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合集12篇

时间:2023-12-05 11:12:46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篇1

1.1.1加强农民主体性教育

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提“新农村建设”,非常清晰地指出主体是农民自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证明,只有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改革才富有成效,如果离开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单纯依靠国家行政力量的农村改革都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成功。只有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使农民认识到自己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国家只是起引导作用,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的需求转化为发展现实生产力的动力,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农民灌输其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现实需要,也包括民利、居住环境、文化生活等利益,培养农民的独立精神和自主观念。惟其如此,农民才能真正从新农村政策的接受者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动参与者,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和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

1.1.2加强农民合作意识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经济形式走过了通过重建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中小农经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合作社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集体经济由于自身权利体系的缺陷而被否定,小农经济又得以重建的历程。因此当今中国农民的生产结构仍是以小农经济生产形式为主。这种生产形式的最大特点是规模小、分散和生产结构的同构,类似于分散的细胞。以社会主义作为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不可能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也不能建立在集体经济之上,其经济基础是合作经济。“三农”专家温铁军指出新农村建设在村庄层面上是农民全方位的合作。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解决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所无法克服的分散经营的弊端,解决发展农村规模经济的经营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培育农民的集体意识,更能极大地节约农民与政府、农民与企业的交易成本,恢复和提高农民在社会中的话语权。总之,农业靠政策,农民靠组织。但是农民受小生产习惯影响具有严重的机会主义情结,缺少合作的习惯。要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农民的诚信建设,从而解决农民合作难的问题。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使农民合作社的观念和法律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农民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1.3引导农民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指明了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农民的政治参与会深刻地影响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如果高度重视并科学引导,这种政治力量就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巨大资源,而如果忽视、压制或错误引导,则必然会成为冲击社会政治秩序的消极力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阻力和破坏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国家已经为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建立起了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和制度等等,同时国家也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继续完善现有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内渠道。通过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农民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有利于村委会和基层政府民主决策,从而能够从根本上维护和发展自身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农民政治参与的要求日益增强,农民密切关注“三农”政策,要求拓宽与当地政府机构的联系,对维护自身利益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但从总体上看,农民政治素质和参与能力还亟待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培养农民正确的民主观念和合法理性的参政意识上发挥应有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对农民进行普法教育,使农民的合理诉求依法有序的得以表达,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得以提高;从农民关心的具体事务入手,培养农民正确的政治观念、规则意识、行为习惯,使农村民主走向生活化、具体化。

1.1.4加强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质上是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的一次调整,党和国家按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和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村儿童入学免除学杂费等等。新农村政策打破了传统国家和农民的“汲取型”关系以后,不少农民觉得基层政权已经和他们关系不大,农民不关心政治的现象更加严重;不少农民只讲权利不尽义务,头脑缺少国家观念、大局意识,十分自私狭隘。农民公民意识的缺乏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是农民自身发展的障碍。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抓住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要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使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要使农民明白,国家利益是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从而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合格公民。

1.2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1.2.1把握主动性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要求根源于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主动提出来的发展战略,是以政策推动的方式开始的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也是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农村各级党组织站在时代潮头主动做好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条件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任务,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1.2.2增强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显著的本质属性[6]。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注重理论灌输,忽视“虚”与“实”的结合。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从外面宣传灌输,又要结合农民自身的实际,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比如村镇道路改造、农民饮水安全、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乡村卫生服务、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1.2.3体现超越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就是其面向未来的发展性,对社会实践活动和人的行为的前导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就和现实世界脱离,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遵循的外来的规律而同现实世界相对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既以农民当前思想认识水平为依据,又要引导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果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维持农村社会现状、或者维护农村稳定的水平,那就失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价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不断超越现实,从而引导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实现超越,走向更高的发展目标。

二、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互动发展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育新农村精神的使命。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互动发展的过程。

2.1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功能是否正常且正确地发挥,必须依托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体制的确立。农村发展战略涉及了农村的发展理念、现有政策、甚至是农民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这些变化既产生了对新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要求对既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修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理论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涵盖在农村社会发展战略之中。必须从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只有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基础、发展体制、社会条件、传播方式的变化,用时代眼光来审视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符合新农村的发展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以改革的思维寻求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农民在文化心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跟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同时,我们也应该从思想政治工作所对应的上层建筑的高度认识农民思想政治工作,过分的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取的。

2.2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开创着新农村精神

从根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精神生活能力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基本目的的,其参与的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重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不断改造和提升。韩国前总统李寿成介绍韩国新村运动时指出,“新村”运动最深刻的意义是改变了农民的观念,是一场精神运动。同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理想和道德引导农民国民精神的培育,关注农民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道德、情感、人格、思想、信仰,关注农民精神家园的构建,只有如此新农村才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但是新农村精神不可能自发产生,需要公共权力的保障和引导,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肩负起创新农村精神的重任。只有勤劳致富、自立自强、合作共济的新农村精神才能创造出一个有丰富思想和内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篇2

一、90后农民工梦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总理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享有同城市人一样的福利待遇、生活条件,从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圆好90后农民工的梦,正视其复杂的心理因素。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90后、泛90后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其 “边缘化”“门外汉”的身份,让其思想政治观念“异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现状让人堪忧。

第一,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观念的趋性。西方不良势力对我青年不断的进行蛊惑、渗透、策反、心战情况下,90后农民工“熏陶”成“叛逆、犯罪”,“自由、享乐、拜金、极端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崇拜者,思想政治观念背离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信仰。网络战、媒体战方兴未艾时,90后农民工往往表现出思想散漫、政治偏激、反应极端;践踏道德底线,破坏法律秩序,沉迷于娱乐、网游,把低俗、色情、暴力、犯罪当做宣泄的手段,崇尚游戏人生、娱乐人生。

第二,90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意见》中就强调“要十分注意做好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于新一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府和社会虽然日益关注,但各界没有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心理服务平台;社会漠视其成长和发展,其心理问题、思想问题得不到解决,其权利得不到保障,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地位得不到认可;企业单位注重的是业务技能培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却漠不关心;网络平台、报刊媒体、公众舆论不是去引导教育90后农民工,反而持偏见以误导和迷惑,更是教育工作走入误区泥潭。

二、影响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观念与教育的因素

俗话说仰望星空的人走得快,脚踏实地的人走的远,思想政治观念落后的人容易误入歧途,究其原因是思想观念、价值追求、道德情操出了问题,导致价值观扭曲梦想破灭。1.环境恶化的制约。2.主体地位的缺失。“接受主体自身需要的内在驱动、环境作用以及媒介影响等要素”很重要[1]。90后农民工染上“打工仔”、“外乡人”颜色,在城市里主体地位缺失,变得叛逆、犯罪、迷失自我。3.制度倾斜的结果。学校应试教育,企业招聘章程,社会福利制度,打工合同关系,“等级”烙印、制度倾斜让城乡脱离,其在劳资、住房、医疗、教育、技能培训上都遭受“冷遇”。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民市民化,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向城市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2],促进城镇化建设必须搞好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究其思想政治教育滞后原因主要有:首先教育的苦衷,90后农民工是个“漂族”,流动性大,人员分散,受教者众多,受教者层次不一,良莠不齐,教育开展困难重重。其次政府制度导向不明,户籍制度差异,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明确制度保证。再次社会和企业对90后农民工群体期忽视,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教育机构,提供不了专门的法律服务和心理咨询。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瓶颈制约,90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过时、务虚、呆板;教育途径局限,得不到拓展;教育队伍缺少培养和打造,素质有待提高。

三、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探索

搞好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实现中国梦为契机,尊重90后农民工的生存权、发展权,为其实现人生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一)统筹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四位一体”工作

推动“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系统酝酿,全面统筹,形成制度化、正规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家庭关心为基础。90后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需要家庭的关心,父母亲人关心90后的成长进步,关心实际困难、心理问题、梦想现实。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90后向善、向美,自律、自爱、自警,提高道德修养,铸牢思想观念。

2.社会关注为核心。90后农民工是城市的新兴建设者,如何让成为“最美城市人”?这是社会关注的核心。其遭受城市漠视,“权利”“遇冷”。社会需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匀,把福利平等、教育平等、医疗平等、待遇平等放到社会工作的核心位子,只有解决了“平等权”的问题,摘掉“打工仔”的帽子,90后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性发展。

3.政府关照为根本。政府必须关照90后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跨越不平等鸿沟;关照90后农民工长远发展,搭建“梦工厂”,孵化他们的美梦。政府需出台激励措施,增加经费投入、增强队伍建设、增大共建力度,提供制度保证和服务保障。优先关照,着力解决其思想问题、心理问题、教育问题和其他生活问题。

4.企业关爱为重点。企业是圆梦的鸟巢,是90后农民工的“安乐窝”,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加大惠农力度”,企业需反思和“反刍”,让有梦、有能力、有思想的90后农民工参与到企业的梦工厂中来,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发展权以及更多的管理权。宣扬企业劳模、发挥企业党员模范作用、彰显90后农民工精神风采;注重技能培训,把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办好专题教育班,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开展90后农民工党团员活动,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深受益。

(二)丰富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

90后农民工思想教育的内容建设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务实与高效的有机统一,主题与主题的有机统一,生动与深刻的有机统一,信息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统一。把握好五个有机统一,首先搞好德育,拓展道德教育建设内容,夯实德育基础。其次搞好法制教育,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民主集中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利用网络、多媒体和其他手段,把法律教育搞活。再次搞好人文教育,90后农民工都是“四有”青年,并且有梦,“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3],关注90后农民工梦想。最后搞好社会主义特色教育,要搞活经典,要创新形式、大力开展,努力培养其敢于追梦、敢于担当、敢于崇尚美德的胸怀和气质。此外务实教育,把解决90后农民工工薪、福利、创业、婚姻、买房的等实际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务实不务虚、有效管用、严格制度,确实搞好教育内容建设。

总之,要善于借鉴经验总结不足,加大投入解决问题,优化教育队伍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以人为本,做到:注重传统教育。注重时代特色。注重创新发展。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确实在改革创新中推动90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参考文献: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篇3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分担机制

Key words: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rden-sharing mechanism

作者简介:王娜,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级研究生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他们目前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大约1亿人。[1]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与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的因素,运用现代化观念、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对新生代农民工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升,观念得到更新,达到工作技能和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的目标。

一、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便于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这样,不仅有可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新型的社会生产力,而且也能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他们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他们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他们顺利的融入城市,成为新的市民打下了基础。

其次,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市民的需要。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素质比较低下,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的建设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的需要;是提高新生代农民自身素质的需要;更是塑造大量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城市的建设者和居住者的迫切需要。

再次,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现我国公平、正义、和谐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城市这个已经熟悉的环境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和行为陷入了重重困境,尽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客观环境排斥和主观观念的缺失却占有很大的方面。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建构,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一)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意见》中就强调“要十分注意做好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进城务工人员,城市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切实承担起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责任”[2]。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可见,国家对农民工的问题始终比较重视。

截止到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进行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即使是在国家培训农民工和加强其就业的热潮中,各地对农民工的教育也大都服务于就业率,侧重于技能培训。更有甚者,城市的管理者对农民工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基于农民工进城后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进行的教育,这些是不能解决农民工本身的素质问题的。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来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探寻出一条能解决他们实际需要的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来满足社会发展和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相对底下的原因

1、生产力落后,使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的机会丢失。长期以来,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农民比较注重眼前利益的意识,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新生代农民工自然也不愿意放下眼前的经济利益去进行看不到直接利益收获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些地区由于生产力落后,师资队伍不强,致使他们选择放弃学业而到城市打工,从而导致一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科技素质相对较低。

2、教育主体的不到位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混合所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中,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这些用工单位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很少有人意识到也根本不愿意去顾及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强大的流动性,导致社区也不愿承担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新闻等大众传媒的工作人员以前对他们的关注仅仅集中在其进城后的负面影响或经济生活,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也不够。

3、户籍管理不完善,影响他们接受系统教育。传统户籍制度的存在是产生新生代农民工恶劣社会环境的根源,既不属于城市,也不愿归属于农村的边缘人的身份使对他们的管理出现无序化、无主化。由于没有城市户口,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上班却不被企业纳入正式的职工范围,因此丧失了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和参与企业正常管理的权利,在城市住但社区等组织却不给他们提供与市民同样的受教育机会。另外,城市市民对新生代农民工有意无意的拒绝、甚至歧视,更造成了他们在城市生活的心理负担,增加了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建立责任分担机制,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

1、消除教育不公平,减少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的忧虑。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因家庭贫困没钱交学费造成的辍学;有些作为老一代农民工的孩子,存在着在学校受歧视的、在家无人辅导和部分作为留守儿童无人教育的问题;出来打工后面临着无力接受再教育的困难。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这些不公平不仅直接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他们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他们的下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所以,国家及相关部门,一定要想法消除教育的不公平。

2、提高教育者队伍的素质,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工作。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收到实效的关键,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大多有希望融入城市、渴望成为一名城里人的思想,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对教育者素质的要求就更高。需要教育者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为减少阻碍他们融入城市的“瓶颈”做出应有的努力。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有效地开展,不仅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专职人的员参与,还要有那些不仅直接担负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而且负责把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专职人员的兼职人员的参与,以便其问题的解决。

3、优化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做好新生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改变不合理的用工制度和“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现象,保证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逐步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障工作,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同时,还应设立有效的激励和参与机制让新生代农民工能积极地参与政治,促使他们真正的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另外,还要加大在城市居民中的宣传力度,建立起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良好互动机制,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找到归属感,能够顺利的融入城市文明的文化生活中来。最后,用工单位和农民工所在的社区也应建立起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活动场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吸引他们的网络传媒工具,充实他们的生活,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3]

4、调整政策,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政府必须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解除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制度。改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清除并杜绝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排斥性、非公平性乃至歧视性的政策和做法。[4]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细致入微地体察和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心里感受和需求,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此基础上加强国情形势与国家政策的引导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三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包含在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5]

5、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要注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主导,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自己为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努力,积极争取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去学习。这不仅对目前有利,而且对未来的发展也有利,便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凌小萍,黄翠秀.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11)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意见[Z] 1999 (1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篇4

列宁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是将马克思主义灵活应用于俄国现实的典型范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1]在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是践行该伟大实践的主体,为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推进,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与重要的。

一、列宁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要不要对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列宁的第一个思考。列宁从两方面论述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一是农民的绝对数量。列宁认识到俄国的无产阶级是极少数,占大多数的是农民。马克思说过:“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2]列宁十分强调农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预见了若没有农民的参加,无产阶级革命将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二是农民的落后性。列宁曾冷静地分析认为农民是很落后的,若不加以引导和教育,难以将其争取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同盟军,这反映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能不能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可行性问题。拿什么教育和如何让农民愿意接受教育,是列宁思考的主要问题。列宁对该问题的探讨从农民的社会历史地位出发,当时俄国农民是受严重剥削和残酷压迫的群体,假设农民想改变受苦受难的历史地位,则必然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在这里,列宁再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他提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俄国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理论武器,也是俄国农民摆脱压迫的思想力量。列宁论证了农民要改变其受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历史地位,需要科学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便是这武器。

(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强烈的小农思想和极低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列宁对农民特点的概括。列宁曾举例说:“农民不喜欢布尔什维主义,因为布尔什维克按照固定的价格收购粮食。”[3]农民的小农意识阻碍了其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拥护,这也增大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列宁提出:“只要我国还存在文盲现象,那么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这并不是政治任务,这是先决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谈不上政治。”[4]列宁的上述判断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毕竟是用文字来描述的,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因而要接受这样的理论必须以一定的文化水平为前提。

二、列宁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实践

列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措施,大大增强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并促进了农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发挥。

(一)高度重视党的思想领导

列宁认为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方法就是建立共产党支部,对其进行宣传工作,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说明共产主义的要求。列宁要求在农村建立和健全相关领导机构,即共产党支部,指示支部成员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在他看来,只有党牢牢把握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权,才能保障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这是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方法,也是必然前提。只有把握思想领导的正确性,才能保证教育方向的准确性,才能使农民既快又好的接受社会主义思想。

(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列宁深知,要改造农民的小生产者意识必须从改造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开始。他说:“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的电气化,才能解决小农这个问题,才能向人们所说的那样使他们的整个心都健全起来。”[6]因此,他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让农民感受到共产主义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只有同农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在奠定了物质利益的基础上,才能使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增强,从而为有效开展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扫清障碍。

(三)充分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列宁“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7]列宁认为,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前提,他针对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现象,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首先,加强扫盲工作。在该项工作中,列宁主要调动了青年团的力量,他一方面督促青年团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调动充满活力的青年团力量,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其次,组织编写通俗易懂的“工农读物”。农民中识字的人不多,阅读水平也非常有限,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一开始就会陷入困境。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列宁倡导编写“工农读物”,这些简单的读物由经典理论书籍中的部分文章经过改写而构成。只有让农民了解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才能有可能对其进行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调动其参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与建设。

三、结语

在对待农民问题上,历史上的列宁与我党是相通的。列宁的上述理论与实践,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农民群体仍是我国目前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民群体发生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在这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攻坚阶段,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际,重温列宁的相关论述,将获得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百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4P.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4P.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篇5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实施,明确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关键在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并不等同于取得城镇户籍,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要求,即不仅要让农民工完成身份、环境和职业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观念、社会认同、心理因素等方面真正融入城镇。但是,在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等隔绝下,农民工只能是“身体进城”,并不能扎根城镇。身份与职业的相互背离,使农民工在城镇不断遭受歧视与排斥,逐渐减弱了对城镇的心理认同,始终认为自己是“外来人”、“打工仔”,置身于城镇之外,逆反倾向悄然滋长,形成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之间严重的社群隔离,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长期游离于城乡之间,农民工思想观念处于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参半的边际状态,仍然保留了落后、愚昧、散漫的一面。在无法表达和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情况下,往往会迫使其采取激进、暴力等极端手段。在多个城市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正是源于种种负面心理,农民工围观宣泄、跟风起哄、传播谣言,成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甚至酿成更大的公共危机。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因境内资源短缺、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素以“苦瘠甲于天下”闻名于世[2],也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所辖六县一区被整体列入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5年定西市国内生产总值304.92亿元,人均仅为10975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穷则思变,定西市着力发展劳务经济,2015年劳务收入占农业转移人口收入的60%以上[3],被誉为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当前,定西市已迈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2015年城镇化率为30.4%),将会有更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进入城镇,思想文化观念的不适应是其融入城镇的主要障碍。或者说,促进城镇常住人口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目标,这个目标能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责任缺失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有效性集中表现为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分析受教育者思想现状,通过策划、组织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养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其他受教育群体不同,在追求比较收益的“短工化”趋势影响下,跨地区自主择业塑造了农民工群体的高流动性、高分散性,导致其缺乏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在定西市范围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3%。为节约成本,用工单位仅能为农民工提供适应性的岗前培训;街道、社区在考核机制驱动下,高度关注农民工的计划生育工作,以属地原则为由拒绝承担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其他管理机构也是侧重于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注重就业指导。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关部门配合不力,造成定西市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各年龄段农民工实际需求不匹配

2015年定西市农民工群体中,18-30岁、31-40岁两年龄段农民工合计占比为55.7%,说明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定西市农民工的主体。基于这种判断,相关管理部门将焦点集中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对其他年龄段农民工的思想变动情况关注不够。需要注意的是,定西市41-50岁及50岁以上的农民工仍占总数的44.3%,尤其是5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工自2013年以来数量逐年增长。这两个年龄段的农民工是农村家庭的“支柱”,既肩负着上一代人的赡养义务,还承担着下一代人的教育重任,负担较为沉重,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基本单元的和谐与稳定。另外,从群体特点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与中老年农民工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预期高,耐受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中老年农民工利益诉求不明显,政治参与积极性低,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弱。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于定西市并未按照农民工年龄段设置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没有根据农民工年龄构成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分层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受教育者实际需求相脱节。

(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态单一陈旧

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4],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多要素的融合点,起着联接教育主体与客体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为实现教育目的、任务和原则而运用的活动形式、物质实体。表2显示,定西市农民工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9.8%,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在实际工作中,定西市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忽视了农民工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载体形态相对单一,以平面化的公益广告牌、企业板报、宣传说教等形态为主。其中,前两种载体因其固态化,吸引力与渗透性不足;单向灌输式的宣传说教则过于生硬,内容空洞。农民工比较容易掌握和接受的微信、微博等现代立体宣传平台应用不足,教育载体过于传统陈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与信息甄别能力较低

现代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使农民工能够更加快捷地获取多种信息资讯,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媒介进步所带来的信息盛宴[5],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在巨大的信息量冲击下,农民工自身素养不足,加大了寻求正面信息的难度。比如:2016年3月20—21日,定西市连续发生两起牛肉面馆顾客猝死事件,部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微信朋友圈、QQ群转发,流传出多个夸大离奇的事件版本,引起群体内部乃至区域性的恐慌。虽然此事件所引发的负面影响已逐步淡化,但所包含的警示意义值得重视和反思。农民工缺乏网络信息甄别分析能力,需要极力防止网络媒介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沉迷的陷阱,成为群体内部传播虚假信息、色情暴力和诈骗犯罪的平台,甚至成为异端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工具。

三、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

农民工从世代相居的农村社会步入陌生的城镇环境,人际交往由血缘关系转变为工作关系,“文化水土”由传统乡土文化转变为现代城市文化,其思想观念、认同追求的市民化变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实施主体多方面融合引导才能完成。为避免责任推诿影响教育成效,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在专门组织机构统筹安排下,建立各主体责任分担机制[6],明晰企业、社区、学校各自定位,切实承担起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其中,用工企业应侧重于农民工科学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定期组织培训,以更具吸引力的案例讲解、典型示范等形式,使农民工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文化知识,及时了解当前国家政策、新闻资讯、行业管理规范,提高从业素质和道德修养;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要克服行政化倾向,回归服务本位,对辖区内农民工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普法宣传和社会公德教育;学校在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更要高度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谨防自卑、封闭、冲动、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出现。

(二)构建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考虑到定西市农民工年龄构成的阶段性以及同一个体不同时期发展诉求的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应做到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总体上,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7](P19)。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农民工的心理特点、实际需求设置特定教育内容。新生代农民工年龄轻、可塑性强,在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的强烈冲击下,其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处于焦虑状态,应以引导性、适应性和规范性教育培训为主,比如:义利观指引、人际关系处理、文化素质提升、守法意识、婚恋观调适等。利用合理有效的教育内容体系,使新生代农民工完善城市职业认知,获取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消除心理层面的孤独感和压抑感,逐步融入城市稳定生活。中生代农民工从业时间较长,已基本能够适应城市生活环境,但受户籍制度、公共服务、文化技能等阻碍,始终漂泊在城市边缘。繁重的体力劳动、经济负担以及子女随迁入城后的受教育问题,无形中加大了其心理压力。因此,中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以心理疏导、维权能力培养为重点,并在制度改革上同步发力,使有能力在市县城区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民工举家进城落户,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8],从根本上消除群体后顾之忧。

(三)优化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拓展了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选择运用的空间,形式更具时代内涵。智能手机因便携性和易用性强,成为当前社会公众沟通交流和获取资讯的重要工具,手机媒体也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传媒”[9]。微信、手机QQ等应用客户端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农民工既成为信息的获取者,又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媒介,进行教育内容的制作传播,从正面引导农民工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的养成。建议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促进政府与农民工及时互动交流,农民工可以在线咨询、投诉、求助,政府能够宣传正面典型人物、政务信息、实施网络应急管理。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注重对农民工的关爱与服务,用活泼愉快的方式呈现说教色彩较浓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增强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

提升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是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协同配合形成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一是将农民工网络素养培育融入到就业培训之中,为其讲解有关网络安全、网络信息辨别等方面的知识[10]。二是加强网络法规的宣传,使农民工牢固树立网络自律意识,恪守网络道德,提高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在虚拟网络社会中能够正确行使个人意志,形成文明使用网络、不传谣、不信谣的良好认知。三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网络信息审核与监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网络运营商实时监管,过滤网络信息产品中含有暴力、色情、危害国家安全的内容,对突发性、群体性网络事件及时做好化解疏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农民工市民化是文化、心理、身份以及经济等多方融合的历史过程。重视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其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适应城市生活与发展需要,确保农民工群体期望表达不缺失、人格权利受尊重、个体发展有空间,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才会稳健而有力。

作者:张亮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Z].2015-04-28.

[2]张亮.甘肃中部地区城镇化问题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0,(11).

[3]定西党政网.定西市“铁杆庄稼”嬗变记[EB/OL].

[4]刘福州.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N].光明日报,2009-08-12.

[5]王琦.资讯时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J].教育爱好者,2012,(24).

[6]周湘鄂.新生代农民工现实困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J].安徽农业科学,2015,(7).

[7]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篇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已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前不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2010年“三农”工作将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1]。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也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2]。农村城镇化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因此我国广大农村社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必然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也随之产生大量因拆迁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面对失地农民这一群体,以往传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于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城镇化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使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其应有的效力。很多农民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对拆迁与征地这一政府行为理解不够,从心理上和行动上抗拒政府拆迁征地相关政策。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进一步改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其变得更具针对性和更好地适应当前城镇化新形势下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新形式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因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拆迁与征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层推进,广大失地农民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以往的强硬式拆迁逐渐陷入困境,也同时给基层政治生活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3]。因此,如何从维护基层政治稳定的高度,探讨一条拆迁与征地工作向“柔情拆迁”、“和谐拆迁”转变的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而“柔情拆迁”、“和谐拆迁”的实现,加强失地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一直以来,拆迁与征地问题都是农村城镇化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拆迁与征地工作涉及群众的切身与根本利益,是关系到农村能否长治久安的“民心工程”,也是新一轮农村城镇化建设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而无数拆迁案例表明,思想工作是拆迁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拆迁户在拆迁前后的思想干预与教育是整个拆迁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失地农民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为当前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所在。

社会转型时期必然也是一个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社会矛盾凸显时期[4],而失地农民与政府、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这些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随着失地农民这一队伍的日益庞大以及政府“硬式拆迁”步伐的加快,这一矛盾由双方共存逐渐向激烈对抗状态发展,并由此衍生了大量社会问题。暴力与自焚抗拆、群访与群体事件以及对政府的不信任与不合作,这些问题加重了政府行政成本,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滞缓了农村城镇化的脚步,甚至会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提高物质补偿也是行不通的,因此亟待找到一条把加强失地农民的思想工作与制订合理的补偿政策相结合的路径,才能使城镇化走出当前困境。

二、对当前问题以及背后所暗含的思想根源的阶段性分析

(一)在拆迁与征地之前,一部分农民守旧思想严重,对自家房子和土地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故土难离”和“金窝窝,银窝窝比不上自家的土窝窝”的思想就是其具体体现。同时,由于长期受农本位的封建思想影响,他们认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务农是农民的本分,所以很大部分年纪稍长的农民不愿意离开也舍不得转让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也不愿意搬到别的地方居住和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于是乎,这部分农民打心底里很排斥“拆迁干部”的思想工作,对地方政府的种种拆迁政策更是嗤之以鼻。如果政府思想工作不到位,他们很容易转变成拆迁与征地中最顽固的一派,不管政府补偿多么丰厚,拆迁动机多么合理,死活守着那五亩田和三间房不放,甚至拿性命相威胁。还有一部分农户封建迷信思想严重,认为自家的宅基地是一块“风水宝地”,随意拆迁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厄运。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的甚至还要求政府安置房的建设位置符合某种“风水标准”,当要求达不到时,就千方百计阻挠拆迁。另外,少部分农民由于其小农思想的立场不坚定性,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拜金思潮”的影响,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最高追求,缺乏大局意识,投机倒把,把拆迁与征地看成是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在与基层政府谈补偿问题时漫天要价,当其过分要求被政府拒绝时,就散播谣言,中伤政府的拆迁征地政策,甚至花钱雇用闲杂人员上街游行示威,借此给政府施加压力。这些行为损害了政府形象,增加了政府行政成本,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阻碍了拆迁与征地工作和城镇化的进程。

(二)在拆迁与征地之后,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得到补偿款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当地耕地和宅基地被政府征用后,许多农户获得几十万至几百万元的补偿金。而他们缺乏商业头脑和市场经济理念,不懂得如何去利用这笔资金。因此,不少农民因征地“暴富”后,开始互相攀比购买家用汽车、高级服装和金银首饰等,其中有些人还参与、地下和放高利贷等违法犯罪活动。这种炫富心理与炫耀性消费想象,实则暗藏着返贫隐患。当这笔补偿金被挥霍一空时,又没找到一条合适的致富门路,他们便彻底失去了住所与收入来源而成为社会闲杂人员,也同时成为威胁农村治安与稳定的“不和谐音符”。此外,还有一些农户在拆迁与失地后,由于土地价值差异和地方财政拮据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其所得补偿款偏少。于是这部分农户不知所措,开始变得过分悲观起来,对前途感到迷茫,对“城镇化”信心不足。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在土地上辛辛苦苦地劳作了半辈子,除了种田再无其他一技之长,当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收时,会本能地产生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如果政府不从思想和就业上加以引导,他们很容易将自身境遇的不利,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和政府的“不力”,进而走上一条长期和政府“对抗”、“专业上访”的道路。而且他们这种悲观的情绪,会降低整个失地农户群体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城镇化事业的信心,对整个农村的精神风貌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针对当前问题,加强拆迁与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可行措施

(一)在拆迁与征地之前,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地针对当前农村广泛存在的以小农思想为代表的各种不良思潮。1)对于传统守旧思想严重的拆迁户,这一类拆迁户虽然顽固但本性善良,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和以说服教育为主,要以那些在城镇化当中思想觉悟比较高的先进农户为典型进行模范教育,要让他们认识到社区生活与工厂集体劳动相对于单家独户与家庭式耕作的优越性。另外,基层干部可以邀请那些拆迁农户当中的党员积极分子一同上门开展思想工作,要让他们认识到跟着党的政策走是没错的,要让他们放弃过时守旧的思想,要让他们意识到城镇化这一“新事物”蕴涵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大势所趋,是先进生产力的进化方向。2)对于那些迷信思想严重的拆迁户,我们在尊重其某些合理的宗教信仰的同时,要大力反对封建迷信,可以联合其家族中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思想开明的年轻人对其进行思想工作。3)对于那些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漫天要价的拆迁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道德法制教育相结合,要让他们懂得利用虚假宣传,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偿金的行为是违法的,也是要受到国家法律制裁的。对于个别极端分子,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运用法律的威慑力量,要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此外,我们可以运用道德舆论的监督力量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他们因漫天要价、骗取政府补偿等行为受到父老乡亲和主流民意的谴责与质问时,自然就会主动放弃那些非分之想,也就会明白城镇化这个“大局”的重要性,对待政府拆迁与征地的工作态度也就会由消极转为积极了。

(二)在拆迁与征地之后,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停滞不前,要进一步围绕培养进取精神,塑造“城市人格”而展开。一种思想体系的接纳,一种价值观的改造必定是一个长期且曲折的过程。因此对整个拆迁与征地农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具体到某一时期、某一特定背景下的某一项具体思想政治工作又有其独特的阶段性。所以我们在利用其阶段性对拆迁前后不同思想状态的失地农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加强拆迁与征地之后的后续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进取精神。针对拆迁农户用政府补偿金进行炫耀性消费的现象,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向其宣传科技致富的思想,大力宣扬国家的“三农”政策和“节约型社会”理念,鼓励他们合理投资,尽量选择风险性较小的实体经济领域,而不是炒股、炒房等泡沫经济行业,更不要涉足、“”和放高利贷等一些违法乱纪的“地下行业”;要让他们对城镇化有信心,有一种敢闯敢创新的精神,一种在城市开辟一片新天地的决心[5]。另一方面,进行人格教育,塑造“城市人格“,重视“精神上的城镇化”。有的拆迁农户虽然住进了小区,进了工厂,但是他们的心还是留在农村,没有社区理念,缺乏城市人格。所以,我们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跟着转变角色,可以试着把大城市的先进社区文化引进来,使拆迁农户摒弃原来在农村那套“家庭与宗族至上的封建观念”,并主动融入到社区大家庭当中去,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在创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由拆迁农户到城市新居民的转变。

(三)基层政府党政干部作为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群体,更要重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一支针对失地农民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方面,培养服务意识,尊重失地农民的城镇化主体地位[6]。拆迁与征地工作中政府与拆迁农户的种种矛盾都是干群关系疏远的直接反映。所以基层干部在开展拆迁户的思想工作时,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人民公仆的一员,要把拆迁与征地工作看成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大好机会。比如有的地方乡政府定期举办“拆迁小组专训班”,着重培养拆迁人员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只要服务意识加强了,干群关系理顺了,拆迁户把党和政府当成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就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工作,甚至不需要干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会自己主动拆迁。另一方面,强化廉政意识,杜绝拆迁与征地中的腐败行为。拆迁与征地往往涉及政府公共权力与民间资本的密切交流,因此一直是腐败问题的“高发之地”。拆迁与失地农户为了公共利益和顾全城镇化的大局,本来就对自身利益做出了一些暂时性的牺牲。基层干部在拆迁与征地中的腐败行为,将直接导致干群关系高度紧张以及农户对政府拆迁与征地工作的强烈对抗。针对这一情况,基层政府可以对拆迁与征地相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开展“拆迁征地廉政集训班”,利用拆迁与征地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对他们工作中可能滋生腐败的环节“打预防针”。

参考文献:

[1]段羡菊.迎接一亿新生代农民工的到来[j].半月谈,2010,3:4-6.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01.

[3]秦润新.农村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8-27.

[4]石云霞,陈曙光.如何做好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j].政工研究动态,2009,4:17-19.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篇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已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前不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2010年“三农”工作将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1]。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也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2]。农村城镇化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因此我国广大农村社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必然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也随之产生大量因拆迁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面对失地农民这一群体,以往传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于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城镇化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使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其应有的效力。很多农民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对拆迁与征地这一政府行为理解不够,从心理上和行动上抗拒政府拆迁征地相关政策。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进一步改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其变得更具针对性和更好地适应当前城镇化新形势下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新形式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因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拆迁与征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层推进,广大失地农民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以往的强硬式拆迁逐渐陷入困境,也同时给基层政治生活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3]。因此,如何从维护基层政治稳定的高度,探讨一条拆迁与征地工作向“柔情拆迁”、“和谐拆迁”转变的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而“柔情拆迁”、“和谐拆迁”的实现,加强失地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一直以来,拆迁与征地问题都是农村城镇化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拆迁与征地工作涉及群众的切身与根本利益,是关系到农村能否长治久安的“民心工程”,也是新一轮农村城镇化建设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而无数拆迁案例表明,思想工作是拆迁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拆迁户在拆迁前后的思想干预与教育是整个拆迁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失地农民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为当前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所在。

社会转型时期必然也是一个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社会矛盾凸显时期[4],而失地农民与政府、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这些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随着失地农民这一队伍的日益庞大以及政府“硬式拆迁”步伐的加快,这一矛盾由双方共存逐渐向激烈对抗状态发展,并由此衍生了大量社会问题。暴力与自焚抗拆、群访与以及对政府的不信任与不合作,这些问题加重了政府行政成本,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滞缓了农村城镇化的脚步,甚至会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提高物质补偿也是行不通的,因此亟待找到一条把加强失地农民的思想工作与制订合理的补偿政策相结合的路径,才能使城镇化走出当前困境。

二、对当前问题以及背后所暗含的思想根源的阶段性分析

(一)在拆迁与征地之前,一部分农民守旧思想严重,对自家房子和土地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故土难离”和“金窝窝,银窝窝比不上自家的土窝窝”的思想就是其具体体现。同时,由于长期受农本位的封建思想影响,他们认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务农是农民的本分,所以很大部分年纪稍长的农民不愿意离开也舍不得转让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也不愿意搬到别的地方居住和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于是乎,这部分农民打心底里很排斥“拆迁干部”的思想工作,对地方政府的种种拆迁政策更是嗤之以鼻。如果政府思想工作不到位,他们很容易转变成拆迁与征地中最顽固的一派,不管政府补偿多么丰厚,拆迁动机多么合理,死活守着那五亩田和三间房不放,甚至拿性命相威胁。还有一部分农户封建迷信思想严重,认为自家的宅基地是一块“风水宝地”,随意拆迁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厄运。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的甚至还要求政府安置房的建设位置符合某种“风水标准”,当要求达不到时,就千方百计阻挠拆迁。另外,少部分农民由于其小农思想的立场不坚定性,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拜金思潮”的影响,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最高追求,缺乏大局意识,投机倒把,把拆迁与征地看成是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在与基层政府谈补偿问题时漫天要价,当其过分要求被政府拒绝时,就散播谣言,中伤政府的拆迁征地政策,甚至花钱雇用闲杂人员上街游行示威,借此给政府施加压力。这些行为损害了政府形象,增加了政府行政成本,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阻碍了拆迁与征地工作和城镇化的进程。

(二)在拆迁与征地之后,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得到补偿款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当地耕地和宅基地被政府征用后,许多农户获得几十万至几百万元的补偿金。而他们缺乏商业头脑和市场经济理念,不懂得如何去利用这笔资金。因此,不少农民因征地“暴富”后,开始互相攀比购买家用汽车、高级服装和金银首饰等,其中有些人还参与、地下和放高利贷等违法犯罪活动。这种炫富心理与炫耀性消费想象,实则暗藏着返贫隐患。当这笔补偿金被挥霍一空时,又没找到一条合适的致富门路,他们便彻底失去了住所与收入来源而成为社会闲杂人员,也同时成为威胁农村治安与稳定的“不和谐音符”。此外,还有一些农户在拆迁与失地后,由于土地价值差异和地方财政拮据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其所得补偿款偏少。于是这部分农户不知所措,开始变得过分悲观起来,对前途感到迷茫,对“城镇化”信心不足。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在土地上辛辛苦苦地劳作了半辈子,除了种田再无其他一技之长,当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收时,会本能地产生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如果政府不从思想和就业上加以引导,他们很容易将自身境遇的不利,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和政府的“不力”,进而走上一条长期和政府“对抗”、“专业上访”的道路。而且他们这种悲观的情绪,会降低整个失地农户群体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城镇化事业的信心,对整个农村的精神风貌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p#分页标题#e#

三、针对当前问题,加强拆迁与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可行措施

(一)在拆迁与征地之前,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地针对当前农村广泛存在的以小农思想为代表的各种不良思潮。1)对于传统守旧思想严重的拆迁户,这一类拆迁户虽然顽固但本性善良,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和以说服教育为主,要以那些在城镇化当中思想觉悟比较高的先进农户为典型进行模范教育,要让他们认识到社区生活与工厂集体劳动相对于单家独户与家庭式耕作的优越性。另外,基层干部可以邀请那些拆迁农户当中的党员积极分子一同上门开展思想工作,要让他们认识到跟着党的政策走是没错的,要让他们放弃过时守旧的思想,要让他们意识到城镇化这一“新事物”蕴涵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大势所趋,是先进生产力的进化方向。2)对于那些迷信思想严重的拆迁户,我们在尊重其某些合理的的同时,要大力反对封建迷信,可以联合其家族中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思想开明的年轻人对其进行思想工作。3)对于那些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漫天要价的拆迁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道德法制教育相结合,要让他们懂得利用虚假宣传,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偿金的行为是违法的,也是要受到国家法律制裁的。对于个别极端分子,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运用法律的威慑力量,要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此外,我们可以运用道德舆论的监督力量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他们因漫天要价、骗取政府补偿等行为受到父老乡亲和主流民意的谴责与质问时,自然就会主动放弃那些非分之想,也就会明白城镇化这个“大局”的重要性,对待政府拆迁与征地的工作态度也就会由消极转为积极了。

(二)在拆迁与征地之后,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停滞不前,要进一步围绕培养进取精神,塑造“城市人格”而展开。一种思想体系的接纳,一种价值观的改造必定是一个长期且曲折的过程。因此对整个拆迁与征地农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具体到某一时期、某一特定背景下的某一项具体思想政治工作又有其独特的阶段性。所以我们在利用其阶段性对拆迁前后不同思想状态的失地农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加强拆迁与征地之后的后续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进取精神。针对拆迁农户用政府补偿金进行炫耀性消费的现象,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向其宣传科技致富的思想,大力宣扬国家的“三农”政策和“节约型社会”理念,鼓励他们合理投资,尽量选择风险性较小的实体经济领域,而不是炒股、炒房等泡沫经济行业,更不要涉足、“”和放高利贷等一些违法乱纪的“地下行业”;要让他们对城镇化有信心,有一种敢闯敢创新的精神,一种在城市开辟一片新天地的决心[5]。另一方面,进行人格教育,塑造“城市人格“,重视“精神上的城镇化”。有的拆迁农户虽然住进了小区,进了工厂,但是他们的心还是留在农村,没有社区理念,缺乏城市人格。所以,我们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跟着转变角色,可以试着把大城市的先进社区文化引进来,使拆迁农户摒弃原来在农村那套“家庭与宗族至上的封建观念”,并主动融入到社区大家庭当中去,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在创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由拆迁农户到城市新居民的转变。

(三)基层政府党政干部作为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群体,更要重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一支针对失地农民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方面,培养服务意识,尊重失地农民的城镇化主体地位[6]。拆迁与征地工作中政府与拆迁农户的种种矛盾都是干群关系疏远的直接反映。所以基层干部在开展拆迁户的思想工作时,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人民公仆的一员,要把拆迁与征地工作看成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大好机会。比如有的地方乡政府定期举办“拆迁小组专训班”,着重培养拆迁人员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只要服务意识加强了,干群关系理顺了,拆迁户把党和政府当成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就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工作,甚至不需要干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会自己主动拆迁。另一方面,强化廉政意识,杜绝拆迁与征地中的腐败行为。拆迁与征地往往涉及政府公共权力与民间资本的密切交流,因此一直是腐败问题的“高发之地”。拆迁与失地农户为了公共利益和顾全城镇化的大局,本来就对自身利益做出了一些暂时性的牺牲。基层干部在拆迁与征地中的腐败行为,将直接导致干群关系高度紧张以及农户对政府拆迁与征地工作的强烈对抗。针对这一情况,基层政府可以对拆迁与征地相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开展“拆迁征地廉政集训班”,利用拆迁与征地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对他们工作中可能滋生腐败的环节“打预防针”。

参考文献:

[1]段羡菊.迎接一亿新生代农民工的到来[J].半月谈,2010,3:4-6.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01.

[3]秦润新.农村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8-27.

[4]石云霞,陈曙光.如何做好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J].政工研究动态,2009,4:17-19.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篇8

[作者简介]吴宝善,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2―0037-03

农民工是最早通过社会流动的途径来改变社会地位的新阶层,因此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党中央强调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然而,这一新的阶层毕竟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工人,他们具有自己显著的心理特征,阐明和揭示其心理特征对于党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维护进城就业农民工的利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民工的心理特征

进城务工的农民大都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在城市生存的巨大压力,精神生活的严重缺失,恶劣的工作生活条件,这形成了农民工复杂的矛盾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生存境地选择的矛盾心理。土地是农民的内心归属和赖以生存的希望,他们对土地怀着深厚的感情,不愿背井离乡,但城乡差距和城市较好的发展机遇,又激发着他们去城市追寻发家致富的梦想,他们适应了城市人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准市民”的特征。他们既想在城市谋求发展,又割不断自己与农村、农民千丝万缕的联系。

2.“利”与“义”取舍的矛盾心理。农民工进城打工,就是为了寻求富裕门路,挣钱是许多农民工主要的或者唯一的愿望,这就使得“利”的地位被突出,“义”的地位被降低,为利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违法犯罪以达到发财的目的。在这种畸形义利观的驱使下,农民工一方面渴望群体内部增进团结、互相帮助,另一方面当面临利益冲突时常常为了个人利益而走向分裂。

3.强烈的求知欲和“读书无用论”并存的矛盾心理。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导致农民工在就业和自身权益保障方面的劣势,常常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维权意识。近年来,教育成本的上涨,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又使“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念在农民工中有所抬头。因此,一方面在激烈的机会竞争中感叹自身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却不愿在提高自身文化和技能上加大投入。

4.自信和自卑并存的矛盾心理。农民工与驻守在农村的村民相比是现代化的领潮族,他们具有较高的素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也超前一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颇有自信心。但他们身处繁华的都市,城乡差异凸显,他们这种自信心便会烟消云散。

5.开放式交往与封闭式交往并存的矛盾心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中国农民人际交往局限于地域和血缘关系。进入城市后,交往范围的扩大,人际关系的复杂,众多的陌生面孔与环境使他们局促不安。然而,为了扩大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他们必须形成广泛的人际氛围,因此,遭遇十分窘迫的人际交往困境――既渴望交往又怯于交往。

6.积极应对和消极报复并存的矛盾心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城市对农民工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非常渴望融入城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城市人”。但当遭遇挫折时,由于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原因,农民工很容易产生激进的报复心理。这方面的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农民工身上,但也不能忽视。

二、农民工心理特征成因分析

农民工之所以产生这些矛盾的心理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传统与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观念冲突。农民工深受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影响,有着安土忌迁的习惯和浓重的乡土情节,重视血缘、地缘关系,信守平均主义和经济上狭义的功利主义,并表现为心理上的保守和封闭。他们顶着纯粹农民的脑壳进城就业,随着农民工对城市生活体验的深入,城市中种种以前在农村不曾体验到的环境,势必对他们封闭的精神世界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他们受自身因素(如学历、技能、经验、习惯、见识等)的影响,面对城市中许多较好的机会只能望尘莫及。在经济上,他们收人微薄,生活比较窘迫;在政治上,尚未形成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所应当具有的那种组织性和纪律性,还被不合理的政治制度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他们精神生活贫乏,繁重的工作之余,除了掰手腕,就是睡大觉,人的最基本的需求难以满足,心理的压抑和不适不言自明。日常生活中某些市民的偏见与歧视,城市管理部门对农民工进行防范式的管理,如重管制轻服务、重整顿轻引导,以及一些不合理收费和乱收费现象,也伤害了农民工的感情。

现有的城市制度体系没有体现农民工的利益,缺乏对农民工的具体支持措施,是导致农民工矛盾心理的关键因素。城市现有的制度体系,主要是指城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教育和就业培训制度等,其中,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再社会化和城市化的首要制约因素。二元社会和户籍制度,使农民工既不像农民,也不被城市接纳,身份的边缘化使农民工在心理上普遍感到迷茫和困惑。从目前的结果看,户籍制度发展到现在确实形成了一种“社会屏蔽”,它有效地使农民工被“屏蔽”在城市的所有资源之外。具体表现是:第一,户籍的差异,导致农民工在原本就缺乏公平竞争的就业上更加处于弱势地位。第二,由于现有大多数社会保障制度是按户籍归属地设置的,大多数农民工户籍在农村,这决定了农民工不能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的范围之内。另外,城市原有的非正式制度的无形歧视也对农民工思想矛盾特征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找准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突出三个平等。一是政治待遇平等。政治平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农民工应该享有职工民主管理的参与权、建议权,享有通过有效可行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利益表达自己正当的意愿与需求的权利;在组织发展、评先等涉及个人政治进步、获得荣誉称号、赢得个人声誉方面一视同仁;在人才的选拔和利用上平等对待,消除农民工“打工仔”概念。二是经济待遇平等。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决定了大部分人存在着“向钱看”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针对农民工的这一心理及实际需求,突出经济平等,做到同工同酬,以按劳分配为主、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科学、公平、公正地体现出每个劳动者的价值以及生产福利待遇等实实在在的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三是岗位培训机会平等。在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新时期,参与各种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已经成为企业员工体现自身价值,展示个人才华的重要途径。农民工由于缺乏各种生产技能,一般只能从事那些比较简单、粗重的劳动。尽快掌握生产技能,就成为农民工提高生存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的必然的心理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此为着眼点,突出岗位培训机会平等,鼓励他们多学技术,尽快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

2.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全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除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方针、政策等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宏观教育内容)以外,也有对农民工的特定内容(微观教育内容),包括公民道德纲要为重要内容的城市道德规范、市民日常行为规范等文明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农民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自觉克服仇富、报复、破坏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应对社会变革和身份改变,以适应生活场景和从事职业改变所带来的心理冲击。

3.摸索较为合适的思想教育方法。曾经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为加强城市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一是典型引导。指运用典型的人或事作示范,将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利用农民工的自尊、模仿、从众心理活动的特点,广泛宣传改革开放期间农民工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因为这些先进人物生活在农民工队伍之中,最贴近城市农民工生活和工作实际,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富有实效性。二是以人为本。开展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细致入微地体察和关心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和需求,确实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必须树立民主观、平等观,充分尊重农民工的人格、基本权利和尊严,多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摒弃以势压人、居高临下的工作作风,及时给予各种援助,努力创造对城市农民工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良性环境,消除恶性环境对他们的消极影响。

四、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

1.加强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力量。生产力的主体是人,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因此,以人为主体的生产力也必须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在生产实践中,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推动现实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强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调动他们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精神生产力的动力作用,使其生产出最佳的劳动成果,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加强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稳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就难以有社会的发展。当前要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开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不可能的。城市农民工是一个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高活力群体,他们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工作生活条件、特有的心理特征。如果缺乏有组织、有系统的管理,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就很容易做出违规、越轨的行为而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就有这样的例子:流入城市的农民聚集在贫民区,形成黑社会组织,危害社会,并腐蚀政府官员。我国的一些调查也显示,在流动人口中,有些已经形成了违法乱纪的有组织的团伙。

我们必须加强对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正确地认识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使这一群体继续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不是对社会稳定的威胁。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篇9

一、引言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却有九亿多是农民。自古以来农民一直是历史前进中的重大力量。任何历史时期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十报告中提及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服务型政府的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农民。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全面为人民服务,其中也包括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农民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从另一方面推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和意义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广大农民施加的意识形态上的影响活动,以期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政治与道德意识,使其作出符合党与国家所期望的社会行为。由此可见,第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二,它是以农民作为实践的客体。第三,它是从国家政府的建设角度出发的。一般来说,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诸多素质教育。同时,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也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1、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建设

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就得到提升,进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通过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的价值观走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全面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这样在广大农村就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人民群众没有了思想上障碍,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的经济发展中。

2、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政治建设

各镇乡政府通过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觉悟,对农民的政治行为产生了正确的指引。这样就稳定广大农民的思想,稳定了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才能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所以积极开展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稳定农村社会,促进农村政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3、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源泉。作为传播社会文化的基本手段,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而且是一个教育过程。搞好文化建设有利于是党和国家与人民团结一心。而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正是提高农民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教育从而使爱国思想等高尚文化深入广大农民心中,从而每个农民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从而使整个农村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风尚。

4、强化生态建设,促进农村生态建设

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在农村,要推进生态美的建设,必须强化对广大的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使广大农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唤起危机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国政府一直的紧抓不放的问题。只有搞好了农民的思想教育,才能更好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实现小康社会。但是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1、农民素质不足,思想不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农民的各项素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但是作为中国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其思想政治素质还普遍偏低。素质不足,思想不高这样是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无法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首先是政治思想淡薄,对于经济问题积极关注,而对于政治问题置之不理。对国家政治更是漠不关心,不关注国家的新的方针政策,不能从大局上考虑问题,这样造成了思想的严重落后。其次是道德素质低,常常出现为一己之利破坏集体的情况,导致原本问题众多的农村,发展更加困难。所以,各级政府必须响应十关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方针,全面开展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2、教育水平有限,落实不足

首先是国家对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还有待继续加强。一直以来,政府一直以经济发展为重心,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不够。国家必须改进工作,加大专项财政投入,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让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更加有专业化和针对性。另外还要增加更多的教育资源,如建立专门的思想教育学习课堂,图书馆等。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作为农民占大多数的我国,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重要。积极开展好农民思想政治有利于农村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而农民思想政治的提高也反过来促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以积极推进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六一.新型农民培育中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篇10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09-01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存在种种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思想政治观念淡化

一方面村民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日益淡化。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中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逐渐消失。有些农民,为了谋求私利而损坏集体利益。比如有些村官利用职务之便,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行为,或者私自设立小金库,侵吞、挪用公款,,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坏了农民的集体利益。另一方面村民民主、法律意识不高。在农村,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对法律认知程度不高,村民守法、用法意识不强。农民可能会为了小小的经济利益而放弃了一些政治权利。在农村,封建迷信观念依然存在,人们对一些习礼、封建迷信的推崇甚至超越了对法律的重视。

(二)村民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一方面,在农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有所增长渗透到农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角落。有些农民坚持“金钱至上”的观念,认为“有了钱就有一切,没钱就没一切”;还有些农民总想依靠别人生活,只懂得享受自己却不去劳动,整天过着堕落腐化的生活;更有些农民在功利的推动下,为了一些私利而损坏集体利益。这些都是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农民诚信观念淡薄,道德缺失。在农村,中国传统美德在人民心目中日益淡化,农民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一些腐朽落后道德观念的影响,比如农村集贸市场上出现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不择手段等现象;与邻居因为地界出现矛盾、纠纷;更有些农民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等。

(三)村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偏低

据统计,从文化程度方面看,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占0.5%,高中文化程度占10.9%,初中文化程度占58.1%,小学文化程度占22.4%,平均每100名劳动力文盲半文盲占6.1%,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和改进村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找出相应的对策来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政府应加大对村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金的投入

村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搞不好,村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失去经济基础,相反,搞好村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网等基础设施。只有基础设施搞好了,才能更好地为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民思政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的农民思政教育培训机构。

(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质量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深层素质,它对人的行为、人的思想意识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要在农村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教育。比如小学就可开设思想政治课,伦理道德课,从小培养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教育设施资金的投入,提供给农民学习的良好环境,比如建设农民图书馆,农民阅览室,让农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效率。

(三)积极进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引导村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一方面,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冲破落后传统的封建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另一方面,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生态意识,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当前广大农村的思想政治干部大多数没有接受过高等学历的教育,更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因此,他们在解决农民群众的棘手问题时,也只是含含糊糊,得过且过。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抓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建设。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素质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联系,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村思政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篇11

[作者简介]凌小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硕士;黄翠秀,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4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1-0191-03

农民工是在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向城市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群体,它是指以谋生盈利为主要目的,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这部分群体。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在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认识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切实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农民工自身利益的改善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针对农民工思想观念陈旧、素质低下等种种与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的因素,运用现代化观念、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对农民工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观念得以改变,进而在工作技能和整体素质上都得到提高,同时努力提高他们自我发展能力,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即使农民工成为能够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的现代人。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意见》中就强调“要十分注意做好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进城务工人员,城市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切实承担起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责任”。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城市有关部门还是用工单位都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对农民工进行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培训农民工和加强其就业的热潮中,各地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侧重于技能培训、服务于就业率,另外作为城市市民的管理者,他们在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基于农民工进城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表现在教育的具体内容选择上:首先,让农民工能够就业,在教育培训中重视技能培训而轻思想政治教育。其次,为了适应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和发展,内容选择上侧重于企业的合格工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再次,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由于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而产生种种不符合城市要求的言行,损害着城市的形象。因此内容选择上也少不了对农民工进行城市法规的宣传教育。最后,为了让农民工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减少农民工不当的、偏激的维权行为,法制宣传必不可少。

二、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认同率低

长期以来,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将城乡人口分割成两个互相分离的部分,形成人为的制度壁垒,城乡之间的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城乡居民受到不同待遇。就业的歧视和工资歧视,使农民工的经济地位极其恶劣。不公正的经济待遇环境,使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基础。同时农民工的政治环境也令人担忧。大多数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在相应的城市、企业或单位,他们无权参与各种政治活动,从而丧失了作为公民最基本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最一般的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再次,城市农民工缺乏和谐的人文环境。农民工在城市普遍从事市民们不愿意从事的体力活,市民对农民工容易产生歧视和偏见。歧视和偏见的存在使农民工与城市市民难以融合,同时也享受不到城市文明及先进的生活、文化设施。

2.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异位

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现阶段对农民工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未体现出这一目标,而更多的是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低层次层面上。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强调的是“能就业”,在就业过程中“不出事”的教育培训目标。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低层次化异位直接导致了教育内容选择上的狭隘性。

3.对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狭隘性

自2004年以来国家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其中强调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并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如农业部、教育部等六部委出台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只包括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有理想、有道德、高素质,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建设者,目前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他们作为被动接受管理的层面,而忽略了农民工作为人的主动性层面的发挥,因此,农民工往往只能被动地去适应、遵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狭隘的教育内容对他们的自我发展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4.教育手段单一,缺乏针对性

当前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是最为传统、一般的方法:宣传说教。通过各种媒体、广告牌等对农民工进行城市文明规章制度、法律、道德等的宣传教育,从而让农民工能够自觉遵守。企业则往往采取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农民工。不管是宣传教育还是制定规章制度,都没有很好地结合农民工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原因

1.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很好地顾及这一问题是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这种重视并未包括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党和国家对农民工的关注更多是停留在经济层面,而对于在转型过程中农民工产生的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制定出相应措施对农民工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缓解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过程中,农民工往往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筹码,是政府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保障。农民工作为经济增长的工具性价值被突显,而作为有思想的个体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权利受到忽视,从而导致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举步维艰。

2.传统户籍制度的存在是产生农民工恶劣社会环境的根源

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因为没有城镇户口而被排除在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之外。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不属于城市的正式居民,在企业上班却不被企业纳入正式的职工范围,也因此丧失了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和参与企业正常管理的权利;户籍制度的存在使歧视覆盖了农民工就业的全过程。农民工与市民属于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从事着“脏、累、险”的工作,却遭遇着“同工不同酬”的经济待遇。另外,在户籍制度的保护下的既得利益者——城市市民往往有意无意拒绝农民工分享既有成果,如城市的文化场所等等,造成农民工日常生活缺乏先进文化的熏陶,所以,农民工往往显得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

3.教育工作队伍的不到位是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直接原因

我国农民工主要集中在混合所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中,在市场化运作下,这些用工单位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法人,很少会有人意识到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以根本不愿意也不会顾及到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尴尬的边缘人身份使他们不属于社区、街道办、工会管理的范围之内,因此,社区等组织也不愿担当起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新闻出版、影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前仅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待农民工,对其关注仅仅集中在他们进城后的负面影响,而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不够。教育工作队伍的不到位造成了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

4.农民工自身的因素也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难重重

首先,农民工来自农村,在农村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科技素质低。据统计,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占49%,小学文化程度左右的占3l%,不识字(文盲)或识字很少的占7.5%。文化素质低给农民工接受新的教育、新知识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封建宗法观念、封建迷信思想等的存在对农民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障碍。再次,长久以来农民“靠天吃饭”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农民比较注重眼前利益的意识,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农民工自然不愿意放下眼前的经济利益去进行看不到直接利益收获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民工的流动性很大,这种无序的流动状态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实际操作上的极大困难。

三、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体系

党和国家在高度重视农民工对经济建设贡献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他们作为人的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定位上,应以促进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极大提高,最终实现农民工自身全面、和谐自由发展为教育目标。

在教育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服务于目标。要使农民工能自由地发展,就必须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情、形势与国家政策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第二,技能培训与潜能开发和方法论教育相结合,使农民工学会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第三,基于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的现实,城市化适应教育必不可少。第四,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市场经济和普法教育,使他们认同法制社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五,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三德”教育必须包含在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在教育手段、方法选择中应注意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避免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说教。国家和各级政府在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企事业单位可以利用科学的管理体制来引导农民工不断学习、追求进步。基于农民工自尊、模仿、从众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农民工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对农民工进行教育。

(二)优化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首先,要继续优化农民工的经济环境。继续改变不合理的用工劳动制度和“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现象,保证农民工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要逐步做好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障工作,让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其次,要优化农民工的政治环境。要设立有效的激励和参与机制让农民工能积极地参与政治,让他们像一个真正的公民一样行使自己的权利。最后,要下大力气来改造农民工的文化环境。在城市居民中,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他们客观评价农民工,增加对农民工的了解,增进他们对农民工的认同感。建立市民与农民工的良好互动机制,让农民工能够顺利的融入城市文明的文化生活中来。另外,用工单位、农民工所在的社区应建立起农民工的文化活动场所,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他们的生活。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篇12

[中图分类号] D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89- 02

农民工是在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向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群体,它是指以谋生盈利为主要目的,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这部分群体。 农民工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群体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为此,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研究农民工的思想问题,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农民工的思想困境及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既要从思想现象的角度来研究人,又要从心理状况的角度研究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农民工的思想状况,做到有针对性。农民工的思想状态,从总体上看,其主流是好的。农民工出生在农村,又长期生活在农村,所以他们有着较浓的乡土意识,中国农民的传统道德观念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农民工进城谋生,必然受到现代都市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明显具有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过渡的趋势。这便决定了农民工思想的矛盾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1]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信与自卑的矛盾性思想

农民工与那些尚处于封闭落后地区的农村居民相比是现代化中的领潮族,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变革也更超前一步。他们生活内容、生活质量、收入水平,均介于城乡居民之间。与乡下人一比,农民工找到了自信。但当农民工离开土生土长的乡村来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都市时,当他们发现那些穿着时髦的市民向他们投来不屑一顾的目光或肆无忌惮地称他们为“乡巴佬”时,农民工的自信便会烟消云散,留给他们更多的则是愤怒与自卑。

1.2 压抑不满与无可奈何的复杂性思想

虽然农民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却不被城市接受,不能像城里人一样感受到平等与尊严。一些市民在认识上出现偏见,把农民工看作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因此,农民工对城市有着极为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们羡慕城市的繁荣,向往着城市的文明生活;另一方面,在城市人漠视的眼神中他们感到极度压抑,人格、尊严的不平等让他们产生了对城市的不满情绪。同时,这种压抑不满的心理倾向和思想问题又被日趋加大的城乡差别、困难的生活条件以及其他种种不公正的待遇所强化,使农民工产生了心理失衡,这正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其可能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1.3 心理失衡与反城市化的不平衡性思想

农民工进城后,城市繁荣与乡村贫困的鲜明对比给了他们直接而强烈的心理体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和生活水平的巨大反差使他们不断地积累和体验着身处底层的失望和挫折感,容易产生相对强烈的不平衡感。在自身利益长期被忽略、被损害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他们的严重不满,并在个别人身上发展为心理。这种心态不是针对某个具体居民的,而是针对所有的居民。这种情绪的极端反应就是敌视城市的情绪,这种心理倾向甚至会外化为行为,即对市民进行报复活动,如破坏城市环境卫生,损害公共财物,故意给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制造障碍,甚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2 当前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国家针对农民工思想观念陈旧、素质低下等种种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因素,运用现代化教育观念,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农民工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观念得以更新,从而在工作技能和整体素质上都得到提高,同时努力提高他们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能力,最终使农民工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意见》中就强调“要十分注意做好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对进城务工人员,城市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切实承担起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责任”[3]。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政府机关、城市有关部门还是用工单位都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对农民工进行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培训农民工和加强其就业的热潮中,各地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侧重于技能培训、服务于就业率,另外作为城市市民的管理者,他们在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基于农民工进城后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对农民工进行积极的引导。要改变我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2.1 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国家应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定位上应以促进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农民工自身全面、和谐发展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方法上坚持技能培训与潜能开发和方法论教育相结合,使农民工在学会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在教育内容上必须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情、形势与国家政策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此外,教育内容还应包括:城市化适应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三德”教育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实现农民工的全面、和谐发展。

2.2 加强工会和社区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

在农民工工作的地方成立工会组织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办法。农民工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或者思想苦闷都可以通过工会组织来解决。工会也应多组织一些关于党的路线和政策方针的学习活动,也要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由于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和排外,大部分农民工都会找老乡多的地方居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聚居区。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管委会,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并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使他们早日融入城市的生活。

2.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收到实效,一靠真理,二靠人格力量。而真理和人格的力量,都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体现。面对农民工这样的特殊群体,对政工队伍素质的要求就更高。农民工自身都带有落后和愚昧的思想,对于他们,思想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耐心和爱心之外,还要学会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能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专职人员;二是兼职人员。其中专职人员是指那些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学者等专职研究人员。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有这一部分专职人员的参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兼职人员是指那些既担负着其他业务工作又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人员,他们是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靠力量,对农民工进行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负责把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专职人员,以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3]

2.4 探索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方法

各级政府必须加强行政体制改革,如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解除农民工发展的制度。同时,改进对进城农民工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清除并杜绝对农民工的排斥性、非公平性乃至歧视性的政策和做法。开展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细致入微地体察和关心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及时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建立“绿色通道”,对农民工的医疗、子女上学等给予优惠;广泛地听取他们意见,适时开展对农民工的心理咨询;在农民工集居的地区或工作单位,要组织“农民学校”或“农民工之家”,定期对他们进行免费或减费的文化技能培训,并向他们介绍相关的法律和卫生知识;[4]举行先进农民工的事迹报告会或各种文艺演出,免费赠学习、生活实用手册和宣传材料,号召学习先进,做先进工人。

2.5 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积极引导作用

通过大众传媒的正确宣传导向作用,向农民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城市的文明行为规范,帮助其学习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维护其合法权益,反映其心声,关注其工作和生活;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其正面形象和事迹的报道力度。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教育,引导其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民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与歧视,化解两者之间的对立情绪,从而为农民工营造一个友善、平等的社会环境。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1] 陶兴林. “农民工”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初探[J]. 求实,2000(2) :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