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教育的重要性合集12篇

时间:2023-09-21 10:19:21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篇1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晓邦说:“艺术以他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情感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少儿舞蹈教育训练从生理上可以促进少儿的骨骼发育、提高少儿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首先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者,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一般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I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此,少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再者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少儿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儿童的意志,增强了儿童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最后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儿童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二、基础训练是培养和开发学生肢体语言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基础训练就是严格的基本功训练,首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解决和克服学生的自然形态,视学舞蹈的少儿,身体缺少“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表现为松懈、呆板、僵硬、不协调,因此。就必须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他们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形态;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形成其各部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培养其音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四种动作的风格韵律。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篇2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少儿教育的思维也在逐渐转变,家长和教师更加注重少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于表现出良好音乐素养和音乐天赋的少儿,更要注重对其音乐的启蒙教育。当前,西洋乐器受到了少儿的广泛欢迎,社会对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演奏乐器都有良好的启蒙教育机制,但是涉及中提琴的启蒙教育却较少,下面笔者将详细分析少儿中提起启蒙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概念

中提琴发展至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在最初的阶段中提琴是一种独立的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音乐的发展,中提琴逐渐成为一种辅质的乐器,但由于中提琴仍具有独特的音乐特性,所以中提琴教育还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新关注。相对于小提琴而言,中提琴体积较大,操作难度较大,因而少儿演奏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少儿时期音乐启蒙教学中,通常会采用形体较小的小提琴取代。这种音乐启蒙教育模式忽视了中提琴的重要性,同时也影响了中提琴演奏人才的培养。因此,重新树立中提琴启蒙教育的地位是当前在少儿启蒙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

(一)启蒙教育的早期性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少儿接触的时间越早,就越有可以塑造的空间。日本少儿音乐启蒙教育家曾指出,少儿只要具备了母语能力,同样也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才能。因此,音乐启蒙教育要把握早期性,尽早让学生接触到中提琴乐器,从而培养其对于乐器的操作能力。此外,要改变小提琴取代中提琴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于少儿中提琴基本功的培养。

(二)启蒙教育的准确性

少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音乐习惯,才能提高少儿的综合音乐素养,少儿在刚接触中提琴时,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在启蒙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在中提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提高教学方法的正确性,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演奏姿势,尤其是少儿持弓姿势,并保持少儿身体的放松性;二是教师要加强对少儿学习者的督导作用,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中提琴是一个演奏较为复杂的乐器,同时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在特定的阶段进行基础训练,才能够强化中提琴的学习技巧,提高少儿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理解学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启蒙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持弓演奏的手部动作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纠正少儿的不正确姿势,提高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四)启蒙教育的系统化

启蒙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提高音乐启蒙教育的有效性,中提琴启蒙教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按照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进行乐器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根据少儿的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启蒙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明确少儿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三、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改进

中提琴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乐器教育,对于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当前在我国的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提琴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面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教学素质

首先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提琴教育是一件乐趣十足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为少儿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和少儿的沟通,消除少儿对于中提琴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要提高其中提琴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的音乐素质和乐器演奏水平直接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中提琴基本功的准确性,并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少儿的演奏技巧。

(二)重视中提琴启蒙教育

中提琴是一种重要的西方古典乐器,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乐器,在乐队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中提琴少儿启蒙教育中,往往会把中提琴教育和其他乐器教育相混合,甚至出现了轻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现象。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要重视中提琴教育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于中提琴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突破人们对于中提琴认知狭隘的局面,提高中提琴教学的普及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启蒙教育中。

(三)编著优秀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因此相关的中提琴专家应当结合其演奏状况编写有利于教学的教材和课本,同时加强对于中提琴的研究和改进,适当减少中提琴的体积,增加中提琴的可操作性。此外,中提琴教材要侧重于对基础演奏动作的研究,提高中提琴动作教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结语

中提琴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为我国的中提琴行业提供人才,但是当前的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对小提琴的严重依赖,从而影响了中提琴的教育效果。因此,要着力解决中提琴启蒙教材缺乏、学生数量稀少的现象,并深刻认识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柯曦.浅议中提琴初极启蒙教育[J].教育探索,2011(32).

[2]陈燕.音乐艺术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3]雷霞.谈少儿音乐艺术启蒙教育[J].儿童美育,2009(29).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篇3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少儿接触的时间越早,就越有可以塑造的空间。日本少儿音乐启蒙教育家曾指出,少儿只要具备了母语能力,同样也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才能。因此,音乐启蒙教育要把握早期性,尽早让学生接触到中提琴乐器,从而培养其对于乐器的操作能力。此外,要改变小提琴取代中提琴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于少儿中提琴基本功的培养。

(二)启蒙教育的准确性

少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音乐习惯,才能提高少儿的综合音乐素养,少儿在刚接触中提琴时,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在启蒙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在中提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提高教学方法的正确性,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演奏姿势,尤其是少儿持弓姿势,并保持少儿身体的放松性;二是教师要加强对少儿学习者的督导作用,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中提琴是一个演奏较为复杂的乐器,同时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在特定的阶段进行基础训练,才能够强化中提琴的学习技巧,提高少儿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理解学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启蒙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持弓演奏的手部动作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纠正少儿的不正确姿势,提高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四)启蒙教育的系统化

启蒙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提高音乐启蒙教育的有效性,中提琴启蒙教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按照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进行乐器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根据少儿的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启蒙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明确少儿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二、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改进

中提琴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乐器教育,对于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当前在我国的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提琴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面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教学素质

首先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提琴教育是一件乐趣十足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为少儿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和少儿的沟通,消除少儿对于中提琴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要提高其中提琴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的音乐素质和乐器演奏水平直接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中提琴基本功的准确性,并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少儿的演奏技巧。

(二)重视中提琴启蒙教育

中提琴是一种重要的西方古典乐器,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乐器,在乐队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中提琴少儿启蒙教育中,往往会把中提琴教育和其他乐器教育相混合,甚至出现了轻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现象。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要重视中提琴教育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于中提琴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突破人们对于中提琴认知狭隘的局面,提高中提琴教学的普及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启蒙教育中。

(三)编著优秀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因此相关的中提琴专家应当结合其演奏状况编写有利于教学的教材和课本,同时加强对于中提琴的研究和改进,适当减少中提琴的体积,增加中提琴的可操作性。此外,中提琴教材要侧重于对基础演奏动作的研究,提高中提琴动作教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篇4

长期以来,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工作一直得到多方面的关注与重视,全国各地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产生了不少的经验,有的地方还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模式。但总体而言,轰轰烈烈的活动与丰富多彩的形式背后,是学校管理者的迷茫与少年儿童的困惑。通过对这些年来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工作的总结与回顾,我们发现,当前学校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并作出进一步探索。

一、少年儿童组织教育面临的时代困境

当前,因社会变革而带来的变化超过了过去任何时候,使得每一个群体及个人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情境。这些变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乃至社会行为的影响都极为深刻,甚至是颠覆性的。通过观察与调查,我们发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部分少年儿童对少年儿童组织缺乏认同感,对学校德育有抵触情绪。

组织认同包含对组织的意义认知、情感归依、组织评价与组织行为四个方面,这是一个源于管理理论的概念。少年儿童的组织认同主要包括少年儿童对少年儿童组织的意义认知、组织归属、活动的参与激情与积极地组织活动四个方面,集中起来即表现为少先队员的角色意识。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缺乏明显的组织认同,没有强烈的归属感。我们所看到的情形常常是,每一个适龄小学生都带着具有象征意义的红领巾,但在他们内心深处,却并没有将自己看作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相当多的人基本上不理解少先队工作的意义和少先队组织应该发挥的作用,更没有意识到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以及应具有的主人翁意识。

与此相关,这些年来,学校德育同样倍受重视,各学校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近几年对学校的调查与访问看,几乎没有一所学校不重视德育,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儿童道德发展、教师专业伦理与道德、校本德育教材的开发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同样,这些努力也并没有带来应有的效果。不少学生,甚至教师都对学校德育产生了一种潜在的抵触心理,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基本上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

第二,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德育重复交叉。

这一问题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的。我们发现,各地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教育者并不清楚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德育的区别与联系,往往把少先队活动、课程设计与学校德育混为一体。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少年儿童组织活动与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特殊性,结果造成了这样的尴尬:尽管两者分属两个不同的部门,一个是团委,一个是教委,却做着同一件事情,这导致的一个直接问题是,活动时间安排的冲突;另一个问题是活动内容的重复:由于都在从事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都强调自身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一旦不能达成一致,就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如共青团要求的每周一课时的活动,往往会与班会活动及其他主题活动相冲突。

第三,少年儿童组织缺乏退出机制,导致激励感减弱与荣誉感降低。

现今的少年儿童组织与过去稍有不同,其性质由当初的少年儿童先锋队转变为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其参与形式是适龄儿童全员入队,以充分体现少年儿童组织的普及性与群众性。不能说这样的改变没有道理,这或许是时代的需要,是出于对少年儿童情感的尊重,不歧视每一个儿童。可是,从理论和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改变可能带来的负面或者说消极影响,是少年儿童组织神圣感的弱化!由于没有退出机制,少年儿童入队时并没有初步的道德甚至政治上的预期,这就使得少年儿童入队时难以产生内在成就感与荣誉感,心中难以产生积极的渴望。由此,我们不得不在少年儿童组织中重构新的活动来体现其曾经拥有的“先锋性与先进性”,如开展“中国少年雏鹰行动”“雏鹰争章”“雏鹰假日小队”等活动。这些活动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激励先进的效果,却不能实现通过少年儿童组织全面地为培养与发展儿童思想意识奠基的作用。

第四,少年儿童组织与管理者对少年儿童组织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认识模糊。

这与前面所说的教育者将少年儿童组织工作与学校德育混为一谈相似。不少管理者认为,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就是对少年进行德育。如果不从理论上深究,仅就学校教育而言,这样的认识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从理论上研究,便会产生疑问。这种疑问首先指向两者的本质,也就是如何理解少年儿童组织教育与学校德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果我们将两者视为一体,就面临为什么要开展单独的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疑问;而假如认为两者是各自不同的方面,又怎么区别两者之间的差异呢?这些疑问如果不弄清楚,学校少年儿童组织教育与学校德育就会产生混乱,从而造成教育效果的低下甚至因为相互冲突而失效。现实中就不乏这样的案例。

二、对少年儿童组织教育时代困境的归因分析

上面所陈述的只是学校少年儿童组织教育中遭遇的主要现实困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学校德育长期存在的忽视理论探究的传统,导致中小学“德育活动化”“德育片断化”。

“德育活踊”是指,在中小学,教育者普遍认为学校德育就是开展一系列有关少年儿童道德发展与思想品德形成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各种报告会、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而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多以各种活动为主,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便很自然地将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纳入各种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之中,以至于有时候自己都无法分清楚,究竟是在进行学校德育,还是在进行少年儿童组织教育。

“德育片断化”是指,中小学德育实践中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的状况。这与前述“德育活动化”密切相关,教育者将德育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活动,各自有着独立的主题。如此,教育者虽然组织开展了大量的活动,但由于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这些活动很难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持续地发挥作用,其结果便是,活动开始时激动,活动结束后平静。

第二,忽视了对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内涵的深入研究,未能体现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重点与特色。

毫无疑问,少年儿童组织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具有非常o密的联系,但少年儿童组织教育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前所述,由于中小学德育理论研究的缺乏,人们对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本质与内涵的研究较为薄弱,这从这些年来在相关教育理论研究文献中所发表的相关论文中便可以看出。在为数众多的关于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理论研究文献中,我们较少看到有深度的理论研究文童,多数文章都是介绍学校少年儿童组织工作的实践以及较为表面化的操作性内容。这样说,并不是要贬低研究者们的研究,只是想说明,作为研究者,我们可能并没有真正思考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理论研究,或者说,更多的研究者将此纳入到学校德育或者儿童思想道德发展教育研究中去了。如此,就造成了今天这样的研究局面:一是研究内容深度不够;二是研究文章理论水平不高。

第三,少年儿童组织的群众性质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先锋意识启蒙,导致了少年儿童参与少年儿童组织活动时被动甚至消极态度。

心理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活动对于思想意识形成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也非常强调儿童早期的行为训练,并特别强调从这种训练中培养其团体意识。古人所说的“三岁看长,七岁看老”,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团体意识可以说是儿童成人后产生社会组织认同的基础,对于儿童的未来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当前的少年儿童组织缺乏选拔与淘汰机制,使得少年儿童既失去了加入少年儿童组织的内在激励,也失去了退出少年儿童组织时所产生的内疚感与挫折感。全员入队表面上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实际上却降低了儿童的成就感。两相比较,后者造成的负面效应更大,影响也更深远。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需要深入研究。

三.运用创新思维,把握时代机遇。走出时代困境

以上是对学校少年儿童组织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所作的简要分析。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如下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强化理论研究意识,探索新时期少年儿童组织工作的规律,实现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目标的科学定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应转变传统的惯性思维一一将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工作当作简单的、表面化的工作。不少人将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工作视为政治工作,并因为对政治的敏感与回避而采取简单的方式应付了事。如今,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我们更应该采取理性的方式对待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工作。应该对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本质与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其自身的特殊性,确定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力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认识现代社会的特点,深刻认识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确定科学的目标定位,实现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常态化。

第二,深入研究与理解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实质,切实把握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特点。

此处所讨论的学校德育是如今普遍流行的所谓大德育概念,即学校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律与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与教育。在此意义上,其教育与学校德育具有紧密的、无法分割的联系。但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个群众性的少年儿童组织,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重点应与学校德育有所区别,这种区别应该首先体现在它的组织性上,即对少年儿童进行初步的政治意识培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们教育者好像不再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讲政治、谈政治了,似乎一谈到政治教育就显得保守与落后。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情绪,甚至可以说是不成熟的表现。要知道,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政治。因此,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讲政治,要从小培养儿童的基本政治素养。当然,这种培养需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需要尊重儿童对政治的理解能力。只有充分考虑这一特点,才能真正使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早期的政治意识培养与训练可以为儿童更早地实现理性思维奠基,进而为今后进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在当前少年儿童组织的全员性与群众性的基础之上,整体设计学校德育框架,实现以少年儿童组织教育活动统领学校德育的基本架构,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儿童的基本政治素养包括对组织的认同,对规则的服从,具有团队意识与集体意识,具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感等。由于每一个儿童都是少年儿童组织的成员,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学校德育的所有活动无外乎两种:作为少先队员的个人活动与作为少年儿童组织的集体活动。红领巾是儿童作为少年儿童组织成员的身份标志。有了初步的政治意识,儿童就会在日常活动中将自己的个人与集体活动同少年儿童组织联系起来,通过所具有的政治素养,自觉调节自身行为,这种内在的自我调节比其它形式的德育活动具有更为直接与深远的影响。学校德育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强化儿童的组织形式,强调他们对学校规则的认同与服从,进而理解并服从社会规则,真正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基。由此,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校德育的持续效果,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篇5

同志在全国第四次少代会上指出:“少年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习惯.都在这里孕育养成”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要重视和关心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下一代的水平。

一、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

其基本内涵是坚持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审美情趣、实践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素质教育还要求尊重少年儿童的个性,承认他们的兴趣和性向的多样性与素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使每个少年儿童都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对少年儿童,加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更是目下的当务之急。

少儿图书馆在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能够发挥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必须从少儿实际和少儿图书馆实际出发,科学地把握少儿主要特点,正确认识少儿素质教育的现状,是研究少儿图书馆和少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二、少儿图书馆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优势

1.少儿图书馆公益服务的优势。

少儿图书馆是公益服务性单位,凡是少年儿童只要按照图书馆的规定办理一定的手续或借书证,就可以免费成为该馆的读者。在这里,每一位读者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没有名次之别。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在这里更进一步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成绩普通的也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成为另一领域的佼佼者,甚至可以因为在另一领域的优秀促进学习的进步。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优秀的。少儿图书馆这样广大的开放性,平等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2.少儿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少年儿童的知识欲求。

这对于少年儿童素质教育来说,是首先所必须的。一般说来,每一个少儿图书馆都具有结构合理、比例适宜、内容丰富的藏书体系,能够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广泛的知识营养。这个优势是一般教育单位所不可比拟的。在学校里,学生一学期只能面对那么几本书,虽然读好那几本书也十分必要,但从知识面的角度说,毕竟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少儿图书馆有许多藏书比学校的课本更具有趣味性、可读性,图文并茂地把动物人格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 所有这些,都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更加贴近,使之在轻松愉快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既开扩了知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

3.少儿图书馆具有良好的优雅的环境,这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读书兴趣和自觉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少儿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少儿喜爱的优秀书籍,还拥有优良的环境和优良的服务。少儿图书馆从馆舍的建筑风格到馆内布置,都充分体现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同时保持其端庄、宁静、优雅的本色。泰安市少儿图书馆屋舍舍俨然,馆周围花木葱郁、荫幽静谧、馆舍内整洁、活泼、明亮、舒适、宽敞,读者如云,且留连忘返。安静的环境,高度适宜的桌椅,浑厚的学习氛围,吸引了许多少年儿童假期带作业到少儿图书馆来完成。我馆从2005年开始在少儿馆阅览室腾出一块地方和部分桌椅,供孩子们做作业。实践证明,少年儿童在图书馆里既可以看书,又可以做作业;既可以讨论交流,又可以独立思考,并能认真完成假期作业。在图书馆做作业,家长放心,同时,也增强了少年儿童与图书馆的亲密感。

三、少儿图书馆对提高素质教育的作用

1.少儿图书馆重视阅读指导,这有利于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审美情操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少儿图书馆的小读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但认识能力低。他们来到图书馆里,读什么书,往往只是兴趣使然,由于对自身的需要和读书的目的认识不清,盲目性很大。因此,对课外阅读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指导使儿童逐渐地掌握图书的检索、利用方法,进入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良性循环,这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少年儿童来到图书馆,是到知识的海洋里航行,那么图书馆就应当担当起导航员的使命。

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是根据馆藏图书特点,在充分了解小读者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多层次的指导措施。对低幼儿童,采用耐心启发,循循善诱,逐渐培养对图书的阅读兴趣;对小学阶段的少儿,在补充他们课堂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其特长意识;对中学生,在引导他们阅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书籍的同时,注重激发他们的成才意识。从多方面优化少儿的素质结构。

2.少儿图书馆可以帮助读者挖掘时间潜能,使他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

少年儿童平时功课繁重,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是他们到图书馆“充电”的最佳时间。尤其是寒、暑假期,他们一身轻松,能够到图书馆比较从容、比较系统地读书。少儿图书馆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加大对小读者们的阅读服务,发挥自己的独特的教育功能。一方面延长开放时间,提供更大的空间,更舒适的条件,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到图书馆来阅读学习,另一方面,认真制订假期少儿读书指导计划,指导小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同时,精心组织各类读书夏令营、知识竞赛活动丰富小读者们的假期生活,充实他们多方面知识,并给他们的创造能力提供施展的天地。

3.少儿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篇6

少儿舞蹈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形式诸方面都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少儿舞蹈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简述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少儿舞蹈教育,可以陶冶少儿高尚的情操,培养少儿对美的追求。少儿舞蹈教育通过优美的音乐节奏、优美的旋律、优美的舞蹈动作及组合,塑造出优美的舞蹈形象,少儿在学习、训练、表演的过程中受到了美的教育。尤其是一些健康向上的少儿舞蹈节目,都具有十分丰富而且符合少儿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思想教育内容。少儿通过训练、表演,教育了别人,自己也受到了思想教育。二是少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少儿团队精神的一种好形式。少儿舞蹈教育一般是一种集教学、训练、排练、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训练、排练、表演等方面有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这种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有助于培养少儿严格的纪律观念,有助于培养少儿的团结意识、协作配合意识、荣誉观念及培养少儿的团队意识。三是少儿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少儿的吃苦精神,磨炼少儿的坚强意志。少儿舞蹈教育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艰苦的。对于受教育的少儿,他(她)们正是可以通过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受到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的教育。四是少儿舞蹈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是通过少儿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真正体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教育原则,符合少儿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因此,收效明显。

少儿舞蹈教育的智育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少儿可以进行知识教育。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教育内容,少儿舞蹈教育的过程首先是进行舞蹈知识教学的过程。通过教学,少儿可以学习舞蹈方面的专门知识,这些专门知识是少儿知识教育体系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那种认为舞蹈教育无知识的看法是极其片面的,也是极其错误的。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少儿的文学欣赏能力。舞蹈教育还可以提高少儿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少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想象去不断加深对舞蹈音乐、舞蹈语汇、舞蹈作品的理解,这对培养少儿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大有好处。三是可以培养少儿的表现能力。少儿的表现能力是多方面的,用舞蹈语汇去表现思想情感和情绪,也是一种表现能力。少儿通过舞蹈教育,形成一定的表演技能,可以用自身的舞蹈语汇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四是少儿舞蹈教育的实践表明,少儿舞蹈教育促进了少儿的智育教育。笔者从事少儿舞蹈教育二十多年,培养了数千名学校舞蹈骨干人才。在这些少儿中,凡是舞蹈班学习的佼佼者,在学校一般都是文化课学习的优秀学生。舞蹈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作用少儿的智育教教育,可以提高少儿的智育水平。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技艺性。在少儿舞蹈教育中,基本功训练就必然成为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可以促进少儿的健康发育,提高少儿的身体素质。首先,少儿舞蹈教育可以促进少儿形体的健美。其次,舞蹈的教学训练可以促进少儿身体多方面的全面发育,增强少儿的体质。再次,少儿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少儿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敏捷性、灵活性。少儿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敏捷性、灵活性本身就是舞蹈教学、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也是体育功能的体现。少儿舞蹈教育之所以具有显而易见的体育教育的功能,是因为它与体育教育具有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二者都是以人的肢体为训练的对象。因此,少儿舞蹈的体育功能显而易见也是十分必然的。近年来,舞蹈与体育在一些方面已经有了有机的融合,出现了体育舞蹈。少儿体育舞蹈现在已广泛开展,这种舞蹈从体育的角度看,是一种艺术体育,从舞蹈的角度看,是舞蹈体育功能的延伸和扩展。

少儿舞蹈是对少儿进行美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对少儿进行美育教育的形式很多,目前,舞蹈教育是最具广泛性的形式之一。在对少儿实施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少儿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优美的舞姿优美的舞蹈形象,陶冶了少儿美的心灵、美的情操,受到了美的教育。这种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有助于少儿形成美的形体,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道德情操美,使少儿的外在形体和内心人格形成美的统一。还应该指出,少儿阶段是人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抽象的美育教育方法不适合他们的思想特点和接受能力。而舞蹈教育形象直观,动感性强,符合少儿的认识规律。因此,通过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进行美育启蒙教育,就变得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可以通过广泛的舞蹈教育,培养和不断提高少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少儿舞蹈教育既是艺术教育的过程,也是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的过程。少儿舞蹈教育这种艺术教育形式,具有德育教育、开发智力、美育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也就是说,这种教育形式集德、智、体、美教育为一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参与性、感受性,符合少儿的心理、生理特征,是对少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

二、对少儿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是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

少儿教育是普及性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少儿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所以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目的应该非常明确,它不应该是为了排几个精彩的节目获奖出名;也不应该是为了突击完成某种任务,或是为了供成人欣赏;更不是为了培养舞蹈尖子的精英教育(如培养加工少数舞蹈家),而放弃全面发展教育。我们是从教育目的出发面向全体少儿教学,而是把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作为向少儿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无论是从选材、构思、表演形式、音乐选择,到动作设计,还是在舞蹈的教练表演过程中,都要注意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少儿舞蹈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做到少儿舞蹈教学为少儿的素质全面提高服务,也只有这样,少儿舞蹈事业才能一步一步走上正轨,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1.认识美。让孩子通过少儿舞蹈去认识生活。舞蹈是艺术,但它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通过舞蹈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生活,从小就感受到人类的真善美。例如少儿歌舞《三个和尚》,这个舞蹈表现的是:一个和尚自己挑水吃,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而三个和尚却你推我让,谁也不愿意干活儿,所以就没有水吃的故事。在故事中,当寺庙失火时,三个和尚终于排除成见,齐心协力扑灭大火,保护自己的家园,这时就连舞蹈中拟人化表演者小水桶都伸出大拇指表扬三个和尚,更何况聪明伶俐的孩子们。当我们在进行《三个和尚》的舞蹈教学中,不仅要让孩子们认识生活内容,而且还要让他们体验生活的真谛,从形象化的舞蹈教学中,培养少儿从小热爱劳动,具有勤劳合作的美德和精神。

2.体验美。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少儿舞蹈教学中通过老师精心选题、配乐及优美的动作设计,让孩子去体验人类生活的艺术升华。例如少儿舞蹈《洋娃娃与小熊跳舞》,在这个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孩子们学会洋娃娃与小熊舞蹈表演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感受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使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平添几分对人类博爱之心的向往与追求,这也是对人类善良美德的体验。

3.表现美。让孩子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新生活。少儿舞蹈教学是最能够让孩子学会表现美的,孩子们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不但在形式上创造了美,也在心灵中感受到了美,从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舞蹈表现美的形式与其他教育形式有所不同,它是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以协调的动作来表现美。例如少儿舞蹈《动物模仿操》就是通过表现灵活机敏的小猴既抓痒、又摘桃,深沉可爱的大象甩鼻、吃香蕉等情节来表现生活中的自然美,这些动作风趣幽默、生动形象,富有美感。我们的教学则是在这表现美的神韵的同时,升华孩子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我国培养新一代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全面素质教育必须从少儿教育抓起,对孩子们所实施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紧紧地围绕全面发展少儿素质教育这一中心来进行。舞蹈教学也不例外,虽然它有其自己的特殊性,但也要围绕这一教育目的进行,既发挥舞蹈教学独有的育人功能,又为少儿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整体效应。例如,我们在培养孩子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健康情感时,就可以选择像《小球迷》这一类题材。舞蹈《小球迷》是通过一些小球迷为女排的大姐姐们鼓劲加油的场面,充分地表现出孩子们心中的喜与爱。这一舞蹈虽然短小,但将给他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爱国主义教育亦在这一小小的舞蹈中潜移默化进行。

又如我们培养少儿讲文明、懂礼貌这样的纯朴、真实情感时,就可以选择《好妈妈》这样的题材。用纯朴真实的情感通过歌舞,把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在培养孩子们团结就是力量、勇敢不为的思想品德时,则选用像《老鹰捉小鸡》等少儿歌舞,寓教于乐,使孩子们在愉快、乐趣中得到启发。

三、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引起兴趣,激发孩子们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舞蹈教学首先要引起孩子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产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准确规范、优美动人的舞蹈示范来感染孩子,要选择生动风趣,便于孩子接受的舞蹈来吸引孩子,所以我们教师的素质就要高。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篇7

中图分类号:I20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29-01

F阶段,我国在教育方面推动了极大的改革,尤其是在少儿教育方面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开始注重从儿童创造能力的保护、激发等层面教育教学;而且,提出了对少儿天性维护、个性发展、开放式培养的一些新型教育观念,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原则,注重从人的角度、从儿童作为主体的角度实施新型教育。以下就从这个大的教育背景对主题展开论述。

一、概述

戏剧属于综合性最强的文学艺术种类,因而对于人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训练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戏剧故事可以激起人们的想象,使人在梦一般的形式场景中获得新的体验,受到它的净化与提升。比如,歌德曾经在《诗与真》这部自传中,就提到了在他6岁左右受到法国人所上演的戏剧,及自己与小伙伴所喜爱的木偶剧的影响,对其自身的发展有极大作用。

二、中国儿童戏剧发展状况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二十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儿童戏剧获得了初步发展,出现了《去见》、《报童》等单一性主题与简单情节的儿童戏剧,不仅让儿童上演,而且透过这种方式开始注重对儿童的教育及影响。

改革开放后独幕儿童剧、五幕剧开始登上戏剧舞台,如《铁铁》(刘明厚)、《奇怪的101》(罗英等),尤其是少年宫这种类似教育机构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儿童戏剧的题材与范围,少儿自主性地开始参与到儿童戏剧的创作过程中,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诸如《寒丹鸟的秘密》、《考拉和熊的故事》,以及以我国古代寓言为基础改编的《寒号鸟》等,也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再进一步发展,就是民间文学被拉入到儿童文学之中,儿童戏剧的主题,有了更广泛的来源,因而也获得了较大发展;另一方面,儿童戏剧的创作者开始注重对于外国经典作品,如童话故事、民间传说等方面的改编,从而带动了我国儿童戏剧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具有活力的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随着各种影视剧、舞台剧的影响,儿童戏剧中也有了更多的元素体现,如歌舞在其中的运用就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征,并在《快乐小镇》、《想变蜜蜂的孩子》中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深受儿童的喜爱。随着儿童戏剧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属于儿童世界的戏剧创作阶段,尤其是在当前时期,“成人中心”被成功去除,出现的新型儿童戏剧更加符合我国少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特征,并且形成了以想象力、游戏、趣味性为主的创造能力保护与训练培养的新思路。

三、儿童戏剧在少儿发展中的教育意义

儿童戏剧在少儿发展中的教育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以下从感性的体验、个性与创造力保护、文学修养初步培养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在儿童期,少儿对于世界的认知主要来自感官,所以,需要注重感性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从观察能力、体验认知、基本的善恶观念来进行教育,儿童戏剧因其人物、场景、故事、动作、舞蹈等,既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能够满足这些基本的感性教育要求,所以,在少儿发展中具有显著的教育意义。

其次,在现代少儿教育理念中,以创造能力的保护、培养为基础,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践,所以,这个方面要求符合儿童的游戏心态、好动心理、天真好奇等,儿童戏剧不仅具备这些功能,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儿童的模仿力、在故事情节中理解善恶,分辨好人与坏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现代化的儿童戏剧艺术训练儿童对各种艺术门类的认识与熟悉,从而埋下创造的种子。

第三,儿童戏剧中的服装、道具、舞台设置、艺术表达手段(文字、语言、动作)等,均能够给儿童留下深刻印象,并且,从儿童戏剧中少儿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戏剧艺术的审美趣味,加强少儿对于事物的艺术性感知,最终在熏陶中达到提升其文学艺术修养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化的儿童教育理念以保护、训练、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为主,重点在于对儿童各项潜在能量的激发、引导,其基点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之上,所以,一方面需要正视儿童戏剧对于儿童的影响是多面的,同时,也应该理解儿童戏剧中多种元素对于儿童教育的意义;另一方面,需要将儿童戏剧与少儿教育的关系进行进一步解析,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个联动的互相促进的形式,从而更好地通过儿童戏剧促进少儿发展及教育。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

少儿;美术教育;个性发展;创造力

少儿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少儿的绘画兴趣,并教会他们最基本的绘画技巧,激发少儿学习绘画的潜力和热情,开发少儿智力,让他们在学习绘画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少儿美术教育阶段,个性化的培养有利于塑造少儿的性格、能力以及气质等,因此,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少儿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少儿的内在潜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提升少儿对美术兴趣的同时,实现少儿个性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一、少儿美术教育中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人与人之间多多少少存在差异和不同,个性化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才需求。因此,少儿教师要坚持以少儿个性发展为教学目标,开发少儿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以此来实现幼儿个性全面发展。在我国少儿教育开展过程中,个性化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美术这门艺术本身具有较强的创作性,加上个性发展的理念,能够有效实现美术教学目标。在美术教学课堂上,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上个性化发展的融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少儿的身心成长。

二、实现少儿美术教育个性发展的途径

(一)美术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艺术,本身就是源于生活的,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内容能从根本上激发少儿对绘画的兴趣。因此,少儿美术教师要掌握不同阶段少儿的身心特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少儿的身心特点进行充分考虑,教学内容要体现少儿喜闻乐见的题材,通过美术绘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拓宽孩子的眼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举例来说,在美术课外写生活动中,孩子们对大自然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理,喜欢颜色鲜艳的花朵,因此,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以特色鲜明的梅花作为题材,让学生去自由发挥。在对梅花进行欣赏的同时,并进行提问,“为什么梅花开在树枝上呢?”少儿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梅花,引导学生体会腊月寒梅的意境,赋予梅花一定的思想,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绘画创作的热情。作为少儿美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不能限制学生绘画的角度。因此,在少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少儿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在不断思考、观察以及欣赏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实现学生的绘画理想。

(二)创新少儿美术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少儿教育现状,作为少儿美术教师,要创新美术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游戏优势,将其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少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体验学习绘画的乐趣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少儿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少儿借助自己的肢体动作,以此来提高少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式的思维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本的内容,利用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在欣赏其他优秀绘画作品的同时,感受绘画的魅力。比如,在学习《乌龟宝宝》这一堂课时,少儿美术教师在展示完小乌龟后,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小乌龟进行观察,通过仔细观察,让学生对小动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引导他们画出不一样的乌龟宝宝。此外,少儿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美术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能力的同时,敢于表现自己,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并予以奖励,以此来提升少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少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利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有机统一,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少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提高少儿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少儿教育阶段,兴趣是其最重要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才能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愿意学习绘画知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的美术活动。作为少儿美术教师来说,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少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和热情,从根本上提升美术课堂的吸引力。少儿美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功底,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情绪下学习绘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少儿美术教师要对学生保持微笑,教学态度要足够的和蔼可亲,并对学生表现出极大地耐心,和少儿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教学中坚持以少儿为中心,对少儿的想法予以尊重,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互动。其中,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对少儿想法的尊重,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轻松状态,不能将教师自己的固定思维强加于少儿的身上,在课堂中尽量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绘画氛围,提升美术教学效果,进一步实现少儿个性化发展的社会需求。

结语

在幼儿教育阶段,少儿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少儿教育理念,以少儿身心发展为基础,通过挖掘少儿内在潜力,规划和组织不同的美术学习活动,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给予少儿充分的自由,培养少儿积极创造的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少儿个性化发展。

作者:黄志雪 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代静.少儿美术教育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5(01).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篇9

幼儿教育的义务化问题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焦点。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出现在幼儿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对入园难和幼儿教育高收费现状的严重不满。虽然教育部门对炒得沸沸扬扬的幼儿教育义务化问题给予的答复是“缓行”,但幼儿教育是否应纳入义务教育仍然被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所热议。

什么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义务化之后的普及性和免费性应该是大多数提倡者的追求所在。幼儿教育能否义务化?义务化会给幼儿教育带来哪些影响?推动幼儿教育义务化应从何出发?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得不到有效回答,幼儿教育义务化只能是一个理想。笔者拙见,幼儿教育“义务化”必将是中国教育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应分阶段、分步骤、试点化、渐进式地实行改革,而率先着手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从中国教育的长足发展来看,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将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强迫性、免费性特征对幼儿教育不适用”(《幼儿教育能否义务化》曾晓东、周慧),不知道此论从何而出?要知道,目前的义务教育已经直接对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幼儿园(班)数减少、儿童入园(班)率降低、幼教资金和幼儿教师编制紧缺等。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既没有强制性又没有免费制度,学前教育的空白已是广泛存在的事实。有多少农村没有幼儿园?有多少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这是扬言“强迫性、免费性特征对幼儿教育不适用”的学者们所想象不到的。现有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使更多的学龄儿童得到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但更直接的影响是造成了学前教育的一片空白。我们一直强调要缩短城乡教育差别,但城乡教育差别恰恰是从早期教育开始的。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对贫困地区的直接影响就是早期教育过度依附于小学教育。更有甚者,农村孩子的早期教育几乎是从小学才开始的。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篇10

2少儿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原则,扩大优质示范园,提高农村乡镇中心园,规范民办园,形成以公办少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举办的少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少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少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少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市少儿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年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以上;每个乡镇办好一所中心园,中心园达标率在6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90%以上。年,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5%农村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0%以上。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二、理顺少儿教育管理体制。

3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少儿教育管理体制。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少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制定少儿教育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并认真组织实施,保证少儿教育健康发展。市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办少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少儿园的管理;市区各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少儿教育的发展规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少儿教育;各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少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保证中心园的建设和发展。要依法保证少儿园治安、平安和合法权益。

4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的少儿教育工作机制。少儿教育是涉及全社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研究解决少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保证少儿教育事业继续健康发展。

制定相关规范,教育部门是少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拟定少儿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各级各类少儿园的审批注册和业务领导。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建立健全少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培养、培训少儿园的园长和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指导和推动家庭少儿教育。

监督和指导少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及饮食卫生平安工作;对0-6周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少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规章制度。

制定各类少儿园收费规范,教育部门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根据培养本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接受能力等情况。并按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财政和物价部门负责颁发收费许可证,提供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

规划编制中合理确定少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城镇改造和市区小区建设的过程中,建设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按国家规定的有关规范。要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少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用途,也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少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少儿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导社区逐步推行。

积极建立城市少儿教师社会保证和农村少儿教师养老平安机制,劳动保证部门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少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少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推动少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5强化少儿园的规范管理。根据我市少儿教育发展实际。加强对少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严格审核少儿园的办学资格和办学条件,规范办园行为。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少儿园举办资格,颁发办园许可证。完善少儿园定期登记注册制度,每隔三年要重新登记注册,并按规定规范收取登记注册工本费。实行少儿园撤销演讲和年检制度,年检不合格的少儿园,限期整改或吊销办园许可证。整改期间不许招生。未料理登记手续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兴办少儿园。要采取有效措施,整顿社会办园秩序,坚决取缔非法举办的少儿园,确保少儿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三、深化少儿教育改革。

6切实加强公办少儿园的建设。发挥公办少儿园的示范作用,带动少儿教育的整体发展。要加大少儿教育的投入,少儿教育经费要在教育经费中统筹安排。公办少儿园的主办单位不得以转制为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少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少儿园和乡镇中心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少儿园转制必需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空余校舍要优先用于举办少儿园。

7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少儿园。社会力量举办少儿园。规范办园行为,保证办园的正确方向。

8深化少儿园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少儿教育的基础性、公益性且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进一步活化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少儿园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多种需求的社区、家庭和少儿园一体化的社会化管理体制,激发少儿园的办园活力。提高少儿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鼓励少儿园采取多样化办园形式、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逐步完善少儿教育利息核算,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分担的少儿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9各级各类少儿园要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少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少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少儿教育改革。逐步形成省级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相结合的少儿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实施少儿素质教育,坚决纠正少儿教育的保姆式”小学化”和“成人化”等违背少儿教育规律的错误倾向。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实验园(班)举办实验少儿园(班)必需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10加强示范性少儿园建设。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少儿园。要切实发挥示范性少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逐步形成以示范少儿园为中心,覆盖各级各类少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实行示范性少儿园动态评价和管理机制,定期对示范性少儿园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坚持示范性少儿园的先进性、示范性,推动少儿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1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实行少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上岗培训制度。

12加强对少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将少儿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要依照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要求。落实培训计划和培训经费,提高少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六、加强领导。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篇11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建主义学习观在受建构主义思潮影响所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他追求学用一致的境界,重视协作、协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作用,采用高度自由的教育模式,强调以青少年儿童自身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观念,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出现不仅是传统教育观念的重要改革,也是新兴教育模式创造与实践的过程,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开展,就是借鉴了建构主义学习新观念中的一些方法。云南省博物馆历史悠久,藏有很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展品,受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影响,云南省博物馆也改变了传统教育活动中,对展品进行单一性讲解与介绍的形式,开展了多种形式与内容的教育模式。并在馆内建立了博物馆青少年儿童专区,并定期举办青少年儿童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了环境与机会,并提高了青少年儿童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助于青少年儿童多元观点的建立以及全面观察事物能力的培养,符合当今教育行业发展的主流思想。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中的意义

1.学用一致,主张有意义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教育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学用一致的境界,主张开展有意义的教学。基于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学的灵活性较强,由于博物馆地点的特殊性以及该教育模式的独特性,这种教学效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为在社会教育中却能够良好的开展与进行。该类活动通常都是以班级或家庭为单位展开,使青少年儿童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提供学习的情境,增加活动对青少年儿童的吸引力。例如:云南省博物馆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开展了“红色经典”系列的手工活动。云南省作为滇西抗日的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云南省博物馆作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基底,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红色经典”系列手工活动使青少年儿童在缅怀为抗日战争牺牲的革命先烈时,萌生出对先辈的仰慕之情。这种教育不同于课堂的书本式教育,青少年儿童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中,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逐渐的去同化并吸收新的知识,与课堂上的反复讲解、背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效果上来看,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课内与课外教学内容的相结合,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

2.社会协商,使合作备受重视

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视角下,学习并非单一的“教”或者“学”,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协商与合作,在学习环节中要注重相互之间的沟通。因此,在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活动的设计中,更多的融入了诸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游戏等活动内容,尽可能的使每名青少年儿童都参与到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中来,为同龄人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提供了有效的平台。通过对参观内容的探索与讨论,逐渐将问题引入更深的层次,不仅锻炼了青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还促进了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所无法给予的。

3.自由选择,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要求青少年儿童在选择学习内容时采取自由式的选择方式,主张使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无论是博物馆教学活动的主题、活动,都可以根据兴趣进行自由的选择与学习。例如:手工品制作、少数民族文字语言学习、瓷器彩绘等一系列的学习内容及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青少年儿童的刺激反应,促进青少年儿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这种博物馆教学活动不同于通常意义上对展品的讲解,在建构注意学习观下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属于一种双向教育形式,能够有效的提高青少年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实现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活动,云南省博物馆在儿童展区正式开放的第一周,便推出了“新馆体验周”的活动,活动中涉及到“我会说泰语”、“东巴文学习”、“创意花卉”、金饰制作等十多项精彩的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与教育内容,丰富了青少年儿童的选择空间,提高了青少年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使青少年儿童在娱乐的过程中,获得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4.理解建构,强调意识和控制

在传统的概念中,学习就是学生通过教师讲解与传授,从而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只能通过被动的接受来获取新知识,无法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有倾向性的选择。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下,学习不再是被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知识,是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知识的过程。从教育方式上来看,传统的校园式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而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则是属于自发性的教育,青少年儿童有权利选择是否参加,不存在被迫参加的情况。因此,参与到博物馆教育活动中的青少年多数都是对其中的教育活动内容或某一部分教育活动内容感兴趣,这也在一定的意义上使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在构建注意学习观的视角下,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活动中不存在真正的教育者与管理者,只存在知识的引导者与探讨者,青少年儿童通过在活动中对展品相关知识的不断探讨、调查与研究,逐渐理解相关知识的真正内涵。而且这种教育活动不涉及到考试,也极大程度上减轻了青少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其更好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与吸收。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已经施行的多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制度,但教育制度依然不够完善,尤其在素质教育方面,还应该急需加强。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出现,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而且还为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丰富了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形式,使博物馆在未来的教育活动开展中发挥出更好的教育效果。

少儿教育的重要性篇12

关键词 少儿 拉丁舞 教学内容 原则

少儿拉丁的教育就像基石,打得是否牢固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至关重要,很多国际国内大牌选手都有过小时候学习舞蹈的经历,并表示少儿时期的学习对自己的成功有很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少儿拉丁舞教育科学健康的发展,避免当下我国少儿拉丁舞培训机构对少儿拉丁舞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必须对少儿拉丁舞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进行研究,少儿选手是体育舞蹈事业的明日之星,在从事体育舞蹈项目的队伍中,青少年选手人数最多。研究少儿的问题就是研究体育舞蹈发展的未来。

一、符合少儿身心特点的原则

少儿处于生理机能都处于平稳而有序的发育阶段,这个阶段的骨骼组织硬度小,韧性大,且肌肉组织也正处于健全成长的时期,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探索,乐于发现,有强烈的表现欲,舞蹈教育者应根据少儿的这些身心特点编排一些适合他们的内容,比如用儿歌作为上课训练的音乐,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解动作要领,让他们穿上漂亮的拉丁舞鞋和美丽的舞衣等等方法,因为少儿童心纯真,富于幻想,教师可以在舞蹈的选材和编排上更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满足拉丁舞基本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舞蹈编排符合少儿的身心特点的舞蹈,在训练安排上注意体力、智力活动的配合,循序渐进,培养他们对拉丁舞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拉丁舞。

二、快乐性原则

教育改革,教学创新,文化创新,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成为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新教育理念和口号。快乐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本。少儿学习拉丁舞,并不在于培养世界冠军,大多数人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拉丁舞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锻炼体型,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孩子乐于学习,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才是学习拉丁舞的真正意义,大多数孩子学习拉丁舞也是因为喜欢,让他们在轻松、自由、愉快、和谐的环境和气氛中学习拉丁舞,要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如比赛获得什么奖项、必须跳会什么、要比谁谁跳得好等等,让他们能感受到拉丁舞带来的快乐。

三、适龄性原则

在教育思想史上,许多人已经意识到教育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必须尊重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同样,拉丁舞的学习也是一个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一般而言,我们将6-9岁视为学习拉丁舞的初级阶段,这时学习的重点是了解拉丁舞,培养学习兴趣 ,在这一时期,芭蕾基训和拉丁舞的专门学习最好是各占一半且训练量不宜过大,进行芭蕾基训主要是为了训练重心和练习身体收紧挺拔的感觉,对脚背的训练也起到较好的作用,而拉丁舞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伦巴舞、恰恰舞的铜牌,银牌组合。10-12岁是拉丁舞的进入阶段,此阶段可适当加大运动量,学习内容上可选择金牌动作、金星级动作以及竞赛动作,课适当增加一些技巧动作,如旋转、引带等。

四、趣味性原则

少儿在心理上发展尚未完全定性,具有爱动好玩的特点,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会使他们出现精神不集中,兴趣变化快等现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一遍遍讲述课程理论,要求学员一遍一遍的模仿动作,这样只会让学员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们需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殊心理与特点来教学,对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变化多样,以保持少儿学习拉丁舞的新鲜感和热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