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合集12篇

时间:2023-09-28 09:51:06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篇1

当代人倾向于认为,最成功的教育是发现人的天赋、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个性发展。“自由个性”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中属于最高的理想,是人的最大价值。虽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受生产力等条件的限制,人们还不可能实现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自由个性”,但我们可以说年轻一代个性的发展应该是当今教育必须坚持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向。

素质教育认为人的素质是人的先天的遗传性和后天习得性的统一。它肯定人的先天潜能中内含着自然所赋予人的宝贵“矿藏”,这种“矿藏”是人后天发展的内在的基础性资源。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就有这个意思。这个“矿藏”资源合理发掘和利用的程度,直接关系个人在现实条件下的最佳发展,它构成了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最直接的基础。

“人性的发展以综合的形态表现了人的潜能的展现过程”[2]。儿童青少年智力、体力、创造力等方面的自然潜能展开于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这是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发展的依据。这样,人的潜能开发意味着人性的发展寄寓个性发展之中,它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相融合,成为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这个理想境界充满了深切的人性关怀和崇高的个性尊重,它是寓于素质教育思想中重要的人性教育因素。

开发潜能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人的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做为常态个体的儿童青少年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它能够作用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哪些方面?目前我们对这些问题还不是很清楚,但有一个问题现在却是很清楚的,这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看,人性发展之“人性”并非只指人的自然潜能的基质性;人性中除了包含人的自然属性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生存环境,个人如果脱离了人类社会,单凭其自然属性的伸展是不能成其为人的。上世纪20年代报道的印度“狼孩”就是很好的证明。

人性结构由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构成,而人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人们共同生活的相互依存性、劳动合作性和交往道德性。[3]竞争、斗争等只不过是相互依存性中的一些表现形式。人做为“社会动物”重要的是具有“社会潜能”。“社会潜能”是人在社会属性方面的潜在能力,其中包括人具有提出和遵守人际关系维系准则的能力倾向。这即是我国儒家之亚圣孟子所表述的人的“良知”、“良能”。这种做为道德性的“社会潜能”是人性的突出标志,是人兽之别的分界。动物,哪怕是低等动物如蚂蚁、蜜蜂等,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依存性和合性性,但却没有道德性。就此而论,我国儒家传统将人性归结为道德性和人是道德的人,是有一定道理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文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深刻地论述了当代教育的4个支柱,并指出学会生存是前3种学习成果,(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主要表现形式。[4]而所谓“学会生存”理解为在生存中“学会做人”。

素质教育重视吸收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中重视人的道德性的合理因素,同时吸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要文献所概括的当代先进教育思想,形成了重在学会做人的思想理念。做人的基础在于人的道德素质,在于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根基。因此,我们在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思想理念时,不能习惯于口号式的做人标准,而应在坚持社会主义社会育人要求的同时,关于发掘蕴含其中的人性教育因素。

从人性理论方面看,《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学会认知涉及人的理性本质,学会做事涉及人的实践本质,学会共同生活涉及人的多元价值本质,而学会生存则是对以上3个方面的概括,它所指向的不仅仅是人“为何而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指向了人“为何而生”、人何以为人的问题,指向了人性化和为“类”而存在的深层次本质。过去我们出于避嫌,闭口不谈做为人的类特性的“人性”,忽视教育的人性教化目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致使教育过程中的非人性化现象较为普遍的存在。教育中的非人性化现象不单是直观地暴露为令学生吃苍蝇、用小刀刮学生的脸……而在于司空见惯的“应试教育”仅着眼于人的认知本性、功利本性而忽略了人的道德性。不健全的教育每每培养出人性不健全的学生,像杀害亲生母亲、14岁的孩子杀人不眨眼①、往狗熊身上泼硫酸等缺失人性的事件时有所闻;市场经营活动中丧失天良、坑蒙拐骗而损人健康、害人性命的事件更是难以计数;不少人为一已私利不惜“宰”熟人、“宰”亲人;等等。这些跌破人性或道德底线的现象就像社会肌体的溃疡病,若不医治,就有蔓延的可能。它警示教育深刻反省过去的失误,提示素质教育重在做人,既要秉承中华古风中的“仁者爱人”,从培养人的“良知”、“良能”之善良人性的“童子功”做起,又要弘扬古希腊人文教育“圆满人性”之教育宗旨,做到“予人聪明、予人善性”两者不可偏废。这应是素质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属性,特别是道德方面的重要的人性教育因素。

毋庸讳言,儿童青少年的“自然潜能”和“社会潜能”在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内在的冲突。这种冲突的实质是人性中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斗争,决不能靠简单的压抑人在自然或社会方面的合理需要来求得矛盾的解决。解决这一冲突的根本方法只能是全面发展人性,即通过发展人性中的第三种潜能——精神潜能来缓和、调解和升华前两种潜能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张与对峙。

所谓“精神潜能”,是指人所具有的思维,特别是反思性思维,以及追求和满足精神需要的潜在能力。当代哲学思想认为,人的精神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一并构成了人性的完整结构。人的精神潜能反映的是人性中的精神属性的可能性。发展儿童青少年的精神潜能,主要指发展他们的反思性自我意识和审美追求的能力。

动物有心理而无意识,更无自我意识。儿童的自我意识是儿童能把自己做为认识到的对象,从而将自己与物、与他人明确地区别开来,达到对自己的需要、能力、手段、目的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一些活动如认识活动、道德行为等,往往是在缺乏自我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行为仅是父母或学校老师的要求,儿童们这样做,只是表现出了他们人性中的“社会属性”。当他们自觉地意识到这些活动或行为是否是自己的需要、应不应该成为自己的需要、自己有无这方面的能力时,这才意味着他们的精神潜能已成为现实的反思性自我意识能力;当他们将自己所进行的科学、道德、信仰、等活动做为“我的需要”、“我的义务”、“我的职责”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精神潜能已现实化为审美追求。

现实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合三为一”的整合体,而精神——思维着的精神、反思性自我意识的精神是整合的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这是因为人的精神属性往往表现出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精神、意识既从实践中来,又指导着人的生活实践,它对社会物质生活有强大的反作用力,它最能体现万物所没有的“灵性”。

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强调“做人”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全面发展教育内容的不可偏废性,强调教育教学要把孩子教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越来越富有人类感情。这些要求都包含于广义的做人教育范畴中。

创造性是人类的天性,是人聪明才智的最高表现,它意味着人对自身自然物种性的某种突破。从自然界进化而来的人原本具有的自然能力远不如狮、虎、豹等猛兽,人类既没有可以用来做为进攻武器的利齿,又没有迅速奔跑的肢体,赤身裸体连猛兽皆有的御寒毛皮都没有。[3]但人类有得天独厚的大脑,有凭其能思维的意识和精神,在生活实践中靠创造性的“智斗”,克服了自身的“先天不足”,成为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调控者。人靠创造性得以生存,靠创造性得以发展,人的进一步发展和持续性发展仍须凭借其属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创造性。虽然这种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但精神、意识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当人的自然潜能的开发和扩张冲击了人的“社会性”产生了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时,人的精神潜能的充分展现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宝贵。笔者坦言,现在所倡导的培养人的创造性,包含了较为强烈的经济功利性的驱动,如果不把它提升到人性中精神性之渴求的层次,那么,创造性就只能局限于自然潜能的扩张性满足,带来的后果是人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失衡。因此,素质教育在这方面内在的人性教育因素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指向人性中“精神潜能”的开发,意味着标志“自由自觉”人之类特性的自我意识,特别是反思性自我意识功能的强化。

学生“精神潜能”开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审美追求和人类情感的形成。

道德行为做为一种社会化的行为,一旦成为人的自觉追求,便成为人的内在的精神需要;就不再仅仅是社会对于他的要求,不再仅仅表现为人的社会属性。这时,人就会把符合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做为美好的事物,当作“自得”性的审美追求。人的认识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形亦同样如此。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一旦唤起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内心向往,便会超越社会经验、艺术形式“体外循环”中社会传递模式,而成为符合人的本性的自觉的精神活动。学生如能进一步省察到蕴含于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中的人性之真、善、美,崇高的价值导向便会引领其产生为“类”而存在的人类情感。

我国儒家之所以把“仁者爱人”做为自己学说的人格基础,除了人际关系的规范意义外,更重要是由于“道始于性”(《郭店书简?性自命出》)和“爱生于性”(《郭店书简?语丛三》)就是说,“爱人”之“人道”是出于人性、人性,甚或其本身就是人性、人情。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之所以尊崇儒学,很重要的原因是儒家学说较好地揭示了人性中的精神性、情感依赖性,而这种人性、人情是难以抗拒的。这给素质教育的人性教育启示是,强调做人,必须重视人的情感教育,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向往和自塑真、善、美之人性的能力,培养他们崇高的精神追求,提升“致广大而尽精精微”的精神境界。

素质教育是富含人性教育因素的教育。这可从3个方面加以说明:其一,凡真正的教育都具有人性教化意义,《学记》中所谓“化民成俗”,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谓“育,养子使作善也”都表明了这一点;其二,素质教育强调综合开发人的潜能,它既重视开发人的自然潜能,又重视开发人的社会潜能和精神潜能,这3种潜能正是完整人性三重结构的体现,它是素质教育强调做人的人性实质;其三,素质教育本身的冠名,决定了它必须是重视人性教化的教育,这样才能做到名实相符。

狭义的“素质”,是“素之质”。经典的文字工具书《说文解字注》(段玉裁编著)解“素”为“白质”、“未有文之质”。[5]“白质”、“未有文之质”是自然而然的,属事物的“本性”,故现代字典中“素质”一词的首解多为“事物本来的性质”。从教育内发论看,素质教育是从人的本性中“牵引”出“人”的素质,然后再将这种“素质”存养、扩充、发展。这对于教育外烁论而言也无多大矛盾,因为“存养、扩充、发展”中不能没有“外烁”的成分,“外烁”相当于后天之“素养”,而“素养”为“素质”的义项②之一,加上这一义项,狭义“素质”便成为广义的“素质”。作广义解释的“素质教育”之“素质”,便是先天素质与后天素养的浑然一体。人的自然潜能显然属前者,社会潜能与精神潜能的开发更多地属后者,但也包含着前者,即建立于自然潜能开发的基础之上。显然,这里强调的是人完整的“本性”。人完整的本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有机统一,是包含了人的道德性、创造性、审美性的人之为人的特性。任何脱离人的“良知”、“良能”之“本性”来谈“素质”的“素质教育”,任何抽掉狭义素质之义谈“素质”的“素质教育”,任何仅作外烁性“素养教育”理解的“素质教育”,都是名实不符的“素质教育”。具有完整结构的人性之光辉,是素质教育的魅力之所在。如果在实践中不彰其“魅”,“素质教育”便会因不能真正理解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依据、意义而不成其为素质教育,便会因忽视人的“本性”而成为嘴上的“素质教育”。换言之,要顺利推进素质教育和取得实效,就必须彰显素质教育之“名”——本身所具有的人性魅力。

注释

①韩炜、崔丽:《孩子的心何这般冷酷——十四岁的男孩杀人不眨眼》,《中国青年报》,2001-12-29(1)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04页

[参考文献]

[1]高清海,论人的“本性”,社会科学战线,2002(5):222

[2]杨国荣,作为伦理问题的幸福,南通师院学报,2002(1):4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篇2

素质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如何使素质教育融入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中含有学生的素质培养,需要重新构建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体系。二者紧密结合,共同发挥教育的育人和导向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出高素质合格的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

一、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竞争观念、市场意识、团结合作意识越来越强。不过,也逐渐出现了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当前,社会上出现了政治素质不强、价值取向偏差、理想信念淡化等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力度低。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要想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须从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教学方法做起,进行体系上的改进,使它适应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应当前社会现实需要,确实帮助高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在这个目标下,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联系紧密,互相促进,才显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足以引起高职学生的重视。要达到这个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才能更加清晰和鲜明,针对性强,受教者也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主动接受教育。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是:

第一点,两者本质属性相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公共意识、心理发展等,都是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拓展和补充。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其中就包含了思想品德培养和政治素质培养。

第二点,两者教育形式互相补充。素质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所有教育的范围。这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国家规定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当前科技发达、人才稀缺的社会环境下,科学文化素质显得非常重要,这显而易见,但思想道德素质却不够重。其实,一个人才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他的思想品质。相比承担起具体工作的“才”,能担当社会重任的德行更为重要。因此,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第三点,两者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不可分割,缺一不可。高职学生是我们国家公民中的重要群体,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学生不能仅仅有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实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保障。

二、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界定

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就高职院校来说,素质教育就是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内,目的明确、计划完整的开展公民素质教育。高职素质教育的定义,展示出我们国家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影响高职素质教育的因素

高职学生素质形成过程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是外部坏境和个人努力的共同结果。因此,影响高职学生素质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高职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也漫长曲折。影响高职素质教育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职学生素质提高受社会环境影响。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青春活力、可塑性强,对社会上的正面作用接受很快,但对负面影响也反应强烈。社会环境和高职学生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是互为主体的。一方面,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产生无形的力量,使学生无形之中接受环境的熏陶和改变。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对环境有强大的改造作用。高职学生通过对环境的建设和塑造,创造出适合其素质发展、提高的环境平台。

第二,高职学生素质提高受教学环境、方法影响。高职院校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形式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种讲座、论坛、集中学习、社会实践、和辅导员的日常引导等。其中素质教育的内容一部分都穿插在这些活动中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是目前高职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品质评价的好坏、达到效果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的素质发展。各种讲座、论坛,也是目前高职院校使用较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内容是否贴近现实社会、贴近学生生活,也是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教育中来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普遍,既有学校统一组织的,也有学生自发开展的,它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更热衷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献爱心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社区法律顾问、支农支教帮扶等。高职院校根据教学规划,通过校内党团青等组织机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对形成高职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起到重要的培养作用。学生处、校团委、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等学生工作人员,都是一线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他们的工作方式、管理方法,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素质发展。他们的观念至关重要,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管理变成服务,要求便成引导,和学生成为朋友,才会起到显著的效果。

第三、高职学生素质提高受校园文化影响。高职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帮助高职学生形成良好学习风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拼搏进取的人生观。

四、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全面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优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优秀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有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善用人,特别是培养好一支具有时代精神、创新意识、紧跟时代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对敬业精神强、思想素质高、业务知识精的教育工作者,要着重培养,并通过各种方式,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选拔、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中来。

(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塑造新的文化氛围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做人思想的工作。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认识和评价。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难的地方。想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营造一个具有优良学风的环境。在校园中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高职院校要广泛采用大学生喜欢的形式,比如校园论坛、学校贴吧、QQ群、微信等新的信息传输方式,做有针对性的、说服力强的宣传和沟通,把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和渗透到高职学生头脑中去,培养其综合能力。能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学会鉴别是非、学会选择、学会慎独。

在高职校园里,构筑政治方向清、校风学风强、文化素养高等校园文化,无形之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判断等多方面起到铸就和培养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教育者必须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的考虑当前学生的特点、需求,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重新构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开辟新的途径、摸索新的办法、总结新经验,有针对性的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篇3

1.思想品德教育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素质的系统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但是号召大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是对于教师素质的一个深度思考。因此各科教学都承担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让教师能够将思想品德教育正确地教授给学生的任务。其他学科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是向教师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其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思想品德课的系统性就决定了它是各科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2.思想品德课教育和素质教育具有类似的教学过程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任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通过自身的实践达到内化的过程,逐步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落实到自己的道德活动中的过程。这一教育过程所经历的5个阶段: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形成道德行为。由此可见,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教育过程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3.思想品德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更有理性教育的作用

在教师进修的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比起其他的技能教育来说,素质教育是方向,因为教师工作岗位的优秀表现和动力来自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要让进修班的教师们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就要充分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信念和需要,所以教师在这个时间段来进行被教育和一些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对于整个阶段的教育应该站在理性和信仰的立场上。

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良好结合的措施

1.进修教师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有些学校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素质要求较轻,还有些学校专门找兼职人员去教授这些课程,这就限制了学生很好学习的可能性。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必须用自己正确的政治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信度和实效。另一方面,教师只有自己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2.创新进修教师的教学思想

很多教育者在对教师进修的总结中指出,“名师”在成长,师德是第一要素,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应该兼得,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本次学习的形式是辩论,实际上是一次团队合作的训练,“名师”的成长必须进一步学会了解、学会配合、学会合作;辩论赛锻炼的是大家的思维快速反应、缜密的表达逻辑、生动的演讲口才、思想和观点的合理表述以及具有技压群芳的综合组织能力,这就要求学员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师德、师能基本素养的完美结合。优良的职业道德与精湛的职业能力如鸟之双翼、人之双足,二者的完美结合,才会有名师之路的完美旅程。通过辩论,他们不仅认识到了目前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更实实在在明确了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3.优化课堂结构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篇4

1.思想品德教育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素质的系统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但是号召大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是对于教师素质的一个深度思考。因此各科教学都承担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让教师能够将思想品德教育正确地教授给学生的任务。其他学科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是向教师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其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思想品德课的系统性就决定了它是各科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2.思想品德课教育和素质教育具有类似的教学过程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任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通过自身的实践达到内化的过程,逐步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落实到自己的道德活动中的过程。这一教育过程所经历的5个阶段: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形成道德行为。由此可见,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教育过程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3.思想品德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更有理性教育的作用

在教师进修的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比起其他的技能教育来说,素质教育是方向,因为教师工作岗位的优秀表现和动力来自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要让进修班的教师们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就要充分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信念和需要,所以教师在这个时间段来进行被教育和一些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对于整个阶段的教育应该站在理性和信仰的立场上。

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良好结合的措施

1.进修教师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有些学校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素质要求较轻,还有些学校专门找兼职人员去教授这些课程,这就限制了学生很好学习的可能性。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必须用自己正确的政治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信度和实效。另一方面,教师只有自己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2.创新进修教师的教学思想

很多教育者在对教师进修的总结中指出,“名师”在成长,师德是第一要素,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应该兼得,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本次学习的形式是辩论,实际上是一次团队合作的训练,“名师”的成长必须进一步学会了解、学会配合、学会合作;辩论赛锻炼的是大家的思维快速反应、缜密的表达逻辑、生动的演讲口才、思想和观点的合理表述以及具有技压群芳的综合组织能力,这就要求学员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师德、师能基本素养的完美结合。优良的职业道德与精湛的职业能力如鸟之双翼、人之双足,二者的完美结合,才会有名师之路的完美旅程。通过辩论,他们不仅认识到了目前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更实实在在明确了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篇5

素质教育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它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和艺术审美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方法、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劳动技能、学会创造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在素质教育的内容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是顺利实施其他素质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思想品德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那么他也不能更好的为集体、为国家服务,更谈不上作什么大的贡献,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也是正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品德教育才可知可感,体现有血有肉,学生才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只有这样长期的日积月累,品德教育才能潜移默化,做得扎实有效,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优良品德,经得起实践经验的严峻考验和锻炼,产生判断走正确方向的能力。从而可知,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明辨是非的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与品德不良者保持一定距离,决不能沾染坏习气、坏作风,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合格学生,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好本领将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二 教学中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篇6

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的教育。一般来说,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四大方面。在这四个方面中,思想品德素质是核心,科学文化素质是主要内容,劳动技能素质是关键,身体心理素质是基础。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主要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文化专业的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培养的教育活动。那么,如何实施呢?笔者认为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五化”。

1 教育思想现代化

素质教育是时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我们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现代教育观念。过去的教育由于不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围绕应试教,学生跟着教师学,教育偏重于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偏重知识传授,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偏向统一的要求,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而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反映现代教育思想的产物。它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使之学会做人做事,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切实更新观念,从教育思想上真正实现六个转变:(1)在教育培养目标上,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创造型”转变;(2)在教育对象上,由面向少数尖子生向全体学生转变;(3)在教育内容上,由单纯重视分数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4)在教育方式上,由注入式向启发式教学转变;(5)在教育要求上由“一刀切”向“因材施教”转变;(6)在教育空间上,由教室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转变。

2 教育目标素质化

《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重点体现在学习目标的达成上,就课堂教学而言,目标是方向,是灵魂,是上好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素质目标,包括心理品质、伦理道德、法律、社会发展知识及政治、经济、哲学的基本常识;能力素质目标,主要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思想觉悟素质目标,包括政治上思想情感教育,学习上的品质教育,学科上的思维品质教育。具体地说,备课要使教学目标素质化,上课要落实教学目标素质化的要求,避免纯知识的灌注,作业要反馈教学目标,考核要验收教学目标,不降低或拔高目标要求,全面兼顾,防止有所偏废。

3 课堂结构优质化

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组织最优课堂结构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必要条件,也是落实素质化教学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方法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对知识内容、能力培养、思想觉悟三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最佳配置,形成最优结构,找出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为此,教师必须做到:(1)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精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本质,全面构思,妥善安排教材内容,教学体现精湛,恰倒好处。⑵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关键处诱导点拨,把知识讲“活”,学生才会感到上这门课不枯燥无味,学习理论,在应用上能举一反三。⑶从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出发去理解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知识前后的联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无误地把握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条不紊。

4 教学过程科学化

课堂教学过程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素质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并掌握怎么学。在《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三为主”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实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做到:⑴传授知识力求观点新、资料新、语言新,讲解逻辑严谨,言简意赅,使教学内容富有吸引力;⑵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灵活设置适宜的思考悬念,创设新奇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养成勤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掌握知识先理解后记忆,不死记硬背;⑶作业设计要典型,代表性强,不搞题海战术,达到精练。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38―01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那么,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是根据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完整体系,并通过独立教学形式,实现其教育功能。素质教育的实施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各学科基础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的重要途径。其深刻的思想性是以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为前提的。作为政治教师,只有讲清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亩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进行能力培养

1. 认知能力的培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许多知识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因此,对学生进行认知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将改变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政治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其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视频等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其创新思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材料,然后进行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去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他们终身受益。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四点可以借鉴:(1)掌握方法,增强效果。教师应不断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了解多种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知识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主动自学的兴趣。(3)树立榜样,总结经验。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学能力突出的学生,将其树立为榜样,并对其独特的学习方法或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4)采取措施,培养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关键是要培养其独立学习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诱发其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使其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转变教学方式

1. 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主导者,不能越权,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2. 教师要非常信任学生。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不愿放手的原因是不信任学生,怕学生做不好,这是课堂死板、教条化的原因所在。然而,只有信任学生,才能焕发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3. 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政治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天下事及身边事的平台,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赋予他们一定的自,让其充分关注时事新闻,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思想政治;人文素质

中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两者都是以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给中职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动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文教育,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校顺利完成教育目标,同时也能够延伸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教育的内涵,保证中职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与人文素质教育

中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设计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追求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学生人文知识以及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人文素质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一旦学生毕业踏入社会,可能在工作中会力不从心,无法与人有效交流,不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思想观念以及掌握的知识技能跟不上市场发展节奏,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有被淘汰的危险。所以,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素质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在中职院校的基础教育课程中有着与其他学科完全不同的特点,其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疏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做人,在人文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发掘教育资源,发挥人文认识功能,彰显人文精神教育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关键

1.重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从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上了来看,它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一类的课程,学校一定要重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点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文知识能力的培养,包括近现代史学、伦理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等重要课程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

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院校应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将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性与重要性作为主导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3.尊重学生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格。中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支持与认可,也希望生活在一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教育环境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待学生态度谦和,作风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与学生实现平等互动、双向交流。例如,教师可以 鼓励引导学生多参加校园调查实践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如义务劳动、辩论赛等,使学生在活动、辩论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了解国家大事及政策方针,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学会明辨是非。

中职院校的学生起点较低,综合素质水平较低,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为其将来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对自身的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合理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挖掘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加强学习的目的性与方向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在中职院校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教师应弘扬人文精神,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通过思想政治以及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促进素质教育不断发展,使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工作生涯,对学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院校的教师应当总结实践经验,借鉴他人精华,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篇9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a)―145―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同时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者的神圣使命。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努力。要适应时展的要求,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思想氛围,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教会学生求知、做事、交往、做人,是社会赋予每位教师的职责。

但是,由于医药专业课教学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在专业课教学中,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教书育人认识不足,在工作中我们似乎只习惯于传播专业知识。而忽视了育人的责任,淡化了政治思想素质的教育。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授医药卫生知识和技能,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是领导、辅导员、政治老师的事。这样,就使得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培养与专业课教学分离、脱节,客观上削弱了政治思想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观观念,明确任务,加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政治思想理论和人文的内涵,以多种形式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心灵。

其实,在医药学专业课的教学中,智育中有德育,德育又促进智育的发展。如何把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学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思考教材中的内容,充分发挖教材中的内在思想性,寓思想素质教育于专业教学的内容之中,把教材所涉及的思想素质与专业知识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就药理学教学如何将政治思想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谈几点体会:

1 结合教材的重要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青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教材中蕴含着多种爱国主义精神和史实的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内容,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例如在讲解药理学总论时,有药物发展简史的内容,介绍我国古代和现代的伟大医药学成就,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讲总论时常用明朝李时珍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学生立足于基层,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人民卫生事业。在药理学各论中联系具体药物,适当介绍我国在某一个药物或某一个研究领域取得的举世嘱目的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使之对社会主义祖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树立坚定的信心和远大的目标。

2 结合教材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医药学专业教材充满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它既是反映客观规律本来面貌的宇宙观,又是指导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维方法设计教学。例如在讲解药物和机体的关系时,根据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药物的作用必须通过机体的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教育同学们破除唯药物论,在临床用药中要注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时,运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观点,教育学生正确地看待药物,处理好药物的治疗作用与药物毒性的关系,在临床药物治疗中要权衡利弊,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做到临床安全用药。根据量变到质变的观点,讲解药物剂量时指出,药物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作用增强,超过一定剂量就出现质的变化,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并列举临床用药过量造成中毒或医疗事故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掌握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性,以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指导临床用药的处方用量。在讲解每一个章节的药物时,要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既要说明同一类药物的普遍性,又要注意每一个具体药物的特殊性,教育学生掌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于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确实会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总之,结合专业课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去分析各个知识点,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掌握正确的方法论,而且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结合教材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医疗道德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规范,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这一点。在药理学教材中,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用药时,结合具体情况,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医德观念的教育和培养,破除一切向钱看的利欲主义思潮,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培养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例如在讲到吗啡的成瘾性时,可联系当今社会上吸毒、滥用品的成瘾者,他们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严重危害,列举恰当的生动事例,一方面使学生明白成瘾性的表现和危害性,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对品必须严加管理的高度责任感。另外,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对临床用药中职业道德高尚的医师、护士的先进典型事例,在课堂上进行弘扬;对少数医护人员由于医德和医术不高,如输错药、配错药或滥用药造成的严重后果的事实启发学生,联系实际使学生们懂得医疗道德是白衣天使不可缺少的,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懂得怎样做人、做事。

4 为人师表,以情感人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教师个人的榜样,乃是使青年开花结果的阳光。”可见教师的榜样是重要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思想素质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具有坚定的事业心、高尚的道德情操,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语言文明,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去影响学生。课堂教学中要尽职尽责,要像蜡烛那样照亮他人而燃尽自己,要像泥土那样,为培养种子而无私奉献养分。总而言之。在课堂上,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会影响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学生会从教师身上获取营养和力量。同时,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满腔热情地去帮助学生,并尽可能地去解决学生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以促进师生的相互理解和感情融洽,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43-01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根本要求,它决定着学校为谁服务,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在整个学校教育的全部工作中应放在首要地位。要求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必须从实现世纪宏伟目标,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下面就此,笔者谈几点认识。

1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离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践,人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无法实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同素质的培养,切实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凡人才者,必须具备德才兼备基本要素。所谓“德”,就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德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核心和灵魂,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有用人才。

2 政治是灵魂,政治是统帅

正确的思想指导正确的路线,指导正确的行动。青少年学生是逐步走向成熟的黄金时代,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学校里必须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政治是灵魂,政治是统帅。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一批批国家有用人才。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率先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过于机械化、教条化、单一化、政治化等教育弊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健康成长,从而使学生从小就能树立远大抱负,将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3 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中国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加强学习思想政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运用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学生。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为学生解难释疑。在教育过程中,用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恰当地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总书记提出的“荣辱观”、的“中国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培养勤奋求实的学习态度,学习集中注意力。学生以学为主,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上下功夫。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越来越重要。教师要着重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勤奋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时代,人才最重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同时,教育鼓励他们发扬坚忍不拔、学以致用的精神,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一种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用名人故事及我国目前的综合国力、国防情况等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重视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跟踪留守孩子。后进生的工作常做常新,针对新时期后进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转化他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作为老师,对后进生应关心、爱护,处处表现出教师的真诚的态度。从教育方式、教育语言、教育情感,让他们有依赖感,使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其次,要形成教育网络,发挥“三结合”教育网络作用。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各部紧密配合,发挥家长委员会、关工会、共青团、德育领导小组的作用,达成共识,齐抓共管,一起教育好学生。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心理咨询、课外座谈、家访、电话访问等,促进后进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再者,对父母在外,留在家中的孩子进行跟踪教育,以家访、等形式,对留守学生加强教育和管理。

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所谓“知、行合一”,把“知”与“行”、“想”和“做”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把自己所明白所认知的真理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并且能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获取真知。

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要以“知”导“行”,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的行动。“学以致用”,对于学生学的知识,我们不能讲完后就算完成任务就置之不理,而是帮助学生把理论落实到行动中,运用于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真正地得到运用,转化为学生真正的本领、技能,达到提高素质高峰。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篇11

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这就要求每一位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学目标等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类推,强调动手和动脑并重,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排除“满堂灌”、老师单边表演的旧模式,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互动。在老师的主导下,将学习的自充分地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要配套必要的练习,使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的火花,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教学的实践性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学到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等等。比如,在高一经济学中讲企业管理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著名的企业去参观访问,作调查报道等等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终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篇12

思想品德教师是未来社会人才的生产者和培育者,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理想,情操与品格。

(二)要具有良好的人格形象

品德教师与普通教师一样,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全面发展自己的良好人格形象,成为一个有健康人格的,为学生良好表率的人。

二、道德素质是成为合格思想品德教师的基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深刻地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情绪情感、待人处事等都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极其有力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正是这一影响最直接的反映。作为在灵魂上教育人、塑造人的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能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成为学生最生动、最直观的行为榜样。

三、业务技术素质方面的要求

(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二)要有更高的社会文化科学知识修养。在某种意义上说,品德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名有才华的新型教师。才能高屋建瓴,从思想上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因此,做一个有才华的新型的中学品德教师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教育者的知识容量。思想品德教师要准备一个摘抄本,适时将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和方法抄下来,摘抄的范围可以跨出所学科目。教会给学生的终身发展留下的最深的印记不是知识,而是思想,师生之间所形成的永久的情感连接点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知识,而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所留给学生的立足于社会的德行和处事本领。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欣赏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美带给学生,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的知识、美得语言、美的情境、美的事物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激励他们的求知欲,丰富和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素质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武器。实践证明,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成绩的好坏。而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要求全体学生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这些都是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因此,为了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素质培养也成了当务之急。我们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素质,使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勇于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学生的发展规律,精心创设教育环境和条件,进而使他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五、要具有持续的自我完善能力

思想品德教师首先必须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品德方向,高度的品德思想觉悟,因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科学性与党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情感和品德信念。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德行,还应该要有丰富的情感,不然,面对学生,品德教师则只能是一具没有血肉的道德活标本;没有感情,没有灵魂,学生不容易亲近,教学互动也就无从谈起了。

思想品德教师担负着育人育己的双重任务,教师要不断地铸造自我、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天天读书、以书为友,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