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就业情况合集12篇

时间:2023-08-31 09:22:32

经济学就业情况

经济学就业情况篇1

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独立学院招生规模大、人才培养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只鲜活力量,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展,对就业情况适时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作出调整,激活教育对社会经济的服务功能。

一、云南省独立学院发展简介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别办学形式,自上世纪90年代末在江浙一带创办以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截止2015年,云南省7所独立学院学生人数接近9万人,占云南省高校总人数的十分之一。7所独立学院中,5所院校设有经济类专业,学生人数占比不小。就整体而言,云南省独立学院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现面临着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的需要。

二、云南省某独立学院经济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该学院是一所文理兼容并蓄的综合类院校,在校生人数超过万人,目前经济类学生占全部在校学生的三分之一。从毕业生信息来看,2014届全校毕业生人数2504人,经济类毕业生59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3%;2015届毕业生人数3523人,经济类毕业生767人,占比为22%;2016届毕业生3130人,经济类毕业生697人,占比为22%。根据经济学院近两年的就业情况统计和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学生的就业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此独立学院经济类毕业生就业具有以下特点:

1、就业规模增长快速,就业质量稳步发展。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人数2015年比2014年增长了28%。各类型机构单位的就业人数均逐年增加,最终的签约率随之增长,反映出就业质量稳步发展。

2、自主创业人数增多,但总体比例较低。2014年,599名毕业生中有4人选择自主创业,占总人数的1%,而767名2015届毕业生中有15人选择自主创业,比例为2%,从简单的数据来看,自主创业人数每年有增加,但与规模庞大的毕业生队伍相比,数量仍显渺小。

3、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合理,能结合自身实际理性选择就业岗位。从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占比平均为15.5%,自主创业占1.5%,民企占76.4%。但从和学生的座谈和调研得知,尽管大多数学生家长倾向于让学生就职于“编制”内单位或大型国企,但独立学院毕业生表示,凭自身情况,他们更喜欢选择灵活性强,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可更全面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

4、毕业生的就业紧迫感增强。从未签约的学生来看,只有不到1%的毕业生没有找到接受单位,或是还未开始找工作,这说明学生的就业紧迫感强,都希望在离校前能敲定工作。

三、云南省独立学院经济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持的“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课题的研究划分标准,正式签约率在30%―50%,表明毕业生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就业有一定困难,甚至可能产生就业危机;灵活就业率在50%―70%之间,表示灵活就业已有一定的困难。这些数据综合分析反映出目前我省经济类毕业生的就业存在着以下问题:

1、经济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纵观近几年经济类专业的招生及报到情况,在生源萎缩和经济形势发展不明朗的背景下,经济类学生的入学人数仍然保持着正增长,这也能预计未来学生就业的压力。

2、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规模的非国有单位,可能存在隐性失业。虽然在中小规模的非国有单位工作具有灵活性和发展性的优势,但由于这些企业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会存在因户籍政策限制、人事费用较高、就业成本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劳动保障制度不健全、用工制度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就业吸引力。调查显示在中小规模的非国有单位任职的学生中有47.4%的学生在工作头三年内会频繁换换单位,换工作。

3、自主创业的空间仍有待拓展。尽管学生的就业紧迫感增强,但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意识仍然不够,这一方面跟学生的传统择业观有关,但也可能反映了政府、学校的就业指导宣讲不够或者就业平台搭建不充分。

四、云南省独立学院经济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

1、建立健全社会公共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教育、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各自所属的人才(力)市场要加强合作,在网络联盟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实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对高校毕业生免费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服务,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以解决日益紧张的就业形势。

2、政府、学校联手,开设创业培训,鼓励学生创业。扩大就业,应该在挖掘自主创业等方面下功夫。目前,政府应从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从简政放权、减免税收等政策方面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学校则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将创业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并掌握创业理论及技能,熟悉取得经营资格程序和筹措资金渠道,经营经验和原则,并鼓励学生实际操作。使每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具有创业意识,具备创业技能,并懂得创业风险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目前一部分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仍存在“等、靠、要”的被动型就业观念,盲目追求大城市、高工资,就业期望值较高,不愿到基层就业等陈旧观念影响着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提高毕业生的自我就业能力。(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经济学就业情况篇2

一、数学统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一般企业使用的统计方法上来看。如今,国家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在国家的号召下,现代企业也一般都非常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一切都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基准,这是要依靠数学统计来实现的。通过各种数学统计方法的运用,企业可以进行市场调研,科学、客观地对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进行调查和统计,根据数学统计的分析结果,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向,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企业要想把握时代的脉搏,也必须科学正确地使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按照科学的结论来管理企业,顺应时代的潮流[1]。

其次,当前经济的发展质量也可以依据数据统计的结果来分析,观察宏观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收集2010―2013年间的经济信息,分析市场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关系。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得出这几年间关于环境和资源的生态税收情况,每年都有所减弱,生态环境和生态税收的收入比重都有下降,这就说明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努力构建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最后,数学统计还可以应用于经济管理。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如果将各种信息资料都简单地收集起来,而不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加以分析,就难以形成直观、清晰的结论。我们知道经济管理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并非轻而易举能完成的,其中有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互相作用,难以把握。数学统计的方法能够结合企业运营管理的特点,分析当前的经济状况,直观地表现出这些因素的变化情况。

二、数学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功能

(一)企业计划离不开数学统计

企业管理就是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明智的、正确的决策,让企业能够朝着正确的发展目标前进。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在掌握了大量数据和资料的前提下,才能够制订企业计划,这就必须有数学统计的支持了。在进行计划管理时,不仅要考虑到数据统计,更不应该忽视检查方法,这二者是数学统计应用于企业计划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数据统计是制订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检查计划更是保?C计划的科学性的重要一步[2]。

(二)企业管理活动离不开数学统计

一个企业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有足够充分的事实依据作为支撑,而数学统计提供的正是确凿的事实依据。虽然它呈现出来的是现有的指标体系和数学语言,但是这种语言所代表的却是非常准确的信息,它能够更加直观地描述企业最近执行的业务活动,数字化的量化表达形式更加具有针对性。比如统计报表,它的作用就是让企业的经营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企业近期的生产经营情况。其中商品流通统计报表,管理者就可以从中知道商品的库存量、流通情况,只需在统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地分析和计算,就能够得出,并且可以将本年度的情况与上年度进行对比,根据商品流通的变化,总结本年度在生产经营中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找出管理上的不足,尽快对企业的管理方法进行调节,这样就能够让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始终处于紧跟市场潮流的状态,实现更好的发展。

不仅使商品流通情况,还有商品生产情况、当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本企业的发展情况、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发展情况等等,这些信息都关乎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必须经过专业的社会调查和市场调研才能下结论,这些工作都是不能离开数学统计的。现在,为了这些调查工作成立了一些专业的统计调查组织,借助这些组织的帮助,能够完成一些专业性的市场调查,将有效地数据统计起来进行分析,了解市场上的情况,发现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良的管理决策[3]。

(三)监督企业活动离不开数学统计

企业的管理活动必须要得到监督,不断自省才能够不断前进。企业应该定期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自我检查,通过数据的统计来对自身活动进行监督。在统计的结果中,蕴含着一些深层的问题,还能够从中找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需要,能够为企业的管理改革提供有效的改革方案。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改革是一个非常有力的管理措施。

此外,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来进行企业管理,还能方便管理者随时查看企业活动的执行情况,对各项管理资料进行监督和检查。企业制订的执行计划,需要高效的执行力,这种检查活动能够观察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各项活动的执行力度。这样,管理者能对业务活动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企业的近期动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在执行计划期间,管理者还能够通过对预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进行对照检查,对整个活动形成清晰的认识,反思活动的整体规划,对活动的剩余部分进行调整,从宏观上调节整个企划。如果预估的时间不够用,就应该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进度;如果预估的时间还很充足,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微观地调整,提高活动的细节处理。总而言之,数学统计在监督企业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管理者来说,运用好这一统计方法,有利于他们牢牢把握企业计划的开展节奏,在执行期间控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提高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企业计划的完美实施。

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也需要数学统计方法的运用,既能够帮助经济核算的实施,又能够对经济核算进行监督。企业的科学管理需要严格的经济核算,它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这也是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数学统计给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带来的便利是多方面的,它提供的数据可以反映出企业最近的经济效益,同时作为一种统计的手段,它还可以为经济核算提供新的工作思路和参考意见[4]。

(四)企业经济研究离不开数学统计

企业的管理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管理方法,引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谓科学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把握客?^的经济发展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让主观的管理理念符合客观经济发展状况。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些,企业的活动就会处于盲目的状态。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经济规律进行研究,这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当前市场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特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和走向等等。这些内容的研究也必须要有信息材料的支撑,要求材料的完整性、充分性和可靠性,因此还是离不开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例如动态数列、平均指标等数学方法。由此可见,企业的经济研究必须要加入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它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为企业提供总量庞大的信息和数据,从而反映出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经营管理情况,为管理者们制订下一步的经济活动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5]。

(五)企业劳动竞赛和群众参与离不开数学统计

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来看,我国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在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既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又是消费活动的主体。所以,一切发展为了群众,一切发展依靠群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是一样的,是无法脱离人民群众的。因此,企业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企业与群众的关系。企业应该将生产经营情况及时统计整理汇总,并将统计结果公之于众,让群众们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鼓励员工们积极参与生产和经营活动,开展员工竞赛,这样有利于调动员工们的动作积极性。实行这样的民主化企业管理,才能够将所有员工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推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经济学就业情况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16-0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为推进广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广西高职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教育的基本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业质量是评价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尺度。为了检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高职生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16年5月至8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毕业生从业者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研究概况

(一)调查的目的

通过调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检视广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广西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查的内容

调查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从业者性别、毕业院校、所学专业、毕业时间、家庭所处地域、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可能与个人职业生涯相关的基本情况的调查。二是对从业者初次就业的时间、变换工作单位的次数、目前就业的地域、单位的性质、工作岗位的层次、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职务晋升情况、接受培训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不同时期的薪酬水平、对目前就业岗位的满意程度等就业质量基本情况的调查。三是对从业者的就业心理、掌握就业信息的渠道、毕业院校与就业的关系、个人因素与就业的关系、学校教学活动与就业的关系、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与就业的关系等影响个人就业质量的因素的调查。

(三)调查的方法

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一是通过直接走访接纳高职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单位,将纸质问卷发给调查对象填写后回收;二是通过部分在高职院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将电子问卷发到班级的QQ群,让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填写后回收;三是在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对高职毕业生从业者进行个别访谈。共计回收问卷441份,其中符合要求(就业地域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包括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和崇左6市所辖行政区域范围,毕业时间为2005―2015年期间)的问卷336份。

(四)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

接受问卷调查的336名从业者分别毕业于广西区内15所高职院校,其中男生165人,女生171人。就业地域、所学专业和供职行业分布情况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调查样本的数量比较有限,分布也不均衡,地域分布与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大专学历以上人才扎堆南宁的畸形分布相对应,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租赁和服务业,调查样本的数量和分布对调查结果可能产生某些影响和偏差。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分析

(一)月均薪金

不分行业和从业年限,所有接受调查的高职毕业生月均薪金(包括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最高为30000元,最低为1000元,平均为3809元。月均薪金最高者为公司老板,最低者是处于半就业状态的自由职业者,均为极端个案。2016年第三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职位的平均薪酬为4201元,这个水平基本上就是广西2016年的平均工资,3809元的月均薪金与之相差近400元。可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毕业生薪金水平偏低。

分行业看,各行业的月均薪金从高到低排列如图4所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最高,为4240元,金融保险业最低,为3000元。需要说明的是,个别行业因样本太少而没有列入其中。

v向比较表中“初次就业月均薪金”和“就业三年后月均薪金”的数值变化,应该体现出社会不同时期的薪资水平的变化情况;横向比较应该反映出高职毕业生随着就业能力的增强,月均薪金逐步得到提高的变化情况。本次调查采集到的数据与“应该的走向”基本一致,但也出现个别与“应该的走向”倒错的情况,如2010届就业三年后月均薪金已达4100元,但目前月均薪金却倒退到3967元,可能的情况是调查样本有限,或者是选择样本出现偏差(如接受调查者大多数换了新工作,收入比之前更低的情况)。

(二)劳动时间

在问到“您现在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是多少?”时,36%的人选择“40小时以内”,45%选择“40-50小时”,19%选择“50小时以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是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在正常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由此可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毕业生就业者工作超时,区域内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劳动者休息权益遭受侵犯、企业用工非法、劳动监察不到位等现象。

(三)工作稳定性

工作稳定性表示从事同一职业时间的长短。工作稳定性无论是对就业者来说还是对用人单位来说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是就业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次调查主要用“变换工作单位的次数”(图5)和“目前劳动合同签订的期限”(图6)两个指标来描述就业者的工作稳定性。

从图5中可以看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毕业生变换工作单位比较频繁。频繁“跳槽”主要发生在从业的初期,主要原因是高职毕业生刚步入职场时,面临就业压力,欠缺求职经验和就业能力,采取先“将就”再“骑驴找马”的就业策略所致。数据表明,接受调查者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仅为8.81个月,但随着从业年限的增长,工作趋向稳定。

从图6中可以看出,仍有17.24%的高职毕业生从业者至今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即使签订劳动合同也主要以短期合同为主。我们在统计这组数据时发现,劳动合同的签订以及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与从业时间相关。从业时间越长,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越高,且劳动合同签订的期限越长;从业时间越短,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越低。这可能与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的最终定向及养家的经济压力相关。

在市场化的就业机制下,劳动力的流动虽属正常,但流动过于频繁,既不利于从业者特定工作领域的知识、经验、技能积累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用于招聘的人力成本以及整个社会的摩擦性失业。

(四)职务晋升情况

在问及“您现在工作岗位的层次”时,被调查者的选择如图7所示。从中可见,接受调查者的工作岗位还是以一般员工居多。

为了使员工掌握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企业需要加大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除对外招聘和引进急需人才外,也常常需要进行内部挖潜,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目的是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实际上也同时将这部分人力资源成本固化到了接受培训的员工身上。接受培训的员工,其人力资源投资的存量增加了,就业能力就相应增强。所以,作为就业质量的构成要素,接受培训是一个正向指标,接受培训的次数越多,就业质量就越高。

(六)专业对口度

在问及“您目前的工作与您所学专业是否对口?”时,情况如图10所示。

如果将“很对口”和“比较对口”两个选项归为对口,那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仅为35%左右,专业对口度非常低。相对于“月均薪金”,高职毕业生或许并不在乎专业对口度,但从教育投资和职业生涯的角度来说,对口就业是实现教育投资回报的最有效途径,学非所用或者用非所学,都是对教育投资的严重浪费。这应该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

(七)就业单位性质

在问及“您目前就业单位的性质”时,结果如图11所示。

传统上,一般把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看成是“铁饭碗”,享有更高的职业声望和工作稳定性。从图11可以看到,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高职毕业生占比分别仅为1.14%和4.55%,且不分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超过70%的高职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工作;10.23%自主创业。由此可见,民营企业、自主创业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出路。

(八)就业满意程度

在问及“您对您目前的就业岗位的满意程度”时,选择如图12所示。

如果将“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算作满意,则满意度为48.86%,略高于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对全国2011届高职毕业生就业3年后调查的47%的满意度。进一步对就业单位个人发展环境、工作环境和劳动关系各方面的满意度调查,表示“满意”的百分比如图13所示。其中,对“企业(单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最高,而对“晋升机会”的满意度最低。这些数据也许对用人单位改善自身内部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结语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指高职毕业生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人力与岗位结合的权责利关系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程度。“人力与岗位结合的权责利关系”具体表现为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薪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工作能力、人职匹配、职业发展,等等。“利益相关者”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高职院校、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因为这些利益相关者对于高职毕业生就业事件均有明确的或隐含的需求和期待,学生希望通^就业,能够自力更生,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家长希望通过就业,实现教育投资回报,帮助孩子安身立命;高职院校希望通过就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政府希望通过就业,保障人力资源供给,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因此,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好坏,就是高职毕业生与岗位结合的权责利关系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判断。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实质是一个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范畴,鉴于目前尚未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从就业者个人的评价角度,即选择与就业者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直接相关的就业质量构成要素来描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状况。数据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薪金偏低、劳动时间偏长、工作稳定性差、专业对口度和就业满意程度低等问题。

希望本文研究结论能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高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为用人单位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劳动监察提供一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广西人才网联系统2016年三季度薪酬报告[EB/OL].(2016-11-21)[2016-12-28].http:///webpage/Article.aspx?ArticleID=80506

[2]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5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杨其勇,张杰.“五个满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经济学就业情况篇4

管理就是要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目标。基于这样的情况,企业管理必须要在占有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之上才能制定计划。这样,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统计基础,运用统计的方面来进行分析。使得企业管理更有利于决策者做出决定。统计中不但包括如何搜集和整理数据,还包括如何分析和应用这些数据。这些都为企业管理发展提供具体的方法,使得企业能力利用这些方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立足。所以说,要想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更加离不开统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计划管理离不开统计

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考虑计划管理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统计数据,还要考虑到检查方法。这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统计是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检查计划手段和方法同样也是制定计划额的参考条件。所以,不得不说,统计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

二、企业管理活动离不开统计

确凿充分的事实情况是智慧企业发展的重要根据。而统计正好符合了这个确凿充分的特点,它是根据现有的指标体系和数学语言来完成的,能够把企业的执行活动、相关业务活动等方面以量化的形式直接反应出来,更加的直观、具有针对性。

拿统计报表来举个例子。统计报表可以让管理经营者直观的看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生产情况。比如商品流通统计报表,管理者通过简单的数据统计,就可以把问题直观的反应出来,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把商品的库存情况、流通情况以及和上一年度的比较,看到其增长和发展状况等等。通过这些统计报表,找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偏差,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及时调整,有针对性的加强企业管理,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除了上文当中论述的之外,还要考虑企业其他的相关情况。例如:商品生产情况、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供求关系、本企业发展的其他客观条件。这些情况要靠专业的组织进行社会调查才能完成。而这些专门组织的调查,多半都是离不开数学统计的。而且有许多组织就是专门的统计调查组织。这些组织通过调查,借助有效的数据统计手段,来分析了解客观情况,针对发现问题,采取可行性策略,为企业发展提供平台。所以,企业活动离不开统计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三、监督企业活动离不开统计

企业通过对自身情况进行统计,这种统计同时也是企业“自查”的一种行为。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统计,对自身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在统计当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在统计中,看到企业今后发展的需要,提出推进企业管理的改革方案,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从一个方面来看,企业管理运用统计的方法,会对企业执行情况进行查看,对其中的资料进行检查。通过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对企业业务活动的整体情况所有掌握,了解企业活动的基本动态。在计划期未结束前,结合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及时了解计划执行的基本情况,对剩余部分,有一个清晰认识和整体规划,如果时间不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跟进计划;如果时间富足,可以按照计划做相应调整。总之,这样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能够把握好计划发展的节奏,不断调整新的内容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员工工作热情,从而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经济核算方面,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监督经济核算。严格的经济核算也是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统计在企业管理核算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为经济效益提供数字方面的依据,给经济核算提供更多的方法作为参考。

四、企业经济研究离不开统计

企业管理要坚持科学的管理方法,科学的方法就是要坚持客观的价值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主观符合客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活动盲目进行,最后以失败告终。所以,企业中对经济规律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特点、趋势以及走向等等方面。研究这些内容,同样需要占有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的搜集,就离不开统计方法的运用,比如:动态数列、平均指标等等方面。所以说,企业经济研究还是离不开统计。统计从不同侧面来帮助企业更好的占有数据资料,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生产经营状况,给企业经济活动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五、企业劳动竞赛和群众参加管理离不开统计

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群众是既是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消费的主体。所以,企业要想发展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但是,如何处理好企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处理好的。要想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和群众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及时的把生产情况公布给群众,开展一些群众竞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实行这种民主管理,才能推动劳动发展和生产建设。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合理运用好统计,不但会让企业管理更加的高效科学,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对自身的监督力度。这些都是我们企业发展在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怎样按经济规律管理企业,怎样运用统计资料、统计方法管理企业,仍是今后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池国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功能定位与系统构建[J].管理世界,2011(06).

[2]刘玉廷,王宏.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关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2010(07).

经济学就业情况篇5

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是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基础。经济运行调节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基础,是基于对经济形势、经济环境、经济要素、运行态势的准确把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就是要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前瞻性、及时性和科学性。一方面,能够及时反映电、油、煤和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生产要素供求紧张程度,能够及时发现主要行业运行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早组织紧缺安排错峰用电、紧急制订应急用品供应保障措施,保障工业商贸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能够为党委、政府及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宏观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和依据。

经济运行调节是经贸主管部门的首要职能,同时,经济运行调节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加强经济运行调节,能够及时协调解决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另方面,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也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要确保我市工业商贸经济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增强经济运行调节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预见性就是超前把握,未雨绸缪,早做安排,减少时滞;针对性就是针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适时转换经济运行调节的方向,有效性就是把握经济运行调节的力度,并适时调整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取得成效。

二、加强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加强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的前提,是要确立监测预测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一)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反映工业商贸经济宏观运行状况的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全国工业商贸经济发展情况。监测全国、全省工业商贸发展态势,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宏观调控的趋向。

二是珠三角及粤西地区工业商贸经济发展情况。主要是与我市类同的重点行业的带动作用,产品生产销售优势等。

三是我市工业商贸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在省内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和次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要动态监测全市工业商贸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监测工业生产、市场销售、经济效益等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反映全市工业商贸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以及与省内周边城市相比的发展优势和差距。

2.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支柱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总量的增加起主要支撑作用。*年,我市六大支柱产业合计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工业增速,其中电子信息、金属加工、汽车零配件等产业增幅较大;资源型产业的增长空间较大,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重大。要动态监测支柱产业和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态势、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产品生产销售等情况,发掘高增长行业,发现行业运行的存在问题。

3.推动经济发展三大拉动力情况

出口:近年受国家多次调整外经贸政策、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市工业出口增速不断下落。要密切跟踪监测出口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保持工业出口较快增长,促进工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消费:内需不断扩大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主动力。近年我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不断创新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要跟踪监测市场供应和市场消费的变化,跟踪生活物资、大宗消费品、高档消费品的供求情况,引导内需市场不断扩大,促进工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投资:合理的投资结构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必需条件。要跟踪监测全市工业投资情况,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投放,增强全市工业发展后劲。

4.区域发展态势

东南部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50%,密切跟踪监测东南部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对把握全市经济发展趋势尤为重要。而跟踪监测四个山区县经济发展情况,则能反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程度。

5.煤电油供应保障情况

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市煤炭消耗全部依靠外地调运,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电源和电网建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油品供应指标不足,煤炭和油品运输距离长、受影响因素多。要跟踪监测煤电油供需情况,及时反映经济发展支撑条件的变化。

6.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

加强节能降耗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实现节能降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其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也是对政府部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及时跟踪监测节能降耗情况,发现影响完成全年指标任务的突出问题。

7.主要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情况

主要是跟踪监测煤炭、油品、钢材、有色金属、基础化学原料等重点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情况,引导企业组织生产和销售。

(二)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方法

监测预测方法主要分三个层次:

1.以全面准确监测分析统计数据为基础

通过与统计局、发改委、交通、电力、金融、税务等部门建立的快速信息通道,及时了解、掌握工业商贸经济综合运行情况和重要产品的产、销、存的动态变化情况,建立月度和年度数据库,形成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图表,分析预测下阶段经济运行趋势。

2.以跟踪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区、工业转移园区发展情况为抓手

充分发挥经贸工作贴近行业、产业集群区、工业园区和企业的优势,建立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区、工业转移园区联系点,及时掌握发生在经济第一线的具有代表性的鲜活材料,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析工业商贸运行趋势,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

3.以运用计量分析数学模型建立监测预测系统为辅助

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数学模型建立监测预测系统,收集整理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基础统计数据,运用计算机软件系统监测、分析、预测与专家会商判断相结合,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反映工业商贸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态势,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样既提高监测预测工作的前瞻性、及时性和科学性,也可与前两种监测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三、加强工业商贸经济监测预测主要工作措施

围绕党的“十七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经贸工作实际,按照“坚持一个宗旨、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一个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五个方面建设”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水平。

(一)坚持一个宗旨

即坚持“四个服务好”来开展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一是做好为领导决策服务,二是做好为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服务,三是做好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四是做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围绕一个目标

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确保工业商贸经济合理增长速度,防止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三)抓住一个突破口

即以加快经济运行监测预测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增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科学性、及时性、前瞻性,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六个方面建设

1.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与工作平台建设,健全监测预测工作机制。坚持局内月度经济运行监测例会制度,实现科室信息沟通、工作互动;完善与省经贸委、省内周边城市、市内有关部门和煤电油重点企业的沟通、协作、协调制度,实现跨部门信息快速交流、情况互通;健全与各县(市、区)经贸部门及重点企业信息交流制度,加快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速度;建立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制度,积极发挥协会在行业统计和信息收集等方面的优势,及时收集、分类整理协会反馈的有关信息资料,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在省经贸委指导下,逐步建立全市联网的实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平台,完善市、县二级监测分析网络,并与省经贸委的分析系统平台相连接,便于经济运行系统不同层级之间信息沟通与交流。

2.进一步完善“大运行”的重点检测企业联系制度,畅通经贸系统与重点企业的监测预测信息通道。加强市县二级经贸部门经济运行信息沟通,建立重点产业集群区、产业转移园区、龙头骨干企业联系点,及时了解各地经济运行情况,尤其是掌握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并通过企业了解市场的动态变化,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

3.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信息数据库建设,夯实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基础。在目前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反映节能降耗、商贸流通运行等的有关指标。

经济学就业情况篇6

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反映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方面,而财务管理中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财务经济分析工作。财务经济分析就是企业对自身的财务报告与经济活动信息资料进行科学且系统的分析,从而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跟踪,以此来考察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果如何,分析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好坏,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产配置与运营控制,为企业的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经济信息支持。

一、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内容

企业的财务经济分析过程中,包含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以及经济活动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是对企业财务活动以及内外部经济状况的高度融合性分析,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因此,企业的财务经济分析涵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专项分析,切不可盲目的一刀切进行分析。具体来说,企业的财务经济分析内容主要包含了进行会计报表解读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业绩评价和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及发展战略分析,企业资本结构分析以及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

二、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程序

由于企业的财务经济分析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化的工作,企业应该有一定的科学分析程序来具体实施,否则,很难得出科学的分析结果。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经济分析工作的具体程序主要是这样的,即企业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具体的分析目标,这是做好财务经济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所在,也是进行财务经济分析活动的起始点,因为不同的分析目标将会需要使用不同的经济信息,实施的分析策略也是有所不同的。然后,企业就应该收集、整理、检查、核实相关的分析资料,不仅包含了企业内部的微观经济资料,还包含了企业外部的宏观经济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并做出一定的调整,尽可能的提高这些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性。接着,企业应该确定分析评价的基准,即经验基准、行业基准、历史基准、目标基准等,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分析评价基准。当然,企业还应该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要发挥出每一种分析方法的优势,尽可能的避免每一种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根据分析目标与分析资料进行分析方法的对比与选择,尽可能的让分析结果达到客观全面的标准。目前为止,企业最常使用的分析方法为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三、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方法

企业的财务经济分析方法有多种多样的,主要是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进行分析与评价,它就是说要对企业在一定经营时间内的生产经营成果、盈利能力、资产状况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判断,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全面价值管理实施以及企业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那么,在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的项目指标当中,利润表项目指标是整个经济评价分析指标中的核心所在,它综合性的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执行状况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状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及适用性。那么,在具体的财务经济分析方法中,主要包含了生产经营业绩指标总体完成情况分析、营业收入增减变动情况分析、营业成本增减变动情况分析、期间费用增减变动情况分析、资产价值变动损益分析、投资损益增减变动情况分析、税金及附加增减变动情况分析、营业外收支增减变动情况分析、利润增减变动情况分析等。这些不同的经济分析方法,将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经济指标与信息。具体来说,第一种财务经济分析将为企业计算出各个不同项目的指标变动状况;第二种则包含了营业收入增减变动的原因分析,产品销售数量增减变动的原因分析,产品销售单价增减变动的原因分析,营业收入构成变动分析等,从而为企业分析出现行的经营状况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性要求;第三种则包含了营业成本率增减变动分析,营业成本增减变动分析,产品单位销售成本增减变动分析等,从而为企业的日常活动中的实际发生成本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其他几种分析方法则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举债能力及财务杠杆的利用效果,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状况,未来投资环境的分析以及相关税收政策的分析,有利于分析企业资产的实际运用状况,还可以对利润的结构和质量进行分析以及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从而通过以上的分析评价来找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而提出扬长避短的针对性措施与建议,不断推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让企业的资产配置、内部控制、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的环节都有着更为真实可靠的经济数据提供指导与支撑,从而让企业的真实状况通过财务经济分析指标来更为透明的反映出来,有利于企业在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出更为科学、合理且可行的战略性决策。

参考文献: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第1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袁淳,吕兆德.财务报表分析(第1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经济学就业情况篇7

二、建立贫困生动态档案的重要性

贫困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都面临诸多问题,表现出特殊性。不但经济上要给以帮扶,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就业指导方面都需要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及关注。2010年,全国高校学生资助经费支出总额437.3亿元,达3885万人次,但大部分高校出现只重视经济上给予资助,忽略对于其它方面关注,或没有使有限的助困资源的得到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不能确切落实国家资助育人的精神。为了能帮助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且让贫困生能全面健康的发展成才,首先需掌握贫困生的详细动态状况,因此高校建立贫困生动态档案是落实国家新的资助政策体系的首要任务。

(一)建立贫困生档案能准确确立资助的对象

助学金的评定中主要考虑家庭经济情况,受益者的评定范围较大。在考虑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的基础上,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但是由于种种的因素,对于家庭经济真实状况很难准确把握。解决好资助对象问题,是使有限的助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确切落实国家资助育人的精神的关键。

(二)掌握贫困学生助基本情况

建立贫困生动态档案有利于掌握贫困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种资助情况,详细的记载资料可避免重复发放资助金和出现遗漏的情况;同时,可根据不同学生给以区别资助和帮扶,因为有部分学生虽然受到资助,但是在学习和思想上反而出现一些不良的表现,对于这些情况有详细的记录,在今后工作中比较和分析贫困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三、贫困生资助资金筹集

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仅依靠国家政府和高校的经费支持很难完全解决贫困生问题,社会捐助作为一项贫困生资助的重要来源和有效手段,因此必须要发动社会、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近些年来,高校对社会捐助贫困大学生的重要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争取、吸收社会捐助这块的工作,也做出了努力,社会捐助在高校中有所增加,但受多方因素的制约,相比国外社会捐助在高校贫困学生经济资助体系中所起的作用还远远不足,也表明还需大力挖掘这项工作的潜力。这对保证并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在贫困生经济方面的资助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贫困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生感恩教育对贫困生的人格塑造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部分受助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缺乏感恩意识,在资助的同时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受助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度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根据当前高校贫困生出现的现状,高校应重视开展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统筹规划、系统安排各项教育活动,丰富教育的内容。

(一)规范评选条例,公平、公正、公开评选

据调查,目前不少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存在部分假贫困生的现象较多。高校要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贫困生档案,全面掌握每一个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尽可能的做到资助准确,公平公正公开。并建立监督机制,制订相关处罚条例,杜绝弄虚作假、挥霍浪费现象,如有发现应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罚。

(二)引导贫困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贫困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常常会因为自卑而显得十分敏感,激励教育正是打开他们敏感心扉的一把钥匙,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高校每学年应有计划举行自强自立教育、评选“自强不息之星”的主题活动,安排心理学或教育学教师做理想教育、挫折教育,鼓励贫困生努力拼搏。

(三)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

贫困生已成为高校高度重视的群体。在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下,贫困生的诚信问题目益凸显,表现为诚信缺失,如为了拿到更多的助学金,不惜装虚作假、助学贷款到期不还、考试作弊等现象。贫加强困生诚信教育,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应引起高校的重视。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的诚信氛围影响着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氛围影响学生的诚信品质。学校要以诚信道德教育为导向,通过创新的思维开展多种多样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营造“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浸润在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环境中。诚信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的同时,一定要规章制度来约束。学校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树立诚信观念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诚信者能够得到表彰和奖励,失信的学生要教育和处罚,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诚实守信。

五、贫困生群体就业指导

经济学就业情况篇8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农业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当前,可持续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只有在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之下,才能够有效推进社会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多方面的因素阻碍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应当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号召农民以及社会群众一起行动,解决问题,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推动者社会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污染

生态环境的污染是当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有一部分人错误的认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需要发展农业,而不需要注重环境的保护。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如果为了发展农业而肆意的破坏生态环境,那就只能够获取短期的农业经济收益,而无法保证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这样根本不符合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当前很多的社会群众都拥有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教育水平及农业技术发展的落后,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偏远地区的经济水平也相对较低,他们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面用农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也逐年加重。而在较为恶劣的生态环境之下,农作物的种植、收益也会有所降低,这样不仅不能有效的发展农业经济,同时还会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模式的单一

农业发展模式单一也是当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收获都还是采取人为操作的方式,这样不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同时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很多的农作物种植地区,农民们将农产品收获之后并不会进行加工,发展模式就只是单一的种植、收获,很少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也不会对农产品的剩余物料进行合理的利用,这就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对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三)无科学技术的支撑

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由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作为支撑,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学习效率,为人民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同时,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也能够有效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农业经济发展缺少科学技术的支持与应用,很多地区的农业种植还是采取的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业产量受到限制,农业经济水平则很难提升。

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重视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不同的农业发展地区,应当结合其具体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能够为了短时间内的发展而不顾环境的保护。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培养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自觉的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当中。另外,从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发展的情况来看,很多r业发展地区的生态环境都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相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关的环境治理措施,如污水的治理,建立垃圾中转站,鼓励当地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开投放,严禁随意乱投乱放;大小便严禁抛洒于湖泊中等。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采取多元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单一是阻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采取多元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要将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的物料进行合理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节省资源,同时也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获取更多的农业收益;其二,农业生产的方式,除了简单的种植、收获,农民也可以与一些企业合作,进行农副产品的进一步加工,保证农产品的多元化,由此获取农业收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合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就业情况篇9

一、引言

高职专业的设置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使他们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文章重点探讨分析了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并就高职专业设置为了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不同的区域,都会有相应的位置、资源、政策、人才优势,都会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来发展当地经济。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对劳动力素质和人才需求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结构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基本的就是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种类的调整。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各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加快专业设置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高职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

1、高职专业设置现状。高职院校办学始终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在专业的设置上紧跟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的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各类人才。比如,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开设计算机类课程;根据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开设汽车销售、维修等专业;根据对外投资的情况开设英语专业等等。专业的设置适应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输送大量的人才。

2、高职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尽管高职专业设置比较合理,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大量的人才,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分散,没有形成办学规模;特色专业少,开设的专业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一些专业的软件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实训基地太少,影响了学生的实习和训练;专业的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存在和脱节现象。

四、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1、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情况。尽管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经过对某学校的调查显示,高职专业设置大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表现为:与第一产业相匹配的专业没有;与第二产业相匹配的有七个,与第三产业相匹配的有十六个。每年学校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了不少的人才。

2、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存在的差距。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所需要的就业人口迅速增加。但是,高职院校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集中表现为人才培养与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存在着差距,制造业的人才缺乏,而服务业的人才过多,学生就业困难,专业的设置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五、高职专业设置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高职专业的设置能够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今后在专业设置的时候,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树立品牌专业。树立品牌专业,是高职专业设置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重要保障。比如,加大对某一专业,如移动通信技术的师资配备、推动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办学, 不断提高该专业的影响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此外,为了继续保持品牌专业的优势,围绕区域通信产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建立通信技术、通信网络、通信运行、通信服务专业群。

2、培养骨干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骨干专业。比如,某区的电子产业、汽车制造业、生物工程技术比较发达。因此,高职专业设置的时候,可以优先发展电子技术、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专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设施、师资、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成本校的骨干专业,提高这些专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开辟新兴专业。主要是某些区域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而新兴的一些专业,比如发展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等。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新兴专业,比如航空电子专业,以适应当地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4、激活原有专业。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使当地人才的需求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必须激活原有的专业,加快专业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比如,围绕通信专业群的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调整为手机软件方向;影视动画专业调整为动漫方向;应用英语调整为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方向,等等。

5、调整专业规模。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相关的专业规模,以增进对市场的适应性。目前,会计、文秘、电子商务等专业在市场上已经供大于求,很多的单位对这方面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应该严格控制这些专业的规模,在不同的专业之间进行相应的规模调整,以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专业的设置中,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胡家秀.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切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经济学就业情况篇10

首先从我们熟悉的情况讲起。根据我的观察,国内大学中的学科设置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经济学科设在经济学院,管理学科设在管理学院,像原来的综合性大学,比如北大和复旦都是这种模式;另一种是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同设在一个学院,有的叫经济管理学院,也有叫其他名称的,一个学院中有两个学科,像清华、南大;还有一种是包括东财在内的各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模式,即经济学科分设在数个学院,比如我们这里有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等等。

 

我们在专业设置上跟国外不一样,我们一般设置得比较细,比如我们这儿有旅游专业,管理我们就有好几种。有的是以二级学科,甚至以三级学科为单位,比如金融是二级学科,下面有保险,有的保险也算一个专业,就是三级学科了,非常细。而且,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在学科目录上是人为地分开,比如说,金融财政是应用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但是,金融财政中也有理论,而政治经济学中也有应用。

 

这是我们的情况,那么国外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国外的大学情况也很多,我介绍的主要是国外综合性大学的情况。我不想给大家一种印象,国外的大学都是一种模式,实际上有各种各样的模式,但在教育理念上有很多共同的东西。当然,我所在过的六所学校都是综合性大学。

 

国外的综合性大学内部是有层次的。首先,国外大学内的学院数目远远低于我们。我去过吉林大学,有三四十个学院,非常庞大。即使不是这么大的学校,学院的设置也是非常之多。国外的情况不一样。一个层次是叫做文理学院,基本上包括了我们所说的基础学科,有三大部分:一个是自然科学,就是我们所说的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第二部分是社会科学,经济、政治、社会、心理;第三部分是人文科学,即我们通常说的文、史、哲。通常这三部分放在一起,构成了文理学院。

 

我之所以讲这个,是为了由此来看清楚经济学的位置: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文理学院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它通常是面对本科生的最主要的学院,甚至是惟一的学院,比如在哈佛、耶鲁。如果你被哈佛大学本科录取,你只能到文理学院。假如你将来想读管理,学MBA,那么本科时你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在文理学院,你可以选择经济学为专业。但是也有一些学校,比如我现在所在的伯克利加州大学,本科也招一些学管理的学生,但数量不多。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大致差不多。还有一个就是关于本科金融专业,据我所知,宾州大学的本科是有金融专业的,但其他的著名大学的本科并没有金融专业,它是涵盖在经济学专业中的。

 

第二条,文理学院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理学院是培养博士的最主要学院。其他的学院也培养博士,但是数量远远不如文理学院。这很自然,因为文理学院覆盖的学科主要是基础学科。其他的学院有一个名称,叫做职业学院(professionalschool)其中包括工学、化学、医学、法学、管理、新闻,其中管理又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这些就比较实用,要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力学是物理里边的,但要研究盖房子,就是一个工程问题。经济学在社会科学里边,但是具体管理一个企业,那就是管理学。也就是说,这里边有一个基础学科和实用学科的差别。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学院多数是研究生院,不面对本科生。工学比较特殊,既招本科生也收研究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商学院,像芝加哥、斯坦福的,干脆叫做GraduateSchoolofBusiness(商学研究院)名称上就规定了是研究生院,有点像我们这里的MBA学院,没有本科生。这就是国外综合性大学的情况。国外的综合性大学,一般是设立经济系和管理学院,不设立单独的经济学院,经济系通常设在文理学院中,属于社会科学部。当然也有学校把经济系设在管理学院内,像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美国没有教育部规定,一定要设在哪里,但通常是经济系在文理学院。虽然叫经济系,但它覆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像我学习工作过的几所大学,它包括了我们所说的所有二级学科,财政、金融、货币银行,宏观、微观、区域经济等。有意思的是,虽然概括得非常广泛,但是系的下面不设教研室,所有的教授在一起,这个很重要。虽然经济学科内部有很多分支,并不人为地把他们分到其中的一个,呆会儿在讲到博士生的培养时,我们会发现确实有好处。

 

以上是经济系的情况,下面我介绍一下管理学院的情况。管理学院有时也叫商学院,管理学院下设组(roup)有时也叫系。用我们国内的话说,文理学院下面的系是实体管理学院是实体但管理学院下面的组或系不是实体。主要的组包括有会计、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公司战略、人力资源、运筹和管理科学、管理信息系统、金融、经济(economy等。这些是共同的,有的学校有一些特舰比如网络跟国内的情况相比,有几点需要说明。第一点,虽然管理学院设经济组,但通常经济组较小,教管理经济学等一些服务性的课程。因此,通常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力量在经济系。

 

再一点,我们会发现,国内管理学院,尤其是原工科院校的管理学院,是由这里说的运筹和管理科学(国内叫做管理工程与科学)发展而来。很多工科院校的管理学院,是在1985年成立的,核心的师资原来是研究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后来就形成了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个一级学科,是工科背景。还有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科院校是很强的。相比之下,公司战略、组织行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金融、经济就比较弱,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跟许多搞管理学的人,以前是由工程转过来有关系。当然在我们这里,情况很不同,因为我们原来的背景是财经院校。

 

这跟国外的情况很不一样。国外的管理学院,公司战略、组织行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金融等等与工程关系都不大,相反,与经济学和心理学关系非常密切。

 

上个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一位是心理学家①心理学在国外是一个很大的学科,很多本科生选择心理学为主修。在我国,由于过去跟随苏联,只有教育心理学,设在师范大学,一般的心理学是受批判的。在某种意义上,国外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中的学科受经济学、心理学影响大,受工程的影响小。国内偏重运筹学、控制论,跟工程有关。在清华、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我猜想大连理工大学,都是这样。特别要指出的是金融学(finance)的定义。首先,它是经济学科的一部分,这一点国内外是一致的。金融学虽然有很多特殊的工具和方法,但它是研究经济中的一个市场一金融市场。当然它跟别的市场不太一样,比如它允许卖空,一般商品是不允许的。金融是许多人很热衷的领域但对金融学的理解国内外差异很大。

 

什么是金融,为何国内外差别如此大?原因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来我们所说的金融包括货币银行学(moneyandbanldng)。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是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是研究货币银行学的权威。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研究的是货币银行学。还有一部分叫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finance),改革开放以后国际贸易变得很重要,其中有外汇结算问题、汇率问题。这两块在计划经济下就被定义为金融,我们的大部分金融的师资、教科书都是关于这两方面的,这跟我们的体制有关系。这两块在国外不被称为finance,但我们翻译成“金融”。这两部分都是比较宏观的,可称“宏观金融”,在这里我打了一个引号,就是说我并不认为它是一个领域。货币银行学在国外称为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学的一部分。我在国外遇到过一些中国留学生,他说他在五道口是学金融的,美国人认为在他的成绩单上,找不到可以称作finance的课程。在美国,finance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称为corporatefinance(公司金融),还有一部分是资产定价(assetpricing),企业及证券或衍生物在市场上的价格如何确定,以及由此导出的投资决策。他们所指的金融是指研究金融市场中的问题,都是微观的。90年代初期以前所有国内研究金融的是研究宏观金融。90年代以后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我们有了证券市场,公司企业有了自主权,出现了融资问题,因此,现实生活中对“微观金融”的需求越来越大。

 

还有一个误解我们认为学金融就是去金融部门,比如证券公司工作。不错,在美国是有一部分学金融的人去华尔街,但更多的人还是去公司,公司金融相当重要。公司金融包括融资、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等等。

 

我们是处在一个转轨时期,从供给方讲,在金融方面,学校专业设置、教科书,百分之八九十是货币银行、国际金融。另一方面,从市场需求讲,事实上,一个国家需要研究货币银行、货币政策的人是很少的,绝大多数市场需求是微观金融。那么金融在管理学院和经济系之间是如何设置的呢?经济系是一定有货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方向的,也就是宏观金融;同时往往也会有微观金融领域,但不一定,有的学校就没有。在管理学院,一定有金融组或金融系,这是因为任何一个MBA的学生,公司金融、资产定价、投资学都是必修课,但通常管理学院只有微观金融,没有宏观金融。

 

国内金融比较热,有些学校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是分设的,经常会出现争金融这个专业的“产权”,因为这个产权有价值,既可以办班创收,又可以招好学生。在过渡期间,有些重复建设也许并不是坏事,因为在微观金融方面市场需求缺口很大。接下来介绍一下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我们财经大学办管理学,许多教授有经济学背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许多工科院校,管理学是从管理科学与工程转过来的。事实上,过去一二十年经济学与管理学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物理和工程、理科和工科的关系。举几个例子,如市场营销中非常重要的定价策略非常得益于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这都是微观经济学在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运用组织经济学和激励理论来分析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CEO的积极性。会计过去被认为是一个很死板的领域就是记账,现在会计学前沿受到信息经济学的很大影响,因为会计本身是一个信息累加的过程,你需要用比较少的数字来反映公司的业绩、成本。现在有了安然的事情,我们可以发现,会计信息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怎样防止假信息,减少假信息造成的成本有很多的经济学道理。最后公司战略管理学很大程度上是博弈论和产业组织管理的延伸。我们这儿有一个产业和商业组织研究中心,把产业和商业放在一起是很有道理的,博弈论的方法、产业组织的方法可以延伸到公司战略中去。大家知道,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①是哈佛商学院公司战略管理学专家,他是哈佛的经济学博士。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学确实深受经济学的影响。所以,管理学院受经济学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受工程的影响。

 

经济学就业情况篇11

“管理就是决策”。要在较复杂的环境下制定适合于企业的决策,首要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制定决策目标,确定决策目标过程即决策机会的寻找过程。为此,就要进行情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即运用统计工具以适应企业决策者做出重要决策的需要。企业决策者在制定决策时之所以如此需要统计的帮助,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统计方法是有助于企业决策者解决问题的得力助手。

统计中的计划不仅只包括确定需要的数据及怎样搜集数据,并且还包括在制定决策过程中如何分析和使用这些数据;统计中的搜集数据,包括搜集用于制定决策所需数据的全部活动过程;统计中的分析数据所用的方法与程序,其着眼点在于对已经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且提供分析所用的方法,如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指数、动态数列等;统计中的推论,使企业决策者能够利用抽样数值对他所研究的全及总体做出结论或制定决策。不仅如此,统计还组织和利用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材料,对企业的生产消耗情况做全面的分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效果,这是使企业能够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这些,科学管理就不能进行,更谈不上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统计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企业管理中,首要的是计划管理,而统计在计划管理中既是编制计划的依据,又是检查计划的手段,同时也是制定计划定额的依据和方法。因此,它成为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统计是指挥企业活动的主要依据

指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确凿的事实情况为依据。统计正好能够以它特有的指标体系和确凿的数字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业务活动和政策、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并及时提供给领导,使领导的工作指导更加有针对性。

就拿统计报表来说,它可以使管理者掌握企业生产和经营情况。比如,商品流通企业的统计报表,除了每个统计指标直接反映的问题外,管理人员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后,至少能从中了解和掌握本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成果、商品库存情况、商品流转平衡等情况。结合上期或上年同期的报表,以及计划数,对统计报表中某些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可发现业务经营上的问题。通过平衡试算,如果发现了不平衡,查出其原因是什么,是市场需要发生了变化,还是货源发生了变化等,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当然,搞好企业的科学管理,除了掌握本企业的业务活动情况外,还必须了解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客观经济情况,如商品的生产情况,市场的供需变化等情况。这些通常也只能通过借助专门组织的社会经济调查来掌握。而在组织的社会经济调查中,有很多属于统计专门调查,如社会商品购买力调查,商品资源调查,商品需求调查,价格情况调查,以及市场调查等等。这些专门统计调查,有的是由企业的统计部门组织的,有的是企业的业务部门组织的,有的是企业领导亲自挂帅,组织有关的计划、统计、业务人员进行的。如上面所提到的市场调查就是由企业(公司)领导带队组织进行的。该公司管理人员通过借助于这种统计专门调查了解客观经济情况后,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企业扩大经销活动。由此可见,统计能为指挥企业活动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三、统计是监督企业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

统计过程本身就是对企业的监督。列宁曾指出:“统计和监督是使共产主义社会能够正确地进行工作所必需的主要条件。”又说:“如果对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不实行全面的国家统计和监督,那么劳动者的政权,劳动者的自由,就不可能维持下去,资本主义压迫制度的复辟就不可避免。”这种监督,不仅是国家需要,而企业管理更为需要。通过统计监督,不仅能发现问题,而且还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从而推动企业管理的改革。

1.运用统计资料检查企业计划的执行情况

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检查计划执行进度来掌握企业业务活动的动态。在计划期尚未结束之前,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同时结合预测计划完成情况检查,可及时观察到计划的执行进度,随时监督完成计划进度的均衡程度,如果发现可能完不成计划,则可抓紧剩余的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动员企业的潜在力量,积极地行动起来为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而努力。在计划执行终了时,通过检查计划执行结果,可以全面评价计划完成的好坏,分析计划完成好坏的原因,总结计划执行中的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从而推动企业管理的不断改善。这样,对企业管理人员来说,还有助于企业业务活动的指挥和调节,有助于企业劳动竞赛的检查评比,有助于鼓舞职工干劲和提高服务质量,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和改善管理,从而保证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

2.运用统计方法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核算

严格实行经济核算制,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是提高企业经济效果的重要手段。统计在企业的经济核算中,可以为经济核算提供必要的数字依据,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还可以为经济核算提供某些计算方法。比如,运用统计可以反映和监督定额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借助定额核算统计表,可以把各部门、班组的经济核算动态表掌握起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工作;借助定额执行情况表和定额管理统计图,能及时检查定额管理;借助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统计图,可以全面考核企业的经济效果,清楚地了解到各个经济指标的动态及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借助于对企业盈亏分界点的计算与图示,可加强企业的盈利管理;等等。这样,对于企业改善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费用,增加企业盈利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统计是企业经济研究的重要依据和方法

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并且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否则,就难免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陷于盲目性。为此,必须经常对企业的经济现象和企业的管理进行科学研究。研究与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特点、趋势和规律。而进行经济研究,就需占有丰富的资料。这些资料,有的是统计资料,需要统计部门提供;有的则需进行统计调查。在依据这些资料进行经济研究时,还常常需要借助于统计,如分组法,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等等。因此,统计不仅可以为企业经济研究和业务研究提供可靠的统计资料,而且,还提供研究方法。用统计方法进行企业生产或经营研究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在商品流通企业可研究商品进销渠道,库存商品的适销状况,商品流转速度,商品需求变化,商品流转趋势等;在工业企业,可研究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税利计划完成情况,影响计划完成情况的基本因素,产品成本,企业资金情况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企业生产、消耗情况,反映企业的经济效果,准确全面地提供各种统计资料,作为研究企业经济活动的依据。

五、统计是企业劳动竞赛和群众参加管理的一种工具

在我国,劳动群众是生产的主人,也是产品消费的主体。只有通过统计把生产和消耗情况随时公诸于众,开展劳动竞赛,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好坏与职工经济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积累实行有效的监督,实行民主管理,才能切实搞好经济管理,进一步推动劳动消耗的节约和生产建设的发展。

总的说来,企业的统计部门,是企业的职能部门,它在企业管理中起着情报部、参谋部和经济监督的作用,是企业领导的“耳目”和“参谋”,企业领导抓好统计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它的职能作用,也是搞好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把统计工作摆到议事日程上来;领导必须重视统计工作,加强统计基础建设,重视统计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运用统计这个工具,搞好企业的科学管理,加强统计检查和监督,开展企业经济研究,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是企业管理人员必备的管理技能。但目前发展不快,经验不多,这是一个薄弱环节。这种情况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怎样按经济规律管理企业,怎样运用统计资料、统计方法管理企业,仍是今后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邓定邦陈立人:《市场调查基本方法》,1997.3

经济学就业情况篇12

对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评价是反映一定时期高校经济责任的总体情况,主要包括高校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情况,资产管理情况,资金管理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执行情况 可采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比率,主要衡量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另外还要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这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定性指标。这两个指标主要评价被审计对象在制度建设和运作上是否符合国家、高校的规定。其中: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比率=实际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数/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数×100%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小于100%,表明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虚设的情况。

(二)资产管理水平 资产管理水平主要核算被审计单位在资产管理保护和购置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属于被审计单位所有和管理的资产都应核算在内。可以采用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使用率等定量指标进行评价。其中,

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

资产负债率=任期期末负债总额/任期期初资产总额×100%

固定资产使用率=责任期新增使用固定资产/责任期期初固定资产×100%

基于“资本保值”的原则,资产保值增值率可以用来衡量高校被审计单位资本的保全和增值状况,资产保值增值率越大表明被审计单位增长状况良好,但是同时应考虑资产负债率,衡量高校被审计单位偿债能力和经营风险,确保债权人债务有足够的保障,增强单位发展后劲,提高资产增长质量。如果资产保值增值率低于100%,则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资本规模存在萎缩现象,不利于单位的长足发展。对于高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考虑负债变动率[(离任时负债总额-任职初负债总额)/任职初负债总额×100%],通过负债变动率来考核领导干部的负债管理能力水平,指标越小越好。

(三)资金使用水平 资金使用水平以资金的流转使用作为审计重点, 在资金的预算、 使用、 相关管理等角度作出合规性和效益性审核, 可以采用人员支出比率和公用支出比率来进行评价。其中: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比率/事业支出比率×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总额/事业支出总额×100%

人员支出比率和公用支出比率评价经济责任人在责任期间的事业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各审计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和工作经验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如果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支出所占的比率越高则表明,事业支出中出现了本末倒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不利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体的衡量标准由于高校发展状况和运行模式的不同而不同。

(四)预算执行情况 我国大部分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的预算管理措施,通过预算收入、支出的执行程度可以大致审核经济责任人在责任期内的经济管理权的执行效率,采用的指标主要有预算收入完成率和预算支出执行比率。

预算收入完成率=任期实际收入/任期预算收入金额×100%

预算支出执行比率=任期实际支出/任期预算支出×100%

预算收入完成率中的实际收入包括了事业经费拨款收入、财政补助、附属学校/校办企业上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各种来源方式的收入。预算收入完成率一方面可以考核预算拨款资金到位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评价收入结构的合理性。预算收入完成率越接近100%,表明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的预算执行效率越高,但是,预算收入完成率超过100%且越高的情况,则表明预算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应重新考虑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

预算支出执行比率中的实际支出包括了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同预算收入完成率类似,预算支出执行比率在考核经济责任人在责任期间是否存在超支情况以及预算管理水平的衡量。在使用预算支出执行比率时还应结合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等资金使用指标来评价其支出结构的合理性。预算执行情况一方面可以考核经济责任人在审计期间的经济管理的效益性,另一方面还可以考核责任人工作业绩的效益性,鉴于高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殊性,笔者将其归为行政管理类别指标。

二、重大决策方面评价指标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不应仅仅关注于财务收支的审计,要考核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更要关注高校领导人在责任期内做出的对学校乃至未来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意义的经济决策。根据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计划中确定重要性经济决策的审计范围,并将经济决策作为审计重点。重大决策审计主要从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角度考虑其决策的合法性和效益性,主要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

(一)决策机制的建立 主要审查高校领导人所在单位决策机制是否健全。可以通过资料审查、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审查,经济责任人在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对外投资、师资配备等重大决策事项方面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并且建立的决策机制是否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对于这方面的评价可以采用专家评分法。

(二)决策制定的合规性 建立了相应的科学决策机制,但同时应保证在重大决策制定的过程中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有相关的档案记录。所以决策制定的合规性检查,主要从决策机制的执行状况来考虑。另外,可以采用责任追究制度来审查经济决策是否真正按规定程序进行。

(三)投资项目决策 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决策对高校的经济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所以对涉及各方面的决策事项要注意考核其效益性,注意决策制定的民主性。所以,审计人员应关注高校负责人在这方面的决策是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采用了集体决策,是否在相应的范围内进行公开,是否采用听证会、座谈会等民主决策形式,会议记录是否完整等情况。

(四)经济决策与执行 经济决策执行主要审查决策执行的程度和效果。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如预期结果实现率、项目进度、专项资金管理有效度等定量指标以及决策执行社会效益评价等定性指标。

预期实现项目=Σ(预期项目投资金额×项目投资期)

实际完成项目=Σ(已完成项目投资金额×项目实际投资期)

预期结果实现率=责任期实际完成项目/责任期预期实现项目×100%

项目进度=项目已投资金额/(项目已投资金额+项目需继续投入金额)×100%

资金管理有效度=1-资金闲置率=1-实际闲置资金金额/实际支出金额×100%

预期结果实现率可以用来计量责任期内所有完成的投资项目的实现情况,以不同项目的投资期为权重衡量完成情况。预期结果实现率越高表明决策的有效性越高,决策执行的力度越大。

项目进度采用财务会计中的完工百分比法的原理,假设项目投资金额有效性较高,则投入资金的比率可以衡量项目的进度。高校中无论是科研项目还是工程投资项目都可以采用该指标来衡量。项目进度越接近预期进度,则责任人经济决策制定效益性越高。

资金管理有效度衡量专有资金的使用状况,保证专款专用,同时要注意提高资金的使用水平,保证其较高的效率,尽量避免资金闲置,规范资金管理,降低管理风险。资金管理有效度指标既可用于衡量某一投资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有效性,同时也可对工作业绩中资金管理使用水平的效益性作出评价,所以在下面的工作业绩方面中不再赘述。这一指标越高表明资金使用效率越高,项目资金预算决策有效性越高。

三、工作业绩方面评价指标

引入绩效审计,效益性就成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目标。而高校经营管理的特殊性、非营利性使得绩效审计的标准很难做到量化和统一,所以笔者考虑从工作业绩角度着重探讨效益性审计的评价标准。

(一)经济指标完成效果 从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经济责任人的工作业绩体现了效益性审计的目标要求。在定性角度考虑,主要通过已有的考评制度来衡量经济责任人在岗位上的履责表现,但采用已有的考评制度的前提是其符合经济责任审计要求的科学合理性。另外,还可采用定量指标,包括资产增长率、资金使用有效度指标。其中,资金使用有效度在前文中已述及,此处不再作相关阐述。

资产增长率=任期总资产变动金额/任期期初总资产金额×100%

任期总资产变动额=任期期末总资产金额-任期期初总资产金额

资产增长率衡量经济责任人所在单位的发展能力,代表单位未来发展的潜力的大小。该指标越高表明单位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加快,近期一段时间的经济事项较多,但并不一定代表发展潜力巨大,在实务操作中一定要结合单位的综合评价指标来衡量其增长质量和发展前景,避免盲目扩张。至于资金使用的有效度可以从所有资金的使用有效性出发。

(二)教学科研管理 处在教育管理岗位的高校领导干部,应将教学科研管理纳入工作业绩计量的核心范畴。针对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已有数据采用定量指标,如科研投入增长率、对外服务收入增长率、师生比、学生就业率等指标,也可采用如师资队伍建设等定性指标进行评分并根据教学特点赋予不同指标不同的权重。

科研投入增长率=任期科研经费支出金额/上期科研经费支出金额×100%

对外服务收入增长率=任期对外服务平均收入金额/上期对外服务收入金额×100%

师生比率=在校生人数/专职教师人数×100%

学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人数×100%

科研投入增长率通过科研经费的支出金额的变动比率,可以大致衡量责任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但不同的科研项目一次性投入金额不同,且研究时间也不同,所以,可以采用加权的方法进行考虑。科研投入增长率越高,表明责任人所在单位在审计期间科研活动的积极性高,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活跃学术研究氛围,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对外服务收入增长率是对诸如办学办班、培训服务等预算外收入增长状况的计量。不同院系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对外服务收入增长率的评价方面,并不能认为增长率越高工作业绩越好,否则将会导致本末倒置,忽视核心教学任务的现象,因此,针对这一指标审计人员可以赋予合适的权重,保证其公允性。

师生比率,反应院系师资配备和教学结构。责任人既要保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支持教学任务,还要尽量避免人员冗余。同时在校生的数量还反映了单位教学规模,是对教学效益评价的一大重要指标。

学生就业率,“就业率”是计量高校教育效益性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此处的毕业生包括了本科毕业生、高职专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就业类型包括了出国留学、继续深造、自主创业。

对于定性指标师资储备,包括了教学人员人数、年龄结构、学历职称水平、人均教学课时安排,对于其中无法量化的指标可以采用专家评审法,最后制定综合评分。

四、廉政纪律方面评价指标

合法性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基本的目标,而廉政建设作为事业单位基本的履责要求自然就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领域。廉政纪律方面的评价考核主要围绕高校领导干部有无渎职、滥用权限等违反国家、相关部门的法律规章制度的行为。在合法性审查中主要针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个人违纪违法情况,而在效益性考核中主要针对职务消费情况。可以采用违法违规金额比率、职务消费所占支出的比率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一)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作为定量指标,可以采用违法违规金额比率来审查不合法收支的情况。

违法违规金额比率=各项违规违法资金总额/审计总金额×100%

违法违规金额比率越高表明违规状况越严重。

(二)是否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违规行为中不涉及财务计量的可以采用定性指标,如违规次数以及处罚程度、处罚形式等各方面。可由相关专业人士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

(三)职务消费 结合工作业绩、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效益性审查,实行在职消费审计反映了高校领导人员在任期消费的效益性评价。廉政审计不仅需要考核履责行为的合法性,还要从职务支出的经济性方面考核在职消费的效益性。可以采用职务消费所占支出的比率与资产保值增值率、学生就业率等其他效益性指标相关性分析进行评价。

职务消费所占支出的比率=任期职务消费支出/任期审计支出总额×100%

在职消费效益性系数= r(a,b),其中, a=合理在职消费,b=工作业绩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高校相关规定,审查责任人在任期内的消费支出比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作为合法性审计结论的依据。

研究责任人合理的消费支出与工作业绩的相关性,得出效益性指数,消费效益性系数越高,表明责任人在职支出的效益性越大。

五、社会效益方面评价指标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不应仅仅将经济效益作为审计重点,更应将社会效益作为审计的关注内容,定性方面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师生员工对经济责任人履职的满意度来评价,定量方面主要是通过评价相应的教学、科研成果来实现,具体指标有:

优秀学生比率=优秀学生数/在校学生平均数×100%

学生研究成果率=学生研究成果数/在校学生平均人数×100%

教学成果获奖率=教学成果获奖数/教学人员平均数×100%

科研成果获奖成果率=获奖成果数/科研成果数×100%

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指标越高,也并不能说明社会效益越好,因为短时间内优秀人才的贡献和科研成果的有效利用是无法看到效果的,其效益的发挥要经过社会的检验和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体现出来,在评价时还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

综合以上五个大的评价指标来看,绩效视角下构建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有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具体涵盖了定性和定量指标。在实际运用中,还应结合不同部门的情况在综合评分中赋予各项指标不同的权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