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9 09:19:59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1

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发言一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据的广泛积累和深度应用,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已经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而且将成为越来越主流的经济形态。

站在人类工业革命历程来看,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两个特征非常突出: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带来的数字化革命;以能源结构调整为代表的绿色革命。推动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以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将成为创新发展的方向。发展数字经济最关键的动力是创新,创新也是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包括4层含义: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引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区块链、碳汇经济、金融科技等带来的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多约束条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决策模式;站在第四次产业革命高度的新思维模式、新发展理念。在数字产业的创新发展中,最重要的是具有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思维模式和新发展理念。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关键是人,如何更好地培养满足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社会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不仅需要能够推动数字科学与数字技术突破、进步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样也需要推动技术与商业模式融合并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杰出企业家和管理者。在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杰出的科技人才和杰出的管理人才将共同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在发展数字经济中既要重视数字科学和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数字管理和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大学应更加具有前瞻性,培养更多满足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发言二

数字正在成为激活发展新动能、推动转型升级的新要素。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关键数字技术创新是牵引,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是腾飞的双翼。

产业数字化不仅是时展与动能转换的需要,还缘于人口结构与就业观念的变化促使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双碳”战略也将推动高耗能行业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精确调控。得益于制度优势、文化传统与市场空间,我国已诞生出一批数字化代表性企业。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国家“十四五”期间发展数字经济的重中之重。

面对千差万别的行业和需求,如何针对行业特点提供定制化、可运营的解决方案,是产业数字化的关键。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三立足“数字大脑”,推出“平台+创新+运营”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在杭州、苏州、上海、武汉等地,打造了智慧园区、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水利、智慧矿山等一系列行业实践,探索出了传统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同时,新华三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化与政产学研各界伙伴的合作,通过技术培训、产教融合等方式,不遗余力地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培养兼具前瞻视野和创新理念的高端数字化人才超过3万人次。未来,新华三将继续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前行,为数字经济发展筑云、融数、赋智。

得益于始终将创新作为立身之本,新华三以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探索芯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关键数字技术的迭代和革新,为建设数字中国和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全方位的助力。连续1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浙江省前列、连续8年荣列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首。

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发言三

能有这次上台演讲的机会,非常高兴。相信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曾经历过从学生到社会新鲜人这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都曾有过彷徨、无措甚至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又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这些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这同时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阵痛期。我承认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但幸好我能很快的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招商证券,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参加了面试,结果很竟然幸运的就被通知来实习了。

很感谢刘主管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进入我梦寐以求的地方工作。自从上了大学,我就给自己定了毕业从商这样的目标,可是,从商到底是做什么好呢?是招商点燃了我心中的那簇火苗,我想我会在这片招商的土地,用心浇灌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我还记得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说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确立一个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然后一个一个的去实现它。我觉得他说得很正确,可是,我无法预知未来的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的会做到什么位置,我只能给自己一个近期的目标,顺利的成为一名招商人,然后扎实自己的知识,有一批自己的顾客。然后能顺利的进入公司的管理层,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教给未来更多的招商人。 每个人只有明晰自己心中的那个目标,才会在未来的征途中,越走越远。

当然我们在树立好目标以后,一方面要学会坚持,要永不放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不坚持不努力,一切只能是空谈,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失败,我们不可能一次就成功,在成功的路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都是在为最后那百分之一的成功做铺垫。像林肯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他的大半生都是伴着失败度过的,然而,他从未气馁,从不放弃,最后他成功了。他成为美国最受人们尊敬的总统之一。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自己心中有了目标之后,我们还应该注重平时学习工作的积累,古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选择的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别人优秀的理念、知识,转变成为自己的东西。成功离不开积累!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就有说过“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积善成德”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正如邓拓说的,真正所谓成就,就是在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没有积累就什麽也谈不上,注重积累,不断积累才能扎下深厚的学问之根。我们要有持之以恒,长期积累的精神,认真对待我们的工作,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

量变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发生质变,我们的积累知识也一样,有了那些不断积累的经验之后,我们的人生才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有了所谓的“转折”。人生的转折点是自己经过一点点的经历与磨练慢慢寻找的,这事可与而不可求的东西。踏踏实实的做人,一步步的制定目标并为之奋斗,人生的转折点就在某处等着我们。不要总想着要一夜暴富,一步登天,太不现实了。从基层干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2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

主要议题:

大数据与数字中国

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大数据应用产业创新发展

如何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应用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

大数据与军民融合创新

推动大数据安全、应急装备等发展为抓手,积极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大数据与政府治理

如何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满足公民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

大数据与安全

加大对大数据安全的研究力度,如何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分论坛:

论坛一:工业大数据论坛

本论坛将围绕加强工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推动大数据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应用,推进工业大数据与自动控制和感知硬件、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形成数据驱动的工业发展新模式,支撑中国制造2025战略,探索建立工业大数据中心。

论坛二:大数据与金融、区块链创新论坛

本论坛将围绕金融大数据帮助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及风险的有效控制,充分发挥数据在投资决策、资产评估、产品定价、风险管理等金融活动中的支撑作用。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探索创新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提升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快发展大数据征信、指数及反欺诈业务,建设大数据检测预警系统,科学防范非法业务风险,提升行业运行管理效率

论坛三:大数据与军民融合创新论坛

本论坛将围绕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进行探讨,利用发展大数据的优势,将军民人才、技术、数据等资源较好地汇集起来,呈现出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引领发展的良好态势。利用已形成的产业优势,打通军民融合资源共享通道,释放军工产业与民用产业发展潜能。

论坛四:大数据与政府治理论坛

本论坛围绕如何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一核心议题,探讨如何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

论坛五:大数据与医疗论坛

本论坛将结合成都当地实际情势,围绕发展实时健康管理、人群疾病谱变化监测,基于个人基因组测序、跟踪、记录数据分析的健康咨询服务,以及基于临床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个性化诊疗服务,提高基因遗传诊断、疾病早期预测预警能力。

论坛六:大数据标准论坛

本论坛将围绕应用、 技术、产业、标准等角度,勾画出大数据发展的整体轮廓,从数据生存周期角度提出大数据参考架构。探索在不断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标准体系及大数据标准化路线,提出大数据标准化工作建议。

论坛七:大数据应用实践高峰论坛

本论坛将宣传成都地区大数据企业以及大数据产品、解决方案,帮助本地企业拓展市场、寻求合作,促进整体成都及周边地区大数据产业的联动。

论坛八:大数据与通信论坛

本论坛将围绕如何发挥基础电信运营商拥有的电信数据资源优势,利用通信网络渠道资源,发展云计算、云安全和大数据服务。

会议日程 (最终日程以会议现场为准) 日期:2018年7月10日, 地点: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五层水晶厅 时间 活动主题 演讲嘉宾及职务 08:30-09:00 签到

09:00-09:30 致辞 领导致辞 09:30-10:00 抓住“数字中国”建设机遇 梅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 10:00-10:30 大数据与先进制造 李言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 10:30-10:55 推动大数据应用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 柯睿杰 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 10:55-11:20 运营商大数据新思维 姜昕 TERADATA天睿公司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总监 11:20-11:45 用工业大数据推动数字化创新 吴劲松 伟创力全球运营副总裁 11:45-12:10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待定 12:10-12:35 AI与无界零售 刘晖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日期:2018年7月11日, 地点: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 时间 活动主题 演讲嘉宾及职务 08:30-09:00 签到

09:00-09:30 从数字经济看中国新经济 潘云鹤 中国工程院院士 09:30-10:00 大数据助力“中国智造”弯道超车 李杰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of Cincinnati) 讲座教授、《工业大数据》作者 10:00-10:25 工业互联网创造工业新机遇 陈永正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0:25-10:50 健康大数据 沈晓卫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中国研究院院长 10:50-11:15 我们将迎来自动驾驶时代 黄仁勋 英伟达联合创始人、CEO 11:15-11:40 AI芯片的新高地 余凯 地平线CEO 11:40-12:30 新一代大数据平台 周涛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 Kevin Kelly 《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 往届嘉宾

参会指南 会议门票 场馆介绍 票价5月1日-6月30日7月1日-7月9日

600元/人1000元/人

(1)参加7月10~11日两天上午全体大会及下午任意场专题论坛;

(2)全体大会前排嘉宾区域就坐;

(3)享有大会组委会提供的VIP午餐;

(4)获得大会会刊资料;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3

报告特别强调,通过摆脱现金支付为主的支付限制,数字支付可以提升妇女的金融独立性,也有助于把妇女与金融主流形式联系起来。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莱奥拉・克拉珀(Leora Klapper)认为:“数字化支付的好处远远不只是技术带来的便利,尽管发达国家许多人都这么认为。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可降低汇款、支付和收款的成本,并能同时提高其安全性,从而增强金融的包容性,也有利于妇女的金融赋权。”

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和盖茨基金会强调指出,数字化支付与G20各国政府目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各国应该迅速地和有目性地采取行动。这两家机构建议,在2014年11月的G20峰会上,政府应该加紧讨论如何建设更广泛的数字化金融平台,以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妇女经济参与性,以及拓宽包括转账汇款在内的更便捷的支付渠道的手段。

盖茨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首席经济与政策顾问杰弗里・蓝柏(Geoffrey Lamb)认为政府必须率先推动数字化金融的发展。“有证据显示,企业会进行科技创新,而民众也会很快掌握和喜欢上数字化支付方式。但我们需要政府给大家勾画出愿景。建立数字化平台以及提供监管保障,能够把数以万计的被排斥在数字化支付之外的用户拉进现代经济中来。”“政府作为职权部门,应该成为数字化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为其提供必要条件。在企业配合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在规范和管理改革等领域带头鼓励发展,推动工资支付和社会福利发放的数字化。”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4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84-03

1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辩证关系的阐释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可以做如下理解。

1)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可以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1]。

早期,由于马克思对经济决定作用的过多强调,常使人误解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唯一决定因素。比如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卡尔・波普尔曾质疑马克思,认为过分强调经济的作用,甚至夸大认为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是彻底错误的[2]。后来,恩格斯开始着意补充和发展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思想,晚年更是肯定了政治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和对经济的反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文试图运用上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来透析中国目前学前教育的一些新现象:关于儿童与数字化、关于留守儿童、关于隔代教育。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任何现象背后必定有其深刻的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的原因。在教育大改革的当下,追溯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原因,有利于理解中国当下学前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帮助解决现实问题,找到适合中国自己的教育方式。

2 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如何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时代变成“信息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信息技术不仅仅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带着巨大的破坏力。电脑和网络诞生后,数字化产品不仅自己飞速地更新换代(比如苹果公司iPhone 4时间是2010年6月,iPhone 5时间是2012年9月,iPhone 6时间是2014年9月,恰好每两年更新一代),而且摧枯拉朽地改变着传统产业,比如数字相机对传统相机和胶卷行业的革新,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的替代,等等。这一切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比一番,任何人都会惊讶得瞠目结舌。然而,如果不作对比,大多数人好像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它。之所以这样,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数字化产品的“傻瓜化”,操作方式极为简单,连傻瓜都会用。

而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的学前儿童,他们在数字产品的环绕中长大,会怎么样呢?德国脑科学家曼弗雷德・施皮茨尔在其所著的《数字痴呆化》一书中列出数据:“一项对2000多名年龄在8到18岁之间的孩子和青年的研究表明,在美国,青年人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数字媒体上――每天7.5小时,这个时间甚至超过了睡觉。在德国,一项对43 500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9年级学生每天使用媒体的时间将近7.5小时。其中还没有包括使用手机和MP3播放器的时间。”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调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00个受访家庭中,80%以上儿童对iPad等电子产品充满兴趣;尽管家长们希望孩子通过iPad进行益智学习,但73.6%的孩子仅用它来玩游戏。”[3]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大多数教育界人士表达的都是担忧,因为过多使用电子产品已经造成了许多令人头痛的问题:儿童近视率逐年上升,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能力弱化,等等。许多人都在呼吁让儿童远离电子产品,然而当数字产品已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能让儿童远离?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生产力带来的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不可逆转的。就像当年工业革命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工人砸机器泄愤毫无用处一样,今天让儿童远离数字产品,也只能是无用之功。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这条规律,想办法运用上层建筑的力量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不妨多研究数字产品,告诉孩子在使用这些产品的时候如何保持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如何更好地驾驭这些产品,而不是被痴呆化。

3 农村留守儿童谁来守护?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进城打工。他们本意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然而,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壁垒,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和与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入学制度,使得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从而造成大量的“留守儿童”。百度百科对留守儿童的定义是:“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全国妇联课题组在2013年5月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称:“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其中,“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和监管缺位,留守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自卑、逆反、怨恨父母,而且往往行为不良,学习成绩不佳。

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不可否认,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再次反观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就会知道,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的,是一个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上层建筑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党的十已明确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家庭也需要联起手来采取措施,比如:

1)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2)农民工较多的城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很多地方已经取消),让农民工子女能随父母进城;

3)建立各种形式的保护网络,如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及时的帮助。

4 城市隔代教育的问题如何解决?

隔代教育是另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百度百科对隔代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孩子的祖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前面讲的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祖父母照看,其实就是一种“隔代教育”。但这里着重要讲的是城市的隔代教育。据调查,中国城镇近50%的儿童是由祖父母看护的,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

目前教育界对中国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分析较少,大多讨论都归因于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如老人喜欢三世、含饴弄孙等)。但笔者认为,除了社会文化和家庭观念,追根究底,依然要从经济基础上来找原因。

1)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日趋剧烈的竞争和大城市的高房价,迫使许多年轻父母双方必须全职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又请不起保姆,只能把孩子交给祖父母照顾。

2)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目前正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成为父母的高峰期,独生子女被视为“抱大的一代”,父母大多习惯为子女包办一切,包括为他们代养孩子。

3)知识和观念的快速更新。事实上,祖父母照看孙辈是中国的传统,隔代教育古已有之。但以前之所以没有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隔代之间没有太大差距。而近几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知识、技能乃至观念更新非常快,许多老人几乎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在教育孙辈上自然会产生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媒体不断将问题少年的出事原因和隔代教育联系起来,批判隔代教育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这些批判的声音主要包括:

1)祖父母的过分溺爱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过分保护扼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2)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他们保守、封闭,易使孩子与社会脱节;

3)三世同堂,在孩子的问题上祖父母的观念往往与年轻的父母相冲突,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尤其是中国话题最多的婆媳矛盾。

然而不管如何,因传统家庭伦理习惯和近几十年的经济基础引发的隔代教育问题,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正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所说,现在还不到讨论要不要隔代教育的时候,而是要想办法搞好隔代教育,加强其与亲子教育的协调性、相容性,使两者相互促进。

5 最适合我国经济基础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借助马克思主义原理可以知道,任何教育现象和问题均可从经济基础上找出根本的原因。学前教育作为上层建筑之构成部分,是无法脱离具体的经济基础而存在的,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也一定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方法正是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逐渐形成的,也许它有各种各样的弊端,但正是这些弊端才促使教育管理者不断去改进,促进其发展。

近几年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量发展,许多转发甚多的言论往往贬低中国教育、吹捧国外教育。这里笔者要说的是,国外的教育确实有许多优点值得学习,但不能脱离中国的经济基础去谈教育。一言以蔽之,从国家层面来说,只有适合中国经济现状、能解决中国诸多教育问题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从家庭层面来说,只有适合孩子的特点、能解决孩子身上问题、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5

中图分类号:J91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照明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的优点

(一)建立城市照明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的必要性。由于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也在发生着变化,城市市民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他们对于城市的照明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现在的照明管理方法已经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因为现在的照明管理方法采用的是以分散时控的管理方式为主,也就是在预定好的时间内自行的进行开关的控制,通过时间控制可以控制各个分散的控制箱的开关。如果遇到应急的情况,那样就需要用人工的方法到现场进行调节。现行的照明管理系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现在的照明管理方法不能及时的调整开关灯的时间,还不能及时的反应照明的运行情况,不仅如此,而且还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大,维修起来比较困难。这几年城市发展迅速,控制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现在的控制方法没有办法及时的将城市的照明情况和景观灯的运行情况表示出来,使得维修工作落后且被动。出现的故障要么等巡视员到达现场发现,要么是被动的被市民反映上来才知晓,这样就造成维修困难,难以达到指定的亮灯率。而且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是,由于缺乏灵活的控制手段,到时候就必须要临时派出大量的人员去手动操作。综上所述,就必须要改变现在的管理系统,实行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

(二)城市照明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的优点。城市照明数字监控管理系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以及经济效益方面两大方面,以下就具体的说明一下:

1、社会效益。现在城市照明不仅是局限用于照明,而且还是体现城市形象以及表现城市景观的重要标志。采用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以后,在全市范围的全夜灯、景观灯以及半夜灯的开关均可实现自动控制。这样就能很好的展现出城市景观以及城市的形象。而且由于城市照明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还具备有自动的巡视、选测功能,这样就能够及时的发现故障,及早的处理掉故障,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对路灯管理处的投诉,而且还能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效益。

2、经济效益。采用城市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之后,首先不用出去巡视查找那里发生了故障,只需要在值班处等待系统报警即可,这样不仅减少了巡视的人员,还可以降低车辆的耗损,降低了维修的成本;其次就是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避免白天亮灯的出现,浪费电能。还可以在阴雨天或者特殊情况下准时的开关灯,尽可能的降低开灯的时间,节约电费;还有就是可以稳定运行电压,延长了灯具的寿命,降低了维修灯具的费用;最后就是可以大大的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交通事故以及刑事案件的直接经济损失。故它的经济效益良好。

二、城市照明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实用性的原则。设计出来的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必须要实用,不管它如何如何的先进,如何如何的功能多,但是要是它不切合实际,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那么就不能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二)安全可靠的原则。这一套系统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市民,如果出现差错就会造成不良的社会效应;而且由于这套系统大部分是在野外运行,工作环境变化无常,时而暴晒,时而雨淋;时而高温,时而严寒。这些情况都要求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能够长期的稳定的运行。还应该要求系统在个别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到或者很少的影响到其他设备的开启关闭。

(三)维修性强的原则。系统难免会发生故障,关键是发生故障后能够很容易的知道是那里发生了故障,这样的话就可以很容易的对故障进行修理,就不会产生大规模的影响。

(四)扩展性强的原则。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虽然在现在是挺先进的,但是过不了几年就会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增强它的可扩展的能力。而且城市规模发展也越来越快,系统要能够扩展到新开发的城区。

(五)经济节约的原则。当今社会提倡的是经济环保,所以该系统要尽可能的经济划算,要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不仅要考虑到初期建设时的费用,而且还要考虑到后期的维护保养等所需要的费用。

三、城市照明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

城市照明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繁琐复杂,但是主要是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数字控制通讯平台。它的作用就是用来完成控制中心和各数字控制终端的数据传输的任务。

(二)数字控制终端设备。数字控制终端是一种远程的集数字检测、执行以及反馈的设备。主要的作用就是负责所在地的各类数据的采集以及控制命令的执行,其中各类数据包括运行情况、故障情况、各类的事件等等。

(三)计算机通讯以及网络平台。计算机通讯及网络平台是由客户机体系结构的一个开放式计算机局域网络。该平台主要是由通讯服务器、视屏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监控工作站、GIS工作站、打印机及扫描仪等部分组成。主要的功能就是数字控制终端数据的采集及历史数据的管理、报警信息处理以及故障的管理、事故的记录和数据的显示等等。

(四)GIS信息子系统。GIS系统是世界上最为完备、功能强大以及全面可视化系统,可以实现可视化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它的作用就是对城市基础信息的管理、地理信息的划分以及视频终端数据信息的采集等等。

(五)数字语音通讯子系统。为了控制终端的管理需要,系统还需要配备数字语音通讯系统,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构成一个完整的语音通讯网络,监控各个语音通讯终端的运行情况等等。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行的城市照明系统已经远远的满足不了现在城市市民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开发研究新的照明系统。于是城市数字化照明监控管理系统就以它的优越的条件而得到不少城市的青睐。本文就从研究这个系统的优点以及设计的原则及构成的主要部件,来加强对这个系统的了解,促进该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6

如今,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中国一直在向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行。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一直维持着不低于7%的水平。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剔除价格影响因素,中国的GDP是1978年的22倍。这些数字,从侧面展示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着中国梦实现的希望。

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政府统计工作者,使我能够真正同数字对话。我每天接触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数据,它们展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面貌。统计对于社会经济是至关重要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展现成果,可以折射不足,可以给决策者提供依据,可以让老百姓了解情况。我们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方向在哪,速度几何,行程尚有多远……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7

统计界有名言:“统计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统计。”每项统计报告,记载了刚刚过去的社会经济的数据历史;及时讲述这段历史,告诉人们这些刚产生的数字,此刻代表着什么、说明着什么、揭示出什么,预示出什么?那么统计无论是“流动的历史”也好,“历史的流动”也罢,就成为了当下的新闻。

一、统计新闻的特点

统计新闻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新闻直接反映具体的、实在的、可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它往往是用经过抽象量化的统计数字来反映某个经济活动或经济砚象的数量状态,让人们从这个数量形态上去认识这个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的意义。如果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那么可以说,统计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间接性报道。

在统计新闻中,除了描述新闻事实的数字材料外,大量的引证和分析数字的材料往往是“背景材料”。从这个意义上看,有时统计新闻实际上是背景性新闻。

一般的经济新闻要求及时、新鲜,有严格的时间性限制,报道上要与事实发生的时间距离越近越好,但统计新闻所报道的不是“现在事实”而是“过去事实”,有时还会有对“未来事实”的预测报道,因而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性和超前性。它的主要价值不在时新性上,而重在针对性上,只要它针对有关决策提出了适时的分析和建议,起到了参谋作用,那么它就是有较强的新闻价值。

统计新闻虽然也是以经济为题材的,但不能把它与一般的经济新闻划等号。由于它是以统计数字为主要特征的,而统计数字是统计信息的表现形式,因而它是既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又具有统计信息特征的新闻。同时,由于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反映的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因此,它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既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社会的,还可以是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类新闻。

二、在统计信息中寻找新闻点

目前出现在各类媒体上的统计信息,大致有这么三类:一是统计公报,分年度、季度、月度,以及各行各业的统计数据;第二类是与部门工作相关的统计信息,多出现在专业报刊上;第三类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统计信息,比如GDP的增长速度、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变动幅度等。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充分挖掘第三类统计信息,从内容到形式对其进行完全新闻化的处理,辅以写作技巧上的创新,新闻的亮点就会从统计信息中凸显出来。

如何让普通群众对统计新闻产生兴趣?关键还是要围绕社会热点,围绕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去挖掘数字背后有用、有益的信息。比如,当今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也最令他们关注的问题可以说集中体现在青少年的“校”和“学”,中青年的“岗”和“房”,中老年的“财”和“保”,老年人的“医”和“养”上,从统计信息中寻找和这些热点问题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自然会吸引眼球。

统计信息数据多,专业性强,必须对其进行新闻化处理。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四种写作技巧:第一是数字转换法。把大数字转换成小数字。正如英国的一本关于新闻写作的书中曾提到,当读者从报刊上读到他的国家财政赤字是1亿美元,或国民生产总值是50亿美元时,他并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但当他读到国家债务摊到每个男人、妇女和小孩头上是2美元时,他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第二是数字拟人化。把数字的变化落实到人的身上。比如去年一直居高不下的物价,笔者在采写相关稿件时,先通过一位普通市民每天的算账记账说菜价的变化,再通过一个农贸市场的市场部经理来分析具体市场的情况,由此带出全市的价格变化,最后分析其上涨的背景原因。以点带面,贴近民生,使文章通俗易懂。

第三是数字对比法。通过对数字的横向、纵向比较,从比较中发现问题,寻找原因。

第四是数字延伸法。从眼前的数据寻找背后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的原因,以此深化数据的含义。如2012年我市公布老龄人口数据,笔者在采写相关稿件时,没有把它处理成常规的排行榜解读,而是重点把社会发展指标、人口素质指标等拎出来,综合以前的采访素材,进行点评分析,从强调铜陵步入老龄化社会方面采写报道。

三、拓宽统计新闻的深度广度

随着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主体这一观点被社会所接受,统计资料日益被新闻媒介所重视,形成了以统计资料为主要报道素材的统计新闻。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统计新闻都有别于一般的杜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有着自己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统计新闻有广泛性特点。统计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工业、农业、财贸、物资、劳资、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统计资料全面地反映出社会的经济情况,并在这一基础上,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统计信息,包括经济分析报告、对宏观经济的监控、预告情况、社会经济问题的预测等等。这些统计成果都是社会急需的,而且成为统计新闻广泛的素材来源,使统计新闻的内容较之其它新闻类别更具有广泛性。

在形式上,统计新闻以数据运用为主体,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统计新闻是以数字运用的方式对社会经济生活加以反映、判断、分析,统计工作的基本成果——数据资料,是统计新闻赖以存在的基础。建立在大量的准确性高、可靠性强的统计数据基础上,使人感到统计新闻主观色彩较少,无需花费更多的笔墨渲染气氛,阐述观点、展开议论,通过数字,使人一目了然。数字在统计新闻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通过数字的比较,直接说明主题,经济活动的成果,往往通过数字的比较,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例如,《城市居民实际收入大幅增长》(《中国信息报》1994年3月4日),这条消息中,“35个大中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227.6元,比上年增长31%,人均生活费收入2998.3元,比上年增长31.5%”通过数字的相对数的揭示,使城市居民收入大幅增长这一主题清晰明了,不需加多余的说明。其次,系列的数字运用,可以通过相互的连带关系,揭示规律及趋势。《上海市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中国信息报》1994年4月25日)这条消息中,就是用数字指标来揭示上海经济持续发展提高这一趋势的。

统计新闻具有简洁明了的特征,它侧重于事物“面”的报道,对事物的表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一般的社会新闻则不同,它更侧重于事物“点”的报道,具有较强的形象性特征。统计新闻往往是对一段时期发生的事,或一个极典型而又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进行报道,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统计工作的事后性与阶段性所决定的。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8

1.有线数字电视的起源背景与现状

有线数字电视最早出现在欧洲,一兴起就立刻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尤其是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先后加入对数字电视的研发工作,将数字电视一次次推向新的高度。我国和西方国家相比,有线数字电视起步较晚。但是晚发展也有自己的好处,很好的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吸取了他们的科技成果。在系列的研发过程中,民众对数字电视的喜爱程度越来越浓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群加成为有线数字电视的消费人群,农民观众群体更是数字电视的中坚力量。据相关权威机构和数据的统计,在目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达到1.5亿户。而乡镇观众在全国观众中所占的比重超过35%以上,乡镇电视观众数量在全国比重中占有主力军的作用,研究乡农民群众的喜好程度可以基本确定数字电视今后的发展趋势。

2.有线数字电视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2.1有线数字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有线数字电视的出现,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程度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在老龄化人口加剧的今天,有线数字电视的出现。为这些老龄化人口的安居生活提供了便利,让他们的万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另一方面,也为乡镇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丰富内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乡镇居民的日平均闲暇时间为6小时25分,而看有线数字电视耗费的时间为3小时38分钟,乡镇居民看电视斩休闲时间的56.6%,占全部生活的14.8%,成为休闲娱乐的主要部分。有此不难看出,有线数字电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十分重大,已经和生活息息相关,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成了乡镇居民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2.2有线数字电视能够及时传播资讯行情

有线数字电视普及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各行各业的行情资讯通过有线数字电视这个平台,快速的传播大广大人群的耳目中去。可以说,有线数字电视的出现,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更加改变了乡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乡镇居民以前与外界信息隔绝,很难及时掌握外界资讯情况从而造成乡镇的信息和外界格格不入,现在通过电视就可以了解。乡镇居民将更加容易的了解世界上各地的变化,各种行业的发展变化。这种可视资讯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视野。这不论是为乡镇居民个人还是为乡镇经济发展服务,创造的价值都是无法计算的。

2.3它能促进文化产业链的繁荣昌盛

有线数字电视的出现,将文化产业链的上下游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视频广告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影视传播公司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有线数字电视的繁荣。因为有线数字电视有着一群十分忠实的观众,这些观众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人群。有来自农村乡镇,有来自城市的,有小孩,有妇女,也有中老年人,还有高级知识分子和工人。任何群体都是有线数字电视的传播者,靠着这个庞大的传播群体,就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基础。文化产业链也就在这个基础上得以迅速崛起发展。

3.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及应用措施

3.1丰富节目内容和满足群众需求是发展的重要内容

有线数字电视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它起到了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的原因,尤其是对乡镇居民的科普性、娱乐性都有很大的好处。如果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偏离这个方向,那么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就有可能延缓甚至衰退。正因为如此,有线数字电视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依然需要保持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个前提之下来完成。如何满足城乡居民消费者需求,可以从丰富有限数字电视的内容上下功夫:

首先,提高有线数字电视的观看价值,提高有线数字电视的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是一切的基础,只有收视率提高了,更多的人群才能发现有线数字电视带动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加迅猛的促进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以主流观众城乡居民来做参考,有线数字电视要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必须在内容要实现多样化发展,如歌曲节目、文艺节目、故事剧场节目、职场节目、动物世界和科幻天地等等都要包括。凡是乡镇居民喜欢的节目,有线数字电视就应该积极收录。而且有线数字电视还应该积极创造一些其它媒体所没有的节目,才能更加快捷的吸引收视率,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

其次,要实现收视率的经济效益。收视率是为了经济效益服务的,只有将收视率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将转化来的经济效益合理的投入到有线数字电视的使用上来,才能使得有线数字电视和经济效益以及收视率三者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从而保证不断的利用收益的经济为丰富有线数字电视内容服务,让有线数字电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3.2增强有线数字电视的互动性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势头是良好的,前景也十分可观,但是我们需要从这些良好的势头中发现可能隐藏的危机。从危机出现,改善提高有线数字电视的不足之处。乡镇居民是一个喜欢参与活动的群体,喜欢凡是有个讨论,想要满足他们的需求,有线数字电视就应该有更多的互动内容和环节增强他们的参与性。如果能够让乡镇居民能够参与到对有线数字电视的改进环节中来。对提高乡镇居民积极性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对巩固有线数字电视的地位也是十分有利的。在做好互动性方面,可以从有线数字电视的节目内容出发。比如让乡镇居民参与电视故事情节的设计,也可以让乡镇居民对广告的效果进行参与评估。比如一个广告效果乡镇居民是否喜闻乐见,是否影响了他们的观看感觉。并以此为依据,对广告进行改进投放,从而满足观众的需求。

4.总结

有线数字电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只有从根源上做好有线数字电视的内容,才能满足需求不断提高的观众要求,尤其是农民消费群体的需求。随着今后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传播媒介进入城镇居民的视野,这些都将成为有线数字电视的潜在竞争对手。现今,有线数字电视必须趁着这些竞争对手还没有出现或者还没有完全成气候之前,就该早做筹划,未雨绸缪,将乡镇居民的忠实度大大提高。为将来能够更好的占领市场,实现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及应用做好铺垫准备。

【参考文献】

[1]孙铁麟.中国数字电视发展战略与非线性预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6.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9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1.0阶段:1993-2010年,以互联网应用为主,主要形态为电子商务;2.0阶段:2010-2016年,以移动互联网应用为主,以平台为载体,以数据为驱动,表现为“互联网+”;3.0阶段:2016年起,进入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云网端新一代基础设施为基础,逐步走向万物互联,开始全面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为代表方向。

数字经济3.0将开启数字革命的“收获期”,或将迎来大国较量中为数不多的又一关键分水岭。不过,在3.0阶段,一些显著的问题和挑战仍然值得关注。 中国劳动者的数字技能相当较弱。需全面加强数字技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

五重挑战

数字经济是全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涌现出很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意味着传统的行业格局被打破、新势力崛起。然而,“新”也意味着企业创新仍处于摸索阶段,整个行业发展不成熟,民众数字技能欠缺,政府政策准备不足,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也由此而生。

一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难。在互网渗透和互联网企业冲击下,传统企业纷纷开始互联网转型。一部分直接尝试进入互联网行业,但由于基因不同,自身不具备互联网产品经验等多种原因,结果不尽如人意。另一部分传统行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大量收购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创业项目,由于不了解互联网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规律,难以把控后续的运营问题,失败概率也较大。

实际上,只有相对少数传统企业将自身业务与互联网实现了良好的结合,同时招揽了有互联网成功经验的专业人士,转型告捷。转型,困难重重;不转型,市场就被互联网企业夺走,在行业中处于下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二是,平台经济体的监管与治理平衡难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打破了传统企业为主的利益格局,但作为流量入口的平台经济体的出现,又可能形成新的垄断。

例如,BAT分别以搜索、电商、社交为核心,凭借其雄厚的资本,通过收购、入股、战略合作等方式进行布局,广泛渗透到各行业,此时该领域的创新已不再是重点,而是服务于其整体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抑制中小企业创新。另外,网络上虚假信息泛滥、假货泛滥、不良信息传播、在线“黄赌毒”等问题,均离不开平台经济体参与治理。

对于平台经济体,政府既要支持发展又不能完全放任,如何保持政策弹性,在监管与治理中达成相对平衡,打造健康发展生态,对决策者形成极大挑战。

三是,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面临新挑战。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近期两度爆发的勒索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疯狂传播,至少有150个国家受到网络攻击,严重影响到全球金融、能源、医疗等众多行业。

个人隐私被侵犯的问题更是触目惊心。个人信息贩卖已成为地下黑色产业链,从非法采集到非法出售、购买、转售,再到非法利用,个人隐私面临被非法侵害,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此前,备受关注的山东临沂徐玉玉电信诈骗案,即是对个人隐私保护敲响的一次警钟。

四是,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未立。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数字贸易发展迅猛,数据跨境流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4年,全球数据流量增长了45倍,快于国际贸易或资金流动增速。

然而,目前国际社会对跨境数据流动还没有达成共识,各国政策不一,对可能涉及到的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的态度不尽相同。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研究报告《跨境数据流动:障碍在哪里,代价是什么?》,强烈反对数据本地化;而俄罗斯则明确规定,公民数据只能存于境内服务器。

如何才能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的国际规则,促进数字贸易,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数字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是,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欠缺。与历史上由机械化造成的“机器取代人”相比,此次由智能化引发“机器人取代人”的“破坏力”将更为强大,包括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岗位也受到波及,就业转换的压力更大,周期也将更长。

这一问题的严峻程度对发展中国家尤甚。中国人口众多,劳动者的数字技能相对较弱,亟需全面加强数字技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以适应数字经济对劳动者技能提出的更高要求。

掌全局,抓关键

为应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挑战,中国要抓住3.0阶段发展契机,推动国家全面数字化转型,除扎实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外,还要掌全局,抓关键。

所谓全局,是中国要关注数字经济带来的经济社会“整体的质变”和“化学反应”,以人为本,用“整体论”思维方式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和布局国家数字化转型,构建和树立三大发展观。

一是树立普惠共创的发展观。帮助更多企业和人“连接”,接入、使用互联网;推动云计算服务普及,扩大“在线”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推进全民数字技能培训,精准扶贫,缩小“数字鸿沟”。

二是,建立科学共享的数据观。把数据、数据驱动的智能化作为企业、社会赋能的基础和工具;促进数据流动和共享,利用好实时在线的鲜活数据,释放数字经济动能;前提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消费者隐私,守住安全底线。

三是,构建包容共治的生态观。关注技术进步带来的组织形态变化和社会影响,探索有效的共治模式;探索与新兴“平台经济体”良性互动的监管关系,处理好新业态与传统业态之间的摩擦;鼓励包容的创新文化,规制不正当竞争;搭建平台促进知识的分享和流动,维护良好的发展生态。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10

数字经济成GDP增长重要驱动力

过去几年中,中国的每年整体经济增长在8%~9%,但数字经济每年的增长可以达到约50%,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对GDP的贡献将越来越可观。根据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16年,互联网经济对中国GDP的贡献将达到6.9%,仅次于英国和韩国,互联网经济蕴藏着无限潜能。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变革,数字经济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业务的组合。目前,在中国,它主要由在线广告、游戏、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以及与线下业务紧密结合的一些新兴的服务构成。刘胜义用三个词描述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特征――快速、充满活力和与线下行业的整合。首先,虽然中国进入互联网稍晚于欧美,但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却发展迅猛,并且已远超西方――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整体网民比例已近90%,而美国这一数字还仅是60%。在中国所有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超过70%已使用移动电子商务,在美国这一数字是约31%。未来随着国家对4G的大力发展以及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全面升级,中国移动网络经济新的增长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其次,中国互联网市场充满活力。2013年,美国TOP3互联网企业收入在互联网经济中的占比已接近20%,中国TOP3互联网企业收入占比不足5%。正如许多西方国家一样,中国不仅有规模较大的互联网企业,更有大量小而美的公司注入,在这一点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环境对新经济类型的培育,以及对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良性的刺激作用。

最后,与线下企业的整合或许是中国互联网发展中最令人惊讶的一个特点。互联网的发展减轻了区域发展的不均匀。通过互联网,所有城市的消费者都可以像生活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一样,买到同样的产品、享受同样的优惠,了解最新的时尚信息。

数字时代,消费者行为更加“智能”

在Lévy问及中国互联网发展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与驱动消费时,刘胜义表示,数字化发展对中国消费者最大的影响是让他们变得更加“智能化”。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拿着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更方便地访问产品信息,同时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体的国家,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更清楚地了解产品信息及用户评价,从而做出更好的购买决策。据调查,中国34%的手机用户在购买前线上比较价格,“showrooming”(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方式在中国更加流行。

随着智能设备渗透率不断提高,传统的购买场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传统的购买周期被重塑。而消费者可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生产决策,“社会化构念(social ideation)”逐渐在中国开始出现,耐克、加多宝、南方航空等大品牌都有进行应用和尝试。电商及安全支付的普及,使中国低线城市的消费力被释放,去年一年,三四线城市的线上消费增长超过100%,互联网在刺激消费上扮演了一个主要的角色。

“应对移动化的到来,中国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对于Lévy提出的这个问题,刘胜义指出,当下的中国正从3G向4G网络转变,近90%的中国网民表示愿意在短期内转向使用4G网络,网民对高质量的移动生活呈现出迫切的需求。在移动化中国,有两大发展态势是毋庸置疑的:第一,移动化将会带来中国新一轮消费主义浪潮,我们需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这件事情。第二,数字达尔文主义,我们生活在一个优胜劣汰的现实主义时代。相较智能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营销还仅处于初级阶段,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需要对“移动”具有明确信念及专业知识的CEO。

如何更好地构建数字营销新生态?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11

埃森哲2015年的《寻找中国经济的数字化红利――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显示,在经济各个领域全面应用数字技术将推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而这种转变已经积蓄了巨大势能,促使数字化即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消费者很成熟,企业技术还不足

资本投资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中国经济的数字化却主要由消费者拉动。随着中国进行数字化转型,网络消费者已变得更加成熟,热衷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

与中国消费者全面拥抱技术相比,中国企业的数字技术应用却明显不足。在游戏和社交网络等网络服务的推动下,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并在2013年成为全球总值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但是,相比其他领先经济体,中国企业对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仍存在巨大差距,虽然也开始利用数字技术管理企业,不过就目前情况而言,这项工作还仅仅只触及表面,尚未充分挖掘出数字技术的潜力。

中国不同行业间企业应用数字技术的程度差别也很大。以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为代表的领先网络企业,拥有非常卓越的用户基础,并且在采用大数据、分析法和云计算等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电信和银行业等被大型国企统治的主要行业,基于巨大的规模经济和丰富的资源,也积极支持应用数字技术,虽然其等级结构和避险倾向不利于其提高创新能力。

相比之下,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的各个行业则处于落后地位,不仅承受能力有限,而且其自身以低劳动力成本为竞争基础的低利润业务特性也导致其对数字化转型缺乏紧迫感。此外,虽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华为、联想和中兴等中国企业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信息通信技术硬件供应商。但在软件和服务方面,却鲜有领先的中国企业。中国企业IT开支方面也存在类似的不平衡,软件和服务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发达经济体。

提升数字化密度,跨越转型鸿沟

埃森哲最近的一项全球高管调查发现,相比其他国家,更多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在不久的未来,数字技术将会对其企业起到重要作用。很显然,中国的企业高管和政策制定者都意识到了飞速发展的数字创新,并希望积极利用技术推动增长和提高竞争力。

但事实上,相比其他领先经济体,中国的数字化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呢?埃森哲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合作共同测评的“数字化密度”,揭示了中国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对于“数字化密度”,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可持续性业务董事总经理李广海是这样解释的:“一言蔽之就是数字技术,以及数字业务,数字的应用在经济体里的渗透率,或者覆盖率。”

对一个国家的数字化密度测量,主要衡量的是数字技术的普及程度,而非仅仅针对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测评结果显示,中国目前的数字化密度在17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十位,居荷兰、美国和瑞典之后。

基于对数字化密度得分卡的综合分析,埃森哲认为可以通过提升三方面的数字化程度来提振经济表现――投资于数字资本;打造数字机构和数字市场;实现企业行为数字化。

1、投资于数字资本

中国的企业高管和政策制定者应当重点关注商业环境和经济基础设施的质量问题,这是企业增长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具有支持性的灵活数字基础设施需要长期统一的战略投资来鼓励数字创新和应用。

2、打造数字化机构和数字市场

决策者必须确保市场已做好适应数字化的充分准备。这条路径重点关注互联网覆盖、网络商业活动、组织灵活性、社会态度、政府数字政策、监管环境以及开展数字业务的便利性等方面。要想取得进展,需要重点关注企业和消费者的网络文化,发展本土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并以制定数字友好型政策为优先考虑。

3、实现企业行为数字化

埃森哲对数字企业的定义是,能够通过利用信息、企业资源和数字技术,打造独特的客户体验,从而取得成果,并最终实现增长。在寻求数字世界成功的战略过程中,中国企业应可以通过更好地服务客户和消费者,推动创新,实现增长。这包括制定数字经营战略,以新的业务成果为目标;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探索更优化的全新客户渠道;向新市场进行有效扩张;以及采用新的定价和盈利模型,实现利润最大化。

激发数字化潜力,把握增长红利

埃森哲数字化密度指数在最宏观的层面上揭示出,数字化密度在五年内增加10分(百分制),就将推动发达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提升0.25%,而新兴经济体的增幅可达0.5%。预计到2020年,中国则有望实现4180亿美元的增加值(见图),也就意味着数字化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超过四千亿美元的红利。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12

单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上讲,根据目前的各种迹象判断,全球互联网经济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再大幅下滑的可能不是太大。

首先,资本对全球互联网产业的态度开始回暖。目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风向标NASDAQ股指开始止跌回升,纳指已从几个月前的1700点左右回升并站稳在2000点之上。同时部分有实力的资本已经在“寒冬”中对部分有价值的互联网产业开始悄悄吸纳,如近段时间香港首富李嘉诚就在业界里不断的出手。当然,纳指的止跌回升和部分资本的重新积极介入也许并不能就此说明网络经济的第二个春天就到了,但至少说明了“资本意志”并不希望股指无休止的下跌。在资本依旧为王的当今世界,资本对一个产业的态度对该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资本态度的回暖可以说基本封杀了网络经济继续大幅下滑的可能。

其次,互联网鱼目混珠的时代基本结束。在互联网最疯狂的时候,由于利益效应的影响,各种网络公司,各式各样的互联网站多如牛毛,·com是漫天飞舞。但其中很多都是滥竽充数,根本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可言,最多不过是披着高科技的外衣,干些剪刀加糨糊的勾当,这些只想捞钱而不会创造价值的网站注定没有发展前景,但他们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正常秩序。经过一番网络“寒冬”的洗涤,这类·com已基本消失,生存下来的网站能经历寒冬而不倒,应当说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为以后全球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人们对网络经济的心态开始恢复平静和理智。互联网在诞生后不久,幼稚的肩上就承受了过多人类的期望。也许是因为人类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在工业化的国家,残酷的竞争,越来越大的交易成本,不断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人们有些喘不过气来。在依旧处于自然农业经济中的国家,人们还在为温饱还而不断奋斗,为现代化而努力。未来会怎样?人类能否在一种新的环境中寻找到一种新的理想社会,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在互联网产生之前,人们希望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突破传统生产力所带来的限制。尽管在探索中还是取得了很多的经验,但努力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互联网诞生后,让久已处于困惑和危机中的人类似乎又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人们开始把人类未来的很多希望寄托在了刚刚诞生不久的互联网身上,但年轻的互联网在目前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担当起人类如此巨大的重托,其结果就是人类开始变得疯狂,互联网却变得畸形。这段时间全球互联网产业的大幅调整,与其说是人们对互联网的失望,不如说是人们、特别是资本从狂热中开始冷静。人毕竟是万物之灵,只要人类能够冷静思考而不是疯狂,人的理智会让人类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上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对网络经济以后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其四、全球互联网业务仍在迅速发展,互联网已越来越深地渗透到了人类的生活之中。尽管这一年多来,全球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所谓的“寒冬”,但是全球互联网的业务仍然在大幅增加。就我国为例,根据CNNIC2001年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止,我国上网计算机数有约892万台,我国上网用户人数约2250万人,而2000年7月统计上网计算机的数量是650万台,上网用户的数量是1690万人。在这半年“寒冬”中,上网电脑和互联网用户同比增幅高达37%和3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业务并没有因为资本的调整而受到多大影响,而且,互联网已经日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在CNNIC的调查报告中,我国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3.66小时,有51.37%的人在“上网的主要目的(多选题)”中选择了“休闲娱乐”这一项。用户是网络经济发展的灵魂和基础,只要有用户,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就不会很悲观。

对于前期全球互联网的大调整,我们可以说是对前期人们疯狂的矫正,但是,止跌后的全球互联网产业,是否就一定会快速回升呢?应当说答案是明显的,既然前期人们的狂热只能用“寒冬”来进行调整,目前在网络经济发展的各种基本条件产生质变之前,企图网络经济会迅速有第二个以前那样的“春天”只能是妄想。

一种经济形态从产生到真正形成,需要很多坚实的基本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具备,往往又有自己的规律,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论持久战准备,否则就难免欲速则不达。

发展网络经济只有互联网显然是不够的。网络经济或者说信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即将跨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和传统的自然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形态应当有质的差别,这种差别就是在两个传统经济领域外开辟出另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的成型至少必须具备几种基本条件:相对完善统一的全球技术系统、丰富的数字产品、足够的交通宽带、适合信息经济的新的交易模式。

首先,网络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求有一个相对完善统一的全球技术系统。在互连网诞生以来,网络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领域—动态的全球互连世界,因此也唤醒了人们对未来的种种渴望。但实际上,人类最开始所面临的只是由浏览器以及部分相对简单的软件通过一些硬件和具体的网页连接而构成的简单的互连互动世界而已,这距离我们期望的新的经济形态应当具有的技术系统还很远。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全世界在这方面一直在不断进行探索,但除了微软公司提出了.Net战略概念外,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相对完善统一的全球技术系统的缺位,就使得很多和互连网相关的业务无法大规模的开展,网络经济的发展就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微软作为PC时代的霸主,其提出的.Net战略也有希望独霸互连网的意思,因此微软的.Net战略一提出,就受到不少人的质疑。但换一个角度看,微软想称霸是一回事,能不能称霸是另外一回事,不管怎样,发展网络经济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统一的全球技术系统。微软.Net战略的核心概念就是“把软件当作服务”,也就是把软件应用产品与商业、内容、信息服务合并成一种事物,使之成为可以在网络上订阅使用的服务形式,人们设计、构造、实施、运作、集成和使用软件的方式都将透过网络完成。微软的这个构思是符合未来网络经济发展需求的,如果微软的NET战略能够成功,将会对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NET战略能否按照微软的预期成功,成功后能否完全适应全球互连网产业的发展速度,这其中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尽管微软在努力,全世界也在努力,但一个适应新经济形态的相对完善统一的全球技术系统的确立,不仅需要人类的努力,还需要人类有耐心。 

其次,网络经济形成的基础是必须要有丰富的数字信息产品。网络经济是人类在经历了自然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后即将跨入的又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这种新的经济形态中,互连网的长处是通过提供网络给人们提供丰富有价值的数字信息产品,满足人们在信息产品方面的需要。但在目前生产力状态下,人们对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产品的需求有限,同时社会能提供的真正有价值的数字化的信息产品更有限。因此,目前网络经济的主要作用仍旧是为人类提供工业产品及和工业产品相关信息的服务上。如作为网络经济核心组成部分的电子商务,目前它的主打商品主要是工业产品和与工业产品相关的信息上,在这种情况下,互连网的价值和效用就难以充分发挥。当然,互连网不是不可以用来卖工业品,但互连网的长处不在于向人们提供工业品,正如市场经济也可以卖粮食和蔬菜,但市场经济的作用决不主要只用来卖粮食和蔬菜一样。

数字化的信息产品是互连网将向人类提供主体,目前的尴尬在于我们的有价值的数字信息产品种类和数量太少,而交易工业产品又不是互联网的长项,因此结果就是网络经济也好,电子商务也好,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数字化信息产品的开发和丰富也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因为开发一种新的产品搞一项发明一样艰难,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投入。

其三、网络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网络宽带。流畅的交通是现代经济的命脉,在网络经济时代更是如此。目前国内上网的用户都知道,通过传统的电话线上网,速度可以说是慢的惊人,特别在上网用户稍微多一点时。有时为了下载一个小小的软件,也必须要熬上好几十分钟,更不要说在网上进行相对大规模的数字化信息产品的传递,网络宽带的不足也是阻碍互连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但目前宽带的发展又有很多的问题,在前期互连网受到挫折后,不少人又把目光盯在了宽带上。2001年来,宽带在全球包括我国都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在我国,网络运营商是大举进攻,不少企业也想加入分得一杯羹,投资商更是对宽带狂热追捧,国内一家上市公司刚宣布要搞宽带,股价在几天之内就狂涨50%,但是狂热是否就能建好宽带呢?

宽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从骨干网、城域网到接入网的全光纤化,这一切的最终实现面临的不仅是资金问题,还包括技术以及网络管理等诸多问题。而且没能和前面几个问题不能协调发展,快速但缺乏实质内容用户也未必愿意爽快掏钱。如美国作为目前全球互连网宽带发展最快的国家,其真正使用宽带用户现在也只占全美国总人口的5%。没有足够用户的宽带大战难免演变成为一场新的烧钱运动,重蹈覆辙。因此,宽带虽好,但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和其它条件协调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