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项目规划合集12篇

时间:2023-10-26 09:49:49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篇1

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农机化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产学研推相结合,努力改善农机化科技保障条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转化能力,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以农机化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农机化科研条件逐步改善,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目标,围绕制约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机械化的共性技术,重点开展机械化耕作、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农机鉴定与检测技术研究;突破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快设施园艺、设施养殖、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装备与技术研究;加快牧草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加强农机化软科学研究。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创新体系;加强政策扶持,保障经费投入;加强联合协作,健全创新机制;实施重点工程,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深化技术交流等方面为农机化科技发展提供保障。

未来五年,农机化教育培训要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培训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期间,规划每年培训农业机械化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550万人次以上,其中管理人才队伍每年培训20万人次以上;科技人才队伍80万人次以上;实用人才队伍,450万人次以上。要以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为目标,加大农业机械化管理干部培训力度;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人员培训步伐;以提高作业服务能力为目标,增强农机实用人员培训效果;以提升教育培训能力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实用技能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职业技能开发。要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营造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良好氛围。

未来五年,农机化技术推广要加快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普及应用

要以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推广为重点,加强体系建设、创新推广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实现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总体目标是:农机化技术创新能力、技术集成能力、推广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提供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推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等。要通过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农机企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民等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论证和立项工作力度,科学谋划项目,增加项目储备。加强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以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加强先进的农机化和农艺技术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机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协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推结合。加强农机、农艺等部门的合作,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融合。

未来五年,农机试验鉴定要大力提升鉴定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篇2

一、抓源头,强责任,切实做好今年全市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已在去年年底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在这里我就不讲了。今年以来,我市连续发生了多起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领导,农机安全生产有组织保障

今年年初为加强对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市农业局已成立了由我为组长,市农业局农机科矣胜荣科长、市农机安全监理所汤江爱所长为副组长,局机关相关科室、局属相关单位人员为成员的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办公室,负责日常业务。这次会议后,各县区农业局及乡镇农机主管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属地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二)争取支持,建立农机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农机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区农业局要围绕农机安全生产,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主动加强与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开展联合执法等新模式,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使农机安全发展与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实现农机安全发展。

(三)细化目标,层层强化农机安全生产责任

在这次会议上,市农机监理所将要与各县区农机监理机构签订《市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市级将全市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分解到各县区,并明确了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目标。各县区也要增强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和责任管理意识,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县级签到乡镇,乡镇逐级签到机手。要在全市确立“一把手”为农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具体工作人员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制度,逐步形成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安全监理机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从业人员等全员参与的立体责任保障和目标考核体系。

(四)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行动。

各县区农业(农机)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和市安委会的要求,继续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三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执法,严厉打击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管,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并与拖拉机驾驶员交通安全集中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开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解决农机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推进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防止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提高拖拉机挂牌率、持证率、检验率和驾驶人持证率,降低事故率,构筑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源头管理、安全监管三大防线。

(五)依法行政,严把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关

一是市县农机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对拖拉机范围的界定,开展拖拉机的注册登记和检验工作,严把安全技术检验关,严禁为超标准、超要求和不符合工作规范的拖拉机进行注册登记和通过检验。二是各县区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和拖拉机培训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展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工作,严禁违返规定开展培训工作,在这个环节上,市农机监理所的考试人员要把好关。三是市农机监理所要严把拖拉机驾驶证的申领过程中的考试关和发证关,高标准严要求,严禁为没有培训资格的站(校)的培训学员进行申领考试,严禁为培训教练机、教练员不符合培训要求所培训出来的学员进行考试,严禁为培训内容和学时达不到要求的学员进行考试,严禁为考试达不到考试要求的学员发放拖拉机驾驶证。

(六)抓好基础,继续大力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

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已明确,从启动新一轮“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完善工作内容,强化评价工作,再推出一批示范县,推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我局和市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文件,我们要认真总结前一轮创建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提炼形成丰富多样的创建模式,加大创建力度和力争 财政投入,不断创新形式,扩大示范范围,把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努力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努力形成一户带四邻、四邻带一村、一村带一乡、全县一起上的推进机制,通过这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努力营造农机安全生产氛围。

(七)强化宣传,认真做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宣贯工作

抓好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农机安全监理的一项常态化的基础工作。各县区农业局和市级农机部门要结合农机春耕备耕期间安全宣传、“五五”普法、“安全生产月”、“安全日”等活动,积极探索农机安(来源:文秘站 )全宣传教育新途径,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集市活动、宣传栏和发放安全知识读本、挂图及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农机安全生产知识。为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国务院《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将发《条例》释义发放给各县区,请各县区认真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强化自觉执行法规的意识。

(八)提高素质,加强农机队伍建设

农机安全监理队伍是搞好农机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各县区要本着稳定、巩固、提高的原则,不断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一是要稳定队伍,理顺机构。各县区农机监理部门要充分把握机遇,夯实部门职能,特别是要定位农机安全监理的行政执法地位和职能,多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寻求各方面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尽最大努力实现辖区内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和经费的全额供给工作。二是要努力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履职能力。市农机监理所和各县区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对农机监理员实行全面整顿、全员培训。

(九)应管尽管,做好购机补贴机具的监管工作.

各县区要围绕购机补贴工作的开展,将属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管理范围的机具严格按照农业部相关要求纳入农业机械牌证管理;对于不符合农机牌证管理范围的农机具,要加强调研,积极探讨,向上级业务和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管理意见,以制订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对购机补贴机具的安全监管,促进农机化又快又好发展。

二、抓公开,强规范,将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做实

(一)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我市争取到的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为1890万元。通过全市农业农机部门共同努力,项目全面实施完成,全市共完成补贴资金1890.03万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4491.34万元,直接新增农机总价值6382.94万元,全市新增各种新型农机具9448台套,其中:耕整地机械7924台套;栽植机械15台套;田间管理机械167台套;收获机械4台套;收获后处理机械20台套;农产品初加工机械51台套;排灌机械71台套;畜牧水产养殖机械615台套;大中型拖拉机80台;小型拖拉机501台。

(二)项目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项目补贴资金投入显著提高。项目补贴资金规模从的980万元增加到1890万元,项目区实现全市全覆盖;

二是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在购机补贴项目的带动下,全市农机总动力实现19.59亿瓦特,增9.3%;全市拥有拖拉机48176台,比去年增4368台,增9.97%;拖拉机配套农具17515部,比去年增3810部,增27.8%;拥有微型耕整机械22968台,比去年增10878台,增89.9%;

三是农机作业量大幅增加。全市完成机耕面积155.07万亩,比去年增22.18万亩,增16.69%,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11070亩,比去年增1460亩;完成械化植保面积3.84万亩,机电灌溉面积51.12万亩;机械收获面积3.49万亩,是我市农机作业量增幅最快的年份;

四是补贴范围不断延伸,补贴覆盖面不断扩大。补贴机具种类不断增加,补贴范围基本覆盖了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并延伸到了畜牧业、渔业,更加适应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五是山区、半山区农机化发展有新突破。以微耕机、农产品加工机械为突破口的小型农机具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年补贴微耕机、水泵、碾米机等机具达8000余台,占补贴机具总数的80%以上,有力地推进了山区农机化进程;

六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取得更大成绩。通过新增的15台插秧机具,为全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完成11000余亩,打下决实基础;

七是在购机补贴政策的侧重拉动下,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到底全市共成立2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涵盖全市所有县区。其中:综合类的专业合作社有9家,烟草类的专业合作社有18家。全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3.25万元,共有216户农机户加入,共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13万瓦特,拥有农业机械1059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37台套;小拖拉机230台套;收割机24台套;水稻机械化插秧机16台套。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从近期通海县、江川县、峨山县被查处的情况及其它地方反映暴露出的问题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县乡基层农业农机部门忽视政策执行的严肃性,不按规定的程序规范操作,歪曲政策,擅自指定经销商,指定补贴产品,包办代替农户“定机定价”,侵害了农民的选择自;二是借项目实施,收取企业、经销商的“推广费、宣传费”等,极少数县存在索要回扣,“吃拿卡要”的问题,少数人为此做出了违法违纪的事,教训非常深刻;三是工作作风不实,不认真,政策宣传不到位,操作程序变花样,把项目资金二次分配指定给经销商,忽视受益人公示环节,机具核实走过场,项目管理松懈,不到位。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1、对政策执行的严肃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按程序规范操作把关不严,贯彻落实政策不够坚决、认真,干部思想教育还有差距,签订的项目管理责任状尚未全面落实。2、有些企业、经销商违背承诺,采取不正当手段推销产品,扰乱项目正常操作秩序;3、农户对政策了解还不全面、不具体,市场信息不对称,维权意识淡薄;4、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推广宣传费用不足等。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县区务必严肃纪律,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印发的购机补贴项目实施各项政策规定,规范、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工作。

(四)做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是要把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为当前重大而紧迫的中心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要积极向政府领导汇报农机补贴实施情况,争取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要积极和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尽力解决所需工作经费,促进补贴工作有序衔接,运转顺畅。各县区要理顺工作关系,要明确项目的工作班子,明确工作机构及组成人员,落实责任制,行政一把手要负总责,是农机购置补贴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农机科(站)长负直接领导责任,是直接责任人,各级购机办 主任及业务人员是具体责任人,内设机构也要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考核,明确本级工作职责。

二是明确市、县乡各级农业农机部门主要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增强责任意识,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市级主要工作:

①项目政策制度的宣传、贯彻、落实,本辖区项目的组织实施;

②对各项目县项目实施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项目考核验收;

③对各项目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严禁、五项制度、八个不得、四个禁止”的规定;

④加强项目管理,督促项目县按时按质推进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⑤对辖区内供货的经销商、生产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

⑥拟定辖区内年度资金分配建议方案;

⑦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规划、计划,拟定农机补贴项目规划、计划;

⑧承办农业局交办的其它事项。

县乡级主要工作:

①贯彻落实购机补贴政策,落实“县乡农机部门十项工作任务”的要求,具体组织项目实施;

②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严格受益人公示制,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自;

③加大政策宣传,积极做好补贴机具的示范推广工作;

④督促配合经销商、生产企业及时供货,对辖区内供货的经销商、生产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

⑤加强对补贴机具的质量监管,及时对补贴机具进行核实,并提供报账材料,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⑥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严禁、五项制度、八个不得、四个禁止”的规定;

⑦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规划、计划,拟定农机补贴项目规划、计划;

⑧承办农业局交办的其它事项。

2、强化管理,规范操作

各县区要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农业厅、财政厅制定的《云南省中央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使用方案》的相关规定,规范操作,严格管理。要严格补贴产品经销商由生产企业自主推荐的制度,各县区要加大对购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对购机程序及补贴产品目录的全面宣传,强化受益人公示环节,公示期不少于7天,各县区不允许“二次”划定补贴产品目录。充分尊重农民自主选择经销商、自主选择补贴产品的权利,由农民同经销商洽谈具体的购机价格。进一步加强购机的核实工作,包括是否购机、购买机具是否为协议规定的机具等。今年启动实施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系统,全省已于4月22日开始启用,各县区要高度重视,督促操作人员熟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3、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农机购置补贴既是强农惠农政策,又是一项产业促进政策。各县区要正确把握政策取向,统筹规划,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宏观引导作用。通过补贴政策的实施,首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切实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全面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要合理分配补贴资金,结合县区主导产业,培育农机大户、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促进区域农机化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水稻机械化、烟草机械化、设施农业、畜牧机械化的发展,水稻产区主要引导发展水稻生产机械,特别是插秧机、收割机;平坝地区主要引导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及农机大户,鼓励做大做强;丘陵山区引导发展小型机械及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等;城市郊区及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优先发展设施农业新技术等;根据农业部的要求,植保机械优先安排补贴资金。

4、严肃纪律,加强监管

各县区要进一步严格纪律要求,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要求,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管理“五项制度”规定,严格执行农业部规定的“八个不得”要求,严格执行省厅规定的一套领导班子、一份责任状、一份承诺书、一次专项检查、一封公开信、一张政策问答“六个一”的管理措施。廉政承诺书,要层层签定,一级对一级负责。各县区农业局要与财政部门一道,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制定督查方案,明确进度要求,落实督查任务和责任。市农业局将联合有关部门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严查违规违纪行为,特别要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套取补贴资金、乱收费、搭车收费等违规行为的检查,发现问题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对发现问题的县,将查实的情况通报上级农机主管部门,并抄送市级纪检监察部门,并建议对相关责任人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建议省农业厅永久取消补贴资格。对典型案例,及时通报,起到警示作用。

5、加强宣传,搞好服务

各县区要做好对农民的宣传引导,要搞好咨询服务,认真答疑解惑,让农民了解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内容、程序和要求。要高度重视与企业的结算工作,及时、随时结算补贴资金,减轻农机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资金周转压力。要协调农机企业做好补贴机具的供货工作,督促企业或经销商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要加强补贴机具的质量监督,了解补贴机具的质量状况和农民的反映,安排专职人员受理农民的投诉,对存在质量问题、农民投诉多的机具及其生产企业,要及时上报,按管理权限及时取消补贴资格,保护农民的权益。各县区要督促农机生产企业或经销商做好对受益农户补贴机具使用、维护、保养的培训工作,从源头控制农机安全隐患。

三、抗大旱,促春耕,尽力做好当前的农机工作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篇3

中图分类号:S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27

农业机械化对于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下面就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分析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价值。

1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机化发展状况分析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作为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确立了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体系,提高了现代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力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吉林省自2000年到现在,粮食生产实现了16连丰,总产量跨越了250亿kg、300亿kg和350亿kg3个百亿斤目标,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底,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再次达到了历史的新高点,单位面积产量478.8kg/667m2,产量又是全国排第一。同年,吉林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普惠制补贴政策,同时不再对购机补贴者的补贴机具购置数量进行限制,这样一来,购机补贴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补贴机具的购置数量,按需购买,只要验收合格即可获得国家相应的补贴。因此,有很多农民积级购置农机具。从2015年开始,吉林省正式启动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项目,同时推行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据相关调查显示,近几年,吉林省在农机化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截止到2015年底,吉林省机械耕整地达到92.3%,机收水平达到50.2%,机械播种率达到86.6%,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达到80%。

现阶段,吉林省已完成了智慧农业信息化综合平台的建立,总面积可达5000m2,此综合服务平台不仅包含了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而且还涉及到12316三农信息平台、农业农村资源数据中心。现如今,吉林省玉米、水稻物联网示范点已建成数10个,采用PC机、手机及平台大屏幕等先进技术工具对各项产业进行综合监管,实现生产信息管理。同时,自动化采集示范点的相关数据,通过全面分析,实行有效的预警处理,而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更是全网接入、省域全覆盖,2015年,语音平台年均为农民节本增效15亿元左右。目前,全省现有农业类科研机构23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800多个、农机化推广机构600多个,57%达到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粮食产量年年升高。

2 吉林省农机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和作用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全区“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总基调,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主线,以建设特色高效农业为总体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统揽全局,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信息融合为切入点,积极引导林果茶、花卉苗木、蔬菜等经济作物和畜牧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机推广机构,落实完善政策,强化农机安全监管,优化农机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农业片区规划特点,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机械,实现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凸显农业产业特色,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2、市场引导,政策推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宣传贯彻农机购置、农机工业、金融等相关政策,调动农民购机和各方发展农机化事业的积极性。

3、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以实现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为重点,坚持大、中、小、微农机具并举,促进农机农艺有效结合,由传统种植业向畜牧业、林果茶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拓展,抓好试点,以点促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4、鼓励创新,完善机制。以农机购置补贴高效规范实施、新型服务组织培育、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农机安全管理强化等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

(三)发展目标

至2013年末,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6.3万千瓦,农机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60亿元;农机配套比达到1:3.3;主要农作物耕播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以上;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作业组织化程度、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二、2013年农机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1.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一是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中心建设,逐步充实更新与培训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办学水平和培训服务能力。二是整合培训资源,以农机技术和经营管理为重点,以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政策为支撑,培训各类农机实用技术人员达到1200人次。三是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的培训,为农村造就一批专于经营、善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形成“示范户带大户,大户带散户”的农机化发展模式。

2.平安农机创建。积极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巩固平安农机创建成果,全力提升“三率”水平。积极开展农机年检工作,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监理政策,推进农机定期免费检验制度的实行,年内完成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000台以上,挂牌率、驾驶员持证率、检验率分别达到100%、100%、55%。继续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在全区培育1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示范合作社和示范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构建起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宣传教育、执法监控“三大防线”,形成“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实现农机生产连续22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3.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是以圣田农林科技、东盛科技产业园为依托,积极推进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建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基地5处。二是加大饲草加工、智能饲养、生鲜乳收贮、粪便处理、种苗孵化等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畜牧机械化水平。全年新增挤奶机、铡草机、饲料混合机等畜牧养殖机械达到1200台以上。三是围绕蔬菜、苗木、花卉的生产,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保温被、杀虫灯、微滴灌等新装备,2013年新增各类装备4000台(套、个)。

4.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2013年力争补贴资金突破600万元。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业机械,提高大型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进一步巩固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成果,在粮食生产全面全程机械化上求突破。以村为单位,实行区域化推进,年底全区玉米贴茬直播、小麦免耕播种、机械深松、机械化还田面积分别达到2.2万亩、2.8万亩、3万亩、7万亩。

5.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指导、扶持和帮助,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机效益的最大化、产业化。一是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2013年再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6个,“五有”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8个,积极争创省、市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拓宽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鼓励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依法取得农民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培养种粮大户。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引导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手开展以三夏、三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械化施工、农田项目开发及重点项目建设为主的农机跨区作业。年内完成跨区作业总面积60万亩以上,机手跨区作业总收入突破6000万元,全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1亿元。三是加强全区农机修配、销售市场监管,提高农机生产、修配、销售服务能力。大力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星级网点达到16个,其中四星级网点达到3个,五星级网点1个。创新农机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模式,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规范化水平,核发农机职业技能资格证60个以上;积极发展农机经营网点,规范农机销售行为,防范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积极引进、培育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力促区农机工业上台阶。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示范带动,促进农机化协调全面发展。

1.建设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结合保护性耕作和中低产田改造,在邱家店镇旧县、桂林及颜张等村建设“万亩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邱家店镇居岭庄、渐汶河、刘家疃;省庄镇岗上、岳庄、宦家峪、柳杭等村建设5个“千亩示范片”,选择10个村建设10个500亩以上的示范点。示范点全部采用小麦联合收获玉米贴茬精量直播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青贮)小麦免耕播种病虫害防治的种植模式,广泛应用深松、深施肥、节水灌溉、贴茬直播、免耕播种等大中型设备以及秸秆还田机、秸秆捡拾打捆机、固化成型机、茎穗采摘机等青贮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进一步结合,大幅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及农业机械化的规模与效益。

2.建设设施养殖示范基地。以省庄、邱家店镇为主要发展区域,不断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努力建成全国知名的奶业生产县(市区)。大力提高饲草粉碎、青贮机械、饲料混合机械、挤奶机械、生鲜奶贮运机械及智能化、数字化喂料、喂水、粪便清理设备等应用水平,实现畜牧养殖的科学化、现代化。

3.建设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区。围绕全区苗木“四大特色基地建设”,重点推广光照、温度、湿度等级环境因子调制设备,喷滴灌节水设备、挖穴施肥机械、田园管理机械、虫害防控设备、移栽机械等,基本实现苗木花卉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围绕蔬菜、水果生产,集中打造以东盛农业科技为代表的设施种植示范园区,进一步优化设施农业装备,大力推广工厂化育苗、新型棚体建设、生态植保、病虫监控、温度监控、物理增肥等新技术,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

4.建设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示范区。围绕农产品初加工,重点发展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处理及加工、保鲜、储运机械化,逐步提高加工处理、保鲜贮藏、分级筛选、粮食烘干等方面的机械化水平。围绕做大做强女儿茶产业,在省庄镇北部山区建设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区,重点推广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园管理等栽培管理机械,采用微波制茶、机械杀青、揉捻、烘干、筛选等新技术、新装备,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完善体系,增强农机综合服务能力。

1.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机具增长、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升级、特色鲜明”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合作社示范社、明星社创建活动,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和跨行业、跨区域联合,促进合作社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在有条件的行政村,推行完善建设农机大院或农机合作社,实现农机作业、维修、安全保障为一体,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进一步规划建设农机维修网络,形成以区域农机维修网点为中心、合作社为主体、企业售后服务和社会网点为补充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为全区农业机械提供服务保障。规划建设农机服务网络系统,集农机生产、销售、产品展示、信息、维修、作业、市场动态、新技术推广等为一体的全区农机信息平台。

2.完善农机推广体系。构建以区、处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农机生产经销企业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改善区级农机推广机构的工作条件,稳定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队伍。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理顺处镇农机推广机构,各处镇至少确保1名专人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和公益工作。积极开展农机推广活动,年内适时举办设施农业装备、苗木生产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粮食种植机械推广现场会,增强农民购机积极性,提高农业机械化覆盖面积。

3.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完善以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为骨干、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社会培训基地为补充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加强区农业机械化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水平。探索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做到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深入开展农机实用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发挥生产、经营企业的能动作用,联合开展专项技术操作培训,确保农业机械安全高效操作。

4.完善农机流通体系。立足,策划建设辐射鲁中、鲁西南、鲁南的区域性农机专业市场,培育发展一批服务质量好的农机4S店、品牌店、连锁店,实现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的紧密结合,建立完善的农机营销网络。

5.完善宣传体系。将新闻宣传作为推动农机化政策法规落实的重要途径、推动业务工作开展的重要举措、争取社会理解支持的重要渠道,树立系统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着力正面宣传,强化主动引导,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局信息网站为平台,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媒体、政务信息、网站,广泛宣传农机化工作,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宣传稿件500篇以上,调研论文20篇以上,争取市、区信息宣传先进单位,为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6.完善考核体系。一是分解任务,量化考核。各科室站校按岗位职责,根据市局2013年千分制考核办法,逐条逐项研究贯彻落实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督促落实、过程管理和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强化对处镇农机工作的考核。将全区的农机化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处镇,明确进度和要求,结合区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考核细则,制定出台处镇农机化工作的具体考核细则。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篇5

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进一步加大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推广插秧机,提高育秧水平。每个县区每年至少选择2个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到2015年,全市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45%以上。

(三)加强小麦高产攻关试验示范活动。围绕提高小麦播种质量,重点推广应用精少量机播、化肥深施、机开沟等技术。到2015年,寿县、霍邱县小麦机播率达到85%以上,其他各县区实现较大提高。

(四)加大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重点做好油菜机播、机收机具和技术的推广工作,在油菜主产区开展试验示范,到2015年,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积极推进机械化深耕深松。到2015年,全市耕地实现深耕(松)一遍,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

(六)加快发展谷物烘干机械化。重点支持引导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谷物烘干作业。

三、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建立健全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为补充,多种组织形式并存、高效便捷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提升能力的原则,优先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全市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400个。引导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和服务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有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农业开发和新技术推广项目。积极争取省级扶持资金的同时,在全市创建50个市级示范合作社。以维修高性能、大中型农业机械为重点,建设一批市、县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为补充的农业机械维修示范网点。加强抗旱排涝和抢收抢种的机械化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和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抗灾能力和应急水平。积极培育农机销售、经营、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创建农机服务品牌。建立农机用油应急预案和反应机制,切实保障重要农时农机作业和救灾用油。

四、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应用

(八)大力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实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首席专家负责制、科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和主推技术制。推广深耕深松、播种施肥镇压、联合收获等机械化增产增收技术,推广节水灌溉、精量播种、水稻栽植等机械化资源节约技术和以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综合利用为代表的机械化环保技术,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建设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和茬口,提高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

(九)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构建以县区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为骨干、生产企业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将农机作业和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根据作业需要,调整充实培训内容,实现技术培训与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有机结合。加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能力。全面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

五、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十)提升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服务能力。稳定农机化管理、推广、监理、培训人员队伍,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市、县区、乡镇推广体系。

(十一)强化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监管。建立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监理装备和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安全使用监管能力。到2015年,全市所有县区全部达到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标准。

(十二)规范农机作业、维修和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农机的质量监督和跟踪调查。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完善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网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行为。建立健全联结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高效共享的农业机械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资金监管。大力支持农机富民工程提升行动。市、县区财政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保障开展购机补贴工作所需经费。积极开展农机保险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保农机给予保费补贴。

(十四)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免征农业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以及拖拉机、捕捞和养殖渔船车船税。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整车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按照现行规定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十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安全使用监管、试验示范、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专用车辆,试验检测、事故处理、宣传教育培训等设备配置和机耕道路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并安排相应项目。在规划用地方面积极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库、棚),改善农机保养条件。

(十六)增强金融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加强与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的金融支持政策。增加对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推进大中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业务。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篇6

(一)加快补齐粮食生产机械化短板。围绕水稻机械化插秧、玉米籽粒机收、马铃薯机播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等薄弱环节,分区域组织开展培训指导和示范推广活动。加快应用川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推广精量播种、高速移裁、深施肥、高效植保、低损收获、智能烘干、初加工、精深加工、存储及冷链物流等短板弱项装备。

(二)推进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减损提质。加强粮食机播、机收技术指导,严格落实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和操作规范。大力宣传和推进作业质量标准,督促企业改进播种、收获机械产品。开展粮食烘干能力建设调研,推进粮食产地烘干减损。

(三)加强机械化救灾防灾能力建设。根据我市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制定机械化救灾防灾行动方案。推动本地农业机械保有数量和类型结构满足本地区救灾防灾需要。加强农机手应急救灾防灾技能的培训、机械化救灾防灾工作调度和应急救灾防灾演练。

二、有力推动农机化发展转型升级

(一)编制好“十四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参与起草《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并按照规划逐步落实。

(二)推进“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争创行动。实施以“良机”为牵引,良田、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建设行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离田、化肥农药精施、残膜回收等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装备,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选育一批“宜机化”作物品种,推广一批“宜机化”栽植方法,总结示范一套“宜机化”经营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宜机化改造典型案例和“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典型案例。

(三)做强农机化产业群产业链。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涉农项目资金,大力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向上级推介典型案例。健全农机经营、农机维修及零配件供应、技术培训等供应链。

(四)加强农业机械化指标体系研究和行业发展监测。强化农机化发展统计管理工作指导,提高农机化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农机作业成本效益动态监测,开展农机化形势分析。

(五)推进“机械化+数字化”发展。逐步推广应用手机App、人脸识别、补贴机具二维码管理和物联网监控等技术,尝试推行农机购置补贴全流程线上办理。

三、推动农机化发展重大政策落地

(一)进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高质量实施。及时制定本级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并农机购置补贴额一览表,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二)全面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落实《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全覆盖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落地,指导各地优先扶持粮食生产机具报废更新,加快老旧收获、插秧、植保、脱粒等机械淘汰升级。

四、推进农业机械化基础建设

(一)持续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全面达到“宜机作业”要求。支持丘陵山区开展机耕道路建设,提高农机作业通达度。鼓励各地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粮食烘干、仓储加工、机械化育秧、机具库棚和机耕道等基础条件建设,推动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篇7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许昌市、禹州市有关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

2、研究拟定全市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工程、农用航空业务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指导农业机械结构调整,引导农业机械产品结构调整。

3、研究提出农业机械化的重大技术措施,组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的论证、立项、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

4、组织实施农机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管理工作。

5、负责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注册、牌证管理;负责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检查及乡村道路、田间场院农机事故的调查处理;拟定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经批准后监督实施。

6、负责农机维修网点审定和农机修理工的培训、考核、评定、发证。

7、研究制定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指导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组织调整农业机械化生产、农机抗灾工作;规范、规划指导农机作业市场。

8、指导农业机械使用维修管理工作,制定管理规范和技术措施,并监督实施;负责农机教育和农民农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9、参与农机用油的供应、优惠政策的协调和市场监督工作,指导农机节油工作;研究提出农用救灾柴油和补贴资金的分配意见,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10、管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各项资金;负责农业机械化统计工作,指导农业机械化管理系统信息网络建设。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篇8

2月24日,从全省农机化工作会上了解到,今年陕西省将围绕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加强应急指挥调度,推动机械化生产有序进行。全年计划完成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机播面积2700万亩、机收面积2440万亩。

省农机局要求,围绕重要农时,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提早动员部署,充分做好机具检修、机手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要强化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维修服务和供需衔接服务,提升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在重要农时,要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柴油供应服务、供需协调服务和物料供应服务等五项服务工作,全力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要突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农机作业服务方式创新、农机农艺融合、购机补贴政策增加“三夏”“三秋”机具投入总量和农机合作组织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等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促进重要农时机械化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与公安交警、交通、气象和石油供应等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优化农机作业环境。

力争三大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3050万亩

从2月24日召开的全省农机化工作会上了解到,今年陕西省力争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到3050万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1%,重点区和禁烧区利用率达到97%以上。

今年陕西省将继续按照“综合统筹,板块推进,持续发展,整体提升”的思路,以建立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万(千)亩示范田、建设完善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按照全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规范》,主推小麦宽幅带状旋耕播种、玉米免耕精量播种、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收贮、秸秆还田、饲草加工、玉米机收、稻草编织等七项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其中,关中地区“三夏”重点推广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收贮、玉米免耕精量播种;“三秋”重点推广玉米秸秆还田、饲草加工、小麦宽幅带状旋耕播种、玉米机收等机械化技术。陕南地区重点示范推广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等机械化技术。陕北地区重点推广秸秆饲草加工、秸秆覆盖还田、留茬还田等机械化技术。

陕西省今年计划完成深松整地作业400万亩

2月24日,从全省农机化工作会上了解到,继去年陕西省共完成深松整地面积447万亩,超额完成农业部下达的400万亩计划任务后,今年全省再计划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400万亩。

2015年,陕西省首次被农业部列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试点省,各级政府及其农业(农机)和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松整地工作的系列部署,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深松整地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今年,陕西省将充分发挥机补政策的导向调节作用,优先支持购置深松整地作业机具和大马力拖拉机。扶持建设一批作业能力强、服务范围广和管理运营规范的深松整地作业服务组织,提高作业组织化程度和能力。并将继续推广“整县推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大胆探索分区域公开招标、合作社组织作业的新机制。同时,加快配备智能检测设备,实现作业质量面积准确监测,为资金兑付提供依据,顺利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400万亩。

陕西省今年将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2万亩

从2月24日召开的全省农机化工作会上了解到,今年陕西省将严格按照《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和《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要点》,计划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2万亩。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篇9

这次局党总支决定召开2009年农机化工作及科学发展观学习培训会,主要议题是:总结2OO8年工作,学习贯彻中共中央1号文件,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布署2OO9年全局农机化工作。动员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目标,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振奋精神,克难奋进,扎实工作,为加强加快发展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动全市农机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再创佳绩,再建新功。下面我就全年的工作及学习科学发展观讲以下意见。

一、总结成绩,认识差距,切实增强做好农机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干职工上下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以下几个方面特色:

一是农业机械化作业再上新水平。

全市以开展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推进年活动为主线,围绕全市四大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推进了农机作业水平提高。全年完成机械耕整14.5万亩,占计划的120.8%,机械收割5.3万亩,占计划106%,机械插秧1.56万亩,占计划104%,机械植保41万亩,占计划107.8%;茶叶机械修前采摘面积5.6万亩次,占年计划的124.4%,建设了柑桔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100亩,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200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畜牧养殖机械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市政府下达的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的目标。

二是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为了抓好示范区建设,我们一是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农民投资购买农机具,*年共争取国家省级购机补贴资金156万元,引导474个农户投资624万元,新购置耕整、播种、收获、加工机械474台套,在落实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中,我们结合宜都的实际,把优惠政策向特色产业集中产区倾斜,向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倾斜,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倾斜,有力地推动全市柑桔、茶叶、以及水稻生产机械作业水平提高。二是在五眼泉的响水洞柑桔场、松木坪的云台观茶场分别建了100亩柑桔、200亩茶园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带动全市特色产业机械化应用和推广。同时树立了王家畈大沟村茶叶修剪、采摘机械化,潘家湾粟树垴茶叶加工机械更新换代,以及五眼泉响水洞的柑桔、耕整、机植保、喷灌等应用机械典型示范基地,推动特色产业机械化发展。

三是宜都成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

一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2006年市政府办公室专题下发133号文件,对创建工作作出了整体部署和安排;组建了有分管农业领导任组长,市直机关部门参加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从组织上加以保证;二是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以及会议、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农民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把创建的宣传教育活动抓实,着力提高农民特别是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农机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狠抓层层责任制落实。从源头抓起,从基层抓起,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形成了从市到乡镇、乡镇到村、村到农机户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四是以典型引路。在创建工作中,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村级典型培育上,先后培育了高坝洲镇的中坪村、大战坡村,姚家店乡的姚家店村等示范典型,从活动室建设、农机台帐建立,机手学习教育活动规范,到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及管理上进行探索创新,强化创建工作基础,提高了说服力,增强了号召力和感染力;五是坚持依法监管,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优质服务,严肃查处违法违章行为,极大地降低了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杜绝了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3个,平安农机示范村16个,平安农机示范户120个。20*年底,宜都市被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命为第一批104个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是湖北省3个县市之一。

四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打开新局面。

全年开展农机技术培训32场次,受训人数2560人,举办农机具演示现场34场次,参观干部群众达O.98万人次,引进试验示范农机新技术2项,即桔园开沟机具、油菜直播机具,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插秧、收割、茶叶修剪采摘,新型植保机械916台套,占年计划183.2%。同时,还参与农业局组织“百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阳光工程培训’’、以及服务新农村试点、联系龙头企业等工作。

五是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新进展。

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全年争取国家农机购机补贴资金156万元,全市农民有474户农民享受了购置补贴政策,在购置补贴政策资金的引导下,全市农民投资624万多元,新购置补贴农机具474台套,使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6.7万千瓦。

六是机关效能建设管理呈现新气象。

一是加强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人平撰写读书笔记1-2万字,写心得体会文章四篇以上。二是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我们坚持班子成员联单位,机关干部联项目,干部职工联大户制度。三是紧扣上级中心工作。在全市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同时,全力抓好文明执法教育,政风行风评议,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四是用活动激发干职工的热情。一年来我们先后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了“三带三帮”服务活动,“两送两建”活动,和“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农机行业的形象地位得到提升。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很大差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个农机系统干部职工精神面貌亟待改观。

目前不少干职工还缺乏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是工作力度不够,特别是面对全市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示范、推广及应用上还不相适应。

三是农机推广业务装备差,手段落后。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单一、知识老化,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农机信息工作还很滞后,工作做了,总结、宣传不够。

四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不完善,具有农机特色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没有根本性突破,专业技术队伍服务方式、手段也没有根本性改变,公益“以钱养事’新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牢牢把握2009年全市农机化工作重点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启动年。宜都农机化事业再一次迎来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有全国(湖北宜昌)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在我市建设柑桔、茶叶试验示范基地机遇,有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和补贴比例的机遇,有宜都成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的机遇等,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思维拓宽视野,提升认识,咬定目标,把握重点,扎扎实实抓好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不断创新农机化发展机制,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努力实现全市农机化工作再上新台阶。2009年,全市农村化工作目标是农机总动力达到17.1万千瓦,推广应用新机具1000台套,农机配套比达到1:26,完成机械耕整15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植保45万亩次,机械插秧1.5万亩,机械修剪采摘茶叶6.2万亩次,农业机械综合水平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67%以上。

完成以上目标任务,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建设全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区宜都项目区

全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区从2007年开始,进行为期5年的建设,2009年是建设的第三年,也是建设的关键一年,要集中精力,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基地的辐射功能。

一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村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要强化工作专班的工作职责,落实各项责任制。二要重点突破,典型带动,狠抓落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参与柑桔、茶叶、粮油、畜牧四大示范区建设,大力引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柑桔、茶叶、粮油、畜牧生产机械化。三要深入开展“入农家户、访农机情”活动,广泛宣传、演示培训。四要实行规范管理。加强示范基地建设速度、质量、效益的监督管理,及时总结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加强资金管理和档案管理工作。

(二)继续开展柑桔茶叶生产机械化重点难点攻坚活动

1、突破技术重点。推广适宜柑桔、茶园、保护地栽培的生产机械化技术。一是继续推广微型机械耕作技术,加大示范推广柑桔园抽槽换土、茶园行间耕整施肥等作业项目的力度;二是推广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围绕柑桔园、茶园等推广喷灌、微喷灌技术;三是推广茶叶修剪采摘机械化技术。在茶园主要推广修剪机、台刈机、茶叶采摘机等茶叶生产机械。同时推广先进适用绿色环保茶叶加工机械;四是试验示范山地果园运输机械化技术。

2、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加强与省内外各营销企业合作,建立“农机部门主管、农机生产营销企业唱戏”的联合推广机制,加强新机具技术引进、试验;二是将水果茶叶生产机械化纳入全市农业板块建设规划,按机械化生产作业要求新建和改建柑桔园;三是示范引导。重点在红花套镇、潘家湾乡分别建立柑桔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和茶叶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

3、落实扶持政策。一是要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扎实抓好“两结合、两促进”。即在落实扶持政策时注重扶持和引导相结合,促进农机增量和结构调优升级协调发展;服务手段上注重管理服务和技术服务相结合,促进农民购置符合我市柑桔、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方向的先进适用机具。二是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柑桔、茶叶生产机械化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和投入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机械化作业合作社和专业服务队。三是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安排专项示范推广经费,支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适用于我市柑桔、茶叶生产机械化的新机具、新技术。

(三)努力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以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为新的起点,开展“巩固创建成果,促进安全发展”活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依法监理、科技兴安”的理念,健全“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提高3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16个“平安农机”示范村、120个“平安农机”示范村的创建水平。

2、推进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依法履行拖拉机的登记、检验和审验、驾驶证的核发管理的职能。要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加大整治“黑车非驾”的力度。

3、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政府统一领导,农机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农机经营业主全面负责,市民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农机安全生产格局,层层签定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依法管理农机“三大市场”,即农机维修市场、农机经营市场、农机作业市场,建立“金字塔”式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四)着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

1、创新“一体两翼”式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巩固提高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市农机安全监理站、乡(镇)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切实履行职能,积极探索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履行公益职能新的运行方式和模式。不断创新运行机制,通过优化服务促进其发展壮大。

2、创

新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市场驱动、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外资补充”的投资机制。

3、周密组织农机跨区作业。进一步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协调,提高组织化程度。以跨区机收、跨区机耕整、跨区机插秧等为重点,拓展跨区作业范围和领域,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促进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对接,最大限度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4、构筑农机质量保障网络和农机化信息网络。依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湖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赋于农机主管部门的职责,完善“宜都市消费者协会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站”和“宜都市农机产品质量申诉办公室”,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规范农机维修的经营点、从业人员和维修质量的管理,依法经营,优质服务。逐步建立集法规政策、农机管理、科教推广、安全监理、市场信息、发展动态等为一体的宜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

5、积极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农机大户的扶持力度,使其朝着由农机大户向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方向发展;引导、扶持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壮大规模,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

6、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服务农民增加收入。紧紧围绕春耕生产、“三夏”生产、“三秋”生产、秋冬播生产和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组织农机人和农业机械打好5大战役,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服务于“打工经济”。

(五)积极实施“项目兴机、兴机富民”战略

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用发展的理念,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农机项目。要营造环境,引进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参与农机项目建设,运用市场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的规定,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1、今年我市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专项资金为411万元,除耕整机械外,重点实施柑桔、茶叶生产加工机械补贴。要广泛宣传购机补贴政策,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机具补贴种类和补贴额度,加强补贴机具质量监管,做好统计、核实、兑现工作。

2、加大争取农机化项目工作的力度。要积极争取省市科技部门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合作开发项目。

3、加大在建农机化项目的实施工作的力度。精心实施“全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要按项目年度计划的要求组织实施。

(六)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推进农机和谐发展

1、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做好农机化工作的能力。要按照市委总体布署和安排,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联系实际深入学习,用发展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增强做好农机工作的信心,提高做好农机化工作的能力。

2、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按照《宜都市乡镇公益性事业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乡镇农机推广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指导。

3、加强财务管理,狠抓政务公开、站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要依照管理制度,管住人员,管好人员。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大力抓好增收节支,严格资产管理,严控新增债务。

4、加强班子建设,狠抓干部转变作风。按照效能建设和“五规范、两争创”、“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实行分工负责,相互勾通,互相协作,维护团结和统一。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维护稳定大局。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采用引导、疏导、教育的方针,化解各类矛盾。大力培养农机系统内部的先进典型,激发干部奋发向上的精神。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篇10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094-02

2014年达州市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有效整合项目资金,严格规范工程建设,呈现出“资金投入大幅增加,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技术服务更加到位,建管机制不断创新”为显著特点的创新模式。

1 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的创新模式

该市2014年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的创新模式如下。

1.1 资金投入大幅增加

2014年度,全市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总投入33 668万元,比上年度增加13.6%,其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 717万元、土地整理资金2 641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 574万元、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资金2 180万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资金365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395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5 924万元、扶贫开发资金3 555万元、以工代赈资金851万元、其他项目资金156万元、省财政投入983万元(含其他渠道投入)、市财政投入620万元、县(市、区)财政投入1 446万元、群众自筹13 422万元、社会捐资457万元,群众投工16.52万个,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2 832.6公里,其中村组道路886.1公里、田间机耕道1 133.2公里、入户便民道813.3公里,农机化生产道路新建里程为省农业厅下达目标任务的113.3% 。市财政局以达市财农240号、231号、216号、189号、138号、130号等文共安排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资金62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22.3%,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15条29公里,改建9条19公里。渠县财政投入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的资金达75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151.6%,主要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生产道路建设,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23条31公里,改建14条16公里。

1.2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2014年该市主要加快了以下4个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

(1)加快农建综合示范区生产道路建设。

年初,该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市委办〔2014〕4号)文件,要求每个县(市、区)在当年要建设一个农建综合示范区,面积达到3万亩,全市合计达到21万亩,示范区内规划建设生产道路932.9公里。宣汉县明月农建综合示范区按照“三网配套、三力提升”的要求进行建设,实现了“田成方、土成形、渠相通、路相连、机能进、物能运、旱能灌、涝能排”目标。该县农机管理站充分发挥挂靠有乡村机耕道规划设计所暨质量监督站的优势,围绕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采取项目上主动切入、重职能发挥,建设上主体融入、重全程参与,管理上主导介入、重质量监管的建设机制,大力建设农机化生产道路。截至目前,明月农建综合示范区已建成11条宽3m的生产道2.8公里、30条宽 1.2m的生产道1.58公里,初步形成了农机作业道路网络,极大地提升了示范区农机化水平。

(2)加快农机化示范区生产道路建设。

该市达川、宣汉、大竹、开江被列入全省农机化示范县培育县,近年来,四县重点建设了四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建设前,示范区内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农业机械无法下田作业,致使农业机械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为切实改善道路条件和解决机具下田难问题,各培育县大力整合项目,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加快建设,2014年度在农机化示范区共建设生产道路80.5公里。大竹县农业局按照《大竹县“十二五”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规划》,立足三早,突出三细,创新三制,集中连片建设“月华―石河―二郎―双拱”农机化核心示范区。从2012年开始,连续三年整合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农水、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4 242.3万元、县财政投入45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 320万元,在月华乡余家村、石河镇玉子铺村、二郎乡二郎村、双拱镇双拱村等4个乡镇22个村,建设村组道路136条146.5公里,其中水泥路65.2公里、泥结碎石路81.3公里;硬化田间作业道525.9公里;硬化入户便民道136公里,实现了“社社通、院院连、田间成路网”,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从事粮油生产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大竹县农机化核心示范区内拥有大中型大型拖拉机15台684千瓦,耕整地机械2 150台9 575千瓦,联合收割机12台452千瓦,机电提灌机械392台2 216千瓦,脱粒机械535台1 755千瓦。

(3)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生产道路建设。

近年来,该局按照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良种化、机械化、品牌化“六化”要求,重点打造了通川区蒲家―魏兴花卉,达川区管村―九岭蔬菜、黄都―景市脆李,宣汉县南坝―天台水果、天生―七里大球盖菇,开江县宝泉莲藕,万源市固军富硒茶叶,大竹县团坝―城西茶叶、观音―周家蔬菜,渠县三板―岩峰柑桔、有庆―望江黄花等 11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为强化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三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着力建设了农机化生产道路。渠县围绕三板―岩峰柑桔、有庆―望江黄花特色农业产业带,科学规划,精心实施,整合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1 100万元,县财政配套投入400万元,合力推进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新建生产道111.2公里,促进了耕地、施肥、植保、除草、采摘、运输、加工等机械作业,由此助推全县发展特色黄花10万亩、柑橘20万亩。开江县整合农业、财政、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580万元,在普安镇万亩莲藕基地建设农机化生产道路25.2公里,其中新建9.3公里,改建15.9公里。

(4)精心实施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项目。

2013年,省农业厅下达该市达川区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建设农机作业便道7.9公里。达川区按照“五坚持、一强化”(坚持效益优先、坚持科学设计、坚持评审审计、坚持公开竞争、坚持民主管理、强化组织领导)组织实施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项目,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在建设期间,市、区农业部门对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全程监管,要求工程设计、施工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路面宽度、基层面层厚度等指标必须达到《农村机耕便民道通用技术条件(试行)》等技术标准;建设程序和资金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工程竣工后,市农业局对该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和绩效评价,察看和测量了所有路段,审查了设计、预算、评审、审计等资料,认为无论从项目建设或是资金使用管理,都符合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工程质量较好。

1.3 技术服务更加到位

目前,在全市7个县(市、区)中已有6个成立了农村机耕道路规划设计所和质量监督站,并购置了勘测设计仪器设备,充实、培训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机构都能独立承担机耕道勘测、设计、制图、概预算、组织施工和质量监督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服务态度热情周到。达川、渠县、大竹、宣汉等县(区)运用公路设计软件,设计出的道路资料齐全完整,包揽了设计、预算说明、平面图、横纵断面图和施工图等详实资料。大竹县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设计人员深入项目区的田间地头,连片规划,不留死角,做到“一乡(镇)一大图、一村一小图”,既确保了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又保证了建设的连续性。宣汉县把解决群众出行难、运输难、农机下田难等作为规划的出发点,严格执行《农村机耕便民道通用技术条件(试行)》,严把统一规划关、统一设计关、统一质量监督关、统一竣工验收关”。实地勘测、优选线路,解决联网、突出实用、注重前瞻,确保了线路合理,线形优美。为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该县农机管理站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蹲点驻守,现场指导,同时与群众组建的质量监管小组一道,严把施工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

1.4 建管机制不断创新

全市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和“尊重群众意愿,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原则,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再掀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热潮。大竹县金鸡乡红光村把硬化生产道路作为村民“一事一议”的重要内容,采取“五自主、一公开”的办法建设生产道路。自主筹资即根据硬化里程、质量等要求预算出所需资金,然后由受益群众按预算资金进行自筹;自主理财即由受益群众通过民主推选,组建道路建设理财小组,村、组干部不经手财务,只负责组织协调;自主采购即由民主推选的群众自主购买砂、石、水泥等原材料;自主监管即通过村民民主推选,自主成立监管小组,由有威望的村民代表任组长,由坚持原则的群众代表任质量监督员;自主施工即通过观看其他村组硬化道路的经验,并集思广益,逐渐掌握了砂、石、水泥的最佳比例和施工技能;一公开即施工结束后,把所用的原材料、施工费用以及群众自筹资金公布上墙,让筹资村民人人知晓,个个明白,群众满意,干部少操心。实行“五自主一公开”后,不仅工程建设质量好,而且每公里节约资金5万余元。全村现已硬化生产道路8.1公里,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田田通生产道。

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修建是基础,畅通是目的,养护是保障。近年来,农机化生产道路的养护管理逐步从“重建设,轻养护”的模式转变到“建养并重”和“村建村养村管”的新模式,养护管理责任得到强化,确保了道路建设一条、养护一条、畅通一条,确保了道路的完好使用。宣汉县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定了日常管护制度,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即移交当地乡镇及村社管护。重点养护好路沟、路面、边坡,清除杂草,清除淤泥,切实保障农机化生产道路通行能力,真正做到路有所修、路有所养、路有所管。大竹县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进一步落实了农机化生产道路管护经费,进一步明确了管护责任,道路管护工作迈入常态化,制度化。

2 结语

该市在2014年度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中的采用了创新模式“资金投入大幅增加,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技术服务更加到位,建管机制不断创新”,圆满完成了2014年度达州市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目标任务,为提高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发展达州市现代农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作出了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敏丽,白人朴.我国新型农业机械化道路的内涵与基本特征[J].农业机械化研究,2006(1).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篇11

中图分类号:S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64-1

1 镇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大规模实施购机补贴以来,镇宁县的农机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机械化耕作、联片防治、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等农业机械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

截止2010年底,镇宁县农业机械装备总值达1.89亿元,农机总动力达18万千瓦(其中:柴油机5.59万千瓦,汽油机1.88千瓦,电动机10.53万千瓦)。主要农业机械装备中,耕作机械3345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台,拖拉机714台,排灌机械9600台/套。2010年全县实现农机总动力18万千瓦,实现机耕17万亩,机灌12万亩。全县拥有农机维修网点75个,农机户35258户,农机化服务组织26个,各类农机从业人员3.2万人,2010年实现农机化生产经营总收入1.2亿元,利润总额970万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总的水平偏低,农机化发展质量不高

“十一五”期间,由于除了农民直接享受的购机补贴,地方政府投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机械装备总量较低,农业机械化发展较慢,发展质量不高、不平衡。农业机械总动力离现代农业发展相差尚远,农机化发展在机型、环节和区域上不平衡,原有机械设备设施非常落后,新购设备缺乏资金,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机事业的发展。

2.2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不稳定,人员缺位、经费无保障、体制不顺、工作缺位等问题突显

农机管理工作弱化,农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全县还没有真正的农机综合服务组织,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

2.3 农田地块分散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不配套

镇宁县为高原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机耕道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没有把农业机械化发展结合起来考虑,造成田间机械化作业效率低下。

3 镇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

镇宁县在“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路子,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9.82万千瓦,实现机耕19万亩,机收5万亩,机插1万亩,机灌16万亩,机械化脱粒8万吨。

3.1 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

以提高全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及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机械化为目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加强试点示范,加快推进优质粮油、优质畜禽、茶叶等大宗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的机械化。

3.2 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利用率;发展农机连锁经营,完善农机营销网络;及时农机作业需求、产品供应、维修服务等市场信息,不断提高农机信息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以基层农机服务站、农机服务组织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3.3 抓好农机安全监理

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健全农机安全监管体系,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驾驶员的管理,严把安全技术检验关、驾驶员考试关,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和驾驶员操作水平。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提高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3.4 实施农机重大项目

积极争取各级对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整合、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机械化发展投入机制。重点是实施好大宗农作物耕种收农业机械化项目、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项目、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单栋连栋温室机械化技术项目、畜牧机械化项目、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4 以示范项目为切入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4.1 大力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业机械的组织化率

“十二五”期间,计划组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4个,分布于城关、丁旗、江龙、沙子四个乡镇,城关镇组建一个大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其余3个乡镇各组建一个中小型农机合作服务社。

4.2 抓好农机操作手培训,提高农机操作手的操作技能,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益

按照农业部41号令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争取上级投资30万元,在城关镇范围内组建一个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培训、考试基地,计划培训拖拉机驾驶员750人,农机操作手5000人,农机维修人员160人。

4.3 立足地方特色,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紧紧依托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争取上级投入项目资金90万元(每个示范基地30万元),在江龙镇的毛草村、施丁村,在朵卜陇乡的白沙村抓好3个茶叶机械示范基地建设。争取投入20万元,在“十二五”规划时期发展设施农业0.5万亩,精准农业0.5万亩,以农业机械现代化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机械项目规划篇12

创新农机经营模式,大力培育新型农机主体。公主岭市通过政策宣传、政府引导、典型引路、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协会等适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多元化组织模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及运行机制。培育一批能够引领农机化发展、装备强、懂技术、会管理、有带动能力的新型农机服务经营主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