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市场规模合集12篇

时间:2023-09-14 09:20:55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篇1

东营市的石化产业是随着胜利油田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迄今为止,已发展成为东营市最大的产业,同时在国内的地方炼油业中也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山东东营石化产业发展概况

2006年底,全市共有石化企业50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共有8家。全市石化企业原油加工一次加工能力已达1590万吨,约占山东省地方炼油企业原油加工能力的1/3。企业主要以石油炼制为主,有催化裂化产能450万吨(约占全省地方炼油企业催化裂化产能的30%)、联合加氢产能220万吨、焦化产能260万吨、气分产能130万吨等,主导产品涉及汽油、柴油、重油、沥青和液化石油气等。2006年全年加工原油889万吨,占全省加工量的23.9%,汽油产量93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18.2%,柴油191万吨,占全省产量的18.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8亿元,利税28.1亿元,利润15.2亿元。

但是在发展中,东营市石化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规模较小,未实现规模经济。炼油行业是一个规模性的行业,规模化是世界各大炼油企业发展的方向。目前世界平均炼化规模已经达到600万吨,国内的平均规模为180万吨。我国《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10年,国内企业炼化平均规模要达到570万吨。而东营市炼厂平均规模仅150万吨左右,最大的装置规模综合能力550万吨,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规模差距较大。

2.企业分布过于分散,浪费资源。东营市境内的50家石化企业分布在东营市的三县两区,在这五个县区中,每个地方都有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从全市来看,企业的布局分散,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不利于原料和配套设施的综合利用,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较弱。东营市的石化企业多属于燃料油型炼厂,单套装置规模小,初级产品及副产品达不到加工规模,难以进行精制和深加工。仅生产部分丙烯和聚丙烯,无乙烯生产装置,产业链下游延伸受到制约,无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原料等高附加值石化产品。

4.原料油保障能力差,装置开工率低。自中国石油行业重组后,国内石油被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所垄断,这三大石油公司的原油基本供应本公司内部,导致地方石化企业原料油供给严重不足。

二、东营市石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东营市的石化产业发展到现在,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东营市北邻京津塘经济区,南连胶东半岛,区位优势明显。东营市在交通运输方面,建成了纵贯南北的东青高速公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路网,改造东营机场和东营市火车站,启动实施东营港扩建工程,东营港扩建工程完成后,原料油进口能力达到1000万吨,具备了近期石化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的双重功能,可形成便捷的海上原油通道。这些为东营市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自然资源。东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盐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石油资源。东营市境内有胜利油田,胜利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1.59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67.2亿立方米,这些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约有85%集中在东营市境内。

3.土地资源。东营市共有土地面积80.5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地为30.7万公顷,未利用率约为38%(全国土地的未利用率为25.5%)。同时由于黄河不断填海造陆,使东营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后备土地资源最多的城市。在这些未利用土地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盐碱地,不能进行农业耕种,但为工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人力资源。由于东营市境内有石油大学和胜利油田两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单位,使得东营市的人力资源优势突显。东营市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10.3人,比山东省平均水平多2.8人;现有各类技术人员11万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达3万人,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东营市的石化企业大多为本地区内的骨干企业,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高,企业积累了大量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人。

5.基础设施。东营市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东营市电厂和输变电设施超前建设,电网完备可靠。黄河横贯东营市全境,淡水资源十分充足,是整个山东地区供水最有保障的地区。

6.产业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东营市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与石化产业相关的盐化工、精细化工、橡胶轮胎、机械电子等产业也变成为东营市的主导产业。

三、东营市石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1.加快东营市石化行业的整合。东营市地方石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这些企业在东营市内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竞争,这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当加快对石化行业的整合。对于规模以上的石化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这些企业进行支持,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而对于小型的炼油企业,在市场中通过自由竞争进行淘汰。通过整合后提高土地、原料油、基础设施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企业效益。

2.加快石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产业集群的形成在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的合作。中国石油行业重组后的十年,中国的石油行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三大石油公司在国内市场形成了较激烈的竞争。中石化将继续稳定山东市场,中石油要加快进入经济发达的南部市场,而中海油要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同时国外的大型石油公司也在努力打开中国市场,因此三大石油公司及国外的大型石油公司对山东境内的地方石化企业进行了激烈的竞争。东营市的石化行业可借此机会选择与国内外的大型石油公司进行合作。

4.加强政府对石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对产业的支持会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应当改变过去简单的税收优惠等政策,从以下几方面共同支持:一是加强产业引导。政府应当对企业加强产业引导,引导企业积极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发展,如石化企业今后要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二是加强市场监管。目前,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竞相压价现象较多,因此政府可在维护市场的公平方面加强力量。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篇2

在全世界都在为了谋取石油资源而争先恐后的大环境下,我同石油跨周企业与一般的跨同企业相比具有一些特殊性,就决定了其在跨国并购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再加上我国石油企业迈向世界的脚步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跨国并购的经验很少.遇到的风险和阻力很大,所以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石油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得不到相关法律的支持。从1998年开始,一直到三大石油公司先后重组上市在石油T业传统计划管理模式退出历史舞台后,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同家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同时,由于缺乏统一透明的政策法规,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所有这些都与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同和世界第j大石油消费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我国是一个能源{肖费大国,人口众多,又正处于T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对于石油需求来说,石浦资源的短缺将会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为此,我国有关部门非常有必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使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

其次,政府对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金融支持不够。2003年3月,中国海油和中国石化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在哈萨克斯坦里海北部项目涉及金额达到了6.15亿美元。这在当时应该算是我国资金数额最大的一次并购案。而在中国海油对优尼科斥资185亿美元要约的巨额并购中,中国海油则要经受更大的融资风险。如果并购企业的流动资金不够雄厚或是没有可靠经济支持的话,万一并购企业无法及时从并购中获益.就很可能导致整个企业运营瘫痪。所以这时.政府对企业的资金援助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

国外石油公司并购效果明显

国外石油公司并购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崛起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最重要变化。由于新兴市场日趋开放的囝际直接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空间、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石油资源等因素,跨国石油公司积极将目标投向新兴市场以求石油资源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和石油销售市场的扩张。同时新兴市场国家也通过政策鼓励促进本国石油公司通过并购手段实现其石油资源开发和石油资源多元化供应以及保障石油安全的战略目标。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石油工业早期的收购和兼并阶段。“强并弱”、“大吃小”的模式比较普遍。相对来说也容易实现,但这样难以达到迅速扩大规模的目的。因此在新一轮的并购潮中,各大跨国石油企业为迅速增强综合实力,竞争新世纪全球石油工业的领先地位。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管理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兼并、收购、联合,积极寻求实力相当、规模庞大的合作伙伴.迅速有效地实施战略性联盟和全面业务合并。在此过程中崛起多家超大型石油公司。

纵向一体化经营.横向规模化扩张。由于一体化石油公司的上游业务的利润高于下游业务,跨国石油公司长期偏重上游业务的发展,使之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十分敏感。在1998年低油价的冲击下,石油公司缓冲低油价压力的空间极为有限,希望通过从外部进行资产结构和战略重组,加强上下游一体化的经营,扩大规模,进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御和降低风险。通过同行业横向并购,可以实现扩张所要求的资本迅速集中和规模经济效益。并购后规模的迅速扩张所产生的效益十分明显:埃克森同美孚合并后,通过裁员减薪、减少重叠业务、提高机构效率而节约短期成本28亿美元,并在世界各地经营石油勘探、原油生产和加工、石油设备制造等各项业务,上下游业务均得到了加强。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自1993年起就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随着石油产品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我国必然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但是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世界各周特别是发达国家加紧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道路将不会是平坦的。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活动时要转变经营理念,审时度势认准方向,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职能。为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我国石油企业要强化全球战略的经营理念。加入WTO后,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中面临着与强大的超级石油巨头的竞争。如果一国的石油公司在资源量、资本规模、技术、管理上达不到世界级的要求,是很难在全球石油市场上立足的。在石油这个全球性产业中.我围石油企业要具有全球化的商品观念和市场观念。从中长期看,我国原油供求缺口不断扩大,为了增强石油安全系数,必须树立全球战略的经营理念。我国正在通过鼓励国有石油公司和民营油企走出去获得份额油。另外.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努力降低成本.增强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调整营销体制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机制,积极参与世界石油经济竞争。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篇3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117-02

1 我国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自中石油“三百亿气田”、中石化“百亿气田”建设规划以来,西南油气田每年新增钻井量均在250口以上,主要集中于中石化及中石油各自所属的矿区,重点分布于川中矿区和川西矿区。2004―2009年西南新增钻井量一览如表1所示:

2009年,我国三大石油巨头的勘探开发支出为2232.37亿元,正常情况下,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总支出中用于油田技术服务的支出占70%~80%,因此国内油田技术服务的市场为1600亿~1800亿元。据《石油杂志》统计,西南地区每米进尺的油田技术服务费用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3倍。根据西南地区各年的钻井在全国中的比例,综合其服务单价的差异,2009年西南地区的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47亿元。

依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及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中石油、中石化将分别围绕“建设300亿战略大气区和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建设百亿气田”的发展方针,加快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并稳步推进老油井采收率提升工作,实现西南油气田的发展再上新台阶。两大公司“十二五”期间新增钻井规划量一览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所推导的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如图1所示。

2 我国西南地区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根据西南地区的地质特征,特别是该地区所需钻井液具有高温度、高密度的特点,每米进尺所需钻井液成本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从工程结算角度,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占勘探开发投资的5%~8%,即约156亿元。综合考虑西南地区钻井进尺在全国中所占的比例,推算2009年该地区钻井液技术服务的市场规模约为12.8亿元,随着钻井进尺的增加,以及对钻井液在环保和降本增效方面要求的加强,预计到2013年西南地区的钻井液市场将达到2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38%,如图2所示。

目前,西南地区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存在明显的系统性壁垒,中石化和中石油各自系统内基本不存在交叉服务现象。西南地区中石化系统内钻井液技术服务的主要入网企业包括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西南有限公司、成都得道实业公司等。西南地区中石油系统内的入网企业主要为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等。

3 我国西南地区油田环保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西南地区川渝气矿及周边为典型的天然气产区,与油田生产不同,天然气井正常情况下均不需要进行灌水开采,因此,气井生产的主要污染物基本为地层反排液和泥浆等,为合理保护储层结构,气藏地层水的处理一般均采用外排方式,较少回注。油田环保业务开展时间较短,大多油田从2004年才开始环保业务,如表3所示。

依据西南地区油气田石油专业工程定额标准确定的西南地区各类污染物处理单价及推导2009年西南地区油田环保市场规模约为3.98亿元,但随着该地区回注比例的增加,预计201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48%,如图3所示。

中石化西南区域主要入网企业包括四川仁智石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油田工程服务公司、胜利西南石油工程管理中心钻前部等。中石油西南范围主要包括江油顺辉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金池塘科技有限公司等。

4 我国西南地区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西南油气田既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力产气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天然气集散地。截至2009年年底,西南地区累计形成油气管道约1.95万千米,随着西气东输四线规划的进行,将有上万千米的新建管道处于规划建设之中。另外,单年钻具的下井量约为当年新增钻井量的1.5倍计算,如表4所示。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西南地区石油专业工程相关定额标准,确定该地区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单价标准,推导2009年该地区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2亿元,随着对油气管道和集输站场安全问题重视程度加强,预计到201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82%,如图4所示。

西南地区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较为开放,市场化程度较高,从事油气集输设施检测的重点企业包括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四川佳诚油气管道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四川派普承压与动载设备检测有限公司等。

5 我国西南地区防腐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在西南地区的油气开发上,由于主产油气区块开采时间较长,中浅层老井递减加快,深层气井含水量呈上升趋势,大力发展防腐技术势在必行。一般情况下,防腐蚀工程量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运输设备投入中占30%~40%,有的高达50%,化工板块投入中约占6%。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篇4

1 我国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自中石油“三百亿气田”、中石化“百亿气田”建设规划以来,西南油气田每年新增钻井量均在250口以上,主要集中于中石化及中石油各自所属的矿区,重点分布于川中矿区和川西矿区。2004—2009年西南新增钻井量一览如表1所示:

2009年,我国三大石油巨头的勘探开发支出为2232.37亿元,正常情况下,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总支出中用于油田技术服务的支出占70%~80%,因此国内油田技术服务的市场为1600亿~1800亿元。据《石油杂志》统计,西南地区每米进尺的油田技术服务费用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3倍。根据西南地区各年的钻井在全国中的比例,综合其服务单价的差异,2009年西南地区的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47亿元。

依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及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中石油、中石化将分别围绕“建设300亿战略大气区和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建设百亿气田”的发展方针,加快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并稳步推进老油井采收率提升工作,实现西南油气田的发展再上新台阶。两大公司“十二五”期间新增钻井规划量一览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所推导的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如图1所示。

2 我国西南地区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根据西南地区的地质特征,特别是该地区所需钻井液具有高温度、高密度的特点,每米进尺所需钻井液成本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从工程结算角度,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占勘探开发投资的5%~8%,即约156亿元。综合考虑西南地区钻井进尺在全国中所占的比例,推算2009年该地区钻井液技术服务的市场规模约为12.8亿元,随着钻井进尺的增加,以及对钻井液在环保和降本增效方面要求的加强,预计到2013年西南地区的钻井液市场将达到2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38%,如图2所示。

目前,西南地区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存在明显的系统性壁垒,中石化和中石油各自系统内基本不存在交叉服务现象。西南地区中石化系统内钻井液技术服务的主要入网企业包括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西南有限公司、成都得道实业公司等。西南地区中石油系统内的入网企业主要为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等。

3 我国西南地区油田环保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西南地区川渝气矿及周边为典型的天然气产区,与油田生产不同,天然气井正常情况下均不需要进行灌水开采,因此,气井生产的主要污染物基本为地层反排液和泥浆等,为合理保护储层结构,气藏地层水的处理一般均采用外排方式,较少回注。油田环保业务开展时间较短,大多油田从2004年才开始环保业务,如表3所示。

依据西南地区油气田石油专业工程定额标准确定的西南地区各类污染物处理单价及推导2009年西南地区油田环保市场规模约为3.98亿元,但随着该地区回注比例的增加,预计201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48%,如图3所示。

中石化西南区域主要入网企业包括四川仁智石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油田工程服务公司、胜利西南石油工程管理中心钻前部等。中石油西南范围主要包括江油顺辉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金池塘科技有限公司等。

4 我国西南地区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西南油气田既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力产气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天然气集散地。截至2009年年底,西南地区累计形成油气管道约1.95万千米,随着西气东输四线规划的进行,将有上万千米的新建管道处于规划建设之中。另外,单年钻具的下井量约为当年新增钻井量的1.5倍计算,如表4所示。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西南地区石油专业工程相关定额标准,确定该地区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单价标准,推导2009年该地区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2亿元,随着对油气管道和集输站场安全问题重视程度加强,预计到201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82%,如图4所示。

西南地区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较为开放,市场化程度较高,从事油气集输设施检测的重点企业包括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四川佳诚油气管道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四川派普承压与动载设备检测有限公司等。

5 我国西南地区防腐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在西南地区的油气开发上,由于主产油气区块开采时间较长,中浅层老井递减加快,深层气井含水量呈上升趋势,大力发展防腐技术势在必行。一般情况下,防腐蚀工程量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运输设备投入中占30%~40%,有的高达50%,化工板块投入中约占6%。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篇5

中山市共有十家成规模的石油气公司,其中有一个二级液化石油气码头,其他均为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所有气站总库容为5000M3,约2200吨,十家石油气公司均设有零售门市部,直接向市民销售液化石油气。但同时,中山市各区镇还存在很多无储配站的代充点。全市液化气市场的情况分三个部分来作分析:

1.1需求与供给

但目前市场上出现供给过剩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部分代充点从市外储配站充气而在本市销售,造成本市部分气站销售量不足,影响其经济效益。

1.2行业管理

中山市液化石油气行业主管部门为中山市建委,全市十家成规模的石油气公司均在市建委、公用事业局或镇安委会等机构有效监督之下运作。而且根据有关法规的精神,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对该十家公司进行监管。因此,这十家石油气公司在管理规程、规范、经营资质、安全管理服务质量方面均比较完善。

但在中山市各区镇普遍存在的代充点,却没有被有关部门纳入有效管理的范畴。主要原因是代充点面广、点多且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很大。在失去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代充点普遍存在安全措施不保障,短斤缺两、过期瓶充装的现象,而且因为避开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代充点逃税、漏税的现象很普遍,故经营成本非常低,投资少,这样其瓶装液化石油气售价一般较低,对整个液化石油气市场的负面冲击非常大。

另一方面,代充点的存在给行业管理规范化带来难题。政府的有关行业管理规范和规定,只能约束正规的石油气公司,而分布面广的零售代充点却不受约束,如何加强代充点管理,是规范液化气市场的首要任务。

1.3业内的竞争

对全市十家石油气公司的销售量的统计,详见表1。

从统计可见,中山市石油气行业并没有龙头企业,各企业各有千秋,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也只有13.5%。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镇区实行区域保护政策,各石油气公司只能局限在某一区域经营,较难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

目前这种情况,各企业为了生存,在局部地区就出现价格战,企业通过降低价格来在有限的市场中争取多一点的份额。另一方面,为了争夺批发给代充点的销售量,各石油气公司还要大幅降低批发价。这样,企业的合理利润没有了,经济效益普遍下降了。因为经营规模上不去,利润又下降,造成部分石油气企业的亏损现象,业内竞争的日益激烈,石油气公司还要大幅降低批发价。这样,企业的合理利润没有了,经济效益普遍下降了。因为经营规模上不去,利润又下降。那么,如何去进一步稳定和发展中山市的液化石油气市场呢?

2中山市液化石油气市场发展的对策

针对中山市液化石油气市场现有的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发展的方向:

2.1解决好供给相对过剩的问题

以上谈过中山市现有库存基本和需求相平衡,供给过剩主要是因为外市液化石油气通过代充点进入中山市。中山市目前的液化石油气市场是以有气库的石油气公司与代充点并存,市外液化石油气占全市月销售的10%。外市液化石油气的进入中山市场一是因为全省液化石油气市场总体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全省的液化石油气企业均要考虑向外拓展。二是全市液化石油气库布局不合理,有些镇区从外市进气更方便。如坦洲、三乡会从珠海进气,东凤会从顺德进气等等。三是因为本市企业与周边城市的液化石油气企业相比,经济规模较小,竞争优势不大。

要解决供给相对过剩,单靠政府行政指令来限制外市液化气进入中山市场的想法已经不适合市场的规律,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努力,扩大市场覆盖率和增强竞争力。

2.1.1拓展区域市场

中山市现有十家液化石油气企业中没有一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0%,经营区域也有一定局限。但其中有一些企业经营情况不错,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些企业应该向镇区市场全面拓展,在全市各镇区合理布点,使全市液化气销售网点布局更合理。一方面,市政府应有统一规划,政府应对全市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和代充点规划布点,由有资质的企业竞投。各镇政府也应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鼓励有实力的液化石油气企业通过竞投扩大区域市场,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进行市场扩张,增加企业市场覆盖面和销售量,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把失去的市场抢回来

日前液化石油气汽车己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 在国内的各大中城市也有推广应用,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液化石油气汽车具有排放清洁的优点,对于改善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有很大的作用。中山市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应积极推动液化石油气汽车计划,首先在公共汽车、出租车方面进行试点, 液化石油气企业也应该积极配合政府,建设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增加液化石油气的需求。

2.2抵御”代充点”的冲击

代充点在中山市城乡普遍存在,这里固然有行业管理的漏洞,但最主要原因是其有生存的价值,一是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居民,二是可以给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从这些意义来讲,依靠政府行政手段全面禁止代充点是不可行的,但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政府应进一步规范代充点经营,企业也应积极配合政府的举措.

2.2.1加强行业管理,取缔无证经营代充点对市场冲击最大的是无证经营的代充点,它们具有价格低,安全不保障等特点,严重扰乱了液化气市场秩序和威协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市政府应成立专门执法队伍,主管部门应联合工商、技监、物价、公安消防等部门坚决取缔无证非法经营。另一方面,要由政府规范代充点经营行为,严格代充点审批手续, 建立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对其经营资格、消防安全、计量准确度等工作,使得代充点走上规范化经营的轨道。

2.2.2液化气企业应与代充点建立合作关系

代充点一般是代客收液化气钢瓶,然后充装液化气后送回客户,其气源也是从液化气企业的充装站来的;液化气企业是代充点的供应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帮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液化石油气企业还应该拒绝向无证非法的代充点经营者充装液化石油气,肘一些合法的代无点,液化石油气企业可提供技术支援,帮助其培训员工,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消防安全的代充门市部等。另一方面,液化石油液化石油气企业可将代充点纳入自己的销售网络。在这方面,液化石油气企业可以通过努力来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2.2.3液化气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

只有正规液化石油气企业的销售渠道完善了, 销售网络健全了,才能真正堵住无证经营的代充点这一漏洞。目前,液化石油气企业依靠充装站、门巾部、送气工为销售渠道,克装点一般离市区较远,门市部的布点也相对较少,各企业基本习惯于等客户上门的销售办法。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液化石油气企业应采取主动出击的销售手段,充分发挥送气工的作用,让送气工走进住宅区,走进用户,使其成为渠道的延伸,直接主动向客户提供收瓶、充气、送气上门、安装维修一条龙服务。

2.3消除恶性竞争,创造良性竞争格局

目前,中山市内的石油气企业为了生存,大家互相压低价格,整个市场呈现恶性的价格战。有的企业的销售量虽然增加了,但利润却没有上升,甚至下降了。全市液化石油气企业经营普遍变差,如何走出恶性竞争的旋涡,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是各液化石油气企业走出困境的关键。这里需要政府来规范市场,也需要同行间的互相沟通和共同维护良性的市场。

2.3.1成立液化石油气企业商会,规范液化石油气市场

为了让液化石油气企业加强交流,互相协作,燃气主管部门应牵头组织成立“中山市燃气企业商会”,由市场各液化石油气企业组成,制定中山市的液化石油气行业经营规范,定期交流,研讨如何规范市场,还能通过商会,加强对外交流,及时了解国际、全国、全省最新的市场信息,中山市液化石油气企业可以通过商会的形式,形成自己的液化石油气市场信息网。

2.3.2液化石油气企业要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品牌

市场恶性竞争的另一因素是产品之间没有明显特征区别。液化石油气作为生活、生产的必需品,其本身的产品差别并不大,客户会因为较小的价格差异就改变供应商。各液化气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形象,增加客户的忠诚度,这需要企业以客户为核心,建立优质服务体系向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会引导消费者从单纯的价格选择过渡到对品牌的选择,使市场趋向理性化。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篇6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114-03

1 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随着原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全球及中国油田勘探开发迎来了空前的繁荣。2009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达3660亿美元,新增钻井82019口;2009年我国三大油企E&P合计投资达到2232亿元;新增钻井量24739口,新增油气井进尺5162万米。在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中,用于油田技术服务的占70%~80%,这使得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业务和收入持续保持增长。斯伦贝谢、哈利伯顿、贝克休斯三大境外油服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由 2002 年的-1.7%上升到 2008年15.3%,国内油服领域上市企业利润率也超过17.44%。

按照油田技术服务投资占E&P投资的70%~80%,设备投资占20%~30%计算,2009年我国三大石油巨头的E&P投资合计2232亿元,当年国内油田技术服务的市场为1600亿~1800 亿元。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对全球包括中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考虑到经济的快速复苏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现状,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在未来2~3年必将走出低谷并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预计2013年我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将达3028亿元,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1%(见图1)。

2 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钻井液是钻探过程中孔内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是油井的命脉,被比喻为石油钻井的“血液”。我国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高潮以后,钻井液材料技术已逐渐进入稳定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钻井液的主要功能从维护井壁稳定、保证安全钻进,发展到如何利用钻井液这一手段来达到保护油气层、多产油的目的,行业技术进一步升级。

从工程结算角度,钻井液技术服务的市场份额占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5%~8%。伴随着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复苏,三大石油公司将长期保持较高的新增钻井量和进尺水平,为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初步预计,2013年中国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70亿元,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37%(见图2)。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控制着我国绝大多数的石油和天然气油井,而其油井开采过程中的钻井液的配制及技术服务也一般都由其专门部门负责。我国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集中度较高,前十位钻井液技术服务企业市场集中度约为55%。全国范围内从事钻井液技术服务的重点企业包括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液公司、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大庆钻探工程公司、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仁智油服是国内民营最大的钻井液技术服务企业。

随着我国油田钻井技术和钻井液处理剂技术的发展,对油田化学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国内油田化学品尽管起步较晚,但后期发展十分迅猛。1995年,国内油田化学品用量为102.9万吨,市场规模仅19.14亿元,而到2009年,全行业使用量已达到147万吨,市场规模到达53.83亿元。15年间,油田化学品的使用量增加了42%以上,市场规模增长超过180%。其中,钻井用化学品用量最大,占油田化学品总用量的45%~50%,采油用化学品技术含量高,占总消量的30%以上。

3 油田环保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加快,油田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针对油田废弃物的处理,我国从1983年陆续颁布了《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石油开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等相关政策,严格控制油田废钻井液、岩屑和采出水等的处理及排放,促进油田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我国各油气田企业逐年加大了对油田污染物处理的力度,钻井废钻井液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多个油田实现了含油采出水的“零外排”,如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2009年,全国各大油田累计形成污水处理站300多座。采油地层水平均回注率达到90%左右,废泥浆的产生也得到了较好处理。依据石油专业工程定额标准确定的我国历年油田环保技术服务投资额如下:

在油田环保技术服务领域,由于油田环保最大的成本产生于污染物的运输,因此,污水处理站的选址通常要求紧临矿区。因此,各环保企业大多都按照各油气田的需要零散地建立站点,导致目前全国尚未形成规模化的跨区域经营油田环保技术服务企业,市场高度分散,行业区域性特征明显。

4 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在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领域,主要服务内容为钻具检维修和油气集输设施的检测,最常用到的检测方法为无损检测和完整性检测。

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长输油气管道6万多千米,从2001年以来平均每年建设的油气管道超过5500千米,其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近年来,国内油气管道趋于老化,腐蚀严重,我国因跑油、停输、污染、抢修等造成的损失,每年都以亿元计算。为此,国家制定了《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主干线油气输送管道3~5年必须进行管道在线检测。

另外,近年来,随着钻具应用数量的增多,钻具的寿命和稳定性也越来越受到各油田和钻井工程队的关注,针对此,《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SY/T 5369―1994标准)及中石化、中石油内部制定的《钻具配套、使用与维护技术规范》对钻具应符合的技术标准、检维修对象、检测方法及检维修周期等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并重点明确了纯钻时间超过3600小时应对钻具进行一次壁厚检测,钻具经历卡钻、断裂等事故应及时对钻具进行一次探伤,钻具分级、检测后管理单位应出具正规检测报告等重要内容,充分确保了钻具井下作业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石油专业工程相关定额标准确定的我国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如下:

在油田特种设备检测维护领域,钻具检维修方面,大多数油田目前依然保留了各自的检测队伍,基本不对外承接业务。油气集输设施的检测市场相对开放,系统交叉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全国范围内从事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的企业包括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下属检测机构等。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篇7

1 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随着原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全球及中国油田勘探开发迎来了空前的繁荣。2009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达3660亿美元,新增钻井82019口;2009年我国三大油企E&P合计投资达到2232亿元;新增钻井量24739口,新增油气井进尺5162万米。在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中,用于油田技术服务的占70%~80%,这使得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业务和收入持续保持增长。斯伦贝谢、哈利伯顿、贝克休斯三大境外油服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由 2002 年的-1.7%上升到 2008年15.3%,国内油服领域上市企业利润率也超过17.44%。

按照油田技术服务投资占E&P投资的70%~80%,设备投资占20%~30%计算,2009年我国三大石油巨头的E&P投资合计2232亿元,当年国内油田技术服务的市场为1600亿~1800 亿元。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对全球包括中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考虑到经济的快速复苏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现状,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在未来2~3年必将走出低谷并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预计2013年我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将达3028亿元,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1%(见图1)。

2 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钻井液是钻探过程中孔内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是油井的命脉,被比喻为石油钻井的“血液”。我国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高潮以后,钻井液材料技术已逐渐进入稳定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钻井液的主要功能从维护井壁稳定、保证安全钻进,发展到如何利用钻井液这一手段来达到保护油气层、多产油的目的,行业技术进一步升级。

从工程结算角度,钻井液技术服务的市场份额占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5%~8%。伴随着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复苏,三大石油公司将长期保持较高的新增钻井量和进尺水平,为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初步预计,2013年中国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70亿元,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37%(见图2)。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控制着我国绝大多数的石油和天然气油井,而其油井开采过程中的钻井液的配制及技术服务也一般都由其专门部门负责。我国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集中度较高,前十位钻井液技术服务企业市场集中度约为55%。全国范围内从事钻井液技术服务的重点企业包括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液公司、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大庆钻探工程公司、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仁智油服是国内民营最大的钻井液技术服务企业。

随着我国油田钻井技术和钻井液处理剂技术的发展,对油田化学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国内油田化学品尽管起步较晚,但后期发展十分迅猛。1995年,国内油田化学品用量为102.9万吨,市场规模仅19.14亿元,而到2009年,全行业使用量已达到147万吨,市场规模到达53.83亿元。15年间,油田化学品的使用量增加了42%以上,市场规模增长超过180%。其中,钻井用化学品用量最大,占油田化学品总用量的45%~50%,采油用化学品技术含量高,占总消量的30%以上。

3 油田环保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加快,油田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针对油田废弃物的处理,我国从1983年陆续颁布了《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石油开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等相关政策,严格控制油田废钻井液、岩屑和采出水等的处理及排放,促进油田的可持续性发展。 转贴于

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我国各油气田企业逐年加大了对油田污染物处理的力度,钻井废钻井液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多个油田实现了含油采出水的“零外排”,如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2009年,全国各大油田累计形成污水处理站300多座。采油地层水平均回注率达到90%左右,废泥浆的产生也得到了较好处理。依据石油专业工程定额标准确定的我国历年油田环保技术服务投资额如下:

在油田环保技术服务领域,由于油田环保最大的成本产生于污染物的运输,因此,污水处理站的选址通常要求紧临矿区。因此,各环保企业大多都按照各油气田的需要零散地建立站点,导致目前全国尚未形成规模化的跨区域经营油田环保技术服务企业,市场高度分散,行业区域性特征明显。

4 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在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领域,主要服务内容为钻具检维修和油气集输设施的检测,最常用到的检测方法为无损检测和完整性检测。

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长输油气管道6万多千米,从2001年以来平均每年建设的油气管道超过5500千米,其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近年来,国内油气管道趋于老化,腐蚀严重,我国因跑油、停输、污染、抢修等造成的损失,每年都以亿元计算。为此,国家制定了《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主干线油气输送管道3~5年必须进行管道在线检测。

另外,近年来,随着钻具应用数量的增多,钻具的寿命和稳定性也越来越受到各油田和钻井工程队的关注,针对此,《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SY/T 5369—1994标准)及中石化、中石油内部制定的《钻具配套、使用与维护技术规范》对钻具应符合的技术标准、检维修对象、检测方法及检维修周期等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并重点明确了纯钻时间超过3600小时应对钻具进行一次壁厚检测,钻具经历卡钻、断裂等事故应及时对钻具进行一次探伤,钻具分级、检测后管理单位应出具正规检测报告等重要内容,充分确保了钻具井下作业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石油专业工程相关定额标准确定的我国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如下:

在油田特种设备检测维护领域,钻具检维修方面,大多数油田目前依然保留了各自的检测队伍,基本不对外承接业务。油气集输设施的检测市场相对开放,系统交叉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全国范围内从事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的企业包括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下属检测机构等。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篇8

1 引言

集中程度高、寡头垄断是我国油气行业目前所呈现出来的竞争局面。面对我国石油地质行业目前的市场结构,在短期内改变勘探开采领域的垄断性是很难的,然而石油炼制与成品油销售仍然处在不断加剧的竞争趋势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集团公司在地质方面用重组的方式,通过打破了原来上下游分割垄断的局面和相互交叉的业务,来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2 我国石油地质企业外部环境

(1)国家对炼油工业实行准入制度,并宏观调整了全国炼油工业的布局。另外,从炼油工业准入制度来看,更加严格限制炼油工业,现行制度适用于国内及外资企业。从国家对炼油工业布局的调整可以推断出,为了消化原油产地生产的原油,炼油企业的数目将在原油产地有所增加。

(2)由于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会有利于缓解我国炼油行业亏损的现状,因此成品油等市场化定价机制正在如火如荼的修缮中。上游供气企业会因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上调而获利,相反下游用气市场会因此而倒闭。由于不断对外开放的原油以及成品油批发市场,石油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石油企业会因其它相关政策的变化而增加成本支出,从而缩小赢利的空间。

(3)国家已明确指出技术支撑方面和实施大型石油、天然气、煤化工和新型催化关键技术开发等重点开发内容的预期目标。地质理论、油气勘探技术以及油气开发技术将逐步向综合勘探体系、多学科协同、多技术集成的方向发展。另外石化行业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占据重要地位。

3 我国石油地质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虽然近些年我国石油产量总体上不断上升,但是相比于消费量的增长,则是较缓慢的,而且我国更加依赖进口原油。

(1)在以后的十几年里,我国天然气需借用周边国家的天然气来填补国内高速增长的需求的缺口。我国天然气的潜在消费需求是很大的,因为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在2000年就有了异常的迅速增长。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在2000-2006年里年平均增长了 12.8%,在未来十几年里,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平均增长速度预计将达到11%―13%。2020年时,约2000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量可能来临;现在的国家天然气发展总规划中有二百多个城市已通天然气,到2020年可能发展到四百多个城市。预计到2050年,65%的城市都将通上天然气。

(2)集中程度高、寡头垄断是我国油气行业目前所呈现出来的竞争局面。面对我国石油地质行业目前的市场结构,在短期内改变勘探开采领域的垄断性是很难的,然而石油炼制与成品油销售仍然处在不断加剧的竞争趋势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集团公司在地质方面用重组的方式,通过打破了原来上下游分割垄断的局面和相互交叉的业务,来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我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在炼油方面的油源争夺和成品油销售竞争必然会加剧,这是因为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国内新开工炼油项目比较多,规模比较大;国际石油公司为了保障他们在中国成品油市场上的销售资源的方式,常常建合资炼油厂或者进口油源。在销售方面,中国大陆在成品油批发市场放开后会逐步成为成品油销售的目标市场;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是成品油市场竞争的主热点区域,市场需求的增量是竞争的焦点。大型国有和外资企业将成为主要的竞争者,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日本和俄罗斯将面临主要的进口压力。

(3)国内炼油企业最红的状态,没有好的盈利能力。国内炼油企业2006年的影响下,高油价一般没有好的盈利能力。和国内炼油企业之前和在红色状态,两个炼油企业销售利润率低于2%,炼油企业家里只有在陕西延长石油公司有更高的销售利润率,和强烈的前9家石化系统企业,主要来自原油生产、石油的供应将依靠进口,因此对企业操作高度暴露在国际原油价格风险,所以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高的炼油企业中石化33一半接近破产的重要原因;前和强壮,油系统在企业有四个。炼油企业的原油的特点是接近基地,以更低的价格对于原油供应,但炼油企业和远离市场,导致更高的运输成本,增加了物流成本。

(4)石油工业由国内需求和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显著影响与关贸总协定释放障碍,新能源替代品的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一个是很高的进入壁垒,第二个是供应商的实力低;第三是寡头垄断的行业内竞争;四是客户的权力是低;五是更高的替代产品的威胁。

4 石油地质行业的主要问题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篇9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日益加快,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对中国的石油企业而言,要想尽可能多地参与分享国际石油的资源和市场,保障国内石油供应,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以国际跨国石油公司为发展标杆,实行产业链构建战略,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然而,我国石油产业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活动,目前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上下游的一体化,另外,通过几次调整,在一定程度还完善了其产业结构,但是由于这种一体化活动并不是市场发展的结果,而是国家按照地理位置划分而人为形成的,因此对于我国石油产业而言,产业链形成的非市场化必然会导致不合理的产业链。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石油企业产业链目前存在的不合理状态,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石油企业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石油企业产业链的构建缺陷

1、上下游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在全球石油行业中,国外大的跨国石油公司的业务构成情况为:上游、下游以及中游化工业务占用公司总资本的比例大概保持在70:21:9左右。造成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石油行业中化工业务的周期性波动远比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业务要明显,另外,前者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所以国外几大石油公司会自发地增加勘探开发等上游业务在整个公司业务构成中的比例,控制调整炼油业务。在我国,石油企业的上下游投资比例却极不合理: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各自拥有自己的石油采掘业、石油炼制和化工业行业,两大公司与国外公司一样,其最主要的业务也是在上游,区别仅仅在于中石油的上游投资比例要比中石化的高许多,与国外石油公司的比例差不多,中石化的上游投资比例仅保持在50%左右。具体而言,中石油上游投资规模较为突出,但下游业务却缺乏适度规模,尤其是在炼油和化工方面与国外几大石油公司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中石化的上游的投资比例要明显低于中下游的投资比例,从而导致上游生产规模明显低于中下游的生产规模,其中开采与勘探资本支出占公司总支出的一半左右,这主要是由于中下游炼化加工业需要的原油大部分依靠海外市场的进口,纵向一体化程度相对中石油要低。

2、产业链构建的国际化特征不明显

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的发展,基本上在企业开始生产阶段或者由于占领殖民地、海外并购等因素,都实施了国际化战略,使产业链延伸到了全球绝大地方。这种国际化战略不但可以使公司获得大量的原油来源、带来丰厚的利润,还可以减轻由于国际油价剧烈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国外这种国际化战略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我国的石油企业在海外石油市场中,则采用的是忽视中下游而重视上游的战略。虽然之前我国的石油企业也曾提出过要有效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国外石油市场的利用还远远不够,目前在国外市场上,我国石油企业大多只是将从国外石油市场上买到的石油直接运回国内,即扮演的只是“国际采油队”的角色。当然,这种战略的实施与我国国内有巨大的石油需求缺口这一国情相符,但这种发展战略也存在缺陷:一是容易使原油运输面临遭受西方敌对势力的风险,二是将会导致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国内油价的影响弹性有更大的风险。

二、我国石油企业产业链的合理构建建议

1、横向规模化与纵向一体化并举

任何一个公司实现了横向规模化或是纵向一体化,都应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而对于中国石油产业,应该坚持两者并举的做法,才能逐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保障企业和国家双赢的理想效果。

所谓横向规模化,是指发生在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其实质是产权买卖。在企业竞争中,较之产品经营和生产经营,产权经营是高层次的。所谓产权买卖就是收购、参股、兼并其他企业的产权,参与招投标、拍卖等形式,将部分资源扩大。通过产权买卖,将产品、项目、劳务和资本相结合,将原油、成品油的进出口贸易与合资、合作、国际招投标等跨国与跨区域经营相结合,实现企业经营的多样化、多元化和多渠道化。所谓纵向一体化,是指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在前向和后向两个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国外几大石油公司将业务重心基本上都放在业务利润更高的上游勘探与开采业务,从而使得国际油价波动对这些公司的影响不敏感,而相反,对于那些重视中下游炼油和化工业务的石油企业而言,更容易受到国际油价波动风险的影响。所以,对我国石油企业而言,今后一方面要重视进行横向兼并和收购,从外部进行资产结构和战略重组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纵向一体化的结构优化,拓展上游业务,提高企业的综合抗风险能力和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2、调整海外石油产业链

在国际市场上,应当改变以往忽视中下游而重视上游的战略,下一步应主动向产业链的中下游拓展。只有进入海外石油工业的中下游领域,我国的石油企业才能跻身全球石油供应的主流系统,从而可以极大程度地稳定我国的石油供应,避免价格受海外市场的剧烈波动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在进入国际市场后,应该积极有效地开展“一体化经营”,不仅要建成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地,建成规模化的石油生产和供应基地,还应该注重海外项目分散与多国化,并带动设备出口、技术出口和劳务输出。通过向国外输出“一揽子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必要的资金与市场,还可以转移和消化国内过剩行业的生产能力,以此促进国内产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力争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政府支持

根据石油行业的特点,毋庸置疑,要想实现对其产业链的合理构建,需要投入大额资金以及一些先进技术信息等客观条件的支撑,而这些往往是个别企业所无法承担的,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从政府层面来完善这些客观条件。比如,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资本金融市场等为石油企业提供资金,以及加大石油行业的项目研发,提升其技术水平。

此外,出于实现潜在网络经济的考虑,政府应该支持石油企业在销售环节的大规模兼并和收购举措。当前,由于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放开,因此销售终端的大规模兼并和收购,并不会影响市场的成品油零售价格,相反还会使整个社会享受到网络经济所带来的好处。如果今后一旦成品油的定价机制被放开,政府依然可以通过反垄断法等来限制石油企业的零售环节。

4、保持适度垄断

石油行业,由于其独特性,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基于此,我们认为,对石油这一特殊行业而言,政府不应该为了消除垄断而打破石油企业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应尽量减少在该行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虽然,垄断对整个社会而言意味着低效率,会产生寻租行为等,但是一旦国家鼓励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竞争,则会影响该行业的一体化所获得的好处,即一体化企业所具有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内部利益转移机制所带来的利益。这是因为石油价格的波动比较大,而一体化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产业链的相关环节进行内部利益或损失的转移,从而有效降低对其中某个环节所带来的损失,达到风险共担的作用,一旦打破这种一体化模式,虽然能降低垄断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些好处却将无法获得,比如一旦市场波动导致中间某个独立环节出现该企业自身所难以承受的巨额亏损,甚至有可能不得不破产清算时,那么对整个产业链来说,损失将会更大,行业效率将明显受到影响。此外,这样做甚至还会影响到我国石油企业参与海外市场的竞争力,面临更大的海外市场风险。而石油石化行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旦石油企业面临巨大的价格波动风险或海外市场风险,将无疑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对石油企业而言,还是要保持适度的垄断。

5、实行归核化战略,突出主业

归核化是指那些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将其主要业务放在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领域上,强调资源向核心业务靠拢,业务向企业的核心能力集中。其基本思想是将那些非核心业务剥离,将亏损资产分化,但是归核化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多元化,不等同于专业化,归核化后的企业仍然是多元化的,归核化后,企业的业务之间关联程度将会明显提高,经营效益将变好,从而会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当前我国的石油企业而言,无论从成长经历,企业规模还是经济效益,都与国外跨国石油公司存在明显的差距,更谈不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这种差距,在目前整体不如别人的同时,我国石油企业可以采取归核化战略,将主要业务放在具有核心优势的产业上,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以及国际竞争优势。此外,实行归核化战略还有助于使国内石油企业与国外石油企业组成战略联盟,从而分享其在国外石油市场的资源优势,加快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

参考文献

[1] 丁涛:论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的优化[J].石油大学学报,2005(6).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篇10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工业生产的大量需求是石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尽管工业化生产对石油的供应需求有增无减,但是石油价格下跌对石油企业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通常情况下,石油企业的生产规模大,低油价下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调整的工作很难进行,因此,探索低油价下石油企业的生存模式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低油价对石油企业的影响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与原油价格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原油价格走势图可以说是这些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命线”。这是因为一方面,原油作为企业上游勘探与开采业务的主要产品,其价格决定了上游板块的业务收益;另一方面,原油又是企业下游炼化业务的基本原料,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炼化板块的成本。所以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原油价格是影响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

总体来看,低油价对勘探开采等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上游业务板块影响较大,油价大幅下跌压缩了这些业务板块的盈利空间。另外,虽然低油价有利于降低石油化工产业链中下游炼化板块和化工板块的原料成本,但由于中国企业在这些板块往往大而不强,产品多以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通用型产品为主,因此产品价格经常会跟随原油价格下跌而出现明显下降。

二、低油价下石油企业的生存发展模式讨论

(一)剥离资产及削减投资

削减投资和剥离资产这是石油公司改进公司经营现金流的主要手段。鉴于低油价严重影响着公司的业绩,同时也影响着未来油价的上升或下跌。在2015年,石油公司在投资预算中,普遍采用了以压缩投资与剥离资产为主的投资对策。在投资预算削减过程中,资产剥离作为石油公司调整经营策略的关键。

(二)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市场中关于石油的供求关系也会对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石油企业的员工数量非常对,人力资源的劳务薪资是财务支出的重要部分,石油企业的勘探生产成本又非常高。所以在低油价市场环境下,必须要增强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因此,石油企业要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有效手段规避风险,通过技术手段降低风险。

(三)降薪及裁员

在石油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石油企业的生存模式处于宜收不宜攻的态势,谨慎开源和合理节流是其保存元气之道。石油企业的员工人数庞大,在油价走低的市场环境下,要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具体的方法是合理降低员工薪水,从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科学裁减员工。油价低迷时期,石油产品的市场供求量发生变化,生产量相对缩小,根据生产需要合理配置生产工作者的数量。降薪和裁员能够大幅减少石油企业的财政支出,有利于在低油价市场环境下应对企业生存危机。

(四)整合石油企业资产

石油价格持续走低的市场环境下,石油企业的经营重心要落在生产效益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减小经营规模,转手不良资产,从而将经营不善的部分转让出去。对企业的总资产进行深度整合,能够让企业轻装上阵权利发展企业的主打业务。在整合石油企业的资产过程中,要对勘探技术和石油开发给予重点关注,从而夯实石油企业的核心技术,保证石油的储量和规模。重视对勘探技术的研发,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重视石油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寻找更多的原油资源,从而增加石油储量的减产能力。“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下,中国与欧亚国家合作密切,这些国家是石油销售的主要对象。

(五)改革企业投资管理机制

我国的石油企业整体上是总部集权计划投资管理体制,该体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无法灵活应对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变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有不利的一面。该投资管理机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自由度受到限制,企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很难发挥出来,最终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很难提升的状况。2016年两会着力强调了创新对于各个行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改革企业投资管理机制中,要加大对石油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利润的上升。

(六)降低成本与盘活资产

石油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由于运用了关联交易,所以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服务队伍,这样就无法形成具有良性竞争能力的行业市场。这样就导致了石油企业的勘探成本不断攀升而勘探技术创新却止步不前。石油勘探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就很难再残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应对油价暴跌的风险。石油企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同时利用好国家制定的各项有利于石化企业发展建设的方针政策,从而有利于石油企业提升自身地域风险的能力。例如,在科技创新城的建设中,石油企业可以与当地的科技创新中心或者当地的高等院校进行石油勘探技术的创新课题研究,从而降低勘探过程中的生产成本,进而能够在油价低迷时仍然可以创造出较多的利润,最终有利于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长足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到多方因素影响,石油企业因油价下跌而无法避免地遭遇经营发展困境。为了在油价低迷状态下求生存,石油以及石化企业要通过剥离资产及削减投资的方式来保存实力,要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以便于面对低油价市场对企业的冲击,要通过合理降薪及裁员的方式来缩减企业支出,要科学整合石油企业资产以便于发挥最大效力,要深化改革企业投资管理机制以利于投资收益最大化,要通过降低成本与盘活资产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因此,在石油价格持续走低的市场环境中,石油企业要对自身各个方面的管理和生产进行改革和优化,从而有利于其安全度过油价低迷的危险期。这就需要石油企业的高层管理和决策层领导具有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优秀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篇11

造成国际油价这一周期波动的决定性因素是需求和供给的非对称性变化。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博弈,实质上也是各方试图影响需求与供给之间关系的博弈,目的也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造成这一轮油价周期性波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国际原油需求增长动力不足。据《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4》提供的数据,2013年欧佩克原油生产国日产量达到3100万捅左右,而2015年全球原油产量峰值曾经达到7670.2万桶/日。而值得重视的是,这轮原油产量的增加并不是因为原油需求出现明显增长而带动起来的,而恰恰相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经济增长压力并没有缓解,经济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资源的约束作用日益强化,以生产资料过度投入为代价的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所以说,这一轮油价大幅波动,原油供给大幅度增加,很大程度上是以沙特为代表的少数国家为赶在伊朗核问题谈判成功之前以及俄罗斯受西方制裁无力反击的情况下,抢占和巩固自身在国际原油市场份额的争夺战,是为打“价格战”而采取的一轮攻势。

随着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以及石油出口禁令的解除,伊朗重返国际原油市场,未来原油供给过剩的问题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强化而不会缓解。与此同时,原油的需求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不会像2008年以前那样出现快速性增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对原油的需求已经走过高峰期,而且原油需求还会随着新能源、新技术的替代而稳步下滑,国际原油价格很可能会稳定在现有基础上并略有下跌,这种下跌很可能是缓慢的、稳步的,不会是过“山车式”的。当然,在21世纪,人类发现或者发明替代原油的新能源的可能性不大,而且随着原油资源开采接近极限,未来原油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一定的弹性,石油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的地位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

二、石油工程市场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拓展国际能源市场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断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工程企业已经深度参与到了国际原油勘探和开采市场中,不仅保障了我国原油供应的多元化,而且锻炼出一批在国际石油工程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在新的国际政治大环境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原油市场变化,如何更好地把控和站稳国际市场,是我国石油工程企业需要考虑的战略和现实问题。

(一)深刻认识掌控世界油气资源战略价值

掌控国际油气资源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实现地缘政治利益和主导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发达国家一直都在全球范围不断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加紧对世界油气资源的争夺和控制。我国原油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5月份我国原油产量1687万吨,下降幅度创下了15年来的新高。与此同时,我国对国外原油的依赖度不断攀升,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4月,我国取代美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原油进口量达到740万桶/日。可以说,我国石油工程企业肩负着在国际市场上拓展我国的能源利用空间,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的重要使命。

(二)准确把握当前国际石油工程市场基本形势

随着近年来原油市场大幅度下跌,作为原油上游市场的国际原油工程市场面临的寒冬仍没有根本好转,国际石油巨头纷纷出现亏损。2016年2月2日,英国石油公司(BP)公布2015第四财季出现大幅亏损,2015全年税项、利息前收益从2014年的盈利81亿美元降至亏损52亿美元,这是20年来最严重的年度亏损,并准备出售位于阿拉巴马州迪凯特的石化工厂。美国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也出现了巨额亏损,2015年度第三季度实现利润42.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利润几乎是“腰斩”,营业收入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是勘探和生产利润同比锐减79%。我国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油企近年来也深受国际市场原油深度调整的影响,面临着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任务。

(三)当前国际石油工程市场的主要不利因素

就目前来看,影响石油工程市场的主要不利因素:

1.国际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原油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能源,直接受到国际经济景气状况的影响。如前所述,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未来经济发展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欧盟,不仅尚未走出欧债的困扰,而且面临着英国脱欧所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欧盟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中国实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深刻影响国际经济格局,并深刻影响包括石油工程企业在内的国际原油市场。新兴经济体由于受到自身产业结构的影响,俄罗斯、巴西等近年来也陷入经济低迷状态,影响到对原油市场的需求和供应。

2.地区和平不确定性的影响。总的来看,虽然国际大的发展趋势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地区性战争从来没有中断过。尤其是近年来在中东、北非地区发展起来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严重威胁到世界和平。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大肆炒作中国南海问题,也给世界和平带来潜在不稳定因素。地区和平的演变和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原油的勘探和开采,影响原油的供应,造成原油市场的动荡和不安。这是我国石油工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考虑的问题。

3.少数产油国的国内局势演变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不断加强和我国开展全球能源部局的战略需要,我国对一些石油产油国加大投资力度。但是这些石油产油国由于内部局势的演变,直接威胁到我国石油投资安全。例如,委内瑞拉,在国际原油价格的高峰时期,这种严重依赖原油出口保持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的潜在危险并不明显,一旦原油价格大幅度下滑,其结构性矛盾就暴露无遗,并由此造成国内局势的不稳定,并影响到我国的投资,给我国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

(四)当前国际原油市场的有利因素

矛盾是事物的统一体。我们在看到国际石油工程市场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要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有利因素,并抓住这些有利因素,更好地参与国际石油工程市场的竞争。

1.争夺丰富油气资源仍然是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要战略。原油作为战略性、基础性资源,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液”,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不仅在过去力争国际原油市场的主导权,而且未来也不会改变。油气资源对世界上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谁主导了世界油气资源,谁就在国际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单纯从面积和人口来说,沙特阿拉伯绝对算不上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但是其拥有的巨额原油资源和其地处中东的地理位置,使得沙特利用其所拥有的原油资源在国际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见原油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在可见的未来,对世界油气资源的争夺仍然不会停止,西方国家都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战略。我国在国际油气资源的争夺上,绝对不能落在后面,否则就会有在能源供应上受制于人的可能。这是国家的大战略,也必然为石油工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发展的巨大空间。

2.国际油价的深度调整所提供的全球性布局的有利时机。国际油价的深度调整,一方面造成了石油工程市场投资的下降,造成一些石油工程企业的退出甚至破产;另一方面,由于油气资源价格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又为包括石油工程在内的国际原油市场的重新洗牌提供了战略性机遇。实践证明,危机与机遇是相伴而生的。国际石油工程市场的发展历史证明,越是在原油价格低迷时期,越蕴含着发展的巨大商机。1982年~1985年,在国际原油价格处于十几美元一桶的低水平的时候,国际石油公司积极参与并购交易,掀起一场大规模石油公司并购浪潮,这一时期的并购交易主要发生在北美地区,表现为各大石油公司强强联合,积极寻求扩张。1992年周期性经济危机之后,金融市场的兴旺为国际石油公司的战略调整提供了便利条件。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几年里,全球再次形成一轮石油公司兼并重组的高潮,1998年前后石油行业的并购浪潮主要缘于低油价以及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并购成为石油公司求得生存的唯一方式。这一时期美国主要一体化石油公司的并购活动主导着世界油气工业的新格局。这次历史时期,对比当今油价低迷、周期性、结构性经济危机的今天,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3.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由于受到常规石油储量的限制,近年来非常规石油开采异军突起。美国的页岩油成功开采,使得美国由原油进口国转变为原油出口国。我国石油工程企业在常规和非常规石油开采方面,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常规还是非常规石油,我国石油工程企业在技术上、管理上已经实现了质的突破,技术上日益成熟,管理上不断进步,而且随着实践的检验,这种技术不断得到考验,积累的经验日益丰富,完全有能力、有水平、有手段参与国外任何石油工程项目的竞争,参与任何地质条件下的石油工程项目的勘探和开发。

三、中国石油工程企业掌控和站稳国际市场的战略和现实选择

国际原油市场从来就不单纯是原油的问题,而是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矛盾结合体。中国石油工程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国际原油市场上站稳,不仅需要从战略层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原油市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还需要从战术层面加强研判和评估,增强对市场发展的可预见性分析,不断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石油工程市场上站稳脚跟,做大做强。

加强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战略性评估:

市场从来就是多变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市场能够完全被人类所掌控,但是市场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人类完全有能力把握市场的变动规律性,并以此为基础把风险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对石油工程市场来说同样如此。中国石油工程企业要从专业角度加强对国际原油市场走势的研判和战略性评估。

第一,成立专家委员会,定期对国际原油市场的运行态势和运行趋势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地缘政治发展变化、地区性冲突可能造成的原油供给变化、人类对原油利用能力和水平、新能源、新技术的运用对原油需求的影响,原油储量及其开采年限、原油勘探技术发展水平、原油开采技术和经济风险,甚至包括勘探和开采地区的人文状况、历史变化,评估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力求让每一个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建立在稳妥、可靠、有利、可承受的基础上,防止出现不做评估而盲目上马的状况。

第二,加强石油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随着国际石油开采领域的不断深入,世界上现有的大多数油气区块大多已经纳入世界各国勘探和开发的视野,尤其是在陆地常规油气资源方面,勘探和开采技术基本上已经成熟。而在深海油气资源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方面,单纯依靠一家企业或者几家企业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勘探和开采任务的。作为石油工程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参与更高水平的竞争,必须加强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合作,尤其是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关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我国石油工程企业更好地参与石油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提高中标率,而且可以方便我国石油工程企业全面学习和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进一步增强我国石油工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石油工程企业走出去的历史,就是不断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历史,就是在学习中提高的历史。今后,我国石油工程企业更需要这种国际合作,并在学习中发展壮大,站稳脚跟,做大做强。

第三,强化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工程效益。我国在海外的石油工程项目,不仅是石油工程企业的事情,而且代表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必须加强管理,在确保工程项目效益的前提下,更好地维护好祖国的形象。

一是要建好海外工程项目管理机构。海外工程项目远离祖国,不可能完全依靠“远程指挥”来开展项目建设,必须建好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并对项目实施控制。总结几年来的经验教训,必须把选好海外项目经理作为头等大事,不仅要懂经营、有事业心,更要忠诚于祖国,把维护祖国利益放在第一位,确保在政治上可靠。必须建立严格的项目考核机制,对海外项目经理和海外项目工程管理机构进行常态化考核,尤其是加强对资金运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防止出现对海外工程项目的失控情况发生,确保海外工程项目的国有资产属性,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是不断探索海外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实践证明,项目的总承包和分包中的漏洞是造成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也是造成财务漏洞的关键环节。在海外工程项目上,中国石油工程企业要不断完善海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采取PMC+EPC模式、顾问型PMC+EPC模式、联合项目管理团队IPMT+EPC模式等多种方式,加强对项目的过程控制,普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普遍实行绩效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严防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严防违反财经纪律的事情发生,以优质的工程项目树立祖国在海外的良好形象。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篇12

自助服务是指由获得服务资格的客户在一定的服务设施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服务规则自己独立操作,自己生产服务的同时自己消费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能够提供自助加油服务的加油站就是自助加油站,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方便快捷等优势。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成品油价格持续上涨,用工成本大幅上升,自助式加油站逐步成为世界石油公司普遍的选择。

一、重庆中石油自助加油站现状分析

重庆自助加油站始建于2008年,现有7座自助加油站投入运营,基本情况如下:

重庆中石油现有7座自助加油站全部建设在一、二类市场,一类市场四座自助站日均销量11.51吨,仅相当于重庆中石油一类市场全部加油站日均加油量(17吨)的三分之二,二类市场三座自助加油站全部集中于高速公路边,日均销量42.43,不仅远大于18.30吨的二类市场日均加油量,也高于高速公路平均销量。

二、重庆中石油发展自助加油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顾客消费心理在发生变化,对服务的心理预期也在降低,如通过适度的价格优惠进行利益驱动,推广自助站应是最佳选择。

1.中石油重庆分公司实行自助加油站的必要性

(1)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发达国家自助加油站发展经验来看,一个4-5台加油机的普通人工加油站需要20名左右员工,同等规模的自助加油站只需10人左右,美国很多建设在高速公路边的自助站甚至只需2-3人就足够了。大量的客户参与加油,减少了加油员工的高负荷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加油站员工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2)提升加油速度。人工加油站有专门的加油员,他们动作娴熟,加油效率高,但是也同样受加油员人数的限制,一般一个4-6台加油机的普通加油站,大约按一台加油机配备一名加油员值班,在加油高峰期每台加油机只能给一辆车加油,而自助加油站却可以突破加油员的限制,理论上每台加油机上的每个加油枪都可以同时加油,这样一个加油站可以同时供15-20左右的车辆同时加油,总体加油效率可以大大提升。(3)让利消费者。近几年油价不断上涨,市场怨言增多。可以把自助加油节省下来的成本让利一部分给消费者,凡进自助站加油的客户可价格优惠或通过与非油品交叉营销的优惠方式,使顾客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4)促进非油业务的发展。从国际国内自助加油站站运行情况来看,自助加油站可以使更多员工有精力投入到非油业务中,从而促进非油业务的开展。

2.重庆中石油建设自助加油站的可行性

(1)银行卡消费习惯形成和中油IC卡规模发行推动了自助加油站的发展。近几年大中城市持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要达到30%左右。重庆公司发行的中油加油卡也已具有一定规模,2009年公司成立专门的加油卡发行部,加大发行力度。持卡消费结算方便快捷,有助于推行自助加油服务模式。(2)技术设备的发展保证了自助加油站的实施。加油设备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在加油机的结算方式、安全技术、信息化管理方面具备了推行自助站的条件。(3)经营管理经验积累确保自助站安全运行。重庆中石油几年来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了亲情服务体系,积累了丰富零售管理和运营经营。

总之,自助加油站既是加油站经营服务模式飞跃的开端,也是石油零售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手段之一,代表着石油零售行业发展的方向。重庆中石油通过推广自助加油站,导入全新的加油站形象、服务模式和经营理念,符合中国石油全球化的发展定位,既有必要性,也具备可行性。

三、重庆中石油自助加油站建设整体思路

1.数量规划。充分发挥现有7座自助加油的功能,逐步加大自助加油站建设规模,力争2015年建成30座以上自助站,全市自助加油站比率达10%,2020年达到30%。

2.新建为主,改建为辅。主城区乃至一些周边区县城区既有规划区域,很难寻找新的地方来建设加油站,改建涉及到原有加油站设备处理和原有客户短时间接受新事物的问题,成本较大,因此尽量减少改建,主要以新建城区、新规划区域、新建设高速公路等地方新建加油站为主。

3.大型为主,小型为辅。自助加油站可以提高加油服务效率,加上道路交通状况大大改善,节能技术不断运用,车辆耗油量相应减少,国际加油站总体发展趋势是加油站数量减少,单店规模扩大。新形势下大型自助加油站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如美国Ulich公司自助加油站,每个站里都装有8~12台自助式加油机,直线排列在两条加油岛上,汽车可以方便地驶入油站中任一台油机前,可以在2.5分钟内完成加油。这种销售模式从一产生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很快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并在全美流行开来,平均每月销售量超过其他加油站的2倍以上。重庆中石油自助加油站建设思路也应该以大型为主,小型为辅。

4.分阶段发展。重庆市场对自助加油服务接受程度还不高,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半自助阶段和全自助阶段。

半自助加油站指一个加油站既有传统人工加油服务,也有自助加油服务方式。半自助加油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模式是分加油机的半自助加油模式,这种模式在站内分设员工加油和自助加油两部分,分流不同类型的车辆加油,既可以维护加油高峰时段的正常秩序,又能有效地保证加油站的快捷服务。第二种模式是分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油服务模式。加油站全部采用自助加油设备,但是鉴于市场对自助加油的熟悉和接受程度还不高,加油高峰期提供人工加油服务,以提高加油速度,平常时间提倡客户自助加油服务,同时由一定的加油员进行自助加油的辅导,在客户加油过程中,协助指导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加油,为推行完全自助加油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

全自助加油阶段。加油站全部采用自助加油服务模式。加油员工大大减少,主要职责是当好现场安全监管员,发现违规操作及时提醒制止,维护好加油现场秩序。同时员工要经常巡查自助加油设备状况,排查安全隐患。各自助加油站还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落实人员和责任。

四、重庆中石油自助加油站建设布局分析

国际国内自助加油站建设布局选址一般考虑四方面因素:(1)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2)周边现有加油站情况;(3)周围环境与车产业相关度,如码头、货运基地,汽车相关产业集群区(修理厂、美容店、洗车场等),餐饮产业带,旅游兴旺地区等;(4)选址地区经济、社区、道路交通、消费客户描述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车流情况,包括总车流量、入站率和单车加油量等方面。结合重庆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地理地形特征、市民加油消费偏好和重庆市现有加油站分布现状,自助加油站布局选址应遵循以新开发区市场和高速公路为主的思路。

新开发区市场。重庆中石油自助加油站在作为市区和城镇的一类市场经营效果并不大好,目前4个处于一类市场的自助加油日均加油量仅为11.51吨,仅为平均数17吨的67.7%;加上主城市区总体规划已经定型,土地成本高昂,很难获得新的加油站用地指标,因此已规划定型主城区一类市场除了特殊情况外不作为近期自助加油站考虑范围。重庆大组团发展、区府驻地的迁移、新区的开设等使重庆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加油站新开发市区建设大有潜力。综合以上因素,结合重庆交通、人流、经济、文化等现状,我们建议重庆市自助加油站一类市场建设选址首要考虑四个地方:两江新区,江北新区府片区,南岸新区府片区,沙坪坝大学城片区,其次是壁山、江津、合川、永川、涪陵、黔江等快速发展区县城市。以上地方建设自助加油站优势明显:首先作为新开发市区,土地成本相对较低,也更容易通过建设用地审批;其次新开发地区没有传统加油站竞争,客户也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后,以上地区高薪企业居多、员工文化素质高,居住群体经济佳,符合自助加油站消费者筛选标准。在具体操作时应结合当地城镇规划,城镇发展现状,全市商业、人口转移和城市企业转移带来当地消费者、经济等情况的变化精心选址。

高速公路。目前重庆二类市场自助加油站日销量为42.43,远大于总体平均数18.30吨的销售量。重庆近年来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市政府8小时重庆乃至4小时重庆的打造,更是大大加速了道路发展。车辆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市民远行意识进一步加强,用油量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的用油量不断上升,因此高速公路是未来自助加油站发展的重要选择。此外,高速公路上加油车辆多为大客车和长途货车,每次加油量大,意味着即便每公升油便宜3分钱,每自助加油一次也有相对较多的优惠,如果便宜幅度加大到5分乃至更多,对这些司机来说,吸引力更大。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高速路上加油站具有排他性,要较远的距离才有其他加油站,这样更容易为市场接受。具体布局时根据每条高速路长短、车流量、车况,结合城市间交通规划等方面因素,具体确定自助加油站位置。

参考文献:

[1]吴元友.高速公路加油站管理创新[J].财经界,2006(16).

[2]苗世财,王秀丽.加油站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社科纵横,2009(2).

[3]李昕,殷建平.我国加油站经营管理及发展趋势[J].中国石油企业.

本文系重庆中石油2009年课题《重庆中石油自助加油站建设经营服务策略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