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合集12篇

时间:2023-11-08 10:02:00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1

贺超家:他妈妈因病长期在家修养,只要求他读好书,平时非常宠他,一有什么不顺他心意就会大发脾气……

二、案例剖析

比起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平时都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感情不太外露,因而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具隐蔽性。长期的教育研究实践证明,“好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在现实中这个问题往往被忽视了。以上两例给我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正确对现在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诊治?尽管我有15年的教学教育经历,但现在的学生心理变化复杂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曾凯、贺超从小都是父母宠爱的“宝贝”,从小学起学习成绩优秀,自我感觉优越,思想意识上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经受一些“风雨”考验,一旦外在的压力或批评超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就会承受不了而像上例一样爆发出来,完全不会考虑事情的后果。根据我事后与他们再交流后得知,他们当时这样的言行在家中早已是家常便饭了,并不是有意与老师闹矛盾,而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

父母这种过度的“栽培”,也使他们与父母越来越远,与父母越来越无话可说,感受不到应有的亲情,以至对父母产生怨恨,对老师的教育与批评视为跟自己作对,平时情绪易冲动,或者莫名地感到沮丧、孤独、焦虑。

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社会上各种观念混杂、碰撞。社会生活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比如,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把自己看得过重,在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对人无感激之心,做事不尽力,甚至漠不关心,不去注意克制自己言行。

另外初中学生存在以下心理特征更值得我们关注:

1.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等。

2.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三、解决措施

1、教师应当把学生的人格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

教师,应当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各个因素。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应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很易受到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会使教育效果出现偏差。

2、为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行为,家长和教师都要努力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香港大学心理学教授翁国宾解释说,“生活技能”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沟通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具体可分解为六大能力:一、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二、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三、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四、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五、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六、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家长和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以上六种生活技能。学生有了这六种生活技能,就能对客观实际保有“客观”心理,以高于正常情绪反应的理性,取其合理、善意之处,忽略粗暴、糟粕之处,“宽容”而“怜悯”地对待外界的语言伤害。

3、对学生进行赏识与宽容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四、效果

经过事后我与他们一番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交流,他们都真正认识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及“病因”,对老师的批评表示由衷的理解和接受,并表示今后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一个真正让老师同学都满意的好学生,做一个让父母不用操心的好孩子。一个星期后与他们父母、其他任课教师交流后得知确实有 较大的进步。

五、启示

在面对这些所谓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教育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信赖性原则。指师生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建立富有情谊、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

整体性原则。指要有整体观念,对学生做到全面考察、系统分析,既要重视心理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疏导性原则。指要针对这类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说服工作,减轻其对抗性,达到教育和规范其言行的目标。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的,是家里的“小少爷”“大小姐”,从而使他们形成了各种个性而脆弱的心理,当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时如果不及时解决难免会形成心理障碍,限制学生的身心发展。其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心理障碍

初中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会感到学习带来的压力,从而产生厌倦的心理。

(二)人际关系问题

初中生由于其性格等问题,在与人交往中,会出现自卑、不合群等问题,不能很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或又广交朋友,交友不慎等,不仅影响学习,更对自身发展产生影响。

(三)异性交往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会对异性产生兴趣,产生性渴望,但往往压抑在心中,不能表达出来,导致学生出现不健康的心理想法和行为。

(四)亲子关系问题

初中生正在步入叛逆期,会与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出现意见不合,不听家长管教等问题,从而与父母关系不融洽,甚至出现家庭危机,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有效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疏导的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初中生由于其自尊心较强,思维较为敏感,为人处世时难免以自我为中心,感情用事,而且与班主任之间存在距离,不敢与班主任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将问题压抑心中无法表达,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初中班主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效的进行疏导。班主任可利用班会、谈话会等集体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大胆的说出来,并与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效的改善自身的状况。如遇到腼腆的,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学生,班主任可让学生运用写信、写纸条等方式与教师交流,不仅保护了学生的隐私,还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学生很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班主任要让学生先发表下自己的想法,再对学生讲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等等,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疏导方法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兴趣法:初中学生由于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班主任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组织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压力,对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有良好效果。

2.精神宣泄法:不少?W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问题压抑在心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泄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的、正确的宣泄出来,鼓励学生日常多写一写随笔和日记,将自己心中的想法、情感全部写出来,在书写过程中,有效的缓解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恢复理智,从而到达良好的疏导效果。

3.爱心教育法: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真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真正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喜欢上班主任,有利于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进行疏导。

4.激励评价法: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学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时,会产生沮丧的心理,出现消极的状态,严重的会出现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而当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肯定时,能带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心,使学生有了前进的动力,从而能积极向上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引导,肯定学生的表现,使学生健康的发展。

(三)初中生心理疏导策略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3

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我校社区环境差,生源差。本学区小学升初中时,经过重点学校两次筛选后进入我校。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此外,我校教师竞争意识强,总希望经过三年努力使自己教的学生在中考成绩上能赶上重点校学生的中考成绩。而这一目标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这正是调查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3、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心育课题研究的需要

我校心理教育课题是《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及其疏导》,课题研究的核心是通过正确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要进行正确疏导,必须通过调查了解其表现,分析其成因,才能据此选择正确而有效的疏导措施,因此,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正是我校心育研究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类型来看,一般有自负型逆反心理,困惑型逆反心理,失落型逆反心理和受挫型逆反心理四种类型。本课题研究的是受挫型逆反心理。其内涵是通过对本校初一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探索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促进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预防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再度发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提高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质量从心理学角度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

三、调查的目的、对象与方法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实施调查,目的是了解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进行了两次调查。

第一次调查为以下两步:第一步,公开信调查和谈话式调查。2010年4月,我们向全校教职工宣讲课题研究方案,在教师们充分了解课题研究内涵、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上发出公开信,由教师以书面形式提供可能属于逆反心理的各种表现。同时,我们选择了初三的一个班进行谈话式调查(话题是:三年来,你对教师或家长是否有过较强烈的反感情绪,你渲泄此种情绪的方式有哪些?),并由学生写出自己渲泄反感情绪的表现形式。第二步,2010年5月,课题研究中心组认真分析了第一步调查的资料,与潍坊学院前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8名大学生一起研究设计了调查卷,然后选定9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培训,对初一(7个班)300余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实施了问卷调查。

第二次调查:2010年4月,在对学生和教师近一年的心理疏导之后,我们又设计了第二份调查卷,对原初二195名(随机抽取4个班)学生和新初二新初一各100名(随机抽取4个班)学生实施了对比验证调查。

四、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公开信与谈话式调查结果:

60封公开信调查反馈:认为学生存在着逆反心理的教师为100%,列举出可能属于受挫型逆反心理表现的教师为71%(43份)。谈话式调查反馈:三年来对教师和家长曾有过较强烈的反感情绪的学生分别为48%和22%,其反感情绪的渲泄方式有10余种(下文将作具体分析)

2、两次问卷调查结果:

(1)抽样本分析,我们从两次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样卷作了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学生数)

第1次

第2次

1、自认为没有受挫型逆反心理

2%

7%

2、认为教育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87%

64%

3、认为家长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38%

33%

(2)全样本分析,我们对接受了两次调查的195名学生的问卷作了全样本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学生数)

人数

百分数

1、诊断受挫情形明显减轻

106人

54%

2、诊断受挫情形未见减轻

45人

23%

3、诊断受挫情形有所加重

12人

6%

4、认为经疏导能把挫折转化为动力

57人

29%

2、两次问卷调查结果:

(1)抽样本分析,我们从两次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样卷作了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学生数)

第1次

第2次

1、自认为没有受挫型逆反心理

2%

7%

2、认为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87%

64%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51-02

初中教学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初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高涨,具有独立意识要求,讲究个性化和自我化,容易产生叛逆心理。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的教学目标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语文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的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

一、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都是“00后”,这个时代的学生都生活在一个新旧社会交替的阶段,由于各种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影响,当代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和以前的初中生有很多的不同,相比于以前的学生,他们具有热情和激情、具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具有更加强烈的生活欲望。但是,由于在初中这个阶段他们的心智和思想还不是很成熟,使得他们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都比较不稳定,并且体现出矛盾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思想和行为上的叛逆性。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蕴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独立和成熟感使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满足于以往那种对父辈与师长的依赖和服从,青春期叛逆心理必然出现了。由于大众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针对的受体是大众,加上利益驱使,使得他们对青少年这类特殊群体缺少关照,无形中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极易引起“自主叛逆心理”。面对这一问题,老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手段,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填鸭式教学,不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忽略了语文教育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对策

(1)关爱学生,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思想逐渐走向成熟,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教师的严格管理会有所抵触。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特殊对象,教师要关爱学生,在课堂上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了解学生就要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平时成绩不好,不爱学习,甚至心理抵触学习。会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要在课堂上打破传统的教师形象,不再板着面孔面对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亲切自然,使学生不感到拘束,启发学生讲心里话。信任和尊重是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虽有知识多寡之别,长幼之分,但学生与老师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情感上和知识上表现出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带领学生分析邹忌的善于进谏,表现在以自己切身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提到应该纳谏除蔽,往往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邹忌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设喻,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使齐国政治修明,国势强盛。然后教育学生历史臣子向君主进谏有两种基本方式:直谏和讽谏。然后指出:讽谏的要害是用设喻的方法启发君主,让他自己决定该怎么办。直谏,就是把自己主张直接陈述出来。让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交流方式和方法,正确对待与他人关系。特别是在与自己的长辈等交流时,不要处处顶撞长辈,即使自己觉得有道理,也应该尊重长辈。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也做学生学习上的挚友。

(2)善于利用阅读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苦口婆心对具有叛逆心理的初中生几乎不起任何作用,语文教师可以给他们相对自由的自我空间,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各种道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课文讲读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优秀作品或流行作品,让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然后语文教师再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效果会更加明显。

(3)语文课外活动疏导

语文课外疏导也是疏导叛逆心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的特点,进行课后延展比如,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来疏导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在每周者每月选取合适的时间举行,先布置好主题,然后按小组排队保证每个人都必须上台,最后进行优胜获奖的选取。在选题时一定要选取好的主题,要涉及到智慧、 感恩、励志、关心、奉献、平等这一类可以调节人情绪的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5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我国古代著作《论语》中曾提到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对于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讲,《论语》中所提到的“器”这个字对应的应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了。通常来讲,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国民的行事思想观念、做人道德规范以及持有的政治观点等进行引导,继而使得我国公民形成一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道德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一种社会中常见的物质生产活动,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对我国公民的自身认知、情绪波动、感情投注、个性发展以及社会适应性等进行精神领域范围内的疏导和引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具备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任何特征,其是以意识作为生产活动的根本属性而从事的社会活动,所以并不具备实物形态的实施工具,故由此得出方法便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够完成的关键所在。我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毛主席曾说过:“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提出具体的任务,而且要对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确定。如果我们的最终任务是过河,但如果没有搭建好的桥或者用作渡河的船,那么就无法过河,而过河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所以说,没有实施方法的任务,只能算作是一句空谈。”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进行过程中的方法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不可代替。而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目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故其实施方法的选择有时会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还要关键。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说理教育

(一)说理教育方法的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便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根本,我国在建国初期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是以说理教育为主。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做法是与强制灌输理论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其实通过我党在经过了长期的斗争与革命后得出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主要是通讲事实摆道理的方式来进行最终的教育活动。我党的建立者毛泽东同志曾在其撰写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对说理教育方法进行了总结,其认为我国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所引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便是说理教育。而对于这种问题,只能通过民主性质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解决方法可以是讨论研究、批评教育、说服引导,但一定不可以是强制命令或者是压迫规定。”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方法是在我党取得政权之后,对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的内部矛盾进行的一种非对抗性的思想矛盾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二)说理教育方法的特点

思想政治道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从说理教育的实施主体来看,其进行处理的是主体是处于平等关系的,其指的就是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内部非对抗性关系;其次,从方法论中规定的基本原则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说理教育方法是以民主的方式来进行的,其指的就是该种方法的实施是通过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通过对自身意见的互相发表并讨论来进行;再次,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理教育方法的本身来看,其是通过将讨论法、批评法与说服法进行结合继而实现的从团结到批评再到团结的方法,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方法就是教育与说服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方法;最后,从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说理教育方法相反的方法来看,其的实施过程是于强制压迫、命令规定完全不同的对立方式。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方式是一种能够体现我国民主体制的主要教育方式,并符合我国现代基本教育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心理疏导

(一)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产生

尽管我党目前所使用的处理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内部矛盾的说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十分有效,但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其越来越无法适应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以及社会的需求。因为,在我国的建国初期,我党及其所建立的政府在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心里的权威较高,而我国的思想政治形态一直处于以社会主义为主导的状态下,社会形势也是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下,继而使得我国人民的思想政治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说理方式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才得以良好的实施。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形态、社会构成、人民生活方式以及就业方式等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故使得传统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我国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党及其所建立的政府必须在总结并发扬之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基础上,与当前我国发展的新形势进行机密结合,继而开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方法应运而生。

(二)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概述

心理疏导中疏导二字的意思是引导和疏通,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运用的心理疏导法指的就是通过对人们内心以及思想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使用引导疏通的方式来完成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将疏导的概念与心理连接在一起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人们在生活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疏导,继而使其的思想政治思想能够回归到健康积极的发展轨迹当中。

在大部分的医学论著中,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具有相同概念,而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鲁龙光在其撰写的《心理疏导疗法》一书中说道:“临床中的心理疏导疗法是指医院中的医务人员在于患者进行医疗交往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良性结果,其能够对患者出现问题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疏通和引导,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继而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根本目的。”在我国召开了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心理疏导疗法正式的被引入到了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当中,而心理疏导的内涵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心理疏导法在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即是对医学以及心理学中心理咨询、治疗等概念的借鉴,又是对医学以及心理学中心理咨询、治疗等概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法在实践过程中超越了某个体系中对心理分析的局限,并对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心理以及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疏导。由于在现实生活中采用心理疏导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多面对的心理疏导对象不同,故其所使用的方法及手段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三)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运用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心理疏导方法即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以心理咨询为主的模式,又可以将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疏导方法的着手点。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进行使用心理疏导方法的过程中,应对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方法进行全面地运用,而负责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也应对来访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虽然两种工作的实施过程大致相同,但是二者在学科以及话语体系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法虽然是以心理为切入点,但却是一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其虽然包含了心理学中的部分心理咨询处理方法,在这些方法却不仅仅是应用于对人的心理进行疏导,其更多的是对人在思想方面的矛盾进行疏导,是一种以服务我党政治思想为基本原则的教育活动。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着对疏导者的心理情绪以及政治思想变化来进行,在进行疏导时不但需要采用直接的谈心的方式,更需要对受教人员进行组织学习,使其的思想政治观能够从基本理论上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应对被疏导者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使其能够感受到我党及社会对其的关心。

四、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

说理教育方法与心理疏导教育方法在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内在理论联系。首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实施方法所涉及到的主体使用一类,即教育主体是相互平等的存在;其次,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在进行时所遵循的是同一种原则,即以民主为主的原则;再次,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所采用的都是趋于理性的教育方式,即通过说教、疏导的方式来对被疏导者进行思想上的开导;最后,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同于强制命令或是压迫规定的并且符合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心理疏导作为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方法,其不但吸收了传统受理教育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更是在说理教育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元素。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法不但融合了固有的说理教育方法中的理论主线,还在其中添加了情感类的内容。这样的疏导方式不但能为被疏导者提供一个合理的思想标准,还可以对被疏导者内心的困惑进行有效的疏导。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6

2008年在汕头市两所中学发生了学生跳楼事件,与此相类似的事在全国范围内时有报道,它们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刻不容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疏导就是在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教育者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使之走上健康的轨道。但是,包括汕头市在内的全国中小学普遍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的重视也只停留在理论水平上。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把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落到实践中就成了每一位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难题,也只有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富于成效。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也有很大的改动。教材内容主要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和道德成长发展的顺序以及不同年级学生发展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而展开,比较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对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揭示和疏导往往具有整体效应,这是心理辅导室一对一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本人认为,如果能将心理疏导有效地融合进思想品德课中,必将极大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那如何将心理疏导与思想品德课有效统一起来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任课教师要全面、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分类,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由于自身的心理障碍而引发的行为缺陷,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为此,每年开学初,我面向全体学生,对我所教的五百多名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综合采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对学生进行普查。先确定各个班级的整体心理状况,对一些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做登记;然后选出怀疑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走访班主任和家长,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逐个核实,并把这些学生作为疏导的重点对象。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我根据上述分类,把各班学生中普遍出现的情况按班级进行分类,再把各班中出现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进行归类,争取做到对每个班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心中有数。

其次,在备课时教师应该对全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全面了解,确定哪一课的内容适合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疏导。如七年级下学期的思想品德课中的《自尊》一课可用来对出现人格品行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 《自信》一课可用来对出现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挫折》一课可用来对出现学习障碍和人格品行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而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二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人际交往内容,这部分内容可用来对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接着,在进行每一节课教学之前应该把这节课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内容与哪个班、哪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配对,真正把心理疏导融合进每一节思想品德课中。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把所各内容具体贯彻下去。不过。由于各班的整体情况和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不相同,且课堂上的情况变化多端,结果教师往往无法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和有效的应对方法。比如,一些调查只显示出,现在的学生喜欢“和父母谈心”的很少。他们与其家长的代沟很深[1],而我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个班竟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父母和老师为自己服务是应该的,没有一点感恩的心,甚至对父母和老师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这个班时就预先布置学生去作一个调查:了解自己妈妈生育自己时经历了什么痛苦,养育自己花了多少心血和金钱,以及父母工作的辛苦等。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谈感受。我有意识让有感恩之心的学生先讲,并专门让那些感情丰富的学生来说,然后再让那些没有感恩之心的学生来说,结果,我看到了绝大多数原来缺乏感恩之心的学生有了感触,思想有所转变。又如,初一(7)班有一位女学生,个性内向,课间不声不响,上课从不主动发言,但我却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她有表现自己的愿望。于是我在课余时间找她谈话,了解她自卑胆怯的根源。原来她在一年级时,回答问题错了,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及老师的不满。从此,她感到十分自卑,认为自己很笨,做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会失败,因而形成了这样的性格。故此,在教学七年级《自信》一课时,我在上课前先让她预习课文内容,划出自信的概念,然后上课时举手回答。但上课时她并没有举起手来,我知道她又胆怯了。可她的眼睛一直盯着我,渴望回答问题。于是我点名提问她,考虑到她的声音肯定会很小,我把扩音器放在她的嘴边。在她回答后,我又当众表扬了她,课后又鼓励了她。后来,课堂上经常能看到她高高举起的手。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每位教师能真正把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记在心上,我相信我们就能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

最后,任课教师要充满爱心。这一点可以说是实现思想品德课与心理疏导有效统一的关键。“爱是心理治疗的良方”[2],当一个教师成为一个特殊的心理治疗者时,他就应当抛弃居高临下的道德灌输,把心理疏导的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看待、理解和欣赏,从精神上无条件地爱这个学生。唯此,才有可能使心理疏导奏效。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7

2008年在汕头市两所中学发生了学生跳楼事件,与此相类似的事在全国范围内时有报道,它们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刻不容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疏导就是在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教育者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使之走上健康的轨道。但是,包括汕头市在内的全国中小学普遍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的重视也只停留在理论水平上。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把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落到实践中就成了每一位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难题,也只有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富于成效。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也有很大的改动。教材内容主要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和道德成长发展的顺序以及不同年级学生发展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而展开,比较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对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揭示和疏导往往具有整体效应,这是心理辅导室一对一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本人认为,如果能将心理疏导有效地融合进思想品德课中,必将极大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那如何将心理疏导与思想品德课有效统一起来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任课教师要全面、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分类,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由于自身的心理障碍而引发的行为缺陷,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为此,每年开学初,我面向全体学生,对我所教的五百多名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综合采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对学生进行普查。先确定各个班级的整体心理状况,对一些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做登记;然后选出怀疑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走访班主任和家长,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逐个核实,并把这些学生作为疏导的重点对象。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我根据上述分类,把各班学生中普遍出现的情况按班级进行分类,再把各班中出现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进行归类,争取做到对每个班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心中有数。

其次,在备课时教师应该对全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全面了解,确定哪一课的内容适合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疏导。如七年级下学期的思想品德课中的《自尊》一课可用来对出现人格品行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 《自信》一课可用来对出现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挫折》一课可用来对出现学习障碍和人格品行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而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二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人际交往内容,这部分内容可用来对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接着,在进行每一节课教学之前应该把这节课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内容与哪个班、哪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配对,真正把心理疏导融合进每一节思想品德课中。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把所各内容具体贯彻下去。不过。由于各班的整体情况和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不相同,且课堂上的情况变化多端,结果教师往往无法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和有效的应对方法。比如,一些调查只显示出,现在的学生喜欢“和父母谈心”的很少。他们与其家长的代沟很深[1],而我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个班竟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父母和老师为自己服务是应该的,没有一点感恩的心,甚至对父母和老师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这个班时就预先布置学生去作一个调查:了解自己妈妈生育自己时经历了什么痛苦,养育自己花了多少心血和金钱,以及父母工作的辛苦等。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谈感受。我有意识让有感恩之心的学生先讲,并专门让那些感情丰富的学生来说,然后再让那些没有感恩之心的学生来说,结果,我看到了绝大多数原来缺乏感恩之心的学生有了感触,思想有所转变。又如,初一(7)班有一位女学生,个性内向,课间不声不响,上课从不主动发言,但我却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她有表现自己的愿望。于是我在课余时间找她谈话,了解她自卑胆怯的根源。原来她在一年级时,回答问题错了,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及老师的不满。从此,她感到十分自卑,认为自己很笨,做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会失败,因而形成了这样的性格。故此,在教学七年级《自信》一课时,我在上课前先让她预习课文内容,划出自信的概念,然后上课时举手回答。但上课时她并没有举起手来,我知道她又胆怯了。可她的眼睛一直盯着我,渴望回答问题。于是我点名提问她,考虑到她的声音肯定会很小,我把扩音器放在她的嘴边。在她回答后,我又当众表扬了她,课后又鼓励了她。后来,课堂上经常能看到她高高举起的手。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每位教师能真正把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记在心上,我相信我们就能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

最后,任课教师要充满爱心。这一点可以说是实现思想品德课与心理疏导有效统一的关键。“爱是心理治疗的良方”[2],当一个教师成为一个特殊的心理治疗者时,他就应当抛弃居高临下的道德灌输,把心理疏导的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看待、理解和欣赏,从精神上无条件地爱这个学生。唯此,才有可能使心理疏导奏效。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8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01-01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常态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采取的相对偏激的、强烈的态度和言行。逆反心理存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当中,而初中时期尤为明显。因此,初中教师要对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探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疏导措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以偏概全,夸大社会的反面影响。表现为夸大社会中某些反面案例的影响,以偏概全,否定社会的正面宣传,甚至有意无意地进行反面素材的宣传。

2.对于优秀人物的否定。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以历史上和社会上的先进人物为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然而,这样的教学容易引发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学生对于先进人物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是为了迎合政治而进行的投机取巧,或者认为他们是“傻子”,对他们进行无情嘲讽。而且这些学生对身边正面的榜样,也会给予排挤与孤立。

3.对不良情感的认同。部分初中生不崇拜三好学生,而对于打架斗殴、公开对抗教师的叛逆学生产生崇拜与敬仰。

二、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逆反心理产生具有遗传因素。人的生物特点有很大部分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格。一般而言,父母易情绪化、暴躁,其后代逆反心理相对而言较早出现,且情况严重。

2.逆反心理产生具有社会原因。首先,学生生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其心理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例如,单亲家庭的儿童,大多由于父亲或者母亲给予他们的关怀不够,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再加上其他人对他们指指点点,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其次,社会上的不良舆论和风气,对于对社会充满好奇与探究意识的初中生而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

3.逆反心理产生具有主观原因。初中生由于各方面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发展并不健全,为其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初中生对于社会的认知不足、理解有限,处事能力差,因此,对于社会问题的判断与分析,常存在片面、偏激、爱钻牛角尖的现象。有些初中生为了面子而固执行事,并将教师、家长的教导当成是对自己的否定和伤害,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剧烈波动,对家长和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三、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人与人的交流与交往,需要建立在良好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要学会因势利导,使学生形成心理上的认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言传身教。初中生对于不熟悉的人和物都存在本能的抗拒和不信任,因此,τ诮淌ι砩系牟涣家蛩睾拖肮呋岣裢庾⒁猓并且形成逆反心理。例如,有些教师有吸烟的习惯,但其还要劝说学生不要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抗拒。所以,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完善自身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现实的榜样。

2.慎用禁令。在现实中,被禁止的事物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从而对禁止的事物进行尝试。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教师要慎用禁令,在不得不采用禁令的情况下,要为学生说明原因和理由,让学生能够理解。

3.与学生平等交流。初中生对于教师高姿态的说教存在逆反现象。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双方是处于平等的状态,以减轻学生的抵触心理,获得学生的理解。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9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

一、立足思想品德课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青春期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过程中,学生面对了青春期自身心理和身体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由于升入初中后的环境、学习等方面与小学的落差,因而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是很有必要的。

1.给予青春期学生正确的心理疏导

学生在初中开始进入青春期,由于身体上、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另外,学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从而产生叛逆心理,对于周围的人、事、物都不能够以平和中肯的态度看待,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基于青春期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心理疏导,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而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正是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一条途径,帮助学生顺利渡过

青春期。

2.教学生如何面对压力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加大。学生也是如此,面对中考的升学压力、生活中与家长、老师、同学相处产生的人际关系问题等压力,这些累积的小压力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排解,长期积累就易形成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心理疾病。那么,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并对其进行适当疏导就显得很有必要。

3.帮助学生保持乐观心态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从心理学角度理解,阐述了心态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你所认知的世界实际上是你自身心态的反映。就如同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会认为只剩下了半杯水,在这种观点下其实表明这个人首先关注失去的东西;而有的人认为,还有半杯水,这样的人会关注并且感恩他自身所拥有的东西。这种心态的区别注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所以引导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显得尤

为重要。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1.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延伸

心理教育的本身要充分结合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通过课本

内容进行适当延伸,这样不会让学生觉得突兀,更利于接受。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拒绝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上网这一事件展开深入讨论。对于学生是否应该上网、应该怎样上网才健康这样的话题逐步过渡到在父母阻止你上网时会怎样做,从而对于学生在青春期如何与父母相处等各种困扰进行讨论、分享,并给出教师的指导性建议。这样做能够以较易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得到青春期的心理疏导。

2.结合生活实际,渗透心理知识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所讲授的内容更利于理解。例如,在说到《做情绪的主人》时,我会问学生在考试时会有什么感觉,有的学生说紧张,有的学生说害怕,有的学生说激动,然后我就告诉学生,可以深呼吸告诉自己,我现在是紧张的或者激动的等等,告诉自己这是自己对于考试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状态,说明我积极关注考试,我会考得很好。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排斥,使得心态维持在平和的状态。

3.教授学生舒缓压力的方法

当今社会的压力很大,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如果不能将这些心理压力进行排解,会对心理和身体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初中生这一还未成年的弱势群体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更为有限。所以,我会在上课之余告诉学生一些舒缓压力的小方法。例如,有时我会给学生播放催眠音乐,并引导其进入放松状态,学生对这一方式很喜欢,取得了不错的舒缓压力的效果。

4.个别学生特别关注

心理教育在课堂上毕竟不能面面俱到,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特殊心理问题要进行及时关注并进行单独谈话。例如,一个学习不错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不能接受,经常迟到、早退,甚至逃课到网吧玩游戏。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配合学校、家长对学生做工作,经过多次温馨气氛下的谈话,该生终于打开心扉,走出阴影,还在期末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位教师都不应该忽略的重点,我也会继续探索尝试,更好地立足于思想品德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10

一、在语文教学中对逆反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与此同时想要在授课的过程中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教学的一些内容渗透缓解逆反心理的方法,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如,老师在教学《南京大屠杀》时,就可以通过授课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南京大屠杀过程中中国人所受到的侮辱和虐待,通过这篇文章的深度解读,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爱国思想,让学生懂得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可以消除过于叛逆的思想,进而达到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目的。

二、通过民主的教学模式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自由发展和学习的空间,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知道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一定的评价和鼓励,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构建民主的教学模式,在对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老师在对《白杨礼赞》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传统的讲解方法是老师运用满堂灌的方式对这篇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并无法体现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处于逆反阶段的学生难免会感到无聊和不受重视,这时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意见,建立民主的教学课堂,进而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有效的缓解和疏导。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实施疏导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通过家长以及班主任的教导和德育课堂的讲授,同时在语文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也应该有一定的涉及。初中语文教学与我国的传统和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这一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正确的心理和思想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对于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11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兴趣

小学体育是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初级时期,对学生以后的体育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而目前我国小学教学过程中,仍有一部分学校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体育教学,造成小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甚至对体育课没有了兴趣。对于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和建议,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本文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疏导进行研究探讨。

1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

1.1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骨骼生长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引起高度重视。教师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锻炼意识,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共同提高,进而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1.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不成熟、容易情绪波动、注意力易分散、表现欲望强烈、好奇心重、意志力薄弱等特点,所以教师要对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培养和疏导,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意识。教师利用学生对娱乐节目和游戏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设计体育课堂环节,注重课堂趣味性和课堂内容的多彩性;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意义

小学生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只是短暂性的,难以维持。有些人认为体育是小学生最爱的活动,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培养和疏导,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不然。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懵懂状态,没有对外界事物形成正确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不知道体育的正确锻炼方法和意义,需要教师正确的培养和疏导。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对一些新奇的体育项目或游戏充满兴趣,教师和家长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3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与疏导的方法

3.1语言诱导法

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采用语言对小学生进行诱导,端正小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教师也可以在体育课上讲述体育界的杰出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锻炼。教师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诱导,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3.2教师榜样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向,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良好榜样,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时刻提醒自己的榜样性。教师也可以成为学生心中的伟人,通过体育锻炼,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体育健将的事迹,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3.3教学革新法

体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体育不拘泥于课堂的空间,而是整个操场或者体育馆。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有益于学生锻炼、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教学模式,完成自己对学生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4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与疏导的建议

4.1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课堂气氛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喜爱一定程度上和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2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不应把自己的角色固定在教师职位上,应该换个角度重新思考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成为体育的主导者,进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3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增加体育活动的丰富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使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体育能力进行分组,使体育课堂更具多样化,也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5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关系着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对体育未来学习的重要时期。本文中主要分析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阐述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意义,最后给出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的方法和建议,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作者:邹得洋 单位: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学校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篇12

二、结合学生心理状态开展教育引导

初中生心理发展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各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教师要密切结合学生心理状态开展教育疏导,政治学科应当更好地发挥对学生心理疏导的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昂扬的激情、积极的状态。笔者在教学中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例如《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学中,笔者重点对学生强化了自信心的教育,有些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因为自身学习的滞后产生了自卑心理,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对此,笔者针对性地进行了教育疏导,有意识地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点评,如有些学生文化学习非常优秀,有些学生在与人相处方面人缘很好,有的学生有一些美术、音乐方面的特长等等,通过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提高自信心,也让其他同学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优势,消除成绩滞后而出现的自卑心理。另外,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虽然文化学习并不理想,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在不同领域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三、结合学生生活环境开展教育引导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而是生活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之中,初中生也同样如此。校园的围墙隔断不了学生与生活的千丝万缕联系,各种消极的理念也掺杂在思想洪流之中对学生发生着影响,如盲目讲义气、争强好斗等等,这些让初中生也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增强好斗这一消极的理念,对初中生的影响最为明显,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青少年斗殴事件都源于这种消极思想的作祟。对此,笔者在教学中针对性开展了教育疏导。如《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学中,笔者从两个方面选取了正反案例对学生进行了教育疏导,一方面选取了邻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包容而和睦相处的案例,另一方面选取了某校两名初中生因为吃饭排队发生口角,最终斗殴致人重伤的负面典型,引导学生对正反两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以及更深地感悟宽容、理解在与人交往相处中的作用,让学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笔者还乘势引导学生进行回顾:自己生活中是否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果有应当怎样改进改正、怎样更好地与人相处?这样的教育讨论活动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对学生良好品格、正确心态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帮助。

四、结合学生思想诱惑开展教育引导

当今社会是一个五光十色、五花八门并充满诱惑的社会,社会上许多的不良诱惑对初中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这些涉世未深、人生理念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一旦被这些诱惑所吸引,极容易误入歧途,他们的人生将会因此而改变。笔者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对学生的警示教育,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以及提高思想抵制的敏感性。例如在《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存在着哪些不良的诱惑?列举出各种娱乐场所、黄赌毒等方面,要求学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管好自己的思想、管好自己的身体,一定要以中学生德行操守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要以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决不能放纵自己,更不能参与到一些不应该参与的行为和活动之中。笔者还引导学生针对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一些诱惑进行深刻反思,以班级的名义向全校学生发出“抵制诱惑,从我做起”宣言签名活动,每人都签名参加宣言,并在校内进行流传,这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五、结合学生生活感知开展教育引导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侧重对学生进行主旋律的思想引导,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明伟大,让他们从小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这些教育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以他们的生活感知为基础进行教育引导,例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回家搜集老照片,向父母长辈了解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家庭的生活状况、周围的发展状况,和现在的生活条件、发展状况进行对比。通过查找老照片增强直观感知的方式,让学生深切领悟到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与社会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等等,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中,学生增强了对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赞美之情,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