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合集12篇

时间:2023-08-08 09:23:44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篇1

1.城市空气污染状况与特征

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活动紧密相连,从我国实施工业化发展以来,城市空气污染便一直长期存在。七十年代,兰州石化基地的淡蓝色烟雾现象、八十年代二氧化硫总体排放量的迅猛增长、酸雨现象的形成、九十年代氮氧化物污染现象以及当前我国多地持续的雾霾天气,无不说明,城市空气污染现象已越发严峻,并呈现出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

2010年我国颁布的机动车污染预防治理年报,公布了机动车形成污染、排放毒害气体的状况。目前该类污染现象越发严重,机动车尾气逐步变成我国较多城市空气污染的主体来源。同时呈现出较多区域高浓度颗粒物污染以及臭氧污染的双高污染特征,还显现为污染的区域性以及复杂性特点。

2.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包含的问题

城市空气污染治理过程中首先在质量标准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标准对于治理污染发挥了基础作用。该过程中需要明确大气出现的污染物种类,具体浓度,对大众生活形成的影响等,方能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环境质量标准为在一定时期阶段中,对空气污染物质最大准许的质量浓度限定。

对人类健康形成影响作用的空气污染物质均应囊括到该标准范畴之中。而当前城市空气污染治理过程中,该标准却没能全面显现出确保大众健康的工作原则,同时无法及时全面的映射大气环境的具体状态以及发展变化。尤其是PM2.5变成污染物区域能见度降低的显著空气污染特征,却没能在我国全部各城市囊括到评价因子之中,同时还存在监测技术应用的困难问题。

另外,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还存在区域治理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例如就烟尘污染明确相应控制区域,并配置消烟除尘系统装置。对于二氧化硫污染,制定控制区域预防规划,限定高硫煤应用开采,注重管控火电厂生产污染、化工、冶金行业发展,并降低排放总量。而当氮氧化物变成主要污染物质之时,则进行机动车污染治理,并分阶段履行管理标准。该类单一模式下虽然在治理专项污染物层面呈现出一定效果,然而当前以臭氧以及雾霾为主体的空气污染现象,仍旧沿用单一方式则无法契合新时期复合性空气污染治理的工作需要。

另外,对于触犯大气污染预防治理法规的行为惩处的力度较为有限,无法实现威慑作用。通常处理形式为罚款,并制定上限,不会超出限定金额。对于谎报、拒绝检查、弄虚作假、不当处置、应用污染物、擅自、超标排放等行为,处罚的金额往往低于企业违规所得。进而导致企业甘愿缴纳罚款也不会遵循规定要求做好防污治理工作。同时处罚管理通常针对企业,而责任人却没能实施相应处罚。

3.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有效机制

3.1实施区域联合防控机制

区域联合防控管理机制,是治理区域空气污染的良好手段。我们应总结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工作的成功经验,遵循联防联控管理、优化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有关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思想、基础原则,把握具体目标、掌握重点防控区域。应创新工作机制,基于科学研究之上进行统一规划。应将区域视为核心整体,利用科学分析明确区域空气环境污染的总体排放量以及物质分布状况,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征、大气污染相互影响作用的强度以及传输的具体规律,而后制定有效的防范治理策略。可引入数值模拟手段技术,掌控污染特征,通过联合制定,确保空气治理合乎标准。应把握属地管理以及不同区域联动的工作原则,通过横向合作、签署协议履行预防治理工作规划。倘若区域中各个主体经济实力相当,而大气污染为急需应对处理的问题,则可进行合作治理。相反区域经济主体水平包含明显差别,治理问题等级不一致,便可履行非合作策略。

3.2多重污染物质同步治理

针对单一污染物治理实效性不强的状况,应基于当前大气污染复合性特征,采用多重污染物质同步治理的工作模式。由传统单一物质治理发展形成多污染物质全面治理的局面。应树立战略目标,开始时期可进行一类主要污染物质的管理治理,而后可基于一类物质的治理逐步发展为防控复杂性二次污染的治理。接下来通过多类主体污染物质治理防控二次污染物质。最终形成同步治理多类二次有毒污染物质的模式。

应树立协同治理的工作理念,汲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将污染环境治理、能源管理政策以及管控温室气体总体排放的整合管理策略,通过互相关联影响,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以合理的成本投入创建合理的共同利益。该类更丰富意义的多类污染同步治理的工作模式,可使空气质量符合相应标准限值要求,同时可达到减排的工作效果。

另外,可引入低碳环保策略控制硫化物、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总体排放量,降低额外投入成本,营造健康环保的空间环境。

3.3加大惩处力度,优化法治管理机制

纵观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发展,不难看出,目前逐步严峻的城市空气污染形势,同惩处违规行为力度较轻有紧密联系。为此,应优化法制化管理工作机制,加大惩治力度。进一步修订相关环境空气防治污染法规。正视提升环境执法力度不仅不会对经济建设发展形成负面影响,还可良好的管控污染物总体排放。

为此,应有效的降低行政命令,杜绝责令行为导致的较多争议现象。应强化强制执行效果,通过行政处罚,达到良好效果。另外,应丰富行政处罚类别,不应对明显的盈利工作进行惩处,没收违规所得。

还应对其他类非直接性,但却包含间接盈利特征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例如,违法进行排污的行为,虽然企业没有通过排污的过程取得直接的利润,却节约了用于污染物治理的经费投入,进而实现了间接获利的目标。因此针对以上情况,也应惩罚并剥夺其相应的经济利益。针对情节过于严重或屡次违规的行为应责令停产。另外应对有关负责人进行违规惩处,进行刑事指控,或者判处行政拘留。还应确保处罚金额高出违规所得,进而提升管理防控威慑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针对城市空气污染特点、环保治理工作特征、存在的问题等,合理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有效的弥补漏洞与不足,提升工作实效性,开创洁净环保型城市,优化提升城市行驶,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生态化、绿色化的发展要求。 [科]

【参考文献】

[1]刘永红,余志,黄艳玲,蔡铭,徐伟嘉,李璐.城市空气污染分布不均匀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1(3).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篇2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38-01

随着人类文明逐渐走向深入,社会经济、知识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而工业生产成为提高经济力量的主要力量,但工业生产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工程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废渣(即工业“三废”)由各种各样的方式排放到大气中,污染我们的空气,这不仅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也损害到人类的健康。社会生产中,各种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中,大气质量日益恶劣。因此,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大气污染是必须完成的工作。

1 原因分析

我国工业生产模式落后,还在采取粗放型的生活,能源浪费十分严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根据统计,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这些大气污染加速了铁路、建筑物的腐蚀,还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大气污染直接影响到臭氧层,人们生存环境的安全持续已经岌岌可危。

1.1 工业企业

工业生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我们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也要注重工业生产的生态管理。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成分也更加丰富,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所带来的大气污染程度也不同,我们必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开展大气污染治理。

1.2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我国南北温差大,冬季普遍寒冷,夏季普遍颜色(炎热),人们冬季会用炉火、采暖锅炉取暖,夏季会使用空调,这些(直接和间接)都要用到大量的煤炭,尤其是冬季,很多地区浓烟漫漫(弥漫),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虽然我国现阶段在采暖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但在一些小城市、农村地区,还是大量使用燃煤取暖,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经济的限制,让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些都是SO2过渡(度)排放的原因。

1.3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的建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过车(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主要交通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但它们的使用,也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最严重的污染来自汽车,几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遽(急剧)增多,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在污染空气的同时,还给人体带来了一定损害,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还有很多颗粒物,这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例如一辆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所含有的颗粒物,几乎是100辆汽油差(车)夹带的总和,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污染源。

1.4 市政建设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的限制,很多公路都会出现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的现象,这让公路上的粉尘无法会吹走,然而越积越多,汽车驶过就会引发扬尘。

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求,不断的建设、改造,随意滥用自然资源,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的出现,而这些最终也会影响到人类本身,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2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

2.1 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大气污染物中的种类不同,各地区、各种生产所带来的污染也不同,为了更好的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我们必须先进行大气质量监测,掌握各地大气环境的实际情况。

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是存在与大气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颗粒物基本属于有害物质,也可能是其它有害物质的载体,或者催化剂。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必须控制颗粒物的排放。

二氧化硫的测定: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是造成大气硫污染的主要化学成分。人们在使用煤、石油燃料、含硫矿石、硫酸的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 硫,并排入空气中。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所涉及范围最广、影响最大。

2.2 综合整治

在治理大气污染时,必须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制定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各功能区最大能承受的排放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根本在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交通状况,才能在根源上控制污染物的浓度、范围,同时也是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治理。

我国城市化建设中,主要使用粗放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大量能源的浪费,污染物的排放也随之增加,由此带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能源燃烧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加快使用气体燃料、低硫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能源。城市地区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调整工业布局,规范能源使用,通过经济正常和科学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3 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植树造林一直被认为是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且成本低,还能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绿化环境,也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树木能发挥其光合作用的本事,充分发挥植物净化大气的作用,为此,我们应扩大植树造林的面积和范围。根据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汇集区的地形地势、风向和污染气体的季节分配,合理安排,因此质疑(因地制宜)。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建设包围式或隔离式的林带,让那些含尘、含污染的气体在大气中被树木吸收,减少污染物的扩散。有研究显示,不少植物具有一种以酶作催化剂的潜在解毒力,可以分解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或形成一些大分子络合物,降低这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因而对大气具有特殊的净化功能。加入我们每种植一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00多公斤SO2,并吸收30多吨灰尘。

2.4 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如果城市的污染源已经确定,并处在稳定的阶段,那么大气污染状况就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主要受气象条件的支配和影响,因此,充分利用气象条件,是控制大气污染,减少污染物传播,实现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种自然的途径,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在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方面,不仅要提供详细的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还要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雾的出现是大气污染已经恶化的重要表现,而降水可以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

参考文献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篇3

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0-0020-05

1 引言

我国城市灰霾天气频发,并呈现影响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污染物浓度高等特征(唐宜西等,2013),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灰霾天气出现时,室外能见度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诱发各种疾病,严重干扰城市正常运转(白志鹏等,2006;程从兰等,2003;刘玉兰等,2012;宋宇等,2003;吴珂等,2013)。2014年,在湖南省境内发生多次大范围、 长时间的灰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准确研判污染现状及走势,开展有效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对减少灾害损失,科学降霾至关重要。以2014年6月12~17日在长沙市发生的一次重污染天气为例,对其污染特征和气象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部门会商,对未来72 h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预报。同时,探讨灰霾成因,以及其持续时间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从而深化对灰霾现象的认识。

2 研究背景

2014年6月,长沙市进入初夏,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12日12:00,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湖北省武汉市实时AQI迅速升高,18:00左右达到最高值500,污染等级为严重污染。22:00,AQI又快速回落至200左右,并维持相对稳定,详见图1。13日清晨起,我省长沙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开始明显下降,并达到严重污染等级,周边的岳阳、湘潭、株洲均出现中度污染以上天气。14日开始各地空气质量均恢复平稳,15~17日小幅波动后空气质量恢复良好,研究锁定在6月12~17日这个变化周期。

3 资料和方法

根据PM2.5浓度变化特征,结合综合的高低空气象资料和天气形势资料,解释此次重污染天气形成、持续直至结束的原因,为霾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依据。本文选取资料时间长度为2014年6月12日0:00至17日23:00;空气质量监测资料来源于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常德市和张家界市已建成的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长沙市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如图2。

4 结果与讨论

4.1 长沙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和原因分析

长沙市PM2.5质量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呈现明显的“山”字型变化特征(详见图3)。12日晚间,受污染气团影响,PM2.5质量浓度出现快速上升趋势,于12日22:00开始激增,至13日2:00达到第一个峰值(352 μg/m3),之后略有回落;随后,可能又受到小股污染气团的影响,13日清晨PM2.5的质量浓度再次上升,于13日7:00达到最高峰(549 μg/m3);峰值过后PM2.5质量浓度呈显著

下降趋势,在13日15:00出现最后第三个峰值(264 μg/m3),16时后,PM2.5质量浓度逐步下降,并趋于稳定。此次污染过程总体概括共历经四个阶段:污染前平稳期为12日1:00~22:00,长沙市PM2.5浓度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150 μg/m3上下;污染物累计期为12日22:00~13日7:00,长沙市PM2.5浓度由138 μg/m3迅速上升至549 μg/m3,升幅达259%;污染消退期为13日7:00~14日1:00,PM2.5浓度由496 μg/m3下降至100 μg/m3,降幅达到396%;污染后平稳期为14日1:00~15日0:00,PM2.5浓度基本维持在100 μg/m3上下。详见图3。

选取长沙市10个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PM2.5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14日的72 h内,10个监测点位的PM2.5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即在12日1:00~22:00基本保持稳定,浓度在200 μg/m3以下;12日深夜,各点位的PM2.5质量浓度开始加快升高,12日23:00~13日6:00为污染物累积阶段,PM2.5质量浓度波动式上升且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到13日晨6:00~7:00,10个监测点位的PM2.5质量浓度均达到峰值。其中,长沙市最北端的沙坪(对照点)位于污染物向南传输通道上,首先于13日6:00出现最大峰值392 μg/m3;而位于中南部的其他9个监测站点也分别于13日7:00左右达到峰值,浓度范围在386~602 μg/m3之间。

总体来看,本次长沙市10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PM2.5质量浓度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突变(图4),而本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没有突发事件发生足以使全城环境空气质量严重恶化。此外,位于最北端的沙坪站点相对其余9个站点提前了1个 h达到污染峰值,表明了此次大气污染可能是输入性的,且具有自北向南的污染传输特征。

4.2 周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和原因分析

从长沙市周边5个城市的PM2.5的质量浓度监测结果看,12日1:00~19:00,都相对平稳的变化。但从20:00开始,位于最北部的岳阳市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开始变差,PM2.5质量浓度迅速攀升,到13日0:00达到峰值352 μg/m3,且较长沙市出现峰值的时间早了7 h;毗邻长沙市且位于我市南部的湘潭市与长沙市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由于污染气团向南推进需要时间,因此PM2.5峰值出现的时间较长沙晚了1 h,于13日8:00达到434 μg/m3的最高值。株洲市整体受此次污染影响较小,12日1:00~13日16:00 PM2.5质量浓度一直在100 μg/m3上下小幅波动,13日18:00上升至最大值240 μg/m3,峰值出现的时间较长沙推迟了11 h,且峰值浓度有大幅下降,可能是污染气团向南推进,速度快,且卷扫范围比较狭小,向东扩散效果不明显所致,位于长沙市西部的常德和张家界市由于相同的原因,受影响小,污染相对较轻,详见图5。

4.3 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卫星遥感大气气溶胶监测产品做出的后向轨迹图7可知,6月12~13日,污染气团主要来自北方城市,经湖北省传输至位于湖南省最北部的岳阳市,受偏北风影响,最早出现PM2.5污染;长沙市和湘潭市境内的主导风向仍为偏北风,PM2.5污染趋势基本同步;而株洲市境内呈现南风和北风盘旋对峙局面,南风带来的清洁气团与北风携带的污染气团互消互制,因此污染情况较长沙和湘潭市轻,且峰值滞后出现;常德市和张家界市境内的主导风向为西风,受污染气团影响相对较轻(详见图6和图7)。

从13日20:00和14日8:00ECWRF_海平面气压图可以看出(图8),6月13~14日期间,长沙市高空等压线稀疏,处在均压场控制之下,地面和低空风速较小,低层大气层结稳定,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4.4 6月15~17日长沙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

4.4.1 预报研判

在对6月15~17日实况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14日为基准日,对长沙市未来72 h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报(图9)。15日,高空仍为高压环流形势,无明显降水发生,地面为均压场形势,中高空主导风向为西风,近地面静风或微风,大气稳定度较高,总体气象条件较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PM2.5将维持较高水平,长沙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16日,受高空槽和地面气旋波影响,偏南风加强,并将迎来一段阴雨天气,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有所改善,长沙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17日,高空处于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旺盛,中低层有切变,且有中等阵雨或雷阵雨发生;地面低压有所发展,低层湿度明显加大,垂直扩散对流加强。因此,从16日起,长沙市的PM2.5质量浓度开始逐渐下降;17日,由于出现降雨,PM2.5质量浓度迅速降低,污染过程结束。

4.4.2 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检验

根据对未来3 d的预报结果,15~17日长沙市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预测15、16和17日3 dAQI等级分别为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良,中值分别为155、108和87,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实测结果表明,15、16和17日3天的AQI等级分别为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良,中值分别为165、110和70,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详见表1。实测值与预测值保持较好的一致性,预报准确率较高。

4.5 本轮大气重污染特征分析

这次发生在长沙市的大气重污染天气,各方面的证据表明,是一次典型的自北向南的外源性输入过程,首要污染物为PM2.5。6月12日夜间,污染气团抵达湖南省境内后,位于最北部的岳阳市的AQI指数迅速升高,随后,长沙市的AQI指数相应增高,并达到严重污染等级。而污染气团过境后,AQI指数应声下降,14日为轻度污染等级。由于后续的气象条件比较不利于污染物扩散,15日又经过了一个弱升高波动,之后AQI稳步下降,到16~17日,长沙市出现大范围降水,污染过程结束。本次大气污染从发生到结束共历时6天。最初来得急、并且污染强度很大,最重污染日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六级。但污染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污染气团过境后,空气质量立即回复到正常水平。长沙市AQI在大气污染期间的变化情况详见表2。在污染后期,结合数值模型预报未来72 h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准确率比较高。判断大大提高了此次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使预测值更加接近真实值。详见表2。

5 结论

(1)6月12~14日,受偏北气流影响,外源性污染气团由北向南输送至长沙市境内,导致该市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迅速下降,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污染前后持续了6 d。

(2)大气污染期间,长沙市受较强的海平面高压和均压场控制,垂直大气层结稳定,无风,加上逆温的出现,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沉降和消除。在污染过程后期,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和降水的出现 使大气污染得到控制。由此可见,在外源输入和较强静稳天气形势下极易出现重污染天气,但是强对流和降水的发生,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

(3)在污染源排放数量、位置和强度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的前提下,空气污染潜势预报主要由天气形势和气象参数决定,预报准确与否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气象因子。本次污染过程污染源排放基本保持稳定,在外源输入的前提下,高压、均压场、逆温等静稳天气的准确判断对未来符合造成强污染的判据具有重要指示作用,而暖湿气流、对流及强降水等气象形势的准备判断则对重污染的缓解直至消除起到重要指示作用。

参考文献:

[1]白志鹏,蔡斌彬,董海燕,等.灰霾的健康效应[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3):198~201.

[2]程从兰,李青春,刘伟东,等.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雾天气的空气污染过程物理量分布特征[J].气象科技,2003,31(6):345~349.

[3]李德平,程兴宏,于永涛.北京地区三级以上污染日的气象影响因子初步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3):7~13.

[4]刘玉兰,梁 培,刘 娟,等.1961~2008年银川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28(1):55~58.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篇4

中图分类号:X75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08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41

1 概论

冶金企业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焦炭作为燃料,但在焦炭的冶炼过程中又会产生焦炉烟气,其烟气征污染因子一般为C6H6(苯)、C7H8(甲苯)、C8H10(二甲苯)、NMHCs(非甲烷总烃)、NH3(氨)等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日常工作中,相关部门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污染防治措施,但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废气中污染物种类多、气体性质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易发生不定向变化,特别是废气排放的无组织性严重,没有有效的监控措施,从而造成对其污染物防治工作存在盲目性。因此,需要通过对废气中的特征污染因子进行科学的监测分析,用经过科学监测分析中所得到的有代表性的数据来指导其特征污染物的治理工作具有其重要意义。

2 无组织排放概述

污染物排放过程中,所谓的无组织排放主要指的是一些工业废气没有经过排气筒进行无规则排放。较矮的排气筒是有组织的废气排放,但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现象和无组织排放非常相近,因此,也可以将其当作是无组织排放。在冶金焦炭的冶炼过程中无组织排放都存在大量的有害性气体,会对环境以及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一般来说,其主要污染物包括粉尘物、飞灰、烟气等;烟气中污染物主要为气态污染物,其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SO2、NOx、VOCs(C6H6、C7H8、C8H10、NMHCs、NH3等挥发性有机物)等。冶金焦炭的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排放焦炉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分为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两种,NO2、NOx等属于常规污染物,C6H6、C7H8、C8H10、NMHCs、NH3等属于特征污染物。无组织污染物的污染源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同时,污染物在排放过程中离地面较近,不容易被稀释扩散,能够直接对周边地面的大气环境及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影响周围人群的正常生活。

3 监测分析

3.1 监测点布置的原则

实际的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可根据工艺分布、占地面积、无组织排放种类、周围环境复杂程度等因素,将该冶金焦炭厂看作是一个无组织排放的污染源,以《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相关规定为原则进行监测点布设,通过对冶金焦炭厂进行分析,决定以厂界为界限扇形布点,设置11个点位,保证有1个背景点位,以满足相关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监测项目分析

3.2.1 气象因子。通常情况下,气象因子监测分析可以分别同步观测风向和低云量等地面气象观测参数。

3.2.2 污染因子。污染因子主要有C6H6、C7H8、C8H10、NMHCs、NH3这5种。其中NH3是PM2.5实重要的前体物。监测人员通过对炼焦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空气中C2~C9对非甲烷总烃(NMHCs)年平均量、大气VOCs对环境具有很大影响。同时,炼焦工艺都会形成C6H6、C7H8、C8H10等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严重。所以,对该5项特征污染因子进行监测势在必行。

3.3 监测方式及监测依据

3.3.1 监测方式要求。进行污染物监测时,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以我国现有的相关方法标准、规范作为监测技术指导,以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3.3.2 监测方法依据及其测量仪器设备。在实际的采样工作中,以《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中的相关内容为采样依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进行相关作业。其中,以HJ 584-2010为依据,采用活性炭吸附CS2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C6H6、C7H8、C8H10,其最低检出限均为0.0015mg/m3,主要仪器是GC4029A型气相色谱仪;以《环境空气 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T 38-1999)为依据,用于空气中NMHCs的测定,其最低检出限为0.04mg/m3,所用监测仪器为GC4029A型气相色谱仪;以《环境空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3-2009)为依据,用于空气中NH3的测定,其最低检出限为0.01mg/m3,监测过程中主要用到TH-150Z型大气综合采样器、TU-18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两种仪器。

4 监测结果分析

4.1 气象因子的监测结果

将冶金焦炭厂看作是一个无组织排放的污染源,其气象因子主要是对风向、风速等情况的监测,为了提高采样数据的精准度,避免出现数据波动过大现象,应该通过移动监控点进行多次采样。具体的采样结果为:2016年4月19日,一共采样4次,具体的数据为:气温(℃)为:19.1、24.3、27.2、25.1;气压(kPa)为:101.5、101.3、101.1、101.3;风向都为:NE,风速(m/s)为:1.5、1.6、1.7、1.7;总云量均为4,低云量为:2、1、1。2016年4月20日,一共采样4次,具体的数据为:气温(℃)为:18.7、23.6、26.8、24.5;气压(kPa)为:101.3、101.2、101.0、101.1;风向都为:NE;风速(m/s)为:1.6、1.4、1.4、1.3;总云量为:5、4、4、3;低云量为:3、2、1、1;2016年4月21日,一共采样4次;具体的数据为:气温(℃)为:19.2、23.8、26.9、25.4;气压(kPa)为:100.9、100.7、100.7、100.8;风向都为:NE;风速(m/s)为:1.3、1.5、1.4、1.3;总云量均为4;低云量为:2、2、1、1。

作者通过对观察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污染扩散方向会根据风向的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监测点风向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监测结果。风向除了影响污染气体扩散方向的同时,也会对其扩散路径以及范围产生相应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与风速有着很大关系,影响会随着风速的变大而变得更为明显。

对于监控点的污染因子浓度来说,捕捉效率容易受到污染源排放强度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风向以及风速变化的影响。如果风向以及风速较为明显,在对污染物的运动情况及其浓度最高点进行判断时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在《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中明确指出当监测时的风向>29°且风速在1.0~3.0m/s之间是最为合适的。当监测对风向、风速没有要求的情况时,在周边设置监控点,可以在静风状态下采样,前提是能够及时捕捉到污染物的浓度最高点。

4.2 特征污染物的监测结果

监测人员通过对3天的监测,NH3和C6H6在上风处都能监测出来,C6H6在上风处偶尔也能检测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冶金企业的位置,周围的污染企业

较多。

焦化工艺是冶金企业重要生产环节,由于工艺技术的特性会造成C6H6、C7H8、C8H10、NMHCs、NH3等多种污染物质的产生,作者通过对不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此次监测气象状态下,企业所在的下风向以及上风向的NMHCs监测浓度虽然呈现出上涨趋势,但其浓度值并没有超过相关规定的标准,其数值小于无组织排放监控所规定浓度5.0mg/m3的限值。企业所在的下风向及上风向的NH3浓度与NMHCs监测浓度表现情况一致,也呈现上涨趋势但是并没有超过规定的浓度标准,氨的环境浓度和厂界浓度在小于0.2mg/m3,控制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2mg/m3之内。

在完成NMHCs、NH3的监测结果分析之后,作者又对其他污染因子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C6H6、C7H8、C8H10在该厂区都能监测出,并且在下风向与上风向浓度存在较大差异,下风向浓度明显较高。C6H6、C7H8、C8H10的工业对C6H6、C7H8、C8H10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分别为0.5mg/m3、3.0mg/m3及1.5mg/m3,C6H6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为2.4mg/m3,C8H10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为0.3,前苏联居民区对C7H8浓度的限定最高为0.5mg/m3,对监测浓度进行分析,发现3种气体浓度均没有超出规定浓度的范围,进而各种气体的监测浓度均符合相关排放浓度标准。对整体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符合企业正常生产状态下无组织排放特征污染物的实际情况,对于企业特征污染物治理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 建议与结论

监测人员通过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污染物浓度虽然都有所增加,但是都能满足环境标准和无组织排放标准的要求。虽然其浓度低于我国相关的要求,但C6H6、C7H8、C8H10、NMHCs、NH3等有害气体的长期排放,会对周围的居民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在一些容易受到污染的地区设置监测点,增加除了常规监测点以外的监测点,定期进行抽查,指导企业的日常环境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周围的环境质量。

总之,在国家强调环保节能减排的今天,积极对冶金焦炭厂无组织排放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在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应该从冶金焦炭厂的实际状况出发,设置合理的监测点,才能达到良好的监测效果,从而为企业特征污染物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监测数字依据。

参考文献

[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S].

[2] 郭健,马召坤,李蕾,吴彤.钢铁企业无组织排放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2016,(1).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篇5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68-2

0 引言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之一,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大气重污染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或等于201,即空气质量达到5 级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气污染。重污染天气主要是指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就是俗称的雾霾。为了响应《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气象部门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预警工作,中国气象局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警工作,为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决策支撑。目前国内各城市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不统一,但是重污染天气的红色预警无疑都为Ⅰ级预警,即最高级别的预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影响最大的。

1 重污染天气的成因

分析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工业、机动车、建筑和道路扬尘是主要的排放源,是造成重污染天气的根本原因。二是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这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飘浮在空气中。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三是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的叠加是重要的因素。由于空气的扩散十分广泛,大气污染范围比较大,同时还要受到气候和风向的影响,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四是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伴随着森林与植被覆盖率的减少,使得大自然环境调节与容纳能力的减弱,也是重污染天气形成一个重要因素。

2 重污染天气的危害

2.1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如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公路、铁路的影响主要表现对驾驶人的影响,重污染天气对道路状况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能见度来说,很容易导致驾驶人的视觉效果受到影响,造成一些恶通事故。重污染天气对于航空的影响主要导致航班无法及时有效的运行,较严重时会导致航班的取消,造成旅客的滞留,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2 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对电力系统的主要影响表现在电力设施方面,例如:对输变电设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空气湿度及污秽物造成污闪,而大面积污染事故对电力系统的破坏是灾难性的。

2.3 对农作物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方面。重污染天气时阳光寡照,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得不到充分满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植物虽然具有吸附尘埃的作用,若是空气流动性差,粉尘颗粒浓度过大,会使植株不堪重负,从而影响植株的呼吸作用。

2.4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重污染天气造成空气质量下降,而空气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无时无刻不再呼吸着,颗粒物PM2.5和PM10为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人体的健康,还会影响人们的心情。粒径小于2.5微米的粉尘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疾病。除此之外,这种颗粒还会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威胁人体健康。

3 重污染天气的控制措施

3.1 从源头控制

对于怎样控制一种污染现场,我们一般从污染源、污染途径、受体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无疑从源头进行控制是最有效的。源头控制首先要明确污染源及污染物。重污染天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雾霾天气,这是一种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的天气现象,主要污染物是气溶胶。其次,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把控新建项目准入条件,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清洁生产体现的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先污染,后治理,是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清洁生产要求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减少其对人类及环境可能的危害。第三,增加企业污染排放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只有在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的双重推动下,大气污染才能消除调查盲点,得到有效根除。第四,要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实现先浓度控制为主向总量控制过渡。

3.2 构建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

自2013年,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了《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各城市及地区陆续编制了大气重污染的应急预案,明确了预警和响应措施,我国对于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工作越来越重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解决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的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强化风险防控,构架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及强化责任追究,达到减少或避免重污染天气持续发生的目的,在不可避免遇到空气重污染的情况时,实现提前预警、及时响应,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3 区域联防联动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并同时受到气候气象的影响,单靠一个城市采取污染防治的措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需要区域的联防联控,才能更好地规避或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影响。以京、津、冀为例,山西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很容易在偏西南气流的输送下,沿着太行山系中的洋河河谷和桑干河河谷向京、津、冀地区输送,导致大范围、区域性污染。目前,按照“2+4”的协作模式,北京、天津分别与廊坊、保定、唐山、沧州建立了联防联控合作机制,这将会对区域空气质量共同改善发挥重要作用,并加快削减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区域传输影响。

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工作涉及不止一个部门,需要多部门及时启动联动联防才能防治大气污染。气象部门联合环保部门负责监测预警,为应急联动提供可靠信息;此外,气象部门还可以与交通运输、教育、卫生、安监、电力等多个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应急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向各部门预警信息,提供应对防范建议。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措施,冲刷、稀释污染物,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危害。

4 有关重污染天气的思考

随着工业的发展,重污染天气的频繁到来,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它形成的原因?怎样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无休止向大自然索取,必将付出代价。我要想持续的发展,不能一味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提倡使用和发展清洁能源。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着空气。氧气来源于各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植物,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命将不复存在.。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同时也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明天才会美好。

参 考 文 献

[1] 朱云.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构建路径[J].环境经济,2014(123):14-15.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篇6

物生存的保证。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可能改变大气组成引起大气污染。由于大气的整体性和流动性,大气环境问题常常是全球性的、区域性的。目前国际关注的三大环境问题;全球

性的酸雨、CO2浓度的增加(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都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就其组分的含量变动情况可分为恒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定组分三种。恒定组分指N2、O2和Ar。N2占空气体积78.09%、O2占20.95%、Ar占0.93%.三者总和占空气总体积

的99.97%,其余为微量的氖、氦、氙、氡等稀有气体。可变组分指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通常CO2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小于4%。可变组分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季节、气

象与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不定组分指煤烟、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它与人类活动直接有关,这些组分达到一定浓度,会给人类、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源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类。所谓固定源就是位置和地点固定不变的污染源。主要指工矿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冶金、钢铁、建材等工业企业都

是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固定源。流动污染源是指交通工具在行驶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而形成的污染源。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划分,还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1、工业污染源 由火力发电、钢铁、化工和硅酸盐等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有害化合物等形成的污染源。此类污染源由于不同工矿企业的生产性质和

流程工艺的不同,其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大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排放源集中、浓度高、局地污染强度高。是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2、农业污染源 主要是不当施用农药、化肥、有机粪肥等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挥发扩散,以及施用后期NOX、CH4、挥发性农药成分从土壤中逸散进入大气等形成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污染源 由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这类污染源属流动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烟尘、碳氢化合物、NOX、金属尘埃等,

是城市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4、生活污染源 是指居民日常烧饭、取暖、沐浴等活动,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烟尘、SO2 、NOX等污染物。这类污染源属固定源,具有分布广、排量大、污染高度低等特

点,是一些城市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但是,随着城市电气化的推进,城市生活污染源将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二)大气污染物

1、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则是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

染物与大气正常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其毒性一般较一次污染物强。

2、常见主要大气污染物简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被人们注意到或已经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的大气污染物大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具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含物及光化学氧化剂等。

三、大气污染的类型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危害了人体的舒适、键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一)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状况,可将大气污染分为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

(二)根据燃料性质和污染物的组成,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四类。

四、中国大气污染的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是我国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地形及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大气污染具有以下特征:

①煤烟型污染是污染的普遍问题,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②汽车尾气污染明显增加,并逐渐上升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③酸雨分布区域性、季节性明显,污染物成分特点突出,多以硫酸酸雨为主;

④工业“三废”任意排放是目前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但农业引发的大气污染仍不容忽视。

五、大气污染的危害

人类体验到的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后逐步发现了对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危害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的不良影响。人们对大气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机

理、分布和规模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一)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

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1、急性中毒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露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

变等,便会引起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体,发生了2500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的惨剧。

2、慢性中毒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

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

3、致癌作用这是长期影响的结果,是由于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损害体内遗传物质,引起突变,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使后代机体出现各种异常,称致畸作用;如果

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作用,又称致突变作用;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

(二)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

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

产生毒害。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

(三)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质还会影响天气和气候。颗粒物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辐射量。尤其是在大工业城市中,在烟雾不散的情况下,日

光比正常情况减少40% 。高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烃类等污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引发的“臭氧洞”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大气污染除对天气产生不良影响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的温室效应,是对全球气候的最主要影响。地球气候变暖会给人

类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六、大气污染的防治

从大气污染的发生过程分祈,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方法,是从污染源着手,通过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污染物扩散稀释等措施来保证大气环境质量。但目前现有的经济技

术条件还不能彻底根治污染源,因此,大气环境的保护就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大气污染的控制途径。

(一)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

2、改善燃料构成

3、进行技术更新,改善燃烧过程

4、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废气”

5、开发新能源,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煤碳、石油的用量。以上新能源多为可再生性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

生化石能源开采使用的环境问题,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二)采用各种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1、烟尘治理技术

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3、光化学烟雾的治理技术

(三)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保护大气环境

1、搞好总体规划,合理工业布局

(1)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

2、做好大气环境规划,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3、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4、发展绿色植物,增强自净能力

(四)加强大气管理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篇7

潍坊市中小企业居多,冬季需要取暖,全年降水量较少,近年来冬春季节雾霾天气频发。2016年我们收集环保部门在12个县市区城区内设置的37个监测点的自动监测资料,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的质量浓度,对全年的监测结果和天气状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旨在探讨我市环境空气污染现况,提出预警预测和防控措施,保护居民身体健康。

1资料与方法收集

12个县市区城区37个监测点的污染物自动监测结果,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的质量浓度,取24h计算出平均数,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规定,分别计算出各类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将其最大值作为每天的AQI。空气污染指数按照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300范围划分为6档,分别对应环境空气的优、良、轻度、中度、重度、严重污染类别。另外依据天气变化状况,探讨环境空气污染变化状况。

2结果

全年优、良环境空气为240d,占全年的65.6%(240/366);各类污染天气为126d,占34.4%(126/366),污染天气主要分布在1~5月份和11~12月份,冬春季节居多,共112d,占全年的30.6%(112/366),占全年各类污染天气的88.9%(112/126)。环境空气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共83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65.9%(83/126);除夏季外,全年均出现污染现象。中度污染为31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24.6%,重度和严重污染较少(31/126),分别为9d和3d,中度污染以上,分布季节为冬春季,重度和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冬季取暖季节。12月份污染最重,不同程度的污染天气为25d,占当月比例80.6%(25/31),其次是11月份,占当月比例63.3%(19/30),见表1。

3讨论

3.1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状况

2016年我市城区自动监测资料监测结果显示,轻度污染以上天气为126d,占34.4%;以轻度污染为主,共83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65.9%;中度污染为31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24.6%;重度和严重污染较少,分别为9d和3d。各种污染呈季节性分布:轻度污染天气各季节均有发生,但夏季较轻,中度以上污染天气冬春季较多,重度和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冬季取暖季节。雾霾天气冬春季多发,是由于处于集中和分散供暖期,燃煤较多;其次是中小企业生产过程,居民生活垃圾污染、城市建筑污染物大量排放;另外汽车过多,除在城区低速行驶排放较多尾气外,其在行驶过程中将道路上的尘埃等污染物不断反复扬起导致污染加重;另外潍坊冬季下雪较少,天气干燥,空气湿度低,也是雾霾多发的原因。6~10月份下雨较多,雨后一段时间,空气湿度较高,其中的大小颗粒物在运动中能够相互附着,形成较大的颗粒物沉降到地面,降低雾霾出现的频次,但其他气象状况,诸如阴天、多云或混合天气交替出现,仍然能够导致雾霾现象出现,可见空气污染指数受温度、降水、植被覆盖率、能源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

3.2雾霾形成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环境空气具有自净能力,将空气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将污染物进行降解,达到消除目的。如果污染物释放太多,超过了环境空气的自净能力,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气压较低、空气干燥、风力弱小等自然现象,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扩算能力小,以上因素均会出现雾霾天气高发现象[2-3]。

3.3雾霾的危害[2]

雾霾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2.5,其具备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毒性大和高浓度特征。在空气中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多环芳烃(PAHs)、重金属、微生物、硫酸盐、硝酸盐等。一是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大,破坏生态,影响农作物生长。二是能够进入人体细支气管、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损害呼吸系统,破坏免疫系统,引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长期暴露易致癌和致突变。三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并对人们日常出行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3.4建议

一是各级地方政府应切实摒弃地方性保护,深化大气污染治理,继续减煤控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倡低碳出行[3]。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参考文献

[1]杨梅,彭九慧.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6):46-47.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篇8

本文为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ZZ037)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4日

大气污染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超出了大气环境接纳污染物的最高限度,无法被净化的废气在大气环境中不断叠加、复合致使了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等皆是加剧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国家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公民生活方式等皆严重影大气污染的治理进程。大气污染形成原因以及责任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治理大气污染成为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动员能力,其在大气污染治理责任担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大气污染治理中政府承担责任的理论基础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大气(空气)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征,本质上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大气的公共物品属性表现在每一个人呼吸空气的同时并不影响其他人对空气的消费,呼吸空气人数的变化也不会影响消费成本的增加或减少,且任何人在免费享受空气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不能排除其他人享受空气所带来的效益。每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无节制地消耗公共物品。微观主体为了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只注重私人收益,从而放任负外部效应的出现,当大气环境超过了自身的承载,就出现了哈丁所说的“公地悲剧”的后果。然而,大气污染的治理又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理性”的人都具有“搭便车”的心理,即只希望免费享受他人治理环境的成果,而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大气的公共物品属性而导致市场失灵的问题,非微观主体所能解决,需要依靠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的政府主动承担起保护、治理的责任,纠正市场的失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公共信托理论认为,大气、森林、水等自然资源系全民“共享的资源”,亦是全体国民的共有财产,只要一人实施污染空气的行为,则是对全社会共同利益的侵犯。为了更好地合理保护、利用这一“共有财产”,共有人将其委托给国家来进行管理。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则负责具体的委托管理事项,即承担管理、保护大气的义务。在委托过程中,政府需谨慎使用自己的权,必须对全体共有人负责。如因政府的不当行为,导致委托人利益受损等情况,则政府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具有防止损害扩大的义务。由此可见,公共信托理论是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承担相应责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公民有权监督政府行为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公民环境权理论认为,公民享有在安全、健康、良好的环境内生存的权利,政府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义务,因此应当对环境负责。环境污染最终将侵害公民的健康权、生命权,可以说,公民的环境权派生于公民的基本人权――生存权,应该被视作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同等保护。公民的环境权应该包括环境使用权、知情权、参与权和请求权。公民的环境使用权则包括公民呼吸清洁空气的权利;知情权是公民享有获取、知悉环境状况以及政府环境管理状况的权利;参与权是指公民享有参与政府环境管理决策、环境保护实施等过程的权利;请求权是指政府违法履行或不履行环境治理义务,公民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有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对侵犯公民环境权利的行为有提起损害赔偿的权利。公民的环境权理论为公民获取大气污染状况信息、参与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以及政府承担环境责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大气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责任的角色定位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特征,决定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必然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地方政府既接受中央政府领导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地方政府的双重身份决定其既要符合中央政府利益又要保障地方利益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自逐渐扩大,逐渐使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与地方经济发展直接挂钩,因此地方政府逐渐演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利益主体。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地方政府的两难选择,地方政府既要完成一定的经济目标,又要保护大气环境。然而,发展经济的成本远低于保护环境的成本,发展经济远比保护环境能带来更大的效益。地方政府作为具有逐利性的一类特殊“经济人”,往往会选择牺牲环境而发展经济,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为防止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地方利益而忽视社会整体利益,必须坚持中央政府的宏观把控,全面平衡中央与各地区的利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积极性、创造性。

同时,大气污染治理的具体工作只能由地方政府落实,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承担主要责任。大气污染成因复杂,与地区的地理自然因素、地方性产业结构、能源消耗习惯等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大气污染的地区差异性决定中央政府只能从宏观上把控大气污染治理的总进程、总目标,而具体任务的落实与开展则由地方政府承担。对大气污染治理需因地制宜,即需要各地方政府根据各地产业结构布局、能源消耗情况以及各省经济发展情况等采取差异性治理措施。地方政府作为地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积极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治理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政府的环境责任主要包括保证居民生活的大气质量;严格执行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并逐步建立或完善地方环境立法体系;鼓励、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大气保护活动以及监督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行政行为;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不作为或乱作为应当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三、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失责的表现

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并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存在诸多失责的情况,严重影响大气污染的治理进程,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重经济轻环保的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确使中国的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然而,这种高速发展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上了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三十几年来,我国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于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文件,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但这条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部分地方政府仍存在“唯经济论”的思想,将经济建设看作是重中之重,其他各项事业都要为经济建设让步,经济建设以外的其他各项事业逐渐变得无关紧要。其导致的结果是经济指标达到了,但却产生了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理念的偏差导致了政府治理决策的失误,主要表现为政府强制将重污染企业迁出城市中心或迁往周边地区。这样的e措对迁出地的大气污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却会加重迁入地的大气污染,且由于大气的流动性特征,造成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现状。事实证明,将重污染企业外迁的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二)地方政府行政执法疲软。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权,贯彻实施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在环保领域中,行政执法主要是指政府、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方针、决定等其他规范性文件执行命令和处理行政事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严密的法律体系是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治理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法律依据,规定了我国治理大气污染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因这两部法律皆为最近颁布生效的,各地方政府不能因地制宜及时制定各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规定或细则,地方环境保护法制体系不够完善。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行政执法的力度不够,存在消极执法的现象,即不主动去履行环境监管责任,往往是新闻媒体曝光或者造成人员伤亡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环境事件后才会引起地方政府的关注。地方政府考虑到重污染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往往采取纵容的态度,不依法追究重污染企业的违法行为,导致法律的威信力大大折损,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三)地方政府问责机制难以落实。问责机制是指问责主体对负有公共责任的组织或个人不履行或违法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情况进行责任追究的一种制度,是地方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大气污染治理义务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对地方政府不履行大气污染治理义务进行问责的明确法律依据为《环境保护法》第67条、68条、69条。环保问责主要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专门机关依法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监督,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问责。行政机关问责属于一种内部性问责,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往往采取容忍的态度,只有出现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时才能引起上级行政机关的重视。此外,在上下级行政机关需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承担连带责任时,仅依靠行政机关的问责无法保证问责结果的公正性。

四、强化大气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责任的建议

(一)转变地方政府发展理念,促进地方发展方式转变。理念乃行为之先导,地方政府应当从根本上改变“唯经济论”的发展理念和传统的政绩观,树立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绿色的政绩观。高能耗、重污染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和严重依赖于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大气污染越发严重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本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重工业比例,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并逐步推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允许各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之间通过货币交易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有利于鼓励排污企业发展清洁技术,将可排污量转让给其他需要的企业,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同时还能获得经济效益。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政府的指示,逐步推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排放机制,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原理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排污企业的保障其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积极发挥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正确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充分发运用财政、税费等手段,如对环境友好型企业进行政府补贴,提高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对地削减重污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要增加环境治理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大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大气污染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治污项目的开展以及环境技术的研发等方面。

(二)完善地方环保法律体系,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执法效率。大气污染区域差异性的特征,导致环境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往往仅规定一些原则、要求或目标,为不同区域分而治之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使得各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各地大气污染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提高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细化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如经济发展状况、污染物排放比例以及治理技术水平等等,制定合理的排污标准。在大气污染情况严重的地区,地方政府应该征求环境保护机构以及其他专业学者的意见,依法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地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完备的法律还不足以起作用。完善的法规还必须得到地方政府严格执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执法,严惩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环保法律的效益。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取消了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依职责对机动车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的规定,但仍保留了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防治大气污染中监督管理职责。因而在执法过程中,既要切实保证环境主管部门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又要使其他有关部门积极协助环境主管部门履行监督管理的职责,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执法效率;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必须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先进的环境技术装备,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及时发现并做出反映,遏制大气污染的进一步蔓延。

(三)扩大地方问责主体范围,健全地方多元问责机制。近年来,环保领域的权力滥用现象越来越严重,环保违法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健全环保问责机制已经刻不容缓。环保问责机制的主体,除了行政机关,还应包括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公众。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宪法的规定,可以通过质询、罢免等方式对政府是否履行治理大气污染的责任进行监督问责。司法机关的问责是指法院通过受理行政诉讼案件,检察院通过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涉嫌犯罪的行为提起公诉的方式进行问责。社公众的问责是指社会组织、公众等对地方各级政府是否履行大气污染治理职责所实施的监督和追究。按照萨克斯教授的公共信托理论,大气是公众委托给政府管理的公共资源,在政府没有履行保护、治理大气的职责时,公众当然有权对政府问责。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公众可以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对政府的失职行为进行问责。社会公众监督是一种非权力性监督,不具备国家权力性质和法律约束力,不能直接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承担责任,只能引发权力性问责。然而,社会公众作为大气污染最直接的利害关系人,相较于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对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的问责具有更高的自觉性、主动性,因而要高度重视社会公众问责的作用。在社会公众监督的方式中,只有行政诉讼能够最直接、有效地引起权利性问责,即通过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从而引发司法机关的问责。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仅受理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不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然而,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实施的抽象行政行为,如制定环保规划、地方政府规章、经济政策或环保决策等等,皆对治理大气污染具有重要影响,严重影响大气污染治理。因此,应将政府在大气治污过程中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令人欣喜的是,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虽然还是将行政规章以及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范围之外,但它将“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行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将扩大行政诉讼受案的范围,也为将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留下了法律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洋.雾霾治理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周婧.论大气污染监管中的政府法律责任[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马柳颖,李洋.雾霾治理中的政府责任追究机制建构[J].新西部,2015.8.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篇9

1前言

大气污染主要指的是人们将生产生活中的废气在没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大气之中,并且逐渐的超出了环境的接受净化能力,最终形成有害现象,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或破坏。而随着近些年来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也逐渐发现了大气污染的重要性,所以,大多数人也开始为治理大气污染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控制甚至消灭大气污染问题呢,这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2我国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

我国工业城市中主要的污染源是煤炭,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这种气体一旦超过了局部地区的自然容纳量就会破坏当地的大气平衡,从而形成污染。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如今随着汽车人均持有量的增加,马路上跑着的汽车也逐渐增多,这就导致了污染源由工业污染为主正逐渐转变为汽车尾气污染为主。而近些年来,我国小型城市为了加快城市建设,便迈向了工业城市的道路。可这些城市技术较为落后,对于工业废物的处理方式往往不达标,使工业废物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最终导致这些小型城市也开始面临大气污染。

3大气污染的特征

3.1污染范围广

大气污染的传播介质就是空气,随着空气的流通,大气污染从而得到传播。所以大气污染的扩散性极强,控制起来相当麻烦。所以,一旦大气污染发展开来,实惠会快速的进行大面的传播扩散,对范围内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3.2成分复杂

可以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有很多,种类也较为复杂,比较常见的有汽车尾气以及工业废气等等[1]。能够具体表现出来,有距离我们生活十分接近的,那就是近两年来在我国势头正凶的雾霾,而雾霾作为一种对人类呼吸道具有着极大影响的有害污染物,也是国家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对象。

4大气污染的危害

4.1对人类的危害

大气污染主要对人类会造成两种危害,一是直接的危害,人类通过吸入污染气体从而会导致疾病、中毒甚至是癌症;二是间接危害,大气污染会造成臭氧层空洞,从而大量投射紫外线或其它宇宙射线,从而对人类、农作物等造成危害。

4.2对地球生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因为各种硫化物的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在这种环境之中,植被往往难以健康的生长,而且动物如果食用了这种受到污染的植物或者喝到受污染的水资源,也会造成其生病的现象,甚至是死亡。不仅如此,随着植被的污染死亡,还会造成土地沙漠化,继而还会产生沙尘暴的来临,对地球及人类造成破坏性的灾害[2]。

5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

5.1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及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而言,虽然可以起对大气污染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细看下来还是不够全面,对现存的环境问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式。所以,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力求从源头消灭污染,并且应该对这些法规的落实进行严格监督。不仅如此,我国还应该借鉴有关发达国家的污染治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对应的管理措施。例如:上个世界60年代的伦敦有着雾都之称,即使在路灯明亮的时候能见度也不会超过10米,而随着英国政府将工厂迁离市区,并杜绝居民烧煤,而且在汽车的燃油中也全部选择使用无铅汽油,现如今的伦敦上空,已经完全看不到浓烟以及黄雾了。并且随着英国政府《环境法》的落实,现如今英国人民认为在街上乱丢垃圾都是一种犯罪,与此同时,在英国公共场合吸烟最高将面临1000英镑的处罚,这也使得伦敦逐渐告别了雾都的称号。

5.2增强人民环保意识

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对广大群众做好充分的环保宣传,一方面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另一方面应着重于新媒体上的宣传措施,如微信、微博等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新兴媒体。只要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就可以打好人民战争,能够从多方面对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更方便进行针对性解决。

5.3优化产业结构

各个不同地区的环保部门应着手确定于本地区的污染源的种类以及分布情况,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优化整理,以便于决策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在进行城市的工业布局时,应将城市主要风向的下风口区域作为城市的工业区,并在工业区与市区之间建立有效的隔离带,从而最大程度较少工业区对城市居民的影响[3]。

5.4合理使用煤炭

现如今,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所以针对煤炭燃烧时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应进行有效的治理工作。具体方式为可以大力推广洗煤技术,从而控制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普及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的方式来限制煤炭的使用。

5.5汽车尾气的处理

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排出许多硫化物或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而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人居持有量连年增高,使得汽车尾气的排放日益严重起来。所以,现阶段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作为汽车的主要染料,用这种方法来有效减少汽车的污染排放。

6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还是处在相对较重的阶段,并且已经对某一部分人民群众造成了身体上的危害。所以国家有关部门首先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污染源头的约束力;接着应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最后应从现实出发,加强对煤炭的使用标准以及对车辆的管理。综合上述几点共同着手,相信我国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一定能够得到一个良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黄飞,张子健.关于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36):132~133.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篇10

中图分类号X513;F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4-0102-08doi:10.12062/cpre.20170343

PM2.5的空气动力学含义是指直接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PM2.5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灰霾天气的本质是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1]。与PM10相比,PM2.5粒径小,扩散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更大,灰霾污染中的PM2.5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2013年,灰霾成为年度关键词,2013年1月,4次灰霾笼罩全国30个省。京津冀过去冬春季的灰霾比较严重,而最近几年四季都会发生灰霾天气。因此,研究PM2.5的主要影响因素,理顺其内在关系具有很迫切的现实意义,可以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7个城市在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已经成为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在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根据《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为77 u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20倍),远高于珠三角地区的34 ug/m3和长三角地区的53 ug/m3;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21.9%―86.4%,平均为42.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7%,而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天数最多。本研究将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同时基于两段式的分布滞后模型,结合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对灰霾污染严重地区京津冀的PM2.5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1文献综述

对于可吸入颗粒物(PM)的最早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5年,美国将总悬浮颗粒物修改为PM10,随后不久将PM2.5纳入到大气监测范围中[2]。2012年2月29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2012)作为国家质量标准,正式取代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996),PM2.5开始纳入到空气质量监测中来。尽管PM2.5在我国监测时间比较短,但由于PM2.5所引发的灰霾问题频发,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国内外学者对PM2.5进行的广泛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4期

一是PM2.5的污染特征、排放清单、源解析等的物理化学过程、PM2.5与其他颗粒物直接的关系。梁延刚等利用2005年香港能见度与PM2.5浓度的每小时数据,研究显示PM2.5浓度与能见度在5%的显著水平上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80%[3]。Chang W等对美国南加州的颗粒物进行源解析,将PM2.5分为机动车、道路扬尘、柴油车、海盐等主要源类[4]。郑玫等将PM2.5源种类分为尘类源、燃烧类源、二次元、其他源[5]。周静、刘松华等通过对苏州10个区15个工业行业现场咨询、发放调查表等形式,研究得出工艺过程源和固定燃烧源分别占苏州工业源PM2.5排放量的94%和6%[6]。朱增银、郭清彬、于建华等研究PM2.5浓度与PM10浓度占比,分析得出PM2.5浓度与PM10浓度占比通常在29.10%―94.76%之间,呈现出季节差异,并且这一比例夏季要明显低于秋季[7-9]。

二是PM2.5与气象因子及工业化、城市化、环境规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张淑平等研究发现气象条件与PM2.5日浓度显著相关;刘瑞婷等研究表明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和特殊的气象条件是灰霾形成的有利条件,小风或静风容易造成PM2.5浓度增加,能见度降低;孟晓艳等研究得出较小的地面风速、较高的相对湿度以及稳定的大气层增加了PM2.5浓度的累积,导致空气质量恶化[10-12]。何枫等应用Tobit模型发现城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提高1个百分比,灰霾天数平均增加约4天 [13]。马丽梅、张晓运用Donkelaar et al制作的首张PM2.5全球地图,分析得出灰霾污染与GDP并不存在倒“U”型关系,灰霾污染与产业结构以及能源Y构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14]。

基于上述文献回顾,我们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第一,灰霾的主要污染物PM2.5的形成是一个复合的大气环境的机理形成过程,不仅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压强、降水等气象因素影响密切,同时也受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但绝大部分的研究要么只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要么只考虑经济因素,即将燃煤、工业生产等经济因素直接与PM2.5进行回归,很少有将自然环境因素和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等经济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第二,由于我国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检测标准范围时间较短,我国正式统计PM2.5开始于2013年,故经济学研究领域受限于数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大部分研究采用PM10的年度数据或者模拟数据。PM2.5日度数据变化幅度很大,但年度平均浓度数据的变化幅度相对于日度数据并不是很大,因为平均数将剧烈变化拉平了,所以年度数据不能很好反映大气污染物日度变化规律。另一些研究采用美国研究机构研制的根据气象条件模拟出的PM2.5年度平均数据,如马丽梅等使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科学信息网j中心与巴特尔研究中心的全球2001―2010年PM2.5平均值的模拟数据,但模拟数据与实际检测数据存在误差。

本研究使用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公布的京津冀2013年1月18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日度数据,结合影响PM2.5浓度的气象因素和燃煤、机动车、工业产值等经济因素,对京津冀地区PM2.5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模型构建

2.1分析框架

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污染源,还有一个是气象条件。吴兑分析得出,大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内因,气象条件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外因[1]。因此,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影响,自然条件包括风速、降雨、温度等气象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等地理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包括城市工业发展、区域能源消耗。2014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对PM2.5进行源解析显示,机动车源、燃煤、工业生产、扬尘对北京的PM2.5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1.1%、22、4%、18.1%、14.3%。2014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对PM2.5进行源解析显示,扬尘、燃煤、机动车、工业对天津的PM2.5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0%、27%、20%、17%。

我们对PM2.5浓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析形成灰霾的外部因素,综合考虑温度、湿度、日照、风力、气压、降水等气象因素。第二阶段分析不同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业源、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是造成PM2.5浓度上升的主要内因。

2.2模型设定

通过以上对自然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文献综述可以得出,PM2.5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象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气压、风力、降雨等气象因子,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工业源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因素。本文模型设定立足于自然环境科学基础,并且将煤炭燃烧烟粉尘、机动车尾气、工业源排放转化为经济学上容易衡量的煤炭消费量、汽车保有量、工业增加值。一个地区污染物排放量的多少跟该地区的工业废气污染密集型产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借鉴张家峰对工业废气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划分方法[15],选取全国38个工业行业万元产出的不同污染物排放量即排放强度(Emission Intensity,EI)大于等于0.75的五个重污染行业,即选取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木材加工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五个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选取这五个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研究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对PM2.5浓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构建两段式的分布滞后模型来研究京津冀PM2.5的影响因素,第一段模型是研究气象因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PM2.5的关系,第二段模型是研究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源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由于大气污染物具有聚集的滞后效应,如果直接将气象因子、经济因素放在一个模型里而忽略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作用,势必会造成模型估计结果的不精准。因此,本文的模型设定如下:

PM2.5=β1+β2RHUit+β3TEMit+β4SSDit+β5PREit+β6Windit+β7Rainit+β8Dit+δ0Pollutionit+δ1Pollutionit-1+δ2Pollutionit-2+…+δkPollutionit-k+μit (1)

lnPollution=α1+α2lnPIIit+α3lnCoalit+α4lnY_carit+

瘙 it (2)

模型(1)中,PM2.5为PM2.5日浓度数值,RHUit为i城市t日的平均相对湿度,TEMit为i城市t日的平均温度,SSDit为i城市t日的日照时数,PREit为i城市t日的平均气压,Windit为i城市t日的平均风速,Rainit为i城市t日的降雨量,Pollutionit为i城市t日根据等距平滑法折算出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Pollutionit-1、Pollutionit-2、…Pollutionit-k分别是Pollution的滞后1期、滞后2期、…、滞后k项,Dit为i城市t日沙尘暴天气虚拟变量,β1代表总体均值截距项;μit代表随机误差项。模型(2)中PIIit为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Coalit为煤炭消费量,Y_carit为机动车保有量,α1代表总体均值截距项, 瘙 it代表随机误差项。

2.3变量与数据

PM2.5数据来源于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部分数据来源于青悦开放环境数据中心,选取京津冀代表性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的PM2.5日度数据从2013年1月18日至2014年12月31日。相对湿度、气温、日照时数、压强、风力、降雨等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沙尘暴天气数据来源于中国天气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石家庄统计年鉴》。模型(1)中被解释变量PM2.5浓度数据和相对湿度、气温、日照时数、压强、风力、降雨等数据均是按天数据,因此,为了统一数据口径,本文首先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计算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方法,即根据公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工业源+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其中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比较稳定,可直接将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除于每年的天数,得到按天的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于工业源而言,根据工业源折算系数=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工业增加值,得到工业源折算系数,并通过月度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工业源折算系数×月度工业增加值,计算得到月度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第二,根据t月度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t+1月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t月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得到该月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并将该增长率根据等距平滑法平摊到每一天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中去,得到按天的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后,根据t日大气污染物排放量=t日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t日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出t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模型(2)是为了研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工业废气重度污染工业增加值、燃煤消费量、机动车保有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数据计算方法跟模型1计算方法一样。为了更好地体现京津冀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演变规律,模型2中时间从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按天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跟模型1中一致。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根据前面五个重度污染产值之和计算得到,根据北京统计局、天津统计局、石家庄统计局统计的月度工业增加值,同样根据上文中的等距平滑法,将其增长率平摊到每一天。燃煤消费量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得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的年度煤炭消费量,同时根据张洪潮等的BP滤波分析得到我国2008―2013年月度煤炭修正系数[6],可得到月度煤炭消费量,同样根据上文中的等距平滑法,将其增长率平摊到每一天得到按天的煤炭消费量数据。根据《2013年C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全国“黄标车”保有量仅占汽车保有量的10.7%,但其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分别占汽车排放量的49.0%、52.9%、52.4%、78.8%,因此黄标车占据了颗粒物(PM)排放量的绝大部分。由于无法获得机动车保有量的数据,本文将选择黄标车保有量作为机动车的保有量的变量来研究。黄标车数据来源于《2011―2014年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通过Get Data Graph Digitizer软件抓取各省市2011―2014年的数据,同样根据上文中的等距平滑法将其平摊计算得到按天的黄标车保有量。变量设定见表1。

3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3.1PM2.5浓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24小时PM2.5的平均值标准值见表2。当24小时的PM2.5浓度超过115 ug/m3时,空气质量处于中度污染以上,对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

本文以优良天气和中度污染以上天气做比较。从图1可以看到,北京2013年优良天气比例为56%,2014年优良天气比例下降为55.6%,但中度污染以上天气比

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2013年的26%下降到2014年的24%。天津优良天气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2013年优良天气比例为44%,2014年上升为53%;中度污染以上天数比例有所下降,从2013年的25%下降到23%。石家庄优良天气比例上升幅度是三个城市最明显的,2013年优良天气比例26.7%,2014年上升到36.7%;中度污染以上天气比例也有明显下降,从2013年的53.1%下降到38.6%。

3.2PM2.5浓度影响因素计量结果

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会形成聚集,导致PM2.5的浓度累积增加,前期大气污染物具有聚集形成的滞后效应,前期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当期的PM2.5浓度可能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本研究运用阿尔蒙(Almon)提出的多项

δi=γ1+γ2(i-c-)+γ3(i-c-)2……+γn+1(i-c-)n其中,i=1,2,3……m,m>n。

首先确定模型滞后期长度。本研究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决定滞后期:①根据调整后的R2决定滞后期数,直到调整后的R2不再增加;②通过施瓦茨信息准则(SC)、赤池信息准则(AIC)和LR统计量确定滞后期。通过反复检验发现滞后3期最符合大气污染物扩散效应的实际情况,R2也最大,故选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当期与滞后3期来检验对PM2.5的影响,也符合施瓦茨信息准则和赤池信息准则。大气污染物的滞后系数选取了服从远端约束(大气污染物累积效应距离当期越远,对当期PM2.5浓度影响越小)多元回归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模型结果总体上比较良好,调整R2比较好,达到0.452,即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气压、平均风速、降雨量、沙尘天气、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滞后3期能够对京津冀PM2.5浓度的45.25%做出解释。模型总体显著性在1%水平上通过检验,F值较大,说明模型中各因素对PM2.5浓度的共同影响显著。

在气象因素中,风力通过稀释扩散来降低当地PM2.5的浓度。研究表明,持续的微风或静风会抑制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使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聚集。当风速大于5 m/s,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17]。我们的统计发现,当京津冀平均风速小于3 m/s时,京津冀PM2.5浓度平均值为111.56 ug/m3;而当京津冀平均风速大于5 m/s,京津冀PM2.5浓度平均值为49.41 ug/m3。

温度升高时,有利于上下层空气产生对流交换,因此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而温度降低,大气层相对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平均温度每增加1℃,PM2.5浓度平均减少3.821 ug/m3。日照时数对污染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太阳辐射强时,加快了地面温度上升,大气垂直运动增强,不易产生逆温层;日照时数较短时,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大气层稳定,容易产生逆温,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不利。因此,日照时数每增加1 h,PM2.5浓度平均减少2.859 ug/m3。降水对大气污染物可以起到冲刷和稀释清除的作用,在雨水作用下,大气中的一些大气污染物能够溶解在水中,可以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因此,降雨量每增加1mm, PM2.5浓度平均减少2.514 ug/m3。气压对污染物浓度主要体现在高气压时,空气在垂直方向的对流较弱,容易形成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低气压时,气流上升较强,大气污染物容易稀释和扩散,因此气压与PM2.5浓度呈现负向关系。平均气压每增加1hpa,PM2.5浓度平均减少2.377 ug/m3。相对湿度与PM2.5有明显的正向显著关系。除有降水外,湿度大时,空气中水气较多,使得PM2.5附着在水气中,在空气中停留,因此平均相对湿度每增加1%,PM2.5浓度平均增加1.399 ug/m3。沙尘暴发生时,强风把地面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造成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低。因此,沙尘暴天气对PM2.5浓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沙尘暴天气发生时,PM2.5浓度平均增加139.942 ug/m3。而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滞后变量中,当期大气污染物每增加1t,对当期PM2.5浓度平均增加0.010 2 ug/m3;滞后一期污染物、滞后两期污染物、滞后三期污染物每增加1t,对当期PM2.5浓度分别增加0.007 6 ug/m3、0.005 1 ug/m3、0.002 6 ug/m3。

3.3主要污染源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根据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城市2013―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对PM2.5进行源解析,可得知工业源、机动车、燃煤消耗量对PM2.5贡献率最大,因此构建了模型(2)。通过检验发现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均优于OLS模型(其中固定效应模型的F值为529.29,随机效应模型chi2(3)检验值为21 966.95,因为Hausman检验得到chi2(2)为174.4,p值为0,所以应拒绝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的系数无系统差异的原假设,也就是说,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更合适)。京津冀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主要污染源影响因素估计结果见表4。

由回归结果表4可知,固定效应模型的整体显著性的F值为529.29,P值为0.000,在1%显著水平上显著,表明模型(1) 整体是比较显著的;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PII)、燃煤消费量(Coal)、黄标车保有量(Y_car)的t值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它们都能很好地解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因素。模型(2)的整体显著性的F值为557.7,P值为0,在1%显著水平上显著。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可知,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对数估计系数为0.173,t值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地区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上升1%,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上升0.173%。黄标车保有量的对数估计系数为0.199,t值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

的情况下,一个地区黄标车保有量下降1%,该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下降0.199%。煤炭消费量产值的对数估计系数为0.469,t值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燃煤消费量增加1%,该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将上升0.469%,说明目前阶段,煤炭消费量是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重要因素。在该模型中经过测算发现,煤炭消费量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贡献率为47.27%,黄标车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贡献率为18.91%,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贡献率为18.46%。

4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结论

本研究通过使用京津冀PM2.5近两年的日浓度数据,提出两段式的分布滞后模型将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结合起来,对京津冀PM2.5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第一段模型中构建了PM2.5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分布滞后模型,第二段模型中构建了不同的大气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得出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压、降雨量对PM2.5浓度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平均相对湿度、沙尘暴天气对PM2.5浓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PM2.5浓度具有聚集的滞后效应,当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滞后一期、滞后两期、滞后三期大气污染物对PM2.5浓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影响依次递减。最后,构建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污染源模型,使用固定效应估计得出煤炭消费量、黄标车保有量、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一个地区煤炭消费量对数、黄标车拥有量对数、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对数每增加1%,对该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对数分别增加0.469%、0.199%和0.173%。

4.2政策建议

(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的消费,大范围推广使用集中式供暖,完善清洁能源和PM2.5减排区域间补贴机制,分别在各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重点行业进行试点。2014年,煤炭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6%,电力、工业锅炉、煤化工(炼焦等)以及建材窑炉消费了我国超过90%的煤炭,煤炭(尤其是散煤)的燃烧对PM2.5的贡献很大。因此一是要完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燃煤电厂脱硫脱硝的工艺;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同时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和补贴制度。二是要将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变,大幅度减少散煤的燃烧。

(2)加快改造黄标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控制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一是加速改造黄标车,要么逐步淘汰黄标车,要么强制性对黄标车的排气系统进行改造,加装三元催化转化器,使尾气排放达国六标准。二是提升我国的油品质量标准,降低油品中硫、烯烃及芳烃含量。三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

(3)优化产业结构,限制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依赖化石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这也是京津冀大气环境质量产生问题的经济根源。因此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限制新建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的企业,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绿色产业。二要将现有的空气污染密集型企业向外搬迁,而且搬迁地点不能距离京津冀太近。

(4)建议全面禁止石油焦的进口,并加强对燃烧高硫石油焦的监管。尽管中国政府正在投入巨大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和削减煤炭消费,但是却出现一个监管漏洞: 一些发电厂、水泥厂、玻璃厂使用石油焦作为替代燃料,在燃煤中故意混烧10-20%的高硫石油焦。这些高硫石油焦含硫量较高,包含多种重金属污染(如汞、砷、铬、镍和镉),在燃烧时还可能会释放二恶英、氯化氢和氟化氢等污染物。2013年中国燃烧了3 300万t石油焦。有关管理部门应出台政策全面禁止石油焦的进口,并加强燃烧国产高硫石油焦的监管,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在空气重度污染地区不得使用石油焦作为燃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吴兑.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学报, 2012,32(2):257-269.[WU Dui. Hazy weather research in China in the last decade: a review[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2,32(2):257-269.]

[2]杨洪斌,邹旭东,汪宏宇,等.大气环境中PM2.5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28(3):77-82.[YANG Hongbin,ZOU Xudong,WANG Hongyu, et al. Study progress on PM2.5 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J].Journal of 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2012,28(3):77-82.]

[3]梁延刚,WU Manchi,杨敬基.香港能见度、大气悬浮粒子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气象学报, 2007,66(3):461-469.[LEUNG Yinkong,WU Manchi,YEUNG Kingkay.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isibility, atmospheric suspended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Hong Kong[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7,66(3):461-469.]

[4]CHANG W L,BHAVE P V,BROWN S S, et al. Heterogeneous atmospheric chemistry, ambient measurements,and model calculations of PM2.5: a review[J],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4):665-670.

[5]郑玫,张延君,闫才青,等.中国PM2.5来源解析方法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6):1141-1154.[ZHENG Mei, ZHANG Yanjun,YAN Caiqing, et al.Review of PM2.5 source apportionment methods in China[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2014,50(6): 1141-1154.]

[6]周静,刘松华,谭译,等.苏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工业源排放清单[J].环境科学学报2016,2(2):1-12.[ZHOU Jing,LIU Songhua,TAN Yi,et al.The emission inventory of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 from industrial sources in Suzhou City[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6,2(2):1-12.]

[7]朱增银,李冰,赵秋月,等.对国内外PM2.5研究及控制对策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科技, 2013,26(1):70-74.[ZHU Zengyin, LI Bing, ZHAO Qiuyue,et al. A review and outlook of the research and pollution control on PM2.5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26(1):70-74.]

[8]郭清彬,程学丰,侯辉,等.冬季大气中PM10和PM2.5污染特征及形貌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4):55-58.[GUO Qingbin,CHENG Xuefeng, HOU Hui,et al.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orphology analysis of PM10 and PM2.5 in winter[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2010,26(4):55-58.]

[9]于建华,虞统,魏强,等.北京地区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1):45-47.[YU Jianhua,YU Tong,WEI Qiang,et al.Characteristics of mass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of PM10 and PM2.5 in Beijing area[J].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4,17(1):45-47.]

[10]淑平,韩立建,周伟奇,等.冬季PM2.5的气象影响解析[J].生态学报, 2016,36(24):1-11.[ZHANG Shuping, HAN Lijian,ZHOU Weiqi,e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winter at typical Chinese cities[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6,36(24):1-11.]

[11]刘瑞婷,韩志伟,李嘉伟.北京冬季雾霾事件的气象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研究, 2014,19(2):164-172.[LIU Ruiting,HAN Zhiwei, LI Jiawei.Analysis of meteorogic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winter haze events in Beijing[J].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4,19(2):164-172.]

[12]孟晓艳,余予,张志富,等.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强雾霾频发成因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1):190-194.[MENG Xiaoyan,YU Yu,ZHANG Zhifu,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dense fog and haze events’ formation over BeijingTianjinandHebei region in January of 2013[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37(1):190-194.]

[13]何枫,马栋栋.雾霾与工业化发展的关联研究――中国74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5(6):110-114.[HE Feng,MA Dongdong. Association study between haze pollu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J].Soft science, 2015(6):110-114.]

[14]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 2014,4(4):19-31.[MA Limei,ZHANG Xiao.The spatial effect of China’s haze pollution and the impact from economic change and energy structure[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014,4(4):19-31.]

[15]张家峰.农村工业化与农村点源污染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61-81.[ZHANG Jiafeng,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rural industrial point source pollution: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D].Nanjing: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3:61-81.]

[16]张洪潮,王泽江,李晓利,等.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波动规律及成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94-101.[ZHANG Hongchao,WANG Zejiang, LI Xiaoli, et al. The fluctuation pattern of Chinese coal consumption demand and cause analysis[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4,24(1):94-101.]

[17]GROSSMAN G, KRUEGER A.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momics,1995,110(2),353-377.

[18]Y洪强,张静,王金南,等.中国快速城镇化边际环境污染效应变化实证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2):293-297.[JIANG Hongqiang,ZHANG Jing,WANG Jinnan,et al.Accounting model and demonstration for margin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J].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2,21(2):293-297.]

[19]杨义彬.成都市大气污染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J].四川气象,2004,89(3):40-43.[YANG Yibin.The air pollution of Chengdu City and the impact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J].Journal of Sichuan meteorology,2004,89(3):40-43.]

[20]SELDEN T, SONG D. Neoclassical growth, the J Curve for abatement and the internet U Curve for pollu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5,29(2),162-168.

[21]LOPOZ R. The environment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the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4,27(2),163-184.

[22]BROCK W, TAYLOR M. Economics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s[J].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2005(1):1749-1821.

[23]张凤青.高汽车保有量果真是中国PM2.5污染的主因吗?[J].经济资料译丛, 2015,2(4):44-51.[ZHANG Fengqing.Is the high car ownership really the main cause of China’s PM2.5 pollution?[J].Journal of translation from foreign literature of economics,2015,2(4):44-51.]

Study on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ir intrinsic relations of PM2.5 in BeijingTianjinHebei

ZHOU Shudong1,2OUYANG Weiqing1GE Jihong1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篇11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大气(空气)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征,本质上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大气的公共物品属性表现为每一个人呼吸空气的同时并不影响其他人对空气的消费,呼吸空气人数的变化也不会影响消费成本的增加或减少,且任何人在免费享受空气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不能排除其他人享受空气所带来的效益。每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无节制地消耗公共物品。污染企业或公民个人为了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只注重考虑自己的行为能带来多大的利益,而忽略了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当大气环境再也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时,就会出现哈丁教授所提的“公地悲剧”。而大气污染的治理又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理性的”人都具有“搭便车”的心理,即只希望免费享受他人治理环境的成果,而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然而大气的公共物品属性以及由此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并非个人能够应对或解决的,需要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的政府主动承担起保护、治理大气环境的责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公共信托理论认为,大气、森林、水等自然资源系全民“共享的资源”,亦是全体国民的共有财产,只要一人实施污染空气的行为,则是对全社会共同利益的侵犯。为了更好地合理保护、利用这一“共有财产”,共有人将其委托给国家来进行管理。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则负责具体的委托管理事项,即承担管理、保o大气的义务。在委托过程中,政府需谨慎使用自己的权,必须对全体共有人负责。如因政府的不当行为导致委托人利益受损等情况,则政府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具有防止损害扩大的义务。由此可见,公共信托理论是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承担相应责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公民有权监督政府行为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公民环境权理论认为,公民享有在安全、健康、良好的环境内生存的权利,政府有保障公民的权利实现的义务,因此应当对环境负责。环境污染最终将侵害公民的健康权、生命权,可以说,公民的环境权派生于公民的基本人权――生存权,应该被视作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同等保护。公民的环境权应该包括环境使用权、知情权、参与权和请求权。公民的环境使用权则包括公民呼吸清洁空气的权利;知情权是公民享有获取、知悉环境状况以及政府环境管理状况的权利;参与权是指公民享有参与政府环境管理决策、环境保护实施等过程的权利;请求权是指政府违法履行或不履行环境治理义务,公民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有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对侵犯公民环境权利的行为有提起损害赔偿的权利。公民的环境权理论为公民获取大气污染状况信息、参与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以及政府承担环境责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大气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责任的角色定位

一方面,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特征,由此决定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必然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地方政府既接受中央政府领导,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地方政府的双重身份决定其既要维护中央政府利益,又要保障地方利益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自逐渐扩大,逐渐使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与地方经济发展直接挂钩,因此地方政府逐渐演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利益主体。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地方政府的两难选择,地方政府既要完成一定的经济目标,又要保护大气环境。然而,发展经济的成本远低于保护环境的成本,发展经济远比保护环境能带来更大的效益。地方政府作为具有逐利性的一类特殊“经济人”,往往会选择牺牲环境而发展经济,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为防止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地方利益而忽视社会整体利益,必须坚持中央政府的宏观把控,全面平衡中央与各地区的利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积极性、创造性。

另一方面,大气污染治理的具体工作只能由地方政府落实,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承担主要责任。大气污染成因复杂,与地区的地理自然因素、地方性产业结构、能源消耗习惯等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大气污染的地区差异性决定中央政府只能从宏观上把控大气污染治理的总进程、总目标,而具体任务的落实与开展则必须由地方政府承担。对大气污染治理需因地制宜,即需要各地方政府根据各地产业结构布局、能源消耗情况以及各省经济发展情况等采取差异性治理措施。地方政府作为地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积极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治理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政府的环境责任主要包括保证居民生活的大气质量;严格执行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并逐步建立或完善地方环境立法体系;鼓励、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大气保护活动以及监督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行政行为;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不作为或乱作为时,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大气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失责的表现

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并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存在诸多失责情况,严重影响大气污染的治理进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政府重经济、轻环保的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确使中国的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然而这种高速发展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上了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三十几年来,我国因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而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于中共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文件,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但这条路充满荆棘与坎坷,部分地方政府仍存在“唯经济论”的思想,将经济建设看作重中之重,其他各项事业都要为经济建设让步,经济建设以外的其他各项事业逐渐变得无关紧要。其导致的结果是经济指标达到了,但产生了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理念的偏差导致政府治理决策的失误,主要表现为政府强制将重污染企业迁出城市中心或迁往周边地区。这样的举措对迁出地的大气污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却会加重迁入地的大气污染,且大气的流动性特征,使得全国人民处于“同呼吸,共命运”的现状。事实证明,将重污染企业外迁的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2.地方政府行政执法疲软

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权,贯彻实施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在环保领域中,行政执法主要是指政府、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方针、决定等其他规范性文件执行命令和处理行政事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严密的法律体系是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治理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法律依据,规定了我国治理大气污染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因这两部法律皆为最近修订的,各地方政府不能因地制宜及时制定各地方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定或细则,地方环境保护法制体系不够完善。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行政执法的力度不够,存在消极执法的现象,即不主动去履行环境监管责任,往往是新闻媒体曝光或者造成人员伤亡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环境事件才会引起地方政府的关注。地方政府考虑到重污染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往往采取纵容的态度,不依法追究重污染企业的违法行为,导致法律的威信力大大折损,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3.地方政府问责机制难以落实

问责机制是指问责主体对负有公共责任的组织或个人不履行或违法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情况进行责任追究的一种制度,是地方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大气污染治理义务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对地方政府不履行大气污染治理义务进行问责的明确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67条、第68条、第69条。环保问责主要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专门机关依法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监督,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问责。行政机关问责属于一种内部性问责,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往往采取容忍的态度,只有出现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才能引起上级行政机关的重视。此外,在上下级行政机关需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承担连带责任时,仅依靠行政机关的问责无法保证问责结果的公正性。

四、落实大气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责任的对策建议

1.转变地方政府发展理念,促进地方发展方式转变

理念乃行为之先导,地方政府应当从根本上改变“唯经济论”的发展理念和传统的政绩观,树立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绿色的政绩观。高能耗、重污染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和严重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大气污染越发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本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重工业比例,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并逐步推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允许各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之间通过货币交易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有利于鼓励排污企业发展清洁技术,将可排污量转让给其他需要的企业,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同时还能获得经济效益。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政府的指示,逐步推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排放机制,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原理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以保证排污企业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积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正确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如对环境友好型企业进行政府补贴,提高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对地削减重污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要增加环境治理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大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大气污染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治污项目的开展以及环境技术的研发等方面。

2.完善地方环保法律体系,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执法效率

大气污染区域差异性的特征,е禄肪撤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往往仅规定一些原则、要求或目标,为不同区域分而治之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使各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各地大气污染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提高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细化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如经济发展状况、污染物排放比例以及治理技术水平,等等,制定合理的排污标准。在大气污染情况严重的地区,地方政府应该征求环境保护机构以及其他专业学者的意见,依法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地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完备的法律还不足以起作用。完备的法律法规还必须得到地方政府严格执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执法,严惩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环保法律的效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取消了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依职责对机动车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的规定,但仍保留了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防治大气污染中的监督管理职责,因而,在执法过程中,既要切实保证环境主管部门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又要使其他有关部门积极协助环境主管部门履行监督管理的职责,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执法效率。另外,政府部门必须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他们提供先进的环境技术装备,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能及早发现并做出反应,从而遏制大气污染的进一步蔓延。

3.扩大地方问责主体范围,健全地方多元问责机制

近年来,环保领域的权力滥用现象越来越严重,环保违法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健全环保问责机制已经刻不容缓。环保问责机制的主体,除了行政机关,还应包括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公众。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宪法的规定,可以通过质询、罢免等方式对政府是否履行治理大气污染的责任进行监督问责。司法机关的问责是指法院通过受理行政诉讼案件,检察院通过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涉嫌犯罪的行为提起公诉的方式进行问责。社会公众的问责是指社会组织、公众等对地方各级政府是否履行大气污染治理职责所实施的监督和追究。按照萨克斯教授的公共信托理论,大气是公众委托给政府管理的公共资源,在政府没有履行保护、治理大气的职责时,公众当然有权对政府问责。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公众可以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对政府的失职行为进行问责。社会公众监督是一种非权力性监督,不具备国家权力性质和法律约束力,不能直接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承担责任,只能引发权力性问责。然而,社会公众作为大气污染最直接的利害关系人,相较于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对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的问责具有更高的自觉性、主动性,因而要高度重视社会公众问责的作用。在社会公众监督的方式中,只有行政诉讼能够最直接、有效地引起权利性问责,即通过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从而引发司法机关的问责。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仅受理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不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然而,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实施的抽象行政行为,如制定环保规划、地方政府规章、经济政策或环保决策等,皆对治理大气污染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将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内。令人欣喜的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虽然还是将行政规章以及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范围之外,但它将“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行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将扩大行政诉讼受案的范围,也为将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留下法律空间。

参考文献:

[1]李 洋.雾霾治理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5.

[2]周 婧.论大气污染监管中的政府法律责任[D].长春:吉林大学,2015.

[3]马柳颖,李 洋.雾霾治理中的政府责任追究机制建构[J].新西部(理论版),2015(5).

[4]童颖华,刘武根.国内外政府职能基本理论研究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5]张紧跟.浅论协调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2).

[6]巩 固.政府环境责任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篇12

周边情况天津市和平区的空气质量监测点符合大气自动监测点位的设置要求,点位设置在劝业场街的汇文中学教学楼顶,毗邻南京路、鞍山道、甘肃路和哈密道,其中南京路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主干道,车流高峰时可达4000辆/h。紧邻监测点的是临时绿化用地(和平空竹园)和密集的老旧居民楼群,楼龄20~40年不等,其中部分小区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仍沿用燃煤炉采暖;以监测点为中心向外辐射有多家医院和小学,并有多家小型餐饮遍布周边;再远一些则被百货大楼、津门津塔、乐宾等大型商业楼宇环绕。

2监测仪器和监测时间

监测仪器采用美国热电环境设备公司(ThermoFisherScientific)生产的自动在线监测设备。PM10采用美国热电公司的型号为TEOM1405的仪器,使用震荡天平法监测,SO2和NO2分别采用43i高精度脉冲荧光SO2分析仪和42i气相化学发光探测法NO-NO2-NOx分析仪监测,所有项目均为全年连续自动监测,每日有效数据不低于18h,日监测数据取24h自动监测的平均值,年均值计算取用的有效数据均在350d以上,本文采用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所有有效数据。

二和平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1和平区空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和平区空气质量状况一直略低于天津市平均水平,且整体污染状况呈现略有加重的趋势。天津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其次为SO2和NO2。就PM2.5而言,2014年上半年PM2.5较去年同期的改善率为15.85%,低于天津市的整体水平(2014年上半年天津市PM2.5较去年同期改善17.6%);而PM10自从2010年以来年均浓度值一直居高不下,连续5年均高于国家二级标准0.070mg/m3。SO2污染近年来未见缓解,2012年以前SO2为和平区的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采暖期总天数的一半以上,2012年底和平区基本实现无燃煤区以后,SO2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有所下降,但SO2的年均浓度值却未见降低,反而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2年SO2浓度为近5年最低为0.051mg/m3,低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0.060mg/m3),2013后SO2年均浓度值开始高于国家二级标准,2014上半年年均浓度0.082mg/m3为近5年最高。SO2污染具有季节性特征,尤其以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份的取暖期为重,取暖期的SO2浓度约为非取暖期的3倍左右,这一现象在基本实现无燃煤区以后并未得到改善。和平区NO2年均浓度一直高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0.040mg/m3),从2010年的0.04mg/m3至2014年上半年的0.058mg/m3基本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NO2是二次污染物,可导致光化学烟雾污染等环境问题,因此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近年来,在非取暖期(4月-10月)NO2的浓度已经高于SO2,说明忽略取暖燃煤的影响,NO2的污染已经超过了SO2的污染水平。

2造成污染现状的原因分析

2.1热岛效应和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所谓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郊区的这种现象。和平区处于市中心位置,建筑群密集,植被少,极易产生热岛效应,近地面温差导致产生由吹来的热岛环流,这一过程不仅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会从外界带来大量的污染物质。空气质量状况除与区域污染源的多寡、分布状况有关外,更与气旋活动、气象条件的变化密不可分。在稳定气象条件下,日均温度、日均相对湿度与首要污染指数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可达0.7以上。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较高峰值,造成城市空气环境迅速恶化。雾天对于可吸入颗粒物、SO2、NO2浓度均有明显的加重作用,如2014年上半年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中PM10、PM2.5、SO2和NO2全部都处于超标状态。

2.2颗粒物污染形成的原因和平区辖区范围较小

地理位置特殊,环岛效应影响较大,加之风速较低,降水量较少等自然因素,扬尘污染物扩散更加困难,由大气环流远程输送带来的飘尘影响也更大。2014年8月22日天津市环保局公布了天津市颗粒物源解析结果,PM10来源中本地排放占85%~90%,区域传输占10%~15%;PM2.5来源中本地排放占66%~78%,区域传输占22%~34%。结合和平区具体地理条件和污染源分布情况,各污染物的区域传输的比重应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近年大规模的市政工程建设及房地产开发使城市中心区变化极大,各种施工活动集中。据研究,各类施工及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对空气中颗粒物的贡献率达34%;天津市环保局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对PM10的贡献为14%,对PM2.5的贡献为20%,而刘大锰等的研究也表明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明显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有关。另外沙尘天气发生时PM10和PM2.5污染也会明显加重。从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取暖期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变化有较大影响,其次是春季,夏秋季节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采暖期取暖能源燃烧释放了大量的烟尘,加之昼短夜长,辐射冷却强烈,易导致逆温层和雾霾天气,所以颗粒物污染也较其他季节严重;而春季干燥、多风,同时大多数建筑施工在寒冬过后陆续开工,也易导致各种扬尘污染的加重。

2.3SO2污染的原因

首先,约85%的SO2的排放与煤的燃烧有关。天津地区SO2的污染主要来自取暖期的燃煤,2012年底和平区实现基本无燃煤区以后,大中型的燃煤锅炉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暖设备改为以天然气为能源,但不容忽视的是周边仍存在着很多小的家用燃煤炉。以国控点周边为例,由于周边大多数是老旧小区,达不到集中供暖的条件,采暖仍旧延用燃煤,据不完全统计和平区每年的采暖煤炭使用量约为2000t。徐晓凡对天津外环线往外5km的几个国控点做了分析统计,得到天津市家用取暖炉排放SO2占总取暖期的16%,对空气中SO2浓度的贡献率为37.5%,而和平区与外环以外相比人口密度大、居民楼集中,家用燃煤炉排放的SO2对空气中SO2浓度的贡献率肯定要远大于37.5%。另外,和平区密集的人口导致早点摊位和小吃店繁多,很多小的餐饮和摊位有很多仍然在使用煤作为能源,据排查统计,仅国控点周边500m内的餐饮店,其月均消费煤炭都在5t以上。这些都是小型、零散的污染源,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直接低空排放,在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更加不易扩散,必然会导致空气污染加重。其次,流动源的隐性污染一年四季存在,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污染因素。说隐性污染是因为机动车排放的SO2不计入全市统计排放量,成为“隐性”排放量。而机动车排放的SO2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却能反映在空气中SO2浓度中。车用柴油、汽油含有的硫燃烧后,98%以SO2的形式排放到低空。天津市目前执行的国家车用油标准限定柴、汽油含硫不大于0.05%,基于此可以推算出用于交通的柴汽油消耗所产生的SO2的排放量占统计排放量的百分比,虽然这一比例不大,但其对于空气中SO2浓度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而且这种隐形的排放还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动车增加引起的尾气型污染在很多城市逐渐取代煤烟型污染。

2.4NO2污染的主要原因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直接影响城市NO2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2013年天津市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15万辆,较2005年的112.6万辆增加了近一倍,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车辆的增多和交通道路规划的滞后导致各条道路上车辆拥堵现象严重,上下班高峰期尤为突出。和平区作为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和商业资源的集中地,车流量大,道路拥堵情况极为严重,由于机动车的排放口低,导致其排放的污染物停留于近地面的时间更长,因此污染也相对较重。NO2的污染也受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明显不如SO2和PM10。夏季NO2污染较轻,其次是春秋,污染最重的是冬季,这说明取暖燃煤和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会加重NO2污染,同时研究称,机动车NOx排放因子在冬季比夏季高,这也是冬季NO2污染较重的原因之一。

三、结论及建议措施

通过以上的数据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3种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的受到和平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城市环岛效应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2)PM10污染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除气象条件外,主要受污染源多少和分布的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其也有一定贡献作用。

3)SO2污染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取暖期和非取暖期浓度变化明显。SO2污染主要受采暖燃煤的影响,虽然和平区已实现基本无燃煤区,但周边非集中供暖的老旧居民楼仍延用家庭采暖炉取暖,构成数量庞大的污染点源,这应该是冬季取暖期SO2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非取暖期,SO2主要来源于区内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同时SO2的污染还一定程度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4)NO2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其污染程度和天气状况关系较大,但和季节变化关系不是很大。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NO2污染程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排除燃煤因素影响后其污染程度已经超过SO2的污染。

建议采取的防治措施:

1)严格落实“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方案”的各项措施,加强施工工地和道路的扬尘管控工作,保证防尘措施做到位。

2)依照《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周边散乱小餐饮行业进行整治,同工商管理部门联合执法,对无照或超范围经营的餐饮依法取缔;对证照齐全的查看其环保设施,如果不具备环保设施,通知其限期整改。

3)加快和平区的行政规划,逐步让老旧居民楼退出和平区的历史,全面实现集中供暖、清洁供暖。

4)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有数据显示,若运送100名乘客,使用公交与小汽车相比,道路占用长度减少近9倍,节省油耗约5倍,排放的有害气体最多可降低15倍。

5)严格执行《天津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根据空气污染预警信息结果,分级采取相应的污染应急措施,包括健康防护及建议性污染控制措施、强制性污染控制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