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合集12篇

时间:2023-10-17 09:21:20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篇1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江西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10.9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3.45%。有数据显示,该省自2005年开始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主要表现为高龄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加及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不断增加,这些都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现阶段,高龄老年人的康复护理成为社会、医院及政府关注的重点及难点,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辅助工具在老年人功能康复中的重要性,这也使更多人看到了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应用的广阔前景和应用价值[1]。本文主要探讨江西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情况。

1 老年康复护理的概述

"十二五"开展以来,江西省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截止2014年底,全省各类养老机构达到1730余家,床位超过17.4万张,其中有550家养老机构和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服务合作。通常所说的养老机构主要有:敬老院、荣军疗养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

1.1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 目前,老年人的功能障碍大多数是因老年各类疾病所导致的,还有一些则是因老化过程,即衰老所造成的。老年人的功能障碍主要有这些:感觉和运动障碍、机体脏器功能、骨关节和肌肉功能障碍、语言沟通和交流障碍、精神、心理、活动能力障碍与社交能力局限等。现阶段的养老机构中,高龄老人比例相对较大,大多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特别是运动功能障碍、视听障碍,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强[2]。

1.2康复护理概念 当前,康复护理已成为功能障碍老年人康复治疗中重要组内容,在养老机构各种服务中,康复护理已被纳入新时期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3]。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已明确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主要有肢体康复、日常活动、康复效果评估、群体康复方案和个体康复方案制定等。在辅助器具的应用上,主要是指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在最新出台的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标准中,除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外,还新增了个人移动类、防护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及相应护理服务。先进的辅助技术和适用的辅助器具可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优质化服务,也使得老年康复护理更为人性化、个性化,在养老机构的康复护理中应加大投入,提高应用效率。

2 辅助器具在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1辅助技术的概念 辅助器具是现代辅助技术中一个重要组成,广义层面的辅助技术主要指辅助器具的研发与服务两个方面[4]。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辅助技术的认识日益提高,其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现阶段普遍观点是,辅助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硬件和软件方面,即器具和应用方法;②服务方面,适配与供应服务;③系统方面,主要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管理。辅助器具是辅助技术实际应用的一个载体,依据相关标准,辅助器具根据其实际功能分成12个大类、93个次类。通常而言,凡可有效解决或克服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改善和提升残障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的器具均属于辅助器具,比如:电子耳蜗、拐杖等。辅助器具的使用对象不仅单一指残疾人,而高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也是重要的适用对象。

2.2关于老年人辅助器具 大多数辅助器具可适用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主要包括这几类:移动类、视听类、防护类及生活类等辅助器具。根据南昌市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924名残疾人开展残疾等级的鉴定和康复需求的评估,通过集中和社区个别评估法,获得的康复需求评估结果表明,级别和类型差异的残疾人士对辅助器具的需求情况分别为:视力方面77.4%、听力方面75.6%、肢体方面74.3%,尤以语言、智力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少。从该市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需求情况看,视听功能障碍者对辅助器具需求最高。

3 强化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原则和对策

3.1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为提高养老机构康复护理的水平,及提升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应确保各类辅助器具能遵循人体活动规律,满足人的生理功能[6]。具体而言,需要遵循这几个原则:①遵循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选用辅助器具,养老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经专业评估后选用合理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护理。比如:设计具有在紧急状态下预警及求救的辅助器具,在老年人跌倒、心脏病突发等情况下可迅速和医疗中心联系;再如设计适合视力障碍老年人的语音测温计、语音血压计等;②严格遵循必要即最简原则,也就是尽量选用简单,适合老年人力量大小的辅助器具,且以临时应用为主,通过临时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最大限度解决存在的问题;③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应用教育,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老年人没有掌握辅助器具的正确应用方法或使用不当,即便极为适配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也会造成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会导致辅助器材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而,需要告诉老年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修方法。

3.2强化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对策 根据当前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以及配置率不高的情况,可从确立养老护理人员新标准、强化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老年辅助护理课程的改革、专业人员进驻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来有有效解决。

3.3积极引进辅助技术人员入驻养老机构 辅助器具的康复护理服务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养老护理人员的职责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而仅仅依靠培训来获得辅助器具相关知识是很难为老年人提供系统性康复护理服务的。一些辅助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也有些并非随买随用的产品,而应要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情况,开展需求调查、适配评估、量身定制及跟踪随访等工作。所以,科学合理地选用辅助器具还应有专业人员入驻养老机构以提供全面的服务。

4 结语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要求社会、国家及家庭充分重视老年人的权益,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实际需要,积极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新时期,为促进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应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科学合理应用,加大投入,培养护理人才,提高辅助器具的适配率,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化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1,(05):32-35.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篇2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102

新医改意见出台后,中国逐步向城乡民众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0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 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根据联合国公布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每100个劳动适龄人口要负担约30个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面对人口老龄化给卫生体系带来的沉重压力,我国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前行,成为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紧迫课题。

1制约当前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前行的的障碍分析

1.1新医改背景下老年康复护理事业面临新挑战本次新医改方案最大亮点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就意味着护理的发展从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医院护理服务必须和社区卫生服务及家庭护理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走医院、社区、家庭融合之路,时代呼唤一支优秀的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人才队伍。然而,仔细分析新医改政策不难发现,对于老年康复护理的改革内容较少,这就使得老年康复护理发展进程之路面临诸多不可定因素。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探索并改进老年康复护理工作方式和体制制度,建立新的老年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已时不我待。

1.2本院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前进中尚存瓶颈医院所在城区人口比例大,老年人口数量多,区内现有养老机构和设施床位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需要,老年康复医疗事业的整体水平也不高。医院设有4个老年康复病房,核定病床200张,实际开放床位达到400余张,主要以高龄老人及久病不愈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为主要收住对象,大多数患者以养老为主;主要针对老年内科病的治疗,康复理疗科主要以仪器理疗为主。笔者所在院依托市一集团先进技术资源及设备优势,真诚为每一位康复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2010年共有200余人次的患者参加康复治疗,其中75%的患者症状恢复到改善,50%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前行之路并非平坦,目前尚存以下瓶颈。

1.2.1康复专业人才的匮乏据了解,我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数量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太低。由于目前康复医学在临床中并未被大众所重视,笔者所在院缺乏康复专业人才,如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师等,致使临床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脱节。目前笔者所在院有康复治疗师6名,其中主治医师1名,要为全院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实在力不从心。且康复人才队伍主要来源于对原来的理疗和临床医师进行培训,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康复效果也难如人意。

1.2.2康复护理人员的缺失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的数量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各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与护士的比例应达到1∶0.4,但笔者所在院目前病房床位与护士比例只达到1∶0.12,存在严重不足。即使按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也存在较大缺口,康复护理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2.3康复护理知识的薄弱培训滞后是康复人才队伍扩展的重大瓶颈。在北欧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的工作者均需接受护理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的正规教育,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此外,护理专业毕业后还需接受一年以上的老年护理专科训练。老年护理专业工作者除负责常规的护理工作外,还必须掌握各种功能训练的技术,配合康复专业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有关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和功能评价等。但目前国内护理教学在康复知识领域缺乏相应的教学课程,虽然医院医生、护士拥有医学知识,但没有接受过康复系列专业的正式教育。因此,笔者所在院大多数医务人员都缺乏现代康复知识和康复技能。如果患者因早期康复训练不能有效介入,患者就会失去最佳康复时机。

1.2.4康复治疗设备不全在许多发达国家,老人护理院和老人公寓从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出发,将居住环境布置得整洁、典雅、趋于家庭化,各项设施均以老人的舒适、安全服务为目标。在老人经常出入的场所都安装有扶手,配置各种助行器,设置无障碍通道。住所里设有只要能触摸键钮即可帮助开关电视机、门、电灯的遥控器,浴室铺有防滑胶垫,还有可用于调节升降高度的洗脸盆和扶手坐位便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可推、坐、注射器、排便的多功能轮椅。目前笔者所在院的康复理疗设备还比较有限,拥有生物反馈仪、脑循环治疗仪、低周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等仪器,而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骨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后遗症的系统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的设施尚不完善或基本没有[2]。

2国外老年康复护理发展的启示

2.1对“老年人健康”理念的重塑老年人的健康包含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因此,老年康复护理的服务内容也是多层面的。各国老年康复护理内容对老年人健康理念的渗透表现在以下方面:重视疾病治疗同时,还重视疾病的预防、功能的康复和健康促进;重视身体健康,还重视心理卫生、精神健康、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具言之,各国老年康复护理包括以下几类内容:如何发现、去除可能危害老人的隐患,如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用药不当等;促进老年人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技巧;多种慢性病并存的处置;鼓励和增强老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维持、增进身心健康;协助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减少功能丧失,补偿功能的损害和缺陷;帮助老人在患病和功能缺失状态下适应生活,提高ADL自理能力;关心老人心理健康,在老化引起的不幸事件和衰退过程中给予安慰和支持[3]。

2.2老年康复护理内容及形式因国情不同应有差异国外老年康复护理内容总体上来说可以划分为精神护理、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三个部分。精神护理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内容。疾病护理主要包括一般疾病护理、慢病护理、手术伤口护理、康复护理等。此外,日常生活护理在各国老年社区护理服务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喂食、洗涤、淋浴、口腔卫生、头发洗理、大小便、助行、供暖等老年人日常生活帮助服务;不少国家还将住宅改造(门口、浴室、厕所、厨房)和提供护理器具,作为改进生活护理服务的措施。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老年康复护理的发展难免受到明显的地域政策和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影响,加上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提供机构等现实条件的不同,使得各国老年康复护理服务内容及其组织形式略有差异,但单独来看,每一个国家均对其老年康复护理的服务内容有较明确的界定,服务的开展有较明晰的流程。

2.3根据评价需求建立老年康复护理评估体系在丹麦,是否需要接受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以及接受怎样的服务,由专门的判定组织,而访问护士的作用则贯穿于始终。在做出判断之前,访问护士一般都要与利用者及其家属直接交谈,并在考察了利用者的身体、精神、自理能力和环境等因素后作出初步判断,然后向判定组织提出报告,最后才由运营主体的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在澳大利亚,老年康复护理需求评估工作由专门的老年护理评估小组组织实施,最常用的需填写老年护理服务申请与审批表,该表分五个部分:第1部分是申请者的情况,由申请人或其人填写;第2部分是批准的护理形式,由老年护理评估小组的代表填写;第3部分是申请者的状况,由评估小组中健康和老年保健部授权代表填写;第4部分是资料总结,由评估小组填写;第5部分是联邦政府卫生和家庭服务部门的有关官员签字、签发日期。评估小组评估后,根据不同的健康功能水平和资源可得性状况,老年人可获得不同等级的护理服务。在德国,老年护理有不同的等级标准,不同护理等级服务内容或服务时间等存在差别。需要护理的时间被划分为不同等级标准,这种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精神等状况所做出的护理判断。

3发展老年康复护理事业的设想和建议

3.1积极探索老年康复护理发展新模式根据笔者所在市所在地区“十二五”规划,笔者所在院即将转型为康复专科医院,成为所在地区康复医学中心。因此,积极探索老年康复护理新模式,形成提供老年人预防、保健、护理、理疗、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是实现家庭温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结合笔者所在区卫生惠民工程,建立区级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应注重加强对所在地区老龄化社会面对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医疗服务的新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医院康复护理主体职能,充分发挥医疗救护体系作用,完善老人治病、医疗、康复、护理新模式。

3.2努力完善老年康复护理体系的建设笔者所在院依托市一集团,成为三级康复医学网络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环节。即急性期患者经三级医院救治后,转介笔者所在院为其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环节,完成了康复从三级医院到区级医院到社区康复中心的过渡,为患者提供连续、强有力的康复护理服务。今后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市一集团的医疗资源共享优势,逐步完善以市一医院康复中心为龙头,笔者所在院康复指导为主体,社区康复为基础的三级康复网络,初步构成满足辖区内多层次需要的康复训练格局[4]。与此同时,还将为社区康复专科医师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以期将来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3.3不断拓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新领域目前笔者所在院老年康复护理主要工作包括医疗护理、生活护理等。今后应不断拓展新领域:积极开展综合性的老年康复护理,为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终末期护理等;为老人提供系统而适宜的作业疗法训练等康复服务,采取对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的训练,为其重返社会和家庭做一些准备性的作业指导。如织毛衣、做手工艺品、辨认人物像片、更衣、唱歌、听故事、行走等ADL训练,或在模拟的家庭中进行生活训练,恢复老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增强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之能尽快适应生活的实际环境,为重返社会和家庭增加信心和可能,使患者达到治疗、护理、康复全程服务。

3.4积极引进和培训康复医疗技术人员加强医务人员康复知识的培训,重视培训一批临床康复专业治疗师、康复护理师、康复工程师、作业师、物理治疗等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康复护理技术水平、良好职业道德和高效管理的团队。坚持医、护、养三位一体,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分别施与不同的、特色的治疗救治、医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爱心服务。建立起康复治疗网络以适应当代疾病谱变化所带来的医疗康复需求,努力提升医院康复水平,聘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专家教授为笔者所在院客座教授,并与市一康复科协作进行双向转诊,定期查房,联合管理,优势互补,为病员提供从临床到康复的全面医疗。通过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举办各层次的康复医疗和护理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专科护理工作者,鼓励从事康复专业的医务人员参加康复治疗师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来提高康复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彭兰地.发达国家老年护理经验及对我国老年护理的展望[J].护理研究,2011,25(13) :16-17.

[2] 孙秀.浅析社区老年护理健康教育需求[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0(6):32-33.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篇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相较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也引起国内外护理界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现状

调查显示,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如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则能早期活动,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25%~7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4~12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不能恢复到骨折前水平[1]。有研究者[2]采用自制问卷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术后防脱位知识的知晓率为62%,正确掌握功能锻炼方法者仅为56%,能做到主动功能锻炼者仅为26%。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不理想与术后康复锻炼效果不佳密切相关。

2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因素

2.1年龄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领悟能力差,且文化水平较低,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均较差。加之身体系统功能退化,全身各脏器机能下降,这些均对术后康复造成影响。有研究者[3]调查了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手术疗效,发现年龄较轻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

2.2手术方式 目前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而近年来伴随着内固定物和置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

国内研究[4]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使患者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术,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目前大多数医师认为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促进作用[5]。

2.3基础疾病 有研究者[6]统计了321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基础疾病的数量、病种和分布,分析并发症与健康状况、功能康复、生命留存的关系。结果显示,80%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心、肺、脑、糖尿病等共计469例,发生率最高为心血管系统疾病;49例因术后并发症而无法下地,52例患者在1年内死亡,肺炎是高龄患者的首位死因。

Tarazona-Santabalbina等[7]对136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提示:性别、Barthel指数、心脏衰竭及认知损害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为认知损害、体力状态、年龄、脑卒中、Charlson合并症指数以及在住院期间发生谵妄。

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的生理特点,且术前常伴有较多的内科系统疾病,使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影响疾病的康复。

2.4疼痛管理 髋部骨折患者在受伤至创伤愈合的整个过程中,均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术后疼痛不能有效缓解,将严重制约患者的康复锻炼、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8]。

有研究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不仅能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还可促进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提高早期康复训练效果[9]。

2.5抑郁情绪 国外报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9%~47%,平均29%[10]。研究发现,抑郁症状评分高的老年患者行走功能、生活自理和移动功能的评分较低,说明抑郁是影响老年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11]。文献表明,存在抑郁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缺乏功能锻炼,易导致关节僵硬、肌无力、无法行走,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2]。

有研究者[13]通过对照研究发现,经过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后,心理抑郁程度得到缓解,可提升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帮助其更快恢复健康。

3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干预

3.1干预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治疗理念的更新,康复干预的重点已由单一的肢体功能训练转向全面康复,强调康复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通过多学科的康复团队协作不断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治疗、护理和康复的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恢复功能的独立性,增强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加强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干预模式有多学科协作模式、老年骨科医疗模式、综合护理模式、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连续护理是以护士为核心,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得到经过精心设计的、多方团队支持的、连续性护理活动。

3.2干预内容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个性化的制定基础疾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康复宣教、术后随访内容。多因素干预治疗,例如准确监测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增加营养、完善术前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和时机、多模式镇痛、早期功能锻炼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恢复有良好的作用,优于常规护理。康复护理贯彻整个疾病过程,包括术前、术后的功能锻炼。由于关节结构异常和疼痛,术前功能锻炼主要围绕关节周围肌来展开,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锻炼。有研究者[14]对60例老年髋部手术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术后正确的功能康复锻炼指导,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

术后功能锻炼应遵循早期主动、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和全面锻炼四大原则。对于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可在术后第1 d开始鼓励患者做小腿、踝部的自主活动,锻炼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活动,遵医嘱3 d左右在床上活动(如膝关节伸屈),4~6 w后试做伸屈髋、膝关节、抬腿活动。为了防止术后过早负重导致骨断端移位,于术后至术后1个月内其主要的锻炼方式是在床上进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1~3个月的访视中才开始部分负重锻炼直至行走锻炼。对于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可于手术当天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肌肉舒缩运动;术后1~2 d可主动屈髋、直腿抬高、伸髋;术后3~5 d进一步主动屈髋、屈膝。遵医嘱于术后第6 d、第7 d开始站立训练,术后第7 d~第9 d开始步行训练。

有研究表明[15],术后立即开始关节运动可使胶原纤维沿应力沉积,从而将瘢痕对关节活动的限制降到最低。规律的功能锻炼可增加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保持髋部正常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并逐渐恢复日常活动能力,这对于老年患者的完全康复非常重要。

3.3出院后康复指导 髋部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系统的康复训练长达1年之久。在英美国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之后,医院会为其提供服务,转向康复机构和护理院进行康复;或是联合医院、各专业人员及患者家属,共同解决持续性照顾问题。

我国康复机构的发展尚不成熟,面对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的需求大等问题,髋部骨折术后主要通过居家康复完成,家庭护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对患者要加强出院健康指导如下。

3.3.1嘱患者及家属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术后康复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由弱至强。因患者个体差异,需根据医嘱,确定扶拐下床时间、完全负重行走时间。

3.3.2术后注意事项 ①正确使用助行器及拐杖,预防在家时意外跌倒;②避免摔倒、剧烈跳跃和急转急停;③扶单拐时需置于健侧;④避免快速行走、避免进行剧烈的竞技体育运动;⑤避免过多负重;⑥控制体重;⑦预防骨质疏松。

3.3.3术后注意预防和控制全身部位炎症的发生,防止造成人工关节感染;拔牙、发热、出血或有局部炎症时要使用抗生素;术后功能恢复期间,需要服用消炎止痛药,减少功能锻炼期间关节的肿胀疼痛。

3.3.4预防关节脱位 ①根据医嘱避免坐小板凳及蹲便;②避免跷二郎腿或两叉;③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屈曲;④避免术侧髋关节内收、内旋位等不良姿势。

3.3.5上下楼梯练习 上楼时健肢在前,患肢跟上;下楼时则患肢在前,健肢跟上。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过程,有效的康复护理,不仅能帮助恢复肢体的功能,而且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冯晓兰,邹叶芳,陈利勤,等.预见性护理在透析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3):1611-1612.

[2]王玲,郭礼涛.针对性术前访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246-247

[3]卢柳霞,刘卓红.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23):3672-3673.

[4]陈述祥,陈彦东,刘红光,等.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危险性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737-1739.

[5]张秀果,丁俊琴,井永敏,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75-877.

[6]Tarazona-Santabalbina FJ,Belenguer-Varea A,Eduardo Rovira-Daudi E,et al.Early interdisciplinary hospital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hip fractures-functional outcome and mortality[J].Clinics,2012,67(6):547-556.

[7]王晓伟,孙天胜,刘树清,等.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选择与术后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12):1171-1174.

[8]何丽红,魏素兰.高龄髋部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29-30.

[9]Holmes JD,House AO.Psychiatric illness in hip fracture[J].Age and ageing,2000,29(6):537-546.

[10]Kamholz B,Arbor A.Depression after hip fracture[J].JAGS,2007,55(1):126-127.

[11]Tarazona-Santabalbina FJ,Belenguer-Varea,Rovira Daudi E,et al.Severit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s aprognostic factor for mortality and recovery of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J].Geriatr Gerontol Int.2015,15(3):289-95.

[12]刘冰,白颖.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5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48-50.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篇4

结果:通过提供全面的、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我院的老年病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结论:关注老年病的护理质量及保健,并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优质的护理工作和必要的保健宣传,对老年病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老年病护理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6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52-02

随着我国医疗机械的日渐发达,我国人均寿龄也在逐渐延长,近20年的调查发现,我国的人口已经趋于老龄化,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和保健工作也成为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老年病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高,怎样做好老年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老年病的护理与保健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1老年病的特点

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由于老年病患者本身器官性能的退化,心理的承受能力降低,认知能力的退化,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的转变等各方面因素的出现,让我们一直把老年人视为衰弱、没有价值、清贫的社会团体,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这种消极的老年其实观念也严重的影响医疗护理服务。因而,要探讨老年病护理和保健,首先要了解老年人。

老年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是老年病人身体机能的一系列衰退现象,比如说:学习能力下降,学习兴趣减少,记忆力减退,听力、视力下降,反应能力降低,活动能力也随之下降;其次是自身的病情比较复杂,一人多病,病程长,并发症也多,恢复慢,且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由于老年人随着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变化而产生的怒、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变化,老年病患者也普遍存在者固执、焦虑、孤独的心理问题,因而,对老年病护理的从业人员应该要重视其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存在的普遍特征,对可能发生的老年护理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和保健工作。

2老年病护理和保健

2.1预防性的护理和保健。在老年人各种器官的老化趋势、功能降低和慢性病多的情况下,加上某种诱发因素的产生,很容易形成新的疾病。因此,在老年病的护理和保健过程中,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在重视原发病的护理基础上,注意相关并发症的出现,重视患者的患病史和用药禁忌,并定期为患者做各项功能的检查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器官的病变,并随身携带急救物品,预防紧急情况的发生,通过全方面的护理来保障医疗和康复效果。

2.2防止老年病患者护理和康复期间发生感染。提高老年病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效果,必须要加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重点是重视老年病治疗期间的感染。在治疗期间,老年患者处于相对集中状态,在密集的老年群体中,其感染率会增加,而且感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感染源也非常的顽固,因而,预防老年患者的感染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普遍差,免疫力较低,在开展护理保健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入侵,所以,护理人员要采取多种方式,或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散治疗、单独治疗。同时,要重视医院环境的清洁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对医院的各个角落进行消毒隔离,为老年病患者提供环境质量好的康复环境。必要时,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科学的选择一些抗菌药物作辅助,保障老年患者护理和康复效果。

2.3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由于老年病的病程长,并发症多,用药多,见效慢,而且难以痊愈,这在无形中会给老年病患者造成一种不安,焦虑,恐慌甚至消极悲观的情绪,另外,还有长期的治疗给家人带来的种种不便,在经济上会拖累子女出现的内疚感,这些在治疗过程中表现为患者沉默寡言,拒绝与护理人员沟通,容易发怒且情绪波动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给予理解和适当的心理引导,多向患者传播疾病的有关知识,让患者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回答患者的疑问,排除患者的担忧,与患者家属沟通,使之配合护理工作,告诉患者更多的健康知识,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适当的安排一些户外运动,让患者能够健康生活,转换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抑郁感。争取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来引导他们,促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坚持以药物为主,重视精神沟通的工作,并将其有机结合,使患者在最佳的状态中接受院内完善的护理和保健工作。

2.4重视精神疗法,在现代医学理论中,已经开始强调对患者的精神疗法,同样,老年病患者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理解。首先我们应该作为护理工作人员要有热情的服务态度向患者传达提供护理服务的强烈愿望,要用适当的语言沟通患者,引导患者,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要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患者建立一种安全感。对老年人的护理与保健,其实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重要方式,科学的护理与保健不仅能够让有效的提高老年病护理和康复的医疗效果,而且还能够达到让领导放心,患者满意和社会肯定的效果,同时也提高护理的职业自豪感。

2.5提供综合性的老年康复护理,同时注重增强老年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各方面的培训,掌握各种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并配合专业的治疗医师对病人进行有关康复训练,使老年患者得到最大的功能恢复。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老人们也在积极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仍想证明自己还能够自理,能够更好的生活,针对这一想法,我们应该鼓励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在医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对于动作迟缓和智障等无法完成的老人,征求同意的情况下给予积极的帮助。

3结论

老年病的护理和保健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的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已成为护理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因而,我们要把握老年病护理与康复的前沿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巩固加以创新,有效的提高老年病护理与康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12-02

围手术期,作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个概念,将手术前、后有关过程与手术综合考量,通过不断改善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1]。由于相比于传统的护理理念,围手术期在“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中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因此这一概念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白内障患者人数持续增长。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促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入院指导与术前护理

11 入院指导 较之于传统的护理理念,围手术期将入院指导作为重要一环。单华、郝春风通过对6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指出在患者入院前,就有关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对于患者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入院指导,可以有效的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同时尽快的熟悉未来的生活环境。石莹在研究中,也指出作为围手术期的第一步,入院指导在消除患者恐惧、增进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了解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12 术前护理 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需要一定的术前护理。其中,心理护理又是最重要的环节[4-5]。苦智萍[4]指出虽然目前白内障摘除手术已经成熟,但是很多老年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存在紧张、恐惧、担忧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将会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有必要在术前进行良好的心理干预,通过认真回答咨询、增强患者信心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消除这些负面情绪给手术带来的影响,提高手术效果。此外,赵红[5]等人指出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对于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眼部等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2 术中护理

在手术开始前,先要调试有关的设备,以保证这些设备在手术过程中正常运转,避免因为各种突况影响手术的进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一般都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病人可以清醒的感受到整个手术过程。因此,在手术中,患者的精神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并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为此,需要通过多功能监测仪器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连续监测[6]。此外,在手术中通过音乐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2]。在手术中,舒适的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患者始终处在一个合适的,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中的疼痛感。医护人员也可以视具体情况,通过与患者简单的交流,以消除他们紧张和恐惧情绪[5]。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注意事项 患者术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张晓娟[7]等人认为患者最好取平卧位,不要随意移动头部,以减少不必要的头部活动。同时,密切关注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不要接触手术部位,防止感染[8]。在手术后的24h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换药等,在换药过程中,要强化操作细则,避免感染。对于有明显不适的患者,根据医嘱,进行相关的处理。

32 术后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被认为是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9-10]。栗娜[11]等人指出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健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对比健康教育组和非健康教育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恢复情况,证实经过健康教育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恢复效果与时间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建议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推动健康教育,更好的服务患者。苦智萍[4]认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自我以及家属护理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33 术后心理干预 术后心理干预作为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其积极作用为国内外学者所肯定[3-5,12-13]。国外学者Burlew JA,Ferguson LS[12]认为术后心理干预是实现最优治疗效果的保证。他们通过对有关临床研究资料的统计,指出积极的良性的术后心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分析其原因,他们认为适当的心理干预增强了患者治疗信心,强化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自主性发挥,从而避免了单一依靠医护人员的传统治疗格局。国内学者龙江珍[14]以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为依据,指出良好的心理干预在促进高龄白内障患者康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他们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家属的家庭关爱、患者对健康的追求动力,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实现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身三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8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心理健康。目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充分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可以有助于医护人员顺利开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指导病人主动配合治疗,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1]。本研究现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病人3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门诊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症治疗等处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患者,共300例,其中男161例,女139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2.7±6.2岁,治疗时间7-14天。对所有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和谐护患关系,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治疗的时间。

2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当一个健康的人患某种疾病后,首先发生了由健康人向病人角色的转变,这种转为病人角色的过程中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较年轻人更加明显。主要是由于老年病人对疾病的适应能力较弱,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自身战胜疾病的能力逐渐降低,而且多数老年患者的疾病多为慢性病,病程长,治疗过程较为复杂;老年人患恶性疾病的概率较高,治疗恢复较差,死亡率相对较高;这些均可成为造成老年患者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重的诱导因素[2]。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①恐惧、焦虑[3]:老年患者的疾病通常为慢性病、恶性病,病情严重,恢复时间较长,老年患者通常对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加之随着与有相似病史的病友交流,与他人对比,往往导致心理恐惧焦虑,加重自身的病情。部分老年患者害怕病情反复,患者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害怕自己病情加重,天天处于恐慌的状态。②自卑、压抑[4]:老年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特别是得知自己患者较重的恶性疾病后,心理上一时间难以接受;部分患者大小便不能自理患者,与之前的健康生活相比,患者出现强烈的心理落差,造成心理失衡甚至心理扭曲,患者渐增悲观失望的心理、情绪出现低落,造成身体日益消瘦、长期营养不良等,自卑、压抑心态日益严重。

3老年病人护理体会

已有研究表明:健康的人患病后心理状态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不同的人由于性格、气质、职业以及生理状况的差异,导致不同的人生病后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病人战胜疾病的康复过程除了与治疗过程密切相关意外,护理工作也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护士是医院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护士向患者传播健康教育的知识,提升护士的自身素质,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教。因此,在针对门诊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患者伴随疾病发生发展的情绪变化,疏导患者的心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宣教[5]:门诊护士以饱满的热情接待患者,热忱为患者服务,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观察并掌握老年病人内心的变化,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正确的心理护理有时甚至比药物治疗更加有效,这就要求护士细心耐心、温和诚恳的对待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反应比较迟钝,部分患者听力下降、接受能力差,护士应尊重患者、理解患者,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希望,消除患者内心恐惧的心理状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首先取得的老年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是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的基础。老年患者通常爱唠叨,主诉多,护士应对其进行耐心的语言安慰,真诚的关怀病人,使老年患者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6]:老年患者往往情绪低落,性格孤癖,睡眠质量差。护士应对患者耐心的解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治疗康复的过程,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以及指导手术患者术后进行必要的功能性训练,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心理指导应贯穿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士应在具备扎实的护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学习护理心理学,充分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对老年病人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7]。综上所述,加强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助于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金香兰.浅谈门诊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1:113.

[2]宋书兰,李琦珂.老年病人的心理辅助治疗[J].中国校医,2012,6(11:873-874.

[3]王骞卉.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2:24.

[4]任凤英.护理哲理引入知识型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35:3332-3333.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篇7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84-02

老年人是骨折的一个高发群体,同一般骨折群体相比,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而加之自身肢体功能的下降,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如术后康复过程中不能坚持功能锻炼,可能遗有肢体功能障碍。近年来,我科对胫骨平台骨折老年病人进行住院期间康复性护理及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病例60例为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入院的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男37例,女23例;年龄56~79岁,平均63岁。入院后均行X线及膝关节CT检查。按Schatzker分型标准分型:Ⅱ型14例,Ⅲ型27例,Ⅳ型6例,Ⅵ13例。病人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并排除原有患肢功能障碍者,严重基础疾病影响康复训练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入院宣教,普通护理及骨科常规护理,饮食指导,协助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引流量观察等,治疗组给予康复性护理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2.1 手术前后心理护理 心理干预在老年骨折病人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年人自理能力相对较差,性格独立的老年人常常否认这一点,拒绝别人帮助,在骨折后,常存在悲观心理,甚至拒绝手术或术后康复性训练,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于老年人骨折的特点,骨骼质量下降的原因等进行宣教,使病人心理情绪得到舒缓,充分认识自身骨折的特点及康复训练的意义,积极配合治疗。通过交流和沟通,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解除患者恐惧及忧虑心理,将术后康复内容向患者适度地解释和说明,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1.2.2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手术后第1~7天,患肢中立位,协助患者作患肢踝关节、跖趾关节的被动内、外翻及背伸、跖屈、旋转等动作,每天每个动作120次左右,并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主动自足进行上述关节运动。

1.2.3 术后中期康复护理 手术后8~21d,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即平卧位主动收缩股四头肌,每天120次左右。在训练早期,患者常不由自主的产生膝关节的微动,对于正确的收缩股四头肌的方法给予指导,在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时,可能产生骨折部位疼痛不适,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说明及指导,消除患者认为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顾虑。

1.2.4 术后晚期康复护理 手术3~4周以后,嘱患者做主动的抬腿训练,辅助患者固定膝关节,以免产生骨折处反常活动,鼓励患者配合康复护理训练,除去石膏外固定后,对患者膝关节局部做按摩护理,促进血液流通,改善局部循环,协助患者做仰卧位主动抬腿、侧卧位外展、膝关节屈伸、内外旋动作。拆除外固定1~2周后,鼓励患者作主动屈伸膝关节、静态负重、原地重心转移及跨步练习。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并限制患者过度活动,告知患者过度屈曲可能造成骨折处的断裂,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急躁情绪。

1.2.5 出院前做康复性护理指导 患者出院前,详细告知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给予说明,6个月后做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1]。

1.2.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完成,采用两组计数资料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术后半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6.7%,对照组优良率为7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等退行性骨疾病,骨骼质量下降,强度降低,在外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骨折,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多数属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后肢体固定时间较长,容易发生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影响膝关节功能,老年人优于自体身体条件等限制及心理特点等原因,常不能进行主动功能恢复性训练,而有条件的、尽早的主、被动功能活动是防止骨折后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减退的的有效方法,肌肉的收缩,相邻关节的主动运动,膝关节的伸屈运动均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消退,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老年人心理倔强,对于术后的恢复常有过高的期望值或绝望心理,有的患者拒绝恢复性训练,而有的病人则自行增加训练强度,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2],使老年患者充分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同时充分了解老年人自身的骨质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性训练,护理人员对其训练方法,强度应进行合理的指导,必要时进行协助,以免过早锻炼引发重大并发症,或过迟训练影响关节的功能恢复,甚至不合理训练引起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本组资料显示,在进行康复性护理的患者,其骨折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性护理起到的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3],由此可见,对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能起到重要作用,适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运用。

[参考文献]

[1] Lysholm J,Gillquist J. 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use of a scoring scale[J]. Am J Sports Med.1982, 10:150-154.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篇8

糖尿病慢性终身性疾病,可引起眼、神经、肾脏、心脏、血管疾病及感染等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老年糖尿病更是因为其患者年龄较大,抵抗力较弱极易因此更加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我国目前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由于如今的医疗体系尚不完善,无法覆盖到每一位老人,而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护理与康复训练,那么导致并发症的概率则会进一步提升。而通过家庭的有效护理结合社区的康复训练则能够有效的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复发率以及死亡率。

1老年糖尿病家庭护理和社区康复的重要性

1.1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李爱军与陈守爱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血糖指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张力等研究发现那些经过良好的家庭护理的老人的身体状况、心情以及生理指标各方面均优于那些没有受过良好家庭护理的患者[2]。从上述理论以及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护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的重要性。

1.2社区康复的重要性郭薇认为我国目前由于医疗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医疗成本过高,例如在北京每名糖尿病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在3500元左右,这样高额的就医成本并非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承担的,而社区中心则相对价格较为低廉,能够被普通市民所接受[3]。周萍调查研究认为社区康复由于其成本较低,覆盖面较广,并且一般还能够为身体不适的老人提供上门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无疑有效弥补了传统医院治疗中的不足。[4]

2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的内容

黄雪认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属的配合是分不开的[5]。李学惠认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首先应该控制饮食。特别是身体较为肥胖的患者,饮食的控制特别重要。在研究中他们发现轻型的糖尿病患者,只要在家人的督促下合理控制饮食,便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6]。

除了在行为上的治疗之外,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的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戴素珍认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上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多项研究证实,心理社会因素、社会支持及患者性特征在糖尿病发病及血糖水平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7]杨宏宇与林文娟在《正负性情绪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研究进展》中也发现当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不佳时身体内部的免疫能力的下降,而当心情舒畅时则会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3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康复内容

糖尿病这一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国际上的极大重视。周萍认为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以及医疗覆盖率的限制,导致许多的糖尿病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而社区医疗站则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对一些病情并不是非常严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为老年人节约一笔不菲的就医成本的同时,考虑到老年人金钱观与年轻人与众不同,因此社区康复治疗还能够缓解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张同君认为社区是老人所熟悉的环境,医生、护士等都互相认识,容易沟通感情,彼此有认同感、亲切感[8]。段晓红针对我国目前老年人的数量以及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现实情况认为当下我国老年糖尿病社区康复的具体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糖尿病专卡,帮助医生与护士有针对性的有效率的针对不同患者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二是进行糖尿病教育利用医生与护士的专业知识帮助老年人有效的了解自身的病情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三是组织患者之间的定期交流,通过大家的互相沟通以及经验交流在了解糖尿病的同时也建立起一张大家互相帮忙的社区互助网络。[9]

4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医疗体系上的建设却迟迟无法追赶上经济建设的脚步[10]。而糖尿病作为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对于老年人的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家庭护理以及社区康复的双管齐下能够有效的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与治疗,抑制病情,为老年人营造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让他们无论是心里还是生理上都能够健康。

参考文献

[1]李爱军,陈守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4):341-342.

[2]张力,李则宾,孙颖等.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现状调查[J].河北医药,2010(12):3554-3555.

[3]郭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8):460-461.

[4]周萍.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6):63-64.

[5]黄雪.老年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广西医学,2001,23(6):1530-1531.

[6]李学惠.浅谈老年人糖尿病的饮食及护理[J].中华实用医学,2002,24(4):117.

[7]戴素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当代医药,2009,15(7):92.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篇9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23-01

老年时期常见精神衰退疾病中老年性痴呆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是指患者的智能在清醒意识的情况下出现全面、持久衰退等症状,临床以丧失工作能力、无法独立生活、情感行为障碍、计算力衰退、记忆力衰退等表现为主[1]。为了促进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48例,女10例,年龄在80~9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85.3±4.2)岁。本组研究对象与老年性痴呆诊断标准互相符合。

1.2方法

1.2.1心理康复护理

因为患者之所以出现老年性痴呆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护理给予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极大的作用。对痴呆老人要有着尊重的心理,通过和蔼可亲的态度、缓慢柔和的语气、清晰的声音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由于老年患者常常出现遗忘事情的情况,医护人员应该反复、耐心、不厌其烦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如患者存在缺少热情、性格孤僻、缄默少语、淡漠等情绪,应该通过体贴、关心的言语和患者构建信赖关系,常常对老年患者给予肯定以及赞扬。

1.2.2饮食康复护理

老年性痴呆患者应该对饮食营养给予重视,尤其是在患者患病过程中,因为患者呼吸功能、消化功能、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等逐渐降低。因此,尽可能的让患者食用维生素、蛋白质、低糖、低脂肪、低热量等方面的食物,同时将无机盐合理的补充。患者在入院前尽可能避免过饱,防止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食物,确保有着通畅的大便。倘若患者有着较重的病情,无法饮食,则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鼻饲,给营养全面供应提供保障。

1.2.3安全康复护理

如患者痴呆程度属于轻度,医护人员则应该在卡片上将患者的联系方式、姓名、地址、病情等清晰的写上。如患者属于中度痴呆,则应该严格给予照顾,对其单独外出活动给予控制。患者的衣着尽可能穿着较为宽松的类型,禁止穿着过长的裤子以及衣服。要为患者准备防滑、平底、大小合适的鞋子。改变时应该有着缓慢的动作,在有专门陪护人员跟随的情况下,才能允许痴呆患者出门活动。如患者属于重度痴呆。为了避免患者出现意外的情况,应该通过专门的人员全面照顾,患者没有稳定的情绪时则应该给予床栏保护或者暂时的约束,避免出现跌倒、坠床等意外情况。

1.2.4定向力训练

主要是对人物、地点、时间等方面给予定向力的训练。于患者厕所以及病房内将醒目、易懂的标志简单的设置,给予多次训练,确保患者对厕所、病房所在的位置能够准确的辨认。和患者沟通、交流时应该将护理人员的称呼、简单的生活知识详细的反复的告诉患者,使患者脑内形成简单的记忆能力。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康复护理时,将天气、地点、时间、日期等反复的告知患者,让患者慢慢的对时间有一定的观念。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痴呆程度进行判定,根据患者问话程度的差别,选择不同的判定标准。中学以上少于24分,小学小于20分,文盲小于17分。通过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判断,只是对躯体自理能力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有着越高的得分则代表有着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的MBI评分、MMBE量表康复护理后与康复护理前对比,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老年性痴呆疾病没有针对性的方法以及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如果早期发现疾病,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给予临床干预,使患者临床发生的不良刺激得到减少,对发生老年痴呆疾病启到延缓以及预防的作用[2]。老年性痴呆疾病具有缓慢病程进展、较长病程等基本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衰退得到减缓。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篇10

老年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生于老年群体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又被称为震颤麻痹,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老年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他因素,比如遗传因素、环境毒物以及感染也是引发该病的重要病因[1]。患者患病后,会出现强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姿势平衡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巨大损害,因此对于老年帕金森病的医护工作显得十分重要[2]我院选取86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下为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69.2±3.5)岁。病程1~5年,平均(2.4±1.2)年。所有患者经头颅CT检查诊断皆符合标准[3],患者在意识清醒且具备认知能力情况下,均同意进行护理。将所有患者随机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者患者年龄、性别、病征病程及其他情况经比较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好。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施行一般的护理方法。在观察组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饮食及康复护理,饮食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全身检查结果和肌力估算制定饮食计划,适量的让患者进食海鲜、水果、蜂蜜等较为软化的事物,同时要高对蛋白质和维生素进行补充,保障患者营养。康复护理是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要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对行动较为困难患者进行定时翻身和按摩,同时要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对于骨突部位,要避免直接压迫;要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该护理方法主要针对情绪躁动和具有精神样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在病床设备护架,必要情况下可行约束带等器械;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由于患者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护理过程汇总要根据患者实际的运动状况,对患者行被动锻炼,比如对进行无痛性屈伸、外展、旋外和旋内等,并且同按摩和理疗相结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对于恢复较好患者,可以采取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布、太极拳等等;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护理人员要患者进行耐心沟通,舒缓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同时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建立治疗信心。以上护理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进行。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自入院起直至出院所经历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全体医疗费用、药物的规范应用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均以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采取评分制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得分在70分以上表示满意。止痛效果优为0~2分,良为3~7分,差为8~10分。护理效果按PD诊断标准:患者实现基本康复,运动机能基本恢复为显效;患者症状得到改善,震颤、强直缓解为有效;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经χ2检验,P

2 结果

2.1临床护理到期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以及医务人员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生于老年群体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又被称为震颤麻痹,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老年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他因素,比如遗传因素、环境毒物以及感染也是引发该病的重要病因[4]。对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要进行科学护理,才能起到良好医护效果。

康复护理需长期进行,帕金森病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自身保护及康复训练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消除具有肯定的效果[5]。因此,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护理人员不但要指导、督促并要教育和协助患者完成训练计划,而且还要有目的地向患者及家属讲授有关康复护理知识,要求患者坚持自我康复防护,预防病情加重或疾病复发[6]。

饮食护理与康复护理的综合运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明显提高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程琳,姜虹羽.老年帕金森病(PD)康复护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20):361-362.

[2]袁晓丽.帕金森病的康复护理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3):217-217.

[3]刘涛,陈峰,文国强,等.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8):629-631.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篇11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转贴于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3.2 老年人耐力不足,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而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是使人体体能得到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3.3 适度的活动与运动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个人体态,维护和促进健康。否则,不仅机体各部位功能变差,而且还容易造成肌肉萎缩。运动的目的在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维持肌肉紧张度,此外,适度适量的运动还能增加老年人的活力和自我信赖程度。不过,老年人的运动一定要适度,要根据个人体力来选择适当的项目、次数和运动量,否则便适得其反。如果因年迈体衰不能参加运动,则应当力求增加老年人的活动性(活动性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内能移动的能力),避免过多的依赖性,尽量使老年人在提高活动能力的同时,增进自尊和独立性,激发其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这都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4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降低使得他们知觉的感受能力变慢,表现为反应迟钝,自觉症状不明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以保障治疗的及时到位。

3.5 老年人机体的反应能力差,需要有安全维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这使得他们对刺激源的接受、传达及反应能力越来越差,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痛觉、知觉、温度觉等各种感觉能力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及时必要的安全维护。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篇12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支气管炎 康复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12月在我院出院老年慢支病人中,筛选在本地区生活,患有慢支3年以上,有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能进行护患沟通,思维清晰的老年慢支病人共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50~60岁,平均56岁;有吸烟史者29例。

护理干预方法:

⑴对50例老年慢支病人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出院后1周开始进行电话随访,每周电话回访1次,不定期上门随访,了解病人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并派发健康知识小册子,举办健康知识小讲座等,指导病人具体的呼吸锻炼方法及功能锻炼,解答病人在出院后遇到的健康方面的问题。指导病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⑵设立随访登记本,详细记录每个病人每次随访情况,健康变化情况,心理变化情况,病人的康复需求,对护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

⑶建立护患双向沟通渠道。护士建立病人与医院之间的双向通讯录,建立动态沟通渠道,方便及时联系沟通,把他们在出院后自我护理过程中碰到健康问题时随时向责任护士请教,护士也可以随时向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病人的康复进展情况。

⑷由于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必须让病人家属一起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温馨融洽的亲情关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老年慢支病人年龄大,接受能力差,尽量用简单通俗,形象生动的语言与病人沟通。

具体护理干预措施

用药指导:老年慢支患者由于病程长,经常需要服药,有的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或忘记吃药,有时1天吃1~2次,甚或想起来才吃,有的病人感觉不舒服了就自己去药店买药自行服用,因为不懂得药理知识,服用同种抗生素超过1周。这样不规律的服药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容易形成药物耐药性及菌群失调。所以,必须指导患者按时、规律服药,才能有利于控制和稳定病情。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①病人出院后,常因烟酒引发慢支复发或加重。烟酒可以使支气管上皮受损,气道功能下降,容易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及预后不利。因此,必须给病人讲清楚烟酒的害处,指导病人戒烟戒酒。②受寒是诱发慢支复发的因素之一。指导病人耐寒能力锻炼,预防感冒,增强体质。从秋季开始可以用冷水洗脸,洗手等。在冬季,慢支病人容易复发和加重,所以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在流感或传染病传染性强的时候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场所,以免诱发慢支的发生。指导病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流通,每日开窗通风换气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接触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的吸入。③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持精神愉快,多与外界沟通接触,多参与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如参加老年中心活动,下棋,听音乐,跳交谊舞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复。

康复锻炼指导:①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身体条件较差的,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适当锻炼,如散步,开始时散步10分钟,以后根据体质情况逐渐加大到20分钟,30分钟。身体素质较好的,可以练习快步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4~5天进行运动,根据身体状况锻炼时间循序渐进。②指导病人做呼级功能训练。训练病人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吸气时注意将腹部隆起,呼气时使腹部下陷,并在呼气时将嘴唇作吹口哨状,不发出声音,将气缓缓吐出,每次训练10分钟,每天2~3次,通过腹肌自主舒张与收缩锻练,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可使病人的呼吸功能得到改善。③病人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管腔内,引起反射性咳嗽咳痰,一般以晨起较重,痰量以清晨居多[1]。指导病人有效排痰,在深呼气时排痰,可带出肺底分泌物。必须将痰液尽量咳出,不要留在气管内,注意痰液多而不能有效咳出时引发窒息。指导家属协助病人排痰,轻拍背部,鼓励病人多饮水,身体无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每日可达3000ml,以稀释痰液。

饮食指导:加强与病人沟通,讲解有关的营养知识,告诉病人多元化的饮食方法[2]。老年慢支病人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食物,保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合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糖类及食盐的摄入,饮食作相应的调整。

心理疏导:老年慢支病人由于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容易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加上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需要看病服药,对家庭造成较大经济负担,因而存在消极、内疚心理,甚至不愿配合康复锻炼。对这类病人,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多做家属思想工作,让家人多给他们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护理,指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结 果

病人出院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评估方式对50例病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倦怠感消失的有42例;感觉舒适自如,呼吸顺畅的有38例;能与家人相处融洽,并较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有43例;能掌握慢支康复锻炼要领的有31例;1年内无复发45例,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对老年慢支病人稳定病情和控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讨 论

康复锻炼是老年慢支病人控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指导病人必须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才能提高身体抵抗能力,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锻炼要有规律性、时间性和科学性,不能随意中断。

老年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需要家庭的支撑,社会的支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必须要让家属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来,多参与社会活动,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心态对疾病康复有促进作用。老年慢支病人都是长时间患病,迁延难愈,容易形成思想负担,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因此,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心理疏导工作,培养病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思想上放开了,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生活和配合康复护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