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的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11-20 10:25:27

学语文的方法

学语文的方法篇1

“读”不可或缺,但是仅有“读”,是远远不够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读”后还须有“思”,“思”就是思考,琢磨,就是品味探求。“思”的过程才是学习吸收的过程,在整个学习链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语文学习中,有的同学仅停留在“读”上,有口无心,有声无脑,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后果收效甚微。“读”是学习的外动,而“思”则是学习的内动,“外动”离不开“内动”。只有凭借思考,才能明知知识的真面目,懂得来龙去脉,寻找到相应的规律和方法,进而去提升能力,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是个“吃”的过程,“思”则是消化过程,只“吃”不“消化”,对身体没有裨益。所以语文学习,得有“思”的习惯,在“思”中收获,在“思”中进步。当然,还要把握“思”的角度,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其它等等。

学语文的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09-01

众所周知,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渡期以及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水平。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建议,希望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不断促使学生向前。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如果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将会受益匪浅。

要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为什么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找出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通过调查显示,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枯燥,学生不愿意听讲;很多情况下,学生的答案与教师所讲的不统一,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不端正,认为语文只要考前突击就可以,学不学都一样等等。针对这些原因,教师要对症下药,解决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的现状,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多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而不是在课堂上搞权威和专制,否则会大大减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抹杀学生的创造力。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用语文的博大精深告诉学生语文学习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纠正学生对语文的错误看法,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好处,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语文。

2.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书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课堂这一重要关键点,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利用各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其实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和学习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2.1分组学习。在目前的教学中,分组学习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分组教学能尽量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同时,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就是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讨论完后,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对学生的言论正确评价,不能用固定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想。语文这门课程没有固定的答案,固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2利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设备也变得丰富多样。在目前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精彩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学生因生活阅历的不足而造成的情感体验上的不足,相比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说明,多媒体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态的音、视频,减少学生在文本情感理解上的难度,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容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在语文学习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此外,多媒体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新鲜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师生互换角色。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人翁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这种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互换角色是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为其他学生讲解自己的看法,教师作为"学生"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听讲解,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激励学生好好预习、复习功课,为课堂上的讲解做准备。通过这样讲解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挥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学生有了这样公开"讲课"的经历,能够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学语文的方法篇3

一、教学方法要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是提高学习效率最为重要的原动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激发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善教与乐学”的良好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其保持着高度的求知欲,去积极探索新知。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转变传统的枯燥与单一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善用“表演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故事教学法”等多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转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带给学生的枯燥与乏味,积极营造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要注重立足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教材实际,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注重教学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教学过程中维持学生的兴趣,注重课后强化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纵深发展。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教学时,可让学生报出自己喜欢或知道的鸟的名称,并模拟它们的叫声,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出一则关于珍珠鸟的谜语:“有一种鸟,灰蓝色的毛,红嘴红脚,背上背着圆圆的白珍珠,同学们猜猜它是谁?”这样,以游戏教学的方式导入,给学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图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自主阅读、思考、探究。在教学结束之后,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信赖,创造美好境界,教师可运用“故事教学法”,讲述一个关于“信赖”的真实故事,或让学生自主分享生活中关于“信赖”的片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要具有情感性,调动学生的独立性

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它兼具学生语言训练以及情感教育的双重功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情感的参与。同时,在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目标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说服式”以及“讲道理式”的教学方式上,积极运用情感教学,使教学方法更加富有感染力,要积极营造具有情感的课堂,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饱满情绪,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入角色,确定课文的情感基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需从教材的实际出发,运用抓关键词、创造性复述、抓名言警句等多种方式,将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形象地传达出来,引发学生深思。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灯光》的教学时,学生可能对灯光已习以为常,无法体会它的可贵之处,不能与课文实现情感共鸣。此时,教师可运用“故事教学法”,讲述一则“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或者借助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播放课前收集的偏远山区学生点蜡烛读书的视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没有灯光的可怕,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中郝副营长对在灯下读书的憧憬之情。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加珍惜灯光,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实现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

三、教学方法要具有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实现读写结合的创新、学习情境的创新等,有机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实物、多媒体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语文的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现代社会中,自学能力是学会生存的手段,而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探究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一、语句联想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章或诗词中的诗句都可以从其他文人的诗词中找到平行诗句来替换。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句子的韵味和思想感情。“语句联想”的意义是指语言在历史进程中所累积的种种关系,这种种关系附着在语言之上,却不固定于语言本身,它对于语言而言是游离的、动态的、个性的。通过语句联想方法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语文这个奇妙的世界中去发现美,感悟美,内化美。

我们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语句为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愉,月亮也会有隐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水调歌头》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感叹人生。最终作者把这复杂的感情融合成对世人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生就像做了一场梦,最后释怀这一切把这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与自己同饮共醉。这都体现了苏轼豁达的胸襟。

通过以上对语句联想方法的应用让同学们对阅读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当然教师运用这种方法去引导学生完成阅读的过程中要按照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在鼓励学生联想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一旁做及时的反馈,其中“续近似法”就是不断强化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塑造某种行为。[3]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这种方法时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及时的强化来调整自身阅读观念。这样才会使学生真正掌握语句联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层涵义。

二、语义升华方法

“语义升华”是指在可以体会出文本表面思想感情的前提下,能够以语句联想方法为基础联想其他诗句,这样我们就会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获知得到进一步升华,使感情更加充实饱满。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挖掘出文本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感情。

在《沁园春.长沙》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展开联想哪位诗人在诗中也曾经用“风流人物”来张本。根据平时的积累学生可以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句诗作,一个今朝一个千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颂扬的“风流人物”的时代不同,但二者都是在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苏轼的风流人物来感受这句诗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通过苏轼的千古风流人物来使的今朝风流人物得到升华。让我们不禁感叹不愧为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为我们充分展示了一代领袖非他莫属的风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义升华是要以语句联想方法为基础,通过联想到并列句式、平行句式等来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感悟、内化,从而挖掘出其更深层次的含义来使文章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意向深化主题方法

所谓“意向”就是作者为了表达观点、抒感所借助的事物,即情感载体。简单的说就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用我们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表现出来。在鉴赏文本时,学生要结合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文章中描写的情景事物在现实生活中再现,使人身临其境。根据布鲁纳的理论“表征系统”,人类是通过认知表征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实现学习。认知表征方式表现为三个阶段: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4]即通过这些意象把抽象的符号量化后来表达感情,抒感,深化主题。

例如余光中在其作品《乡愁》中采用了四个意向: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都是在现代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实物。为使这些实物变得丰富,作者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来修饰,从而赋予了这些意向鲜活的生命来深化主题。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浓浓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相思。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终于使作者达到从一己亲情到对祖国故土热爱之情的飞跃升华。

以上就是意向深化主题的实例。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把抽象的意向物化成形象的实物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迁移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增强阅读理解水平。

以上我们通过文本与实践的结合向大家展示了了几种新颖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优秀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可以发散思维、开拓视野,更能够提高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在选用阅读方法时要注意孔子的“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教育方法”。在完成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承布鲁纳的教学思想:强调学习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合理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1]《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学语文的方法篇5

高一语文学习的方法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

2、勤做读书笔记

3、勤查字词典等工具书

4、勤于朗读背诵

5、勤于独立思考

6、勤于求教探讨

7、勤于写日记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我们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生享用不尽。

二、提高语文学习的三种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2、学会快速书写

3、学会快速笔记

同时,巨人专门推出了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以期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首先,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教材本省知识体系的脱节问题。严格按照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入了对初高中教材脱节知识点的讲解、初高中对接知识点的点拨,让同学们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链接。

其次,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的衔接问题。初中是以获得知识为主,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高中则以探究性获取为主,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两者差别很大,很多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别,导致刚进高一不久就迅速"掉队".所以我们的课程不仅设有专讲对高中学习方法、高中课程设置进行介绍,更在具体知识点、具体例题讲解中融入了学习方法地渗透,帮助同学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三、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四、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1.阅读更多: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

通过阅读,把握全文的总体思路,了解作者的感受、文章的特点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文本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文本教学需要精读、词汇、句子、文本等知识点来掌握各个方面,精彩的语言段落实现背诵;自我阅读文本需要泛读,有些还需要跳过阅读,一次只读一行,以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年来高考项目之一。

2.多画:即在阅读课文的同时,重点句、中心句、名句甚至新词,用不同的符号勾勒出,既可以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和巩固,一目了然。

对于标准句,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句子成分,复句也要表示关系,典型的短语应该分为层次和归纳意义。在遇到困难时,你应该给它打分,以便以后可以向你的老师和同学征求意见。

3.检查:检查什么?看看参考书。

字典,参考书,只要可以使用,尽量发挥参考书的作用。亲自寻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则的过程,也是提高参考书使用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说法,你不妨检查一下你在过去学过的课文,把新的和旧的联系起来,以及“了解旧的和旧的”。对答案进行分析和识别,提高理解能力。

4.问:“三个人,一定有我的老师焉。

”复习过程中不能回避困难,要独立学习,真的不能解决,要善于做好老师、学生的咨询工作。有时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可能会说出不止一个相关的知识,让你明白。

5.多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不管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考试,有些学生常把常用单词写错,为什么?这是缺乏写作训练。新词、新词和关键句子可以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重复书写。对于一些作文问题,它们看起来很容易写,但是很难写。他们也应该开始写作,不应该是高尚的或者低贱的。

6.更多的练习:通过做练习,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程度。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意图,明确的目的问题,注意总结,寻找规律,实例,加强考试技巧。做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要有意识地。我们反对让“工作簿”,但是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而不是质量。实践和研究不足,及时反馈修正,为了牢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语文的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71-01

通过笔者总结,学习语文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培养兴趣

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这是因为语文包括的内容太广了,从生活琐事到人生哲理,从社会百态到内心情感,无不有语文的身影。语文本身就源于生活,但往往又是生活的概括、升华,只要你热爱生活,相信心中定有语文的一份净土。

二、重视积累与归纳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包括语音、字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在平时学的课文,课外读的文章中,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拿不准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把词典翻出来,查一遍,需要整理的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忆,要留一个好印象。对于成语,我的做法是拿一个本子,在做题中积累,隔一段时间做一些成语题,在做题过程中,不认识的成语、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特别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褒贬色彩)都记到本子上,抽空拿出来翻翻看看,顺口造个句子,成语的使用就这样熟练了。

2、现代文阅读

都说读文章在于“悟”,不仅仅是揣摩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传达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技巧,核对标准答案,思索一下自己为什么就和答案不一样,答案时如何形成的,我又是怎样考虑的,我的解题思路偏差在哪里,及时整理出这篇阅读最大的解题收获,即在本子或纸片上,下回再做题前看上两眼,下次做题就注意了,这样每次做题都有新收获。

3、文言文阅读

注重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课文都是经典名篇,很具有代表性。可以进行实词、虚词、句式的归纳积累。首先学会文言句式的分析,对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要理解句式特点,记住固定的文言搭配,记住典型的一两个例句,学会类比运用。

4、作文素材的积累

擅长写散文的同学可以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小故事、好例子抄到本子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写什么用这个例子,把平时看到的优美的段落、句子可以摘抄或粘贴到本子上,慢慢积累。把自己读到的新鲜例子、生动材料都记下来,学习在作文中长短句结合,多用排比句,多使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把一些开头、结尾的好句子多背一些。

三、在做题中总结完善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多做题,在做题中重在总结完善自己的不足,把出现的新知识整理到自己的本子上,精选题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专项训练,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培养、大量的习题为基础。

四、多动手写随笔

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都写出来,或者模仿他人的范文开始,融入自己的语言特点与自己积累的材料。

五、可以适当课外阅读

每天饭前饭后,读一读报纸,看看短评,看看《读者》,翻翻《青年文摘》。都是很好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泛读,活跃思维,开阔视野,培养语感。也可以读一读教学大纲推荐的20部古今中外名著,包括《语文读本》都可以随时翻翻看看。但课外阅读始终不能代替正常的语文学习。

六、语文听课技巧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

学语文的方法篇7

记忆法是学习文言词语最基本的方法,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词语更应特别注意和记忆。有些词语在古汉语中为常用词语,可现在却已消亡。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中的“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自称,而现在没有这一说法了。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还有,但意义却已经发生变化,古今意义截然不同。例如:《捕蛇者说》里“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病”古义是“困苦不堪”,今义是“疾病,生病”。《送东阳马生序》里“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古义是“热水”,今义是“菜汤,米汤”。《桃花源记》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的“鲜美”古义是“鲜艳美丽”,今义是“味道好”。

二、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和在句子中担当的成分,推断词语意义的方法。主要方法有三种:一是通过分析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来理解它的意义。例如:《曹刿论战》里“齐师伐我”中的“伐”,描摹的是一个人拿着一个兵器准备进攻之状,可理解为“攻打”之义。二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偏旁来推知古代词义的范畴。例如:从“足”的字一般都与“脚”有关,《鱼我所欲也》里“蹴尔而与之”中的“蹴”,意为“用脚踩、践踏”。三是通过分析词语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确定词义。例如:《马说》里“执策而临之”与“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两个“策”,前一个“策”是动词“执”的宾语,用的是本意“竹制的马鞭子”,后一个“策”后面有代指千里马的“之”,应理解为动词“鞭打”;《桃花源记》里“处处志之”与“寻向所志”中的两个“志”,前一个“志”是动词“做上记号”的意思,后一个“志”应理解为动词“寻”的宾语“做的标记”。

三、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依据古文中同义词连用、对偶、互文等语言特点,通过比较了解词语意义的方法。例如:《出师表》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崩”、“殂”是同义词连用,都是“帝王的死”的意思。《捕蛇者说》里“触风雨,犯寒署”是对偶句,句中的“触”“犯”应理解为“顶着”、“冒着”的意思。另外把同义词中的不同之处加以比较,也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例如:《捕蛇者说》里“永之人争奔走焉”中的“奔”和“走”的速度不同,“走”是一般的跑,“奔”是快跑,合在一起,只表示“跑”这样一个意思。

四、联系法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在发展过程中虽有变异,但还是有相同和相似之处的,因此,可以以今推古。我们可以联系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来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例如:要想知道《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修”的意思,我们可以联系现代词语“修长”加以理解,从而得知这里当“身高”讲。我们还可以联系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熟语、方言土语等来解决一些词语的解释。例如:《桃花源记》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中的“缘”,义为“沿着”,这一意思至今仍保留在成语“缘木求鱼”之中。

五、归纳法

我们还可以把分散在不同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的不同用法归纳起来加以比较鉴别,从而全面了解该词语的意义。

例如:“名”

1、名声且壮士不死即矣,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

2、命名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3、名字则题名其上

(《核舟记》)

4、出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5、说出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再如:“故”

1、故意广故数言欲亡

(《陈涉世家》)

2、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原来的样子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4、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八则》)

学语文的方法篇8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76-02

语法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无论说话、写作,我们都必须要遵循这个"语言法则"。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汉语规范化教学,它担负着提高全民族语文素质的神圣使命。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适时、适量地学习语法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语法教学的意义,大而言之,可以增强学生对母语的科学认识,使之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激发他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并维护其健康和纯洁的积极性;由于语法是语文学科中抽象性、系统性最强的知识体系,学习它又可以加快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小而言之,可以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基本的语法知识和有关技能,提高准确理解语言和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在中学教语法不是为教语法而教语法,教语法完全是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的。"因此,语法知识教学不应当淡化,中学阶段学点语法是完全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说"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但并未完全否定语法教学。如果我们仔细研读课标,就会发现其正文里随处可见对语法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法是有关语言的组织结构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学好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能够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课标的教学总目标中强调"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相当的语法修养。

2.有利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有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其中多次提到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而要正确理解词句,是离不开语法知识积累的,连课程标准也说"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阅读句子,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就可以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3.有利于作文教学

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它就必定潜在于言语产品――作文之中,语法系出言语,又服务于言语生产,而作文则是语法的存在方式之一。通过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水平。中学生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具体明确p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但我们常常看到,由于不懂语法,很多学生的作文中错字p病句连篇:生造词语,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顺序不合理… …种种语病大大影响了文章意思的表达,连最基本的"文从字顺"尚且达不到,又何谈条理清晰p文笔生动呢?如一名初二学生在话题作文"榜样"中写到:我的同桌是我学习的榜样。他活泼开朗,虽然他九岁时因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学习生活非常困难,可是几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锻炼,使他增长了体质,提高了学习。今年他还被评为学校"行为规范标兵"的光荣称号呢。事实证明,当命运堵住一条道路的时候,只有努力,就会发现另一条道路。

4.有利于文言文教学

汉语语法虽然是针对现代文而言的,但文言文教学也离不开汉语语法。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的文言文虽然比较简单,但涉及的语法现象也有很多,诸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等。而要想理解文言文中的这些语法现象,就要首先了解现代汉语中词和句子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析比较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翻译文句,进而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初中语文课应当向学生传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来阅读文言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5.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

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学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能否学好语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如今,全国各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英语课。而英语和汉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尤其是在语法方面的联系更普遍。学好汉语语法也是学习、掌握、运用英语的重要一环,如果汉语语法掌握较好,英语的学习也就驾轻就熟了。相反,如果汉语语法学不好,想灵活地使用英语也是困难的。

6.有利于初中高中的教学衔接

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比初中阶段更系统、更复杂,但高初中的教材是统一的,高中的学习必须借助初中的知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4]而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法知识的学习。学生了解一定的语法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形成一定的语法思维习惯,可以促进语感的形成。语感固然要靠经验,但更缺少不了语法层面的理性认识。

总之,近年来,"淡化语法"论颇为盛行,中学语法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法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语文教师淡化甚至取消了语法教学,导致当代中学生语法知识极为欠缺,语文水平不断下降。修改病句找不到病因,作文语言也常常文理不通,文言文学习p外语学习都受到了影响。语法产生于人们的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的语言实践更符合规律p更科学,无论是对阅读教学p作文教学还是文言文教学p外语教学,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因此,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独占鳌头,但也绝对不可完全退出,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子,语法教学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拥有合理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明扬.中学语法教学刍议[J].语文建设,1995(4).

学语文的方法篇9

要养成勤查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我自己经常查阅的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大全》《古汉语实词词典》《唐诗鉴赏辞典》和《宋词鉴赏辞典》等。我不仅仅只是在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才去查阅,而是在闲暇时间里,也始终坚持把这些辞书当做课外阅读的材料进行翻阅。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薄弱环节选择辞书的类型。

二、 坚持做读书笔记

当我发现读完一本好书后,它带给我的触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时,我便萌生了做读书笔记的想法。随着课业的加重,我们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可能会越来越少,而此时,坚持做读书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做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我常采用的做读书笔记的形式有以下几种:批注式笔记、摘抄式笔记、提要式笔记、心得式笔记。

三、 坚持朗读与背诵

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古人学习时诵读诗文的情节。可见,“诵读”在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当今,我们对读和背有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读,用心体会文章的内容、思想,以及用词的技巧、文句的结构。至于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背默结合,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贯通。背过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常记常新,始终不忘。

四、 坚持独立思考

此处强调的“独立”,并非让大家不问,不沟通,而是在独立思考之后再问,再沟通。首先,为何强调独立?因为只有大家先产生了自我的认知,才能在与他人的认知进行碰撞、交融后,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达到提升文学素养的目的。再者,独立思考有利于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式,防止思想的僵化。我们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五、 坚持写日记

学语文的方法篇10

通过认真仔细的阅读,把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解决,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比较简单的生词,还可用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深化理解,这是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再读,理清文章思路

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即读完一段就停下来想想文章先写的是什么,再写的是什么,最后写什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意思深奥难于理解的句子、段落或者精彩重点的句子、段落,可用笔圈出反复阅读。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的是历史性题材,有的没有鲜活的画面,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和手中的一支粉笔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而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

三、感读,体会作者感情

首先,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阅读只有联系时代背景,才能了解作者所处的环境,感受作者为什么写,感受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小橘灯》一文,只有了解、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夕反动派在重庆的白色恐怖、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人民群众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这一时代背景,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对小姑娘的赞颂、对光明就在前头的欣喜之情。

其次,站在作者的立场,设身处地的替作者想,把自己的身心置于文章描绘的情景之中,也会对作者表达的感情有更深的体会。如,读《开国大典》,当读到“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时,就会很自然地体会到“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心情,升腾起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感情。

四、归纳与总结的方法

学语文的方法篇11



一、大学外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文化的导入和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根据实际授课内容,讲授相应的背景知识,把英美等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快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现对英语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培养起英语思维能力,以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成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

二、大学外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方法 

1、文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

交际化外语教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语言教学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这一教学方法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它把可理解的输入和输出看得同样重要,认为语言学习者通过输出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流利程度,生成更多可理解的输入,而且可以通过生成可理解的输出来加速第二语言学习。在教学上它十分重视交流活动,强调学习者之间的意念协商,其课堂活动有解决问题、做决策、观点交流、图画听写等形式。交际化外语教学带来的不仅是方法的改进,更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其教学理论明确指出,在交际化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形式,还要考虑语言文化。在大学外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现象给予补充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活动来避免填鸭式的文化教学,如讲故事、小组讨论、小型戏剧、几分钟演讲、小组竞赛等。当谈到历史剧、文学小说的作品时,对人物的刻画、背景及性格的描写,进行专门讲解,否则学生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很难准确体会故事中主人翁心理变化过程。这些活动既达到了教授文化的目的,又丰富了课堂气氛,深受学生的欢迎。如笔者在讲授 “Jobs and Careers” 《工作与职业》一文时 (见高等教育出版社《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 Unit 2), 就组织了同学在班级内进行模拟面试活动。 同学们的亲身参与, 使他们对整个面试过程及国外的面试文化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他们未来的求职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利用图片展示法:此法可以展示说明某一个“文化现象”或具体操作。如:“Throwing the Sledge”(链子球),通过图片学生可以对此运动得到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介绍此项运动是从苏格兰流传开的等;又如“Pelotas”(回力球)——回力球又叫“小球赛”,最早起源于西班牙和法国,更广泛流行于拉丁美洲各国,人们称之为“杰莱”,意思是:“欢乐的节日”。

2、文化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课堂文化教学主要给学生起示范引路作用,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不可能全面, 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 课堂外的文化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大学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化方面的书籍,多听英文的故事、戏剧,多观看英文原版的录像和电影,主动地与外籍留学生、教师交谈,多参加英语角等活动,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巨大资源,以增加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3、开设专门选修课程及外籍专家讲座

除了大学英语的必修课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来丰富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如为学生开设“电影欣赏-美国历史与文化”、“跨文化交际技能”、“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概况”等课程。相信通过这些跨文化课程的学习,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会更加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鉴赏能力。为了充分利用校园中的文化资源,我们还可以邀请外教和外籍专家定期为学生开设讲座。通过讲母语的本族人(native speakers)来向学生传递最准确的异域文化和地道的表达方式。定期、限时、有的放矢结合某一章节进行一次或系列性的讲座。比如第一学期开设“英国概况”,第二学期开设“美国概况”。每门课都是由一系列相关的专题组成。文化讲座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文化信息重新整合构造,系统列出用以说明一个整体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Rosen shine & sevens,1986)。这种讲座可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听写和观察能力。 

除了上述种种方法外,束定芳,庄智象两位老师合着的《现代外语教学》中也提出了有关文化导入的主要方法如:融合法、实践法、和比较法。这些也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的指 导。(束定芳,庄智象 1996:130).总而言之,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文化,并通过文化学习语言。达到二者的完美结合是外语教学的最高境界。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既是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学习者。我们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平时又广泛涉猎英美文化作品,注意积累,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Bander, R, G. 1978. American English Retor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broad.

[2] 邓耘.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

[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147.

学语文的方法篇12

一、意会教学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