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合集12篇

时间:2024-01-20 10:45:48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等各个方面。目前将人们的活动延伸和拓展到太空领域是当前科学家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科学家们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改革措施和调整方案,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进一步促进空间互联网技术的长远发展。空间互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点,在此基础上分析空间互联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一、空间互联网技术

空间互联网技术是将地面互联网技术与空间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其融合原则是“高效利用,综合集成”。融合和信息传输的主要工具是卫星,充分利用卫星信息传输快、准的优点扩大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提高传输效率。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空间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并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比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对可以看到空间互联网技术的身影。

二、空间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一)网络资源的有限性

网络节点是组成空间互联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网络节点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卫星负担。但是卫星的位置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在不断变化,因此空间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空间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不仅受卫星位置变化的影响,还会受时间的影响。太空网络设备是实现空间互联网技术的核心要素,但是相比地球环境而言,太空环境更加恶劣。因此太空设备在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是不能完全发挥其性能的,从而大大降低了太空设备的性能。与实际性能相差太远,使得网络设备提供的网络资源无法在空间互联网技术中得到充分利用。

(二)能力有限

计算机芯片是空间互联网技术与地面互联网技术的核心要素,都需要借助计算机芯片设计产品和实现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计算机芯片具有计算效率高、储存功能强等优势,因此被广泛运用于互联网技术中。但是在互联网空间技术中安插计算机芯片,计算机芯片的功能就会被严重削弱,其空间传输能力也会因为计算机功能的削弱而下降。由于卫星位置和空间拓扑结构会随着运动规律和时间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导致空间互联网网络节点不稳定、不固定,从而大量出现断网、信号不强等现象。

(三)网络协议不完善

目前,就空间网络协议而言,主要包括DNT协议、空间IP协议和CCSDS协议。但是这些网络协议不够科学化、专业化和体系化,在实际运行中就无法与地面互联网TCP/IP协议进行有效融合。网络协议的兼容性差是当前空间网络技术的主要问题。另外,这三种空间协议的成本普遍偏高、利用率偏低,与现代通信技术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四)传输可靠性偏低

空间互联网的结构较为复杂,在展开网络接入工作时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操作人员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将网络节点集中在一个密集区域,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物理环路结构。这种结构会严重影响网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连续性。一旦网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强烈的干扰,就会造成网络中断、网络信号不连续等现象。在空间展开数据传输工作时,由于传输距离比在地球水平线中的传输距离远,因此其传输时间相对要长一些。但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容易在传输中形成误码,从而严重降低空间互联网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三、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优化体系结构

空间互联网技术中储存的数据规模较大,因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网络系统的伸缩性能不高。但是要想进一步扩大空间互联网的往来业务,就需要提高网络系统的自我调节程度,并合理调整和优化空间互联网的内部动态结构,拓展和延伸内部动态结构的发展道路,科学规划未来空间互联网技术发展方案以及发展方向,为构建科学化、体系化和专业化的体系结构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调整和优化内部体系结构和动态结构的同时要加强网络管理。网络管理作为空间互联网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合理分配空间网络资源和提升空间网络系统的伸缩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未来空间互联网体系结构优化的同时加强网络管理,实现提高空间网络服务质量的目的。

(二)研发新型网络安全技术

研发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空间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提高空间互联网动态结构的关联性,这是未来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初衷是空间网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储存库,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环境中,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较小,封闭性较为严重。因此一旦空间互联网体系的一部分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其他与之相关联的部分。因此与地面互联网技术相比,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性、网络的传输性、数据的传输效率、网络的稳定性都不能与之相匹配。因此在未来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发展中,要想进一步实现以上目标,就需要引入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探索与研发适合空间互联网结构体系的安全防护技术。规定安全标准和加强信息保密性工作是探索和研发新型网络安全技术的前提条件,提高空间互联网生存发展能力是研发安全防护技术的最终目标,提高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提高网络资源的性能、增加往来业务是空间互联网的目标内容。

(三)网络空间协议的完善化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空间互联网的三种网络协议与地面网络协议之间的兼容性较差,且存在很多的缺点。需要加强网络协议的探索步伐,确保未来空间网络协议能够与地面网络协议实现兼容性,并满足空间通信的需求。DNT协议、空间IP协议和CCSDS协议这三种协议中,未来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是DNT协议,因此需要注重完善该协议内容和协议标准,促进空间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四)网络管理技术的可靠性

空间网络结构具有复杂性,因此其危险因素相应较多。这些危险因素会严重影响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就需要根据空间网络技术结构实际情况和网络运行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加强网络管理水平。在空间网络结构中安装监视系统,实时监控与掌握空间网络技术的运行情况。监视系统的安装还可以及时发现与处理网络故障问题,并将故障问题自动发送至维修管理部门,力求最大限度将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从而达到提高该技术的可靠性目的,这是未来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结束语:

就目前空间互联网技术发展状况而言,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网络协议的不完善等等。这就需要不断运用新技术和新理论知识完善空间互联网技术,加强网络技术管理工作、调整和优化网络结构、研发新型防护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空间互联网技术进行创新化,为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促进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宇原.空间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通讯世界,2015,10:14-15.

[2]孙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通讯世界,2016,02:1-2.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篇2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022-02

展望未来的互联网安全,至少有五个关键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是可以预见的,事实上除此之外还会有更多的趋势出现。这些趋势只是我们预见未来的起点。硬件已经足够便宜,使得建造强大的数据中心变得更加容易。借助这种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新的用途将会出现,全世界的用户也会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网络空间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第一个发展趋势是云计算的兴起。在云计算环境下计算资源处于个人和组织的控制之外,本质上,云计算提供的是一种在线付费的服务。在某些方面,这种发展趋势与互联网的诞生相呼应。云计算可以通过网络为许多用户提供近乎无限的计算资源,使其他用户也可以分享网络资源。用户无需自己购买并运行Web服务器及数据存储设备,用户可以租用云服务提供商相应的服务,从而能够节省40%~80%的费用。世界各国的军队也对云计算产生了兴趣。

除了节约成本和规模,云计算也对互联网未来的体系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单台的计算机已变得不那么重要,对企业来说数据的访问和控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云计算也需要解决一些安全问题,尤其是因为个人用户甚至IT安全人员可能都不如在亚马逊或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专门从事云计算的安全工程师。正如银行必须要区分合法和欺诈一样,云服务提供者也必须学会发现非法的行为。

云计算带来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风险更加集中,且具有不确定性。随着数据在云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之间流动,究竟谁需要对各方面的安全负责?国家边界变得更加重要,也更具有挑战性。布鲁金斯的一份报告指出“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公共安全机构对云服务的执法可能被视为侵犯了数据拥有者的权利”。每个国家是要建立自己的法律对云服务进行监管还是通过建立联合执法以提高监管效率,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大数据。随着数据集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需要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工具能够支持我们从搜集的数据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有些提供电影和电视租借服务的公司,互联网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这些公司转变为提供在线数字交流媒体服务。随着在线电影和电视节目,也搜集到了大量个人用户的偏好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能够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大数据的范围巨大,越来越多的决策需要通过大数据的关联分析,但是大数据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例如,研究人员对用户观影偏好的研究甚至可以获取用户的真实身份,更多的数据及更好的工具能分析出更多的信息,但是这也将打破人类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底线。

大数据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隐患。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必须要对网络安全隐患加以防范,从数据存储、应用和管理三方面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保障网络安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

第三个发展趋势是移动通信。随着移动终端变得越来越小巧廉价,个人用户将越来越多地从桌面计算机转向移动终端,而且这种转变还没有停止的迹象。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整整四分之一的专利涉及移动技术领域。

我们在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候,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从2013年开始,针对移动设备的恶意软件已超过35万种,而几年前这个数字还是0。这种增长是自然的,但是真正的危险在于我们的安全意识却没有提高。移动设备的界面较小很难为用户提示安全信息,而且它的计算能力较弱也很难为用户提供防护。与桌面计算机不一样,移动设备在家和办公室之间移动,因此安全边界难以确定。用户对自身设备的安全管理较少,更多的是依赖于供应商提供的安全服务。然而,供应商的市场比较分散,从手机操作系统到移动应用程序,每个部分都与安全息息相关,但是每个部分的供应商都无法对手机的安全负责。

无线网络动态变化的拓扑结构使得安全方案的实施难度更大。有线网络具有固定的拓扑结构,安全技术和方案容易部署;而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动态的、变化的拓扑结构缺乏集中管理机制,使得安全技术(如密钥管理、信任管理等)更加复杂(可能是无中心控制节点、自治的)。例如,WSN 中的密钥管理问题,MANET 中的信任管理问题。另一方面,无线网络环境中做出的许多决策是分散的,许多网络算法(如路由算法、定位算法等)必须依赖大量节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来完成。

最后还有一个更普遍的安全问题,即移动平台的监管问题,哪些政府机构负责监督,哪些市场主体负责打击移动互联网的威胁,与传统互联网一樱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

第四个发展趋势是不断扩张的互联网上的人口。当互联网兴起时,只有一些美国的科研人员互相联网,如今,美国只占有网络空间的一小部分。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15年互联网中文用户数量将超过英文用户,非洲拥有移动智能手机的用户数将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这种转变将对网络空间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原来网络上流行的一只很可爱的小猫的视频热度将会消退,因为谷歌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网络上一些可爱的山羊和熊猫的视频在南非和中国广泛传播。比网络热点的转移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转变。互联网最初的几十年,所有的浏览器都需要使用拉丁字母才能够访问网站,现在这个限制已经被打破了,你可以通过输入埃及文字组成的网址访问埃及网站。

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多地反映出政府和网民们的价值观。互联网最初由几个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发明,互联网现在的体系和规范也从那时发展而来。互联网最初被赋予的世界观是互联互通、共享及开放。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却越来越背离这种世界观。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开始而且还会一直讨论网络安全和网络自由之间的关系,开放的危险是使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分化。正如经济学家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用防火墙将网络隔离开,并把本国内的网络视为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预示了这种风险。现在的网民和20世纪60年代加州伯克利的那些互联网的发明者在政治和文化差异较大,但是这些发明者创造了网络,而新生代网民又加入了网络。一旦这些新加入的用户进入网络,他们的世界观也会被网络所影响。网络空间反映了用户的特点和需求,用户也能够对网络空间的特点和需求产生影响。

第五个发展趋势是物联网。广泛地说,物联网的概念是将一切连接到网络设备上以搜集和使用数据。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实物从相机到汽车都已经内置了电脑芯片,它们都能互联互通。然后从手环到浴室再到商店都内置了电脑芯片,而且也可以互联互通。在这种场景下,分布式传感器能够探测街道交通,并通过GPS将你导航回家,同时将你与家的距离通知家里的温度控制设置以使它随时连接智能电网保持室内温度。传感器还能探测不同餐厅的拥挤程度并帮助你预约,健身房里的健身车能够根据你的信用卡发现你在餐厅的订单,并决定你还要锻炼多久才能消耗掉第二天预订的那颗芝士蛋糕所产生的热量。

互联网由于标准开放,任何人都能参与建立,因此发展迅速。但是连接到物联网上的设备仍然缺乏输入输出、共享及自动化的指令解释、数据处理的标准。统一的数据格式是数据搜集和解释的前提,也是一项很昂贵的提议。打开Ruby的风扇只需一个监测温度的行为,但并不是所有都这么简单。更多的决策需要复杂的技术协议,需要软件对我们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反过来为我们提供决策和建议。

物联网另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其将前所未有地深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一切都要基于计算机数据进行决策,那么我们需要努力确保数据不会被损坏。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已经有黑客从攻击智能汽车到攻击具有联网功能的马桶。

既然我们已经预见网络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当网络真正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一定还会产生更多的发展趋势。现在和将来对网络空间的不可预知程度导致我们对未来的网络空间产生了恐惧。但我们要坚信,无论未来的发展如何,我们只需建立正确的认识,并制定审慎的应对策略,就一定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篇3

美国充分利用了网络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规则的模糊性,占据了舆论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但是,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让我们拨开层层迷雾,透过现象,来分析一下。

美国是惟一实施进攻型战略的国家,但在中美黑客事件中,美国反而给人印象很被动、很无辜,中国则被塑造成进攻的角色。这完全是一种假象。

根本原因在于网络空间安全的战役目前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首先是舆论战,其次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市场战,最后是国家之间真正的信息战。

舆论战

舆论战是利用事件的新闻效应,在舆论上压倒对方,占据最有利位势。美国利用自身软实力,尤其是新闻话语上的主导权,把中国塑造成网络战的进攻方,自己沦为弱势的防御方。把“攻击IP属于中国”等同为“中国黑客发起攻击”,将中国黑客行为等同政府支持,依靠这种完全不合理的逻辑,获得舆论得分,谋取在中国其他方面的更多利益。同时,在不断压缩经费的趋势下,最大程度上为自己获取网络安全的经费投入。

市场战

让我们再看看基础设施的市场战。全球互联网核心基础设施,比如根服务器、域名服务器等,处于美国政府的实际控制之下。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主要供应商,骨干网的路由器、服务器、终端芯片、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等,基本由思科、英特尔、高通、微软、苹果、Google等美国公司占绝对主导。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敢与美国进行进攻性举措,都无异于以卵击石。

信息战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篇4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满足用户和业务的需求,时刻保持竞争优势,企业不得不持续扩张网络体系。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网络的每一次扩张,即便是一台新计算机、一台新服务器以及软件应用平台,都将给病毒、蠕虫、黑客留下可乘之机,为企业网络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同时,纯病毒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几年前占据着新闻头条的计算机病毒事件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取而代之的是破坏程度呈几何增长的新型病毒。这种新型病毒被称为混合型病毒,这种新病毒结合了传统电子邮件病毒的破坏性和新型的基于网络的能力,能够快速寻找和发现整个企业网络内存在的安全漏洞,并进行进一步的破坏,如拒绝服务攻击,拖垮服务器,攻击计算机或系统的薄弱环节。在这种混合型病毒时代,单一的依靠软件安全防护已开始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网络安全不只是软件厂商的事

    今年上半年,网络安全软件及服务厂商——趋势科技与网络业界领导厂商——思科系统公司在北京共同宣布签署了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病毒和蠕虫爆发防御解决方案的合作协议。该协议进一步扩展了双方此前针对思科网络准入控制(NAC)计划建立的合作关系,并将实现思科网络基础设施及安全解决方案与趋势科技防病毒技术、漏洞评估和病毒爆发防御能力的结合。

    根据合作协议,思科首先将在思科IOS路由器、思科Catalyst交换机和思科安全设备中采用的思科入侵检测系统(IDS)软件中添加趋势科技的网络蠕虫和病毒识别码技术。此举将为用户提供高级的网络病毒智能识别功能和附加的实时威胁防御层,以抵御各种已知和未知的网络蠕虫的攻击。

    “在抵御网络蠕虫、防止再感染、漏洞和系统破坏的过程中,用户不断遭受业务中断的损失,这导致了对更成熟的威胁防御方案需求的增长。”趋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明正评论说,“传统的方法已无法满足双方客户的需求。”

    “现在的网络安全已不是单一的软件防护,而是扩充到整个网络的防治。”思科全球副总裁杜家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路由器和交换机应该是保护整个网络安全的,如果它不安全,那它就不是路由器。从PC集成上来看,网络设备应该能自我保护,甚至实现对整个网络安全的保护。”

    业界专家指出,防病毒与网络基础设施结合,甚至融入到网络基础架构中,这是网络安全的发展潮流,趋势科技和思科此次合作引领了这一变革,迈出了安全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一步。

    “软”+“硬”=一步好棋

    如果细细品味这次合作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双方的一步好棋,两家公司都需要此次合作。

作为网络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思科一直致力于推动网络安全的发展并独具优势。自防御网络(Self-Defending Network,SDN)计划是思科于今年3月推出的全新的安全计划,它能大大提高网络发现、预防和对抗安全威胁的能力。思科网络准入控制(NAC)计划则是SDN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思科的其他安全技术一起构成了SDN的全部内涵。

    SDN是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计划,但是它缺乏有效的病毒防护功能。随着网络病毒的日见猖獗,该计划防毒功能的欠缺日益凸显。趋势科技领先的防毒安全解决方案正是思科安全体系所亟需的。

    趋势科技作为网络安全软件及服务厂商,以卓越的前瞻和技术革新能力引领了从桌面防毒到网络服务器和网关防毒的潮流。趋势科技的主动防御的解决方案是防毒领域的一大创新,其核心是企业安全防护战略(EPS)。EPS一反过去被动地以防毒软件守护的方式,将主动预防和灾后重建的两大阶段纳入整个防卫计划当中,并将企业安全防护策略延伸至网络的各个层次。

    “如果此次与思科合作的不是趋势科技,我们恐怕连觉都睡不好。”张明正的戏言无不透露出趋势科技对此次合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更让张明正高兴的是,通过此次合作,趋势科技大大扩充了渠道。“我们的渠道重叠性很小。”张明正表示。而此次“1+1<2”的低成本产品集成将使这次合作发挥更大的空间。

    网络安全路在何方?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篇5

技术:网络安全的“命门”

由信息社会催生的网络信息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安全格局,要想在新的环境中处于领先优势,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紧跟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中的趋势,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来构筑网络安全,才能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不受侵犯。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是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的首要前提。提出,要牢牢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信息时代的创新能力是比资本、资源更能决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必须认识到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命门,离开了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来谈网络安全无异于沙上筑塔。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通过创新驱动战略,建立战略清晰、产业先进、技术领先、攻防兼备、整体推进的网络安全创新发展新机制。

在概括网络安全的本质特征时指出: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构筑网络安全体系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重,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不能闭门造车,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安全是开放条件下的安全问题。在理解网络安全与自主创新的辩证关系时,既要坚持安全是开放的前提,坚决摒弃那种认为应该对互联网放任自流的观点,同时也要认识到开放是安全的基础,坚决反对那种认为互联网过于危险复杂因此直接一封了之的僵化观点和陈旧手段。

话语:要占据舆论制高点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互联网的特点在于,它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从而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边界,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后民族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四空间”,而网络话语权也成为各国在国际话语权博弈场中的新角力点。

在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构筑网络安全体系之外,还要深刻认识到,当今大国网络安全的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同时也是话语权的博弈。由话语产生的权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话语权,就能通过议题设置,占据舆论制高点引导舆论,在国际网络安全议题中发挥自身影响力。网络安全与话语权建构是一体两面,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缺乏强大的网络空间话语权,难以真正建立稳固的网络安全;缺乏一个稳固的网络安全体系,就无法在国际网络空间获得足够的话语影响力。

当前我国的国际网络安全话语权仍明显滞后于综合国力提升,严苛的国际舆论环境使得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推进网络安全建设需要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网络安全话语权。因此,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话语规则的制定,营造有利中国的国际话语语境,善于利用境内外媒体,用多元声音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网络安全对外体现在国际网络话语权的博弈,对内则体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牢牢把握。指出,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网络安全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网络意识形态总体趋势向好发展,但价值观多元化、社会公共事件频发也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一定的冲击。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要处理好网络安全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之间的关系,主动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活动空间,加强对网络正常民意表达的保护力度。

法治:网络安全底线与基石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篇6

趋势套件集成了专门用于检测反间谍软件的引擎,与反病毒引擎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从而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反间谍软件引擎可以基于软件的行为识别其是否会对计算机造成威胁,该机制被称为Venus间谍陷阱,同样是一项源自趋势企业防病毒产品的技术。当恶意软件对系统的特定位置进行篡改的时候,Venus会阻止这些行为并向用户发出警告。

趋势会在支持的客户端(我们使用的是微软Outlook)上安装专用的反垃圾邮件工具条,通过这个工具条用户可以快速地进行反垃圾邮件设置调整、查看垃圾邮件过滤结果、报告垃圾邮件来源等。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这个工具条独立地进行反垃圾邮件数据更新,保持自己的反垃圾邮件功能使用较新的检测标准。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趋势在Outlook 2003下的垃圾邮件识别率始终保持在90%。

趋势在其隐私保护功能中已经预设了一组全面的记录,包括姓名、电话、密码等。用户可以直接在这些记录上填入自己的对应信息,趋势也支持维护更多的记录条目。另一项比较有效的功能是趋势的Web站点访问控制,除了提供一组预设的网站地址数据供用户使用之外,用户还能够维护自己特定的地址,趋势会阻止计算机访问用户选定的地址,从而达到保护计算机和减少用户干扰的目的。该功能可以支持多种浏览器客户端。

许可证信息

许可证数量 1 可安装机器数 3 更新年限 1 64位支持 √

性价比评估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篇7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通信技术已发展至5G领域。5G主要是指在4G基础上增加网络带宽,使得网络速度更快、带宽更大的无线通信技术,其在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5G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该技术成为近年来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现阶段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该技术极大可能成为未来时代无线通信领域的主力军,并为移动通信的革新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在移动数据流量暴涨下,5G无线通信技术的推广会给无线通信技术产生积极作用。因此,了解现阶段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具体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5G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

随着5G无线通信技术的开放与应用,其特点也越来越凸显。该技术对频谱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且高频段的频谱资源在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相较于传统通信技术,5G无线通信技术的多天线、多用户、多点、多小区的互组网协作特点更为突出,且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编码、点点之间的物理传输技术性能,并降低了耗能和成本[3]。同时,5G无线通信技术主要侧重无线网络“软”配置的设计,而运营商能结合业务流量变化、网络资源进行调整,进而达到节约成本、降低耗能的目的。同时,5G无线通信技术还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其业务重点为室内通信业务,该技术推动了传统移动通信系统的理念,使室内无线网络覆盖性能进一步提高,并实现业务的完善和拓展。在研究5G无线通信技术中,分析其相关特点对了解该技术现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5G无线通信的相关技术

2.1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是5G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接收来自不同物理信道传输的数据信号[4]。在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下支持下,能通过同一频率来传输、接收数据信号,进而满足多维度的应用条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通信双工节点发送信号而引起的干扰问题。同时,这一技术能进一步提高网络宽带频谱利用率,并增加网络的应用性。可见,该技术在5G无线通信技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要想真正意义上推广、应用5G无线通信技术,则不能脱离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支持。

2.2多天线技术

多天线技术主要是指由多条线路组成的技术,该技术所用的元器件较为复杂,传输装置、接收装置、配套设备等为主要的元器件。一般情况下,接收装置的天线会置于相应的应用设备上,传输装置的天线多选择分布或集中排列形式。在5G无线通信技术中,多天线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消除自身频率所产生的干扰,并提升设备的频谱接收效率,使能量消耗下降,解决小区干扰、掉线、噪声等问题。同时,5G无线通信技术充分利用多线技术来进一步简化整体布局和设计,并分散数据信号的传输模式,进而改善频谱利用效率、时间周期等。

2.3智能化技术

智能技术是5G无线通信技术的一大体现,对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云计算的核心作用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云计算数据信息网络的服务器中,5G无线通信技术能和基站建立关联,并形成数据交换机网络。通信技术工作人员需结合实际需求,在云计算的储存功能支持下,能有效完成大数据信息的储存。同时,云计算能及时、高效处理所储存的数据信息,即使在规模较大的基站中,也能根据基站的实际情况准确划分数据频段,进而获得良好的数据信息结果。由此可见,云计算是体现智能化技术优势的重要内容,在5G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所发挥的工作不容忽视。

2.4空间调制技术

空间调制技术主要是指将每个数据编码对应到它所需的天线位置,并通过多天线实现合成发送[5]。在空间调制技术下形成了天线的阵列星座图,且与以往所用的信号星座技术相比,该星座图能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的传输速率。虽然空间调制技术主要由多天线构成,但在仅使用一根天线时,其它天线会处于待命状态,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传输效率。同时,在空间调制技术下,各个数据信息会分成两个字节,并涉及到发射天线的数据、阵列信号星座图大小等,同时,根据第一个字节能确定工作发射天线,另一个字节则通过天线发送天线阵列信号星座图信息。由此可见,空间调制技术属于一种SSK的振幅、相位的调制技术,在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占据中重要地位。

2.5多载波技术

在5G无线通信技术中,为了支撑高数据速率,可能需要高达1GHz的带宽。然而,在部分较低频段中,无法获得连续宽带频谱资源[6]。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空白频谱是5G通信技术设计的重要问题。多载波技术是一种基于滤波器基础上的技术,其能有解决上述问题。多载波技术作为5G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能有效实现各子载波带宽设置、各子载波交叠程度的灵活控制,使相邻子载波的干扰得到有效控制,并充分利用零散的频谱资源。同时,各子载波无需同步,检测、信道估计等均在各子载波上单独处理。

三、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

3.1发展现状

从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来看,未来几年全球的移动通信量会增加相近20倍,这一庞大的数据对网络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因此,在这些发展背景下,推动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从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来看,5G无线通信技术的网络传播速度可达1Gb/s,且数据会是4G技术的一百多倍,简而言之,在4G技术下需要耗费十几分钟下载一部电影,而5G技术下1s就能完成。但5G无线通信技术目前发展尚未完全普及,其还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且下5G无线通信技术下,能享受更快的网速,数据信息获取更为方便。

3.2发展趋势

任何事物的发展均会经过千难万阻,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难题,尤其在技术开发领域。随着5G无线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工信部已向中国广电、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放了商用牌照,这说明我国已进入5G商用时代[7-8]。在未来发展中,5G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发展。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安全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若在网络中信息安全性低,则会严重降低人们的体验。因此,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在未来发展中5G无线通信技术如何对信息进行更为安全的编码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第二,在社交领域中的发展。5G无线通信技术在网络社交领域中应用,能给用户带来更为真实的虚拟化体验,使用户在网络世界中获得良好的社交体验。第三,在地下、高空、深海等地域环境复杂的通信中的发展。在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其传输效率会受到地下、高空、深海等复杂地形的影响。因此,5G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可对这些复杂地形进行进一步探索,以进一步提高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和传输质量,获得更好的通信技术应用价值,并带来良好的效益。

四、5G无线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

4.1安卓系统中5G高速度的应用

从现阶段来看,多数移动智能终端所用的系统多以安卓系统为主。安卓系统是在Linux基础上的自由、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其在移动设备应用中起到核心作用。安卓系统主要采用分层架构,划分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系统内核层四个层次。其中,5G纳米核心技术主要应用于系统核心层,以实现安卓基础性问题、硬件驱动的分离。同时,由于安卓系统开放性的特点,其安全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降低,而5G纳米技术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应用该技术则能在量子密码学中提高加密等级,使用户的信息安全性提高。总之,安全系统是现阶段5G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应用区域,其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对安卓系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该技术在安卓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仍需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探索,以充分发挥5G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

4.2光场相机中应用

光场相机主要是指先拍照后对焦的照相设备,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光场技术作用来,在拍照时仅需进行构图,无需进行对焦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现有相机的拍照方式和习惯。光场相机良好的抓拍优势,只要拍照对象在焦距范围内,对焦点则能随意选择;同时,光场相机的容量较大,储存一张照片至少花费200M空间,故在传输速度、储存空间上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5G无线通信技术所具备的传输速度快、储存量大等优势,能有效满足光场相机这一点要求。因此,5G无线通信技术在光场相机中应用具有很大优势。此外,在光场相机的数据信息安全防卫监控方面,5G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相较于以往的通信技术,5G无线通信技术属于高速度、低时延、低功耗的新型通信技术。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及应用有利于提高我国通信领域的综合发展水平,因此,进行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了解其相关技术、发展趋势和具体应用对增强我国通信领域的经济能力和综合实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这场通信技术变革中,5G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推动该技术进一步发展,则能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工作。

[1]贾磊.新时期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应用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7):182-183.

[2]李维.新时期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应用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1):181-182.

[3]唐嘉麒.浅析5G无线通信技术及对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的意义[J].中国新通信,2019,21(18):6-7.

[4]顾炼.基于新时期发展分析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11):43-44.

[5]郭琪,胡广强.新时期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应用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5):172-173.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篇8

在去年的渠道大会上,趋势科技曾经推出了“精英”计划――培训精英渠道。趋势科技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叶伟伦表示,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运作,精英渠道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在中国已经发展到50多家,并广泛参与到各种行业安全服务项目中,使趋势的安全服务项目发展迅速,“在安全服务领域,2007年,趋势科技一年的收入是前三年的总和。”他说。

2008年,趋势将继续扩大“精英渠道”的队伍,并将赋予精英渠道更高的弹性,让他们代为发展二级渠道,为下级渠道提供更多的定制化方案。“这意味着,区域渠道将享有更多的自,可向下发展更多的3~4级城市的渠道。”叶伟伦解释。“事实上,目前的趋势科技2/3的渠道是通过精英渠道发展而来,我们的目标是,在2008年发展300多家安全合作伙伴。”

同时,趋势将投入渠道、销售、电话销售、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以便更好地为渠道服务。

提供大型企业用户解决方案

大中型企业网络安全市场一直是趋势科技的重点领域,2007年,由于精英渠道架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趋势在金融、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包括光大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大型金融企业都成为他们的用户,而一汽大众、东方航空等也在杀毒和服务领域成为趋势的用户。

总结取得的成绩,叶伟伦将它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2007年7月,趋势推出了“网络安全监测实验室”,这是国际厂商中第一家在中国推出针对“中国特色病毒”提供解决方案的监测机构,成为趋势TMES网络安全服务的强有力后盾。“自推出实验室后,我们已为5000多个用户提供了TMES服务。以前处理一个服务需要9天的时间,目前则只需要2天,用户满意度也从刚开始的70%上升到现在的86%。”叶伟伦说。正因为如此,趋势科技能为中国的行业用户推出更贴近应用的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另一个原因是,趋势推出的各种硬件安全产品非常贴近中国用户的需求。硬件网关产品IWSA在2007年深受用户欢迎,就在这次渠道大会上,趋势推出了构建企业网络的自动免疫防护系统TDS,可监控已知/未知病毒感染、恶意C/S通信、通过基于策略进行主机网络访问控制,能阻止重新感染和继续攻击,并能准确定位感染主机,及时清除恶意程序和释放的垃圾文件。这些新产品,都是在了解企业用户需求后推出的面向应用的安全解决方案。

个人杀毒努力

晋升国内前三甲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篇9

互联网的“移动化”和“社会化”以相互交织、互相推动之势,席卷百业;这两大趋势仍处于进一步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潜能(“钱能”)和发展空间。反观广播业,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劣势、颓势已经显现。首先,广播业受众人数在各类媒体中处于弱势,2009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全国广播听众约为6.53亿,这一数字持续位于电视、报纸受众之后;广播节目构成程式化,主持人与受众之间互动有明显局限;广播经营模式总体单一,在电视的兴起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之下,广播发展处于被打压的境地。因此,广播电台随着互联网起舞,作出网络社会化和移动化的转变,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借助“网络社区电台”的模式,将广播电台的天然移动优势和社会化需求,与互联网的移动化和社会化发展趋势相对接,作为广播电台切入新互联网时代、跟上新媒体时代步伐的突破口,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社区网络电台,可以理解为聚合传统听友,同时拓展网络听友、延伸电台节目平台的类型化SNS类媒体。这种新型网络电台,既具有一般SNS类社交网站的优势,又能延伸和拓展电台固有的音频传播特质,是打破时间、空间,将广播从业人员、听众、网友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社会化(可移动化)的网络新平台。网络社区广播可以目前一般的SNS类媒体作为基础(如开心网、人人网等),加入简易的广播(音频)节目制作程序,让用户可以上传、分享自己制作的简易音频节目,分享、收听社区友人的节目;电台主办的社区网络电台,可以提供专业主持人的节目,达到社区化的收听效果,方便在线沟通。社区网络电台的手机应用客户端,可提供移动化的社区电台节目(或音频文件)上传、收听功能,打破地域界限。

社区化网络电台将有效地融合电台与互联网,并极有希望延伸出新型的电台节目类型。由传统广播电台主办社区网络电台,更有着许多优势条件。

1.“移动”的天然优势

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车载人群大幅增加,给传统广播电台节目带来了生机,广播具有移动的优势,这一天然优势恰恰与互联网的移动化进程相呼应,通过社区网络广播,可以实现广播网络移动化,打破单一的广播输出模式,为移动人群带来无时空限制的广播互动乐趣。这一变化,能够将广播原先拥有的移动车辆用户人群,拓展至所有手机移动人群,听众基数发生量变,还可以增强听众、网友对电台节目的黏性,形成广播媒体在移动媒体中的绝对优势。

2.电台有“互动”的迫切要求

电台节目主持人囿于平台局限,难以实现与听友的流畅互动,目前的电话、短信等方式,已不能满足节目和听众的需求。社区网络电台则能有效地带领广播进入“社会化”时代,将广播听友从线下拓展到线上,通过网络电台社区进一步融合电台和听友的关系,为广播人和广播爱好者之间建成网上无壁垒的类型化社区。

此举,既有利于广播人与受众更好的互动,从而拓展节目制作思路、开拓制作空间,社区网络广播还将为“草根DJ”打通展现才华的管道,改变广播业的单一输出生态,实现线上线下平等、优质互动。此外,在宣传舆论导向和安全保障方面,电台辖下的社区网络电台也更具经验。

3.享有“台网互动”的政策鼓励

2010年,我国三网融合正式启动,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正在提速。在政策引导下,近两年电台台网互动、融合的气氛非常浓厚,各省市纷纷建立网络电台。抓住先机,用足政策,迅速融入互联网新时代,走向“移动化”、“社会化”,将成为广播电台发展的新引擎。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篇10

未来的NGN通信网络融合几乎所有的通信网络,将提供广泛的数字、语音和多媒体业务,并且满足无线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这些都对网络的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和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融合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目标,其它多业务网络和IP网络的融合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多个网络在IP层上的统一,预示着未来的核心网络将是全IP的网络。对于网络通信,意味着大量的通信设备需要某种形式的IP连接——这就要求现在的通信网络进行较大的改变,逐步过渡到分组网络中去,并建立适应分组网络的呼叫控制机制以及业务模型。

1 背景

伴随着全球电信行业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为代表的下代业务需求也在迅速地增长,特别是IP业务发展迅猛,多媒体全IP化趋势已为业界公认。为适应电信业这一新的形势,业界在2004年初国际电联会议上经过辩论给出了NGN的定义:正式提出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其传送技术与相关功能独立;NGN可使用户自由接入不同提供商;并支持通用移动性。目前NGN体系采用分层结构,从上到上分为核心媒体层、业务层及控制层、传送与接入层,其中,通过多方式接入及光纤高速传输为接入与传送层,以IPv6为协议的分组核心网络为核心媒体层,软交换及其他控制机制为控制层,保证提供基本与附加业务的为业务层。IP协议是NGN核心媒体层的协议集的核心。它在NGN中的版本为IPv6,IETF于一九九五年九月形成IPv6的核心协议,IPv6协议成为NGN核心媒体层的基础协议。

因IPv6标准在移动性和安全性上开展多种业务比IPv4更有利,所以IPv6开展业务更具优势。使用IPv6作为传输层协议是网络更易于管理,其巨大的地址空间打破了NAT的局限性并提高网络性能。IPv6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②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③IPv6增加了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 Control),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④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 Configuration)的支持。这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⑤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 NGN体系结构

2.1 NGN概念

广义NGN:是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下一代通信网络的融合。

狭义NGN:指以软交换为控制层,兼容语音、数据、视频三网的开放体系架构,这是一种业务驱动型网络。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的网络。

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其业务相关功能与其传送技术相独立(ITU-T最新定义)。

2.2 NGN一次完成的呼叫过程

2.3 NGN体系结构

NGN体系架构是分成体系架构,分为:业务管理,网络控制,核心交换,边缘接入。①业务管理层: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及运营支撑。②网络控制层:实现呼叫控制,其核心技术就是软交换技术,完成基本的实时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③核心交换层:采用分组技术,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的、提供QoS保证和大容量的统一的综合传送平台。④边缘接入层:通过各种接入手段将连接各类用户,并将信息格式转换成为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

2.4 NGN网络基本构件

NGN网络包含的基本构件通常有如下几个:媒体资源服务器、中继网关与信令网关、接入设备、软交换、业务服务器等,还有IP承载网这个必不可少部分:NGN网络结构具有通过分组网实现信令和业务的互通、通过分组接口连到分组承载网、分层、构件化等基本特点。

2.4.1 软交换:亦称媒体网关控制器,只负责呼叫控制和信令,无传输功能。即两用户间通信只在呼叫建立和断开时,通过信令与软交换交互,其它时候并不经过软交换。

2.4.2 接入设备:含接入媒体网关和IAD(综合接入设备),其功能就是实现最终用户的接入,就像传统交换机里边的用户板。它必须能把原来用户板所处理的一些基本呼叫信令(比如摘机、拨号、挂机等)转换成分组网上能够传送的协议,实现接入设备和软交换之间的交互,软交换才有可能接收信息,控制接入设备。

2.4.3 中继网关和信令网关:NGN的建设过程十分漫长,需要NGN和PSTN共存,中继网关(完成电路中继和分组网上的媒体流的转换)和信令网关(完成基于电路中继的七号信令系统和基于IP承载的SIGTRAN信令系统的转换)即为实现NGN和PSTN互通的设备。

2.4.4 媒体资源服务器:系电路交换机中专门用来完成放音、收号功能,实现特殊业务的部件,如常听到的“您所呼叫的用户正忙……”。NGN体系下,它能够为NGN网络提供基于IP网络的媒体资源。

2.4.5 业务服务器:其位置和功能在NGN网络中类似于传统电信网络中的智能网,起到为NGN网络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作用。

2.4.6 分组传送网:分组传送网在NGN里边至关重要,NGN网络的全部信息包括媒体流与信令流的传发,都依赖于它。从目前分组网的发展趋势看,IP技术的网络已成为事实标准,NGN以IP作为承载网也基本得到业界的认同。IP的灵活、开放给NGN发展带来很多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QOS、安全、管理、IP地址空间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NGN的发展需要一个完善IP技术分组传送网作为承载,NGN下一代网络的发招要求也促使IP技术的发展和更新。

3 IPv6与NGN的关系

从发展理念上分析,IPv6的发展有助于NGN系统从一个点的网络向一个“面”的网络发展。在利用IPv6开展NGN业务时,一方面IP地址空间足够大,在互联互通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另一方面在部署IPv6网络时已经考虑到承载综合业务的需求,网络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有保证,IPv6的网络从一开始就具备承载NGN业务的能力。

4 IPv6在NGN中的应用

IPv6将对NGN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以数字奥运理念为例,大致包括新闻中心、场馆和家庭。新闻中心的承载平台为IPv6,业务平台为NGN系统,通过PUSH业务接收场馆中最新的比赛消息,并以电子报纸的方式发到电子报纸的订户手中。新闻可以通过记者招待会的方式和虚拟记者招待会方式,还可提供可视电话、视频会议方式的远程采访工作。场馆的应用是会场的监控和集群通信,通过基于IPv6的宽带无线网络(WLAN、3G)对场馆进行监控,在场馆中进行工作联络,将会方便和安全得多。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篇11

二、国际制度性权力博弈向纵深拓展

当前,国际格局正处于调整、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关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必然要在法律上显现出来,焦点是国际制度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各国正纷纷抢抓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大国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围绕国际制度性权力展开激烈博弈。最新的趋势是,主要大国在海洋、外空、极地和网络等有形或无形新“疆域”的博弈加剧。可以说,各国竞争正从传统的陆地领土向包括海空极网在内的新疆域拓展。海洋方面,围绕岛礁归属、海洋通道、海底资源开发、外大陆架划界、海洋资源利用等权益展开的新一轮全球海洋“蓝色圈地”方兴未艾,海洋控制权争夺战越演越烈。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沿海国纷纷加强了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海洋资源争夺激烈,海上摩擦频频发生。海洋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博弈的重要领域。极地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趋明显,北极资源、航运和军事的战略意义日益受到重视。北极事务主导权争夺加剧,北极航道法律地位之争凸显,围绕极地资源和航道权益的斗争还将继续。极地水域航行规则制定拉开序幕,北极理事会首次出台了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北极海空搜救合作协定》,极地法律规则的制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外空方面,各航天大国正加紧抢抓外空的战略主导权和制高点,外空军事化趋势和商业化应用趋势同时发展,国家间的斗争与合作并存。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国推动缔结防止外空军事化公约,美国政府发表《空间安全战略报告》,欧盟倡导制定“外空行为准则”。空间科技开始朝着以地球为中心的实用性的方向发展,给人类带来诸多的附带利益和经济效益,并开始吸引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的加入。空间法将随着人类空间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网络方面,网络安全威胁更加突出,网络摩擦急剧增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网络监管、网络、网络战等方面的分歧严重,网络秩序和安全问题受到各国高度重视。主要大国纷纷制定和颁布各自的网络安全战略。美国出台了首个《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声称要领导构建“网络空间的国际秩序”,英国启动并积极推进“网络空间国际会议”(“伦敦进程”),俄罗斯与我国共同在联合国积极推动通过国际信息安全准则,网络空间国际立法势头初显。

三、国际法治逐步趋于加强

从历史角度看,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在不断上升的,这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正如著名美国国际法学家路易斯•亨金所指出的,“在各国关系中,文明的进展表现为从武力到外交、又从外交到法律的运动。”法律谚语曰:“枪炮作响法无声”。在“以战争定胜负”的大国兴衰传统模式下,国际法没有太大的施展空间。二战以来,在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国际法律框架和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制下,国际体系的演变总体上是在和平状态下进行的,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趋于加强,并对国内法产生更直接的影响。在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国际法的因素都在不断增加。在一国内部,国家在制订国内法和处理内政问题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国际法因素,需要受本国所承担的国际法义务的约束;在国际层面,则愈来愈重视运用国际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愈来愈多地借重和利用国际法来推进各自的外交政策。此外,国际法的执行机制和拘束力也在逐步强化,昔日曾被称之为“软法”的国际法出现了趋“硬”的势头。———强化履约监督核查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新近缔结的条约,特别是在人权、军控、环保、气候变化等领域,多规定有严格的核查、监督、报告、评审、违约制裁等执法机制,并常伴以强制性履约措施。———加强违约惩治力度,违反条约义务将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国际制裁成为强迫履约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谓加强“国际法治”的旗号下,利用合法手段,达到利己政治目的,已成为西方干涉他国内政的惯用伎俩。———国际性司法机构增多,司法裁判机制趋于加强。除国际法院外,陆续建立了国际海洋法法庭、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院。在区域一级,还有欧洲人权法院、美洲人权法院等。越来越多的条约规定了以司法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和程序,国家接受国际司法机构管辖的压力增大。———普遍司法管辖权趋于扩大,对侵犯人权的追诉趋于国际化。最新趋势是将所谓侵犯人权的罪行列入所谓的“普遍管辖权”,并限制国际法上的司法豁免原则的适用范围,还出现了对一国现任或前任领导人进行刑事追诉的先例。对他国内政的干涉手段,已从政治施压、经济制裁、武力干涉,发展到通过国际司法机制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国际法治在逐步加强,但当今世界离公正和谐的法治世界还相差甚远。

四、与国际政治的相互作用关系更加凸显

首先,国际法中的经济因素继续增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时空浓缩,利益交织,经济关系密切,相互依赖加深,新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有关电子商务、信息传播、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保护、防范和打击高科技犯罪的法律问题受到各国的重视,相关的国际立法势在必行。经济全球化要求适用于国际贸易、投资的跨国经济活动的法律实现国际化和统一化,国际法中经济因素将继续增加,强制性争端解决机制亦将趋于加强。其次,国际法中的政治化倾向更加凸显。突出表现为“政治问题法律化”“法律问题政治化”。西方国家推动和促使联合国安理会将利比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审议,是将“政治问题法律化”的典型例子;而国际刑事法院成立十年来频频对一些非洲国家及其领导人“下手”,则是将“法律问题政治化”的典型。国际刑事法院的泛政治化倾向已遭致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不满。西方国家基于共同意识形态、既得利益以及在国际人权、司法等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大肆推行“双重标准”,曲解国际法规则,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软遏制”,导致价值观外交沉渣泛起,人权外交重新升温。“全球公域”“保护的责任”“世界主义”等新思潮不断涌现,“人权高于”“人权无国界”“有限论”“人道主义干涉合法”等新干涉主义谬论盛行,“互联网自由”成为推行西方价值观的主要抓手。在此背景下,的人本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价值取向片面强调“人本主义”,在涉及政府与个人关系时,国际舆论和道义判断的天平往往向个人倾斜,国际人权斗争也愈来愈多地渗透到国家的内政和司法领域,对“平等”“不干涉内政”“国家司法豁免”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产生新的冲击,人权领域的法律斗争愈来愈突出。

五、国际法进入加速量变阶段

受国际力量对比的影响,二战后建立的国际法律秩序正酝酿重要发展。国际治理深入发展,国际新秩序之争更趋激烈,国际法的发展演变进入了一个加速量变的阶段。在国际法基本原则领域,各国平等、不干涉内政、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等现行基本准则,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国家间关系上,“国家与全球治理”“不干涉内政与保护的责任”“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与扩大使用武力”“国内管辖与国际管辖”等四组矛盾将激烈折冲对撞,将决定未来国际秩序的方向。在发展领域,气候变化谈判成为南北矛盾和发展问题的斗争焦点,逐渐从科学、环境问题上升为重大政治、经济、外交问题,已成为多边外交的焦点和热点之一。气候变化谈判的实质是发展权之争,是各国争取发展空间和维护竞争优势的角逐,是各国树立形象的重要舞台,还是各方把握国际事务主导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和演变的重大影响日益显现,推进十分艰难,“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原则,正面临被重新诠释乃至全面否定的危险。在政治领域,印度、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大国与昔日战败国日本、德国联手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谋求常任理事国地位。安理会改革关涉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政治上高度敏感,关系错综复杂,意义非同小可。改革一旦成形,将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虽然国际秩序的调整不可避免,国际法也一直在发展演变之中,但国家仍是国际社会的基本主体,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国际关系的主流,多极化仍是世界总的发展趋势,虽然西方在总体力量对比上仍占有优势,但它还不可能为所欲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现存国际秩序的基本法律框架尚不会发生根本的动摇,现行的国际关系准则亦不会失去法律效力,因而不存在全盘否定或彻底变革现存国际秩序的问题。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际法的发展演变将继续主要围绕“国际新秩序”问题展开,核心或焦点仍是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国际新秩序将是对现存秩序的某些调整。调整的重点是国内管辖与国际管辖的范围,而调整的总趋势是,国家与国际“双重管辖”或“交叉管辖”的领域和范围将有所扩大,在某些领域,国家管辖范围将有所缩小,而国际法的管辖范围将相应地有所扩大和加强。

网络空间安全的新趋势篇12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全面泛化,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思想和技术应对各类安全威胁,是国内外产业界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报告从风险演进和技术逻辑的角度,将网络空间安全分为网络系统安全、网络内容安全和物理网络系统安全三大领域;在此基础上,本报告借鉴 Gartner 公司的 ASA 自适应安全架构模型,从预测、防御、检测、响应四个维度,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模式。与此同时,本报告结合国内外企业最佳实践,详细阐释人工智能赋能网络空间安全(AI+安全)的最新进展。最后,本报告提出,人工智能安全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大蓝海,人工智能的本体安全决定安全应用的发展进程,「人工+「智能将长期主导安全实践,人工智能技术路线丰富将改善安全困境,网络空间安全将驱动人工智能国际合作。

目 录

第一章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沿革

(一) 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阶段

(二) 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因素

(三) 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代表

(四)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第二章 网络空间安全的内涵与态势

(一) 网络空间安全的内涵

(二)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态势

1、网络空间安全威胁趋向智能2、网络空间安全边界开放扩张3、网络空间安全人力面临不足4、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趋向主动

第三章 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模式

(一) AI+安全的应用优势

(二) AI+安全的产业格局

(三) AI+安全的实现模式

1、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2、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内容安全3、人工智能应用于物理网络系统安全

第四章 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案例

网络系统安全篇

(一)病毒及恶意代码检测与防御

(二)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

第三章 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简称 AI+安全)不仅能够全面提高网络空间各类威胁的响应和应对速度,而且能够全面提高风险防范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全面应用于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在应对智能时代人类各类安全难题中发挥着巨大潜力。

(一)AI+安全的应用优势

人们应对和解决安全威胁,从感知和意识到不安全的状态开始,通过经验知识加以分析,针对威胁形态做出决策,选择最优的行动脱离不安全状态。类人的人工智能,正是令机器学会从认识物理世界到自主决策的过程,其内在逻辑是通过数据输入理解世界,或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然后运用模式识别实现数据的分类、聚类、回归等分析,并据此做出最优的决策推荐。

当人工智能运用到安全领域,机器自动化和机器学习技术能有效且高效地帮助人类预测、感知和识别安全风险,快速检测定位危险来源,分析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方式,综合智慧大脑的知识库判断并选择最优策略,采取缓解措施或抵抗威胁,甚至提供进一步缓解和修复的建议。这个过程不仅将人们从繁重、耗时、复杂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且面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异常的攻击威胁形态比人更快、更准确,综合分析的灵活性和效率也更高。

因此,人工智能的「思考和行动逻辑与安全防护的逻辑从本质上是自洽的,网络空间安全天然是人工智能技术大显身手的领域。

(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效威胁识别:大数据为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提供源源动能,使人工智能保持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升级的安全分析引擎,具有动态适应各种不确定环境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针对大量模糊、非线性、异构数据做出因地制宜的聚合、分类、序列化等分析处理,甚至实现了对行为及动因的分析,大幅提升检测、识别已知和未知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效率,升级精准度和自动化程度。

(2)基于深度学习的精准关联分析: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在发掘海量数据中的复杂关联方面表现突出,擅长综合定量分析相关安全性,有助于全面感知内外部安全威胁。人工智能技术对各种网络安全要素和百千级维度的安全风险数据进行归并融合、关联分析,再经过深度学习的综合理解、评估后对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还能够自主设立安全基线达到精细度量网络安全性的效果,从而构建立体、动态、精准和自适应的网络安全威胁态势感知体系。

(3)基于自主优化的快速应急响应:人工智能展现出强大的学习、思考和进化能力,能够从容应对未知、变化、激增的攻击行为,并结合当前威胁情报和现有安全策略形成适应性极高的安全智慧,主动快速选择调整安全防护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帮助构建全面感知、适应协同、智能防护、优化演进的主动安全防御体系。

(4)基于进化赋能的良善广域治理:随着网络空间内涵外延的不断扩展,人类面临的安全威胁无论从数量、来源、形态、程度和修复性上都在超出原本行之有效的分工和应对能力,有可能处于失控边缘,人工智能对人的最高智慧的极限探索,也将拓展网络治理的理念和方式,实现安全治理的突破性创新。人工智能不仅能解决当下的安全难题,而通过在安全场景的深化应用和检验,发现人工智能的缺陷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奠定基础,指明方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变革及其更广域的赋能。

(二)AI+安全的产业格局

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各类安全场景中形成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从可观察的市场指标来看,近几年来人工智能安全市场迅速成长, 公司在 2018 年的研究表明,在网络安全中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增多,同时地域覆盖范围扩大,将进一步扩大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市场内将快速发展,预计到 2024 年,可用在安全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市场规模将超过 350 亿美元,在 2017-2024 年之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可达 31%。

MarketsandMarkets 公司在 2018 年 1 月发布的《安全市场中人工智能》报告则认为,2016 年 AI 安全市场规模就已达 29.9 亿美元、2017 年更是达到 39.2 亿美元,预测在 2025 年将达到 348.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1.38%。而爱尔兰的 Research and Markets 公司在 2018 年 4 月份发布了专门的市场研究报告,认为到 2023 年人工智能在安全领域应用的市场规模将达 182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4.5%。由于机器学习对付网络犯罪较为有效,因此机器学习作为单一技术将占领最大的一块市场,到 2023 年其市场规模预计可达 60 亿美元。

除了传统安全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安全,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安全实践,如 Google、Facebook、Amazon、腾讯、阿里巴巴等均在围绕自身业务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安全应用。

(三)AI+安全的实现模式

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综合交叉学科,涉及技术领域众多、应用范畴广泛,其知识、技术体系实际与整个科学体系的演化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根据各类场景安全需求的变化,进行 AI 技术的系统化配置尤为关键。

本报告采用 Gartner 公司 2014 年提出的自适应安全架构(ASA,Adaptive SecurityArchitecture)来分析安全场景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求,此架构重在持续监控和行为分析,统合安全中预测、防御、检测、响应四层面,直观的采用四象限图来进行安全建模。其中「预测指检测安全威胁行动的能力;「防御表示现有预防攻击的产品和流程;「检测用以发现、监测、确认及遏制攻击行为的手段;「响应用来描述调查、修复问题的能力。

本报告将 AI+安全的实现模式按照阶段进行分类和总结,识别各领域的外在和潜在的安全需求,采用 ASA 分析应用场景的安全需求及技术要求,结合算法和模型的多维度分析, 寻找 AI+安全实现模式与适应条件,揭示技术如何响应和满足安全需求,促进业务系统实现持续的自我进化、自我调整,最终动态适应网络空间不断变化的各类安全威胁。

1、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

人工智能技术较早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领域,从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以及过程自动化等到如今的深度学习,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证实能有效增强网络系统安全防御:

机器学习 (ML, Machine Learning):在安全中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可增强系统的预测能力,动态防御攻击,提升安全事件响应能力。专家系统(ES, Expert System):可用于安全事件发生时为人提供决策辅助或部分自主决策。过程自动化 (AT, Automation ):在安全领域中应用较为普遍,代替或协助人类进行检测或修复,尤其是安全事件的审计、取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度学习(DL, Deep Learning):在安全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如探测与防御、威胁情报感知,结合其他技术的发展取得极高的成就。

如图 3 所示,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在四个层面均可有效提升安全效能:

预测:基于无监督学习、可持续训练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提前研判网络威胁,用专家系统、机器学习和过程自动化技术来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安全基线,可以让系统固若金汤。

防御:发现系统潜在风险或漏洞后,可采用过程自动化技术进行加固。安全事件发生时,机器学习还能通过模拟来诱导攻击者,保护更有价值的数字资产,避免系统遭受攻击。

检测:组合机器学习、专家系统等工具连续监控流量,可以识别攻击模式,实现实时、无人参与的网络分析,洞察系统的安全态势,动态灵活调整系统安全策略,让系统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

响应:系统可及时将威胁分析和分类,实现自动或有人介入响应,为后续恢复正常并审计事件提供帮助和指引。

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系统安全,正在改变当前安全态势,可让系统弹性应对日益细化的网络攻击。在安全领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不仅有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网络攻击等伴生问题,还有如隐私保护等道德伦理问题,因此还需要多种措施保证其合理应用。总而言之,利用机器的智慧和力量来支持和保障网络系统安全行之有效。

2、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内容安全

人工智能技术可被应用于网络内容安全领域,参与网络文本内容检测与分类、视频和图片内容识别、语音内容检测等事务,切实高效地协助人类进行内容分类和管理。面对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实时海量的信息内容,人工方式开展网络内容治理已经捉襟见肘,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内容治理层面已然不可替代。

在网络内容安全领域所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下:

自然语言处理(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可用于理解文字、语音等人类创造的内容,在内容安全领域不可或缺。图像处理(IP, Image Processing):对图像进行分析,进行内容的识别和分类,在内容安全中常用于不良信息处理。视频分析技术 (VA, Video Analysis):对目标行为的视频进行分析,识别出视频中活动的目标及相应的内涵,用于不良信息识别。

如图 4 所示,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内容安全,在四个层面均可有效提升安全效能:

预防阶段:内容安全最重要的是合规性,由于各领域的监管法律/政策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别且动态变化。在预防阶段,可使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和解读,并设定内容安全基线,再由深度学习工具进行场景预测和风险评估,并及时将结果向网络内容管理人员报告。

防御阶段:应用深度学习等工具可完善系统,防范潜在安全事件的发生。

检测阶段:自然语言、图像、视频分析等智能工具能快速识别内容,动态比对安全基线,及时将分析结果交付给人类伙伴进行后续处置,除此之外,基于内容分析的情感人工智能也已逐步应用于舆情预警,取得不俗成果。

响应阶段:在后续调查或留存审计资料阶段,过程自动化同样不可或缺。

3、人工智能应用于物理网络系统安全

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 等技术的成熟,网络空间发生深刻变化,人、物、物理空间通过各类系统实现无缝连接,由于涉及的领域众多同时接入的设备数量巨大,传感器网络所产生的数据可能是高频低密度数据,人工已经难以应对,采用人工智能势在必行。但由于应用场景极为复杂多样,可供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加广泛,并会驱动人工智能技术自身新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