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原子质量合集12篇

时间:2024-01-16 16:11:02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篇1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二甲醚(C2H6O)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46C. —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D.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 : 6 : 1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中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C.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 D.化学反应中一定会伴随着一些现象3.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广泛存在于变质的花生、玉米和谷物等农产品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黄曲霉素有很强的毒性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12C.黄曲霉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7:12:6D.每1个分子由35个原子构成4.碳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4HNO3浓 CO2+ 4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HNO3 中 N 的化合价为5 价B.化学方程式中 X 为 NO2C.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分子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D.该反应中,C 具有还原性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据上表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11 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离子B.铝元素与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3S2C.上述元素称为第三周期元素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D.ClCl— ,则 Cl 核内有 18 个质子6.按照物质分类及化合价规律排列的:Mn、S、MnO2、SO2、K2MnO4、 六种物质中,最后一种物质为A.H2S B.Na2SO3 C.CuSO4 D. Cu2S7.下列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A.HC1+NaOH=NaC1+H2O B.2KMnO4 K2MnO4+MnO2+O2C.Zn+CuSO4=ZnSO4+Cu D.CO+CuO Cu+CO28.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9.路边烧烤除污染环境外,在烧烤肉类食品时还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苯并(a)芘(化学式C20H12)。有关苯并(a)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由两种元素组成 B.苯并(a)芘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C.它属于有机化合物 D.苯并(a)芘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0:1210.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2H表示两个氢元素 B.CO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C.Zn2+表示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11.下图呈现的是钾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19 B.它是非金属元素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9 D. 相对原子质量是1912.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 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13.前者决定原子种类,后者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 )A.核内中子数,外层电子数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离子所带电荷数14.在H2、H2SO4、H2O、H2O2四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A、氢原子  B、1个氢分子C、2个氢元素  D、氢气15.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A、质子数 B、电子数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二、填空题16.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化学实验小组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漂白粉可用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17.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①铁元素 ②水 ③二氧化硫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⑤氨气⑥碱式碳酸铜是由 元素组成。18.(4分)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完成下面的空格。(1)2个氮原子 ; (2)铁离子 ;(3)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 (4)由生物细胞中含量占前三位的元素组成的酸的化学式 。19.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碳在氧气中燃烧: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③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0.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氧气 ;四氧化三铁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磷 ;铁 .21..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氮原子______ ; (2)氧化钠的化学式________ ;(3)铁离子的符号________。三、简答题22.据浙江在线《水能灭火,可是昨天这场雨,却在一起火灾中充当了“油“的角色》报道:30米挂车在江南大道上一路撒“火种”13小时,这一切都是因为这辆载有20多吨电石的大货车。据介绍,电石,化学名称碳化钙(CaC2),不可燃,是一种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后能激烈分解产生产生乙炔(C2H2)气体和熟石灰,释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1)请写出碳化钙遇水后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23.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氟、锌、硒、碘等.它们在人体内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1)图1是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2)从图2可知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加碘盐所含KIO3中的I的化合价是   ;(4)写出化学符号:①氟离子  ;②三个铁原子   ;③碘单质(双原子分子)  ;(5)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硫酸亚铁是一种补铁剂,写出一个由铁单质获得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24.普通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其构造示意图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普通干电池胜任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 。(2)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 性能;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不同。(3)下图是回收利用废旧普通干电池的一种工艺流程(不考虑废旧电池中实际存在的少量其他物质)。①分离回收铜帽,经净化处理后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滤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③实验室中在加热和固体b存在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④氯化铵和尿素是重要的化学肥料,请简易鉴别氯化铵和尿素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分析。A、C2H6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个二甲醚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正确; C、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6+16=46,正确; D、二甲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 :6 :1,错误。故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2.D【解析】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正确,B、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正确,C、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正确,D、化学反应中可能会伴随着一些现象,而不是一定,错误,故选D考点:化学反应的特点3.C【解析】试题分析:A、黄曲霉素有很强的毒性,正确,B、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相对分子质量为312,正确,C、黄曲霉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7×12:1×12:16×6=17:1:8,错误,D、每1个分子中的原子数=17+12+6=35,正确,故选C考点: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4.C【解析】试题分析: A选项HNO3 中 N 的化合价为5 价,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学方程式中 X 为 NO2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分子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是错误的叙述,原子没变而分子变化了;D选项该反应中,C 具有还原性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的计算、还原性的判断5.C【解析】试题分析:A.11 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离子是错误的叙述,容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B.铝元素与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3S2 是错误的叙述,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化学式为Al2S3 C.上述元素称为第三周期元素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是正确的叙述;D.ClCl— ,则 Cl 核内有 18 个质子是错误的叙述,原子转化为离子时电子改变而质子数不变;故选择C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6.C【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的分类是按照单质、氧化物、盐的顺序排列;化合价是由低向高排列,故最后一种物质 为硫酸铜;选择C考点:物质的多样性、化合价的计算7.D【解析】试题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A属于复分解反应;B属于分解反应;C属于置换反应;D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选择D考点:化学反应的分类8.D【解析】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几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A选项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属于金属元素;D选项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可知,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D考点:元素周期表9.B【解析】试题分析:由苯并(a)芘(化学式C20H12)的化学式可知A.它由两种元素组成是正确的叙述; B.苯并(a)芘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4.4%; C.它属于有机化合物是正确的叙述; D.苯并(a)芘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0:12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B考点:有机物的概念、物质的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0.B【解析】试题分析:A.2H表示两个氢原子B.CO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正确的叙述; C.Zn2+表示一个锌离子的所带的电荷数为+2;D. 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择B考点:化学符号的含义11. 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A选项原子序数是19是正确的叙述;它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故选择A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12.C【解析】试题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故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为物质的运动状态,故选择C考点:化学研究的范围13.C【解析】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中子数可以相同,所以中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14.A【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微粒构成的;而分子则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四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而不能说分子中含有元素、其它分子或其它物质。知识点分析:考查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15.D【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知识点分析: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6.物理 , O2【解析】试题分析:(1)活性炭的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得出X的化学式为 O2。考点:水的净化、质量守恒定律17.①Fe ②H2O ③SO2 ④N2 ⑤NH3 ⑥Cu、O、C、H【解析】试题分析:①元素符号的书写,铁元素:Fe②化学式的书写,水:H2O③二氧化硫:SO2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N2⑤氨气:NH3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Cu2(OH)2CO3,故碱式碳酸铜是由Cu、O、C、H元素组成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18.(1)2N (2)Fe3+ (3) (4)H2CO3【解析】试题分析:(1)表示原子个数,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故2个氮原子:2N(2) 离子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铁离子:Fe3+(3)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故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4) 生物细胞中含量占前三位的元素:氧、碳、氢,故它们组成的酸的化学式为:H2CO3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篇2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46

C. —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D.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 : 6 : 1

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中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

C.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 D.化学反应中一定会伴随着一些现象

3.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广泛存在于变质的花生、玉米和谷物等农产品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黄曲霉素有很强的毒性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12

C.黄曲霉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7:12:6

D.每1个分子由35个原子构成

4.碳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4HNO3浓 CO2+ 4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NO3 中 N 的化合价为5 价

B.化学方程式中 X 为 NO2

C.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分子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中,C 具有还原性

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依据上表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11 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离子

B.铝元素与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3S2

C.上述元素称为第三周期元素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D.ClCl— ,则 Cl 核内有 18 个质子

6.按照物质分类及化合价规律排列的:Mn、S、MnO2、SO2、K2MnO4、 六种物质中,最后一种物质为

A.H2S B.Na2SO3 C.CuSO4 D. Cu2S

7.下列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HC1+NaOH=NaC1+H2O B.2KMnO4 K2MnO4+MnO2+O2

C.Zn+CuSO4=ZnSO4+Cu D.CO+CuO Cu+CO2

8.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9.路边烧烤除污染环境外,在烧烤肉类食品时还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苯并(a)芘(化学式C20H12)。有关苯并(a)芘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由两种元素组成 B.苯并(a)芘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

C.它属于有机化合物 D.苯并(a)芘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0:12

10.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2H表示两个氢元素 B.CO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

C.Zn2+表示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11.下图呈现的是钾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19 B.它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9 D. 相对原子质量是19

12.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 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

13.前者决定原子种类,后者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核内中子数,外层电子数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离子所带电荷数

14.在H2、H2SO4、H2O、H2O2四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A、氢原子  B、1个氢分子

C、2个氢元素  D、氢气

15.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二、填空题

16.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化学实验小组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漂白粉可用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17.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铁元素 ②水 ③二氧化硫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⑤氨气

⑥碱式碳酸铜是由 元素组成。

18.(4分)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完成下面的空格。

(1)2个氮原子 ; (2)铁离子 ;

(3)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 (4)由生物细胞中含量占前三位的元素组成的酸的化学式 。

19.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 ;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③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

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20.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氧气 ;四氧化三铁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磷 ;铁 .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_ ; (2)氧化钠的化学式________ ;(3)铁离子的符号________。

三、简答题

22.据浙江在线《水能灭火,可是昨天这场雨,却在一起火灾中充当了“油“的角色》报道:30米挂车在江南大道上一路撒“火种”13小时,这一切都是因为这辆载有20多吨电石的大货车。据介绍,电石,化学名称碳化钙(CaC2),不可燃,是一种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后能激烈分解产生产生乙炔(C2H2)气体和熟石灰,释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

(1)请写出碳化钙遇水后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

23.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氟、锌、硒、碘等.它们在人体内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

(1)图1是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

(2)从图2可知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3)加碘盐所含KIO3中的I的化合价是   ;

(4)写出化学符号:①氟离子  ;②三个铁原子   ;③碘单质(双原子分子)  ;

(5)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6)硫酸亚铁是一种补铁剂,写出一个由铁单质获得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

24.普通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其构造示意图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胜任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 。

(2)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 性能;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不同。

(3)下图是回收利用废旧普通干电池的一种工艺流程(不考虑废旧电池中实际存在的少量其他物质)。

①分离回收铜帽,经净化处理后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滤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③实验室中在加热和固体b存在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氯化铵和尿素是重要的化学肥料,请简易鉴别氯化铵和尿素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分析。A、C2H6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个二甲醚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正确; C、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6+16=46,正确; D、二甲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 :6 :1,错误。故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2.D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正确,B、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正确,C、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正确,D、化学反应中可能会伴随着一些现象,而不是一定,错误,故选D

考点:化学反应的特点

3.C

【解析】

试题分析:A、黄曲霉素有很强的毒性,正确,B、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相对分子质量为312,正确,C、黄曲霉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7×12:1×12:16×6=17:1:8,错误,D、每1个分子中的原子数=17+12+6=35,正确,故选C

考点: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4.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HNO3 中 N 的化合价为5 价,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学方程式中 X 为 NO2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分子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是错误的叙述,原子没变而分子变化了;D选项该反应中,C 具有还原性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的计算、还原性的判断

5.C

【解析】

试题分析:A.11 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离子是错误的叙述,容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B.铝元素与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3S2 是错误的叙述,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化学式为Al2S3 C.上述元素称为第三周期元素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是正确的叙述;D.ClCl— ,则 Cl 核内有 18 个质子是错误的叙述,原子转化为离子时电子改变而质子数不变;故选择C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6.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分类是按照单质、氧化物、盐的顺序排列;化合价是由低向高排列,故最后一种物质 为硫酸铜;选择C

考点:物质的多样性、化合价的计算

7.D

【解析】

试题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A属于复分解反应;B属于分解反应;C属于置换反应;D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选择D

考点:化学反应的分类

8.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几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A选项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属于金属元素;D选项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可知,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D

考点:元素周期表

9.B

【解析】

试题分析:由苯并(a)芘(化学式C20H12)的化学式可知A.它由两种元素组成是正确的叙述; B.苯并(a)芘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4.4%; C.它属于有机化合物是正确的叙述; D.苯并(a)芘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0:12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B

考点:有机物的概念、物质的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2H表示两个氢原子B.CO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正确的叙述; C.Zn2+表示一个锌离子的所带的电荷数为+2;D. 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择B

考点:化学符号的含义

11.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A选项原子序数是19是正确的叙述;它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故选择A

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

12.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故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为物质的运动状态,故选择C

考点:化学研究的范围

13.C

【解析】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中子数可以相同,所以中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14.A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微粒构成的;而分子则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四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而不能说分子中含有元素、其它分子或其它物质。

知识点分析:考查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15.D

【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知识点分析: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6.物理 , O2

【解析】

试题分析:(1)活性炭的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得出X的化学式为 O2。

考点:水的净化、质量守恒定律

17.①Fe ②H2O ③SO2 ④N2 ⑤NH3 ⑥Cu、O、C、H

【解析】

试题分析:①元素符号的书写,铁元素:Fe

②化学式的书写,水:H2O

③二氧化硫:SO2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N2

⑤氨气:NH3

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Cu2(OH)2CO3,故碱式碳酸铜是由Cu、O、C、H元素组成

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

18.(1)2N (2)Fe3+ (3) (4)H2CO3

【解析】

试题分析:(1)表示原子个数,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故2个氮原子:2N

(2) 离子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铁离子:Fe3+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篇3

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答案: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质子 中子 电子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原子核质子 中子(1)电性和电量(2) 相对质量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答案:(1)负电 一个单位负电荷 正电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2)1/1 836 1 1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钠 11 12 11 23铁 26 30 26 56铀 92 146 92 238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 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 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思路解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5-114=61。答案:61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思路解析: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其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A3.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b/a kgB.12b/aC.12a/bD.12a/b kg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此题中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为a kg×1/12,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kg/(a kg×1/12)=12b/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答案:B4.2N表示( )A.两个氮元素 B.两个氮原子C.两个氮分子 D.氮气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符号的基本意义。N可表示氮元素,也可以表示氮原子。答案:B5.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碳原子的质量为N g ,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一个该原子的质量,与1个?C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得到的。答案:A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氡。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中粒子数之间等量关系的理解程度,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等量关系。即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电荷等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等量关系)。由题意,氡元素的质子数为86,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6;又由于中子数为136,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22。答案:B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篇4

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不作要求)。在实际命题时,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问题还常以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晶体的结构等知识为载体进行考查。

二、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

1.考查目的

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定律这些概念的辨析是否清楚,各种守恒关系、平衡的有关原理掌握得是否牢固,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阿伏伽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否清楚。特别是在“摩尔”使用时,要清楚微观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或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2.考查方法

试题以中学中学过的一些重点物质和重要反应为载体,考查上述有关概念。涉及的物质主要有:Cl、O、N、H、O、NH、NO、NO、NO、稀有气体,白磷、SiO,金属Na、Mg、Al、Fe,NHCl、NaCO,氢化物,有机物,等等。

三、题目常见的陷阱

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进行考查。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和压强

22.4L/mol是在标准状况(0℃、1.01×10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命题者有意在题目中设置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让考生与22.4L/mol进行转换,从而误入陷阱。

例1:(1)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

(2)在25℃,压强为1.01×10Pa时,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3)常温常压下,56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4N

解析:(1)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为0.5mol,其所含原子数为N。而常温常压(25℃、1.01×10Pa)下,11.2L氧气物质的量小于0.5mol,其所含原子数必小于N,故叙述错误。

(2)本题叙述错误,分析方法同上。

(3)质量与温度和压强无关,而单烯烃的分子式通式为CH,则其所含的碳原子数为(56g/14ng/mol)×n=4mol,故叙述正确。

2.物质状态

22.4L/mol使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把一些容易忽视的液态或固态物质作为气体来命题,让考生落入陷阱。

例2:(1)标准状况下,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分子数为N

(2)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

(3)标准状况下,1L水所含分子数为(1/22.4)N

(4)标准状况下,11.2LSO中含1.5N个氧原子

解析:(1)、(2)、(3)题中的辛烷、四氯化碳、水在标准状况下均为液体,第(4)题中SO在标准状况下为固体。故以上四道题说法都不正确。

3.物质变化

一些物质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需要借助方程式分析才能挖掘出隐含的变化情况。考生若不注意挖掘隐含变化往往会误入陷阱。

4.单质组成

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Ne)、三原子分子(如O)、四原子分子(如P)等。考生如不注意这点,极容易误入陷阱。

5.离子种类

离子种类一般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1mol微粒的数目即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由此可计算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的数目。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Cl、O、N、H等为双原子分子。P、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为晶体结构。命题者往往通过NA与粒子数目的转换,巧设陷阱。考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或浓度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

四、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篇5

2、分子是原子构成的考试用书

3、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4、分子、原子都不断运动

5、分子、原子间有一定间隔,可以压缩

6、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7、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间隔改变

8、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组成和种类都改变

9、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中是否可以再分

10、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三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质量不变

13、稀有气体原子和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稳定结构,但达到稳定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14、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15、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

16、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1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18、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为:O Si Al Fe Ca Na K Mg H…人体中前四位的元素的含量:O C H N

元素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19、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篇6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2、分子是原子构成的考试用书

3、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4、分子、原子都不断运动

5、分子、原子间有一定间隔,可以压缩

6、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7、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间隔改变

8、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组成和种类都改变

9、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中是否可以再分

10、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三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质量不变

13、稀有气体原子和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稳定结构,但达到稳定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14、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15、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

16、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1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18、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为:O Si Al Fe Ca Na K Mg H…人体中前四位的元素的含量:O C H N

元素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19、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篇7

1。表示物质的符号

①元素符号

19世纪初,道尔顿曾用一些圆形的图示来表示当时已知的20种元素。这些图示难以记忆和“流通”,更难以进一步表示复杂的物质。1813年,瑞典的贝采利乌斯开创了用字母表示元素的先河,克服了道尔顿图示法的困难,奠定了化学用语“字母化”基础,促进了化学用语的迅速发展。

元素符号在微观上表示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宏观上可表示一种元素。随着人们对原子结构的深入了解,元素符号进一步可以表示为AZX,其中X――元素符号,A――质量数,Z――核电荷数(质子数),AZX即为X元素的一种核素,由此还可知中子数N=A-Z。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如Xn+或Yn-,标注后即成为离子符号,表示一个离子或一种离子。

②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大部分共价化合物由分子组成,其化学式即分子式,分子式在微观上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在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少数共价化合物(如SiO2)和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其化学式只表示该物质中粒子的个数比。

几点说明:

Ⅰ。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或个数比,若存在公约数不得化简,如H2O2、Na2O2,不得写成HO、NaO。

Ⅱ。在特定情况下可将微粒个数化简得最简式,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葡萄糖(C6H12O6)的最简式都是CH2O。凡经化简得到的最简式不能代表原物质,这种化简只是在测定物质组成或解某些计算型推断题时使用。在解题过程中还可将化学式变形,如比较FeO、Fe2O3、Fe3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时,化学式变形为FeO、Fe213O、Fe314O,可迅速得出结论。但这只是一种解题技巧,决不意味Fe213O、Fe314O的存在。

Ⅲ。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由分子组成,如白磷(P4)、斜方硫(S8)等,但在中学阶段固态非金属单质一律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这种对单质化学式的简化不影响相关化学反应的计算。

Ⅳ。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如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应写做CuO+2,不能写成CuO+2或Cu+2。

2。表示物质结构的符号

①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子的行星式模型已经确定,同时也就出现了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表示原子核,核电荷数为+17,弧线部分表示各电子层,数字为电子数。若将第3层改为8,则可表示氯离子,各地中考试题经常出现示意图表示何种粒子的试题,比较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不难求得答案。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可依次用大写字母K、L、M、N……表示。

②电子排布式

量子力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电子亚层的存在,相应地出现了电子排布式,电子亚层依次用小写字母s、p、d、f……表示,如氯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电子排布式更深入地揭示了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从示意图到电子排布式体现了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③电子式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价电子的运动,形象地说是原子对价电子的“你争我夺”,与内层电子基本无关。争夺的结果是共用、偏移或得失。为简化对原子结构的表达和突出化学反应的实质又出现了由元素符号和小黑点(或“×”)组成的电子式。如氢和碳的电子式分别为H・和・C・1・・,二者结合成共价化合物甲烷的电子式为H1H∶C・・1・・∶H1H,钠的电子式为Na・,氯的电子式为・Cl・・1・・∶,二者结合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电子式为Na+[Cl・・1・・∶]-。化学式只表示物质组成,而电子式则表示了微观粒子的结合方式(成键类型)和结合顺序,故电子式中如含多个相同粒子时不能合并,如硫化氢的电子式为H∶S・・1・・∶H,不能合并为H2∶S・・1・・∶ (不能体现结合顺序),氮气的电子式为∶NN∶,不能写成∶N・2∶(不能体现结合方式)。

④结构式

电子式虽略去了内层电子,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使人眼花乱,限制了电子式的使用。如果把电子式中成键电子对改用短线表示,同时删掉所有未成键电子则可使问题进一步简化,这样得到的既能表示物质组成,又能表示结构的式子叫结构式,如氯化氢的结构式可写成H-Cl。由于有机物的组成简单,结构复杂,有机物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官能团的结构,所以在有机化学中通常用结构式表示有机物,对有机物分子结构中的重复部分可采用合并的方法进一步简化得到结构简式。在很多时候,甚至可以省略碳、氢的元素符号,只保留氧、氮等元素符号和表示共价键的短线,得到更为简略的键线式,如教材中的苯()和环己烷()。在高考中经常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某种药物的键线式,要求考生写出其分子式,解题时首先要在头脑中把键线式“复原”成结构式,再认真数出碳、氢、氧、氮的原子个数。值得注意的是结构式只能表示出分子中原子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化学键类型),不能表示原子的空间位置,如上述环己烷的分子并不是平面的,同样“直”链烃也不是直的,分子呈锯齿状。

3。物质变化的符号

表示物质变化的符号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另一类是最普遍的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目的是说明原子是通过何种方式(化学键)结合的,重点不在于生成什么,而在于怎样生成。如

硫化钾通过离子键生成可表示为

硫化氢通过共价键生成,可表示为

书写时要注意:

Ⅰ分清共价分子和离子化合物;

Ⅱ电子式中相同的原子或离子不能合并;

Ⅲ离子化合物的形成需用箭号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

Ⅳ共价分子的形成不一定都遵从8电子稳定结构的规律,如BF3、PCl5等。

Ⅴ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和表示形成过程容易混淆,应注意审题,避免答非所问。

②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其应用极为广泛。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需要哪些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态变化。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在微观上表示分子个数之比,在宏观上又表示物质的量之比,如果是气体,还表示体积比。在一般情况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查得,应视为已知,则根据化学方程式还可以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因此,化学方程式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计算的基石,推动了化学向定量方向发展。但是,化学方程式也并非万能,不足之处是化学方程式只表示变化的始态和终态,不能表示变化的具体过程;化学方程式未能说明反应速率问题,即反应需要多少时间;可逆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在缺少平衡常数时也无法计算产率;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不能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一般化学方程式,也未能表示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因此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中又分化出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和热化学方程式等。

4。表示化学量的符号及其单位

化学是定量科学,在化学上沿用了一些物理量的符号,如质量―m,密度―ρ,压强―p,热力学温度―T等,同时根据需要又创新了几种化学量(可统称为物理量)及其符号。如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分子质量―Mr,质量分数―ω,体积分数―ψ,物质的量―n,物质的量浓度―c,物质的量的单位―mol,化学计量数―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等。这些表示量的符号与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化学符号系统,这是化学最明显的学科特点,这一符号系统伴随化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同时又促进了化学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深化,形式却逐渐简化,充分体现了化学研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对化学用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在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教学要过好“三关”。首先是识记关,对教材中27种元素符号采取提前起步,化整为零的策略,从绪言课就开始要求分批识记,讲到元素符号时学生已基本掌握,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式奠定基础,避免部分学生掉队。第二是过好读写关,对化学用语要做到读写规范,例如个别学生把“H2O”按元素名称读成“氢二氧一”或按字母读音读成“艾赤二欧”,这都是错误的,又如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应读成“点燃时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若读成“氢气加氧气等于水”就没有正确表达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同时也不利于化学思维的形成。还有的学生在书写时大小写不分,把氯的元素符号写成cL,靠得很近时像字母d,书写不规范有时在考试中会造成不应有的失分。所以在教学中应坚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第三,要过好应用关,化学用语是化学思维的工具,要促进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不再用汉语思考,而是用化学用语思考。例如,面对这样一道习题:

有一种钙的化合物,为白色固体,它在水中不溶解,但溶于稀盐酸,并产生没有颜色的气体。把这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溶液呈现白色浑浊。根据以上现象判断这可能是什么化合物,说明理由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认真审题后,我们的头脑中呈现的是CaCO3HClCO2Ca(OH)CaCO3,这说明我们在解题时是把汉字信息转化为化学符号进行思考的。化学用语是符号化的浓缩的化学语言,用化学用语进行思维可以更加准确和快捷地解决化学问题。所以在初中阶段应初步形成用化学用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2。形成化学用语的网络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篇8

扩散现象是物质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转移直到浓度相等为止的一种现象,因为很多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所以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是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也就是说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的微观本质原因.

例1(2010年广州)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____,(选填“A”或“B”)瓶.根据_____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扩散现象和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放在A瓶,那么二氧化氮可能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进入B瓶中,这就是倒水的原理,那就判断不出是不是扩散现象.因此只有将二氧化氮装在B瓶中,在排除重力的影响后,当装二氧化氮B瓶出现颜色变浅的现象,也就说明了二氧化氮和空气在相互扩散,而这种扩散现象足可以说明二氧化氮和空气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所以在题目中应该是选④30℃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例2(2011年湛江)夏夜,我们在公园或在校园的小道上散步时,每走到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

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解析该题虽然简单,但也考查了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由于花香的扩散使人能闻到,这是宏观的表现,而微观的本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以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就了花香的扩散现象,因此答案是C.

二、物质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的式量)是指分子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它的数值可以用来代替一个分子的质量,可见它是微观的.而很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作为宏观的物质的质量可以说是由很多个分子质量的总和.在一个分子的质量可以由相对分子质量来代替的前提下,物质的质量就可以是很多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而这种模式往往是出现在比例式的相关计算中和质量分数的计算中,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模式就会提高和领悟化学的相关计算.

例3(2011年济宁市)茶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很多.其中,绿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炒熬,破坏其中酵素,再经搓揉、烘焙而成.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C8H10N4O2·H2O),还有鞣酸及芳香油等.

阅读以上信息后回答:

①茶碱(C8H10N4O2·H2O)分子中__________原子的个数最多;

②茶碱(C8H10N4O2·H2O)中__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解析茶碱(C8H10N4O2·H2O)是由分子构成的,C8H10N4O2·H2O可以表示一个分子,一个C8H10N4O2·H2O分子里有8个C原子、12个H原子、4个N原子、3个O原子,所以在茶碱分子中H原子的个数最多;茶碱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6÷212、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12、N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6÷212、O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8÷212,所以在茶碱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上述计算是建立在茶碱这种物质是由M个茶碱分子构成的,而茶碱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2,那么茶碱的质量就是212M,M个C8H10N4O2·H2O分子里有8M个C原子、12M个H原子、4M个N原子、3M个O原子,最后可以得出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6M÷212M既是96÷212,依次类推出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12、N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6÷212、O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8÷212.

三、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在化学计算中用它来代替一个原子的质量,所以这个化学量是微观的.而元素是宏观概念,因此元素的质量也是宏观的.因为元素是多个原子的集合体,所以元素的质量是多个原子质量的总和,它与物质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有同样的道理.

例4(2011年湛江)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酸性比醋酸更强的有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常用作食品防腐剂.请回答: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篇9

从启蒙的意义上看,初中化学不能视作化学学习的简单阶段,更不能视作所谓文科化的记忆阶段,初三化学应是从生活经验出发并面向学科素养的学科启蒙。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既离生活最近,又紧密联系和建构学科根基。这个阶段的学习虽然说在知识上是少的,简单的,但是在形成学科观念上是丰富而深刻的。

初中化学用语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中的主体内容,主要涉及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化合物纯度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别安排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主题中。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认为课程标准对这些化学计算定位得比较浅。比如化学式中元素质量比的教学被简单化地视为分子中相对分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的模仿与操练过程,教学重心落在“纯数字”的处理上,而忽视元素质量比的概念含义和用分子中原子质量比来量化宏观元素的质量比等诸多计量上的内涵,忽略了化学计算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启蒙价值。因此,化学用语计算的教学需要由单一技能性知识教学转向关注学科观念本质的智慧教学,需要由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讲解、学生操练”向生动深刻的学科理解性课堂教学转型。

一、计量思想催生了化学符号系统

质和量是物质存在的?筛龌?本属性,其中量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基本物理量。计量是用一个规定的标准已知量作单位,和同类型的已知量相比较而加以检定的过程。化学计量学源自于希腊语stoicheion(元素)和metron(测量)。是在德国化学家里希特的建议下提出的,目的是要得到某些化合物中各元素之间的质量比。近代科学史上的化学计量经历了当量定律、定比定律、原子量测定、化学符号和分子学说等阶段,由宏观计量领域走向微观计量领域。可以说,计量的发展成就了化学学科发展,尤其是催生了化学符号系统的发展[1]。例如,化学用语“H2O”的发展过程,普鲁斯特提出参与反应的物质,它们的质量都成一定的整数比,即1克氢气和8克氧气化合生成9克水,假如不按此比例,多余的就要剩余而不参加反应(即定比定律)。道尔顿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组成化合物时,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以简单整数比相结合(即倍比定律),他认为水为二元分子,即HO,并测定出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贝采里乌斯认为道尔顿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有误,重新测定了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认为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并更新了新的化学符号系统,从而为水的化学式“H2O”的最终确定奠定了科学基础。

由此可见,化学用语是伴随着计量产生和发展的,既是计量的结果,又具有计量的内涵。由此,化学用语“语境”中的计算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数的运用,更不是一个单一的算的处理,而是计量层次上的内涵表达。这就是作为启蒙的初中化学用语计算的本质所在。

二、计量思想在化学用语计算教学中的实践

化学研究的物质及其物质变化存在着计量关系。从计量角度来看,物质的化学计量关系主要有两个物理量,即数量和质量,并由此延伸出浓度、酸碱度、反应速率等物理量;从计量思想来看,定量观是研究化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是用统计思想将宏观事实与微观本质联系起来,并将结果用符号来表征[2]。这里的计量思想主要是指在获取、表达和分析物质及其物质变化存在的数量和质量关系中提炼出来,有利于计量知识深刻理解的思维方法。初中化学定量观的计量思想主要有科学计量思想、整体局部思想、符号表征思想和量变质变思想。

1. 在相对原子质量中体现科学计量思想

相对原子质量既是原子质量的计量,又是后续有关分子质量和化学反应计量的基础,从计量思想的角度来把握相对原子质量这个概念,是化学用语计算教学的关键开局。

教学片断(人教版)

引入:微观上原子虽小,但它也是有质量的,不然宏观上的物质也就没有了质量。同学们估计一下,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呈示与说明:

(1)观察图1。

(2)6.02×1023个碳原子虽说是一个天文数据,但却只有12g。

(3)出示与12g碳质量相当的砝码,即两个5g砝码和两个1g砝码。

感受:碳原子质量很小。

讲述:碳原子质量大约是1.993×10-26kg,氧原子质量约为2.657×10-26 kg,氢原子质量约为1.67×10-27 kg,可见用千克、克等计量单位来衡量原子的质量不合适,它使得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

思考:原子质量用怎样的计量单位来衡量比较合适?

讨论与汇报:用接近10-27 kg的计量单位。

介绍:

(1)以一种碳原子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即图2。

(2)列出氧原子、氢原子、碳原子等与这个标准的比式及比值。

(3)相对原子质量H-1、C-12的比较(见图3)。

(4)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练习:查阅铁原子和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由铁的相对原子质量56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65,可以得出铁原子和锌原子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哪些信息?

相对原子质量属于微观计量,以上片段包含三个教学环节:第一是通过天平情境勾勒出计量背景,在微观与宏观的联系中建立微观直观,并体会原子质量的真实存在和极其微小,为探寻合适的计量单位打下伏笔,并为高中“物质的量”提前建立一致性关联;第二是寻找合适的计量单位,并在求算中体验计量标准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第三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相对原子质量,体会相对原子质量的计量意义。而这三个环节都是围绕科学计量思想这个核心来展开。让学生感受到使用什么样的标准而使计量结果准确简约是计量智慧层面上的思考,亦即科学计量思想。而这里科学计量思想的启蒙对于后续化学用语计算,还有溶液的浓度表示、溶解度等教学具有迁移作用。

2. 用整体局部思想建构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中的宏微关系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包括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组成中元素质量比和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三部分内容,其中相对分子质量是基础,宏观上的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与微观上的分子中原子质量比、原子质量分数建立实质性联系是教学难点。

教学片断(人教版)

环节一:相对分子质量

谈话:

谁的质量大,如何来说明?

指出: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计量上的伟大发明。

引入:

谁的质量大?大多少?

思考与汇报:44>18,说明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大;比例为44∶18。

追问:44和18是怎么来的,分别表示了什么?

学生说明:12×1+16×2=44,1×2+16×1=18,即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追问:相同质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中,谁所含的分子个数多?

学生说明:(1÷44)

形成:相对分子质量。

精要练习(略)

环节二:元素质量比与元素质量分数

对话:H2O中,1×2∶16×1=1∶8,表示的是什么?

得出:1∶8表示了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

思考与讨论:宏观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与氧元素质量的比值即为氢、氧元素质量比,那么如何求算这个质量比呢?

汇报与提炼:1.宏观上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就是微观上所有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所以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所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质量比,又因为每一个水分子都相同,所以这个质量比又等于一个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质量比,即1×2∶16×1=1∶8;2.宏观上水的?|量就是微观上所有水分子的质量和,因为每个水分子都相同,所以宏观上的水与微观上的水分子是对应的,于是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一个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质量比。

指出:宏观上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可以通过微观上一个分子来计量,即以点代面。

追问:如何求算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即氢元素的质量与各元素的总质量之比)?

汇报:与求算元素质量比一样,可以通过水分子中氢原子质量分数来求算,即1×2/18×100%。

环节三:提炼计算公式与巩固(略)

环节一中,先通过比较碳原子、氧原子的质量来温习原子质量的计量即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接下来在比较二氧化碳与水分子质量的情景中引出对分子质量的计量,并在对“44、18”的列式与表述中让学生体会分子的质量为各原子质量和,反之各原子相对质量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即计量中的整体局部思想,从而形成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环节二中进一步应用了整体局部思想,体现在“为什么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分子中氢氧原子质量比和如何求算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思考与追问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图6所呈现的完整的整体局部思想[2],即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元素质量与原子质量,物质质量与分子质量,分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等。

3. 用符号表征思想领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本质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的变化,而量的关键并不是具体计算问题中的数字,也不是计算过程中所列的比例式,而是深刻领会化学方程式这个符号表征所蕴含的计量。

教学片断(人教版)

环节一:体会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

回顾:根据微观图示,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评价:

读:化学方程式。

追问:如果增加一个氢分子,即图8

对应的是几个水分子?

阐述:还是两个水分子。

体会:化学计量数是成比例的,比例是固定的。

环节二:领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

辨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8g氢气与4g氧气燃烧后生成12g水”的说法是否正确?

思考与交流

汇报: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关系:v(H2)∶v(O2)∶

v(H2O)=2∶1∶2,得出:m(H2)∶m(O2)∶m(H2O)=2×2∶1×32∶2×18,因为8∶4∶12≠4∶32∶36,所以不可能生成12g水;

2.根据化学方程式,在质量上m(H2)∶m(O2)=2×2∶1×32即1∶8,所以8g氢气与4g氧气中,8g氢气有剩余,不可能生成12g水。

体会: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质量比是固定的,这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本依据。

追问:如何计算生成的水的质量呢?

展示:计算思路与格式。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篇10

一、原子结构模型图示题

例1(2016・温州市)如图1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

A.6个质子和8个中子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C.6个质子和8个电子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

解析 由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所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选A。

例2 (2016・威海市)图2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解析 由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其中a表示核外电子(带负电)、b表示中子(不带电),c表示质子(带正电)。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质子,为c,A错误;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B错误;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C正确;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即b和c上,D错误。故选C。

评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数值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分子结构模型图示题

例3 (2016・衢州)“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图3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解析 “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属于水,所以分子模型就是水分子模型。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故选C。

例4 (2016・上海)用“”表示一个氢原子,图4中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是( )。

解析 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A图表示4个氢原子;C图表示2个氢原子;D图表示一个氢分子。故选B。

评析 该题型考查微观粒子模型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题时,首先要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及分子模型图示,先确定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再确定分子个数。

三、物质构成模型图示题

例5 (2016・宜春)氩气是一种稀有气体,若以表示氩原子,则图5中氩气存在形式图示正确的是( )。

解析 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同金属单质一样,它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A。

图6例6(2016・青岛)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

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 )。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比为1∶2∶1

解析 由乙酸分子的模型图看出,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2+4+16×2=60,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故选C。

评析 此类题型根据分子结构模型图示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及其元素组成、分子中的原子构成等。结合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灵活运用“排除法”解决相关问题。

四、物质分类模型图示题

例7 (2016・厦门)“”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图7所表示的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解析 从微观角度分析,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含有多种分子,纯净物只含同种分子(一种分子)。B图中含有3种分子,为混合物。A、C、D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为纯净物。在纯净物中,单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依此分析C图和D图均为单质,A图为化合物。故选A。

评析 解析此类习题时,首先分析整个体系中是由一种分子还是几种分子构成,即首先判断是否为纯净物。然后再分析分子的构成,是由同种原子还是多种原子构成,即确定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做题前,一定要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概念,牢牢扣住基本概念,逐步分析解答。

五、物质变化模型图示题

例8 (2016・泉州市)从图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4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1∶1

解析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则A正确;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则B正确;由方程式可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4∶16=11∶4,则C正确;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2。故选D。

例9 (2016・广东省)图9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1)B框中的物质属于(填序号)

①化合物 ②单质 ③氧化物 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篇11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

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原子核

质子中子

(1)电性和电量

(2)相对质量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8361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氢1011

碳66612

氧88816

钠11121123

铁26302656

铀9214692238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

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5-114=61。

答案:61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A.原子B.分子C.质子D.中子

思路解析: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其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A

3.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b/akgB.12b/aC.12a/bD.12a/bkg

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此题中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为akg×1/12,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kg/(akg×1/12)=12b/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答案:B

4.2N表示()

A.两个氮元素B.两个氮原子

C.两个氮分子D.氮气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符号的基本意义。N可表示氮元素,也可以表示氮原子。

答案:B

5.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碳原子的质量为N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B.C.D.

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一个该原子的质量,与1个?C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得到的。

答案:A

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氡。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B.86C.136D.222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中粒子数之间等量关系的理解程度,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等量关系。即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电荷等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量等量关系)。由题意,氡元素的质子数为86,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6;又由于中子数为136,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22。

答案:B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不能再分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而在原子核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故A不正确。除有一种氢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而无中子构成之外,其他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不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单位为1,一般不写,C不正确。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而分子则由原子构成,故D正确。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思路解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但在其他变化(核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所以A不对。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氨气、二氧化碳等,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铜、铝、汞等,所以B不对。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所以C不对。原子呈电中性决定了质子数必须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D对。

答案:D

3.(经典回放)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思路解析:(1)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且并不是实心球;(2)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而自然界中有许多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等的原子,如?C12和C14,原子核内均有6个质子,前者原子核中有6个中子,后者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

答案:D

4.“神舟”五号不仅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思路解析:根据所给信息,反氢原子是由1个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的,反质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反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答案:B

5.(2005福建福州中考)根据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D.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

思路解析: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B

6.(经典回放)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思路解析:用直观模型展示微观粒子,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感受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因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结合所示模型分析,可知D模型表示一个水分子,进而推出A表示一个氧分子,B表示一个氢分子,C表示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又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所以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应是C选项展示的原子。

答案:C

7.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0,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___kg。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关系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要搞清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而是一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个C12原子质量的1/12,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原子质量的1/12=1.933×10-26kg/12≈1.66×10-27kg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则该原子的质量为:

1.66×10-27kg×80=1.328×10-25kg

答案:1.328×10-25

8.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篇12

上述实验发生的化学变化:

方案一: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有气体逸出

方案二: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有铜析出

Fe+CuSO4 ——Cu+FeSO4

方案三: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有气体逸出

CaCO3+HCl ——CaCl2+H2O+CO2

方案四: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有沉淀产生

NaOH+ CuSO4——Na2SO4+Cu(OH)2

(学生活动)倾听、分析、思考、理解。

分析讨论(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启发、分析、讲述)

我们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会不会发生改变这个问题的三种假设进行了验证。其原理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是反应物的分子发生破裂,分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不会改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前后4人小组)学生代表发言。

思考讨论:(教师活动)讲述:对于方案一、方案三可不可以加以改进?可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活动)倾听、分组讨论(前后4人小组)、分析、思考、学生发言。

实验验证

(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1、将方案三的锥形瓶上扎紧一个小气球,用同样方法做一次实验,在用气球收集放出的二氧化气体,天平保持平衡。2、白磷燃烧。

得出结论(教师活动)讲述: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只要不忽略气体的质量,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保持不变的”结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学生活动)朗读教材“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教师活动)(板书)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分成

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分子——-----原子

————

重新组成

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学生活动)倾听、思考、理解并作笔记。

普遍规律(教师活动)讲述:

根据大量实验事实和对化学反应本质的分析说明,无论什么物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一切化学变化遵循的普遍规律。

(学生活动)倾听、思考、理解。

(教师活动)(板书)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解决问题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1、有人说;“铁放在空气中生锈后的质量变大,说明这一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对吗?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的残余物的质量变小。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前后4人小组)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活动)倾听、补充、订正。

结课(教师活动)讲述:

这节课,我们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验证了一个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同时我们还感受和体会了一种探索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分析、推理能力。那么,在化学用语上能用什么形式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预习,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学生活动)倾听、思考、理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