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环境设计合集12篇

时间:2022-04-27 08:44:38

居住区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1

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should be the economic benefit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combined,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to achieve enterprise target function, environment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requirement, build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liv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al desig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带来生态环境矛盾,且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大自然的生态渴望更加迫切。城市园林作为石屎森林中唯一具有生命的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居室,但这都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中,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现在的人们大多都从维持生存改变到追求精神层面的生活上来。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但也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悦即环境美丽和舒适。为此在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时,将使用功能与环境美融合在一起显得十分必要,并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一、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的内涵

1.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例如,以往常用高大围墙将一些树木及绿化围起来,生怕春光外露。现在多采用低矮或通透的围栏进行分割,据能满足功能所需又能人性地分享景色。因此,环境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 研究 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1.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气候与植物间的关系;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1.3 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1.4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如越秀城建的岭南湾畔小区,以浓浓的岭南特色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二、住宅区规划设计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居民结构呈多元化,现在多数住宅区的居民均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加上工作与居住地点分离,居民大约只有1/3的时间生活在住宅区内,使得住宅区内居民的相同属性减少,这是造成城市居民邻里关系冷漠的内因。以前许多住宅区只重视各自生活上的需要,忽视了居住环境室外交往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设计,这是造成人际关系淡薄的外因。在前述因素的制约下,居住环境必然不够舒适、和谐。建筑、景观设计师如何创造出一些便于居民进行交往的公共活动场所,使居民间相互见面交流机会增多以加强邻里联系,达到构建和谐社区的目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居住空间环境设计

我国古代建造出的闻名于世的园林之所以能在当今还受现代人取悦观赏而久居不衰,其巧妙支出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穷,这种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的启迪的。

3.1为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到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3.2为充分利用空间,把居住环境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面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有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适合的位置。此规划布局与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手法相似,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3.3注意视觉环境。建筑、环境设计师在着力营造富于特色的景观环境提升整个居住区品位时,应注意:(1)环境设计应与整个居住区风格协调。居住区建筑风格奠定了全区环境风格的基础,西方园林追求恢弘的气势,构图工整、装饰小品多为西洋古典柱式以及喷泉雕塑,中式园林追求自然朴实,构图自由,装饰小品多为假山石及亭台楼榭。目前居住区规划大部分都是以一种风格为主综合运用两种造园方法。(2)充分利用自然。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居住区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3)整体精细设计配合。居住区环境要总体构思通盘考虑,既要有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结构,又要有不断变化的空间序列。对环境细部要有精细设计,既可以借鉴传统的遣存,更可以将声、光、电、喷泉、不锈钢、玻璃、彩色涂料等综合运用在环境设计中,以求创造富有现代感的居住区环境。

四、结束语

总之按照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环境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质量。于开发商而言,生态环境良好的居住区有着更好的市场前景;于消费者而言,人们更愿意选择环境好的住宅,这在广州市房地产开发市场上已屡试不爽了:营造好环境已经是居住区开发策划的重点,也是市场销售不可缺少的卖点。另一方面,美丽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涛.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2

1.1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的忽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状况。然而,设计师们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适当引入国内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对外籍人士现在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适当营造欧式居住环境,对丰富我们的居住区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是成为“风气”和“时尚”,就走入了误区。

1.2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设计师们往往忽视了居住区景观环境诸要素在各种不同空间的具体要求及相互冲突。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关系。

1.3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1.4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

2.1绿化种植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活动、游憩的重要场所。植物在绿地景观中犹如建筑材料可作为地面、天花板、墙面等,其变化极为丰富多彩。植物又不同于建筑材料,它们富有生命,会随着季节生长、开花、结果。它们是活的建筑材料,被称为软质景观。它们与硬质景观的建筑等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生动的居住绿地景观。

①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②植物配置。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每一种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合理地搭配,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2]。配置时应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2道路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内;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即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同时道路也起到景观欣赏的路径作用。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设计时,要分级明显、构架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分流合理,考虑便于居民出入以及消防和救护等需要;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保证居民区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步行路和路侧的植物种植要形成绿荫带,且景观道路要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使人经过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

2.3建筑小品景观的设计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除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起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①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②室外工程实施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③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④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器具、休息亭等。

活动设施,尤其是儿童游戏器具的场地设置要特别注意,一是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二是远离主要的交通干道、停车场和地下车库的排风口,三是地面最好铺设防滑、防撞的橡胶垫,以保障儿童安全。

雕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传统的雕塑多在绿地的中心部位或结合水池、喷泉设置,成为视觉中心。现在的雕塑无论在造型、材料、色彩,还是设置位置都比以前有较大的发展。造型既有具象的又有抽象的,既有真实的又有变形的。位置有些看似十分随意,如在休闲步道上设置一组妈妈推着婴儿、夫妻手挽手的散步等真人大小的雕塑,真实地反映生活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类雕塑虽只起陪衬作用,但在造型上是以理性的方式塑造场景与装饰空间,在功能上烘托气氛与增加情趣。新晨

3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要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以全新的生态环境观念,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并使居住区环境更完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3

前言: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

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

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2.居住小区

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

3.住宅组团

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

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和规模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但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大小不一,人民生活需求水平不同,而且居住区规划的理论还在继续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居住形态,因而不要简单化、模式化,不强求划一。dolcn.com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

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

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

(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

(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2.道路设计在线.中国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3.驳岸

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

4.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设计在线.中国

5.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

(1)雕塑小品雕塑小品又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使用的材料有石雕、钢雕、铜雕、木雕、玻璃钢雕。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广为使用的“情景雕塑”,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耐人寻味。苏州“名都花园”活动广场中设计的三块屏风钢板,上面镂刻着百家姓,太阳光影的作用在地面映射出黑白字迹,宛如一幅书法作品,孩童在大人带领下寻找自己的姓氏,雕塑小品发挥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如苏州安居工程“新升新苑”入口“年年有余”抽象雕塑,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心愿,贴切“安居乐业”的主题。

(2)园艺小品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中,芭蕉、太湖石、花窗、石桌椅、楹联、曲径小桥等,是古典园艺的构成元素。当今的居住区园艺绿化中,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其中有的是供观赏的装饰品,有的则是供休闲使用的“小区家具”。

(3)设施小品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公告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等。比如居住区灯具就有路灯、广场灯、草坪灯、门灯、泛射灯、建筑轮廓灯、广告霓虹灯等,仅路灯又有主干道灯和庭院灯之分。这些灯具的造型日趋美观精致,还可和悬挂花篮以及旗帜结合成为居住区精美的点缀品。上述小品如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体现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设计。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川村改造逐步展开,住宅建设在实现住有所居的同时,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创新。所以,在居住小区设计中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居住小区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人们看到的东西应尽可能地做到是美的。居住小区首先要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和合理的布局,使人们切实感受到居住环境的优美和便利。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改善住宅居住环境的意愿越来越迫切,虽然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住宅供需矛盾得到极大改善,但这都停留在解决人的居住问题上,大都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壮大,住宅已经实现了商品化,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广大建设者、规划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居住区的环境与景观设计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具有丰富内涵的居住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要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整体概念性规划。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参与设计的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进行反复论论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保证在景观设计时,居住环境整体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这在我国各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但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而且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这样的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居住在这类环境里的人们常常埋怨:“活动的地方都没有”。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有的甚至居住多年邻里间尚不知姓名与职业,更谈不上有什么互帮互助的友情,以往庭院中的和睦相处、热情相待、彼此关怀的邻里关系已蔼无存。由此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和谐的因素,同时给社区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规划设计者主观努力的问题,没有活跃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在规划设计中忽视了人们的更高标准的生活需求的设计原则,同时建筑设计与规划脱节,建筑形成单一,对总体的环境效果相对来说考虑得比较少,对外部空间处理流于粗线条。

怎样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住宅生活方式的转变,让人们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缘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廊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2 居住区生态空间设计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5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设计中要把二者协调好,以达到居民生活舒适、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寒地居住区是寒地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其发展和建设体现了寒地城市人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住好,还要有越来越多的精神生活。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长期以来人们对寒地居住区的设计往往只注重其物质单元——住房,认为冬季里让人们有个温暖的家就够了,而没有深入分析寒地居住区的系统结构和为之配套的空间设计。因此,作为寒地城市,在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的特点。通过与寒地城市的地理气候特点相适应的规划的实施,使寒地城市居民能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独特、丰富、高水平的生活,从而使寒地城市充满生机,展示出一派人性化都市的景象。

在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自然环境方面    居住区规划要遵循本地区气候的特点。利用当地气候的有利因素,改善其不利因素;寻求适应于当地气候特点的建筑形式,利用建筑自身的气候调节能力创造怡人的小气候。

1、日照——阳光对于人类的生存、生长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儿童如长期得不到阳光照射就会患佝偻病。阳光具有强烈的热效应,在冬季能提高室温是寒冷地区的重要热源补充,可起到节能的效果。同时阳光能促进花木的生长,提供美好的室外环境。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吹寒风且带有风沙,阳光在寒冷的气候下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令人振奋、欢快。因此住宅布置中应充分注意朝向,冬季要争取日照。为了保证建筑有良好的朝向,主要街道宜采用与子午线成30°-60°角的方向布置。在住宅布置中,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向开大窗,北向只开小高窗,屋顶、外墙要求保温防寒,并要防止冷空气和蒸汽的渗透。建筑形体较为严密厚重,外闭内敞。同时,也应改变单纯地按照日照间距南北向行列式排列,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丰富了空间环境,又提高了日照质量。归纳以下几种方法:(1)、住宅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2)、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的布置(3)、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布置。(4)、适当增加东西向住宅,不但增加了建房面积,还可扩大南北向住宅的间距,形成庭院式的室外空间,庭院内冬季可不受寒风的侵袭,改善了室外小气候。

2、通风——局域的通风有赖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利于空气流通,建筑布局要为整个居住区提供自然通风的环境。采用南敞北闭法:夏季引入季节风,冬季遮挡北来的寒风。主要居室向南,具有良好的日照与通风条件,同时对小区小气候有好处。南边的低住宅呈三点式布置,向季节风敞开,对通风特别有利。

(二)人文环境方面

居住区规划应以人为本。寒冷地区的居住区规划应该充分体现人的地位和作用,要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身心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公平原则下,使寒冷地区城市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自由的权利和轻松、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条件。从而更好的适应严酷的生活条件,使人们从“猫冬”中走出来,进入到积极的户外活动,使夏天的活动在冬季里得到延伸。寒冷地区的居住区要为居民提供优质、舒适、上层次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室外活动。在公共空间设计上,创造富有吸引力的冬季户外活动空间,增加寒地城市环境的魅力,抵消人们对寒冷环境的畏惧。既要保护人免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又不能使人与自然过分脱离,形成一个丰富合理的户外游憩活动空间体系。

1、住宅设大堂 ——大堂的最初形态是门厅,是从楼外到家的一个过渡空间,承担着为住户等待电梯预留空间、供人流集散的任务。大堂的应用最初还多属于酒店、写字楼及高档公寓,近期很多住宅楼宇引入大堂。现代社会的人们都希望通过公共空间实现邻里间的交流,大堂恰好可以满足实现这种功能。 另外,大堂还为北方冬季住户活动提供了一定空间。 不过,不能将富丽堂皇的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的大堂风格搬到住宅中,会让人产生不协调与浪费的感觉,要在细部处理上体现自然与家庭的气息。

2、会所 ——居住区的居民密度加大,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疏远。 会所是可供小区居民交流、活动、休闲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北方冬季天寒地冻、出行不便,人们希望出行的时间尽量地缩短,会所为居住区居民就近购物、活动、休闲及交流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的环境,加大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

3、喷水池和大面积草坪应慎用——在北方喷水池无实用价值,一年开不了几次,到了冬季通常为了防冻就停止使用了,在居住小区内实属浪费。有条件的居住小区可配建浅水池,夏季可作戏水之用,冬季结冰可作溜冰场。另外,住宅景观设计采用社区中心大片绿地的做法。在北方到了冬季,草坪枯萎了露出光秃秃的土地,造成景观的不完整性;另一方面,中心绿地易导致居住区内不同区域的住宅近宅景观差异性。因此居住区应尽量少用大面积的中央绿地,而采用线性景观带的方式。小型景观绿地、休憩公园、室外健身场、儿童乐园、露天咖啡吧等都沿线性景观带分布,提高了住宅景观的均好性,也让景观具有了很好的可利用性。同时景观设施在万物凋零的、萧瑟的寒冬里也起到了活跃居住区气氛的作用,有利于住户在社区的优美环境中拉近彼此距离,进行交流。

4、造园材料应本地化及四季兼顾——居住区造园植物须坚持北方地区性。不仅使居住区园林极具个性,而且植物的本地化也有适应性强、易生长、少病害、维护少、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植物配置应充分选用不同花期的开花植物与四季常绿植物搭配,使居住区四季皆有景,即使是冬季也不乏绿色,从而丰富居住区的景观。

5、外墙的色彩——在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区建筑在色彩上采用黄、淡黄、乳白等一些中等明度的暖色和中性色基调,这些建筑又常取络红、深绿、青灰等为屋面色调。在冬季,蓝天、绿树、白雪、红顶交映成绚丽的美景,给人以温暖感觉。

6、发展夜景观——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却漆黑一片。因此,居住区应加大夜景观的设计,以促进居民的夜生活。特别在寒冷的冬季,北方日短夜长,夜景观的作用更是突出。夜景观不仅是活跃居住区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夜间可识别性。例如,充分利用冬季积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来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间景观。

7、重视居住区的安全性——安全是人情化设计最根本的体现,也是公共空间最首要的要求,这一点大到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小到居住区的建筑物细部处理都有着具体要求。例如过街防护,驻留空间的遮蔽风雪,人行道的防滑除雪设计,阳角线的倒角磨光处理等。更好的促进了人们在冬季从室内走出到室外活动。

综上所述,在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中应充分注意与当地的气候特征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丰富合理的户外游憩活动空间体系,为人们在冬季进行室外活动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6

应该了解到,人类行为是人类心理的重要反映,同时人类行为目的和人类行为动机的存在也是为了满足人类心理需求和实际需求。因为人类是居住环境的重要主体,人类心理因素和人类行为因素是具体环境设计过程中的依据与根本。从实际角度而言,居住区居民行为主要分为室内行为和室外行为两种,可利用人类文化和人类社会行为等对基础性居住区环境设计进行有效利用。

(2)居民行为特征要点分析。

居民行为在居住区环境内部的表现成丰富多样趋势,同时具备一定行为随意性和行为偶然性,但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居民行为表象中,居民日常行为实质上具备相关规律性,以下是详细介绍:第一,目的性强。目的性强是整体居民行为特征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这类居民群体中的基本方向性也相对较强,居民行为路线一般较为固定且路程距离被预订为短距离,所以此时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应遵循这一居民活动特性和居民活动路线,反之则会被抄近路而破坏整个设计以至达不到预期居民区环境设计效果。第二,无目的性。无目的性居民行为特征中,居民具有无目的移动性特点,这类居民主要是指没有确定目的而随意进行区域性移动的人群,无目的性居民方向和无目的性居民路线并没有固定选择,有时最短行进路线也并不是其最佳之选。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基础性活动时间与交往行为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活动时间越长,其自身内部交往行为发生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延长无目的性随意移动居民群体的基础性活动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也是我们在进行环境设计过程中所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之一。

(3)居住区环境与环境设计。

广义而言,居住区环境群体中住宅内部环境才是核心,具体居住区建筑以居住区内环境形式存在,而住宅部分则被原定为基本外部居住环境,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部环境,其居民拥有此环境的占有权,但是居民外部环境则归全体居民成员共有。居住区环境设计就是为满足居民的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居民创造经济、实用、美观、合理、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环境设计不仅关系到技术,还关系到艺术创造的过程。

2在尊重居民行为基础上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综述

(1)注重实际调研与分析。

居住区环境设计质量评估并不是由开发商和相关设计师所决定的,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其应由环境使用者居民来进行对应判断操作和决定操作等,此时环境设计师应该进行充分调研和实际分析,在整合主要调研结果后按照调研信息进行后续居住区环境设计。

(2)对居民区内部居民行为习性等加以重视。

居民与居住区环境关系十分密切,但此种关系要求特定人群与特定环境二者联系起来,在居民区中,居民会进行一些长期活动,活动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特定活动模式和相关特定居民行为习惯等,居住区环境设计者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过程中应该尊重特定人群行为习惯,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以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民需求。

(3)以居民需求为主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

居民心理需求主要包括居民心理领域性、居民心理私密性、居民心理个人空间性和环境认知心理效应等,上述居民心理需求决定着最终居住区环境设计模式和环境使用方式等。换个角度而言,居住区环境设计同样影响着居民心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过程中应将居民心理需求放在首位,这样做出的居民区环境设计才能达到居民使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3居住区环境设计要点综述

(1)对空间层次序列进行合理改造。

人类心理活动与人类最终行为表现密不可分,居民日常行为活动也会对居住区环境空间造成影响,二者呈动态发展态势,所以居住区绿地空间环境设计应以当地居民行为心理因素为设计标准。传统式住宅空间层次序列发展经历了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转变,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四合院的檐廊虽是交通空间,但由于使用人数较少,交通作用并不十分突出,所以成为室内外空间过渡的关键和引发交往活动的主要因素。现代居住环境中,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传统水平方向居住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下经济发展需求,此时需增加居住安全性和室内空间性能,外部环境设计过程中,应该提供一定私密性居住空间,此类空间层次要各不相同,运用此种方法便能有效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宽敞的广场空间和通透的广场空间使得居民可以进行自由运动和休闲与激动等,广场角落、广场转角和相关过渡区等需进行细腻处理和精心布置,适时添加坐憩设施,有效利用不同结构的遮阳伞并结合植物绿化进行私密空间创造,此时的私密空间需满足符合人体尺度和围合感等要求。只有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才能使不同的活动主体各得其所。

(2)在环境空间建立时使其具备一定可识别性且建立居民归属感。

失败景观设计和毫无特色的住宅建筑使得居民感受不到环境设计所带来的魅力和美感以及惬意等,居民只能够单纯借助小区宅楼编号进行具置找寻,实际并无归属感可言。从实际角度而言,要将重新建立起居民归属感与安全感,在环境设计中应从出入口处下功夫,因为出入口位置处具有一定标志性,心理暗示作用极强,居住区居民归属感倍增的同时也会使外来者产生警觉性。小区入口设计要具备个性与特点,是空间角色转换特性尽显无疑,使居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人”地位。在固定地点进行标志性建筑物设立,对入口道路线型、入口道路铺装等形成具有温馨、典雅气息的居民住在入口,同时可也将其当作居民休息固定停留点,可引发小区居民进行自主交往与活动,居民从进入小区到打开家门,通过个性鲜明的小区出入口、边界感强烈的庭院出入口、公共性氛围浓郁的住宅出入口,逐步强化归属感,体会到了家在一步步靠近。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7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居住是最主要的一项生活构成,现代社会,居住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规模越来越向大型化社区发展,居住区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开发者和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对促进住宅建设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是因为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从大的范围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包括多个部分,如建筑群体、交通道路、绿化设施、建筑小品等,都是环境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交通环境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道路是居住区交通环境设计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交通空间,也与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道路设施的完备,既可使居民行车、走路安全方便,又可增强居住区的整体规划效果。居住区的道路系统,与城市主干道道路系统不同,它主要是为本居住区提供服务的。为了保证居住区居民的安全,居住区道路根据需要,在设置时分为多种不同的形式,按照内部的交通组织,主要分为人车混行、人车分行、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三种基本形式。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通常在一些私人车辆较少的城市居住区出现,对居住区整体规划来说,这种道路设计似乎显得很凌乱,但这种做法对人们的安全问题影响并不太大,而且还可以节约用地,因此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是指将道路按功能分为两套独立的系统,使车行与步行的道路分隔开来,使交通更加有次序。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与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在设计思想上可以说是完全对立。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是将人与车所行的道路分开,为的是解决小汽车和入行之间的矛盾,而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则是以“人车不应是对立的”思想观念,将交通空间与人们的休闲场所、玩耍场所等生活空间联系在一起,主要强调以人的自身素质来达到安全问题。在设计道路时,通过将街道设置成多弯式,来减低车行的速度,同时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居住区的道路除了选择好某种交通规划形式外,这些道路还要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需求,如交通活动、各种公用车辆的通行、工程管线的需要等,按照这些功能需求,居住区的道路可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道路的设置都有所不同。居住区内的一些主要道路,用来连接居住区与居住区之外的交通所用,通常称为“第一级”,道路的总宽度约为 20—30m。第二级道路是指居住区内部的交通道路,一般比一级道路的宽度窄 l0~16m。二级道路以内,还有连接住宅组群的三级道路,由于人行量较少,比起二级道路又要狭窄许多。此外,居住区内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也可归为道路等级之中,宽度一般在2.6m 以上。当然,这些数字并非是所有的城市居住区都必须要遵循的规则,这只是众多居住区中采用最多的一种,一般的城市居住区道路的宽度都是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居住区的交通道路,是人们行车或步行出入小区的通道,为人们的出行和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多数居民都拥有自己的汽车,并且每家每户都有自行车,在居住区的设计中,这些交通工具的存放也成为非常重视的问题。每个居住区内,均设有自行车车库和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车库的位置,在根据居民需要合理安排外,还要保证不影响居住区的交通。机动车停车场是居住区设计的重要一项,它的设计一定要与居住区的道路相配合,以达到居民停车与用车的方便。从居民的用车问题上讲,在居住区内留出停放小汽车的位置,显然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居住区交通道路设计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居住区的环境问题。车辆交通会造成居住区空气污染和噪声生成,通过对交通道路与居住区住宅之间的距离安排及道路的形式选择等问题的解决,可有效减轻居住区的环境污染。

二、居住区环境绿化问题分析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8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一、景观设计要素

(一)休闲自然的氛围

休闲的家居生活是回避城市喧嚣和职场的紧张,休闲是对大自然的回归,因此园林景观的影响尤为突出。休闲居住区景观和园林要自然,要体现出大自然原始的美,尽量朝原生态系统的面貌和与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风光的方向营造。植物是景观园林的第一要素,自然原生景观应以绿草与花香来布局。生态的绿色植物称之为绿草之美。绿草之美是多样化、乡土环境的美,乡土植物物种、树种植栽最适宜管理,维护成本最低。小区内如有丰富的水景生物,可更加丰富绿草之美的景观效果,可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人工景致。

(二) 舒缓心静的景观环境

现代居住区绿地设计不应只是编织大地的锦绣地毯,应当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对生态的保护。现代居住区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结合,绿带和建筑的融合,可为居住区营造出绿色的空间景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际也是对人类自己生存环境的爱护。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人合一”。居住区休闲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引导人们心情趋于舒缓平静,一入区就有一种绝尘脱俗的感觉,觉得和外面紧张的世界不一样,心情放松下来。植物色彩搭配不要反差太大,慎用大面积的简单而又紧张的几何构成,水景的安排也应该安静多于喧闹。小品和雕塑要宁静温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硬软景观规划与设计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二、住宅景观艺术化设计

(一)主题创意

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都应有主题创意,主题要体现设计风格,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住宅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商品,它不仅体现房主的社会经济地位、身份与个性,而且要满足他们不同的品味、文化和使用功能等个性方面的要求,根据业主的职业群体定位,个性、爱好与需要,整体设计充满人性化。追求艺术与环境相结合,文化与自然相融合。景观设计师只有选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主题,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景观园林规划。主题景观一旦确定,要真正精雕细琢,力求完美,住区档次高低,更能体现景观园林规划水准和设计师的功力。住宅景观设计的“主题化”特点应是突出个性,体现以人为本。它首先体现在设计上。设计应有一个主题指导思想,例如:体现环保思想的“可持续发展社区”、体现科技的“数字社区”,体现知识阶层的“文化社区”等等。景观设计的主题化造就了多样性的住宅区规划和建筑,各类风格的园林式住宅、主题园林景观的出现,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给你一个园林式的环境”已成为开发商一种主要销售理念。

(二)生态功能设计

住宅居住区生态功能设计,应借助植物以及其它一些生物物种的作用,把生态因子向使人感觉更舒适的方向调整。为此,应考虑更多的生物措施以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如行道树的选择既考虑林荫效果,又考虑为车道适当留出上空以便受污染的空气上升扩散;在北方,建筑物北侧的树木选择高大浓荫的常绿树,以阻挡冬季北风和拦阻夏日北晒,南侧主要选用冠形耸立的针叶树种或枝叶较稀、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使房间内冬季阳光充足,形成干燥暖和的效果。再如采取恰当的墙面和屋顶绿化,起到室内降温的作用;穿插能释放较多负氧离子的针叶树种或既杀菌又有清香气味的桉树类树种,从而使空气清新,等生态功能设计方案。

(三)三维的景观设计

造型花坛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花坛的应用可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花坛是按照设计思想在有一定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以园林草花为主要材料布置而形成的,具有艳丽色彩或者图案纹样的植物景观。花坛中的斜面花坛和立面花坛在调和住宅区绿化色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斜面花坛和立面花坛在高度的变化上比平面的绿地和立面的绿化更具有灵活性,加之花坛在颜色、图案上都能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景观生态的营造中,设计师应积极关注平时不被注意的角落,将绿化向立面、顶面、室内延伸,进行更加人性化、生态化的设计、满足绿化设计的三维性。

(四)住宅区景观有层次地布局

休闲居住区景观园林设计,应把放开视线和隐蔽景物尽量结合起来。开放式大空间给人的震撼是其它手法无法替代的,但要有足够的空间,如成片的绿地、水面、花坛等。隐蔽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把有碍观瞻的东起来,如垃圾站、变电柜、管线井、挡土墙等,是一种巧妙的设计。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把景观有层次地布局,居住区中心广场也可以草坪为主景,花坛为衬托,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而且由于绿树、花坛夹种在草坪主景之中,相互辉映,丰富了空间色彩与层次。小区花园是人们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景观设计师设计中重要的一笔,在楼宇之间合围成一个公共的绿色庭园空间,高层住户可以极目观景,多层住户享受绿色花园,整体创造出舒适的回家感觉。树木较密,给花园大部分地区带来了树荫,树荫下有供人们休息的座椅,创造出一个不受城市噪音和空气污染影响的健康宜人的环境,努力在功能和心理两方面满足居住者的需要,确切地说创造一个有情调的舒适的,温馨的交流沟通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倾心安详,一切如置身在大自然中。

(五)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选择植物树种生态学之要旨是植物和环境的统一。许多植物虽漂亮,不适应环境也不能用。而植物能否生长良好,可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及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符合植物天性的群落组配尤为重要。比如,开放式草坪和疏林草地选用的草种不同,透光乔木下和浓荫乔木下选用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不同;根能产生相尅性物质的树林下不要安排重要灌木成景而是安排下层开敞的野营地;池塘中大鱼要植食性等,都反映了这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考虑植物可能的环保作用,一方面使这种作用尽可能发挥到极至。如利用高大乔木叶量大、初级生产力高的特点,能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的释放做出更大的贡献;利用针叶树和桉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

三、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吸收国内外新设计思想,为人们创造更加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休闲住区的环境设计有休闲和生态、环保健康三层概念,设计要结合具体环境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中的水文、动植物等各种要素,以美学、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等理论为指导,实现休闲住区景观的美化、生态的优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在我们这个以“世界园林之母”著称于世的国度里,中国园林逐渐由注重建筑造景发展为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新型园林。西方文化的渗入,以草坪文化为代表,像一阵清新的风、一股新鲜的血液、为我国园林绿化增添了生气与活力。

参考文献: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9

一、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居住是最主要的一项生活构成,现代社会,居住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规模越来越向大型化社区发展,居住区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开发者和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对促进住宅建设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是因为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一个居住区的成功的景观设计,可以给住户提供一个优美舒适,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是设计场、空间及其内容,而应是体验,即住户乐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实感受,因此,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在强调功能分区、软硬地面处理、植物配置和环境小品设置的同时,更要注重景观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以意立景,以景生情,激发住户的“审美”。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元素

城市居住区景观的构成元素主要有两种:

1、精神元素

所谓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精神元素就是指人们心理上的需求。一个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精神元素具有地域性、历史性和社会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职业、地位、文化观念的居民,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要求都各不相同,环境景观在人们心中的感受、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也不同。居住区景观环境的主题、立意、居住区环境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都属于精神元素的范畴,但是遮羞都需要通过景观构成的物质元素来体现,

2、物质元素

物质元素是真实的,可见的、可触摸的存在,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空间中的。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物质元素包括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两个部分:

(1)自然元素,是指居住区基地内原有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包括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大树、古树、山坡地形,河湖水体,原有道路及地下管线等。

(2)人工元素,使指根据居住区基地的具体条件,通过人工的手法,创造出的令人舒适又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这其中植物景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的占地面积通常在70%以上,而且其对居住区环境保护也是最有效果的: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并呼出氧气;可以隔离和减少噪音;可以调节气温,改善居住区环境的小气候等,一个居住区的绿色植物景观的质量直接影响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生态性、舒适性、观赏性及市民对居住区环境的认同感。另外,人工元素还包括除植物景观以外的环境景观元素,比如道路景观、休闲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亭、廊等)、景观小品(花坛、雕塑、标志等)、水景、假山石景、景观照明等。

因此一个成功的居住区环境设计需要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法,将环境景观的构成元素按一定的规律、形式及设计理念组合成一个综合的环境景观系统,使整个居住区环境景观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和观赏的效应,并与城市大环境相协调。

三、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探析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1、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与整个居住区整体风格相协调

居住区的设计风格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主要依据,居住区环境设计一定要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景思路和手法,只有二者相协调,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成果。另外,居住区环境设计在考虑住区地理位置和所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其立意与主题要紧扣住区的主人,重视他们真实的本性和需求,尽量满足他们身体、思想和精神的需要, 了解他们的职业构成、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价值观念等,以至于其设计风格可以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鸣。

2、注重艺术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其设计应通过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艺术景观活动空间;也可以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通过设计者的尽心设计,是居住区环境设计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3、注意点线面三者的完美结合

点线面结合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基本手段: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在现代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还应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由此构建出新的空间网络,将点线面完美结合,达到用一样基础物质元素传递出不一样的精神风格的效果。

结语: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建筑、景观设计师要关注生活、不断创新,积极拓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创造出富有当地特色又符合时代要求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10

单就居住区环境设计行为特征而言,居住区环境设计偏重于与居住区环境整体效果营造与设计,艺术感应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环境整体效果设计方案中,居住区室外建筑构件要素创造和居住区景观小品实体要素创造等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上述两种因素并不是最终为重要的,此时最为重要的操作程序即为居住区室外环境创造。应该了解到,居住区环境是由室外建筑构件绿化、室外建筑材料绿化、室外建筑色彩绿化和相应居住区景观小品要素共同组合构成。优良居住区环境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居住区环境物质具体性质,之后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优良居住区环境设计整体效果。假设此时并未对居住区环境进行整体效果控制与整体效果把握,即使居住区环境形态和居住区环境形式已达到预期标准,但却会带来一定矛盾感与违和感等。

(2)居住区环境设计多元性。

我们通常所说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多元性主要是指环境设计人文因素、环境设计历史因素、环境设计地域因素、环境设计技术因素等于对应景观环境有机融合的一种表象特征。城市住宅群体环境中,既有风俗式建筑景观设计和异域风格式建筑景观设计,也有古典风格建筑景观设计和田园风格建筑景观设计。上述多元形态具有一定丰富性,内涵多样性和神韵多样性等显而易见,典雅风、简约风和狂欢风等也需被彰显。综上所述,多样性城市居住区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当在进行住宅选择时也可多样选择,以至有效达到预期居住目标。

(3)居住区环境设计艺术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艺术性是整体环境设计中的核心表现特征之一,环境设计内容均需满足环境设计原则和环境设计基本要求,以满足功能为主。此处所提及的功能主要包括居住区环境设计使用功能和居住区环境设计观赏功能等,上述两种居住区使用功能均不能被抛除。居住区室外空间则主要包括居住区环境有形空间内容和居住区环境无形内容等,应该了解到,有形空间主要包含形态内容、材质内容、色彩内容和景观内容等,有形空间艺术特征通常情况下表现为建筑环境对称与均衡、建筑环境对比与统一、建筑环境比例与尺度、建筑环境节奏与韵律等、但五星空间艺术特征则与其不同,其主要是指室外空间所给人们带来流畅感受、自然感受、协调感受以及相应舒适精神需求等。室外有形空间和室外无形空间的全面体现即为总体环境设计过程中最终表现形式。

2居住区环境设计基本原则要素分析

(1)建筑为主体原则。

居住区住宅区环境设计中,住宅区环境设计环节尤为重要,整体室外建筑环境设计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建筑主体因素,之后在此基础上围绕建筑主体因素进行后续相关建筑设计操作。室外建筑设计尺度、室外建筑设计比例、室外建筑设计色彩、室外建筑设计质感和室外建筑设计形体以及室外建筑设计风格等都应与主体建筑之间形成较为协调的关系。物质构成与精神构成有机统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住宅室外环境设计,然后达到环境设计整体目标和环境设计谐美目标等。

(2)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原则。

广义而言,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从实际角度而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所以我们应优先考虑物质层面使用要求和物质才能免舒适度要求,建筑设施齐全和完备设计技术缺一不可,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室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中最为重要一点,具体环境满足要充分考虑到人的方便因素和人的安全因素等,通过此种原则方赋予居住区环境设计工作的价值性和实际意义性。

(3)艺术设计原则。

营造舒适居住环境和建立方面居住环境是当前住宅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要求在环境设计中充分体现出美的规律和相应丰富文化内涵等。景观设计实际上即为一种艺术,景观设计是一门把握意境创造的艺术,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也在逐渐增多,环境审美需求迫切性和环境审美要求多样性等得到高度重视。

(4)绿化为辅原则。

住宅环境绿化概念比较容易理解,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进行树木栽植和花草栽植,通过栽植形成居住区绿地。绿地功能主要包括构件户外生活空间和创造自然环境等,前者存在是为满足各种休闲环境需要,游戏和锻炼以及散步等均可;后者则利用环境设施,运用树木栽植手段和草地布置手段以及景观小品设计手段等进行优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此处需要提到一点的是,植物色彩和植物造型具有一定多样性,其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类型和形象及特点等。可对植物原有自然造型进行人工改善,之后在此前提下设计出植物图案,乔木、灌木、花卉、草坪,这些植物可以单独布置与设计,也可将这些植物结合在一起,周围环境设计中具有一定灵活性,只有灵活设计才能创造出恬静视觉氛围和优雅视觉氛围。

(5)景观小品点缀原则。

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过程中要进行景观小品设施布置,最为常见的即为雕塑布置、水景布置、灯具布置、桌椅布置、凳布置、阶梯扶手布置和花架布置等,上述居住区景观小品色彩丰富且具备多种形态,景观小品布置可以给人们居住生活带来一定便利,同时也会给室外空间增添丰富意境和情趣等。居住区景观小品设计的主要目的即是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和居民审美需求,使用性和观赏性共存的下品设施,小品设施尺度和下品设施比例等均要满足具体人体功能要求等,同时也要满足环境协调原则,将色彩与质感等于居住区整体环境相互对应,其布置的位置除符合使用的要求外,还应遵循构图的美学法则。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11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热点之一,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居住区景观质量也就成为评判一个楼盘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

一、居住区景观的构成

(一)绿化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

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

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二)道路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三)驳岸

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

(四)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

(五)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小品又包括: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居家环境。

2、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3、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洁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组织立意。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12

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云林在当今社会中各自闪烁着智慧之光,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剧促使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居住小区环境景观对与提高人们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的居住环境景观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审美要求,同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的人为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机交往。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与规划中,高水平的规划与设计是提高小区品味和消费者青睐的前提。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畅销的房屋小区一般都是具有着特色高水平的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和规划,通过将小区的居住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合理糅合成为一体,建造出适合人居住的、生态环境优秀的、功能质量齐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住宅小区。

1、现代居住小区概述

我国大规模居住小区建设始于上个世纪中期,早起的居住小区规划采用是通过原苏联的居住模式为依据设计和规划,其中在科学发展应用的同时也村子这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并且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发展。现代居住小区在设计和规划中结合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园林为基础,结合当前现代化景观设计规划综合处理,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规划流程。

2、现代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现状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住环境得到了快速平稳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然而由于在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中,由于其中存在的技术不完善、设计不全面和其他各种因素,造成在当前的居住小区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和隐患。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的忽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状况。然而,设计师们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适当引入国内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对外籍人士现在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适当营造欧式居住环境,对丰富我们的居住区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是成为“风气”和“时尚”,就走入了误区。

2.2 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2.3 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2.4 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3、设计规划措施

3.1 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3.2 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

3.3 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3.4 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