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合集12篇

时间:2023-07-23 08:22:52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篇1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HD)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0%~30%[1],常导致 HD不 能顺利进行,影响透析效果,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并增加护理工作量。笔者采用自身对照 的方法,观察8例186次维持性HD患者采用低温高钠透析对血压的影响,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取 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8月本院血透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规律HD患者8例,其 中男5例,女3例,年龄45~67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糖尿病肾病5例、梗阻性肾病 2例,均为规律HD患者。每周2次者6例,2周5次者2例,每次4 h,透析时间2~4年。

1.2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使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408B机,选用碳酸盐透析液,血流量20 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每个患者开始时先接受透析液钠浓度为142 m mol/L,温度为37℃的常规透析治疗1月,之后再接受低温高钠透析治疗1月。低温高钠透析 方法:透析开始时,通过透析机内自动调节装置设定单位时间内透析液的钠浓度,前3h平 均7个时段机内透析液钠浓度分别为150mmol/L、149mmol/L、148mmol/L、147mmol/L、146mm ol/L、145mmol/L、144mmol/L,从高到低依次递减,后1h透析液钠 浓度为140 mmol/L,透析液温度为36℃。其他如透析次数、总超滤量、透析持续时间、透析 期间不进食等基本相同。

1.3 观察指标

透析前、后各平卧5min,测血压(定、定部位、定血压计)并记录。HD 过程中每30min测血压1次,观察并记录低血压发作的次数、伴随症状及所需的护理干 预等。 典型的低血压表现有恶心、呕吐、头晕、出汗、肌肉抽搐,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 ,继而意识不清;血压可以为90/60 mmHg,也可有明显下降,乃至测不到[2]。护理干 预包括给 患者头低足高位、吸氧、输生理盐水或高渗溶液、降低血流速度、降低超滤速度或暂停超滤 等。

2 结果

本观察组有8例患者共进行HD186次,其中低血压发作102次,常规透析组有90次(88 .24%),低 温高钠组有12次(11.76%)。结果表明对于HD有低血压倾向的群体,选用低温高钠HD及护理干 预与常规组相比可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P

表1 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n,%)

透析方式血透人次低血压 有(%)无(%)常规透析组

低温高钠组134

5290(67.16%)

12(23.08%)* 44(32.84)

40(76.92)合计186102(54.84) 84(45.16) 与常规透析组比较,*P

3 护理

3.1 透析前告知患者透析过程中如果有不适应及早告诉医生或护理人员,以便及时处理避 免形成低血压后再处理增加风险。详细询问患者每日进食量、 饮水量、 排尿量及降压药的 使用情况,并准确称体重,测量血压、 呼吸、 脉搏和体温,认真做好记录;检查血透机的 性能,备好吸氧用物和吸引器。

3.2 透析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各管路紧密连接,以防空气进入体内,准确使 用抗凝剂。引血时的血流量以 100 ml/ min 左右为宜,随着血透的延续逐渐加大血流量。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超滤量,询问患者的体重与记录单上的体重是否相吻合以及前 1次透析的情况。血透开始后认真检查机器的运转情况,重新查对超滤量、 设定的钠值和温 度。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巡视患者,询问有无不适。正确分析患者的各种反应症状,对患者 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释。血压低、 病情不稳定者随时测量血压、 脉搏。

3.3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安静,穿刺部位制动,勿用厚被覆盖,以防管路滑脱不能及 时发现,造成大量失血引起血压降低。

3.4 一旦出现低血压,首先稳定患者情绪,一边安慰患者,一边降低血流 量。停止超滤,阻断血液继续引出并快速输注生理盐水200~300ml或高渗糖60ml,大部分 患者可以纠正低血压。

3.5 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干体重的重要性,严格按医嘱控制体重,增加优质蛋白 质、 维生素等的摄入,改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4 讨论

本观察提示, 低温透析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最近研究认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 中低血压发生主要是血液透析过程中量蓄积。通常人体在低温环境中体温控制系统引起外 周血管收缩; 高温环境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血液透析中由于超滤使循环血容量减少, 使 血 压降低, 反射性引起机体收缩外周血管; 而外周血管收缩引起身体散热受阻, 热量蓄积又 导致外周血管扩张, 开放外周血管床, 血压下降, 出现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3]。虽然血液 净化技术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仍较高,致使患者对透析的不耐 受,降低了透析的充分性[4]。透析性低血压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原因为超滤量 过大及透 析液钠离子浓度过低、透析中进食或透析液温度过高及疾病所致[5]。而透析的不 充分是导 致心脏扩大、 心功能不全及心包积液的常见原因,也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回归率 ,与病死率呈正相关[6]。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低温高钠透析方法可明显降低 低血压的 发生率。但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有效血容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 降,自主神经紊乱,及对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差。笔者首先采用高钠浓度透析液,可补偿由于B UN、CR等小分子被清除造成的血浆渗透压下降,改善毛细血管再充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透 析结束前降低钠浓度,防止患者血钠升高,引起水钠潴留。

在行透析临床护理中,应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HD的基本知识,提高患者执行医嘱 的顺从性和自觉性。反复教育患者避免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的重要性,严格按医嘱控制水 分 的摄入。同时适当地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以改善营养状况。在透析过程中当患者出 现 出现打哈欠、 出冷汗、 视物模糊、 恶心、 呕吐、 胸闷、气短、 腹痛、 腓肠肌痛性痉 挛等。提示低血压引起心脑供血不足, 如不及时处理将出现呼吸困难、 意识丧失、 心 跳骤停。少部分患者发生低血压时无明显症状, 这种患者更加危险, 在透析过程中应严密观 察病情变化。

总之,由于注意了透析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强巡回 。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及早采取了预防护理措施,使患者能顺利地进行充分的 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透析的质量和效果,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改善 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4-146.

[2]刘虹,刘伏友,彭佑铭,等. 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J ].中国血液净化,2002,1(8):21-23.

[3]赵学伟, 周伟, 张智敏, 等.可调性透析液温度与盐浓度对血液透析过 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干预评价[J].中国血液净化, 2005, 8(4): 443.

[4]陈锐.可调钠透析减少高危人群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观察[J].中国 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8):456-466.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篇2

1.1 高危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如下高危因素:初产妇、孕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抗磷脂综合征、糖尿病、血管紧张素基因T235阳性、营养不良、低社会经济状况、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1.2 病因 ①子宫胎盘缺血: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初产妇,子宫膨大过度,腹壁紧张等,都会使宫腔压力增大,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或减慢,引起缺血缺氧,血管痉挛而致血压升高。也有人认为,胎盘或蜕膜组织缺血缺氧后,可产生一种加压物质,引起血管痉挛,使血压升高;②免疫与遗传:临床上经产妇妊高症较少见。妊高症之女患妊高症者较多。有人认为与孕妇隐性基因或隐性免疫反应基因有关;③前列腺素缺乏:前列腺素类物质能使血管扩张,一般体内加压物质和降压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使血压维持在一定水平。血管扩张物质前列腺素减少了,血管壁对加压物质的反应性增高,于是血压升高;

④胰岛素抵抗:近来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NO合成下降及脂质代谢紊乱,影响前列腺素E2的合成,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血压。

2 孕期预防

2.1 实行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妊娠早期应测量1次血压,作为孕期的基础血压,以后定期检查,尤其是在妊娠36周以后,应每周观察血压及体重的变化、有无蛋白尿及头晕等自觉症状。

2.2 加强孕期营养及休息。加强妊娠中、晚期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叶酸、铁剂的补充,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有一定作用。因为母体营养缺乏、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其妊高症发生率增高。

2.3 近亲或婶妹间是否曾经患妊高症,如果有这种情况,就要考虑遗传因素了。孕妇如果孕前患过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及糖尿病等均易发生妊高症。妊娠如果发生在寒冷的冬天,更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处理。

2.4 左侧卧位 这个姿势不会心脏造成压力,而且还有许多好处,利尿、减轻子宫对主、髂动脉的压迫,增加子宫胎盘血流灌注,降低对下腔静脉压迫,回心血量增加,增加各脏器的血流量,改善胎盘功能。纠正子宫右旋,有助于纠正子宫胎盘缺氧。减少升压物质、血管紧张素的生成。

2.5 合理补钙能够预防妊高症的发生:在孕期由于女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和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对钙的需求增加,引起机体相对缺钙,如得不到及时补钙,则血清钙离子下降,细胞内钙离子上升,使血管紧张力增高,血压上升,可能促进妊高症的发生发展,所以要及时给与合理的补钙,(钙尔奇D6001200 mg,乐力胶囊每天2 g)配合生活指导预防妊高症的发生。

2.6 体重异常增加,下肢水肿与妊高症预测阳性的关系和预防:我们在产检中发现,在孕32周后体重异常增长(2周体重增加2 kg以上的孕妇下肢水肿、测量血压≥120/80 mm Hg的比例大大增加。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又传说多吃哪些东西对胎儿的皮肤、智商等有好处而不加节制,随着孕周增大,活动量减少导致体重异常增加,而体重过重又是许多孕妇下肢水肿的首发症状。是由于妊娠后期下腔静脉受增大子宫压迫使血流受阻所致。因此鼓励孕妇每天数胎动、监测体重、下肢水肿等,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做到少食多餐。

3 产时观察和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时要热情交待、语言文明,尽量将其置于单人间和同类患者置入一间病室,治疗护理集中进行。由于妊高症多发于初产妇,他们缺乏生产经验和相关疾病知识,加上对病情不了解或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等,易产生紧张惧怕等不良心理。因此我们要多与产妇沟通交流,重视其主诉,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难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解除其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室内环境 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保持安静避免一切外来刺激,包括声、光和烟熏刺激,指导和协助患者左侧卧位休息,维持子宫和胎盘正常血供,减轻胎儿宫内缺氧,同时也可预防肾功能衰竭及脑水肿发生防止抽搐。

3.3 症状的观察和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和尿量的变化,经常巡视病房,询问患者主诉,有无头痛、头昏、眼花、呕吐、心慌、胸闷等先兆子痫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械。如有抽搐时应将产妇安置于暗室,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刺激,加床栏以防止患者坠床,专人护理并具体记录,如出现昏迷应禁食,平卧头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道通畅,同时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产生。

4 用药期间的护理

4.1 使用降压、解痉、利尿药后的观察,护理人员应把握患者的降压解痉和利尿等药物的性能,做到准时、准量给药,还要熟知毒性反应及抢救措施,临床患者常用硫酸镁进行降压解痉,每次用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尿量≥25 ml或每天600 ml,膝键反射的存在和呼吸≥16次/min方可继续使用,如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用10%葡萄酸钙10 ml静脉注射,以解除镁离子中毒,如使用冬眠合剂时要严密观察血压使用利尿剂时应准确记录24 h尿量,严防水电解质紊乱。

4.2 抽搐的救护 患者一旦出现抽搐,要及时处理,动作要稳、准、轻、快。并及时上紧床栏,以防止摔伤。口中置开口器或压舌板,以防止舌唇咬伤或舌根后坠引起窒息,并使患者头低侧卧位。昏迷或未完全清醒着禁食、禁水,以防止引起吸入性肺炎,留置尿管者,应保持尿管引流通畅,观察尿量及颜色,同时记24 h出入量,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被褥,抽搐时需防早发生。

4.3 其他护理 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胎心音及胎动变化,有无宫缩及阴道流血、流水现象,如有异常时报告医生并协助作相应处理,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肢体穿刺处有无渗漏,如有异常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5 适时终止妊娠

如患者胎心音、胎动好、孕周

6 产时产后的护理

分娩时应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和胎心音、宫缩的情况,预防抽搐再度发生,分娩后多数产妇能逐渐恢复正常,但仍有少数产妇在产后24~72 h内仍有发生子痫和大出血的可能。因此在产后仍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以及阴道流血情况,认真听取产妇主诉,以便及早处理,并做好产妇相关知识宣教及出院健康宣教。

妊高症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除了积极治疗外还需大量繁杂和科学护理,如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用药期间的护理及良好的环境适时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才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篇3

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由于现代外科治疗手段不断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手术清除颅内出血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正确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最大程度康复的关键。现将我科2009年收治4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40岁-78岁,以突然发病为特点,头颅CT为诊断依据。住院时间10 d-64 d,病人人院经手术治疗除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治愈出院。

2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术后再出血:术后再出血多发生在术后12~48 h。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保持患者安静,躁动者给予镇静。(2)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3)控制血压,防止波动过大,一般应控制在110~150/70~90 mmHg,对基础血压过高者,一般控制在165/94 mmHg左右。(4)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发现患者术后意识好转后又突然恶化或术后意识恢复不理想,清醒患者头痛加重,出现恶心、呕吐,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5)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如发现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液或血凝块,提示有再出血可能。另外,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引流量,每天不超过500 ml,避免颅压过低。

2.2术后脑水肿:脑水肿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呼吸及心率变慢等高颅压的症状,重者可导致脑疝,甚至死亡。脑水肿高峰期一般为术后2~4 d[1],以后逐渐下降。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术后抬高头部15°~30°,避免颈部扭曲,以利静脉回流通畅。(2)术后2~4 d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输液速度(甘露醇除外)不能过快。(3)加强脱水治疗。(4)保持吸氧导管及血肿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量。

2.3术后感染。

2.3.1颅内感染:颅内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术前备皮要严格、彻底。(2)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3)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引流液内有絮状物、手术切口处漏液等,疑似感染者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3.2肺部感染: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清醒患者咳嗽排痰,每2 h翻身叩背1次。有研究表明,术后24 h开始翻身并给予肺叩打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3]。(2)雾化吸入3次/天,以利于痰液的稀释与排出。对使用机械辅助呼吸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加强呼吸道湿化,给予生理盐水气管内滴注,并及时吸净痰液。

(3)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气管切开后内套管每天清洗消毒3次。(4)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湿度,定时开窗通风。(5)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定期做痰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6)增加患者营养的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

2.3.3尿路感染: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留置导尿管时间不宜过长,并定时夹管,清醒病人术后尽早拔除尿管,鼓励自行排尿。对有排尿能力但无控制意识的男患者可用塑料袋作为接尿袋套于阴茎处,及时倾倒尿液。 (2)长期留置尿管者加强会阴部护理,每天冲洗膀胱1次并更换引流袋,每2周更换导尿管1次,严格无菌操作。(3)鼓励患者多饮水。

2.4术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多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病情越重,发病率越高。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昏迷患者尽早留置胃管,如病情稳定,第3天可进食,以保护胃粘膜。(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倾向。每次鼻饲前常规抽取胃液,观察胃内容物性质及颜色,并注意大便颜色,发现异常及时送检。如已确诊为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患者禁食、胃肠减压,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使用止血药等。

2.5术后中枢性高热:临床特征;起病早,体温高达39℃以上,头、胸部发热出汗,肢体无汗反而发凉,可伴有头痛、颅压增高、瞳孔缩小等。高热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加重脑缺氧,从而加重脑水肿,进而威胁患者生命。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患者身上盖以薄床单代替棉被,头部置冰袋、冰帽或使用颅脑降温治疗仪[4],温水擦浴或使用降温毯降温,冰块冷敷大动脉等。(2)体温过高可使用冬眠疗法。 (3)在使用药物降温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6应激性高血糖:高血糖不仅损伤血管内皮,还可引起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同时加重高血压脑出血的昏迷程度。主要是因为术后应激反应致血糖升高。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重视血糖的监测,在使用降血糖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发生低血糖反应。

2.7术后肾功能不全: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尿量、颜色和性状。定期监测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及早预测肾功能,以便及时治疗。

2.8癫痫:多发生在术后2-4d脑水肿高峰期,脑水肿消退后癫痫常可自愈。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发作时应及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控制,去枕平卧,清除口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护患者,以免意外受伤,应详细做好记录

2.9顽固性呃逆:膈肌痉挛导致的呃逆影响病人呼吸。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对呃逆病人检查上腹部,若有胃胀气,插胃管抽空胃内容物,也可压迫眶上神经或按医嘱用药遏制呃逆。

2.10肢体废用综合征。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住院早期行肢体被动功能锻炼,进行肌肉按摩及关节的活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提高预后及生命质量。

3小结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并发症多,为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作为临床护士应具备整体观念及高度的责任心,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心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89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篇4

高血压病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虽然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但它的易患因素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1. 有高血压病的家族史;

2. 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 营养不均衡,过多地食用盐、高脂肪饮食及大量饮酒等;

4. 长期工作生活在竞争激烈、压力大的环境中,导致心理失衡也是引起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只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高血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预防高血压病的措施有:

一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大喜大悲。人在情绪波动,出现大喜大悲时,交感神经就会兴奋,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上升,如此反复,血压升高,便会引起高血压病。

二是生活要有规律。有规律的生活, 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做到劳逸结合,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要有1~2小时的活动时间。

三是合理饮食,避免肥胖。合理的饮食是指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饮食,应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等,以免引起肥胖。严格控制食盐的用量,每天以4~6克为宜。钙剂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多食用含钙较高的食物,例如:牛奶、虾皮、萝卜、蜂蜜等。

四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适当的运动锻炼,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对预防高血压病有积极的作用。可根据各自的情况不同,选择快步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做一项运动都要注意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可见效。

此外,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常听听优美的音乐,能使心情舒畅,身心得到放松,从而避免因过度紧张而使血压升高。如果已患高血压病,经自我调节治疗无效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合理用药来控制高血压病。

糖尿病: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慢性终生性疾病。易患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有:

1.有糖尿病家族史;

2.中老年人和肥胖者;

3.高血压、高血脂患者;

4.长期精神紧张或受到严重伤害等。

有易患糖尿病因素的人群要定期到医院检查血糖、尿糖,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及时治疗。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但糖尿病早期不一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对于有可怀疑糖尿病对象的人,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皮肤瘙痒症、久治不愈的皮肤感染、饮食正常而无任何不适的消瘦等,都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血糖、尿糖检查,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预防糖尿病关键是做到“多懂少吃勤运动,精神放松少得病”。多懂,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预防措施多懂一点;少吃,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是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要少吃,要科学合理地吃,不要胡吃乱吃;勤动,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再加上锻炼,身体就不至于过胖,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一条;精神放松,是指做好自我心理调节,一个好的心态对预防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四个要点希望大家能切实做到并长期坚持,糖尿病就不会来“侵扰”你了。

高血脂症:

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脂质成份含量异常,超出正常值。

高血脂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血脂症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血脂症,目前认为它与环境及遗传两大因素有关,最常见的原因是高饱和脂肪及高胆固醇饮食,明显的血脂异常多数是遗传因素所致。

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高血脂还可以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等多种疾病。

高血脂症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痛、失眠、胸闷气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或体型肥胖,四肢沉重或肢体麻木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高血脂症的前兆。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就要尽快到医院进行血脂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判定是否已患高血脂症。

哪些人易得高血脂症?主要是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的人和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也易患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一是合理调节饮食结构,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等),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水果、蔬菜、面包和谷类食物等)。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篇5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到今年为止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5%,并且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高血压是导致脑梗、脑出血、心功能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要正确合理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减小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身体的其他脏器免受损害。本篇文章中,我们对2012-2014年的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药物和饮食方面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临床资料

对2012-2014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统计分类。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85岁以下,平均年龄是70岁,患病时间一般是1年以上10年以下,平均患病时间是2.8年。在这50例患者中,患病时间不超过3年的有40例,患病时间在3-5年之间的有8例,患病时间超过5年的有2例。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根据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作为标准,我们把150/90mmHg作为这50例患者的降压标准。对这50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心理饮食方面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把测量的患者血压分为达标组和非达标组。在达标组中再统计有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进行对比分类。

2.2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信息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研究,患者的资料信息用(x+s)表示,同时用t检测,统计学的计量结果用卡方检测,P<0.05为差异这样的结果才具有统计学价值。

3.结果

3.1患者的基本情况

这50例患者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都做到了合理用药和规律的饮食,同时这48例患者的高血压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其中只有1例病情控制的不是特别理想,还有1例出现心功能衰竭的症状,其他的48例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和治疗。

3.2监测指标情况

在高血压的50例患者中,我们分成了降压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通过监测发现,降压达标组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比未达标组中心血管的发生几率小28%,同时监测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监测还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要比没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高。

4.讨论

4.1高血压发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压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收缩压会越来越高,同时人体的舒张压会越来越低或者是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的话脉压差便会增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化的感受力会越来越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人体的血压变化。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如果运动量增加、情绪波动大或者是季节变化明显时,就会出现血压波动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壁的韧性会变小,同时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当出现情绪波动或者是变化时,血管中增加的血液不能有效的储存在大动脉血管中,变现为收缩压变化明显。人体还会出现性眩晕或者是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降低,因而不能有效的通过调节血容量来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经常会伴随许多的疾病出现,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梗等等,人体的血压增高时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如果这种高血压的症状长期不给予治疗的话,就会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肌肥厚、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所以在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不要忽略血糖和血脂的检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并不统一,同时高血压的起因也不相同,因而进行治疗时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治疗时要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4.2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心脏和身体的各大脏器处于功能逐渐衰退的状态,因而在进行治疗时要遵循合理的治疗原则,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比较合理的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①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②选择使用的高血压药物必须让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在服药的疗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调整剂量水平,必要时医生可以让患者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方法从小剂量开始服用;③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条件的可以合并并发症一起进行治疗;④尽量使用一些长效的降压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使高血压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非药物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饮食减轻体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合理饮食尽情体重,制定一个有效的减肥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肥胖这个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②避免过度劳累。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增加动脉的韧性,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但是一定要避免过度的劳累,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突发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福平.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25:47-48.

[2]李月芹.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8:47-48.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篇6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169-1

[Abstract]:Objective:Severe hepatitis DIC prevention and care. Methods:May 2006 -May 2008 in our hospital 66 cases of severe hepatitis DIC prevention and care. Results:66 patien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his condition had recovered to some degree. Conclusion:Liver Disease DIC although may increase the severity and outcome prognosis dangerous, but b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with the targeted clinical care, can still receive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severe hepatitis;DIC;preventive care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一种伴发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由多种致病因素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其特点是机体微血管内广泛的血管形成,导致凝血因子消耗和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微循环障碍乃致多器官功能衰退。重症肝炎合并DIC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因此,积极预防DIC,同时做好临床护理,对疾病的预后尤为重要。

1一般资料

本院2006年5月――2008年5月 病例66例,男39例,女27例,平均年龄48岁,其中急性重症肝炎25例,慢性重症肝炎41例,66例均符合DIC诊断标准。

2DIC的预防[1]

2.1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和去除引起DIC的病因是防治DIC的根本措施。例如控制感染等。某些轻度DIC只要及时去除病因即可使病情恢复。

2.2改善微循环障碍采用扩充血容量,解除血管痉挛等措施及早疏通阻塞的微循环。

2.3建立新的凝血与纤溶间的动态平衡在高凝期可应用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阿斯匹林等阻止凝血过程的发动与进行,预防新血栓的形成。出血倾向十分严重的病人,可输血或补充血小板等凝血物质以及使用纤溶抑制剂。

3DIC的治疗

3.1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是有效救治DIC的前提和基础。包括积极控制感染性疾病,治疗肿瘤,防治休克,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3.2抗凝疗法,是终止DIC,减轻器官功能操作,重建凝血――抗凝血功能平衡的重要措施。一般应在有效治疗基础疾病的前提下,与补充凝血因子的治疗同时进行。肝素的应用:是DIC首选的抗凝疗法。急性或暴发型DIC通常选用肝素钠10000~30000u/d,一般为15000u/d左右。静脉滴注,每6小时不超过4000~6000u。根据病情可连用3~5天。

3.3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适用于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明显减少,且已进行基础病变及抗凝治疗,但DIC仍未能有效控制的病人。

3.4抗纤溶治疗,适用于继发性纤溶亢进为主的DIC晚期。一般应在已进行有效原发病治疗,抗凝治疗及补充凝血因子的基础上应用。

4DIC的护理[2]

4.1病情观察

4.1.1观察出血症状如皮肤黏膜瘀斑,伤口注射部位渗血,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意识障碍等症状,应注意观察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正确采集血标本,协助实验室检查以判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4.1.2观察有无微循环障碍症状如皮肤黏膜紫绀缺氧,尿少尿闭,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

4.1.3观察有无高凝和栓塞症状如静脉采血血液迅速凝固时应警惕高凝状态。内脏栓塞可引起相关症状,如肾栓塞引起痛,血尿,少尿,肺栓塞引起呼吸,紫绀,脑栓塞引起头痛,昏迷等。

4.1.4观察有无黄疸溶血症状。

4.1.5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含量,3p实验等。

4.1.6观察原发性疾病的病情。

4.2对症护理

4.2.1出血的护理按医嘱给予抗凝剂,补充凝血因子成分输血或抗纤溶药物治疗。正确按时给药,严格掌握剂量,如肝素。严密观察治疗效果,检测凝血时间等实验室各项指标,随时按医嘱调整剂量,预防不良反应。记录出血量,出血部位,监测血压并记录。

4.2.2微循环衰竭的护理意识障碍者要执行安全保护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定时测量体湿,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尿量,尿色变化。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药,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作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并做好各项记录。

4.3生活护理

4.3.1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清洁。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积极预防皮肤压疮。

4.3.2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应根据原发病调整食品的营养。

4.3.3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六洁、四无”。

5小结

本组6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因此肝病合并DIC虽可加重病情,预后极差,但经积极预防和治疗,配合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仍能收到较好效果。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篇7

类似老李这种症状不明显的高血压,被称作“无症状高血压”。这类患者血压由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呈阶梯状缓慢上升,容易适应,有时即使已经很高,患者也可能无任何症状和不适,所以又称“适应性高血压”。

这种表面上与正常人一样的无症状性高血压,容易使人们麻痹大意,往往比有症状高血压更加危险。其最常见的后果就是突发脑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和心梗等导致猝死。这样的患者在临床工作中不少见,不常测血压的人更容易发生。因此,无症状性高血压也被称为高血压中最具杀伤力的“隐形杀手”。曾有医学专家指出,心血管病每年夺去1200万人的生命,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如果对无症状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采取预防措施,每年可减少600万人死亡。

高血压,不是症状说了算

要注意,高血压不是通过有没有症状来判定的,而是通过测量来诊断的。即使没有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但血压很高,也必须立刻进行药物治疗,把血压降到要求的目标,以避免长期高血压刺激对身体脏器带来的损伤。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降压标准,对于普通人来说,血压应降至140/90mmHg(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群收缩压(高压)应降至150mmHg以下,同时有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应将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高血压患者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准自己的降压标准进行药物治疗。

对于确诊的高血压,无论症状有无,都要争取早日治疗,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降压的同时,要注意平稳,血压波动越大,损害越重,因此要确保24小时内平稳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老年人由于代谢减慢,药物剂量更需要谨慎。还可遵照医嘱科学使用阿司匹林来进行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参阅本刊2011年2月号上旬刊46页《一级预防 远离心血管病》)。

定期监测有必要

应对无症状高血压,最好的方法是尽早预防。

了解无症状高血压的有关知识,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

即使是无任何症状的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也要定期测血压,至少1年1次。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篇8

老年高血压临床是指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不同时间连续3次检测出高血压症状,一般与患者自身生活习惯、环境和遗传等相关。据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9%。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升高,身体机能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从而易发心血管患病、老年痴呆等常见疾病,高血压便是诱发各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其发病率和由其引发的并发症极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

高血压为心身疾病,调控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重点,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副作用及生理、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即自行停药,或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非药物治疗已引起普遍重视,具有减轻症状、降低血压、减少用药、稳定疗效和改善预后等作用。生活干预有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药物,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降压效果,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血压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为此,选择在广宁街道高井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特定的生活干预与常规处置,然后评估两组患者的QOL。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在广宁街道高井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65~83岁,平均77岁。

(1)高血压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2)确诊高血压病并行抗高血压病药物治疗2年或2年以上。

(3)没有严重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疾病和并发症。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依次分为单、双号。单号作为试验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77岁;双号为对照组,包括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77岁。两组年龄、性别比、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条件及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两组患者均统计一般情况、服药情况、生活方式、家庭支持、对健康宣教需求等,记录血压、并发症等情况。对照组患者常规门诊开方取药,宣教高血压知识;干预组在常规门诊治疗基础上进行生活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膳食指导、运动锻炼、体质量控制、戒烟,心理、起居、服药依从性干预,访视与家庭护理等,要求钠盐摄入

②门诊治疗一年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包括躯体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由20个因子共74个条目组成,因子分累加成维度粗分,运用转换公式转化为0~100标准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水平越好,由患者根据自己近段情况自评。

③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血压水平、服药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情况;遵医嘱服药天数超过总天数80%者为依从性好,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一年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见表1,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压下降情况见表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2.3 服药依从性及并发症

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47例(94.0%),不佳3例;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好41例(82.0%),不佳9例;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干预组2例(4.0%),对照组4例(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为心身疾病,调控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重点,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副作用及生理、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即自行停药,或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非药物治疗已引起普遍重视,具有减轻症状、降低血压、减少用药、稳定疗效和改善预后等作用。

老年高血压门诊患者最严重问题为服药不依从,正确服药是保证疗效的保证,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认知能力,使患者理解用药的重要性,根据药物性能及血压变化规律选择最佳服药时间。家人的参与和监督可较好控制患者膳食,坚持按医嘱服药,对患者的运动锻炼、体质量控制、戒烟戒酒、合理起居均能起到督促、协助作用;心理疏导可缓解患者精神压力,保持平和心态,避免血压升高情绪因素。生活干预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下降、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干预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降压效果,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艳春,左小辉,张颖杰.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预测因子[J].护理学杂志,2010;25(5):78-80.

[2]苏景宽,王秉康,杨文清1高血压患者心理卫生状况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1): 28-91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篇9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又称为主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和妊娠期性休克,是剖宫产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也可发生在妊娠晚期。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当孕妇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导致回心血量急剧减少,临床表现为心慌、低血压、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者可造成胎儿缺氧、酸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后果。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发生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妇产科随机抽取的5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年龄20-39岁,体重48-88Kg,身高155-178cm,孕37-41周;对照组年龄21-40岁,体重50-91Kg,身高153-176cm,孕37-41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比较都无显著差异(P>0.05)。

入选和排除标准:所有入选患者无器质性疾病及无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多胎妊娠、巨大儿、脐带绕颈、胎儿异常不入组本研究。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完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常规检查,进入手术前护理人员详细询问患者妊娠晚期是否出现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类似症状,若出现过,提高警惕;术前持续监测其心电图、血压、心率及血氧,在其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对于平常血压低的患者可适当扩容输注溶液500-1000ml,对于术中出现采取改变,加大供氧,加快输液或应用少量麻黄素等处理;对照行常规护理。

2 结果

2.1 剖宫产低血压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1)妊娠晚期(孕周≥28周);(2)仰卧5min以上;(3)孕妇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血压迅速下降,侧卧时以上症状立即消失或减轻。

2.2 两组患者中出现的临床症状统计见下表:

干预组病人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3 讨论

3.1 低血压综合症的概况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剖宫产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孕产妇选择行剖宫产。产妇在手术室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临床常见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剖宫产时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为10.5%[1],有学者指出腰麻下剖宫产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高达55%-90%[3]。其发生与仰卧位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阻碍回心血流,使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骤减有关。大多数孕妇可以通过交感神经紧张度的增高和全身血管的代偿性收缩以维持平衡血压平稳,但在剖宫产孕妇中,麻醉剂使腹壁肌肉及子宫附属韧带松弛使这种代偿机制不足以使血压恢复正常。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慌、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和血氧下降等,严重者危及母儿生命安全。

3.2 护理干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护理干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预防措施主要有监测、干预、麻醉前预先扩容、使用升压药物等。

孕妇进入手术前,护理人员在应在孕妇应向提供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心,让全身处于最佳状态。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仔细询问产妇的分娩史及妊娠末期的卧位习惯,既往是否出现类似于仰卧位综合症的表现。常规给予持续心电图、血压、心率及血氧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其低血压的表现。对于平常血压较低其无明显肝肾功能禁忌者,可术前常规扩容和吸氧,术前快速给予静脉快速补500-1000ml晶体液或胶体液。吸氧能保证孕妇充足的氧供应,因为孕妇的耗氧量比正常时多20%,且在手术应激时其耗氧量会增加。

升压药的使用也是使仰卧位低血压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的重要手段,对于通过改变、加快输液量和加大吸氧量等手段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需要通过升压药来恢复血压。麻黄素不引起子宫动脉收缩,已成为产科广泛应用的标准升压药。有学者提出[4]预先对孕产妇应用麻黄素,可使回心血量增加,提前用药可有效地预防血压下降。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稳重和默契配合医生尽量加快手术速度,缩短手术时间。

综上,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在临床上常见,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其发生率,使手术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爱莲,王慧群.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4):471-472.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为7%~12%,是孕产妇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常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脑出血、心力衰竭、难治性HELLP综合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故规范的围产保健、早期认识、积极防治严重并发症,才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1临床特征

妊娠高血压是产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年轻的初产妇,发生于妊娠24周以后,有自限性,产后短期即康复,再次妊娠极少再发生。妊娠高血压的血液独立学特征是心搏出量比日常妊娠时更进一步增强,伴随明显的血管收缩,使得血管内容积的下降更甚于血容量减少,孕前血压正常的孕妇,更易发生高血压脑病。

(1)轻度妊娠高血压:可仅有水肿而无其他症状,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

(2)中度妊娠高血压:指水肿、蛋白尿、高血压(很少超过160/100mmHg)三大症状,任何两项同时出现,并伴眼底小动脉痉挛。

(3)重度妊娠高血压:除上述三大症状外,还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等症状,血压常超过160/100mmHg,伴眼底小动脉痉挛,视网膜水肿及渗出,甚至可发生视网膜剥离。还可由于肝脏损害而出现黄疸,左心室劳损过重而引起充血性心衰。如症状加重,同时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或阵发性抽搐、昏迷、高血压达180/110mmHg或以上称为子痫。一般说来,中度及重度妊娠高血压的血压升高程度,常与尿蛋白量、眼底改变的轻重及其他症状相平行。如妊娠高血压的孕产妇收缩压200mmHg,大多为合并高血压病或慢性肾炎。如高血压出现于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则可能不是妊娠性高血压,而是高血压病或慢性肾炎等合并妊娠。还应指出的是,高血压病妇女妊娠时,常较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高血压常需与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妊娠合并高血压相鉴别。

2治疗

2.1妊娠高血压

降低血压但不影响子宫胎盘灌注可降低子痫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原则为侧卧位,正常纳含量的营养餐及对舒张压>100mmHg,并有肾功能受损及有明显的子痫预兆者予降压治疗。轻度妊娠高血压孕妇应慎用降压药物。传统上仅限于甲基多巴,当舒张压持续高于100mmHg时,应予降压治疗。降压药勿重,唯一属禁忌的药物是转化酶抑制剂。应该类药可诱发新生儿肾功能衰竭和低血压。因妊娠高血压只有孕妇应住院观察。这时始终妊娠,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婴的安全。

2.2适时终止妊娠

妊高症胎儿的肺成熟常比正常孕妇的胎儿早,孕34周的胎儿成熟率已有所提高,可能与应激性刺激胎儿肾上腺分泌皮质激素有关。故应适时终止妊娠,降低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并且终止妊娠也是妊高症最为根本的治疗措施。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有引产和剖腹产。

(1)引产适用于宫颈成熟、无阴道分娩禁忌者,产程中保持安静密切注意血压变化,缩短第二产程,预防产程出血,产后继续应用解痉剂至产后24小时,预防产后子痫。

妊高症经阴道分娩时,应该注意以下事宜:一旦临产,硫酸镁仍给足量;严密观察血压,必须保持良好的宫缩,应争取在12小时内完成;缩短第二产程,助产前应给予杜冷丁100mg,肌肉注射硫酸镁5g,动作宜快、细致,预防子痫的发生;第三产程积极预防产后出血,仔细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形成。

(2)剖宫产适用于有产科指证或宫颈不成熟、胎盘功能严重减退、胎儿明显宫内缺氧而不能短时间内经阴道分娩者;视网膜出血或血肿严重,有剥离可能者;持续多量蛋白尿治疗无效者;肾功能不全合并宫内生长迟缓(I-UGY)和羊水过少者;引产失败者;合并其他产科情况需要剖宫产者。

2.3慢性高血压

对于有慢性高血压接受降压治疗的妇女怀孕后,应继续服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降压药物。未接受降压治疗的慢性高血压孕妇用肼苯哒嗪或甲基多巴治疗能明显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

2.4子痫的处理

(1)解痉。应用硫酸镁预防惊厥的效果较好。一般硫酸镁的总量是20~30克/日。用法如下:25G硫酸镁16~24ml+5G葡萄糖20ml,静推;25G硫酸镁20~30ml+5G葡萄糖500ml,静滴,1~2g/小时,通常1.5g/小时。

(2)镇静。地西泮50mg/次,2~3次/日口服;苯巴比妥0.03g/次,3次/日口服。

(3)降压。血压增高对维持子宫循环有一定意义,但是血压过高会使脑卒中危险性增加,故当血压R160/110mmHg时,为防止脑卒中须用降压药,值得注意的是,妊娠症降压不能过快,舒张压不应90mmHg,以保证胎盘血液灌注量。

(4)抗凝治疗。适用于DIC倾向较明显,尚未终止妊娠者(尚无明确创面者)。肝素25~50mg加5G葡萄糖500ml静滴,维持6~8小时,1次/日,共3天,注意动态观察凝血时间,控制试管法凝血时间15~30分钟,怀疑脑出血、血压很高或不稳定者不用肝素。

补液后仍持续少尿的严重惊厥病人,应做血液动力学监测,以便决定是否继续补液或减少前后负荷。

3预防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篇11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88-01

无症状性脑卒中是指无神经系统症状或症状轻微,不足引起患者及医生注意,而影像学检查出现梗死或出血灶的脑卒中,近年来随着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临床广泛应用,发现了无症状脑卒中病例增多,本研究报道了我院2004~2006年500例接受头部MRI检查而发现无症状脑卒中98例(占19.6%),现将其病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8例,均经头MRI证实,其中,男80例,女18例;年龄52~82岁,平均66岁;合并高血压病90例(91.8%),冠心病81例(82.6%),糖尿病21例(21.4%),房颤10例(10.2%)。

1.2临床表现

头昏、轻度头痛、乏力59例,一过性偏侧肢体麻木28例,一过性吐字不清12例,一过性失语11例,血压18~25 kPa,均有眼底动脉硬化达Ⅱ~Ⅲ级,全部病例均未查到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1.3影像学改变

98例均做头部MRI检查,提示双侧基底节多发梗死67例,基底节单发梗死6例,皮层梗死3例,小脑梗死8例,皮层局灶性出血13例,脑干出血1例。

1.4 治疗和预后

患者均予以改善脑细胞代谢、脑保护、对症控制血压、血糖及心律失常治疗,症状完全缓解,随访2年,其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痴呆。

2讨论

本组病例无症状性脑卒中占全部脑血管病患者的19.6%。荷兰Herderschee等[1]报道为13%;美国国立神经病学及卒中研究会资料表明,1 203例急性卒中入院病例中,135例有无症状脑梗死,其发生率为11%[2],在中老年人群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显示[3],MRI发现64岁以上的人群SBI发生率为28%。国内一组连续尸解966例中发现SBI 125例(12.9%),本组与上述统计资料基本相符。病因中以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多见,无症状性脑卒中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其机制是长期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痉挛、管腔变窄或出现微小动脉瘤,容易发作微栓塞或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这种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在腔隙性无症状梗死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无症状性脑卒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原因可能是异常的糖代谢促进了小血管粥样硬化形成,后者常引起微小的、深在部位的脑梗死,由于解剖特点,这类脑梗死多无临床表现。一些研究还表明,慢性心房纤颤病例也易发生无症状性脑卒中,病灶多较大、且常位于大脑皮质枕区或额顶区,因而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腔隙性梗死,病变部位较深,病灶较小,直径小于1.5 cm,病变累及内囊前肢、放射冠、基底节、丘脑、脑干及其他部位,但以累及基底节病变最多见。出血以脑叶(颞、顶叶)为多,本组资料与之相同。第二类为非腔隙性无症状脑梗死,此类病变多累及大脑皮质,通常病灶较大,多由房颤或其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原性栓子栓塞。第三类为交界性梗死,占7%,病变多位于大脑中、后动脉交界区,病因多见于大动脉狭窄。

一些研究表明,如:Ricci等[4]认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存在并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故无症状性脑卒中对急性脑血管病病程、并发症的发生率及30 d内病死率均无明显影响。反复多次无症状卒中后可发展为多灶性脑梗死,临床表现为血管性痴呆或假性球麻痹状态。Yamamoto等[5]2001年观察了平均动脉压对有腔隙状态和白质疏松病灶患者的影响,发现第1组有白质疏松病灶并在随访的4~5年中发生了痴呆的患者,在原有的血压增高基础上,平均动脉压下降了l0~15 mmHg(1 mmHg=1.133 kPa),第2组有TIA发作史但没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患者随访的4年中,平均动脉压增高了10~20 mmHg;第3组患者在随访的2年之内均再次发生了卒中,该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没有任何变化。以上提示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改善脑循环,维持平均动脉压,保证脑灌注压治疗对预防脑血管性痴呆有重要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只要积极治疗及给予预防性保健措施,加强肢体功能训练和智能训练,脑血管性痴呆是可以预防的,本组10例2年后出现痴呆表现,也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病),提示临床医师重视无症状性脑卒中给予积极的预防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Herderschee D,Hijdra A,Algra A,et al.Silent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ehemie attack or minor isehemie stroke[J].Stroke,1992,23(9):1220.

[2]Masuda J,Nabika T,Notsu Y.Silent stroke:pathogenesis,genetic factor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as a risk factor[J].Curr Opin Neurol, 2001,14(1):77-82.

[3]王耀山.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研究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

[4]Ricci S.Celani MG,La Rosa F,et al.Silent brain infarcfion on patients

with first-ever stroke:a community based study in Umbria[J].Italy Stroke,1993,24(5):647-651.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篇12

目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老龄化的现象不断突出,对于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心血管疾病则是一种很常见,也是一种多发的疾病[1,2],而且发病率也是十分高,而导致这类病发的原因则是很多,并且患者死亡率也是十分高,这给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改善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医院对治疗的老年性心血管疾病做了一些列的临床分析与总结,并且做了一些针对性方面的治疗,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大江厂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72例患者,这些患者中治疗组的男性患者为38例,女性患者为34例,而患者的年龄大多数为60~76岁,大概的平均年龄为86岁。在这些患者当中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为27例,冠心病患者为21例,高脂血症患者为13例,这些患者可同时兼有两种或者是三种以上的疾病。

1.2 患者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的患者均有一些心悸和疲劳、头晕的现象,同时也伴随着胸痛、气短等症状,甚至一些严重的患者则有呼吸困难的症状的表现。

1.2.1宣传工作 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健康讲解,普及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讲解一些日常预防以及日常卫生方面的重要性,这类患有疾病的老年人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配合。

1.2.2 常规方面的措施 让患有疾病的人群定期地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查,对血压进行测量,积极主动的去配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控制一些原发疾病,来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2.3日常饮食方面的调节 在心血管老年人当中,在日常饮食方面应该多吃素食方面的食物,不要挑食,也不可以进行暴饮暴食,尽量少吃一些动物的脂肪,多吃一些易消化的而且有一定量的营养价值的食物。不要吸烟,尽量少喝酒,多运动,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1.2.4心理方面的护理 绝大部分的老年人在得心血管疾病史会有焦虑和急躁的心理,要适当的给予一些安慰,尽量减轻老年人苦闷的心理,要有更多的关心和体贴去对待老人,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预防措施。

1.3疗效方面的评定 对于综合干预方面的预防在12w过后,这些患者的症状明显地得到了改善,血压、失眠以及抑郁方面等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与分析,是采用于一种叫做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和睡眠状况的调查进行的统计(总分数为50分,分数高的睡眠质量则为差)。

1.4统计学的方法 应用了统计学的软件SPSS 13.0,对研究的数据进行了统计,进行了t检测,且资料均已(x±s)来表示,存在数据差异P

2 结果

见表1。

3讨论

由于本组的报告可以知道,在一些多项的综合干预下,患者在临床方面的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一些测量的结构在干预后明显的要好于干预前,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老年人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在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明显易于合并发作,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注意血压的下降和位置性的低血压等。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要服用一些降压的药物之外,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在饮食方面的控制,要少吃盐、脂肪类以及那些低胆固醇的食物,以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年人在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有着共病一样的现象,其原因多为多种元素共同使用的结果所导致的,既有着神经生物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有着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影响。

对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①要改变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要避免一些高脂肪的食物,坚持低膳食,多样化的食物,来保持身体内的酸碱平衡;②便是调整心态,避免情绪发生急躁,压力过大等现象的出现;③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尽量的多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在诸多的预防措施中,使我们注意到了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大多数是容易反复发作的,与众多因素有着影响,例如:环境、心态等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不是单一的,要综合各项措施来进行,才能达到一种更有效的预防效果,使得老年人能够健康的生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