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的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9 09:20:22

地理教学的方法

地理教学的方法篇1

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只有掌握一些好的地理教学方法,才能在遇到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时灵活改变,才能够适应新时代对于地理科目的要求。在此,笔者简述如下一些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四图”教学法

即“读图、填图、析图、练图”教学法。该法是以人本主义“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的现代学习论为指导,努力营造师生间、生生间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紧抓地图自主学习,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地理课堂教学由厌学变为乐学、会学。使地理课堂成为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良好场所。

该法具有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很适合于自然地理的教学:

基础性:“四图”教学法既包括地理基础知识,又包括地理的基本读图技能,使地理的教学充分体现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

应用性:“四图”教学法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学科知识,着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这也是地理学科所具备的特性,“四图”教学法紧抓地图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开放性:“四图”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采用当今最新地图资料,密切联系实事信息,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二、结合教学法。

新课标要求创新、知识拓展、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地理知识。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与探究中,地理课中假如能恰当地利用“结合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学生学有兴趣,心里踏实,有信心,才能学有所用,形成自己的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首先,地理知识与本地区域地理环境相结合。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是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的,为了拓展学生认知面,加深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引入新课时,先为学生创设地理情境,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导入地理新课的学习之中。与课本知识结合学习新课;在综合复习知识的学习中,注重课文地理知识与本地区地理环境相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听得懂,学得会,好像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沟通结合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均可运用,在新授课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了新的课程。在复习课中应该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等等的方法,把学生平日感到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成自己喜爱的知识,变成自己有用的知识、技能。使学生从课本和课堂中解放出来,还可以通过郊游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地理知识。通过各种课外的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又能了解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最后,通过不同区域地理知识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比较,获得了更全面、更系统的地理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学得会,学得活。

三、探究性教学法。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不是直接接触实际,而是接触教材这样的“书面材料”,缺少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地理学科是探究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习科目,学生必须在亲自操作的实践中体会到该“如何做”,自己走进实验室核实一下,最好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要比在地理教科书中查找答案更有意义。这种体验活动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往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性的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地理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应该不仅仅注重探究实践学习的过程,还要注重课题或专题的探究结果,即对某一知识点是否能真正地、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情况下有序地进行跟踪评价,避免探究过程的失控和探究结果的偏失。

地理教学的方法篇2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主动性,有了主动性才能自主的完成任务,把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牢固。课堂效率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把课堂的效率提高了才能把上课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才能够更好的安排自己的时间。由于高中阶段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度加深,知识面拓展,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采取有趣的方法让学生置身于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注意力也就得到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不同的地理内容需要不同的方式教学,老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同时也可以转变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和谐相处。这些方式的改变都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行有效地教学。地理的学习不应该是死板的灌输式学习,而是应该注重学习的技巧和策略,在答题时也应该注重答题的技巧,有时候掌握相应的技巧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度,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

一、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到了相应的地理基础内容,但是毕竟高中地理的知识面更广、难度更大,所以很多学生对地理产生了恐惧的情绪,如果按照这种的状态发展下去,学生的地理成绩会不断地下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引导,尽量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课程讲的尽量生动一些,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实行补课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点滴的进步都进行鼓励和赞赏,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够增强。

其次,通过分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中既有学习好的学生也有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可以让基础好的带动基础差的,实现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不同的小组都进行解答,例如: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可能有些小组只是考虑到自然因素,包括适宜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这时如果有小组提到了经济地理因素,包括运输条件、价格、税收等经济条件,老师就可以对回答全面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这样小组之间就为了获得奖励形成竞争,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任务。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学习地理,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竞争中产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及例题看一遍,把不懂的内容做一下标记;还可以把难度大的内容通过纸条的方式交给学习委员,学习委员进行统计综合,把统计的结果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在课前备课就能抓住重点,把学生的难点充分的了解,在讲课的时候就能够有针对性。课堂的讲解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占学生所学知识的大部分,所以,老师的授课方式和讲课方法会影响学生的上课效率。

其次,老师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授课方式。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能够更生动、更直观的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自然地理的学习,尤其是地图地球章节的学习需要学生拥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果老师只是通过在黑板上板书画图的方式讲解,许多学生并不能理解,这就需要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章时,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就能够直接的进行地球的移动,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夜进入昼的是晨线,从昼进入夜的是昏线。通过这种多媒体的方式会使学生对地理的了解更加透彻,从而提高了上课的效率,而且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三、老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

首先,老师需要转变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这样会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老师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上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立教学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和活动情境,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进行授课,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其次,老师转变方式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角色的转变。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老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够和老师互助交流,老师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找对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高中地理的学习。

四、答题技巧的应用

地理教学的方法篇3

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为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它既包括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包括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正确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相反,不正确的教学方法,非但达不到发展智力的目的,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至关重要。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首先要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联系、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要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内容、过程及其整体结构之间的本质联系。为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打好理论基础。其次,地理教学中选用合适的地理教学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据地理教学目的任务。二是注意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形式。三是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四是结合地理教师自身特点。五是顾及学校的设备条件。六是多种地理教学方法合理结合。常见的地理教学方法中,有以注重语言信息的传递为主的方法,也有以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还有以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的方法,而这些方法都只注重在地理本学科内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对于高中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方法交叉探究较少。今在此对于不同的学科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上的应用作简单论述,这里的方法只是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细小的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主要应用于教学的导入、内容的承转、以及一些重难点知识在的突破上。地理作为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够把其它学科的知识恰当地应用于课堂,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运用于地理的教学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习的情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下面用一些例子就这些方法(内容)在一堂课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一、课程的导入(语文、音乐)

诗歌、歌曲、影像资料的处理。尤其是多媒体的应用,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动静结合的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无声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很自然地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例如:学习中国地理“长江”一节时,先播放一曲《长江之歌》,把学生带入到一种意境中,激发了学习长江的兴趣。然后,将长江繁忙航运图像和《长江三峡》的录像播放给学生,这时教师配音朗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使学生对长江航运的黄金水道,三峡的滩险、流急的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然后提问:长江为何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这样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比如,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用多媒体手段将铁路干线以移动的方式逐渐闪现最后显示展现出四纵三横的铁路干线,铁路枢纽用闪烁的方法显示,这样通过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数学等各科)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的思想方法渗透在各学科中,数学思维方法若能很好地利用在抽象的地理思维领域,对抽象地理事物的理解、掌握及应用上帮助极大。1.坐标系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时,可用数学坐标图来代替语言描述。如图1,该图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图中横轴为纬度,纵轴为正午太阳高度,折线反映了夏季日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直接得出这一规律: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进一步还可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最大(90°),向南北两侧递减。类似的图在中学地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冬季(或夏季)气压沿经(纬)线的分布曲线,大洋表层盐度、温度与纬度的关系曲线,人口增长曲线等,这些图能精确地反映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习时,教师应借助这些图像,将地理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讲透彻。又如,在学气的垂直分层时,可将课本上的气温的垂直分布图看作是一条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函数关系曲线,将这一复杂的曲线划分为若干单调区间,每一区间就是一层大气(图2),图中有两个单调递减区间,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它们分别是对流层和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因为其温度变化规律一样,所以空气运动都以上升为主,另两个单调递增区间分别为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数轴应用数轴表示地球经度分布和时区分布,使复杂的空间思维简单化,这也是许多地理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如图3,数轴中点为0°,往东为东经度,往西为西经度,学生在解题时应先找出0°经线,再作其他经线排列,学生对此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解题中,还有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学生常常在180°附近的经度分布上出现错误判断。因此我们在用数轴表示经度分布时应补充图4,数轴中点为180°,往东为西经度,往西为东经度,这一表示相对图3,属于逆向思维,是很多学生对180°经线东、西经分布易错之处。将图3与图4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解题时遇到低数字经度区就用图3解,遇到高数字经度区就用图4解。3.地球学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球体,对于学生掌握地球的各种相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对晨昏线的理解、经线和纬线的正确理解,时区的掌握,以及其它一些复杂的地理计算问题的解答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地球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4.专题归纳专题归纳是高中各科进行复习时比较常用的方法,其中又以历史学科对此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历史复习中的专题归纳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专题的主题进行,便于学生记忆,没有更多的涉及其它的内容。地理复习中的专题归纳有章节的归纳,也有专门知识点的归纳。比如,以图表的方式对高一上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进行归纳。这样的归纳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

地理教学的方法篇4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圆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抓住关键词,建立联系桥梁

新课程地理教材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知识之间的跨度大,这无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思维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地理教师应该应通过“区域地图、地理略图”等途径来架桥铺路,来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能够达到破解难点的效果。由于图文转换能力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许多地理知识、规律可以通过地理略图来表示,许多地理原理可以通过地理略图(原理示意图)来直观呈现,为此在地理教学中就可紧紧围绕地理略图,进行知识整合,而通过地理略图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明确和理解地理知识的联系。

三、多做归纳,呈现规律

地理知识总体比较抽象,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浮于教材的表面,而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知识的内在的线索和规律,从而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例如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昼夜更替周期的长短变化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纬度分布规律、海水表层温度分布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分布规律、洋流的纬度分布规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水平、垂直分布规律)等。通过这种规律的总结,并进行知识的联系和思维的拓展深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盐度分布规律,当然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运用比较方法,简化教学

比较法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由于比较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不但教师乐于运用,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而更加系统地理解知识。

比较法不仅有利于巩固知识,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还有利于使教材形成系统,便于巩固记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图表直接比较、类比、自比、专题比较、综合比较等多种比较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五、加强训练,授之以渔

地理教学的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13-01

面对世界人口已突破60亿,我国人口已进入13亿大关的严重趋势,向全民进行人口教育迫在眉睫。从长远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战略目标着眼,向学生进入深入、持久的人口教育尤为重要。这仅是对人口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评估谈一些不完全的看法。

1.人口教育的教学内容

人类繁衍生息的地球是一个自组织的生态系统,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有机整体;这个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既对立又统一,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不过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及其活动作为子系统,参与到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活动中去,必须服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规律。

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没有具体的个人就没有社会;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无法分离;社会是整体,个人从属于社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以单独个人的形式存在,只能以人与人的交往,以结成某种社会关系的形式存在,即以生产关系、家庭和婚姻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朋友关系、个人之问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等形式存在。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神仙、上帝创造的,而是逐渐演化而来的。人类社会并不是脱离自然界而与自然界并列的东西,他的存在离不开自然,他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人口教育的教学方法

人口教育是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教学过程,应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方法。采取深动活泼的多样化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处在校内利用幻灯片、图片、电子计算机等教学工具进行人口知识传授外,更应该把社会生活作为教学工作的大课堂。让学生联系本乡本土的人口问题的实际,运用所学的人口基础知识开展一个居委会或一个乡村的人口调查。

人口调查是人口统计研究的基础,它是按照人口统计提出的具体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收集人口资料的一种实践活动。从而亲身感受到人口资料中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加深对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理解,又能巩固人口科学基础知识,培养收集资料、加工整理、分析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人口调查的内容主要有:

2.1调查学校所在地(乡村)解放初期和现在的人口数,耕地和人均耕地数、粮食亩产、人均粮食数。

2.2调查学校所在地的人口变化情况,包括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与全国的数字进行比较。

2.3调查当地人口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数占当地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2.4调查当地近亲结婚与一般人所生子女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

2.5调查当地文化程度对多胎生育的影响。

人口调查方法,可以采用调查所在地的居委会街道、乡政人民政府的有关统计报表;举行各类座谈会,也可以进行逐户家访调查。在形式上可以分为专题调查,也可以分为小组综合调查。调查最好放在节假日进行为宜。

3.把握人口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回应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既是党和政府的郑重承诺,也是各级政府的具体行动。在国家层面上,政府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更多的钱花在老百姓身上,有条不紊地推进“民生工程”。截至2011年3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2.7亿,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有外电称,中国启动人类历史七惠及人口最多的最庞大的社会福利计划。保障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才有“源头活水”。

地理教学的方法篇6

(二)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图像分析,能够增加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记忆和比较,从而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当讲述河流方面的知识时,通过看图像,学生可以明白黄河最终是流向了海洋,而对塔里木河最终是怎么样消失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两者相互对比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知识,更容易记忆。

(三)合理运用地图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科学合理地使用地图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因为教师在授课时通过地图的标示能够将各种复杂的地理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深刻的印象,再通过反复地读图、说图和绘图,让学生不断获得对地图感知的同时,有效地增强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比起让学生死记硬背,运用地图记忆更加科学。

(四)合理运用地图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使用地图可以逐渐地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各种地图形象,他们的空间感就会越来越强。这种空间感一旦建立,学生们就更加容易接受掌握新的地理知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想象和思维能力。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与分析可以把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联系和规律。

(五)合理运用地图教学能够发挥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而寓德育于地图当中是地理教学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地图上学生可以看到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资源等,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在介绍名胜古迹时播放漫画“××到此一游”等,可以号召学生爱护公物、讲文明。

二、如何更好地利用图表进行教学

强化图表教学,利用图表进行地理教学,需要从很多方面下手,下面我们仅就以下三种办法来进行论述。

(一)精选图表。精心准备地图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是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地图的基础。利用图表的第一步就是先要精选图表,选对图表,选合适的图表。何谓合适的图表呢?首先要具有清晰、鲜明的特点,要简化,主题突出,让学生一眼看出图表中包含的内容,一下子就能抓住图表中的地理知识。但是不可能都是简单的挂图,遇到复杂的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几张简单的图表,再加以叠加,循序渐进,一层层揭示,效果会比直接出示复杂的图要好得多。其次,图表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多利用生活中的内容作为图表内容,因为地理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地理也是为生活而服务的,因此生活化的图表选择是十分有必要的。再次,要贴近学生的兴趣。我们的图表是给学生看的,如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达到图表教学的目的了。我们在选择图表时尽量选择一些新颖的、内容丰富的图表,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进而产生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的方法篇7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有指导的学习转向独立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最终提高自学能力。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备课中尽心设计,明确课堂上问什么,怎么问,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做出统筹安排,摒弃那种随意性应景式的发问以及违背地理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的发问。地理课堂提问要循序渐进,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带有启发性,并且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发问如果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把问题设的笼统庞大,使学生无从下手,或是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持久性。只有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后,能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学习知识。例如,新学期第一节课时,我提问:“今年春节前后的一个热门话题是‘雪灾’,那么引起‘雪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由于强寒流的影响,他们还利用上学期学的有关季风等知识进行了分析,同学之间也进行了交流。虽然学生对“雪灾”形成的分析还不是很全面,但对于中学生来讲,学能所用,拥有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学生喜爱什么学科,往往与任课教师有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塑造自我形象,做好“言传身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感情充沛,平易近人;课后辅导一视同仁,耐心细致;批改作业,一丝不苟。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亲近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引起感情上的支持,就会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产生兴趣。如果用“晓之以理”来描述教学过程中的智力活动,那么“动之以情”则是教师感染学生、培养感情、激发兴趣的主要手段。此外,教师还应该挖掘教材的内在吸引力,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丰富多彩、时空广阔、文理兼备的地理学科,对激励学生的情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并在形象和感情上对教材加以润色和加工,这样就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国的山河壮丽,风光秀美,有气势雄伟三山五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漓江风光,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千姿万态的云南石林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材料。例如,讲到乌江天险、冰山雪峰时,教师可对学生讲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历史事件,这样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及对地理课的情感,从而深化了学习内容,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应以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用多样的新型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集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讲解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理解了“地上河”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因为河道高于地面,使得地面流水不能汇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培养学生善于从热点问题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地理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之一,并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如近两年高考试题考查了我国的农业问题、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自然灾害、西电东输、旅游黄金周、上海、伊拉克和南联盟、全球大气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等。这些问题既是当前的重大问题,又是热点问题,更是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解答这些问题,需要考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理论去分析他们,并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趣味性有机地与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融合起来,对教材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到具体内容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社会价值和实用意义,引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每个人都体验到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这是学生最关心最有兴趣的内容。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调查一些社会事件或进行野外考察。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耳濡目染,就会被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所吸引,从而对地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的方法篇8

数学思想方法的种类和分类方式,各家说法不一。本文主要选取了中学数学中常用的五种一般数学思想方法,分别探究了这五种不同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号是描述数学研究对象的语言,集合是数学研究对象的形式表述,数形结合是数学两种基本研究对象之间的转换,分类体现了具体研究对象之间的异同与关系,逻辑推理是数学论证的基本方法。

一、符号思想

符号思想的实质是通过建立某种对应,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符号的抽象程度和创造水平的高低差异直观影响学科的发展方向与速度;表达符号的不同也是对一门学科水平的反映。在地理学科中,我们可以借鉴数学学科的基本语言和符号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数学语言和符号,使地理学科的“理”性表达得更为简洁、科学,例如: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δ-?渍。满足了地理学,从定性的分析到定量的计算,公式的总结性表述,可以揭示地理事物的普遍规律,让学生可以更精确、概括性地认识地理现象。

其次,也可以借鉴数学语言和符号思想,发扬地理学科语言和符号,从而确立地理学科的独特地位。地理符号主要运用于地图教学。地图符号的建立需要严格的定义,要注重符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地图上的符号大致可分为颜色符号、事物标志符号、文字符号和线柱符号。这些各种不同的符号,就是我们地理学科的形式化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广泛地使用学科语言,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增强其对地理学科的归属感。

最后,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建立,这些目标可以通过地理学科符号来实现。地理符号除了教学中的狭义地图符号外,更包括人类长期以来的活动作用于环境的地理印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毅力,不断同周围的地理环境相适应,并且改造地理环境,留下了人类活动的伟大印记,如天坛、长城、故宫、泰山等。这些改造自然的活动,不仅对地理环境进行了和谐的改造,而且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识深深地浸染于其作用的地理印记之中,也就创造了具有丰富民族文化精神的地理符号。在地理教学中,对这些地理符号进行讲解时,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它们作为一些地理分界线或是特殊城市地理布局的知识含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地理符号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和文化精神。

综上可见地理符号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地理学科的符号思想,让学生可以通过一种符号,认识一门学科,学会使用地理学科语言,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集合论思想方法

人类关于集合的认识,一直都有一个很朴素的观念:把某类对象按照一定标准放在一起作为讨论范围。集合论思想方法就是指,运用集合论的语言和符号描述研究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集合论作为数学语言十分简单,数学概念都可以看做是集合,可以用集合论的语言来表述数学概念。

在地理教学中,集合论思想的应用对地理学科整体性把握更具优势;集合论的语言也可对地理概念进行简化;对于地理试题的解题方面,集合论的思想也将起到指导作用。

1.从集合论的高度概括中学地理内容,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中学地理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作用,高中地理中必修一主要是自然地理学,必修二为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中主要是根据地球的圈层结构,对课本进行编排;人文地理中主要是研究人口、人类的聚居地(城市)、人类生产生活(工业、农业)、对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交通)等。通过集合可以很好地表示高中地理的研究对象,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高中地理知识。

例如:

2.用集合论的语言表述有关概念更为简洁

地理中的专业概念较为繁多,很多概念在内涵上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有需要按照一定准则进行分类划分,借助集合的思想来表达地理中的概念,使抽象繁琐的语言表达显得更直观、形象,也更具有科学性。

例如:天体系统层次,用语言表达为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星和总星系。看起来很繁琐,借助集合知识表述为: 3.集合论的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

运用集合论的思想对地理试题中的很多数学问题有着指导作用,以集合为工具,可将地理中涉及的几何、代数、三角等综合问题用几何形式表示出来,并提出解题思路。

案例一:地理概念

(1)从属关系:如,能源、一次能源、常规能源;土地资源、土壤资源、耕地资源。

(2)包含并列关系:如,降水、降雨、降雪;锋、暖锋、冷锋、准静止锋;淡水与各种陆地淡水资源。

(3)交叉关系:如,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二次能源;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

(4)排斥关系的概念:如,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三、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地理学科最初的含义就是地图学,因此地理学科对图形的使用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都是可以通过“数”与“形”归纳其本质属性的;其次,地理学科内容具有系统性,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可以发展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也可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多种思维的互相促进,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大提高,还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主要内容有:

(1)通过给出的图表,建立适当的代数模型;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给出了太阳黑子数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图可以得出太阳黑子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

(2)运用几何模型解答有关代数问题;例如时区和区时的计算,通过图形可以直观地看出世界不同地区所在的时区。

(3)与函数有关的几何、代数综合性问题;例如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画出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结合几何与代数知识,可以很便捷地得出结果。

(4)以图像形式呈现信息的应用性问题;例如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

案例二:关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课本上只是说明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那么学生该如何理解这种差异,即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变化规律。

解:如图所示,设地球赤道半径为R,纬度为δ处自转轨迹半径为r。

线速度(v)=■

赤道处线速度为:v赤道=■;

纬度δ处线速度为:vδ=■

又r=R・cosδ

vδ=v赤道・cosδ

δ∈0°,90°,vδ随δ的增大而减小,因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当δ=60°时,v60°=■v赤道,也就是纬度为60°时,其线速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

四、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是指当问题中所给出的对象不能进行综合研究时,需要研究问题的对象按某个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每一类分别讨论,最后根据各类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整个问题的答案,这种先进行分类再讨论,把复杂问题“分而治之,逐个击破”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就是分类讨论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思想,反映了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分类讨论时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分类时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分类讨论中的每一个部分要相互独立;分类讨论要注意层次,逐级进行分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地理作为综合性学科,地理事物导致的地理现象成因复杂,一个地理现象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结果,在分析地理现象时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会给我们的思维增加难度,因而可以通过分类讨论的思想,把复杂问题分化成多个简单的小问题。

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较多,但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概念、公式、定理进行分类讨论;

(2)根据计算的要求进行分类讨论;

(3)根据地图的形状或位置变化进行分类讨论;

(4)当条件或结论开放时进行分类讨论;

(5)当问题中条件较少,需通过分类来补充条件时进行分类讨论。

例如,在讲解三圈环流:

第一步:假设下垫面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公转;地球的大气环流形式为单圈环流。

第二步:去掉地球不自转的假设;形成了基本的三圈环流模型。

第三步:去掉地球不公转的假设;推导出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四步:去掉地球下垫面性质均一的条件;出现了气压中心。

案例三:“地球表面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1)如果地球表面温度过高,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

(2)如果地表温度太低,分子只能以晶体存在,生命物质也就无法形成。

五、逻辑推理思想方法

逻辑推理是根据已知的条件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推出未知的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逻辑推理方式一般有三种:演绎、归纳和溯因。演绎推理主要是由前提得出必然的结论,由“前提”和“规则”推导出“结论”;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借由大量的“前提”和“结论”所组成的例子来学习“规则”;溯因推理与演绎的过程相反,由“结论”和“规则”来支援“前提”,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方式是演绎。在研究中,有学者发现中学生常用的证明和推理方法有:间接证明法和直接证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对比法和类比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逻辑推理思想就是借助地理知识的相关概念,依照逻辑的规律推断出新的地理知识的思维活动。简单来说,是指借助地理概念,通过推理和判断,反映和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从而获得对地理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地理学主要研究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和变化,而地理事物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而在中学地理学习过程中,可结合学生已具备的地理知识基础,运用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诸多地理现象。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在探讨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地球上五带的变化,教师可用逻辑推理的思想方法来讲解:

{目前黄赤交角:23°26′;南北回归线纬度:23°26′;极圈纬度:66°34′}

?圯{南北回归线纬度=黄赤交角,极圈的纬度=90°-黄赤交角}

?圯{黄赤交角变大}

?圯{回归线纬度变高,极圈的纬度变低}

?圯{温带将缩小,热带和寒带将扩大}

数学与地理起源相同,随着两个学科的发展日益壮大,学科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地理学科横跨自然与人文两大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其中数学作为科学的工具性学科,对所有自然科学学科都有促进意义,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可以解决仅用地理知识难以处理的问题,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发现地理现象、探究地理规律,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精神,从而培养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

本文举例主要涉及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有关人文地理中的很多问题也是可以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当然,数学思想方法并非唯一的一种方式,也并非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学科教学中,还有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教师也可以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应用。各个学科的思想方法都是学科的精髓,学科间的相互借鉴、融会贯通,学科的综合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教师在这方面需要有敏锐的判断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的方法篇9

    课堂不但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过去我们强调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现在还应加上一条:备素质教育。即使有些学生因成绩不好,最后未能接受高层次教育,我们也应该使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具备比较好的自身素质,使他们一旦走入社会,就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有一定文化知识、有一定承受能力的普通公民,这应该是素质教育应达到的下限标准。这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因学生、因教材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使素质教育的思想得以贯穿下去,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一、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现状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状况对如何发展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但是研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多,而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少;研究个人的教学经验多,而进行教学科学实验的少;分散的零星的专题研究多,系统的全面的理论研究少。运用传统教学法,教师的学问要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的知识也只是教师自认为要传授学生知识的较少部分,这当中是授受关系。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抄笔记,学生记笔记,教师考笔记,学生答笔记,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样向学生灌注,像北京的填鸭一样,形成地理教学八股。在传统教学中虽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出现,什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等,但都没有脱离教师提出问题、设疑、并通过讲述解决问题的模式,最终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效果相差甚远。

    二、适合地理课堂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种方法

    素质教育效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一)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导方法

    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大于智商。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和无形的钳制力,它能牵动人的情丝,拨动心弦,产生出一种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密无间。为此,教师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诚心待人。其次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笔者在给学生讲课时,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再在黑板上画上相关的图形,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都踊跃发言。能力高超的教师,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当学生对你坚信无疑时,你的主导地位也就确立了起来。

    比如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兴趣,而非流于形式,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视听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我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软件装上计算机,然后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动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利用设疑推进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比如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自做一个小地球仪。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四)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可用野外观察法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讲到岩石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石头带回教室由教师逐一讲解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老师引导的学生自我表现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就需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三、地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教育的过程应是灵活地传授课本知识,而不是为完成限定的教材而教学。教学活动重视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对地理知识兴趣、情操的培养,让学生获得比较充裕的时间运用地理学习工具学习,特别是读图填图训练、发言讨论。让学生有学和做的充裕时间,在一定的宽松条件下学习。

    也许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讲述的内容减少了,但学生更多地获得了对地理知识兴趣的培养和地理求知能力的培养,更有益于他们今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2000,(12)。

地理教学的方法篇10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我在地理课堂上注重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一、树立师表,引导学生情感正确发展

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底参与地理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教学相长。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在不良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我在教学中,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不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在一次评讲测验卷课堂中,自己对某道题目讲评错误了而导致改错成绩分数,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解释道:“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你们勇敢地指出和帮我改正。”采取开发、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三、教师教学语言应饱含感情

现在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但更多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

七年级上册地理讲到陆地地形的类型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

由此可见,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四、运用诗词,歌曲、趣闻激感

地理教学的方法篇11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电教方法,能够攻克日常教学中的难题,提升教学质量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觉得把电化教学利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具备如下几大优点。

1.对实现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特别有利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初中地理教学运用电化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完成布鲁姆提出的六个层次的教学。电化教学主要是教师要依据初中地理课本的内容采用恰当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投影)辅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过程。初中地理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如光盘、课件等)能够将知识详细而贴切地、活泼而生动地、别致而风趣地展现给学生,为学生的认知、领悟、记忆创造了前提条件。另外,在某种程度上又满足了学生一定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态,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致,鼓舞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念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措施是:教师要依据初中地理课本的内容,依靠电教媒体给学生提出大量带有诱导性、索求性和兴趣性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进行观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相互彼此地进行探讨,从而对问题作出正确全面的反馈意见。这对调动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都很有利,进而可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的目的。当然,学生所反馈的意见有准确的,也有错误的,对于准确的要及时加以肯定,对于错误的也要及时予以修正。如此一来,为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2.对培养创造型、智慧型人才特别有利

教育一方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造就提拔人才的过程。初中地理教学怎样能够很好地履行这一伟大而神圣的职责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初中生学习的心理和态度:他们结束了小学生涯,还没有达到高中学生的心智,一方面探求知识的愿望很大,对任何事情都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另一方面注意力又不能集中起来,情绪也很多变,再加上从心理上认为地理是副科,讨厌地理学科,这样就给培养初中地理人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笔者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电教方法,能够完全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增进智力因素的进展,有利于注意力的提高和求知欲的增强,进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去思索、去探求、去联想、去钻研、去进取。

地理教学的方法篇12

众所周知,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倘若教师教得尽善尽美、学生学得从容欢畅,教育的成效就会可想而知。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可以创造特别好的成果呢?下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初中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容量大,庞杂多样,在面积不是很大的黑板上展示出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教师在上课期间要做完内容多样复杂的板书、板画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毕业的新教师来说,要想画得准确、规范,十分困难,这样就影响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对于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来说,虽然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它常常又是信息量大、内容繁杂、主次不分,并且字体小不容易看清,这些对学生的学习由单纯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成长特别不利;初中地理教学名词解释特别多,概念、地名也不少,通常要求利用挂图来帮助学生学习了解、进行对比归纳,达到图文转变的目的,45分钟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考虑地理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广泛性等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地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到过程,很难直观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初中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相对较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初中地理教学在初中阶段一周安排的课时特别少,这使得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是副科,有的学生出现了偏科的势头,有的以致索性抛弃,这样就给我们教师正常的上课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初中地理教学要像语文、数学和英语那样让学生和家长重视起来,就需要有一种既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又省时省力、见效快的教学方法。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电教方法,能够攻克日常教学中的难题,提升教学质量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觉得把电化教学利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具备如下几大优点。

1.对实现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特别有利。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初中地理教学运用电化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完成布鲁姆提出的六个层次的教学。电化教学主要是教师要依据初中地理课本的内容采用恰当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投影)辅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过程。初中地理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如光盘、课件等)能够将知识详细而贴切地、活泼而生动地、别致而风趣地展现给学生,为学生的认知、领悟、记忆创造了前提条件。另外,在某种程度上又满足了学生一定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态,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致,鼓舞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念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措施是:教师要依据初中地理课本的内容,依靠电教媒体给学生提出大量带有诱导性、索求性和兴趣性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进行观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相互彼此地进行探讨,从而对问题作出正确全面的反馈意见。这对调动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都很有利,进而可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的目的。当然,学生所反馈的意见有准确的,也有错误的,对于准确的要及时加以肯定,对于错误的也要及时予以修正。如此一来,为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