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行业现状合集12篇

时间:2023-09-01 09:20:22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篇1

摘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现阶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新革命。分析了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现状与建设类型,剖析了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运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示范基地;现状;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5050007

基金项目:农业部/财政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07-12.5-A18);河北省社科联课题“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运行机制及发展策略研究”(201303217)。

第一作者简介:刘斐,女,1986 年出生,河北石家庄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通信地址:050035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恒山街162号,Tel:0311-87672505,E-mail:liufei198676@163.com。

通讯作者:李顺国,男,1976 年出生,河北徐水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通信地址:050035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恒山街162号谷子所,Tel:0311-87670691,E-mail:lishunguo76@163.com。

收稿日期:2015-05-07,修回日期:2015-06-08。

0 引言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具有实验、示范、扩散、辐射、咨询、服务等多种功能。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协同发展[1],河北成为京津两地农牧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依托,聚集科技、人才、政策、区域和特色优势[2],全力打造河北省现代农业是强农富民的重要手段。

2015 年河北省省委1 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优质基地和知名品牌[3]。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5 年)指出在尽快建成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一产抓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4]。国内学者关于示范基地建设的研究较多,蒋和平[5]对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特点和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等特点,并从国家和地方项目、经营方式、生态类型和科技示范目的等多种角度来划分园区类型。胡俊鹏[6]对陕西省的农村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类型划分与运行模式研究。洪新忠[7]简要分析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柳建平等[8]对湖北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纵观现有文献,对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运行机制、类型划分等研究尚无报道,为此,笔者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河北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运行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对策,以期为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运行现状

河北省于1996 年开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9],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在内容还是运行机制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效地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北省共有各级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00 个左右,其中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有6 个。各示范基地占地和投资规模大小不一,且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体制多样,投资主体也不同[10]。这些示范基地,不仅有种植、养殖业的良种繁育、生产示范,又有节水、设施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11]。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平台[12],对河北省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直接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 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运行类型

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探索出了各式各样的类型,一般从管理方式、项目来源、示范内容3 个方面来划分[5-6]。

2.1 按管理方式划分

2.1.1 政府主导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政府主导型示范基地是指政府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作为主要领导者和推动者,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13],从而加大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统筹规划,强化对基地建设的宏观组织领导。政府主导型示范基地与其他类型的示范基地在资金投入、管理层次、技术资源、服务水平等都存在显著差异。此类基地运行模式以“政府+技术+农户”、“政府+龙头企业+技术+农户”为主,基地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较完善,便于政府对基地的宏观管理,但其对政府依赖性较强,不能很好地融合社会资源[14],且与市场衔接不紧密。

2.1.2 农业科研院校主导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农业科研院校为主导的类型所占比重较大。运行模式主要是农业科研院校以所申请的项目经费为主要资金支撑,与地方政府相联手,以自身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为基础,由科技推广人员直接将科研成果与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并指导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民顺利开展农业生产[15],以示范基地为桥梁进行成果转让与示范、技术开发与承包等活动,既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又能使农户在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技人员,进而能够有效地指导科学研究,促使农业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16]。此类基地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通过设立科研项目,科研院校计划申请项目经费资助;其次是通过科研院校自己创收经费所资助;最后是企业自主捐款资助。运行模式有“农业科研院校+基地+农户”、“农业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农户”、“农业科研院校+示范推广+农户”、“科研技术入股型”、“科研技术转让型”等。管理上形成了以政府为指导,以科研单位为主导,涉农企业、专业户广泛参与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的有机结合的一种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17]。

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市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研单位与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合作,通过地方政府的推动,多项先进成果得以顺利转化与推广示范。如: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与张家口蔚县人民政府签定了有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合作的协议[18],并在蔚县建立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来促进当地的农业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曲周设立的“985工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示范基地[19],共同完成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科技创新平台的工作。这类基地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但由于经费支撑力度不够,且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协调机制不稳定,因此,该类基地的可持续性较差。

2.1.3 龙头企业主导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主导型示范基地以龙头企业个人投资经营为主,聘请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支撑服务[20],科研人员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基地运行模式主要有“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家+基地”等形式,以企业自有资源为主导,以订单农业为保证,以科研专家为顾问,以农户为基础,建立全产业链的运行机制。在基地管理模式上采用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龙头企业主导的示范基地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推广的重要补充形式之一,是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种新模式。如:广州从玉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河北承德建立的玉绿野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示范基地1 万亩以上,辐射带动2 万亩蔬菜基地发展。邯郸市禾下土种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磁县禾下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脱毒红薯种苗繁育基地等多种作物的基地[21]。

2.1.4 农业合作组织/协会主导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合作组织/协会主导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农户为主体,科技人员辅助提供技术服务,种养大户为榜样。农业合作组织是联结农户与技术、农户与企业、农户与市场的纽带[22-23],为组织内的成员提供新技术、新成果。经费来源以会员集资为主,但有时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往往会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服务、政策等方面加以扶持,其主要形式是“农业合作组织/协会+示范基地+农户”。如:河北乐亭的万事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由万事达果蔬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社内严格落实“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产品销售”等“五统一”的管理模式[24]。

2.2 按项目来源划分

2.2.1 以国家项目为投资主体建立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家在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地区优先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此类基地是国家根据河北省区域内农业资源优势,以项目资助形式在河北省内建立的。基地的突出特点是建设标准高、设施先进、规模大、产业化程度高、示范效果显著,集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推融为一体[22],能较全面地辐射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如:河北省玉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基地以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加工技术、现代物流业等先进技术为引领,集种养、加工、研发、孵化、科技等为一体,着力打造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

2.2.2 以省(市)项目为投资主体建立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与以国家项目为投资主体建立的示范基地相似,以省(市)项目为投资主体所建立的示范基地是省(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紧密结合该省(市)农业发展实际,以项目方式建立的基地[6],项目涉及农业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基地资金来源主要由省(市)级政府或部门投资,地方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在基地管理上,省(市)政府或部门把握宏观,出台建设政策,建设单位进行具体管理。这类基地与地方经济生态结合紧密,示范性强[6]。如:河北省自2013 年起首批启动小麦、玉米等11 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秉着为几大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带动、人才培养等提供专门的财政资金支持,并形成了开放式产业创新及应用体系。

2.3 按示范内容划分

2.3.1 旱作节水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基地一般建在干旱缺水地区,采用高新节水技术,把节水灌溉技术与农业节水措施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25],目的是改善地面灌溉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而对周边地区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推广先进的旱作节水技术。基地运行模式主要有:试验研究型和应用示范型。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地方财政和项目区农民自筹[26]。近年来,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已成为制约河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河北省主要节水示范基地有:迁安的两万亩部级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此项目计划采取集雨水窖、改造灌溉管道等多项措施。沧州市在吴桥建成首个大型棉田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示范试验基地[27],有效地将滴灌技术与地膜栽培技术相结合。

2.3.2 设施农业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此类基地是以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武装基地,以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服务基地,为基地内的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生产空间,从而得到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典型示范基地有饶阳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饶阳蔬菜”已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38 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30 万亩,产值18.3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7%,带动农民增收6.5 亿元。万全县北沙城乡积极标榜山东“寿光”设施农业建设,逐步形成以中心带周边的产业格局,着力打造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全县最大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28]。

2.3.3 休闲观光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休闲观光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以生态、休闲观光为主要示范内容,用高科技的现代农业发展基地[29],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河北省生态观光农业起步较晚,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唐山乐亭、保定顺平、秦皇岛北戴河等地相继开发一些项目示范基地,但河北省从发展规模和功能看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不平衡,现在发展较好的有:西柏坡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内容主要有:生态农业观光园;都市农业发展园;农耕文化展示园;农家生活体验园;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培训基地等。石家庄现代农业观光园是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科普教育和推广、农产品展示展销、生态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

2.3.4 农业综合开发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型示范基地是以有关部门所设立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依托,综合利用项目所在地的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示范基地,为项目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河北省是1988 年全国首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省份之一,当年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总额是2.85 亿元,2009 年达到了25.1 亿元,是开发之初的八倍多。如:衡水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河北省康保县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2013 年起河北省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力争在全省建设万亩以上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30 个,突出示范区资源优势与特色产业[30-31],形成新型农业开发模板,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2.3.5 出口创汇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出口创汇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以发展对外出口创汇,开拓国外市场为目的所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目前此类基地的运行多以外资企业投资为主,集科研、生产、示范于一体[32]。如:武强县打造的北大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基地所培育的优种蔬菜通过韩国农友BIO株式会社销售美国、日本等80 个国家和地区[32]。尚义县受政府投入资金不足的影响,将全县农业逐步对接市场,并形成了出口创汇的大格局,通过招商日本的三通公司,将全县的蔬菜产业走向了世界,其中近三成白萝卜出口到日本,立足10 多家蔬菜加工龙头和2 个蔬菜市场,已与10 多家蔬菜出口公司合作[33],蔬菜销到韩国、新加坡等10 多个国家和地区。

3 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运行中存在问题

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诸如: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有关部门关注度、政策实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34],运行过程中仍会存在一些问题。

3.1 部分基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示范基地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且同一区域内基地建设的功能与目标存在趋同现象[35],竞争较激烈,且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制约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剧烈,如地块的零星,难以达到试验示范的要求,交通的不便利更是加大了试验示范所需物资的运输费用[36],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基地综合产出能力,且目前示范基地的各种设施多为政府的财政支持,无法满足基地长期发展建设的客观需要。

3.2 示范基地建设资金供应不足

示范基地建设需大量资金投入,但此类资金的投入会出现投资回收期长等问题,基地在前期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后,后续资金普遍不足,部分基地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过于依赖政府,融资渠道与机制狭隘,直接导致经费投入不足,基地难以正常运行,这就为基地长远发展带来瓶颈性难题,而针对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还未设立专项资金,依托企业自筹投资建设,创建进程缓慢[37]。

3.3 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纵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部分基地采取“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建设过程中需要农户积极参与生产,但就现实而言,基地的建设中企业参与性较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程度不高。部分基地运行较封闭,与其他有关部门缺乏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3.4 现代农业发展所需人才短缺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涉猎范围广、专业技术性强、规格高,因此,需要配备精通所需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38-39],但目前基地的建设普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制约等严重问题。农业实用人才、农技推广队伍、管理体制和方法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这些都制约着基地建设的长远发展[40]。

4 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运行的对策建议

4.1 把握市场,制订示范基地发展规划

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区域优势,建立高标准、规范化、合理化、带动强和出口创汇能力突出的基地[41]。这就要明确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科学布局;明确基地建设的组织模式,建立以“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基地+标准化”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模式。

4.2 多渠道融资,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实力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各部门要多渠道融资,如政府投、金融部门、社会投资等方式。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的投入,以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金融部门要把扶持农业作为贷款重点,创新农业贷款方式,加大农业发展支持力度。大力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多种方式壮大基地建设。

4.3 以科技为支撑,提高基地建设标准

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支撑体系,推进产学研结合,就要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制。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42],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加快农产品示范基地转型升级,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发挥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使基地建设各个环节的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4.4 培养农业人才,保障基地长远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人才是关键。示范基地的建设仅靠当地的技术人员及生产能人是远远不够的[42],因此,必须有专业的科技人才为保障,切实为基地的建设出谋划策[43],认真落实基地建设的各种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制定激励机制引进并留住高端人才,吸引院校毕业生来基地就业,同时,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完善市、县、乡、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五级农业科技培训组织。

5 小结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河北兴,农村稳则社会安。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优越条件,河北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的优势也进一步凸现。笔者的研究第一次系统地分析了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运行类型,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建议,为今后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对指导河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Z].2015-03-23.

[2] 张波,刘大平.河北省发展现代农业战略思考[N].河北经济日报,2007-05-16.

[3] 河北省委.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Z].2005.

[4]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Z].冀政办函〔2012〕66号,2012-07-12.

[5] 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特点和类型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0(10):23-29.

[6] 胡俊鹏.农村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类型与运行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7] 洪新忠.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家之友,2010(5):89-91.

[8] 柳剑平,韩艳旗.加快推进湖北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的思考[J].湖北省会科学,2013(9):55-58.

[9] 王晓娟.河北省农业科技园管理体系中的博弈分析[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10] 王肖芳.河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农业科技发展方向的实证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4(1):24-26.

[11] 宁夏农垦科技处.宁夏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调研[J].中国农垦,2012(10):38-40.

[12] 翟述华,刘静梅.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J].中国科技产业,2004(12):16-19.

[13] 张晓玲.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14] 白志礼,范秀荣,穆养民,等.陕西农村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运行模式与发展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31-34.

[15] 查私虎.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16] 齐莹莹,刘维忠,张雨.新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发展现状探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22):189-191.

[17] 山西省农村财政研究会.山西省农科院计财处联合课题组.打造现代农业的聚变平台[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6):12-15.

[18] 蔚县农牧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在蔚县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EB/OL].farmers.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1824,2013-07-23.

[19] 何志勇.学校检查“985 工程”曲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示范基地建设情况[EB/OL]. news2003.cau.edu.cn/show.php?id=0000036678,2009-07-02.

[20] 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特点和类型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4(1):38-44.

[21] 邯郸市科技局.磁县禾下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认定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N].2012-08-13.

[22] 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分类[J].南方农村,2000(5):44-46.

[23] 郑丹.农村科技合作社运营模式解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9(4):48-51.

[24] 刘海员,裴昊,檀咏.唐山乐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土地流转现场走笔[EB/OL]. huanbohainews.com.cn,2013-12-03.

[25] 刘明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农业的发展类型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5(7):434-437.

[26] 郑宏,张友腾.新疆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及发展运行思路[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 周年庆典暨2003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27] 沧州市政府信息网.投资512万建成首个高效节水示范基地[EB/OL].he.xinhuanet.com/dishi/2005- 05/10/content_4202873.htm,2005-05-10.

[28] 刘国燕.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思考[D].邯郸:河北工业大学,2010.

[29] 刘颖莉.北沙城乡打造北方“小寿光”[N].张家口日报,2011-10-25.

[30] 孟英伟.我国农业观光园开发模式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07.

[31] 河北省财政厅.河北关于创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实施意见[Z].2012.

[32] 王博文,姚顺波,杨和财.法国原产地保护制度对推进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启示——基于法国葡萄酒原产地保护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0(1):114-117.

[33] 马成江,王海军.尚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N].张家口日报,2005-09-21.

[34] 郑峰.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机制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5.

[35] 滕明兰.广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研究——以南宁市吴圩镇花卉产业示范基地为例[J].市场论坛,2011(6):32-35.

[36] 麻栗坡县农业局,麻栗坡县现代农业发展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EB/OL]. ynagri.gov.cn/ws/mlp/news4748/20090417/80693.shtml,2009-04-17.

[37] 宁夏农垦科技处.宁夏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调研[J].中国农垦,2012(10):38-40.

[38] 胡丽梅.合芜蛙自主创新试验区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39] 孙壮飞.现代农业背景下农业院校外语复合人才培养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6):97-102.

[40] 李继学.河北创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N].中国财经报,2013-07-30.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篇2

[4] 刘梦琦.农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1):42-44.

[5] 魏相军,马梅,冉霞,等.西吉县农业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359-360.

[6] 崔晓红.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4):291.

[7] 贾小鹏.泾川县农业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3(18):46-47.

[8] 常剑锋.浅谈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省平凉市农业行政执法为例[J].农业展望,2012(12):26-28.

[9] 杨生凌,马锋,赵红刚.平凉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现状与思路对策[J].甘肃农业,2014(8):67-69.

[10] 吕永祥,鲍文欣.综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11):60-62.

[11] 龙晓明,刘永华.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创优农业发展环境[J].江西农业,2010(2):9-10.

[12] 裴利华,秦铁铮.关于“农业综合执法”的若干思考[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6):137-138.

[13] 黄振奋.浅析林业行政执法的规范 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若干问题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2(6):65-66.

[14] 林忠平.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若干问题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2(4):128-129.

[15] 崔国军,徐安民.关于河北省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J].防护林科技,2013(6):4-6.

[16] 魏云.水利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4):297,299.

[17] 郑炜东,刘兆作,燕英荣.东营市水利综合执法实践与思考[J].山东水利,2014(3):4-5.

[18] 金瑞清,彭贞.山东省水利综合执法现状分析及体制探讨[J].山东水利,2014(3):27-28.

[19] 贺赞.综合执法体制下的海洋执法主体设置模式[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1(4):73-75.

[20] 鞠艳峰.临沂市品牌农业的实践与思考[EB/OL].(2015-08-19)[2015-11-19].http:///special/linyiagri/lilun/detail_2015_08/ 19/4248342_1.shtml.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篇3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17-0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开始取代老一代农民工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农民工群体内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管理制度以及社会阶层的日益固化,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阻力重重。与后人口红利时代的产业转移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要求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技能、心理等人力资本状况显得尤为不足,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因此,有效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确定合理的发展路径,在谋求自身最佳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社会创造最大效益是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schultz从宏观角度阐述了人力资本概念、人力资本投资内容及其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存量和健康;白菊红、郝清等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量和人力资本投资及其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并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民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分析。刘万云提出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3个维度和7项指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维度的相互关系。学术界对农民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农民工权益保障、城市身份、子女教育、医疗及社会心理问题等和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的研究较多,而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发展路径的研究较少。姚俊从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取向,通过调查问卷将其分为3种:返乡务农、返乡非农发展和留城发展,最后得出新生代农民工更向往城市生活,因此要注重自身能力建设的结论。罗竖元主张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由“生存型择业”转化为“发展型择业”,通过树立正确择业观、提升择业能力、拓展社会支持网络和优化择业环境等4个方面来实现。

以上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研究十分有限,仅仅局限于企业角度来考虑保证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农民工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等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问题;二是缺少从新生代农民工的角度出发研究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和职业发展的选择;三是结合后人口红利时代背景和人力资本视角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尚属空白。针对这些局限性,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视角出发,把农民工问题的研究由宏观社会分析引导到微观人力资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和论证为新生代农民工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路径,同时也为用工企业、政府、社会机构等评价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价值提供参考依据,并从有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创新发展出发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一、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与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对调研地区选择和数据来源的说明

为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状况,基于阜阳和亳州两地均为劳务输出大市,且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就业环境与职业的多元化可保证调查数据的代表性,课题组于2012年6月至9月对阜阳地区、亳州地区等五县一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一项关于发展状况问卷调查。这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其抽样框为该两区所辖临泉县、颍上县、太和县、涡阳县、界首市和利辛县的全部新生代农民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56份,经过筛选,有效问卷421份。问卷回收率为91.2%,有效回收率为84.2%。此外我们通过与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交谈,以及走访各级政府机构和部分企业的工作人员来补充了解相关信息。

(二)对问卷设计的说明

初步的研究告诉我们: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状况与其职业发展的选择显著正相关。基于此,我们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评价确定为知识、能力、素质、健康4个方面。其中知识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测量,包含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包含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素质从基本品格和责任感两个方面进行评测量。健康的测量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如表1)

在问卷中,主要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能力、素质和健康方面的人力资本状况”,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现状”设计问题来获取新生代农民工未来职业发展的信息。

(三)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状况描述

1.知识状况。从收回的有效样本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总人数的2.8%,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42.6%,高中学历约占总人数的37.8%,专科以上学历的约占16.8%,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比传统农民工受教育水平的比例有很大幅度提高,但与城市青年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化知识水平偏低会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能力弱,专业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缺少竞争力,无法适应环境新变化。

2.能力状况。从受调查的有效样本中可以看到,参加过正规技术培训并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总人数的29.5%,以“学徒工”的方式接受简单技能训练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还有约10.5%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未参加过任何技术培训。

3.个人素质和健康状况。受访的新生代农民工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普遍存在加班现象或是高强度工作,直接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较差的身体状况。另外据调查显示,约67.8%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承受力脆弱和缺少责任感,约82%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在城市生活感觉迷茫,有焦虑感和自卑心态。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状态

1.薪酬水平无吸引力。据调查显示,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工资水平较高的一般都集中在建筑业、采掘业等劳动强度大的行业中,因此所谓的高工资被新生代农民工们生动地描述为“血汗”钱。而一般普工工种的工资水平较低,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内,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这种薪酬现状缺少吸引力。

2.工作流动性高。受访者中约64.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从事的工作枯燥乏味,无激情;73%的人不愿意从事时间长、强度大的工作;57%的人愿意选择能获得技能和经验的行业或者是自主创业;86%以上的受访者都有过两次以上的跳槽经历,因此,新生代农民工们的工作流动性相当高,流动性高的原因则在于他们对工作现状不满,如果不加以引导,既浪费自身时间又无法给社会带来价值创造。

3.择业选择面狭窄。根据调查显示,约72.5%的受访者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从事的是低技能和体力为主的工作,劳动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资水平不高。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受到自身思想观念、自身素质、掌握知识和技能等条件限制,只能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徘徊,可选择的就业面十分狭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现状面临着发展困境,他们试图用跳槽的方式解决问题,希望找到一份不完全依靠体力劳动的职业,但是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们朝着高报酬的知识型和技能型行业流动,因此就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的职业发展中。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对策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状况与其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在后人口红利时代带来的产业升级与转型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要想获得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这不能仅依靠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都是投资的主体。显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是缺乏积极性的。政府方面有一些好的顶层设计,但落实起来困难重重,或者制定的政策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不能满足他们当下的需要;用工企业不愿意投入很大成本去培养新生代农民工,也不期望和员工建立长期的雇佣关系,更愿意依靠不间断的市场招聘来解决用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不愿意也负担不起在知识、健康、技能方面的投资,所以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明显不足。

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需要政府做好宏观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主导与推进,也需要用工企业愿意投入成本培训与培养,更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转变观念,做好人力资本投资的规划。这样才能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构建组织机构与投入保障体系

首先要在各级政府内部设立专门的农民工管理机构或是成立专门的农民工服务性组织,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继续教育与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权利维护等内容。其次,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并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工作。第三,政府要充分调动当地高职院校、社会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开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开展技能培训、建立民工学校、提供就业创业咨询等,减轻政府的压力,更好地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最后,政府应考虑用立法的形式要求农民工必须持证上岗,强制要求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二)调动用工企业的积极性

首先要引导用工企业从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注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会获得更长期稳定的经济回报。用工企业为农民工们提供技能提升的工作环境,也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明显的益处,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感和认同感增强,引导企业不要惧怕员工的工作流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员工的培养。其次,以优惠政策和补贴激励用工企业加大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以利润为中心的,不能把政府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全部推向企业,要给企业更多的激励政策,引导其回报社会。

(三)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

首先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帮助其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理念。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重视人力资本的提升,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主动接受知识和技能培训,彻底摆脱迷茫空虚状态,也避免陷入“眼高手低”的尴尬境地。其次,利用多种渠道提升人力资本。新生代农民工应该积极利用政府政策、社会各级机构支持以及用工企业提供的培训来提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奥多N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0.

〔2〕舍温罗森.人力资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736.

〔3〕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4-102.

〔4〕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90-204.

〔5〕吕秋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及优化发展策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26-30.

〔6〕胡清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策略探析[J].学术交流,2012,(12):108-111.

〔7〕孟令国.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后发优势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5).

〔8〕罗竖元.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发展型择业”[J].理论探索,2011,(1):92-94.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篇4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3206-03

新生代农民主要是指出生时间在1978年以后、户籍在农村的群体。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一词的出现是针对农民就业结构、地域等的城镇变化而言的,与进城务工的农民形成鲜明对比,新生代农民不仅包括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还包括留守新生代农民,对其定义应体现全面而系统。截至2010年12月,中国新生代农民已超过1.5亿人,其中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超过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返乡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政策理论界研究关注的焦点,而对留守新生代农民这一群体则研究不足。关注留守农村的新生代农民群体就业状况,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设计

1.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被解释变量是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状况,为便于统计与分析,将就业状况分为就业与未就业两种(就业为1,未就业为0);解释变量选取3组因素:①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性别、身体素质、文化程度、个人本土就业意愿、培训经历、婚姻状况、技术水平、社会资本8个方面;②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规模、家庭本土就业意愿、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社会资本状况4个方面;③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承包与流转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4个方面。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本土就业的新生代农民,指的是户籍在农村,且以自己户籍隶属的市(县、镇、乡、行政村)为常住地,包括留守新生代农民和返乡农民工。本研究原始数据来源于2011年对湖北省麻城市、红安县、罗田县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4份。其中,麻城、红安、罗田的调查对象人数分别为135、106和6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44.4%、34.9%和20.7%。女性139人,占45.7%;男性165人,占54.3%;未婚或无配偶的有93人,占30.6%,已婚或有配偶的有211人,占69.4%;文化程度分别为:小学及以下16人,占5.3%;初中152人,占50.0%;高中67人,占22.0%;中专或技校36人,占11.8%;大专及以上33人,占 10.9%。

1.2 实证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3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筛选出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状况有影响的变量;再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确定筛选的变量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的影响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分析

由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可知,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外部因素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均产生一定的影响。①从个人因素看,性别、身体素质、文化程度、个人本土就业意愿、培训经历、技术水平与就业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显著水平达10%以上,下同)。90.8%的男性和82.3%的女性就业,男性就业的比例高出女性8.5个百分点;身体素质好、个人有本土就业意愿、有培训经历、技术水平较高的就业率分别达78.4%、80.9%、61.7%、53.6%。②从家庭因素来看,家庭经济状况与就业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就业比例也高。③从外部因素看,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社会保障制度越健全,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比例越高。

2.2 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针对筛选的变量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外部因素都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状况有重要的影响。

2.2.1 个人因素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的影响 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新生代农民性别、身体素质、受教育程度、个人本土就业意愿、技术水平、培训经历与本土就业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由表1可知,相对女性而言,男性就业比例是女性就业比例的2.495倍;身体素质中等的就业比例是身体素质差的1.583倍,身体素质良好的新生代农民就业比例是身体素质差的2.361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或技校的新生代农民就业比例分别是大专及以上的就业比例的0.235、0.468、0.583、1.878倍;中等技术水平新生代农民的就业比例是技术水平低等的1.487倍,拥有高等技术水平新生代农民的就业比例是低等技术水平就业比例的3.426倍;参加过专业培训的新生代农民的就业比例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1.567倍;愿意本土就业的新生代农民的就业比例是不倾向于本土就业的3.791倍。

分析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性别、身体素质是影响其本土就业的基础性因素,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意愿、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及培训经历则是影响其本土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就性别而言,相对于农村和小城镇的就业需求结构而言,男性的就业适应性与就业能力更强,这也与男性的身体素质有关。此外,新生代女性农民要更多地承担生育与家庭护理职责,其就业意愿、有效就业供给能力均显著低于男性。身体素质好的新生代农民就业能力更强,更容易在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值得指出的是,体形对就业的影响也不可小觑[1]。

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意愿越强,其就业动机越大,调动就业资源的积极性越高,其就业比例也越高。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以及培训经历是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体现,人力资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就业结构,并决定收入水平。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2]认为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是改造传统农业的有效手段,也具有极强的反贫困效果。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并非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就业比例也越高,中专或技校程度的新生代农民的就业比例高于大专及以上的新生代农民的就业比例。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谈及是否愿意接受继续教育、技能培训时,约有80%的新生代农民不倾向于接受继续教育,或表现出心不在焉、漠不关心,而约70%的新生代农民对自己喜欢的技能培训表示愿意接受或表现较强的兴趣。

2.2.2 家庭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家庭经济状况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富裕的新生代农民就业比例是不富裕家庭就业比例的3.891倍,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新生代农民就业比例是不富裕家庭就业比例的1.737倍。一般而言,家庭经济状况作为新生代农民成长的生活环境,将对新生代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社会资本积累、就业结构选择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家庭经济状况越好,新生代农民先天获得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越多,在后天人力资本投资强度、社会资本获取能力方面也将获取一定的优势,在同龄新生代农民就业准入时,拥有优越的家庭经济状况的,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能获得必要的物质支持,使他们能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及相关的社会资源[3],其就业信息搜集能力、就业选择空间、就业迁移能力等也较强,因而,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新生代农民就业于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也越大。

2.2.3 外部因素 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在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下,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比例是不健全或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状况下就业比例的1.673倍。社会保障制度是新生代农民生活的外部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就业幸福指数、城乡两地就业意愿等均将产生较大影响。实践表明,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更进一步讲,这种幸福感对于新生代农民克服就业过程中的辛苦压抑感以及低端就业的挫败感有重要的缓冲疗效。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研究运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外部因素的不同方面均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状况有影响。研究发现,男性较女性、个人主观愿意本土就业较被动消极的,其就业的比例更大;身体素质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技术水平越高、接受过有针对性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就业的比例更大;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新生代农民越容易就业,并且越容易在一级劳动力市场就业;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合上述研究发现,对中国农村地区当前的发展来说至少有以下两个政策含义。

第一,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优化新生代农民人力资本结构,促进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技术的耦合效率。建立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基础的人力资本补偿机制,保障农村人力资本有效供给。一是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应无偿向农村地区转移供给相当量的公共物品,改善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外部环境;二是设立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开发基金,直接或间接分类、分批补偿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逐步解决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资金短缺瓶颈问题;三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点,切实把农村教育放在超前发展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经费占当地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4];四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培养模式的财政支持力度,一方面推行农村人力资本 “师范化”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农林、师范、医学等学科领域免费培养制度,保证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持续供给,另一方面逐步建立以农村留守精英为主体的“师徒化”人力资本培养模式,保证各类“绝活”、“绝学”永续传承,也可降低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成本。

第二,扎实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率先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着中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新生代农民的就业环境将稳步改善、幸福感将大幅提升。但是对于新生代农民而言,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在满足需求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社会态度方面,效果是不同的。调查显示,在各类社会保障制度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改善新生代农民生活状况和社会态度效果最为明显[5]。此外,对失业保险制度的诉求也较强,而对明晰的养老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等的要求则相对较弱。

此外,通过优化区域环境和家庭创业环境促进新生代农民创业也是就业的重要源泉[6]。应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金融制度、财税制度等制度改革,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税收、扶贫等手段[7],促进区域环境和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进一步优化新生代农民创业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 杰,秦雪征,刘国恩.体形对城市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南开经济研究,2011(2):68-85.

[2](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第二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 马 芒,徐欣欣,林学翔.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2(2):95-102.

[4] 周亚虹,许玲丽,夏正青.从农村职业教育看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的贡献——基于苏北农村家庭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0(8):55-65.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篇5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11-03

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中,还是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行业和企业生产及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中职实行2+1学制,顶岗实习教学完全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而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需要学生掌握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农作物种子繁育、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农产品贮藏加工销售经营等职业技能。而这些职业技能与农业生产季节密切相联。有的作物一个生长周期长达2~3年,只有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过程,3年在校学习期间根据农业生产忙闲季节灵活安排顶岗实习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熟练的农艺职业岗位工作技能。而开展按季顶岗实习教学就需要迫切解决企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教学组织与实施、校内教学和按季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和实习实训环境要求等方面的问题,特研究了如下几个成果。

一、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行动领域过程

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结构

四、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按季顶岗、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学期实施性教学计划

五、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训练项目教学设计示例

训练项目示例一 作物病害症状识别

1.教学条件

1.1教学设备

电脑、投影仪、网络。

1.2教学资源

教案、PPT课件、挂图、光盘、网络素材库、学习网站。

1.3教学标本与工具

植物病毒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霉病、角斑病、腐烂病、溃疡病、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癌病、丛枝病、软腐病、菟丝子和线虫病等标本。体视镜、放大镜、镊子和挑针等。

2.学生必备学习用品

笔记本、记录笔。

3.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

3.1下发任务书,将学生分组,3~5人为一小组,每组设立小组长一名,明确小组长及组员职责;(时间:5分钟)

3.2由教师利用教案、PPT课件和网络素材库图文资料讲授作物病害症状识别方法及特征,同时讲授作物病害与伤害、病态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病害相互关系;作物病害发生四要素,作物病害症状中病状和病征的类型,然后观看挂图,播放作物病害症状识别光盘或网络视频,进一步展示作物病害症状特征;(时间:20分钟)

3.3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植物病毒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霉病、角斑病、腐烂病、溃疡病、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癌病、丛枝病、软腐病、菟丝子和线虫病等病害症状特征。并记录各观察病害特征和病状、病征类型;(时间:40分钟)

3.4讲解作物病害症状识别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以纸质稿下发给每个小组,每组一份;内容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10分),教师随机抽查5个病害病状、病征类型识别(50分),学生自评病害症状识别记录(20分),小组互评病害症状识别记录(20分);(时间:20分钟)

3.5老师进行总结性讲评,表扬先进,指出问题,布置学生课外利用学习网站查阅作物病害症状相关资料。(时间:5分钟)

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按季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

实施“按季顶岗、能力渐进”培养模式,一、二年级边学习边在校办农场和企业根据不同季节进行识岗、协岗和顶岗实习;三年级完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七、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习实训环境要求

初步研究本专业行业企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行动领域过程、职业范围和对应职业资格证书、学期实施教学计划、课程训练项目教学设计、校内教学和按季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和实习实训环境要求等成果,力图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按照“按季顶岗、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及教学管理与监控提供重要参考作用。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篇6

国家并没有针对农业物流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保障。由于物流业发展较迟缓,农业物流由于自身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时间性较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运行机制。国家也难以就农业物流发展提出合适的政策措施加以保障。农业处于条状分割状态,发展的盲目性很大。农产品具有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难以形成很大的货源。有关农产品管理标准化和检测手段的不完善,农业物流从业人员多没接受过正规训练、素质不高。诸多问题都对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1.2从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上看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决定了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普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一流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物流发展综合平台,农业物流中心的建设更是滞后,农产品的流动多各自为政,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很欠缺。运输多为小型物流企业所承担,仓储和流通加工环节相对落后,在全国布局上东部地区相对较好,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没有达到通过物流创造利润之目的。

1.3从农业物流的供需状况来看

农产品布局具有点多面广、需求和供给量大等特点。而每种农产品供应又有地域性很强的因素,因此大多数农产品都就近供应、消费。需广泛应用的产品较少,如大宗商品,资源分散,农业生产加工多在产地进行。从供应角度难以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大物质流动的格局,也难以形成大的农业物流供应市场。从需求角度看,农产品需求普遍,且多就近消费,新鲜农产品保鲜期短,不适合长途运输。由农民自营运输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现代农业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也很难实施。

2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构建

2.1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构建的目标

积极采用现代的物流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结合我国国情,通过改革农业管理体制,发挥各经济区域行业协会的作用,改造农业物流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物流产业信息化、标准化。充分利用现存农业物流资源,建立全国、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种层次,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

2.2构建的体系设计

从逻辑角度上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包括农业物流供应主体、需求主体、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平台及信息保障平台。从层次结构上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应从国家、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次上对农业物流体系进行构建。以国家统筹的方式协调现代农业物流的供需服务关系,在探讨现代农业物流的需求和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处理好农产品的产需平衡。需求主体:体现了农业物流需求的主要内容,比如是功能性还是综合性物流,是保值物流需求还是增值物流需求,是企业物流需求还是行业物流需求,国内还是国外物流需求等等,它是现代农业物流在农业物流市场上需求选择上的具体表现。供应主体:体现了不同层面上,提供不同水平的物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从生态结构和服务范围来看,农业物流供应主体应包括,自营或兼营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通过对现代农业物流体系规划设计,结合农业物流布局的特点,合理安排农产品运输途径,完成对物流设计规划功能的实现。国家还要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合适的平台。现代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应以满足国内外物流发展战略为基础,根据所在不同地区物流流量、产业结构、交通等现状,协调国家、区域行业和企业的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优化现有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包括综合性、专业性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仓储设施等。信息平台式以现代软件为基础,以农业领域信息,结合基础设施,为农业物流企业、客户、管理协调机构提供数据服务的枢纽,构建应以信息化发展为基础,通过国家、区域行业物流企业一级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通信网络。政策保障平台,是由国家、行业及各地区物流政策环境构成,包括农业物流发展中的各种产业政策,如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加大对农业物流的投入。区域行业和企业配合落实各种政策和法规,做好实施准备工作。在三个层次中,国家层次在构建中起着主要作用,建立以国家为中心的物流网络基础,结合农业物流特点以市场为原则,重新组合农业资源,降低农业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提供先进的物流技术,协调好全国农业物流发展的关系,调动社会各业为农业物流发展服务,满足全国农产品的需求和市场发展需要。区域行业层次是根据不同区域根据国家层次物流体系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布局,结合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农业物流发展规划,加强本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区域主要是指经济区域,打破行政区划的框框的限制,充分发挥各区域行业协会的作用。结合农业物流的特点,做好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信息服务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为农业物流企业服务。

3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应采取的对策

3.1改革现存的农业物流管理体制

农业物流管理体制目前处于条块分割状态,从中央到地方均有相应的农业管理部门,但各部门、地区之间管理交叉重复,人为分割现象严重。因此要改革这种现状必经进行体制改革,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体制,处理好各种关系,如建立农业物流协调机构,创造良好的物流宏观环境,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全国农业物流网络,打破部门、系统、地区间的界限,推进现代农业物流行业协会发展。

3.2加强农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篇7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040-02

引言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要求,提出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青岛市在山东省的经济地位突出,协调产业结构发展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健性。青岛市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的目标(2015年2月青岛市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见》),破解青岛市农业发展的困境和面临的问题,将会激发青岛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协调产业布局,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一、青岛市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4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农业十大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在较高水平。2014年青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4%,增速明显(2014年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在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青岛市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了360.21亿元。粮食生产的总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的同时,总产量出现下降趋势,2009―2014年的青岛市粮食总产量逐渐减少,由2009年的353.91万吨减少到2014年的323万吨。目前,青岛市在农业科技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村城镇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青岛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存在片面性,缺乏长期性

青岛市出台2015年一号文件关于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的目标,但是,主要是在农业发展的定位上进行确认,在具体的发展措施、发展规划、发展短期长期目标上仍然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保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

(二)都市农业投入机制尚不完善

在关系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与市场调节等方面的关系尚未理顺。目前,青岛市对于都市现代农业的投入主要是直接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如何通过发挥企业和个人的自主性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迫切和紧急的。通过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来吸引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的投入便可大大提高农业发展的竞争力。

(三)都市农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虽然在青岛市的部分地区已经有特色农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规模化发展趋势,但是在尚未进行土地流转的时期,个人型的农业生产发展不具有规模化趋势。土地流转和农业合作社给规模化生产、建设提供了条件。在新常态下的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只有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青岛市在都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青岛市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一)发展特色都市现代农业

根据不同地区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打造青岛市农业发展的品牌。目前,青岛市已有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等10个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和30个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以品牌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条件。

(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在新常态下的青岛市都是现代农业发展更应该强调科技创新的作用,积极对农产品进行培育研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水利灌溉工程,倡导无土栽培、滴灌技术等新型农业发展手段。同时,加大资金对于先进农业生产科技转化的投入力度,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劳动生产力。

(三)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试点城市,海洋特色鲜明,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村旅游、海岛旅游、农家乐等农业发展新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能力和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做好农业生态的保护力度,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参考文献:

[1] 韩长赋.关于新形势下发展都市现代农业[J].新农业,2014,(11).

[2] 王丽彬,孙瑞艳,黄国清.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13,(5).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篇8

一、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指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下进行生产的农业,包括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工厂化禽畜养殖业、工厂化水产养殖业三大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设施农业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行业中,使用设施农业模式的占比80%以上。这体现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农产品行业的先进性。

二、设施农业气象业务

(一)设施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现状

农业气象业务泛指为农产品提供气象预警、产品预收报告、天气情报等相关数据的业务。改革开放初期,农业气象就已成立,分国家、省份、市、县4个等级的农业气象预报。主要预报农产品的收入、农业气象专题分析和土壤墒情报告等。主要的技术方法是通过农产品的种植情况与本年度的气象预报情况进行数据模拟计算。另外,通过近50a的气象数据与大气探测数据预报本年度的气象状况。其预报误差均小于5%,在每年收获前两三个月前。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同时也肩负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防范工作。我国地域辽阔,但气象灾害频发。在我国的各级气象部门中,技术人员通过使用先进的摇杆技术、农作物生长模拟程序等手段模拟农作物在低温、干旱、水涝等情况下的产量,并提前做好预措施。由于设施农业的生长环境往往具有反季节特性,因此近年来农业气象业务中也逐渐加入了设施农业的气象报告数据业务,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1.初步设立的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成熟度不足

由于当下设施农业的气象业务数据编制工作才成立不久,并没有真正提供反季节农作物产品的详细数据。其数据在反季节的匹配性上略有不足。

2.气象灾害的预期时间较短

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而言具有毁灭性打击,这是由于当下设施农业多数是以大棚的形式建立人造的温室以提高农产品的产值。此类大棚成本高,稳固性差,一旦遭遇台风、暴雨之类的气象灾害,大棚结构会瞬间荡然无存。不仅农民的农作物产品受到危害,大棚损失的成本也没法回收。基于这种状况,设施农业对气象灾害预期时间的要求要比其他行业的要求要更高,预期时间在72h时以上为最佳,这也是为了向农民提供为农产品施行保护措施的必要时间。但在现有的技术中,往往难以达到72h的预警时间。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起源已久,但在自改革开放以后就没有特别大的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当下气象探测装备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急需更新。另外,基于优化气象预测结果的要求,原有的站点布局也应得到更新。

(三)基于设施农业气象业务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利用大数据原理,建立设施农业

需求因素数据库以种植业的温室大棚为例,温室大棚在设立初期需要当地长年的阳光状态、湿度状态及风力状态的数据。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阳光大棚设置的位置与需要设置的设备,是大棚设计的前置条件。在面对如此繁杂的数据类型,气象部门也应设置大数据数据库,对该类的数据进行长年的统计与记录,并根据设施农业的不同需求将此类数据进行分类编制。

2.扩大站点分布,提高气象预警技术

在当下的气象预警技术中,站点的气象探测数据往往具有准确可靠的参考性。因此,提高站点的分布范围,加快数据分析的速度,是解决当下预警时间较短的有效措施。此外,气象预警部门应当不断引入新型人才,创新自身的气象探测技术,为提高预警速度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探索气象业务服务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我国现代农业经历近些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农业气象业务可以借用经济学的原理,探讨与现代农业的合作发展模式,实现互惠共赢的局面。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居住用地与商业、工业用地不断减少的态势已经是预料之中的现象。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也是提高我国当下粮食产量的必经途径。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是当下气象部门的核心工作。该文仅从个人角度分析了当下设施农业气象业务的状况,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读者更多的相关思考。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篇9

中图分类号:S1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214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国家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我国农业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显著发展,农村经济得到明显提升。就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而言,虽然农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农业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农业土壤的污染,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人口大国的我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 当前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

就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而言,虽然农业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基础上得到显著发展,但是其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农业土壤污染便是诸多问题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当前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较为严峻,我国耕地面积至少存在1400~1600万hm2受到严重的污染,受农药污染的农业土壤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以上,受污水灌溉的农业土壤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0%以上。我国农业土壤污染通常情况下体现在,农业肥料元素的积累、多种金属混合下的共同污染以及农药等有害残留物的污染。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有必要对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促进我国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发展[1]。

2 当前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原因分析

2.1 农业外在环境的污染因素影响

针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农业外在环境的污染因素影响,是当前促使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国民经济的日益提升,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各工业企业、工厂的经营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威胁。农业外在环境的污染因素主要体现在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固体废弃物一般可以分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以及传染性废弃物等,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目前部分城市中并未设置相应的固体废物处理厂,因此固体废弃物的乱扔乱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土壤的污染[2]。

2.2 肥料在农业中的大量使用

现代化社会中农产品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等化学物品,但对于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农业土壤无法吸收大量的化肥,而产生严重的污染,不利于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通常情况下,化肥在农产品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用法和用量,但由于农民的思想觉悟不够到位,在施肥过程中不注意施肥的方法、用量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肥料在农业土壤中的利用率,由此致使大量的农业化肥未被农产品有效的吸收,而是存留在农业土壤中无法挥发,进而造成对农业土壤的严重污染,不利于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应用和发展[3]。

2.3 污水在农业中的大量灌溉

污水在农业中的大量灌溉,也是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污水通常情况下是指人们生活中的废水和工业废水,废水中一般会含有磷和钾等农产品需要的成分,科学合理的灌溉会在一定程度上行促进农产品的生长,具有增产效果。但污水中同时也含有重金属等诸多有害物质,若大量的灌溉,会对农田中的农产品产生反作用,将有毒物质带进农田,不仅对于农产品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同时对于农业土壤也具有严重的污染,不利于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3 结 语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农业土壤污染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农业土壤污染不仅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就有一定的威胁,因此本文对于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进行阐述,同时从农业外在环境的污染因素影响、肥料在农业中的大量使用、污水在农业中的大量灌溉等方面,对当前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篇10

在技术领域内,研发技术涉及到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期间,并且也属于现代技术中的活跃因素。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农业发展步伐不能脱离开技术的有力支撑。在现代研发技术的扶持下,让农业机械生产的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均具有显著程度提升,使得农业现代化建设加速进程。文章从大型农业机械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现状着手,探究现代研发技术应用于大型农业机械中的情况。

1大型农业机械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状

(1)大型农业机械基本特征。①机械研发和制造技术密切的结合起农业技术。农业生产领域中,不管哪一类型机械,均为农业技术基础上并且依托于机械工程,通过不断改造以及升级、生产出能够满足特定农业技术的农业机械。所以,农业机械的重要特征之一即为同农业技术紧密地结合,同时可以继续发展。例如,当前在现代农业生产期间会常常应用到免耕播种机以及覆膜播种机和节水灌溉器等等,通过借助现代研发技术以及农业机械技术,在改革创新期间让农业机械发展更加先进和便捷。②存在明显时代特征。在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相继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让农业生产力水平获得显著的增强,也不断增加各种形式的现代化生产技术,并且大量推广了机械生产。农业机械经历了简易机械到现代化机械的发展过程,将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在良好改善生产条件基础上,施展出新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③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因地理差异性和历史的因素,使得农作物种植种类各不相同,所以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以及面对的应用对象不尽相同。辅助农业生产期间,机械功能各有千秋,基本上均是依照当地实际情况展开制造。(2)农业机械发展现状。较从前而言,我国的大型农业机械发展获得到显著程度进步,已经明显的增加了机械功能种类以及提升机械技术水平,并且可以适应国内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但是,同农业机械化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整体农业机械生产水平以及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核心技术方面相对缺少,而且设计期间缺少创新,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在信息产业相继发展的情况下,多数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经运用计算机软件展开机械设计,并且利用图表和三维交互图综合的管理机械设备。一般应用到的软件为国产软件,在应用期间还存在不足问题。相关的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很多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设计农业机械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出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仅仅停留于图纸上面,所以导致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不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

2现代研发技术于大型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情况

为将柴油机排放量显著减少,采取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拥有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在非道路机械应用领域中具有自身的工作特性,所以实施电控单体泵的技术方案。ECU电控单元即运算模块属于电控系统内部的核心内容,采集的参数诸多,主要具有油门控制以及柴油机转速、进气温度和压力、冷却水的温度以及油泵凸轮轴转速等等,通过进行科学的计算,提供给单体泵相关的指令,进而对于单体泵电磁阀的开闭速率进行良好的控制,达到在最佳时间范围内采取最佳的喷油量产生最优的燃烧效果,最终实现柴油机排放水平降低。

2.1在新型柴油机上应用到的新技术

第一,为减震平衡技术。四缸机可现配的前平衡轴,能够对于柴油机产生的振动现象进行最大程度抑制,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噪声问题;第二,内循环EGR控制技术。经实施机体内循环的控制,能够良好地混合一些进气以及废气,将燃烧室的氧气含量进行控制并减少,进而让燃烧可以具有柔和特点。而且通过实施定量的废气控制技术,能够显著减少NOx效果;第三,水冷EGR控制技术。处在高级别排放控制,是将水冷却装置设置于柴油机的外部废气再循环管路内,将再循环废气的温度进行控制以及谨防废气在进气道进入量过多,同时可以显著减少形成NOx率,并做到增加燃油的经济效益;第四,缩口燃烧室和运动匹配技术。在缩口燃烧室,可以形成极强进气紊流,获得到良好的空气跟燃油比例,进而实现彻底的燃烧。活塞环和缸套使用最新工艺展开良好的匹配,能够在降低摩擦的同时增强密封性,同时减少排放废气的量;第五,无压力室喷油器技术。为了将HC排放量进行显著的减少,同时保障EGR控制系统连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时刻保持在正常的运转中以提升工作的效率,应该对于传统喷油器压力室结构构建起的后燃进行良好改善。在进行实施获得优化后的无压力室喷油器后,可以做到喷油更加有效,同时断油也更加彻底,有效防止形成后燃问题,所以能够获得到更佳的燃油经济性;第六,四气门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实践,将进气以及排气的流通面积进行加大,所以可以保障增强进气以及排气的效率。以经推杆驱动气门桥的举措,进行开闭气门,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喷油器中置效果,实现更均匀的喷油雾化以及更加彻底的燃烧,进而提升经济效益;第七,进气道优化技术。通过对进气道展开优化,可以形成更好的进气旋涡,让进气、燃料之间形成最好的混合状态,进而达到更理想的排放效果;第八,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应用实践的电控单体泵期间对于水温、转速以及油门和气温、进气的压力等等参数进行收集,严格依照柴油机实际工况所需,经ECU控制好喷油量、喷油定时、喷油压力,提升喷射油量准确率,使得柴油机能够于全部工作环节具有最优的排放效果以及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2.2电控柴油机在大型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在各大领域内已经甚为广泛的应用到电子系统,通过在大型农业机械内应用电控柴油机,可以获得人机分离的效果,并且实现卫星定位以及导航,所以于农业生产期间发挥的作用巨大。(1)为油门控制。其在驾驶室内进行安装,经线束连接于ECU,可以在ECU进行提供操作者的相关动力要求。例如驾驶室内的油门踏板跟拉线存在不当的调整,在调整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会导致启动发动机以后产生较高的转速问题,电脑反馈减速至怠速运转引发不能加速。应该及时对变位器以及拉线位置进行检查,使其在能够调整的范围内部进行调整,进而降低故障的形成率。(2)为转速传感器。其安装于曲轴皮带轮端或者飞轮端部位,通过ECU对于当前的实际转速展开测量。转速传感器能够对于主电源实施控制,一旦传感器的固定螺母产生松散现象,就不会让传感器获得精确信号,继而产生不能够正常的启动情况。如果在螺母松动以后,产生了传感器移动到内部的现象,会磨坏传感器触头,让传感器处在短路和失灵状态下,产生发动机飞车问题。需要对于螺母的松紧状态实施严密的检查,要保障传感器接线头接触位置具备可靠的牢固性,降低故障问题的出现率。(3)为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和油泵凸轮轴转速传感器。前者于进气管部位进行安装,通过ECU实现合理测定现下进气温度以及压力。如果产生传感器松动螺母的问题,就会让所获数据丢失精准性,而且发动机也不能平稳正常运行。所以需要对螺母紧固状态展开检查,保障传感器接线头部位具备坚固的接触;后者于电控喷油泵泵置进行安装,通过ECU测量现下油泵转速。此时的转速为实际的二分之一,以及测得到的转速显示出发动机转速变化,因而对于发动机转速以及功率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即为测量结果的精准度。所以要经常性的对于螺母紧固状态进行检查,确保传感器接线部位紧固的接触。(4)泵端燃油温度传感器。其在电控喷油泵的泵端部位进行安置,通过ECU展开监测泵端的燃油温度。此油温可以对发动机的进油量多少产生影响,进而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此,也要密切关注螺母紧固状态并勤检查,保障传感器接线头处具备紧固的接触,谨防故障问题出现。此外,还有ECU电控单元。其安置于柴油机上或主机的驾驶室里面,经线束连接于柴油机各部位传感器、单级泵电磁阀,此部位连接端口是40芯标准的端口。(5)ECU同驾驶室仪表系统之间的连接。通过ECU的81芯标准端口经线束连接于驾驶室操控系统,包括油门控制、整车电源以及检测仪表等等。另外,RS232通讯串口能够连接于计算机、故障诊断仪RS232端口、CAN端口,展开检测工作以及诊断故障工作。特别是因严格标定了电控系统,所以在产生柴油机的故障情况下,ECU会把故障代码发送予监控系统。此外,在进气管部位进行安装进气压力以及温度传感器,通过ECU实施测定现下的进气压力以及温度。在传感器产生了松动情况下,就会导致测量获得数据丢失精确性,引发发动机不可以平稳的运行工作,所以,严密检查螺母是否处在紧固状态中以及传感器接线头有无牢固接触至关重要,可显著减少发生故障几率。

3结语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若想获得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就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而且在现代研发技术的扶持下,也使得农业机械生产的效率、生产质量均具有显著程度提升,进而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鉴于此,未来发展中,要大力钻研并广泛地把现代研发技术应用在大型农业机械中,为农业发展获取更好的前景。

作者:杨小周 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凌杰.液压技术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南方农机,2017,(6):53-54.

[2]唐志飞.液压技术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河北农机,2016,(7):46.

[3]宁云飞.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1):269.

[4]徐勇,李平安.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7):14-16.

[5]李晓明,齐忠军.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1):65-66.

[6]李士杰.现代研发技术在大型农业机械上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2):4-5.

[7]孙文兴.现代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3,(9):32.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篇11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设备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规模不断扩大,利用专门的生产机械进行农业生产,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业产量的增长。农机工程不仅是社会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农机工程对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及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措施,将会阻碍农机工程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1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产业化在中国发展较晚,相对于国外而言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相应的政策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产业化一直处在不断更新发展的阶段。我国是在1956年最初提出农业现代化方针,而且建立了以实现农村提取、城市产业资本积累的主要目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在2015年1月份颁布的党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就提出了要坚持一二三产业相互发展的道路,转变生产导向,由此来积极的转变我国农业生产的模式。对于“现代化农业”的定义,早在2007年的党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并且对如何构建现代农业框架进行了分析[1]。在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用现代化的理念以及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农业发展的管理,同时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改革,用现代化的体系来管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培养现代化新型的农民来发展农业。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农村环境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一直在不断更新,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的农产品设备,要转变农业产业化的理念,完善农业管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提高农民素养,结合各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农机工程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顺应新时期农业市场的发展局势。

2农机工程发展对策

2.1改善观念,强化意识

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对于农机工程在农村的推广不要太过急于求成,这样反而会导致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过渡更新与淘汰,与农业产业的发展衔接不自然,导致无法发挥农机工程的意义与价值。要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开展现代农机工程服务工作,宣传农机工程对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的重要性,通过各大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在农村建立相关的农机合作社,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民的服务意识,使农机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大力向农民推广先进的农机产品,如土壤耕作机械、施肥机械、作物收获机械等不同种类的农机,剔除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生产的陈旧观念,进而推进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进程。

2.2提升农机队伍的素质

现代农业行业现状篇12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作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之本,也必须要及时的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建立以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手段为主的多层次、多方位、人机结合的农业机械信息化系统,全新的农业技术革命使我国的农业管理上升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从我国相关的农业部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文件来看,农业机械化信息工作是保证农业机构化管理体制建立和农机管理发展的前提,因而要尤其的重视起来。

1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障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农业管理部门为了适应其发展,纷纷对农机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与职能转变,农业机械化信息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仅能满足农作物的生产需要,更能够保证农作物的高产量及高品质,最关键的是能让土地的产出率逐渐增高,提高农作物抗灾害的能力。但如果从整体的发展来看,其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障碍,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1.1信息采集方面比较落后

从我国有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来看,其中存在着未能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采取和处理信息的现状,在此种状态下,其信息获取渠道较窄,自然信息收集量也不足,会导致收集信息质量较低,同时由于信息处理及传递方式的落后,效率低下是必然的结果。

1.2农机管理中的统计分析软件过时

信息时代下农机管理统计软件必须要及时的更新,这样才能够将最新的农机数据进行传递与分享。但从目前我国农机部门使用的农机化管理统计软件来看,却存在着总软件版本过时的状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是由于系统升级步骤较为繁琐,再加上软件本地安装分发工作大和维护培养费用搞而导致的。但如果想要使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更好的建设,就必须要想方设法及时更新农机管理统计分析系统,这样才能够给农业的发展带来更有利的条件。

1.3未利用高新技术实施现代化管理

在当今的农业技术改革中,信息技术已成为上升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农业机构化管理体制和农机管理是建立农机信息工作的重要前提。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渗透于农业机械化中,使得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因而这就凸显出农业机械化未利用高新技术实施现代化管理这一问题。

1.4农机管理人员没有硬件支撑

近些年,各级农业管理部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使得农业机械化信息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发展。面对此新形势,陈旧的方式已无法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且不具备直观性,因而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已成为首要需要研究的课题。如果农机管理人员工作效率较低,会局限农机管理工作的提高,也会影响农业的成产率,因而需要农机管理人员科学的利用高效的联络信息处理来提升工作能力及效率。对此,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使各农机部门工作处于透明状态。比如各农机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通信,如共享文件、下载工作工作资料等等。

2农机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体现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化被普遍的应用到各领域中,比如说农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当出现不同社会条件时,自然对农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为此应用与推广,它也属于商品范围,使用与推广过程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鉴于此,农业机械化信息工程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地区性,需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才能时农业机械化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2.2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给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在此种发展模式下,农业化发展的趋势及模式能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利用电子数据库的智能化访问方式,能提升其可视性与实用性,鉴于此,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必要,具有十分强的现实意义。

3重视农业机械数据统计信息系统的研发

首先,需重视综合性资料数据资源的构建。对于不同类别、等级来建立资料数据库,要将不同地区的人口、农业、农机电子式行政图及农机类型、农作物分布数据等都收集起来,及时了解各地区农业资源及农业机械的数量及分布;其次,要重视对农机适用性的剖析与评论。要对各地区的经济状况、经济条件、地形特征、农机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及时明了各地区的市场状况,再依据综合的经济状况分布图,制作成农机机耕需求的多元化图表。

4总结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要立足于农业,从高效化采集信息,利用高新技术实施现代化管理,利用高效的联络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农业机械数据统计信息系统的研发等方面着手,真正将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作用发挥出来,推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