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特点合集12篇

时间:2023-08-11 09:15:53

自媒体时代特点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1

关键词 自媒体 网络反腐 得失

近年来,网络反腐可谓风生水起,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反腐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在助力廉政建设、改良社会风气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从2012年开始,多起影响较大的网络反腐案例相继出现,自媒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分析出自媒体时代网络反腐的一些新特点以及带来的一些社会影响。

一、自媒体及其特点

2003年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严谨的定义:“We Media自媒体是普通化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它们本身的事实、它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①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和Weibo。自媒体的主要载体为博客、微博、播客、论坛、即时通讯等,它具有平民性、易操作性、交互性等特点。

二、网络反腐的现状

1、网络反腐的发展

我国的网络反腐,最早可以追溯到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建立网络举报平台。2005年12月28曰,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这标志着网上举报正式纳入了官方权威反腐渠道。②2008年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因其“雷人语”被网友人肉,这一年是网络反腐的兴起之年,这一事件也是网络反腐的标志性事件。2009年,“网络反腐”这一词条被收录在《中国党建辞典》里。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20日这110天时间里,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案件查处栏目总共通报了209名官员违法违纪案件,平均每周就有13名领导干部被组织调查或接受处理。③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公众参与反腐的重要途径。网络反腐的形式包括官方网站举报、论坛发帖、发微博等。微博,俨然成为网络反腐的主阵地,自媒体与网络反腐的关系日益紧密。十八大以来,掀起了新一轮的反腐热潮,其中,网络反腐成为了亮点。但由于一些虚假信息以及不理性的网民行动,关于网络反腐的讨论也同时展开,公众逐渐达成了共识:网络反腐只是制度反腐的补充,网络反腐离不开制度化的保障。

2、自媒体时代网络反腐的新特点

(1)广泛的参与性。“陕西安监局长:车祸现场微笑是想让基层同志放松”成为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据统计,当日14时30分,此新闻已有15000余条网友评论。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反腐呈现出广泛的参与性,畅通、便捷、多样化的自媒体平台为网民提供了参与的途径。不管是举报、提供线索、交流、关注、转发还是评论,都可以轻松实现。网络隐匿性以及民意的扩张促进了网民积极发声,实施参与,使用话语权。

(2)反应的迅速性。2012年11月,不雅视频主角从被新浪微博网友举报到重庆纪委确认为雷政富,再到免职和立案调查,耗时仅63个小时,开创了网络反腐新速度。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反腐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快速反应。政府方面,面对问题,及时调查、公布结果;各大媒体对信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报道,并且适时发表评论,引导舆论;网民无声的转发,有声的评论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事件迅速发酵。迅速的反应来源于自媒体交互强传播快的特点,以及因此带来的强大的舆论热潮。

(3)偶然性与低俗化。目前,反腐报道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低俗化严重,严肃性缺失。反腐报道本是揭发腐败分子腐败行为或对其因腐败行为受到法律制裁的报道,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腐败案情。但是有的网络媒体为了“眼球效益”,故意把反腐报道做成花边新闻。由于反腐报道总是与“钱、权、色”交织在一起,公众的兴趣不一定与反腐焦点完全重合,娱乐化和低俗化会转移舆论的反腐视线让公众过足“戏剧瘾”,从长远来看,娱乐化和低俗化也不利于媒体自身发展,不利于媒体的公信力建设。

三、网络反腐得与失

1、网络反腐之得

(1)促进公民意识觉醒,民众参与国家事务积极性提高。在“表哥”事件之后,又出现了“表嫂”、“表叔”,很多民间的反腐人士认为通过“鉴表”来反腐,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不够理智,还是要将奢侈与腐败区分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想法,比如“网络反腐狂欢和阴谋论的盛行缘于民众对官员的不信任”,显示出民众对国家事务的深切关注,正是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反腐给予了民众表达的平台。网络举报的隐匿性为深喉式的举报者提供了保护,使知情人敢于揭露真相。公民意识与网络反腐是相互促进的。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公民教育的缺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而互联网在公民意识的启蒙上发挥着日益强大的作用,特别是论坛、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更是大大促进了这种作用的发挥。以往,惩治腐败是政府的问题,个人至多提供线索,而大众则处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处境。而在自媒体时代,个人成为独立的传播主体,作为个人的主体同样拥有了发布和传播消息以及公开表达意见的权利,社会的发展、表达平台的多元以及通畅使得不同的声音有了自由表达的渠道,这也为公民参与国家事务提供了契机。一些腐败分子因此落马,令人拍手称快。

(2)全民监督,加快案件处理进程。雷政富从曝出不雅视频到落马只经过了63个小时,可以说这样的处理相当迅速。网络反腐的全民监督大大加快了案件的调查进程。一旦形成了舆论热点,相关部门就会立即调集力量进行调查,一旦公开的信息不够及时准确,就会引发新一轮的舆论“声讨”。每一次的过程都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行动,所有关注事件进展的人,不论是相关媒体、意见领袖还是普通网民,一次关注、评论和转发都是点滴的聚力,监督者数量的提升以及监督力度的加强对于传统的监督机构来说是一种鞭策。

(3)教育官员,纠正不良风气。再费尽心思进行的廉政教育,似乎也比不上现实案例的警醒。十八大以来,有多名官员在网络反腐力量的推动下落马,从“表哥”杨达才的名表到刘铁男学历造假、官商勾结、包养情妇,反面的教材让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无处不在的群众和媒体监督使不少官员产生了畏惧心理。网络监督是对廉政建设的助力,这既是对于腐败案件提供线索的支持,也使得对官员进行全民监督成为可能。一起起网络反腐案件折射出的是现实问题。网友近乎一边倒的形势,折射出的是政务与官员信息公开不足带来的民众对政府及官员的信任度较低。这是一场学习,官员们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以及身为公仆的使命。由于网络媒体揭发而落马的官员与日俱增,很多官员开始惧怕网络监督的威力。据人民网和《人民论坛》杂志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有70%的网民认为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担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现象被曝光、影响前途”高居榜首,占60%。④可以看出,媒介的反腐报道具有一定的警示启迪作用。

(4)推动反腐廉政建设良性发展。举报者之所以纷纷投向网络渠道,透露出的是传统举报方式的弱化。相比传统举报方式,网络举报更为便捷,也更为安全。无需实名,无需拥有过多的证据,只要能引起关注,就会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如果举报内容属实,被举报者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网络反腐只是制度反腐的补充,确保网络反腐的作用更好地得到发挥则离不开制度化的保障,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关注,网络举报监督专区的设立正是完善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的探索和开端。

2、网络反腐之失

(1)举报者动机复杂,事件真实性不能保证。公开报道显示,利用网络手段反映官员腐败的案例正逐年增加。《2012年微博年度报告》显示,在24起影响较大的网络反腐案例中,有9起属于谣言误传,占37.5%。网络反腐具有低门槛与非实名制的特点,一些言论太过随意,某些人甚至借此造谣生事、打击对手、敲诈勒索,不明真相的网民被煽动,一些无辜者遭到误伤。爆料人为了保护自己,常常拒绝透露其真实信息,也因此信息的真实性无法考证、责任无法追究,加之网络举报者动机复杂,也带来了信息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2)疯狂转载形成舆论压力,造成媒体审判。举报曹阜忠的帖子先是在天涯论坛得到了关注和评论,有网友将此转发到了微博,微博的大量转发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更多网民的参与,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这是一个网络反腐的典型案例。通过自媒体的交互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转发、评论、关注,并且,往往在接收到信息之时,会对事件进行预判。因为爆料者的细节充实的叙述导致大部分民众在调查结果出来以前就对曹阜忠定下了罪名。合理的解释和辩解也会招致质疑和责难。由于缺乏奖惩机制,虚假举报信息往往很难消除,情绪化的网友会质疑辟谣和澄清,认为这是对官员的一种“掩护”。由于微博具有匿名性、低门槛的特点,发布出来的消息也是真假难辨,有的甚至是谣言,但在网络引起关注之后,相关部门就必须承受压力,不遗余力地展开调查,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也使一部分无辜的人承受舆论的压力。

(3)低俗化倾向严重,造成习惯性质疑等副作用。网络反腐娱乐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互联网事实。“网络反腐”从出现开始,就是一场由公众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件。一边是政府部门的严肃应对,另一面却是网络空间中嬉笑怒骂的“狂欢”。这一点从“雷冠希”、“表哥”、这些调侃意味浓重的符号化称谓就可见一斑,几乎每个案件主角都被冠以这种带有戏谑口吻的头衔。一方面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大众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是举报者内心情绪的一种表达。更不用说那些网民们争相发挥创作才华的嘲讽段子、PS照片、网络歌曲等。

参考文献

①赵勇,《“自媒体”时代的共识引导》[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

②张亚明,《中国网络反腐机制:现状、困境及路径选择》[J].《燕山大学学报》,2010(4)

③盛卉、刘早,《中纪委2014年反腐大数据:“打虎拍蝇”每周13名》,[OL].politics.people.com.cn/n/2014

/0421/c99014-24924324.html

④汪冬莲,《有多少官员恐惧网络》,[EB/OL].gs.people.com.cn/GB/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2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46

1 自媒体时代的概念

自媒体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基础的信息传播手段,每一个普通公民都能够通过登陆一定的传媒平台,并在平台上一些新的信息、心情、思想、看法等,这种现代传媒方式就是自媒体,它是由人们自发传播,面向广大公民的新型媒体。当前社会上主要的自媒体有推特、微博、脸书、博客、空间论坛等。以自媒体为主要媒体传播手段的时代就是自媒体时代[1]。自从2002年美国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发表的《We The Media》一书中提出“自媒体”的概念后,人类从此慢慢进入了自媒体时代。

2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2.1 自发性特点

自媒体最主要的就是一个“自”字,“自”就是自发性的意思,自己发动,自己来进行媒体传播,这也是自媒体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在自媒体环境下,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户自己制造新闻并且新闻,他们可以选择个人比较喜欢的新闻和别人分享,也会直接转发信息,又或者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改编后,总之这些方式都是按照用户自身的意愿,这也体现出了自媒体的自发性、自主性的特点。

2.2 即时性特点

自媒体另一个特点就是即时性,由于它是借助于现代科技网络进行的,具有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即时性和快速性。自媒体时代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的,外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得知最新的新闻,比如现在一些重大的会议、演唱会、球赛,甚至是庭审现场,都会第一时间通过微博等方式来进行播报,广大的微博用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信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2.3 个性化特点

个性化是自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来进行新闻信息的,在微博、推特等自媒体传播软件上随时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新闻,新闻语言也不拘一格,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这些自己创造的自身新闻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烙印,体现出了自媒体时代个性化的特点。

3 自媒体时代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打破时空限制

自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拥有的超越时空限制的优点,利用自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传播。自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为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自媒体时代除了运用文字、动画等进行教育工作外,还可以运用实时视频来进行教育工作。

3.1.2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时代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教育工作,突破了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抒发自己的情感,诉说自己的心事等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3.2 消极影响

3.2.1 低俗信息泛滥

自媒体由于多元性、自发性等特点,一些低俗的信息也开始泛滥,我国对于网络信息监控不够严格,使得不良信息在自媒体时代到处传播,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比较大的冲击。而且学校对于自媒体约束力不够强,导致一些暴力、色情、谩骂等信息充斥于自媒体中,并且得到快速传播,影响危害也比较大。

3.2.2 信息开放度过大,增加教育工作的难度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涉及面也非常广,信息量也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2]。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多元化的信息中很容易迷失自己,不同的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4 自媒体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的应对策略

4.1 进行正确的引导

为应对自媒体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引导工作,做好先进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马克思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关于正确认识自媒体,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主题活动和宣传讲座。

4.2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自媒体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能够创造绿色的自媒体环境[3]。高职院校需要坚决加强校园的网络管理,建立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素养的网站,或者推荐一些先进性思想教育的网站。加强网络防御功能,阻止不良信息的进入和传播。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网络使用的限制,还要请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校园网站的维护。

4.3 加强社会生活实践

社会是一个促进人学习和成长的环境,高职院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理解生活,感受社会上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5 结语

自媒体时代是时展的趋势,自媒体时代具有自发性、即时性等特点,它对高职院校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因为其泛滥的信息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高职院校应该做好相关的网络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应对自媒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吕杰,徐静.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72-76.

[2]郑坚坦.新媒体时代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0):215-216.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3

作为集网络优势与新媒体技术应用于一体的网络新媒体,它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已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工作方式与思维模式;同时它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向来对新鲜事务敏感又易于接受的大学生对其钟爱有加,成为我国网络技术受益最早、最广、所受影响最深的群体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网络新媒体特征,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发展特点,这是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到现在为止,媒体的发展大概经历了精英媒体、大众媒体、个人媒体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分别代表这媒体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新媒体以个人为中心,已经走向了主流,其实以微博,博客最为典型。

由此看来,我认为,现在互联网络发展迅速,拥有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的特点、特性而进行传播信息的当今时代即可称为新媒体时代。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一个环境因素,并且作为一种伴随着媒体的发生与发展而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新媒体时代,它拥有诸多特点。

(一)信息内容的丰富性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承载和传播的信息流特别庞大,丰富性体现在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平台这几个方面。从表现形式上看,有静态的文字信息和动态的画面信息、还有立体的声音信息等内容。从信息来源上看,有政府的官方正式通知、公告,集体或个人的合法官网等类型的合法信息;由上可见,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信息检索的便捷性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网络媒体可以检索到大量的信息,包括文本和非文本信息,还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对检索的信息快速的进行再利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信息形式的多样性

新媒体时代,有了更丰富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依托于科技的支撑,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电子设备快速的更新换代。目前,手机打破了以往空间的限制,较之电脑更便于携带,沟通更便捷。通过短信,人们可以发送文字信息,语音,微信的流行更方便了手机的沟通。总之,在新媒体时代,以写信(纸质信件)、发电报等传递信息的方式已基本被取代,新媒体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多种方式的传送,而且其传播其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样,也越来越适合当代人们的主流追求,越来越适应当今时展的需要。

(四)信息来源的隐蔽性

目前,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机的普及,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种交流方式,如e―mail、微博、人人网等成为公众信息交流的平台。但,这些平台传播信息较为开放,人们可以隐身,甚至匿名,而有特殊目的的人甚至化名进行信息的编辑和发表,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无法考证这些信息的确切出处,造成了信息的隐蔽性。新媒体时代信息来源的隐蔽性特点,为新媒体时代本身造成了负面影响。目前很多以手机短信、QQ消息形式的诈骗案家频繁发生,即是与网络信息来源的隐蔽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信息价值的多重性

以新媒体形式传播的信息,因为接受者不同,所以信息的价值会有较大的不同。对于不同受众的主体来说,有的信息没有任何意义,有的信息反而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同样的信息含量,仅仅因为其传播的途径,信息操纵者和接收者的个人价值观不同,就能使信息价值具有多重性,而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新媒体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于学生生活和学习形成的影响

调查总体上显示出了如下特点:接触时间早,上网时间长,信息获取重要通道,冷眼旁观多参与少,信息浏览较健康等五大特点。

具体阐述如下:大部分大学生在他的初中时期甚至小学时期就开始接触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基础的厚实,电子产品迅速普及,几乎人手一3G手机,电子产品大范围普及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得学生接触新媒体的时间大大提前。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自身从互联网获得信息,一半左右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综合判断来得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很简单的去相信网上的言论。依赖于用互联网来获取新闻等信息,只是鉴于互联网的信息的及时和信息检索的便捷。总体来说,几乎所有大学生每天均抽出时间在新媒体上获取信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深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

三、新媒体时代怎样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

第一,思政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了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学会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他们厌烦了内容陈旧、形式枯燥、盛气凌人式的道德说教。渴求与教育者进行平等双向交流与对话。教育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创建一个能将培养目标内化为个体自觉意识的宽松和渚、自由有序的教育环境,利用网络技术消除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中成人化标准、理论化形式、课堂化模式的弊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组织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的校园活动,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抢占虚拟世界的思想阵地。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4

1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分析

通常情况下,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多为点对面的形式,而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播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由大众媒体转变为个人。自媒体的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以自媒体最佳的传播途径为例,即个人的门户网站,其具有门户网站的全部特征,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并且可以实现内容信息、社区和应用的有机结合,普通大众不需要专业化的技术操作就能够拥有自己的个人中心,拥有发布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权利,改变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成为主动的信息传播者。

其次,自媒体时代,信息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快速的传播性。一般来讲,传统的媒体如电视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只是单向传播,受众和媒介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这种缺乏反馈机制的传播途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而自媒体时代,受众利用电脑或手机平台,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能够实现高度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交互性是传统媒体不能够匹敌的。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自媒体能够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受众,具有快速的传播性和传递的广泛性特征。

最后,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劣势,这是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鉴的。由于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传递时间短、传递空间广的特征,加之传播主体的改变,受众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信息量剧增,但是信息的良莠不齐则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尽管一些信息的时效性强、视角多元化,但是可信度低是影响其良性发展的消极因素,这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特点,也是电视媒体在发展中需要借鉴的。

2 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分析

上文中从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了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在这一大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要想抢占受众市场,就需要走出一条独具特色之路,下面本文就简单分析在自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有效应对策略。

首先,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创新。受众的需求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以受众为中心,转变传统的媒介中心论发展道路,增强媒介的发展粘性。所谓粘性,就是网络对于受众的吸引力大小和内部受众之间的亲密度,自媒体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而传统的电视媒体则逊色很多,所以说,电视媒体需要不断的向自媒体学习,增强自身的粘性,这样才能够适应媒体生态环境。同时,为了寻求发展之路,还需要力求创新,既要求媒体人具有创新的理念,不但从外界吸取新知识、新经验,改变传统的电视媒体传播思路,并且充分的将技术和电视媒体的运作结合起来;还需要不断创新电视媒体的经营体制,要围绕市场战略目标进行,具有敏锐的时代嗅觉,并具有全媒体的眼光和战略,实现信息的采集、制作、发布和销售一体化经营,这样才能够推动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但这些都必须要以受众为中心,这是电视媒体发展的不变原则。

其次,提升电视媒体的交互性,并电视媒体和自媒体的融合发展。交互性是自媒体较之于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为此,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实现交互性原则,变受众被动的局面为主动参与的局面,这样能够更多的吸引受众。如当前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互动、或者是电话短信互动的方式增强与受众的交流和沟通,这样能够实现电视节目的广泛参与性,这是今后电视媒体借鉴自媒体的发展策略。除此之外,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和自媒体实现很好的融合。通过以往的发展情况来看,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自媒体的生存依赖于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宣传,而电视媒体的发展也依靠自媒体的延伸和扩展,所以说,电视媒体的发展离不开自媒体,要想实现突破,必须要寻求融合之路,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最后,电视媒体的发展改变自媒体的劣质,提升信息的可信度和深度。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能够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快速追求度,但是要想提升深度还有着一定的不足,加上信息可信度低的影响,自媒体这些劣质制约了其发展,而这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因此说,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想实现突破式的发展,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节目的深度,保证信息的可信度,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实现自身的复兴之路。例如电视媒体可以就某一信息进行深度报道,并对重大的热点事件进行追踪报道和深度的挖掘,或者以评论的形式增强节目的特色,以克服和自媒体相比时效性不足的劣势,这些都是电视媒体的发展之道。

3结论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自媒体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一定要分析形势,因势利导,不断改变自己的发展策略,方能在这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就以此为中间,以电视媒体为例,对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电视媒体的发展有所启迪。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5

泛媒体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快速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指把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平面媒体以及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等进行结合,共享资源,分布处理,全员参与,生产出多种多样的信息产品,之后,通过媒介平台传播给各类受众。泛媒体时代,各类信息飞速膨胀,信息产生的速度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具有如下特征:

(一)媒介的便捷性

在泛媒体时代,受众能够广泛接触各类媒介,而且可选择空间大,没有门槛限制。特别以手机等移动载体为代表的媒介,迅速走进广大受众的日常生活,发挥越来越大的信息载体作用,受众接触各类媒介越来越方便,不具有任何障碍性。

(二)社交化的信息传播

媒介接触的便捷性,给受众带来另外一个在传统媒体中不具备的特点,即人人即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每个人都可以运营媒介,信息的传播不再是说教式的方式,更多的带有社交的特点,带有表述自己观点的特性。

(三)信息的传播效果更强

以往信息的传播往往受制于技术,仅有有限的几种传播方式,多以文字、图片等为主,而在泛媒体时代,受众浏览的信息,通过更加形象化的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融合,加强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四)信息的全面化

相对于以往仅有少数运营信息的组织,现在,受众在日益发达的网络技术支持下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接受、交流不同的观点。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不断的杂糅不同的观点,促进信息吸收各方观点,进而使信息包含的观点更加全面化。

二、泛媒体时代媒介的特征及发展现状

(一)媒介的特征

纵观媒介的发展历史,每一次媒介的变化,无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新旧媒介的融合与交替,从而促进传播活动的快速发展。当今,媒介具有如下特征:1.媒介的便利性。在泛媒体时代下的媒介,常常存在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空间、器物中,能够以最便利的方式接触到各类受众,能够极大地削减与受众之间的抵触性,使各类信息传播与受众更为紧密地结合。2.媒介的分众性。随着受众的细化,不同类型的受众对信息有着不同的消费性。现如今的媒介,可以更加有效地针对不同信息的受众群体,生产出具有不同受众特征的信息产品,能够很好的找到每个受众群体的兴趣点,促使信息具有更好的传播效率,提高受众群体的参与度。3.媒介的科技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与整个时代紧密结合,具有这个时代鲜明的个性和被广大受众普遍接受的广泛应用性。媒介已能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合,产生具有特定受众群体的视觉效果,能够更好地表现所传播信息的各种特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效率。

(二)媒介发展的现状

现今,媒介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被广泛接触的媒介是即时通讯工具,即时工具能够实时接收和发送各类网络信息,除了具有各类互动媒体的交互性等数字化属性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隐蔽性,即时通信工具由于存在于网络中,传播者之间具有不可见性,且传播者之间的具有偶发性,因此这类传播工具具有传播者之间的隐蔽性的特点。亲密性,即时工具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人之间的交流呈现出“亲密性”,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的交流,使得交往更有深度,促使人人间的交流更能达到心灵层面。间隔性,通过即时工具的交流,与人人间面对面的交流具有不同的是,表现为“人-电脑-网络-电脑-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且人人之间不可见。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人类进入了大数字时代。大数字时代的信息急速膨胀,伴随着即时通讯工具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推陈出新,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不断开阔,他们的开放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也不断形成,但也产生了无数的负面影响,如民族认同感弱化、价值观迷惘、社会责任感弱化等。所以要创新教育观念,加强数字环境建设,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准则,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大数字时代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泛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媒介选择

(一)泛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在泛媒体时代各类媒介以其便利性,迅速被大学生群体接受,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应用。其间,各类媒介给大学生带来多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作为社会动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在社会群体中感知到存在与价值,希望按照自身的意愿自由组织群体,与兴趣相近的人接触和共同生活。通过便利与广泛接触媒介,大学生找寻到对统一信息感兴趣的群体,并加入群体参与各类活动,从而通过虚拟的社交活动达到现实社交活动的目的。2.媒介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首先,拓展了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在以往的价值观教育中,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今,学校积极构建各类教育平台,如微信、微博、QQ、网站等,实现学生之间、教师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甚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实时沟通,既提高了教育的效果,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其次,各类媒介工具的应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现在的沟通平台更加具有亲近性和可交流性,更容易被学生广泛认同,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3.媒介信息接触的便利性,导致大学生认知的误差。各类媒介信息铺天盖地,在众多媒介信息中有也很多虚假、恶意的垃圾信息存在。大学生认知能力没有完全成熟,无法有效分辨各类信息的可信度,极其容易被各种信息误导和产生认识上的误差,从而加大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难度。4.媒介信息的随意性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监控的难度。各类媒介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载体,还具有社交等功能,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因此在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中,既有各类信息消费者真实信息的传播,也有其他别有用心的人传播的各类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不经证实的信息,使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缺乏主动性,加大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跟踪难度。

(二)泛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1.多元化的价值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经济利益和经济成分的多样化,造成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这深远影响,促使大学生对物质生活有着莫大的追求,进而导致其在价值观的形成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轻精神重物质。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无论企业组织,还是个人,通常都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同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却无不表现出同样的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重学习成绩轻品德表现,重物质生活轻精神生活。3.重自我轻集体。当代的大学生,几乎都在祖父母、父母等几代人溺爱的环境中,在缺乏兄弟姐妹的环境中长大,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独生子女所特有的行为问题。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努力和实力,所以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学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盲目崇尚自我,一切以自我利益为重,无视集体利益,缺乏团队精神和大局观念。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82-02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量、操作简单、交互性强以及个性化突出的特点赢得了大学生的青睐。但是,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自媒体的消极影响。因此,当前必须透彻的认识到自媒体以及潜在信息危机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当代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趋势,揭示当代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自媒体的特点

其一,使用门槛低、操作简单。当今社会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现代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这为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自媒体的操作不需要任何专业技术,也不需要任何的成本,就可以迅速掌握自媒体的操作方法。

其二,交互性强、传播迅速。自媒体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自媒体进行传播,时效性大大增强;另外,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进行评论,自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为零,这体现了自媒体的交互性极强。

其三,个性化突出,自由度高。在自媒体的传播中,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自主性,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自由的表达对社会事件的观点、看法,畅所欲言,因此,自媒体是大学生张扬个性的最佳场所。

其四,信息良莠不齐、可信度低。在自媒体使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自由的发表言论,其中有积极向上、健康的内容,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同时,有的自媒体为了追求新闻速度或者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这就导致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可信度低的特点。

二、当代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总体趋势

1.当代大学生接触自媒体的渠道逐渐增多

由于自媒体自身的优势,自媒体的使用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媒体。一方面,自媒体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实事信息、关注民生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通过自媒体,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自由的通过自媒体发表对实事、热点问题的看法。自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个人意志、实现人际交往的主要渠道,是当代大学生主要接触的媒体。

2.当代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时间逐渐增加

现如今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甚至不少学生拥有两三部手机。据调查显示,41.4%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4小时,42.9%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浏览的时间为1-2小时。很多同学在睡觉前最后一件事、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空间,查看新鲜资讯及信息回复情况,甚至在走路、吃饭、上课都离不开手机,使用手机的时间大大增加。

3.当代大学生对自媒体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自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自媒体即时性、高效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使大学生乐于使用自媒体进行获取大量的信息,并通过自媒体实现自身信息的传播。同时,自媒体已经取代了过去写信、面对面交流的传统交流沟通的方式,实现了以QQ聊天、微信对话、微博互粉点对点的信息交流,点对点的交流沟通的方式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

三、当代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过程中的潜在危机

1.自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干扰

在自媒体的环境下,大学生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大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的了解到时事动态。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在自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自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结交许多新朋友,但其中不免鱼龙混杂,身心不成熟的大学生不免会被骗,影响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大学生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往往就会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弱化人际交往的能力,形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2.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混乱

自媒体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庞大信息量,这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便利,增加了大学生学习的渠道,拓展了知识的广度,使大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学习。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也给大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在完成作业时,大学生会通过搜索引擎来完成作业,这大大减弱了大学生学习研究的能力;同时,自媒体具有虚拟性和快速的特点,还未经过证实的信息就能够传到网上。大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还不够,这阻碍了他们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

3.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带来了冲击

一方面,自媒体的海量信息使大学生可以迅速了解国内外的先进思想,促进大学生思想的革新;但是,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的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冲击。面对自媒体上滚滚而来的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大学生既缺少理论根基又缺少人生阅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的现象,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语言、网络信息进行不断消费之外,又会以一种消解、调侃的态度不断加工、生产和网络信息。在这种狂欢化的可逆的循环信息流中,大学生群体在调侃与消解的心态下,很难形成对于大学文化、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同时,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文化的引导作用必然大打折扣。

四、当代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过程中潜在信息危机的干预策略

1.加快网络立法,完善自媒体的信息管理

相关部门要健全网络立法,完善自媒体的管理体系。自媒体的出现在改变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滋生很多社会问题,相关部门在自媒体这一领域的法律制定显然相对滞后。只有不断加快健全网络立法步伐,强化执法监督,创新自媒体的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媒体的健康发展。另外,相关部门还应制定具体的管制办法,构建成熟稳定的网络管理体系,形成一套高效合理的社交网站管理机制,从而最大程度的促进自媒体的健康发展。

2.强化主体自律,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网络空间具有虚拟、庞大的特点,这为对其进行规范管理提升了难度。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网络舆情管理,需要将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建设上。大学生要强化网络自律能力,提升网络道德水平,仅仅依靠外界的灌输和约束难以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媒体的优势与不足。因此,大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必须强化自律能力,充分认识到自媒体的缺陷,正确的使用自媒体。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学生自律能力的提高不能以抵制自媒体为代价,应当使大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在使用自媒体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应当如何去遵守和享受在使用自媒体的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3.注重正面宣传,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自媒体

在自媒体的环境下,大学生能够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面对错综纷杂的信息,大学生们需要理性对待,要有一定的思考和辨别能力。首先,要从正面引导大学生使用自媒体。通过宣传和教育,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社会热点,开阔思路,,扩展视野,培养良好的判断力; 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从健康向上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培养其建设性思考的能力。其次,加强对大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培养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使其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正确的使用自媒体,自觉地、理智地、有效地抵制住各种不良信息。最后,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相关法律观念,增进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自媒体。

4.运用价值信念,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自媒体及其文化价值信念是多元多变的,与此相反,价值信念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等特点,这是自媒体文化并不具备的特性。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5]核心价值信念一旦形成,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因此,,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宣扬与教育,在大学生头脑里形成根深蒂固的积极影响,引领大学生正确利用自媒体平台,从而,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文化阵地。

五、结语

自媒体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趋势,了解大学生在使用自媒体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机,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新媒体,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WILLIS Chris,BOWMAN Shayne.We Media[R].The Media Center,2003.

[2]王湘宁,陈萧.自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对策[J].北京教育2012(12):13-14.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7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创新,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在感受技术革命带来便捷的同时,生活方式和了解外部事物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些变化,促进了新兴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兴媒体在这个时代共存,我们进入了多媒体时代。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希望通过媒体将企业的形象、价值等要素完整、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因此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反过来促使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选择媒体策略方面相应做出调整。那么企业在这个多媒体时代如何选择企业营销的媒体策略,这个多媒体时代又具有哪些特征,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为企业选择正确的媒体策略,营销活动高效率、低成本的有序展开提供借鉴。

多媒体时代特点

(一)多元化、海量化

多媒体时代一个显著特点是媒体资讯的多元化和海量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一个优势就是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将信息传达给受众,而且企业的媒体成本大大降低。这种变化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将更多的资讯传达给受众而成本相对低廉,另一方面大为降低的门槛使得很多不具备实力的企业能够开展大量的媒体营销,消费者不得不面对海量的、良莠不齐的媒体宣传,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媒体形式的多元化、信息的多元化和海量化,对这个时代企业开展媒体营销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无时空、地域界限

多媒体时代不同于过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的媒体宣传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过去传统媒体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很大,受众大都是通过即时的广告冲击了解企业的营销活动并做出消费决策,这大都局限在周边很有限的空间内,同时传媒工具的制约对宣传效果的影响也很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更新,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企业的宣传推广活动,而且相隔千里、跨越国界也能即时了解当地的活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信息可以长久地存在于互联网中,过去几年的企业活动只需点击鼠标就都能被挖掘出来,企业的媒体宣传活动不再是一时的广告冲击。客户接受企业宣传资讯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立体、直观的了解企业和产品的功能和形象,这一切的变化,突破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企业的媒体宣传覆盖面扩展到超乎想象的地步,甚至是文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三)互动性、消费者自主性强

过去媒体的营销工作,是依靠集中的广告宣传攻势,通过“填鸭式”的媒体轰炸使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对企业的信任,这一过程是单方面的,企业不了解受众在想些什么,也无法即时了解媒体宣传的效果,受众也完全被动地接受了企业的宣传。信息时代,沟通是双向的,互联网的网站、论坛、微博、手机短信、微信成为新的营销方式,企业通过与目标受众的时时沟通,第一时间掌握目标受众的心理,了解自己企业宣传的效果,可以及时根据目标受众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媒体营销策略。而这一媒体宣传过程,受众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消费者的自主性增强,积极性显著提高,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媒体宣传的一部分,不仅节省了媒体宣传的成本,而且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时代企业营销中的媒体特点

(一)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一般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和户外媒体,这些传统媒体在过去企业营销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和今后,仍将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报纸。报纸一直是传统媒体中运用最为广泛和重要的一个。总的来看,报纸发行量大,拥有较为稳定的读者群体。且能够对企业和市场环境做出及时的反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易得性,不管企业营销宣传采用的是软文还是硬广,报纸都是比较理想的载体,特别是一些具有较强行业针对性的报纸,在企业所处的行业内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更容易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但是报纸受版面、篇幅的影响较大,信息量受限往往无法表达全面,还有就是缺乏立体感,企业在利用报纸进行宣传时往往显得比较生硬。

杂志和刊物。杂志和刊物在我国作为传媒被广泛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来说,杂志和刊物作为媒体的优点与报纸比较类似,除作为平面纸媒固有的优点外,杂志和刊物还具有持续时间长,读者愿意深入阅读的特点。特别是杂志广告印刷较为精美,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可以长时间保留,缺点和报纸也较为类似,所以现在企业往往都把报刊作为一类媒体来考虑。

广播。广播在过去曾经是媒体宣传的主要载体,但是随着电视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广播的作用在逐渐减退,广播的缺点是作为媒体无法给受众以直观的感受,而且广播都是短时间的听觉冲击,很难在受众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这些都制约了广播媒体的发展,但是广播也有自己的优势,广播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不受时空的限制,制作简单且受众广泛,并且可以多次重复播出,加强受众的印象。现在广播媒体自身也在寻求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电视。电视作为媒体优势比较突出,如有收视率保障,表现手段灵活,诉求力强,形象直观、生动,语音、图像和文字能在短时间内给受众以视觉冲击,可重复播出。但是电视媒体的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它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大,而且成本高昂,一般企业宣传中电视媒体费用占了媒体费用的重头,许多企业为了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段投放广告而一掷千金。

户外媒体。户外媒体优点是形式比较多样,如户外看板、广告宣传旗帜、指示牌、车身广告、灯箱等等。户外媒体一般都是用于规模较大的广告宣传活动,企业的媒体宣传对象往往是普通大众,针对性较差,且受场地的限制比较大,形式相对呆板、难以及时更新。

除了上述媒体外,海报、媒体宣传册、印刷材料也是传统媒体的一部分,在企业的宣传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企业的宣传材料可以长久保存,对于受众来说可不受限制的随时查阅,具有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企业形象在受众中间最直接的展示。

(二)新兴媒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新兴媒体迅速涌现,对传统媒体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从现有的研究看,学界对于新兴媒体的概念和范围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总的来看,新兴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媒体、交互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企业博客、微博等等。这些媒体的共同特点是信息量大、互动性好、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并且形象、直观,更新迅速,浏览方便快捷等。从另一层面来看,新兴媒体缺点也很明显,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新媒体,是时代的产物,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和从事时尚产品营销的企业来说比较适用,但是新媒体受众限制很大,往往多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要掌握和熟练使用新媒体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传统企业中,利用新媒体的比例并不高。而且新媒体对于硬件条件要求较大,有些新媒体技术在国内并不成熟、传播不普及。这些都成为企业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营销活动的难点。但是新媒体是未来企业营销活动的发展趋势,手机媒体、互联网营销、博客营销、微博营销已经被广泛应用,如手机媒体已经被一些人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户外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关于新媒体营销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为企业广泛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营销提供了保障。

多媒体时代企业的全媒体整合策略

企业应及时了解掌握媒体的特点、灵活运用媒体。新技术革命带来企业目标受众行为的变化,目标受众行为的变化对企业的媒体营销提出了新要求。企业要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在企业营销中应用的广阔前景,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媒体、新技术,适时调整企业架构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但是企业也不能盲目的“跟风”,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开展新媒体的营销,新媒体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例如成本相对较高、受外部环境的制约较大等等。现在传统媒体在面临新媒体的冲击时,也在寻求自身的转型发展,特别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互补。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技术,通过编辑与转换,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的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互联网络进行传播,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的过程和状态,这就是现在较为流行的全媒体概念(刘长乐,2012)。企业在全媒体时代下,要及时了解掌握媒体的特点,灵活运用媒体,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媒体营销有效性的最大化,将企业媒体战略发挥到极致。

企业在媒体宣传时注重与目标受众的互动性,发挥受众的主动性,尊重目标受众的个性。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互联网上开展了博客营销和微博营销。这种新的媒体营销理念一时间成为企业媒体营销的热点,但是总的来看,现在企业的博客营销和微博营销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当初预想的目标。究其原因,企业还是没有脱离过去传统营销的理念,把消费者作为营销活动的受众,采取媒体轰炸,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被动接受大量的信息,企业博客和微博只是展示企业的一个平台。现在这个时代消费者自主意识很强,特别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不仅有自己的性格,更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思想,简单的灌输只能被消费者反感,要把消费者视为媒体营销的组成部分,在媒体营销的活动中与消费者形成互动,尊重消费者,发挥消费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短时间内根据受众的意见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媒体策略和引导方向,使目标受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在企业的媒体营销活动中自己被尊重,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得到企业的认同,这么做,通过媒体拉近了与目标受众的距离,而这种媒体营销,也不再是简单的“填鸭”,而是真正通过媒体搭建起企业与目标受众(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进一步丰富企业媒体广告的内涵和挖掘、培养适应多媒体时代的专业媒体人才。企业在开展媒体营销的过程中,不仅要在媒体选择和目标受众交流上下功夫,而且也要在企业媒体广告的内涵上下功夫。媒体不管是平面媒体、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其所反映的信息和内容总是有限的,而企业通过媒体所要展示的内容却是很丰富的,很多企业的媒体广告呆板、空洞,很难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完善,使得媒体广告的成本大为降低,各个级别、不同层次的企业都能用很低廉的成本展示自己,一时间媒体广告铺天盖地。以上这些就需要企业努力在有限的媒体资源中赋予自己广告更多内涵,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及时、准确、高效的传达给受众,使自己的媒体广告投放起到应起的作用,甚至是收到超出想象的回报。而丰富企业媒体广告的内涵,这就需要有能力、高层次、懂媒体的专门人才。以往很多企业不注重自身企业媒体人才的吸收与培养,很多媒体广告只是企业管理者一个人的想法,其实,只有专门的人才才能真正使用好媒体,深刻挖掘媒体的内涵,抓住目标受众的心理。有实力的企业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媒体人才体系,打造出一支包含出色总体策划、创意设计、文字编辑、音像剪辑、互联网应用和媒体整合能力的优秀媒体营销团队。

参考文献:

1.梅露露.论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广告受众的转变.经理日报,2010.8.17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8

二、新媒体时代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它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最为独特以及便捷的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手段。伴随着这种新技术的面世,它对于自身的技术水准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以及实践要求。这种新型的技术也逐渐被各大高校所利用,逐渐地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这样逐渐被扩大优势加以利用是有其自身的优势的,具体说来,新媒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具体说来:

(一)新媒体所独具的权威性的特征。新媒体时代在继承传统媒体传播信息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了传统媒体的优良作风,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正继往开来的为国家以及人民传播信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与众不同的舆论监督力量是其他行业不具备的媒体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新媒体继成为国家进行宣传的窗口之后又一在高校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阵地。

(二)新媒体所独具的覆盖性的特征。这里所提到的有关于的新媒体的覆盖性特征是指新媒体在面向社会公众的环节上,它充分的实现了向更广范围内的社会大众,更大面积的传播相应的信息,伴随着这个过程,也逐渐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强覆盖性以及强辐射性。众所周知,各种媒体类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都是各有所长,也存在着相应的不足和缺点。这样不同的媒介之间可以充分彼此搭档,优势互补,促进信息传播的最大化。新媒体充分受这一与特征的影响,结合高校学生这个群体的年龄夜店、性格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等,使其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做法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着巨大作用的。

(三)新媒体所独具的先进性的特征。新媒体以及自身所独具的信息技术优势逐渐扩大了信息在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信息的接受的便捷性、快速性。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所接收到奥的信息更为准确、及时以及更加富有时代特征等特点。众所周知,大学生更为乐于接受和主动乐于尝试很多新兴的技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所独具的先进性的特征。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各高校在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一)将新媒体作为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媒介。高校努力的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将新媒体这一媒介广泛地应用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环节的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介技术,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创新,在通过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深入到其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网络群体的特殊作用,并且伴随着这个环节的开展,需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的“育人、树人”的教学观念,逐渐引导学生突出和强化自身的主体性学习观念,不断锤炼自身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品格。

(二)逐渐培养出相对专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研究者。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需要逐渐成长为现代化的先锋,更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及时地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感觉到时代竞争的压力,在充分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合理结合新媒体的优势,把握好思想政治发展的规律,双管齐下,做好评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引导以及教育的工作。

(三)需要充分发挥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式之间优势互补的特征。熟悉和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并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而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就好好地利用,以便其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作。比如现在很流行的通讯新媒体形式,诸如QQ、MSN等等通讯形式,都可以辅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快捷和实时性。例如Email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并快速的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主客体之间的平等互助活动。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新的媒体形式,微博的出现。它同样是作为一种新的社交以及传播软件而在新媒体领域极度活跃的。伴随着社会上对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以及它自身的优点也在切实的显现出来,我们发现,这一新的媒介形式如果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大学教学菱悦的话,其自身的优势可以说是极其明显的。

四、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需要大力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在充分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的基础之上,只有这两点做到完美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活动的互动发展。通过广泛的利用好新媒体这一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高校优秀课堂的广泛传播。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9

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对旧媒体形成一定的冲击同时引发旧媒体自我功能的调节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受众的需要。新旧媒体需要有一个比邻而居、择善而学、相促而进的过程。就眼下的平面媒体而言也不例外。

比邻而居:美国是网络媒体的始创者。如果以1989年美国的互联网由纯粹的军用开始转入商业运作为起点,互联网以及第四媒体已经有17年发展变化的历史了。继美国之后,第四媒体先后在欧洲、日本出现,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尽管如此,这种集合了过去三大媒体之传播功能和优点的新媒体并没有“一统天下”,它的出现只是增加了一个传媒家族中的新成员而已。新旧媒体的互补性远远地大于它们之间的取代性。在我国,当网络媒体出现以后,传媒界在经过了一阵兵荒马乱之后,马上稳住了阵脚。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认识、研究网络媒体,承认了它的“家族”地位,理性地提出了“以网络为邻”、“以网络为友”、“以网络为伴”等口号。据介绍,除了少数商业网站之外,我国目前的新闻传播机构、特别是具有象征和代表意义的部级新闻出版部门、通讯社、电视台等均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传统媒体”在学习借鉴网络传播的优点之后开始出版自己的网络版。网络媒体在尚且没有取得新闻采集资格的条件下,授权转引、集纳其他媒体的新闻稿。网络媒体以此分得传播新闻的一杯羹,“传统媒体”也借助网络的魔力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双方成了比邻而居的好伙伴。

择善而学:网络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原有传播的格局,荡涤着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为求竞争和适应,平面媒体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改变语言和宣传的方式,不要老是以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形式进行居高临下的灌输和说教,应该像良师益友似的根据受众的需要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和互动。

其次,提高报道质量、精选有价值信息。网络传播的信息是海量的,它在报道新闻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深度报道,还附有背景资料及其深广的链接。这是平面媒体的弱势。同时应该看到,网络媒体的原创新闻不多,它的80%以上的新闻是来自平面媒体,它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有不少的垃圾信息在其中。受众在大海里淘金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平面媒体如果能把最核心的新闻和最有价的信息以“浓缩”和“精品”的方式及时地提供给受众,使受众几分钟的读报所得等值或者大于他们几个小时在网上的所得,受众没有排斥平面媒体的理由。何况,受众许多年养成的阅读习惯,平面媒体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平面媒体易于携带、存储方便、随时翻阅等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是平面媒体赢得受众的因素之一。

相促而进:网络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是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贫苦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目标是“温饱”。就平面媒体而言,我国千人拥有报纸的数量和千人阅报率一时还难以和发达国家比肩,这说明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平面媒体,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网络媒体来讲,在发扬自己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互动性好等特点的同时,应该学习平面媒体做新闻的态度和精神,深刻体会新闻传播的要旨,做到信誉和质量的同步提升。对于平面媒体而言,要主动适应新的传播格局下的传播方式的变革,寻求能够受到大家认可的传播手段,如减少连篇累牍的时政新闻的报道,增加实用信息、经济信息、娱乐信息、社会信息等的报道量;借鉴网络新闻的特点,培养个性化的编辑记者,进行专业化、点对点的服务;改变出版发行的渠道,在提高新闻的时效和提高服务的水准上下功夫,争取实现“以少胜多”;提高把关意识,严格防止垃圾信息的传播;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具有的新闻采访的权利,用高质量的新闻吸引受众、满足受众的需求;办好自己的网络媒体,拓展新闻传播的平台等。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互融合、相促而进的例子很多。如2001年1月11日,在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批准后,美国在线(AOL)以1035亿美元换股并购了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从而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传媒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是国际网络分销商同著名内容供应商的首次结合,也是一次新旧媒体资源的整合过程。其合并行为以高科技为基础,理想蓝图是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一家既具有强大节目制作能力、又具有强大传输网络的传媒巨头。它们的结合被誉为是“内容与发行的完美婚姻”。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10

在新技术新媒体带来媒介生态革命性变革并构建出新的媒介矩阵的情况下,电视同以往相比,虽然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做出了诸般的调整适应和变革,但依然渐趋失去“第一媒体”、“媒介之王”的地位与影响力。它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表现出走向边缘化的趋势。

这一走向体现在现实实践中。就如胡智锋所说,在新媒体咄咄逼人的上升趋势面前,电视呈现出一个传统老大媒体的整体颓势。表现在:电视媒体的整体市场份额的下降、关注度的下降、内容的相对封闭,造成了全行业的困惑和焦虑。0针对这一状态,尹鸿曾形象地称2006年的电视是“软媒介”(乏力),2007年是“冷媒介”(不火)。

困惑和焦虑的电视在2008年却一扫颓势,重新展示出其独特的传播价值。这一年大事频发,电视媒体也大展身手,表现不俗。尤其是它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现,更凸现出其作为主流传播媒体的特有优势和不可取代性。512地震发生后,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矩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投入对这一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危机传播,为抗震救灾作出了不可忽视和难以取代的贡献。

媒介矩阵是共同存在的媒介相互联结的网络。。我们当下世界的媒介矩阵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构成。在这次整个媒介矩阵全力投入进行的危机传播中,无论是起到的作用还是获得的好评,电视媒体都是最突出的。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于5月21日到25日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72个受众样本的调查表明:53.23%的中国民众是通过电视第一时间得知汶川地震消息的.汶川地震发生后,95.37%的民众通过电视了解相关信息.接触各类媒体时间最长的是电视,平均每天为270.2分钟,81.95%的民众认为电视是了解地震相关信息最重要的媒体,81.78的民众收看了CCTVI,37.65的民众收看了灾区频道——四川卫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于5月22—27日期间,就抗震救灾话题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个地市2648位城乡居民进行的电话调查表明:91.4%的公众认为这次四川抗震救灾的电视报道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其中39.8%的公众认为这次电视报道完全能满足自己的要求,51.6%认为基本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在这次危机传播过程中。电视具有启发性的逆转式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得以去思考并认识,在新的媒介生态情境下,在新的媒体矩阵布局中,电视拥有什么样的独特优势,具有哪些不可取代的性质,什么才是电视媒体自体的规定性,即电视媒体的自性(self-existence)。

一、危机、媒体、现代性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风险化时代,我们置身的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里,危机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特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常态。风险社会不仅是现代性的直接后果.也成为了对现代性困境的总体性表达。

现代媒体也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社会的动力机制就来自于“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和它们的重新组合,”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则是依赖于“象征标志”,即现代传媒的产生。现代传媒“使时间意义上的在场与空间意义上的在场分离开来”。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传媒可以是“镜”与“灯”。是社会文化的自我感知和自我认知系统。它不仅源于现代性,也能有效地促使人们反思和修正现代性。

现代性催发了风险的常态性存在,作为风险具体体现的危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事故、危害或灾难的形态呈现。它们共同具有的特点是。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威胁性和潜在损害性等。危机传播就是在具有上述特点的危机状态下进行的信息传播。

在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现代传媒系统都会行动起来发挥他们的功用,进行危机传播。

二、现代媒介矩阵中的电视

媒介矩阵是共同存在的媒介相互联结的网络,不同类型的媒介常常是高度地内部相关。这些不同类型的媒介在演化过程中历时地先后产生发展,又共时地处在由它们竞合所产生的媒介生态中。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描述媒介演化的过程,并认为媒介演化趋势是对媒介和技术存在前的传播手段更加全面的复制。媒介越来越不象媒介,而是更像生活(Live)。莱文森认为人类利用媒介尽可能地重建“自然”与“符合人性”的传播手段,同时克服了传播的前技术限制(缺少永久的记录,不可能远距离看和说,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点,等等)。早期形式的媒介为了克服空间或时间限制,最初放弃了“真实世界”的某些方面。媒介的后继形式又再次捕捉自然传播的各个方面。从媒介演化的过程和特征看。电视作为典型的现代传播媒介,处于媒介演化进程中的相对优越位置。它一直具有即刻进行视觉和听觉报道的潜力。因此.在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期望电视能利用这种潜力。

在危机传播中,媒介矩阵中的不同媒体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在携手合作的前提下,充分地开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传播中形成竞争的态势。危机中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三类:1.关于危机的一般信息需求;2.危机中的个人信息需求。如寻求关于危机地区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等状况的信息;3.关于如何消除危机的信息需求,如雪灾中要求司机绕行以及动员公众救灾的信息等。一般认为,对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的危机传播媒介。如大众媒介一般用来满足第1和第3类需求,而电话和手机等个人媒介一般用来以上第2类需求。这种分工合作和同场竞争是在适应危机传播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的。

虽然凭借媒介演化的成果和优势电视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具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过程中,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等媒体也都将有关灾情几乎进行着全方位的“直播”,甚至新媒体如互联网上WEB2.0的即时反应、互相纠缠、复合印证以及结构性的信息提纯能力也使其微内容、微价值的聚合力量得到彰显。而在灾难的报道中,检讨制度缺失和举措失当这方面,平面媒体做得比电视媒体更加深人。

但无论我们横向从危机传播中组成媒介矩阵的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性表现,还是纵向从电视媒体自身由走向边缘到重回中心,都无法否认电视媒体认识和发挥自身独特优势,遏制住在新媒体挤压下的颓势,重新认识和展现了其自身的不可取代性。

从媒介演变的进程来看,电视媒体此前出现颓势不是偶然的。自1925年电视技术被发明。1936年电视事业诞生以来,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在制作和播出等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以至使其不断地处于“再发明”的状态中.但直到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前,电视都以拥有影音兼备的电子传媒的性质占据着传媒王国的王者地位。由于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技术体系的网络媒体具有快捷便利、形象直观、互动性强等特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把网络媒体作为新闻来源的人正在增加.网民在网上浏览新闻的时间也在逐渐增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民减少了与传统媒体的接触。美国一家公司调查显示,在因特网用户中,比以前减少了读报、看杂志、看电视时间的人分别达15%、20%和25%。作为传播媒体,电视存在的根基是拥有受众,但新媒体这种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大有撼动电视存在根基的可能性。

三、危机传播中电视媒体自性的凸现

重大突发性事件以突如其来的方式像闪电撕裂天空.将危机推到社会前台。也展示出风险社会的底色。紧急时刻,电视媒体以其迅速敏捷的反应映证了约书亚-梅洛维茨的一段论述:(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已经开始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广播”世界。但这种改变并没有破坏媒介(如电视)在同一时刻将数百万人吸引到同一事件的能力。0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电视媒体就行动起来.成都电视台的SNG车与地震两小时后到到都江堰剧院中学营救现场,成都电视台6个频道全部中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采用SNG系统24小时并机直播;央视新闻频道也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一小时中断正常节目,直播《关注汶川地震》。截至2008年5月24日晚,抗震救灾报道直播节目总时长达1034小时.仅5月12日至21日,就有10.3亿电视观众收看了央视抗震救灾直播报道。

由此,电视媒体将自己独特优势激发和展现了出来。现场直播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做到采访报道、制作播出、接收观看同步进行,具有消除时空、实时体验的巨大力量和全覆盖性、共时性和情感诉求的超越其他媒介的能力。

电视能做到这一点,和它具有高科技的特征密不可分。即使是在网络传播时代,电视也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电视节目的采、编、播等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很高的科技含量,体现着高度发达的科技,能为人们提供从来没有过的辽阔视野与多方位的参照系数。电视可以通过画面与声音双通道的信息辐射,凭借每秒30万千米的传播速度,使信息传输突破时空制约,基本上能做到与事件同步。在荧屏上展示正在进行和发生的事务。双向中继采访、现场切换、临时插播、现场采访和电视特技等电视手法的采用,又不断丰富电视表现形式,扩大传播领域。在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下,作为一种大信息容量的动态传播媒介,电视能够并且已经全方位地展示了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此过程中,它凸现出其最突出的特征,那就是实时的现场再现功能。这一功能使得它能在荧屏上即时再现人类感知所不及之处的场景。

但问题是,基于网络视频和网络传输技术的网络直播似乎也能在电视媒体最为核心的优势领域进行竞争。在近来世界上发生的很多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传播场域,我们都能看到网络直播的参与。网络视频本身也以其与电视同样的声画兼备的特点在蚕食着电视多年来形成的领地。

网络媒体在媒介演进的进程中固然已吸收容纳了在它之前出现的诸多媒介的特点和优势,但是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现场直播领域,网络视频和网络直播在以下几个方面仍不能和电视媒体相比,更不能完全取代电视:

在技术成熟程度所决定的编码和解码方面,目前的带宽水平使得网络视频在清晰度上和电视声画还无法相比: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11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李兰芳(1965―),女,山西临汾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课程和儿童心理与发展研究。E-mail:。

一、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

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分析

现代教学媒体是运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向学习者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常用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有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多媒体课件等。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性质的特殊性,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显示出其特殊的价值。

(一)现代教学媒体对学前教育活动中常规教学媒体的补充与延伸价值

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向学前儿童传递简单的语言文字,呈现静止的图像,还能展示活动影像,能准确、直观地表现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效率,是一种非常适合学前教育活动的教学媒体。如,录音机、CD机操作灵活方便,在领域活动中能良好地为学前儿童传递听觉信息,是教师口语使用中的有效补充;电影、电视等视听教学媒体能根据学前教育活动的实际要求,变节奏地呈现和传递领域教育的动态信息,帮助学前儿童直观地把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多媒体课件则能够调动学前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信息的接受,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具有更为强大的表现力和表达力。[1]

(二)现代教学媒体对学前儿童个体发展的激发与促进价值

现代教学媒体作为优质的教育媒介工具,具有可重复性特征,它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要求即时呈现或延时重现教育活动内容,能自由灵活地单独完成活动主题下的各级层次目标;也可以在不受时间、地点和进度限制的情况下,根据教学活动环节的需要反复使用,直至活动目标的最终实现。同时,现代教学媒体的互动性特征对学前儿童而言有着巨大的价值,它能不失时机地激发学前儿童的探索动机,唤起他们的再造想象,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扩展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活动。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学前教育活动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得以拓展;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方式符合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使学前儿童在活动中对教师的直接依赖关系减弱,从而引起师幼关系在职能上的变化,这对于学前儿童个体发展而言,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二、现代教学媒体在当前学前

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类型分析

由于媒体信息感知接受通道的功用差异,学前教育活动中对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有所侧重。

(一)视觉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领域活动中普及最早、但开始逐渐淡出的现代教学媒体

视觉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活动中师幼双方以视觉分析器为信息接受通道的教学媒体。由于视觉教学媒体结构简单,画面鲜艳真实,价格相对便宜,成为学前教育活动中使用最早、操作极为成熟的现代教学媒体。

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能够灵活地根据实际需要掌握和操作视觉教学媒体。例如,幻灯设备的投放与使用,能使教师有效地控制活动节奏;教师可利用书写投影仪进行活动过程中的板书、版绘等示范性教学,同时,还可将示范、演示过程放大,有利于学前儿童清晰完整地感知和领会信息;实物投影仪能够将实物教学媒体适当放大后呈现给每位学前儿童,具有强大的视觉信息传递功能,弥补了学前教育领域活动中实物媒体小而少的不足。

但是,视觉教学媒体缺乏一定的集成性,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种类及功能的扩展,学前教育活动中相继增加了各种新型的现代教学媒体,而对视觉教学媒体设备的更新又明显不足,使视觉教学媒体的使用率有所下降,呈现出逐渐淡出的趋势。

(二)听觉教学媒体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活动中使用率最高、不可替代的现代教学媒体

听觉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活动中师幼双方以听觉分析器为信息接收通道的现代教学媒体,它是以电声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教学媒体。

由于听觉教学媒体具有操作方便、传递速度快、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使用率最高的现代教学媒体。例如,听觉教学媒体的素材收集相对容易,教师可根据需要自行制作、复制和编辑,也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反复使用录音带,还可让学前儿童自主操作放音、暂停、重听和现场录音,便于教育活动过程的及时反馈与调整;CD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无抖晃和失真度小的特点,更是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得以广泛使用。

就幼儿园各大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而言,尤其是艺术领域的活动,多以师幼双方的听觉通道接受信息,使听觉教学媒体成为学前教育活动中不可替代的现代教学媒体。

(三)视听教学媒体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现代教学媒体

视听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活动中通过视听两种分析器结合的方式向学前儿童传递信息的教学媒体,它是以声、电、光等信号传递教育信息的现代教学媒体。目前,学前教育活动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有电影、电视、视频等视听教学媒体。

视听教学媒体可以真实鲜活地呈现各种事物的特征或活动规律,表现力极强。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它可以将特定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前儿童有身临其境之感,极为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例如,电影的视听效果能有效地呈现事物的存在状态及其变化过程,还可以将微观的事物宏观化或将宏观的事物微观化,也可以完整地再现过去,对学前儿童有极大的情绪感染力和行为影响力。

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上分析,视觉和听觉是学前儿童占主导地位的两种感觉。视听教学媒体能通过学前儿童的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同时传递教育信息,使学前儿童的主导分析器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成为学前教育活动中传递、补充教育信息的得力媒体。

(四)交互教学媒体是今后学前教育活动中推广价值极高的现代教学媒体

交互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活动中通过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工具向学前儿童传递各类教育信息的教学媒体,它是利用计算机将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综合起来以辅助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学媒体。

当前,多媒体课件是学前教育活动中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活动辅助工具。教师根据活动要求,把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加以集成,使它们融为一体并赋予交互特性,便成为多媒体课件。

交互教学媒体集听觉、视觉、视听为一体,信息存储量大,且具有自动运行的功能优势。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是一种非常适宜于对学前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教学媒体。目前,市场上出现大量的CAI教学软件,它能良好地模拟学前教育活动环节,能较好地调动学前儿童的活动积极性,深受教师和学前儿童的喜爱。但对于教师个体而言,通常使用最多的是利用Powerpoint等工具自制课件。

三、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

活动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媒体主要有以实物玩教具为代表的传统教学媒体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两大类教学媒体的信息表现形式及传递方式不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协调、统一的关系。由于教师媒体观的不同和运用技能上的水平差异,从而出现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问题之一:用现代教学媒体盲目取代传统教学媒体

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学媒体应用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试图用现代教学媒体替代传统教学媒体,期待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优势独立实现教育活动目标。这是一个很值得商榷和讨论的问题。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前运算阶段的学前儿童具有自我中心性思维的特点,他们能够在头脑中重现事物的静态状态,即表象,但却不能对表征出来的事物进行操作和转换,也就是说,他们不能从事物变化后的终止状态进行反向推理,以使表征过程回到事物的初始状态。于是,实物操作活动便成为帮助学前儿童进行初级运算的有效途径,进而也就成为学前儿童的重要需求。教育部2012年9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就要求学前教育活动应为儿童投放充分的实物玩教具供其摆弄、操作,进而引导他们的表征过程。

尽管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相容性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包容学前儿童的所有年龄特征。对此,传统教学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则有所限制。而且,即使学前儿童使用了现代教学媒体,也只是对现代教学媒体这一“实物替代物”的操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物操作。因此,盲目地用现代教学媒体代替传统教学媒体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

问题之二:用“人―机”互动模式冲淡“人―人”互动模式

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学媒体应用上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过于推崇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价值而使得师幼间的“人―人”互动模式被“人―机”互动模式冲淡。当前,一些教师在不考虑学前教育活动内容特点的情况下,牵强地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这就从根本上偏离了教学媒体使用的初衷。

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南国农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建设应以‘人’为本,不是以‘机’为本,它所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数字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2]这一思想的启示是,并不是所有的学前教育活动内容均适合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更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必须使用现代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媒体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

事实上,在现代教学媒体“人―机”互动模式下,教师关注的是教学媒体信息是否顺利地被学前儿童接收到,学前儿童注意的是媒体所呈现的信息内容,其中的中介是媒体本身;而作为活动主体的、有着丰富情感体验的教师和学前儿童却在无形中游离于活动情景之外,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前儿童同伴间的交往减少,师幼互动不够,形成活动中的情感缺失状态。这是严重违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失当行为。

有学者指出:“即使再先进、功能再全面的媒体和人相比也是处于从属地位,由人创造,受人控制操纵。它虽然能够代替教师的一部分作用,甚至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可以离开人的活动独立起作用,但这种能动性只是相对的,它是不能完全脱离人而独立工作的。”[3]因此,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的“人―机”互动模式如果不能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人―人”互动模式相结合,就可能成为导致师幼关系日渐疏离的重要原因。

问题之三: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过程代替学前儿童的亲身探索活动

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学媒体应用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是,试图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过程代替学前儿童的亲身探索活动。

一个大家公认的事实是,多媒体呈现给人的信息无论多么形象生动,其性质仍属于间接经验,而亲身探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当前,市场上的CAI教学软件,逼真地模拟出学前教育活动环节,有些教师也在自制课件中,将有关儿童的探索活动用视频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看似直观生动的媒体投放,恰恰是省去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前儿童的亲身实践。

分析学前教育课程不难发现,各领域中的活动是需要学前儿童通过亲身探索以获得直接经验的,这是符合学前儿童学习特点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科学领域的活动中。因此,决不能用现代教学媒体代替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另外,就学前教育课程性质而言,预成式课程被视为一种影响学前儿童主体性发挥的障碍,提倡生成式课程;而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呈现以及目标实现来看,它更适用于预成式课程。所以,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过程代替学前儿童的亲身探索活动,对于推行先进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是不利的。

问题之四:用花样繁多的媒体形式体现所谓的教育直观性原则

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背现代教学媒体使用原则的现象,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试图用多种形式追求所谓的教育直观性原则。

学前教育活动的直观性原则是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特征相适应的重要原则,应当包括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而现代教学媒体并不能充分体现它的内涵。在现实的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花样繁多却华而不实的多媒体课件,似乎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直观性。例如,使课件不时地发出各种声响,产生动画效果,而这些声音和动画又往往与当下的活动内容和环节关系不大,却使学前儿童看得眼花缭乱,听得思路混乱,不但不能起到调动注意力的作用,反而极易使学前儿童出现注意的分散,从而干扰活动过程的有序进行和活动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项关于教学PPT背景颜色的眼动实验研究发现,“相同内容下,白色背景更容易被人接受,在制作PPT 时,浅色的背景下可以更容易让学习者掌握内容。阅读相同文章时,蓝色背景比白色背景所消耗的时间长,白色背景不容易引起疲劳感。”[4]这一实验结果对现阶段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有力的警示。它提示教育者,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必须考虑界面的简洁、自然,避免繁杂凌乱,也就是说,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并不是体现教育直观性原则的明智的教学行为。

四、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

活动中的应用要领分析

学前教育活动中没有全能的教学媒体,所有的教学媒体都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都只对某种特定的教学活动有效。现代教学媒体无论多么先进,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特点,而它在学前教育活动中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它与整体教育活动的匹配程度。应当承认,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优化了教育活动设计,提高了教育活动效率。但是,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具有最大价值、经验一致、抽象层次、重复使用和教学实用等原则,[5]教育者应当在此基础上,遵循和把握现代教学媒体相应的应用要领。

(一)教学媒体设计得当

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应具有充实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应当是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如果二者相互冲突,应以活动内容为重,决不能因表现形式而冲淡活动内容,这样才能良好地体现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达到激发学前儿童兴趣、启迪学前儿童思考、改善活动环境的目的。

以多媒体课件为例。那些界面华丽、画面复杂、内容多变的课件,看似充分展现了现代教学媒体的特色,但这种形式上华而不实的设计却可能使学前儿童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影响了他们对活动内容的注意和反应;而且由于操作环节繁多,教师在操作课件的过程中动作过多,活动过程的流畅性大受影响。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讲求取材合理,用材得当。不能随意将一些与活动有些许关联的精美图片或视频资料不加任何选择和剪辑地生硬拼接在课件里,牵强附会地表现活动主题,这样可能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更不能充分展现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是很不可取的做法。应当以充分发挥学前儿童潜能、强化活动效果、提高活动质量为目的设计课件。

(二)教学媒体功能互补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感官参与的认知活动是卓有成效的活动。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恰当采用不同的媒体组合调动学前儿童的多种感官活动,为学前儿童提供探索、发现的客观条件。对同一个活动内容,可以运用多种媒体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形式传递信息,这样所呈现的信息量要比只用一种媒体来得多,有利于学前儿童加深认识。

在设计媒体组合时,既要考虑各种媒体在活动中所能发挥的各自作用,又要考虑组合后媒体的整体效果,同时,还应兼顾媒体运用的可操作性,那种组合适当,但不利于教师实际操纵的组合教学媒体宁可暂时放弃,或在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后,方可向教学活动投放。

媒体互补要领的另一层含义是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间的功能互补,永远不能在放弃传统教学媒体的情况下单独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因为传统教学媒体具有的情感互动功能和探索发现功能是现代教学媒体所不及的。现代教学媒体应当逐渐发展成为完善的教学过程的一部分。[6]

(三)教学媒体准备充分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中软件的准备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活动设计的整体要求做好活动前的媒体准备工作。应细心地绘制幻灯片和录制录音带,科学合理地剪辑编排视频资料,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活动的顺利展开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

教师还应在硬件的使用技能上下功夫。应对教育活动环节所使用的不同媒体清楚明了,使自己的操作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程度。所以,教育活动前的练习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活动进行中熟练准确、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媒体。

(四)教学媒体运用适度

教师应明确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在一个教育活动中,并非运用的现代教学媒体越多越好,是否运用,如何运用,什么时候运用,都要根据活动需要来确定。教学媒体要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为更好地体现教学重点、难点服务,决不可用它完全代替其他的活动形式,更不能因讲究形式而滥用现代教学媒体。

如前所述,现代教学媒体使用的弊端之一,是有可能因为媒体的频繁使用而弱化学前儿童与教师之间、学前儿童同伴之间的情感传递,学前儿童缺乏积极的情感接纳,这对他们的活动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运用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但不可盲目使用,不必要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育活动过于形式化,缺少人际的直接互动,显得活动过程呆板单调,索然无味,缺乏情趣。

总之,教师应在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优化教学活动效果上下功夫,不可弃本逐末,丧失原则。

根据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应用要领,析出相应的评价项目(见表1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应用评价表)。教师可对照评价项目对自己或同行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使用行为作出一般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兰芳.幼儿教师教育技能综合训练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23.

[2] 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

[3] 陈叶红.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关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26~27.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12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52-1

对于一个普通观众来讲,“一个月不看电视到底有什么意义?”美国媒介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说:“充其量这是一种苦行。”那么,如果半个月不用手机,不上互联网呢?从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为主的传统媒介时代进入到以数字、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受众与媒介的关系正悄然的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而作为被受众“消费”的艺术,在保留了其本身的特点的同时,也在新媒介时代里换了一套“新装”,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创作者不断增加

新媒体时代,于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的创作、变得容易,这是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具有的主动性这一特点的体现。艺术进入由少数人的创作变化成为人人创作的时代,在新媒体时代里,人人都是创作者。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中,人既是传播者同时也是接受者,比如在微博、人人等等社交网络上上传自己拍摄或者制作的视频,那么,此时,“你”就是作为一个传播者的身份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时,你在互联网上关注信息,浏览视频等,那么,此时,这个“你”的身份就是接受者。相对于电子传播时代制作者的门槛高的特点,新媒体时代,制作者的门槛变得低了。比如,传播视频信息,传统媒介时代是少数人向多数人传播,而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大量网民均能参与的创作,只要你喜欢,只要你懂技术,都可以成为制作者。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的少数人向多数人传播的局面,迎来了人人创作的时代。

二、艺术作品具有后现代性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的艺术作品大都是主流意识比较强且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在网上玩视频的人,大都没有什么功利性,他们只是为了好玩或者说借助虚拟的空间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或者借助虚拟空间来挥洒自己在现实世界里没有用尽的才华。同时,艺术本身的严肃性、神圣性的消解相对于电子传播时代更加严重。借助于数码技术,他们运用拼贴、变形、戏仿、错位等手段,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后现代意味。例如,《江南Style》熊出没卡通版,就是根据2012年7月在网络上蹿红的韩国“神曲”《江南Style》的恶搞。这段视频把原来歌曲的MV用一部卡通动画片代替,根据歌曲风格和节奏,把卡通片进行拼贴和错位,营造出一种诙谐搞笑的气氛,娱乐了受众。再比如,2012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甄传》,近期也被网友恶搞了一番。这些制作者凭借自己的智慧制作出来的作品,能够让受众在现实的世界中寻找到一定的乐趣,给受众带去了欢乐。还有的作品通过这种拼贴、戏仿等的手段,用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给人以启发或者警示。

三、艺术作品的费解性

电子传播时代,由于技术的参与,艺术的视听化得到加强,对于艺术作品的阅读障碍不再存在。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出现屏障。在网络上传播自己作品的传播者们,在与接受者的互动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独特的象征符号和独特的解读思路。他们热衷于为他人的解读设置障碍,也享受着寻找解读路径的乐趣,享受着和他人的智慧碰撞出火花。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作品创作者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阅读障碍的出现,还由于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而导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技术,比如,我们的父辈们,在新媒体时代,他们很少与之打交道,对于技术的理解也是知之甚少,所以这种技术的屏障也遮蔽了接受者的解读能力。

四、全球性传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艺术作品的传播不再只是区域性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作品的传播具有全球性。创作者们创作的作品,一经网络的传播,瞬间就会被全球的人知晓。而与此同时,区域性文化的消解也更为彻底。

五、艺术创作对机器的依赖性强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到电子传播时代,制作艺术作品需要机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对机器的依赖性不断加强。

六、总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