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的发展合集12篇

时间:2023-08-31 09:22:39

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篇1

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建议》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即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下的新形势,依然强调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必要的。未来5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这一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其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全球经济需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压舱石”。同时,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还面临结构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才能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只有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明确提出发展原则: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证

就怎样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提出必须遵循六大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这六大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既彰显了我们党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基本原则,也凸显了改革发展成果要与人民公平共享的基本宗旨。

“这六大原则,是我们党首次就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他认为,原则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行动的依据、准绳和规范。《建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大原则”的总结和提炼,深刻反映和总结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保证。

清晰确定发展新目标:

符合国情、贴近百姓、问题导向

《建议》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主要包括五大方面:一是提出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指出,按照“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这次《建议》提出了这五个方面的新目标要求。这些发展目标的设定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符合国情。深入分析国内国外发展环境,既充分考虑“十二五”发展的延续性,又与时俱进丰富了目标内涵。第二是贴近百姓。目标要求把增进人民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的目标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做的、使人民群众看得见、能受惠的实事。第三是问题导向。《建议》在目标设定上突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问题,提出了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这些目标都体现了问题导向。

重点完善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建议》指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深入推进“五大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经济的发展篇2

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因此,如何在理论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在发展上明确产业重点,在工作指导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历史任务重要课题。

一、探求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

县(市)是我国功能相对齐备的基本经济社会单元,县域经济济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县域幅员广阔,虽然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基础条件、市场完善程度、改革开放程度不尽相同,但在经济发展上具有相同的愿望、目标和要求。因此,从实际出发,积极探求县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形成发展县域经济的共识,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纵观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至少有以下几点应当进行理论的深刻阐述和实践的充分论证:

一是在产业主导上,―发展县域经济要优先发展工业。在湖北省县域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层次一般较低,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滞后,许多县市,特别是山区县市,依然是“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弱、小、穷”的根源在哪里?我看主要是工业经济不发达。工业不发达,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就是一句空话。“工业兴县”,已被实践证明为一条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工业经济这个“牛鼻子”,带动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

二是在经营方式选择上,发展县域经济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县域经济就是民营经济。回顾历史,农村和农民是“一大二公”的最大受害者。在改革的浪潮冲击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县域本来不多的国有企业陷入困境,而充满活力的正是民营经济。凡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市,主要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唱了“主角”。因此,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实施“民营强县”是必然选择。

三是在资源利用上,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发展特色经济。搞市场经济,主要靠市场配置资源。但是与城市相比,县市的市场配置力明显处于弱势。经济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即使再贫困的地区,也会存在某种资源优势。因此,县域经济要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主要立足于利用自己的资源,按照比较经济利益的原则,努力发掘自己的发展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自己的特色优势。

四是在产业布局上,发展产业集群。市场经济讲规模、讲配套。现在发展县域经济,如果再像过去那样发展乡镇企业,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肯定是行不通的,

而必须走产业集聚和集约经营之路,把招商引资与园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展“板块经济”。

二、拓宽县域经济与科技结合的途径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县域一般科技人员较少,企业管理落后,产品档次较低,因此,依托科技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湖北省是“科技大省”,如何拓宽县域经济与科技结合的渠道,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和工作协调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要加强三个方面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一是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当今发展县域经济,再只是靠吃苦耐劳和敢打敢冲是远远不够的了,县域经济要提升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强身健体”。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第三产业,或者是传统优势产业,只有依靠科技和信息的运用,才能形成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不间断地学习、宣传和研讨活动,使“科技意识”成为县域的“全民意识”。

二是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县域经济与科技结合,需要有一个有效平台和载体。而开展产学研的洽谈与合作,就是促进县域经济与科技结合的一种好形式。如何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社会中介的作用,使产学研结合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合作更加经常、效果更加显著?在这方面还大有文章可作。

三是培养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县域经济提高科技水平,关键在自己。要通过理论引导和科技示范,推动县域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科技人才,不断提高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同时要帮助县域经济实施名牌战略,利用科技加大对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利用品牌的龙头功能,促进特色企业的发展。

三、努力改善县壤经济发展的环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改善环境固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正确理论的先导作用,就能够加快优化环境的步伐。当前,要着力在以下三个环节下功夫:

一是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县域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当有相应的自。由于历史的自然经济影响和传统的计划经济惯性,应当说与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府运行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实行“扩权强县”的政策,对传统的体制有了很大突破,也收到了显著效果。但这方面的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哪些权限要放?放到什么程度为宜?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发展县域经济,上级政府应当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如何更好地发挥县域政府的作用?也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社会经济的发展篇3

中图分类号:F28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宝鸡—天水经济区的形成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关中—天水经济区确定为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交通网络作为支撑。宝鸡作为陕西的第二大城市、亚欧大陆桥上的第三个大十字枢纽,毗邻天水,在这一经济区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行宝天一体化,也就成为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性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建设宝天高速公路的必然性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大发展中处于一个纽带位置,它通过实现人与物的空间位移来刺激流通,使自己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又通过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进行有机结合,刺激其它部门扩大再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由于秦岭和渭河的天然阻隔,宝鸡和天水之间的交通很不便利,交通运输就成了关天经济区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在规划关天经济区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突破这一瓶颈障碍。在2009年以前,宝鸡至天水这一路段是新丝绸之路上唯一没有开通高速公路的路段,从东向西行驶的汽车每每到此,只能沿国道缓慢行走。2009年9月26日,宝天高速公路经过建设者4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建成通车。这段公路全长91公里,总投资66.96亿元,设计时速80公里,采用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作为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家东西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天高速公路在促进关中—天水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交通运输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工业发展。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加快产品的流通速度,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完善的交通网络可以加快信息、人力和技术的流通,为企业发展提供优势力竞争,吸引投资,推动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

其次,便利的交通有助于经济区内旅游资源的协调发展。宝鸡又称“青铜器之乡”、“炎帝故里”,拥有旅游资源单体总数1240个,在陕西省内仅次于西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比较丰富。天水素称“西北小江南”,以“羲皇故里”闻名全国,有麦积山、水帘洞、石门山、仙人崖等旅游景点。宝鸡和天水均处西北内陆,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难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宝天高速的建成,改变了宝鸡、天水之间除了陇海线外没有其它交通基础设施的局面,大大方便了两地之间的合作交流。宝鸡、天水两地拥有很多的相似型旅游资源,如佛教资源(宝鸡法门寺、天水麦积山)、三国历史遗迹(宝鸡五丈原、天水街亭)等,便利的交通有助于两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辟共同旅游项目,实现双赢。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反作用

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会使社会各方面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一方面,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扩大,建设成本会越来越高,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为交通运输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为交通运输提供技术支持,即通过发展新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交通技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

三、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运输经济问题及其对策

(一)存在问题

1.交通运输建设缺乏资金支持,投资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大,交通运输的社会成本越来越高,政府在建设高速公路的过程中还要向银行贷款,导致很多政府入不敷出,财政压力大,从而影响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 交通运输带来环境污染

一方面,在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我们会人为的破坏沿线原有的生态环境,影响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以及物种的栖息环境;另一方面,交通运输能源消耗高、污染大,随着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 增加地区对交通运输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我们一方面应该提高政府对交通运输建设的资金支持,扩大交通网络,拓展城市内部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筹融资体制,灵活运用政府补贴、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社会投资,支持交通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周边地区与中心城市的人员、商品、信息的流动,实现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2007年,宝天高速在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设立了“宝鸡市宝天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资金信托计划”。这个项目是由中国建设银行“利得赢”2007年第32期理财产品所有资金认购,信托期限为1.5年,信托资金募集规模为人民币29,999万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宝鸡市宝天高速(陕西段)建设工程项目。

2.秉承环保理念建设交通运输设施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项目建设以及运输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续发展,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就应该首先考虑环境因素,加强绿化,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宝天高速公路在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征求了专家意见,选择了地质情况相对较好、又能最大限度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南线走廊带,避开了自然风景区,保护了沿线景区、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在建设过程中,本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对当地的地质构造以及水文环境进行调查,科学地选取三叶草、鸢尾、野蔷薇等草本植物作为路域绿化的主要类型。

交通运输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它极大地加强了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对交通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反过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交通运输业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社会经济的发展篇4

一、奥运经济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二是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等;三是主办城市借奥运会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从本质上看,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如果这种注意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将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适当超前。如韩国借1988年汉城奥运会良机,推动经济超速发展,1981年至1988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96,1985年至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国际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国际地位获得很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奥运经济的基本特征

1.阶段性。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奥运会是奥运经济运行的核心资源,每4年举办1次,对举办城市的发展产生一种阶段性作用。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以至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国际上通常定为10年到12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前奥运阶段,即7年左右的筹备期,以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投资增长的拉动为主。奥运阶段,即奥运会举办当年,以奥运会的举办而增加的各项消费带动为主,如旅游、商贸、电讯等方面消费增势强劲。后奥运阶段,即奥运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受需求不足制约,可能产生房地产闲置、旅游业不景气等低谷效应。但如果筹办奥运会期间,能处理好可持续发展问题,可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2.非均衡性。举办奥运会将从总体上拉动举办城市经济的增长,但并不是所有产业及行业都能直接受益,其对产业及行业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特征。从一般规律看,对第一产业中绿色食品生产行业有较强的带动性;对第二产业中的部分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如建筑业、建材制造业以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全而深刻,将促进文化、体育、旅游的发展。深挖机遇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奥运效应和作用,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如何运作。

3.规制性。近20年来,国际奥委会在开发奥运会的经济价值、确保奥运会顺利进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商业运作规则,包括采取严格措施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控制运动员的商业行为,以及限制举办城市组委会的活动范围和权限等。它采取先取后予、互惠互利的办法,即给主办城市一些经济利益,又要对主办城市的市场开发行为予以严格的控制,以维护其在全球体育资源配置中的独特地位。为此,主办城市在举办奥运会、发展奥运经济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国际奥委会的运作规则,又要在与其博弈的过程中寻求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空间。

4.开放性。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历经百年发展至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参与和广泛支持,已成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加强了解、增进友谊的国际性舞台。自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运作模式做出重大改革,引入商业化运作机制,制定全球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其经济价值,使依托于奥运会而产生的奥运经济更成为一个全球经济系统,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企业以及各类组织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机会,同时促进了举办国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泛开展。

5.融合性。奥运会在创办之初,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道德理念,旨在以体育运动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增强各国之间的团结、友谊与合作。在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的情况下,奥运会的作用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体育的范畴,体现了体育与文化、体育与经济,以及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体现了举办国家和世界经济、文化潮流的相互交融。因此,各举办国都极力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努力推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赋予奥运经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内涵,借举办奥运会之势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总之,奥运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联,从空间范围看,北京奥运对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在北京;从时间维度上看,奥运经济影响在12年左右,奥运对经济的影响短期主要是影响总需求,长期主要是影响生产技术,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和经济体制,从而影响总供给和生产能力;从经济层面上看,奥运的经济影响包括对实物经济层的影响和货币经济层面的影响;从产业结构上看,奥运经济影响最大的是二、三产业。因此,奥运对社会经济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奥运将对首都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符亚明:奥运引致性需求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5)

社会经济的发展篇5

1、上海航运概况

(1)港口吞吐量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从2003年的3.16亿吨增长到2013年的7.76亿吨,增幅达到145.5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尤为迅速,其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41%和11.51%。据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在2014年1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7.76亿吨,同比增长5.5%;集装箱吞吐量为3361.7万TEU,同比增长3.3%,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2)港口生产能力

截止2012年底,上海海港拥有的各类码头泊位数1183个(生产用泊位612个)。其中公用码头140个,岸线总长27公里;专用码头472个,岸线总长48公里。上海港内河码头泊位数共计1134个, 泊位长度58.097公里,最大设计靠泊能力3000吨级,年货物通过能力14093万吨。

(3)航运服务业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上海市共有国内航运企业263户,其中,沿海航运企业136户,内河航运企业127户;国内水路运输服务企业345户,其中,国内船舶管理企业35户。国际水路运输企业1427户,其中,国际船舶运输企业65户,国际船舶公司142户,国际船舶管理公司79户,无船承运人1140户。

2、上海航运技术经济特征

(1)单位运量大

目前,上海航运船舶向大吨位船舶发展的态势非常明显。2009年内河货船平均载重吨为560吨/艘、沿海货船平均载重吨2780吨/艘,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56%和40%;2011年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达1007吨,首次突破1000吨。

(2)运输成本低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区,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每年具有大量的货物需要出口,而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承担着该地区大部分的货物出口量,这就需要廉价的运输方式做为支持。而水运在五种主要运输方式中具有最为廉价的优势,有效地促进了上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发展。

(3)能耗少

据估计,沿海大型船舶耗油约为35公斤/万吨公里,铁路内燃机车油耗约为44公斤/万吨公里,公路大型卡车油耗约为175公斤/万吨公里。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单位重量耗能量最少的是水运。从上海到杭州约180公里,每千万吨物流,走杭申线耗油约0.8万吨,走铁路需要约1.8万吨,走公路则需要约10.6万吨,能源的节约是相当可观的。这对于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的上海来说,节约能源就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4)少占或不占用土地

据统计,1公里高速公路占地约60亩,1公里复线铁路占地约30亩,而水运除港口和公用的集疏运道路系统外,主要依靠天然水域资源,基本不占用耕地,有利于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而且航道整治如疏浚、航道裁弯取直等还可以造地。上海土地资源有限,不占或少占土地的航运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3、航运经济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作用

(1)航运经济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分析

选取上海生产总值(G)和航运经济关键指标的水运货运周转量(Z)、港口吞吐量(T),根据2004-2013年的统计数据,利用Excel统计软件得到以下关系矩阵:

从相关矩阵中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可以看出,上海国民生产总值与航运的重要指标密切相关。通过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根据拟合结果,国民生产总值和航运指标之间存在以下线性关系:G=1.2745Z-5226.6;G=3609.4T-6844.9

可见,每增加1单位货运周转量和港口吞吐量,可增加1.2745和3609.4个单位的国民生产总值。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航运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先导性产业,对社会的经济贡献不仅体现在自身创造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其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上海海事局船舶登记处的数据得知,截止2012年底,上海海事局登记注册船舶为2270艘(16,876,969总吨),按平均每艘船舶配员6人计算,直接从事船舶运输的就业人数就有约1.4万人;从港口吞吐量来考量,2013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7.76亿吨,若按照国内一般的水平估计,每增加1万吨的货物吞吐量就可以为港口城市带来27个就业机会,这将为上海解决209.52万人的就业问题。

(3)促进产业布局、提高国际竞争力

上海市以港口为核心,打造临港、沿海沿江工业,吸引了众多有实力的企业落户,尤其是在洋山国际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建设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港航业产业集聚加快,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和企业汇聚上海。目前,上海拥有跻身世界同行十强的中海集团、中远集运等大型航运公司总部;此外,全球前20家班轮公司都有分公司或办事机构入驻上海。大量航运企业的入驻,有效促进了上海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有助于提高上海外销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增强上海在全球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汪传旭,柯蓉,董岗.航运中心比较与上海实践[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王泽华.2012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发展状况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年8期.

[3]张颖华.港航产业成长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D].上海:部门经济研究所,2010.4.

[4]尹庆南,陈梓松.航运经济在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水运,2010.11.

[5]朱春临.后金融危机时代,上海如何建设国际贸易中心[J].Shanghai Economy,2013.04.

社会经济的发展篇6

低碳经济是从气候变化这个方面提出来的,我国在1994年了《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白皮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首先提出了节能减排,然后是循环经济,最后才是最近热起来的低碳经济。

为什么是低碳经济呢?这涉及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生产方式是以矿产资源为基本原材料,经过规模化的生产加工方式,生产出工业化的产品。利用工业化产品的时候也有一个副产品,就是它对环境造成污染,引起气候变化,从而导致温室效应的。

现在,煤炭、石油、天然气这样一些能源在总的工业化结构里占到87%。工业化生产把地球地层中几亿年所囤积的碳加工生产转化成大气中的碳,对气候形成很大的影响,这种方式获取资源是不可持续的,在反思中我们才意识到要走可持续的低碳经济道路。

1998年,当时联合国的资源署在中国搞了一次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领导者培训班。这个培训班从政策的选择、能力建设、公众意识、行动四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进行了深入阐述,很好地吻合了今天我们提到低碳经济概念。

政策的选择,要求我们必须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能力建设,要求我们在人才的储备和技术准备上做足功夫;公众意识,体现普通民众的参与非常重要;行动,企业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一旦中国企业家自觉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他们的工业发展行为中,能够结合绿色的技术或者投资方向,我相信中国一定能走向低碳经济的方向。

我们现在的形势是非常紧迫,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2007年我国排放二氧化碳达到54.3亿吨,居全球第二;2007年,我国每建一平方米的房屋要释放出0.8吨二氧化碳,每生产一度电要释放一公斤的二氧化碳,每燃烧一升汽油要释放出2.2公斤二氧化碳。从数据上就反映出我们国家的消费处于高碳消费的阶段,非常紧迫。

工业化以后,我们把整个产业方式、生活方式变化了。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经济?按照美国的灾害模拟,如果现在地球平均气温再上升两度的话,会出现南北极的冰川崩塌,海平面上升7米,纽约、东京、曼谷,包括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不会再存在了。温度再上升6度的话,人类就不会再存在了,只能生活在水里了。

另外,《京都协议》2012年将到期,2012年应该是一个分水岭,全世界,包括中国,在这个时点必然有一个选择。

中国政府领导现在已经开始正视到碳排放量的问题,每次与欧美国家元首会见,都把这个问题当作最大的问题来谈,包括前段时间与美国新总统奥巴马的会谈,三次谈及这个问题。前段开了国务院会议。专门提出要发展绿色经济,扩大内需,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生产、交通体系,这是国家要大力发展的信号。

无论是从全球气候极限点、还是全球发展格局、各国高层的认识和判断、还是从中国经济未来走向来分析,低碳经济都是必然要面对的。

现在中国为什么碳排放这么严重?就是制造业独大,这不光是为中国人提品,而且是在为全世界提品,在这个时候,也就变成了污染在中国,消费在国外,碳就集中在中国排放了,这个模式的转变就变得很迫切。如果非要这样,碳的排放就是背负的负担,而环境又没有足够大的空间来消化。经济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变,如果是以内需为主,就以内需的结构来考虑,碳排放量肯定会下来。

低碳经济为什么现在能够提出来,而且我们能够接受?说明低碳经济现在已经有一些基础,一是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这些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基础,核能的技术现在也应该是安全的模式,已经成熟,这些新的能源结构正在替代原来以火电为主的模式。

一是我们要进行自主的低碳技术开发。

二是作为低碳技术,是有益于全人类的,是带有公益性的。为了人类的利益,应该要求与发达国家建立一种技术的分享机制,既保护技术发明人的利益和知识产权,同时也让这些技术迅速得到普及,如果人类社会在这方面有一个共识,把低碳的技术大量普及,整个低碳经济的推进就会加速。

三是规则。低碳如果仅仅是一种观念,是少部分精英的行为或习惯作用是有限的。规则要考虑经济行为外部性,你在做你的经济行为时所产生的对其他人的损害,这要通过一定的规则计算出来。如果有一个机制,比如一个附加税的形式,在社会全面推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贡献给专门的基金,用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引进、推广和碳吸收补偿,中国社会就在内部形成了一个准碳税,就可以加速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加速技术的提升和改进。

四是文化。布莱尔的中国低碳之行。布莱尔从英国前首相位置退下来后就致力于低碳经济的游说,而且影响到了很多人,包括中国的一些企业,这成了他的使命。如果低碳形成一种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交往方式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并对人类的未来产生长久的影响。文化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法国是消费文化,也就是浪费文化,你让它一下子转过来不行,不像日本,一开始就是短缺,是一个危机型的社会。中国是一个安逸性的社会,包括政府发展经济模式,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是长期形成的。

我们现在是世界工厂,耗费我们的资源,也部分地利用世界的资源,生产的东西拿到国外销售,但环境污染受损害最大还是我们生产国。资源分可耗竭性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可耗竭性资源又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从理论说,应尽量多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恒定性的资源,尽量减少或避免利用枯竭性的资源。

实现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利益机制,有了这样一个机制,各国经济发展才可能有一个自我约束。

美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目前是独领,在大量进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一定要引领世界的新的经济浪潮。在交通领域,美国现在在做氢动力技术的研发,日本确定了电动力汽车的世界标准,中国也要做这个准备,否则将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成本就将会越来越高。

我们现在提的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提法已经很多了,但我们需要抓住一个关键点,这就是机制。

现在低碳经济在中国对多数人来讲仍然是一个扫盲的过程。低碳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代表人类发展的方向,考虑到了环境,资源,是唯一可行的持续发展模式。

从未来发展看,对环境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特定的机制。基本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节能减排的一些指标化的要求。二是对污染物排放的碳排放交易机制,这个机制目前正在完善过程中。交易机制最大的好处是通过合理的付费和购买排放指标,用经济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产业发展本应承担一定的成本,这个机制一旦形成,对目前中国还在发展中的产业来讲都会找到一个合理的生存点。三是政府补贴。利用财政的力量、公众资金的力量来引导发展方向。

要让低碳经济在我们国内真正的生根发芽,需要结合我们的实际,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协调起来。这就需要考虑建立低碳实验区,在此基础上把低碳真正地深入到中国实际中。

现在欧盟已经有限额的贸易体系了,我们现在才开始考虑筹建体系。英国是中介机构在世界上领先,德国已经把全部的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彻底准备好了.日本则是建一个二氧化碳排放量文易的制度。从这些角度看.无忙从哪方面讲我们都相当落后了。我们现在无论准备好还是没有准备好,这场仗必须打,我们要更多地了解游戏规则,抓住机会,更多地参与。

社会经济的发展篇7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贸易交往频繁,民商法在经济贸易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引起来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为了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的经济贸易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民商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纵观各项法律法规,可以探寻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和发展。

1 社会发展中民商法在价值体系上的变化与发展

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关系由此变得日益复杂。民商法的意义和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日益突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民商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以便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商法的价值体系也随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的民商法价值主要体现在安全价值上,由于传统的交易大都是现金交易,所以安全性价值并没有较大的空间来发挥它的作用,仅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民商法的安全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大都体现在其交付安全、信用安全、信息安全等过程中。在社会经济发展下,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当前大部分交易都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由于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网络环境复杂且不安全,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对民商法中的安全价值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商法的价值体系内容主要包括自由、平等、公平、安全、效益等,自由是民商法制定的目标,正是为了人们之间的贸易经济、沟通交往自由才制定了民商法中的相关规定。平等价值传统上主要是体现在其目标意义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更大的作用价值是它的工具性,指导着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易。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越来越重要,它起着维护交易、交往环境的作用,为经济往来营造了稳定的环境。效益是民商法一直追求的最大价值,不管是传统时期还是当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民商法中的效益价值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从以上来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价值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其目的是紧跟时代潮流,维护时代环境。

2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在基本原则上的发展与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商法的基本原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思自治原则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民商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意思自治原则的范围得到了扩大,内容也更加充实。当代网络发展迅速,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意思自由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民商事行为,不会受到限制与强制,在网络环境中意思自由地与人沟通交流或进行相应的经济贸易。这样的情形完美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二)在平等原则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样的环境背景对平等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赋予平等原则的内容是在民商事行为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主体的条件是平等的,其地位是平等的,其所受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平等的。当前,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交易范围逐步扩大,交易方式也多种多样,交易参与的主体也逐渐增多,涉及的内容也日益复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等原则的内容也扩大了,涉及到技术平等、交易条件平等、实施标准平等、保护平等等。

(三)在安全原则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安全原则是民商法原则之本,它是确保民事行为正常进行的重要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原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安全原则的理解和范畴上。当前社会,经济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而确保虚拟网络世界的安全是重中之重。虚拟的网络世界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比如在网络设置上就容易引发安全性问题,个体的信息和相关的关键内容很容易被盗、泄露、丢失。网络世界还有另一个弊端就是很容易遭到网络黑客、病毒的攻击,保存的信息或者是正传输的信息都会被破坏或修改。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了保护社会经济安全,所以对民商法的安全原则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来防止信息的丢失、破坏,避免经济交易风险。

3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在制度和范畴上的发展与变化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复杂,险象叠生,所以民商法仅仅在价值体系与基本原则上发生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其民商法范畴和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拓展了民商事权利的范围

传统的民商事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法律事实和社会生活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民商事法律体系的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首先,在信息库专用权方面,由于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种社会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民商事行为,信息成为了民商事活动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民商事立法的过程中赋予了信息库投资和开发主体适当的民事权利,能够让他们在权利受到侵犯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也在无形之中激发了信息库投入者和开发者创造的积极性。另外就是网络用户对信息数据的控制方面,民商事立法赋予用户在自己的作品和网络信息上更多的保护权利,当作品或网络信息受到侵犯时,有相应的民商法来支持自己的诉讼,从而保护个体的利益。

(二)对民商法调整对象进行了有效扩大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当代环境,民商法扩大了其调整对象。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滋生了许多新的信息关系,被纳入到了民商法调整的范围内。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各种信息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为了维护虚拟网络世界信息交流的安全,民商法将传统没有的信息关系纳入到了民商法的调整范围内,以期改善、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信息交流安全,确保经济效益。当前的网络信息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民商领域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当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因此,民商法扩大了调整的对象,这样就能够使民商法解决更多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保障经济秩序的稳步发展。

4 结语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社会经济都在快速发展,尤其是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之快。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纠纷随之产生,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如果民商法一直稳定,毫无发展和变化,那么其难以解决新出现的现实题。为了解决出现的民事纠纷,民商法就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当然我国近几年不止一贯的追求社会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也不断追求民商法的变化和发展,其在价值体系、基本原则以及制度和范畴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推进了我国民商法改革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社会经济的发展篇8

(2009年4月30日)

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xx审计事业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监督主体:审计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监督职能:适应形势变化而拓展

在这种大背境下,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完善发展,审计监督职能已经从单一的经济监督向经济监督、经济鉴证(报表和经济资料的鉴定、证明)、经济评价(评定、建议)多种职能转变,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从我县实际来看,目前的审计监督同县审计局成立之初相比,监督方式、监督领域、监督力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监督方式上:审计局成立之后不久的几年时间里,都是各被审单位将报表、凭证及相关的会计资料送到审计局接受审计——送达审计。后来大家感到这种方式监督难以到位,随后开始上门到各被审单位搞审计——就地审计。目前普遍实行就地审计,辅之以审计调查和计算机审计,使审计监督更为深入全面。

监督领域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前,审计监督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特别是近几年中央惠民政策的推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加大,审计监督领域不断拓宽,已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目前已发展到财政预决算审计、基建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涉农资金审计、授权委托审计等方方面面。简言之,凡是涉及国家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管理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都有审计监督的足迹。

监督力度上:从看原始凭证、打算盘等查“死帐”到查看凭证资料、开展审计调查、分析挖掘、建议评价等多种手段,由表及里,使监督层面更深,查处力度更大,查处问题

更多。仅2008年,我局就查出各类违规行为金额4360万元,移送纪检司法机关案件3件。

监督成果:社会各届越来越关注

社会经济的发展篇9

一、引言

在经济管理中,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伴随着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会计的发展也应该及时做出相应性和适应性的调整。这不仅是因为,会计必须在适应环境的时候才能发展,更是因为会计能够直接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对世界的经济环境做出重大影响。只有在会计环境的宏观视野内研究会计的一些科学问题,才能更准确的把握会计发生与发展的规律,进而更好的认识和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目前学者对于此问题的探讨分别从经济、科技、法律、文化等因素进行,我则主要是对经济因素进行讨论。

二、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经济体制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会计的发展极大一部分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体制和理论,会计模式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体制相适应。例如,对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决定了占主导地位的必须是会计的计划性,企业会计主要是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国家计划服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服务的对象扩大为与企业相关的所有利害人,这是因为在当今市场开放的格局下,会计主体拥有相对来说极大的自,实时清楚和细致的披露企业的会计信息给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和资本主义经济相比,则相差更大。

会计的发展需要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从微观方面来看,需要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和管理制度,建立发展观,进一步提升面对困难和危机的抗压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会计的良好稳定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环境;从宏观方面来看,则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调节,建立一个稳定的以各种市场为主体的经济环境,以使会计行业更健康的发展。

2.经济发展水平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等影响很大。从整个会计发展史来看,经济发展的水平与会计实务的复杂程度成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关系越复杂,会使得其会计实务的复杂程度更高,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更广泛,会计的发展更科学,会计各方面的工作更完善。

3.知识经济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为主的经济,是以知识投入为导向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体系中,这种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会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经济的发展也由资源依赖型向知识依赖型转变。作为可以保持长期持续发展的知识经济,它的发展,必会导致产业结构发生重大的调整,促使产品成本迅速降低,加快产品更新速度,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网络与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会扮演重要角色。这就要求财会的重心应及时的向无形资产倾斜,衡量生产效率的标准也应从以劳动生产率为标准过渡到以知识生产率为标准,并且应将企业的无形资产放在企业财务报告的显要位置,详尽地予以披露,恰当的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价值,突出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下的地位。

4.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和资金技术流动的加快,各国的经济市场进一步紧密联系,并且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也逐渐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这在客观上会将本国的经济机制与财政政策扩展到全球范围内。因此,就要求各国在对经济环境的认识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行动上要有积极的措施,使本国的会计理论和准则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以一种主动的姿态使会计与经济环境融为一体,使会计这项经济管理活动在新的环境里有着全面的发展。

5.企业组织形式及规模的变化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企业的组织形式决定着会计核算的方法。因为企业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等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同的组织形式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这是因为它们的所有者权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独资企业来说,业主独资出资并承担无限责任,所以业益无需分类;而对于合伙企业,由于是合伙人共同出资,其权益分配就应该按照合伙企业的规定进行。并且,企业规模的不同也会导致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例如,同样是对于一笔宣传广告的费用,在一个大公司里,可能会直接被作为当期费用,但是对于一个小公司来说,这笔费用可能相对来说占了公司支出的绝大部分,这时,在小公司中,则可能会采用递延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会计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1.会计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效益好的企业会吸引会计信息流向本企业。理论上,如果每个经济主体都做出了对社会而言最合理正确的经济决策,就意味着全社会做出了最合理正确的经济决策,就可以使宏观经济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并且,通过运用会计手段,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可以正确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和结果,还可以监督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发挥预警作用,以便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避免限制、阻碍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2.会计对微观经济管理的影响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会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结构复杂,替代品多,价格波动大,仅仅凭借和依靠个人的管理经验或直觉已经很难及时有效的制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所以这决定了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明确企业主体经济活动中不同方面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责任,使得企业既能满足市场需求,也能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但是,不合理的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会使得生产环节日益增多,生产过程也越来越复杂,因此要想合理降低自身生产成本,就要依靠管理者将生产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成本进行科学的计算与记录,使得企业内部能够积极有效地执行经济活动,促进微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3.会计对经济秩序的影响

在新时期下,会计发展的重要职能就是对经济秩序的维护。市场经济在一步步地建立、完善和发展,在这整个过程中,正常并且稳定的经济秩序是一道重要保障。当然,有时候会不可避免的发生经济秩序混乱的现象,这就要通过会计职能的发挥,尽最大可能减少市场混乱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总体而言,经济秩序的混乱总会反映在会计活动中,无论是在票据管理还是收入管理,会计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会计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在不断进行,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且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对会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会计在维持和创新自己强势的同时,针对劣势采取对策,积极探索改变劣势的方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于政府来说,政府应制定完善的会计准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营造良好的会计法制环境,对于会计行业来说,应该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扩大对外交流,在会计国际化中做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如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管理经济活动的功能,如何尽快实现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更好地融入国际惯例,将成为我们今后要致力解决的问题,此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正刚.浅析会计与经济环境[J].当代经济,2008,(2).

[2]小丽.现代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关系[J].现代商业,2000,(3).

[3]刘永祥,刘晓春,杨秀兰.论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06).

[4]汪小英.会计与知识经济的适应性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0.

社会经济的发展篇10

1、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04万元,分别增长21.6%和38.3%,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拐个弯。四方会计公司强化记帐服务经济发展的做法在全区得到了推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亿元,增长42.8%,跻身全市重点镇行列,为全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座谈会提供了高质量的现场。

2、经济运行质量实现新提高。该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业特强,多业跟进,特色赶超,产业兴镇”的要求,狠抓落实,奋勇争先,全镇经济平稳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7:58:25调整为现在的15:59:26。主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企业总数达450家,税收5万元以上企业由上年的63家增加到__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25亿元,增长38.4%;税收超百万元企业达7家,超50万元企业18家,净增定报企业10家,总数达64家。特别是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盐城鞋机博览会,摘取了江苏省轻工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牌子,被评为20__年度全区十大新闻之一。中国鞋机城称号正在申领之中。我镇创建中国鞋机城的经验做法分别被省委研究室《调查与研究》和市委办、市委研究室《决策参考》简报登载。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产业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新增龙头企业1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9个,农民经纪人228人。政策效应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增长28%。全市乡镇首家三星级酒店——卧龙假日酒店投入营运,温州好又多和各类专卖连锁品牌及旗舰型企业先后落户__。

3、经济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一是重抓项目推进、招商引资。20__年该镇共接纳实施项目36个,协议引进资金12.5亿元,实际引进资金5.3亿元,引进财政拟款类资金20__万元。新竣工投产项目中有15个企业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达效,新增税收230万元。规划引领迈出新步伐。聘请苏州科技学院编制鞋机工业区和民营经济创业园规划,并顺利通过了省市区领导专家评审,经镇人代会通过、区政府批准,一区一园内已有部分企业投产达效。农业项目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区验收。“挺圆”牌鸡蛋得到国家工商局认可,获得省无公害产品证书;盐康生态养殖生产的虫子鸡蛋畅销大江南北。重大项目取得新成效。去年新引进的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二是紧抓契约服务、培大育强。去年新增放贷资金6000万元,先后为36家企业办理了土地、房产过户等手续,为企业加快发展了提供了宽松环境。三是强抓技术创新、机制创新。20__年申请国家专利45项授权20项,列国家星火计划4项,获市以上科技无偿资金100余万元。完成外资合作项目6个,协议引进外资460万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19万美元,自营出口总额260万美元。

4、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实现新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00元,增长14.8%。存款余额达6.9亿元。新增民营企业106家,个体工商户998户,注册资本2.4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680人;新增城保人数560人,新增低保户479户。投资240万元新建老年公寓三幢2400平方米,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38%。冈中敬老院被命名为全市首批文明敬老院和省级文明敬老院;省级优美小城镇规划顺利通过领导专家评审;新植树木25万株,建成10个

林业示范村,完成农田林网4.6万亩,镇区新增绿地5000平方米;电子技防实行全覆盖并在全区率先建成技防示范村,省级宁盐路治安卡口点建设多次为市区政法会议提供了现场。规范化司法所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共创建省市区级文明单位26家;无流生乡镇;省级卫生镇顺利通过复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建设,我镇代表全市通过省级验收。我镇开展“计生帮办”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挂牌土地近200亩,实施房地产开发3.6万平方米;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硬化了双冈路、大葛路和镇区主要道路。投入250多万元新改建排涝站2座,圩口闸12座,清理镇村河道36条45万方。累计投入800万元,新建通村水泥公路23公里,桥梁12座。基础设施建设是__历史上10多年来最多的一年。5、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新加强。盐南禽业协会把支部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被市委组织部列为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典型范例,并被《盐城通讯》简报登载,区委李纯涛书记专门作了批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推行“一档一证、两卡三制”新模式在全区得到推广。抬头、卧龙、佳富申报了区廉政建设示范村;人武部规范化建设多次接待省市军分区和其他市县领导的视察,并多次为市区人民武装工作会议提供了高质量的现场。

“落实科学发展、体现率先发展、实现和谐发展”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__人通过苦干实干加巧干,较为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经验之一:思路规划明。

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__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得益于有一个符合实际的好的工作思路。

——思路清晰。该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等形式,集思广益,博览众长,果断地提出了打造“诚信镇、生态镇、卫星镇、和谐镇”的奋斗目标和实施“项目兴镇、工业强镇、三产活镇、三业旺镇”工作战略。在精心谋划好总体思路的同时,进一步理清了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在发展工业经济上,提出了突出招商引资,主攻项目推进;注重做好鞋机产业,促进提质增效;狠抓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的工作思路。在第三产业发展上,提出了实施以贸兴镇、经营城镇,致力建新建美的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上,提出了狠抓项目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的工作思路。

——思路靠实。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该镇党委、政府提出的“项目兴镇、工业强镇、三产活镇、三业旺镇”等一系列工作思路,符合上级要求,切实镇情实际,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

——落实到位。该镇一班人深知好的发展思路必须辅之于强有力的措施,抓落实、抓到位,美好的蓝图才能变为生动的现实。

经验之二:重点重抓求突破。

全局工作抓重点,重点工作求突破,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工业上以做大做强鞋机支柱产业、培大育强规模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实力;项目上以产业招商和招大引强突破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上,以发展高效农业和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在财政收入上以重抓财源培植和资金运作谋求财力增长;城镇建设上以完善功能配套和强化土地开发推动城镇发展,始终聚焦重点工作求突破,带动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为确保重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该镇在年初就明确由班子成员和机关单位负责人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并严格执行“四个一”督查制度,即每周班子会汇报交流一次,每月班子会扩大会会办研究一次,每季度政务公开栏公布一次,每半年组织党员干部代表测评一次。

经验之三:班子形成合力,积极性充分发挥。

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现在经济发展上,根子在思想观念上。__决策者把引领干部群众解放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先是组织干部群众到周边及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引导他们跳出__看__。随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让__各级干部树立敢闯敢思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的发展理念,以“一层人”的思想解放带动“一群人”的思想解放。一系列的举措使该镇干群产生了不进则退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压力感。思想大解放带来的是理性认识的升华。__的干部群众认为,要缩短与先进乡镇的差距,必须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三步并着两步迈,否则差距只会越拉越大。鉴于此,__提出跨越发展、富民强镇的奋斗目标。新的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把镇党委、政府和八万七千人民的心紧紧地融在了一起,激发了他们争先赶超快发展的巨大热情。主要领导亲自抓,其他班子成员具体抓,是该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又一致胜绝招。无论是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还是财力增长、农民增收;无论是维护稳定,还是保障安全;无论是外向型经济发展,还是城镇化率提高,该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都能亲自抓、抓到位,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快速推进。坚持实现导向激发活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该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又一实在举措。事业成败,系于用人。为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该镇把考核奖惩作为推进工作落实的“金钥匙”。20__年该镇将两名实绩突出的农业支部书记安排到单位挂职挂薪;对获得农村工作年度考核前三名的村居支部书记,工资由镇财政发放;对计划生育工作获得年度考核前五名的村居干部的养老保险由镇财政交纳。这些做法在该镇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弘扬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进位争先的工作作风。以发展论英雄,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已成为该镇干部使用的鲜明导向。目前的__,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形成了群策群力谋跨越,团结拼搏快发展的浓烈氛围。

社会经济的发展篇11

一、概念综述

(一)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人或货物的空间位移,是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交通运输既是物理活动,同时也是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联系诱发的经济物理活动。运输涉及的则主要是包含旅客、货物及各类信息交流;制度是决定运输组织的游戏规则;运输的完成依赖其交通网络及运载工具;经济地域空间是交通运输完成位移的场所。

(二)运输经济学定义

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人类从事交通运输以克服空间距离的阻隔,是一项无时不在、无地不在的任务,因此运输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交通运输的联系和影响,早已远远超出运输业本身而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运输经济学是要用经济理论与方法,去研究如何有效地在交通运输和其他经济活动之间分配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已经分配用于运输部门的资源。也可以说,运输经济学研究特定范围内,即与交通运输有关的经济关系。

二、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满足人民的日常需要,也对工农业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能促进农村与城市,不同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交通运输业不仅能解决很多就业问题,为国民经济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②交通运输是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交通运输担负着产品的流通任务,同时关系到社会劳动生存率的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另外,交通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占着相当大的比重。

③交通运输业上交的税额占国家税收的比例较大,它不仅用于交通运输业,也普遍用于非交通运输业,因此可以说交通运输业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

④交通运输是国际交流的重要纽带。它不仅能促进各国物资的相互交换,同时能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而且还是经济社会中的基础部门,是连接其他各部门的纽带,是确保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着,分析和研究这种联系,进一步探讨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后规划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以及调节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相适应程度,从而促进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交通运输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有了飞跃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各大中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得到加强,于是对交通运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交通运输系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大规模的经济开发,交通运输条件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如果没有可靠的交通运输系统作支撑和保障,那么即使有再多的劳动力和再好的资源,也无法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最终会阻碍大规模的经济开发,进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业也有反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服务对象。

(二)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得到顺利发展,都必须有一个安全、高效和完备的运输系统作保障。高效完备的交通运输系统,不仅加强了沿线各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使其交通地理位置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也改变了其区位优势,促进区域间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存在,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求而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交通运输能力、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运输成本相对降低,交通运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将显得越来越明显。

(1)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

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高效廉价的交通运输系统,使得大多数运费在成本中占较大比例的工业集中到了港口或铁路附近等交通便利的地方。而航空运输则只能满足那些以轻小产品为主的新兴工业的需要。由此可见,交通运输系统影响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2)交通运输对区域资源开发的影响

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为开发自然资源提供了可靠、廉价的运输保证,进而促进了各生产部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人们出行,不仅提高了原有旅游景点的经济效益,还将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极大的加快了旅游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将带动其他地区的人口、劳动力向沿线经济地带集中,增加就业岗位,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

(3)交通运输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社会经济的发展篇12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繁荣的趋势,也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入。房地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劳动力市场,为社会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虽然房地产经济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如金融危机等市场经济的冲击。对此,只有探寻房地产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才能更好地推动二者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对社会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一、房地产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房地产产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同时其自身特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要素。所以和其他产业发展相比,房地产业一直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尤其其他行业如服务业、流通业等会因房地产开发投资而带动业内领域活跃,促进经济发展。由于我国正处于后工业社会,大力推动第三产业是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然而房地产作为第三产业中的关键部分,积极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还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集聚效益。所谓聚集效益指在地域空间上各种群体和人群集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城市集聚效益的多少与房地产产业提供的用地及相关结构质量都有紧密的联系。除此之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处于经济发展中,住房问题是人口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人群最关注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每个人都拥有房地产是不现实的,再加上农村不断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导致对住房需求以一种长期、持续的趋势呈现。要满足上述需求必须要发展房地产行业,通过其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和经济发展。在房地产投资建设过程中会涉及钢铁、水泥、家具、装修业及运输、服务业等方面需求,因此对国民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二、房地产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

(一)受泡沫经济影响

房地产受泡沫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地产价格方面,土地价格由于市场需求无限性和稀缺性会出现虚涨,即泡沫经济。此外,在房屋空置方面也体现出泡沫经济;商品房在房地产交易中一直处于火热趋势,如果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超过部门供给增长和市场需求,那么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泡沫经济。相关国际数据经验规定,正常的商品房空置率为10%,反之,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房价大跌,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二)价格和价值的相违背

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如果价格偏离了价值,则会引发更大的变动。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就是市场规律的表现,虽然为我国房地产经济为我国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但也产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随着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迅猛飙升,也逐渐出现开发商不合理占地、炒房团等现象,导致房地产价格激增,从而违背于社会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持续、稳定等目标。若房地产价格属于供不应求现象,就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三)涉及节能环保问题

近年来,我国一直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和房地产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下土地资源被大量侵占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如果不能建造环保住宅或低碳住宅汇报被占据的土地资源,除了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重点在于无法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目前,我国房地产在开发低碳环保住宅数量方面占据比例较少,因此,只有贯彻实施节能环保的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更好的发展。

三、促进房地产经济和社会经济相互协调措施

(一)完善土地政策

土地价格与房价二者互为因果。从近几年情况得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地价在当地房价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可以说土地供应的调控对房价的调控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想保证地产土地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结构、布局均衡就要完善相关土地政策。从法律上讲,国家是分发综土地的管理者,而在实际中中央政府会委托地方政府行使土地所有权,然而各地政府都存有相对独立的地方利益目标,土地收益会归土地使用者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不会占据太多的份额,因此,土地所有者是地方政府。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调控能力的有效方式,应从不同方面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首先掌握市场信息.土地市场信息包括出让计划、年度土地出租、土地储备数量、土地出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可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土地有形市场进行土地交易。其次垄断一级市场.土地储备机构应做到统一收购,统一开发及统一规划、出让等,有利于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使土地更为集中化,减少炒卖地皮现象。尤其政府在对一级市场垄断后,可以在开发、规划、出让过程中城市土地产生的增值部分归于国家,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二)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监管力度

政府在实现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下应严格控制监管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秩序,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进程、贷款规模及偿还能力进行深入监督,控制房地产领域中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并调整银行产业结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统计数据得知,银行系统是支撑我国房地企业的土地购置和开发资金的重要来源,占据60%,由于市场果然,部分地区存在较高的投资风险,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价格下跌,进而产生的结果就是房地产将会大幅度贬值。除了上述总的建议外,在房地产金融市场监管方面可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商业银行住房贷款监管加强个人按揭贷款的审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加强对已放贷款的监督管理。针对个人出现的不良信用行为,必须付出高额成本且限制后续经济活动。其次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监管;监管部分应对银行实施严格的贷款审核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对房屋的抵押物价值和潜在的风险给予动态评估,测试重点地区房贷压力。要求各地健全房地产信息公开机制,加快完善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第三营造良好监管法律环境;健全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加大信息透明度,保持地方检察部门和司法部门的自主性。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在房地产业中的收益,减少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产业的过度干预,给予地方政府充足的行政成本,尽可能地从源头上消除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有限理性合作,为房地产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