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31 14:47: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篇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coal mine safety work to give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production safety, and increasing the safety investment and safety supervision. But staff safety consciousness is poor; i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bottleneck restricting safe production in coal enterprises. As coal mine safety training educators, it is necessary to reverse the inversion phenomenon in training.

Key words: coal mine safety training; safety; safety will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安全问题不仅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矿区的安全行为,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渗透于矿区生产和生活的一切活动之中,涵容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各个方面,是煤矿企业的灵魂。构建具有煤矿企业特色的优秀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举措。其最核心的内容,是充分地、最大限度地体现好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为此,国家对煤矿安全提出了“管理、装备、培训”的三并重原则,将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做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是防止煤矿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的有效途径。据有关部门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全部事故都是事先可以预防的,究其原因,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因此,在煤矿安全培训中有必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二、煤矿职工在安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麻痹心理。有的职工由于从事的工作是经常干的工作,自认为一切都熟悉,导致思想上麻痹大意,没有注意到作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仍以习惯的方式去对待,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

2.从众心理。有的职工由于平时不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素质低,对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模糊不清、不能察觉自己的违章行为,自己不动脑,事事依赖别人。一遇到稍不熟悉的问题,别人在违章操作时不但不制止,自己也稀里糊涂跟着干,以至做出愚蠢的荒唐事。

3.侥幸心理。由于偶然的、意外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于灾害,是人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和根源。在现实工作中,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也不缺乏安全知识,而且技术水平也不低,是“明知故犯”。觉得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

4.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工作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干活图省事,嫌麻烦。总想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5.压抑心理。有的职工不安心本职工作,人际关系紧张或生活中的不顺心等诸多原因,精神上压抑,导致心理疲劳,结果作业中精力不集中,警觉意识减弱,责任心下降,反应迟钝,甚至会失去自控能力。

6.逆反心理。有的个别职工有一种对抗心理,无组织、无纪律、不服从领导,你说东,他偏西,为所欲为;甚至有挺而走险的,结果酿成大患。

7.逞能心理。这是一种对安全生产极为有害的心理。争强好胜、易冲动,为了表现自己“突出”,往往不顾客观条件,过高估计自己,不懂装懂,只考虑一时的痛快,甚至失去理智,明知是违章,有危险,但偏要去干,结果害人又害己。

8.好奇心理。好奇心人皆有之,是对外界新异刺激的一种反应。以前未见过,感觉很新鲜,乱摸乱动,使一些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而影响自身或他人的安全。

三、在煤矿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的对策

安全工作依赖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的主要是安全设施,精神的主要是安全意识。广义的安全意识,包括有关安全的意愿、意识、知识等。如何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必须遵守安全实践中的三大法则,即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

安全意愿是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安全培训要从学员的安全意愿入手,用意愿强化意识,用意识保证安全。 要让学员形成强烈的安全意愿,教师就需要从情感角度入手,有了情感依托,才会有态度的转变。 第一,要使学员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明白“安全为了谁”,学员才能理解工作单位管理层的良苦用心,才会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做。一个个安全制度,才能当成是有效的保护;一次次安全教育,才能当成是善意的提醒。安全教育才能入脑入心,安全意识才能在深处扎根,正所谓是“我要安全”。 第二,要使学员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没有一点安全意识,而是不能长期保持安全意识,很多事故往往就发生在一时的疏忽上。究其原因,要么是不觉得安全重要,要么是长时间的生产安全出现“安全意识疲劳”。

明白“安全为了谁”,学员才可以战胜单调、枯燥和紧张,消除麻痹等意识,克服“安全意识疲劳”,保持安全警惕性。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铁路运输成为时代快速发展的主旋律,在任何时候保证铁路运输安全都是很有必要的,其可降低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展,保障职工人员的安全、企业财产的安全,为更好的发展铁路运输创造条件。而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的前提是企业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为此,本文在通过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来探讨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1 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在执行铁路运输工作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注重自身的安全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针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有很大帮助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而从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出发,选用适合的铁路运输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铁路运输水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稳定、高效。总体来说,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有效的保障了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1 危险货物的运输

在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除石油运输和部分危险品在运输中使用的是专用车辆外,运输设施质量存在问题,操作守则也存在缺陷。有些企业没有重视安全技术性能管理,只在乎企业的生产效益;在源头管理与流动监督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不全面,所以必须及时的了解车辆技术状况是否完好,并且按照相关的要求及时对运输车辆进行监测和维护。

1.2 实现从单一产品向综合方向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促使铁路交通向更快捷、更方便的方向发展,对于铁路运输系统来说,必须具有准确的调度通信信息系统,为调度人员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解决单一产品存在的弊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将向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不但能通过有线、无线、移动、固定等形式能与GSM、无线集群有效的连接,而且实现了固定和移动终端相互间的互相视频,使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管理系统能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向综合方向发展。

1.3 提高机车乘务人员的调度能力

科学合理的行车调度与乘务人员对机车线路的了解及乘务人员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从另一个方面讲机车使用效率、内燃机的燃油的消耗量同样与行车调度有着直接的联系。社会的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铁路运输造成十分巨大的压力,这就给铁路部门运输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据调查,目前随着我国列车数量的增加,铁路运输能力基本上能满足现代运输能力的需要,但还需要在一定程度拓展空间,以适应人们对运输量大的铁路运输需求。因此,从机车调度系统方面来说,调度人员对机车的运行情况掌握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调度员必须具有早知、早预见的能力,才能为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行提供重要的保证。

1.4 建立铁路运输安全预防技术体系

铁路运输安全预防技术体系是预防理论体系在技术层面的延伸,由安全预测技术、安全规划技术、安全设计技术以及安全评价技术组成。其中,安全预测技术和安全评价技术主要实现对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评估。

2 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安全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的工作,这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能够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职工的安全及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并以此来选用适合的对策,改善和调整铁路运输,这对于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2.1 注重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意识

铁路运输方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协调好“严”与“情”的关系,使其在思想和心理上诱导职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在工作中时刻的保证自身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在铁路运输方面注重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帮助,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

2.2 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铁路运行安全

铁路运输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当前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合理的引入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对铁路信号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铁路运输效果,及时调整铁路运输中存在的不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使得铁路信号系统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数字化,这是铁路运输的安全的重要保障。

2.3 注重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对铁路运输提出厂更加严格的要求、更高的目标,铁路运输中所应用的传统信号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铁路运输的需求,对此,应当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等来构建新型操作平台,以此来合理的、有效的控制铁路运输,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其实,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对整个铁路运输存在的缺陷、存在的安全问题、信号系统运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进而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等,合理的开发一个新型操作平台。但是,新型操作平台可以使铁路运输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铁路运输实际信息,调整铁路运输的安全措施、处理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等,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所以,即便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很困难,但也要不断努力构建,为促进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3 结语

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共同的推动下,我国铁路运输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应用于铁路运输中的传统信号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越来越不适用,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提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对此,应当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出发,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比如增强铁路运输安全文化建设、合理的应用新技术、构建新型铁路运输操作平台等,能够真正意义上强化铁路运输安全,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为更好的发展铁路运输做铺垫。

参考文献:

[1]万树勋.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对策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3(28).

篇3

【中图分类号】TF0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15-02

1 引言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离不开环境、人和物(设备)这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它们组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我们把它叫作安全系统。如果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存在缺陷,都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做好生产安全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安全系统中的这三个因素,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在这三个因素中,环境因素中的安全“意识”是很少有人谈论的一个话题,但这种“意识”环境在加强劳动保护、促进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是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人为”上,个人认为“人为”意识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人?ι?物节律的不良反应敏感所导致的安全意识“窒息”好奇,好冲动、爱出风头等特有的个性特征使人产生的安全逆向思维;人的意识模糊、决策思维失误及知道甚少。

再次是物(设备)的因素,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设备处于正常完好状态,不带病运转,且企业职工严格遵守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就可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 生产安全意识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是人脑对生产、生活等活动中安全思维的映射,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的存在会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行,即在事故发生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同时采取解决措施、运用行之有效措施进行制止或防范,不能任由事故的发生,再就事论事的进行安全教育。

3 影响职工安全意识的因素分析

在生产工作中,影响职工安全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学习、教育因素、宣传、奖惩因素、责任义务因素、想象向往因素、心理状态因素五大类。其中凡是经常性地组织工人开展多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和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的单位都极少发生事故。在事故发生现场以血的事实来教育大家,使所有职工都警钟长鸣,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责任义务因素是指职工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对安全意识会产生一定的弱化作用。奖惩因素是行政行为,部分职工存在着不求“有奖”、但求“无罚”的思想。

在承担一项工作后,心理素质高的人,往往考虑较多,通过自己的思维运作,会联想工作的全过程,比如如何更高效地去完成工作,从而获得怎样的效果,工作安全性是否能得到保证等。在经过通盘的研判之后,就会制定一套完整的工作计划,然后开展实施,这样,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做到避免失误。

而心理素质低的人,往往表现出因工作陌生而焦虑,开展工作按部就班,以早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这种工作思想状态的人,必然被动,准备不充分,存在各种问题,导致的最后结果是工作质量无法保证、低标准、体系混乱、危险性大,工作结束后,留下安全生产隐患。

生产安全工作创新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应放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上,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学习尤为重要,“未亡羊、先补牢”,这就是安全管理素养。在现实行动中切实把“安全至上”放在最高位,明确表明“安全第一,质量第二,进度第三”,做到“安全不保证不生产、安全问题不解决不过关”,把生产安全问题当作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

4 提高工人安全意识五步法

第一,加强安全思想文化建设,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文化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善于开展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简单明了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既有强制性的措施,也要有富有人情味的说服教育。改变那种缺少人情味的片面做法,从系统化的角度来探索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的方法。形成一个相互指导、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安全管理体系,变领导的监督为职工的安全需求,变领导的强制管理为职工的自我管理。

第二,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谨防不健康的心理对安全意识的弱化作用。一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发生事故的频率比较高,特别是那些遭受过打击或挫折,遇有特大喜事的人,更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表现出动作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和蛮干、乱干。单位各级组织要做好职工安全心理状况的跟踪调查与测验,筛选出有不健康心理状况的职工,予以适当的心理干预和辅导,引导其向健康心理转变。同时还应创造各种各样的便利,保护广大?工的身心健康。经常性地开展团体活动,促进人际交流,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生活习惯,并推动其在工作上能有所追求,有所成就,有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

第三,注重家庭的感应效果。让职工家属的叮咛、嘱咐作用渗透到强化安全意识之中。因为身边的人最能够及时掌握职工喜怒哀乐的瞬息万变,可随时“敲敲警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单位的工会组织还可以在职工家访接触中增加安全意识,交流思想动向。

第四,坚持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保证职工的安全意识不松懈,督促职工从思想上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针对安全意识淡薄的员工,应加强对其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

篇4

贵州国源矿业集团创建于2010年,2011年4月15日正式挂牌,现有42个矿井,随着国家的产业政策变化,企业升级,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提高单井产能。加强安全培训,严格规范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是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的内容之一,安全培训工作已摆到了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的工作之一。

1、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1.1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决定着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煤矿井下生产是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一项艰苦复杂的劳动,而且受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安全技术培训是提高煤矿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严格的培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才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1.2坚持“以人为本”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有关法律法规如《煤炭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也都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明确规定了煤矿安全培训是一种强制性的培训。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具备安全生产技能,最基本、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

1.3煤矿井下职工的文化状况要求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目前,我国从事煤矿生产的井下职工文化程度偏低,有相当一部分职工不知道(或不重视)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去生产,从而导致了“三违”现象屡屡发生。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其掌握矿井生产的基本知识及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预防事故的能力,杜绝“三违”以及事故的发生。

1.4煤矿的安全生产现状决定着必须加强安全技术培训

近年来,党和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如改革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法制、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隐患排查、事故查处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使煤矿安全状况总体上趋于好转。但从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看,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事故多、伤亡大、隐患多的状况没有根本好转,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煤矿企业,百万吨死亡率为3.07,是南非的30倍,美国的100倍。只有搞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强化煤矿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及井下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才会使煤矿安全形势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2、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注意的几个问题

2.1领导重视 加强对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提高煤矿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的重要性和长效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发展煤炭生产的目光移到依靠科学管理和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技术素质上来,顾大局,识大体,克服短期行为,象抓安全那样抓教育,象抓生产那样抓培训,研究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有关政策,规范职工培训,从人才、资金、物质上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积攒后劲,为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提供保障。

2.2健全制度 确保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到位

要想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建立一套合适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制度,如通过“教考分离”制度,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通过“安全技术培训责任制及追究制度”把培训任务完成的情况与各级领导的责、权、利挂钩,使培训通过责任制的形式,渗透在各级领导的目标管理中,使培训不再只是培训部门的事,而是每一部门,每一级领导,每一位管理人员的事。利用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做好、做实。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保证培训质量

提高培训质量,教师是决定因素。因此,企业领导要精心挑选优秀的、有实践经验的、并有授课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安全技术培训的教师队伍中去,并从各方面关心、爱护他们,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调动他们从事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不断地深入现场,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及矿井开采技术的发展变化,把收集到到的第一手资料写进教案中去,并不断探索培训教学的新路子,以满足培训的要求,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真正做到立足企业、贴近企业、服务企业。

2.4强化培训手段 适应现代化教学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安全技术培训的需要。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模拟教学、实物教学、电化教学、实践教学等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电化教学使学员看到生产工艺流程和事故酝酿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及规律;通过模拟教学和实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使学员便于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使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并牢牢掌握。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欲望,为提高培训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5加强调查 确保培训贴近企业及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

安全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看教师讲到的知识是不是学员需要的,要求学员应掌握的知识掌握程度如何?这个信息就需要加强职工培训调查,一是调查培训需求,明确需要培训的内容、人员等情况。二是调查培训质量情况,广泛听取基层单位对安全技术培训的意见和建议。调查可以通过向送培单位发放调查表或采用座谈的形式征求送培单位或受培人员对培训工作的意见,通过调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使培训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调查吸收采纳基层单位的合理化建议,来不断改进培训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从而确保工作的持续改进。

篇5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148-02

因为护理本身的特殊性、病情的复杂性以及患者个体差异性会导致护理工作潜在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1]。所以加强安全管理对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对门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该院在2012年7月开始对该院的护理工作中实施了安全管理,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将2012年1月―2012年6月定为对照阶段,在此阶段内选取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将2012年7月―2012年12月定为实验阶段,选取在此阶段接受安全护理管理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两阶段在该科住院的患者各100例为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男60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5~77岁,平均年龄为(57.5±11.5)岁,对照阶段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为4~79岁,平均年龄为(55.7±10.5)岁。

1.2 方法

对照组所处的阶段中采取了常规护理的方法,护理人员并不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仅在每个月的总结会议上对工作期间发生的不足进行分析及总结。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安全管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生命安全意识,确保护理工作安全开展。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于资历低的护理人员应其进行专业知识、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管理意识。②完善规章制度:对科室制定管理流程,并将流程落实在每个护理人员中,让其自觉遵守相应的制度并相互监督。明确科室中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及分工,同时落实好交接班制度。护士长与于每天早会期间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提问,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人员应对其耐心纠正及分解,避免单纯性的惩罚或批评[2]。③建立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总结科室过往存在的高风险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及总结,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其再次发生,同时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操作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及分析。④建立安全监督系统:成立安全质控小组,每天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客观的管理及监督,质控护士及护士长应每月对护理工作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纠正及预防。每季度对全体护士召开总结会议,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各自所处阶段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调查,每个季度由有关人员做出审定、评价,满分为100分。对两组中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并对患者两阶段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患者根据个人护理情况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主要的数据资料以SPSS11.0软件包加以处理,计量数据均以(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阶段全年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过程中没有出现机体结构、心理或功能上的损伤,其中不但包括患者安全,同时也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使得医疗护理增加,从而导致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在护理管理中应加强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将对患者进行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降至最低[3]。

该院在护理工作中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将安全管理观点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系统的建立。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能有效窥逼各种风险的发生,对护理人员加强法律意识及保护意识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4]。通过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可以让护理人员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护理人员长期疲劳工作。通过建立风险防范监督体系能够有效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5]。该院自2011年6月―2011年12月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安全管理后全年的护理质量较对照阶段有了显著的提高(P

[参考文献]

[1] 刁晓玲,江桂素. 对住院病人的护理安全实行风险预案管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228.

[2] 静媚. 对护理安全事故管理的认识[J].中外医疗,2008,27(24):338

篇6

建筑幕墙又称为悬挂墙,是建筑物的外墙结构,是指由面板、支承结构体系(支承装置与支承结构)组成的、可相对主体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护墙或装饰性结构。因其节能、美观、易于维护,而且还能缩短建筑工程的施工时间,因此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幕墙本身的一些特性,导致其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1、建筑幕墙施工的特点

1.1 露天作业和外脚手架作业多

建筑幕墙主要由两方面构成。第一,面板,包括铝板、陶瓷板、玻璃和石板等。第二,支承结构,主要有玻璃肋、钢结构和铝横梁立柱等,处于建筑物的外部,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护围。因此,建筑幕墙的施工就必须在室外露天进行。另外,在工程中使用的外脚手架,由于经过多次的使用以及长期的风晒雨淋,导致脚手板存在着生锈、歪曲等现象,架体和建筑结构的拉结还可能存在着失效或松脱等问题,所以,如果不注意对外脚手架进行维护和保养、或者经常进行检查,就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1.2 高处施工作业

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多,用于建筑的土地已是越来越少,所以,建筑物只能向高空发展,传统的建筑施工升降式脚手架已经无法满足建筑幕墙的施工需要,因此,施工单位纷纷选择了吊篮代替传统的升降式脚手架。吊篮是一种悬挂机构架设于构筑物、建筑物上面,提升机驱动悬吊平台通过钢丝绳沿着立面上下运动的一种非常设悬挂设备,这种高空作业的方式会带来更大的风险。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单位应该制定完善的、具有可行性的吊篮操作流程以及安全施工的组织方案。

1.3 幕墙施工需要焊接、作业点分散

建筑幕墙作为建筑物的沿深结构,其整体必须固定在建筑物的,所以,在幕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焊接手段,有的工程还可能需要频繁焊接。施工所需要的填充棒,属于易燃物品,而焊接产生的火花,很容易导致幕墙施工出现火灾。除此之外,由于幕墙施工点比较分散,对安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4管理的协作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为了保证建筑幕墙施工的安全,除了施工单位本身的努力外,还需要相关方面的密切配合。例如:在架设脚手架时,架设单位配合施工单位使用脚手架;总包单位土地建设配合幕墙收口部位施工的安全;监理单位配合工程建设方的安全方案审查;各种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技术方案的落实,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和质监部门等、总包单位、承建单位和工程监督单位的检查和监督等等。

2、建筑幕墙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意识与安全控制意识淡薄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项目的管理人员对工程的进度和工程成本的关注远远多于施工安全的关注,甚至不理会安全问题,安全管理意识相当淡薄。项目管理者为了减少麻烦、节省支出,往往会不聘请安全管理人员,或者即使聘请了安全管理人员,也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存在,在上级需要检查时走过场,随便应付一下。同时,项目管理人员由于意识淡薄,在工程管理日程里,并没有列入安全管理。因此,施工现场存在着哪些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都不能及时发现,更做不到立即改正,导致建筑幕墙的安全管理完全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尽管针对建筑幕墙施工做出了很多的规章和制度,然而由于没有切合实际,在实践中,各项制度措施缺乏针对性与可行性,此外,还有很多工种的操作安全流程不完整,导致技术安全交底工作根本无法真正落实。在施工现场中,由于安全管理人员不注重安全管理、或者管理监督不力,对冒险施工和违章操作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施工所需要的安全防护用具以及各种设备器材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到位,最终会酿成施工安全事故。

2.3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

在建筑行业中,很多单位都不重视安全管理人员的选拔。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安全管理人员,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水平,也没有后期的培训,导致自身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较低,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根本胜任不了安全管理工作。

3、如何提高建筑幕墙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3.1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

施工现场作为事故发生地,加强对其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掌握了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才能正确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自然条件的观察,看天气状况是否适合进行施工作业、周围环境和其它对建筑幕墙施工又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是否合格,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况等等。加强对一线的人和物的检查,才能保证工作放心的开展。

3.2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

要做好安全管理,其首要步骤就是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工作只有“有法可依”了,才能“有法必依”。在项目中,必须成立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以项目经理为主导,明确把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明确化、目标化、制度化,同时还要把这些要求具体的落实到每个岗位与工作人员,使施工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之间联系成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此外,必须规范、常态化空间工作以及安生管理问题,以便事故发生后,能准确查明原因,明确奖励或惩罚。

3.3执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为了保证建筑幕墙施工的安全,第一,在施工人员的入职程序上,要做到持证上岗;第二,相关工作人员要把安全施工技术交底给工人,才能开始进行作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人员有专业施工知识的前提下,按照正确的、安全的施工技术进行更加有效和高效的施工。

3.4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首先,安全管理人员要重视施工人员入场的安全教育。要在施工人员的脑海中,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提高他们的安全施工意识。例如,让把建筑幕墙施工的特点告诉施工人员,让他们根据工作作出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在脚手架、高空作业、洞口、临边、上作业,该如何保护自己施工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突发事件,又该如何应急处理等等。

其次,根据施工实际进行安全教育。在项目建设中,存在着不同的工种,每种工作所需要注意的安全点不一。因此,要根据每个施工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各工种的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员明白自己工作的正确操作方法,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最后,落实班组安全学习机制。班组学习制是国外工程建设中比较推崇的做法。这种方法,要求施工的班组长,把施工的具体情况以及进度作为参考,对出现的问题以及生产过程的经验组织班组内的人员进行学习,以进一步提高每一个组员的安全意识。这种学习可以每周一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现场学习。

4、结束语

建筑幕墙施工安全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更是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也应该彻底明晰建筑幕墙施工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分析幕墙施工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以提高建筑幕墙安全施工以及安全管理水平。

篇7

一、公众参与的内涵及形式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从社会学角度讲,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我国开展公众参与的历史虽然不长,但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对公众参与已越来越重视,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各种活动。公众的范围包括普通群众、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除政府的行政行为和企业的环境安全责任行为以外,其他所有环境安全行为均可认为是公众参与行为。公众参与环境安全的形式主要有2种:(1) 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地将环境安全思想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2) 影响和督促他人加强环境安全的行为和意识。

二、什么是环境安全

1.环境安全的概念和含义:国际上,自然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对环境安全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定义,见之于法律和政策文件的环境安全,主要有两种。一是 environmental safety;二是environmental security。这两者在英文中既有联系,也有很大的差别。下面着重介绍三种环境安全概念。

第一种安全(safety),主要是对人体健康(或卫生,health)和生产技术活动而言,主要指对人的健康没有危险、危害、损害、麻烦、干扰等有害影响,常见的有生产安全、劳动安全、卫生(健康)安全、安全生产、安全使用、安全技术、安全标准、安全产品、安全设施等,这类安全问题简称为生产技术性的安全问题。第二种安全(security),主要是对人为暴力活动、军事活动、间谍活动、外交活动等社会性、政治性活动以及社会治安与国际和平而言,主要指对国际和平、国家主权、国家治安和社会管理秩序没有危险、危害、损害、麻烦、干扰等有害影响,常见的有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国际安全等,这类安全问题简称为社会政治性的安全问题。第三种安全,即兼顾上述两种安全的综合性安全或广义的安全。广义的环境安全是指人类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处于一种不受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安全状态,或者说国家和世界处于一种不受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和危害的良好状态。事实上,技术性的安全概念和政治性的安全概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基于环境问题的安全,都以环境资源作为介质或都直接指向地球环境和大自然,因而很难将这两者截然分开。例如,根据美国的《环境安全规划》,环境安全(Security)包括污染预防、技术、安全(safety)和职业卫生、自然保育(conservation)、符合法律、净化、爆炸安全(safety)以及害虫管理等8个主要因素。因此,在研究社会政治性的国家环境安全问题时,往往离不开生产技术性的环境安全问题,生产技术性的环境安全是基础,社会政治性的环境安全是前者的进一步发展和综合,后者是前者严重化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后者包括前者。

2.环境安全的内容定义:环境安全最根本的内容是国家对关键资源的支配和控制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是指主权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着眼于国家环境权益目标,采取各种措施保障环境状况和环境利益不受外部和内部的威胁而保持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能够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国民的生存繁衍和富裕起到维持和促进的作用,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冲突或战争,而不产生危害和负面影响。国家环境安全具体表现为环境的各要素保持完整和完备,国家环境主权独立,国家支柱产业竞争力增强,资源、能源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经受国内外动荡的冲击。国家环境安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控制的主题是谁;②什么是关键的资源;③控制的范围和程度。按照其包括的内容可分为国家生态安全、国家环境权益安全和国家环保产业安全。其中生态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中心,环境权益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基础环节,而环保产业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经济内容。

篇8

一、公众参与的内涵及形式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从社会学角度讲,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我国开展公众参与的历史虽然不长,但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对公众参与已越来越重视,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各种活动。公众的范围包括普通群众、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除政府的行政行为和企业的环境安全责任行为以外,其他所有环境安全行为均可认为是公众参与行为。公众参与环境安全的形式主要有2种:(1) 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地将环境安全思想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2) 影响和督促他人加强环境安全的行为和意识。

二、什么是环境安全

1.环境安全的概念和含义:国际上,自然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对环境安全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定义,见之于法律和政策文件的环境安全,主要有两种。一是 environmental safety;二是environmental security。这两者在英文中既有联系,也有很大的差别。下面着重介绍三种环境安全概念。

第一种安全(safety),主要是对人体健康(或卫生,health)和生产技术活动而言,主要指对人的健康没有危险、危害、损害、麻烦、干扰等有害影响,常见的有生产安全、劳动安全、卫生(健康)安全、安全生产、安全使用、安全技术、安全标准、安全产品、安全设施等,这类安全问题简称为生产技术性的安全问题。第二种安全(security),主要是对人为暴力活动、军事活动、间谍活动、外交活动等社会性、政治性活动以及社会治安与国际和平而言,主要指对国际和平、国家、国家治安和社会管理秩序没有危险、危害、损害、麻烦、干扰等有害影响,常见的有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国际安全等,这类安全问题简称为社会政治性的安全问题。第三种安全,即兼顾上述两种安全的综合性安全或广义的安全。广义的环境安全是指人类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处于一种不受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安全状态,或者说国家和世界处于一种不受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和危害的良好状态。事实上,技术性的安全概念和政治性的安全概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基于环境问题的安全,都以环境资源作为介质或都直接指向地球环境和大自然,因而很难将这两者截然分开。例如,根据美国的《环境安全规划》,环境安全(Security)包括污染预防、技术、安全(safety)和职业卫生、自然保育(conservation)、符合法律、净化、爆炸安全(safety)以及害虫管理等8个主要因素。因此,在研究社会政治性的国家环境安全问题时,往往离不开生产技术性的环境安全问题,生产技术性的环境安全是基础,社会政治性的环境安全是前者的进一步发展和综合,后者是前者严重化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后者包括前者。

2.环境安全的内容定义:环境安全最根本的内容是国家对关键资源的支配和控制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是指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着眼于国家环境权益目标,采取各种措施保障环境状况和环境利益不受外部和内部的威胁而保持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能够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国民的生存繁衍和富裕起到维持和促进的作用,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冲突或战争,而不产生危害和负面影响。国家环境安全具体表现为环境的各要素保持完整和完备,国家环境独立,国家支柱产业竞争力增强,资源、能源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经受国内外动荡的冲击。国家环境安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控制的主题是谁;②什么是关键的资源;③控制的范围和程度。按照其包括的内容可分为国家生态安全、国家环境权益安全和国家环保产业安全。其中生态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中心,环境权益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基础环节,而环保产业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经济内容。

三、我国的环境安全现状

近几年来,人类和世界各地连续遭遇了海啸、地震、飓风、暴风雪、大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同时,还遭遇了SARS、禽流感、疯牛病、艾滋病等全球大面积传染病的危害和侵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自然灾难普遍爆发时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过度消耗正在不断造成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毁灭,也造成了生态灾害和灾难的不断发生。自然灾变的频临将成为今后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全世界都将为此作出更多的努力,解决或寻求人类面临环境危机中――求其长久生存以及寻求另外一种生存生态文明!

目前,我国的环境安全现状更是令人担忧,除了上述的灾难和危害曾经出现,且有的危害还在不断发生外,在我国还存在以下影响环境安全的因素:①环境污染严重。水、大气、土壤等污染十分突出。2006年,七大水系197条河流、408个断面中,四、五类水体占28%,劣五类占26%;全国38%的城市环境空气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城市中的居民健康不断遭受到大气污染的侵害,有些城市近几年还出现了非常恶劣的空气污染危害,一遇到大雾或沙尘暴天气城市居民就已经到了窗户不敢开、门也不敢出的地步,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污染呈现加重趋势;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发生较重酸雨城市的比例已有所增加。土壤污染威胁农产品安全;畜禽养殖业污染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污染,造成农村环境安全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②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长,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地流失依然严峻,生态功能不足;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每年增加退化草地200万公顷;有10%~15%的高等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物种资源流失严重,有害外来物种入侵每年造成1200亿元经济损失。海洋生态破坏严重,物种急剧减少,赤潮灾害频发;以江河断流、湖泊湿地萎缩、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为主要特征的水生态失衡问题仍未解决并呈扩大趋势。③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荒漠化仍呈蔓延趋势。④环境风险居高不下。突发性环境事件进入高发时期。环境事件引发的重要原因,一个是安全生产事故,另外一个就是企业违法排污。这既是一个经济布局和经济结构的问题,又是一个认识问题。一些地方忽视环境安全问题,甚至急功近利,项目建设中选址不当,把一些化工、石化、冶炼等高危行业建在饮用水源地、江河沿岸、城市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和人群密集地区,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环境灾难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⑤群体性环境事件呈迅速上升趋势,污染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近年来,群众的环境投诉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因环境问题引发的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严重影响社会稳定。⑥经济结构建设不合理,重要战略资源短缺。经济结构的内在缺陷可能直接导致对国家环境安全的威胁。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入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特别是天然气和石油供给不足,无疑会极大地影响到我国的环境安全。四、公众参与维护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为了实现和维护环境安全,国外有的学者提出了“环境公共财产论”和“环境公共委托论”。“环境公共财产论”认为:空气、水、阳光等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要素,不能象古典经济学的观点那样,认为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因而是一种“自由财产”,任何人无需支付代价即可任意占有和处置。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的环境要素,在当今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以致威胁到人类的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不应再视为“自由财产”,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环境资源就其自然属性和对人类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来说,她应该是人类的“共享资源”,是全人类的“公共财产”,任何人不能任意对其占有、支配和损害。将环境的产权(所有权)赋予国家,由国家作为环境的所有权人将环境分配给各个利益主体,在利益主体之间形成有序的关系,从而克服市场失灵和“公地的悲剧”,之所以不直接将环境的产权授予各个利益主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些环境要素如大气产权难以界定;二是让国家持有产权可以使国家保留调控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权力。另外,环境安全按照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地方环境安全和国家环境安全,如果一种环境安全的效应外溢到到其他地方比较少,就可以将它视为地方环境安全。地方环境安全主要为当地居民提供环境利益,可以由地方政府来营造和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为全体民众提供环境利益如大的湖泊或者森林,政府就应承担保护和改善的责任。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环境安全建设中的作用。公民和社会组织所起的作用应理解为帮助和监督政府履行职责,也就是民主机制的一部分,具体表现为公民组成社会团体、公民和社会团体参与政府决策、公民和社会团体监督政府。政府应当在建设环境安全的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公民和社会团体起的是辅助的作用。但是,社会自治在国家之外扮演独立角色,在现阶段起到补充作用;同时,国家对环境的管理是受全国民众的委托行使管理权的,因而又不能滥用委托权。针对政府失灵,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来解决,而应该发挥社会和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和监督来避免。这就是公众参与维护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之所在。

总之,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安全现状,每一位公民和每一个社会团体都有责任和义务积极有序的参与维护我国的环境安全,这也是当今中国政治、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维护国家的环境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履行应尽的职责,企业和相关人士履行应尽的义务,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否则,维护环境安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可以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把自己环境安全意志上升为国家环境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可以通过公民自己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广泛积极参与,依法监督和维护国家的环境安全事务,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公民和各种社会团体有序的积极主动参与维护环境安全,还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主和法治、参与和秩序、发展和稳定的有机结合,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现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程舸,李冬梅.环境安全概念及重要性探讨.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篇9

中图分类号:U463.85文献标文献标志码:A文献标DOI:10.3969/j.issn.2095-1469.2011.02.008

Lightweight Cab Design of Heavy Truck Based on Safety

Wan Xinming,Li Yang,Huang Yupeng,Cheng Kuo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ongqing 400039,China)

Abstract:While ensuring the safety of heavy trucks, lightweight desig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ECE R 29 regulations, a finite element model(FEM) of the cab was established. FEM simulated pressure on the front, top and rear part of the cab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deformation were obtained. On this basis,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those thre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the potential light weight parts were selecte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Then optimization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the tests. The lightweight design reduces 22 kg weight of the cab while improving safety. The lightweight optimization metho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similar products.

Key words:cab;safety;light weight

在我国汽车对石油的消耗量中,商用车消耗量占整个汽车消耗量的72%,而我国自主生产的商用车相对国外同类车型平均油耗高10%,已成为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汽车轻量化是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1]。国外的研究表明:汽车自质量每减少10%,油耗便降低6%~8%[2]。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政策法规的逐步实施,治超限载的力度加大,以及来自成本的压力,商用车轻量化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已成为众多商用车生产企业的主要研发重点之一。

重型货车是商用车的代表,其驾驶室的轻量化设计对减轻整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3]。本文以满足ECE R29安全法规为目标,确定了以有限元分析为基础,利用灵敏度分析确定优化零件,对优化截面部件厚度的轻量化改进方案[4-5],最后进行了试验验证。

1 基础车型静力分析

1.1 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建立

有限元模型包括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支架系统有限元模型、车门有限元模型和内饰有限元模型。其中,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等均为薄壁结构,划分为4节点或3节点壳单元;前下横梁划分为梁单元;连接支座划分为8节点六面体单元、6节点五面体单元或4节点四面体单元。整个驾驶室模型分为10个分总成:前围、后围、顶盖、左侧围、右侧围、地板、车门、仪表板内饰和底架。分总成内部和各分总成之间使用的连接单元主要为CWELD单元还有RBE2和BEAM单元。模型单元数、节点数和焊点数分别为571045、592267、7279。表1为材料参数设置。

1.2 驾驶室有限元模型验证

模型验证包括质量和连接两部分。通过模型值与实际值对比,实车各总成质量与模型中的质量基本一致,满足工程建模的误差范围。

驾驶室的连接关系以焊点为主,底盘以螺栓为主。模型中,普通焊点采用梁单元来模拟,螺栓则采用刚性连接。部件之间的焊点个数以及位置均以企业的焊接图进行布置。

1.3 基础车型静力分析

ECE R29中有3项试验,分别是正面碰撞试验、车顶强度试验、后壁强度试验。分别验证驾驶室前部、顶部和后部的结构强度,每项试验都有严格的试验流程以及条件(具体见ECE R29法规)。

参照ECE R29的方法,设置顶压、后压、前压分析边界条件及载荷(图1)。底部约束前端转轴部分和后面支架下端,压力10 000 N通过RBE2单元作用于驾驶室上。

通过分析,得到在各个工况下的位移情况,表3为各工况加载点位移值。

2 轻量化改进方案分析

2.1 灵敏度分析

在上述顶压、后压、前压静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基础上进行灵敏度分析,边界条件及载荷均不改变。设计变量设定为驾驶室白车身部件厚度,约束变量设定为加载点位移。以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6]。根据分析结果,提取顶压、后压、前压各工况下的部件灵敏度系数曲线,如图3所示。

2.2 确定改进方案

从分析得到的灵敏度系数可以看出优化的重点应为地板、立柱和覆盖件。综合顶压、后压、前压各工况情况,本着减少灵敏度系数较大的部件厚度,适度增加灵敏度系数较小的部件厚度的原则修改部件厚度,拟定出修改方案。

轻量化方案中涉及厚度改变的部件如下:地板、驾驶室骨架等主要承载件厚度增加0.1~0.3 mm,面积大的钣金件如顶盖、后围板、侧围板和一些承载力较小部件的厚度减少0.1~0.3 mm不等,总质量减轻约22 kg。

2.3 改进方案的静力分析

由表4可知,改进方案相对于基础车型,其变形值均有了一定的下降,同时白车身的质量也有所减小,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的目标。

2.4 改进方案动态安全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修改方案对驾驶室安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驾驶室顶压、后压及摆锤前碰撞的动态安全性能分析,其计算结果如下:

(1)顶压对比分析

① 顶棚变形情况对比

图7是轻量化改进前后顶篷和地板距离变化曲线对比图。如图7所示,顶篷和地板之间的距离在0.06 s时趋于稳定,采用0.15 s时刻的驾驶员生存空间对其进行评判。可以看出,改进前后差别很小,说明轻量化改进方案对驾驶室在抵抗顶部压力的强度上没有明显的影响。

② 乘员生存空间判断

在驾驶室关键变形数据稳定后,利用乘员生存空间评判标准对驾驶室乘员生存空间进行评判,见表5。

从表5可知,在顶部静压仿真中,乘员生存空间尺寸值和碰撞前差别不大,能够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

(2)后压计算对比分析

图8是改进前后驾驶室后围(变形部分)和前围(未变形部件)之间距离变化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前后围之间的距离变化范围在10 mm内,即处于结构弹性范围内。同时改进前后变化趋势和范围大致相同,不会对驾驶室乘员生存空间构成威胁。

(3)摆锤碰撞对比分析

碰撞之后的假人生存空间尺寸见表6。

从表6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实施轻量化方案之后假人的生存空间有小幅增加。

3 试验验证

按照ECE R29的要求,对改进后的驾驶室进行了顶压、后压、摆锤撞击试验。按照试验要求,驾驶室安装在车架上,车架纵梁安放在横跨车架全宽的枕木垫架上,纵向固定将链条或钢丝绳拴系在车架前端,横向固定用链条或钢丝绳对称地拴系在车架纵向中心线的两侧。

如图9所示,压板以缓慢的速度移动,分别向驾驶室施加向下、向前压力。碰撞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都证明了该驾驶室可以满足法规要求。由于驾驶室的变形较小,因此几乎没有影响到假人的生存空间。表7是顶压及后压试验结果。从表7可知,驾驶室加载位移远远小于法规允许值,驾驶室安全性较高。

图10是驾驶室撞击试验试验的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由于门框等部件未显示的原因,仿真中假人头部上方的空间看似较大,实际与试验的空间基本相同。

经过实验值与模拟值的对比, 各种工况下的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在10%左右。

考虑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建立仿真分析模型的过程中,对相关零部件及结构进行了简化,模型参数设置包括材料基本物理参数、材料力学特性、边界条件的简化等因素[7],对模型精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考虑实车制造过程中的成型、加工等工艺造成实车状态与设计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总体来看,仿真结果精度可以满足工程需要,为产品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撑。

4 结论

(1)通过分析可知,基础车型驾驶室存在一定的轻量化空间。采用多种优化方法对驾驶室钣金件进行厚度优化,改进后的驾驶室质量减轻了22 kg。在质量减轻的前提下,驾驶室位移值有所降低,乘员的生存空间有较好的保障,整体优化效果明显。

(2)基于灵敏度分析基础上的轻量化设计方法对驾驶室结构设计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避免了修改完善的盲目性,可节省大量的设计成本和试验费用,缩短设计时间。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

(3)本文首先对基础车型进行分析,再进行灵敏度分析,综合判断需改进零部件的数量,继而进行优化分析,最后进行试验验证的优化方法流程对同类产品设计具有普适性,对于结构轻量化设计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叶爱凤,徐彪.东风商用车轻量化开发[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0(2):7-11.

Ye Aifeng,Xu Biao. Lightweight Development of Dongfeng[J].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2010(2):7-11.(in Chinese)

青山公彦,樱田澈.商用车轻量化技术[J].轻型汽车技术,2002(8):25-29.

Qingshan Gongyan,Yingtian Che.Lightweight Technology of Commercial Vehicle[J]. Light Vehicles,2002(8):25-29.(in Chinese)

王征,钟绍华.专用汽车造型和轻量化设计的探析[J].专用汽车,2006(4):34-35.

Wang Zheng,Zhong Shaohua. Research of the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in Styling and Lightweighting[J]. Special Purpose Vehicle,2006(4):34-35.(in Chinese)

桂良进,周长路,范子杰.某型载货车车架结构轻量化设计[J].汽车工程,2003,25(4):403-406.

Gui Liangjin,Zhou Changlu,Fan Zijie. Lightweight Design for Frame Structure of a Heavy-duty Truck[J].Automotive Engineering,2003,25(4):403-406.(in Chinese)

王旭,苏瑞意,范子杰.大客车结构有限元分析及轻量化设计[J].汽车技术,2007(7):21-23.

Wang Xu,Su Ruiyi,Fan Ziji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Light Weight Design for Bus Structure[J]. Automobile Technology,2007(7):21-23.(in Chinese)

马迅,过学迅,赵幼平,等.基于有限元法的结构优化与灵敏度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21(4):558-561.

篇10

中图分类号: U49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交通安全设施有利于司乘人员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事故造成的损失,专业化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管理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和顺利投入使用的保证。

1、施工工艺

1.1交通标志

1.1.1施工要点

标志工程的特征是结构复杂,布局分散,类型非常多。施工前,应特别注意现场结合图纸进行实地现场调查。重点:标志桩号,版面布局设计的内容与实际相符,标志设置后有无视线干扰、标志基础预留预埋情况(尤其是由土建单位预留的基础),线外路网指路标志情况等等,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现场踏勘(或称实地放样)为项目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2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1.1.2.1标志放样及基础施工。

1)基础放样工作应特别重视。根据笔者的经验,将标志的放样工作总结为“上下前后左右”6个字。“上”就是看拟设置基础位置的上方有无高压线等影响日后标志吊装或安装的障碍物,“下”就是要调查清楚拟开挖基础的下方有无预留预埋管线、横向排水管等,这里要特别注意中分带、互通三角区位置的基础,在这些区域,光缆线路多,走向复杂,应加以注意,防止发生损害光电缆情况。“前后”是指基础的前方或后方50-100米内有无其他标志或电子显示屏、紧急电话、照明等设施,以免标志安装后对这些设施造成遮挡或被这些设施遮挡,影响总体功能的发挥。“左右”是指安装后的标志板外侧边缘距土路肩边线的距离应大于一定的规定值(单双柱为250mm),避免日后标志被车辆刮蹭,特别要注意互通区三角端出口标志,一定要满足左右两侧的安全净距。

2)一般在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图纸标记底坡比为1:1.5,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如果仍然根据设计施工,可能会发生底座的顶面嵌入边坡土中或基底的顶部过度拔高,不利于日后的维修养护。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是基于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3)基础法兰位置应准确,特别是门架,单双悬臂式标志,对基础件埋置的角度偏差要求非常高,应引起极大重视。

1.1.2.2标志板面的制作。

交通标志的字体图库应采用国家标准出版社发行的正规图库字库。这里介绍一下标志铝板的拼接。由于公路等级不断提高,车速快,标志平面尺寸越来越大,标志板面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板面制作一般两种工艺:1)铆接;2)焊接。各有优缺点:铆接费时费力,经常需要板面翻转,效率低,板面较平整;焊接则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实现制造的数字化全自动控制,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强度也比铆接更好,且不会出现铆接多年后易氧化锈蚀的现象。一般来说大型标志使用焊接,效率高、强度高,适应发展要求。

(3)标志安装。

近几年以来,标志牌的版面尺寸设计的越来越大,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需要登高作业,大型标志牌的安装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标志版面最小尺寸大于3.5米时(或者说面积大于10m2时),施工中安全问题应引起特别重视(尤其是门架标志、大型双柱安装),安装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1)版面搬运、翻转过程中易坠落、砸伤;2)人员登高作业时(一般距基础平面高度为2-8米),高出作业人员易坠落,下方配合人员易被落物击伤;3)吊车吊装安全。施工中应有专人指挥协调上下作业人员以及人员与吊车的配合;登高所用梯子应经常检查,确保牢固;登高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穿防滑鞋、及安全带,这是重要的安全“三宝”;非登高配合人员务必配戴安全帽。值得一提的是,施工前应用锥筒、标志牌封闭整个作业区,做好交通分流工作,确保安全。

1.2交通标线

1.2.1施工要点

(1)热熔材料选择:1)干燥时间短、操作简单、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2)反光度好,色彩鲜明,保持白天黑夜雨雾等全天候情况下良好的视认性;3)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性,保证行车安全及合理的使用寿命。

(2)施工准备:良好的人员配备、分工明确;技术交底到位,吃透图纸;车辆、热熔釜、推车等设备状态良好;打水线放样完毕已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无误;路面已充分干燥、清洁无灰尘、泥土等;已按要求喷洒了下涂剂。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涂覆施工。

(3)标线的涂敷是现场施工最关键的一步。标线的最终质量决定于两个方面:1)涂料、玻璃珠的质量要符合规范要求;2)标线的涂敷阶段。经验证明,玻璃珠直径有一半埋在涂膜中,反光效果最好。但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涂料温度高、玻璃珠撒布快,珠子易沉入涂层中;涂料温度低、玻璃珠撒布慢,涂层接近固化,玻璃珠不能很好地附着,车辆碾压时易脱落,两种情况都将导致反光效果差。根据实践经验,要想保证标线施工质量,在涂敷作业时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度”:1)涂料的出料温度、流动度;2)空气环境的温湿度;3)路面的干湿度、清洁度;4)涂敷推车的行进速度;5)玻璃珠的撒布(度);6)施工组织的整体协调度。

1.2.2常见的质量问题的解决

(1)标线施工易产生气泡现象。原因是路面未充分干燥、或空气湿度太大,对应措施是对路面进行烘干处理或调整作业时间。

(2)表面不平,毛刺现象。原因是路面结构空隙较大、推车速度过快。对策是放慢推车速度,控制好加热温度涂料。

(3)涂敷表现表面“起筋”。原因是路面部清洁有效的突起物或加热后的涂料有杂质。应对路面进行清洁处理或更换更好的涂料同时加强搅拌。

1.3波形梁护栏的施工要点

(1)按设计图纸准确放样。

(2)用水准仪定每个桩位,施打前应调查横向排水管、纵向光缆、预埋管线实际位置;有冲突时应进行避让或进行处理。

(3)安装前应遵循:柱帽、防阻块(托架)、垫片、护栏板、连接螺栓一个都不能少的材料进场原则,以利协调均衡施工。

(4)波形梁拼接方向应顺行车方向,依次叠加安装。

(5)安装完毕,线性调整应贯彻渐进调整原则:即安装一段调整一段,等各段基本调整完毕,再进行全线综合整体调整,循序渐进,实现形优美流畅。

1.4施工钻孔技术的应用

在公路护栏施工中,对于高速互通区双向通行匝道或山区路基段、老路改造路段,由于路基一般是整体摊铺的,在中分带立柱打入式施工时会遇到二灰(碎石)土壤(约40-80cm)层,这一土层非常坚硬,无法直接打入。此时应采用钻孔法施工。钻孔法施工工艺:使用公路专用钻孔机(冲击式)。具体方法是在立柱的安装位置处,用钻孔机钻孔,钻孔直径(140毫米立柱钻孔为150毫米),钻孔深度为打入深度的一半,然后用液压打桩将桩打到设计深度。这种方法是简单、高效,土壤扰动少,牢固度好。

2、有关问题的探讨

标志反光膜等级的选用。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标志用反光膜一般设计为二级反光膜(有的省区特别要求采用微棱镜式二级反光膜),也有一部分工程采用底膜二级,字膜一级组合方案。在反光膜的选用上一些业主和设计单位存在着一种反光膜越亮越好的倾向。笔者以为此种认识不妥,有必要慎重对待,原因有两个:(1)从实用性考虑,我国反光膜等级标准在制定时参考了欧美标准,这些国家的文字基本为拉丁字母,而我国的汉字有其特殊性,笔画多、变化多等,与拉丁字母区别明显。反光膜逆反射系数越高笔画空隙处易产生散射,字体变得模糊一团,反而影响视认效果。(2)从经济性考虑,反光膜等级越高,价格越昂贵,造价越高。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国内反光膜市场主要是美国、日本品牌占据了中高端市场,国内品牌在高速公路市场上所占份额不是很大,有必要进一步培植国产品牌参与竞争。

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交通安全设施的地位变的越来越重要,对于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质量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11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193

0 引言

近些年我国对于煤矿开采力度正在逐年加大,所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要,煤矿开采很多都是在井下作业,会出现很多不安全的影响因素,所以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煤矿中的工人很多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农民工,这部分工人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差,工作随意性强的特点,所以在上岗工作之前,有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专业的安全文化教育,这会为确保煤矿的安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确保职工的安全作业意识

从事煤矿工作的一般都是农民工,或者是一些闲散人员,这部分人员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差,道德素质不高的情况。在煤矿井下作业时这部分人员并不会意识到安全问题,甚至有些职工为了贪图一时便利做出了错误的行为,这将会为自己和他人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笔者认为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将会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对于煤矿井下作业安全性的认识,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为树立科学高效的工作理念给予更大的保障[1]。

1.2 有助于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还有助于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只有为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习惯,引导职工用安全的方式去操作,这也是为创设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工作人员如果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也会有助于领导者的管理,由此可见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 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2.1 培养员工安全文化理念

培养煤矿员工具有安全工作理念是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发展的基本内容,无论是对于任何的行业而言,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都是最重要的,与经济效益相比,安全更加重要。尤其是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其工作往往存在一些不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养,很容易在作业中出现事故,所以培养员工安全文化理念是煤矿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因素[2]。

2.2 树立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只有积极的探索安全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将安全行为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如果仅仅有安全规章制度,却不将其落实到实处,将会失去安全管理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有将安全行为落实到实际的操作中,并且形成一种习惯,才会更好的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

3 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3.1 坚决贯彻和落实党的基本方针

坚持贯彻并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和基本方针是任何企业都应该做的事情,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煤矿等企业的安全问题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法规,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矿企业长期发展的必要保证。只有从深层次、多角度的将党的基本政策和方针进行落实,才会实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国作为能源生产大国,不仅要将经济效益作为首要的计划方针,还应该将安全文化建设放在重要部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一一切,所以必须要培养煤矿企业有关部门的安全文化建设意识。

3.2 强化煤矿工人的安全文化意识

强化煤矿工作的安全生产意识非常重要,因为煤矿的工作往往工作在前线,其解除的设备和工作性质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很容易在工作出制造出安全隐患。对此笔者认为,有关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强化煤矿工作的安全文化意识,定期对煤矿工人进行安全意识宣传,要确保工作明确安全工作常识,并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一些安全意识差,没有集体意识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特殊的重视,并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给予处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规范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法规[3]。强化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安全文化知识和安全文化意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只有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设,并将其落实到实处,才会充分的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3 完善现有安全管理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一些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很多地区的煤矿虽然有着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并不按此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成为了摆设。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如果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工人的人身安全,就失去了企业的基本道德。所以从现在开始,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有关部门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深入研究职工的安全意识,为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保驾护航[4]。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例如张贴一些安全标语和条幅,这样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起到警示的作用,除此之外,有关安全文化建设部门还应该定期的召开安全会议,对近期电视上发生的一些煤矿事故新闻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醒工作人员煤矿安全的重要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安全文化建设对于煤矿的生产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矿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从根本上提升安全文化建设,从工作人员的素质入手,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管理和培养,并积极的对安全事故触发后的应对措施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为建设安全煤矿产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鹏,徐琴.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初步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2(29):150―154.

[2]高志扬,王贵军,戚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02):129―130.

篇12

中图分类号:F272.92;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05-02

化工生产中自然少不了一些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品还带有腐蚀性,而且化工产品生产均在高温下完成,生产步骤比较繁琐,增加了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只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

1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因化工安全事故伤亡的人员已经多达10万人,给化工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高达千亿元,不仅阻碍了化工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化工企业未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备应用不合理;二是工艺复杂,存在特殊作业,比如:检测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三是物品高处坠落;四是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五是危险品运输不当。设备应用不合理主要是指在化学产品生产过程中爆炸等问题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影响设备功能的发挥。高空坠物主要是指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出现坠落现象,人员的伤亡率非常高,而高空作业又是化工企业生产的关键方式,如果企业没有做好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就很有可能因为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人员从高处坠落。泄漏事故就是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介质泄漏问题,介质泄漏不仅会危害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也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化工危险品运输也是安全事故多发的环节,如果运输企业未按照危险品的标注和要求进行运输,就很容易导致危险品爆炸,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对于化工生产中的特殊作业,比如:检维修、置换、吹扫等很多平时再三强调的工作步骤,但是现场人员就不按照步骤操作,常常出现死亡事故,员工必须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绷紧这根弦。

2 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化工安全事故75%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不认真导致的。如今,我国关于企业员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比较少,研究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的机构也比较少。安全意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安全认知;二是安全素养;三是身心状态。在员工进行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影响员工安全意识的因素比较多,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企业必须针对每一位员工展开分析,降低内外部因素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影响,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进而提高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

3 加强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

要想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就必须认识到员工安全知识培训的重要性,定期举办安全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来企业授课,并在讲座中为大家讲解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让员工谈谈自己的感受,让企业员工认识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让企业员工吸取教训,增强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除此之外,化工企业还必须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在企业的楼宇间、楼梯等处张贴安全宣传语条幅,让企业员工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责任意识,不能让员工在生产中存在侥幸心理,企业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明确安全管理责任,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时找不到相关负责人。

3.2 加强安全培训

化工企业要在人员培训过程中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及时更换老旧知识,这样才能让员工真正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在开展员工培训之前,培训人员必须到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培训方案,要不断地创新培训手段,大胆尝试,实现员工培训目标。在新形势下,化工企业的员工培训必须具有超前性,员工培训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更是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有用之才,培训人员需要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员工培训中,充分发挥员工学习的主体性,让员工更愿意参加安全知识培训。很多化工企业的员工文化水平比较低,对于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培训人员需要结合员工的特点采用分层培训的模式,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听懂、学会,并让员工把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训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培训,也就是员工需要什么,就补充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企业培训的作用。培训人员一定要明确员工培训的目标,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如果发现培训中存在问题,需要及时采取调整对策。

3.3 分享安全生产经验

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向员工分享安全生产经验,这也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关键手段。但是,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的是为员工分享的安全事例一定要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情,不能脱离实际,要能真正触动员工的情绪和内心。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让企业员工每天分享一条安全经验,可以每天更换分享的人员,让企业员工都参与到安全经验分享中。安全经验分享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讨论式;二是演讲式;三是观看式。员工可以在安全经验分享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才能增强员工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人是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关键因素,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人来完成,只有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化工生产中的特殊作业比如检维修、置换、吹扫等很多平时再三强调的工作一定要按照合理的步骤开展,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分享安全经验必须成为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3.4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

化工企业要定期为员工安排安全演练,这样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并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感受到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在安全演练过程中,员工需要对安全事故做出紧急处理,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反应能力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化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安全演练的重要性,如果只注重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员工根本感受不到事故现场的氛围,也无法增强安全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化工企业可以每个月安排一次安全演练,提前做好安全演练的准备,场景要逼真,让员工真正融入到场景中。

4 结语

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阻碍了化工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化工企业未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在员工进行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影响员工安全意识的因素比较多,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企业必须针对每一位员工展开分析,降低内外部因素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影响。要想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就必须认识到员工安全知识培训的重要性,定期举办安全讲座。在开展员工培训之前,培训人员必须到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培训方案。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向员工分享安全生产经验,这也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关键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化工企业可以每个月安排一次安全演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杨辰飞,陈雪波,孙秋柏.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的探索和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34-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