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重要性合集12篇

时间:2024-01-11 15:56:15

体能训练重要性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1

关键词 网球 体能训练

一、体能

所谓体能能力就是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能力、运动素质三大部分有机协调组合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综合能力。

二、体能训练是网球训练中必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良好的体能是网球制胜的关键

当你看到阿加西、萨芬、罗迪克、威廉姆斯姐妹、费德勒、海宁一次又一次取得胜利时,你会认为那只是偶然吗?无数的经历告诉我们,良好的体能,是优秀网球运动员制胜的关键。网坛名将阿加西,他从未舍弃体能教练,“高龄”的他仍然有相当好的体能。在快34岁时拿下2003年澳网冠军,体能训练使他的运动生命大大延长。

(二)良好的体能能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初学网球者,有时容易扭伤、拉伤等,这就是柔韧性差、脚腕力量弱的表现。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到位、肌肉的弹性和力量较差,疲劳或过度负荷使肌肉的机能下降、力量减弱、肌键扭伤或因肌肉疲劳而造成的其他损伤[3]。

(三)良好的体能是专项技术水平的基础

蒋宏伟透露:平时应注重与网球专项技术相关的小肌肉群的练习,精细到能牵涉动作用力的每一块肌肉,还有如何在连续紧张的比赛之间进行体能的恢复与补充。良好的体能储备,是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的基础。

三、网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特点及训练方法

(一)发展专项速度素质

1.速度素质作用与特点

运动中的爆发力是网球运动员控制自己的肢体的运动,这种力量越大,越利于提高击球的速度和肌群的爆发式收缩,从而使击球力量加大。网球比赛中,只有“快”才能在快速而又复杂的比赛中获胜。

2.网球专项速度训练方法

在提高转体挥臂摆速度和脚步移动速度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充分运用增加转体挥臂刹那间击球速度,掌握步法的移动技术。练习方法如下:

①侧跳步,40s为一组,每次可做5组;②交叉步,40s,为一组,每次可做5组;③侧跨步,20s为一组(20s,做完),每次可做1-3组 [1]。

(二)发展专项力量素质

1.力量素质的地位与作用

在激烈的网球比赛中,运动员要不断地克服身体阻力和惯性,进行起动冲刺、急停、跳跃等和频繁地完成各种各样挥拍击球的技术动作,运动员都应具有良好的力量素质[2]。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网球技术、战术并且不断提高的物质基础。力量素质的提高对运动员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最可靠的保证。

2.网球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击球力量来源于腿部,经髓、腰及肩传到臂,最后到达手、球拍。不管是正手、反手的抽球,还是截击以及抽球的变种挑高球,都要求全身协调用力,介绍几种训练方法:

①手持杠铃做片正反手抽球练习。

②跪姿投掷,两膝转肩稍宽跪立,单手持杠铃片,上体向一侧后转,利用后转的反弹力将其掷出。

③立姿转体练习,两脚较肩稍宽分开站立,双臂伸直持杠铃片保持胸前位置,上体最大限度地向两侧轮流转动,双膝微屈[3]。

(三)发展耐力素质

1.耐力素质作用

网球运动是球类运动中个人对抗的项目。较大型的比赛,一般要9-10天,一天一场而且越到比赛的后期,越是紧张激烈,专项耐力素质的训练要求也越高。网球运动所需要的耐力是一种强度经常处于变化中并与速度紧密结合的专门耐力素质。

2.网球专项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在训练中,耐力会因训练程度的高低,训练时间和强度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提高。发展耐力素质的有效方法是做无负荷或轻负荷的中等速度的练习。下列介绍训练方法:

①看手势做变换物的练习1min/组,每次可做3组;②3min的交叉步;③3min的跳绳;④l min结合个人特点的步法与手法相结合的练习,无规律的变换方向和起动速度,可做3-5组。

(四)发展灵活性专项素质

1.灵活性素质作用与特点

灵活性是指一个人快速、及时有效并爆发性地移动身体,同时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在网球练习训练中灵活性训练包括侧移动灵活性训练,前后的移动灵活性训练。

2.网球专项灵活性素质训练方法

①球场自我位置判断要求:教练员用布巾蒙上运动员的眼睛,并不停地喊出各种球的位置,看运动员最后能否感知。

②移动位置后回位练习要求:体会在场中移动的步法与何位。

③抽球的结合技术练习要求:对于落点不一的球,快速移动后击打标志点的球。

四、网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需注意的问题

(一)体能训练是网球训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体能训练是整个网球训练中的一部分。体能训练中内容安排应合理:在制定多年或全年计划时,根据所划分的阶段制定出体能训练任务和目的。在制定大周期、中周期,也要对体能训练做出具体的安排。

1.结合项目特点

体能训练也要有针对性,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需考虑到网球项目特点,对网球动作技术结构以及参与工作的肌肉有清楚的认识,另外对各肌肉群参与工作性质和比例也应有所了解。

2.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在对高水平运动员施训时,其中主要一个原则是因人施教。除了要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还要针对他的特点进行训练:做到发挥其优点,弥补其缺点。

五、结束语

谈到体能训练,人们就会想到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等,很少考虑为什么要进行这些训练和怎样训练才理合理。本文没有机械地把体能分为传统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而是从网球项目的特点出发,结合运动员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合理发展运动员的专项体能。

参考文献: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35-01

篮球运动是世界的三大球类运动之一,也是人们经常参与的一项运动,如CBA、NBA、篮球世锦赛等都是人们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篮球运动员不但要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战术,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体能。体能水平是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基础和战术基础,是球队技术风格、战斗风格、精神面貌的物质基础。篮球运动员只有具备很高的体能水平,才能在现代篮球比赛激烈的拼抢对抗中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技战术水平。篮球运动是一项以得分为目的,攻防快速多变,强对抗性的体能、技能类项目。这表明篮球运动不只是技能项目,同时对体能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篮球的体能训练中,要以有氧训练、力量训练、无氧训练、速度训练、弹跳训练、灵敏训练、柔韧训练为主,训练要遵循有小强度到大强度再到小强度、由基础体能到专项体能再到以专项训练替代体能训练的大原则,以便提高运动运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提高投篮命中率。

一、体能训练的涵义

现阶段我们对“体能”一词的理解主要可以归纳为: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两部分组成。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维持人体生存所必需的活动技能。运动员的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体能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机能潜力和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是指人体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它突出对人体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体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挖掘机能潜力,提高运动水平。

二、体能训练对篮球训练的地位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而体能水平是篮球运动的技术基础和战术基础.实践证明:要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技术水平并贯彻全队的战术指导思想,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坚实的基础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训练中要科学、系统地加强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使运动员能适应篮球比赛的需要。

三、体能训练的主要构成要素

1、有氧训练

有氧训练是篮球体能训练的一个基础训练,它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员的耐力水平,促进运动员疲劳恢复。此训练同样要遵循从基础训练到专项的过度原则,即从大训练量低强度到高强度低运动量的转变。

2、力量训练

提高运动员机能水平、改善肌群平衡、提高肌肉的收缩速率、提高运动表现和防止伤病的发生。肌肉力量是运动动力的源泉,是完成竞技任务和实现竞技目标的前提。日益激烈的现代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运动实践证明,如果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要进行大负荷训练,提高体能水平,掌握和运用技术是不可能的。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专项对抗能力、专项速度、专项技术掌握与完善的基础和保证。运动竞赛中的进攻与防守中的反应、跑动、加速与拼抢,以及防守与攻击的有效性无不取决于力量素质。

3、速度训练

速度训练是篮球运动的一大资本,因为速度包括的远不是向前冲,而是运动员在场上快速准确地移动的同时,更具备快速变向、滑步及后退的能力,特别是在攻守转换的关键时刻,速度显得尤其重要。跑姿纠正、小步跑、后蹬跑、跨步跳、上下坡跑、阻力助力跑、冲刺跑、冲刺-滑步-后退-曲线-变向组合跑等。专项速度是篮球运动的灵魂,是篮球运动的生命活力之所在,能否在高速度、高难度、强对抗的运动中准确迅速地完成每一次进攻与防守是现代篮球运动对运动员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和发展趋势。速度是体能水平最直接的反映,速度是篮球运动员的灵魂,速度是胜利的前提和条件,是创造战机、实行攻击的前提与条件,所以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目的应该为速度服务。体能训练必须提高专项速度,必须以专项速度为核心安排和设计。

4、弹跳训练

跳跃能力是篮球项目非常重要的一项运动能力。尤其是灌篮、抢篮板、封盖、跳投的需要运动员具有非常优秀的跳跃能力。包括跳、连跳、全力跳、单腿跳等练习形式。

5、灵敏训练

灵敏性是指一个人快速、及时有效并爆发性的移动身体,同时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一名篮球运动员的篮球天分主要体现在对特定攻防情况的判断和反应能力上。球员运用特定篮球技巧的能力取决于其身体移动的快速性和及时性。因此,灵敏性训练在篮球体能训练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87-03

一、概述

当今职业教育普遍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通过良好的校企合作渠道,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但随着社会进步、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职学校已逐渐认识到了单纯提高教学质量的弊端,在学校逐步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德育、就业指导等课程,个别有条件的学校增加了心理咨询服务(包括就业前学生焦虑情绪的心理疏导),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开设这些新课程的同时,我们往往忽略了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具有良好身心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各种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所以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于煤矿类技工学校,学生由于体能欠佳给从事煤矿井下作业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对中职类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能问题做以下分析。

二、中职学生体能欠佳原因剖析

1.教育主管部门的忽视。以前,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出台有关中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类中职学校一直以2007年公布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中相关年龄段的测试项目作为学生运动能力的量化标准,有的学校则是采用《高中男、女生身高、体重、肺活量评分标准》、《高中男、女生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来评定中职学生运动能力及健康状况,尽管学生都处于同一年龄阶段,一方面但由于后期就业方向、就业环境的不同,显然参考这些标准不全面也不是很恰当的。另一方面由于参照的标准各不相同,对学生的运动能力量化标准呈现出自主性、随意性,对学生体能测试结果出现参差不齐的现状。

2.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偏差。现在社会上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般来说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健康状况和体能素质等几个方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和学习都片面地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身体没病没灾的,孩子的身体就算健康,根本没必要督促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下降,最终导致学生体能的下降。

作为中职学校来说,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使得上中职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多数学校逐年进行扩招。由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有限,使得学生的活动范围在逐年缩小,基础锻炼器材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而综合的训练器械由于维护量大、地面有限,由于体育器材的相对匮乏,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加训练,最终造成学生体能的下降。

3.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导向偏离。对于毕业后大部分直接进入社会的中职生来说,具有良好的体能素质与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所以生产实习教学法明确规定,中职学校生产实习教学的三大任务即: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生产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发展学生能力和体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其中发展学生能力,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独立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但个别中职学校为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只求好成绩、高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体能锻炼,最终使学生因不适应高强度劳动而被淘汰的局面。

4.中职学生自身的问题。我们学校每年对招生来的新生都要进行军训,据据教练反映现在学生总体耐力、素质都相对较差,主要表现为下肢爆发力弱、上肢力量不强、身体协调性差,耐力也需要提高。在一周的军训中,训练强度并不是很大,尤其是女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练习,如左右转、蹲下、齐步走、站军姿等动作,可是还是不少学生纷纷病倒,甚至出现了站在太阳下不到10分钟就晕倒的情况,其体质着实令人担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学校招生进来的学生,普遍都是初中毕业生,年龄相对较小,且多为家里的独苗,意志力和体力都很差,而且自控力都相对较差,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偷懒是常事。日常学习中参加一些体力劳动就叫苦连天,有的干脆就请假借此逃避劳动,造成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有的学生勉强毕业,可就业单位的一般性中强度工作,却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率,给学校、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第二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现在社会上各种娱乐设施、品种名目繁多,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娱乐方式的选择,而不单单局限于体育锻炼。而舒适的家庭环境、平时娇生惯养,室外活动的日益减少是造成学生体质差的原因。很多学生把自己整天关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睡觉,一整天不出家门,更不要说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是不言而喻的事。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

针对以上分析的原因,笔者就其学生的体能训练有几点建议。

1.督促学校逐步建立健全中职学生的体能健康测试标准。建议中职学校参照学校专业工种工作岗位适应程度和承载劳动强度,组织专业人员建立学生岗前体能量化标准及等级标准,对学生的体能测试做到有据可依,使得学生能及早发现体能的不足,能积极的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2.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中职学生的体能训练意识。学生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体能的支撑。作为中职学校在日常体育教学和实习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体能(包括体力、强耐力、动作协调及灵敏度等)。在日常的体育课中,体育老师可针对当前学生体育意识淡薄的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培养积极、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此外体育老师可结合学校各专业的劳动强度,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耐力的训练,在训练中结合科学的原则,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得学生的体能得以逐步提高。

在实习教学中体能训练中要根据学生年龄体征和个性特点,注意劳逸结合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相互交替,促进学生身体各部器官及其技能的发展,增加学生体质,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生产技能的提高奠定生理基础,这是实习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近几年来,我校也逐步加强了煤矿工种学生的体能训练,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进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对采煤掘进工种开展体能竞赛,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路线让学生负重进行徒步赛跑,对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方面是一个很好的磨练,参加的学生无一人放弃比赛,全部按规定完成比赛项目,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平时注意加强思想教育和体能训练的结果。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4

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从事的工作都属于高强度的技术型工作,这不仅要求学生拥有强大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能,以应对较高的工作强度。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期间,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很难在课余时间去进行体能方面的训练,所以体育课上的体能训练就是学生唯一增强体能的机会。所以,中职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开展体育教学的意义

体育课是贯彻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并对学生展开全面性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课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体能程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课与其他科目存在着一些不同,体育课更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但是也有个别的学校,在体育课中也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通过学生笔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体育能力,这不是学校开展体育课的目的,也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要求。所以,明确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对于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在中职学校体育课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好处

众所周知,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处在一个思想变化较大、个性相对叛逆、强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心理方面的波动。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课堂表现,来对其心理的波动进行了解。人类情绪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到身体各部位能力的发挥,最终会以比赛成绩的模式展现出来。学生只有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下,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在体育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反之,如果心理状态不好,成天忧心忡忡,其体育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也是肯定不会好的。体育能力的训练需要通过学生的心、生理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训练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在平衡性、灵活性等各方面进行了良好的锻炼,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能训练并不是枯燥的围着操场跑圈,也不是进行疯狂的健身,体能训练是通过对技术的不断训练,通过竞技的行为来表现训练成果的一种方式,他对于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个性的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参考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学案例可以得知,体育训练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学生活动项目的安排和体能训练的组织,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训练不断的塑造学生的个性,以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合乎时展的要求。

三、要注重理想与实际相结合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平时接收体育锻炼的机会较少,体育能力普遍很差,而且体能训练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立竿见影,迅速见效的训练,它是一个从基础到技术,从肤浅到深入的训练过程,在训练中讲究的是坚实基础,循序渐进。要从体能训练的最基本的能力抓起,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现如今,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这种忽略基础,为了成绩而训练的方式,不仅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没有任何帮助,而且还容易造成学生由于训练程度过大导致的受伤,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所以,在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一定要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的内容和训练量,在保证学生对训练内容感兴趣的同时,要确保训练量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思想

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方面,成功的案例有很多,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这些经典案例只能进行学习与思考,而不是将他们生搬硬套进行重复的使用。不同的学校之间存在的问题也不同,中职学校由于其性质,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的不同。所以,其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比其他学校要更有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活跃课堂气氛,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教学,在思想上要采用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维,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纽带,及时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桥梁。

五、结语

在中职学校当中,由于教学模式和选择上的不同,学生们的个性都不尽相同。所以,在教育方面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对不同种类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不断改善、创新的教育手段,激发起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要充分体现出现代体育教学的目的性与合理性,将体能训练的成绩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相关评判标准。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5

关键词 青少年 篮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现在的篮球运动,不仅仅是考验运动员们的技术,同时也是对运动员们体能的考验。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体能基础,取得优秀成绩的几率很大。因为,篮球比赛也是一场考验耐力的比赛。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说,他们是增强体能、锻炼意志的最佳时期,因为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精力充沛,活力四射。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不可忽视。

一、篮球体能训练概述

体能训练,通俗的说就是身体体力的锻炼。它会对运动员们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运动员,以达到增强运动员的体能的目的。在训练中,运动员们会感觉比较苦、比较累。但是恰恰因为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训练,提高了他们本身的身体机能,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力,铸就了赛场上他们那永不服输的精神。不仅如此,体能训练还能够帮助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冷静自持的心态。其实,耐力的比拼,精神风貌的较量,往往更能体现运动员们的素质。

二、体能训练在青少年篮球训练中的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是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前提

运动素质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就是青少年时期。此时,不同程度刺激运动员,都会使青少年的身体产生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以适应这些刺激,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变其全身的系统机能,这样,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得以提高,在以后的技术训练中,才会得心应手。

(二)篮球技术的发挥,需要体能训练作保障

篮球运动的关键在于快速的移动,在篮球比赛中,需要运动员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应付各种突发的紧急事件。比赛时间越长,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就越大。在比赛的过程中,篮球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指标都开始下降,比如说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对篮球的控制能力和爆发能力,还有自身的平衡能力,这些都会越来越弱。但是这些都可以通过良好的体能得以体现,如果体能好,在比赛中坚持的时间就长,精神风貌就好,成绩就会更优异。反之,篮球运动员体能很差,早已经坚持不住了,那么他们只能与失败为伍了。所以,体能在比赛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以后的训练中,一定要把体能训练重视起来,不能忽视不见。

(三)良好心理状态的保持,需要体能训练的支持

在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中,心态非常重要,过分的焦虑和急躁,都有可能导致比赛失败。所以,在赛场上,比拼的不只是运动员们的篮球技巧,它更是一场心理战。而毅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体能之上,而艰苦的体能训练正好能为它提供这个机会。在训练中,通过对身体反复的、强烈的运动冲击,能够帮助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冷静自持的心态,更加塑造了他们永不服输的精神气魄。这样,在气势上,就占据了优势。即使不能取得胜利,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也能体现出运动员们的高素质。

三、体能训练中的缺陷

(一)没有引起教练的重视

很多教练单纯的认为,只要技术过硬,体能并不重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他们对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中,只有技术训练,而没有体能训练。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日益激烈的篮球比赛中体能与技术、战术之间的关系。

(二)缺乏系统的体能训练计划

无论任何事,想要取得有效的效果,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计划,体能训练也不例外。每个青少年的身体状况是不同的,所以这个计划还要切实有效,不能同一而论,没有任何差别。更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做个样式、走个过场就行的。

(三)训练手段比较单一

在训练中,要讲究方法。首先,要保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安全,不能实行强制性措施,以免对他们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现在的体能训练方式很单一、枯燥。其实,爆发力的训练应该有很多种方式,教练们不妨动动脑子,不要老是在原地踏步,举步不前。

(四)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分不清楚

很多教练员不能很好的将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分清楚,经常把它们混为一谈,这对篮球训练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又不能让这两种技能相脱节,在恰当的时候,还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把握一个度了。在这个问题上,教练员还要格外注意。

四、解决措施

(一)改变教练员对体能训练的错误认识,并付诸实践。要知道,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是国家的后备力量,我国的篮球事业还需要他们作后盾。所以,对于体能训练,绝对不能顽固不化,敷衍了事。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6

关键词 功能性 训练 啦啦操 运动损伤

一、啦啦操项目及训练概述

啦啦操的前身是早在一百年前就在美国各个赛场出现并兴起的cheerleading,我国由其性质意译出了“啦啦操”。啦啦操可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两类,无论哪种都是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极受欢迎的一种运动形式,不仅包含了各种别出心裁的高难度动作,更重要的是团队高度一致的合作,起到鼓励赛者、活跃气氛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啦啦操的越加重视以及审美的提升,啦啦操的动作难度逐步加大,托举、空翻等动作比比皆是,这便体现出啦啦操队员训练内容的重要性。

啦啦操的训练主要分为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前者主要针对身体素质如力量、耐力、柔韧、平衡等进行训练,后者除舞蹈和技巧啦啦操各自的组合动作、三十二个基本手位和动作外,还包含其具有各自特点的难度动作。在专项训练中,舞蹈啦啦操与技巧啦啦操的不同点在于:舞蹈啦啦操主要训练内容为平衡与柔韧类难度动作、转体类难度动作和跳跃类难度动作;技巧啦啦操主要针对金字塔类难度动作、抛接类难度动作、托举类难度动作、翻腾类难度动作、保护和帮助类方法及动作、口号等内容进行训练。啦啦操项目的训练内容受竞赛规定影响,而训练方式主要则是以传统的跑步、团身跳、俯卧撑等为主,而这种传统的训练方式常常因为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教练训练方法的影响使得训练效果不突出,甚至在训练过程中造成运动员身体损伤,阻碍啦啦操项目的进展。

二、浅谈功能性训练

(一)功能性训练的本质

由于立场和侧重点的不同,导致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功能性训练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美国运动委员会认为,功能性训练主要包括训练运动员身体活动,例如平衡性、稳定性、动态运动训练和核心训练;而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表示,功能性训练是指在运动链中每一个关节的训练包括在不同平面上的加速、减速以及稳定性训练。

国外学者Michael P.Reiman认为,普通群众和运动员身体的多组织群和关节共同参与完成具体的运动目标,并尽量保证练习条件与实际运动环境相似,这种方式便是功能性训练。SantanaJ.C表示,对于非运动员,功能性训练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预防或恢复身体运动损伤;对运动员来说功能性训练是为了提高其跑、跳等基本运动能力并将这些运动能力实际运用到竞技活动领域中的一种训练方式。

对比与国外学者,武汉体院的李丹阳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一种训练方法体系,它为了更好的发挥竞技水平,通过全面地训练使得运动员从整体上提高自身运动系统的工作机能。为了使得动力链更加高效、动作模式更稳定、在运动中能量的合理使用以及提高基本能力所必需的身体素质,李丹阳还特意强调了对身体多处关节、多方位和融合本体感觉的训练。董德龙表示,功能性训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并没有细致到具体训练动作,它是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等动能性的训练。从全局的角度找出运动员的薄弱点,譬如动能性训练中的力量训练,它针对力量性较差的运动员施以比其他运动较多的训练内容和程度,它只是训练的一个分支,突出力量训练,重视肌肉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有效的训练过程中使得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提高。

对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看出,他们对于功能性训练的阐述绝大多数是从训练目的和方式着手,少有对功能性训练的本质进行研究。综合得出,功能性训练是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以塑造专项能力为目的,运用机械器材提高运动员的稳定性、协调性、平衡力和控制力等身体基本素质,预防或恢复运动损伤的一种训练方式。

(二)功能性训练的特点

在运动中时常出现运动员肌肉拉伤的情况,功能性训练可以很好的改善这种现象,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看好。对比重复的练习肌肉的单一动作,功能性训练更注重于身体的协调、配合和全面性运动。刻意训练重心部位是功能性训练较为明显的特点之一,身体的前后左右运动要受到身体重心部位的影响,重心部位肌肉群的有力程度决定了运动部位是否足够自然,是否能有效的表现运动员的形态美。功能性训练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功能性训练重在培养运动员有意识地将全身肌肉充满弹性并且完成动作的高度协调性。在不断的功能性训练下,人体中的多个组成部分可以高效的整合在一起,做好充分准备等待即将要完成的动作,同时使得动作更加和谐与优美。

(三)功能性训练的优点

当运动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后,功能性训练就越发显现出它的优点。其好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可以增强训练者的身体柔韧度。训练者通过练习拉伸肌肉、放松肌肉可以使其肌肉功能得到有效提高,不断的练习下还可以促使例如髋关节的稳定肌和腹内斜肌等功能欠佳的肌肉的柔韧度得到巨大提升。

2.可以提高训练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研究显示,肌肉的弹性受到中枢神经的影响较大,而中枢神经在运动中可以很好的协调肌肉的放松与对抗,若是持续地进行功能性训练,中枢神经的控制力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使得肌肉更加柔软,动作更协调,提高训练者的平衡能力。

三、功能性训练应用于啦啦操项目的重要性

(一)应用功能性训练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动力链理论的提出为功能性训练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石。Gary的这一理论表示,人体全身参与运动的各处关节以及肌肉,将它们用一根链条进行关联和功能整合,便可称之为“动力链”,而动力链理论的核心便是这种将肌群概念整合的特点,它选择一个更宽阔的视角,从这个视角去了解关节运动以及肌肉群收缩的功能。脊柱、骨盆和髋关节联合部位主要功能是产生、传递和控制力量,属于人体核心部位,在动力链的动量传递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体基本的功能性动作叫做动作模式,是实现运用竞技能力的关键之一。针对啦啦操项目的特征,在已研究出的众多功能性训练的金字塔模式中最符合的便是以下这种模式,从底向上分别是:1.发展协调性、稳定性、柔韧性等综合运动能力;2.建立高质量的身体功能动作模型;3.发展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能力;4.发展专项动作。不只是啦啦操项目,任何一个运动项目中一套完整复杂的难度动作都是由简单的动作模式构成,功能性训练的一大作用便是降低运动损伤的几率,而它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专项能力,在训练中,在与其他项目共有的动作模式的训练外还应强调啦啦操本身的动作训练模式,以此改善动作模式的方式可以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表现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专业水平。

(二)功能性训练对啦啦操项目起到的作用

随着啦啦操项目在全国的兴起以及参与人数的增加,竞争越发激烈,此时啦啦操的动作技术以及预防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就显得极为重要。功能性训练从整体上来说对啦啦操项目起到两大作用: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以及预防运动员运动损伤。

1.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区别于传统训练的增大训练量和强度的方法,功能性训练在这上面取得了创新,训练器械的不同使得训练者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性都得到较大改善,并且有助于稳定脊柱。力量、速度和耐力发挥的基础是以平衡力、柔韧性、灵敏度和协调性构成的体能素质,这是现代功能性训练的普遍理念认为。功能性训练打破了啦啦操传统的训练结构,将运动员在不稳定状态下的核心区训练作为重要训练方式,在功能性训练中常使用的器械是悬吊、绳梯、瑞士球等,训练中结合这些器材的使用,使得训练者根据不稳定状态,在正常情况无法训练到的内容中激发肌肉参与运动,强化身体的核心稳定性以及核心力量。功能性训练注重运动员的专项性训练,对啦啦操项目的本质和核心都了解,在训练方式上加以创新,不仅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还可以促进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合理利用。

2.预防运动员运动损伤。啦啦操项目是一项三维立体空间下的多关节运动,常见的传统训练中,教练会采用单维度的大负荷运动训练提升训练者的力量素质,在训练过程中,对于训练者存在的薄弱肌肉或关节容易因为肌肉发展失去平衡导致运动损伤。在啦啦操项目运动员中,尖子运动员可能会发生手臂骨折、扭伤脚踝等情况,而底座运动员可能会被尖子运动员砸到,配合不佳或者身体素质差皆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功能性训练遵循系统性原则重视运动员的柔韧性和稳定性发展,达到高效的身体素质。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针对啦啦操特征采用了独特的训练方法和有专项动作特点的训练方式,使肌肉的均衡发展和深层小肌肉的运动得到一定保证,预防运动损伤。

四、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应用

(一)以平衡、稳定为主的训练

在啦啦操项目的功能性训练中,自身重力作为阻力作用,使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姿态,从而强化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平衡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神经肌肉的控制效率为目的,渐进的、系统的进行训练。平衡的关键在于重心的掌握,与底座运动员相比,尖子运动员则需要更加精准的重心控制能力,一个具有精准重心控制能力的尖子运动员不仅能完成很多动作,还能减轻底座运动员的托举压力,尖子与底座的默契配合加上后点保护,这样便能完成完美的技巧难度动作。

(二)以柔韧、反应为主的训练

若要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完成动作时表现出来,并且能实现一般运动素质向专项运动素质的转变,则在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下还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柔韧性,功能性训练结合了传统与专项训练,针对上述内容做出了合适的训练方式。舞蹈啦啦操的难度高低会受到运动员身体柔韧性的较大影响,因此柔韧性训练对舞蹈啦啦操运动员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同样对技巧性啦啦操运动员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反应训练对运动员而言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灵敏的反应能力可以减少损伤的发生。功能性训练中适当的加上反应能力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应变能力,减少反应时间,增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以核心区为主的训练

核心区是指腰椎、盆骨、髋关节构成的关节组织联合体,核心区力量训练是功能性训练中关键组成部分,是身体全面训练计划实现的基础,对于啦啦操项目更是如此。核心区在动量传递上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人体运动链中的枢纽环节。啦啦操运动员若是需要完成跳跃、翻腾、转体等高难度动作,核心力量的训练必不可少,很多运动员在完成这类动作时并没有意识到身体核心区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只重视外在的训练,如此很难将一些高难度动作完成的很完美,甚至会出现运动损伤。对于技巧性啦啦操中的尖子运动员,他们在完成动作时身体姿势不断变化,重心起伏,整个完成动作的过程都需要依靠较强的核心力量,以此来保持躯体平衡和调整身体姿势。

(四)与传统训练相结合的训练

只有运动员身体素质达到一定要求,功能性训练才会提高运动员的完成动作能力,力量训练是功能训练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更是各项训练的基础。它以提高全身肌肉整体工作效率为目的,使身体躯干部位以及全身各关节周围的小肌肉群的稳定辅助作用的力量得到强化的一种训练方式。对于技巧性啦啦操训练,俯卧撑是其中最常见的力量训练,相比于底座运动员,尖子和保护运动员的力量要求就相对低些,同时对于尖子运动员,若是其核心及重心没有达到很好控制,则会使底座运动员承受较大的托举压力。舞蹈性啦啦操没有技巧性啦啦操那么多的托举、金字塔类难度动作,但是力量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总结与展望

功能性训练相比于传统训练是一种突破,更是一种创新,它弥补了传统训练的不足,使之成为啦啦操项目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功能性训练以传统训练为基础,以专项能力训练为根本目的,提高训练者稳定性、平衡力、协调性和控制力为主要内容,同时预防运动损伤。功能性训练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质量互变、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哲学原理。即便功能性训练对啦啦操项目起到不可言说的重要作用,但是仍需注意的是:质量互变,只有不断练习,积累数量才能发生质变,才能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任何训练都需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地增加难度和强度,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达不到理想效果。

随着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得出的经验可推广到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同类项目中,选择合适的项目成果借鉴,使得不同项目之间的影响作用发挥到最大,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才能促进项目间的跨越式发展,为中国运动训练领域发挥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龙斌,李丹阳.功能性训练的科学内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2).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7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4—0092—05

网球运动是一项动作精细、技战术复杂多变、对抗激烈、对体能要求很高的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网球运动员所具备的技术水平是夺取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但随着职业网球赛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运动员的技术更加合理和实用,战术变化更加灵活和多样,体能的作用逐渐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在各项体育运动中体能是技能的基础,运动员掌握全面的技术及合理运用是战术能否实现其价值的关键,因此网球的体能训练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不仅如此,职业网球运动员要在整个赛季中不停进行比赛,夺取比赛胜利获得积分,才能保证自己获得比较高的排名从而能够参加高水平的赛事和获得奖金。连续高强度的比赛,运动员体能的优劣也成为运动员能否连续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

符合训练客观规律的先进训练策略、方法、手段是推动训练实践发展和既定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功能性训练是当前先进的运动训练方法之一,其倡导的核心训练等理念恰恰都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理念的空白,其功效已经得到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证实。通过功能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网球运动员的运动和控制能力,积极预防运动损伤以及对伤病的康复,是提高网球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和训练水平的重要理念和方法。

1 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和特点

1.1 功能性训练的概念

功能动作训练时近几年从国外引进来的新兴训练理念,由于语言上的差异和对此理解的不同,以及此训练方法针对训练人群的不同,专家学者给予了不同的定义。Vern Gambetta作为功能性训练的提出者之一,他认为:功能性训练是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的训练,旨在激发出集体最适宜有效地反应,而这种反应正是运动项目或是经过后天训练所产生的日常活动所需要和适合的。Mike Boyle作为功能性训练概念的另一提出者,他则认为功能性训练应包括有平衡练习和本体感觉练习、以及需要脚接触地面的、不需要固定器械辅助的练习。例如在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练习和身体在各个方位的练习。刘爱杰、李少丹将功能性训练定义为一种为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加强核心力量并能使神经肌肉系统更加有效率的训练方法。它包括了动作衔接的加速度、稳定性及减速等练习在内的多关节、整体性、多维度的动作。笔者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从专项本身的特点出发,在整体上提高运动员专项所需的各项素质,使运动员机体的神经与肌肉系统更加协调,训练效果和质量更加明显的训练方法,它包括动作衔接的加速度、稳定性及减速等练习在内的多关节、多维度、整体性动作。

1.2 功能性训练的特点

功能性训练旨在训练与专项素质有关的动作和姿势,目的是在整体上提高训练效果。功能性训练将人体始终看作一个完整系统,强调各运动环节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体现了哲学思想中系统性的观点。通过功能性训练,运动员肌肉体积的增长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功能性训练可以更好的满足专项技术动作所需的肌群力量。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强调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功能性训练将身体的健康、整体功能的发挥与专项技术和成绩增长相协调相统一。它是以传统训练为基础,专项素质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训练。首先功能性训练旨在塑造专项能力,它强调运动项目本身的特有动作和动作模式的专项化。其次功能性训练重视运动员过程中多关节的联动作用,它强调运动过程中关节和肌肉的协同工作。最后功能性训练重视训练中的平衡,它强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重心的控制。

在解剖位置上,功能性训练主要训练的是运动员核心部位和其周围各关节的肌肉;在生理功能上,功能性训练对运动员稳定性和平衡性的训练效果更加明显,增强了运动员机体辅助肌群对主动肌的固定作用、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协调、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在作用上,功能性训练使运动员的稳定性加强,使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显得更加流畅和富有节奏感。

2 网球运动员功能性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网球运动经过一百年的职业发展,运动员的技战术更加完善,击球回合次数更多,比赛中每一分的运动时间与以往相比更长,比赛强度更大。网球运动员要想获得比赛的一分,通过要完成数量众多的上肢击球动作和下肢突发性的急起动、急停、急转等高强度的动作,这要求机体在短时间高效利用ATP—CP和糖酵解供能系统。更重要的是网球赛事众多,网球运动员需要连续参加不同的比赛来保证自己的排名,而在网球最重要的四大满贯比赛中,采用的是长盘决胜的赛制,这些都需要网球运动员除具备较好的ATP—CP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已成为他们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

功能性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实用效果非常突出的训练方法。它突破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界限,作为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纽带和桥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图1)。功能性训练以基础动作作为根基,强调在多维度、多平面、多关节上的动作质量,保证练习时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通过功能性训练,使网球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和技能训练更加迅捷而有效。功能性训练提高了训练手段的专项化、个性化,缩小训练和比赛的差距,确保身体功能与实际比赛无缝衔接。

功能性训练对网球运动员提高专项技术、获得优异比赛成绩具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功能性训练具有提高力量的传递、组合和控制的功能。通过功能性训练可有效的将下肢产生的力量传导到上肢,通过多块肌肉的协调配合及神经对肌肉的精确控制,将机体产生的多种力量有效的表现在运动员的击球效果上。其次,功能性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掌握和发挥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功能性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多块肌肉在运动时更加协调配合工作,更好地发挥肌肉的整体功能。它可以使运动员机体关节与关节之间的稳定性加强、调整关节之间的稳定程度和控制他们之间稳定与不稳定之间转换,这些能力对技术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支持作用(见图2)。最后通过功能性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小肌肉群和深层肌肉群得到较好的发展,通过对运动员特定姿态的训练和柔韧性练习,可以减少运动员主动受伤的几率。

3 网球运动员功能性训练的方法

网球运动员功能性训练是依据“运动员的能力+专项需要=设计方案”这样一个原则来安排训练内容的。网球运动员功能性训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柔韧性练习

网球比赛过程中,双方对手靠快速的大角度击球来获得优势,运动员必须快速反应并快速到位才能稳定的击球高质量的回球。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在红土场地上,网球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才能保证在不利的情况下,以一字劈叉来击出高质量的回球。柔韧性练习不仅可以加大网球运动员的动作幅度,使动作更加协调,而且柔韧素质还可以通过减少肌肉收缩时产生的阻力来相对加大动作的力量,同时减少受伤的可能性。除传统的静力性拉伸和动力性练习法外,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是功能性训练所倡导的柔韧性练习方式。

PNF是通过增加肌肉的张力来放松肌肉的方法。PNF拉伸法包括被动的拉伸运动和主动地肌肉收缩活动,这需要在同伴或教练员的帮助下进行。同伴用力使已经被拉长的韧带继续拉长,同伴与练习者在相反的方向上用力,练习者克服同伴所施加的外力,使被拉伸的韧带在超等长伸展的状态下收缩。这种练习不仅可以增加网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抗快而重来球的能力。

3.2 本体感受性训练

本体感受性训练是指为提高机体本体感受器对运动中关节位置、关节移动、移动方向、移动速度的感知能力而专门实施的功能性训练。本体感受性最初发生是无意识的,但它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加强。通过训练肌肉、关节和结缔组织中的专门感受器能够更好的使机体处理来自不同的刺激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行动。本体感受功能性训练是提高网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损伤发生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本体感受性训练还可以提高机体对运动器械的精细控制,像在网球这样需要器械控制的运动中,肢体与器械的位置、器械的角度等,都可以通过本体感受器对肌肉活动的精细控制来实现。

本体感受性训练方法的主要构成要素主要可以分为训练手段、负荷量、负荷强度及基本动作。训练手段:本体感受性训练手段多种多样,但主要通过一些平衡球、悬吊绳、平衡板、平衡点以及特殊的一起设备来完成。其本体感受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本体感受性训练是建立在稳定、控制和考验的基础上,而不是低难度下的重复。因此,训练量不必太大,练习必须对运动员具有挑战性,使其不断的重新调整身体姿势,自然地意识到周围的环境。要求:动作相对较慢,外在静力性练习时要求肢体保持合理的姿态,注意与呼吸配合,尽量不要憋气。本体感受性训练的一些具体训练方法如表1。

在非稳定状态下,通过关节运动、多解剖面练习能够很好地提高本体感受性。本体感受性的提高,有助于发展人体的稳定性、平衡及功能性力量。网球运动员本体感受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在意识中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反映自己的运动动作。基本的训练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2.1 平衡训练 人体是相对平衡的系统。所谓系统是指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平衡是保持身体平稳的能力即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人体在运动员中经常出现失去平衡再恢复平衡的现象,恢复平衡越快运动就越安全。平衡与本体感受性有着非常密切的练习。平衡能力的提高是和本体感受性分不开的,对于机体本体感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平衡能力。网球运动员平衡能力可在瑞士球上在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如图3)。也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练习,单膝着地,脊柱挺高,不要过度的展髋;上方的肢体要直立成一条直线。架一木杆通过肩后部,首先向前腿的方向扭转身体,尽可能保持脊柱直立,不要倾斜,在不失去身体姿势或腿原始位置尽可能的向异侧扭转身体。不要和拉伸作对,放松并保持这个姿势至少30s(如图4)。这个动作很容易做,但很难长时间保持。

3.2.2 稳定性训练 运动是神经中枢控制的复杂活动。神经中枢控制着预先设定的动作模式,这些动作模式是对身体重力、地面反弹力以及相应的冲力的反应。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一些扭伤常常因为关节稳定性弱和本体感觉出现差错,和机体的力量、柔韧及耐力关系不大。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地刺激本体感受器使得本体感受能力得到增强。在非稳定条件下,采用闭合式的运动能够很好地发展稳定性和本体感受性,如手撑瑞士球俯卧撑。如图5-图7。

3.3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通常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人体的躯干部位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刚性连接的重要作用。网球运动员必须具备高超的发球、接发球、底线正反手等技术才有可能获得比赛的胜利。这些技术中都有一个“超越器械”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核心部位进行发力。如在底线击球过程中,力量是由下肢传导到髋、躯干、肩,手臂,然后将力传到球拍将球击出。这个过程是一个运动链,需要身体各部位的相互协调。尤其是核心部位是这个运动链的关键一环。因此核心力量对网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具有关键的作用。核心力量可以使网球运动员稳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正确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可以整合网球专项力量素质,增强身体对抗性;提高肢体工作效率,降低能量消耗;还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

网球的多项技术都需要运动员保持屈膝低重心,因此功能性核心力量训练需在专项动作模式下进行(如图8)。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加强运动员核心柱的力量。另一方面,网球运动员肩关节力量对于其击球的稳定性、击球速度及伤病的预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功能性核心力量训练利用悬吊绳可以较好地发展网球运动员在不平衡状态下肩关节的力量,并提升其肩关节本体感受性能力(如图9)。

4 结论

在影响我国网球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的诸多因素中,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传统的体能训练是现代体能训练的基础,功能性训练是关键,是实现专项化需求的根本目的。功能性训练作为新兴的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对于提高网球运动员运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功能性训练是利用瑞士球、迷你带等各种器材通过克服自身体重,加强核心力量来促进动力链的有效传递,使网球运动员进行专项比赛时身体更加稳定、协调、灵活。功能性训练无疑是有效提升网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秋鸣,刘丹,赵刚.同场对抗球类项目训练理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42—45.

[2]Gambetta V.,Gray G.Following a functionpath[J].United States Training&Condition,1995,5(2):25—30.

[3]Boyle M.(2003)Function Training For Sports[M].United States:Human Kinetics,2003:23—25

[4]刘爱杰,李少丹.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4):4—6.

[5]闫琪.功能性体能训练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4):34—36.

[6]于沈童,夏忠梁.功能训练视域下的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新思路[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3):47—50.

[7]季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其训练方法探析——基于悬吊训练、振动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75.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8

中图分类号:G84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6-0132-05

A Research on the Physical Training of Chinese Female Tennis Pla yer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Olympic Games

ZHOU Jianmei1,ZHANG Zhihua2,YANG Chizhou3,XU Bai zhuo1,YANG Chongfu1,HU Yabin4

(1.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Beijing 100088, China;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 ina; 3.Dept of P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44, China;4.Tennis Administration Center,General Administ ration of Sports of China,Beijing 10076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issues in the physical training of the Olympic players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interview,and monitoring and tacking tech niques.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in annual training of Chinese excellent women players,a multicycle training is adopted;The physical training is mainly com posed of general physical training and special physical training,and the annual training plan mainly focuses on real competition and technical trainings. Vari ous training methods are adopted. Tactics and techniques and real competition a re also combined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Key words: China;preparation for Olympic Games;female tennis player; physical training

我国的竞技网球发展势头也很迅猛,我国女子双打项目从以前长期落后,到2004年雅典 奥运会金牌的获得,再到200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和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两个大满贯奖杯的 问鼎,在短时间内实现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网球运动是一项动作精细、技战术复杂多变、对抗激烈,对体能和心智能力要求较高的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体能已经成为当今女子网坛重要的制胜因素,同时也被视为中 国国家女子网球队训练指导思想的基础,这是符合当今职业女子网坛潮流的。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网球的文献发现,探讨网球运动的技战术特征的文献相对较多,但有关 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文献较少见到,涉及优秀网球运动员体能的文献很少见报道。本文 旨在以网球运动训练规 律为基础,通过对国家女子网球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选手的体能训练进行调查与监测的基础 上,结合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进行分析研究,以解决训练、比赛的实际问题,探索、把 握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体能训练的规律,总结备战奥运实践中网球体能训练经验,为今后我 国女选手参加WTA系列职业比赛取得好的成绩和名次,促进提高我国网球竞技水平提供一定 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网球队女一队运动员体能训练实践为研究对象,她们的基 本信息情况见表1。

表1 我国备战北京奥运会女子网球选手基本信息情况统计(N=5)

姓名年龄/岁身高/m体重/kg何时参加网球运动何时参加职业网球赛 北京奥运参加比赛任务李娜281.72621989年1999年单打郑洁271.63571990年2000年单双打彭帅241.73611994年2003年单双打晏紫261.70551990年2000年单双打孙甜甜281.75641989年2000年双打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利用集训期间奥运备战科技攻关服务与科研会议期间,访谈国家女子网球队教练员、领 队、网球管理中心管理人员、体能训练专家,了解与网球运动员训

投稿日期:2009-12-03

基金项目:北京奥运会国家队攻关项目。

作者简介:周建梅,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竞技体育的 理论与实践、体育教学与训练。 练、比赛的相关情况,并 征求专家对网球体能训练的建议,获取相关的第一手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任务与目的及前期访问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国家女子网球队体能训练理论 与实践调查(运动员、教练员)问卷。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别采用重测 法、同质检测法对运动员、教练员问卷进行了信度的检验(肯德尔相关系数为r=0.86 、斯皮尔曼系数为Rp=0.85);还运用专家评判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说 明问卷有 较高的效度,符合研究条件。然后对国家女子网球队奥运备战运动员、教练员进行了问卷 调查,发放运动员问卷5份、教练员问卷10份,全部回收且有效,发放回收情况见表2-4。

表2 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

问卷名称 发放问卷数回收问卷数有效问卷数回收率有效问卷率运动员问卷555100%100%教练员问卷101010100%100% 1.2.3 跟踪监测法

借助参与备战奥运服务之际对备战奥运五名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实地跟踪监测,并对运 动员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以获取体能训练的相关资料与数据为研究做好准备。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和指标,运用EXCEL与SPSS 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高水平职业女网选手每年要参加约20~30站WTA赛事,运动员的体能已成为运动成绩优 劣的决定因素之一。通过对备战2008年奥运会国家网球队教练员、运动员的调查表明,他们 一致认为体能是决定高水平网球运动员运动成绩优劣重要因素之一(表3)。

表3 您是否认为体能是决定高水平网球运动员运动成绩优劣的因素 之一(N=15)

运动员/人教练 员/人合计/人百分比/%完全赞成591493赞成0117既不赞成也不反对0000反对0000很反对0000

对职业选手来说,网球是竞技运动中为数不多的几乎没有赛季、非赛季之分的项目之一 。高水平职业选手要取得更高的国际排名一般全年要参加20站以上的比赛,对职业选手来讲 ,全年几乎没有赛季和非赛季之分,赛间训练贯穿于全年比赛过程之中,比赛已成为训练的 一部分。一些大赛前的热身赛既是训练的延伸,又是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种训练 手段,而系统的体能训练贯穿于全年训练比赛的整个过程。调查表明大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 认为网球的赛季时间较长,保持赛间的体能训练不仅是满足运动员连续参赛的体能需要,也 是训练计划安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网球运动而言,赛间体能训练任务应该完全满足比 赛中所需要的能量代谢系统、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肌肉力量与耐力、肌肉平衡、速度与灵 敏度、协调性与灵活性等,当训练方法与这项运动的实际要求相符时,运动员才有可能取得 好成绩。

为使我国女网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再铸辉煌,国家队锐意改革,率先接纳和融入先进的 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并在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国家女子网球 队体能训练这些理念和观念的转变,对于探寻我国网球项目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新思路具 有指导作用。

2.1 备战奥运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模式研究

训练模式来源于训练实践。在实践中,由于全年网球比赛繁多,传统的大周期模式已经 不能适应当前的职业网球赛制安排,网球职业运动员只能采用年度多个中小周期的训练模式 安排训练和比赛。由于网球运动员能否参加奥运与职业比赛排名有直接关系,因此备战奥运 必须与职业比赛结合安排,我国女子网球队备战运动员年度训练也都采取多周期模式,基本 上是以澳网、法网、温网、奥运会、美网、中网等几个重大比赛划分,奥运备战中我国女子 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结合职业网球赛事频繁、比赛周期长的特点根据参赛需要全年一般分为 4~6个周期进行,每个大周期的时间跨度比传统的大周期模式要短,各训练大周期中三个时 期的时间与结构与传统的时间结构有明显的差异,准备期和恢复期很短,比赛期较长,一般 准备期的时间为1~2周,不超过3周,(只有澳网周期的准备期因安排在上一年度的非赛季 里 ,可以有4~7周),比赛期4~8周,在比赛期几乎每周都要打一站比赛,或者连续比赛几周 后 间隔1周,稍作调整后打完本周期余下的比赛。通过科学合理选赛与训练,调整好训练与参 赛的节奏,以适应网球赛季时间长、跨度大、运动员连续参赛的要求。年度内周期训练的目 的是发展和储备体能,改进和提高技战术能力,在参赛周期内组织实施有效的赛间训练,根 据比赛进行的情况,因时、因地、因条件合理安排好赛前、赛中、赛后的训练,以保持机体 能力维持较好的竞技状态。

现代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最小周期单元就是训练周,正是由多个训练周的有机链接,从 而相继组成了中、大周期的训练过程。周训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训练内容可重复的基本训 练单元。国家女子网球队在冬训期间每日训练两次,一周训练8~12次,且一周中安排3~5 次不同性质的大负荷课,使不同训练内容合理交替,不同训练负荷合理安排。

课是组成训练的最基本单元。随着高水平职业网球比赛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往的那种 一堂训练内容多、训练时间长、训练节奏慢,训练过程平淡,即重数量、重回合、重时间、 过分强调“量”的积累而忽视“质”的提高的传统课训练模式已不适应现代职业网球竞技比 赛的需要,对现有的课训练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固有的 训练观念,由“重数量、重时间、低强度”的课训练向“高标准、短时间、大强度”的课训 练模式转变。针对网球项目比赛特点,一般单一的技战术或体能训练课控制在2~2.5 h左 右,综合训练课不超过3 h,一堂课主练部分时间约为1.5 h,使运动员的兴奋度始终维 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课中负荷的安排,技战术训练课是中间高两头低,体能和综合训练 课则是前低后高;在内容安排上,技战术训练课一般是基本技术练习在前,战术组合或实战 练习在后,综合课一般是先技战术练习后身体练习,体能训练课一般是先进行针对性训练, 然后进行补充训练,最后统一进行专项耐力练习。课的内容安排不多,但要求每项练习内容 的强度大,要求高。课中每次练习的时间也要短(2~5 min),每个练习都尽可能地让运动 员恢复之后,在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能用最大的力量、最快的速度去完成,以 体现实战训练与针对性训练。

2.2 备战奥运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组织形式研究

国家网球队曾在一段时间里,制订的是集体训练计划,统一训练、统一参赛。但网球 运动是单人、双人的对抗性项目,尤其是职业网球,个人训练、个人参赛,独立训练和单兵 作战的个性化特征非常突出。如果进行全队统一的训练计划,思维模式相似、训练内容相同 、方法手段一致,就无法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实施区别对待和针对性训练,个人的特 点也无法与项目特点、规律吻合。奥运备战实践中国家队在技战术训练相对集中的基础上, 尝试个性化突出的体能训练计划,根据每个队员体能测试情况和伤病情况,合理安排一般的 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专门制定了个人的体能针对性训练、补充训练和体能康复训练计 划。逐步发展到主带教练遵循网球训练特点和规律,根据所带队员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水 平现状、排名、积分等,主教练与总教练、科研人员、运动员等共同讨论制订切实可行的个 人训练计划及参赛计划;体能教练根据每个队员的体能特点、康复教练根据每个队员的训练 过程中的疲劳程度和伤病情况、科研人员则根据每个队员的机能状态和定期检测的生理生化 指标制订并实施针对性极强、个性化突出的体能提高与康复及营养补充方案……体能训练多 采用“一带一”、“一带二”甚至是“二带一”的组织形式,而在训练保障中甚至做到了“ 多对一”训练组织形式,逐渐与国际职业网球接轨并保持了中国特色的集中训练优势。通过 对国家网球队的调查表明教练员、运动员全都认为现在体能训练比四年前的训练形式更新颖 、手段更丰富、内容更符合比赛要求。

2.3 备战奥运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研究

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成绩与体能训练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对网球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 查显示所有人全都认为体能训练应包括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详见表4。一般体能是专 项体能的基础,专项体能是一般体能的发展与延续,也是向比赛场上能力转化的条件。专项 体能即是专项身体能力,它是技战术水平发挥的保障,专项身体能力的发展与一般身体素质 的发展、运动员的伤病保护、康复训练、恢复训练等方面有着互为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 专项身体能力和比赛能力是训练的目标。进行一般体能训练时,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 体练习,改造运动员身体形态、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和全面发展运动素质。进行网 球专项体能训练时,则根据网球专项的需要采用与专项有密切联系的专门性的身体练习,发 展和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和专项所必需的身体形态、机能,提高 专项运动能力。

表4 体能训练是否应该包括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N=15)

是否累计 /人百分比/%运动员505100教练员10010100

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倍受重视,在实践中比例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体能训练已贯 彻到全年训练的各个阶段,从无赛期的体能储备到赛季的赛前、赛中、赛后,都把体能训练 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奥运备战期间我国女子运动员体能训练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根据训练时间离目标比赛的时间不同,体能训练可分为一般准备阶段、专项准备阶段、 赛前阶段、比赛阶段。不同阶段里体能训练的内容,负荷与侧重点是不同的。一般准备阶段 的目的是为专项和高水平的身体训练做好准备,注重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内容全面、负荷小 (强度小、时间长),侧重于有氧耐力、平衡性和小力量练习等;专项准备阶段的主要目的 是针对性的提高专项素质,内容结合专项需求,负荷逐渐增大,时间缩短,侧重于速度、爆 发力和无氧训练;赛前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保持体能的提高,训练变成非常专项的大强度小运 动量的训练,随着比赛的临近减少有氧训练和训练总时间,加大力量训练的比重,增加灵敏 性、速度、爆发力和无氧训练;比赛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达到并保持最佳的体能状态,包括短 时间大强度的比赛、一定的耐力训练和一些赛间的恢复性训练。

网球运动尽管场地不算太大,但球速很快,运动员必须要快速移动,才能击出有爆发力 和良好控制的球。根据网球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运动员应具备力量、速度、耐力 、灵敏与柔韧素质等。对运动员的调查表明她们认为体能训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 灵敏、柔韧、协调训练等。我们对国家队教练员的调查统计表明,网球体能训练中运动素质 的重要性依次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如图1所示。

图1 对网球运动中运动素质的重要性程度调查

调查表明大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认为:当今网球比赛速度更快,力量更大,为适应高水 平职业网球运动的发展,网球的体能训练应以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为主的爆发力为核 心。而对运动员的调查表明运动员平时最重视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的训练。深化力量作为网 球训练基础的根本,把握速度为项目核心的理念,体能训练还要不断提高运动员的心肺耐力 与专项耐力。网球体能训练的类型、方法、手段多种多样,但要清醒地认识到速度是网球运 动员的灵魂,速度是体能水平的最直接的反应。网球体能训练必须提高专项速度,必须以专 项速度为核心安排和设计,并突出爆发力的训练。在国家女队的训练指导基本思想中,速度 网球被列为发展核心。具体来说,速度包括击球速度和步伐移动与调整速度。要提升运动员 在比赛中的核心能力,发展速度,旨在发展中枢神经对机体的控制,不仅要提高加速、起动 能力,还要强化减速、急停能力等。职业女子网球选手能够迅速移动到合理位置,在保持身 体平衡的状态下回击并且快速地回位,她们的秘密不是单纯的速度――而是步法。世界顶级 的职业球员都很重视改善自己的步法,以求合理地调配自己在场上跑动的范围,赢得更多的 制胜机会。

力量素质是网球运动员专项对抗能力、专项速度、专项技术掌握与完善的基础和保证。 力量训练可以保证运动器官工作的实效性,即动作效果的速度性和有效性;力量训练还是运 动员技术战术和体能训练的基础,要有系统性、计划性和连续性。实践表明如果运动员的力 量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就进行大负荷训练,提高体能水平,掌握和运用技术是不可能的 。

网球耐力训练总是围绕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而展开的。过去耗时较长的比赛需要运动员 具有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而现在的女子网球比赛时间缩短了,但强度增大了,速度更快、 力量更强,这就要求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从过去以有氧代谢为主,变成以无氧代谢为主。因此 在训练中注重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因爆发力对于实战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有氧训练与无 氧训练安排要因人而异。有氧耐力好的,安排较多的无氧速度训练。而有氧耐力不够好的运 动员则需要更多的有氧练习,然后渐渐过度到有氧无氧混合的练习,临近比赛则以无氧速度 练习的专项体能为主。

2.4 备战奥运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的研究

从网球比赛来看,网球项目是有氧和无氧交替进行的供能方式,那么在进行耐力训练时 ,就应该多进行类似的练习来提高运动员这方面的能力。网球体能训练要有针对性,在进行 体能训练时必需考虑到网球项目特点,对网球动作技术结构以及参与工作的肌肉有清楚的认 识。只有这样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才能有宏观的控制,并且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有依据 。

国家队以往的训练只注重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而忽略体能训练,在训练手段上贫乏单 一,满足不了当前比赛对运动员的要求。只有将体能与技术高度统一,体能与技术并进,寻 求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现在通过引进外教的先进理念、理论、 器材、方法,国家女子网球队体能训练方法手段日趋多样化,训练方法手段精心设计,注重 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注重与比赛场上的运用结合,通常采用针对性强、组合变化 多样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体能训练。体能训练讲科学并注重实效。近年来,我国网球女队训练 、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她们取得的优异成绩与此分不开。每个队员的情 况不同,体能训练也应有所不同,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很多,但有的方法可能只对某些人有 效,因此需要科学选择训练手段与方法,并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在有氧耐力练习、步法练习和技战术练习中设计了许多训练方法手段,并且严格规定练 习时间与间歇时间;在力量练习中非常注重用力的角度、方向、姿态等技术规格对动作效果 的影响。在体能和步法训练安排方面,体能教练还根据每个队员体能测试情况和伤病情况, 专门制定了个人体能训练方案,包括个人的体能针对性训练、补充训练和体能康复训练。步 法教练按一对一的形式组织步法练习,完全根据每个队员的打法特点和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场 景,精心设计出与专项相关度极高的训练手段,练习效果好、针对性强。调查表明绝大多数 专家认为,网球的体能训练手段设计应力求与专项技术的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 才能将体能训练的效果转移到专项运动上来,才更有利于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提高。在速 度训练上打破以往单纯的快跑模式,采取循环组合的训练手段训练,在增强运动员速度的同 时也增强了无氧耐力;力量训练更全面,且更突出速度力量与核心力量的训练,而耐力训练 时也常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相结合的变换方式进行。

2.5 备战奥运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安排研究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的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也是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 的依据,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中心环节,贯穿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全部 训练实践活动中。

现代网球运动训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越来越重视多年训练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并以年度 周期训练为基本结构,结合各个比赛,合理安排各周期、各阶段、各课次的体能训练任务、 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为了不断提高网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就必须按计划长期系统地进行 多年、全年、周、日、课的体能训练。机能能力和运动素质是在长期的训练和不断的适应提 高中不断发展和提高的。网球体能训练也不能年复一年的重复,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改变训练 手段和提高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形成一年比一年提高的系统训练规划。国家女子网球队有 计划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测试她们的体能水平,为制订训练计划(目标)设定基准点 ,也便于教练员科学地控制体能训练过程(内容、手段、负荷量与强度等)与实施评价,更 科学地指导训练实践、并为更好的监控训练提供依据与参考。

在制定多年或全年计划时,根据所划分的阶段制定出体能训练任务和目的,并合理安排 体能训练的内容。同理,在制定大周期、中周期,甚至小周期训练计划和课计划时,也要对 体能训练做出具体的安排。在训练安排上,依据运动员核心能力发展的需要,对专项能力起 核心作用的素质和能力要重点安排、统筹安排,从而进行个性化、针对性训练,优先发展需 要的素质和能力,并通过每一次训练课的刺激和连续课的刺激,打破原有的适应平衡,以达 到更高水平的适应目的,实现专项能力的突破。此外,为了更好地制定体能训练的内容,还 需定期对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还应对项目特点、比赛安排、场地器材设备、恢复条件等有 充分的了解。赛季中不同的场地,球速不同、每分耗时不同,对运动员机能要求不同,体能 训练也要有所变化,如:从硬地到红土,滑步更多,球也更重,这就要求运动员提高有氧代 谢能力,但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爆发力。

非赛季的训练中,初期体能训练占主导,越靠近比赛,专项体能训练就越突出,并增加 有球训练,减少大力量训练,从有氧训练为主转变为无氧训练为主。而赛季(比赛期间)训 练计划,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特点区别对待,应根据自己的队员的特点、赛事的情况,安排 适合自己队员的体能训练内容,当然随着运动员的情况改变,其体能训练也要进行相应的改 变。网球运动技战术与体能训练的时间安排比重问题,一直是网球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根 据我国多数网球专家的认识和实践认为,高水平女子职业网球选手在一般准备期每周体能训 练的时间比重应达到一半以上或61%~70%。而高水平女子职业网球选手在赛前1~2周的体 能 训练的时间比重应达到31%~40%。高水平女子职业网球选手在赛间体能训练的时间比重 一般为21%~30%。且绝大多数专家认为网球的赛季时间较长,保持赛间的体能训练不仅是 满足运动员连续参赛的体能需要,也是训练计划安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代网球训练专项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体能训练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同 时也对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练员应多与队员沟通,了解他们对训练的想法、要求、 随时征求他们对计划安排方面的建议,全面研究、分析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个性特征,以更 好的进行个性化训练。国家女子网球队以往的体能训练计划制订适用于所有运动员,训练效 果并不很理想。针对以往的弊端,国家女子网球队在制订计划时以教练员为主,吸取运动员 和多学科科研人员参与训练计划制定,使训练计划更有针对性,实施更具科学性。在训练计 划制订的前期要明确每个队员训练时所要提高的方面(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根据 每个队员的个性差异、打法特点、身体条件、细化训练内容,建立科学个体训练模式,实施 个体化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训练时由主带教练主要负责的队员,主教练 和各组的外教根据训练任务的要求合理调配使用,分组、分时间段进行个别训练或不同组合 训练,注重训练的科学性,有条不紊组织实施好每堂训练课,争取使训练计划的效果更优化 ,顺利达到训练目的。并且实行教练、科研管理人员每日沟通制,及时对当天的训练状况进 行反馈,主教练、主带教练会根据反馈的情况适时调整训练安排。这种“即时训练、即时反 馈、即时调整”的训练增加了训练的计划性与科学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网球体能训练应该根据网球项目特征,训练安排要因时、因“项”(单、双打) 、因人而异,即要从运动员的自身特点、训练阶段、比赛要求及训练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安 排体能训练。

2) 我国奥运备战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采取全年多周期模式,按训练比赛日程协 调统筹安排,体现个体化、针对性体能训练;阶段训练模式实施时针对比赛表现、体能测试 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性训练、针对性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的训练,且赛前引导体能训练 与战术训练相结合。

3) 我国奥运备战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主要是集体形式与“个体”形式相结合的 形式为主,侧重一带一、一带二的训练形式,与国际优秀选手“个人”体能训练类似,但实 质上是个人训练与集体训练二者优势的结合。

4) 我国奥运备战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除合理安排一般的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 训练外,还专门根据每名运动员情况制定了个人的体能针对性训练、补充训练和体能康复训 练计划。在体能训练实践中,更注重一般与专项相结合、突出训练质量的内容;查漏补缺性 的体能训练内容,即根据测试缺什么补什么,且体能训练内容针对性很强。

5) 我国奥运备战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通常采用针对性强、组合变化多样的方法 与手段进行,训练方法手段精心设计,并注重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注重与比赛场 上的运用结合。

6) 我国奥运备战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安排具有针对性,结合训练比赛实际情况 安排,多人参与制订计划,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大大增加。

3.2 建议

奥运备战中国家网球女队冬训体能训练安排相对科学系统,经验总结丰富,但赛间体能 训练相对薄弱,需引起重视与关注,并进一步总结适合我国运动员的赛间体能训练经验。为 了加速体能训练理论快速发展,建议国内有计划选派教练员、年轻运动员到国际网球发达国 家训练与培训,交流学习,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161-17 1.

[2] 张志华.田径运动能力与网球体能训练[D].武汉体育学院,2006(6):6.

[3] 周建梅.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安排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31(7):1001-1003.

[4] 徐伯卓.备战08奥运会国家女子网球队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D].首都体育 学院,2008(6):4.

[5]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编委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4.

[6] 杨世勇.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

[7] 陈正等.国家女网周课训练安排及其训练效果实时监控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 2):103-17.

[8] 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4:265-291.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9

1.前言

在体育运动项目中,篮球运动是一种高强度、多间歇、持续时间较长的一项体育项目,它要求篮球运动员具有较好的体能素质,可以在篮球比赛中呈现最佳的状态,发挥最好的效果。但是,目前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重视度还不高,对于篮球体能训练的规律、技巧等的研究还不深入,体能训练的方法简单化,而且还存在一般化的训练与专项训练相脱节的情况等。所以,在加强篮球体能训练之前,要先认识到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现状,深入分析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研究方法和对象

2.1研究方法

2.2研究对象职高及部分高中学生

2.2.1访谈法。

走访多所普通高级中学,对相关管理人员、篮球教练、选修课学生就篮球选修课相关情况进行咨询。

2.2.2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有关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书籍,为本文的研究、讨论分析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目前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3.1.1训练方法不科学

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考察及与教练员之间的沟通得知, 现中学的篮球运动队的训练条件较差,训练设施简陋,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方法落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训练,而忽视体能的训练。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薄弱的现实。教练在制定训练计划、实施训练的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技战术方面的因素。对体能训练认识相对不够深刻,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相对不足。训练的内容上看内容单一,而且训练的内容安排也不是很合理。

3.1.2在力量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中,“力量练习的内容与方法远离篮球运动的肌肉工作特点,主要以杠铃负重为主要手段,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所以说,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3.1.3速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篮球技术特点、场地等因素影响,起动速度、加速跑速度和速度耐力是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点。然而当前中学生篮球训练队的教练对专门速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还了解不够,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不多。大多数教练员只知道多跑能提高速度素质,而不知道到要用什么具体方法,甚至连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案都没有,在训练中很难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所以在比赛中出现了回防速度慢、防守跟不上等诸多问题。

3.1.4耐力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包括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力和机能恢复。”经过调查,中学的篮球训练队的耐力训练基本上都是有氧耐力的训练,而忽视了无氧耐力训练。这也是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耐力不行的主要原因。

3.2改善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训练的方法与对策

3.2.1训练手段和方法方面

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提高初中篮球队教练员、运动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高度认识具有良好的体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之一。正确把握篮球运动项目的竞技制胜规律,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在各级篮球队中,建议配置专职体能教练员,并逐渐推广,最好作为制度规定下来。制定和实施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狠抓落实,在每次训练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后进行体能训练,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各种运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

3.2.2关于力量训练方面

根据调查知道,这几所中学的力量训练方面的器材不足。这里根据他们的现有器材有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第一,提高运动员力量的训练,在这种训练中一般以运动员自身体重30%-40%的重量起步,做提重、半蹲、挺举等,做4-5组。每周2次,每周递增重量,每次力量中间隔48小时。用间歇训练法、重复法进行。

第二,速度力量训练,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40%-60%,快推、抓举、负重高抬腿等,一般做4-6组,每周两次,每周递增重量,每次力量中间隔48小时。

第三,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的力量。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80%左右,抓举、挺举、负重高抬腿、卧推等直到身体达到最大符合。

3.2.3耐力方面的训练

中学篮球教练员应该清楚认识到耐力训练的重要性,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这里我建议用5000―10000米匀速跑(每周两次),3000米变速跑(每周2―3次)这两项主要是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耐力和速度耐力。

4.结论与建议

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实效与实施:

4.1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实效

通过长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实地考察,经过分析与整理,得出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在中学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通过资料知道一些中学篮球体能训练的原则,结合这些原则总结出一些解决体能问题的训练方法,希望对中学生的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提高有所帮助。

4.2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实施

4.2.1体能训练要贯彻在年度训练计划的始终,必须纠正那种将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体能训练要以量为基础,强度为核心,力量是手段,速度是目标。专项速度,尤其是长时间大强度的专项速度是体能训练效果的唯一检验指标。

4.2.2在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和比赛结束后要做到,合理的营养搭配;合理积极的休息;适当的心理恢复;良好的作息制度,才能做到合理恢。复除此之外,按摩和温水浴也对恢复体能有一定的作用。

四、结束语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是在快速激烈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能训练,它能促进和提高中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弹跳等身体素质和各运动器官的功能,对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有良好作用。在体能训练之后,要注意营养与休息的重要性。科学的营养搭配可以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充足的睡眠休息也可以促进运动员的体力恢复,都是有利于运动员进行下一节体能训练的。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10

贵州省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开展较晚,基础训练水平不高,然而,贵州青少年网球运动有良好的运动氛围,2011年,“体育彩票杯”贵州青少年业余网球赛开幕,报名人数达到60人。2012年,这一赛事报名的小运动员达到70人,尽管增幅不大,但依然呈增加趋势。也充分说明,更多的青少年开始对网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网球的基础设施较薄弱,场地少,业余训练的教练员较少,网球训练水平也亟待提高,从总体看,贵州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贵州省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的基本状况

(一)训练内容及技术要求

青少年网球训练有着年龄的特殊性和训练的阶段性特征,青少年时期的网球训练必须结合青少年年龄特征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在训练内容上,注重身体素质与网球基本技术相结合,心理素质与体能训练相协调。然而,由于教练员对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的理解不同,许多教练员在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等方面比重不同,显示了教练员对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不同的理解。

经过对贵州省各地市级青少年业余17名网球教练员的调查发现,各地市网球业余训练都安排了体能、技战术以及心理等专项训练内容,然而,各教练员对三项指标的比重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直接影响训练水平的提高。

表1 各校业余网球教练员训练内容安排结构(N=17)

上表中,训练内容结构比例不同,比如,11名训练员在训练时,70%时间安排技战术训练,体能训练内容占20%,心理素质训练10%。以下各比例中,分别为接受调查的教练员对训练内容的结构安排。从训练比例中明显反映出,各教练员对技战术训练内容安排比重较大,有个别教练员甚至安排90%内容用于技战术训练,从一个方面分析,大部分教练员认为技战术是训练的重点。而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只需要附带训练。基本沿袭传统训练理念,忽视青少年主体性在训练中的作用。

(二)训练时间调查

训练时间关乎训练强度和训练密度对青少年身心影响,对青少年训练水平提高程度的影响。合理的训练时间安排,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调查发现,贵州省青少年业余网球训练时间大多较短,基本在课余时间或者双休日训练。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保证孩子们正常文化课时间,文化教育课时是官方时间,网球训练只能在教育课时之外安排训练。另一方面,孩子的家长对孩子业余训练和文化教育的认识,希望训练前提是不影响孩子文化课学习,一旦发生时间冲突,一些家长会主动放弃训练。从而造成当前青少年网球训练时数不足的状况。(表2)

表2 网球业余训练时数(N=17)

从上表看,每周训练时间和次数难以保证,集中训练时间不多,只能靠每天课余时间,增加训练次数弥补时数的不足。

(三)训练方式

从整体看,贵州省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主要是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教练员的教为主,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其主体地位、个性心理都没有充分体现。新教改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需要教练员要更新观念,紧跟教育时代变革,提高网球训练质量,把只重视网球运动的成绩,转变为注重青少年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为主,尊重青少年主体性在网球训练中的作用,促进贵州网球业余训练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二、贵州省青少年网球训练对策

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分别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手段,实施不同的训练内容,形成系统化训练体系。是贵州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的战略发展思路。

(一)结合训练的训与练,全面提升网球训练质量

训,是预设的训练方案,练,则是实训过程,结合训练的综合过程,提高预设教案的质量,并重视青少年在训练中的感受,学会观察青少年运动员个体感受,行为习惯,训练中的思想变化,针对性的设置多种训练方案,比如,不断调整训练伙伴,增加训练趣味,重视个性心理素质的提高,体能的增强与恢复。让青少年运动员提高技战术能力,强健体魄。

(二)引导青少年对网球的兴趣

青少年在训练中,容易出现兴奋时间段,注意力不够集中,遇到挫折容易气馁等特点,如果一味强调技战术训练,忽视青少年在运动中所体验到的乐趣,将不利于青少年对网球运动持久的热爱。因此,引导青少年对网球运动热爱,学会体验网球运动快乐,逐步培养青少年参与网球训练的兴趣,培养青少年持久参与网球运动的习惯,是网球业余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训练中,增加趣味性的内容,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丰富多彩的训练手段充分发挥网球训练的魅力,激发青少年兴趣。

(三)量身定制的训练方案

对于低龄段(9-12岁)孩子训练,以培养兴趣为主,以身体素质为主,结合网球运动基本技术要求,熟悉球性,形成稳定的技术动作,在这样训练思想指导下,运用灵活的训练手段,训练方式,增强运动训练的趣味性为主。游戏教学方式,让青少年在玩中学,学中玩。对于中年龄段孩子(12――16岁)训练,需要挖掘运动潜能,结合身体素质训练,进行针对性的准备训练,网球运动具有开放性运动特征,不管老人,妇女还是孩子,都能参与网球运动与训练,因此,在网球训练中,结合年龄特征,身体特征进行网球训练,更切合训练需要,加强青少年网球步法、握拍动作、正反手击球动作等多球练习等,以提高训练效率。

(四)体能训练

体能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网球训练的需要,在网球业余训练过程中,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是网球训练的重要环节。竞技网球不是技战术的比拼,而是技战术、体能、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综合能力的比拼,技战术能力高,是赢得胜利的首要条件,没有体能保证,高超先进的技战术难以发挥,许多优秀运动员由于体能原因、伤病原因饮恨赛场的例子比比皆是。体能训练既要训练身体素质,也要提高意志品质,身体素质训练量的加大,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的提高,又可以使得运动员承受更大抢夺的体能训练。因此,遵循一定的准则,把握青少年年龄特点和身体特点,加强体能训练。

三、结论

贵州省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除了训练内容、训练手段和训练时间问题,还存在与其他体育运动同样的尴尬,训练投入不足,场地不足,设施差,条件亟待改善等问题,同时,由于业余训练的教练员人数较少,难以满足训练人数增加的需求,这样,就造成个性关注度不够,训练不系统,针对性不强等状况。同时,由于参与网球业余训练的青少年家长的因素,也为青少年参与网球业余训练的人数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

[1] 史为临.关于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的几点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 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蒋伟皓.现代网球运动技术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11

消防“一体化”训练,是在队伍教育训练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能较好地解决了“一刀切”,好坏“一锅煮”的状况,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减少了训练差距,缩短了训练周期,有利提高训练质量。所谓“一体化”训练,就是将灭火技术、战术、理论、责任区“六熟悉”、体能进行组合,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综合性的开展训练。

一、“一体化”训练的基本内容

(一)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对战术指导思想、战术原则、战术方法、不同类型火灾的发展规律以及灭火战斗行动的研究,使队伍熟知单(部)位基本情况、工艺流程、消防设施、火灾危险性、灭火方法、熟练使用各种消防器材装备的训练。战术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单兵战术训练。对单兵进行的在各种火场情况下进行攻和防御动作的训练是单兵战术训练。主要包括火情侦察、阵地选择、灭火剂的选用、水(管)枪、炮的操作、水带铺设、救人与自身防护、破拆、登高、疏散或保护物资等方法的训练。

2、班战术训练。以班为单位进行的在不同火场情况下进行攻和防御动作的训练是班战术训练。主要包括战斗准备、战斗展开、火场救人与自救、供水、抢救物资、控制火灾等不同火场、不同装备、不同任务情况下的多兵相互默契配合和一个目标实施多种战法的训练。

3、中队战术训练。中队根据本中队执勤力量和现有的器材装备在不同作战对象、不同车种、多班情况下的战术配合训练是中队战术训练。主要包括接警出动、战斗准备、战斗展开、控制与扑灭火灾、救人、疏散物资、水剂供给、车辆编程合成和其它后勤保障的训练。

4、多中队联合战术训练。两个以上消防中队多队、多车协同作战的演练是多中队联合战术训练。它是根据选定的对象,由大队业务部门组织,来验证制定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检验队伍的实战能力和义务消防队员之间的配合能力的一种训练。

各种战术训练,通过理论学习、课堂授课、战术研究、想定作业、实战演练等形式来进行具体实施。

(二)技术训练。技术训练分为:

1、基础技术训练。主要是对个人装备器材、车辆技术性能、通讯器材、消防供水设施、灭火剂性能等的掌握和实际操作方法的训练。

2、应用技术训练。主要是个人的消防基本功、各类装备器材、灭火设施及灭火剂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实施地应用训练。

(三)体能训练。是指按照公安消防部队《消防体育竞赛规则》进行的一种体能训练,采取合理组训,常训不断线的方法,以便增强指战员的身体素质,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为开展战术、技术训练,夯实基础。

(四)消防基础理论教育。主要是指对消防法规、工作概述、物质燃烧常识、器材装备性能、灭火剂性能、不同类型火灾的特点、火场供水、注意事项和辖区保卫对象的性质、特点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教育。

(五)“六熟悉”训练。是指在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演练灭火作战计划,使指战员按照各自在灭火战斗中的职责分工,熟悉保卫单位名称、数量、位置;熟悉重点单位的建筑状况;熟悉重点单位的水源道路;熟悉重点单位的生产、储存及火灾危险性;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熟悉灭火措施。只要做到情况熟、对策准,才能确保重点单(部)位的消防安全。

二、“一体化”训练的实施方法

(一)训练程序

1、训练准备,包括体能准备活动和器材、场地的准备;

2、科目下达,包括集合准备,宣布训练课目、目的、内容、方法、时间、步骤、指标及训练过程中的安全;

3、分步施训;

4、训练讲评。

(二)分步施训。也就是“五步教学法”。

1、讲解示范; 2、战例研究; 3、分段细训;

4、考核验收; 5、评教评学。

(三)认真开展“四会”(会讲、会教、会说、会做示范动作)教练员活动。要认真按照公安消防部队下发的《训练大纲》执行,保证训练工作的落实。

(四)标准化操作。就是按照体能、技能、战术训练规范,用标准化、规范化动作在训练现场体现出来,能够充分做到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确保训练实施中的安全。

三、“一体化”训练中应注重抓好的几个环节

(一)要根据执勤灭火的不同要求,针对性选择训练课题,正确选定训练内容是提高执勤灭火能力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计划,科学施训。在具体实施中,注意抓好“六个结合”,即:

1、训练课目要与灭火战例和灭火抢险救援预案相结合;

2、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

3、实际操作与理论讲解相结合;

4、单项课目与适应性、实战性训练相结合;

5、系统消防知识与责任区基本情况相结合;

6、消防业务训练与体能训练及练作风纪律相结合;

通过“六个结合”,使各项训练课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年度训练计划的全面落实,使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二)合理组训,打牢基础。

科学练兵,科学用兵,突出重点,打牢基础,是提高训练效果的基本保证。在训练中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科学组训,评定升级。由于参训人员年龄不同、身体素质等不同,在训练时应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可采取以下形式:①分年、月度、岗位进行评定升级;②岗位专业组训;③重点攻关组训。

2、突出训练重点,打牢技能基础。消防训练,从对象上讲主要是以干部、班长、骨干为重点。从内容上讲,以灭火执勤、业务训练为重点。强调以灭火执勤、业务训练为重点,并不意味着忽视技术、战术和共同科目的训练。基础是达到目的的前提,我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打牢基础,练好技能。只有苦练加巧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训练效果,才能打牢基础技能。

3、改革训练方法,完善训练设施。训练方法是强化训练内容,提高训练质量的主要条件。要利用沙盘、投影、多功能训练塔等先进设施,进行模拟训练,充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同时,要有计划、重点施教,使队伍训练方法有一个新的突破。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1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任职教育期间的军事基础考核是生长干部学员体能军事基础能力情况的客观反映。2015年,为了对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毕业学员进行全面检查,原总参军训部颁布了《组织院校学员毕业联合考核》的通知,原总装司令部下发了《关于印发总装院学员毕业联合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对生长干部学员进行军事基础科目毕业联合考核,提高生长干部作战体能素质。生长干部学员军事基础科目毕业联考,成为检验任职学员军事基础训练的重要手段;成为检查军事基础训练是否合理有效的重要方式,为促进组训人员进一步改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 、军事基础科目训练联考的重要性

(一)是制定军事人才培养方案的迫切需要

生长干部学员的培养目标,是针对部队第一线具体岗位或者技术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确定的,为部队培养需要的人才。军事基础科目联考,是全军军事专家共同制定的考试科目;是全军军事专家为军事院校适应部队需要共同确立的学员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避免了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的脱节,是军事院校主动适应部队需要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二)是军事人才综合素质养成的迫切需要

生长干部教育的主要特色在于:为部队培养具有较强武器装备操作能力和较高军事素质的人才,军事素质的获得需要对生长干部学员的教学进行整体优化。军事基础实践环节至关重要。军事基础能力的形成需要反复训练和实践。学员需要在真实环境中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学员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合作意识、团结精神、耐挫性、抗压能力等需要在反复的军事基础训练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强调现实军事基础操练和部队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考核,符合军事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需要,是提高军事院校人才培养实战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军事基础科目训练存在的不足

(一)训练模式不科学,训练效果受影响

1.未尊重驻地气候特点,训练模式过于僵硬

军事基础科目组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与训练效益的最大化。军事基础科目训练模式不能充分考虑驻地气候因素,不尊重气候特点,往往影响训练效果。比如7月份是学员入学阶段,在夏季安排大强度的室外体能训练,容易使学员中暑,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在寒冷的冬季,学员进行100米跑、400米障碍,并不能提高学员的耐氧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员的竞技能力。合理的训练模式要充分尊重驻地气候特点,既确保能达到相应的训练强度,又确保能被学员所接受,真正做到科学计划,严格施训。

2.突击训练,训练效果打折扣

军事基础科目考核训练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的突击训练的现象,考什么内容,就在考核前一段时间,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一方面,学员往往由于身体负荷过度,产生训练伤病;另一方面,短期大量训练,学员思想压力过重,士气低下,落得“过犹不及”的下场。所以,训练工作越是后期,越要按部就班、稳步提高,坚决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不能随意加大训练量和训练难度。

3.训练重“量”,轻“质”训练,训练动作不规范

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有些学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完成考核科目动作,存在抢时间的急躁心理,只要求训练数量,不注意动作标准规范。在体能考核中,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达到要求的动作才予以计数。这种错误的重训练数量,轻视训练质量的训练模式成为影响考核成绩障碍所在。

4.参训学员“一锅煮”,针对性差

训练过程中,由于组训教员未能及时摸清学员体能基础,不能及时探索有效的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难以根据人员的基础素质和年龄层次及时进行分级训练,难以制定因人而异、分组施训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制定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方案。这种“一锅煮”的体能训练模式,很容易导致训练尖子“吃不饱”、体能困难户“跟不上”。

(二)运动损伤难规避

军事基础训练科目训练需要大量的运动为基础,很容易产生军事体能运动损伤。军事基础科目训练过程中出现的运动损伤具有如下特点:

1.突发性损伤发病率高

许多军事体能训练项目,结合部队军事行动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模拟训练形式,具有动作应变性大、防护装备条件差等特点,比如射击、投弹、驾驶、兵器操作等所需要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都依赖体能训练获得。走、跑、跳、攀、爬等基本能力,都必须通过体能训练增强。因此,在训练中经常发生摔、碰、磕、撞等引起的裂伤、刺伤、切伤、擦伤等急性开放性损伤。

2.突发性运动疾病来势快

当下执行的5000米、400障碍、5公里武装越野,引体向上等军人体能训练项目,在运动时间、运动量、运动强度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如果不科学合理安排的训练计划,一味的追求运动量、强度和成绩,很容易引发运动疾病。比如5000米跑和5公里武装越野,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及被动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造成肾脏血循环障碍,引起暂时性肾脏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肾静脉压力增高、自由基含量增高,致使尿中出现尿蛋白。当运动量降低,强度减小,适当的调正后,上述运动性疾病会自然痊愈。

3.运动性疲劳发生几率大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身体活动或肌肉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生理现象。官兵在军事体能训练中,运动性疲劳发生几率很大。有的产生会肌肉的疲劳,有的会产生骨骼疲劳,在训练和比赛中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骨折;有的产生内脏器官疲劳,也有的会产生中枢神经性疲劳,形成条件反射,看到训练场地或想到训练时就会呕吐、厌烦、不思饮食。

(三)“心理疲劳”时有发生

“心理疲劳”是指参训学员在训练过程中,由于神经紧张或者长时间从事单调、乏味的体能训练引起的心理疲惫和情绪波动,导致生长干部学员的身体器官活动效率低下,新陈代谢减弱,影响训练质量和效果,身心健康受损。军事基础科目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疲劳主要归因如下:

1.训练内容单一

在组训过程中,个别单位为了提高单科成绩,往往采取单科突击训练的模式,提高学员目标科目的熟练程度,训练内容出现单一现象,趣味性不高,参训学员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出现训练心理疲劳。

2.训练难度过高

在特定考核机制下,组织者为了提高集体成绩,有时出现盲目加大训练量的问题,参训学员容易出现训练疲劳,另外,那些训练难度大、危险性高、训练强度大的科目,对学员的组织器官具有强烈的刺激,如果休息不够,容易出现训练伤害。

3.训练强度过大

训练初期,受训者成绩会迅速提高,但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有些生长干部学员生理已经达到极限,成绩提高幅度减慢。但组织者为了继续提高成绩,不注意关注学员的生理规律,而是加重训练负荷,提高训练密度和强度。时间紧,要求高,生长干部学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出现心情抑郁、心情烦闷、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引发头疼、头晕、记忆力下降、失眠等生理症状,必然降低训练效率,影响训练进度。

三、今后军事基础科目训练建议

(一)优化教学模式,突出训练阶段性

提高军事基础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最大化训练效能收益。在长期体能训练实践中发现,系统的“四季、三段”教学模式有利于学员基础科目训练成绩的提高。

1.四季教学训练模式

大量基础训练科目训练实践结果表明,依据季节特点,尊重学员身心发展规律的“四季”教学模式对于提升训练效果,有重要意义。

(1)“夏季适应性训练”正当时

7月份,炎炎夏日,学员初入学校,要避免一味安排强度大的体能训练项目,以防发生中暑。把学员的柔韧性、灵敏素质、有氧耐力的项目作为训练重点,比如立前屈、单双杠、3000米跑项目是比较合理的室内室外训练相结合的项目组合,又能照顾到学员上肢训练与下肢训练的结合,有利于突出训练的补差性。

(2)“秋冬强化训练”需重视

秋天是人体竞技状态的黄金时期。冬天最适合训练有氧耐力的时期。通过训练与考核、竞赛相结合的3000米、5公里等耐力项目训练,积极组织学员的强化训练和巩固性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3)“春季比武训练”最需要

春暖花开季,万物复苏时,人体也具有朝气蓬勃的势态。400米障碍、5公里越野跑等综合体能项目恰好结合了无氧耐力素质和综合体能训练的特点。通过组织春季运动会,调动学员的训练热情,有利于促进学员综合体能素质的全面提升。

2.三段训练模式

军事基础训练成绩的提高,需要依赖于符合运动训练学理论的训练适应练习。军事基础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适应训练阶段、提高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按照科学运动量安排原则,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由小到大-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训练过程。

(1)适应训练阶段

7~9月为学员入学适应时间,需要进行包括准备训练、调整训练、渐进训练、强化训练、检测训练等力量和基本耐力训练。这3个月是一个基础、系统和全面体能素质训练的过程,为学员进行军事专业学习打牢体能基础。

(2)提高训练阶段

10~12月为学员掌握军事基础训练基本技巧、初步具备实战化体能素质的阶段。这个时期主要进行定向训练、提高训练和检测训练。

(3)综合训练阶段

3~5月主要围绕强度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补差训练和联合考核训练进行。主要训练内容包括战术综合演练、春季运动会、毕业联合考核等重大军事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员体能实战运用能力。

(二)科学训练,有效规避运动损伤

1.严格执行训练要求

每个军事基础项目都有其各自的技术动作要领,在熟练掌握其技术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实施训练。在没有形成动作定型或者不熟练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不合理的训练,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在训练的过程中,受训者必须严格执行教员的讲解的示范动作要求,针对每个项目熟练掌握核心运动技术要领,扎实训练。

2.受训者要保持良好的运动心理状态

受训者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成绩,必须打破原有的平衡,体能训练的量和强度就必须超过以前的量和强度,受训者容易出现急躁冒进心理。但是,这种心理状态下的运动训练,很容易造成机体疲劳,肌肉、关节的力量、动作准确性、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等都会下降,训练效果反而下降。军事体能训练的某些科目比如5公里武装越野跑相对比较枯燥,训练者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畏难情绪,精力不集中、兴奋性不高,导致损伤发生频发。因此,受训者需要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保持良好的运动心态,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自我激励,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及时进行运动心理调节,稳步提高运动效果。

3.加强复杂天气条件下的训练力度

作为组训者,在军事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考虑复杂天气条件下的训练因素。在高温、湿热的天气,或者在寒冷等恶劣气候下进行训练,都可能会给训练者带来损伤。在高温下训练时应注意多补充水分,或者根据天气情况适当的调整训练计划。

(三)合理组训,防止训练心理疲劳

1.采用多样形式激发训练动机

兴趣是参训学员最现实、最活跃的参训成分。学员一旦对训练产生兴趣,就会渴望投入训练,刻苦操练,创造性完成训练任务。因此,激发参训学员的训练动机,培养其持久浓厚的训练兴趣,提高训练心理意向,是推动学员进行军事基础训练活动的内在推手和重要手段。

2.采取多样方式营造训练氛围

团体动力对于保持良好的练兵气氛,创建严明的训练纪律、形成坚强拼搏、团结凝聚、比学赶帮超的训练气氛具有重要作用。采取多样的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训练气氛,有利于学员克服心理训练疲劳,提高训练绩效。

3.适当控制训练强度、密度和难度

军事基础训练必须通过适当控制训练强度、密度和难度,激发学员训练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既不能安排起不到作用的训练,又不能安排超过受训承受能力的过度训练,坚持经常性、渐进性、全面性、专门性和恢复性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训练。科学的训练密度练习应该是达到训练时间40%,短跑、障碍等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可以适当提高训练密度。那些器械、投掷等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可以适当降低训练密度。

参考文献

[1]赵忠国,邢伟,孙志.浅析任职教育院校与部队开展“联训联考”[J].科技信息,201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