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的要求合集12篇

时间:2024-01-10 10:14:30

文艺作品的要求

文艺作品的要求篇1

一、工艺工作概述

工艺工作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存在于各行各业,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处处体现着它的存在,大到太空飞船,航空母舰,小到一双袜子,一颗螺丝钉,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工艺蕴含其中。

二、前期调研和设计阶段工艺性审核

一种新产品的提出,必然是在消费需求的前提下,而调研又成为了解这种需求的最直接手段。而对新产品设计调研和老产品用户访问,就有着工艺人员的身影。因为他们了解自身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情况,当用户提出对产品的意见和要求时,工艺人员需针对其做出相应的判定与分类。

当需求确定为可行,从而进行开发设计,将之变成产品时,要根据本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对产品的使用要求,从工艺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研究,判断该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结构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工艺性要求。并根据零部件的难易程度,对产品图样的工艺性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在审查产品图样过程中,对图样有异议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协商解决。

以汽车的新车型开发为例,用户需要性能好,外观好,价格低,油耗小,安全性好的车,但有的用户喜欢底盘高,马力大的越野车,而有的用户喜欢轻便小巧,外型时尚的轿车,而优先考虑哪个用户群的需求,用户群中对哪方面的需求,又需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状况进行分析,有所取舍。达到既最大程度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又符合企业本身利益,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三、编制工艺方案

工艺方案或者叫工艺安排是企业工艺准备的主要指导文件,是编制工艺文件和产前准备计划和措施的依据。工艺方案内容根据产品和生产性质、生产类型和产品复杂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

1、编制工艺方案的依据:

编制工艺方案需考虑方方面面一定或者有可能会对产品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新产品试制计划;产品设计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企业的现实结构表现,如工人年时基数、作业班制、技术等级,设备年时基数、负荷系数;产品的生产性质和类型;此外需要考虑的还有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工艺状况;有关领导对该产品工艺工作的批示;甚至相关处室和车间的意见。

2、各种工艺方案按内容一般分为:新产品样机试制工艺安排;新产品小批试制工艺安排;批量生产工艺方案;成型产品改进工艺安排;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安排。

四、编制工艺路线、工艺文件并制定材料定额

工艺路线是指产品由原材料准备,经过零件加工、外协、外购、装配,到整车入库为止,全部工艺过程和先后顺序。

由工艺人员依据产品图样、技术条件以及本公司的生产形式和设备状况,按工艺顺序对所承担制造、外协和外购单位进行分工,做工艺路线分工表。然后再根据工艺路线分工表,编制本车间自制件或装配零部件明细表。

工艺路线确定后,就要根据工艺路线分工编制相应的工艺文件。工艺文件是直接指导工人进行生产操作和技术检验的重要文件,是组织生产的基础资料。由工艺人员根据工艺路线分工表和工艺文件完整性要求,采用规定格式进行编制。

然后根据产品图纸和工艺文件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材料定额。

五、工艺验证

产品图样经过工艺性审查之后,有些关键零部件按现有工艺方法生产,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或无法加工。因此要通过工艺试验,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才能确保质量要求。通过工艺试验,也可以验证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和材料选择的合理性。通过工艺试验,选择最佳工艺方法,供编制工艺流程和工艺文件之用。

一方面在样机试制确认后,批量生产前均需通过小批试制进行工艺验证,通过小批试生产考核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另一方面,产品实现批量生产后的更改验证。有时原有状态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需要对初始状态进行更改,更改后的可行与否,同样需要进行工艺验证。

文艺作品的要求篇2

一、 艺术与空间的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满足人们特殊精神需求的审美对象,具有其自身的属性和特质,艺术作品作为连接客观世界和对象世界的媒介,并非是指简单的物质实体,还包括包括艺术家情感的熔铸、艺术欣赏者的审美感受以及引发欣赏者审美感受的空间环境等要素。纵观艺术品的发展轨迹,从实用艺术逐步演变成装饰艺术,空间要素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定位,成为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艺术作品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物体,而是从根本上追求精神的享受。空间的作用除了表现出艺术作品所处的环境和文化、生态等因素外,还起到限制作用,规定了艺术作品的整体气氛。设计师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空间因素来设计作品。

艺术作品中空间的作用已经从单纯的物理空间延伸到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艺术作品中的“空间”概念包括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三个层次,物理空间是指物质实体所围合的空间,心理空间则是由物理空间布置所引发的的心理上的空间感受。社会空间是对民主精神的呼唤。以“艺术家——艺术作品——空间环境——欣赏者”的有机统一性为原则,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文化内涵。

1、 由艺术作品的物理空间延伸到心理空间

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要通过欣赏者的审美再创造,才能发挥它的美学价值。对艺术品空间的营造,是人们审美需求的物化表现。在当代社会,艺术品的创造不仅仅着眼于艺术品本身,而更加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同一件艺术作品摆放在不同的空间,会引发欣赏者不同的心理感受。这是由空间的特定属性决定的,空间是具有逻辑性和形态性的,特定的空间能使人感受到特定的知觉意义。对艺术品空间的营造,并非仅仅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需求,也可以实现大众的心理补偿。

当代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的产物,是表现城市文明和人类现代生活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目的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目的是通过不断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改变大众对现代文明的认知。在城市,大众的私人空间是狭小的,人们希望公共空间弥补私人空间的不足,争夺更多的私人空间和自我实现的心理补偿,并实现个人与社会精神的对话。

2、 由艺术作品的物理空间延伸到社会空间

艺术空间的营造除了满足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和心理补偿需求,也是对民主观念的呼吁。人是空间创造的主体,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创造的空间都渗透着当时的社会意识、时代特征、文化背景等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因素。当代艺术对社会空间的诉求,不仅仅是为艺术作品提供良好的整体氛围,还是对公众权利的维护。当代艺术是民主化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回顾艺术的发展历程,在当代,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当代艺术已经被打上民主化的烙印,因此,建立一个真正体现民主观念的艺术运作机制,是当代艺术的必然使命。艺术家要通过使用民主化的话语权,体现出平等交流和公共关怀的价值观。艺术家必须努力在个人与公众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艺术品的创造满足大众民主化的政治愿望,维护公众权利。

二、 当代艺术的空间营造——以陶瓷艺术为例

纵观陶瓷艺术的发展史,陶瓷艺术逐渐从实用性向装饰性转变,陶瓷的装饰性是陶瓷原始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满足了人们的基本实用功能之后,从物质文化提高到精神文化的高度,所产生的陶瓷新功能。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导致陶瓷艺术的多样性,把陶瓷与现代环境空间结合,是新时代陶瓷艺术多元化表达的新方向。在当代社会,陶瓷艺术逐渐打破单体化的格局,朝着整体、多元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三、总结

当代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多元化决定了艺术的多样化,空间与艺术的结合,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和思考。空间的营造并非只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而是对艺术民主化的呼吁,建立一个真正体现民主观念的艺术运作机制是当代艺术的重要使命。通过物理空间的营造完成大众心理空间的审美需求和心理补偿,进而实现艺术的民主化,为公众争取社会空间的权利。当代艺术家要更加注重艺术作品的文情怀,通过艺术品的民主化精神维护公众权利,建立一个真正体现民主观念的艺术运作机制。

文艺作品的要求篇3

(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Guangyuan 628017,China)

摘要:工艺文件是产品生产重要的技术文件之一,本文从企业生产一线工艺的角度论述了工艺文件的两大组成部分、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编制和工艺文件的管理,着重讲述了指导技术操作的工艺文件――工艺规程的编制。

Abstract: The process file is one of important technical documents of product prod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two major components of process documents, the preparation of sets of technical documents and the management of process documents from the point of production line process, highlighted the preparation of technical documents which guide the technical operation.

关键词:工艺文件 工艺规程 编制

Key words: process documents;process procedure;preparation

中图分类号:TN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50-01

0引言

工艺文件是按照一定的条件选择产品最合理的工艺过程(即生产过程),将实现这个工艺过程的程序、内容、方法、工具、设备、材料以及每一个环节应该遵守的技术规程,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用于指导工人生产和进行工艺管理的技术文件。它具有生产法规的效力,是组织生产时技术交流的依据,是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出来的文件。电子产品工艺文件主要包括两大类:工艺规程和管理用工艺文件。工艺规程属于指导技术操作的工艺文件,是指导企业组织生产、加工制造、工人操作、质量检验的技术文件,是先进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工艺规程对保证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工艺规程主要形式有:工艺卡,工序卡,工艺守则,工艺说明及简图。

1工艺规程的编制

1.1 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和要求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①编制工艺规程要充分体现产品图纸的要求,应按照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的原则确定工艺规程。②对产品关键质量特性要明确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并确定它的工序控制点,提出主导因素的控制方法。③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生产条件,尽量吸收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④要按照产品的特点和生产纲领,确定采用哪种工艺文件格式。⑤工艺规程应由专业工艺人员负责编制,并履行审核批准手续。编制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①表达工艺规程的具体格式应符合本行业的有关标准,例如,电子行业要符合电子行业标准SJ/T10320―92的规定。②工艺规程要符合“三性”的要求,即正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

1.2 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编制工艺规程,从装配开始,紧接着是机械加工,然后是毛坯制造。在编制工艺规程时,必须做到本工艺阶段满足下一工艺阶段的工艺要求。装配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工人进行生产操作和技术检验的重要技术文件,是组织生产的基础资料,是工艺文件的主要部分。装配工艺规程文件的编制有以下内容:①规定最合理的装配顺序,确定产品和部件的装配方法;②确定各单元的装配工序内容和装配规范;③选择所需的工具、夹具、设备等;④规定产品各组成部分装配和总装配各道工序的技术要求;⑤选择检验装配质量的方法和工具;⑥规定各装配工序的定额;⑦规定运送半成品及产品的合理方法。装配工艺规程文件编制内容主要采用工艺卡、工序卡、工艺说明及简图、工艺守则以及它们结合的形式表现。①工艺卡。工艺卡是针对每一零件的某一工艺阶段工艺过程而编制的一种工艺规程文件,它规定了零件在这一阶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工时定额以及所用的材料规格。如电气装配工艺卡、扎线工艺卡、油漆涂敷工艺卡等。②工序卡。工序卡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具体要求的工艺规程。在工序卡中,规定了装配操作顺序,该工序的详细操作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必要的简图,检验卡(检验作业指导书)和注意事项等,因而也可称为作业指导书。③工艺守则。工艺守则也称操作规程,是企业实施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是根据同类工艺操作来制定。一般是重要和关键工序才制定工艺守则,其内容有条文、表格、制度等。它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适用范围,适用于哪类专业工种的工艺;材料及配方,与工艺有关的工艺材料牌号、名称、规格及配方比例;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工艺装备等;工艺准备,说明在操作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工艺过程,按操作中应遵循的顺序,叙述操作方法、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必要时采用示意图、表格、曲线等进行描绘,以便操作者掌握;质量检查,明确工艺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标准,必要时应该说明检查的设备和方法;技术安全和注意事项,指出在工艺过程中应采取的劳动保护、防火及人身、设备安全等注意事项。对于整机装配编制工艺守则的有关工作有:有引脚元器件引脚成型工艺、线圈绝缘处理等方面的工艺守则。④工艺说明及简图。它用于产品的装配,是针对具体零部件或整件的技术要求和规定而编制出的工艺过程的说明,与装配工序卡配和使用。

1.3 工艺规程审批工艺规程编制完成后,应履行以下三个手续:①审核。一般工艺规程由设计者自校后,产品主管工艺师、专职工艺标准员审查,关键工艺规程可经工艺处长审核。②会签。工艺规程经审核后,应由有关车间和部门会签。③批准。生产的关键产品的工艺规程应由总工艺师批准。

2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编制

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制造质量,必须要确保工艺文件的正确、完整和统一,因此,电子工艺文件应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格式编制配套齐全,即应该保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为了保证工艺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企业在编制产品工艺文件时,应该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性质,参照行业标准“SJ/T10320―92工艺文件格式”、“SJ/T10375―93工艺文件格式的填写”和“SJ/T10631―1995工艺文件的编号”这三个标准所规定的对电子行业企业的基本要求,同时参照电子行业“SJ/T10324―92工艺文件的成套性”标准,在设计的工艺规程基础上,编制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工艺文件的成套性是为组织生产、指导生产、进行工艺管理、经济核算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以产品为单位所编制的工艺文件的总和。

3工艺文件的管理

当工艺文件经审批,符合齐套性要求,并经生产考验证实其成熟后,应成套归档至企业技术档案室统一保管。技术档案室对所保管的工艺文件,应进行装订,其装订原则可根据各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状况,具体装订为若干分册,也可按工艺人员的分工划分成册装订。对工艺文件的保管应以检索、使用、节省等有利为原则,工艺文件的保管要成为企业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文艺作品的要求篇4

二、完善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机制

制定精品战略,提倡精品,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和机制才可以最终落到实处。而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首先要从艺术家创造力的涵育入手。我们知道,任何一件文化艺术精品都是由某个或某群艺术家倾力创造出来的,除了生活阅历、个人信仰和创作诚意外,艺术家一般还需要系统的专业训练。艺术家的艺术技能、个人才情,再加上必要的作品物化条件,构成了一件文化艺术精品的“胚芽”。为这些有价值的“胚芽”提供成长所需要的土壤、水、阳光等环境条件,并为这些胚芽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棵枝叶葳蕤的大树保驾护航,最后设计渠道将果子输送给有需求的人,这就是贯穿于文化艺术精品生产与消费全过程的涵育与推动机制。可以说,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机制是一个需要各方协力的系统工程。

(一)文化艺术精品育成的环境条件

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需要具备必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条件。首先,国家和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为文化艺术精品的生产与推广铺设有效的绿色通道,并借助法律、法规的制定来使之常态化。比如,我国近年来连续推出的文化产业政策、艺术教育政策等新的相关文化政策,都为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除了匹配支持政策之外,某些约束性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则为文化艺术精品生产的专业化、规范化提供了环境条件。其次,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还需具备必要的经济条件。据有关文化产业研究的论证,某些文化产业类型的兴起与人均GDP有直接的对位关系,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可以带动经济的整体增长。这种文化经济学的分析方式也可以用到文化艺术精品育成机制的分析中。事实上,文化艺术精品的规模化生产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可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系统推进文化艺术精品生产的程度,而且国民购买力也已经可以基本支撑起文化艺术精品的消费。最后,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需要匹配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其一,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需要文化资源的依托。因此在文化艺术精品育成的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所在环境中的文化资源,整合、利用并借助各种新的文化理念、艺术手段和技术条件,在数量和质量直接推动文化艺术精品的生产。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和广袤的地域,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将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创意,一直是文化艺术生产者探讨的重点。其二,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需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环境和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艺术家个体创造性的激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个比个体作品创造还复杂的创意激荡环境。从纵向的角度看,艺术家既有长期积累的惯性优势,也有一定的群体依赖性和个体惰性。真正独立、自主的创作者必须在时代背景下,借助有效的手段激发和培育出来。此外,从横向的角度看,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还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虽然在文化发展史上,不乏“悲愤出诗人”的个案,但一个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才是保障人才和作品井喷式出现的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群星璀璨、盛唐时期文化精品频出充分说明了多元的文化、宽容的环境才是文化艺术精品育成的根本条件。

(二)建立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支持机制

良好的环境条件为文化精品的育成提供了必备的土壤,但“胚芽”破土而出还需要更有效、更直接的支持机制。就目前而言,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应该在国家顶层设计之下,建立相应的引导、激励和扶持资助机制,以提供系统的、长线的、高效的文化艺术精品育成支持。我们知道,艺术家完成一个有价值的艺术创作往往受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其中,就主观层面而言,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心理诉求、生活阅历、创作灵感、形象及抽象思维能力都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此,对艺术家的“同情的理解”和“适当的管理”就构成了文化艺术精品育成的引导机制。如果这个原则和分寸把握好了,并且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那么,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国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样一来,长期困扰基层管理者的“一管就傻、不管就疯”的窘境才可以改变,而艺术家的精神独立性和个体创造性才会得到有效的保障。在此基础上,科学的文化艺术精品激励机制才可以建立起来。要实现文化艺术精品的育成,仅仅靠政府财政补贴和奖励等直接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在科学评估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尚未确立之际,一味的补贴和奖励或许会走到精品育成的反面。久而久之,趋利的寻租心理将束缚而不是激励艺术家的心灵。艺术家创造的初衷如果掺杂了过多杂质,那么他的创造活力和深度势必会受影响。因此,分类分层管理才有可能实现正向的激励作用。简而言之,设计高效的文化艺术精品激励机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妥善处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找到一个富有成效的平衡点。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通过政策、舆论甚至物质刺激等手段,梳理艺术家乃至全社会的精品意识。在文化艺术作品生产过程中,精品艺术也是精品生产的先导。可以说,没有精品意识就不可能有文化艺术精品的产生。精品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不是某个人靠一时的灵感侥幸创造出来的。它需要艺术家不断丰富自己,并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创作完成。在这期间,精品意识始终占据着创作者的头脑,它是创作者精品创作的先决。当创作者怀着一种生产精品的意识去从事创作时,他才会用十分的心思到生活中去选取素材,用十分的心思去结构布局他的作品,用最为真挚的深切的语汇去表现他的作品,而只有这样,那种高品位的、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精品之作才能够产生。

(三)构建良性的文化艺术传播与接受机制

文化艺术传播古已有之,方式多种多样。从远古就出现了口头传播,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又陆续出现了文字、纸质出版、电子和网络等传播方式。当今时代,传播方式中比较集中、为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的传播方式是现场传播、展览式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文化艺术作品因其自身的特点,有其独特的接受机制。文化艺术作品通过受众的鉴赏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文化艺术鉴赏指作为文化艺术传播的接受者,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开展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文化艺术作品为了满足更多受众的期望同时又承载了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的重任,不仅仅只停留在外在形式的推陈出新。受众的需求、要求不断提高,促使文化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出精品。精品本身所具有的教化作用、审美功能也深深影响着受众群格调的提升。

三、建立文化艺术精品的判定标准

(一)文化艺术精品的分层与分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文化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精益求精,力求打造文化艺术精品。然而,划分文化艺术精品和非文化艺术精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在此,我们着重将文化艺术精品与非文化艺术精品在内涵层次进行区分。真正让受众感同身受、产生较好审美感受的是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次之,大众流行文化时尚精品也为我们提供了文化艺术社会化的典范;再次之,审美功能一般、旨在填充精神生活的,便只能称作文化产品。其中,传统文化艺术精品在内容上更加具有经典性、先锋性和开创性,形式紧紧围绕内容并为内容服务,同时,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大众流行文化时尚产品在内容上具有大众性、流行性和时尚性的特点,形式多样,形态也更加开放,传播手段丰富新颖,注重受众的拓展,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在两大类文化艺术精品中,根据其基本形态又可以划分为视觉艺术类文化艺术精品、表演艺术类文化艺术精品、影视艺术类文化艺术精品、建筑及城市时尚类文化艺术精品、城市民间及公共艺术类文化艺术精品等五种。一般而言,文化艺术精品是文化工作者思想水平和艺术造诣的体现,是对时代生活的思考和再现,是一种复杂的意识活动,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审美需求不断提高的产物。因此,对文化艺术精品的判定标准绝不是单一的、绝对的,而应该是复杂的、辩证的。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与观众的主观意识和审美水平有很大关系。观众通过用视觉、听觉等感官意识对艺术作品进行观察和欣赏,经过复杂的审美过程得出结果。迄今为止,并没有专家学者得出绝对准确的审美判定标准,更多的是通过各门类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对作品进行理性和感性分析,从而得出相对合理的判定。例如:对建筑艺术作品的判定,首先应遵循“实用、坚固、美观”的标准,其次看其是否具备形象美、文化性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综合各方面数据判定是否是建筑艺术精品;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判定,看其是否有效运用影视艺术的艺术语言,将各门类艺术和谐统一,其作品是否具有情节性、文学性、表演性等艺术特征,是否具有时代感,是否具有创新性。简而言之,判定一件文化艺术精品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需要仔细探究每一门类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统一性和特殊性,并制定相应的一般标准和特殊标准。

(二)文化艺术精品的判定标准

文艺作品的要求篇5

2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解析

2.1工艺美术的原生性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艺美术所具备的独特的艺术特点逐渐被推崇,人们开始使用工艺美术品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制作工艺美术品的典型特点就是对材料不挑剔,大多数都是原生态材料。工匠甚至能够将废弃的物品变成精致的工艺美术品供人们使用和欣赏。各种材质和各种形态的原材料使每件工艺美术品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既质朴又灵活多变。这一艺术代代相传,却代代不同,每一个工艺美术品都取材于生活,并加入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彝族漆器就分为很多种类,除了木胎、角胎以外,还有皮胎、竹胎,形态各异,各有特点。除了胎有所差别之外,漆底的颜色、绘纹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都以比较沉着的色调为主,漆底黑色居多,绘纹通常以黄、红为主,采用镶嵌、彩绘以及雕刻等各种方式进行创作。另外,还有很多工艺美术品使用一些随处可见,也比较廉价的草、麻、藤等材料,制作过程简单、容易,作品并不因此欠缺任何实用性与审美性。显然,这些工艺美术品都是工厂无法模仿,无法批量生产出来的。[2]

2.2工艺美术的再生性解析

几千年来,人们对工艺美术进行继承和发展,工艺美术品的创作方式和创作类型不断丰富。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工艺美术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工艺美术品能够配合每个场景,具有更加明显、精确的主题性。人们认为,工艺美术品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应该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冲击,在工艺美术品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就要求人们在原生性工艺美术的基础上进行再生性创作,在保留传统工艺美术品生态型材料、天然肌理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化元素,使工艺美术品呈现出更加多彩的效果。也就是说,工艺美术的再生性创作并不是要摒弃原生性,而是在强调自然材质以及自然形态的同时,通过更加细节化的手法使工艺艺术品表达出人们更加细腻的情感。在保留工艺美术品实用性的同时,依据创作者的爱好以及人们对作品的主题性要求,加入更多丰富的元素,满足人们对工艺美术品的多功能要求。[3]

3如何使原生性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中再生

3.1保护制作工艺美术品的传统家族

我们虽然一直强调要将传统的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下去,但是我们不能要求人们都成为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者,不能要求传统工匠永远从事这一职业。因此,要想将工艺美术这种艺术继续发扬下去,就要对一部分制作工艺美术品的传统家族进行保护,使这门艺术不失去传承者,并能够在后人的创新下再生。可以将这类家族的地区设置为人文景点,人们可以参观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过程,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动手制作。通过这种方式使更多的人认识工艺美术,使这项艺术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并继续发展。

3.2在保持原生性的前提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全球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去世后,各个国家之间不仅进行经济交流,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融合也不断加深。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固然要借鉴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但是绝不能失去自我,对于工艺美术这一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保持原生态的前提下再谈发展的多元化。作品中要保持一定的民族性,反映各个民族的文化和特征,同时加入新时代的元素,赋予其更强大的生命力,唤起人们对传统民族与文化的记忆。

文艺作品的要求篇6

二、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原生态设计理念

淳朴、自然一直是我国追求的品质,这种品质既可融入到我们的价值观又可融入到人生观。在现代人看来,淳朴、自然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和状态,因此又被称为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无论是建筑物的设计,还是诗画的创作无一不是以追求自然淳朴为最高境界,因此自然、生态对我们生活还是存在一定的引导意义的。公共艺术表现的形式是通过各种介质构成艺术性景观,出现的位置是各种公共场合,如火车站、码头、机场、地铁站、广场、街道等;与农民雕塑家邬良英追求的通俗、朴实本质上是一致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让生态环境的思想与公共艺术紧密结合,而这结合的过程是每个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生态环境和公共艺术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公共艺术是把人生观、价值观作为设计的目的,因此,在设计一件作品时,不仅要考虑作品与环境协调度,同时还要考虑该作品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满足大众的心里需求。若把这个作为创造公共艺术的理念,那公共艺术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原生态艺术设计理念是一种追求,一种对美、对自然、对艺术的追求,它重在突出自然,和谐环境。原生态艺术设计最早出现于民间,由于各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地理气候的差异,其产生的生态艺术也是千姿百态,各具风格。无论生态艺术的形状、风格如何多变,它必定是与周围环境相互融洽的,只有与自然和谐,公共艺术才能展现自身的美。在现实生活中从不缺乏这种实例,如我国首都的奥林匹克公园,它的中间部分设计了一个下沉广场。这个广场主要用来展示我国特色文化,若把某个部分进行特别展示,这种展示方法不仅无法传扬我国的特色文化,反而会让作品显得突兀,其主要原因是作品与环境之间不和谐。从上述实例分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公共艺术作品创作的前提都是与环境融洽,只有融洽才能被大众和环境所接受。其次,作品本身蕴藏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是吸引观众的手段,只有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作品才会在公共场合保存较长的时间,但前提是与环境和谐。汉字是我国特有的符号,它本身具有的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都让人回味无穷,将这些特点融入到公共设计当中是一项不错的创意,不仅改变了公共场合的美观程度,还传播了我国的汉字文化。原生态艺术设计理念重在突出人、自然和文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看重的是艺术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以及传播的效果,艺术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为了改变观众的视觉,让艺术的存在更有意义。比如说“深圳人的一天”,这就是一种公共艺术活动,本次活动的宗旨是艺术来自群众,从广大的民众中获取艺术作品,这不仅增加了活动的感染力,也丰富了参赛作品的风格特色,不再只是单一的由艺术家创作,其思想、文化和价值都来源于市民,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的心理需求。

三、原生态理念对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启示

公共艺术可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生活、对环境的看法,加上现代技术的协助,让公共艺术的形式逐渐走向多样化。公共艺术设计中可融入文化、历史和地方特色,让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突出公共艺术的主题思想,让作品与现实环境相符合,把理想艺术转化成生活艺术,让生活艺术中带有古香古韵,让城市的整体环境更加和谐,文化更加丰富。面对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若一味地用历史来塑造艺术,恐会让人生厌,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用时尚现代的艺术语言来阐述历史文化,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发扬,呼吁人们在关注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城市公共艺术的感染力。

(一)现代公共艺术设计要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再阐释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频率越来越高,而随着交流的增多,照搬照抄的现象也日益增多,为了改变常用的题材,许多艺术家直接从西方获取素材,导致民族素材的缺失。有位名人曾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习俗都反映着某个地方特有的文化沉淀,这种文化沉淀是某个地方的代表,其中蕴涵着特别的情感,因此,它与其他地方的文化是存在一定区别的,把这种文化融入到公共艺术设计当中,在翻新艺术的同时,还传扬了我国特有文化。如图1所示为严威创作的“中国风”,这件作品是把戏曲脸谱作为创作元素,用雕塑的形式对脸谱的结构进行塑造,而该元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以此作为创作素材一下就突出了我国特有的文化,该作品的出现让周围环境充满文化气息的同时,还激发了我们的民族热情。从这件作品看来,公共艺术的展示不应局限在生搬硬抄上,应该用另外一种艺术语言来转换,让作品富含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二)现代公共艺术设计要求与装饰物的和谐交融由于公共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它反应的大多数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状态,它挖掘的是自然生态中存在的美,讲究的是作品与环境的协调度。如图2所示为背景地铁奥运支线站内设计,它是把我国特有的青花瓷作为设计主体,青花瓷花纹造型多样,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产物之一,把它应用在公共艺术中,让搭乘地铁的人感受到强烈的中国文化气息。公共艺术的发展需要事物的推动,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一味地搬取、套现会让公共艺术越来越衰败,独立思考、不断创新、体验感悟和自主创作这些都是促进原生态公共艺术发展的动力。

文艺作品的要求篇7

文艺作品首先是精神创造活动的产物。因而文艺作品可以直入观众、读者的心灵世界,“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又是以产品形式进入市场的一种特殊商品。马克思对文艺作品成为商品的过程有着深刻的分析:“生产的结果是商品,这种商品脱离生产者而存在,因而可以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一段时间作为商品来流通,如书籍、绘画以及一切有别于艺术家本身活动的艺术作品。”文艺作品能够通过市场途径和商业手段给消费者带来审美享受和精神提升。文艺工作者不应无视市场的存在。因为市场是文艺传播的重要途径,文艺产品的市场消费过程,正是文艺审美价值的增值过程。文艺作品可以借助市场机制更为有效地推向社会,更为充分地实现其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

“百花齐放”是文艺繁荣的标志与追求,百花争艳必然带来文艺领域的竞争。正是文艺家创作中的良性竞争促进了文艺发展、推动了文艺繁荣,这是文艺发展史的基本规律与内在逻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竞争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介入。艺术家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就需要关注市场,根据市场规律思考自身的创作取向;而不能无视市场、拒绝市场。从宏观上看,市场对文艺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但是,市场又具有非理性的一面。文艺产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甚至劣质产品大行其道的反常现象屡见不鲜。市场的这种短期的、偶然的、非常态的消极作用不容小觑。因为扭曲的市场信息可能对文艺创作者产生误导,文艺工作者如果沉溺于市场利润追逐而忽视了精神价值的追求,仅仅依据市场供需关系决定自身的艺术走向,唯市场马首是瞻,就无法在艺术创作中坚持正确的走向,就会丧失崇高的艺术理想、忘记应有的抱负与追求,走入创作的误区。

二、高度重视文艺的意识形和审美价值

文艺作为商品的核心价值,是通过市场手段、商业策略,实现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带给人们审美与精神收获。绝不能忽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和审美价值,在市场二重性面前,当前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将文艺作品简单等同于一般商品,无视文艺的精神内涵、审美价值与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不关心社会效益,甚至不关心文艺产品的中长期经济效益,只关注当下的市场销售和利润回报。

事实上,正是一些坚守艺术选择、与市场保持适当距离的艺术作品,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肯定。即使是电影这样的与市场关系密切的文艺产品也是如此。在实际的文艺产品创作中,功利的目的往往会占据上风。粗制滥造、缺乏创新的浮躁之病在当代文艺创作中呈现流行蔓延之势,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我们的一些文艺工作者只记住了文艺作品的商品属性,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忘记了社会效益才是文艺的首要追求。

三、治理文艺领域的乱象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作品既是精神创造活动的结晶,又是一种特殊商品。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追求,集中体现了文艺与市场之间的错综关系。古今中外的杰出文艺家无不在文艺创作中体现出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他们因此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文艺作为时代的火炬,理应以文艺的社会效益为首要追求,自觉承担起反映人民心声、凝聚时代精神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而要做到这一点,文艺家就必须自觉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正如深刻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用真善美的主流价值引领时代风气,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在文艺创作物质化和商品化的喧嚣中,弘扬精神价值,发挥文艺独立潮头的引领作用。文艺作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承担起反映人民心声、凝聚时代精神的崇高使命。

(二)健康的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和良药,是文化市场的重要校正机制。对于当前文化领域出现的种种病态与乱象,文艺批评难辞其咎。文艺评论首先应是价值判断过程及其结论的呈现,其基本价值追求应是集中于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美学观,集中于对社会良知的唤起,集中于对美好人性的反映。文艺评论必须直面现实、关注社会,在价值引领方面旗帜鲜明。特别是面对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的庸俗、低俗、媚俗现象,不能含糊其辞,不能丧失价值立场。

因此,我们必须花大气力致力于改善文艺评论的生态环境,倡导健康积极的文艺评论,使文艺评论回归其本来职责和功能,从根本上改变权威文艺评论失语与缺位的状况。

文艺作品的要求篇8

二、要符合摄影艺术的规律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摄影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群众文化中的摄影艺术发展也应该遵循摄影艺术的规律。群众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只有在这个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才能在进行创作时充分发挥创造力。摄影艺术的发展规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将摄影作品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摄影构图布局是摄影的基础要求,即对要拍摄的事物的安排要力求科学,运用最合适的摄影表现形式,将摄影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充分呈现出来构图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摄影创作的成败,摄影构图常常被众多客观因素所限制,摄影时可以利用诸多自然原理和条件来对这种客观因素进行合理的改善。比如,可以利用自然的光线、影像等美学原理来对构图过程中的事物的疏密、空间的均衡等做合理的协调,以突破客观局限,实现摄影的科学构图要求,达到摄影者的摄影目标。群众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一定要了解和掌握摄影的科学构图规律,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力求做到科学构图,为拍摄出好的摄影艺术作品打基础,2.拍摄角度的确立和艺术化处理务必科学合理(1)拍摄角度的科学合理,指的是拍摄者对被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的角度要力求合理而且科学。拍摄角度有仰摄、俯摄、正面等,应选景的远近、主次等不同要求拍摄角度也要恰当运用才行,专业的摄影人员在熟知这个要求和规律的基础上,都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达到灵活和科学合理的要求,群众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更需要充分的学习和实践。(2)对摄影作品的艺术化处理,指的是拍摄者对摄影作品给予感情的艺术转化过程,想让摄影作品通过这种转化过程呈现出更好艺术表现效果、达到一定的艺术变现境界。这需要一定的摄影手段,比如,通过电脑和多种辅助的建工处理,这个艺术处理过程一定要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将想要呈现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将要达到的艺术境界体现出来。群众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在摄影实践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这个规律,给创造好的艺术作品而努力。3.对摄影作品的标题设立要力求准确到位标题是作品的画龙点睛之体现,摄影作品也是如此。摄影作品标题的设定和确立要力求准确到位,这对摄影作品艺术内涵和感染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增添摄影作品的艺术层次深度,对摄影作品中心思想和摄影者的感情流露起到一定的补充效果,是摄影自身全方位素养的综合体现。准确到位的摄影作品标题能够让观赏者迅速捕捉到作品的闪光点,能够很好地一道观赏者去感知摄影者的情感,去摄影作品所蕴含的深意美。群众业余摄影爱好者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很好地运用这一规律,将好的标题赋予摄影作品,实现与欣赏者的共鸣。。

文艺作品的要求篇9

    以文艺作品鼓舞人、塑造人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早在1942年我党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一系列文艺与我党建设的根本问题,起到了在困难时期保障我党革命队伍精神面貌的重要作用。2011年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赋予了文艺作品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空间与崭新意义。

一、文艺作品的内涵与特点

1、文艺作品的内涵

    文艺作品是一种观念上的特殊形态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一定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在文学家艺术家头脑海中产生的反映物。每个文艺作品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内容与形式,具体来看,内容占主导地位起到决定作用,形式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对内容有一定的反作用。文艺作品内容的要素有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多个方面。

2、文艺作品的特点

    首先,文艺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文艺作品的源泉在于它的时代性,文艺作品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时代的特点与要求。其次,文艺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文艺作品多变的形式与它的生活性特点能够使艺术受众产生激起心中涟漪的艺术创作目的,通过这种感染力实习文艺作品本身的价值。第三,文艺作品具备对客体的吸引力。文艺作品的活力在于它自身散发的吸引力。

二、文艺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1、文艺作品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与综合素养

    文艺作品育人功能的理论基础在于美育,美育的目标是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对教育对象的审美情趣提升实现自身修养的提高。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通过文艺作品实现育人功能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在智育、德育充分发展的同时,通过文艺作品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文艺作品的思想教育功能的体现。

2、文艺作品是大学生展开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

    电影、电视剧、话剧、文学作品等丰富的文艺作品形式是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认知方式。大学生处于人格定位与思想成熟的特殊时期,由于现代大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增强的典型特征,通过以往的知识积累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构建,对思维对象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识,在这种能力的作用之下,大学生的品行提高与素质养成可以也必须通过自我教育途径展开。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更易被大学生自身接受形成内在品质。大学生的通过主题电影、红色经典话剧以及积极向上乐观奋进的文艺作品可以实现在学生心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效果,使文艺作品传播的时代精神与大学生自身紧密结合,实现内化效应,达到自我教育并取得良好效果。

3、文艺作品对大学生心理具有调节与安抚作用

    文艺作品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心理状态与安抚紧张情绪两个方面。从途径来看,文艺作品可以使广大学生体验丰富的社会角色,通过这种体验能够弥补大学对社会认知的局限所带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现状,实现健康大学生心理,净化大学生心灵的作用。“人们靠文艺的体验而得了心理补偿,这多半是有益身心也有益社会和谐稳定的。” 其次,文艺作品的内在魅力与审美要求能够使大学生在情绪紧张时通过审美体验舒缓情绪。例如,在面对情感压力时可以通过相关文艺作品体味情感艰辛,用平和心态接受感情世界并非晴空一片;面对学业压力是,通过励志题材文艺作品能够缓解心中矛盾,看到艰辛付出背后的累累硕果。

4、文艺作品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主体的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学生自身变化两个方面。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多元化,文艺作品的自身特点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从学生自身变化来看,大学生群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新鲜事物不仅好奇而且接受意愿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兼容并包,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文艺教育的生动性使受教育者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直接感受到美和道理的存在。”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文艺的诉求

1、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相互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意识流必须进行宏观引导。同时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出现了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等新的形势与趋势,在新形势与新趋势面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2、新时期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使然

    大学生是最年轻最具活力和可塑性的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也发生着较大改变。个体意识与独立意识强,追求社会认同与自我实现;彰显个性,个体意识强烈;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渴求,接受新文化的能力增强;同时功利化与政治立场信仰模糊状况也日渐凸显。这些特点都需要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通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开展育人工作的基础上,探寻新方法开拓新途径,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学生的新特点,彰显自我活力。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平台,文艺育人是我党历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渠道,将文艺作品运用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更大程度发挥文艺作品的育人功能。通过这一教育方式能够在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得以实现,发挥大学生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引领、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王蒙:《再说文艺效果》,解放日报1992年9月3日.

刘艳丽:《论文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文艺作品的要求篇10

艺术创想为工艺美术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思路及设计依据。独特、新颖的艺术创想为工艺美术设计增添艺术色彩,使工艺美术设计作品在应用中能够完美地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根据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提出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为工艺美术设计提供科学借鉴。

一、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工艺美术设计对艺术创想的创新思维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只有在创新思维引导下才能设计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才能使艺术设计作品具有完美的艺术魅力,才能满足艺术设计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完美的艺术创想不仅要求设计者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求创想思维的来源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设计者要不断地丰富自身阅历,并加强对设计工具的良好使用,才能够使设计创想更具操作性。纵观目前所有出色的艺术作品无一不建立在丰富的艺术创想之上。完美的艺术创想要求设计人员要有活跃的艺术头脑,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出更具艺术气息的艺术创想1。由于工艺美术设计对艺术创想的依赖,促使设计者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开阔自己的艺术眼界,因此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丰富设计人员的阅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从而实现良好的设计效果。工艺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使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由于工艺美术作品最终要呈现在社会生活中供人们观赏或使用,因此在艺术创想时设计者首先都要对现代民族文化特征进行创想设计,例如,中国奥运福娃设计,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族特征。因此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将艺术设计作品体现出民族特色,反映出民族文化特征。这大大的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充分体现了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二、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应用现状

目前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重要方面:第一,在应用艺术创想时没有具体的创想依据,使艺术创想出现较分散性的思维特点,在进行艺术创想时没有与具体的工艺美术设计进行有效的衔接,对工艺美术设计作品了解不足,对工艺美术设计产品的具体用途及使用环境没有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在艺术创想时对产品设计环节没有周密的考虑,使设计出的产品没有达到使用者的预期效果。第二,在艺术创想时没有对设计产品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查分析,使创想脱离了具体环境,导致设计出的产品不被市场认同,致使工艺美术设计效果不佳。第三,在艺术创想时没有对以往的设计产品及市场中占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进行总结与对比,使艺术创想不能够充分的为工艺美术设计提供有效的创造性思维。导致设计质量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没有与更优秀的设计产品进行客观的比较,使设计者目光短浅,只看到目前自己产品的优点,无法提高设计者的设计水平。

文艺作品的要求篇11

一、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的创意研究

在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中,民间传统工艺独树一帜,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中所蕴含的创意源于深厚的云南白族艺术文化和白族人民勤劳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实践力和创新力。自古以来,云南白族就像云南的其他各民族一样,在改造大自然的历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创造了品类繁多的工艺品。如:扎染业是云南省大理市周城镇的特色产业,云南白族大理石雕是中国民族雕塑艺术中的奇葩。这些传统装饰工艺品不仅是白族群众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过程中,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凝结了十分厚重的白族精神内涵,是其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力的体现。

在以前人们基本上不注重工艺品的经济价值,更多的是关注其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如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特别是在我国日渐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自然会受到影响,它的经济价值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大理石工艺品、剑川狮河木雕、鹤庆新华的银器铜器、大理周城扎染等。(图1)(图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云南与国内外的各种商贸活动日趋频繁,作为文化产业的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也逐渐受到世人的喜爱,并形成为独特的经济产业,通过商业的形式走向千家万户。

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要发展成一个成熟、独立的经济产业,还有待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市场,加强管理,注重工艺品自身的品质塑造,使其更加规范、有序。与国外及省外相比,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在生产设备、制作硬件方面的差距相距不大,但在工艺品设计创意方面的差距却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工艺品生产者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不足,对市场不熟悉,对工艺品消费群体的特征、需求及消费心理的认识不足,更重要的是工艺品缺乏好的创意,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强,对白族文化艺术内涵的挖掘和提炼也远远不够。这些差距直接导致工艺品文化承载不高,极富创意的工艺品奇缺,工艺品品质低下,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培育成熟、完善的工艺品市场。

一直以来,在庞大的工艺品市场中,虽然随处可见造型各异、品种繁多的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作品,但这些工艺品大多缺乏设计创意,在市场竞争中很难脱颖而出,而且,其大多数是采用抄袭现有工艺品模式或通过一些优秀工艺品图案寻找素材,通过部分工艺环节的减省形成劣质的工艺品,最后得不到市场认可,并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如:大理鹤庆新华村白族手工艺品工艺环节的减省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

当前,要使云南白族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富有新颖的创意,就必须从工艺品的造型、用材、色彩、工艺等方面人手,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加强对社会生活实践的提炼,勇于创新,创意如同工艺品的“灵魂”,赋予工艺品好的创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使工艺品充满生机和富有内涵,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云南白族传统工艺品的设计要特别注重创意设计的内在要求及表现方法,明确云南白族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创意及表现方法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这对云南白族传统工艺品的发展与未来至关重要。

二、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的创意表现方法

在云南白族传统工艺品的设计与创作中,要以时俱进,更新设计思维方式,除尘纳新,积极与其它艺术门类进行交流学习,拓展视野,要进一步研讨白族传统文化,研究白族优秀艺术作品;要紧密结合消费市场的需求,深入发掘工艺品创意设计的新载体、新方法,力求将云南白族传统工艺品的价值多层面、全方位地表达出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创意设计的表现方法。

(一)工艺品个性特色的创造

创意是工艺品设计的第一要素,设计创意的好否不仅决定着工艺品的好坏,而且,还可以通过它来张扬工艺品的个性特征。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要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工艺品设计与生产者就必须要改变工艺品原有的创意方式、创意手段及工艺用材。打破“传统”的束缚,挖掘民族文化中的设计创意载体,结合当下新科技、新材料赋予工艺品新的设计内涵,使其充满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注重造型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更新设计理念,使设计创意贯穿于工艺品设计的全过程,使工艺品的设计创意不论是从外观、内部结构、用材、色彩等方面都体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具备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树立工艺品自身独特的视觉形象,给观者有“出其不意”的感觉,让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使消费者对工艺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购买欲,从而达到装饰工艺品的商业宣销目的。

(二)装饰工艺品设计中对人性的表达

如今,社会的发展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宗旨,装饰工艺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须兼顾消费者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追求。工艺品设计是有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宗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因此,工艺品的设计应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为目的,设计创意要力求反映生活,使工艺品蕴含生活气息,富有生活情趣。在设计构思上要考虑有人文关怀的创意,要让消费者感到有亲切感、认同感。因此,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的设计创意构思应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体现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工艺品设计时,着重采用生活化和情感性的设计创意手法。提炼生活中的亲情、爱情、友情等温馨甜蜜的素材作为工艺品设计的创意题材,如:家喻户晓的金花与阿鹏的经典白族爱情故事等,这些优秀的生活题材完全可以通过工艺品精心的设计与制作生动地表达出来,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图3)

在工艺品设计中还要特别注重文化、生活元素与时尚的有机结合,要让工艺品能体现生活情趣、反映文化内涵及传递时尚的气息,设计创造时尚,同时也发展着传统的内涵,使消费者在享有工艺品本身的同时感觉到也是在享有一种时尚。在当今社会,时尚正成为引领人们生活的主要潮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从,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云南白族工艺品设计从创意设计到工艺制作上都应赋予时尚的元素,使产品具有较强的时尚感,同时,要从人性的角度和人的审美心理特征入手,结合设计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形式美法则的内在要求深挖生活中的趣味性时尚元素,运用不同的文化和创意手法,汇集一切有利因素,潜心设计出时尚、精美的工艺品,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工艺品设计的内在品质,使它不再是冷冰冰的物质形体,而是承载着人性特征,传递着浓烈文化气息的物质和精神食粮。

(三)工艺品设计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好地推动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市场的发展,在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的设计创意时应拓展更多渠道,采取更多不同的方法。进一步提升白族工艺品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丰富其内涵,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其设计表现手法上要加强多样性表现形式的综合应用。

根据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设计内容、目的及要求的不同,在设计时,要制定周密的设计计划,要针对不同的设计内容采用相应的表现手法。在工艺品设计创意时,可巧妙运用对比、比喻、幽默、象征等表现手法,这样既可丰富工艺品自身的意韵及内涵,而且还可通过轻松诙谐的情节表现,展现出工艺品的特性与可爱,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增强工艺品的市场竞争力。(图4)

文艺作品的要求篇12

1、 曲艺小品的戏剧化。曲艺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舞台演出样式存在以来,由于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显现出“雅俗共赏”的旺盛的艺术生命。这种微型戏剧艺术的存在与发展,已经同戏剧学院和剧团用来训练演员用的课堂小品有了质的不同。课堂小品无须剧本创作,在某种规定情境下,任由演员去即兴发挥,去模仿,以锤炼演员的基本功。而曲艺小品则要求更高,它是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品,不但要求严肃认真的一、二度创作,而且要求在相对单纯的戏剧化呈现中传达出并不单纯的艺术内涵。

曲艺小品是从课堂小品脱胎而来的。名之曰“小品”而不称“独幕剧”或“微型戏剧”,就在于它比二者更单纯、更精炼。它不必有头,也不必有尾,在生活中撷取一个瞬间,予以局部放大,传达出一种情趣、一种意旨便足够了。因而在实际创作演出的形式上,曲艺小品与课堂小品仍有不尽相同之处。这就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外部形式的微型化和内部构成的戏剧化。

微型载体的戏剧性要求更高,因为它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展示矛盾与情感的发展过程,只能片断式、散点式、扫描式地进行集中突破,因而其艺术效果往往更强烈。有人将小品创作称之为“高精尖”产品,即情节高度概括、内容短小精悍、矛盾冲突尖锐而集中。这就是戏剧化的最高限度的体现。正像有的评论文章所言:“曲艺小品自一产生就把戏剧艺术中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一表现手法据为已有”。这一语道破了曲艺小品创作的真谛。此外,曲艺小品还要包含曲艺的表现形态,亦即载歌载舞,跳进跳出。在情节推进中,忽而“表”,忽而“白”,就是不停的按照需要,转换表演者的身份立场。

2、曲艺小品的生活化。曲艺小品的这种通俗戏剧的表演形式,是适应广大观众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之所以深为广大观众欢迎和喜爱,主要是因为它快捷地反映生活,真实地再现生活,切实地贴近生活,精彩地表现生活。这就是曲艺小品的生活化。如小品《说事儿》中,黑土与白云先是以剧中人物身份主观地演绎剧情,而到后来,又以旁观者身份参与评述,把小品主题立意集中概括一番,以达到启发观众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