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空间设计概述合集12篇

时间:2024-01-07 16:22:37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篇1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背景与问题

传统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基本沿用传统设计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其基本设计流程如下:

理论讲授——讲解规划设计任务书——现场调研和参观——一草——二草——正草——正图

不论是城市规划专业还是建筑学专业,都是如此。在整个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需要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所以在整个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设计时间的充裕与否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深度有必然的联系。而建筑设计院中,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一个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所我们所必须的。

二、问题解析

居住区概念规划设计的内容

居住区概念设计作为一种方案设计之前的设计铺设,其目的是将一个住区项目大体的认识和限定编织出来呈现给住区项目的开发者。是对住区项目可行性、操作性、及住区项目各项指标的综合阐述,是策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住区项目概念性设计通过二维图画或三维模型这类建筑手法将住区策划分析中得出的客观结论铺成出来,由于还未完全到位、成型,住区概念设计仍然具有进一步开发创造的时空余量,由此设计主创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设计过程中也就显得尤为突出的重要。

住区概念设计成果包括图纸和文字说明部分。图纸部分建筑形体采用相对简单的体块形式,不对细部进行细致刻画,这样做既可以回避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又能够突出住区整体的设计理念。文字说明部分比较重大,系统的对住区设计理念进行阐述。其中内容涵盖住区设计的构思和导则、相关因素的分析、经济技术指标、开发及管理等意见。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住区的概念设计是设计院所必须的。

居住区概念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一)控规条件

在进行一个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必须遵守其控规条件(因各地规范不一,则必需遵循各地控规条件)。其中包含了: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控制线、多层建筑线、高层控制线、河道蓝线等,以及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日照要求、公建配套设施等控规条件。其中日照要求因各地而异而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着居住区是什么样的产品组合,如表1所示。

(二)强排住宅产品

在控规条件都熟悉的情况下,根据居住区规划控制条件的容积率、日照要求以及建筑密度和建筑限高等要求,选用一种住宅产品在建筑控制线内按兵营式排列,如图1鹰潭住宅项目。

强排住宅产品不需要考虑居住区的设计理念、空间等因素。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当地的控规条件以及如何增加住宅产品的量。一般来说,居住区总平面概念规划设计阶段开发商所关注的问题:1、产品、2建筑容量。而建筑师在把控居住区规划设计时所考虑的:1、规范(退界、间距)2、日照要求3、空间要求。那么,如果换了产品,如何控制总图的量?产品不同的组合,如何控制总图的量?以及如何自如控制产品组合与量的关系就是建筑师所必备的能力。以高层住宅为例。图2为一高层住宅的标准层,通过面积与进深控制——面积系数控制&。

一般来说,在空间布局相对固定时,单排的可用相对面宽相对恒定,&值越大,可达容积率就越高。在进行高层居住区规划设计时,高层住宅&的几点经验:1、&一般在11左右(11.5强排)以便后期户型的变化与修改2、计算平均&,以此为依据判断户型组合3、单排总面宽越宽,单元面宽影响越小。而联排、叠加、洋房&的几点经验:1、&的经验值2、进深大小对于建筑排数有一定影响,需综合考虑3、强排所用户型的&为参考值,综合考虑户型组合带来的影响。一般来说总图规划趋势:1、产品&越来越小,牺牲规划换取产品升级。2、增加高端产品&,同样的容积率做出类似高端产品的品质。其次在选取户型时,还需考虑到周边楼盘的户型,避免市场竞争。

(三)空间需求

相对于其他单体建筑,居住区的空间在于居住区组团空间的设计,社区空间的开发性,交通系统及道路空间的设计、社区中心与边缘的开放空间设计以及街区的设计。一般来说针对地形相对规则的场地,一般的划分组团的手法有“轴线分割法”如图3。

“捣动空间组合”法,如图4。而针对一些分地块不规整的地块,一般都需遵循1、分区明确2、景观最大化3、商业利益最大化4、地块之间的联系性四项原则,如图5。选择怎么样的空间类型将对后期社区空间的开发性,交通系统及道路空间的设计、社区中心与边缘的开放空间设计以及街区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四)建筑单体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篇2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设计原则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landscape design;desig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081-01

0引言

居住环境作为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向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生活的任务,同时也提供一定的场所,担负一定的社会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商品化、市场多元化的刺激以及人们居住消费意识的提高,开发商与居民对居住的要求日益增加,所关注的层面已由单纯的户型平面扩展到住区的整体环境特色和外部空间设计。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们把握购房者心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纷纷打出了“景观牌”,大规模拆资修建优美悦目的景观进行产品宣传,景观渐渐摆脱了以前只作为建筑规划的补充角色,而拥有了自己的地位。

1居住区景观概述

18世纪下半叶爆发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形态的重大变革,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聚集,城市的迅速膨胀打破了传统城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城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商贸区、工人住宅区以及仓储区等职能区划,城市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同时城市人炸,居住条件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复杂城市问题。为了根治“城市病”,19世纪末以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原理为基础的城市理论应用而生。到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建协的推动和雅典的倡导下,城市逐步脱离古典主义传统,向功能主义形体化方向迈进。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影响居住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土地、资金、设计、技术、管理、回收等,但总体来说可概括为两大类: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可简单地视为外在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可视为内在环境。人类的居住形式正是在这两类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展现出自身的丰富多彩。

3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如牡丹江的“京江上城”小区,保留了原老市委一片小公园绿化,既保留了古老树种,又营造了小区优美的绿化环境。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如牡丹江北山别墅建在北山公园之内,空气清新,景色别致。

3.2 景观设计的舒适性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着重表现在视觉上与精神上的享受。事实上,优秀的居住景观不是仅停留在表面的视觉形式中,而是从人与建筑协调的关系中孕育出精神与情感,作为优美的景致深入人心。决定居住区景观舒适性的第一要素是它的规划布局。以确定的特色为构思出发点,应用场地知识规划出结构清晰、空间层次明确的总体布局,将直接决定居住景观的舒适性。第二要素是住宅本体的形式美。她涉及到住宅的体量、尺度、细部、质感、色彩等多种成分。第三要素是居住区道路设计。作为居民生活领域的扩展,道路景观具有动态、静态的双重特征。第四要素是居住区的环境设施。具有实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的景观从幼儿到老人都会感到愉悦,更能丰富人们的室外生活。第五要素是居住区庭院绿化、小品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绿化是提高住宅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然条件和自然基础,同时绿化景观的营造也是居住区总体景观中的权重因素。广场、花园主题的合理选取与风格的适度把握有助于整个住宅区环境品位的提升。庭院可以为居民提供较为宽敞的交往空间,也让人切身感受到丰富的自然。树木的位置和大小,有利于保护住户的私密性;根据四季变化栽种树木,给人以季节感;用用上、石、水等天然材料,给人们的生活以安逸感。

3.3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

3.4 生态的设计原则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发展的基本方向。居住区景观设计第一步就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第二步,就是要进行自然的再创造,即在人们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规划人工景观。不论是在住宅本体上或是居住环境中,每一种景观创造的背后都应与生态原则相吻合,都应体现出形式与内容内在的理性与逻辑性。特别是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资源利用的结合,寻求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居住形式,创造出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良性生态系统,为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美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居住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居住景观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组构,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丰富的特点,是美的基本特征。居住景观之美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修养,提升人的品质,培养人的情操。创造优美的居住景观是设计者的最高追求。未来的我们更渴望一个具有认同感、归属感、缓解商品社会中城市高节奏带来压力的――人们自己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孙英.探索新路创造精品――新形式下小区规划的思索.

[2]章祝联.浅谈现代城市与景观建筑[J].山西建筑,2007,33(6)42-43.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篇3

0 前言

在今天的都市化进程中,高层建筑的鳞次栉比似乎成了都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从高层办公楼、酒店一直延伸至老百姓的住屋,无不闪烁高层塔楼的光环,成了现代人不得不接纳的一个现实。人们也许还来不及思考,就别无选择地在使用它,还未做好应有的精神与物质准备,就要强迫自己适应之,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这是都市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1 高层建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高层建筑的涌现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人口增长与资源匮乏的矛盾。但是,单看看伴随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层住宅产生的异化现象:诸如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和城市原有的自然风光;使城市风貌趋于单一,而失去个性和区域文化特质;交通拥挤阻塞,空气混浊;人远离地面和自然,人与人、人与自然缺乏交流,邻里关系淡漠,出现悲观、失望、自私、冷酷等“摩天楼综合症”和“空调病”,犯罪率与日俱增;高能耗,遇灾害不易疏散,死亡率高(“9.11”灾难便是最好佐证)等等。不难看出,先进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高层建筑在装扮着现代都市面孔的同时,也推动着人性的逐渐冷漠。人们更多地依赖电话线、网络进行对话,信息传播快捷,生活节奏加快,然而生活的品质却在下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在淡漠,人与自然的亲和力在消失。这真的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所谓现代生活吗?人类在初步品尝了现代文明的果实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怀疑目标的投掷方向是否偏移,并开始着手修正和弥补。

2 人对居住的基本需求与人性化设计思想

丹麦心理学家英格丽特•格尔在《生存环境》一书中,将人的生存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心理需求等三个部分,其中与居住建筑有关的是睡、休息、卫生、光、空气、太阳、一般居住安全、安全防卫、噪声控制、交往、私密、活动、玩、建造、正名和美感。我们所要讨论的正是如何以人性化设计思想来满足人对居住的基本需求,满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与亲和,提高高层住宅的空间品质与环境品质等设计理念问题。建筑一直充当着人与自然对话的中介。为此,以笔者主持设计的某高层住宅为例证,反思创作构思历程,阐述对前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思路,以求专家同仁的斧正。

该住宅组团位于整个住宅区的尽端。根据业主的户型要求(130m2,150m2)和户数的规定,结合场地特点,我们设计了一梯两户、一梯四户两种单元形式。户型平面是住宅设计的核心,体现了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的关怀,是建筑师感悟生活、文化艺术修养、设计理念及敬业精神的集中展示。历史上不乏因为建筑师的超前设计,而成为一种新生活的倡导或推动。我们也不例外地将设计构思的着眼点放在户型设计上,希望展现新的设计理念,以合理而巧妙的户型组合,为使用者创造一个温馨、放松、自然的居家环境。

场地地形虽然复杂、垂直落差较大,但用地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地形,与住宅南北布置的要求正好吻合。总图布局因地制宜,在满足规划、消防间距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拓展中心绿地面积,以体现家园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居住理念。由于前述高层建筑带来的种种异化现象,加之目前城市住宅普遍存在密度大、绿地少、人与自然远离、配套设施又不尽人意等弊端,人们渴望阳光、新鲜空气、绿叶和自然风光,渴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渴望不仅居有所屋,更要居有所质,对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是人们目前选择住屋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一切品质要素在传统居住模式中具有充分的体现。难道建筑师擅长破坏原有自然和谐,而在达到新的自然和谐时,就苍白无力了吗?

3 人性化设计思想与提高居住空间品质

3.1传统庭院空间的场所精神

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传统住屋模式的成功要素。传统的“家”建立在围合的场所概念上,四面是房屋或墙的围合,通过向内开敞的庭院采集阳光、新鲜、空气、雨露等自然要素,庭院是“家”的开敞式客厅,为邻里交往提供场所空间,同时,也是人们养殖、栽培、建构的场所,这种半私密化的空间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内部与外界的交汇点,也是由公共通向私密的过渡。然而在前些年城市住宅建设中,因用地紧张、人口密度加大,城市改造急功近利等原因,使传统庭院功能退化,庭院空间浓缩成阳台,甚至在面积紧张或为了街道视线的美观而将阳台也封闭作房间。人们渴望阳光、绿叶、交流的天性被忽略,当种种弊端开始显露时,人们意识到他们得到与丢弃的同样多。在追赶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流失了许多宝贵的不可多得的财富。

3.2空中花园―――传统场所精神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再现

居住者的活动和领域有密切关系,有关对某居住区的调查发现,选择“大公园”活动的居民占总调查人数的13.6%,选择“小游园”的占31.5%),而选择“空间庭院”的占53.5%)。显然“空间庭院”有更强的领域感。

交往是邻里友爱形成的必要条件。马丁•布伯特认为:“人类一个非公开的秘密是他既想使自己的存在被别人证实,也想自己证实别人的存在。也许在隔壁一家的门口或窗前,一个问候、善意的一瞥,紧张、不信任将被同情心克服;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懂得他的存在是人生存需求的最低限度之一。”正是在这种反思下,笔者多年来一直企盼着不仅是能为高层住户们提供放置花盆的阳台,更应为居者提供富有生活情趣的集绿化、交往、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为人们提供一个与绿色、阳光、空气、自然对话的窗口,一个具有安全感、邻里友爱和自我表现的场所领域。与此同时,开发商们也开始从只重容积率,忽略居住环境品质的歧路上猛然醒悟,于是本工程中的空中花园便应运而生。在引用这一传统设计手法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引入“庭院”这一概念设计,更强调空中花园在户型平面中的流线和对居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故此,将空中花园置于户型平面入口处,穿过空中庭院然后进入起居厅,这与传统住宅由院入室的行为流线是一致的,以此唤起使用者对原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及习俗的记忆,在心理上产生“新”与“老”的共鸣,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美好生活品质的重现,实现居住环境新的自然。

在设计理念上不仅提炼出传统庭院空间的概念和形式,更使之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得以发扬。这一概念的引入导致户内生活质量出现突破性飞跃,不仅增加了空中绿化面积,在流线组织上更是符合人的传统心理,这和前些年许多住宅将主卧和客厅的阳台加大而形成的大露台在空间品质上有了本质的区别。其一,露台是秘密性空间而空中花园是半公共空间,住户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将客厅入口作为入户门。其二,前些年有不少建筑师(包括笔者)将楼梯平台扩大,以形成一个邻里间交往的空间,这种良好的愿望却被住户们当成了堆放杂物的空地,而终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邻里关系淡漠的现象。而入户处设置的这种空中花园将开敞空间纳入私家空间范畴,避免了使用权不确定的矛盾,对那些酷爱整洁却又不便让客人换鞋的住户提供了随意自然的过渡区域,又为喜好交际的住户提供了把酒论英雄的一方天地,同时,会客和起居的分离使户内空间的功能更加细化。

3.3户型组合的合理性与优化设计

人的自我表现过程体现在住户对自己住屋的理解、使用和改变的过程。在我国传统民居和农民自建住宅中这种自我表现随处可见,即使在城市住宅中,也体现出在选择居住地、居住建筑、空间使用方式与改造、装饰等方面的特色性和一定的可识别性。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篇4

在城市发展中建立生态健康的城市环境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下面将对生态化理念和内涵以及在城市发展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演化与发展以及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进行论述。

(1)生态化内涵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理论笔者在此文中就不再阐释了,国内学者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概念,本文着重研究艺术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将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和设计创造进行有效的协调,设计出一个具有美感和生态合理的居住生活空间。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健康的生活而提出的,对现在设计与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生态化理念演化与特征

生态化设计理念其实在我国和西方很早就提出了,中国最早的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等观点是生态化理念的最初源泉,西方到近代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最初的驾驭自然到现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些都是生态化理念的演化与发展。

(3)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要素分析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设计而言,其包含着很多的设计要素,生态化研究目的是让人类与自然与资源达成一个和谐共存的局面,以利于人们建立更美好的居住空间。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主要有技术、材料和能耗等方面的因素。无论是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还是绿色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他们在发展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与反思,是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以及如何更好的设计与创造人类生存空间的有效的尝试,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发掘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应用与实践研究

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以后发展的和谐共存与有机统一的有效探索。下面将从生态化的技术、材料和绿色环保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应用与实践。

(1)技术生态化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中技术是营造良好的设计成果的基础,离开了技术也就无法谈及生态化设计,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理念成为现实,不再是构想,环境艺术设计借助现代先进的技术,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物质生活环境和适宜人居的良好居住空间。

(2)材料生态化

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材料,空间环境的构建需要各种材质的应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而言明确材质的特性并能够合理的应用这些材质则显得尤为必要,除了了解材料的特性更重要的要懂得材质的加工方法与工艺,知道这些天然和环保以及绿色的材质如何在空间环境中应用才能够真正的将生态化设计以及生态环保观念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为城市生活及生存环境的建设以改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绿色环保生态化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是设计实践,对于城市环境和居住空间环境的生态化建设的是对城市中的高速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平衡,用设计的手法和语言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通过环保绿色的设计要求,应用到现实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寻求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降低工业能耗的方式,提倡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环保生态化设计作为衡量环境艺术设计的标准进行执行。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生态化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思考与反思,从设计阶段做好生态化的设计,不是先建设后治理,而是先治理后建设,改变传统的设计生产模式,建设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篇5

一、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策略

(一)整体性

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内外联系的紧密程度能够反映出整体环境空间和布局之间的关系,随着住宅空间的不断发展,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开放化趋势。笔者所说的“整体性”,并非指物理空间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等,而是指居住者的心理和身体、社会文化、居住环境等的整体性,即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由外而内的设计并构思方案。整体性的设计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立面形式的整体性:对入口空间立面设计来讲,一方面要考虑自身功能的需求,另外还要考虑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即建筑和入口的有机统一。

2.地域文化的整体性:地域主义对建筑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即在保持居民原来的生活惯例基础之上,进行入口空间的设计,让地区文化、文脉、气候等特征来表现出建筑的特色。

(二)标志性

住宅建筑的入口应当能够首先表现出建筑的类别、性质等,此为“标志性”,通过住宅建筑入口处的设计,让居住者产生心理归属感。首先,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入口处的色彩、质感及形态等来表现出建筑的标志性,通过让建筑和周围环境之间形成对比关系,从而让观赏者感受到和谐共生,而非视觉刺激。其次,要通过住宅建筑入口界面的色彩、质感和形态等形成视觉中心,通过亮眼醒目的符号、标志或小装饰来强化入口处的存在感,例如柱头、台阶、门头、坡道等。再次,通过对通往入口处的道路进行装饰来强化入口的标志性,例如利用景观小品来增强引导性,让居民更加能够轻易识别。

(三)过渡性

由于入口空间属于过渡性空间,因此要在设计过程中,突出过渡性特征,充分体现出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封闭―开放、单一―综合、确定―模糊,抹去明显界限,让空间得以连贯并自然形成整体。

(四)人性化

我们应当知晓,现代居住概念已不仅仅是满足居住生理功能需求,而是要注入对人性的关怀,为居住者创造出更具意义的环境,满足居住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策略中,应当注重以下内容:

1.尺度:例如室外台阶,一般不宜少于三步,踏步高度不应高于0.15m,宽度不应低于0.30m等。

2.无障碍:为了能够为身体伤残者以及活动能力衰退者提供方便,应当考虑到无障碍设计,例如残疾人坡道或是电动升降椅、入口门体等,要保障有需要的人能够安全方便的出入活动。

3.环境设施:例如设置休息座椅,并将其与花坛、植物等进行结合,既能够提供方便,还能够带来美感及享受。

除此之外,还应当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生态化、安全性等方面,全心全意为居住者着想。

二、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原则

(二)适应小区环境

在住宅建筑中,入口布局位置会受到总体环境布局影响,例如小区中主道路位置、组团布局、中心景观、历史文脉等,因此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要根据实际而定,要根据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进行布置,结合小区自身的优劣进行合理的布置,没有一种空间组织模式是通用的。

满足居住区及城市规划要求

住宅建筑的入口空间作为小区和公共空间之间的过渡点,支撑着小区在城市中的存在的发展,满足居住区及城市规划的要求极其重要,设计一定要合理,规划一定要科学严谨,因此入口空间的设计必须要满足小区以及城市的设计要求,并最大限度提升美观性与协调性。

(三)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在确定住宅建筑入口位置时,要对居民的活动规律、行为特征、地域文化等给予充分考虑,并对居民心理进行客观分析,提前进行相关走访及调查问卷,努力做到满足建筑的本身功能提供建筑功能效率,满足发展需求。例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住宅入口朝向的差别,由于地域特征,北方建筑的日照对于住宅建筑来讲比较重要,因此一般多将入口设置在建筑北方,而南方的建筑朝向通常无确定标准,因此建筑的朝向在满足各项功能需求时一定要人性化设计。

三、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手法

目前,住宅建筑的设计手法呈现出多种不同趋势,建筑师在选择设计手法时,应当借鉴多种风格手法,而非单一进行选择。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手法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实体要素、空间序列及空间艺术中,下文主要针对空间序列进行阐述。

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序列的建立要通过布局空间的色彩、装修、陈设、照明等多重艺术手段来实现,其设计手法主要为:引导――通过概念景观的设置进行心理暗示或提示,引导居民行动方向,并产生心理情绪;提示――通过小品、雕塑、绿化等景物,给予心理暗示或提示,达到情绪体验效果;过渡――利用细微的变化或是多重层次的景象,促进循序渐进心理反应的产生;对比――加强并形成视觉刺激,促使突发性瞬间情绪的产生;弱化――利用具体实物来降低人类情绪反应,如装饰小品等,让居民情绪能够恢复至最初状态。

空间序列具有导向性,例如在某住宅入口空间的外部环境中,通过对类似视觉元素的重复,增强入口空间环境的导向性能,并暗示、引导居民的行动方向,详见图1。

通过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序列的设计,能够完美体现出关系空间的转换及过渡。一般来讲,在高潮阶段出现之前,空间过渡形式在本质上基本一致,具有共性,但是在实际中要具有一定区别,即采用统一设计手法为主,不同设计方式为辅,达到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的艺术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基本要求,且还要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多样化等衍生要求。住宅建筑的入口空间作为首先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元素,更要能够代表住宅建筑的诸多特性。笔者通过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针对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原则、策略及手法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期望能与更多专业人员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 黄群世.浅谈对住宅建筑入口的空间设计建议[J].中国住宅设施,2011,04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篇6

中图分类号:TU2

1小户型的概念

根据标准中对套型建筑面积进行了明确规定:套型建筑面积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要弄清楚套型建筑面积的定义就要弄清楚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的定义: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等于标准层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建筑面积;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等于本层各套型内使用面积之和;住宅标准层建筑面积按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或相邻界墙轴线所围成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显而易见。套型建筑面积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建筑面积不是一个概念,两者之间相差阳台面积。弄清楚了套型建筑面积的概念之后,马上考虑到:在保证功能布局舒适合理的前提下要在90㎡套型建筑面积内设计出一居室很容易,设计出两居室就有些难度,设计出三居室就相当难了。那么,该如何人手呢?

2小户型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

(1)简洁实用,避免大而不当的浪费。小户型建筑面积的限制使得在小户型建筑设计中首先应贯彻的指导思想就是“简洁实用、不浪费面积”。我们知道,住宅套型空间分为很多功能区,例如厨房、卫生间、起居室、餐厅、卧室,再大一些的住宅还设有活动室、多功能室等房问或空间。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内要实现完备的功能分区,面积有一点浪费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各功能区本身的面积控制比较容易做到,难点在于联系各功能区的交通空问。所以在设计时应更加关注交通空间,在组织好各功能区的同时努力控制交通面积,做到户型设计简洁实用、不浪费面积。走道、入户线路尽量短捷,小户型户内走道控制在一个房间以内,尽量结合餐厅、客厅等公共部位,保证采光及视线开阔;卫生间以最佳布置取胜,数量与户型面积相匹配。通常90㎡的户型以三房二厅一卫为宜,卧室、客厅的入门位置及开窗位置直接影响房间家具的布置,要精心设计,避免大而不当的浪费。

(2)功能齐备,不简化、不舍弃使用空间。在建筑面积受限制的情况下,有些户型设计不得已舍弃了一些功能空间。例如一居室设计舍弃了厨房,只预留了开敞的操作台;两居室设计舍弃了起居室,只设计了不能兼作起居室的小餐厅;三居室设计更是舍弃了诸如洗衣间等更多功能空间,造成住户使用极不方便。现在市场上流行的solo、零居室等户型设计实际上都是简化或舍弃了一些住宅套型功能区或功能房间,从而压缩了建筑面积后形成的小户型设计,严格地说这些户型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住宅套型。中明确指出: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因此,不论是几居室的户型设计,卧室、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等功能空间绝不可以简化或舍弃。

(3)精心设计,合理利用好每一寸空问。良好的、考虑周全的前期建筑设计能减少装修和后期使用中资金和能源的浪费。对于小户型而育,较高的空间利用率就显得更为珍贵,精心设计也就更为重要。小户型的居住对象多半是单身的年轻人、新婚夫妇或独立生活的老年夫妇。其中,50~60㎡甚至30~40㎡类超小户型的住户群主要以单身青年为主。50~60㎡以上相对较大的小户型住户群则以小家庭单元为主。就年轻单身人士这一类住户群而言,一般具有居住年限不长、流动性大、居住功能常多位一体等特点。与年轻单身住户群相比,老年和家庭单元式住户则具有相对稳定、活动较单一等特点,室内的静态休闲较多,对居住功能要求程式化,对储藏空间的需求量更大。在户型设计时需结合小户型“小”的本质,综合考虑以上不同住户群的特点,在细节上下工夫,精心设计,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寸空问,让设计细致入微地体现“以人为本精神。

3小户型建筑设计的关键问题

(1)建筑进深不宜太大。套型建筑面积可大致理解为建筑进深与建筑面宽的乘积,小户型建筑设计中,若建筑进深太大,则建筑面宽就会相应缩小,从而导致房间采光、通风效果不理想。住宅建筑进深通常控制在l2~14m,小户型住宅建筑进深就更应小一些。以两居室设计为例,若建筑进深为12m,扣除外墙、公共空间(楼、电梯间),建筑面宽大致为7m左右,正好布置一个开间3.6m的起居室和一个开间3.3m的卧室。若建筑进深再大一些,起居室和卧室的开问就达不到上述尺寸,从而导致房间采光、通风效果不理想。

(2)精细控制公共空间面积。从套型建筑面积的定义中可以看出,90㎡建筑面积是包含了公共空间面积的,要想在有限的面积中刨造更多的套内使用空间,精细控制公共空间面积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小户型建筑设计中精细控制公共空间面积有以下方法:在公共电梯厅及住宅大堂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交通面积、缩减管井面积,合并楼梯平台与电梯候梯厅,以获得较高的使用率。但走道、楼梯平台、电梯侯梯厅宽度都必须满足国家规范,并方便住户使用。

(3)各功能空间设计注重复合利用。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内要实现完备的功能空间.仅靠压缩每个功能空间的面积往往是不够的,甚至有时还会使户型变得不合理。这时复合利用各功能空间就成了解决此问题的好办法。根据功能空问使用时问的差异进行复合利用,提高空问使用率,可有以下做法:起居室与餐厅合用;起居室与多功能室合用;阳台与洗衣空间合用等等。对于小户型来说,卫生间和厨房这两个功能空间是灵活性设计的关键所在。提倡厨房、卫生间的复合利用更是小户型设计的重中之重。如开放式厨房与餐厅的复合利用;卫生问按功能分间有利多人同时使用。卫生间前走道与洗衣间复合利用等等都是住宅空间复合利用的好办法。

(4)建筑外形尽量避免过多凸凹。建筑外形避免过多凸凹可在相同条件下节省外墙面积,从而使有限的建筑面积更多地被应用到套型空间中去。建筑外形避免过多凸凹也有利于建筑节能,使小户型建筑更符合建筑发展趋势。

(5)注重使用空间的灵活性。小户型的使用者绝大多数是生活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年轻人,随着使用者生活的变化,原来的户型布局渐渐不适用了。如果户型空间可灵活分隔,那么,不论什么时候小户型都能适应使用者的要求而不会被淘汰。要实现这一目的,可根据户型使用者的家庭结构、生活模式、职业更换等变化进行调整,采用大空间结构体系、可拆装的轻型隔墙和可改动的设备设施等技术予以保证。

4小户型建筑设计的深远意义

现在很多住宅是短命的,尽管是按照寿命50年设计的,但就目前市场上的实际情况来看,住宅的经济寿命大概只有20~30年,原因是灵活性差、改造的余地太小、选材和维护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对90㎡以下中小户型的研究可以催生“长效住宅。增加住宅的灵活性设计,实际上是实现“长效住宅”的有效手段,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和经济寿命,与节能、节材的大原则相一致。90㎡以下中小套型住宅设计需要特别关注人的居住行为和人体工效学,而上述论点也正是从这些方面提出了增加住宅灵活性和舒适性的诸多建议。提倡住宅设计满足全寿命周期的需要。所以,小户型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现阶段建筑师面临市场应该进行的工作,更是为了住宅发展应努力研究的课题。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篇7

检 索:.cn

一、引言

居住空间装饰设计是根据居住空间的使用要求和装修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居住环境。

应用平面构成元素,把复杂的居住空间构成要素概括为简单抽象的点、线、面,并按照平面构成的艺术形式法则和构成规律去营造感官视觉效果和人文氛围,是居住空间装饰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居住空间及其形态

(一)居住空间的构成要素

居住空间是由“地面”、“墙面”、“顶棚”三大要素构成的围合空间。地面是居住空间的起点和基础;墙面因地而立,或划分空间、或围合空间;顶棚与地面相对,为遮挡而设。

(二)居住空间的形态

空间的形态要素包含三个主要层次,即:基本要素,限定要素和基本形,基本要素是限定要素和基本形的前提和基础。基本要素是由抽象化的“点”、“线”、“面”所组成,在这些要素中,点是任何“形”的原生要素,一连串的点可以延伸为线,由线可以展开为面。当点存在于房间中心时,有静态感,无方向感;而当点偏离中心位置时,则有动态感和方向感。垂直线给人重力感、平衡感;水平线给人稳定感;斜线给人动态感;曲线给人张力感和运动感。面给人的心理感受主要是一种范围感,它是由形成面的边界线所确定的。

三、居住空间装饰设计

(一)装饰设计要素

根据装饰设计元素的特征,装饰设计要素主要包含概念要素、视觉要素、关系要素、实用要素。概念要素,是指如物体的图形,我们通常能感到的交接处有点、轮廓有边缘线等,概念要素就包括这些“点”、“线”、“面”的内容。视觉要素通常是指通过视觉得到体现的,它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内容。关系要素是在视觉要素基础上对各要素进行组织、排列,依据关系来决定的要素表现形式,如“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实用要素是指设计所要表达的含义、内容和功能等内容。

(二)装饰设计基本原则

1.装饰设计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居住空间装饰设计是以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为宗旨,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功能的要求,力求实用、方便、舒适,动静分区及动线流程安排合理,陈设与家具合理配置,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得到和谐的统一。

2.装饰设计要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居住空间装饰设计在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人的视觉反映、心理感受、艺术感染等精神功能的要求,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表达设计构思和意境,使其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冲击影响人的情感,达到预期的效果。

3.装饰设计要满足艺术与美学的基本要求。居住空间装饰设计就其审美性来说,属于视觉美学范畴,它包括自然美、和谐美、个性美三个部分。首先,设计要追求居住空间的古朴、原始材料的表现等自然美,达到返朴归真的自然美的效果;其次,设计还应考虑到设计的整体风格,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和谐美;同时,设计还应体现独立的创造力,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创造生动的感性形象和情绪化的造型,完美表现具有丰富内涵的个性美。

4.装饰设计要满足文化品位的要求。精神价值的大小不能取决于物质投入的多少,文化品位并不是由奢侈豪华的装饰所能表现出来的,高水平的设计师往往运用普通材料通过颜色、点、线、面、光影等元素构成居住空间的物质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装饰设计要点

居住空间是由地面、墙面、顶棚围合而成,因此,对居住空间进行装饰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适用、美观的室内居住环境。室内的地面和墙面是衬托人和家具、陈设的背景,而顶棚的变化会使室内空间更富有情感。

1.地面设计。地面是影响居住空间装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地面与整体环境的协调一致,取长补短,衬托气氛;其次,要注意地面图案的划分、色彩和质地特征等;第三,还要满足楼地面结构、施工及物理性能的需要;第四,更要同整体居住空间环境相一致,相辅相成,达到预期的装饰效果。

2.墙面设计。在室内视觉范围中,墙面和人的视线垂直,处于最为明显的地位,同时墙体是人们经常接触的部位,所以墙面的装饰要考虑墙面的整体性、物理性、艺术性等要求。

3.顶棚设计。顶棚是居住空间装饰的重点,也是装饰设计中最富有变化和引人注目的界面,其透视感强,因此,通过不同的顶棚造型处理,再配以灯具造型能充分增强空间的艺术感染力,使其丰富多彩,新颖美观。

4.陈设设计。体现丰富文化内涵的陈设艺术,从古至今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式、质感、文化特征,无不在居住空间与人之间传递着某种氛围、某种情感。室内陈设应达到烘托室内气氛、创造环境意境,创造二次空间、丰富空间层次,柔化空间界面、调节环境色彩,强化室内环境风格、反映地方特色等目的,通过再现、点睛、提炼等表现手法在本质上传递着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可延续的传统,使陈设品超越其本身的美学界限而赋予居住空间以精神价值。

四、平面构成元素在居住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是指应用“点”、“线”、“面”等基本视觉元素在二维空间里,按照美的视觉效果,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和运用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组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具有强烈形式美感的全新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元素在居住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是指在居住空间的装饰设计中,对二维平面的构成元素点、线、面进行三维立体空间性的理解,使其功能性与装饰性融为一体,通过点与点、点与面、线与面等形态的有机组合,充分运用重复、渐变、近似、发射等构成手法,增加三维空间的丰富性、趣味性、空间扩展性,给居住空间带来有序的节奏感,使之产生空间秩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一)“点”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当一个点处于房间的中心时,这个空间就有一种向这个点集聚的向心力,这是因为点作为力的中心,控制着周围其它的事物,具有稳定感;而当点发生偏移的时候,整个空间顿时会产生紧张感、动感,同时,也会打破原本的安静和稳定的室内空间气氛,使之变得生动活跃,富有人情味。单点具有中心效应,极具吸引力;而多点的组合会产生线或面的感觉,大小相同的点组合成“点群”时,产生的面有稳定、严肃大方的感觉,如果多个点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就会产生对称、稳定、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强烈的视觉引导作用(图1);而大小不同的点组合成“点群”时,则不产生面,而产生动感,具有自由、活泼、动荡、变幻的感觉(图2)。

(二)“线”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居住空间装饰设计中,线对人的视觉和心理影响较大,线具有方向性和力度感,各种线型的不同形状,不同排列组合,不同粗细都将对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直线表现出静、严肃、整齐的特征,它能给人以平和的心态,使整体空间和谐统一,体现出稳定、沉着和安定的氛围,当然,使局部空间出现一些曲线,更能营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图1、2)。

曲线表现出动感和韵律,给人的感觉是轻盈、柔和、优美和丰富,如图2的顶棚及线角的曲线设计,使空间富于变化,在空间的氛围营造上体现了温馨之感的人情味。

在装饰设计中,不同的曲线展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抛物线是速度的象征,螺旋线有旋转和上升的趋势,圆弧线更加丰富饱满,双曲线有动态平衡的美感,波纹线展现灵活多变,蛇形线富有吸引力等等,因此,在居住空间中恰当地运用线元素,可以增强空间的艺术效果。

(三)“面”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面是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重要的造型元素。在室内居住空间设计中,不同的面可以产生个性差异的不同变化,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征。

直线形面表现出正直、稳定、严肃,寓变化于逻辑之中,直线形面在空间中与部分点与线相结合,具有安定的秩序感,象征坚固、强壮、稳定、正直与庄严(图1)。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篇8

一、建筑美感概述

建筑美感的本质有: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空间形式理论(Space Theory)、文化产物论(Kunstgeschiche)、比例(Porpotion)等四项①。但是这四项建筑美感教条非常明显地是以理性物为核心的论述,缺乏主体人及其历史相对应思维,“空间”成了无地域性及无差异性的普遍假设物既存的生活空间必定是在社会生活的现实脉络中历史地被建构而成,生活空间的存在更与生活者存在着微妙相契关系。个体美好体验是构造空间美感的基本资源,也是形成特定时空情境美感经验的资源②。

从美感的角度审视,当前城市社会生活审美惯习或者仍维系于统治与中产阶级的美感品味,缺乏对社会阶层所分殊出来的美感差异进行讨论。又由于城市社会变迁,不同的美感形式正处于不可融合中而难以处理。本研究根据这一问题提出,经由文献分析法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空间美感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生活空间美感经验

思考居住区景观设计地方性美感经验,始终不能避免与建筑有关事务。建筑是人类所有事务的基础,在文明初即已出现,极端的说没有建造一事即无文明与文化。生活空间成了空间美学的基本会韵词,内含着主体生活世界意蕴。一般空间美学关心的是空间的抽象形式与其美感,反而不是对生活者在其生活空间中,对材料、技术与空间用途、需求等的经验加以探索。其实,空间的形成是形与形之间所形成的空间或立体材料内部结构的中空部份,能表现出形体的位置、方向、面积以及距离等。因此,空间本身不是设计元素,但空间美感却是由原理及元素相互作用而创造出来的。

图1空间构成的形式③

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地方性空间美感,有必要建构于关乎主体意识对地方的认同感受上。它起始于地方地理形势幻思与身体体验,和着地方历史事件与发生场景留存,确立其历史阶段与变迁,更因地方产业(尤其是农业与手工艺)前现代氛围与植入日常结构的交往。[2]因此生活空间美感经验必须是生活者的,于居住区景观设计总体营造的推展中,仍需对生活者所体验的、自我行为的好空间品质加以确立,形成一深具生活体验或人文、风土的独特诠释,空间美感研究即属这一范畴。

(一)材料、工法、结构形态与地方特质的相关性

发掘具有地域特质材料、工法、结构形态是塑造地方性最基本的要素。材料与结构形态不是一死的物品,而是与人身体和文化活动相互动的人文存在物,于生活者的主体意识中,因身体存在和文化活动,而对特定空间质材的可居性,有生活、活动向度上的深度诠释。由风土思维所引用材料、工法、结构形态,造就了营造形式必须反映(生活)活动者身体的操作逻辑,而非机械操作的逻辑。这种品质由作为审美对象“材料、工法、结构形态”─“人体及其活动需求”─“生活形态”所合铸的美感品质,符于身体空间性的美感书写。④它们可以随生活的变化而更易书写,在身体对空间的感受更易去主导空间的美感呈现,而且对于营造一事更易形成一主体审美意识。对居住区景观设计总体营造而言,可以期待这样的审美意识进入社会及历史脉络中,对地方经验形成一感觉结构(structure of feeling)的过程。

可居性的地方特质,正是一系列的历史脉络积淀着感觉结构,经营了所谓的地方场所,可用以抵抗现代性无地方性美感特性,从地质地势、农业生产与乡镇生活形态、建物建造与公共场所经营、生活物品与手工艺到一切再现的创造,均与生活者身体,尤其是触觉形成了地方性特有的“痕迹美感”。痕迹对审美意识而言,是领悟存在意义与在日常中了解时间深度回忆留念。日常生活中的痕迹于主体一如是记忆般,现实痕迹空间特性一如记忆剧场(theatre of memory),“历史的荣耀感”与“对现实困境的克服”两者,对于城市土地上的居住人们而言,均已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记忆的艺术(the artof memory)。⑤它可以促成人们有根性的情绪建构,有身份的自我认同与造象,并且形成人们对日常事务思维的前提。

(二)居住区生活结构产生的情境空间

空间意象把生活经验的丰富特性贫困化,而现代营造空间的再现方式过于抽象,把空间中的人体简化成单一特性的机能,致使空间不再是生活空间,而是建筑师的空间。使用者的空间是生活的,非再现的或想像的(conceived),与专业者的抽象空间相比,使用者每日活动的空间是具体的,也就是主观的。

空间形式不是依据几何分析而分类,空间形式是经由社会生活所需而被主体及其社会权力所建构与营造,事实上也因生活者对生活活动的自身参与,对空间的生活逻辑所需而讨论共议创生的,生活空间形成了生活结构中平凡的、有意蕴的美感。尤其当这一生活结构与地方产业息息相关时,总是塑造着自然与人文相契空间地景。

日常生活中呈现空间,空间是具体生活与身体活动的一部份,诠释理解这空间的主体感受,也恒是情境地、氛围地呈现空间,情境常说明着主体世界的建构模式。当前建构居住区景观设计美感在于召唤生活空间诗意品质,建构一属于主体创造的情境作品,不可复制地根著于地方历史世界中。所以生活空间不仅是一实质实体,和某人地方性活动而已,更是一精神心灵上的建构,它是生活者经验空间的概念,并且经验着与界定着日常情境,也称为“情境美感”。它围绕着家与居住区景观设计空间经验脉络。⑥情境美感为生活者带来熟悉的家乡感受,一种善意存在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世界,寻找情境存在意义即是审美的深度。生活空间以地方意蕴为建构基础,意蕴则引自于使用价值、行为诠释或期待以及地方的符号。

三、景观设计象征与时间性深度想像

城市本身便是人民的集体记忆;是与人为事实和场所密切相关的记忆,因此城市可以说是集体记忆的“场所”。如果视历史价值为集体记忆,也就是集体性以及地域理念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此掌握景观结构、景观独特性以及城市建筑的意义。就实质空间的角度来理解,地方的独特性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集体记忆是结合在一起的,涵蕴了天地人神四元的场所精神。

(一)象征性诠释沟通

符号象征的互动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项对话,使得寄寓于日常中的我们,得以经验生活的流动、发展、创造、变迁品质,象征建构更促成主体意识内在与外在相交融。而时空的主体意识因社会生活历程而建构,社会建构的场所是空间景观地景与认同间建立关联,诠解符号于生活世界的社会性中建立了其时间性的认知。

象征符号的创造是意图令生活空间,因主体的经验与思维同一于意义诠释与想像中,它则又涉及到形象思维(imaged thought)的处理,对事物的具体印象以创造的想像,显现于日常生活中。这显现的象征符号带着其独有的意义时间性。“时间”概念揭示人类生活及其在文化历程中的语言文字的“沉淀物”和“结晶”的内在含义,意义的时间起着一种时间性的运裁作用,使得在传统中“储存”的“沉积物”又浮现出来并流传着,同时又使“解释的时间”得以渗透到传统的内在结构,给予一新的作用,换句话说,“意义的时间”的实施,使得传递的时间真正地流动起。又使解释的时间获得更新。

象征符号所戴负的形象及意义,因着时间的传递与解释,促成了主体审美资源的灵感来源。唯城市的生活空间因历经数次的被殖民经验建构空间的主体意识薄弱,可谓象征诠释尚未成形,美感经验也未被记述与发掘,而目前的困扰转机正是自我认同的象征创造与日常生活空间、身体感触与姿态的合铸,形成特殊的地方性,尤其是原初体悟的空间景观;地理形势与自然传说的互铸,是将城市山川平原引入“城市生活世界图像”,并铸成城市形象的场所象征,乡镇聚落的成形在历史社会的因缘、生活空间与经济地景是根着本土的乡土风貌,聚集公共空间与宗教界域、绕境仪式有着身体姿态与信仰结构的神圣境域。对诸此的美感经验记述与诠解是城市迈向空间美学必要作为,因为每个人或每个地区共同体对自己的生活过程和生活经验的认识,是在自身生活的记述中,即(空间)“自传”形式中表现出来的。

(二)时间性想像重构

时间原本于社会生活中,扮演变迁、过程与主体记忆的综合表现,时间本系审美一维。然而,于现代性的生产中,时间反而金钱化地与空间扮演商品资本积果的社会权力一,因此时空基于商品生产经由社会实践的组织而被定义着。时空的审美特征不论前现代或现代社会,均以社群共同体的生活实践记忆,被标帜与具体化。时间性的具体化上是空间显现与流动的景象,透显著共同体的记忆、生活惯习、自我行为、生活建构与生存心态。所谓的时间性想像重构是针对城市社会变迁中,主体性尚未建构,有必要重新确认城市社会变迁过程中“历史图像”。

时间过程于日常生活虽然有结构性重覆,可是由于每一时刻独特性系来自于个体与社群社会实践与社会关系的具体情境,它既可成为社会权力资源,也可成为审美资料。确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意义并再现为“审美图像”,系帮助认知历史意义与自我认同的必要行为,它成了情绪、感知、感性与想像投射的地方、确认每个地方、乡镇社会实践中的时间图像,便在于一方面建构象征符号,一方面重绘历史图像。由并时性清晰形象思维积累成贯时性历程想像,促成历史复诠审美的精致化,老照片即有这一审美特质。

时间性想像重构也在建构城市历史社会现实的人文性,关于本土特性的氛围(aura),它涉及了感觉意象(sensuous image),身体语言的复苏,拟态的欢庆纪念,尤其是具有说故事的效应,使得空间的审美更丰富更具意向性。启蒙时代的地图罗列了所有幻思与,一如任何经验的符号均涉及了当时代生产,也变成了抽象与严谨的机能系统而反映于空间中的实质秩序。在刻意图建构城市地方与居住区景观设计美感的同时,扩大地理解城市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现实,是重新考掘美感经验的必要取向。

结论

重新考掘过去生活的历史图像就象在唤醒集体记忆,对流逝时光的氛围进行无声的发音,意在投射当下主体审美意识的想像,构置一可回归的精神处所,并且神入于过去生活光景的独特体验,形成因历史过程、地方现实、人物义气所合演的记忆剧场,将空间美感植入当前生活结构中。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空间美感部分,我们必须重新考掘过去生活的历史图像,投射当下主体审美意识的想像,构建景观上可回归的精神处所,形成因历史过程、地方现实所合演的空间美感。(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华,徐辉.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0

[2] 苏凯勇.小议居住区景观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3] 陈媛,王玉华.居住区景观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9

[4] 韩朝晖.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J].美术大观.2007

[5] 马一科.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J].民营科技.2007

注解:

① 高华,徐辉.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0:26-28.

② 苏凯勇.小议居住区景观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14.

③ 图片来源:本研究作者拍摄。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篇9

1 小户型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中对套型建筑面积进行了明确规定:套型建筑面积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要弄清楚套型建筑面积的定义就要弄清楚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的定义: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等于标准层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建筑面积;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等于本层各套型内使用面积之和;住宅标准层建筑面积按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或相邻界墙轴线所围成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显而易见,套型建筑面积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建筑面积不是一个概念,两者之间相差阳台面积。弄清楚了套型建筑面积的概念之后,马上考虑到:在保证功能布局舒适合理的前提下要在90m2套型建筑面积内设计出一居室很容易,设计出两居室就有些难度,设计出三居室就相当难了。那么,该如何入手呢?

2 小户型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

1)简洁实用,避免大而不当的浪费。小户型建筑面积的限制使得在小户型建筑设计中首先应贯彻的指导思想就是“简洁实用、不浪费面积”。我们知道,住宅套型空间分为很多功能区,例如厨房、卫生间、起居室、餐厅、卧室,再大一些的住宅还设有活动室、多功能室等房间或空间。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内要实现完备的功能分区,面积有一点浪费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各功能区本身的面积控制比较容易做到, 难点在于联系各功能区的交通空间。所以在设计时应更加关注交通空间,在组织好各功能区的同时努力控制交通面积,做到户型设计简洁实用、不浪费面积。走道、入户线路尽量短捷,小户型户内走道控制在一个房间以内,尽量结合餐厅、客厅等公共部位,保证采光及视线开阔;卫生间以最佳布置取胜,数量与户型面积相匹配。通常90m2的户型以三房二厅一卫为宜,卧室、客厅的入门位置及开窗位置直接影响房间家具的布置,要精心设计,避免大而不当的浪费。

2)功能齐备,不简化、不舍弃使用空间。在建筑面积受限制的情况下,有些户型设计不得已舍弃了一些功能空间。例如一居室设计舍弃了厨房,只预留了开敞的操作台;两居室设计舍弃了起居室,只设计了不能兼作起居室的小餐厅;三居室设计更是舍弃了诸如洗衣间等更多功能空间,造成住户使用极不方便。现在市场上流行的solo、零居室等户型设计实际上都是简化或舍弃了一些住宅套型功能区或功能房间,从而压缩了建筑面积后形成的小户型设计,严格地说这些户型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住宅套型。《住宅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因此,不论是几居室的户型设计,卧室、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等功能空间绝不可以简化或舍弃。

3)精心设计,合理利用好每一寸空间。良好的、考虑周全的前期建筑设计能减少装修和后期使用中资金和能源的浪费。对于小户型而言,较高的空间利用率就显得更为珍贵,精心设计也就更为重要。小户型的居住对象多半是单身的年轻人、新婚夫妇或独立生活的老年夫妇。其中,50~60m2甚至30~40m2类超小户型的住户群主要以单身青年为主,50~60m2以上相对较大的小户型住户群则以小家庭单元为主。就年轻单身人士这一类住户群而言,一般具有居住年限不长、流动性大、居住功能常多位一体等特点。与年轻单身住户群相比,老年和家庭单元式住户则具有相对稳定、活动较单一等特点,室内的静态休闲较多,对居住功能要求程式化,对储藏空间的需求量更大。在户型设计时需结合小户型“小” 的本质,综合考虑以上不同住户群的特点, 在细节上下工夫,精心设计,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寸空间,让设计细致入微地体现“以人为本精神”。

3 小户型建筑设计的关键问题

1)建筑进深不宜太大。套型建筑面积可大致理解为建筑进深与建筑面宽的乘积,小户型建筑设计中,若建筑进深太大,则建筑面宽就会相应缩小,从而导致房间采光、通风效果不理想。住宅建筑进深通常控制在12~14m,小户型住宅建筑进深就更应小一些。以两居室设计为例,若建筑进深为12m,扣除外墙、公共空间(楼、电梯间),建筑面宽大致为7m左右,正好布置一个开间3.6m的起居室和一个开间3.3m的卧室。若建筑进深再大一些,起居室和卧室的开间就达不到上述尺寸,从而导致房间采光、通风效果不理想。

2)精细控制公共空间面积。从套型建筑面积的定义中可以看出,90m2建筑面积是包含了公共空间面积的,要想在有限的面积中创造更多的套内使用空间,精细控制公共空间面积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小户型建筑设计中精细控制公共空间面积有以下方法:在公共电梯厅及住宅大堂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交通面积、缩减管井面积,合并楼梯平台与电梯候梯厅,以获得较高的使用率。但走道、楼梯平台、电梯候梯厅宽度都必须满足国家规范,并方便住户使用。

3)各功能空间设计注重复合利用。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内要实现完备的功能空间.仅靠压缩每个功能空间的面积往往是不够的,甚至有时还会使户型变得不合理。这时复合利用各功能空间就成了解决此问题的好办法。根据功能空间使用时间的差异进行复合利用,提高空间使用率,可有以下做法:起居室与餐厅合用;起居室与多功能室合用;阳台与洗衣空间合用等等。

对于小户型来说,卫生间和厨房这两个功能空间是灵活性设计的关键所在。提倡厨房、卫生间的复合利用更是小户型设计的重中之重,如开放式厨房与餐厅的复合利用;卫生间按功能分间有利多人同时使用,卫生间前走道与洗衣间复合利用等等都是住宅空间复合利用的好办法。

4)建筑外形尽量避免过多凸凹。建筑外形避免过多凸凹可在相同条件下节省外墙面积,从而使有限的建筑面积更多地被应用到套型空间中去。建筑外形避免过多凸凹也有利于建筑节能,使小户型建筑更符合建筑发展趋势。

5)注重使用空间的灵活性。小户型的使用者绝大多数是生活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年轻人,随着使用者生活的变化,原来的户型布局渐渐不适用了。如果户型空间可灵活分隔,那么,不论什么时候小户型都能适应使用者的要求而不会被淘汰。要实现这一目的,可根据户型使用者的家庭结构、生活模式、职业更换等变化进行调整,采用大空间结构体系、可拆装的轻型隔墙和可改动的设备设施等技术予以保证。

4 小户型建筑设计的深远意义

现在很多住宅是短命的,尽管是按照寿命50年设计的,但就目前市场上的实际情况来看,住宅的经济寿命大概只有20~30年,原因是灵活性差、改造的余地太小、选材和维护存在一定问题。因而,对90m2以下中小户型的研究可以催生“长效住宅”。增加住宅的灵活性设计,实际上是实现“长效住宅”的有效手段,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和经济寿命,与节能、节材的大原则相一致。90m2以下中小套型住宅设计需要特别关注人的居住行为和人体工效学,而上述论点也正是从这些方面提出了增加住宅灵活性和舒适性的诸多建议,提倡住宅设计满足全寿命周期的需要。综上所述,小户型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现阶段建筑师面临市场应该进行的工作,更是为了住宅发展应努力研究的课题。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小户型住宅设计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协调技术、经济与人的关系,提高其适应性,满足人们不断变化、不断增长的居住需求,最大可能地开发其潜力,最终使小户型住宅充分发挥其“小户型、大空间、高效能”的特点,成为人们期望的经济小康型住宅。

参考文献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篇1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在对最为基本的居住需求得到满足后,已经从之前的对室内装修的关注已经转向为对室外环境质量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国住房改革之后购房者基本上都是自筹资金,由于购房需要花费较大数额的资金,人们就必须对自己购置的不动产进行慎重的考虑,以确保自己购置的房产能够保值和升值。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之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室外环境的好坏将成为影响人们购房决策的一项重要的因素,会对购房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暗示作用,因而加强居住区室外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将会对房地产市场的发来带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1基本理论概述

1.1健康住宅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对健康住宅的含义并没有明确和统一的标准,一般而言,所谓健康住宅就是指住宅在满足基本建设的基础上,以提升健康要素,能够满足居住者身体、心理以及道德都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能够为居住者营造出安全、便利、健康的舒适环境。

1.2 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1.2.1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含义

所谓居住区室外环境就是指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周围的空间,其本质是指空间意义上的环境,和居住区内环境的定义相对应。

1.2.2居住区室外环境的特点

居住区室外环境作为居住建筑的附属空间,是居住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属于一种附属环境。其主要特点为:首先,室外环境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自身的特点功能,是某种空间意义的一种表达。其次,室外环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环境艺术和其它艺术形式类似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组织结构,室外环境能够利用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的差异性,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和肌理表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地域性和民俗文化性,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结合后形成的艺术形式。

2、健康住宅理念下室外物理环境的设计

2.1 住宅布局的通风设计

在小区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注重对住宅优质空气的环境设计,其中影响室外通风的主要因素就是建筑物的朝向和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以及建筑物的长度和高度。因此,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把居民楼设计为最大限度的面向夏季主导风方向,并且应当留有适当的开口或者在设计居民路形体时形成风洞,从而有利于空气穿过建筑群,形成穿堂风。这样就能够使得小区的污染物快速的扩散,

2.2室外光环境设计

光源是人们居住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既要重要保证室内能够有良好的采光,又要遮蔽日光和避免眩光污染。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到室外环境的夜间照明以确保行人的安全,在选择夜间照明灯具时既要保证设计的灯具能够保证居民晚间行走,又要不影响居民的晚间休息,通过设计灯具的照明度、安装位置以及周边的绿化环境设计来解决这一矛盾。

3、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室外环境设计

3.1空间的可达性设计

空间的可达性设计的主要设计理念为无障碍设计,也就是说怎样使得设计更加体现出便捷性。具体对于居住区室外环境来说,可达性设计的主要设计目标是要能够使得居民能够更加容易的在空间中活动,如设计出入口坡道、扶手以及照明等设施。设计的过程要更加注重室外环境中水景的深度、构造的安全以及水体的洁净度。在植物的配置方面要选择那些五毒有刺的品种,另外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老人和儿童的安全性,在傍水、游戏场地以及运动场地多设计安全防护设施。

3.2设计不同层次的人性化空间

在人类的需求中既有对公共交往的渴望,又有对于自己私密的保护意愿。人们之间完全的亲密接触和一点不接触都能够对于人类的个性造成极大的伤害。因而,每个人既需要拥有自己的个人小空间,又要具有和其他人进行接触、交流的机会,环境对人们的这种需要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组织这种需要实现的一面。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最为基本的特点就是能够创造出有利的条件能够使得人们这两者之间的需要达到平衡,即实现人们的私密性和公共性。因此,在居住环境的设计中就包含了私密性与公共性这两方面的空间。

以健康住宅理念为指导进行室外环境设计时将外部的大空间划分为小空间,使得空间能够变得更加充实,显示出更加浓厚的人情味。并且需要对划分出的小空间进行进一步细化,在开放的大空间中涉及出校对私密的小空间。但是私密性小空间边界的设计也要有一定的开放性,采用弹性边界设计。在进行空间划分时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例如,采用标志物、地面高差以及其它景观小品等。

另外,空间设计要能够创造出多样的视角,使得居民能够欣赏到环境内的各种景观,并能够赋予它们不同的形式和功能,使得居民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选择愿意停留的场所和位置,从而使得空间显得更加丰富。

3、结论

诗意的栖居是人类共同的居住梦想,从古至今人类都为这个梦想不断的能力研究和实践,因此,在健康住宅的理念下,室外环境的设计要要以人的需求和行为方式为基础,通过对空间的使用方式和人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是的吧设计具有可达性和层次性,从而使得居民真正的实现健康住宅。

[⒖嘉南]:

[1].开彦.抗非典,积极倡导健康住宅.住宅科技,2003 (5):3-5, 17

[2].开彦,张文华.健康住宅一人类居住健康与健康的人居环境.住宅科技, 2001(11):3-6.

[3].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篇11

高层建筑的蓬勃崛起,不仅给城市增添了生机,给人们的生活、娱乐、购物等带来了诸多方便,同时也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在促进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如人们生活外部空间变得狭隘、高层建筑的室内通风排污变得困难、人们与自然环境的接触越来越少、高层建筑的高能耗高物耗等,均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健康。同时消费者对住宅这种特殊商品的消费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选购时对住宅的外部环境、内部设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要生活便利,更要居住健康。洛阳东方今典4号,5号,6号高层住宅的设计在外部空间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内部空间设计的人性化、材料的选用、对自然因素的利用等均体现了对居住者身体健康的关注,体现了住宅健康设计的理念。

1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洛阳市洛南新区,紧邻洛浦公园,场地基本平整,地块条件较好。该项目一期工程包括4号,5号,6号楼及其裙房、地下室,总用地面积11.67hm2,总建筑面积200474m2,地上总面积184774m2,地下总面积15700m2。4号楼为一梯四户塔式住宅24层,5号,6号楼为通廊式高层住宅22层。

2总体设计

2.1场地概述

该地块周边交通四通八达,多条城市主干道环绕四周,市政设施配套完善,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均已通达地块,尤其是紧靠洛浦公园,地段极佳,区位优势极其显著。4号,5号,6号楼位于一期工程最北段,北面朝向牡丹桥头,正对东方今典规划商务区,南侧为正在建设中的花园洋房多层住宅区,东侧紧靠洛宜公路。

2.2总体布局

进行总体布局规划时,结合洛阳城市现状、周围自然条件及环境因素,综合考虑道路结构、功能分区、公共设施布局、建筑群体组合、绿化系统等,在紧邻洛宜公路一侧及最左侧设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设人行、车行分流,便于人、车流的出入和疏散,地下可停放590辆车;地下室设有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池、配电间及空调机房。地上部分设167个车位,建筑四周道路环通,满足车辆通行及消防要求。

2.3立面风格及室外景观环境和绿化

该建筑紧邻洛浦公园,立面采用大块玻璃窗处理,居住于其中可享受优美的室外公园环境。同时,在保证布局紧凑、合理,交通通畅、便捷的同时,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绿化(绿化率38.42%),创造和谐、幽美、明朗、亲切、大方及富有个性的居住生活环境。

3建筑设计

3.1建筑单体设计

4号楼24层,为一梯四户塔式住宅,设两部高速电梯满足垂直交通,两部剪刀楼梯满足疏散要求,户型面积110m2~130m2,平面布局紧凑,标准层使用系数70.5%。5号楼,6号楼均为22层,功能为通廊式住宅,其中5号楼布置小户型,每户面积47.11,可为单身白领提供居住休憩的理想空间;6号楼布置较大户型,每户面积95.66m2,可满足居住会客等多种功能。

3.2基于健康的室内设计

采用明厅、明卧、明厨、明卫的设计。在非采暖和空调季节,住宅中重视引进自然通风,并争取在夏季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节能),同时在公共空问如大堂、电梯厅等部位也加强自然通风;窗户的功能从重视“景观”和“采光”转而更加注重“通风”,并且实现大流量的通风,通过增大窗口和改革开启方式可容纳更多的阳光、空气和绿色景观,提供有利于健康的室内环境。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节能降耗,另一方面这种能实现“通风、对流”的住宅更加符合居住者对健康的要求。

居住空间设计概述篇12

当代人的居住恐慌,绝大部分来自于没有实物参考的“臆想”。与不可修改的“现实”意间的巨大落差。面对图纸效果图的凭空想像,并不能直触心底真正所需;各种机械的单品配件,也不能给明晰自己内心定位提供任何帮助。不知我在哪里,何谈我该居于何处?

而将灵魂物化的最佳方式,无疑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不单由收入。地位,穿着,健康考量,更由个性,文化、信仰,价值观标的。作为人格直接外延的居住空间,如能完美物化主人的生活方式,毫无疑问将使2,3的生命时间都在水融的流畅舒适中度过。

此次系列活动承载体――博洛尼强力推出的“16间宅”,正是16种生活方式的镜像概念。16套性格分明的宅间,为消费者提供绝佳的灵魂体验场所。

16间宅被分别命各为:罗马假日^新怀旧,炫奢华,九朝会、新经典、部落文化与都市游牧情节,男性主张,女性主张占上风,永恒,雪茄记忆,珐琅黑,国际禅,生活在书房、威尼斯、新装饰主义,蔷薇红。宅如其名,每一宅间对应一类人群,映射一类鲜活的生活方式。

罗马假日以同名电影中奥黛丽前本的圣洁优雅形象为魂,映射积淀历史厚重感,肩负荣耀身份,注重家族文化传承的成熟人士,具有古典气息的室内建筑感,居室中原汁原味的历史载体俯拾即是:新装饰主义则对照苏菲・玛索在电影中花朵般娇美青春的Fanfan,阳光浪漫,初涉世事,“一切都美好着”的都市丽人,黄橡与白烤漆活力四射,纷繁炫丽的配饰无处不在。而九朝会之于拥有中国文化自信的国际化人士,炫奢华之于特立独行,璀璨夺目的演艺明星等十余种对照,也充分展现了一种生活方式下的人群,究竟能被怎样的色块搭配。空间构型家具风格所感动,继而享受家的舒适。

16间宅对当代人灵魂的精准扫描,源于中西合壁的强强携手。博洛尼并未以收入行业等市场常见的简单属性为标准,而是选择人群的社会属性作为为出发点――寻找在文化,个性,阅历上具共同特性的一类人,以心灵皈依为诉求,为他们设计延展个人性格的居住空间。同时,博洛尼力邀影响了一个时代审美观的意大利人里帕里尼参与设计16间宅。里帕里尼以佛罗伦萨大学教授,极简主义领袖身份,继承并颠覆着后极简时代审美风向。他对于如何以美学理论,材质对比,色系处理等当代设计语言,表达一种心情,y 种欲望。一种信仰,可谓驾轻就熟。在16间宅的设计中,他对大胆颜色,有机纹理的使用,以刺醒想象力的视觉概念呼唤人们内心的灵魂所需。

Y轴,理性阶梯――7个姿势消解中国人家居困惑

在设计空间,功能时,消费者最大的困惑在于:“空间够不够了?功能全不全了?有没有什么没想到?”

这种困惑,根源缺乏逻辑准则你甚至不知如何衡量空间功能是否完善,怎能凭“感觉”下一个最终判断?

博洛尼此次刮新推出“7个姿势”的概念,正是为理性判断家居合理度,提供了简便精确的计算法则。

7个姿势概括了每个主人在宅间中的所有身体形式。自坐,及靠,至卧,再经每项细分,描述了所有居家时间中,工作,娱乐,休闲的各种身体状态。一个完整和谐的居室,应涵盖承截7种姿势的功能家具,和与之相匹配的空间划分,才能在健康,功能上达到均衡实用。只有休闲位的沙发靠卧,而无工作位的高凳坐姿:过大区域的烟斗椅休息模式,挤压了卧床睡眠模式空间,等等。显然都不是完整的家居状态。

而针对每一姿势,博洛尼又自当代设计源头包豪斯汲取灵感,为国人的各种脊柱形态配以最恰当的家具设计。其中每一弯曲角度、每一软硬材质,每一流线构型,均出自历史经典造型,又结合国人身体特质进行再设计。

当使用7个姿势的概念分析家居设计时,混乱的逻辑思路顿时清晰。我的居室是否涵盖7个姿势?每个姿势的载体一家具位置是否合理有效7每件家具设计是否科学、符合中国人脊柱形态?依次比对,结论立判。

家居新坐标――博洛尼引领家居消费新潮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