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10:46: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经济危机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世纪80年代之前,每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尽管伴有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但危机从总的来说还是突出表现在生产领域,形成了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生产下降、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失业,金融危机只是伴随现象。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1990年日本经济破沫破裂引发的金融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2000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给世界经济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表现形态。” 由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明显地转变为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发生了经济危机转型。
那什么是经济危机转型?经济危机转型是指经济危机由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转向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是指最先爆发于实体经济领域,由生产过剩导致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工厂倒闭,然后进一步蔓延到金融领域的经济危机,其主导是生产过剩所引发的经济混乱。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是指由金融领域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包括产业领域在内的全面的经济危机,其主导是金融危机。狭义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是指在金融领域爆发的包括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和系统性金融危机在内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转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形态发生转变。传统的经济危机多数首先发生于产业领域,然后传导到金融领域,突出地表现为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继而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乱并爆发金融危机,使社会经济陷入瘫痪、倒退状态。而近三十年来发生的经济危机基本上爆发于金融领域,然后传导到产业领域,主要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等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恶化的现象,致使产业领域在内的其它领域发生危机。这些金融指标包括货币汇率、短期利率、证券资产价格、房地产的价格、金融机构倒闭数目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危机都采取了金融危机 的形式,如拉美债务危机、日本泡沫危机、欧洲货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阿根廷债务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因此,当代经济危机就其表现形态来看是金融危机,但就其深层次或本质层面来看,金融危机的性质仍然是经济危机,或者说是以金融危机的形态表现出来的经济危机,这也恰好反映了当代经济危机的表现形态发生了改变。二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形态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其本质未变,还是过剩,只是过剩的表现形态发生了变化。无论传统的经济危机还是当代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其实质仍然是相对过剩。只不过当代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的“过剩”不仅仅体现在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更多的是体现在虚拟经济领域的“资本过剩”。本文所分析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主要是指广义的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转型的特征
经济危机转型即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转向金融主导型经济危机,虽然其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但其表现形态较之原先的生产过剩主导型经济危机来说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集中反映在:
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但时间漫长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复苏,但是由于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要完全复苏所需的时间将会是十分漫长的。首先,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其自身流动资金短缺或偿付能力不足的现象;而另一方面,由于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剥离了大量的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因此急需重新注入大量的资金以弥补其亏空。其次,全球经济的复苏还会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例如美元的贬值、经济的失衡及失业率的攀升等等;美元的贬值极有可能造成在实体经济或金融市场中出现新的泡沫,严重影响了经济或市场的稳定性;而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失衡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其要达到再平衡的态势又需经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失业率的攀升、就业压力的增大等非经济因素则会从另一角度制约和干扰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
除去上述所提到的不利因素,诸多有利的因素将从正面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而且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其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首先,针对于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各国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及措施,这对刺激经济的不断增长、恢复当前的市场信心、扭转经济的下滑态势、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为了应对本次金融危机,刺激本国经济的增长,从国家财政上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了巨额的投资,并对其他领域也加大了其投入的力度,积极培育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政策或措施都将大大的推进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其次,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将从很大程度上促进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在长期内会决定全球经济增长的总趋势。因此可见,在上述有利因素的作用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仍将会在整体上实现复苏,但需经过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
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产业转移加速
从另一角度来说,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实质上是对早先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一次强制性的调整,其调整的原因是该模式无法维持全球经济的持续曾长;经过这次强制性的调整,可以使全球经济重新回到再增长的良性循环之中,但其调整的成本却是极其高昂的,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一次重大衰退。
为此,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出发,必须对早先全球经济的增长模式进行一次根本性的调整,例如发达国家必须适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遏制超前和过度消费,减少自身的资产负债率,执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等;而发展中国家则需重新调整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刺激?肖费,以实现从内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或拉动,防止因外部不稳定性所导致的经济增长乏力。
经过本次金融危机,全球产业将加快向具有低成本、市场潜力大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或其他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并在此基础上尽早实现对产业的转型或升级,以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全球经济的早日复苏以及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新能源和环保节能产业有望引领全球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在本次金融危机过后,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其在新能源和环保节能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投人力度,努力推动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以此来引领全球产业结构的再调整,使其拉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增长。其次,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载体,西方发达国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在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分工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环保节能等绿色产业和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仍将继续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科技、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优势。由此可见,全球产业转移将呈现出多层次、多梯度和多向性,横向与纵向相互交融,从而形成更加复杂的全球产业格局。
三、国际贸易投资加速,但受保护主义制约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走向复苏,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将会再次活跃,并从很大程度上推动全球经济加快复苏。首先,全球产业转移将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进行,从而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且拉动了全球范围内相关服务业的增长,创造出了愈来愈多的就业机会。其次,国际贸易投资的加速还会对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区域内其产品、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的流动会更加便捷,其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或空间。最后,新能源、环保节能等绿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会带动国际贸易投资的发展,从而创造出对绿色产品、环保节能技术及设备的更多需求,拉动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复苏。
但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各国由于大多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为加快本国经济的复苏,将采取一些对本国经济或市场的保护主义政策及措施,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首先,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尽快恢复经济,保持经济的平衡,将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超前消费、扩大国内需求、降低进口需求,因此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尤为不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贸易投资的发展。其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增大的现象,也将会对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一定的冲击,其必然会采取相关保护主义措施,恢复就业市场,降低失业率。最后,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企业破产率的增加,各国必然会采取相关保护主义措施,通过设置相关障碍防止过多的本国企业被兼并或控制,尽力降低其投资或兼并活动给本国经济所带来的长期不利影响,从而弱化了国际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限制了国际性投资活动的发展。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患者人数近年来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公共健康问题。肺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多是在体检中发现,然而此时疾病已经发展为中晚期,预后较差,因此,尽早诊断并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对肺癌纤维支气管镜下形态特征及病理分型进行研究,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8例经活检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经活检及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男52例,女16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2.3±2.7)岁。其中46例患者有吸烟史,均为男性。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有肺病的患者6例,其余62例患者伴随咯血、胸闷、咳痰、气短及胸闷等临床症状。11例患者伴随消瘦、发热及声嘶症状。其中出现症状至接受诊断3个月者9例。患者经X线检查显示纵隔增宽19例,片状阴影18例,肺部有结节影、肿块25例,合并胸腔积液6例。
1.2 方 法 患者接受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前均采用血凝试验及心电图常规检查,检查前常规禁食6h,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50mg、阿托品0.5mg。术前常规采用2%利多卡因5ml雾化吸入15~20min,采用1%丁卡因对口咽部及鼻咽部进行表面麻醉后,采用OLYMPUS-P40型纤维支气管镜、OLYMPUS-IT30、PENTAX-BF1570K型电子支气管镜插入气管,参考X-CT影像检查结果对气管、隆突、健侧及患侧支气管及其分支进行检查,明确病变部位进行刷检及活检,活检至少取3块不同部位标本。未发现病变者,根据X-CT影像学资料对相对应的支气管进行刷检,同时给予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支气管冲洗技术。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诊断阳性率 不同检查技术下,肺癌诊断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活检阳性率最高,约为88.2%(60/68),刷检阳性检出率为57.4%(39/68),两种诊断准确率存在差异,P
表1 细胞学取材、纤维支镜组织学与诊断阳性率
2.2 肺癌病变部位 肺癌病变部位右侧18例,占26.5%;左侧17例,占25%,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上肺多发33例(左肺上叶18例,右肺上叶15例),占48.5%。其中单侧病变52例,双侧病变12例,单纯累及气管2例。
2.3 肺癌患者病理类型与性别关系 68例患者中鳞癌29例(42.6%),腺癌16例(23.5%),小细胞癌12例(17.6%),不易定性癌6例(8.8%),其他5例(7.5%)。纤维支气管镜下男女肺癌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吸烟指数>400支/年男性患者中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癌,吸烟指数
3 讨 论
近年来,肺癌人数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发病率明显大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普遍具有吸烟史有关,而临床研究显示,吸烟史越长的患者,病情越加严重。本次研究显示,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在病理类型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男性患者病理类型主要为磷癌,女性病理主要类型为腺癌。而在年龄分布上,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病情更加严重,同时患病人数越多,尤以男性患者表现最为明显。总之,在临床诊断时,医务人员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病理活检、显微镜检查等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诊断。
参考文献
[1] 冯俊涛,胡成平,杨红忠,等.无症状肺癌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2):958-959,963.
[2] 李允模,姚汉清,刘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2):2048-2050.
[3] 马文途,苏凝,李长江,等.161例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5):357-358,36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00-01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导致内分泌系统平衡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新陈代谢障碍,继而出现了上述多种临床表现,早期预防,合理饮食,保持健康心理,乐观情绪,注意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非常必要,同时对一般病人对症治疗,重病人适量合理的雌激素治疗是有效方法,能使广大妇女顺利渡过围绝经期。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门诊共收治围绝经期患者388例,其中40岁以下15人,40~50岁285例,50岁以上88例。有潮热出汗的254例占65%,情绪不稳、易激惹的198例占51%,心悸48例占13 %,失眠160例占41 %,减退140例占36 %,阴道干涩71例占 18%,有泌尿系症状19例占5 %。
2理特点
2.1个改变 :
情绪不稳定,表现忧郁伤感、情绪不宁、性急、烦躁、易怒、 疑、思想不集中,不能自我控制,与家人或周围的人不协调,潮热,出汗,面部和颈胸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烘热,继之出汗。精神过敏,尤其是遇事不如意时表现 为突出。
2.2焦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逐渐出现健忘、反应力下降等表现。有一些妇女因此既怕影响工作,又怕别人认为自己“老了”,常常导致精神过度紧张,注意力不易集中,而使症状进一步加重。如果此时再遭遇来自家庭或周围环境的突发事件,如丧偶、下岗、失业、老人病故等情况很容易促使其精神崩溃,引起性格和行为的改变。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多事之秋”,说明这一时期的妇女由于身负事业与家庭两副重担,身心压力很大,很可能因为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加重精神负担,心理上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而促进疾病的发生或使症状加重。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有神经质的妇女身上,则症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发现焦虑症状的发生率38.32%,其中中度及以上占58.54%,高于健康人群。
2.3抑郁:
有抑郁情绪的患者会表现出对生活失去乐趣、生活单调呆板、缺乏性兴趣、对任何事情都感到无意义,甚至有自杀意念。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曾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对419例45~55岁的妇女调查发现,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6.1%,其中轻度为69.9%,中度以上为30.1%.正在经历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更年期妇女的焦虑症状常常有所增加,这可能与更年期妇女特别是绝经后妇女一些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生率的增加有关。
3护理
3.1一般护理
围绝经期妇女容易情绪不稳,尤其是在家庭或单位受到不良气氛或工作环境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往往又会引起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更加重了发怒、多疑、失眠等症状。因此,必须加强情绪与行为护理,可有助于减轻不良情绪反应。学会回避:当遇到不良刺激时采取短暂的回避,因为离开是一种让心情冷静的很好方法。学会倾诉:尤其是一些较内向的妇女,更应该学会倾诉,找亲朋好友或保健医生,将心中的不快或疑虑倾诉,也是一种减压的好方法。学会移情:不要让家庭琐事锁住,抽空参加娱乐活动,如唱唱歌、跳跳舞、打打太极拳等,都可达到放松神经、调节情绪的目的。
3.2饮食护理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大豆卵磷脂、植物固醇有利于血脂代谢,有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牛奶还含有较丰富的天然钙,吸收率也高,是理想的钙来源。经常饮用牛奶和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比不饮用牛奶及豆制品者低且症状轻。也就是说围绝经期妇女如能坚持饮用牛奶及豆制品,可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且减轻失眠、潮热、忧郁等症状,香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当女性体内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6,会维持经前稳定的情绪。由于维生素B6可以进步神经传送素的分泌,可有效缓解经前各种焦虑症状。
3.3性生活的指导
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阴道分泌物减少,围绝经期的妇女不同程度存在阴道干涩,疼痛症状,因而导致减退的发生。而大量资料反映,性生活和谐的夫妻不仅精神愉快,而且寿命也长,也是保持中年以后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的性生活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卵巢功能、垂体下丘脑功能的调节又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指导中老年妇女保持适度和谐的性生活,也利于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神经症状。
3.4适当运动
适当增加运动量,运动可以使机体代谢增加、增强体质、降低血脂、提高抵抗力、改善大脑的血流量,此外,运动还可刺激成骨细胞生长,防止骨质疏松。
3.5要保持外阴清洁,预防老年性阴道炎的发生,重视围绝经期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3.6定期体检
此期是肿瘤的好发年龄段,应定期体检、接受妇科病及肿瘤的普查,防治围绝经期综合症、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对于围绝经期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的妇女,可以考虑口服微量雌激素,以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要注意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4讨论
围绝经期时期是妇女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年龄的妇女往往会遇到较多的生活事件,并且对大多数妇女来说,进入围绝经期本身就是一种应激。临床经验和大量的文献资料均证实,女性在围绝经期容易罹患各种疾病,尤其以情绪障碍多见,而且这种情绪障碍多以抑郁为主,可伴有或不伴焦虑。我们医护人员必须正视这为数不少的人群,应帮助指导她们如何正确对待这个生命的必然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积极面对现实,以达到体内阴阳气血之间的平衡。经过积极的护理指导,相信绝大多数妇女都能平安度过围绝经期。少数症状较重的,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激素替代疗法等,也定能获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