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微课设计合集12篇

时间:2023-09-01 09:20:35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篇1

历史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世界发展以及我国的整体发展进行了解,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的看待各种问题与事件,对此,高质量的历史知识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大胆灵活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各种历史知识内在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历史教学状况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注意力,而同时因为各种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需要记忆的东西相对角度,学生对于各种历史背景内容、历史意义以及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就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对此就会导致学生自身的负担过程中,无法集中精神开展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与手段,提高叙述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现阶段的教学重点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种微课课件,开展相关内容的讲解分析、微课课件可以使学生在课前时间对文章进行概括了解,对于不同的历史人物形象、事件内容等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在着重的讲解重点内容,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历史课堂学生的整体效率,同时微课开可以有效的拓展各种相关知识与内容。

二、微课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以及理解能力,还可以有效的拓展各种教学空间,对于学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其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各种历史知识的探究以及分析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一,微课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各种历史事物具有定的好奇心,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模式,充分的利用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展开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历史自主学习,进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对此,在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以通过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能力,进而对整个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串联,通过各种故事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吸引,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以及能力。

例如在进行《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文的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对远古时代的传说,对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曲折而的历程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结合本课内容,通过设置讨论题目“大禹治水的启示”。例如,在对“禅让”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把“禅让”过程制作成动画,并通过旁白解说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与“禅让”的了解,使学生了解“禅让”的意义;通过学生对于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微课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学生通过进而加强学生自身的好奇心与吸引力,使学生具有探究欲望,进而开展知识的学习。

第二,微课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以及储备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涉及到各个领域内容。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可以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各种内容的理解,通过对各种历史知识的拓展,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的相关历史知识的讲解与分析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微课模式对其进行拓展。如可以将曹操治理手段与方式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开展,引导学生思考“曹操的困惑――如何号令群雄,扩大影响力”,进而引出曹操治理地方、壮大实力各种手段与策略。微课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展示各种精彩的教学内容,对此,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资源对整个历史教学进行有效的弥补与拓展,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效果与质量。

第三,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域时间。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开展历史教学主要就是利用课堂时间的,但是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冲破了这种枷锁问题,通过对各种历史教学内容的探究与整合,构建微信课件,并对其进行使用,此证模式有效的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录制,在进行微课课件的制作,学生则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通过微课的播放“北京人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 前额低平, 眉骨粗壮, 嘴部前伸”的形象,让学生引发思考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的模式把北京人能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以及其群居生活等相关画面进行展示,然学生充分的了解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进化历史。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是较为重要的。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篇2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微课;应用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增强教学成效,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还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进程。然而,基于微课的历史教学仍然处于实践阶段,其应用尚未成熟,因而需要有关人员对微课应用策略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究,为历史教师的微课制作提供借鉴,同时促进历史微课应用逐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推动教育进步。

一、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微课有效应用于其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将微课视频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在微课教学中,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进行反复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学困生进一步学习历史,并深入掌握历史重难点知识。再次,通过微课视频的应用,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条件。最后,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通过新的形式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因此,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二、历史微课的制作与注意事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制作微课,相关人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确定微课课题,使微课内容与历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为历史教学奠定良好条件。例如,在《冷战中的对峙》教学中,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多且复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确定微课主题,并有选择性的制作微课视频,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微课教学设计中,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因此,在制作微课设计时,相关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并设计教案,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对提高其学习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再次,教师录制微视频,在课堂教学前为学生播放,如若能够添加背景音乐、字幕等内容,则更有利于彰显微课应用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微课的同时,应关注效果,及时改进不足,积极利用微课而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历史微课制作过程中,要增强教学成效,教师必须注意系列事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微课设计环节中,应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学信息内容和配套资源,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又能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做准备。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历史学习情况加以掌握,如通过练习题进行检测等,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利。其次,在历史微课制作中,由于微课的时间较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微课的内容。所以,教师应注重把握课题,对其的选择遵循适宜性原则。如在《冷战的对峙》教学中,由于初中学生对问题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但教师对学生关于教学知识内容掌握情况的了解少之又少,因而教师可从该问题着手,设置微课,为教育教学提供便利。最后,微课视频制作的长短应有度,通常将微视频时间控制在5~8分钟以内,避免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同时将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历史微课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微课内容应与学生实际相贴近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应用微课,应保证微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贴近,以便于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例。该节课教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地名、知识点相对较多,如若要使学生对历史教学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则必须通过有效的微课设计而实现。对此,作者引导学生针对该节课教学内容而制作两个微课,一是以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为主要内容;二是以金、南宋对峙为主要内容。如此,能够帮助学生对具有联系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强化记忆。简言之,在历史微课有效应用过程中,微课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提出关键问题,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如“找出政权的分布位置”等,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二)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微课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要有效应用微课,应针对不同年级而采取具体的应用策略。首先,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历史微课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在讲述“唐三彩”知识内容时,教师为增强学生记忆力,可为学生播放电视剧《宫》的部分片段,剧中关于唐三彩的台词有错误,说“这家人这么富贵,摆的唐三彩”,其实唐三彩是唐代的随葬品,不可以摆放在室内。如此,可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其次,针对初二年级学生,教师利用微课而辅助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针对初三年级学生,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微课制作,以增强其对教学知识内容的认知。

(三)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微课教学

初中历史教师逐渐意识到应用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微课与历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所以,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完善微课教学,以发挥微课的应用成效。首先,教师将制作的微课资料汇总,形成资源库。基于此,在后期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对资源库中的微课资源作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完善,与新的知识点相结合,能够使微课内容更为深入,更具与时俱进性。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在应用微课时,应做到微课资源共享。例如,学校成立历史教学研究小组,对各个历史教师分配任务,使其能够共同完成微课制作和共享微课成果。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亲手制作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微课的有效应用,必须注重将学生参与其中,包括学生参与微课制作和分享微课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微课制作经验,对微课教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如若能够采取有效策略而促进微课的应用,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进程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应用,但其应用效果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作者认为,相关人员有必要对于历史微课的应用策略加以研究。首先,微课内容应与学生实际相贴近;其次,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微课教学;最后,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微课教学。

作者:赵玉双 单位:长春市第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国东.用爱浇筑用心经营——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10):29.

[2]刘开济.历史电子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以银川市金凤区××中学为例[D].宁夏大学,2015.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篇3

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整体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也有着诸多不足。将微课教学模式和历史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就能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提高。通过从理论层面深化微课的应用研究,就能为实际教学发展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重要性和应用要点

1.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完善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下,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突出,学生的学习处在被动的位置,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整体学习效率比较低下[1]。在新课程背景下,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将微课能和历史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就能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化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氛围当中。通过微课的教学模式应用,对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就有着支持,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为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营造自主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比较有利,在微课的应用下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加的有信心。

1.2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要点

微课的教学模式在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下,就要充分注重要点的把握,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微课模式应用的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2]。微课的应用重要注重对课件的优化实施,教学中PPT承载诸多历史资料,容量比较大,在制作的时候就要有相应目录以及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在对背景的色彩设置中,就要以素雅的为主,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内容上。在对视频录制的时候就要充分注重完善性,教师以及相应人员通过有编辑功能的录屏软件的应用,将微课能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将微课课件的整体质量得以提高。通过运用CamtasiaStudio6汉化版软件的应用,对视频的编辑制作就比较方便,能在微课当中加上标题以及结尾和背景音乐等内容,这样就能将微课的应用灵活生动性在课堂中加以呈现,促进学生的学习。

2.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方法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篇4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微课程的教学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对于微课程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诸多实践和探索,现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历史课堂微课程的运用策略做几点阐述。

一、制作一个好的历史微课程应注重的方面

1.注重与课堂的整合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微课程是现实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任务的需求,它在课堂中可以承担课题引入、概念讲述、过程演示、巩固练习等不同的任务,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围绕模块主题这面旗帜进行,所以要注重微课程与现实课堂的整合。

2.注重细节的研磨

在构建微课程时,我们要善于用一种中观、宏观的眼光来进行课程微化,把学习模块、主题中的重点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小主题,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程组成历史小专题。同时,对教学语言的打磨也是细节研磨的重要部分,流畅、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有效地传递信息。

3.要注重课程的互动

在设计历史微课程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不断渗透史观和历史学科思想方法,深入发掘学生不竭的潜能,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微课程的意义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充盈与丰满。

二、运用微课程教学的益处

1.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类似于自助餐式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资源,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在《重庆谈判》这一微视频中,我详细描述了抗战胜利后国内的形势及在抗战胜利后的“盘算”,观看之后,让学生合作探究,重点解决“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赴重庆谈判以及为什么义无反顾地赴重庆谈判”这两个问题。通过我的实际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归纳总结问题,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

2.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教科书有关,教科书篇幅是有限的,学生往往无法很好地去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制作微课,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教师可以补充许多相关的信息。

3.利用微课程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巩固教师的专业功底

我们在处理教材,设计、规划微课程时,一定要抓住这个“微”字,知识点划分得要小些,要为学生进行微学习服务,从时间段上说,学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上限一定不要超过10分钟。教师要学会正确使用录音软件,学着用恰当的语速、适度的停顿进行录音等等。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丰富与发展,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4.微课程可以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有时把课程目标跟课时目标弄混了。比如有的老师制定“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的教学目标时,是这样设计的:(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等方面。(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第一个目标感觉有点繁杂,可以这样概括一下,如通过衣、食、住、行、乐等几个方面,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而后两个目标,可以另找一个切入点来表述,如第二个目标可以这样设计,每个学生查阅一个与宋代衣、食、住、行、乐有关的事例,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第三个目标可以这样表述:通过节日习俗的传承与演变,说出历史对现实的影响等。

5.微课程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微课程可以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初中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减轻初中历史老师的授课负担。微课程可以让我们把要讲的内容录制下来,然后配以PPT课件,用相关软件把声音录制下来,再转化成视频的形式。完成上述工作后,我们可以拿到不同的班级中播放,减少了重复劳动。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篇5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微故事的应用融入了更多的情感信息,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跌宕起伏。这能够深深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教师通过精心地准备历史微故事的情节设置,促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变得异常高涨。

一、以悬念为基点选用历史微故事于新课导入教学之中

为了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效性,就必须提前做好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在导入教学中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喜欢那些悬念较大的历史微故事。例如,在学习《伐无道 诛暴秦》内容时,教师首先讲解秦陵兵马俑的出土和里耶秦简的出土等故事,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然后在故事讲解中设置与内容相应的悬念。比如,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中,并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二、应用小型历史微故事阐释教学中的重难点

不论是历史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学生常常会遇到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者难点难以掌握,或者理解得不够彻底,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历史微故事的优势把重点和难点融合在学习中,使教学效率提升。例如,在学习《人类的形成》内容时,如果教师按照课本中的内容照本宣读,可能会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先从达尔文的《人物进化论》进行讲解,在了解了相关的故事之后,说明学生对人类的形成有了最基本的认识,然后再进行知识内容的引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辨别知识的真伪。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篇6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41-02

经济学家、哲学家穆勒曾经说过:“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在和未来文明的真正财富,正越来越表现为人的创造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课题。

微信,是我国腾讯公司推出的通过智能手机发送文字、图

片、语音、视频,支持多人群聊的新兴实时通讯软件。它以其传播便捷性、交流灵活性、内容简洁性等特点而深受年轻一代的热烈追捧。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抓住微信给历史学科带来的新机遇,开拓创新教学的新渠道,“微历”结合,寓教于“新”,成为了近期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本文拟就微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浅见。

1 “微历”结合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

1.1微信是激发初中生创新学习兴趣的新渠道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生活在信息时代,对各类电子产品和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微信对他们来说,丰富的图文音、视频以及多人群聊功能远比单一的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感性直观的微信内容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提起浓厚的学习兴趣;非面对面的宽松环境,让内向的学生也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简单便捷的即时交流十分符合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乐在其中。总之,微信契合了青少年学生渴望交流、乐于自我展示的价值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促进了其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初中的创新教学带来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新渠道。

1.2历史是探讨人类创新历程的大平台

“读史使人明智”。古往今来,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发展进步的本质就是创新。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改革和创新的人物事迹不胜枚举,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到埃及的金字塔;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哥伦布的“新大陆”;从中国的四大发明,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莱特兄弟的飞机……创新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始终,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的创新史。上下五千年,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形象和事例,怎能不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促其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因此,历史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决定了历史教学是一个非常理想地用于探讨人类创新发展历程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大平台。

总之,微信和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如二者强强联手,进一步融合,那么初中的创新教育模式必将锦上添花,“微历”无边。

2 “微历”结合的初中创新教育模式探讨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得到充分的解放,而微信则可担此重任。首先,教师可在个人智能手机的微信平台上根据班级的通讯录逐个邀请家长或学生加老师为微信好友。然后,通过微信的群聊功能,创建一个专门用于交流学习的“微班级”,教师是这个群的管理者、参与者和领航者。至此,一个能有效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环节,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探求历史知识,发挥创造性的教学新平台创建成型。

2.1精心设计的“微导入”,激发多思善问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原来的课前预习环节,因现实多重因素的限制真正能够做到和做好的非常少,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压力,影响了总体的学习效果。如今,我们可利用微信上传图片、声音、视频的功能,精心设计好课前“微导入”,提前在“微班级”中发送与新课相关的各类直观素材,然后通知家长及时提醒和指导孩子登陆观看,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地开始新课程的预习了。

这些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历史素材“微导入”,往往一下子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探究动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时,教师可先把大臣从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的三张图片发到“微班级”上。看到这些再现历史的图片,学生肯定会充满了好奇。接着,教师可以在“微班级”上广发“英雄帖”:“童鞋们,看看谁能最快回答出以下三个问题,答得好的大家点“赞”!(1)这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哪些朝代的君臣关系?(2)你能从这些变化中看出点什么吗?

(3)你认为这种制度的加强是好还是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以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学生们会饶有兴致地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网上搜素、课本查找等多种方式寻求答案,并争先恐后地在“微班级”上发帖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所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把前几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自然而然地复习了一遍;还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比较等方式把新课自主预习了一遍;如碰到问题,还可通过微信私聊请教老师,或在群里求助同学,潜移默化中增进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在群里的互动讨论,既便于提前介入解决本课教学的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创新的动力。总之,通过“微导入”,能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和肯定,上课就会更认真地听讲,更深入地探讨,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效果。

2.2“微”实结合的课堂教学,培养合作探究的创新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样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改变过去的“灌输式”向“主体式”教育的转变,让教师由掌舵人变为领航者,变为主持、听众、或合作伙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前三分钟,教师可先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一下同学们在“微班级”里的各种文字、语音留言,以及点“赞”记录。然后根据大家的建议,或当场邀请几位被点“赞”最多、观点最独特的同学上台发表演讲;或以不同观点分类,先分组准备,后集体讨论,锻炼他们的合作沟通和集体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要让有的同学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细心把握,确保调动起每个学生创新潜能。如对于第一、二个问题,可让平时不善言谈或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最终达成共识:“(1)在秦汉时期,君臣都坐着议事,皇帝会起来请丞相坐。从北宋宋太祖后,大臣必须站着。从明朝明太祖后大臣就跪下了,清朝下跪的时间最长。(2)这种变化意味皇权的不断加强。”这样既锻炼了沟通能力,又让同学们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而对于标新立异的见解,千万不要轻易否定,哪怕只有一点新意和合理性,都要充分肯定。如第三个问题,大家通过辩论和老师的引导,最终都认可了对方的观点:“(3)这种模式的演变有利也有弊,好处是: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弊处在于:导致皇权的极度膨胀,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这样,学生通过“微”实结合的课堂教学,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和观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愉悦情感。

2.3“微历”无边的课后拓展,提升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学,应在于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记后,留下的那部分东西。”对历史来说,“那部分东西”就是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通过对历史的本质分析培养学生“鉴古知今”、 “鉴往知来”的创新思维,这才是历史教给学生的真谛所在。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加之历史具有的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的学科特点,仅靠课堂教学是远不够的。而微信恰好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合的新渠道,它不仅适用于课前和课中,还能在课后为学生探究历史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延展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当今的学生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那一代学子,因此在课后“微班级”的聊天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们饶有兴致地谈论着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热门话题,如等。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在“微班级”里参与交流,引导同学们把和《美国南北战争》问题对比一下,看谁能最先说出两者间的相似之处,并对美国、台湾和中国政府发表一下自己的建议。相信大家一定会用图文音,视频等最喜爱的方式热烈讨论、集思广益,最终得出结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的内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用自己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应尊重他国的和领土完整。另外,老师还可在“微班级”里启发大家思考:我们能为早日解决做些什么?“微班级”里的短短几分钟,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从十九世纪下半期的美国回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从学习历史知识转到思考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通过在“微班级”里不断创设发散性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举一反三,循序渐进,从而最终实现“微历”无边、创新无穷的理想效果。

3 微信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3.1分清主次,强调课堂教学的主体性

将微信交流平台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给创新教育带来了新优势,但需适可而止,分清主次。形式上的创新,无法完全代替有内涵,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形式之万变,不可过度崇拜“工具性迷信”,更不可离“传道授业解惑”之根本;否则,再新颖的教学形式,再先进的教学工具,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2适时疏导,对学生使用微信做好正确的引导

微信作为创新教学平台,其具有的娱乐游戏功能,对学生来说也很有吸引力。有部分学生会沉迷其中,二忘记了学习的本质。我们不能为此而因噎废食,一堵了之,关键在于疏导。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努力,承担起对学生微信的日常使用和管理任务,在适当约束、规范学生的微信运用的同时,不断增强微信教学平台自身的吸引力,让学生乐在其中,真正把微信打造成为创新学习、情感交流的理想平台。

3.3与时俱进,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素养

创新教育离不开创造型的教师。当今社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新的教育技术(如微博、微信、自媒体等)需要教师迅速地掌握,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也需要教师及时地学习、领会和实践。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素质,具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时通讯的迅猛发展给创新教育带来了新的广阔前景。微信和历史的有机融合,不仅促进了初中历史的弹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拓展了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创新学习的能力,让历史“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初中的创新教育“微历”无边,创新无穷。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篇7

“微课”简称“微型视频网络课程”,以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一学科知识点,包括重点、难点、疑点以及考点,或教学环节,像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其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具备情景化、多元化的特点。结合学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将其引入课堂,不仅能促进学生认知,有效突破难点,还能提高其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建立历史意识。

一、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初中历史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部分较多,包括历史背景、历史过程以及历史意义等,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在没有兴趣、良好习惯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走进“被动接受”的误区,进而产生抵触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可以引入微课,利用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先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再串联知识内容,增添趣味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记忆、运用,以此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枯燥教学的产生。

历史教学的题材十分广泛,包含历史故事、人物典故等内容,虽然只占教材一小部分,但考虑到知识系统性、故事性、连贯性的特点,我们不能忽略。在呈现时可借助微课,利用短小、精悍的特点引入教学,既不会占用课堂很多时间,又能帮助学生了解,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还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此外,微课的出F为学生认知提供了更多资源,能呈现一些相配的公众历史节目,像语言节目、名人讲座等。由此,便能最大化地丰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关注历史,深入体验,加强感悟。

二、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的引入能有效改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摆脱传统模式枯燥乏味的弊端,在提高教学实效的同时让课堂焕发活力,激发学生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下面,我就结合实例谈谈微课对于学生兴趣、思维、能力以及情感的挖掘、培养上的作用。

(一)增加趣味,激发学习热情

初中生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很难静心学习。历史学科重在认识了解过去发生的事件,其已经定性,既不能重演,也不能实践,学生只有借助图片、文字去发现、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学科的枯燥性,如何改善这一局面?将抽象的内容具化,概括性的语言生动化,有效激发学生热情,微课的引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古有云:“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兴趣对于一个人能力的挖掘、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微课趣味性的特点,优化教学设计,脱离陈旧记忆模式,将课堂变得新颖生动,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能轻松学习,有效掌握。在教学七年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课时,如果按照传统教法,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归纳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最后简单了解达赖、班禅、册封制度,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完成相应的探究学目标。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结合文本设计微课,适当拓展,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让其在融入前产生探究兴趣,进而主动深入。在《达赖与班禅》的微课中,我首先呈现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雄伟壮丽。然后,在一旁附上简要介绍,吸引学生了解,最后用动画的形式介绍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让学生清楚了解金瓶掣签的来历。

借助微课,在这短短5分钟内进行简要介绍,不仅能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产生文本阅读、探究兴趣,还能充分体现课堂的趣味性、有序性,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大大提升课堂效率。

(二)引导分析,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点,这不仅是教学挑战,更是提升机遇,只有攻克了这些,学生才能真正把握重点,夯实所学,在之后的运用中更加自如。微课特点在于“微”,虽小但精,能有效突出重点,针对关键处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以此引导其分析、掌握。

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我们遇到的难点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如果只是借助讲解促进学生理解,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对此,我就制作了微课,借此引导理解,辅助教学。微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二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具体教学时,内容归纳为四个部分,即“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首先,播放《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边阅读变找出割让的香港岛的位置,然后出示《鸦片战争示意图》,让其对战争有整体的了解,尝试着找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后适当阐述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逐渐了解到英国强迫清政府开辟通商口岸的目的以及协定关税的影响,等到视频结束,就清楚意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和经济秩序均受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面上还是拥有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各方面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这一课中,微课的运用帮助学生冲破思维障碍,突破能力局限,有效攻克难点,扎实掌握重点,不仅完成了学习目标,还提升了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文本与学情,灵活安排,确保目标的推进。

(三)鼓励评价,提高历史素养

历史学习不仅需要理解、记忆,更需要思考、辩证,对已知的历史事件作出评价,客观对待,以此促进感悟,提升学科素养。初中生生活、社会经验不足,各项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很难全面分析问题,对于历史事件不能作出客观评价。对此,我们就要借助微课巧妙设计,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客观评价,培养其辩证能力,在不断的思考探究中中提升历史素养。

在讲《繁盛一时的隋朝》时,教学核心内容是“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要求学生能全面分析、评价这一问题。但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很难完成这一目标,于是我就结合文本,制作了以大运河为主题的微课,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首先,我播放图片《隋朝疆域》的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出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然后,一边呈现视频,一边引导学生认知,让其了解“水路运输可以解决陆路运输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确保粮食供给”和“隋朝灭掉陈以后需要加强对南方地区统治”。观看结束后,我就组织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里评价,最后由代表在班级里发言。片刻之后,学生对于“开凿大运河”的问题给出以下评价:历史上对大运河开凿的褒贬不一,褒在于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不仅能加强南北交通,还能巩固王朝对全全国的统治;贬在于这项工程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四)复现历史,加强情感教育

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应着重于三方面设计课程,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考虑到学科历史性的特点,我们可以深入挖掘情感资源,以微课形式融入教学,加强学生情感态度教育,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篇8

关键词 微课;历史;策略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的定义,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要求在视频作为主要载体的基础上,教师把自己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重难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活动记录下来。“微课”的核心组成就是课堂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学案例片段,同时也包含了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思、课堂及课下测验,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二、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果没有兴趣的引导,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知识,尤其是历史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历史背景、意义、历史过程需要记忆,课业负担繁重,日渐增加的课业负担更是让学生畏惧学习、逃避学习,把微课引入课堂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的内容新颖而具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更是可以把一些知识线索连成串,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记忆和运用,而免除了刻板背诵带给学生的压力。

三、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优势

历史教学中涉及很多的故事、人物典故等题材,很多的知识点具有连贯性和故事性,很适合以微课这种短小的多个知识模块方式来展示,而微课具有主题鲜明、内容简洁、时间较短等独特的优点,将之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可以使学生在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期对教学重难点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同时,运用微课教学,大大丰富了知识点展示的形式,尤其是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文素养对公众的熏陶,各种历史题材的语言节目、名人讲座、以及优秀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针对历史教材里的很多知识点,教师都可以找到影片、名家讲坛、说书,以及名师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和多种素材,从而进行课堂教学和展示,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保持较高的求知欲。

四、微课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一)微课时长把握不当

传统历史教学中,为了适应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差异,教学节奏进行得比较缓慢。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微课教学的展开。微课教学要求时长较短,使得每位学生在微课教学过程中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知识点。

调查发现,教学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到十分钟,可以使学生一直保持在注意力相对集中地状态,因此我们建议将每段微课视频的播放时间设置在五分钟到八分钟左右的时长。由于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因此在选材上要注意精简、同时要能吸引学生兴趣。通过在开始时播放微课视频,开门见山导出主题和主要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缩短传统课堂的导入环节,提高课堂效率。而微课设置方式可以是一个题目或者是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点以及社会新闻、生活现象,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以名师讲堂的方式直接进入知识点的展示。

(二)微课教学选材内容单一,没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现在虽然教师们对于开展微课教学的热情比较高涨,但是受备课条件和微课教学认知所限,教师通常只会准备一套微课内容,但是我们知道,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他们对于新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同一套教学内容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对于学生整体的提升效果是比较小的,这就与我们实施微课课程的初衷相悖。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微课课程的选材上更加用心,需要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微课素材,即使是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受众不同、他们对于旧知识的掌握度和新知识的接受度也是不同的,针对接受能力快的学生,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调动学生兴趣,重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微课设置要更加灵活、内容要更加丰富有趣;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在新课开始前先帮助学生梳理一遍以前的知识点,才能保证新知识学习的连贯性,那么在微课选材上就不能有过多新内容,要重在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连贯上,教学进度也不能太快。

(三)教师对于微课教学的把握能力不足,忽视自身课堂定位

推行微课教学以来,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部分教师以名师录制的微课课程来代替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整个课堂都是由一连串的视频贯穿下来,放映结束,一堂课45分钟也全部过去了。而学生对于视频内容的把握、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都被模糊掉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重点把握不清、甚至只是在瞧热闹,而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

那么针对以上现象,教师需要找准自己在课堂上的定位,不能被微课占据课堂;教师在微课教学中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微课视频的播放只能起到更好地呈现知识点和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因此,在微课引入历史课堂后,教师在前期需要谨慎细致的选择微课素材,课堂上也要在播放微课的同时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对微课中的知识点重难点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微课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作好小结工作,帮助学生巩固在微课中学到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及时反馈和总结,完成对课程学习的巩固和升华。

五、总结

微课教学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是一个十分新颖的改革举措,微课教学方式的成败主要在于几点,首先微课选材的把握既要较好呈现知识点,又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把握自身定位,做好微课的播放者和课堂引导者,帮助学生在微课中找准知识点,最后做好小结工作,帮助学生提炼和升华学习内容。只有做好以上几点,微课教学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才能真正获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杨连瑞,肖建芳.英语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篇9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亟待转变,微视频课程便在“微”教学模式中兴起了。微视频课程体现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也是实现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的重要资源。微视频课程虽以”微小”的姿态存在着,但却“威力无穷”。

一、微视频课程的开发与运用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成为目前成人学习与培训领域的一种新型的学习需求。它依托移动学习终端的普及、随时随地的学习模式,并能够满足成人学习者短小、松散、实用的学习目的,是一种可以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微视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正不断体现其在微型学习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的价值。笔者认为,微视频课程的开发与运用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中,教师完整、准确、有效传递教科书知识被认为是最佳途径,教师主要在教室中完成讲授任务,而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在教室中根据教师的讲解获取知识,学生很少发表独到的见解,师生交流对话的机会极少,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依靠教育信息化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该与教育信息化相接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依靠微视频课程短时高效、开放共享的特性来发挥其强大的生命力。如,在总结14―17世纪人类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这一专题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历史知识或历史概念,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不齐,无法达到个性化的讲解。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总结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教师可以事先拍摄有关人类跨入近代社会门槛这一专题的微视频课程,同时配套相关历史知识的名词解释、历史知识拓展研究、相关历史书目的推荐等个性化学习资料包。建议把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整理后于相关的学校或学科学习的网络平台上。所收到的教与学的效果有四:第一,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学生的学情提前做好预设;第二,微视频课程是教师保留教学经验或痕迹的重要财富;第三,学生各取所需,达到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反复讲解不再是难题;第四,开发与共享,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微视频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体现了教师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极大地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微视频课程的开发与运用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8-01

在我国,微视频研究的相关理论建设正在完善充实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手段现代化也是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探索微视频在新课程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利用微视频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的,但学生对学习历史并没有太大兴趣。一方面在于历史讲述的内容具有过去性和一度性。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虽已有较大发展,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再则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微视频教学把音频、动画、录像等丰富多彩的媒体充分利用起来,更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全方位感知历史,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其积极思维,有效地激活课堂。另外,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微视频制作顺应翻转课堂的潮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视频一般适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辅导、复习巩固、检测反馈等。用于预习的微视频必须要辅以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检测、评价自己,同时不断产生疑问,这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使用微视频学习的过程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课时学生把疑问带到课堂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这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做法我们就称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在历史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包括:(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微视频中提供的各种材料对历史知识进行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增加了历史课上的互动环节。初中生由于知识、能力有限,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常出现困难和挫折,还需要依靠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课堂上的互动恰好是解决疑惑的契机。它可以使得大家的视野变得宽阔,对历史史实的认识更加客观、全面。另外,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疑惑反馈给教师,使得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种互动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导演加演员”的身份,而是逐渐转变为学生的“朋友和指导者”。(3)翻转了传统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此外,翻转课堂还打破了传统课堂交流在时间、空间、人员、内容上的局限。

三、课后微视频的应用可以弥补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尽相同。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传统教学统一的课堂无法真正实现分层教学。而课后的微视频则可以适当地弥补这些不足。

对于优等生和兴趣浓厚的学生而言,仅仅掌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根本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比如说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一系列战役,很多在教科书中是没有提及到的,但是班上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却非常渴望多了解一些,那么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制作相应的微视频进行补充。

对于后进生而言,微视频可以帮助他们有效突破重难点。比如说在讲到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时,尽管教师补充了大量材料,可始终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理解为什么是“英国较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知识点做一个微视频,然后配以充足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逐一的讲解。微视频可以随时暂停、倒退、重播、快进,更加人性化。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使命是使学习的主体与学习的载体能最大限度的各尽其能。微视频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历史教学中微视频的制作要根据历史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做到恰当应用。合理地应用微视频教学,能够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的限制,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微视频教学虽然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不足,但并不能因此完全摈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点。另外,在制作历史微视频时要做到目的明确、选用材料科学且典型、视频内容符合学生的学情、微视频资料着眼于整个教材等等。

参考文献:

[1]学习考试用书研发中心编著;《中学教育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篇11

微课是“微”时代的产物,具有时间短、目标明确、主题突出等诸多优点,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微课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它的出现必将会带来教育的改革和课堂的高效性。自微课实施以来,本人积极学习探索微课教学模式,2015学年第一学期积极参加了区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对这一新型教学方式的认识和制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微课教学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认真学习微课制作并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情的基础上,我选取了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的知识点《马关条约》。在全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教材和课标后,我把《马关条约》的内容作为本节微课的重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作为难点,制作了学习《马关条约》的微课教学视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看到幻灯片自动翻阅,视频中老师的声音在那儿自问自答的情景时,学生的目光紧紧地聚集在大屏幕上,从学生的眼里我感受到了追求新知的渴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点燃。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出乎我的预

料,自始至终都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热烈,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

二、微课教学有利于转变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教学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在教室中完成讲授任务,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在教室中根据教师的讲解获取知识,学生很少发表独到的见解,师生交流对话的机会极少,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在《马关条约》这一微视频中,我以一段新闻报道视频回顾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李鸿章赴日本议和的场景,清政府的软弱退让和日本咄咄逼人的嚣张,最终达成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的《马关条约》的过程,然后一一展开条约的内容,学生根据这段微视频中的视频报道,总结归纳出《马关条约》的四条内容: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允设厂。通过我的实际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归纳总结知识点,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升。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依靠教育信息化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教师可以依靠微课短时高效、开放共享的特性来发挥其强大的生命力。微课教学体现了教师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极大地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微课教学有利于整合补充课堂容量,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贯通

初中历史应是趣味性、故事性强的科目,现实是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一个重要因素与教科书有关,教科书对历史事件内容的叙述是简单枯燥的,各个历史事件之间是断裂的,且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往往无法很好地去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制作微课,教师可以补充许多相关的信息:可以是文字材料,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影音资料,从而有效地扩充教学内容,更好地还原历史场景,让历史变得丰满立体,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历史虽发生在过去,但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不无关联。在历史课堂中,联系时政热点问题,更能体现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学习历史,以史为鉴,这是对学生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大、民族富强,才能更好地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教师的补充触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引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参与的热情,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四、微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适应信息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处理教材、整合相关知识;教师要学会正确使用录音软件,学着用恰当的语速、适度的停顿进行录音;要学着影片的插入、声音的剪辑嫁接;要学着让声音与画面同步等等。比如,在制作《马关条约》这一微课过程中,在参阅教学参考书和网上的相关资料后,将最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录音的过程更是一波三折,说话稍有停顿或稍有差错就得重录,前前后后录了十几遍总算成功。在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图片切换的速度与语言的同步,有问题的地方要稍加停顿等。这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不仅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丰富与发展,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师在微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微课的创新意义就在于它构筑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视觉媒体平台。微课是在教育信息化及新课改背景下的大胆尝试,它短时高效、开放共享、微小却威力无穷的姿态正逐渐显现出其强大生命力,微课不微,见微知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需要改革创新,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我们相信,应时代而生的微课一定能为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及素养打开一扇新的学习

之门。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篇12

G633.51

高中历史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一般教师都是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但是考完试之后很容易忘记。微课程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合理地运用微课程来进行教学。

一、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是在2008年美国提出的,它是以构建主义学习论为基本原理,以在线学习或者线下学习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1]。微课程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区别在于,微课程具有图文并茂、短小精悍和便于开发的的特点。针对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利用视频或者音频来展开教学,时间一般在5分钟到10分钟内,主要包括微视频、微课件、微教案、微练习、微反思。微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势在于重点明确,将复杂的、枯燥的历史时间和事件变得简单化;内容精简,传统的课堂需要40分钟才能讲完一个知识点,而微课程不会超过十分钟,学生能够在线上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将微课程下载下来,在课外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微课程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当今教学需求,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能够保持更大的学习兴趣[2]。

二、微课程的设计策略

要将微课程运用好,高中历史教师就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方案,应结合教学的内容,加入趣味性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历史知识。以下是笔者对于微课程设计的一些建议。

(一)切勿与教学内容相脱节

在设计微课程时,教师要对历史这个学科的特点有很好的把握,对重难点知识要重视。教师应该明白哪些知识是可以一笔带过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具体讲解的。而对于一些需要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内容,不能用来制作微课程。微课程的内容常见的包括概念的讲述、课题的引入和练习巩固等,不管是哪一种,都要紧紧围绕模块主题来进行教学。所以教师要将微课程和现实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握好主题的知识框架,根据历史学科的思维逻辑来对讲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重组[3]。比如在讲述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战争史实时,就可以制作成微课程,而如“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类具有争议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交流互动,而不列入微课程的设计。

(二)注重细节的反思和研磨

在高中历史微课程的设计中,除了利用微课件、微视频和微教案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微问题,以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讲解的层面向历史阐述和反思层面延伸,在教材知识中提炼出微问题,从宏观的角度上细分,对主题重点进行划分,将主题细分为各个小专题,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历史知识[4]。教师要对教学语言进行简化,向学生传递有效的历史知识信息。在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时,教师要做好知识间的衔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反思。比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时,可以将这个大专题划分为几个小专题来学习,注重细节的反思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研磨,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三)重视课程的互动和引导

教师在设计历史微课程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避免一股脑地灌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还要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教师要重视课程的互动和引导,这就需要完善教学硬件的设施,以为开展互动交流提供工具,保证微课程的顺利开展。微课程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后的反应,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和比较,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提炼加工,使其变成自己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对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事件分阶段列出来,并采取图片、视频和文字的方式自己制作微课程课件,在课堂上再开展互动交流,探讨学生自制的课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微课的特点在于主题突出、使用便捷、传播方式多样,是针对某一重点知识或者教学主题而开展的互动教学,微课的形式一般是以视频短片为主,内容简单且具体,所用的时间较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流的兴致较高。高中历史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又复杂,大多数学生学得比较吃力,对知识点的记忆不深,所以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微课程,以明确主题,通过精简的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惠玲.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读与写,2015(09):3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