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10-17 09:21:20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篇1

2如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对于煤矿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要加强煤炭生产的现场管理,还要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监督,确保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是有经验、爱思考的人,具备充分的煤矿生产知识,会根据煤矿生产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办法。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并及时解决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退缩或者敷衍了事,在生产过程中,管理者要直接在生产的地方区监督和查看,以免出现问题却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在煤炭生产中,管理人员和煤炭生产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和效率,煤炭企业应该定期对煤炭管理者和煤炭生产工人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让他们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对煤矿行业的认识以及明白煤炭生产的重要性。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设定奖惩制度,对于一些表现好通过考核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也激励那些考核没有通过的员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认真工作。聘请有经验的煤炭企业家为员工讲述安全知识,让员工明白煤矿生产中安全的重要性,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来工作,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针对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也就是说,煤矿行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减少煤炭事故的发生,而消除安全隐患的必要条件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116-02

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安全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2009年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把安全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具体的部署。由此可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不仅是政府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企业和员工个人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的安全理念、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国有煤矿企业几次发生特大伤亡事故,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始有人探究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更深层次上去追溯煤矿事故频发的经济上的、体制改革上的以及社会的原因。

一、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经过全方面的努力,我国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一个时期来的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事故总量仍然偏大,反映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的一些相对指标还比较落后。一些企业事故多发、频发的现状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特别在2008年下半年,一些省区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上升,造成局部性、阶段性被动。尤其对煤矿来讲,由于点多面广,安全管理难度大。在生产作业中,特别是井工煤矿,巷道狭窄、阴暗潮湿、粉尘浓度高、噪声高和空气污染,作业人员要承受机械、电气、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危害,露天边坡坍塌、地下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煤尘、发火对工人生命安全威胁更大。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防范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特别是那些深层次、历史性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根本解决。

二、煤矿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企业管理的缺陷,管理缺陷包括忽视安全和管理不力,忽视安全是因为外界约束乏力,而管理不力的原因则在于安全投入的不足以及人员素质的欠缺。

(一)安全生产投入偏少

多年来,造成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国家与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总体投入不足,特别是在煤矿安全科技方面的投入更是严重不足,一些大中型国有煤矿企业根据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开展了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但投入的经费有限,而大多数矿山,特别是一些经济效益差、小煤矿、民营煤矿基本上在矿山安全科技方面投入甚少。再者,煤矿企业在安排生产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出于“节省”考虑,致使项目中配套的安全项目无法正常运转,或安全生产不能健康运行。还有一些企业不仅是安全投入不足,基础产业更是投入不足。2008年20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有10起为中毒事故,这些矿井均未实行机械通风,且在作业前未对井下空气质量进行检查。

(二)人员素质不高

作为高危行业,尤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由于煤矿企业生产准入门槛低,导致低素质人才大量进入,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大量聘用没有任何安全保护经验的农民工,而高素质人才由于待遇等原因又留不住,从整体上造成了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即使国有煤矿中对采掘一线工人文化程度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特别是在经济效益较差的西部地区,多数工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安全意识较差。而且这些企业自我培训教育的能力低,不重视员工培训。这种状况,既埋下事故隐患,也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违法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屡禁不止,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矿工的生命。由于一线工人的低素质,导致矿工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矿工对煤矿的工作环境及周围潜在的危险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危险辨识和防灾知识及能力,意识不到事故隐患的存在,一旦发生事故也不能正确应对。

(三)政府管制不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安全生产的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非常重视,安全生产的监察、监督理论和实践得到发展,省、市、县形成了一套新的管理机构体系,为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但一些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力、公信力,在少数地方有逐级弱化的现象。有些工作人员对非法开采煤矿整顿关闭以及国家和上级政府已经作出的决策,认识上有差距,行动上消极;个别人员甚至失职渎职、,充当非法违法行为的保护伞。比如在2008年,受煤矿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巨大利益驱动,目前一些地区无证违法开采、以采代探,一些企业违规开采、无视国家法规等行为还比较严重。对安全监察部门的“停产指令”置若罔闻。近年发生的几起特大事故都是一矿出事,波及多矿,教训深刻。矿业秩序混乱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源头之一。据统计,2008年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中,无证非法违法开采的事故占30%左右。

三、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一)加大煤矿安全科技投入

安全管理技术落后是造成当前煤矿企业屡屡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煤矿安全管理是以煤矿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安全投入资金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大煤矿安全科技投入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大煤矿安全科研投入。《矿山安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从矿产品销售额中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必须全部用于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不得挪作它用。这一规定使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有法可依。但煤矿安全科技发展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范畴,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的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投入大、周期长,又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由于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差,一般煤矿企业不愿意花大量的人、财、物力来进行安全技术的研究,而资金投入是保证安全科技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对安全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同时拓宽经费渠道。一方面煤矿企业各级主管部门和矿山企业要积极通过国家对整个煤矿政策的调整增强矿山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从各方面努力促使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好转,可从矿产品销售额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安全科技发展基金;另一方面,需要广开渠道,多方式地筹集资金。在目前的情况下,主要应由国家各级部门立项,根据安全科技工作的需要,设立不同类型的煤矿安全生产科研项目,同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通过有关渠道,争取在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计划中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科技的投入。

(二)积极实行安全生产培训

安全生产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教育从事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如何去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保障个人的生命安全,也是各级领导真正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根本保证。

安全生产培训的方法,是在培训过程中,老师和学员为实现其共同的培训目的、完成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普遍适用的最佳的培训方法是没有的,但是,针对特定企业的某些特定的安全生产培训,最佳培训方法是存在的。作为培训管理者就是要努力去发掘适合自己企业的培训方法。作为矿山企业来讲,目前比较常用而且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法。把安全生产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安全生产实践操作上。讲授理论时应侧重于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让学员多积累一些实践知识,而且在现场实地操作,进行实物讲解。这样从感性认识直接到理性认识、视觉、触觉、感观,同时投入学习,不但易懂而且记得牢,利于学习一些真本事。

2.案例警示培训法。众所周知,每一起重大、特大煤矿伤亡事故案例都是工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可以说是安全生产培训教材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所以在安全培训中,要充分利用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一是可以强化安全意识;二是可以唤起培训人员对有关安全法律条文或有关规程措施规定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三是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四是给学员积累了实践上的经验或教训。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时可以采用案例警示培训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强化煤矿企业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安全评价应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工程、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既是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也是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必须实施“三同时”,同时还规定煤矿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安全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评价是预测、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评价可以确认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评价还能进一步预测危险性发展为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并以此说明系统危险可能造成负效益的大小,合理的选择控制措施,确定安全措施投资的多少,从而使安全投入和可能减少的负效益达到合理的平衡。安全评价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总之,安全生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是简单颁布一些文件、决定就能解决的,表层问题的背后还有更深的根源,而只有追根溯源,才能防患未然。

参考文献

[1]隋鹏程.人本安全原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6,(4).

[2]黄速建.现代企业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李铬,李春厂,梁睦,等.煤矿带式输送机事故分析及防护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3).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篇3

1.1筑牢思想防线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形成“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化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要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线,在做好预防工作之前,做好思想宣传工作,时刻进行安全意识教育,避免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定的事故,降低煤矿企业的整体效益。

1.2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预防过程中,要注重对安全文化的引导。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在具体的管理中,就是要在事故出现或者有征兆的时候,采取相应的技术控制、管理手段等,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因此,要求在行动上小心谨慎,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工作责任心不强、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不能对安全隐患存在有侥幸心理,通过采取多元化的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1.3强化安全管理技术

技术运用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最佳路径。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预防措施,针对煤矿企业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加强对煤矿生产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包括在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技术、安全法律知识、制度执行等方面的运用,全面加大管理力度,在设备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做到预防,更好地服务煤矿安全生产。

2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教育培训

2.1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尤其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突出在安全生产素质能力方面的综合技能训练,组织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规范性文件的学习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安全管理素质。可以采取召开例会、专题学习会等方式,让管理者在实地学习、实地管理中增长见识与能力,并服务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

2.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

在提升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中,要形成多元化的综合技术管理模式,针对企业安全技术多方面的需要,在施工人员上岗之前,开展煤矿企业在工种、技术规范操作等方面的内容培训,对于施工人员要严格要求,必须要持证上岗。对于电气、起重、建筑登高架设、焊接等特殊工种,要形成系统化的考核管理,结合当前的技术要求,组织各种考察,全面提升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并结合召开安全现场会,进行相应的分析讲解,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注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

3.1带着显微镜督查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要建立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理念。因此,在督查的过程中,要带着显微镜进入到安全生产一线进行隐患的排查,并运用放大镜对出现的隐患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从煤矿发展的大局出发,从细微处着眼,时刻紧绷安全管理的神经。在督查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对每一个细节问题的管理,对于牵涉到煤矿企业综合发展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2注重规章制度与细节的融入

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要注重对细节的融入,始终关注细节,不忽视每一个细节在安全管理中的综合运行,从细节入手,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管理,通过形成对每一个管理内容的细化,突出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运用、安全隐患等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技术要素,侧重对煤矿工作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责任的细化,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管理机制,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4.1强化遵章指挥意识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每一个管理者要全面吃透规程措施,在熟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多方面的活动,通过考试、竞争上岗等方式,让管理者深入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线,并在施工一线、开采一线进行指挥,形成现场应急能力的综合素质。并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管理者进行责任意识管理,对出现的问题,要加强对管理者的问责力度,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出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的指挥作用。

4.2强化现场把关意识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现场管理意识。带班组长要把握好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对于出现的各种违章现象敢于说真话、不怕得罪人。在现场进行安全提示,同时,利用案例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对于出现的违章行为,要采取及时的纠正与处罚方式,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状态。不能因为私人感情或者各种关系,降低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

4.3强化安全管理的自觉性

自觉性是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保障。只有建立制度运行与维护的自觉性,才能将安全生产管理的每一项内容落到实处。增强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能主动遵守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和防范。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篇4

1.1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是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责任人,具体负责各班组的工作。因此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证煤矿安全顺利地进行生产。a)煤矿单位要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要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维护好和协调好员工的利益;要协调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做好配合工作;b)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应用,给煤矿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更严的标准,就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煤矿生产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有效掌握生产操作流程和业务技能,熟悉和了解生产设备和工具的性能,能够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做出及时有效的合理处理;与此同时,能够对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判能力,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做到胸有成竹,而不是临时抱佛脚;c)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煤炭生产工作,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严抓细管,不能违规指挥,也要保证工作人员不违章操作;要随时随地了解职工的工作状态和心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进行工资分配时,做到客观公正,勇于承担责任。

1.2加强现场安全管理a)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整个煤矿生产顺利进行。因此,在加强煤矿的现场管理上,要把安全管理措施和责任贯彻落实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安全跟踪、监督和检查,使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和角落都能得到落实。(a)管理人员在生产中要勤观察,在每天挖掘正式开始前,安全管理人员对作业现场进行规范详细的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或不稳定因素进行消除;(b)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中,要多思考,对整个现场采用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用科学合理的制度约束每个职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每个生产班组职工能够遵章作业;(c)管理人员在生产现场要勤交代和嘱咐,在现场告诫职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时刻保持警钟长鸣。同时安全管理人员要给广大职工讲述违章作业和安全事故,要大家引以为戒;(d)管理人员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要勤走动和查看,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保证及时得到解决处理;b)管理人员在现场作业中,都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增强广大工作人员的生产和自我保护意识,把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降至最低,坚决避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假安全”现象[3-5]。另外,具体的每个班组管理是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因此,要明确责任,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加强检查设备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和故障。最后,管理人员要严把每一道工序安全关,要完全按标准和规范操作;c)在现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在每个班组建立安全监督岗点,明确划分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区,制定严格的考核要求,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要定期继续考核和通报,要立足岗位抓好全体生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与此同时,要加强监督力度,坚决杜绝在现场出现安全管理的盲区和薄弱环节,要利用自查和互查的安全检查方式,不断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2加强全体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在通常情况下,煤矿单位都是通过培训来提高工人各方面的素质,但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强调思想、技术和身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心理素质的培训。大量的实践证明,在高强度和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对工作人员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振奋生产人员的精神,增强他们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处理好出现的险情,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广大煤矿工人的安全心理和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因此,煤矿单位领导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安全心理培训,建立相应的安全心理模型,形成良好的安全心理定势,实现采用良好的心理指导达到煤矿安全生产。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逐步展开,不能一蹴而就,在培训内容上,从简到难,培训方式由易到难,要针对广大的工作者,按照既定计划、步骤、程序展开。通过适当的培训,最终目的就是让员工能够自觉控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违章违规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篇5

煤炭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又是高危行业。煤矿的安全生产成为重中之重。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煤矿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2006年,全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0.9%,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192人、同比下降20.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经降到2左右。但不能否认的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一个时期内事故仍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差异造成的: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差异。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绝大多数人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但是,仍有一些同志尤其是少数领导同志,在安全生产的认识上,特别是触及一些具体问题时,这个差异就反映出来了。有的企业领导片面追求“大发展”、“跨越式发展”,从而造成生产矿井“三超”(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基建矿井“三抢”(抢时间、抢进度、抢工期),由此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是装备水平上的差异。目前我国煤矿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矿井装备,也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制造的装备。如淮南矿业集团的顾桥、张集煤矿,国投新集公司的刘庄煤矿,皖北煤电集团的祁东煤矿等,其装备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实现了机械化,而且走向了信息化。而皖南地区不少小煤矿,仍然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业、运输工具,甚至连安全监控是什么都搞不清楚。

三是职工素质上的差异。目前,安徽省淮南、淮北、皖北、新集四大矿业集团公司的普通工人,拥有高工以上、中专文化程度的比较多,本科毕业生到井下当测气员的也有。而在一些小煤矿,想找一个懂煤矿的负责人都很难,至于井下熟练工、技术人员就更难找到了。这样的人员素质和技术状况,如何能保证安全生产呢。

四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预防瓦斯、水、火等重特大事故,无一不与技术相关。在安徽,这种差异是相当明显、相当突出的。

五是安全投入上的差异。2005年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出台的瓦斯治理12项治本之策,允许加大瓦斯治理投入。安徽规定吨煤提取安全费用30元,目前,国有大矿吨煤提取超过了30元,小煤矿吨煤投入仅2.5元。

六是事故“四不放过”落实上的差异。有的煤矿主要负责人,不仅对事故,而且对事故隐患都相当重视,对国家财产和职工群众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而有的煤矿企业负责人,出了事故以后能瞒则瞒,或拖延不报。

所有这些差异,都对安全生产产生不同影响,而这些差异,除了极个别是包含了客观因素外,其余都是可以改变的。缩小并最终克服这些差异,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宣传工作应首当其冲,为煤矿安全生产鼓与呼

第一,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安全发展观,推动确立安全发展理念,促进煤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光荣使命。第二,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历史重任。第三,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安全生产基本制度、基本知识,确立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完成安全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第四,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动员全社会关注安全、支持安全、促进安全的现实任务。第五,就现在而言,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还担负着推动两个主体、两个责任的落实,进而打好两个攻坚战的紧迫任务。

二、宣传工作重点是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煤矿安全工作极为重视。200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提出了“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两个阶段性目标,这两个目标后.来变成了党中央的号召、国务院的决定,必须按期实现。2005年12月21日,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研究并提出了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2006年初,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总理作报告,指出,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提出了做好安全工作的十项任务。2006年3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总书记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2006年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把安全生产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直接相关的10个突出问题之一,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诸多的具体政策,其中与煤矿相关的、对煤矿有实惠的、包括瓦斯治理的政策有10项;出台了小煤矿整顿关闭82号文,明确了16种关闭对象,等等。

所有这些,既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思想和生命至上的态度,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度负责,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宣传“十一五”规划,宣传瓦斯治理、整顿管理的决策和部署。

煤矿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矿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决策部署,增强全社会方方面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通过宣传,使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宣传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任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要下降25%以上,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下降2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煤矿安全生产宣传任务非常艰巨。

3.宣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法治意识。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依法行事,依法规范办矿行为。

4.今年是安全生产的“攻坚年”、“落实年”,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大家打好两个攻坚战、推进隐患治理专项行动的自觉性。

5.宣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信心。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的宣传方针,弘扬煤炭行业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弘扬新一代煤矿工人的道德风尚和情操。

6.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基本制度、基本技能、先进技术。宣传加强安全生产监察监管的作用,进一步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引导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并加强对两个主体、两个责任落实的监督。

三、创新形式。把握大局,提升宣传工作水平

1.要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宣传的方向。煤矿安全宣传报道的事儿很多,如何宣传报道、宣传报道什么,都有一个取舍和选择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安全生产宣传的第一位,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宣传、教育、引导、普及、激励、监督上。要从正面宣传事故抢险救灾、事故单位怎样吸取教训、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以及引发了哪些思考等。这样更有利于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有利于凝聚人心,加强团结,稳定大局。

2.要把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做实。在这方面,各地、各企业都有些好的经验,创造了许多好的形式,尤其是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及时推广交流这些好经验、好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要以能够收到实效为目的,千万不要图虚名。

3.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年来,国家主流新闻媒体,各煤矿企业内部的宣传机构,不仅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合和帮助。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利用新闻媒体反应迅速、覆盖面广、形象直观的优势,正确地反映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揭露和批评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宣传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61-1

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活动中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乃至人类社会重点关注的主题问题之一。煤矿行业是高危行业,针对煤矿安全,国家出台了许多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但是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下去,使之真正服务于安全生产,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因为事故后果是严重的,其造成的各类影响是不可控的,对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就要有效的预防事故,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对事故进行预防和控制。

1.1系统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规范及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文化等,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是全方位、全时段、全体人员的管理。

1.2人本原理

纵观许多煤矿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物也是靠人来管理,所以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人本原理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一切管理及生产活动都是以人为主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各个环节,都是需要人操作、推动和实施。

1.3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和减少事故,这就是预防原理。一是要推广使用本质安全化设备,从一开始和本质上实现安全化,即物的安全状态,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二是加大人员培训教育,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行为,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将诱发事故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1.4强制原理

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安全与生产和其他工作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先安全,后生产",生产和其他工作必须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强制原理,也是安全第一原则。

2 安全生产原理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利用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可以派生出许多管理方法,"白国周管理法"和"手指口述法"等先进管理经验的推广,为我们开拓思维创立了良好的典范,一个矿工从进矿第一天起,每天都渴望安全,这是人的本能思维,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防护能力,塑造优秀的安全文化,才能实现由思维安全到现实安全的转变。

2.1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一位盲人夜晚提着灯笼走在街上,有过路人问:"你自已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回答说:"我提着灯笼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到我,不会撞到我"。 盲人之聪就是因为他有高度的自我防护意识,煤矿管理亦然。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无疑是一种保障作业者自身安全的最佳途径和有效办法。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首先应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深深植根于脑际,时时处处讲安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要掌握一定的安全技术,明白哪里存在危险,怎样做才不会发生危险;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还要克服懒惰、侥幸这些与生俱来的劣性,用制度来严格约束自己,不让自己的行为越"雷池"半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体现了安全生产的人本原理和预防原理。

2.2加强安全培训,推广使用"手指口述法"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篇7

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有些人将它们对立起来,视为一对矛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和片面的。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着的双方,安全生产相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

在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和现象,既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反对形而上学,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观点,杜绝把安全与生产完全割裂开来的片面孤立的思想,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克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井上井下的全方位、全过程。

二、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就煤矿整体工作而言,经济效益是中心,这是企业全部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不安全不能生产。煤矿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煤矿的效益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煤矿的效益主要来自于煤炭生产,如果没有安全保证,生产煤炭就是一句空话。事实上,一个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情况如何,必须会影响企业的效益。企业发生事故总要或多或少造成经济损失和伤亡,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处理。这本身就是直接的经济损失。

此外,由于工亡事故的影响,职工人心不稳,出勤难以保证,生产难以进行,这也是无法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安全生产对煤矿至关重要。但是也应看到,安全毕竟不完全等于经济效益,安全上去了并不等于经济效益就能提高。由于有的国有煤矿多年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企业效益低下,亏损严惩,因此必须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煤炭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事实证明,效益与安全是煤矿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要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

三、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在安全生产中中,常有人以偶然两字来分析和解释各种事故。比如,若发生死亡事故,便以事出偶然来开脱,这种偶然显然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搞好安全生产是十分有害的。认真分析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结论。任何一起看似偶然的事故,其背后都可以找到隐藏着的必须规律。每一起事故的发生,尽管有各种偶然因素,但终究是“三违+隐患=事故”的结果。无论分析追查哪起死亡事故,都能找到发生事故的必须根源。看似偶然的事故,其实都是必然。安全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它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精心大意。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狠抓管理,从严要求,从严把关,从严考核,从严奖惩。只要坚持严字当头,认真强化安全管理,能逐步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杜绝事故的偶然而走向成功的必然。

四、突击与持久的关系

安全生产涉及到井上井下,方方面面,有些工作需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击完成,在一段时间内形成高潮。同时,还要注意日常巩固,避免一阵风,走过场行为。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注重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集中抓打开工作新局面,通过经常抓使工作深入持久,不断巩固发展。如每年5月开展的全国安全生产周活动,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通过短短的一周时间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突击战。在此基础上抓巩固,求提高,达到以周促月,以月促年的目的。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突击与持久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

为什么事故安全教育坚持不好,收效甚微,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只重视社会突击战,忽视持久战。很多煤矿往往是文件一至,上下号召,声势浩大,完成了事。事故安全教育是一项基础工作,仅靠“突击”一下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树立“持久战”的思想,从制度、纪律、时间、形式、教育等方面逐步建立一套考核机制,惟有如此,才能搞好这项工作。在安全生产,我们要处理好突击与持久的关系,用突击来巩固持久,以持久来检查突击,把突击与持久恰当地运用到安全生产活动。

五、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安全生产中的硬件与软件是指装备与管理两个方面。搞好安全生产没有先进的装备不行,这是安全生产中的硬件。随着井下采拙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综采综掘机械化已经在安全生产中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硬件水平的提高,为了搞好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抓好硬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狠抓软件建设,深安全管理,狠抓职工培训,促进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的提高,把硬件与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但也必须看到,同样的装备,同样的条件上,同在一个矿生产,有些班队平安无事,有些班队则发生事故。其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实践证明,硬件仅仅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在抓好硬件的同时,不能放松软件建设。必须坚持“装备、培训、管理”并重的原则。

六、爱护与袒护的关系

爱护与袒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有原则上的区别。然而,在安全生产中由于有些领导对爱护的认识有偏差,往往错把袒护当爱护,这样,必须给安全生产带来负面效应。在安全产中,各级领导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领导干部爱护下属既是领导工作的需要,也是安全生产的需要。如何才是爱护下属呢?各级领导要把对下属的爱护全部体现到安全管理中。寓爱于严,严要求、严检查、严监督、严管理、严追查、严处理才是真爱护。对于下属发生的违章行为和责任事故不姑息、不迁就,该教育就教育,该追查就追查,该处罚就处罚,该撤职就撤职。这样才是真正的关心下属,爱护下属。而在安全生产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错把袒护当爱护,他们把严格要求同爱护下属对立起来,一味地讨好、迁就下属,结果帮了倒忙。对下属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如果袒护,表面看来是关心爱护,实际上是害了下属,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

七、情治与严治的关系

情和严只是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在安全生产中,许多单位恰恰在情和严的问题上处理不好,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处境。究其原因,问题就出在他们处理情和严的关系上。情和严,也可视作一个对立的统一体,情应该出于严治之中,严应该立姜堰情治之上:两者是不应分离的。而在安全工作中,有些人往往处理不好两者关系,以致顾此失彼,易走极端。有的一味强调情治,使管理失去严肃性和权威性,甚至放任自流,弄得松松垮垮,无章可循,不可收拾。有的一味强调严治,使管理变成一堆冷冰冰的条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没有思想和感情的沟通,管理自然达不到目的。在如何处理情治与严治的问题上,要做到适而有度,恰到好处,情中有严,严中有情,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八、大事与小事的关系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安全工作中的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是量变与质变的具体体现,搞好安全工作重点要抓好预防工作,而要搞好预防工作就要化解量变,防止质变。各类事故,往往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就促使我们运探究大与小的关系。以小为大,就会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要知道,不排除小隐患就可能变成大隐患;不解放小问题就可能变成大问题;不处理小事故就可能变成大事故。而以大为小,往往由小变大,积小成巨,最后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无小事。谁忽视小事、放松小事,谁就受处惩罚、吃苦头。一定要妥善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把事故预防和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然,放小变大,最易诱发大事故的发生,是很难搞好安全生产的。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篇8

0 前言

近几年我国煤炭工业一直在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强调“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但是煤矿事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煤矿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管理漏洞,安全思想重视不够,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有矿工违章操作现象,往往是事故的根本原因。安全管理的落后已使得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下面本文将就安全目标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煤矿生产中的危险因素

1.1 自然环境方面的危险因素

我国煤层赋存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瓦斯含量大,高瓦斯矿井多,煤层易自燃。井下自然危害归结起来可分为七大类:水、火、瓦斯、粉(煤)尘、噪声、顶底板、热害。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和采掘深度的延伸,煤矿井下将面临着更多的生产安全问题。

1.2 人的不安全行为

矿难统计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煤矿事故中占主导地位。与物的因素相比,人是更为活跃的因素,容易受心理、生理和技能等因素影响,行为具有复杂性和偶然性。

在采掘过程中,工作环境复杂多变会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进而影响了工人的正常操作,增大了人为事故发生的概率。而工人们对隐性危险源的辩识能力不够、不安全因素的处理能力欠缺以及对以往经验的过分信任,也是造成人为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工人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心存侥幸心理,违规作业,甚至在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作业,对其生命财产构成很大威胁。

1.3 机电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客观存在的,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正确判断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由于前几年煤炭行业不景气,井下的机械设施和电气设备老化,甚至出现带病作业的情况,这都为今后的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

1.4 安全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安全技术及装备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还与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观念息息相关。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是人,还包括安全技术和安全装备。

我国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检查制度没有真正落实,缺乏预防和控制的安全监察培训,执法力度和考核力度不够。企业基层领导安全管理观念淡薄,对安全投入与生产效益的关系认识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对工作过程缺乏具体的指导和管理。企业职工普遍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处理突发性事故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更有甚者,无视规章制度,“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2 安全目标管理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在煤矿企业实施市场化改革中,提倡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为煤矿工人创造良好生产条件,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安全目标管理应用于煤矿企业管理,是新时期下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实现煤矿安全管理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或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职工安全健康,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考虑。

2.1 实现作业环境安全化

合理选择矿址、布置矿井生产系统、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生产设备更新与配备满足现场生产需要和工作空间布置合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硬”条件。煤矿的通风、防瓦斯、防水、防火、防煤尘、防冒顶等安全设备、设施和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设备落后、老化和损坏等情况下,要有及时的应急处理预案,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化的作业环境,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2.2 更新干部安全管理观念,加强工人安全意识

在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超前型管理为主,及早地排查安全隐患,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即管理层干部和广大职工。针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教育方式。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源头在于管理层的管理观念。因此,更新管理层干部的管理观念,努力提高管理层干部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使其对安全管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即:不仅认识到前期安全投入的潜在性和长期效益性,而且要认识到后期安全生产的技术与装备保障,这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充分条件,是实现“零”伤亡事故总目标的需要。

煤矿职工既是现场操作者,又是排除现场隐患的主体,但是,这需要职工掌握一定的安全技术。对广大职工采取科学合理、实用的安全教育方法,是预防事故最根本的措施之一。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对煤矿广大职工加大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力度,将安全渗透于教育培训和娱乐活动之中,使职工尤其是井下工人,逐步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统一。

2.3 防止物的不安全因素

要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首先,煤矿企业要改善生产条件,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化的作业环境,消除可以避免的危险源和不安全因素;其次,实现操作对象的本质安全化,使生产设备更新与配备满足现场生产需要和工作空间布置合理,且操作安全简便,装配自动保险或防护装置,将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实现“人机适宜”的相互协调;然后,主动科学地辨认和控制危险源,降低事故概率,加强安全执法检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最后,必须对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限期进行整改,消除隐患。在设备落后、老化和损坏等情况下,要有及时的应急处理预案,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化的作业环境,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此外,要控制事故,必须控制人为失误,在规范安全生产操作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职工对安全的认识,更新职工的安全观念。

2.4 加强安全技术的引进与创新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生产技术是解决煤矿事故发生的关键。这就要求科学引进发达国家的煤炭生产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煤矿安全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同时,国家应该推出优惠政策,扩大煤矿专业招生比例,煤矿企业必须通过提高待遇引进、吸引技术和管理人才,这样才能加速煤矿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

3 结语

安全是煤炭企业永恒的事题。煤矿安伞生产关系职工生命安全,关系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稳定大局。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须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目标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引入,必将促使煤矿安全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庆行.邹小勤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监管的新视角[J].中国矿业,2005(12).

[2]蔡卫.马尚权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4(12).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篇9

1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1.1前者贯穿于后者整个过程

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项目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过程化保障。对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项目来说,其贯穿于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主要单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正是煤矿生产技术功用的有效发挥,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有序化延伸奠定坚实的基础。煤矿生产技术的安全性是维系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标准和基础,也是保证相关工作常规化开展的根本,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项目中,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至关重要。另外,正是由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贯穿始终,其技术结构和应用机制在矿井开拓和开采设计项目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价值。因此,在实际管理项目建立和落实过程中,要进一步研究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效果,主要涉及煤矿生产项目的巷道布置单元、采区划分单元、生产操作流程以及设备配置单元等。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项目能更好地为安全生产过程提供总体规划以及安排,确保设计项目和煤矿管理效果的同步性和实效性,为煤矿生产安全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和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才能保证相辅相成的进步和产业优化。

1.2前者是实现后者的根本

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项目中,要建立健全科学化和合理化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结构,保证安全生产的全面升级。技术管理是消除煤矿生产事故和安全隐患的重要机制和措施,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处理,确保管控效果和管理模型的有效性和完整性[1]。需要注意的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可抗力的环境因素对其生产流程以及生产效果产生影响,甚至会严重威胁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要积极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技术模型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结构,确保技术管理到位、管理力度升级等。只有从根本上提高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落实程度,才能对一些危害性较小的隐患给予高度重视,并且提高经济管理效果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维护水平。因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项目是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根本和基础保障措施,也是安全生产体系开展的前提,更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项目消除隐患的路径,所以,需要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给予技术管理体系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管理效果。

2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2.1开拓地质勘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项目

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机制和管理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项目符合标准,也为生产结构的建立以及优化奠定坚实基础。也就是说,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项目的管理目标,就要对地质勘测工作进行全面升级和系统性优化,为勘测方法以及目标区域数据信息管理的优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2]。例如,煤矿管理部门在生产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利用相关措施展开数据分析,并且有效绘制数据反映出来的平面图,保证管控效果和管理机制的完整性。地质测量项目不仅仅是地质学系统的分支项目,也是煤矿施工体系有序开展以及全面优化的重要机制,其基本运行原理就是在结合矿床勘察规律的同时,测量相关数据并集中分析。需要管理人员着重关注的是勘测位置、矿产产量以及矿产的前景等,能最大化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效率的同步提升,是节省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重要途径。若从煤矿工作的实际效果出发,则要对其高危险性给予重视,对安全要求展开深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煤矿工作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地质测量工作的全面优化[3]。另外,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项目落实和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地质勘测的管理,充分结合GIS系统,对煤矿事故展开遥感预测,确保煤矿事故的实效性得以全面维护和优化。人们利用GIS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生产技术管理效果的优化目标,确保技术管控机制和技术管理模型符合标准,也为图形处理效果以及相关功能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在GIS图形处理单元运行过程中,利用三维立体参数和程序将施工区域以立体地图表现出来。另外,GIS系统具有非常庞大的数据库,其中涉及地质灾害预测模块、救援数据块模块、法律依据数据库模块以及事故案例数据库模块等,能在建立相关测试项目的同时,为项目提供预测以及救援,以保证整体应用效果和管理措施的最优化。除此之外,GIS系统还具有非常强大的生产技术管理功能,应用在煤矿产业中,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实际价值和优势。GIS系统能实现远程预测,避免数据出现僵化问题,能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灵活化的分析和解读,真正落实远程功能,对地质专家建立信息数据库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也能为预测信息共享效果的全面升级提供保障[4]。GIS系统能建立动态预测功能模块。动态预测主要是对模拟矿井动态过程和运行结果展开深度预测和集中管理,着重对危险源进行动态预测、对瓦斯进行灾害预测、对热害进行预测等,为动态化数据分析以及模拟技术环境奠定坚实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GIS系统中,数据的连接功能十分关键,运用VB6.0开发平台对项目中提供的组件进行系统化分析,并且实现属性和方法的综合性整合,着重联系重大危险源和应急救援数据库,从根本上显示出相关危险源信息,并模拟灾害避免路线和影响范围,着重处理灾害机制,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管理。只有从根本上减少灾害事故,才能为救援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保障。

2.2落实“一通三防”煤矿生产技术管理

在“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机制中,要构建完善的通风系统,有效防治瓦斯和煤灰,并且保证防灭火工作的常规化开展,就要结合技术升级机制,展开综合性分析[5]。

2.2.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要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给予一定的关注,确保管理效果和完善程度符合预期,对设计项目、生产布局项目和措施审批项目的全面优化进行集中监督。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要符合标准,并且健全完整,尤其是在通风技术中,系统的建立应该符合专家评定标准,要保证专家评定效果和管控水平符合预期,真正建立健全供风和配风效果,也为生产管理效果的综合性优化提供便利。

2.2.2从基层人员管理效果出发

要从基层人员管理效果出发,确保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也为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升级提供便利。只有确保技术结构的应用效果,才能实现整体通风系统的全线升级[6]。要积极建立相应的技术管理框架和应用体系,在最大力度保证人员安全的同时,确保安全意识培训符合实际标准,也能在统筹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事实性和法律性的综合性融合,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优化管理效果的同时,为后续管理升级提供支撑。

2.2.3从根本上提高人员的火灾事故意识

在煤矿安全生产体系中,最大的威胁就是火灾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火灾事故意识,在积极落实相关工作的同时,提升工作人员的火灾应急意识[7]。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定期演练应急培训项目,凡是涉及火灾发生后人员逃生路径和突发性因素处理措施都要符合标准,并且实现整体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2.2.4全面优化处理矿井的通风系统

在通风技术管理体系中,要对矿井的通风系统展开全面优化处理,提升矿井内管理人员空气呼吸质量,并且能最大化地满足需求,践行经济合理以及安全可靠的管理路径,结合矿井操作实现通风系统的独立配套,并且保证通风系统进风位置选择效果的有效性。进风井和回风井都是永久性挡风墙处理的重要单元,需要项目管理人员结合实际需求展开有效的管控和系统的整合。值得一提的是,在矿井内要合理化应用和控制通风机,保证相关操作的稳定性,也要积极优化管控措施,确保管理模型的稳定性,为项目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管理人员要在原有抽出式通风结构中运用多种手段对技术结构和相关设备进行优化,并通过购置通风机产品达到矿井通风系统的全面优化和综合性处理[8]。也就是说,在工程项目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综合强化防灭火工作,升级火灾应急预防措施的实效性,不仅仅要进一步强化应急预案应用效果和制订效率,也要对应急预案的制订结构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整合,确保系统软件分析和人为分析两者能形成更加具有实效性的执行方针,确保管理体系和GIS系统的优化融合,也为地质情况危险源动态预测和瓦斯灾害预测等项目进行统筹处理,建立动态数据分析机制和控制结构,保证应用模型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只有对相关测量分析机制进行整合,才能保证管理效果和控制体系的完整程度,为全面开展测量分析实验奠定坚实基础。这些比较全面的测量分析,可以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健全更加全面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管理效果和控制措施的完整程度。

2.3融合新型煤矿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模型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煤矿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效果,就要结合实际发展要求,切实维护管理需求,在遵循《煤矿安全规程》原则的同时,确保管理模式符合矿井的开采条件以及经民工不断涌入建筑领域,成为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主体。但多数农民工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施工技术不熟练,施工标准把握不足,容易引发施工质量问题,影响施工进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加之所处岗位及相承担的职责不同,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进行岗前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还可以增强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规范施工,从而确保工程进展及质量,减少事故发生,提升安全性。

2.4减小预算误差,降低投资成本

应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及机械费用等进行控制与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减少预算误差,使投资所需成本的预算控制在范围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企业而言尤为重要的。对于预算工作人员,必须在入职前进行严格的培训工作。

3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建筑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目前建筑业在工程管理方面仍存在比较多问题,比如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建筑工程管理不重视核算工作等。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现状,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对现有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保证工程质量,最终为企业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毛兆龙 单位:山西蒲县华胜煤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篇10

1.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

煤矿要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生产的技术和安全工作负责;矿井内设立安全、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机电、通风、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各司其职,负责矿井生产的技术和安全工作。

1.2加强安全技术基础工作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订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绘制安全操作图纸;对矿井内的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应由相关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

1.3全力确保安全生产系统完善、可靠

矿井巷道及采煤区生产布局应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应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

1.4加强对矿井内水害的防治管理工作

矿井内应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好“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1.5加强落实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措施

矿井技术负责人应负责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制订并落实“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技术负责人必须定期分析矿井风量分配是否符合要求,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和无风作业;对通风设施,应设专业技术人员看管和维护;应配备足量的瓦斯检测员和防止突发事件的预测预报员;必须制订并落实瓦斯区域治理和局部措施相结合的瓦斯综合治理措施;瓦斯监控系统必须灵敏、可靠;井下掘进工作面应实行“三专两闭锁”制;当瓦斯超限和监控系统出现异常时严禁继续生产;井下专职安检员应切实落实好综合治理防、灭火及综合防尘措施。

1.6技术负责人和各区队长应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

各区队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应组织一次技术分析研讨会,以利于及时研究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狠抓作风建设,落实好领导干部下井跟班制度

煤炭企业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抓安全生产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用心做事、摆正位置、扑下身子、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原则,深入现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矿长和各区队长应分批、逐日跟班下矿井,实行安全工作全天候不间断管理;跟班干部要与采煤工人同下同上,实实在在地抓好矿井生产的安全工作。矿井劳动监察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下矿井,检查领导干部跟班下井是否到位、是否尽职尽责,对所反映的安全隐患是否认真处理和落实到位,以及每周两小时安全技术学习和班前30分钟安全活动是否正常开展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在矿务会议上提出并解决之。

3搞好区队领导班子建设

对于一个煤矿企业的基层区队来说,其生产、质量、安全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和的组织队伍。一个好的基层领导班子首先必须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即真正认识到要发展煤炭事业,先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懂得“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道理;其次要研究制订并贯彻执行好严密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措施,抓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为采煤工人创建一个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这样,井下采煤工人才能无忧无虑地一心扑在工作上,努力多采煤、采好煤。因此,煤炭企业领导务必十分重视组建好基层区队领导班子,把既懂先进的采煤技术、又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辩证关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区队领导班子里来,创造出一流的业绩来。

4努力抓好安全生产学习

煤炭业培训和安检部门要定期会同煤炭企业及基层区队,对煤矿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学习和培训,认真学习上级领导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政策法令,让工人们及时了解当前世界及国内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严峻形势,联系本矿、本区队采煤生产实际,检查是否有违规行为;定期组织采煤工人学习安全生产三大规程,使工人加深安全意识,同时开展抓“三违”活动,以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5加强对新工人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

煤矿企业应按中长期发展规划定岗、定员,而对于由定岗、定员而新招用的工人,煤矿企业要制订好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老矿工,对新工人进行专门培训,并按上岗要求进行严格考试,考试并操作合格者,方可发给上岗证,予以录用上岗;与此同时,各区队还应做好老矿工“传、帮、带”工作,不仅要教给新工人采矿技术和安全操作技术,更要教育新工人树立良好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培训和“传、帮、带”,使新矿工对矿井上下有一个全方位了解,熟知“下井须知”和本岗位工作职责,对煤矿三大规程有了细致而全面了解,加上老矿工的“传、帮、带”,定会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稳定奠定良好基础。

6务必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

一个好的企业需要有一整套好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因此,煤矿企业领导应全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当然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如果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而不抓具体落实,规章制度就变成一纸空文,毫无用处。因此,煤矿企业各级领导务必要认真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即组建一套检查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如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除立即停止其操作外,还应追查操作者及其领导的责任,情节严重者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7坚持班前会制度,总结上一个班经验,安排好本班安全工作

作为煤矿生产企业,每天都有工人上、下班和交接班,因此,认真开好班前会,及时总结上一班存在问题和安全隐患,以利于安排好本班的安全生产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更需要通过班前会进行全面、细致的学习,技术负责人和班组长要仔细观察每个工人的思想动态和操作情绪,如有异常,应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和业务指导工作。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篇11

年全县煤炭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也希望这次没有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切实找准差距、采取措施、迎头赶上,为实现我县煤炭工业稳步、健康、和谐发展贡献力量。下面,我重点就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找准问题,切实提高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

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主管部门的有力监管和具体指导下,我县煤炭工业基本保持了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保障了全县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煤的需求,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推动我县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形势还不容乐观。20*年,全县共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4起,死亡6人。其中重大事故1起,死亡3人;一般死亡事故2起,死亡2人;非生产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地认识,切实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长期以来,我县煤炭工业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走的是一条较低层次的发展道路。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责任难落实、措施不到位的状况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煤矿投资人和矿主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思想不够重视,重回报、轻投入,重效益、轻安全,对隐患排查力度不大,整改不及时、不到位,造成了煤矿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损失,严重影响了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因此,大家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以安全促发展,向安全要效益”的思想观念,切实把煤矿安全生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措施严加防范,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二、依法治矿,强化监管,努力开创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在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特别是煤矿安全重特大事故的频发,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派出专门调查组就煤炭工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国务院于去年出台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结合全省实际也下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在进一步明确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指明煤炭工业发展方向的同时,提出了解决煤炭工业突出问题,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举措。对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深化认识,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鼓足信心、下定决心,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推动我县煤炭工业进入稳步、健康、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

1、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生产条件。通过几年来的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尤其是自去年开展煤矿瓦斯集中整治和安全专项整治以来,各煤矿依法办矿意识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条件有所好转,但由于历史欠帐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落后,煤矿安全生产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煤矿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第446号令的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的要求,继续加强整改,不断完善生产系统,尤其是通风系统、瓦斯监控系统和提升运输系统。要注意巷道支护,防止冒顶事故。煤炭管理部门和各乡镇安监站要经常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力量,下到各矿井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安全监管,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各类隐患,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哪里薄弱就加强哪里”的原则,督促各煤矿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突出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矿井的防灾和抗灾能力。煤炭管理部门要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煤矿安全资金投入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切实搞好安全专项资金审计,确保安全投资效益。

2、强化行政职能,严格证照管理。抓好证照管理是落实煤矿安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煤炭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从严把关,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加强对各类证照的管理,认真开展证照的年检年审工作。凡年检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坚决采取停产整顿措施,对不服从管理、不按时参加年检年审的,主管部门要按规定吊销其证照,并公开曝光,以儆效尤。

3、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秩序。当前,煤炭市场供求紧张,煤炭价格居高不下,这对我们煤炭行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但也必须看到煤炭市场非法经营、掺假使假、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存在,对我县煤炭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局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此,煤炭管理部门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推行和严格落实《煤炭准销证》制度,对没有《煤炭准销证》的煤炭产品,一律视为非法产品予以没收。同时要加大督查和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和经营煤炭产品的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煤炭生产和经营秩序。

4、深化专项整治,突出日常监管。

要按照政府承担监管主体职责

,企业承担责任主体职责,安监部门承担安全监管职责的要求,强化部门配合,组织协同作战,形成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的强大合力。

一要开展专项整治,提升保障能力。煤炭主管部门和各煤矿企业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标本兼治,不折不扣地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这里我提四点要求:第一,领导要十分到位。煤炭主管部门及各煤矿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担负起煤矿日常安全工作和专项整治的重任;第二,责任要十分到位。煤炭企业法人代表是第一责任人,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要立足职能,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切实承担工作责任,把煤矿专项整治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煤炭主管部门以及乡企业办、安监站要主动承担起检查督导责任,加强对集中整治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第三,措施要十分到位。各煤矿企业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认真搞好隐患排查,有针对性地制定隐患整改措施,明确整改主体,明确整改时限,明确整改责任;第四,投入要十分到位。要继续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为重点,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安全投入。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湘政发[20*]4号文件精神,确保吨煤提取10元安全费用全部用于瓦斯集中整治和安全投入。国有煤矿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要与乡镇煤矿一样坚持以自筹为主,强制投入,保证各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

二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安全监管。省政府已明确由各级煤炭管理部门承担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煤炭主管部门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切实履行煤矿安全监管职责,承担起安全监管责任,对煤矿实行专业监管。要严格督促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制安全投入,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装备和管理水平。要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跟踪督促整改到位,有效地防范事故的发生,实现我县煤矿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篇12

中图分类号:U415.1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煤矿生产现状

在国民经济中,煤矿是较为基础的产业,煤炭消费在国内能源生产和一次性消费结构中在市场份额中占有70%的比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成就,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经基本上得以形成,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得以完善和健全,但是在世界上,我国所发生的煤矿伤亡事故还是最多的。根据相关统计,一次性死亡人数达到10人以上的事故属于煤矿产业的占有80%比例,煤矿事故没有1人死亡,经济赔偿不得低于10万元,将更多的不幸和痛苦带给家庭,与此同时也使国家的经济遭受到严重的损失。

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相对还是比较严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矿难经常性发生,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几率逐年递增,其中生产性事故发生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第二,开采工作地点事故较为集中,其中挖进工作面的危险性是最大的;第三,大部分事故中,瓦斯爆炸最重要;第四,职业危害较为严重;第五,地区不同的煤矿安全生产发展也会出现不均衡现象;第六,煤矿事故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只有安全合理的投入,生产的顺利进行才可以得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几率可以得到有效地防止,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对于煤矿行业整体工作而言,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生产达到的最终目的,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第一”是必须要遵循的原则。煤炭生产是煤炭效益的重要来源,若是没有安全管理,生产煤炭就无从谈起。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对于企业效益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企业发生事故总会或多或少地造成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且通过财力、物力、人力以及精力进行处理,这些都会造成经济的严重损失。除此之外,因为事故伤亡产生的影响,造成员工人心不稳,不能按时出勤,生产工作很难开展,这些都是不能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在煤矿生产行业中,安全生产管理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想要使安全生产做的更好,运用各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煤矿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工作是各种各样的,但是煤矿生产的过程也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涉及环节也比较多,所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技术管理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煤矿生产管理中技术管理也全面贯穿其中,对煤矿生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从而使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配合,相互发挥作用,防止由于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使生产秩序无法正常进行,或者造成严重的损害。

在管理煤矿的过程中,安全生产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煤矿的安全生产不仅与煤矿的矿产职工人身安全有密切联系,而且与煤矿的正常运营也有密切的关系,社会的稳定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煤矿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关系到每一个环节,而这每一个环节的运转与生产的稳定性也会有一定的关系。在管理煤矿的过程中,技术管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煤矿的技术管理,在煤矿各项管理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也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煤矿的技术管理针对生产的过程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因此煤矿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要相使煤矿的安全生产得到有效地保障,对煤矿的技术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正常地运行煤矿的技术管理,煤矿的安全生产才能够得以实现,而其水平则是煤矿安全生产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据和条件。

四、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支撑

针对煤矿的开拓开采,进行一系列的技术设计方案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才能够在开采过程中更有计划性、规律习惯以及科学合理性。煤矿的开采,需要在科学合理的验证基础上,实施前期技术勘察,详细汇总各项数据,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与相应的科学原则相结合,将合理的开采方案制定出来。在设计煤矿开采的时候,要对各项因素的存在进行充分地考虑,看其是不是会对开采造成影响。不仅要对开采前期的各项因素进行考虑,而且也需要对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突发事故进行考虑,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实施补救,才能够使损失降到最低。在开采过程中所采取的开采技术要具有先进性,利用先进的开采设备,合理配置开采工艺流程。上述的这些都需要在技术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统筹安排开采的各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的流程进行合理设置。设计应该遵循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原则,巷道布置最好简单,每一个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重点是要技术可行、然后是要经济实用,针对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到位,上述都需要在技术支持前提下,保证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确定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与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的时候,技术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提高对技术基础工作的认识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工作主要是指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文件,看似与安全生产没有较大关联,但正是由于其工作细微,因此,可以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性文件的指导工作重视起来,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均需要交予相关工作人员审批审阅,确认通过后,再交予专业的副职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来进行学习和落实;井(区、段、队)的各个负责人主要负责作业落实,所有的施工操作人员以及需要进入到施工现场的人员,均必须根据作业规程中的相关要求来执行”。工程技术人员在对施工现场进行作业指导时,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所需,对规程进行修改、补充等,若施工条件或者作业面地质出现变化,则应当及时更新安全技术要求,做到万无一失。规程、设计以及报告等均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对整个生产工程的安全、效益、质量以及效率均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对规程、设计以及报告等指导性技术文件进行编写时,要结合时代的特征,编制出更加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可操作性以及前瞻性的文件;并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并保证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要求;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煤矿生产操作进行制约。

六、突出抓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最近几年中,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在总事故次数中占有45%的比例,死亡人数在总数中占有62%的比例,并且很大一部分安全生产情况比较好,也具备较高技术管理水平的煤矿也陆续发生特大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例如,武乡县东庄煤矿,在1994年5月28日发生的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24人死亡;沁源县黄土坡煤矿,在2000年10月13日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郊区南村煤矿,在1999年12月21日发生的火灾事故等等。这些案例都说明煤矿对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思想上也不够谨慎,在此基础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不能在根本上控制重大瓦斯、煤尘以及火灾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生产中就不会占有主导地位。所以,要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彻底扭转过来,将“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很有必要的,抓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将瓦斯、煤尘和火灾等重大、特大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想要做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一)将各级领导以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责任制建立起来,并且对其健全和完善,实行齐抓共管,相互合作开展工作。对行政正职的“一通三防”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进行确定,让总工程师对“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负责,并且重点把好五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查关、隐患处理和“一通三防”安措资金使用关。

(二)对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进行高度重视。它是矿井对瓦斯、粉尘和防灭火防治工作的基础,在实践工作中,要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进行加强,针对不合理的通风系统进行调整改造,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将完善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对风量进行合理供给和分配,从而使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得以保证,确保供风的充足性。

7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并且将其完善,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人权”在中国是很被重视的,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在发生一系列的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我国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在管理煤矿安全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应该得以充分地发挥,由于人在生产活动中占有着主导性地位,控制生产环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煤矿的技术人员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而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煤矿技术管理上,技术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建立安全制度,执行安全规范,都需要在技术人员的帮助和引导下完成。技术人员,不仅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还需要针对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违章违规现象要及时制止,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全面地激发出来,这就需要对技术人员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福利保障。对技术人员的地位要引起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建议得以重视,在生活上和工作中要给技术人员一定的特殊待遇,将技术人员的带头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会得以健全,将在技术总工程师为总负责人基础上成立领导班子,在行政上形成的管理秩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使管理流程得以完善,为我国的煤矿事业做出贡献,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利环境,使社会的秩序更为稳定。

参考资料:

[1]瞿芳彬.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