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化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12-14 14:54:12

推进信息化管理

推进信息化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财务核算信息化是财务组织向构建新财务组织架构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提升组织管理水平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产生了财务共享的理念。在财务核算集中化、财务数据业务化的基础之上,财务共享服务也给财务部门带来了收益,除了节约成本之外,也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财务部门给公司管理层提供财务分析及战略决策支持的工作之上,实现了财务组织、财务流程、财务人员、财务系统四个方面的大转变

一、财务共享服务对于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根据财政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以及》、《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文件可以得知,政府将全面推动会计工作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决策型转变,加快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而推进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将大大提升升我国管理会计水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也将为企业制定统一的财务制度,同时将分散于全世界各地的财务部门人员进行有效整合,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在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方面,推动企业管理会计的良性发展。SAP亚太区在最早推行共享服务的时候旨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创造价值、并提高员工对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水平,在最初,通过共享服务不仅降低了40%的管理成本,到后来变革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持续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合并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而不是仅仅从事财务方面的管理。

2.有效推动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现阶段,国内的大企业大部分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共享理念是将管理会计与现存的财务信息做出有效结合,从而推动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在推行财务共享服务之前,大多数的企业早已经使用了ERP系统,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将充分与这一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对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接和整合,从而得到有效支持。除了ERP系统外还有银行系统、政府有自己的立系统,企业内部有自己的工作系统、报账系统、核算系统等,而财务共享理念将重新利用信息化的又是,进一步实现财务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便捷化,降低财务成本与财务风险。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将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拆分和流程重塑,使财务流程真正达到最优化,这不仅能持续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保证财务共享服务高效运行,还能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加大集团财务管控力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切入点

1.加强云计算的应用

作为近几年热门话题,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早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云计算因其的通用性、高效性、可扩展性而渗透至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云计算与财务共享服务相结合将有效减少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使用云计算平台将进一步实现会计信息核算共享,推进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协同。再者提高有关人员的工作效率。但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低,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再引入云计算,一步步提升工作效率。云计算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结合是未来的大趋势。云计算模式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业务需求,同时加大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提高会计信息化效率、降低会计信息化成本,但企业的自主观念、平台的成熟性高低、信息是否安全和服务是否完备仍然为影响中小企业是否采用云会计模式的重要阻碍。

2.加强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以数字信息化为基础,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早就成为了重要的关注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中不乏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风险中包括了存放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数据库的资料可能会被既得利益方访问,甚至直接被利益冲突方利用导致企业亏损。同时保密传输的会计信息在财务共享中心相互传递过程中也有可能会被第三方拦截。现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互联网大环境下的一颗毒瘤,如何全面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是实施财务共享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3.创新新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我国会计人才队伍现在面临的是结构性失衡,在不久前会计主管部门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而另一方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可以预见未来高端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将更加高涨。目前企业的需求与高效的培养存在一定的断层,大学在培养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并且与当今政府的政策紧密联系。明确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从多维度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从而适应当今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4.大力发展会计服务软件领域

如果企业要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加快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大多数情况将会选择服务外包。而我国的财务外包企业大多数集中于西安,因此财政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与财政补贴等多种手段,支持国内会计软件的研发,管理会计服务市场的开发,共同加快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结语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最终发展为数据共享业务中心,当我们打破财务的界限范围,复杂的会计处理技术将在信息系统的协助下转变为简单的数据业务,而财务共享服务自身的业务范畴将进一步拓展。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之路,不单单是财务行业的又一次大转型,这也将是中国生产模式由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一场缩影。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推进将对财务的流程和处理带来了质的飞跃,这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动企业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参考文献:

推进信息化管理篇2

一、充分认识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对传统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变革,实施电子政务、农村管理信息化、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监管和服务能力,以在线服务为突破口,逐步实现网上审批;有利于形成信息共享,网络融合,便民服务的网络载体,形成市乡村三级电子网络互动;有利于市委政府以及市直各部门召开市、乡(镇)、村视频会议,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会议费用;有利于合理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多媒体触摸屏公开方式,及时、准确、真实地公开乡镇党务、政务、村务和各项政策信息,提高透明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把权力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进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有利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规范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行为,改善党群关系,化解基层矛盾,促进农村基础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认真做好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切实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启新思想,打造新作风,树立新形象,以全面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为核心,积极、稳妥、高效地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优化政务环境、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有效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二)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全市统一规划,包括统一建设目标、统一开发软件、统一上岗资格、统一管理制度。以“四个统一”为基础,市、乡镇(办事处)、村明确职责,分级负责,共同担负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集农村管理信息化、视频会议、电子政务(包括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要立足于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以电子政务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市政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现有资源,通过对现有硬件设备、软件条件和技术能力的整合、升级、改造,实现资源共享。

三、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一是建一个综合网即*政务信息化综合网。

二是形成三个系统,即:1、农村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强化农村三资管理、规范村帐乡管、农业科技信息推广、政策、网上办公等。2、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召开市、乡、村三级会议,也可以召开市、乡和乡、村两级会议,能够达到双向互动和视频监控的效果。3、电子政务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行政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政务公开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将向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延伸,实现行政审批的“一窗口”、“一条龙”服务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中心的所有服务事项办理情况的实时监察,以及对办公场所的视频监控。政务公开系统,实现政务公开、信息和查询,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处理、外网反馈”的工作流程。

三是实现四个目标,即农村管理信息化功能,电子政务功能,市、乡、村三级视频会议功能、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视频监控功能。

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骤

市农廉办、市电子政务中心、市农经办、市政务中心设立信息网点,各乡镇政府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两个网络管理站,各行政村设立信息点。今年第一批首先在城关乡、三佳乡、义安镇三个乡镇所有村以及我市2006年—2009年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推进村等共130个村开通运行,其它村逐步推进实施。

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分两部分同步进行。第一部分为农村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从2009年8月1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第二部分包括电子政务建设、视频会议建设、视频监控建设,分网络建设、软件开发、硬件配置、业务培训等步骤,从工作2009年8月1日开始至10月30日结束(详见附表)。

五、有关要求

推进信息化管理篇3

实施责任管理,形成信息化管理网络,为学校良好运行提供保障

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关键在于管理。就管理而言,校长的作用尤其重要,校长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所以,学校应该建立起信息化责任管理的机制,可以通过实施责任管理,形成管理网络化。下图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网络图。校长负责整体谋划出思路、出想法;信息化主管负责整体安排;网络管理员负责具体工作推进;财产管理员负责硬件调配;各部门结合部门工作进行宣传、工作布置、资料库建立;学科教师进行课堂使用、资料上传;网络管理员进行维护;上报信息化建设主管并反馈给校长。封闭式的管理流程有实施、有监控、有改进,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

强化课堂应用,促进信息化手段使用,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应用,对提高教学效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今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互动教学,变简单、枯燥的知识学习为动手实践的操作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为教师落实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当下虽然交互式电子白板硬件在各校已经基本配齐,但是使用程度大多停留在PPT的播放阶段,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提升课堂质量的作用。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就要敏锐地捕捉到信息化手段在课堂应用的弊端,进而站在推进课程改革、转变观念的高度上进行推进,可以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互动教学的优势,来展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首先,要做到围绕重难点教学内容设计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环节。其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推广。这个可以借助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引导教师合理使用。再次,要有阶段性的技术使用比拼,激发教师使用的动力,可以组织年级组内赛课、学习评优课或者片区联赛等引导教师相互学习。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譬如,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可谓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天上地下,无所不及,真称得上包罗万象,浩如烟海。学生对其既陌生,又好奇。为此,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声情并茂的图文解说、动画 ,或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等,让学生获得清晰的视听享受,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交互式电子白板兼具传统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的双重优势,作为一项新的教育信息化装备,已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有许多教师并不真正清楚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什么,或认识非常片面,依旧忙于课件的编辑、制作和操作之中,缺乏应有的软件应用能力。比如还不能灵活使用电子感应笔、不能熟练掌控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等。因此,及时的培训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学校教学部门、科研部门就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水平和使用困惑组织必要的培训。如前期的整体集中培训解决不懂的问题,中期的分组的操作培训解决应用的问题,个别培训打造领头人,后期的骨干展示解决示范引领的问题,最后是课堂运用全员推进解决重难点突破的问题。这样一来实施与培训同步开展,由教导处总体监管,分步、有序推进,边学边实践,很快就会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

开掘培训技术,拓展信息化培训形式,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助力

教育发展的今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校本培训能否跟上信息化的节拍,体现信息化灵活、方便的优势,这充分体现了一所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推进的整体思考。这就要求培训部门大胆设想,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培训的优势。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培训资源库,开展网络学习研修的形式进行推进。我们大胆尝试组织了学科教师的微视频培训、微课培训等,受到了教师的欢迎。继教部门结合学科教学工作的问题,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录制微视频、微课等并上传到学校的资源库中,然后培训信息,请教师自行下载学习或者在线观看,解决了教师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更解决了讲座式集中学习的单调、乏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把每位教师都推到了主讲地位,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研究准备,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打破了仅仅依靠专家培训的模式,形成了学校人人是培训资源、人人是培训专家的局面。

建立宣传阵地,展示信息化平台的亮点,为扩大办学影响力加分

推进信息化管理篇4

周伯华充分了肯定工商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3年国家工商总局提出“金信工程”的建设任务以来,工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工商系统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实现了工商行政管理主要工作的信息化,基本保障了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安全可靠运行;工商信息化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地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监管执法效能,推进了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了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工商信息化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工商信息化从区域建设走向上下协同建设,从单项业务应用走向综合协同业务应用,从单纯技术支持业务走向技术与业务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工商信息化已进入整体推进、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工商信息化发展是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做到“四个统一”、加强“四化建设”、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的迫切需要。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工商信息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工商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公共服务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重点,以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保障,加大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工商业务的融合,力争用3~5年时间,进一步理顺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全系统协同建设、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比较完备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快工商信息一体化步伐和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信息化网络体系,优化网络结构和提高网络性能;进一步完善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内部管理平台,不断提高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和服务科学发展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能培训,建设一支既熟悉工商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做到“四个统一”、加强“四化建设”、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必须把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整合资源、深化应用,规范管理、保障安全。

就当前和今后工商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周伯华要求,要把推进信息化与履行工商职能、提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结合起来,与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监管执法效能结合起来,与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行政行为结合起来,与拓展职能空间、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增强信息化工作意识,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工商业务的融合;加强统筹规划,着力保障信息化工作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加强标准化建设,着力保障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强资源整合,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工商所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基层信息化水平;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推进信息化管理篇5

        0 引言

        营销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是电网营销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核心,是电网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也是电网企业实现“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一直存有“以生产为驱动、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即使在政企分开、转制成为企业后,也未能真正转变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老三电”(计划、节约、安全)的印痕还不时闪现于营销服务的不同环节。

        2002年,宁夏电力“厂网分开”后,轻装上阵的宁夏电力公司,实行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在缺电的情况下,公司一方面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强化安全管理、调度管理,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挖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需求侧管理,在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的目标,为宁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

        无论是“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还是“灯泡不灭”活动,都是基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价值观,二者一脉相承。如今,“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在宁夏电力公司上下根深蒂固。

        要做到服务质量好、水平高,运作成本低、效率高,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就必须进行持续的管理变革。持续管理变革的目的是实现优质、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从客户需求出发、到满足客户需求的所谓“端到端”的服务,才能实现营销服务的职业化、现代化。

        标准化的模式与流程是提高效率、节约人力的基础。信息越快捷、越准确,管理的层次就越少,成本就越低。采用信息化手段是推进管理创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捷径。

        1 电网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电网企业应对国内外同业竞争的必然要求。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应贯穿企业的整个价值链。日本的东京、关西电力通过对生产、营销、配电、调度等系统的全面整合,实现了供电可靠性99%以上到户的承诺,比没有实施信息化整合的其他电力公司成本降低了约50%。韩国电力公社通过对全国电力营销、配网、呼叫中心、物资供应等系统的整合,使得韩国电力物资采购、招投标60%以上的交易通过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采购、库存成本。

        2 电网企业推进营销信息化实现管理创新的实例

        在党的十六大上,曾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把信息化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战略高度。当今的社会已经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已经作为一种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一起构成现代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性资源,在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网公司也将信息化建设与电网建设、人才建设并举,提出建设“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的战略目标,以企业战略和业务需求驱动信息化发展。

      &nbs

[1] [2] 

p; 宁夏电力公司将各类营销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作为电力营销业务的重要支撑手段,在各地市局广泛应用,营销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过多年的努力,宁夏电力公司已建立起了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低压集抄系统等,覆盖下属个地市供电局、个县级供电局,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营销信息化方式,实现了管理创新,并取得了销售业绩和服务质量大幅上升的好成绩。

        电网企业实现营销信息化的三个步骤

        营销信息资源的整合,将改变电网企业传统的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将其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架起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桥梁。电网企业实施营销信息化,通常有以下三个步骤:

        . 实现基础设施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整合,聚合孤立与潜在的信息资源,形成知识凝聚效应。

        . 实现管理流程和组织机构整合优化,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乃至文化创新。

        . 实现公司战略资源的整合与增值,实现集团化运作,最终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这个系统包含合作伙伴、企业员工、企业客户、政府部门等。

        营销部作为最贴近市场、最贴近客户的部门,是推动公司流程优化和组织改进的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营销就如“龙头”,它始终追寻着客户的需求,整个企业机体随龙头摆动,机体内部的相互关系保持不变,使管理更加简捷、高效、优质、低耗,实现“全员营销”。

        以信息化推进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

        在世纪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电网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中取胜,必须不断创新。对内借助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并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电力营销体系;对外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实现营销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建立起与政府、客户信息交流的桥梁。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实现途径有:

        .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必要的手段和工具。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要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结合电力营销业务的特点。此外,电力企业应当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客户的需要,社会、政府的要求,自身业务的特点,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

        . 管理创新。传统的管理变革,让企业效能提高比较困难,而通过信息化的方式相对较为容易。信息系统建设要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策略与方法,对企业的核心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重组。信息系统归根到底只是工具和手段,其作用和目的是支撑企业管理创新和信息化目标的顺利实现。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就是通过IT技术和管理软件,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创新。

推进信息化管理篇6

互联网已经延伸至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技术也不断发展成熟。目前,高校公寓的陈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信息技术的快捷性、便利性、高效性和互联性,可以为公寓管理提供更先进的工作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高校公寓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高校公寓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教育信息化的需求

2016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我们应该领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先进理念,在推进过程中坚持应用驱动和创新机制的方针,实现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的思维转变和行为转变。

2.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在推进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服务教育管理的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升教育治理的能力,实现“伴随式收集”,并且要以教育基础数据为依据;同时,要努力完成全国教育信息的互通和共享,从而实现教育内部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基础上,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高校公寓管理工作的现状

1.高校公寓管理者和参与者的协调衔接不够

高校公寓的主管部门是学生工作处的相关部门,如我院的公寓管理室。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我们往往会牵扯到物业管理部门、后勤服务中心等其他相关部门,从而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协调衔接等问题。很多时候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协作存在无法展开、落实不到位的尴尬局面,缺少明确的责任划分,没有建立合理的分工制度。另外,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文化程度有待提高,特别是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

2.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学生易沉迷网络

大学生作为全媒体时代中网络最前沿服务的使用者,网上浏览新闻、购物、聊天等已经非常普遍。但其中不乏一些负面的信息,会直接影响学习,影响人际关系,甚至是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通过信息化做到人性化、个性化的引导管理,帮助学生走出困惑与无助,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3.管理手段无法满足工作需求

高校公寓管理手段落后,制度不健全,O管不到位。一方面,有些学生公寓管理制度落后,跟不上社会进步;另一方面,规章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缺少制度内化,仅仅依靠强制手段,很难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高校公寓进行信息化管理

1.使用学生公寓管理系统

提高大学生公寓的管理效率,必须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中全面引入信息化技术,设置专门人员负责信息化建设,可以保持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善管理手段落后的局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同时其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优势,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全面提高大学生公寓管理的工作效率。

2.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综合素质

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仅仅靠24小时值班、人工核对等落后的管理手段,不仅过程烦琐,而且工作效率低下。在公寓管理中引进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这对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对专门负责信息化的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提高信息化技能,加强公寓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公寓管理水平,促进智能化校园管理模式建设。

3.形成高校公寓管理新风尚

高校各部门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信息化操作水平,以达到提升公寓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从而满足目前高校发展的新需求。公寓管理信息化离不开校园硬件设备、相关人员和软件系统的支持,只有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权限控制等有机结合,才能提高高校校园管理效率,达到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的目的,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学生公寓管理信息化可以满足公寓管理过程中数据量大、保留时间长的要求,同时管理方便、快捷高效。

高校公寓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高校公寓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符合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有助于紧跟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推进信息化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125-01

一、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档案是知识的重要存在形式,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档案管理对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更新档案事业的发展理念,勇敢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档案事业。其一,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事业的一部分,与社会同步发展、相互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要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势,才能使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才能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此,必须提高认识,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其二,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领域受到强烈驱动,建立信息化系统正在成为各行各业运行的基本方式,网络平台正逐渐成为各行各业信息交流的支撑平台。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这就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建设与信息化配套的统一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资源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其三,只有不断地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搞好档案信息资源,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地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使档案管理同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有机结合,使档案管理与时俱进,才现实现档案事业的良性互动,才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增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步伐的加快,信息系统覆盖率不断提高,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现代化的核心与主导,档案管理也必然要进入数字化的的发展阶段,进入档案数字电子化管理时代。信息化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信息化从理论基础到技术手段,都影响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不断赋予档案管理现代化以全新的内涵,档案管理要以现代化管理方式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以智能化的计算机为主,以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提供服务。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关联性,特别是在信息膨胀的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着由传统纸质文档管理向电子文档管理和多种载体管理的转变,计算机技术是实现档案自动化管理的主要基础。

2. 加快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计算机化,就必须建立新的档案管理机制和档案管理体系,档案信息化的内涵包括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以适应持续、全面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如果没有一个系统有序的档案管理体制,将严重影响档案的质量。

3. 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行,电子公文、电子档案的接收、归档、管理,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在电子文件运行整体环节中都不能取消“档案化”的环节。文档一体化管理,增加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可靠性、可控性,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载体材料寿命或对电子文件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所依赖的软硬件环境进行备份的方式。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档案信息化工作,形成不依赖于特定的通用信息存在形式,达到电子文件永久保存的目的。但电子文件中心不能以文件的集中取代文件的档案化过程。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电子文件大量堆积的局面。档案管理只有实现数字化,才能改善档案管理的模式,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级各类规范化、标准化的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4.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升级换代加快,为适应新旧设备与新系统,也必须加强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意识,从数字档案的永久性入手,研究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数字档案的系统化保存、保管方式,针对常用的电子文件类型实施保护,改变纸质文件档案化的系统化的方法体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构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整体水平,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推进信息化管理篇8

        0 引言

        营销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是电网营销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核心,是电网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也是电网企业实现“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一直存有“以生产为驱动、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即使在政企分开、转制成为企业后,也未能真正转变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老三电”(计划、节约、安全)的印痕还不时闪现于营销服务的不同环节。

        2002年,宁夏电力“厂网分开”后,轻装上阵的宁夏电力公司,实行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在缺电的情况下,公司一方面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强化安全管理、调度管理,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挖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需求侧管理,在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的目标,为宁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

        无论是“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还是“灯泡不灭”活动,都是基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价值观,二者一脉相承。如今,“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在宁夏电力公司上下根深蒂固。

        要做到服务质量好、水平高,运作成本低、效率高,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就必须进行持续的管理变革。持续管理变革的目的是实现优质、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从客户需求出发、到满足客户需求的所谓“端到端”的服务,才能实现营销服务的职业化、现代化。

        标准化的模式与流程是提高效率、节约人力的基础。信息越快捷、越准确,管理的层次就越少,成本就越低。采用信息化手段是推进管理创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捷径。

        1 电网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电网企业应对国内外同业竞争的必然要求。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应贯穿企业的整个价值链。日本的东京、关西电力通过对生产、营销、配电、调度等系统的全面整合,实现了供电可靠性99%以上到户的承诺,比没有实施信息化整合的其他电力公司成本降低了约50%。韩国电力公社通过对全国电力营销、配网、呼叫中心、物资供应等系统的整合,使得韩国电力物资采购、招投标60%以上的交易通过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采购、库存成本。

        2 电网企业推进营销信息化实现管理创新的实例

推进信息化管理篇9

煤矿行业作为我国资源供给的重要基础行业之一,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促进煤矿企业的稳定发展,加强物资供应管理成为现代化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科学的分配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有效的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在降低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提升生产空间,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推动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物资供应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建立一个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煤炭企业的资源分配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且能够高效、快速的监测每个环节的物资动态,保证生产效率。

一、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为了能够有效的分配煤矿企业的生产资源,提升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在资源管理中引入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具有快速性、及时性以及监控性等特点,本节对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意义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看法,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数据资源共享是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之一。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提高物资管理的强度是保证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物资信息化管理建设能够科学、有效的对煤矿生产中的资源进行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对生产资源遵循严格的标准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统计和控制,在规范物资采购过程的同时节省资金的投入,维系一个庞大的资源供应体系,对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煤矿企业资源管理中,物资采购通过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不同资源采购部门无法进行及时的沟通,造成很多资源采购的不及时性,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对不同资源的清单进行统一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有效的管理资源的采购任务,节省采购物资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能够随时管理仓库资源的数量,对采购任务和采购数量进行监管。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够使管理部门实时查看物资采购情况,能够高效的对不同部门进行监管和整合,物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平台有效的保证资源管理透明化,节省资金投入,提高管理效率。

2.减少物资管理人力

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除了具有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意义外,对减少物资管理人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物资管理过程中,从物资清单整理到物资清单核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在整个物资采集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员进行操作;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减少物资管理人力,不仅有效的提高物资采购的效率,而且节省多余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资管理的无人化和无纸化办公。传统的物资采集过程需要通过采购人员进行物资核查和交流,确定物资采购数量和种类,采购周期较长,投入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较多;物资管理信息化通过办公软件进行网络化处理,能够节省物资采购的时间,缩短采购周期,有效的提高了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对于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煤矿企业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原因和优越性分析

通过分析物资信息化管理的意义,能够充分了解煤矿企业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对于煤矿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结合物资信息化的意义对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因和优越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从其特点更具体的了解物资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原因

煤矿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行业,需要跟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管理模式逐渐脱离时展的步伐,因此,结合煤矿企业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显示,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矿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动力,资金投入力度较大,资金周转周期相对较长,生产过程中存在物资动态积压的问题,需要结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推动资金的快速周转。其次,煤矿企业生产规模较大,物资需求种类和数量较多,很多采购计划信息存在不完善和不及时的问题,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很容易造成采购数量错误等问题出现,造成资金浪费。最后,物资采购过程需要大量的表格数据整理、账务报表以及金额核算等过程,这些过程的处理周期较长,准确性较低,给整个采购过程带来很大的阻碍,严重限制企业的生产效率。综上所述,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省略采购过程中的冗杂程序,各级领导能够及时的了解不同环节的采购情况,提升采购效率,降低工作强度。

2.物资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物资信息化管理具有众多优越性。第一,节省冗杂过程、手续简单、票据规范,有效的减少采购周期。第二,不同环节彼此之间账目清晰,责任明确,处理过程快速、方便。第三,方便领导对不同采购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管,节省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随着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推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节省物资采购周期、合理规划资金投入、方便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信息化管理在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1.计划采购业务管理

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应用于计划采购业务管理中,通过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能够建立一个物资管理的基本系统,将生产需要的物资种类进行编号处理,通过计算机进行不同物资种类的整理,计划人员在制定采购计划时能够一目了然的根据系统清单进行管理,有效的节省了审查、储备量清点、需求量计算等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计划采购业务管理中出现的清点数量错误,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库房业务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及时的监测不同批次入库物资的数据信息,对相关的入库物资的种类、数量、型号等进行统一记录,方便后期的整理,同时下次物资采集过程中能够清晰的知道需求量和剩余量。在物资存放过程中,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分门别类的对不同物资进行存放,在调取物资的过程中只需要根据相关编号进行查找,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物资出库管理过程中,计划员可以通网络同步信息进行管理,查询物资的使用情况、计划使用量、需求量以及库存量等信息,方便对不同种类的物资进行出库记录和管理。

3.账务管理及报表分析

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巨大作用在于能够结合整个物资采集过程自动形成相关的记录,整合成入库账本,根据不同部分需要生成具体的表报,直接方便调取和使用。在整个物资采集过程中,管理部门能够直接从计算机调取报表信息,方便领导进行检查的同时节省了纸质打印、逐级审核、数据汇总等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企业内部的管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煤矿企业发展步伐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速度,全面推行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节省采购时间,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方便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推进信息化管理篇10

关键词 财务 信息化 管理 中小学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要求

财务管理信息化指的是通过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财务人员对单位组织的流程进行再造,建立起与之相配合的财务组织结构模式,积极地挖掘财务资源的信息潜力,充分开发财务信息资源,不断提高财务活动的效益,从而更好地进行财务活动,妥善处理好财务关系,实现组织权益最大化财务目标。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地位,增强会计管理的决策力是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根本措施。

二、目前中小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况以及不足

1、中小学校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忽视信息化的建设

在中小学校里,有部分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对信息化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其劳动效率,加快信息输出的频率,而忽视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财务管理信息化缺乏制度理论的支持

财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新兴事物,现代信息技术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探索和改进。从外部环境来说,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也远远不够完善,缺乏能够确保财务信息工作安全和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

3、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技术支持和安全环境有待完善

因为学校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让学校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易泄密,会计信息系统易受到攻击,这些风险将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由于会计数据用电子符号代替了,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这些数据的保存相对传统数据对环境和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会计档案的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大风险。

4、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限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建立在网络会计基础之上的,因为网络会计是网络和会计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也提高了对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不仅需要他们具备基本的会计业务技能以及管理的能力,还要求他们精通网络、计算机基本维护应用技能。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是比较匮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又将随之提高,而现实中人才供不应求,这又将制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推进中小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中小学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基础薄弱,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因此在现实操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本文针对中小学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从意识上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有正确的认识

要正确认识到财务管理人员建设是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谁能迅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这就要求中小学注重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加快推进学校的全面管理信息进程。必须对会计信息化保持正确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度,充分发挥当今财务软件的作用,让会计信息系统给学校管理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实施的过程中要对学校的会计人员进行管理信息化相关的培训,培养出自己的人才。

2、确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地位,健全网络财务

要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中小学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因为它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因此一直都是管理者进行治理和控制,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就必须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建立以控制资金流为重点的相关管理理念。只有切实抓好学校的财务管理,加强对资金的监控,才能提高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一定要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和切入点,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强化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不仅可以加强管理制度的约束,防范资金的风险,还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避免了统计数据和财务信息失真。

3、培养学校的信息化人员,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

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提升他们的管理理念。熟练地掌握财务技能是充分发挥系统作用的关键,从广义上说,财务人员是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他们的操作并且熟练掌握技能是确保财务系统顺利运行,发挥管理系统作用的最要前提。使他们能掌握系统的操作技能并主动地适应管理工作方法的改变,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尤其建立起一套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相配合的工作制度以及激励机制更是迫在眉睫,只有切实抓好这几方面的相关工作,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有效运行。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更是每个单位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都要面临的课题,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实践中存在人员和制度上的各种缺陷,但它的核心地位是无法改变的,中小学管理者只要更新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培养,才能在新形势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推进信息化管理篇11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信息化的理念、内涵、人员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在信息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认识不足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当前,在管理内容上着眼局部,缺乏整体规划;在管理投入上重硬件,轻软件。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往往导致工作主动性发挥不够,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被动、滞后的状态。在教学管理观上,人们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观念、理论和方法,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信息建设、管理和交换。某些高校即使使用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但软件的应用并没有到达最佳效果,其各学院部门应用系统的程度参差不齐,少数学院更是沿用原有的传统教学管理方法,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

2.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含量和程度不高

在教学管理的组织上,网络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行政管理手段上,网络化、智能化还远未普及,管理效率低下。目前,我校应用购买软件公司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排课、考试、成绩、学生基本信息等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一方面,存在软件重复开发,又中途搁置和废弃的现象,系统的二次开发的周期也较长;另一方面,目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应用在教学质量科和教务科的日常工作,而教学研究科、实践教学科和教材科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而在这个方面信息化的应用是我校目前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树立全面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

1.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确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管理创新理念

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和动力,实现管理创新。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创新,要求教学管理主体对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的有益经验,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新路子。

2.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强化五方面的教学管理观念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并重,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落实到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

(2)在学科专业建设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中一项综合性、战略性的建设工作,是高校建设的龙头,是高起点的科学研究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科建设水平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各类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世纪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3)在教学过程组织与管理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要努力体现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改革思想;课堂教学要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CAI、多媒体技术等),要实现网络进课堂,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学时效益;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要积极创建实践基地,实现实践基地网络化。

(4)在教学行政管理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管理出效益,科学的教学行政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保证。在具体的行政管理中,要理顺教学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把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教学行政管理效率。

(5)在教学质量管理上需要强化的观念是: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生命线。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三、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信息技术 和信息资源两方面的建设问题,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是教学管理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要让信息网络技术广泛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教学管理的信息资源主要有课程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条件信息、教学档案信息等。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教学信息的采集和管理软件的开发。信息数据的采集,要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标准性,通过教学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

就我校而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和扩充内容,不断完善该系统的结构。应该说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由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构成的,因此要完善系统的结构,就应该:

(1)完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物理结构。具体来说,运用最新的最具优势的信息传输装置、应用操作系统,以及适合教学管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关协议等改造原有支撑层。把各种数据信息(原始数据、公共数据、处理数据)以知识库(教学基本信息库、学生基本信息库、教学评教库、学期课程库)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储存在数据层。

(2)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功能子系统开发和使用,使各类教务能够直接建立相应的功能子系统,并使这些信息高度网络化,以利于各子系统之间能够交换信息。从纵向来看,要进一步完善作业控制层、管理监控层和领导决策层的开发和使用。使作业控制层能确保教学管理过程的各项业务活动能充分有效地完成,支持日常业务数据处理、报表处理和查询处理。管理监督层能利用来自作业控制子系统的数据,实现对各学院和各部门的教学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综合衡量,并产生信息为领导决策层使用。领导决策层能利用来自教学管理的内部作业控制层和管理监督层的信息与其他外部环境信息进行有效决策,以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四、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

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环境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懂得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掌握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具有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只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适应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重在培养的原则。一方面,要引进具有较高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的人才,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着重培养提高现有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通过培训提高其现代信息素养,提高应用和开发信息技术能力。同时,必须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规范,加强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管理人员应实行竞争上岗制(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应用能力,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实施教学管理奖惩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信息化教学管理队伍。

可以说在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员的队伍的构成应具有综合性。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应该是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了解高校教学管理理论,又懂得计算机、通讯技术掌握一定的系统操作技能,软件设计方法的人员。并能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进行工作,完成与自己职责相关的任务。

五、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

推进信息化管理篇12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062-01

信息化会计管理的快速发展,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需求。每个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企业只有加快实现信息化会计管理,实现财务、业务、生产的信息统筹和共享,才能科学管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全面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一、现代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化会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对信息化会计管理认识不到位,将信息化会计管理等同于会计电算化,简单的认为信息化会计管理就是将会计人员从复杂繁琐的核算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而已,不了解企业管理和信息化会计管理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实行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对改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2、实现信息化会计管理的基础环节薄弱

许多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基础较差,核算中常常会遇到账、证、表的格式和内容混乱,核算的方式与程序存在不够统一和规范等现象。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如果缺乏从财务视角出发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统一科学的管理流程,基础工作就会比较薄弱,在核算账务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造成许多企业的信息化会计管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缺乏信息化会计管理人才

信息化会计管理的推广,对企业的每名财会人员综合素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财会人员除了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够精通各类财务软件的操作和相关设备的维护技术。尽管每个入职人员在进入企业时都要经过专门的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并不适合信息化会计管理的工作需要,致使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企业中的财会人员熟悉财会专业知识,但是计算机应用水平却相对较低。缺乏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必然束缚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的发展。有些企业的领导者本身对信息技术了解不多,尽管知道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信息化会计管理的关键性,但是由于自身对信息使用能力的限制,也造成了信息化会计管理的使用效果不佳。

4、信息化会计管理与其他经营环节不能实现数据共享

有的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出现“短板效应”,不能实现各个经营环节的信息共享。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统筹,合理有效地控制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仅仅靠实现信息化会计管理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和环节都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并且将管理信息纳入到统一的企业管理平台,以达到真正的信息共享,实现财务信息、业务信息和内控管理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更全面、更综合,从而使企业领导者能够基于科学有效的数据信息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5、缺乏强有力的安全防范措施

在信息化环境中,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的数据库系统中,会计数据若因误操作导致改写和删除,必将增加会计信息的安全风险。如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遭到非法访问和病毒的侵扰,那么会计数据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许多企业并没有针对网络环境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会计管理安全防护措施,操作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差,没有责任感,系统管理员对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不当,操作人员违规操作财务软件,甚至没有经过授权的人员也可以使用计算机。有些工作人员使用带有重要数据的计算机随意上网链接下载,给一些网络黑客侵入之机。对一些重要的数据和资料没有进行及时的备份,一旦系统或是数据遇到侵扰无法恢复,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二、如何推进会计管理的信息化

1、提高会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对信息化会计管理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明确会计管理信息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展信息化会计管理,并将会计信息系统融入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真正使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与业务活动互通互融。保证财会核算资料经过管理系统的处理后,形成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会计信息,让企业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2、加大信息化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信息化会计管理需要一支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财会人员队伍,既要熟悉会计方面的业务知识,也要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同时还要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思维。为了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每个企业都要有计划、有层次的向财会人员输入信息化会计管理的理念、计算机应用技术,丰富财会人员经济、财务等方面的知识,使财会人员深入了解信息化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3.、建立健全信息化会计管理制度

要建立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安全体系,对信息化会计管理采取各种安全的防范措施。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避免财会人员违规操作。加强财会核算基础工作,完善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会计核算职责。

三、小结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会计管理也必然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着信息化管理模式大步迈进,信息化会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间的竞争实际就是信息的竞争,对信息化会计管理认识的不到位、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将会被信息社会所淘汰。以核算功能为基础,管理功能为重点的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必然成为现代会计管理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吴海萍,浅谈信息化会计管理的发展,,2011;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