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5 09:11:10

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篇1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87-02

一、案例研究法

(一)案例研究概念

案例研究是一种解释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各个学者对案例研究的定义都有所不同。阿德尔曼(1997)将案例研究看作是一组研究方法的笼统术语,这些方法着眼于一个事件的研究。尼斯贝特(Nisbet,1978)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对特殊事件进行系统研究的方法。贝纳德(Bernard,1928)认为案例研究是用来阐明和支持命题和规则的方法,而不是归纳出新的解说。肖(Shaw,1927)进一步认为,案例研究强调总的场景或所有因素的组合,描述现象发生的事件过程或事件后果,在大环境底下对个体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形成假设。而在吉(Gee,1950)看来,作为研究方法,案例研究首先用于当前资料或数据,并得出归纳性的普遍结论。根据张梦中与马克・霍哲的看法,前三种观点都认为案例研究有其局限性,只是对特殊事件的研究方法,不能推出普遍性结论;而后两种则认为案例研究能够得出新的假设与普遍性结论。

(二)案例研究类型划分

根据罗伯特・K.殷的理论,案例研究主要有四种:单案例研究、整体性案例研究与嵌入性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整体性多案例研究与嵌入性多案例研究。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以将案例研究方法区分为探索型、描述型、解释型和评价型(Evaluation)四种类型。有学者(Bassey,1999)形象地描述了这四种不同类型的案例研究,其中,探索型案例研究侧重于提出假设,它们的任务是寻找(新)理论(Theory-Seeking);描述型案例研究侧重于描述事例,它们的任务是讲故事(Story-Telling)或画图画(Picture-Drawing),解释型案例研究侧重于理论检验(Theory-Testing),而评价型案例研究侧重于就特定事例作出判断。

(三)案例研究适用范围

然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案例分析呢?尽管案例研究有其优点,但对于不适合运用案例研究的情况下使用,则会产生许多弊端。罗伯特・K.殷认为,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之前,必须考虑的三个条件是:(1)该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类型是什么,包括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怎么样以及为什么。(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事件控制的程度如何。(3)研究的重心是当前的事情还是过去的事情。在他看来,案例研究比较适合研究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它不需要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并且研究重点是当前的事情。罗伯特・K.殷的观点内容很丰富,但在这里不宜展开。笔者有所不大同意的是,案例研究并不一定是研究当前的问题。实际上研究历史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进行案例研究。这里只是为了区别于历史分析法而做出的界定,但事实上这样是否有必要呢?

(四)案例研究法优劣及存在问题

案例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一种。相对于其他定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有如下优点:(1)研究的目标与范围比较容易确定,因此在时间与精力相同的情况下,案例研究使人们对研究对象做更加集中的研究。(2)案例研究收集资料的渠道比较丰富,研究的手段也比较多样化。案例研究可以采取进行访谈、(历史)资料分析、直接观察等方式收集材料。事实上,案例研究并不一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调查,根据罗伯特・K.殷的观点,即使在图书馆里也可以完成高质量的案例研究。(3)案例研究能够使读者更加清楚的把握特定事件的细节与重要的因素。同时,案例研究也能有助于读者对相似的案例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判断。(4)案例研究能够弥补现有理论体系的不足。在现有理论无法解释某些事件的情况下,通过特定的案例来为人们提供新的观点与启发。

在实际运用中,作为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选择研究主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收集资料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适当的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的能力等。我们也注意到规范的、高质量的案例研究比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没有运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由于研究者缺少案例研究方法的训练,许多案例研究出现如下问题:在案例选择方面,选择单一案例进行研究的居多,缺少多个案例的交叉分析和比较分析,从而限制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数据搜集方面,满足于对表层数据、公开数据的搜集,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因而往往未能了解到案例事件背后的动因和机制;在数据分析方面,多是依赖直觉和判断对数据进行主观的和就事论事的分析,缺乏客观的、结构性的分析;在研究结论方面,停留在对案例本身现象的分析,或只得出经验性的、零散的观点,缺乏对内在规律的挖掘和升华,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在报告写作方面,格式随意性较大,往往根据作者的主观需要选取素材的片段,未能全面和客观地陈述事实,事实与结论也缺少清晰的区分和紧密的逻辑联系。现有案例研究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研究的质量。

二、案例研究方法论要点

(一)理论对案例研究的重要性

由于案例研究采用“分析性概括”,而非“统计性概括”的方法,案例研究的有效性更多地依赖于在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的分析。在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建立两种具有竞争性的理论假设,分析所得材料对这两种理论的不同的支持程度,或将案例材料分析所得的范型与理论假设的范型进行比较,那些受到案例材料支持的理论假设或范型代表了研究的发现。因此,理论是研究的目的,同时又指导了对案例材料的分析。通过范型的匹配,还可以检验由案例分析得到的理论或结论有效性。案例研究也需要研究者有一个研究的主张。研究者的主张可以来自现存的理论或假设,比如“建立信息技术系统要进行组织的重构”就是一个研究的主张。探索性研究中研究者的主张可能不是很明确,实证性案例研究则要求研究者提出明确的主张。实证性案例研究用来发展理论的一种方法是提出一个正面的主张,或者同时还提出一个对立的主张,然后用数据和证据对主张进行论证,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二)案例研究设计

一般来说,案例研究设计主要有五个要素:要研究的问题、理论假设、分析单位、连接数据与假设的逻辑、解释研究结果的标准。因此,其程序也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由于案例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先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适合运用案例研究。(2)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可以使你关注所要研究的问题,不会滑向无关的东西。(3)确定分析单位。这个分析单位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一些更难界定的主体。(4)连接数据与假设,解释研究成果的标准。

(三)案例研究数据的搜集及分析

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并没有形成惯例,没有经历常规化与程式化的过程。这意味着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自身的能力。因此,案例研究者的资料收集技巧与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提出好的问题、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被先入为主的偏见所束缚、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剔除无关的信息、要具有灵活性与伸缩性能够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此外,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手段比较广泛,一般有六种: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实物数据。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有其原则:(1)使用多种来源的资料;(2)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3)形成一个证据链。

案例研究的数据分析有三种策略:(1)依据理论观点进行分析。案例研究的设计是以理论假设为前提的,而该理论能够帮助研究者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对数据的分析。(2)考虑与之相反的竞争性解释。(3)进行案例描述。事实上,有些案例研究通过描述的方式也可以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三、如何评价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怎样评价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及怎样增强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评价一种研究方法时,人们通常使用两个指标:一是可信度,二是有效性。有效性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结构有效性,指理论假设(理论研究中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抽象形式)在研究中被具体化(为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性;内部有效性,指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性,如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有效性;外部有效性,指特定条件下、就特定样本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的普遍性,也就是,这一研究结论被推广应用到理论假设所确定的现实环境条件中去的有

效性。

四、案例研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

案例研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主要有:个人隐私问题、公平对待被研究者、回报问题。一般来说,在开始进行研究时都要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但有些并非针对一个人的案例则未必需要这样,例如对某个街区的观察。采取观察方法来收集资料是否就没有道德问题,就无须得到被研究者的同意,在这里笔者难以判断。在研究过程中,尊重被研究者的个人隐私十分重要,研究者要为被研究者保密,尊重被研究者的人格。但这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的效果。因为对于案例研究来说,许多“内幕”可能会更加重要。这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作好沟通工作。在公平对待被研究者上,研究者始终要意识到要尊重被研究者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许偶尔提醒自己是在做研究会有帮助。在回报问题上,给予被研究者一定的回报我认为是必要的。但这也要事先沟通,避免被研究者认为是对其不尊重。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6.

案例研究方法篇2

案例研究方法作为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对已经发生的企业行为和企业结果进行剖析来总结企业管理经验和教训,以提高工商管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决策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工商管理学科教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事实上当前的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动性非常大,尤其是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更是与政治、经济、市场等多种变动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每个企业在每个阶段时期所应该采取的管理方法都各不相同。也正因为如此,有学者开始提出,以研究案例作为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并不科学,这容易使学生陷入思维误区,使其在未来的企业管理活动中照本宣科,给学生带来误导。那么案例研究方法能否被运用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呢?以下本文就来探讨这一问题。

1.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批判性分析

尽管案例研究方法已经在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应用了很长的时间,但对于案例研究方法的争议一直都未曾中断。并且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对于案例研究方法的争议越来越激励,人们对其的批判言论也越来越多。具体来讲,反对将案例研究方法应用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领域的学者所持的观点主要是说案例研究方法存在着较多的主观性,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大多数学者在批评案例研究方法的过程中,还认为案例研究方法在外部有效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这也是案例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点。它不宜于通过实证来对其进行研究,只能利用构筑理论以及归纳式的研究方法,对其工商管理理论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

2.对案例研究方法的价值分析

尽管案例研究方法在运用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其还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的。笔者认为,能否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和教学领域将案例研究方法的价值发挥出来,主要在于运用的方法是否得当。为了能够使人们更好的认识案例研究方法的作用和价值,我们可以从其发展历程和其工商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

2.1案例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

案例研究方法最早的代表就是教学案例学派和经济主义学派。早在20世纪初期,人们就将案例教育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商业的教育过程当中,效的推动了案例教学理论的发展,并且在1921年科波兰德博士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案例管理教学文集,这也为案例教学研究方法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在以后的30年中,案例教学研究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直到20世纪中期,在福特基金会的帮助下,案例研究方法才等到了一定的推广。而在我国案例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在高校中教学过程中的广泛的传播。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案例研究方法在我国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且开办了许多案例培训机构,来促进案例研究方法的发展。

2.2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

从工商管理发展史来看,当前存在的许多管理理论,并不全是通过相关管理思想推导出来的,其中存在的极大部分管理理论都是通过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而来的,因此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领域当中,有着十分突出的贡献。也如相关学者所说的,在工商管理领域中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其中有绝大部分人是学界的权威人物。由于组织领域的比较研究方法的提出,人们对工商管理领域有着新的认识,而且通过对这种方法进行分析,人们认为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组织领域的比较研究方法就必须建立一个该框架系统,通过明确的表述,对组织之间的比较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适当的结论,为了企业的工商管理提供大量的信息依据和实践经验。

3.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领域的应用建议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研究方法并非是一无是处的,那种认为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领域是非主流研究方法的人只是从片面角度来看待案例研究方法,并没有站在发展的角度上剖析案例研究方法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和定位案例研究方法,才能采取正确的案例研究方法来研究工商管理的相关课题。

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水平还相对较低,在某种程度上讲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研究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国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够合理全面。并且我国现有的工商管理经典案例非常少,即使有对企业管理进行调研的活动,也没有真正了解企业的管理状况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只是走马观花的粗略调研,缺乏真实的求证和调研。这就使得现有的工商管理研究案例所具备的学术价值并不高,这也是导致部分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方法不适用于工商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在以后的案例研究方法应用中,应当大力提倡用国际化的视野、规范性的研究方法深入企业、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强调案例研究步骤的规范性,并严格地区分研究案例和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的异同,不同于教学案例而撰写出的研究案例是开展案例研究的重要步骤;撰写研究案例时,忌讳用主观判断的、含糊的语言,强调通过调研访谈取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要注意案例细节,从细微之处往往可以观察到新事物,新事实。第一手资料如实验室观察的数据一样重要,它必须是真实、客观、可信赖,是研究性论文的立论依据。只有在优秀的研究案例基础上发现研究事实、提出研究结论,其研究成果本身才会有较高的可信度。

4.结语

总之,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领域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只要多采用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经典案例作为研究案例,并积极结合实际企业情况和经营环境对案例进行分析,就能够从案例研究方法中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和研究结果。为此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客观端正的科研态度,正确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此来提高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水平。 [科]

【参考文献】

案例研究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98 — 02

战略营销学(strategic marketing)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国外对战略营销学学科的设置相对较早,已经较为成熟,在高等学校中也较为普遍;战略营销学在国内还处于启蒙阶段,仅有少数重点大学的经管学院(商学院)设置了战略营销学专业。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文件精神要求,河南大学于2011年新增了战略营销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已具备了从2013年开展研究生招收和培养工作的条件。以笔者作为学科带头人的研究团队在探讨该学科的建设规划时,强调提出了案例方法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战略营销学教学与研究的基本方法。战略营销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其在教学与研究中使用案例方法,案例方法在该学科的使用受案例方法一般性分析的规制。

一、战略营销学发展、内涵及其学科特点

关于战略营销管理研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利盎和纽曼讨论了营销活动所具有的战略性质,从此营销活动被作为具有“战略”性质的行动提出来了”。1983年萨伯汉西发表了论文《战略营销进化》,解释和归纳了战略营销管理与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显著区别。1989年肯甘在其著作《全球营销管理》提出战略营销是市场营销管理史上的一次革命。进入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 战略营销在模式及实现路径上对照于传统营销管理展开较为广泛的研究。1992年《战略营销期刊》(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创刊,以发表战略营销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战略营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有了零散的研究,在本世纪初战略营销真正地导入, 而后相关的教材和文献陆续出版,其中,李怀斌教授主编的《战略营销学》较具代表性。目前,在我国对于战略营销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战略营销概念的解读和理论框架的构建上,高层次研究成果还相当的匮乏。

战略营销学的内涵具有多元性。其中,西方学者黑曼认为是将企业的战略进行营销;彼得森认为是从战略的高度、以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计划为基础,对企业在产业和市场领域的竞争做出全局性的长远规划,以求获得长久竞争优势的营销理念和方法;克斯特认为是以营销战略为轴心,以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为核心来进行营销管理的过程。国内学者杨望成认为,以消费者导向的营销观念存在忽视竞争的缺陷,战略营销强调消费者与竞争者之间的平衡;另外也有学者强调指出战略营销因其“战略”特征已经成为营销管理的主流范式。笔者认为,战略营销学的学科内涵为:企业运用战略学的理念、原理为指导,通过一系列的营销努力获取竞争优势并最终实现与顾客交易,以提升企业绩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般认为,战略营销学的学科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战略营销管理基于竞争导向和顾客导向,并实现了超越;第二,战略营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战略营销活动;第三,战略营销是战略管理与营销管理发展的前沿动态;第四,战略营销强调顾客驱动与竞争优势; 第五,战略营销强调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动态性。

二、案例方法的一般性分析

1 案例问题选取

案例方法的运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选题不科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问题的无法验收性、问题的一般主题性、问题的构念性、问题的模糊和宽泛性以及方法的选择不当等几个方面。案例方法运用中问题不规范性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问题的提出上还存在一系列的误区。在案例方法运用中如何提出问题?通常来讲,确定科学问题的方法在于观察,而观察是可以来自案例方法使用者的研究兴趣、文献阅读、课题以及与专家和其他学者的交流,当然,对案例企业的实际调研也是案例问题选取的重要渠道。

2. 案例计划开发

案例计划要求案例要有明确的案例焦点选择。案例计划能够有效地推进案例的开展。案例计划开发是一个过程,可分为多个步骤。比如:总体描述案例目标、采访目标组织、数据需求表、时间安排以及案例报告等。关联多个案例计划步骤,系统地考虑是案例计划成功开发的重要保障。

3.案例信息与数据收集

案例信息与数据收集是案例一般性分析的重要环节。案例的信息与数据来源具有多元性,不同来源的信息与数据的丰富程度、质量获取成本等都是有所区别的。在案例中通常的信息与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文件、档案、访谈、直接观察等。值得指出的是,案例研究需要围绕研究主题开展相关信息与数据的收集。

4.案例信息与数据分析

案例信息与数据分析是案例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研阶段,案例研究至今还缺乏规范化的信息与数据分析方法。有学者研究认为,案例信息与数据分析的总体思路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以研究假设为主线进行分析;其二,以案例描述为主线进行分析。另外,在案例信息与数据分析中,案例分析技术也是很值得注意的方面。

5.案例报告的编写

案例报告是案例研究的最后阶段,案例报告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案例研究成败的重要标准。关于高质量案例报告的标准还并不统一,具有多元性。其中Yin的最具有代表性,Yin认为高质量的案例报告具有以下五个标准:其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二,保证研究的完整性;其三,能够对竞争性假设做出解释;其四,展示充分的证据;最后为结论具有代表性。遵循以上原则,对高质量案例报告的编写具有重要意义。

三、案例方法在战略营销学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案例方法是多层次学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方法。案例方法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大约一个世纪以前,哈佛商学院就把其应用到商务管理的课程之中,如今案例教学法不只是少数精选商学院课程的专用手段,它已经在很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战略营销学作为一门商科课程,选用企业案例,运用真实管理人员的决策故事,通过参与和协作方式进行学习,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比相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激动人心的教学手段。是否真正有效地采用案例方法,进行战略营销学的教学,以下几点值得强调:一是参与案例的调研与写作;二是配备有利于有效的班级和小组讨论的设施;三是足够的个人准备和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四是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与开发的学术贡献。案例方法的基本假设是案例采用,教学型案例开发是案例方法在战略营销学应用的难点。案例方法对提高战略营销学的教学效果,增进学生对该学科理论的理解与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营销学的研究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研究性案例作为学术研究成果,它既区别于教学型案例,又与其具有一定的关联。在科学研究中,案例研究方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战略营销学领域的相关学术命题进行研究,对于高端研究型案例学术成果的取得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战略营销学的学科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学界和业界应加大案例研究方法在战略营销学中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欧阳桃花.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 2004, (02):100-105.

〔2〕 刘庆贤,肖洪钧.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测度研究〔J〕.管理评论,2010,(05):112-120.

〔3〕 毛基业,张霞.案例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及现状评估〔J〕.管理世界,2008,(04):115-121.

〔4〕 赵兰芳.论案例研究方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5,(10):82-85.

案例研究方法篇4

1.前言

案例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到公共行政领域,这种方法也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考夫曼对五个森林管理区的管理员进行了详尽的访谈,自下而上地检讨组织的运行。另一项比较有名的研究是塞尔兹尼克对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研究,他力图通过单纯的案例描述来展现组织的普遍行为。为了更好的了解与掌握这种方法,本文节选了此前学者已经研究过的案例,根据罗伯特・K.殷所提出的案例研究的六个环节,对案例的每个环节逐一进行分析,在理解作者的具体操作情况的同时发现案例的不足,从而深化自己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

2.案例回顾

根据罗伯特・K.殷的定义,案例研究是“一整套设计研究方案必须遵循的逻辑, 是只有当所要研究的问题与其环境相适应时才会适用的方法, 而不是什么环境下都要生搬硬套的教条”,比较适合“怎么样”和“为什么”两种类型的问题。案例研究应该是一个线性的、反复的过程,包括计划、设计、准备、收集、分析和分享六个主要步骤。本文节选的案例基本上是按照上述六个步骤展开研究的:

2.1 计划

案例研究的计划阶段主要是确定研究问题,明确使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依据。20世纪90年代的社区建设运动兴起,这场运动在带来大规模人口流动问题的同时也促使政府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方式发生了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层居民的自治意愿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需要和自下而上的社会自治要求如何在社区中顺利衔接,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基层治理的重要问题。①这一现象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并思考作为治理社会的政府,在商品房小区中发挥了什么职能。因此,作者把研究问题确定为:在商品房小区这样一种居民自治意愿较强、多元治理机构兴起的新型城市基层单位中,政府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对北京市芳雅家园商品房小区治理实践的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对政府治理的策略和特点进行总结。

2.2 设计与准备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界定分析单位、确定要研究的案例以及设计案例研究的形式。首先,作者对分析单位做了明确清晰的界定,商品房小区是指该小区中的住房完全是作为商品通过自由的市场买卖而为业主所完全拥有,排除了具有福利性质和不完全产权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以及有单位资助背景的团购房和集资房,因为这类住房所构成的小区中,政府和单位的权力具有独特影响,所以不在讨论范围内。

案例研究的准备工作,始于研究者个人技能的提高,还包括接受案例研究的专门训练,拟定案例研究草案,对候选的案例进行筛选,以及亲自开展试验性研究。在确定研究对象时,作者认为完整的商品房小区应当包括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因此,要厘清此类小区的治理实践特点,必须要选取这三个机构都齐全且运作正常的小区。

通过查阅统计资料,发现在北京市3099个小区中,只有511个成立了业委会,而在业委会中,又有许多是徒具其名并没有开展常规性工作的。芳雅家园小区至今已有三届业委会,在小区治理的制度建设和处理与各方的关系及事物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有助于说明在商品房小区的治理特点。因此,作者经过仔细筛选,最终选取了北京市JX街道办事处ZB社区的芳雅家园作为田野调查的地点。该案例采用的是嵌入性单案例研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政府在类似芳雅家园小区这样的商品房小区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根据事件性质、紧急程度、涉及当事人范围程度的不同选取了若干事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总结政府部门在这类小区中的主要职能。主要有养犬管理、业主侵占公摊面积、会所问题、反污染活动等。通过对多个嵌入性的项目进行分析,作者清楚地看到了不同事件中政府角色的不同。

2.3 收集

这一阶段主要是收集案例研究的资料,收集多种来源的证据并形成案例研究的数据库。在收集过程中,一个一以贯之的总体目标是,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真实事件和行为方面的数据。案例研究的证据来源主要有六种: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实物证据。综合收集这几种来源的资料会进一步提高资料的质量。

该案例研究的最大亮点就在于收集资料环节。首先,作者于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在该小区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访谈和参与式观察,如2005年7月12日访居委会许可,得到的资料和数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证据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真实性,同时见解会比较深刻。其次,作者在小区论坛上找到了大量关于小区治理的一手文件和材料。比如,《芳雅家园管委会致海诚物业公司的函》、《芳雅家园业委会致北京市房地局及朝阳小区办的函》、《朝阳小区办的意见》等等。此外,作者在就某一事件进行分析时还用到了当时北京市如何成立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的相关法律文本和物业公司管理文件。根据收集的资料,作者将该小区治理中发生的相关事件整理如下表:

2.4 分析与分享

证据分析包括检查、归类、列表、检验,或合并证据,以根据实证依据得出结论。根据罗伯特・K.殷的观点,证据分析有四大策略是以理论假设为基础、进行案例描述、结合量化资料和质性资料以及检验对立的竞争性解释。该案例研究在分析阶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作者对每一个嵌入型分析项目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对小案例的回顾,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政府在不同的治理方面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然而,作者在分析阶段没有充分利用量化资料并结合具体的分析技术展开分析。量化资料的缺失实际上是资料收集环节的不足,作者注意到了要如实的还原事件本身,但却忽略了用数据说话。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这有该案例研究的性质有关。在确定进行案例研究时,作者把案例定位成描述性案例研究,旨在通过描述具体事件以体现政府在小区治理中的不同作用。

分享则是指撰写案例研究报告,把研究的结论和新观点呈现出来。作者的案例研究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问题的提出、

(下接第76页)

案例的描述与分析以及结论。整个报告逻辑清晰,但与书中所提到的六种研究报告的结构都不是特别吻合。然而,在第二部分对案例进行描述时,作者采用的主要是时间顺序结构,按照时间顺序依次陈述了案例研究的例证。正如书中所提到的,采用时间顺序存在一个缺陷:即通常对早期事件关注过多,而对后来的事件关注则不足。这也是该案例研究报告中的一个不足之处。本案例研究的时间跨度大,作者以不同方式收集了近八年时间发生在小区中的一系列时间,在撰写报告时要想把所有案例完整呈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第二部分表现出明显的头重脚轻的特点。

2.5 小结

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作者基本上解答了所提出的问题。在案例描述与分析的基础上,她发现,在居民自治动机和能力都较强的商品房小区中,政府的新角色是宏观方向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组织关系的协调者和问题解决者,主要在授予合法性资源、协调机构关系和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作用。虽然该案例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该小区的实践毕竟让我们看到了进退有度的掌舵者的政府新角色的出现,对于社区管理这一研究领域有很大贡献。

3.结论

总的来说,案例分析有助于对现实中某一复杂和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考察。通过案例研究,人们可以对某些现象、事物进行描述和探索。案例研究还使人们能建立新的理论,或是对现存的理论进行检验、发展或修改,同时还是找到对现存问题解决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这种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个研究领域。案例研究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研究工具,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并掌握这种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学术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张磊.刘丽敏.物业运作:从国家中分离出来的新公共空间.社会,2005(11)

[2] 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中文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3] 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的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

[4] 李平.曹仰锋.案例研究方法:理论与范例――凯瑟琳・艾森哈特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5] 陈向明.质性研究:反思与评论(第一卷).重庆大学出版社

[6] 陈向明.质性研究:反思与评论(第二卷).重庆大学出版社

案例研究方法篇5

一、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研究现状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早由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接着哈佛医学院也开始引进使用案例教学。在哈佛法学院和医学院两大学院案例教学成功实践的鼓舞之下,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正式采用案例法教学,经过其完善推广,最终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现代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经管类学科的社会性的知识难以被结构化地表达出来,只能通过建构无限接近社会与企业真实管理情境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故案例教学在经管类课程中教学效果较好且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很多学者对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研究了电大经济类课程案例编写、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他们认为根据学生类型的不同,案例教学应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分析了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认为需要在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创案例的开发、考核机制的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等方面下功夫。就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探讨了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莫志宏和刘业进(2010)探讨了在经济学案例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的微妙之处,并指出教学过程中要警惕知识被异化成一种驯服和压制创造性思维的工具。王淑娟和马晓蕾(2014)通过剖析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学生知识与能力自我构建的模型,深入挖掘经管类研究生知识与能力建构的机理。对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的案例教学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的案例教学与国外的成熟经验相比还有差距,纠正和改善关键行为,有助于提高我国案例教学的实效。要形成中国经验尚需专业组织、大学、学者三方共同努力,高度互动,在案例研发、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方面做出贡献。以上文献虽然从各个具体学科的视角对经管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进行了分析,但是这些研究较少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换言之,他们较少考虑经管类课程存在的共性。经管类课程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方面,它们都是“舶来品”,里如管理学、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其理论和知识体系基本上都是照搬国外的教材;另一方面,经管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性,这些课程是对无数具体的实际经济管理活动规律的总结、提炼和抽象,因此它们始终和个人、企业和政府等市场经济主题的社会活动紧密相连。因此,在经管类课程共性的视角,对案例教学进行重新省视,可以得到一些更加具有一般性规律的观点,深化对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认识。

二、经管类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特点主要体现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使学科理论与生活实际、实践更好地结合,使学生能在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去探寻知识的道路。然而,在经管类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并不合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如下:1.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1.1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说明。这种理解把案例当作“例子”,认为案例教学就是教师举例说明某一个原理。事实上,案例教学时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下,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场景,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在分析过程中,深入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理解,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加强。1.2案例教学占用课堂时间太长,效率不高。这种观点认为传统教学可以直接由教师引入教学的主题,而案例教学往往需要在课堂上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可能得不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案例教学是低效的。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学生在案例教学之前对相关资料的大量查阅,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事实上比课堂教学效率更高。1.3案例教学的主观性太强。这种观点认为与考试相比,案例教学由于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不能确定和评价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而案例教学的主观性太强。事实上,很多经管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很多问题上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案例教学通过开放式的课堂讨论,更能展现出学生智力技能的发展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察出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应试教育制度对案例教学的展开有不利影响。由于我国经管类课程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采用相对稳定不变的、具有统一标准的教材;教师进行“满堂灌”甚至“填鸦式”的课堂讲授,而学生采取全盘接受甚至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课程结束时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惟一考核方法。在这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难以得到较好地展开,很多时候也只是把它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点缀而已。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并没有真正凸显出应有的地位,通常处于一种仅仅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进行补充的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3.教师经验不足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不仅对教师理论知识水准的要求较高,同时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及时应付特殊情况的能力。研究生扩招后,大量的年轻博士进入了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这些年轻教师虽然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教师对案例缺乏较为深刻的理解,其结果是案例内容空洞乏味,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4.案例教学缺乏针对性。虽然案例教学应用较多,但很多教师在讲授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运用的都是同样的案例,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学生类型缺乏针对性。不同类型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实践经历,因此不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诉求也不同。例如,科学硕士可能希望通过案例教学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专业硕士更希望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对课程性质缺乏针对性。例如,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初级课程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而高级课程强调理论和研究,此时,同样的知识点使用同样的案例教学就不合适了。

三、经管类课程中案例教学的优化建议

在工商管理领域,案例教学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经济学理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是很有用的,它有助于改变目前理论教学中重名词概念,轻生活事实的现象,有助于解决所谓“黑板经济学”和高分低能的问题。因此,只要对案例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运用,就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现有经管类案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案例的选取应具有合理性。案例研究方法的著名学者认为,就教学目的而言的案例研究不需要完整或准确地反映实际事件,其目的是为学生的讨论与争论建立一个框架,衡量编写一个教学性案例的标准不同于研究性案例。例如著名的“囚徒困境”就是学者们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博弈论而杜撰出的一个案例。因此,选择合理的案例,使其与所讲授的知识点相契合,是成功的案例教学所需的首要条件。2.案例教学应因材施教。案例教学应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或者教育背景,因此相关案例教学应有所区别。例如,大学新生可能更加注重案例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以便于理解,而MBA学生可能更加注重案例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受到传统思维或者认知惯性的影响,部分无职业背景或者缺乏职业背景学生希望得到相对可靠答案,这类需求应该得到重视。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针对案例拟定相对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基于传统习惯而产生的对“标准答案”的诉求。3.案例应注重本土化。由于绝大多数经管类课程都是“舶来品”,因此很多耳熟能详的案例都是西方经济生活中的例子。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的不同,很多案例可能并不符合我们的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案例教学的“本土化”。“本地化”案例是指在学生生活与学习所在地的那部分企业案例,是一种更有区域性的“本土化”案例。由于便利的地缘和人缘关系,学生、教师均比较熟悉本地企业,也容易获得本地企业最新和最具体的案例资料,甚至能够得到本地企业的支持。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参与程度,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4.案例教学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案例教学应具有相应的针对性。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例如市场营销和会计学,相关案例就必须注重应用型和实践性,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上,例如,例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相关案例就必须主要趣味性和理论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5.注重案例教学的创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社会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的社会现象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案例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出现的较为新颖的案例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种:5.1基于云平台的网络案例教学模式。提出要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应联合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通过搭建产学研联盟的基于web2.0的云服务共享平台,成立案例教学联合推进组织,以“统一规范、分工协作、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为指导思想,构建教学案例开放、共赢、协同的创新生态圈。5.2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在课堂设计基础上的全过程互动,不是局限于单一课堂教学环节,而是贯穿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了全过程的互动和教学环节的衔接和配合,把案例教学与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精讲与课堂讨论,案例解析、点评与成绩考核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5.3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该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将即时性案例发生地的负责人以特邀嘉宾身份请进课堂,并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案例的时效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方中秀 董亮 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文臣,2010,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探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7期55-58页.

[2]胡桃、庄性华、吕廷杰,2014,基于云平台的网络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105-109页.

[3]李兴旺,2011,“本地化”案例教学的探索:实践与认识——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地化”案例教学为例,《中国大学教育》第5期59-61页.

[4]刘刚,2010,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中国高教研究》第5期86-88页.

[5]刘同芗、郭健美,2007,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成人教育》第9期135-136页.

[6]王兵,2012,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两个特点及其教学思维,《科教文汇》第35期45-46页.

[7]王兆华、赖勤、傅智园,2010,国际贸易案例教学设计与应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增刊》第152-154页.

[8]谢琦,2010,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第6期107-110页.

[9]张东娇,2016,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案例教学”——基于毅伟商学院案例教学经验的分析,《比较教育研究》第11期71-78页.

[10]光,1997,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案例研究方法篇6

一工程经济学课程分析

工程经济学是土木工程学生应掌握一门专业课程,更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集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综合人才。这是一门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相互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根据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4个类型建立。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是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的一个专业方向,在相应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占重要地位。同时在社会需求上,工程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注册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和许多其他资格考试中都设置了相应的考核内容。

二工程经济学教学现状

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部分课外习题和作业为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以灌输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为主,对于各种枯燥的经济理论和方法的接受,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疲于应付,同时过分强调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也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无法体现,没有充分体现出本门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而对于知识巩固环节的课外习题和作业,也形同虚设,大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现象。对学生而言,种种弊端容易造成学生学与不学无太大差别,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其结果就是:教师“满堂灌”,教师累、学生也累,而效果却微乎其微。因而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真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要点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切忌简单强硬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根据实际工程应用和研究生、执业资格考试等方面对工程经济学知识的掌握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相结合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实用性。工程经济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点较多,在教学中适当引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树分析中注重案例教学,将相关原理和方法用于解决案例问题。同时注意研究生入学考试及执业资格考试中相关理论应用 试题的分析和解答,也是教改与教学实践的素材。学生在各章节内容学习的层层递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中领悟到本学科的精髓,体会到本学科的趣味。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属于受教育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教的主观片面性,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学相长。针对学生个人能力鼓励学生按自我的个性发挥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才可以把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统一于教学实践中,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来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计划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应以市场和社会为导向。作为专业课教师在完善自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更应该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应积极参加与相关课程培训,例如全国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咨询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丰富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材料,使工程经济的相关知识更深入系统地了解,以减小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教改要从多方面角度着手,从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为出发点,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本文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工程经济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而言,分析、研究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

四案例教学方法探究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通过问题教学情境的具体说明覆盖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这个特殊的情况下,最终解决问题。尤其注意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理念,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要进行自学,在课堂环节,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时间,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着重进行说明,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动脑、动手。在本门课程教学中始终以几个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以一个简单案例为基础,将利率、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应用其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又在案例中学到了如何应用。在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时,引入一个完整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此案例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有方案进行初选、排序、最后选定最佳方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每个学生都要针对案例提出各自的方案,在此基础上考虑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删选出的所有可行方案,最后在这些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这样可吸引每个学生认真思考,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学生“要我学”的习惯,培养学生“我要学”的理念。在进行风险分析和价值工程理论、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等的学习中,对前述确定方案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树分析,同时针对方案的某一具体内容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分析。盈利方案的考虑,偿债能力,可行性和经济性评价及社会评价,在此过程中又可根据课时限制条件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形式完成,为保证每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以个人解答和论述的形式来检查完成和掌握的情况。通过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以及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最终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知识掌控能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学的可行性研究。这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的知识,使投资项目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其任务是以市场为前提,以技术为手段,以效益为目标,对拟建的投资项目,在投资前期全面,系统地探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有效性及合理性,做出对项目可行与否的评价。可行性研究的最后成果是制定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内容一般包含: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目标,市场分析与预测,资源条件评价,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厂址选择,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原材料和燃料供应,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风险分析,结论与建议等。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一份正式文件既是报审决策的依据,也是向银行贷款的依据,同时也是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经营执照和同有关部门或单位合作谈判、签订协议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检查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知识,练习和测试学生使用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论。在老师的这一部分应指导学生阅读,或提供实际案例,报告和资料文件等基本信息文献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学生完成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样不单单能使教师从阐述性教学向启发性教学转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查询数据,得出结论,总结的基础研究能力从而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练习了解到,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五结语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理论应该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的实际例子是分不开的,兼容互补。我们强调教学案件的重要性时候,我们必须承认,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要建立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我们在走出传统的只重理论不重实际的误区的同时,也要避免走入重实际轻理论的误区,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环节的有机结合。要认识到,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应用才有不断的提高。同时,也要认识到不同实际教学方式之间也不是孤立的,也是可以并且必须配合使用的。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中设置并应用合理的案例教学,并且把它纳入成绩评定的依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率,体现学科特点和工程应用性需求。在需求为导向下的实践教学方法的调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想,反映了需要发展经济时代对工程的专业培训人才的需要。

作者:朴红梅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

[2]谭大璐,赵世强.《工程经济学》(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6.2.

[3]邓燕雯等.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

案例研究方法篇7

一、成本管理教学案例的概念及意义

(一)案例教学概念

案例教学通常是经过教师引导,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模拟现场实际出发,将企业实务模拟成课堂实景,生成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教学案例的实践替代性来反映实际的一般情况,并试图归纳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再用理论指导具有同类问题的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获得经过自己思考、分析、讨论后的认识。

目前的成本管理案例来自国外成熟的教学案例比较多,但是如果是通识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库的提取方式,则更简单、方便。但成本管理的实践可谓千差万别,找到共性比较难,尤其是在不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及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下,差异更加显著。由于目前《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一门针对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受众群体主要还是学历型研究生,根据目前的学生来源分析,多数还是由本科学习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因此工作经历几乎还是空白,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成本的流转及概念的扩大并无实务上的感性的认识。

(二)成本管理案例教学的意义

成本管理的案例教学其实就是围绕管理会计的中心内容展开的,在我国企业中挖掘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经验并引导提升到理论层面,通过案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是普及管理会计知识并强化成本管理作用的非常好的途径。

1.提升实践水平。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模拟实践,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企业实务的真实性。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案例内容的分析,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自身的实践技能。

2.强化师生的互动性。案例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等备受诟病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相关内容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由于教师负有引导义务,自身的功底必须过硬,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是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提前准备及全方位掌控的内容,也促使教师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深化。

二、成本管理案例教学内容选取要求

(一)专业化要求

近年来,成本管理的体系化逐渐清晰,其基本思路是: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管控的绩效评估,除此之外,还包含许多新型的所谓特殊成本的分析。2014年财政部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是关于成本会计最新的要求,所有案例中涉及到成本核算方法的都需要重新梳理。同时,财政部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可见,从今年开始,关于成本管理会计方面的制度性建设逐渐启动,因此成本管理的专业化要求明显强化。

(二)时效性要求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属管理大类,众所周知,随着行为科学、数学理论等科学的大量应用与管理实践,新的方法层出不穷并不断替代旧有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兼具会计学中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会计学中的适用准则、原则、定义不断获得新的解释和补充,这样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案例就要求更新,并不断引入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

(三)成本范畴要求

通常在成本会计中所研究的都是泛指产品成本,而在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范围更大,比如用于决策的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用于新的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成本应用方面的物流成本、资本成本、项目成本、质量成本等,因此成本分析所涉及的面会扩大许多,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三、案例教学中的困扰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的丰富程度、教师的实践经验、学生的实务理解程度、教学课时的充分与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

(一)原版成本管理案例教学内容与我国实际脱节

目前引进的部分原版教材中不乏有鲜明特色的案例供参考,原版翻译教材普遍希望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使用作业成本的概念,并使用作业成本管理的思想进行决策。但是我国多数企业并未使用或仍然无法使用作业成本法,使得理论上非常先进的核算与管理思想无法实施。实际上,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大量的实务案例,却没能充分组织与利用,很少有鲜明特色的案例被教材引用。

(二)学生层次的不匹配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跨专业、无实际经验及缺少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目前会计专业的研究生中,跨专业学习的占有三分之一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凤毛麟角。由于应付巨大的考研压力,多数学生仅了解应试的几门课程,对于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不得不在读研期间进行强化。对于研究生而言,通常学校都有实践环节的要求,但当无法或未能深入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时,想了解成本的形成、内涵及其对定价、盈利的影响,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教师的实践经验与课时分配

目前,教师中有工作经验的不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案例引导上的自信不足,难免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并期盼案例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对案例的多角度、多立场、多样化的分析不足。同时在学校的考核中对于相应的案例分析往往又希望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以指导学生,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思维。

四、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建议及思考

(一)案例内容的覆盖面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要有所覆盖,要有针对性,即制定目标。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评价等章节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选择的案例首先要体现这个中心目标,使学生掌握学习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专题性案例和综合型案例应该反映和诠释不同角度、不同范畴的成本理论,以各章节的知识点为主线设计相应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深化理论教学。如,遇到成本企划这个内容时就必须要对企业成本的构成、产品的成本内含及产品生产及销售流转过程中的成本消耗等进行细分,这时就会出现不同的成本称谓,在定义上就要求明确把握。

(二)案例设计要有时效性

目前,写入成本管理教材并在课堂上讨论较多的绝大多数属于早期的经典案例,某些案例不仅对当初的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实时跟踪把握政策、制度方面的变化。比如,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对于存货成本的确定要求我们了解准则修订后的处理方法,否则存货成本的定价就会出现错误。再比如国外经典教材中多数会有关于作业成本法的案例分析,但是当所选用分配方法、分配基准需要确认是否符合对外报表披露的要求时,纯计算的内容可以解释并接受,但只能用于企业内部的决策之用,而无法列举在对外报表分析之中,这是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必须要注意的。

(三)案例设计要有教师参与

教师要关注社会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密切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例素材。通常不会有现成的案例资料,需要教师从相关的新闻媒体中广泛寻找,精心整理,编制成适合教学的案例,有时还可动员学生参与编制案例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敏锐的洞察力、文字分析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产学研的机会,发现和酝酿案例内容,这样案例的新鲜感时时存在,同时教师在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流畅。

(四)现场的模拟化要求

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模仿,模仿实务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供学生们讨论和分析,由于学生缺乏实践过程,这样的模仿就会显得比较幼稚或不真实,这就需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的引导,告知实务中的状况与实际环境。

现场化模拟的方式有多种,如果教师对案例的场景非常熟悉,可采用PBL模式。PBL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应用,协作且能够主动地解决真实性问题。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思路强调“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不同学生通过提出各自不同的问题,展示出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比较好地将现场不熟悉、不懂的情景作为问题设计提出。因此教学程序可从问题开始,学生根据各自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得案例学习小组成员不但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还可以从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获取知识信息。这个过程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根据PBL的思想,可采用的模式是通过“问题激励―知识构建―综合运用―总结反思”四步进行展开的。

在案例的编制、形成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成败以及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模式,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案例学习的整个流程,并积极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知识储备,做好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必要的前期工作。X

案例研究方法篇8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4―0020―04

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上,量化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范式。《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主编Husen[1]的理解是:量化研究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观察(经验的、可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在此理解的基础上,本文将对量化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 量化研究的理论简介

1 量化研究的概念与内涵

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2]。量化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等。量化研究正是通过这种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由此可知,量化研究即是引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变换来判断研究对象诸因素的关联,最后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研究的结果。

教育中的量化研究方法包含以下三层涵义:首先,研究对象的可统计性。由于量化研究是借助于数学的研究方法,因此研究对象必须先转化为可以运算的数据以便以进一步的分析;其次,操作程序的固定化,量化研究的每一种具体方法都有它固定的具体操作程序。如数学建模法,要求在统计和测量的基础上建立主因素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学模型的运作把现实事物的变化反映出来;再次,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从经验事实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变量分析,通过变量分析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依靠事实证实研究结果[3]。

需要指出的是,量化研究并不排斥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只有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才有意义。正如叶澜教授[4]所说,当教育研究尚未在定性的水平上达到清晰、具体、准确地揭示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作用演变轨迹,尚未认识研究对象的性质、数量指标、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时,它很难合理选择定量研究的工具和使定量研究起到抽象、准确认识研究对象、深化定性研究的作用。

2 量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从20世纪初开始,量化方法被应用于教育领域,经过80多年的发展,各种量化方法与技术不断充实与完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目前所使用的经典统计方法可以概括为描述性统计与推论性统计。描述性统计主要用于简缩数据和描述数据,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制作次数分布表、画直方图等;推论性统计则是通过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对总体的某些特征进行推断、估计和预测,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如计算平均数差异的T检验、F检验,类别数据差异的χ2检验,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线性回归等均属此类分析方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迅速崛起,并在教育科研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个事物现象都表现为多个方面,需要有多个指标来描述、刻画事物的质和量,这些构成指标体系的多个指标各有侧重地解释着同一个事物的质,必然存在着多重共线性,为了将这些指标反映的内容综合起来,寻找一个简单综合指标,可以借助多元统计分析,在尽量减少损失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变换和构造模型,剔除指标间相互制约的成分,使复杂数据简单化。例如,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就是这一类方法。

另外,由于统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与推广,测量方法也有了质的飞跃,经典测量理论在教育和心理领域的应用逐渐让位于项目反应理论(IRT),美国和欧洲的著名教育测量机构均把IRT应用于设计、建构测试题库以及其他的测量发展过程。

二 量化研究的基本方法

量化研究包括若干密切联系的操作步骤,每一步骤各有其不同的任务。实现量化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按照量化研究的操作步骤开展研究过程,并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研究过程中的每一环节。

1 研究目标的制定

研究目标是指研究者从事某项研究之前,必须确定下来所要达到的境地、要实现的愿望和将得到的结果[5]。教育科学量化研究旨在通过假设、实验验证、统计分析,从所研究的样本中概括出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从而对教育现象进行预测[6]。

那么,如何确定某一具体的研究目标呢?这就需要了解制定研究目标的依据,即确定研究目标的原因和理由。制定研究目标的依据有:(1)依据于研究假设;(2)依据于研究问题的困难程度;(3)依据于研究条件和环境。只有将这三方面依据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才能制定出一项合适的研究目标。

2 研究对象的选取

研究对象就是被研究的单位或个人,它的选取是量化研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对象选取的基本原则是能够代表总体。研究对象的选取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明确规定总体;(2)选定抽样方法;(3)确定被试数量。

3 研究变量的分析

变量是指与研究问题有关而且是可以操作或测评的可变因素或条件,在教育科学的量化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变量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具体来说,自变量是在实验中由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因变量也叫反应变量,它是由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因变量具有可变性、外依性和可测评性的特征。另外,在量化研究中还可能涉及到其他的一些变量,如有机变量、中间变量和控制变量等。

4 测量工具的开发

测量工具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问卷是教育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工具,在量化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问卷就是李克特量表。该类型量表是由一组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或陈述组成,用来表明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的态度、看法、评价或意向。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五级量表形式,即对量表中每一题目均给出表示态度积极程度等级的五种备选评语答案(如“很不同意”、“不同意”、“说不准”、“同意”、“非常同意”等),并用1-5分别为五种答案计分。将一份量表中各题得分累加后即可得出总分,它反映了被调查者对某事物或主题的综合态度。一个良好的测量工具可以用信度和效度来衡量。

5 实验过程的设计

实验设计表现了验证实验假设的具体行为,体现出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的整体设想与综合处理。其具体过程就是研究者对自己该如何选择研究对象,如何组织实验,如何操纵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测定因变量,如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实验的具体实施步骤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都进行具体思考,并在通盘筹划之后做出恰当安排的过程。

6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没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本文将主要介绍用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几种推论统计,这也是教育统计学中较为重要、应用较多的内容。

(1)T检验:用于小样本时,两个平均值差异程度的检验方法。它利用T分布理论来推断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判定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

(2)方差分析(ANOVA):其主要功能在于分析实验数据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有影响。方差分析主要处理多于两个以上的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检验问题。

(3)χ2检验:χ2检验适合于类别数据的统计分析,它能处理一项或多项分类的实际观察频数与理论频数分布是否一致,或有无显著差异的问题。其统计原理,是比较观察值与理论值的差别,如果两者的差异越小,检验的结果则不易达到显著性水平;两者的差异越大,检验的结果则可能达到显著性水平。

(4)线性回归: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发现变量之间存在的统计规律,并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出来,这种用一定模型来表述变量相关关系的方法就称为回归分析。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则两变量间的关系就可以拟合成简单线性回归方程。

7 研究结论的获得

研究结论主要是对实验中观察、记录和测定的结果(各种数据、现象和事实)作出理论的分析和解释,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来丰富和提高对实验结果的认识。阐述研究结论时,一方面要根据实验所取得的结果指出实验的研究假设是否成立,同时,还应当就实验中出现的某些特殊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 量化研究的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网络教学中基于Kolb学习风格模型的实证研究[7]。

1 研究目标

本案例所探讨的是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的Kolb学习风格模型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者选择了与Kolb学习风格量表相关的在线学习行为作为测试的变量,目的在于发现Kolb学习风格、在线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以期为网络教学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2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实验中的被试来自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时,有104名学生接受了Kolb学习风格量表的测试,作者从中选取了学习风格特征比较显著的40名学生作为实验中的被试。其中,每种学习风格类型包含10名被试。

实验中的被试都掌握了基础的计算机文化知识,例如,互联网的应用、通讯软件的操作和图象、文字处理软件的设计等。他们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也学习了部分利用Flash软件设计动画的入门知识。

(2)测量工具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Kolb[8]对学习过程周期进行了独特的分析,他认为学习过程周期由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即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积极实践,但不同的学习者对这四个环节的偏爱是不一样的。根据学习者对学习环节的偏爱程度,Kolb划分出四种学习风格类型,它们分别是:以具体经验和反思观察为主的发散型,以抽象概括和积极实践为主的聚合型,以反思观察和抽象概括为主的同化型,以积极实践和具体经验为主的顺应型。

Kolb根据自己的理论观点设计了《Kolb学习风格调查问卷》,该问卷最早的形式包括九组单词,每组四个词分别代表学习的四个环节。这一问卷形式相当简单,易于操作使用,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列词汇孤立出现,缺乏语义情境,因而相当抽象,被试难以准确地把握每一词汇的确切意义。

后来,Kolb本人以及其他一些心理学家对该问卷进行了修订、扩充,使其在语词的表述上具体了些,便于被试把握其确切意义,本案例中采用的便是修订、完善后的《Kolb学习风格调查问卷》。

(3)实验过程

本次实验中的任务是要求被试在网络环境下,运用Flash软件进行一个简单动画的设计,动画包括10个不同的文字效果,每种文字效果是1分,满分是10分。

实验是在学校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的,实验中将40名被试划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4名被试,其中发散型、聚合型、同化型和顺应型各1人。每次进入计算机实验室一个小组,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为被试提供了若干帮助其实现动画设计的辅助条件。首先,当小组中的被试进入实验室时,会被告知一个网站的地址,该网站包含了利用Flash进行动画设计的电子文档;其次,实验中被试具有观察其他被试计算机屏幕的权限;再次,被试可以随时利用通讯工具QQ与4名熟悉Flas设计的研究生进行在线交流。实验中还为每名被试配备了1名记录其在线学习行为的工作人员。

实验的持续时间是120分钟,开始时每名被试需接受20分钟的前测,即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独立进行该动画的制作。前测之后,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随之,每名被试将继续接受90分钟的后测,后测期间,被试可以通过QQ与研究生交流,调用其他被试的计算机屏幕以观察其制作过程,浏览网站中的电子文档或者利用Flash制作文字动画,而工作人员会记录下被试在后测中的讨论时间、观察时间、阅读时间和制作时间。最后,利用SPSS软件处理实验中得到的各项数据。

(4)研究变量

相对于Kolb学习风格周期的四个环节,研究者选择了被试在设计动画时,四种不同在线学习行为的持续时间作为实验中的研究变量。它们分别是具体经验阶段所倾向的在线讨论行为的持续时间,反思观察阶段所倾向的在线查看其他被试计算机屏幕的持续时间,抽象概括阶段所倾向的在线阅读网络电子文档的持续时间以及积极实践阶段所倾向的利用Flash制作动画的持续时间。

3 研究结果(即实验数据的处理)

本案例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中,主要对学习风格类型、在线学习行为的持续时间、测试成绩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量化分析。

(1)学习风格类型与在线学习行为持续时间的联系

学习风格类型与在线学习行为持续时间之间的联系,可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式来加以研究。从原始数据中研究者发现,所有的被试都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在线制作,其平均值为55.9分钟。仅有5名被试用了1或2分钟的时间通过调用其他被试的计算机屏幕来观察其动画的制作过程,另外35名被试都没有花费时间来观察他人的计算机屏幕。方差分析的结果也显示出,不同学习风格的被试在在线制作时间和观察时间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学习风格的被试在在线讨论时间和阅读时间上,都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

为了找出具体是哪些学习风格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本研究采用Scheffé事后检验的方法对在线讨论时间和阅读时间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通过多重比较的方法发现,显著性差异主要来源于倾向抽象概括的聚合型、同化型被试与倾向具体经验的发散型、顺应型被试之间。也就是聚合型和同化型的被试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在线阅读,而发散型和顺应型的被试则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在线讨论。

(2)学习风格类型与测试成绩的联系

虽然本研究中的被试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过Flas设计的入门知识,但由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缺乏相应的实践练习,大多数被试已经遗忘了所学的动画设计知识。实验的前测中有33名被试没有设计出任何的文字动画效果,只有7名被试完成了1个文字动画效果的设计,这其中包括2名聚合型的学习者,1名发散型的学习者,1名同化型的学习者以及3名顺应型的学习者。另外,在实验的后测中也没有被试能够完成所有的10个文字动画效果。从前测和后测的成绩来看,实验中文字动画效果的设计任务对被试来说是有难度的。

实验中每个被试的测试成绩是通过后测成绩减去前测成绩得到的,其平均值为4.68分。为了分析学习风格类型与测试成绩的联系,研究者将每个被试的成绩归属为高分或低分之列。具体标准为高于5分的属于高分组,低于5分的属于低分组。最终,实验数据通过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的方法处理。其结果表明不同学习风格的被试在测试成绩上并无显著性差异(χ2(3, N=40)=2.707,p=0.538)。

(3)测试成绩与在线学习行为持续时间的联系

研究者通过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论证了测试成绩与在线学习行为持续时间之间的联系。其中,因变量是被试的测试成绩,自变量分别是在线讨论时间、观察时间、阅读时间和制作时间。从模型的测定系数看出,自变量的变化解释了因变量变化的60.8%,表1中列出了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的分析结果。

4 研究结论

(1)学习行为与学习风格类型的一致

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中,研究者发现不同学习风格的被试在在线讨论时间和阅读时间上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即聚合型和同化型的被试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在线阅读,而发散型和顺应型的被试则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在线讨论,这一点与Kolb的学习风格理论是一致的。Kolb认为聚合型和同化型的学习者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抽象概括的学习者注重对符号的理解,擅长在非人际环境中以及权威指导下的学习,因此,聚合型和同化型的学习者倾向于通过阅读网上提供的电子文档来学习动画的设计;发散型和顺应型的学习者具有依靠具体经验学习的特点,该类学习者强调由情感体验和实际经验而导致的学习,善于与学习伙伴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发散型和顺应型的学习者倾向于通过QQ与擅长动画设计的研究生进行讨论,由此获得动画设计的方法。

另外,实验中不同学习风格的被试在在线制作时间和观察时间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实验环境的限制和实验任务的特殊性造成的。首先,被试感到通过观察其他被试的计算机屏幕来学习动画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绝大多数被试都没有花费时间来观察他人的计算机屏幕。其次,要完成该动画设计,被试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动画的制作,所以,实验中所有的被试都花费了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动画的制作。

(2)测试成绩与学习风格类型的相关

过去的研究表明,不同学习风格的被试在利用计算机作为媒介进行学习时,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结果。例如,Henke等人[9]曾经宣称在基于计算机的学习中,聚合型和同化型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要好于其他类型的学习者。然而,本研究中的数据经过卡方检验后,显示出不同学习风格的被试在测试成绩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点是出乎研究者预期的。同时,研究者也发现,虽然被试之间的测试成绩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聚合型和同化型学习者测试成绩的平均值还是要高于发散型和顺应型学习者,这一点与表1中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从表1看出,在线阅读的标准偏回归系数是0.302,在线讨论时间的标准偏回归系数是0.009。数据表明在线阅读时间对测试成绩的影响比在线讨论时间大,也就是花费了更多时间进行在线阅读的聚合型和同化型学习者,其测试成绩的平均值要高于那些花费了更多时间进行在线讨论的发散型和顺应型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79.

[2] 谢艳.教育研究的两大研究取向初探[J].云南电大学报,2004,6(3):31-33.

[3] 张伟香.量化研究―一笔不可缺少的教研资源[J].教学研究,2008,(1).

[4]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5] 喻立森.教育科学研究通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6] 鲜兰.论教育研究中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结合[J].教学研究,2008,(2).

案例研究方法篇9

为了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实例化,案例教学对于保证软件工程课程授课效果至关重要。案例教学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存在较大不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主要是教员向学生传授知识,沟通的渠道是单向的,而案例教学不仅有教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有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的渠道是多向的。同时,讲授教学侧重理论,并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案例教学则侧重启发式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因此,探索软件工程类课程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总结、提炼、归纳、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构建一个贯穿始终、设计合理、资源丰富的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十分必要。

(一)案例的选取和设计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和设计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好的教学案例应该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在维度、粒度和内容上精心设计,既要相互衔接,体现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要求,又要大小适中,适合单个教学模块的教学需求。从实际工程项目中精心选取、提炼、设计开发涵盖软件分析、设计、测试、项目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教学案例库,可为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案例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条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的设计应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群各模块知识点的所处阶段、应用场景和授课目标的差异,既要有覆盖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案例,又要有体现全生命周期工程化要求的系统案例和综合应用案例。案例内容包括软件过程中的工程案例、管理案例,贯穿全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

案例的选取应以全生命周期软件项目为主,从实际工程项目中挑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能突出授课要求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补充开发,最终构建满足教学要求的系列案例。如从自主研制的“软件过程管理平台”中选取典型模块作为测试对象,针对不同测试类型的教学实验需求,对软件代码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异和缺陷注入,编写对应的测试需求、测试计划、测试设计和测试报告,形成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单元测试等测试案例。

软件工程课程要强调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对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方法进行讲解时,除了要有设计合适的案例,还可以通过当前主流工具(如软件设计的RationalRose建模工具、单元测试的JUINT工具、功能测试的QTP工具等)的演示,使学员加强对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可操作性的理解,并将其运用于实践项目中。

(二)案例库规范化设计

软件工程课程群的多门课程需要多样化的案例,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映射出不同的知识点。为了规范这些案例,需提取其公共要素,定义案例库规范化设计的基本元素。

案例库规范化设计基本元素中的“案例表现形式”可将案例设置为文档、代码框架、原型系统等。如在本科生的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案例是为学生搭建的一个OpenFrame框架,即一个半成品的代码框架,学生可从半成品框架中学习相应开发技术,然后自己完善半成品的代码框架,将学习与实践过程融入案例中。

案例库规范化设计基本元素中的“案例类型”可分为工程类案例、管理类案例、支持类案例等。工程类案例包括不同项目不同阶段的工程类开发案例,如客户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软件代码、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管理类案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监控、风险管理、需求管理等。支持类案例包括配置管理、质量保证、测量分析等。根据案例的规模及适用情况,可将案例分为:基本案例、模块案例、系统案例。基本案例覆盖一个知识点,简单、清晰地通过一个实例展现知识点的具体应用,适合于基础理论知识传授阶段;模块案例覆盖多个相关联的知识点,通过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将知识串起来,适合综合理论知识的应用阶段;系统案例覆盖的是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通过完整具体的实例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适合实践教学阶段。

例如,在“软件测试”中,通过判定三角形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等价类划分法,这是一个基本案例,穿插在知识点讲授过程中。在三角形实例中补充边界值法、错误猜测法等测试用例,形成黑盒测试案例,这就是一个模块案例。而系统案例内容多、设计比较复杂,例如功能测试案例的设计,要包含测试计划、测试策略、测试设计的方法、测试用例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执行、自动化脚本的设计、测试运行结果分析以及测试报告等内容。

二、融合多种教学形式,紧密衔接理论和实践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员在课堂上讲授软件工程方法、技术等理论知识,但由于这些理论较抽象难懂,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采用分组模式进行项目开发,但由于没有过程监督控制,通常是由一个能力稍微突出的学员完成所有过程,缺乏讨论、协作,最后往往把精力放在代码实现中,提交一套漏洞百出的代码。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笔者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先进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应用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加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耦合度,培养学生工程化理念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用案例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并逐步上升到理论,用理论来概括、归纳、指导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以鲜活生动的实例吸引学员,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案例中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以“做中学”为指导,以实际案例项目的生命周期为主线,通过搭建的实践平台和设计的实践项目,使学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技术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自身的实战素质能力。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通过借助来源于实际工程的典型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工程项目情景之中,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贴近实战的学习环境。

(二)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将工程项目与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有机融合,以工程项目为牵引,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开展生命周期相应阶段的各项任务实践,实现了创新实践与工程认知导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次上课要求学员分组,各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后续根据授课进度按阶段完成该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做足需求分析,选取项目时,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需求场景熟悉的项目,如公差勤务系统、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等。如果是从零开始的项目,需要多方面多手段进行软件需求分析,并重点做好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另外,选做的项目也可以是已有软件,因为大部分软件开发工作是在老版本的软件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已有软件可以是网上开源软件或往届学生留下的作业,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功能上的缺陷后对其进行改进。通过项目牵引,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软件工程基本理论知识。

(三)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项目研讨式教学模式

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项目开发,通过扮演团队中客户、软件需求人员、软件设计人员、编码人员、软件测试人员等不同角色,完成特定任务,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对项目开发进程和工作产品进行研讨和评审,真正体验一种有序、可控和协作的软件开发过程。描述了软件过程中角色职能及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工作产品,并将项目开发活动和项目管理过程映射到课程各知识点,使学员在动态角色参与的项目演练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针对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构建基于框架的可扩展实践平台

软件工程学科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对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部分学生系统设计能力较弱,加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在现实教学中急需加强学生动手实践环节的时间投入和条件建设。

传统实践教学通常要求学生全程自主完成程序开发并提交相应实践报告。这种“从零开始”的实践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编程能力、实践学时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缺乏大型项目的工程实践经验,如果仅以小规模程序为对象开展实践教学,也会严重制约其对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构建了基于OpenFrame框架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该平台采用当今主流的面向对象技术和框架进行开发,既实现了跟系统结构紧密相关的核心公共模块,又支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灵活添加符合接口规范的功能应用模块,从而完成整体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有效支持学生根据小组任务分工快速开发上层应用功能模块,协同完成整体系统的设计、开发与集成。该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将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情景体验有机结合,使得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同时既能让学生了解到框架技术、敏捷软件开发等面向对象新技术,又能培养学生基于公共体系结构进行团队化工程开发的能力。

通过搭建满足教学需求的实践平台,设计合理有效的实验项目,构建“做中学”的环境,使学员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在实践过程中快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培养专业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我们鼓励学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学员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参与、实践,引导学员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软件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技术和方法。

四、基于项目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案例研究方法篇10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6-0178-03

1引言

承包商在建设项目实施结束后,都要进行项目的成本核算。已有工程的成本核算资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资源。如果对于历史数据经过分析整理,建立适当的模型用以推测拟建项目的施工成本,无疑对于承包商做好成本的事前控制是非常有利的。

2基于案例模糊推理的施工成本估算思路

基于案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简称CBR)的研究起源于Schank在1982年的论著《Dynamic Memory》,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通过研究、修改以往类似问题的成功解决案例来解决当前问题[1]。即系统解决问题时,把待求问题与系统中已存案例进行分析类比,找出与待求问题最相似的案例,通过分析、修改相似案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型,从而得到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当前问题一旦解决,对问题的描述、解决方法及最后结果又可作为一个案例存于CBR系统中,为下次解决问题服务。

本文采用以案例模糊推理方式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料消耗计算,然后结合资源市场价格进行施工成本价的计算,这样可以较好的解决不同工程在建设时间和特点上的差异性问题。具体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下:

1)建立标准案例库

考虑到不同条件下的工程项目,其资源消耗量会有差异,首先把工程按照结构形式、分部分项工程量、装修标准、工期、质量要求、资源供应情况等影响资源消耗的因素(特征因素)确定属性指标,给出各指标的具体评价。为建立模糊推理模型建好指标库。为了把计算工程量清单中的各个子目的消耗量同基于案例的模糊推理的模型相结合,本文所采用的方法为:选择在正常施工条件下的典型工程作为标准案例,将各种类型的标准案例分类存放。

2)建立相似案例库

对类似项目工程量清单中的各分类项目划分隶属度,如以建筑工程为例,则指对土(石)方工程、桩与地基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对照与标准案例的相似程度,将已有案例一一划分隶属度。根据隶属度,计算出相似度,最后将结果存放在案例库中以备检索和计算使用。

3)计算拟估算工程的贴近度

通过数学计算,确定拟估算项目与标准案例的相似程度,即贴近度。

4)检索与估算项目最相似的案例

估算项目的贴近度计算完成后,可以在案例库中检索与估算项目最相似的案例作为计算基础,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估算项目的资源消耗量。

5)估算施工成本

将估算出的资源消耗量分别乘以各自的当前价格,再综合考虑其他成本费用,最终得到估算项目的施工成本。

3案例推理关键环节的实现方法

3.1问题和案例的模糊化描述

为了对拟估算项目和已完工程项目进行比较,首先需要确定判别指标体系,即将影响工程的单位项目消耗量的主要特征因素提炼出来,以作为衡量相似程度的标准。如对于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分项工程,可以列出特征因素集如下:

R={结构形式,施工条件,工期,施工方法,工程复杂性,管理水平,资源状况……}

隶属度的确定方法有几种,如频率法、统计法、选择比较法[3]等。本模型采用的是选择比较法。判定的基本原则是:将各个分部工程与标准案例的基础条件相比较,由估算人员给出各分部工程同标准案例的隶属度。即各分部工程的特征因素与标准案例相比,越相似则其隶属度越趋近于1。隶属度取值范围在[0,1]闭区间。

3.2特征因素的权重确定

3.2.1特征因素的权重计算

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有多个特征因素,在确定与标准案例总体相似程度时,还要确定各个特征因素的权重,以便采用加权平均的算法计算出综合相似程度。该问题可以采用特征矢量法计算某个特征因素所占权重大小。

设有n个特征因素,F1,F2,…,Fn,其重要性大小用表示。将权重矢量W右乘矩阵K,则有:

由矩阵理论可知,n是K的唯一非0的也是最大的特征根,记为λmax。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人们区分信息等级的极限能力为7+2,因此采用表1中的1~9标度法[4]对工程的特征因素进行评价,构成判断矩阵K';

然后求解K'的最大特征根λmax,即求解满足以下用行列式形式表示的联立方程的最大解λ:

3.2.2 检验矩阵的估计精度和一致性要求

其中,n为矩阵Kj的阶数(特征因素的个数)

计算一致性比例系数CRj,其计算式为:

(1)

其中,RIj为随机一致性指标。

如果CRj<0.1,则矩阵kj的估计一致性可以接受;反之,需重新估计判断矩阵Kj。

3.3 总体贴近度的计算

计算拟估算工程与已有案例的贴近度,也即工程之间的相似程度,其关键问题是根据两个工程的主要特征因素,通过合理的计算模式,最大限度地反映它们的工程相似性。

设已知n个合适的工程案例分别为A1,A2,…,An,其工程特征集为:

R={r1,r2,…,rm|rj为特征因素},

特征向量集为:

令工程Ap与Aq的贴近度为:

(2)

p, q=1,2,…, n

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计算,是通过其特征元素的分解(或划分),综合分析估计确定的。大量实践表明,工程特征元素对工程施工成本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其影响大小可以用权重的不同来表示。则(2)式变为:

(3)

p, q=1,2,…, n

通过典型工程的统计分析,可以确定特征因素影响大小的权重指标。同时,考虑到在工程特征因素的量化上,用的是数值型数据度量特征因素的隶属度,因此,采用式(3)确定模糊集间的贴近度较其它模式更加合适。

3.4 施工资源消耗估算模型

由指数平滑模型,可得到其展开式:

(4)

式中,――第n期一次平滑值

y i――第i期的实际观测值(i=1,2,…,n)

――平滑常数()

――初始平滑值

指数平滑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权平均法,其权数呈几何性递减,距离n越近的数据对的影响越大,越远者则越小。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取距离n最近的3个数据,计算值就已经具有很高的精度了。此时,式(4)可简化为:

(5)

设欲估算工程的资源消耗量为S,按前述方法从案例库中检索3个与欲估算工程最相似的案例,设其资源消耗量分别为y1,y2,y3,代表工程的主要特征因素有m个,其模糊集记为:

拟估算工程特征因素的隶属函数值记为:

案例库中的相似工程的隶属函数值记为:

由于这3个工程与拟估算工程在相似程度上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以贴近度的形式反映出来。则拟估算工程的资源消耗量计算模型为:

4算列

某人工挖孔桩,深度在15m以内,三类土,翻斗车运土2km内。案例库中将土石方部分的特征因素分解为{施工条件,工期,施工方法,复杂性和管理水平}。估算人员根据拟施工的人工挖孔桩的具体情况,通过与标准案例相关条件的对比,给出各个特征因素的隶属度,记为:

T=(0.95, 0.80, 1.00, 0.90, 0.85)

用1~9标度法标识特征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标识结果见表2

4.1 构造判断矩阵,求最大特征向量λmax

RI查表得:RI=1.12

,满足一致性检验。

特征因素隶属度及相应权重计算结果见表3。

4.2计算拟估算工程与相关案例的相似度

(1)与标准案例的相似度计算

由与标准案例相似度的计算结果,可以确定在案例库中的检索区间,这里定为 [0.92, 0.96]。在此区间内,共检索到3个符合要求的案例,记为C1,C2,C3.,3个案例与标准案例的相似度分别为:C1=0.93;C2=0.94;C3=0.95其对应的特征因素的隶属度如表4所示。

分别计算拟估算工程与所选案例的相似度:

计算结果可见, 。由于特征因素中,权重最大的因素是施工方法,C3 的值是0.99,比C1的值0.98更加接近于T中的取值1.00。因此,将C3排在第2相似的位置。

4.3 施工资源消耗量计算

由式(8),(9)分别计算和,具体计算如下所示:

设,,分别代表拟估算工程中土方清单中第3个子目“人工挖孔桩”的单位工程量的人工消耗量、第1种材料红砖消耗量、第1种机械鼓风机消耗量。分别代入(10),(11),(12),有:

子目中其余材料和机械消耗量的计算方法同上。将计算出的人工、材料、机械分别乘以各自的市场价格,即可得出各个子目的直接成本价格 ,计算结果为 =136.08(元)

5结语

由于基于案例模糊推理的施工成本快速模型利用了过去实际施工成本的资源,模型结构合理,包容性强,扩张性好,会在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中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Ian Watson. An Introduction to Case-based Reasoning. [C]. In: The First United Iingdom Workshop on Case-Based Reasoning. 1995, 3-16.

案例研究方法篇11

案例式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和启发式。1870年,朗德尔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长时,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并大力推广,这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干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 的一大特色和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是以对案例的分析解决为主线,通过设置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教材,掌握原理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一种教学形式。其中,案例是一种以真实情节为背景的,对某一个或几个有意义事件的综合描述,并借助于图表、照片、计算机等辅助手段,使人能从中得到某种启示的例证。案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一种高层次认知学 的目标。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启发式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它也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和素质教育的现实可行的途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更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夹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案例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使过去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缺点得到克服。

二、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传统教学法通常使用的是固定教科书,教材内容往往比较陈旧,相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水平严重滞后。而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的需要动态地设计和调整教学案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紧跟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

(2)授课方式。传统教学法中,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成为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龙课堂上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

(3)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责任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这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熟悉,能够进行清楚的表述,以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需要其引领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4)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通常是通过听教师讲授,比较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扮演着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动者,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正是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改革中得到推广的重要因素。

三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由上面的比较可以知道,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下面将就案例教学法在本人所讲授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的运用进行实例说明。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社会调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开展一项社会调查项目所需要的程序和方法,为学生从事与调查研究有关的工作奠定基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尽管包含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等理论内容,但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应用性和操作性强,与实践联系非常密切。因此,《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特点非常适合干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而且这些案例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实践获得。

本人在讲授《社会调杏研究方法》课程后半段,具体的调查方法与技术已经讲授完毕,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先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要求每组同学共同完成一项完整的社会调查方案设计(包括调查方案、抽烟方案和问卷设计),等各组同学完成完整的调查方案设计以后,各组的调查方案就是我们课堂使用的案例。到第二次上课,要求各组学生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这组设计的调查方案。每组演示完了以后,为了引导台的同学对前组同学的调查方案进行分析,本人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①整个调查方案是否完整?②调查方法的选择与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是否合适?③抽样方案是否随机?是否与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相符合?④问卷设计中问项和答项是否存在错误?两者形式上是否吻合?

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各个方案的优劣,并进行综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各方案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方法,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建议。这样将学习内容寓干问题之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寓理论干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

另外,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选取科研实践中的部分素材组织成案例用于教学,寓枯燥的理论于实践中,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而且教师也将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受益,使得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

四 结语

无可否认,案例教学法任很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这绝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中课堂讲授的全盘否定,也不意味着在一切教学中都要推广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案例教学法并不适合所有的课程,它较适合干那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案例可能不适合现实情况的需要。这是阻碍案例法推广和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就只好对案例进行精简,压缩案例篇幅,减少案例数量,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分析。这种课时不够与耗时太多的矛盾,使得案例教学不可能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李崇光案例教学:参与式模式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研究方法篇12

从2010-11赛季开始,唐纳修一直为洛杉矶国王队工作,主要负责内部的数据库。在之后的赛季承担数字媒体总监,汉金斯邀请唐纳修来负责组织的社交媒体工作,包括官方网站和国王队在脸谱网和推特网,手机软件上的动态更新。唐纳修的第一个赛季,是作为全职工人员来负责工作――“了不起的初始年”,唐纳修见证了球队首次赢得斯坦利杯的过程,在雅虎网站上,科比的博客提到了国王队社交媒体的努力成果。有学者质疑,国王队社交媒体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团队管理中,关于你可以公布的信息和评论,有没有什么特定的规章条例?其编辑/审批流程是什么样的?唐纳修反驳认为,我们的目标是衔接交流。当然,你可以有400万的追随者,但是如果你没有开始对话交流,那么你就遗漏了“社交”的部分。我们追求的是一种个性,不想成为满足回流信息的博客。幸运的是,德威尼和我都有相似的幽默感,人们分辨不出来谁是谁,即使有时候我不得不否定德威尼的“玩笑”。至于审批过程,会时不时给发一些段子,会看一下是不是大家都会觉得好笑。觉得好玩的事情,会觉得厌恶,或者有一些我觉得很过头的,会认为没什么。这真的只是共识的问题。

管理的审核也是如此。来这里之前,德威尼说服了大家他自己的想法,大家也都很认可。而当开始独自运行第一个推特账号时就起了冲突,德威尼也只是说“尖锐些”。可以把想说的东西发给他看,由他来决定。所以,人们对此提出批评,认为运营官方账号的方式有点像运行的私人账号一样,但是确实比微博的内容有趣得多。推特更新非传统性的内容,很可能是在第一局打败加人队后,发出的“不客气”(“致外的所有加人队球员,不客气”)。来通过明智的,也许有点无礼的方式来保持线上内容的有趣性很重要,但会不会有种人们只关注球队表现的感觉?推特没有可以追溯过去很久的能力,但自从2010-2011赛季开始,德威尼接管以来,人们可以在推特上追溯过去。因为只是挖苦别人,从沮丧的人群中找寻幽默。比赛初期写了各种事情,包括叫一些运动员进行修饰,这也是大家都在想的,这也是说这种事情的第一个“官方”账户,大家都觉得很好。推特“不客气”也是所做的一个延伸,并低估了可能产生的大量的回复量,尤其是所有的加拿大媒体的回复量。也绝对不是无礼,只是坐在家里,看着比赛,看着来自加拿大犹如洪水般的相关推特。有人说“我是油人队的铁杆粉丝和终身粉丝,但是我仍为国王队欢呼”,这样的言论太棒了。只是想对为国王队欢呼的人们,在第一时间说声感谢,同时小小地刺激一下加人队,这是体育竞技。人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严肃了?多少有点威胁的意思了。有没有那么一刻,你意识到国王队的推特不仅得到了关注,还有点臭名昭著?有没有你想撤回的推文?

上次确实提升了回复率,“不客气”这一推文一直是转发率最高的,仅次于总统的推文。这确实提升了关注度。不仅出现在加拿大的广播和报纸上,甚至在美国出版物中也出现了。对于冰球界来说,这算是一种成就。当在《体育画刊》上看到时,意识到这影响太大了。记得在体育画刊的头版,发起了一个投票,问民众这是否有冒犯之意。推特的传播确实有点可笑。在接下来三天,会坐在电脑前看这些前所未有回复。甚至还来不及赶上我们的时间轴。只撤回拼写有误的推文。民众会对此进行责骂,但是最后会表明这真的没什么。就像在季后赛,雅虎体育和博客圈关注了你们的成果,并没有其他的球队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来进行回复。已经尽最大努力去提及其他球队了。尤其是当打布鲁斯比赛的时候。但是恰逢在为争夺NHL视频游戏比赛。发表了主队更胜一筹的事实,抛开了所有的媒介评论。曾一度在推特上问为什么布鲁斯不帮他,但是人家从来不回复。这就是微博媒介的体育特征所在。

参考文献:

[1]黄璐.《赶上了网络:卫报新闻传媒体育部案例》评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4).

[2]于文谦,杨韵.自媒体环境下的体育微博及其价值[J].体育学刊,2012(2).

[3]黄璐. 城市体育信息网络服务策略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4]黄璐. 新闻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价值发现――伦敦奥运会国际媒体报道案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1).

[5]张业安,肖焕禹,冉强辉.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多维考察[J].体育学刊,2013(1).

[6]黄璐.从一则体育报道论党报新闻创新[J].传媒,2013(5):69-7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