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投后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9-07 09:20:08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篇1

[摘要]风险投资作为高科技产业的催化剂和孵化器,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风险投资后管理内容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指出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增值服务和监控两大部分,并介绍了各部分所包括的各种管理活动。[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后管理内容增值服务和监控风险投资后管理包括了除现金投入外的其他一系列投入(Fried和Hisrich,1995),Tyebjee和Bruno(1984)将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归纳为4个方面:帮助招募关键员工、帮助制定战略计划、帮助筹集追加资本、帮助组织兼并收购或公开上市等。随着风险投资实践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在Tyebjee和Bruno的基础上对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一、国外研究综述Gorman和Sahlman(1989)发现风险投资家在投资后参与管理活动上大约花费60%的时间,他们根据对风险投资家的调查得出如下的结论:风险投资除了向被投资企业提供资金外,还提供建立投资者网络、评估和制定经营战略、为管理团队物色合适人选等三方面的支持。Barney等(1996)发现风险投资家为被投资企业提供的帮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管理建议,包括提供有效的财务建议,提供合理化的经营建议、提供合理化的管理建议等;另一类是运营帮助,包括为被投资企业介绍客户、介绍供应商、帮助被投资企业招募员工等。Dotzler(2001)发现风险投资家的管理参与活动包括融资顾问、战略建议、招募高层管理者、充当CEO智囊团、组织和激励体系建设、管理层业绩反馈、选择其他专业服务(如法律等)、与其他公司的战略联系、营销、工程技术咨询等多个方面。Knockaert等(2005)将风险投资后管理活动分为监控活动和增值活动两部分,其中,风险投资家的监控活动包括监控财务状况、监控市场营销状况、监控股权变动、监控CEO的报酬、监控追加借款等;增值活动包括制定战略计划、充当管理团队的参谋、招募CEO或CFO等高层管理人员、招募新员工、联系潜在客户、组建有效运行的董事会、运作管理等。二、国内研究综述和许小松(1999)将“Post-investmentActivities”译为“投资后管理”,并指出其内容包括“设立控制机制以保护投资、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募集追加资本、将企业带入资本市场运作以顺利实现必要的兼并收购和发行上市”。[1][2][][]项喜章(2002)指出风险投资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增值服务和监控,增值服务是风险投资家为被投资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咨询服务,具体内容包括:帮助寻找和选择重要管理人员、参与制定战略与经营计划、帮助企业筹集后续资金、帮助寻找重要的客户和供应商、帮助聘请外部专家、帮助实现并购或公开上市。付玉秀(2003)通过调查发现风险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监控主要包括对重大决策的制定、重大人事变动、资金运用、财务状况、市场营销等活动的监控,对经营计划的制订的监控强度一般,而对被投资企业的融资行为和日常经营监控较弱;风险投资家向被投资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是参与制定战略与经营计划、辅助财会管理、帮助企业筹集后续资金、帮助聘请外部专家、提供管理技术/经验知识、传授营销技能开拓市场、帮助寻找重要的客户和供应商。三、国内外研究述评综合国内外有关风险投资后管理内容的研究,本文归纳出风险投资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值服务和监控两部分,并认为,增值服务主要包括风险投资企业为被投资企业提供的战略上的支持、关系网络资源上的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支持、后续融资上的支持、生产运作上的支持等几方面(Liu、Cui和Fan,2006;Liu和Fan,2006);风险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主要包括对被投资企业重大决策、经营计划的制定、重大人事变动、市场营销状况、财务状况、资金运用、运营绩效等的监控。参考文献:[1]FriedVH.andHisrichRD.Theventurecapitalist:Arelationshipinvestor[J].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1995,37(2):101~113[2]TyebjeeT.T.,BrunoA.V.Amodelofventurecapitalistinvestmentactivity[J].ManagementScience,1984,30(9):1051~1066[3]GormanM.andSahlmanW.A.Whatdoventurecapitalistsdo?[J].BusinessVenturing,1989,4:231~248[4]BarneyJ.B.,BusenitzL.W.,FietJ.O.,etal.Newventureteams''''assessmentoflearningassistancefromventurecapitalfirm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6,11(4):257~272[5]DotzlerF.Whatdoventurecapitalistsreallydo,andwheredotheylearntodoit[J].TheJournalofPrivateEquity,2001,winter:6~12[6]KnockaertM.,LockettA.,ClarysseB.,etal.Dohumancapitalandfundcharacteristicsdrivefollow-upbehavourofearlystagehightech.VCS[A].VlerickLeuvenGentManagementSchoolWorkingpaper,2005,20[7]许小松:风险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8]项喜章:论风险投资后管理[J].探索,2002,4:97~100[9]付玉秀:创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1][2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篇2

风险投资是通过向极具增长潜力的未上市新兴企业进行权益资本或准权益资本投资,并通过提供管理服务参与企业的发展过程,在企业创业成功后通过权益资本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金融资本运作方式。从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风险投资是包括融资、投资、投资后管理和退出四个主要环节的一种循环运作过程。因此,风险投资的微观运行机制由风险投资的筹资机制、投入机制、投资后管理机制与退出机制构成,形成了风险投资微观机制的循环过程。由于风险企业成长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任何风险投资活动都可以说是不完全的,都不可能预见到风险企业将来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包括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将来可能发生的分歧与冲突。因此,风险投资家参与风险投资后的管理,比风险投资前评价和合同的设计更为重要。Kaplan和Stromberg(2001)认为,投资前审慎调查、签署投资协议和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降低成本的三项主要措施。所以,在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创新之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涵义及内容

“机制”一词的运用十分广泛,对其涵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机制”既可以用作描述事物构成状态,即将描述对象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并确定其子系统构成与相互关系;“机制”也可以用作描述事物运行规律,将描述对象的内在机理,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理论解释与分析;另外,更多的是“机制”可以被用来描述人们对事物运行的制度安排,并由此而形成各种功能,这体现出人们对事物运行客观规律的认识与运用。而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在投资后,为了促使风险企业经营的成功,风险投资家在力所能及的各个方面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扶植和培育。风险投资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常规性管理。主要指风险投资人在风险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通过各种常规性手段把握企业的经营动态,并按照合法程序与权力,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类问题。常规性管理的实质就是根据被投企业经营信息的动态反馈,对其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2、决策性管理。是指风险投资人通过派出人选出任被投企业董事、监事或其他高管人员,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过程。由于风险企业的特点,决策管理过程通常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出的,因此派出得合格人选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提供合理可行的决策建议,便于风险投资人作出正确决策。

3、增值。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值。增值服务贯穿于常规性管理和决策性管理全过程之中,它主要包括协助组建管理团队、提供财务和融资服务、提供信息支持服务、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等内容。因而,增值服务已成为风险投资人对投资项目后续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更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

二、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动因

任何投资活动的动力都来自于对利润的追求。但是由于投资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存在,风险投资既有可能增值获利,也有可能遭受损失。那么,价值增值的最大化、风险的防范和人力资本的充分应用是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产生发展的主要动因。

1、价值增值最大化的要求。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值。风险投资家的风险投资后管理可从三个方面创造价值增值:为创业者提供合适的投资机会;为风险企业确定最佳战略或者如何最好地执行战略;为风险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源。

当风险企业在风险投资家的帮助下获得投资机会、化解企业风险以及减少不确定性和作出最佳决策时,企业就创造了最大的价值增值。

2、防范风险的要求。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家不仅要承担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商业风险,还有由于风险投资的特殊性,承担着风险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商业风险是基于风险企业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由于商业风险无法完全预测,风险投资家只能随着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来调节他们的后续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后管理的水平与商业风险呈正相关,与风险企业价值增值的预期呈负相关,但是当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强度与水平超过了一定的界限,风险投资家就可能会改变初衷并撤回投资。

在委托框架下,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存在于签约投资前的项目评估阶段,也存在于后续投资阶段。签约前的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主要问题是逆向选择,投资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主要问题是道德风险。因此,当的风险越高,风险投资家进行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程度就越多。风险投资家通过投资后管理识别风险,收集信息,加强对于投资资金的监管,增加与管理团队的沟通机会,从而帮助风险投资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与风险防范。

3、人力资本充分应用的要求。在风险投资中,人力资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投资家的经验,二是风险企业家的素质,二者都极端重要,而且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首先,风险投资家的经验是决定风险投资后管理所产生的价值增值量与风险防范成效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其次,风险投资后管理对于风险企业家素质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企业家在风险企业中有特殊的重要性。与成熟企业相比,风险企业面临着极度不确定的市场,具备极少的创业资源,并面临高度的风险。风险企业家必须依靠自己的洞察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作出决策。但是,在委托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必须依靠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过风险投资后监管,对风险企业家进行激励与约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创新性分析

1、管理对象的深化: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为核心。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不仅具有一般人力资本的特性,更具有特异性,这是风险投资后监管机制涉及的核心内容。概括而言,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异性主要包括: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低担保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高专用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强显示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可抵押性。由于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征和风险企业的特殊性,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而且还要对其严格的约束与监控。

在风险投资后管理中,应该根据风险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基于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双方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因素的考虑,来进行机制设计。对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一方面企业家如果拥有相对较大的股权,其边际努力产生的边际收益中的较大部分将归自己所有,其将受到足够的激励;另一方面,由于早期阶段中风险企业家的担保能力相对不足,风险投资家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和损失,必须持有较大的最终控制权,并使公司的利益凌驾于企业家之上,甚至在必要时有权解雇企业家。随着风险企业的发展,企业价值不断提高,风险企业家的能力逐步显现,声誉不断提高,风险企业家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与价值也在提高,使得风险企业家担保能力将不断得以提高,而风险企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则可能相应降低。与此相对应,企业家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应当增加。因此,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应具有一定的动态可调整性,即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和运营状况以及企业家的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配置控制权,也就是说,企业家的能力和企业的经营绩效及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谈判能力。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核心是对企业家进行良好的激励、严格的约束与监控,并体现动态可调整性。

2、管理手段的创新: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质上是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的治理机制,是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之间长期重复博弈后最终会形成的一个最优博弈结果。因此,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是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中最核心的手段。Kapla和Stromberg(2000)实证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家通过合约将剩余索取权、投票权、清算权以及其他控制权的分配分开进行,而这些权力的分配取决于企业在某一个阶段的可观察或度量的指标所显示的企业经营状况,因而控制权的相机转移也是逐步的、多层次的。

为了解决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在企业经营发展各个阶段相应的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问题,对风险投资中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了诸多创新,其手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以可转换优先股为主要融资工具的控制权约束与激励。可转换优先股为主的融资结构实质上是对风险企业家一种控制权激励,促使风险企业家将人力资本最大限度地投入到企业中去,努力把企业经营成功,实现风险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企业家个人效用最大化。

(2)分阶段投资并保留中止投资的权利。一旦风险投资家发现任何有关未来回报的负面信息,下一阶段的融资可能被终止,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价值也就无法实现,这种方式也减少了风险企业家试图对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行重新谈判的机会主义行为。

(3)以股票赠与和股票期权为主要形式的激励性报酬计划。通过上述方式,将风险企业家与企业的未来经营状况紧密联系起来,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利益实现了高度趋同,降低了委托关系中的道德风险。

(4)投资者退出权约束。当风险企业业绩低于预期目标时,风险投资家为减少损失,将其前期投资以某个事先确定的价格回售给被投资企业。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风险企业实质运作资本数量的减少,还会通过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影响风险企业家的后续阶段的筹资,从而提高了风险企业家的努力程度。

3、激励方式的组合:对风险企业家的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在风险投资中,对风险企业家的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方式的运用,也是与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特性紧密联系的。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企业内部协调总是有限的,需要市场从外部来进行推动,这种由外部竞争机制产生的对企业家的激励称为隐性激励。单纯的显性激励或隐性激励均不能够对风险企业家产生最有效的激励,二者的结合设计会取得更大激励效果,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信息不对称与不确定性的程度。

在风险投资的显性激励机制中,风险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以及薪酬结构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而风险投资中的报酬契约的创新在于按照经营业绩连续支付风险企业家的薪酬,而不是在风险投资退出完全时集中支付。这种连续支付激励机制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水平,为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双方带来更高的收益,也可以为风险投资家激励与监管风险企业家提供更多的手段。但是由于风险投资中信息的高度不对称以及风险企业成长的高度不确定性,显性激励模式对企业家特殊人力资本的激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风险投资的隐性激励机制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隐性激励机制主要包括风险企业相对业绩激励机制与声誉激励机制。在相对业绩激励机制中,由于风险投资家所关心的风险企业家的努力程度、智力因索、诚实和创新能力不易被观察到,所以企业家的报酬不能直接与这些因素挂钩,必须将报酬和可测量的工作绩效挂钩。由于使用相对业绩比较能将风险投资中对企业家不可控的经济环境变动影响进行过滤,评价出企业经营绩效水平,能使企业家的努力水平接近最优。在声誉激励机制中,由于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具有逐步显现性,风险企业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其人力资本潜能挖掘出来,不断提高其人力资本价值,并提高其声誉,使其在下一轮风险融资时,可以拥有更有利的竞争位置和更强的谈判力量。所以声誉激励机制也为企业家人力资本提供了较好的隐性激励机制。这二者事实上又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声誉激励机制下相对业绩比较有利于解决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完善投资契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四、结论

风险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循环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随着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成熟,风险投资后的管理支持越来越重要,对于风险投资的价值增值,风险防范和人力资本的充分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风险投资后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适应风险投资的特殊运作方式与管理需求,必须要对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进行创新。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创新的核心在于以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为管理核心,以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为手段,通过对风险企业家的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 Kaplan S,P Stromberg. Venture Capitalists as Principals:Contracting,Screening,and Monitoring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2).

[2] Harry J. Sapienza,Sophie Manigart:Venture capitalist governance and value added in four countries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6(11).

[3] MacMillan et al:Ethical Conflicts in a Prospective Payment Home Health [J], Environment Nursing Economics,1985(4).

[4] Chan A. V.:Thakor.Collateral and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with moral hazard and private imforrmation[J]. Journal of Finance,1987(42).

[5] Kaplan S.and Stormbergp P.:Financial Contracting theory meets the real worl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venture capital contracts[R], NBER working Paper No.W7660,April 2000.

[6] 艾耕云、徐晋、余:风险投资声誉激励机制下的相对业绩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

[7] 崔景晨、王键:风险投资中对企业家激励模型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6(10).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篇3

[DOI]10.13939/ki.zgsc.2015.34.073

1 风险投资后管理概念辨析

投资后管理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被首次提出,针对风险投资的过程开展有效的管理,可以降低投资者的风险,保证其预期效益。风险投资过程涉及筹资和投资两个基本过程,投资后管理活动的开展通常是投资者与被投资风险企业之间的管理活动,因此在研究风险投资后管理的概念时,应当分别从投资者和被投资的风险企业两个角度出发。

从投资者的角度对风险投资后管理概念的研究,指的是风险投资协议签订以后,从风险资金拨给风险企业开始,直到风险资金退出风险企业的这一段时间内,风险投资者需要参与到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对风险企业的行为进行全程监控,并且给予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从而达到投资效益的增值。从这个角度来说,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除了风险企业的管理行为以外,应当包括从签订协议生效起,一切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活动。广义上的风险投资后管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现金以外的其他管理活动都可以纳入其中,通过投资者的风险投资后管理,可以为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提供更多帮助,帮助风险企业更有效地抵御风险。

从被投资的风险企业的角度对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研究,是狭义上的投资后管理,指的是风险投资者针对风险企业提供了各种管理活动的支持,如管理人员的培训、为风险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等,意在帮助风险企业快速成长,达到投资增值的目的。风险投资后管理是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投资后管理可以向风险企业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资本支持,对风险企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有利于促进风险投资效益的提升。

2 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特点

2.1 投资后管理的主体是风险投资者

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开展,主要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对风险企业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因此其管理的主体是风险投资者,这与普通企业风险管理以企业管理者为主体的形式有所不同,这也是风险投资后管理区别于其他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2.2 管理的核心在于战略和策略

在投资后管理活动中,风险投资者会参与到风险企业的董事会中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风险投资者的参与,可以给予风险企业在市场、产品等方面更多的帮助,促进风险企业的健康发展。通常情况下,风险投资者不会参与到风险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中。

2.3 间接的管理方式

风险投资者在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活动时,往往只参加高层的管理活动,参与到风险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的管理中,只是通过自身的知识与经验为风险企业提供间接的管理建议,却不直接参与到风险企业的基层管理活动中。

2.4 投资后管理的直接目的在于实现效益增值

风险投资者与风险企业签订投资协议之后,二者之间便建立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所以风险投资者往往都会积极地参与到风险企业的管理活中,帮助风险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道路,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资本效益增值。

3 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

3.1 帮助风险企业寻找重要的高层管理人员

通常情况下,风险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的选拔和培养需要风险投资者的参与,他们不会直接参与到人员的挑选过程中,但是会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期帮助风险企业找到合适的管理者。

3.2 参与风险企业经营战略和计划的制订

为了有效地促进风险投资后管理的效益,需要提高风险企业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所以风险投资者自身的优势会影响风险企业的行业选择和市场定位,而且对风险企业经营战略和计划的制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风险企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建议或者思路,帮助风险企业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3.3 帮助风险企业筹集后续资金

风险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往往已经具有一定的筹资能力,可以为风险企业后续资金的筹集提供更多的帮助。为了实现有效地组合投资,风险投资家会利用其本身在投资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他风险投资者进行联合投资,或者是在风险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为其获取更多后续资金的筹集机会,以此促进风险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风险投资者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大多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为风险企业发行债券或者上市提供更多有利的帮助,可以使风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实现风险企业的资金源源不断地加入。

3.4 帮助风险企业拓宽供应商渠道

风险投资者不仅可以帮助风险企业挑选合适的高层管理者,打开市场,而且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更多供应商的发展渠道,可以为风险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更多的帮助。在风险企业发展的初期,往往会遇到供应商紧缺的现象,而导致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而风险投资者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更多应当怎样与供应商合作、怎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等信息,并且可以依靠自身在相关领域的地位,打消供应商的顾虑,从而促进风险企业的发展。

4 风险投资后管理分类模式及其构建

4.1 管理参与型

管理参与型投资后管理指的是风险投资者参与到风险企业的管理和活动中,对风险企业的管理经营方式进行必要的监管,有利于促进风险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风险投资者参与到风险企业的管理活动中,目的在于降低风险,帮助风险企业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而管理参与的内容包括了影响风险企业管理效益的全部内容。管理参与型投资后管理可以降低风险、实现增值的主要原因在于,风险投资者作为投资后管理的主体,其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风险投资者的形成,大多具有多年金融机构的从业经验,并且具有较强的金融投资的能力,对于金融、创业等行业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接受过全面的管理培训和学习,因此他们可以参与到风险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并且为风险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更多可参考的建议,帮助风险企业认识到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管理参与型投资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投资者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为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科学的建议,并且提供知识和经验的协助,帮助风险企业提高其自身的运营水平,满足风险企业运行的后续筹资需求等。

4.2 风险控制型

风险控制型投资后管理指的是风险投资者为了降低道德风险而对风险企业的运作情况进行必要的监控,以此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道德风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风险投资者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利益目标发生不一致,而且二者之间在信息的公开程度方面存在不对等,所以需要通过必要的风险控制对其进行治理。风险投资者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等的程度以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获取风险企业的管理信息、关于风险投资能力的通过及数据、对风险企业的投资进行全程监控等,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企业的成本。风险控制型投资后管理的控制内容,主要是风险企业的发展计划和战略,在风险企业运营的过程中,风险投资者拥有的控制权利可以有效地降低道德风险的出现概率,并且可以实现对风险企业的全面监控,包括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决策、重大人事变动、财务状况、生产设备以及相关的营销方案等。另外,风险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协议条款、分阶段监控、派驻董事等形式对风险企业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在必要的情况下,风险投资者可以对风险企业的领导层进行任命和解聘,解决风险企业绩效下降和风险增加的问题。

4.3 网络运作型

网络运作型投资后管理主要有三种运作形式,即价值链网络运作型、风险企业组合网络运作型和风险投资者网络运作型。价值链网络运作型指的是借助社会的力量,将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者吸引到风险企业的投资中,一方面可以帮助风险企业投资者的队伍壮大,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风险企业寻求更合适的供应商和客户,可以在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之间建立起价值链的关系。对于风险企业来说,获得风险投资者提供的社会资源,对其稳定的运营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风险企业发展的早期,这些社会资源可以帮助风险企业增强实力,稳定市场地位。风险企业组合网络运作型指的是风险投资者会选择一个时间段,同时选择多个风险企业进行投资,而这些风险企业通常是集中在某个行业或者是相近的行业,可以形成较高的关联性,有利于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风险投资者网络运作型主要是针对某些投资金额巨大、投资风险较高的风险企业,需要由多个风险投资者进行联合,或者是风险投资者与其他风险投资机构联合,可以形成更有力的风险控制体系。风险投资者网络运作的模式需要投入更多的风险控制费用,同时也可以为风险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5 结 论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篇4

投资后管理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被首次提出,针对风险投资的过程开展有效的管理,可以降低投资者的风险,保证其预期效益。风险投资过程涉及筹资和投资两个基本过程,投资后管理活动的开展通常是投资者与被投资风险企业之间的管理活动,因此在研究风险投资后管理的概念时,应当分别从投资者和被投资的风险企业两个角度出发。

从投资者的角度对风险投资后管理概念的研究,指的是风险投资协议签订以后,从风险资金拨给风险企业开始,直到风险资金退出风险企业的这一段时间内,风险投资者需要参与到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对风险企业的行为进行全程监控,并且给予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从而达到投资效益的增值。从这个角度来说,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除了风险企业的管理行为以外,应当包括从签订协议生效起,一切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活动。广义上的风险投资后管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现金以外的其他管理活动都可以纳入其中,通过投资者的风险投资后管理,可以为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提供更多帮助,帮助风险企业更有效地抵御风险。

从被投资的风险企业的角度对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研究,是狭义上的投资后管理,指的是风险投资者针对风险企业提供了各种管理活动的支持,如管理人员的培训、为风险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等,意在帮助风险企业快速成长,达到投资增值的目的。风险投资后管理是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投资后管理可以向风险企业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资本支持,对风险企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有利于促进风险投资效益的提升。

2 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特点

2.1 投资后管理的主体是风险投资者

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开展,主要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对风险企业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因此其管理的主体是风险投资者,这与普通企业风险管理以企业管理者为主体的形式有所不同,这也是风险投资后管理区别于其他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2.2 管理的核心在于战略和策略

在投资后管理活动中,风险投资者会参与到风险企业的董事会中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风险投资者的参与,可以给予风险企业在市场、产品等方面更多的帮助,促进风险企业的健康发展。通常情况下,风险投资者不会参与到风险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中。

2.3 间接的管理方式

风险投资者在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活动时,往往只参加高层的管理活动,参与到风险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的管理中,只是通过自身的知识与经验为风险企业提供间接的管理建议,却不直接参与到风险企业的基层管理活动中。

2.4 投资后管理的直接目的在于实现效益增值

风险投资者与风险企业签订投资协议之后,二者之间便建立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所以风险投资者往往都会积极地参与到风险企业的管理活中,帮助风险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道路,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资本效益增值。

3 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

3.1 帮助风险企业寻找重要的高层管理人员

通常情况下,风险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的选拔和培养需要风险投资者的参与,他们不会直接参与到人员的挑选过程中,但是会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期帮助风险企业找到合适的管理者。

3.2 参与风险企业经营战略和计划的制订

为了有效地促进风险投资后管理的效益,需要提高风险企业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所以风险投资者自身的优势会影响风险企业的行业选择和市场定位,而且对风险企业经营战略和计划的制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风险企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建议或者思路,帮助风险企业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3.3 帮助风险企业筹集后续资金

风险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往往已经具有一定的筹资能力,可以为风险企业后续资金的筹集提供更多的帮助。为了实现有效地组合投资,风险投资家会利用其本身在投资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他风险投资者进行联合投资,或者是在风险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为其获取更多后续资金的筹集机会,以此促进风险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风险投资者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大多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为风险企业发行债券或者上市提供更多有利的帮助,可以使风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实现风险企业的资金源源不断地加入。

3.4 帮助风险企业拓宽供应商渠道

风险投资者不仅可以帮助风险企业挑选合适的高层管理者,打开市场,而且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更多供应商的发展渠道,可以为风险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更多的帮助。在风险企业发展的初期,往往会遇到供应商紧缺的现象,而导致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而风险投资者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更多应当怎样与供应商合作、怎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等信息,并且可以依靠自身在相关领域的地位,打消供应商的顾虑,从而促进风险企业的发展。

4 风险投资后管理分类模式及其构建

4.1 管理参与型

管理参与型投资后管理指的是风险投资者参与到风险企业的管理和活动中,对风险企业的管理经营方式进行必要的监管,有利于促进风险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风险投资者参与到风险企业的管理活动中,目的在于降低风险,帮助风险企业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而管理参与的内容包括了影响风险企业管理效益的全部内容。管理参与型投资后管理可以降低风险、实现增值的主要原因在于,风险投资者作为投资后管理的主体,其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风险投资者的形成,大多具有多年金融机构的从业经验,并且具有较强的金融投资的能力,对于金融、创业等行业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接受过全面的管理培训和学习,因此他们可以参与到风险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并且为风险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更多可参考的建议,帮助风险企业认识到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管理参与型投资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投资者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为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科学的建议,并且提供知识和经验的协助,帮助风险企业提高其自身的运营水平,满足风险企业运行的后续筹资需求等。

4.2 风险控制型

风险控制型投资后管理指的是风险投资者为了降低道德风险而对风险企业的运作情况进行必要的监控,以此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道德风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风险投资者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利益目标发生不一致,而且二者之间在信息的公开程度方面存在不对等,所以需要通过必要的风险控制对其进行治理。风险投资者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等的程度以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获取风险企业的管理信息、发布关于风险投资能力的通过及数据、对风险企业的投资进行全程监控等,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企业的代理成本。风险控制型投资后管理的控制内容,主要是风险企业的发展计划和战略,在风险企业运营的过程中,风险投资者拥有的控制权利可以有效地降低道德风险的出现概率,并且可以实现对风险企业的全面监控,包括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决策、重大人事变动、财务状况、生产设备以及相关的营销方案等。另外,风险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协议条款、分阶段监控、派驻董事等形式对风险企业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在必要的情况下,风险投资者可以对风险企业的领导层进行任命和解聘,解决风险企业绩效下降和风险增加的问题。

4.3 网络运作型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篇5

风险投资是通过向极具增长潜力的未上市新兴企业进行权益资本或准权益资本投资,并通过提供管理服务参与企业的发展过程,在企业创业成功后通过权益资本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金融资本运作方式。从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风险投资是包括融资、投资、投资后管理和退出四个主要环节的一种循环运作过程。因此,风险投资的微观运行机制由风险投资的筹资机制、投入机制、投资后管理机制与退出机制构成,形成了风险投资微观机制的循环过程。由于风险企业成长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任何风险投资活动都可以说是不完全的,都不可能预见到风险企业将来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包括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将来可能发生的分歧与冲突。因此,风险投资家参与风险投资后的管理,比风险投资前评价和合同的设计更为重要。Kaplan和Stromberg(2001)认为,投资前审慎调查、签署投资协议和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降低成本的三项主要措施。所以,在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创新之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涵义及内容

“机制”一词的运用十分广泛,对其涵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机制”既可以用作描述事物构成状态,即将描述对象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并确定其子系统构成与相互关系;“机制”也可以用作描述事物运行规律,将描述对象的内在机理,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理论解释与分析;另外,更多的是“机制”可以被用来描述人们对事物运行的制度安排,并由此而形成各种功能,这体现出人们对事物运行客观规律的认识与运用。而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在投资后,为了促使风险企业经营的成功,风险投资家在力所能及的各个方面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扶植和培育。风险投资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常规性管理。主要指风险投资人在风险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通过各种常规性手段把握企业的经营动态,并按照合法程序与权力,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类问题。常规性管理的实质就是根据被投企业经营信息的动态反馈,对其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2、决策性管理。是指风险投资人通过派出人选出任被投企业董事、监事或其他高管人员,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过程。由于风险企业的特点,决策管理过程通常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出的,因此派出得合格人选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提供合理可行的决策建议,便于风险投资人作出正确决策。

3、增值。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值。增值服务贯穿于常规性管理和决策性管理全过程之中,它主要包括协助组建管理团队、提供财务和融资服务、提供信息支持服务、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等内容。因而,增值服务已成为风险投资人对投资项目后续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更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

二、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动因

任何投资活动的动力都来自于对利润的追求。但是由于投资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存在,风险投资既有可能增值获利,也有可能遭受损失。那么,价值增值的最大化、风险的防范和人力资本的充分应用是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产生发展的主要动因。

1、价值增值最大化的要求。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值。风险投资家的风险投资后管理可从三个方面创造价值增值:为创业者提供合适的投资机会;为风险企业确定最佳战略或者如何最好地执行战略;为风险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源。

当风险企业在风险投资家的帮助下获得投资机会、化解企业风险以及减少不确定性和作出最佳决策时,企业就创造了最大的价值增值。

2、防范风险的要求。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家不仅要承担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商业风险,还有由于风险投资的特殊性,承担着风险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商业风险是基于风险企业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由于商业风险无法完全预测,风险投资家只能随着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来调节他们的后续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后管理的水平与商业风险呈正相关,与风险企业价值增值的预期呈负相关,但是当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强度与水平超过了一定的界限,风险投资家就可能会改变初衷并撤回投资。

在委托框架下,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存在于签约投资前的项目评估阶段,也存在于后续投资阶段。签约前的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主要问题是逆向选择,投资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主要问题是道德风险。因此,当的风险越高,风险投资家进行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程度就越多。风险投资家通过投资后管理识别风险,收集信息,加强对于投资资金的监管,增加与管理团队的沟通机会,从而帮助风险投资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与风险防范。

3、人力资本充分应用的要求。在风险投资中,人力资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投资家的经验,二是风险企业家的素质,二者都极端重要,而且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首先,风险投资家的经验是决定风险投资后管理所产生的价值增值量与风险防范成效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其次,风险投资后管理对于风险企业家素质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企业家在风险企业中有特殊的重要性。与成熟企业相比,风险企业面临着极度不确定的市场,具备极少的创业资源,并面临高度的风险。风险企业家必须依靠自己的洞察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作出决策。但是,在委托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必须依靠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过风险投资后监管,对风险企业家进行激励与约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创新性分析

1、管理对象的深化: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为核心。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不仅具有一般人力资本的特性,更具有特异性,这是风险投资后监管机制涉及的核心内容。概括而言,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异性主要包括: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低担保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高专用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强显示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可抵押性。由于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征和风险企业的特殊性,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而且还要对其严格的约束与监控。

在风险投资后管理中,应该根据风险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基于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双方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因素的考虑,来进行机制设计。对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一方面企业家如果拥有相对较大的股权,其边际努力产生的边际收益中的较大部分将归自己所有,其将受到足够的激励;另一方面,由于早期阶段中风险企业家的担保能力相对不足,风险投资家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和损失,必须持有较大的最终控制权,并使公司的利益凌驾于企业家之上,甚至在必要时有权解雇企业家。随着风险企业的发展,企业价值不断提高,风险企业家的能力逐步显现,声誉不断提高,风险企业家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与价值也在提高,使得风险企业家担保能力将不断得以提高,而风险企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则可能相应降低。与此相对应,企业家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应当增加。因此,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应具有一定的动态可调整性,即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和运营状况以及企业家的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配置控制权,也就是说,企业家的能力和企业的经营绩效及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谈判能力。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核心是对企业家进行良好的激励、严格的约束与监控,并体现动态可调整性。

2、管理手段的创新: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质上是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的治理机制,是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之间长期重复博弈后最终会形成的一个最优博弈结果。因此,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是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中最核心的手段。Kapla和Stromberg(2000)实证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家通过合约将剩余索取权、投票权、清算权以及其他控制权的分配分开进行,而这些权力的分配取决于企业在某一个阶段的可观察或度量的指标所显示的企业经营状况,因而控制权的相机转移也是逐步的、多层次的。

为了解决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在企业经营发展各个阶段相应的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问题,对风险投资中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了诸多创新,其手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以可转换优先股为主要融资工具的控制权约束与激励。可转换优先股为主的融资结构实质上是对风险企业家一种控制权激励,促使风险企业家将人力资本最大限度地投入到企业中去,努力把企业经营成功,实现风险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企业家个人效用最大化。

(2)分阶段投资并保留中止投资的权利。一旦风险投资家发现任何有关未来回报的负面信息,下一阶段的融资可能被终止,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价值也就无法实现,这种方式也减少了风险企业家试图对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行重新谈判的机会主义行为。

(3)以股票赠与和股票期权为主要形式的激励性报酬计划。通过上述方式,将风险企业家与企业的未来经营状况紧密联系起来,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利益实现了高度趋同,降低了委托关系中的道德风险。

(4)投资者退出权约束。当风险企业业绩低于预期目标时,风险投资家为减少损失,将其前期投资以某个事先确定的价格回售给被投资企业。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风险企业实质运作资本数量的减少,还会通过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影响风险企业家的后续阶段的筹资,从而提高了风险企业家的努力程度。

3、激励方式的组合:对风险企业家的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在风险投资中,对风险企业家的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方式的运用,也是与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特性紧密联系的。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企业内部协调总是有限的,需要市场从外部来进行推动,这种由外部竞争机制产生的对企业家的激励称为隐性激励。单纯的显性激励或隐性激励均不能够对风险企业家产生最有效的激励,二者的结合设计会取得更大激励效果,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信息不对称与不确定性的程度。

在风险投资的显性激励机制中,风险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以及薪酬结构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而风险投资中的报酬契约的创新在于按照经营业绩连续支付风险企业家的薪酬,而不是在风险投资退出完全时集中支付。这种连续支付激励机制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水平,为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双方带来更高的收益,也可以为风险投资家激励与监管风险企业家提供更多的手段。但是由于风险投资中信息的高度不对称以及风险企业成长的高度不确定性,显性激励模式对企业家特殊人力资本的激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风险投资的隐性激励机制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隐性激励机制主要包括风险企业相对业绩激励机制与声誉激励机制。在相对业绩激励机制中,由于风险投资家所关心的风险企业家的努力程度、智力因索、诚实和创新能力不易被观察到,所以企业家的报酬不能直接与这些因素挂钩,必须将报酬和可测量的工作绩效挂钩。由于使用相对业绩比较能将风险投资中对企业家不可控的经济环境变动影响进行过滤,评价出企业经营绩效水平,能使企业家的努力水平接近最优。在声誉激励机制中,由于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具有逐步显现性,风险企业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其人力资本潜能挖掘出来,不断提高其人力资本价值,并提高其声誉,使其在下一轮风险融资时,可以拥有更有利的竞争位置和更强的谈判力量。所以声誉激励机制也为企业家人力资本提供了较好的隐性激励机制。这二者事实上又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声誉激励机制下相对业绩比较有利于解决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完善投资契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四、结论

风险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循环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随着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成熟,风险投资后的管理支持越来越重要,对于风险投资的价值增值,风险防范和人力资本的充分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风险投资后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适应风险投资的特殊运作方式与管理需求,必须要对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进行创新。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创新的核心在于以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为管理核心,以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为手段,通过对风险企业家的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KaplanS,PStromberg.VentureCapitalistsasPrincipals:Contracting,Screening,andMonitoring[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1(2).

[2]HarryJ.Sapienza,SophieManigart:Venturecapitalistgovernanceandvalueaddedinfourcountrie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6(11).

[3]MacMillanetal:EthicalConflictsinaProspectivePaymentHomeHealth[J],EnvironmentNursingEconomics,1985(4).

[4]ChanA.V.:Thakor.Collateralandcompetitiveequilibriumwithmoralhazardandprivateimforrmation[J].JournalofFinance,1987(42).

[5]KaplanS.andStormbergpP.:FinancialContractingtheorymeetstherealworld:anempiricalanalysisofventurecapitalcontracts[R],NBERworkingPaperNo.W7660,April2000.

[6]艾耕云、徐晋、余祎:风险投资声誉激励机制下的相对业绩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

[7]崔景晨、王键:风险投资中对企业家激励模型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6(10).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篇6

在如今这个社会,风险投资从出现至今,在全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跟进步。它在促进科技生产化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很快被大家认可。高风险性是风险投资的最大特征,现在很多国家的风险投资公司因为财务的管理方面的不足而受重创。例如希克斯-慕斯下面的Tate&Furst公司,把投资重心放在电信新兴公司,但是投资效果并不理想,在1999-2000年期间投资获得的收益并不乐观。中国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是我国首次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欠缺,经营失败,吊销营业执照的同时也欠下60亿的高债。这常些失败的案例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觉,在进行风险投资的同时注意财务管理的优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这些失败的案例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觉,在进行风险投资的同时注意财务管理的优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

1.2研究意义

目前研究风险投资的论述数不胜数,但是站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讨论风险投资的却并不多,一些失败的案例在带给我们悲痛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思。虽然从 90 年代开始风险投资业务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但大多数风险投资项目以失败而告终,极少数的能有好的收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第一,是因为风险有固有的高风险性,第二,是因为风险投资机构的财务体系不健全,管理财务的能力不够强。再者,接受投资的对象企业处于创业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开发新产品,获利能力很低,存在很高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如果不注重财务管理的优化,很容易导致创业失败,从而也导致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项目的失败。

本文致力于研究在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主体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对象企业(接受投资的对象企业)财务管理优化问题,探讨财务管理对风险投资成功的重要性,具体包括风险投资方和被投资方两方面的财务管理问题,涉及筹资、投资和撤资等多个经营过程,分析发现风险投资的财务风险,探讨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面临的困难,寻找规避风险的途径,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对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3篇章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风险投资与企业财务管理”.主要介绍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概述,风险投资的财务管理特征以及风险投资与企业财务管理的互动关系。

第三部分“我国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介绍风险投资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引出风司在筹资,投资,资本退出阶段出现的问题以及对象企业在融资和投资方面的问题,最后通过对MC公司的案例分析,举例说明在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所出现的问题。

第四部分“风险投资对优化财务管理的要求”.分别对主体企业和对象企业提出优化财务管理的要求。

第五部分“在风投中优化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 主要有投资机构与对象企业的矛盾、资源的限制、行业环境的限制三个方面。

第六部分“在风投中优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从风险资本筹资,投资,退出,评价四个方面着手,提出在风投中优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1.4 文章创新点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明确了风险投资与财务管理的互动关系,且分别从主体企业和对象企业阐述了风险投资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并进一步分析了在优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投资机构与对象企业的矛盾,最后提出了在风险投资中优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篇7

本文是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的阶段性结果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有关投资者风险偏好对风险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3日

一、引言

Hall,Jones(1999)通过抽取5个典型的穷国和富国作为样本进行比较,穷国和富国平均产出的绝大多数差距来自于效率。企业、个人在进行投资决策选择时,受到企业和个人风险偏好类型的影响。所以,研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对于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有助于确定更加合适的实现经营目标、财务目标、企业长远发展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偏好是指企业在实现其目标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数量,即对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出现差异的可容忍限度。投资者风险偏好其实是个体对于未来不确定风险的容忍度大小以及对待风险的态度表现。常见的风险偏好类型有三种:风险追求、风险中立和风险规避。风险偏好类型影响其后期不确定事件以及决策后果带来风险的感知能力。国内有关投资者风险偏好的研究主要是从投资者个体特质以及外界环境进行分析。刘曼红(1998)认为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受其自身的个性、气质、知识、经验等影响。风险投资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投资方式,之所以具有高风险、高收益是因为投资项目自身的未来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决策的不可逆,如何更好地控制投资带来的机会成本,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项目的未来价值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重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投资组合结构和规模,以及投资决策的选择。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影响其对风险的判断模式,所以研究投资者风险偏好与风险投资决策间的逻辑联系有助于投资者后续对于风险项目的选择。

二、投资者风险偏好及投资决策过程分析

1、风险偏好的产生及影响因素。风险是由于事件发生和结果获得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结果一定程度上偏离预期,投资者对于这种不确定性的态度就是其风险偏好。也就是说风险偏好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于风险种类、大小感知、容忍度的程度。实体经济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产生投资风险的原因一部分财务风险的存在。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实现资本增值时存在的障碍,正是因为由于这种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资本增值难以实现;同时,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资本增值难以实现的原因。投资者在考虑内外部因素对于财务风险的影响,这些内外部因素实际也影响着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实体经济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产生投资风险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现存的资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以及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选择之前要先处理类似于此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消耗一定的资金,从而产生了投资决策选择的成本。这种成本的产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影响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投资者后续对于投资的机会成本与投资带来的净投资收益的比较时的态度。投资者对于投资决策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在权衡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2、风险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及影响因素。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投资方式,由于投资项目未来价值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实际成本和收益偏离预期的波动性较大。我们需要详细了解风险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以及受到的影响因素。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选择,首先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价值理念制定一系列的投资项目;然后,选择符合企业风险容忍度、限制条件、各项指标条件的投资项目;最后,实施该投资项目,并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控反馈,评价项目的发展状况,发现新的风险点,进行不断的风险管理、决策调整。从上可以看出,投资决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逻辑分析、判断过程。由于每一次的投资决策都是单次发生的,而且在进行后续的实施管理过程中也都是单独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每一次的决策都要考虑内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每一个投资决策都有单独的投资决策程序和后续管理制度。这种非程序决策加大了投资决策的风险。由于风险投资的特殊性,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其必然受到投资者个人风险偏好的影响,而无法完全按照流程化的实施过程进行投资决策的制定。所以,了解、限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制定合理的风险投资选择制度,对于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风险,有利于投资项目实施的成功和投资效益的获得。

影响风险投资决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考虑内部经营风险和外部非经营风险。内部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经营运作产生的风险,例如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结构风险等;外部非经营风险主要指市场行业变动产生的利率、汇率等风险。本文主要研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于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企业的内部结构影响着投资决策的管理层的关系,而合理的投资决策的关系是保证投资项目可以很好实施的基础,也是项目未来现金价值提高的前提。所以,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结构关系到企业后期投资收益的获得和长远发展。郑安国(2000)认为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是受到其个人经验、知识以及获得到的信息、对风险的判断影响,认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其进行的投资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张金清(2004)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选择其实是其对风险和收益对比后得到结果的反应。投资者首先在风险条件下对投资项目未来收益进行预期估计,然后进行对比选择其容忍度以后的项目。由行为金融学理论知道,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的。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选择是在综合考虑了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法律制度的规定以及市场行情后,通过对各个投资项目分析评价后,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

三、风险偏好对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

投资者通过对各投资决策方案进行价值评估,选择风险容忍度、限制条件以内的风险投资项目,进而制定投资决策。由于投资者的风险容忍度以及企业内部的限制条件是随着外部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的动态影响,在分析投资者风险偏好对风险投资决策影响的时候,也要综合各方影响因素持续不断地动态分析监控。

彭卫民(2005)通过分析效用曲线以及净现值、投资成本等,探讨了影响投资者风险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投资者对于风险收益的追求程度直接受其风险偏好的影响,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非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受到企业的发展状况,经营状况以及经营目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投资者的风险投资决策结果其实是对于投资的机会成本和净投资收益比较后的决定:如果净投资收益大于投资的机会成本,投资者会选择该风险投资项目;反之,若投资者估计的投资带来的机会成本远大于未来可能带来的净投资收益,投资者会放弃该风险投资项目。而投资者对于投资的机会成本和可能的投资收益的估计,除了依据客观的财务指标计算预测,还有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自身对于未来面临各种风险的态度和容忍程度。所以,投资者不同类型的风险偏好会直接对风险投资决策的选择结果产生影响。国外有关投资者风险偏好对于风险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很多。Dixit和Pindyck用期权的方法分析投资的净现值,发现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使得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在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会做出不同的风险投资决策。Allen和Gale通过分析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使得管理层具有不同的自主处置权,进而分析管理者的自对于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

四、提高投资决策效果的建议

1、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无法避免,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进行规避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系统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可以降低监控成本提高未来投资收益,保证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企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是为了在尽可能的规避风险的条件下获得收益,实现规模扩张。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风险具有联动效应,行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投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风险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很变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仅受到外部、内部的一般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行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所以制定一套与投资者风险偏好相符的风险投资管理战略、模式,有助于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后续的实施、监控管理。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控制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的规模选择,避免投资者仅仅凭借个人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判断选择容忍度以内的投资项目而忽略客观考虑投资项目带来的机会成本和未来可能的净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这样减少了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的随意性,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保证投资收益的获得。

2、适当调整企业内部结构。适当的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和内部管理控制结构,有利于风险对的集中管理。由于风险投资决策本身属于非程序投资决策,每次投资决策的独立性,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每次投资决策面临的风险,使得非程序决策一定程度具有程序性。若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对单一,则受到的风险影响因素也就相对固定,投资者在一次投资决策时制定的风险应对方案也可以成为后期投资决策方案的基础,这样就减少了在此投资的决策成本也丰富了相应的经验。由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受到个体特质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环境主要是财务管理方面,高效的财务管理、高资金流动性以及财务实力好的企业,可以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使投资者更有信心去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所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管理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基础。不同的行业受到不同的风险因素影响,不同行业的投资成本与收益不尽相同,所以行业之间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偏好差异。对于高新技术行业,前期投入成本较大,不确定性较大,但是如果成功后期收益也是很高的,所以风险偏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不同时期而改变。企业应该根据行业特点而进行风险偏好类型的控制和投资决策的制定。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会影响其对风险的判断,从而影响到风险投资决策的选择和投资的组合结构、规模。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系统、调整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同时降低监控成本提高未来投资收益,保证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篇8

风险投资是确定多数和不确定多数投资者就集合投资的方式,是以雄厚的财力和实力投资于结果不确定性。然而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性,令千万投资者纷纷涉足,其高风险性却又使众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如何控制和防范风险本文就微观管理方面来探讨。

我国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因风险管理水平的差异,一部分风险投资企业快速成长,短期暴富;而一部分企业则损失惨重,被迫破产。企业破产的严峻现实,使得一些原本想介入风险投资的企业驻足观望,是造成风险资金规模总体上难以迅速扩大主要原因之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风险投资企业的成败,关系到高科技产业的兴衰,决定着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进程。

风险管理,是风险投资企业最重要的基本功。风险投资又不同于一般投资,其主要原因是它具有高风险。这种高风险,不仅表现在风险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且表现在这种风险的力度很强,造成的损失很大,但是,风险投资风险却具有可测性,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人们完全有可能预料到其发生的机率及可能招致损失的程度。风险投资又具有两重性,风险可能造成损失,但也可能带来利益。风险投资企业只有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真正敢于面对风险,勇于承担风险,精于预测风险,才能提高风险投资项目的成功率,获取可观的投资回报。如果企业缺乏这一基本功,盲目投资或坐失良机等现象就可能相继发生,就必然受风险冲击却束手无策,被风险压倒而血本难归。

要搞好风险投资风险管理,有必要对风险的类型加以细分。风险投资风险的投资,可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本文主要根据资本在运作阶段的分布来划分。

技术风险:风险投资能否成功,关键在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如有了好的技术项目,风险投资即成功了一半。然而,技术的预期与使用的实效,往往存在偏差,这其中隐藏着很大风险,一项技术在运用后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在科研立项,技术研究,产品实验等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而技术的失误会直接导致投资的失败。另外,技术前景、技术效果、技术寿命、技术配套等皆有许多不确性因素。就以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来说,由于当今高新技术成果的日新月异,使技术寿命周期大大缩短,如某项技术创新成果在今天看来处于领先地位,但不久就可能被更先进的技术所替代。在此过程中,替代的技术、替代的时间都难以预测。当新的技术成果提前出现时,已采用的技术成果则会被提前淘汰,而投资于这项技术的风险资本也就会严重受损。

市场风险:市场前景是风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市场风险是新技术、新产品与市场需求包含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局部需求和全局需求、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等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且处于瞬息万变中,因此往往出现难以预测的风险。按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推出的高新技术产品,有时会有犹豫观念,了解熟悉的过程,采用新产品一般要付出比较高的转换成本。在新技术产品刚推出时,市场对其认可程度,接受能力,接受时间,接受规模,扩散速度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而,市场风险必然同风险投资相伴随,风险企业,因市场风险而受到重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

知识产权风险,因法制、市场、企业管理、知识产权保及产权交易等方面的不完善性,风险投资常面临着知识产权风险,包括侵权风险和泄密风险。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及以高新技术成功改造过的传统产品中,各式各样的盗版、技术泄密及商业泄密现象屡见不鲜,其范围之广、数量之多、速度之快、手段之劣,常让人防不胜防,给知识产权拥有者和专有技术者造成了极大损失。因而,知识产权风险,是风险投资企业及风险企业务必特别重视的风险。

融资风险:风险投资企业一旦选准了开发项目及目标企业,便要通过融资来进行投资。融资风险主要包括:风险投资者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后,往往还需要后续资金的支持,如不能融入后续资金,有可能失去宝贵的商机,甚至被潜在的竞争对手打败;风险投资企业因融资利率过高、投资失误而无力归还本息;用户长期拖欠贷款;进而出现呆账死账;风险投资企业发行股票、扩大投资,皆有可能遭受风险。

管理风险:风险投资企业的管理风险包括两种类型;自身的管理风险和参与被投资企业管理的风险。风险投资企业如缺乏持续创新意识,而又盲目追求短期收益,又盲目追求速度的增长及规模膨胀,忽视建立和健全严密的管理系统,均会导致

巨大的管理风险。风险投资企业在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如仅仅重视项目的技术创新,忽视工艺创新及管理创新;在投资企业生产设计能力、市场需求规模、库存数量和实际生产水平的关系判断上出现失误;如果同被投资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产生重大分歧,却又不能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均可能发生管理风险,从而给目标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同样也使自己遭受严重后果。

退出风险: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最后就要落实在能否安全退出。风险资本退出有几种方式,每种退出方式各有特点,就各有其风险。由于上市需披露大量信息,提高公司透明度,这也就存在公司的某些商业机密将被竞争者掌握及利用的可能;股价下跌和上市耗费大量费用皆可能引发和加剧公司的变现危机。采用出售股份方式退出,又有可能使风险投资公司失去对风险公司管理的独立性,进而带来管理上的风险。如选择清算方式退出的话,更是无可奈何的痛苦之举。因此,在退出时机、退出数量的决策如出现失误,都会引发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风险投资业在投资过程中还会遇见政策风险,信用保证结构的支撑风险、人事管理风险及外部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不可控制的风险等等。所以,风险投资企业所遇到的风险,具有多样性,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风险管理如有疏忽,皆有可能铸成大错。我们要在划分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研究各类风险的特点。预测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加以分类管理,各负其责,弄清各类风险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管理,搞好防范协调,有效化解风险,提高风险投资的成功率。

风险管理有自身的损失程序。风险管理者须遵循这种程序员,对项目开发遇到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以最大限度地扩大项目开发的有利后果,来避免并妥善处理其不利后果,以较少成果来控制风险,从而达到风险管理的预期目标。

风险调查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投资企业不管开发何种项目,均需首先开展风险调查,它包括项目的技术水平、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市场风险、竞争背景、开发环境、行业背景、风险企业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调查。其他企业在同类项目开发中的风险调查,同时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风险调查应该全面和系统,所得出的数据务求标准、可靠,所得出的结论须明确。风险调查不仅要在项目开发之前进行,更应该在风险投资的全过程跟踪调查。坚持跟踪调查,才能自觉掌握风险的变化,进而发现新的风险,进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如忽视跟踪调查,往往会在新的风险面前措手不及,产生不良后果。

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还须科学进行风险预测。风险预测需弄清项目与市场、项目和产业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关系,风险可能形成的现实因素及潜在因素,各种风险性质和特点,风险发生作用的条件及概率,风险可能发生的变化,风险相互之间的关系,因不同风险对项目开发可能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等等。风险预测不仅要进行技术面分析,并且要进行基本面分析;不仅要作出定性分析,并且要注意定量分析。在风险预测中,多数预测是以有关历史数据及资料为依据的,但也有些预测没有历史数据和资料供参考,如不少高新技术项目,由于新技术发展迅速,以前项目的数据和资料很快会过的,会失去参考价值。这种预测,必须依靠多学科专家群的丰富经验及判断能力才能进行。

在风险预测的基础上,还要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制定风险管理的各种对策。风险处理对策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为风险控制对策,就是在损失发生前避免损失、控制损失的措施及办法。避免风险是在考虑到风险损失的存在及可能发生,主动放弃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计划及活动,其优点主要是将损失出现的概率降低至零,其缺陷是可能失去这项投资可能带来的高效益。风险控制就是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尽可能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在损失发生后减轻损失的程度,这是风险管理中主动处理风险的重要对策。二为风险财务处理对策,主要是在损失发生后的财务处理及经济补偿对策。包括自留风险、保留和非保险转嫁等。

风险对策一旦决定,就要坚决付诸实施,务求实效。风险处理对策是一个系统,各项对策互相关联,相互促进,在一般情况下也会出现非一致性。从而,风险管理层要积极协调,既要区别轻重缓急,又要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全局,控制住一般性风险。各执行部门要各负其责,要顾全大局,通力配合,才可能收到最大的综合效果。

风险处理对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十分重视风险对策评估。对策评估就是通过各种信息反馈,检查风险管理对策的执行后果,研究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在风险评估中,风险管理层须认真总结哪些对策是有力的,哪些对策是乏力的,哪些是失误的,哪些风险未预测出来的,哪些风险的严重程度还未充分估计到的,对策的配套性及对策执行的协调性存在何种差距等等。通过风险评估,管理层要及时认清有可能出现的新风险。进一步明确各种风险的严重程度,据情况的变化对对策进行

及时的调整和修正,进一步提高对策执行的效果。

风险投资风险既有它的可测性,也有它的可防范性。风险防范是事前的、主动的、积极的风险管理。

1.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选准技术和产品开发项目。在风险投资决策中,须以决策的民主化来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以群体决策来取代个人独断专行。在风险投资企业及风险企业中,由于企业家一般都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及个人威望,从而很容易将项目决策变成个人决策,因而孕含着较大的选项风险。项目选择较为复杂,需要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市场预测、财务分析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群,进行系统和周密的研究及论证。风险投资企业对开发项目,一定要反复进行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比较、局部需求和全局需求的比较、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的比较、自身优势及劣势同本行业其他有关企业优势及劣势的比较、目标企业和其同类企业竞争实力的比较、不同开发项目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的比较、投入和回投的比较。只要一丝不苟、全面系统地进行这些比较研究、证实该项目确有开发价值,才能搞好风险识别,作出较好的投资决策。为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必须建立信息服务系统,以便及时掌握有关产品技术、市场供求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尽量减少因技术和市场等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决策风险。

2.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以分散及控制风险。不论风险投资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要降低项目开发风险,都要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风险资金,假设企业独资投入,不仅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影响开发,并且一旦面临风险则可能独木难支,进而陷入惨败局面。根据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状况,风险投资可以综合运用政府投资或者资助、风险投资公司独家或联合投资、大中型企业投资、信用担保等多种形式。风险投资公司亦可采用官办为主、官办民投、民办官助、民办民投及企业联办、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等形式来组建。

3.夯实企业自身抗风险的实力基础。风险投资企业就在项目开放过程中,能完全避免风险,做到事事成功,处处得手,是不可能的。因为风险的多样性、多变性,项目开发不甚成功甚至失败,是难以避免的。既使就在发达国家,风险投资成功率也只有30%左右。因此风险投资企业要抵制风险的根本方法,不仅在于不断强化自身的经济实力及技术实力,实现经营的多元化,对主导产业,尤其是针对盈利相对稳定的主导产品,就是某个项目失败,也不至于伤元气,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成功项目的盈利来弥补损失。

4.善于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各种技术保密。风险投资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无形资产转化成为有形资产的过程。因此,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对风险投资企业具有较重要的意义。风险投资企业最好将资金倾向于申请了技术专利的项目,以防止非知识产权拥有者的侵权风险,如一旦发生了侵权行为,则应该坚决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同时,风险投资企业还应实施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大量案例表明,专利技术或者专有技术的泄密,往往同企业内部的人员有关系,和有些同类人才的跳槽有关。因此,企业在强化技术保密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科学的人事管理,防范由人事风险而带来的技术泄密风险。

5.及时、果断地选择退出方式及时机。对于风险资本来说,投入,是资本增值的手段;退出,则是资本增值的实现。就风险角度看,投入,意味着吸收风险和增加风险,使他人处于安全;退出,则意味着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使自己回到安全。风险投资企业在对某个项目投入之前,应精心设计退出方案。对于投资成功的项目,应当科学选择最佳退出方式和退出时间、退出数量,以保持风险资金的持续运转及良性循环。对于确实没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应当机立断,及时抽身,如优柔寡断,苦苦支撑,只能沉淀更多的资本,招致更大的损失。

6.加强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提升风险投资人员的风险管理素质,使之形成较大的凝聚力,是风险投资获得成功的主要保证。在实行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及聘任制的情况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风险投资业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风险投资企业在人事管理上,须实施重点人才培训及全员培训相结合、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及合理流动性相结合、个体优质性及结构合理性相结合,提供优厚待遇及满足精神需求相结合,企业内部的人才竞争及密切合作相结合。建立一整套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拥有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凝聚力的人才队伍,才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力防范人才不合理流动所带来的隐患和后果。

参考文献

[1]牟伟明,陶思如.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探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1.

[2]张健.风险投资基金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控制[j].浙江金融,2005,8.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3-0104-03

[作者简介]刘文国,上海金融学院会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资本市场。(上海201209)

风险投资机制是由风险投资基金公司、被投资企业、风险资本市场政策法规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体系。其基本运作过程为:以风险基金投资公司为中枢,广泛吸收资金,形成风险投资基金,选择具有在收益率和成长潜力方面具有投资价值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并以股权形式进行投资,同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使企业借助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资金迅速发展,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投资基金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转让企业的股权并获取高额利润,从而撤出在企业的投资。风险投资机制的各个环节是由风险投资资本的来源、风险投资资本的治理结构、风险投资的运行、风险投资的激励和风险投资的退出等机制所构成。风险投资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成效。如何完善风险投资的机制,是当前风险投资研究的重要方面。

一、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风险投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各类风险创业投资机构的数量已达到380家左右,注册资本为1200多亿元,这类风险资本主要以政府、创业企业、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为主,相应的创业投资机制也已初步建立并运行。并且,在所有风险投资中境外风险投资机构是最为活跃的,外资机构资金在全部风险投资中所占比率很高(在2007年的31亿美元中占到80%),政府资金次之,我国金融机构资金和私人资金所占的比率较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企业初创等相对早期发展阶段的资金比率也在逐年增高。上述数字说明,风险投资正逐步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投资来源。由于我国风险投资机构规模不大,平均每个机构管理的资金约3.15亿元人民币,风险投资机构的平均投资强度在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具体数据见下表),对每个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力度相对有限,且风险投资的资金与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不匹配,很多风险投资资金投入到传统类企业或成熟阶段企业,这种投资不符合风险投资的特性,没有起到建立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

2007年全球风险投资规模已达400亿美元,我国风险投资规模也达到31.80亿美元,投资项目和规模比2006年有较大规模的增长。尽管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总体规模与经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风险投资也是很多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热衷的对象。由于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仍处在初级阶段,在风险投资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资金来源方面,资金主要来自国外风险资金和政府风险投资资金。而社会的私人资金、金融机构资金、保险机构资金和养老金没有进入,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受到限制。

2 风险投资的法律方面,所需政策法规有待完善,风险投资税收政策的完善是促进风险投资资金规模的有限措施。

3 风险投资的认识方面,对风险投资的特点要有认识,风险投资的对象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风险投资资本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资金源。

4 风险管理方面,要加强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管理,在缺乏合格的专业风险投资管理专家情况下难以取得满意的投资收益。

5 风险投资业绩方面,由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和投资回报周期长及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不健全,反映风险投资良好业绩的案例较为缺乏。

6 风险投资专家方面,缺乏风险投资管理专家,风险投资机构难以控制和管理被投资企业的风险,风险投资管理水平落后。

7 退出渠道狭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缺乏。

8 民间资本很少参与,政府成为投资主体。只靠政府出资,民间资本不能积极参与,风险都由政府承担,风险投资不可能得到大发展。

我国目前风险资本的来源比较单一,除了来自外资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国内风险资金主要是由政府提供。因而导致了我国现有风险资本的规模较小,影响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拓宽我国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改变单一的风险资本结构,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是我国风险资本运作体制的缺陷之一。风险投资是一种风险极大的特殊投资活动,如果没有一批具有风险投资管理专业知识和经营技能的职业风险投资家来进行运行,风险投资活动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不能适应风险投资的特点和动作规律,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采用这种模式较难取得成功。这是因为在国有独资公司的模式下,无论设计怎样周密的监督人方案,还是难以解决所有者虚置的问题,当然更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风险投资资金规模的限制对于风险投资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资金规模和抗拒风险的能力,使得风险投资没有输的底气,因为一旦投资失误,可能就很难翻身。而对于风险投资来讲,高风险就意味着高失败率,因此,风险投资机构总是要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挑选,从上表就可以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与风险项目投资资金有较大差距。如何提高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和风险投资管理水平,就是摆在风险投资机构面前的首要任务。

如何扩大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就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政府在风险投资方面的资金与社会资金相比总是有限的,且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也缺乏足够的专业风险投资管理专家。因此,建立以政府出资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对风险投资保险引入其他资金和投资机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是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与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政府只是对风险投资项目提供保险资金而不参与被投资对象的管理,政府认为某个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就可为这个企业或项目提供保险,风险投资机构出资和参与管理,这样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风险有风险投资保险,投资损失的承受力得到提高,在有效降低风险率后,对其他各类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也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特别是为养老金、私人资金、银行和保险机构资金的进入提供了条件。

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的运转对扩大风险投资资金的规模也有促进作用。如果风险投资资金大部分来自政府资金,其他投资机构资金不参与风险投资,则政府风险投资资金的投

资规模受到很大限制。在有风险投资保险后,投资风险得到控制,可吸引其他投资机构资金参与风险投资项目,在其他风险投资资金的参与下,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就具有杠杆作用,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保险资金需求是不等于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如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规模是1000万元人民币,假设风险投资保险资金是投资规模的20%,则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就具有5倍的放大系数,也就相当于政府的风险投资资金扩大了5倍,原来政府的1000万元人民币只能投资一个项目,现在可以为5个投资规模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保险。另外,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可吸引更多的非政府投资机构参与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有积极意义。

在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后,政府资金将只作为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保险资金,不谋求商业利益,这种模式符合我国现阶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而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是以商业模式运营的,他们在政府的风险保险资金支持下开展风险投资项目,商业利益有所保证,风险和收益的均衡关系向收益方向倾斜,有利于更多的其他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形成风险投资资本的竞争,有利于发挥专业风险投资家的技能,提高被投资企业和项目的成功率。

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完善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投资基金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转让企业的股权并获取高额投资利润,从而撤出在企业的投资。由于我国对企业上市的要求较高,一般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上市要求,风险资本如不能退出被投资企业或项目,风险资本的高收益也无法实现,而且限制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再投资,降低了风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风险投资的发展。建立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是促进风险投资的重要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现有资本市场难以满足创业企业上市的需求,限制了资本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创业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创业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开辟了渠道,建设创业板市场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是促进创业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创业板市场的人市标准应建立在能满足大多数创业企业符合上市要求之上,降低创业企业人市的门槛是其首要条件,使大部分一般的创业企业都能达到在其市场上市的标准。建立创业板市场的目的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准人条件应较主板市场更为宽松,才能达到建立创业板市场的目的。具体的准人条件具有健全的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具有较高的业务增长潜力、有高度集中的业务范围、周全的业务发展计划和业务发展战略,并遵守《公司法》和《证券法》。在企业达到上述标准后就应允许其在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另外,我国创业板市场依附于一个证券交易所的模式,也限制了创业板市场的规模,这是由于受交易技术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约束,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建立独立于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是创业板市场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可以考虑在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上市条件设计时采用多样化的上市条件。对有一定规模且有盈利的企业,上市条件低一些,有一定规模但暂时无盈利的企业,上市条件高一些和监管严格一些。这样既能兼顾不同公司的特点和需求,又能减少市场风险及投资人的风险。在《管理办法》中将市场定位于“高成长型,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公司”,这类公司的净资产中往往拥有较多高新技术专利,因此,应对创业板公司的无形资产(技术和发明专利)占净资产比例进行规定,且相对于主板市场应该更高。另外,从《管理办法》来看,目前创业板并不支持具有高成长性但目前尚未盈利或盈利能力较弱的创业公司,这实际上排除了一些风险投资额很大,成长性很强,却尚未赢利的企业和项目。在制定这类企业的上市条件时,应考虑公司虽然尚未盈利,但净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在采取这些措施后,风险资本的退出得到保证,风险投资的发展速度将更加稳健,对扩大风险投资规模和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四、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的具体措施

科学技术创新既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经济安全的根本保障,要使高新技术有效地实现产业化,需要建立和完善能有效地动员和集中创业资本、促进知识向高新技术转化、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进程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对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对于高新技术的开发及其成果的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上面的分析,采取以下措施对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将会有积极意义:

1 建立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的建立,对降低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当前风险投资机构承受风险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有效提升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风险项目的积极性,为扩大风险投资资金规模提供支持。

2 加强与国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专家的技能,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管理是降低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的保证。

3 法律和政策的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2006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的《创新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从法律保障、税收和融资渠道等方面为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更多渠道。

4 拓宽风险资金的来源渠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提高私有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比例。充分利用大中型企业资源,使企业将风险资本的投资作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注重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积极引入保险公司资金和养老金的介入,加强与发展与外资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作。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篇10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9-0142-02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讲,所有的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性,风险投资的运作其实就是风险识别、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过程。通常来说,风险投资主要有这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与风险投资公司或者风险投资基金相关的风险,比如说风险资本投资者对风险公司或基金的管理控制风险、公司或基金运作的结构风险等;二是风险资本投入风险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一般而言,风险投资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

一、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投资产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投资者为了实现风险资本保值和增值的风险管理目标,往往会采用这几种风险管理方法。

(一)对风险投资机会的审慎选择与评估

为保证投资的风险降低最低限度,风险投资家必须要先对拟投资对象进行充分的风险识别与前期评估。通常来说,在进行风险投资之前,风险投资家将对投资企业或项目的各种影响风险资本增值与退出的风险,进行认真的分析,同时还需要设计出相应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此外,风险投资家也会把风险管理的策略,转化为风险投资协议的若干条款与风险投资家的积极参与管理的实践中。

(二)全面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

1.项目组合。我们都知道所有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都很高,因此,风险资本的投资必须分散化。这也就决定了风险投资公司,会考虑在在一系列有较好前景的行业中,把管理的全部资金投向30~40个组合投资风险企业。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风险企业数量通常都会随着总体风险资金额的增加而适度增加。

2.阶段组合。风险投资的企业都是处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大量实践证明,投资风险的平衡与投资收益的变化与该风险企业所处的具体产业、技术与商业周期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在种子期与第一阶段,风险投资家不会投入资金总额的1/3,而是投资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如果是比较成熟的风险企业,因为其已经度过了增长阶段的危机期,能够影响其运作的风险不大,相应的权益价格要高于那些未成熟的早期风险企业。不过,早期风险企业的资本增值潜力会远远大于成熟企业。

3.产业组合。成功的风险投资家总是会专注于高增长行业。风险投资家将风险资金投向大量不同的产业,而通过这种产业分类,能够减少某产业的衰退对于风险投资组合的不利影响。

4.联合投资,通常情况下,在企业后期阶段的组合投资中,风险企业对风险资金的需求将会远远超过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额,联合投资带来大量资本,也就能够满足风险企业的后续投资的需求,同时共同参与同一个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这就是说,联合投资方式一方面分散了风险投资的固有风险,另一方面会将为快速增大的风险企业提供更为广泛的资源与技术服务。

(三)与风险企业分享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技术

为了保证投资的效益,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家都需要与风险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风险企业提供给投资专家企业战略规划、管理资本运营、管理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并且也在风险企业的董事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家积极参与投资组合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确保风险投资目标的实现。如果风险资本投入风险企业,风险资本的成功实现增值退出取决于风险投资家在风险企业中对重要的商务决策施加一个积极的影响。

在投资的过程中,联合风险投资家或者风险投资家往往会在风险企业董事会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董事会代表负责与风险投资基金、风险企业各自的管理队伍保持联系,保证能够促使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施加影响,同时也在诸如企业预算、利润目标、资本结构、融资需求、战略部署与多元化战略等方面提供管理支持。如有必要,风险投资家也会通过派遣专业咨询顾问向风险企业提供财务与管理专业服务,以便能够解决各自不同的问题。

二、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

(一)风险企业的动态控制

事实上,我们可以说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注资与参与管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风险投资家对风险投资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过程。更为确切地说,风险投资的运作和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的。前者主要是强调资本推动技术、设备等各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实现经济产出的最大化;后者主要是从经济决策论的角度,强调各种风险投资管理外部与内在不确定因素对最优决策执行的结果的影响,也包括风险投资家如何处理对这些因素的不利影响。这就需要风险投资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1.风险投资中风险控制机制的策略。与一般的企业家、传统的金融家的显著不同是风险投资家熟练驾驭和控制风险的技巧与技术。假如没有风险管理与控制技术,风险投资家将很难获得较高的回报,甚至是面临很大的失败风险。正是因为风险控制和技巧的熟练,才能保证其获得高增值和高回报。

2.技术风险的相关控制。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中,有一个技术风险必须要注意:技术的知识产权问题。通常来说,在风险投资家眼里,会把知识产权看做是风险企业的价值创造的综合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利、交易机密、版权等都完全可能在市场上为风险企业提供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只有能够赢得超额利润,就很有可能够实现风险资本的高增值。不过,有时候即便是有了知识产权,也不能就吸引风险投资家投资。因为如果没有正确的保护措施,那前期的优势可能会被瓜分。

3.筛选风险企业家的风险转移机制。为了激励风险企业家的工作以风险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风险投资家可以通过分段投资来控制风险企业的经营风险;风险投资家在风险投资协议中商订相关的雇佣合同,使企业的管理层真正成为风险资本的雇佣者,同时通过风险企业的股份期权的给予、取消作为一种约束条件,并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管理层在职与离职的某些行为作出规定。

(二)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

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人主要是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这就存在着人风险与信息不对称现象。风险投资者不能对风险投资家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控制,就只能通过相关的投资合同来约束与激励风险投资家的运营行为,以使其不违背风险投资者的利益。

1.对风险投资家的筛选。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设定较为严格的条件来提高风险投资家的选择标准。这主要是由于好的风险投资家总是比不好的风险投资家更容易接受合伙协议的要求。而且从另一方面上看,好的风险投资家具有为风险投资者提供与高风险相适应的高额回报的技能与强烈愿望,同时,高水平的风险投资家不会通过作出一些违背投资者的利益的行为来获取自身的利益,而是从经营成功的风险企业的增值中取得报酬。

2.与风险投资公司的合同设计。

(1)风险投资基金是有固定期限的,风险投资家不能永远保管风险资金。这与共同基金的无期限寿命是不相同的。固定期限使得风险投资者有权利对风险投资家的能力进行选择。在风险资本遭受损失后,大多数的风险投资者都可能会放弃对失败的风险投资家的支持,这其实也给风险投资家一定的约束与激励,以保证其对风险资本的运作符合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篇11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简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的内涵

1.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系统性管理活动,是企业为提高企业的效益而建立的经营管理体系,具体是指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需要经过系统的策划和严格的执行。

2.企业投资管理

企业的投资管理是针对企业的各项投资进行的管理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投资的直接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投资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活动达到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企业的投资管理是针对特定业务而开展的一项管理活动。

(二)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之间存在联系。财务管理与企业投资管理的根本目的相同,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都是针对企业进行的管理活动,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便获取更大的收益;企业的投资管理本身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针对投资活动进行的财务管理活动,投资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二者也存在区别。财务管理是宏观性的管理活动,目标是企业的整个财务运作活动,而投资管理则是具体性的管理活动,本身是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环节,目标更加具体;财务管理活动的流程较长,企业投资活动只是针对投资活动而进行的。

二、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需遵循的原则

(一)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因素

1.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是投资管理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投资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人员是投资决策的提出者和制定者,企业具体的投资活动都是经过财务人员的分析论证后才确定执行的,因此财务人员的视角引导着企业投资的方向,方向一旦出现问题,再好的风险管理技术也无法与市场相抗衡,必然导致投资的损失。

2.企业具体的投资决策

企业的投资管理活动是针对具体的投资活动展开的,投资决策本身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管理活动。适合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及市场需要的投资决策在具体执行时面临的风险较小,投资管理活动也容易展开,相反超出企业自身能力及与市场大势相悖的投资决策会使企业的投资面临巨大的系统风险,投资管理业必然存在绝大的困难。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资金能力、市场条件、企业的风险管理技术等因素,经过严格的论证后才能最终确定。

3.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

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市场风险;另一类是企业本身导致的风险,包括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变化引起的投资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具有系统性,市场的变动会引起类似项目的全局性损失,通常难以避免。操作风险则是投资管理活动在具体实施时,由于财务人员的失误造成的风险,这一类风险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消除。财务风险则是由于企业自身的财力不足引起的风险。投资活动本身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而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的留存收益,另一部分是企业的融资。留存收益部分会导致企业投资的财务风险,但是筹资获得的资金却存在财务风险,一旦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慎必然会使投资活动面临巨大风险。

4.企业的融资模式与融资规模

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自身的留存收益,另一部分来源于市场融资。在自身留存收益有限的条件下,企业的投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市场融资。企业的市场融资会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投资资金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投资策略还要考虑投资金的融资模式。如果企业的投资资金来源于内部留存收益或股权投资,那么可以进行风险稍高的投资,因为项目面临较大的风险,那么投资资金需要具有稳定性。如果企业的资金来源于债务性融资,那么企业应该选择风险小收益稳定的项目。

此外,企业的融资规模能够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融资规模较大,那么企业的融资成本会随之提高,投资决策在制定时也要充分考虑其收益率等因素并随之发生改变。

5.宏观经济条件和市场条件

宏观经济环境能够直接影响投资本身面临的系统风险,能够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收益率,是决定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势能够影响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同时也能够影响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势,然后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投资决策并进行适当的投资管理。

资本市场的市场情况也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投资活动还是筹资活动,与资本市场都存在联系,资本市场的状况与条件也会影响企业投资活动。

(二)企业投资管理需遵循的原则

第一,企业的投资管理活动应该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在制定投资决策时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而投资管理活动也要以企业管理的实际水平为依据。超出自身水平的投资管理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引发投资风险。

第二,投资管理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是运用资金的行为。明确投资管理目标有利于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同时降低投资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任何投资管理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第三,企业进行投资管理活动,必须进行专业化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程序,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有组织、有计划、按照程序进行。按照科学有效的程序进行投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有利于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

第四,进行投资管理活动还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和投资管理的相关管理规定,做到科学有效,合法合规。

三、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规划

企业进行对外投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便于投资管理的进行。但是,很多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投资决策往往根据客观形势做出,如某一地区有了合适的投资项目就进行投资,或者政府在某些区域有了发展政策,在没有进行论证规划的前提下,为避免失去机会就仓促做出了决定,为将来投资风险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在以后出现收益较高的投资机会后,又会因为缺少投资资金而放弃投资。

(二)缺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技术

企业的投资面临诸多风险,尤其在我国当期资本市场不健全的客观环境下,投资的风险更加难以控制。企业的投资活动要获取正常的投资收益,必须控制风险。企业进行风险的控制需要健全风险管理技术。部分企业风险管理的技术不高,面对风险不能采取措施加以规避,缺少有效分散风险的技术。有的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投资存在的风险存在错误估计,往往低估存在的风险。

(三)缺乏后续监督

企业的投资活动本身是一个过程,完善的投资管理包括前期规划、中期风险控制和后续的审计监督等。部分企业在投资管理活动中缺少完整的管理程序,有的企业非常重视前期的投资规划,也进行了风险控制,但是对于后续的审计监督没有按照程序进行,致使投资没有按照既定的收益方向发展,使得前期的论证规划及风险控制失去了意义。

四、改善企业投资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

(一)改善企业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改善企业的投资管理是提高效益的必然要求。企业效益提高不能只靠经营管理来实现,更要靠投资管理来实现。投资是经营管理以外的重要获利方式,只有充分利用投资的作用,才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二,改善投资管理是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先决条件。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既定规模的效益提高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效益提高基础上规模的扩大。企业投资活动为企业规模的扩大提供资金支持,是规模扩大的先决条件。

第三,改善投资管理是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将资金投资于既定的领域,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避开风险,获得较高的收益,才能提高收益率,高效率地使用资金。

(二)改善企业投资管理的建议

1.投资前期进行科学的规划

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按照程序对投资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预测前期收益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将投资项目的客观要求与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进行比较,看是否适合进行投资。

2.投资管理过程中有效控制风险

投资的管理应该采用有效的投资策略和管理策略,同时企业应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对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准确估计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避免出现低估风险、盲目乐观的情况。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建立起监督小组,对投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也可以由相关部门兼任。

3.做好投资后续工作

一方面在投资后期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客观的评价,综合分析投资管理活动的成果与失误并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奖惩,做好投资活动的总结,为将来投资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

4.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

财务管理人员在投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具体管理活动的执行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应该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投资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为投资管理活动储备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会通讯,2007(07).

[2]冯永梅,王泽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J].注册会计师审计,2008(09).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篇12

2风险投资的概念及特点

2.1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是指由投资家对具有迅速成长和巨大竞争潜力的新兴未上市的高科技公司进行投资,为创业公司提供长期股权资本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并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数年后通过公开上市、出售或回购等方式撤出投资并获取高额资金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创业投资是一种将风险资本投向拥有积极发展前景的新兴或中小型企业的投资活动。风险投资由专业人才进行运作和管理,不但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使新创企业健康成长,也使风险投资家获得了高资本收益。简单来说,这是创业者和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在风险投资飞速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不断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从世界范围看,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占据全球风投产业的绝大部分(90%以上),与之相比,我国的风险投资还处在起步阶段。

2.2风险投资的特点

目前,学术界虽然对于风险投资的定义存在争议,但普遍认同风险投资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通过换取股权方式参与投资,积极参与对新企业的投资,一般来说投资额占公司股份的15%~20%,但并没有获取新兴企业的控股权。(2)风险投资一般是长期投资,短则几年,当投资的企业充分发挥其潜力后,投资方会在股权增值后进行转让,以获取投资利润。(3)投资风险大、高收益,投资对象快速成长,其市场及技术等方面均存在不确定性,专业投资人员在循环不息地对其进行各项风险投资。(4)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是程序化和专业化。投资家选择风险投资的企业多为高科技企业,但从事高科技开发的企业并不是其唯一的投资选择。(5)投资家和创业公司相互之间极为信任并充分合作,风险投资家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活动,辅助企业经营管理,以促进计划能够顺利进行。

3风险投资的运作

风险投资的运作程序大体如下:筹集资金建立投资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筛选,进行估值和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签订协议,风险投资机构投入资本并通过管理监督和服务实现增值,当获取高额资金回报后退出。

3.1风险资本的筹措

风险资本的筹措是风险投资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风险投资的迅速发展,人们在风险投资领域的投入也日益增大。由于风险投资有较大的风险,且资金需求弹性较大,因此风险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于约束力较强的民间资本。

3.2掌握资金的投向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而资本追求最大的回报决定了它的投向。所以,投资者要积极注意市场的动态,敏捷地捕捉经济发展信息,特别是那些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革命性技术,是资本投向的主要方向。

3.3明确项目选择

风险投资的关键是对所要投资的项目进行选择。风险投资往往选择刚刚起步的新创企业,它看重的是企业创业者是否具备了应有的素质,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是否有广阔的市场渗透力,企业在制定好发展战略、获得了所需的各种资源后发展潜力如何等。所以,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也需要风险投资家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长远的眼光。

3.险投资的退出

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无论被投企业经营状况如何,风险投资家都会将风险资本从风险企业中撤出。资本退出的方式及时间选择,是这个投资过程中的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关系着风险投资能否获得成功。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竞价式(股份公开上市)、契约式(出售或回购)、强迫式(破产清算)等几种方式。

4如何获得风险投资

4.1“投资就是投人”

企业家的素质被大多数风险投资家所重视。在他们看来,投资就是投人、投团队,投资对象的带头人和团队是其选择企业的重要参考指标。也就是说,企业想要获得投资,其负责人及团队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强大的团队意识,执着专注、艰苦奋斗的精神,懂得把握机遇、灵活捕捉信息等良好的素质。

4.2风险资本的选择

风险资本投资过程中,创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有利的风险投资公司与投资家,这并不是完全由风险投资家主导。作为创业企业,在判断选择风险资本的过程中,要在所有的投资协议计划中筛选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确保选择的方案符合自身利益,且可使自身的潜力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实现。

4.3商业计划书的制定

作为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接触的共同链接,商业计划书是筹措创业资金的依据,它展示了创业家的创业计划,同时也是专业投资者评估投资项目的关键材料,是风险投资活动的重要管理工具。商业计划书事实上既是为了吸引投资者注意的主要媒介,也是双方用以寻找对策、解决未来问题的行动方案。

5如何管理风险企业

风险存在着偶发性,但又存在一定的必然性。所以,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风险,这时如何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就对一家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对风险首先要有明确的认识,企业存在哪些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5.1风险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

每家企业的组织制度不同,相应的在不同的组织制度下其带来的收益也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企业要想健康成长,首先要有清晰明了的产权制度,所以,风险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在于解决产权问题。

5.2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

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大致有两点:竞争和运筹。一方面通过竞争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具有效率性,另一方面通过预见和分析,对以科技为核心的企业进行定位、组织,使其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变革中增强自身优势。

5.3风险投资的管理监控

通过参与风险企业管理,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管理监控,以此来规避风险,保障投资获益,促进产业发展。

5.险企业的运行管理

风险企业的运行管理包括这几个方面: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

人事管理,信息管理,形象管理,风险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6我国风险投资面临的问题

6.1风险投资运作无法可依

发展高新技术需要风险投资作为推动力,那么制度的完善就对风险投资的开展起到重大作用。一些发达国家就对这一理念深有体会,他们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来推动风险投资的运作,例如美国的《小企业投资法》,英国的“贷款担保计划”以及韩国的《新技术财政资助条例》等,他们以此为风险投资提供相应的保护法规。对于风险投资刚刚起步的我国来说,尽管有诸如“科教兴国计划”、《专利法》等间接的法律规范影响风险投资,但仍然缺乏明确的有关风险投资的相关政策。因此,政策立法的不完善在我国仍然是风险投资运行发展说要解决的一项关键性问题。

6.2风险投资市场不健全,金融机构未市场化

银行的风险管理贷款规定令那些规模较小并且没有三年以上业绩的企业难以获取银行的信贷支持,我国修正后的《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国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样的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限制性规定,导致了银行对风险企业产权投资的渠道不断减少,而吸纳社会资金的投资公司数量也在降低。我国风险投资市场还不健全,建立好这一市场目前还存在许多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退出的渠道不通畅,这就造成整个风险投资市场的发育受到了阻碍。

6.3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力度不够

保护知识产权是能够鼓励产生发明创造型人才的有效制度。改革开放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日趋完善并逐步向专利大国迈进。中国每年不乏有许多前景不错的项目,但由于缺乏风险投资机制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请记住我站域名/]力度不够等原因,丧失了很多风投机会。

6.4缺乏风险投资评估分析人才

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风险投资的目的就是在高风险中取得高收入。所以,对风险的评估变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有关领域的专业机构、专家、风险基金运作人员的素质要过硬。然而,目前我国这方面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7加强我国风险投资运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7.1多渠道筹集商业风险资本

当前,风险投资资本的来源有多种渠道,包括政府的积极参与和金融机构的参与等。但我们更需要鼓励各种资本积极参与到风险投资中来,特别是民间资本,加快建设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很大部分的风险投资基本上都由政府组织发起,一些地方政府出资的比例甚至超过50%,例如上海、广州、深圳等。虽然近年来这一比例有所降低,但政府在资金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我国应积极推动风险资金来源向市场转移,使之与国外成熟风险投资行业接轨。

7.2培育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