发现地图信息越详尽越接近现代地图。这些古地图由简单的工笔描摹到精确的经纬刻画,都显示了测绘技术的一步步发展。只有经过了岁月的坚实积累,才能有我们今天测绘科学的飞速发展。

极地科普教育基地展区内容丰富,这里展示了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自参加了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以来积累的丰富的图文和实物资料,系统地展出极地(主要是南极)自然环境、国际南极探险史和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研究情况,同时阐述进行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政治、经济与科学意义;以图文形式展示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等景观,以及冰山、极光、风雪、动物等极地风光;以沙盘形式展示南北极地貌;展出我国极地测绘科考成果;以多媒体音像、电影播放等方式,展示极地地貌、地质结构等自然环境;以南极科考人员实际生活、工作的实物,展示人类为揭开那些未知的科学之谜,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探索历程。

测绘仪器展区展示了各时期国内外测绘仪器及测量附属工具,展示了手工绘制地图使用的制图工具。展品大到测绘航空摄影无人机,小到绘制地图笔尖。航测仪器展区展示了代表各个时期、各个工序的先进仪器。这里还有很多野外测量露营时使用的帐篷、手电筒和做饭用的锅碗瓢盆等,再现野外测绘工作者风餐露宿的艰苦场景。

测绘高新技术展区,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图文并茂地全面展示了丰富的卫星遥感技术、自动化测图技术、地理信息成果、全球定位系统、网络时代的虚拟现实技术及战场仿真技术等,都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馆全天候面向学生、社区居民及社会各界免费开放,以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传播与普及测绘地理信息科普知识,展示测绘事业与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宣传其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弘扬测绘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的,让参观者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切身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测绘科普走进大学校园,走向社会

近年来,科普基地在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极地测绘工程中心的配合下,到省科技馆、大学生科技活动周、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等举办南极测绘科考报告会及展览会。使学生们了解到测绘在南极科学考察中的重要作用,宣传测绘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弘扬测绘精神,使青少年进一步认识测绘,热爱测绘,有效地开展了测绘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科普基地几年来一直与黑龙江工程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院校开展校园测绘技能竞赛等科技活动月活动,包括水准仪测量竞赛、全站仪数字测图技能竞赛、GPS-RTK数字测图技能竞赛、全站仪放样比赛、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模型定向、内业计算、专业知识问答、定向运动等多种技能竞赛,极大地丰富了测绘科普内容。其中与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共同主办的“测绘杯暨测绘科技活动月”活动,有全省多个高校代表队参加,扩大了科普基地的影响力。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也先后建设开放了测绘展馆,3个展馆互借展品,互为补充,成为全国测绘科普工作的亮点。

通过“黑龙江省科普月”、“中国测绘法宣传日”等活动,展出根据主题精心制作的科普展板,包含应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南极科考测绘先行、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智慧城市云平台、天地图、测量标志保护等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内容,同时展出测绘应急监测车和无人机实物,发放宣传材料并讲解测绘科学知识、南极科考和国家版图知识等,融大众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社会公众进一步认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与百姓生活的息息相关。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前言

当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断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社会和经济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学历型开始向技能型转变,更注重通过市场来检验人才的综合能力,由于社会用人理论的转变,也对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素质,社会更需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在当前职业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更需要为学生提供更限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1测绘工程专业技能的内涵

1.1测绘工程的理论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不仅需要主干学科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学科的支持,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数理知识、外部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测绘学理论基础,对各种测量技术进行运用,对图形图像进行科学处理,能够根据图形图像信息来进行各类地图的编制,熟悉测绘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1.2测绘工程的实践技能

测绘工程实践技能的提升,需要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即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对测绘仪器能够熟练进行操作,而且还要能够灵活对各项测绘技术进行应用,而且在实践中能够将测绘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所以测绘工程实践技能需要通过日常课程安排来实现,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1.3测绘工程的科研技能

科研能力对测绘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发展、查询文献和文献综述及撰写科研资料的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大学生测绘工程科研技能时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2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技能的实践

2.1抓好基础教学,着力培养理论技能

学生在测绘工程专业学习中,理论技能的掌握主要还需要依赖于理论教学来实现,测绘工程专业都会开设《数字化测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理论基础课程来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的培养,同时在具体教学中,职业院校需要选择国内最新的教材,同时还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抓好基础教学工作,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养。

在实践测绘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会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讲,允许发展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课堂上学生银座的问题,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优化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专业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人才闭关需要通过课程教学这个重要的途径来实现,课程教学也是构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支架,所以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从而更好的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测绘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充分的考虑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测绘人才的需求,并以此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学生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技能,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实现对测绘知识的综合应用。

2.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进行整合与精简是有必要的。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好具有操作性强的教学文本。一般来说,实践教学主要是突出作业方法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创设一定的条件,学生通过利用课程设计或综合实习,针对测绘工程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感受,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潜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的优良品质。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作准备。

(2)建立好实习基地。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的技能除了要以人为本之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培养的成效,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实验条件,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还要适时改善实习教学条件,及时更新测绘仪器设备。条件有限时,可以和社会实践工程与企业加强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以实现技术和理论的有机结合。

(3)严格教学管理。坚持实习跟踪服务。学生在校期间,实习的项目有很多,有的在校内实习,有的在校外实习,特别是在校外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监控、检查和指导。指导教师要跟踪指导,跟踪检查,对学生的出勤率及表现等进行现场考核;当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操作行为时能够及时纠正;能随时随地的解决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也会因习惯而表现出自然,高度地重视规范行为,慢慢达到规范的要求。

(4)加强科研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

想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定时聘请相关的知名专家来现身说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生找科研的灵感;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项目,通过项目来促进科研。项目指导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从拟写项目的研究提纲、项目的开题、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全程指导科研。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技能的关健的一环。通过毕业设计,学生懂得了如何查找文献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设计等。先从选题入手,选题一定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尽可能地结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工程生产实际的任务项目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取不同内容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巩固、扩展和深化所学知识。

3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我国测绘教育的工作者,更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已任,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8

一、工程制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工具。“机械部件测绘”就是一门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知识的课程,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在图示能力、读图能力、手工绘图能力、测绘能力和查阅技术文献能力等方面受到一次综合训练。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表明,“机械部件测绘”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机械部件测绘”教学还是采用传统方式,即老师讲解、演示,再由学生自己动手。但是在多年的测绘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在测绘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对测绘过程缺乏引导性。学生总是对测绘的先后顺序比较模糊。

2.测绘部件缺乏完整性。测绘部件历经多届学生测绘后,难免出现零件丢失、损坏的情况,对后来测绘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

3.对部件测绘知识的了解应用缺乏全面性。在测绘实训中,由于时间原因,往往是3―4人为一组测绘同一个部件,这样他们往往只会关注自己测绘的部件,对其他常见测绘部件掌握较少,造成大部分学生对部件测绘知识的了解应用缺乏全面性。

而国外已经从传统实验转为实物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于以上思考,我在《工程图学》实践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二、工程制图实践教学的改革设想

VRML是一种用于建立真实世界的场景模型或人们虚构三维世界的场景建模语言。基于VR的虚拟仿真实验能突破传统教学手段上的局限,通过建设基于VR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实物模型以交互式动画生动表示,使学生能360度自由观看测绘部件,并预先进行虚拟装配。如果能在测绘实践教学中进行实物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改革,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验资源的匮乏,测绘对象单一的缺陷,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使其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归纳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对《工程图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改革。

1.改革实践教学思路,主要是构建虚拟教学平台。建设以案例驱动为主线的“基础―实践―综合训练”循序渐进的学习体系,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强调核心思想方法的训练,并以案例贯穿,在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建设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并根据调查问卷及时作反馈修改,从而逐步形成交互式的《工程图学》实践教学新模式。完善学生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对交互式教学在工程图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填补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缺位,形成良性循环的交互式教学平台。

三、基于VRML的虚拟教学平台的构建

改革的关键是建成虚拟教学平台,本项目初期建设中主要是采用solidworks2007,3D max,AutoCAD及VRML软件系统设计虚拟实验系统,使之能够对齿轮油泵(图1)的装配进行动态模拟,通过影像、动画等生动的形式对装配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寻求解决问题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支持理论学习。

在测绘实践教学中,首先以实物模型为基本要素、主线,用VRML语言制作交互式模型库,去解析零部件的形状结构和测绘过程。然后布置测绘任务;观测分析实物模型;教师依据实物模型通过虚拟辅助教学课件集中指导;学生依据实物模型,参照虚拟辅助教学课件自主测绘;教师集中讲评。同时虚拟辅助教学平台中配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电子文档对尺寸、技术要求、图样、作业要求指导。

四、测绘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

完善教学体系,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教材,目前《机械部件测绘实习指导书》在网上有很多参考版本,但是要和本校实验条件符合,才能真正对实践教学起指导作用。所以在教材建设中,我们在内容定位上,首先把测绘工具的使用、零部件的基本测绘方法、基本零件(轴、齿轮等)的测绘、阀类、泵类、夹具类(虎钳)、减速器类典型零件的测绘作为主要内容。考虑后续课的需求还会加一些本学科前沿发展的新型零部件作为补充。其次在风格上与虚拟平台配套。再次在体系上体现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易读性。最后是出精品教材,配合精品课程建设。

让学生在前序基于VRML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指引下,到测绘现场根据配套的测绘实习指导书进行测绘实践。根据网络平台和教材的反馈系统不断改进发展,从而逐步形成交互式的《工程图学》实践教学新模式,形成良性循环的交互式教学平台。

五、结语

工程图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它面临着内容增多而课时减少的困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改革探讨的。开发虚拟测绘教学平台是为了改进测绘方法,提高测绘效率和效果。将前沿科技运用于现代教学中也是现在倡导的,虽然虚拟仿真实验不能完全替代实物实验,但可以探索将其作为实物实验及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在实践教学的改革方面,还可以将金工实习和测绘实践教学虚拟部件测绘融合,把学生进行测绘、设计、生产加工一体化培养,将《机械制图》更好地和专业相融合,促进后续课程的学习。这也是我们以后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汤传玲等.基于虚拟现实仿真测绘装配实验的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38).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9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91-02

商丘师范学院是以师范教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科的高等院校。自2006年开始招生测绘本科生,经过几年的建设,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其他开办测绘工程的工科院校相比,无论招生还是就业的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提高测绘工程专业的办学质量,提高测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测绘人才,是测绘系测绘专业教学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从国内本科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经验来看,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专业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重要途径之一[1][2]。参照其他高校产学研合作经验,根据学校今年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的要求,本文提出新的测绘课程设置,实行分类培养课程体系,即“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培养课程体系,以实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良性发展。

一、“分类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测绘课程是一种高度结构化、学科化的知识体系。我校传统的课程体系是适应课堂教学需要而制定的,注重知识灌输而不是知识的应用,往往与社会需求人才存在距离,缺乏社会工程经验及科研能力。本科人才是知识、能力及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课程设置应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为目标,满足将来创新研究和测绘工程技术要求。

经过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分类培养”,测绘本科“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应该具有更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初步学术研究能力,相对一般测绘本科培养的人才,专业技能和学术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必须根据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遵循加强理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测绘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和学术创新的理念,加强理论课程的优化整合,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和学术性,按照“分类培养”模式对“应用型”和“学术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优化,构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理论教学体系。首先要确定测绘本科专业的若干基础理论核心主干课程平台,然后在这一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应用型”课程和“学术型”课程模块,包括通用基础型、应用技术型、学术创新型、拓展提高型选修课程模块,这种科学的课程体系拓宽了知识面,保证学生知识的多样化、个性化,有利于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力培养不同类别的测绘人才。

加强产学研合作,缩短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的距离,是培养应用型及学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用人单位可以为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投入资金,在科技开发、工程问题解决、学术探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持,鼓励学生以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课题在科研、创新实践、学术上进行探索[3];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上去,努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毕业设计环节,学校可以将现实工程问题、专题等以任务形式下达给学生完成,实现真题真做,提高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4]。

二、建立“分类培养”体系

根据“学术型”和“应用型”分类培养测绘人才要求和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的要求,我校以学期为学习段制定测绘工程本科培养体系,具体课程可参照此培养体系设置。

实施“学程分段、学业分流的‘5+1+2’人才分类培养模式”。“5”即前5学期年主要完成通识教育和测绘专业基础教育;“1”即第六学期进行分类培养,即“学术型”和“应用型”方向培养课程;“2”即第七、八学期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进行“应用实践”和“创新培训”拓展选修培训,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健全完善分流培养机制。根据测绘专业性质与学生个性发展、就业需要,对本科学生进行学术型、应用型两类跨学科创新性人才的分类培养。

三、应用型测绘本科培养体系构建

应用型测绘本科人才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及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产学研合作教学,使得这一要求有了实现的更好平台[3]。在课程安排上,注重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实训课程的结合,以加强基础为主线,以提高测绘工程技术能力为目标,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第六学期培养课程设置中,要以测绘技术应用课程为主,使学生掌握测绘工程技术应用知识基础,如全站仪的应用、测绘软件的应用、GPS测绘技术应用等,为学生第七、八学期的应用实践做好技术储备,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产学合作教育面向生产第一线,测绘本科人才培养紧贴生产实际需要[5]。由于近年来,测绘新技术发展和更新较快,故第六学期培养课程设置不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要具有灵活性,应适应测绘生产企业的需求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要注意课程知识的全面和关联,要易于培养学生分析工程问题能力和测绘技术灵活应用能力,强调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特别紧跟测绘技术发展前沿[6],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更有职业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多学、学实、活学、能用。邀请测绘生产单位要参与培养体系的构建和修订,根据校内外实际情况,打造校单位对口的专业测绘人才如桥梁工程测量、地形图测绘、矿山测量等,更突出应用型。

四、学术型测绘本科培养体系构建

创新型测绘本科人才是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教学,使得这一要求有了实现的更好平台,因此,在第六学期进行分类培养构建中,要以“学习创新”为原则,全面注重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安排上,注重专业理论课程与学术研究型课程的结合,以加强理论基础为主线,以提高测绘专业学术研究能力为目标,包括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创新的能力,以解决实际学术问题的能力。

学研合作教育条件下,学术型测绘本科专业在培养方案制定上,应以满足学生学术发展为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各高校学术型硕士培养的要求。在学术型培养体系的设计上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选择,提供更多为学术发展而设置专业理论课程和相关专业理论课程,紧跟测绘新理论及交叉专业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潜能,充分满足学生学术发展的培养需求,以使学生尽快适应科研创新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依托相关科研机构,加强学校与科研机构或其他硕士培养单位的联系,认真调研科研机构或其他硕士培养单位对人才知识需求,把研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及时反映到课程中来,培养适合科研需求的学术型人才。

五、结语

总之,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产学研合作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采用‘5+1+2’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可以培养出与社会接口的专业人才。“学术型”人才通过学术课程培养和学研环节创新实训,以提高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进行硕士或博士攻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型”人才通过应用实践型课程培养和产学环节应用实训,以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解决测绘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及积累实际工程项目经验,为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川生.教育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J].新华文摘,2009,(16).

[2]吕一中.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12).

[3]刘理,韦成龙.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动力机制问题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10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11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24-0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篇1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各项与测绘专业密不可分的建设也在迅速发展,因而各行各业对测绘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众所周知,只要搞建设,就需要搞测量。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测绘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有生力量。许多建设施工企业如铁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石油管道工程等各大工程生产单位,都需要大量的测绘高职技术人才。近几年,我们把测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输送到各类建设施工单位,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已经成为业务骨干,为进一步拓宽测绘高职人才的就业渠道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对高职测绘人才就业市场进行探讨。

1关于测绘高职人才市场的调查及分析

测绘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为测绘生产部门培养中高级测绘技术人员,而培养出的学生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就要看测绘市场对用人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的用人情况,笔者先后走访了几家测绘生产单位,并与一些单位领导进行了交谈,了解了一些测绘生产部门的用人情况,同时请各测绘单位填写了用人情况调查表(见表。此表共发出份,收回7份,其中具有甲级测绘资格的单位5份,具有乙级测绘资格的单位2份。通过对调查内容所占比例的技术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从表1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第1项中的各个内容与其他部门相同,测绘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占50%左右,对于第2项“学历层次情况”,大专及中专人员平均占70%左右。这说明大中专毕业生仍然是测绘工作的主力军。在第四项调查中,需要掌握数字化成图技术及GPS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工程测量专业技术人员为最多,占所调查单位的85.7%。而大地测量专业类型的技术人员需求者较少,几乎为零,这可能与调查的单位有关(在调查的对象中没有大地测量队)。对于航测和制图专业的人才,需求者差不多,当然这也与调查单位的工作性质有关。在第5项调查中,对于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较强的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需求者为最多,达到100%,组织管理人才次之。通过4,5项调查可以看出,掌握先进工程测量技术的业务人员最受测绘生产部门青睐。第6项主要调查教育部门从哪些方面对在校学生加强教育。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教育和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应加强,几乎占所调查单位的100%。除此之外,基础知识理论学习也不能忽视,此项占调查单位的57%以上。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可知测绘生产部门的基本用人情况,同时也折射出整个测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由于多数用人单位都需要引进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中,中专的学历层次在目前来看有些偏低,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员又不安于生产一线工作,同时单位还担心留不住人。所以大专生比较适合生产一线工作。他们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应该成为测绘生产一线的主力军。那么如何培养具有优秀才能的高职生呢?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2关于测绘高职教育的几点建议

2. 1加强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教师主要来源于本科院校毕业生、研究生其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基本具备条件。但是他们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习。

(1)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来自非师范类院校,所以对教学规律、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的掌握还不好,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高职教师,仍需要对教学理论等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学校可采取组织考核或知识竞赛等方式促进教师学习。

(2)提高学历层次。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水平。提高学历层次,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师资队伍结构改善的需要,也是高校学生掌握前沿技术的需要。

(3)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的迅速更新,测量方法与手段的增加和改进,促使高职教师必须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扩大知识视野。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的知识更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等)。

(4)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由于高职教师多数来自普通本科院校,没有参加过工程实践锻炼,而高职培养出的学生要迅速适应测绘生产的需要,则必须有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教师,所以教师参加工程实践十分重要。学校要安排教师不定期地参加工程实践,使其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实践经验充实到教学理论中去。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生。

2. 2完善实习设备,加大教学和生产实习

如果说高职教师的水平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软件,那么实习设备无疑是硬件。由于测量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等特点,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必须加强测绘教学的硬件建设,为教学实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对于工程测量教学来讲,各种精度指标的全站仪,单、双频的GPS卫星定位接收机,成图所用的绘图仪、计算机等设备应充分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根据调查可知,数字化测图已经逐渐取代了常规的平板仪测图,所以在教学实习中,要多进行数字化成图实习,把用于数据采集的全站仪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仪器。因此全站仪的数量应该足够多,以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同样,在控制测量中,GPS接收机已经在测绘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应加大GPS卫星定位技术的控制测量实习,像常规经纬仪所测的三角网或导线网测量等传统实习可以适当减少。从对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表1的第4项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掌握数字化成图及GPS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工程测量专业方向的学生需求量最大,所以在教学中更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实习量,使高职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从事野外实际生产。

另外,测绘高职教育也可以实行“双元制”教学。“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双元制”职业教育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测绘高职教育的学校可以和一家或多家测绘企业实行联合办学,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学的实习经费,又可以帮助单位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

2. 3突出专业点,加强基础知识理论学习

现代测绘设备的迅速更新和改进、野外测绘方法的不断变化,使得教学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光学经纬仪、光学平板仪等逐渐被淘汰,因此在授课时应减少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增加新设备、新的测绘方法的内容。例如在地形测量中,以数字化成图代替大平板成图,以全站仪光电图根导线代替图根线形锁;在控制测量中,以 GPS卫星定位控制网逐渐取代常规的三角网、导线网;在平差基础中,以计算机计算取代手工计算,把手工计算的实习量转移到计算机平差计算中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各种平差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工程测量中,用全站仪的放样代替光学经纬仪的放样;在制图测量中,以计算机制图取代手工制图,等等。

总之,专业课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学以致用。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先进的测量技术。测绘高职院校只要时时刻刻以掌握最现代的测量方法和最先进的测绘仪器为宗旨,处处以测绘市场为核心,就能避免“学校学的内容在生产中用不到,在生产中用到的知识在学校里又没学”的现象发生,也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需要的优秀高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