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行业发展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3 09:19:26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篇1

一、经济运行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平稳增长,各子行业发展不一

2014年,农副食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38万家,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3533.18亿元,同比增长7.01%,以占轻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8.78%的比例位居行业第一。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轻工行业平均增速1.72个百分点,低于食品制造业5.2个百分点。

从各子行业来看,屠宰及肉类加工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2874.Ol亿元(占20.26%),同比增长8.38%;谷物磨制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2571.51亿元(占19.79%),同比增长9.27%;饲料加工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0813.85亿元(占17.02%),同比增长8.44%;植物油加工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 0650.5亿元(占16.76%),同比增长3.03%;其他农副食品加上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5525.66亿元(占8.7%),同比增长4.81%;水产品加工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5087.2亿元(占8.01%),同比增长5.2%;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4888.7亿元(占7.69%),同比增长11.62%;制糖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121.76亿元(占1.77%),同比下降6%。

2.主营业务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2014年1~12月,全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累计发生主营业务成本57016.25亿元,同比增长7.94%。实现利润总额3069.95亿元,同比下降Q.44%。完成累计亏损企业数1870家,同比增长14.16%。累计亏损面为7.86%,同比增长0.98%;其中,制糖累计亏损面为54.98%,同比增长12.86%;植物油加工累计亏损面为10.48%,同比增长2.61%。完成累计亏损额198.45亿元,同比增长51.11%;其中,制糖完成累计亏损额57.99亿元(占29.22%),同比增长97.22%;植物油加工完成累计亏损额51.1亿元(占25.75%),同比增长94.87%。

从分行业看,谷物磨制完成累计利润总额644.59亿元(占21%),同比增长7.75%;屠宰及肉类加工完成累计利润总额643.63亿元(占20.97%),同比下降3.07%;饲料加工完成累计利润总额508.02亿元(占16.55%),同比增长4.45%;植物油加工完成累计利润总额358.45亿元(占11.68%),同比下降11.49%;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完成累计利润总额348.2亿元(占11.34%),同比增长5.75%;水产品加工完成累计利润总额276.66亿元(占9.01%),同比增长0.13%;其他农副食品加工完成累计利润总额27I.99亿元(占8.86%),同比增长0.24%;制糖完成累计利润总额18.41亿元(占0.6%),同比下降65.25%。

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下降。植物油加工、制糖制约行业利润率

2014年1~12月,全国农副食品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83%,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明显低于轻工行业6.27%的水平。

从分行业来看,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12%,同比下降0.4%;水产品加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44%,同比下降0.28%;谷物磨制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13%,同比下降0.07%;屠宰及肉类加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同比下降0.59%;其他农副食品加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92%,同比下降O.22%;饲料加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7%,同比下降0.18%;植物油加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37%,同比下降0.55%;制糖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64%,同比下降2.8%。

4.产品产量均为正增长,大米增速最快

2014年,全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小麦粉、大米、饲料等8种产品产量如表1所示。产量增长最快的是大米,其次是混合饲料,产量增速最慢的是成品糖。累计产量最大的是饲料,其企业数也最多;其次是小麦粉,产量最小的是冷冻水产品。

分区域分产品来看:河南小麦粉产量全国最高,完成累计产量0.52亿吨(占全国36。81%);湖北大米产量最高,完成累计产量0.26亿吨(占全国20.18%);山东省、天津市、湖北省精制食用植物油占全国精制食用植物油比重均超过10%,其中,山东省完成累计产量861.37万吨(占13.18%),天津市完成累计产量752.88万吨(占11.52%),湖北省完成累计产量686.54万吨(占10.51%)。

5.出口额同比增长4.88%,进口额同比下降1.95%

2014年,全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累计完成出口额359.31亿美元,同比增长4.88%。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比重10%的有:出口日本累计72.77亿美元(占20.25%),同比下降2.95%;出口美国累计44.35亿美元(占12.34%),同比增长7.27%;出口我国香港累计36.36亿美元(占10.12%),同比增长10.89%。

2014年,累计完成进口额301.27亿美元,同比下降1.95%。进口比重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新西兰、巴西、秘鲁等地区。印度尼西亚完成累计进口额31.35亿美元(占10.41%),同比增长11.02%;泰国完成累计进口额29.09亿美元(占9.66%),同比增长18.78%;美国完成累计进口额28.82亿美元(占9.57%),同比下降2.1 5%;马来西亚完成累计进口额28.09亿美元(占9.32%),同比下降16.61%。

二、行业投资发展分析

2004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43.3亿元,同比增速36.2%;2014年,固定投资10026.6亿元,同比增速18.7%。连续11年符合增长率为33.85%。近3年增长率均低于平均水平。10年投资增速整体趋势呈现震荡下行趋势。

三、发展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向好趋势为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打下基础

尽管短期内,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但整体宏观经济指标则在明显企稳,甚至一些指标进入上行通道,这成为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支撑力量,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在出现积极而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就业形势较好,居民收入和消费稳定增长,服务业较快增长,特别是网上购物等新业态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就业、收入、消费、服务业这四个宏观数据的增长趋势一致,没有矛盾,且它们之间同样有很强的关联性,是我国经济向新常态转换的突出亮点。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快的。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9%。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控制在3.5%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以内。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其中,农村居民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多渠道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lO年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3.集约化程度不高,转化增值能力低

多数中小加工企业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比重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工的资源有效利用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加工的产业链条短。企业受困于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及平台建设,技术更新比较缓慢,引进急需技术时需要承担技术转让费和产品市场销售的风险,企业和科研单位技术对接难度比较大。

4.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表现在食源性、化学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中、违法生产经营等方面。危害表现在严重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生产企业的巨大损失、社会的不稳定,阻碍经济的发展。

5。农副食品出口受阻点较多

许多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管理,其食品生产的全过程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还有朔源要求。发达国家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禽畜类食品的出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一定的歧视性,虽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遵循着非歧视性的原则,然而各国在制定进口食品准入准则时都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各国在检验进口食品安全时,通过一系列隐蔽举措,达到限制进口食品的目的。同时,中国本身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方面也存在问题。例如,抗生素残留一直是牛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6.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成本压力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篇2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01 ― 02

一、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现状

齐齐哈尔市作为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更是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具有充分的农业资源和发展机遇,其绿色产品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具有相当的技术积累和加工优势,已经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支柱性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点。在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展,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将是推动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提升绿色食品的发展潜能,促进农民的就业与增收,拉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行态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其产值不断地增长,对于促进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实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提高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利润增收,为齐齐哈尔市的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此外,齐齐哈尔市继续继续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与扶优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力量和配套资源,进一步实现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群体,不断提高加工转化水平,稳步推动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打造绿色食品品牌优势,拓宽加工领域与加工技术,提升绿色食品的附加值与科技含量,提高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现有的规模与数量,拓宽销售市场与销售渠道,从根本上推动了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齐齐哈尔市在遵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立足现有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农业优势和生态优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前提,加快夯实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基础建设,提高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投入,努力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动力,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食品深加工企业的增值与增收,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使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而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齐齐哈尔市谋求新的福祉。

二、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现存问题

多年来,齐齐哈尔市始终加大力度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动力,努力提升绿色食品深加工的能力,加快提升齐齐哈尔市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拓宽销售市场与销售规模,使之成为拉动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加工企业融资相对困难

据目前来看,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由于大部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自身的经济基础不强、产业链条不长、生产规模较小,无法吸收或集聚更多的社会投资,致使其融资方式主要过多的依赖于银行贷款,严重制约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自身的发展动力和潜在优势,无法做到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使之更好地促进企业利益的增长。同时,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更多注重逐利的思想,缺乏融资风险的意识,造成银行与投资者缺乏更多的关注度,使得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比较困难,致使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无法进行技术创新,转变企业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扩大加工企业的经营范围,提高加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成长环境比较困难,致使中小型企业无法形成资本的有效集聚,造成加工企业的融资相对困难,出现投资弱的局面,致使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无法更好地扩大企业的业务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增长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推动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技术与管理水平相对薄弱

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效果明显,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缺少与之匹配的技术与管理的支撑,造成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率较低、市场发展空间狭小等现状。尤其是表现在技术设备方面,由于加工企业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较低,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着质量差、成本高、档次低等问题,致使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无法形成强劲的核心竞争力,严重阻碍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上,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较发达地区相比还是相对较弱,多数加工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以及制定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呈现出正常良性的运营态势。

此外,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更多的注重产品数量的增加,而缺少对科技含量的投入,造成产品的附加值不高、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较低等问题,从这一层面上,深刻地反映出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投入技术研发的力度偏低,导致多数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的战略研究,致使齐齐哈尔市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缺少精细化的技术,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严重削弱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

(三)品牌理念意识不强

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发展与运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营销模式的影响,过多的专注产品的生产数量,而忽视了对产品本身的设计与包装,没有将产品与品牌进行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在更深层次上无法突出产品的品牌理念,增强品牌的主导力量,发挥品牌的优势作用,使之充分有效地带动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提升高端市场的发展空间。同时,齐齐哈尔市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企业产品的推广上,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适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模式,致使在培育品牌意识的速度上发展较为缓慢,无法进一步的提高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壮大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品牌,从而使之更好地推动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动力的对策分析

齐齐哈尔市作为农业大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有效地拉动了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品牌的知名度。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作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环节中的关键因素,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提升加工企业的发展动力,拓宽销售市场与销售规模,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必须有效地解决现有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一)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

立足齐齐哈尔市加工企业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努力地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动力,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使之进一步地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在外部环境上应加强政府机构的扶持力度,充分解决齐齐哈尔市中小企业因融资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适度地提高优惠政策,充分带动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使其能够进一步的做大做强,拓宽企业的经营规模。同时,在政府的扶持力度上,尽量做到平等对待,不仅加强对现有龙头企业的高度关注,也针对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加工企业进行大力扶持,提高投入成本与力度,使其在外部因素上能够健康稳步的成长,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创收,使之更好地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整体实力。

(二)促进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改造升级

努力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加工企业自身的整体实力,提高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度,使之能够充分地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运营模式,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为推动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助添强劲的动力。因此,齐齐哈尔市应当在内部环境上,进一步地加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改造升级,通过引进国内外高端的技术、设备以及相关的科技人才,逐步提升加工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使加工企业自身能够充分实现改造升级,强化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自身的内部建设,使之从根本上进一步地提高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延伸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链条,使之形成具有深层次的精深加工的能力。

(三)“互联网+”提升绿色食品品牌的知名度

齐齐哈尔市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源,针对目前的绿色食品品牌进行科学地规划和整合,对具有影响力较广、知名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绿色食品品牌进行加大宣传力度与推广力度,强化品牌的意识和理念,提升品牌的发展空间,使其形成具备高端市场的发展空间。同时,转变传统的绿色食品营销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下的绿色食品营销模式,加快与国内知名的电商进行合作,由传统“卖商品”的思维转变成“卖品牌”的发展思路,促进加工企业的整体实力的提升,增强企业的品牌效应,使之进一步地加快培育一些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知名度较高的绿色食品品牌,加快拓宽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销售规模,提高品牌的意识,增强品牌的影响力,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此外,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齐市,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地推进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建设,将产品与品牌意识紧密联系,通过建设品牌理念,搭建绿色食品营销平台,使之进一步的开拓市场。

四、结语

齐齐哈尔市作为农业大市,绿色食品产业将是齐齐哈尔市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通过进一步地开发绿色食品产业,能够有效地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整体实力,提高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度,拓宽绿色食品销售的规模,增强加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使之成为推动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牵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篇3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有两个议题:总结回顾前一阶段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对今后全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质监局某局长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讲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一些体会,市质监局某副局长又针对我市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肯定前一阶段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成绩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开门七件事,件件与食品有关。食品安全工作是一件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去年5月国务院就部署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并把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去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和晋城市委、市政府,以及高平市委、市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非常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工作积极主动。市质监局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自觉从全局的高度,提高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本部门的一项重点任务,制定了工作计划,开展了一系列食品专项执法活动和食品质量整治工作,进一步把中央、省、晋城市、高平市里的一系列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同时,已成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这样便明确了责任,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二是整治扎实深入。市质监局以及各职能部门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大力开展以粮、肉、蔬菜、的、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为重点品种,以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城乡结合部等为重点区域,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等为重点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整治,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责令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食品企业停产整顿,端掉了几个生产食品的黑窝点,生产假冒劣质食品现象猖獗的势头得以初步遏制。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把整治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作为整治工作重点,切实予以抓紧抓好。今年,市质监局已经组织开展了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整顿治理,对食品企业进行了三次详实的普查工作,摸清了企业底数,建立了企业档案,在次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能力、检测能力、诚信记录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和重点整治。这些工作为下一步在全市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三是监管立足治本。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质监局以及各职能部门既注重“打”更注重“治”。在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制,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文秘站:

总之,对前一阶段全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出的艰苦而有成效的努力,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切实提高对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当前我市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产加工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现象屡禁不绝,特别是农村的食品问题还相当严重,食品安全监管也存在不少的薄弱节,以次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我市人民生活已从温饱型食物结构转向营养健康型食物结构,对食品质量卫生的要求更高了。二是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由于人民群众对食品质量卫生要求的提高,食品安全也自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据央视《食品安全高峰论坛》网上调查表明,99的人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表示担忧或非常担忧。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代表热评的重点话题。三是中央和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去年6月下旬以后,国务院连续召开七次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面对群众的要求、社会的关注、领导的重视,希望同志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建设和谐高平的必要条件。

食品生产加工业是除了农产品以外,人民群众消费食品的主要来源,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工食品在人民群众食品消费中的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业的规范发展,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总的状况较好,但也必须看到,一部分企业中存在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滥用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卫生条件不符合行业准入要求等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对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整治,就难以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说的更严重一些,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危及无辜群众生命安全,甚至造成公共卫生事件,还会引发社会心理恐慌,从而影响和谐稳定的大局。因此,必须从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建设和谐社会高度来重视抓好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对食品加强监管,是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来看,这项工作更关系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才能更好地从生产加工源头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把以人为本的方针落到实处。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诚信守法规范经营,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整治,才能进一步促进我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水平的提升,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较大的行业,特别是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实践表明,80的农产品是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原料,90的农业龙头企业是食品企业。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 定着农产品的增值、增效、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占有率,也影响着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三)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市场主体和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而且,这几年被暴光的假冒伪劣经营行为,基本都出在食品生产加工业。今年召开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已明确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列为今年的三大专项整治任务之一,而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开展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更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这个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就将极大地使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三、切实抓好全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地方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强调几点,全市食品监管和整治活动的具体实施工作,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保障必需的整治工作经费。

市质监局要牵头负责并会同经贸、农业、卫生、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环保等部门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具体工作。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要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及时通报情况,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食品安全监管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健全本部门内部的监管责任机制,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监管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对所辖区域划分责任区,实行划片定人定责管理。

各乡(镇)、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工作,明确承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部门和人员,落实监管责任,并与辖区内的企业签定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对企业承诺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向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通报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关情况。

(二)突出重点,狠抓整治。今年以来全市重点整治的产品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__年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20__]20号)中确定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等品种。各职能部门也要结合我们当地实际,确定一种或几种具有行业性或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开展重点整治。.

我们要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查力度,对具有不良经营记录及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具体就是要组织几次具有一定规模和声势的联合执法活动,着力打击城乡结合部、农村等监管薄弱地带长期存在的制假售假行为,严厉查处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没有基本质量控制措施产品标准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及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通过整治,集中力量处理一些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影响恶劣的生产加工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大案要案,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关闭不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狠狠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三)积极引导,改进服务。要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支持企业改善技术设备,积极推行“食品企业良好作业规范”(食品GMP)等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食品生产标准,积极发展优质精深加工食品的生产。大力培育大型食品生产龙头企业,积极宣传食品生产加工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大力发展区域性和行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适应块状经济和食品作坊的质量检验机构,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质量检验、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加快发展专业性的行业协会,发挥其在加强食品行业自律管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篇4

1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和食品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充足的食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优质的食品是国民健康的保证,所以,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也已经将食品工业的发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开辟了光明的道路[1~2]。

众所周知,食品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力发展我国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千万国民的健康营养。而国家高等院校的食品专业正肩负着培育这种人才的重任,目前众多职业院校的食品专业以培育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为企业培养出大批的一线操作技术人才,切实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鉴于此,本文对食品行业的紧缺工作岗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我国食品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近10年食品工业的总产值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从1997年到2007年食品工业总产值从5317亿增长到24430亿元。

国内外经济学家公认:在未来5~10年内,中国将是全球收入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期间至少有1亿家庭(约有3亿多人口)将进入年收入l万美元以上的行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市场。由此看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空间非常大,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市场的前景也是乐观的。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预测,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将是有机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和国际化。中国食品工业企业必须振作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同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对我国食品工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能够很好的把握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食品工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加快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

3我国食品工业从业人员情况及食品专业毕业生从业情况

依据2007年食品工业年鉴的数据,当年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从业人员为200~300万人,在全国的食品行业中随机抽选20家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表3和表4。表2是20家大中型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企业的人员主要还是大中专及以下学历,主要从事生产操作。表3是食品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从业情况,大部分毕业生都从事一线生产操作。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食品专业就业不存在市场饱和问题。很多企业现在还紧缺高级管理人才及生产、销售人才。表4是食品企业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现在急需管理型人才,其次,则是生产操作及销售人才。

4我国食品专业未来人才需求预测

当前,我国的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进行调研发现,食品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相应的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4.1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

1996年完成的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显示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部门总产值中首次攀到了第一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从1997年至今,我国食品工业的产值始终在GDP总量中占第一位,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对食品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持续增加。调查发现,企业所需的食品人才中生产操作人员、销售人员的需求比较大,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食品企业的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操作工、销售人员、食品检验工、食品制作工、食品包装工、一线QC、基层管理人员、食品加工设备操作工这几个岗位。

4.2提高食品的营养与安全作用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食物结构将迅速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现代食品加工行业必须改造传统的食品生产方式,进行食品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提高食品质量和减少营养损失,为人们提供大量经济、安全、高质量的食品。

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因此近年来食品安全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2005年9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食品生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必须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食品检验人员实行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通过对业内有关人士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人才缺口达80万。因而,培养优秀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的人才势在必行,功在千秋[3~4]。

5对职业院校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意见及建议

人才培养需要符合行业需求,要适合企业口味,学校在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加需要更多创造实践、实习实践的条件与机会[5]。

5.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学校应该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针对食品行业人才岗位的需求,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调整。根据现代食品企业需要生产操作工、食品销售人员、食品检测工、一线QC、基层管理人员、食品加工设备操作工等实际,调整课程的设置,将《食品工艺》调整为《果蔬加工》、《粮油加工》、《酿造酒工艺》、《软饮料工艺》和《乳品工艺》等工艺课程,同时增加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2实施“双证制”教育

为适应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的要求,将“双证制”纳入教学计划,规定本专业学生必须取得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实施校企合作,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探析[J].广西轻工业,2007(6):109~111

[2]张有林,华.食品科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4(1):139~141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篇5

一、充分认识食品工业安全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

食品工业既是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其直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实现安全发展、快速发展尤为重要。

安全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是落实六大产业的迫切任务。食品工业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工业必须高度重视发展食品工业。食品工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仍在继续的情况下,听取大家的意见,集中企业家的智慧,探索我们的应对措施,在危机中找商机、找转机,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食品工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技术、卫生与健康水平,必须高度重视。**是**的省会,全国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做大做强食品工业,是必须的,也是完全有条件的。

安全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是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必然要求。六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后相关的法规条例会相继出台,社会对食品企业的安全要求越来越苛刻,政府的监管也会越来越严格。以前讲民以食为天,现在我们要提民以安全食为天。如果我们的食品生产不能够做到卫生安全,是不会为社会容忍接受的,企业也是绝没有前途的,长远看只能是死路一条。食品生产企业对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关注民生的最好诠释就是确保食品安全卫生,给人民提供放心的安全食品。稻香园食品公司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推动生产车间GMP认证,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是值得推广的。

安全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是推动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去年全市轻重工业的比重已经达到18:82,但这并不能说明**市的重工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而根本问题是轻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是缺乏自然资源的城市,在未来依靠“两高一资”发展工业是没有出路的。今后的重点是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都市型工业,发展食品工业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带动城郊农产品深加工、食品机械、包装、物流、旅游等产业链发展意义重大。同时,食品工业在容纳就业方面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发展现代食品工业。

二、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食品工业安全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战线的广大企业家、职工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探索食品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在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营销策略、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实现了机制的创新发展,走出了困境;一大批民营食品企业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闯出了名声,创出了牌子,提供了花样繁多的食品,改善丰富了市民生活,为我市的食品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我市的食品工业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多数食品企业的规模较小。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企业、名牌很少,产品的覆盖面多限于本市、本省。二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低档次的传统产品居多,运用新的科研技术、营销战略引领市场、占领市场的产品不多。

当前仍在继续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的食品工业也不同程度地带来影响,国家、省市出台的轻工产业振兴规划,市政府出台的食品工业发展指导意见,都对振兴食品工业做出了安排。这些政策措施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克服困难,主动应对,化危为机,实现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一)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是要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地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强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课题攻关;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产学研基地、技术中心;加强设备改造,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努力追踪国内外食品工业的最近科技成果,为我所用,吸收创新发展。二是探管理创新。科学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最佳途径。食品生产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优化人员配置,探索流程再造,降低生产成本。要延揽好使用好人才,研究提高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有效方法。

(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一是注重开发新产品。引导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逐渐改变老面孔、低档次的局面。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品。加强对精品传统食品的挖掘,培育一批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食品,推动传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扶持重点企业。进一步优化食品工业投资结构,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技术创新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确保产品卫生安全。6月1日《食品安全法》就要实施了,《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食品行业意义重大,也给我们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一要认真贯彻国家《食品安全法》。以促进我市食品工业发展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建立完善起从原料生产、采购、贮运、加工到成品包装、销售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体系。二要强化企业法人代表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各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对全员的卫生安全意识教育,坚守职业道德,做到诚信守法。时刻保持自律,营造食品安全信用环境,使食品安全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科学选择发展战略。当前我市的一些食品企业发展欲望强烈,但不论采取什么发展方法,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研究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但有两条要注意:一是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参与会展、广告宣传等措施,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总量,提高附加值,逐渐把企业做强做大。二是要研究企业扩张方式。企业发展的初期,要在本行业做精,逐步做大、做强,不必贪多。在有了相当的规模与知名度后探索多种发展战略时,也要考虑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尽量避免踏入不熟悉的行业,避免投资决策失误。不论单一战略还是多元战略,都要慎重稳定。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经委将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行业振兴规划的有关政策以及《关于加快**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食品行业的重大技术进步项目,特别是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项目,经委将积极予以支持,扶持“新、特、优”型的中小企业。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在项目申报、政策落实、行业分析等方面为食品企业做好全方位服务。

三、发挥好食品工业协会的作用

**食品工业协会在推动全市食品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食品工业协会换届之后,在闫会长的带领下,创新思路,积极主动,工作卓有成效:积极为政府出主意、当参谋,支持了政府的决策;努力发挥协会“企业之家”的作用,联系大学、科研院所,与14家食品企业的20个项目进行对接,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困难;团结企业家队伍,开展“不裁员、不欠薪、不生产伪劣食品和献爱心”活动,提升了食品行业的影响力;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论证发展规划,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向政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成立专家委员会,致力于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评选出十佳精品糕点,创新并继承传统糕点之精华,繁荣食品市场,推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食品工业协会更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上下协调,左右勾通,团结带领我市食品工业企业,克服困难,实现率先发展。在此我对食品协会提出三点要求。

(一)食品工业协会要成为企业之家。食品工业协会是以食品企业为主体组建的民间行业组织,依靠企业、服务企业是协会存在的基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把企业组织好,把企业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协会才充满活力,富有动力。一是协会要全面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内外食品行业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积极研究如何落实国家、省行业振兴规划的政策。二是对食品行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向经委反映,经委能做的经委解决,经委做不到的,我们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帮助企业实现发展。三是要积极加强食品企业间的联系与协调,特别是通过专家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促进信息的交流与资源的共享。四是要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咨询指导,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支持。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篇6

摘要:食品加工产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应从食品加工产业对全世界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探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及其意义,阐明了建设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关键词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食品加工产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43-03

食品加工产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食品加工产业是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得到各国重点支持

民以食为天,食品加工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追求,现代食品已朝着营养、绿色、方便、功能食品的方向发展,未来还会研发多种功能食品,集合植物学、食品工程学、营养学、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采用高新技术,从天然动植物资源中寻找和提取各种特殊功能因子,或者采用生物技术进行微生物的转化生产。多种学科集合研发新型食品产品,必将使食品加工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世界上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现了农产品保鲜产业化、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原料基地的固定化建设、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管理以及食品加工市场体系的完善,进而促进了食品加工工业的蓬勃发展。以美国为例,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业已成为该国各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现在,更是把食品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各国都意识到食品工业承担着为世界人口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任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因此在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投入及设备研究开发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投入。未来各国食品加工的发展趋势是将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的每个环节,提高精细加工能力,最终朝着安全、绿色、休闲方向发展,并且重视加工设备的研发,向新型、节能、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二)食品加工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国食品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指出:“食品产业是与营养科学、食品科学、现代医学及生物、信息、工程、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新技术密切关联,与国民营养健康息息相关的民生产业和基础产业。新世纪以来,我国食品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10年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其增加值占国民经济GDP的4.6%。预计未来5~10年食品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保障民生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推动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食品加工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食品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很多新兴食品专业岗位(群)不断产生,这对企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和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已难以胜任。目前,食品加工企业十分缺乏能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尤其缺乏从事食品加工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

(一)国家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企业技术革新和员工培训等缺乏标准、缺乏资源,急需教学资源库

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对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人才的培养急需教学资源库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大批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我国的食品工业还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农副产品原料的加工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就业增加和农民增收。食品工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市转型的战略性产业,许多地区将食品工业建成精良产业,带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这些都需要大批的食品加工专业技术人才,大批人才急需建立教学资源库加以培养。其次,天津市发展地方经济需要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继续突出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条主线。通过创新,大力推动食品工业大项目、好项目的实施,全面搞好食品安全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全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天津市共有食品及相关产品获证生产企业1 612家。2013年,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总产值达到1 907.33亿元,同比增长了43.9%,实现利税201.28亿元,产值同比增长43.9%。我市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工程,2014年,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了《2014年天津市食品安全监管计划》,将不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和专项整顿工作,大力开展放心食品系列民心工程建设。天津市食品工业经济的发展、食品项目的开发以及食品安全的监管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培养紧缺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食品行业的发展依靠大量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推动 首先,食品行业快速发展依靠食品技术专业人才推动。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指出:“食品工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出现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知名企业或企业集团。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目逐渐增多。同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工业总年产值也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许多就业的机会,因此食品工业就业人员的数目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行业发展如此之快,急需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相应的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其次,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急需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农产品加工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我国农业总产值与食品工业产值相差悬殊。因此,食品加工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指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基础薄弱,企业创新发展的后劲不足,企业技术人才缺乏,在全国食品加工企业职工中,大中专毕业生只占1.5%左右。”由此可见,国家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急需大批具有一定知识技术水平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急需教学资源库系统。

食品加工企业技术革新、员工培训等缺乏标准和资源,急需教学资源库 新形势下,食品加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行业装备水平和关键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技术和设备引进,食品大中型企业装备水平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并且研制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加工关键装备,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与食品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和研发投入配套的是食品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依托于食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研究项目,食品企业领军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校基础型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初步形成。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加强现代企业培训体系的建设。由于培训资源不完善、不系统、不规范,暴露出企业培训体系的较多问题。

总之,食品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高技能人才缺乏,食品企业的技术创新、员工培训等都要求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职教育食品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全国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院校资源资料严重不足、缺乏高职特色,急需教学资源库

由于各院校所处区域不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办学历史不同,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服务面向有很大差异。目前,教学资源与资料严重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已有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其中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在对当前专业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现有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尤其是实验、实训类的文本、视频、动画资源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已有教学资源建设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使得建设成果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共享;缺乏系统性、标杆性的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缺乏教学资源共享和应用推广平台。另外,缺乏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因为职业教育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需要将实训过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素质锻炼贯穿始终。而目前建设的教学资源库主要以文本、视频、课件、素材等传统资源为主,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多媒体、模拟仿真和实景展现操作演示的资源等比较匮乏。

所以,急需建立全国统一的、具有示范性的、能够共享应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型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大力推动全国各院校相关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资源库是示范性院校数字化展示和推广优质教学成果的资源平台,也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平台。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将带动全国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第一,能够提高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重点突出实训、实践能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用对教师非常有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进行备课、授课。同时,教师通过学习资源库中的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根据食品加工资源库的资源,能够指导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机械与设备的操作以及维修、对食品生产中常见单元操作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能力;掌握控制食品检验理化指标、出具检验报告、整理分析检验结果的能力;掌握原辅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配方及配料管理能力、进行产品研发与产品改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胜任食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作;教师可促进自身专业课示范教学能力的提高。

第二,能够帮助在岗员工提高并更新技能。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和开发。由于汇集了国内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代表性院校和高水平教师团队,专业资源库将建设成为集开放性、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共享平台。企业利用教学资源库中内容新颖、贴近实际、生动开放的教学资源,可对企业员工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新技术培训、岗前与岗后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便于企业了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学生实习与就业信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机结合。

第三,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可利用职业资格鉴定与认证培训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初、中、高不同等级的相关技能培训;可方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所对应行业、产业的职业岗位,相关课程的性质与设计思路等,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第四,可为社会人员再就业提供学习、考核及技术能力评价平台。社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为社会人员搭建再就业平台,让社会人员尽快致富。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社会人员岗位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社会人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可根据我国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设置培训课程,通过资源库中的培训素材,使社会人员经过培训后各方面的技能都能得到行业单位的认可。

教学资源库中的素材丰富且新颖,既可增加教学的容量,充实、拓宽教学内容,又可提供比较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学习者的需要,方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依托先进开放的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可为广大用户提供跨院校、跨企业、跨地区的学习,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实现良好的互动和无界化便利服务,从而提升食品加工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产业司课题组.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3-23.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篇7

1.1 信贷资金投入食品加工业力度不断加大

截至2012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325.1亿元,主要投向了房地产、轻工业、交通运输、商务服务业及能源五大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在新增轻工业贷款中,食品加工业贷款达44.92亿元,占轻工业比重达63.04%,占全省新增贷款总额的19.3%。

表1体现出2010-2012期间农行、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三家金融机构在食品加工行业的贷款增长状况,农行、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三年的年平均增幅分别是30.5%、47.6%、38.3%,这说明信贷重点向食品加工业倾斜的趋势明显,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保障。

1.2 贷款品种多样化

目前农业发展银行根据信贷政策,针对不同规模的食品加工企业,制订不同的贷款品种以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发展。

2 河南省食品加工业中的金融支持问题

2.1 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窄

中小食品加工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银行贷款苛刻,资本市场够不着,其资金来源以内源融资为主,有限的资金限制了企业发展。总体上,中小食品加工企业所需资金主要靠民间融资、银行贷款、自身积累,在现阶段,中小食品加工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受到严格限制,而其他渠道融资模式尚不够成熟。

2.2 信贷资金集中于优势企业

从总体上来看,随着河南省中小食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的资金规模也会越来越大,食品加工企业对银行贷款需求总量不断增大,但信贷资金主要流向双汇、三全这些资金富裕的行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资金匮乏,却难引银行眷顾,银行贷款旱涝不均严重制约了河南食品加工企业的均衡发展。同时,银行间为争夺有限贷款对象随意降低贷款门槛,加大了银行金融风险的隐患。

2.3 融资方式单一

贷款是中小食品加工企业解决资金需求的主要手段,在资信等级评价中,中小企业达标难。而一笔贷款从资产评估到审批结束,环节多、时间长、收费多,审批结束资金到账时,往往已过了企业发展的最佳期间,不符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小、急、频的特点。

2.4 信贷时间短,难以满足企业长期发展需要

银行对食品加工企业发放的贷款多是一年期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主要用于简单的扩大再生产,这种贷款期限短、风险低、回收期短、效益明显,企业不能用于技术的更新和改造,不利于中小食品加工企业的长期发展。

3 改进河南省食品加工业金融支持的建议

3.1 切实可行的推进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

政府牵头、鼓励引入股份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入驻河南扩充金融服务体系。农业发展银行加强发挥自身作用,拓宽商业性服务领域,加大对食品加工产业和涉农产业的支持力度。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适度下放审批权限。

3.2 创新金融工具,开发信贷品种

银行创新信贷品种,开发适合中小食品加工企业的信贷产品,同时简化审批程序,改进抵押形式,积极促进河南省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3.3 调整信贷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篇8

山西面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面食种类繁多,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就有40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可谓“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面食是山西人的主食,经过千百年蒸、煮、煎、炸、烙、烧、烤,山西人将其揉搓成了山西面食文化。

山西地处黄河以东,太行山之西,基本地形为中间盆地,东西侧为山,被人们称为“表里山河”。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总面积为15.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500万人,辖11市,119县(市区),是典型的北方冬小麦区,也是主食加工业的主要生产区。山西的小麦产量在全国31个省份中,连续3年排在前11位;地处玉米黄金生产带,玉米总产量在全国31个省份中,连续3年排在第8位。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类型,适宜于各种小杂粮的不同生理要求,是知名的“小杂粮王国”。山西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山西主食工业的发展滋养着独特而众多的天地精华,小麦粉、高梁面、玉米面、荞麦面、莜麦面、杂豆面、黍米面,构成了山西由杂粮王国到面食王国的血脉渊源,为主食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因此认真分析山西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系统开发山西的优质农产品资源,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是山西省主食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变化,人们对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稀有精品越来越青睐,小杂粮以其特有的营养、保健、绿色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山西小杂粮主要为豆、麦、粟、薯四大类17种,种类多、品质好、营养丰富、无污染,数量大,是人们餐桌上的必然营业食品,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山西省委、省政府,注重杂粮产业发展,以优惠的政策,宽松的条件,发展的环境,促进主食加工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主食加工产业,力争跨越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主食消费的新要求、新期待。山西现有50000余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的企业从事杂粮深加工,上半年的销售收入达到629亿元,在“十二五”末将力争达到800亿元。

二、山西省主推主食工业化发展的措施

为提高我国主食加工业水平,满足现代消费需求,今年农业部决定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组织北京、山西、河南、广西四个省市先行试点,努力营造氛围,倡导现代主食消费理念,推进主食加工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山西将借助这一行动,快速发展杂粮主食加工业,将杂粮王国的主食加工迈上新的台阶。山西省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山西省主食加工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优先杂粮开发。2012年,山西省农业厅决定年内启动实施杂粮产业振兴计划,通过加大研发推广力度,发展杂粮主食工业化,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整合打造知名品牌,建设商品生产基地等措施,重点发展各类优势杂粮。《山西省特色食品行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振兴和壮大山西省特色食品行业,推进食品工业尽快成为山西省新的支柱产业。

山西省农业厅提出以壮大晋北、东西两山小杂粮生产区加工规模,建设部级小杂粮生产加工基地为主。在原粮精细加工的基础上,晋北重点发展小杂粮保湿面、燕麦凉面、豌豆糊等小杂粮复合面制品,熟食制品等主食化营养食品;东西两山重点发展小杂粮月饼、饼干、早餐饼等即食食品和休闲食品,有机嫁接该省传统酒、醋、乳等产品,生产保健茶、酒、醋、酱、乳等系列食品,推广生产小杂粮生物营养素等高附加值产品。

二是发挥区域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山西省拥有高粱、谷子、薯类、大麦、荞麦、燕麦、青稞、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等上百种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小杂粮作物有30多个品种,常年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1/10以上。小杂粮生产在全省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特殊地位,直接关系到产区乃至全省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发展杂粮主食工业化,让小杂粮进入“特色+规模+档次”的轨道,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大流通,凸显山西小杂粮的潜在效应,使小杂粮产业在山西成为一项“明珠产业”,带动农产品转化增值,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龙头企业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主体。引导主食加工企业从做产品向做品牌转变,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自愿的原则,推进品牌整合,大力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和原产地标识)认证工作,扩大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类会展推介品牌,不断提高山西主食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继续支持“双合成”、“六味斋”、“亿家康”、“亿佳美”等知名企业品牌,充分发挥其在推进主食产业化中的示范带动与引领作用。

三是优先发展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山西省的一批规模大、思路新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据现有的产业优势和产业特点,在做特、做精、做多上下功夫,融合三晋文化底蕴,走挖掘精深产品加工的路子,使山西的主食工业化整体上从内到外上了一个水平。涌现出了如太原市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主食加工企业。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篇9

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就是食品工业,而我国的食品工业也已经加入到了国际的激烈竞争之中。食品工业要想协调、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但是,如果没有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就盲目的进行创新,是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的。由食品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就是消费者,而经济发展的结构对消费者的食品偏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样就决定了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的取向。经济发展、市场结构、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目前建造适合经济现状的市场结构用来推动食品工业技术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背景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密集地就是中国,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这就让我国成为食品消费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成为食品工业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近几年,我国食品工业在持续稳定的发展,在这样形式下,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才能让我国的食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谓技术创新,就是要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来代替传统的落后技术。经济市场是食品工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源泉,同时也是对技术创新进行检验的最好背景。市场竞争使得市场结构对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工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市场结构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正影响着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

 

二、食品工业技术创新

 

食品的开发与生产,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使消费接受,但是让消费者接受一个新的产品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食品工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与市场体制进行结合,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中市场的需求,制定定新技术的创新规划。

 

之前的金融危机,使很多传统产业亏损、减产甚至倒闭。而有的实行技术创新的公司,不仅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减产,反而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沈阳的一家食品公司就是这些通过技术创新立足的食品工业之一。这家公司在建立分厂的基础上设立了产业学研究,初步完成了战略布局,真正使这家公司在逆境中成长的主要原因是这家公司运用科技创新的手段研发出专利产品。从公司创办开始,这家公司就独立研发出一种社会新型饮品-苹果醋,苹果醋的问世使得市场上的苹果与果农、运输、包装联系了起来,并且为食品业增加了新的亮点,开辟了我国在食品工业产品的新途径。苹果醋之所以会被经济发展中的消费者所接受欢迎,其主要原因是它能改善现代社会的人们因为饮食不均匀而导致的偏酸性体质。并且已经被营养专家所肯定,所以,苹果醋在现代市场结构下,很有发展的潜力。而这款已经成为该公司专利产品的苹果醋,其主要是因为公司实行了技术创新,而它的核心技术还受到其他各公司的青睐。果醋富含果胶、氨基酸、果糖和水果纤维对减肥、降血压、解酒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对现代社会上不同的人群都有很好的市场价值。这家公司把科技创新的精神充分渗入到了公司的各个层次,用管理、科技、营销创新推动公司更好更快发展,并且把公司营业额的5%作为公司进行技术创新的费用,成立了产业发展的研究基地,并凭借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承担了多项国家重要的科研项目。技术创新的关键就是技术人才,这家公司充分利用优厚的条件,引进了在科研方面的人才,加大了技术创新的力度,实现了产品的创新机制。

 

通过这家公司利用技术创新而不断发展壮大,让其他食品工业知道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只有充分了解市场的结构,进行的技术创新才能被市场接纳。

 

技术创新是食品工业进行长远发展的动力,在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中,要对技术创新进行高度强调,改进传统的思想,重视人才的培养,把科技创新视为食品工业发展视为主动力,加大技术创新研究资金,并且要对目前经济发展下的市场结构进行准确的了解,促进食品工业实现高速发展。

 

食品工业的发展会受经济发展的明显影响,当然经济的发展可以对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起到促进的作用,对食品工业长远角度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食品工业技术创新不仅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本行业发展的影响。就现在的状况,食品工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水平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提高,不过,就食品工业在长远的发展情况来看,食品工业随着发展技术产业化,每个公司在进行自主研发的积极性都在增加,技术创新的成果的转化速度也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将推动食品工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大。食品技术的创新成果在呈上升的状态,这样就是说明食品工业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开始对技术创新的成果重视转化吸收,食品工业对新成果、新技术的需求比较高,虽然目前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但是随着今后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度也会渐渐提高。

 

三、政策建议

 

技术的创新是在经济发展下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目前技术创新在我国的食品工业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的财政、贸易水平、法律、教育等,与工业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还比较低,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没有发挥出来,以下是对推动我国食品工业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国家市场结构的改革速度,是食品工业在市场结构下得以顺利进行技术创新的保障,技术可以超越,但是市场结构却不可以超越。如果市场结构不适合技术创新,食品工业就算通过加大投入资金和人才,其进行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因此,如果国家市场结构继续保持现状,那么就有可能导致食品工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果不能给公司带来预期的收益。所以,我国要根据食品工业目前发展的状况,来进行市场结构改革,建造适合工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提高食品工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步伐。

 

(二)制定创新政策,对于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制定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政策,并且加以推广。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取得更多的利润,消费者的需求对有效推动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的需求和国家新政策的引导、指导下,食品工业以高收益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不断的研究、创新,推进食品工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小结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篇10

一般来说,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户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

为了使业界同仁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本刊特对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独家采访。

食品添加剂作用日益突显

记者:随看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国人对一些特殊膳食的需求越来越多。各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为了达到改善食品品质、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等目的,必须依据产品的特点选用合适的食品添加剂。因此,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各位作为食品添加剂领域的资深人士,请介绍一下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情况。

焦宇知: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按功能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个类别,共计2400个食品添加剂品种,其中加工助剂158种,食品用香料1853种,胶姆糖基础剂物质55种,其他类别的食品添加剂334种。据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添加剂产量在71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1%,产品销售额约720亿元,同比增长12.5%,出口创汇约32亿美元。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主要为:30%用于调味品、17%用于氢化胶体,13%用于酸化剂,12%调味增强剂,甜味剂,色素、乳化剂,营养强化剂和酶制剂类约各占5%,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各约占2%。

斯波:食品添加剂推动了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料,现阶段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比较理想。

刘立存:据统计,目前全球开发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达1.4万种,其中直接使用的品种有3000余种,常用的有680余种。近年来,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不断发展壮大,产品门类齐全,基本可以满足食品工业的需要。“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中,食品添加剂功不可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得到了广泛的开发与应用。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既保证了食品的高质量,也推动了食品工业的大发展。当前,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较快,为食品添加剂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使中国食品工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地变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多样化,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日益广泛。

食品添加剂应用须谨慎

记者: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食品添加剂的“身影”,作为食品工业化的产物,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共性问题?

焦宇知: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相关部门共检查食品添加剂企业9.7万户,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63万户,各类食品添加剂使用违法案件5305起。食品添加剂标准不完善、监管滞后、检测技术相对落后,少数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企业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淡薄,以及巨大的利润驱使导致我国食品企业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违规使用或超量使用。此类情况占全国食品添加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的45%左右,如果脯,蜜饯中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方便面中违规加入柠檬黄,用水、糖精、酒精和香精勾兑所谓100%原汁葡萄酒,以及滥用牛肉精膏、胭脂红、焦糖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生产假牛肉等。

使用未经国家批准使用或禁用的添加剂品种。到目前为止,卫生部已经公布了28种对人体有害的非法食品添加物。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乳制品违法加入三聚氰胺,诸如此类的还包括蔬菜中的保险粉,辣椒粉中的苏丹红,农药多菌灵等水溶液浸泡果品防腐,以及近期备受关注的“一滴香”、“火锅飘香剂”等餐饮业违法使用香料香精问题。

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没有明确标注或标注错误。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于2010年明正式实施,根据新规,所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必须要在包装上毫无保留地进行明示,但个别食品添加剂仍存在未标注“食品添加剂”字样以及含量,成分等问题。

此外,重复和多环节使用添加剂以及使用劣质。过期的食品添加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斯波: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为:食品生产过程中用什么食品添加剂,如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用量及其生产过程控制;如何通过食品添加剂的复配使用,有效提升食品的工业化水平等。

记者:虽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分类,使用范围、用量等都作了明确说明,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为了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请问现阶段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焦宇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统一食品添加剂标准,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及时权威食品信息。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都有一套完善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制度。列入我国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经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会严格审查,通过公开向社会及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确保其技术必要性和安全性。

斯波:针对目前食品添加剂所存在的问题,重点要在技术交流及其应用方面进行把控: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食品添加剂。如每天我们都吃的味精也是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根据《食品安全法》。GB2760相关规定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科学,合理地使用,为对于食品工业快速发展非常重要。只有也惟有合理对其进行使用,才能有效推动食品添加剂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食品生产企业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使用,避免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此外,行业协会要多组织一些关于生产技术,应用的论坛等交流推广活动,以期使广大消费者对食品添加的作用及功效,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刘立存: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的行业标准进行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对品质的控制非常重要。食品添加剂企业应该制定出具体的生产标准,并且可以将这些标准进行宣扬,以提升企业的美誉度。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奖惩结合的激励机制,才是正确之道。如设立品质奖金、品质勋章,对优秀的执行者予以奖励,对落后的执行者予以惩戒,以此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重视品质的良好氛围。

食品添加剂监督与扶持并重

记者: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均离开相关主管部门的扶持与监督,食品添加剂行业也不例外。请问,为了实现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主管部门从管理与扶持的角度,应如何进行管控?

焦宇知:作为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做到,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力度,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在安全性评价和标准方面,以及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的监管制度,减少繁文缛节,提高监管效率。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执法,各级政府财政应拨专款,加强在中小城市及农村对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在内的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力度和仪器装备配备,特别是对违规使用防腐剂,甜味剂,色素,面粉处理剂等“问题食品”的检查,并充分利用传媒将抽检结果及时让消费者知晓。此外,要不断加大对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的查办和惩治力度。

斯波:目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当前,由于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相对滞后,因此在食品安全法执行过程中给一些企业带来麻烦,为此,行业协会要多发挥作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客观宣传。可由食品安全办牵头,组织卫生,农业、工商,质检,药监等部门,依托新闻媒体,合理、合法、合规地对食品添加剂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宣传。与此同时,对于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要严格查处,并通过立法来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

刘立存:近年来随着食品添加剂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其安全性问题等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亟待解决。现阶段,由于“三聚氰胺”的阴霾还未散尽,因此国内的监管部门更应该积极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法规、标准。

目前,我国在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上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其品质,使用量,使用范围都有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严格审批,我们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经营单位、使用单位只有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管理办法》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进行操作,才能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食品添加剂应用前景广阔

记者:通过各位的阐述,使我们在应用和认知层面上对食品添加剂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前景又将如何呢?

斯波:在食品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因此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促使食品添加剂行业的产值和产量,将在“十二五”期间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致使食品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高品质食品的生产企业,因为只有依靠高品质的食品添加剂,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食品。

刘立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工业的发展势头日渐强劲。食品添加剂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物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1世纪食品添加剂发展趋势是天然、营养、保健和安全,与食品密切相关的食品添加剂必须以此为准则。人们始终把健康放在第一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绿色食品等,已成为食品消费市场的热点,而这些食品与功能性食品添加剂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篇1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47-02

一、引言

所谓食品工业,是指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我国食品工业属完全竞争行业,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程度不高。总体上,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处于成长期,产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多,技术水平较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近年来,随着行业整合及行业成熟度不断提高,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行业龙头企业渐渐担当起行业资源整合的主角。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作为哈尔滨市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2006-2010年,食品工业的总产值始终在装备制造业之后位于第二位。2006年以后,食品工业总产值始终保持约20%的高速增长。在哈尔滨市优势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从2011年4月,食品工业总产值跃居哈尔滨市四大优势产业之首,成为哈尔滨市工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总产值指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上位置,排名第六。本文试图从分析发展食品工业对哈尔滨的经济意义着手,研究这一产业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哈尔滨食品工业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二、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一)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概况

多年来,哈尔滨市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确立了 “绿色、安全”的发展理念,把壮大食品工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科技支持、园区建设等措施,着力培育发展食品工业集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培育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面大、带动力强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形成了以乳制品制造业、饮料工业、啤酒工业、大豆加工业、肉类工业、粮食加工业以及特色食品加工业为特色的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2006-2010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当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在22.8%以上,对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2006年的14.2%提升至2010年的53.1%。

2011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共有25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81.2亿元,同比增长25%,占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4.0%;实现工业增加值257.0亿元,同比增长26.4%,食品工业产值占哈尔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0%。

(二)哈尔滨食品工业运行特点

2011年,哈尔滨食品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积极局面,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从四个行业来看呈现增长速度“两高两低”态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28.3%和33.5%,分别高于行业平均增幅3.3和8.5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60.8%和8.4%,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7.0%和10.6%,拉动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增长分别为16.8和2.6个百分点。

但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增长速度呈现缓慢态势,增幅分别为16.9%和17.2%,分别低于行业平均增幅8.1和7.8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21.0%和9.8%,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5.2%和7.2%,拉动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增长分别为3.8和1.8个百分点。

三、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从食品加工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3∶1,全国平均为0.66∶1,与哈尔滨市相邻的长春市为1.1∶1,而哈尔滨市仅为0.59∶1。由于缺乏集农工贸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世界50家最大食品集团中最小的一家年销售收入也达300亿元人民币,约是哈尔滨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最多的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6倍。2011年哈尔滨市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50亿元至100亿元的企业1户,10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12户。

(二)加工层次低

除雀巢、蒙牛等招商引进的一些精深加工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围绕本地原料进行初级加工,浅层次加工产品多,深层次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地产地销产品多,辐射全国的产品少。目前,哈尔滨市60%左右的农副产品仍以“原字号”或初级加工进入市场,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后,在美国可增值约3.72元,而哈尔滨市只能增值约0.38元。

(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发育不够强势

虽然目前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但整体产业发育不强,经开区、双城开发区、宾西开发区及五常大米加工基地还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特别是五常大米加工基地规模企业少,企业小而散,由于缺少大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难以快速发展壮大。

(四)缺乏强劲的新增长点支撑

近年来,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已由2006年的307.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81.2亿元,增至原来的近3倍,年度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3.5%,尤其是近两年增速均在25%以上。继续维持高位增长,需要更大的绝对值增量来支撑。目前食品工业缺少大型项目,在今年新建和续建的30个食品工业亿元重点投资项目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仅2个,而2012年能够投产项目有14个,新增企业投产、达产较慢,产能释放周期较长,工业投资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后劲。

(五)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矛盾凸显

一是人才和劳工缺乏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哈尔滨市工业人才不足,劳动力流动性强,人才和劳动力外流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经常出现招工难、招合适技术工更难的现象。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物价高位运行、融资难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发展。企业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现有工业企业许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规模小,无资本积累,流动资金普遍短缺,严重制约了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个别行业受特殊原因影响,发展缓慢。如乳制品行业受问题奶粉事件影响,加大了进口乳制品对国产乳制品市场的冲击,行业发展处于低迷状态。

四、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突出特色,做强优势产业

食品工业是哈尔滨市“十二五”时期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去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装备制造业,成为哈尔滨市工业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做强哈尔滨食品工业,一定要围绕哈尔滨市特色资源做文章,打好“特色牌”。一是加强推进方便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冷冻冷藏、常温方便米面制品等主食食品,推进传统米面食品、杂粮和中餐菜肴的工业化。如:延寿鸿源食品的无菌方便米饭项目的投产将填补东三省方便米饭领域的空白,带来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强肉、蛋、豆制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精深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工业化。三是积极发展具有特色风味优势的饮料产品,鼓励形成风味饮用食品区域化。大力发展原浆水果饮料、坚果饮料、蔬菜饮料等健康营养饮料,鼓励发展格瓦斯发酵类风味功能性饮料。

(二)依托资源,促进产业集聚

哈尔滨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农业资源。为进一步发展哈尔滨食品工业,就要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打造特色产业的聚集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基地,让资源在产业上活起来,助推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大力鼓励在五常、方正、通河和木兰等适合稻米种植的地区开展稻米绿色种植和精深加工;鼓励在尚志、阿城和延寿等地兴建浆果类饮料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园一特”,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三)扶优扶强,壮大龙头企业

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是推动和带动食品工业整体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安排一定的信贷资金,逐步扩大贷款领域,增加贷款规模,重点解决龙头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三是加大综合服务力度。在信息、土地、水电等方面搞好综合服务,做到搭台不唱戏、参与不干预、帮办不包办、献策不决策、服务不增负,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和引导,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诚信建设,打造优质品牌

一是以乳品、饮料、酒类、肉制品、调味品行业的国家诚信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国家及省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做好哈尔滨市食品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和指导哈尔滨市食品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认证,以诚信促经营、以诚信谋发展。二是以新型工业化试点活动为契机,在食品行业加大信息化及媒体宣传,为企业树立正面、诚信形象,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质量品牌创建工作,保护和宣传传统品牌,培育和打造新生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五)利用科技手段,促进传统食品工业升级

一是开展产学研对接工作。组织哈尔滨市重点食品企业与省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二是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引进科技人才,从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及质量安全方面创新思路,增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促进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

(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篇12

在整个《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食品质量安全贯穿整个发展纲要,针对“十一五”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提出采取未来将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监)测力建设、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五个措施落实食品安全问题,并设定了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完善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食品生产企业60%以上达到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目标,在政策措施方面“强化安全监管,政府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的支持,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食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食品标准体系建设。”。预示着在未来国家将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将会进一步从严,行业准入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和更加规范,尤其对企业在检验能力方面对人员和设备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全。

解读二、粮食安全问题被提及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确保粮食安全是中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尤其从2009年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较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政府也在保证粮食安全和促进粮食增产和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等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而在此次《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方面和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被充分体现,在规划中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发展非食品用途的粮食深加工,确保口粮、饲料供给安全”。同时在发展方向上提出“鼓励发展国际粮食合作,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稻谷、玉米和大豆加工企业”, “鼓励并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合作开发棕榈、大豆、葵花籽等食用油资源,建立境外食用油生产加工基地,构建稳定的进口多品种油料和食用植物油源的保障体系。” 可以说鼓励中国企业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几个行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绝不仅仅是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其背后间接体现出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

解读三、产业安全问题得到重视

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国改革开发的三十几年来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促进各行各业的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在部分领域对我国的产业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尤其是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食品加工行业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中更为突出,因此,也广泛受到关注,为保护产业安全在2007年11月,发改委与商务部联合颁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1年12月29日,改革委、商务部2011年第12号令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11年修订)》,自2012年1月30日起施行。2007年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同时停止执行。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修订版《目录》中,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食用油脂加工品种除了豆油和菜籽油外,新增了花生油、棉籽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棕榈油等,几乎囊括了所有品种。此外,大米、面粉也在新《目录》中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在此次的规划中更是予以明确规定,这是近年规划中少有。

解读四、效率和效益问题成为发展方向

针对“十一五”期间食品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粗放式发展的问题,在《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要求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将由过去粗放式发展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体现了“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效率和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问题将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规划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粮食加工、肉类屠宰加工、发酵、酿酒、乳制品等产能严重过剩领域,要求按照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要求依法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和设备;在重点行业和发展方向上,对各个行业后期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规模明确了目标,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体现出在后期食品工业发展中注重效率和效益将成为每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表明随着加工技术和生产设备的科技进步为淘汰落后的产能和能耗提供了必要条件,预示着在未来我国的食品工业发展将走一条高效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读五、产业布局将更加趋于完善和合理

依托资源优势进行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优势,进行产业延伸,形成产业带,通过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大型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是本次《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重点行业发展方向与布局方面一大亮点,首先,在“十二五”规划共有13个重点行业被纳入食品规划当中,和“十一五”规划相比,除了传统的8个重点行业外,新增了方便食品、发酵工业、酿酒工业、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营养与保健食品5个行业,一方面说明了在食品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行业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在食品工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已经成为食品工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方便食品、发酵工业、酿酒工业;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本次规划中充分考虑了食品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上、下游行业对食品工业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从而使其行业的覆盖面的扩大,使产业布局更加趋于完善和合理。其次,在对各个相关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上和“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的方向性更加清晰、明确,尤其在部分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上提出了相对细化和精确目标,使规划更加具有指导性。

解读六、食品工业发展前景依然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