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的必要性合集12篇

时间:2024-02-10 16:33:21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篇1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44-01

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人类生活的环境却越来越差了,越来越多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伴随而来的还包括光电产品的辐射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土地的污染,气候条件的改变以及森林和草原面积的不断减少。在这种严峻情况下,世界各国都把保护环境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目标,提倡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合理的开发和使用现有的资源,并要尽全力推动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文就将对低碳环保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其发展的创新途径进行研究,为低碳环保产业提供一些参考。

1 什么是低碳环保产业

低碳环保产业就是指以环保为前提,进行的低碳的,节约资源的行业。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基础是节能减排,它具有低排放和低耗能的的优点。推行低碳环保产业可以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得到改善,可以保护现有的资源,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低碳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低碳经济的发展基础。低碳环保产业有四个大体的特征它们分别是:第一,低碳环保产业一定要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第二,低碳环保产业要有一定的节能减排的功效;第三,要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地位;第四,低碳产业要有绿色的生产主导方式。

2 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低碳环保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现阶段我国的低碳环保产业已经具有初级的发展规模了,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进程有所提高,发展的速度也加快了,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齐全的门类,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具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2.2 面临的节能减排环保减碳的压力大

现阶段国家在环保减碳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压力,环保减碳的事业任重道远。低碳环保产业的经济思想的引进,让所有人和所有产业都把环保减排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指向标,让国民经济与环保产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其与各个行业融合,领域更加的广泛了。由于低碳环保产业的特点是产业链长,所涉及的面积广、所带来的影响巨大等方面,所以在发展低碳环保产业的时候一定会使相关产业的技术得到升级,并有利于它们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3 没有将制约低碳环保产业的因素解决

在我国制约低碳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消费结构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这是一个长时期存在的问题,而且在短时期内得不到解决,没有办法改变。

(2)没有强力有效的市场宏观管理,在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中,缺乏有效的政府宏观管理,使其发展的不规范。

(3)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行政的执法不严格。没有一定的法律规范来管理低碳环保产业,使其没有法律的监管和保护。

(4)低碳环保产业的市场不健全,市场化的程度相对较低,环保的产业结构缺少合理性,低碳环保的技术和基础设备比较薄弱。

3 低碳环保产业发展的创新途径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紧张的情势下,我们一定要大力的发展低碳环保产业,以此促进资源的高质量的利用,使资源的使用得到节约,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时进行,形成经济和环保双赢的格局,低碳环保产业是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发展低碳环保产业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创新。

3.1 加快科技的创新,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低碳环保产业是一种高新的科技产业,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生物、物理、电子和化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要想加快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就要加大对其的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建立一个高新技术的产业链条,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要积极引导低碳环保产业与高新的技术结合,加大个科研部门与低碳环保产业之间的合作,使低碳环保的绿色技术得到开发和引用,还要大胆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环保技术,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加以利用,另外还要加强和其他产业的合作,建立互相合作的平台,借鉴先进企业的工作经验,使自身有更为好的发展。

3.2 建立安全产业链,促进各环节的绿色发展

低碳环保产业虽然在产业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议题,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并没有提高,人们还是以为低碳环保产业就是简单的生产绿色产品和保持环境的清洁等层面,没有从设计、研发、采购、制作等的全产业的链条考虑绿色低碳环保的问题,没有在全社会实行低碳环保的理念。因此,政府和企业一定要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和意识,不仅要生产绿色产品,使环境保持清洁,还要清洁能源,降低产业生产的排放和能耗,还要提高市场的准入条件,让企业尽量采购和使用绿色的设备和原材料。鼓励企业实行绿色生产,完善企业的低碳环保制度,企业还要积极的响应政府的各项环保政策,使企业的各项生产都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使企业的行业标准和体系科学完整;企业还要建立一个循环的的环保机制,使企业能够实现回收和治理污染的统一。

3.3 建立健全的体制机构,为低碳环保产业保驾护航

一个企业能否有好的发展还要看政府的政策,政府要为企业提供一个绿色稳定的发展平台。政府要加大对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为之做好引导,要树立环保的意识,使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支持,获得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让低碳环保的事业得到更多的关注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环保中来;还要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环保事业,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为企业建立信心,低碳环保产业是一个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低碳环保产业是一项有风险、有障碍事业,必须要由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更有利于它的发展;还要为企业吸收社会资金,保证低碳环保产业的融资渠道有扩充。

4 结语

低碳环保产业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可以使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它可以提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重视不容忽视的。低碳环保产业是一个高新技术的产业,它提倡绿色环保的理念,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形态的内在要求,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

参考文献

[1] 赵笑梅.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企业导报,2012(21):8.

[2] 李健,徐海成.低碳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篇2

一、倡导低碳消费模式,形成大众价值观

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一个社会要推动一项经济模式的发展,必须以大众的消费模式为根基。所以要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必须让人们消费观念上发生根本变革,要通过消费理念灌输,让大众树立新的资源观、环境观和消费价值观。

1、培养低碳消费观念。有人曾说:“当大多数人看到一辆豪华汽车,首先想到它导致空气污染而不是它所象征的社会地位的时候,环境道德就来了。同样,当大多数人看到过度包装,一次性产品或者一个新的购物中心而认为这些是对子孙犯罪而愤怒的时候,消费主义就处于衰退之中了”。因此,提高个体环境素养(即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在这种认知下所表现出环保行为)问题出现了。解决这个问题,唯通过教育向人们提供有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的信息,改变人们的态度,进而促使亲环境、亲社会的环保行为及低碳消费价值观形成。低碳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公众低碳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当消费者开始意识到人类社会正在遭遇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危害,并涉及个人自身时,他们的消费态度和行为倾向也会随之改变。公众会意识到,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当低碳生活逐渐成为人们共同行动目标和社会价值观时,全社会节能减排社会责任必然会逐渐上升,在此约束下的利他性购买行为和消费态度必然会改变,自我利益保护与经济利益回收、自然保护型消费必然会趋于一致,“过度消费”、“便利消费”、“一次性消费”必然会被适度消费、责任消费、文明消费等低碳消费理念和价值观所替代,并会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必定受到普遍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2、培养低碳消费文化。目前,低碳消费还只是一种社会消费意识,还没有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个体消费惯性、社会消费文化和个体消费价值观的差异都是造成消费者对低碳认知和最终做出实际消费行为之间差异的重要因素。社会消费文化对消费者最终的消费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低碳消费的社会文化强度较弱,对个体消费行为的影响则十分有限;如果低碳消费社会文化强度高于个体消费价值观,那么个体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购买甚至是持续购买低碳产品。解决这个问题,唯通过教育重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化和以此作为生活目的的价值观念,摒弃极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费和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提升低碳消费社会文化强度,进而促使低碳消费文化养成。达成这个目的需要在公民中积极倡导发展性和智力性消费,鼓励公众在消费时间内多参与以提高和发展为目的的看书、读报、学习知识技能等活动;要积极倡导自发性和主动性消费,通过消费满足公民个人的爱好,培养良好的个性,自觉抵制攀比性消费;要积极倡导精神性消费和文化消费,反对过度的挥霍性和炫耀性物质消费,通过降低文化的消费门槛,让普通群众有能力也有机会享受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在全社会开展低碳消费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让公众直观感受到传统的高碳消费方式给自然、社会造成的破坏与污染,改变社会舆论导向,使“低碳消费”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让“低碳消费文化”为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使得低碳消费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人消费意识的一种,形成“低碳消费”的社会氛围。

二、引领低碳消费模式,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低碳消费与低碳经济密不可分。低碳消费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落到实处,政府的引导至关重要。要引导公众逐步形成低碳消费的习惯,要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低碳消费政策与制度体系。

1、将低碳消费纳入政府规划。政府要制定全面、长期、明确、可行性强的战略规划及相关政策和工作规划,在产业布局、能源、交通、建筑、金融等各个领域拟定标准和目标,为低碳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政策、技术、资金保障。要设立专门的低碳考核和监督部门,建立健全长效的运行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把低碳发展作为政府行为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政府作为最主要的公共事务管理者,要率先垂范,认真做好低碳消费的引导者和先行者,充分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2、将低碳消费纳入法制轨道。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积极推动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公平性、持续性,使各项行为都有法可依。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与《环境保护法》等。但从总体来看,还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标准等技术法规,有关的配套措施不到位。因此,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相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等方面实施有效激励与监督,协调各方面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利益矛盾。

3、将低碳消费纳入体制保障。完善的宏观管理体制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支撑。政府应推行碳排放交易制度,完成“碳交易”模式;建立企业准入制度,完善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环境标志和能效标识的认证体系,没有绿色认证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交易,保证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碳排放量不超标,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人;建立低碳产品流动市场管理体制;完善低碳金融制度;通过税收,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建立低碳经济信息披露制度和举报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对企业和生活展开全面的监督和舆论指导。只有上下联动,共同促进,才有助于我国低碳消费模式的渐进转型。#p#分页标题#e#

三、推动低碳消费模式,发挥中枢、桥梁作用

企业既是全社会推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瓶颈”(企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也是“桥梁”(企业也是低碳消费产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只有企业提供了低碳节能的消费品,使公众消费产品时根据低碳化程度有所选择,才能有更广泛、更深入地推行全民低碳消费方式的物质基础;只有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的一种“集体行动”,更多企业自觉地转化为低碳企业时,我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有现实的基础。发展低碳经济既需要政府主导,也需要实施节能减排的主体---企业,始终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及时把握政府的政策动向,将低碳战略转化成发展理念,采取低碳经济的运行模式,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

1、要积极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低碳化新能源产品,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切实做到低碳制造。要提供低能耗环保产品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创新、研发新技术,围绕节能减排、环境脆弱、低碳经济等重大问题,提高资金利润率,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企业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要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实现低碳办公,在各项环节上想办法减少工序,提高效率。

2、要转变企业增长方式,由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转变,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求占有一大批可信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提高企业内部劳动者的素质,选拔和培训优秀的产业工人;要把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抓住“低碳”乘势而上。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篇3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何种模式发展?如何减少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应用何种低碳技术能够更好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游客的满意度?目前这些还都处在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可资借鉴或应用,都需要加强研究,增强这方面的理论储备和技术支撑。对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来说,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建立了这种对等的关系之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对于一直被称作“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它在建立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关系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

二、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对旅游资源在规划开发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旅游者在旅游的全过程中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它强调在旅游六大环节“吃住行游购娱”中的各个环节来实行节能环保降低污染。它包含了旅游主管机构推出的环保低碳政策,旅游企业推出的低碳旅游线路,然而更加根本的观念变革,就是旅游主体的消费者,在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自行车与徒步旅行。更近一步来说,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的各个环节中计算二氧化碳,用行动来尽量减少碳的排放量以及弥补因自身原因而释放的碳。

作为一种旅游消费观念,它提倡人们在旅游时衣食住行处处都应该低碳环保;作为一种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它则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在整个旅游产业链贯穿低碳生产行为,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

三、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一)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低碳旅游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核心,通过控制碳的排放量来获取旅游经济、环境、社会等多重效益的旅游发展模式,他本身就属于一种可持续旅游的范畴,因此发展低碳旅游必定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也造成了滥砍滥伐、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裸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前的旅游经营模式造成了污染,公众环保意识低下也使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大量的垃圾,这样一来便造成了长期以来碳排放量有增无减的局面,这无疑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发展低碳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低碳旅游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条必经之路

旅游是最终消费,在旅游中秉持低碳的理念一定会通过产业链条上溯,从而影响到上游产业的供给,对推动上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它对地区经济及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贡献颇大。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在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大的产出。其实质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调整清洁能源的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旅游的应运而生即是在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更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要发展固然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所以说发展低碳旅游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经之路。

(三)低碳旅游是在积极响应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我国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并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而在节能减排的长期过程中旅游业将会大有作为。当然针对旅游业的环保发展国家也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旅游业要积极地适应气候的变化趋势充分把握可以利用的因素因势发展,而发展低碳旅游正是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之选择。

国务院所通过的《关于加快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节能减排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有关专家就表示该意见也就是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之下国家为了配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无疑,在此情况下旅游业必将成为最大的收益行业,这一切都表明发展低碳旅游是积极响应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最佳方案。

三、我国旅游相关体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分析

(一)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对策

1、旅行社

旅行社是旅游供应者,线路设计设定了旅行者的选项。旅行社需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低碳旅游产品,设计低碳旅游路线,并提倡旅游消费者选择低碳的旅游路线在旅游市场上广泛宣传低碳旅游的理念加强人们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对选择这些路线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优惠。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时刻提醒旅游参与者用实际行动来减少碳的排放量。

2、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是汇集游客较多、碳排放强度较大的区域,因此要将低碳的概念融入到景区规划里面,使低碳的概念体现在景区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景区建设保护环境资源的有效措施并提醒旅游参与者保护景区的环境和各种基础设施,不断推进景区内功能布局优化,提升观光旅游品质,加快低碳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为来访者提供更多的游览体验。

3、旅游交通

要做到低碳交通可以通过引进新能源交通运输设备,降低和减少碳排放。旅游交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景区外交通和景区内的交通。景区外交通要提倡公共交通,在此同时更要引进新的技术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和降低碳的排放量,例如一些航空公司也推出了节能减排计划,如碳抵消计划,此计划可让参加者通过植树等活动去抵消乘坐一次飞机所产生的碳排放,这些计划可以协助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甚至更积极地阻止二氧化碳排放;有些通过对引擎的冲洗,以此来降低燃料消耗,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通过提高排气温度域值来增强引擎性能。景区内的交通应采用轻型化的公共化的交通方式采用绿色能源是其对旅游资源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

4、旅游酒店

低碳饮食,制定切实可行的餐饮低碳化标准,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消耗品,使健康素食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效降低饮食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低碳住宿,要在旅游住宿的过程中实现低碳必须重点关注建筑方面的节能,在建造住宿设施的时候提高新型节能的设备和建筑材料的利用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也可以通过减少一次性易耗品的使用,提倡和推广此类物品的循环利用,同时采用一些节能减排的先进适用设备,直接或间接减少碳排放。

(二) 旅游者实现低碳旅游的对策

1、吃的方面

旅游者可以选择以绿色蔬菜植物性食物以及当地的应季蔬菜为主,多使用种植收获期限较短的食物,少使用肉制品,也就减少了对牲畜的屠杀,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不仅吃出健康的身体也吃出低碳的环境,这样也符合人们健康素食的理念是现在最流行也最健康的餐饮方式。另外不浪费食物,多使用清蒸、凉拌、白灼等简单的加工方式,以减少炸、煎、炖等碳排放量大的加工方式均可让我们的饮食更加节能低碳。

2、住的方面

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可以选择青年旅馆,以及设施较为简便的住宿场所,选择多人间而不是单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住宿的过程中能不开空调就不开,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杜绝空调窗户同时起开;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尽量不要天天更换床单被罩,自带洗漱用品少用一次性洁具。

3、行的方面

在旅游过程中近距离徒步远距离乘坐公共交通的低碳旅游方式,尽量减少乘飞机的此数,自驾时最好拼满一车人实现能效的最大化,合理安排路线,这样做也会增加旅途的乐趣,,减少旅途的碳排放,在尽情享受自然风光的时候也在为低碳做贡献。例如现在流行的背包旅行正是人们在用实际行动推动低碳的发展,也在旅行的过程当中拥有不同于传统旅游的体验和感受。

4、游得方面

旅游者可以尽量选择生态旅游景区和郊外,避开热点或过度开发的旅游目的地,不但可以减少环境的负担,更能找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合理处理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垃圾,途中回收废弃物,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在海洋观光区,避免接触海洋生物,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在不能拍照的场所遵守这种约定以减少对旅游资源不必要的破坏;不在景观上乱刻乱画;保护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等。此外旅游过后所拍的照片尽量不打印,保存电子格式,自带水杯不仅卫生而且减少了矿泉水瓶子的浪费。真正做到出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 。

5、购的方面

尽量选购环保产品、选用本地产品、季节产品及包装简单产品,尽量不去购买有过度包装的产品,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这样也减少金钱的浪费,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现在流行一种以物易物的商品购买方式,其实这是一种现有贸易模式出现之前已有的交易方式,这种方式既减少了物品的闲置也实现了各取所需互蒙其利,这种物物交换以需求决定价值为原则,重在实现物尽其用,符合低碳发展的需求。

6、娱乐的方面

熄灭夜空下通明的灯火,远离你来我往的觥筹交错,去拥抱草地上的暖阳,这就是低碳式狂欢,唤醒我们内心的平和,放下纷扰的情绪,找回自然天成的自己。去一些低碳的娱乐消费场所,或者和自己的同伴举行参与性强的互动项目,这样既沟通了大家的感情,也减少了碳排放。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篇4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 法治化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认识

(一)低碳经济理论概述

低碳经济这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通过更少的自然能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虽然白皮书中未明确低碳经济这一词的概念,但随后英国环境学者鲁宾斯德对低碳经济的阐述得到广泛认可,他认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节约能源技术、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促进社会经济向高效能、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经济取决于以下两点:一是制度保障,二是技术创新。而制度保障更多的依赖于法律保障。我们知道法对人类社会未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及人的行为所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低碳经济作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法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法学家、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首创人柯勒指出:“法在人类文明的进化中具有重大作用,一方面维护已有的文明价值,另一方面促进新文明价值的出现。”所以低碳经济法治化是制度建设的必要内容,低碳经济法治化要求低碳经济这一词应具备法学意义上的内容,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对低碳经济进行法律定位,这对于低碳经济的法律规范制定和法律理论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国内法学学者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分析低碳经济对部门法的影响。如张磊博士认为,应适当引入严格责任原则的同时考虑增设环境犯罪的附加刑,用环境刑法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其二是从立法这一宏观层面论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问题。如郑玲丽博士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中国的碳交易法律体系。庄汉博士认为,国家应通过强化有关低碳经济的立法和执法,优化环境管制方式,制定合理的碳排放标准等手段推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其三是从国际法角度分析我国如何应对附随低碳经济而来的可能法律问题,如碳排放权交易,碳税等。

对低碳经济进行法律定位时,我们要承认其本质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说经济发展形态,就像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作一样为发展经济的路径。那么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产生一定社会关系,而法律就是调整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而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上,而我国正是这条道路上的领跑者,并且做着最后冲刺的准备。从发达国家走过的此种道路看,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积累最快的阶段,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最快的阶段,与此同时也是能源消耗最多的一个阶段。此种以能源消耗的发展模式一度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功臣”,然而全球都在面临着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迅速加快和经济增长的矛盾。中国也不例外。虽然以能源消耗的发展模式是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并以此实现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只是作为后起之秀,然而发达国家却开始营造气候变化过快影响人类生存的氛围,试图让发展中国家和自己一道为了气候低碳减排,显然这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不公平的。众所周知,此种发展模式是以能源的消耗来换取经济的增长,由于大多数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这对于一国要长期保持经济的增长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成为我国日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而走出一条低投入、高技术、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这对于我国目前来说也是一个难题。虽说是难题,但在世界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中,中国为了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不可能背着世界的潮流发展,在不过分降低自己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低碳经济正是为适应这个要求产生的,所以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必须尽快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建立自己的制度机制,找到自己发展的优势,尽快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立法状况

我国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规范主要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多部法律。除以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外,国务院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行政法规,国务院的部门还制定了一些有关的部门规章。有些地方的地方人大和地方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上述法律规范对于对于提高资源效率、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等方面起到保障作用,这也表明了我国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决心。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关于低碳经济的立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首先,没有一部明确规定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低碳经济的发展都是根据其他法律规范来操作,使得不同法律在某些关于低碳经济的规定有一些重合和冲突,同时在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主要能源领域法律仍然空白。其次,上述的大多数法律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环境方面的一些法律素来以“软法”著称,很多的条文典型地体现着我国环境立法中“易粗不易细”的传统,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三、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法治化思考

(一)低碳经济法治化的必要性

何谓低碳经济法治化?我们知道在任何一种经济体制下,要使经济生活正常化,就需要一定的经济秩序来保障。而经济秩序又是通过实行法治来形成和维持的。发展低碳经济,只有在统一的社会规范和协调的法律体系下,才能把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既保证能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又保证经济发展对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改善的支持。换句话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是一个有序化、制度化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详细的法律制度来实现的。

目前,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除上文中,提到的资金和技术这一外在要件的缺少,更重要的是缺少内在制度和理念的支撑。比如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难以对经济行为产生预期的作用;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参与低碳经济活动的责任不清晰、权利义务不明确;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从而过度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时,如果不实行法治,低碳经济参与主体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实现。

强调低碳经济法治化,首先是低碳经济参与主体自主性的需要,通过法律确认和保障低碳经济参与主体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使得参与主体是普遍的和确定的。其次是节能减排的根本保障,发展低碳经济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要着力解决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生产行为,通过依法推行节能减排的标准、加强对超标污染排放行为的法律惩治,法治手段在此显得尤其重要。最后,强调低碳经济法治化是维护低碳经济发展秩序的需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注重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通过法律调整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从而使得参与主体都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法治化的基本要求

实现低碳经济法治化首先应确立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理念和原则。一项法律制度的理念和原则是该项法律制度的核心和灵魂,它指导和统筹整个法律制度。低碳经济法律制度也应当具备一些理念和原则,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法律在保障低碳经济顺利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利益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不降低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改善环境,这要求我们在制定相关法律规范要同时兼顾这两方面内容。(2)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义务的原则。这一原则是中国在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时所坚持的原则,它主要是指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与发达国家在历史责任、发展阶段有着根本区别,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该项原则,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承担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义务。对于像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解决人民温饱、发展经济依旧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我们不可能忽视自身的发展去迎合发达国家提出的应当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的口号。(3)坚持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低碳经济法律制度也应有所体现,坚持公平原则主要体现在低碳经济立法中如何公平地分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以及在碳税征收上如何实现公平。当然公平并不意味着平均,并不是说将碳排放额度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碳排放的机构以及在碳税的征收问题上进行平均缴纳,如何公平地分配碳排放额度和公平的缴纳碳税将是我们低碳经济立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只有做好了在碳排放和碳税方面的公平,才能更好地保护每个参与主体的竞争环境,实现经济的有秩序发展。

实现低碳经济法治化其次是应该完善具体的立法体系。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的立法经验,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应当有国际法和国内法两部分组成。(1)在国际法方面,应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我们应加大对《框架公约》以及《议定书》的研究力度,尤其是那些可能对中国未来产生约束力的条款,将对那些条款作为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法律,这样有助于我们国家的温室气体的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其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方面的规定能够为我们指明减排的方向,引导我们结合本国国情制定理性减排目标,在未来承担减排义务时能够游刃有余。此外我们还要主动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会议,争取达成更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文件,争取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中国有更多的话语权。(2)在国内法方面,首先应该制定一部专门规制低碳经济的法律规范,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过于零散,并且缺少纲领性的法律文件,制定一部专门法作为统领其他相关法律的基本法显得格外迫切。一旦有这样一部法律奠定基础,就不会出现法律条文之间的重合和冲突,关于低碳经济的法律问题也就有章可循。其次,加强低碳经济法律的可操作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其要求要有许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而低碳经济的立法是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关于低碳经济的法律具有可操作性显得格外重要。一些过于空洞化和原则化的法律规定反而会使得低碳经济法律制度存在许多空白和漏洞。最后,完善配套法规,特别是完善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也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内容。比如,在民商事方面,针对碳交易,政府主要从如何将碳交易纳入民事物权、民事合同等相关制度的调整范围,使碳排量产权化,从而引导和控制企业等民事主体对碳排放作出自我约束,减少碳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同时便于政府对这类企业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监管。又比如,完善税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税改革,笔者认为,发展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法律对策之关键在于推进资源税的改革,并以此来进一步推动节能降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市场上资源产品普遍价格较低,能源消耗成本代价较小,而利用资源税负的调整,提高经济参数,同时配合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必能促使资源企业进一步提高回采率,带来开发企业之间更公平竞争的同时,为加大低碳经济的刺激措施,对有关的低碳经济项目,可给予税收上减税政策的支持,以激励市场主体采用清洁生产模式。

实现低碳经济法治化最后应该加强执法。加强执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整合环境执法资源,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为了平衡协调各执法机关的权利,政府本来应该集中的权利分散到各个执法部门,结果导致各执法部门遇到利益蜂拥而上,碰上责任则避之不及,导致执法权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提高低碳经济环境执法效率的有力措施是整合现有的环境执法力量,加强联合执法,综合采取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手段,引导和规范各社会主体在低碳经济领域的行为。(2)提高环境执法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以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为例,有自己的行政执法官、有225人编制的警察队伍,可独立于州直接执行和查处违反联邦标准的行为。而我国环保部门明显不具有与此相当的独立性和专业分工。所以,一方面通过用人制度改革,选拔一些专业知识丰富的人才到执法部门,同时,政府还应加大执法部门的硬件建设力度,引进一批先进的检测设备,从而大大提高执法效率。另一方面,保障环保部门执法权限,建立一个以环保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予以配合的环境执法机构。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篇5

一、低碳环保在园林景观中的产生背景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的生态环境开始变得日剧恶化。能源的大量排放导致大气环境的日剧恶化,加之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由于城市人口容量有限,城市的环境承受力也不断地被突破,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较为合适和合理的方式就是城市规划和建设坚持低碳理念,特别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要坚持这种环保理念。

随着世界各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模式也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开始逐步地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将城市发展的目光转移到了低碳经济这个方向,并坚持主张要发展低碳城市,不断增加城市发展的续航力和持久性,以期能够最终改变城市的生活模式和生活观念,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同时,建立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良性的能源生态系统。

由于低碳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日渐风行,园林景观设计与低碳理念二者的结合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园林景观中建构低碳型的园林,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当地小范围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城市发展发展的可持续性。因而,在园林景观中坚持应用低碳理念,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首选。

二、 低碳环保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事物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界限,在界限之内量的增减并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一旦超过界限就会引发事物的质变。在低碳环保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要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过适度性原则创造节约、美观、适用的低碳环保园林景观。

(二)因地制宜原则

在低碳环保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要依据城市原有的立地条件、地域文化等进行景观设计。只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低碳环保园林景观,为人们所接受与欢迎。

(三) 经济性原则

低碳环保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与愉悦的空间环境。因此,低碳环保园林景观的设计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豪华消费,不能以过度开发环境与资源作为创造景观效益的代价,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观点,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在低碳环保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采用绿色材料,同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四)坚持量化原则

量化原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这项原则要求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坚持低碳要求,充分考虑碳的排放量,尽最大限度控制和较少碳的排放量。同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种将低碳理念量化的原则和做法确保了园林景观设计节能低碳的要求。

(五)坚持持久性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是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坚持的一贯准则,科学合理的对园林所在区域进行勘察,借以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达到人、园、景完全合一的境界和地步是每一个园林景观设计师所追求的目标,因而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低碳环保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一)物种多样性

城市对植物引进的过程中,往往是种类较多而种群规模较小,甚至出现渐渐消亡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存在追求完美与轻易否定两种情况。例如,在绿化过程中追求“四季常青”,追求景观的一次成型,导致很多适应性较强的落叶植物被冷落。就植物本身而言,植物之间并不存在好与坏的区别,植物的枯荣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与景观,而是要注重合理、科学地配置植物,从而实现绿地适应性种类与多样性物种种群的增加与丰富。

(二)因地制宜

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多样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低碳环保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对土壤、位置、功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要结合城市的特殊小气候与地下环境,实现栽植植物与城市环境之间的适应性、稳定性。

(三)种间关系

绿地植物的种间关系对群落的演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绿地出现结构单一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绿化观念、绿化投资及种间关系了解不足等。植物种间关系中最关键的就是竞争,这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影响竞争的因素包括植物适应能力、植物扎根类型、植株大小、耐阴性等。

三、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体现

园林景观中的低碳环保主要体现在园林植物、园林水体景观、园林建筑材料等方面。

(一)园林植物配置过程所体现的低碳理念

在选择园林景观植被时,要注重吸碳能力比较强的园林植被种类,以增强城市园林绿地的吸碳放氧效益,这方面的植被主要有垂柳、夹竹桃、金叶女贞、醉鱼草和广玉兰等。在选择好吸碳能力比较强的植被后,主要工作是如何更好地配置好这些植被,使它们能达到最好的绿化效果。在此方面,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植被的栽种要选择合适的土地和合适的植物,并根据不同场所对不同植被的不同要求,特别突出园林景观的景观风格和景观特色;第二,要特别注意不同植被的季相变化,注重不同植被在吸碳能力上的互补性。

(二)园林水体景观设计中所体现的低碳理念

水体景观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够使园林整体感观更有灵动性。在园林水体景观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两个方面,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园林水体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一个是要注意水体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另一个是要注意水体景观设计的生态适应性。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设计师要在选址、水源利用率和辅助设备的效果等方面要坚持低碳理念,如此才能既节省资源,坚持低碳,又达到美观舒适的效果。

(三)园林施工养护和建材选择上所体现的低碳理念

低碳理念在园林建筑材料上的主要体现就是,在园林材料的选择上,要坚持循环利用的标准,采用最新研制的高新材料,最大限度地提升材料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避免使用高耗能的材料,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在园林施工及养护上,要结合园林所在地的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地分配已有各种资源,使园林的整体建设和园林的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四、结语

面对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趋势,人类要想使自己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善,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应对当前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选举措就是实行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而对于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而言,就是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坚持低碳理念。

参考文献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篇6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营销;营销模式

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对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盈利结构、营销模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冲击着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及行政管理者的价值观念、消费方式、管理思路等。低碳营销,是低碳经济下的重要产物,也是现代企业面对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低碳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具有更强的节能环保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短缺和碳排放过多的问题,同时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理念,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深入理解低碳营销模式,合理应用低碳营销模式,是现代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1低碳营销模式概述

随着全球各国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低碳经济”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正在逐步取代着“高碳经济”,现代企业的营销模式,也逐渐从以往“高碳化”的营销模式中摆脱出来,逐步向着“低碳化”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低碳营销”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营销的主流模式,为现代企业的低碳化经营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关于“低碳营销模式”的概念尚无定论,但综合国内外学界研究成果,认为低碳营销模式是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与现代营销模式的又一进步,其核心在于“低碳”。在此基础上,可将低碳营销模式定义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科学的构思、设计、制造和销售的模式。

2低碳营销模式的优势

首先,低碳营销能够更好地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节能减排的战略高度出发,我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的转变势在必行,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细胞,其经营理念、营销模式均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低碳营销模式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具备能耗低、排放低的优势,对于适应国家低碳发展政策和迎合低碳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低碳营销能够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思想认识与环保意识逐渐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具备了绿色、环保消费意识,且正逐步养成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者理念与习惯的变化,已然成为低碳营销模式实施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而与此同时,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与发展,又能反过来促进企业技术、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促进社会消费结构的良性转化,使产品、营销与消费者的需求契合性更高,进而促进各个产业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第三,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当前,企业高碳经营向低碳经营的转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这一转变过程中,势必会淘汰碳排放高、技术与经营理念落后的企业,并使那些能耗低、排放少、经营理念先进的企业脱颖而出。因此,现代企业若能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采取低碳化措施,势必将降低能耗与排放,降低相应的成本,使企业市场竞争力逐渐提高,以更好地应对国家政策的变化、资源危机的威胁以及市场趋势的转变,促使事业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而营销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其低碳化转变也势必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要点与对策

3.1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传统营销模式向低碳营销模式的转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其他企业利益的情形,为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维护低碳营销的正常发展,必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可以说,法律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为企业的低碳经营、低碳营销活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将严惩非低碳经营和营销行为,并使那些危害环境、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和个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基于以上理念,许多国家已经制定出了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如:借鉴日本、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法律体系,结合中国国情,修改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估法》、《煤炭法》、《电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资源法》,使其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制定《节约资源法》、《节约能源法》以及各行各业的节能减排法律等,与现有的《促进循环经济法》一起构成相对完善的低碳营销保护与约束法律体系,尤其是就其中与现代企业低碳化经营、低碳营销相关的内容进行明确和完善,使低碳营销的发展有法可依。

3.2创建低碳营销文化创建低碳营销文化,能够激发现代企业主动采取低碳营销模式的积极性,对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号召力。行业协会对行业中的大小企业均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利用行业协会开展低碳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能够促进行业内各企业尽快树立低碳经营、低碳营销意识,对此,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低碳文化宣传活动,定期、有计划地通过网络、座谈会、单独会面等形式开展低碳营销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以促进各个企业经营管理者低碳营销意识的形成;②积极构建企业低碳营销文化。低碳营销与企业研发、生产、营销、售后等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活动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构建低碳营销文化,使企业全员树立低碳意识,为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3.3倡导低碳消费行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与实施成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要大力发展低碳营销模式,就要首先使消费者们树立低碳消费意识,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发挥社会环保组织的号召力与宣传作用。环保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服务职能,在保护环境之余充分关注民生,并不断挖掘民生问题与低碳环保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号召力,倡导广大群众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支持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从而使低碳经济议题具体化、可操作化;②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要使低碳营销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使消费者认识发展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乃至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使其重视、认可并主动支持低碳产品及低碳营销活动,对此,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的宣传作用,积极推广低碳理念、宣传低碳知识,引导广大消费者逐渐摒弃高碳生活和消费方式,逐步树立低碳、绿色消费理念。

3.4优化营销组合策略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与促销策略的组合,低碳营销模式下,应采取如下营销组合策略:①低碳化的产品策略。低碳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产品。低碳化的产品策略指的是将低碳理念渗透到产品创意、研发、投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和回收的各个环节,力求降低产品从生产到回收的各个环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此,企业应树立低碳概念,强化技术攻关,积极推出低碳产品,并以低碳概念作为投放市场的亮点,引起人们对低碳产品、低碳技术的关注,以吸引大批环保意识较强的消费者;②低碳价格策略。在产品定价时,企业应树立“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的理念,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迎合目标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的基础上,将企业低碳技术、产品的研发成本适当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以促进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也应就低碳技术的应用和低碳产品的销售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降低低碳产品的税收,对低碳产品研发成果突出的企业给予公开表彰或奖金等,进而更好地鼓励企业研发和销售低碳产品;③低碳渠道策略。传统的营销渠道层级复杂,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因此销售过程中的碳排放势必较高,而低碳营销模式下,必须减少分销层级,提高分销效率,以真正减少渠道成本和相应的碳排放。信息时代下,互联网营销成为一种效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营销渠道,且这种营销渠道无需众多人力的支持,不论是营销成本还是碳排放都较低,现代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低碳化、高效率的分销渠道;④低碳促销策略。低碳营销模式下,企业应摒弃单纯刺激消费的方式,而是应将消费者教育和促销进行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强化低碳政策、文化宣传,向消费者表明低碳营销、低碳产品的优势及其对消费者生活的积极影响;二是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研发低碳技术、产品的决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承担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感染消费者,刺激其支持企业的低碳化经营;三是主动向消费者阐明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对消费者生活、工作的价值及促进身体健康的优势,引导消费者按需选购符合自己消费理念与需求的低碳产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能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营销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积极采取合理措施,促进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因此,现代企业应在充分认识低碳营销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政策环境与消费需求的转变,不断优化营销组合策略,以降低营销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能耗与排放,与此同时,国家也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低碳营销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以维护低碳经济时代下低碳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洁.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构建[J].生态经济,2012(7)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篇7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可行性

Key words: low carbon travel;development;feasibility

1 低碳旅游的涵义

1.1 概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就是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1.2 特点 低碳旅游,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①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②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③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2 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2.1 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例如,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骑单车或是徒步,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旅游方式。

2.2 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从理念上讲,低碳旅游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有一定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是一种纯消费活动,因而,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应该享受豪华、奢侈,必然是高排放。而“低碳化”,必须借助新技术,从而要求新的投入,增加成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处在两难选择之中。“低碳”已经形成国际共识,它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对低碳旅游的探讨、研究,可以加强与国际间的对话。可以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技术、优化行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使“旅游”有自己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提升低碳旅游方面的技术水平。低碳旅游对目前的国际旅游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人类大量出游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不会因为一些小的改革,就轻易放弃出游的机会;飞机目前仍然是长途旅行最佳的、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方式的开发和应用尚需时日。排除巨大的变革情况,低碳旅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渐进的,它会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其影响目前可以说是正负参半,在给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管理部门增加环保意识的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负担,对一些缺乏良好习惯的人还是一种约束。

3 低碳旅游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3.1 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行为 发展低碳旅游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特别要在旅游者、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旅游商场和导游中,积极倡导低碳消费,节能、减排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旅游模式,抛弃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智能化旅游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3.2 制定政策措施,强化规划引导 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同时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

3.3 加快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外投资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加强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保护并优化旅游生态环境。在策划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构建“景内游、景外住”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形成生态旅游新格局。

3.4 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低碳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总之,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落实,要有操层面的工作,可开展工作的领域非常广阔。全面实施低碳旅游还有待时日,需要从理论研究、技术更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做大量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篇8

[DOI]10.13939/ki.zgsc.2017.06.149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尤其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与目标。本文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背景,探讨低碳环境下电力会的影响及发展策略,旨在为电力会计行业的工作发展提供帮助。

1 低碳经济的含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提出,成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环保式的新型发展理念,主要指在不同行业中以技术选择与管理方法的革新来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提高企业发展的运作效率,同时也减少如二氧化碳等的排放。[1]具体到电力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非常多,相关资料显示[2],我国电力行业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据总排放量的70%,低碳经济理念的灌输能够为电力行业的环保工作及成本减少带来较大的影响。面对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管理方式与环境破坏问题,必须从转变管理模式着手,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实现低碳经济的运营模式。

2 低碳经济在电力会计工作中的影响及作用

在电力会计工作中推行低碳经济,逐渐衍生出一个全新的形势下的会计领域,即低碳会计。如今,电力会计在低碳化的影响中作用效果越来越明显,很多不同的行业都已渗透低碳会计的运作,其的注入对企业的发展将有更大的优势。在企业会计中,低碳会计是一种新的形式,即电力行业进行的日常生产活动中,以技术革新、管理方式转变等一系列手段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以环保低碳行为促进经营行为。[3]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低碳会计很好地满足了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要求,为电力企业的经营获取更好的社会荣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

2.1 低碳经济在电力会计工作中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电力企业会计工作不能单从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做考虑,在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要全面考虑周边的环境发展问题,以真实准确的会计核算来顺应国家提出的环保政策要求,同时也要反映出当前各大电力行业节能环保工作的成效,通过核算出来的信息体现电力企业对于自身环保工作进展的了解,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其核算重点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①具体的低碳资产核算包括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中应用到的原材料、设备仪器以及低碳技术;②从低碳负债方面看,包括了企业为了应付多种环境变化产生税费、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申请的贷款等;③有关低碳所有者权益的,如电力企业使用的清洁能源、低碳减排工作中应用的基金等;④低碳收入包括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中,政府相关部门给予的补贴、环保特别贡献奖励等;⑤低碳的成本包含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通过节能减排等手段而节省出来的成本支出;⑥低碳利润则表示电力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所有收入。总之,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下,各个电力企业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从以上六个方面着手,提高低碳会计核算工作的低碳应用效率。

2.2 低碳经济在电力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作用

在电力会计中,电力会计信息披露是重要的工作环节,通常情况下披露方式有两种:一是传统电力企业的信息披露,则需要在其财务报表中开设一栏注明具体的低碳会计信息与内容,如负债表加入的节能减排基金、节能投资、环保税交付等内容,以一种明确披露的方式确保企业的管理层在拿到电力会计财务报表时能够全面知晓内部开展的节能减排的情况与成效。二是以独立的低碳财务报表的方式完成信息披露,其对应的内容有电力企业低碳财务损益表、低碳现金流量表、低碳资产负债表等。如今更多的企业采用独立低碳财务表的方式完成信息披露。从该披露中,电力企业管理者能准确看出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情况与效益,而有关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等数据指标则能真实地反映企业低碳成效,并为其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确保工作的科学化与透明化,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更好的社会声誉,提高核心竞争力。

3 低碳经济下电力会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加强对电力会计的集中式管理

低碳经济背景下电力会计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加强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应用,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以管理型、核算型的信息平台收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项财务信息后,根据具体的情况拟定下一步的减排计划,并为后续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集中式管理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确定最高的低碳节能目标,保证企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的保护与节能的要求,从而符合节能减排的相关标准;②设置合规性的具体运营要求,即企业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要做到运营方式符合国家在合规性方面的要求,财务活动符合相关的规定,同时还要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进行最标准化的处理;③提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依据,在低碳会计的工作中,其财务活动必须真实科学地反映电力企业的运营现状,只有确保数据的完整、可靠、真实,才能以此作为依据为后续的节能减排工作计划提供参考,一定程度上强化电力企业对其运营方式及资源使用的控制力度,在推动其发展的同时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④确定效率性目标,以财务的集中管理方式提高了电力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开展的效率,尤其是针对一些流程较为复杂的节能减排工作,不但要确保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而且确保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集中式管理方式大大减少了核算过程的中间环节,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活动效率。[4]而此时核算制度的应用也确保了统一性,有助于改进并重新编排更具效率的核算流程,集中分配活动中的财务资源,促进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加强了各环节之间的监管力度,有效降低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使得低碳经济的实施更为有效。

3.2 健全电力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与传统的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相比,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电力会计核算工作有较大的差别,所以现今电力企业财务人员必须转变核算管理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通常企业的低碳会计核算需要财务人员紧密结合周围的工作环境以及国家对此规定的标准,综合考虑后进行核算工作,而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展,其中涉及的电力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国家税收法规政策、所需的金融支持、能源支持等,都会因为受到冲击而导致相的会计核算制度发生变化,这不但是一次次需要应对形势而进行的转变,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电力企业财务人员转变现代化的低碳经济观后,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大力发展并在电力会计各环节的工作中渗透新的核算理念,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低碳化管理意识,在处理会计业务时积极从国家、企业以及个人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②平衡财务资源的分配机制,在低碳会计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必须建立健全针对财务资源分配管理的合理制度,保证会计的核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③注重对各环节中无形资产的核算,财务人员必须意识到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下,电力企业无形资产与成本必然大幅度增加,而这些增长的领域大多为附带服务,比如保险服务、咨询服务,还有环保投资成本等,无形资产本身不具备任何具体的形态,且没有明显的分割性,因此很容易被财务人员所忽视。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全面提高在低碳经济中企业运营及电力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准确评估其中隐藏的无形资产与成本,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5]

3.3 科学改进低碳会计管理系统

当前的电力会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改革,必须引入信息化发展成果,其具备的传统手工核算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势必为当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便捷性,不断促进核算技术的发展。低碳环境下,电力企业的核算工作更要加强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加大力度引用计算机系统平台,并积极引入低碳会计核算内容。与此同时,加大与相关信息技术部门和科研技术企业之间的合作,在确保会计审核系统符合低碳经济标准的同时,引入更多的有关低碳资产、低碳成本以及低碳利润等核算内容,全面收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财务信息,从而推动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

4 实例简析

本文列举广西某电力企业低碳经济背景下会计管理的改进实例分析。作为我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省某电网企业经济响应国家低碳经济的号召,展开了有效的节能减排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引进“外电”,推动核电发展,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建设高效的燃煤厂,推动智能化的电网建设等。会计核算方面,财务部门完善企业低碳会计核算体系,加入合规性的规定,在节能减排上大有成效,随后重点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将独立低碳会计财务报表编入其中,对企业在低碳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完整披露。同时,对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进行低碳经济培训,发展低碳经济的节能理念,注意如咨询费和保险费等无形资产的核算。另外,某电网企业还引入低碳会计管理系统,补充企业财务系统的重要信息,全面收集所有的节能减排财务数据,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足够的依据。

5 结 论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的电力企业影响很大,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必须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及时做出整改与调整,同时加强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对低碳经济环境的认识,集中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创建低碳会计管理平台系统,真正提高电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效,最终为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海娟.有关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的一些思考[J].中国商论,2015,12(25):41-42.

[2]钟h.低碳经济下电力会计的一些思考[J].中国商贸,2013,8(21):191-192.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篇9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31-02

前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等现象越来越制约着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如何控制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联合国成员国多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1992年5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2011年11月南非德班会议,更是将全面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提上日程。

行业博物馆作为世界博物馆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除展示行业的历史发展、科学成就、文化内涵与工业文明外,还须承担宣传循环经济、推行低碳排放、减少碳源作为博物馆应尽的义务。因而行业博物馆必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到低碳环保,促进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下就行业博物馆与低碳问题发表自己初步见解。

一、 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 博物馆建筑急需低碳

目前,国内大多数知名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尤其是行业博物馆的建筑外型多采用玻璃幕墙或石塑幕墙、玻璃屋顶,四四方方,火柴盒形状,有的入口大厅中空几十米,甚至全封闭、无窗口。虽然气势雄伟,颇为壮观,从采光、防潮、美观、独特性等方面来说无可厚非,但该类建筑需要多大功率的空调来维持恒温恒湿?会向大气中排放多大的碳源?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光辐射、光污染?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多大影响与破坏?似乎少有人问津,因而改变博物馆现状,改变人的观念,刻不容缓。首先在设计、评审外观造型时要尽可能将博物馆建筑是否低碳、是否经济环保、造价低廉实用、对游客身心健康有益等作为评审标准纳入优先考虑范畴,然后才是博物馆的独特性、新颖性、可操作性。只有坚持这样的评判标准,建筑设计师才会自觉将低碳环保理念作为设计师必备的素质与义务,并作为设计出发点,而不是去迎合某些领导的品味,片面地追求高档、豪华、独特。就算企业资金再雄厚也要有所坚持。因为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不能因小失大,贻害无穷。建筑设计之前考虑不周,在馆建成后更法更改,必将博物馆的运营带来实际上的高成本与高碳排放压力,后果严重,追悔莫及。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对此深有感触。该馆位于广州新中轴线上,美丽的珠江南岸,东临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西接亚洲最高的广州塔,北面与广州最繁华的CBD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为突出馆的位置,让游客从很远处一看便知是博物馆所在。这本是值得称赞的地方。然最后选定的博物馆外观建筑却是封闭式三面五颜六色的玻璃幕墙,中间是圆型玻璃桶造型。表面上看确实璀璨夺目,光彩耀人。殊不知要达到五方十色的设计理念,所有的玻璃屏幕都得从国外进口,价格贵得惊人,最后只得以国产玻璃替代,站在玻璃幕墙前瞬时便可让人晕眩;再者,中间的玻璃啤酒桶造型。从江对面看过来确实壮观,但很不实用。单不说全玻璃造型,会造成强大的光污染之外,就是一二层中空,12米高的空间,在不开空调情况下,温度可度达三四十摄氏度。开空调至少需两小时方能见凉,既耗电,又向空气中排放碳源。为节能省电,减少碳排放,只得将此玻璃桶展示功能暂且搁置。因此,在设计博物馆建筑外观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到博物馆的前瞻性、独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博物馆的经济性、实用性,尤其是要考虑到博物馆的耗能、低碳排放问题,不然会对大自然的平衡、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破坏,同时来又对博物馆的经营、博物馆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二) 博物馆经营必须走可持续低碳之道

行业博物馆是主要是通过“物”来佐证行业与企业的历史、文化与工艺技术。一方面它强调博物馆的收藏、保护、展示、研究、教育等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又须满足欢众对审美以及场馆舒适度的追求,第三还必须使运营成本最低化。表面上,这三者是相互矛盾与对立:要收藏、保护就必须要有空凋系统、冷藏系统,要有美感、舒适、有趣味性,就必须采用一些高科技的元素,这势必会造成博物馆的高投入、高能耗,使运营成本过高,给博物馆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但三者也有相关性与统一性,并非高投入的馆就是一定是好的馆,如果做不到可持续性发展,无法生存,最终亦是枉然。因此,经营模式决定馆的展示类别、内容与方式,在筹建之时就须考虑到将来的经营。只有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性经营之路,这是行业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立馆之本,是正确、长久的经营之道与生存法则。

二、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的建议

(一)利用行业博物馆阵地,大力宣传、倡导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博物馆是向公民宣传普及各种科学知识的场所,但在我国现有的各种博物馆中,少有专门涉及低碳科普教育的展厅。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博物馆,尤其是行业博物馆的宣传阵地,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理念、技术突破、科技成果、成绩经验、行业水平等与观众分享,从而让观众在观赏博物馆时,加深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积极养成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通过参观行业博物馆,把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要职责与内容,使低碳教育由目前的个体自发行为、课本式教育为主的方式,变成政府行为,将行业博物馆直接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

(二)加强技术革新,引进新型能源,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自然健康的问题,核心便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行业博物馆必须摒弃以往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回报、先排放后治理的传统思维,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从而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享受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带来的科技成果,并将这些科技成果用于低碳行业博物馆的后期建设。珠江啤酒5年来在节能、环保、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投入1.9亿元,共产生经济效益超过3.7亿元。而充分利用旧机器、旧部件进行造型展示业已成为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既节省了投资成本,增加了趣味性,又减少了碳源,做致到了低碳环保。

(三)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一定要量力而行

从策划开始,将低碳元素纳入考虑之列,这是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与必然选择,但是,要建设低碳博物馆,尤其是低碳行业博物馆,决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众所周知,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均为天然的清洁能源,取之不绝,用它们来发电,确能取代日渐枯竭的煤的使用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标准的低碳能源。但博物馆内要采用风能、太阳能来进行发电,投资动辄数百万、数千万,只有国家投资的大型博物馆、科技馆方能承受,对于由企业投资兴建的行业博物馆远远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就算经济条件许可,也得计算投资与回报的比例。以首都博物馆为例,最著名的就是设计有两大系统,一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即利用2340块太阳能光伏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总的装机容量为30万千伏安,第二便是节能系统,将所有的整流器改变成节能型整流器。从而对整个证明系统、能热源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电梯系统进行综合控制。系统工艺虽然简单,但造价昂贵,投资不低于2500万元,再加上昂贵的运营费、维护费,虽然相对数亿元的总投资来说不算什么,但相对于一般性行业博物馆确实无法承受,这相当于占总投资预算的一半以上。从经济角度上分析,投资2500万元安装太阳能系统,年发电仅30万千伏安,需多少年方能收到成本,投资与产出会严重失衡,因而大多数行业博物馆不愿投资该类项目,这也是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的难处所在。

(四)建设低碳博物馆,并非要削弱人们对审美层次的追求

随着人类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对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日渐深入,人们便会对那些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方面做得相对出色的企业非常向往,都想去参观、学习,于是,低碳行业博物馆便顺应大众之需而生。因为这里,他们不仅了解低碳经济的有关知识,了解各个行业的动态、取得的成就,感受低碳文化、生态文明,同时可以领略清颖、自然的空气与轻松、舒适的展示环境。试想像,如果观众一进门全是“油漆未干”的旧机器、铺天盖地的喷画味、形式多样的触摸屏、变幻莫测的多媒体等,给人以气味难闻、头晕目眩、审美疲劳的感觉,让人难以承受,展示效果反而没有清新、自然来得更为直接。当然,为了展示的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适当地采用一些具有震撼性的多媒体、触摸屏、互动游戏等展示手段,增加互动性、娱乐性,让欢众在欢赏、游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增强记忆,消除疲劳,这本是无可厚非,也是大势所趋。但要把握尺度,宁少勿滥,重精而不在多,多媒体技术至多也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要知道,以电脑、投影仪等电子元件为主体的多媒体、触摸屏等刚开始可能给人以耳目一新、视觉冲击的感觉,且不说耗能、排放大量的碳源外,单是昂贵的维护费用就让人难以承受,几年后,电子元件受损或升级换代,大量的多媒体、触摸屏、互动游戏等便会寿终正寝,无法正常运行,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垃圾”,留之无用,弃之可惜,根本达不到以前预期的展示效果,相反对博物馆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这便是目前大多数的博物馆、科技馆的多媒体、互动项目无法正常运营的原因之一。因此,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不但不会削弱人们对审美意识的追求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反而对博物馆的建设者、设计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持清新、自然、健康,又要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艺术性、趣味性,千方百计满足观众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审美意识的追求。

三、 结论

世界经济在经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面对全球气温变暖可能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必然性战略选择。在这个文化制胜的时代,谁成功地培育了低碳文化,就意味着抢占了决胜未来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低碳发展的力量源泉。

总之,只有全民行动,充分认识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更多地采用太阳能、风能、生动能等可再生资源,依据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经济模式,建设清新、自然、温馨的低碳性行业博物馆,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永葆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篇10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正日益严重,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和谐的发展模式是目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此外,为了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日渐将低碳标签作为新型技术壁垒,用以当作扼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新手段。在此层面上,低碳经济已经从单纯的环境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进而演化为现实的法律问题。2008年11月,以对抗全球气候变暖为由,欧盟法案将国际航空领域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立法并于2012年起实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要想从根本上摆脱低碳经济时代的裹挟,在新的一轮国际竞争中争得话语权,我国经济发展的出路关键在于如何从法律层面构建本国具有防火墙功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规则。

低碳经济法律调整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阶段的对立统一性

低碳经济和“发展权”的关系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限制和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这不可避免地会使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受到影响,进而挤压我国的“发展空间”。同时,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体制还有利于发达国家向我国转嫁其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本,各种针对我国产品和服务的绿色贸易壁垒会接踵而至。这些都会激化发展低碳经济与现实高碳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冲突,使低碳经济发展偏离环境保护的目的。环境法的立法价值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在国际层面上国与国之间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所带来的公平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尽管我国的碳排放仍属于生存型排放,理论上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畴。但自2006年开始,我国60亿吨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这无疑将在未来招致各国的诘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保持经济增长和减排的双重难题。

但是另一方面,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强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与环保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市值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由此可见,在面对低碳经济对现有经济发展速度的冲击时,更要充分认识并利用低碳经济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将发展经济的注意力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这才能使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一定的话语权。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次大的制度调整和秩序重构,要协调实现公平与发展这一重要价值目的,毫无例外地需要依靠具有特殊功能和效用的法律调整手段来平衡与协调,由法律来引导和保障其发展的方向。

(二)法律规制的导向性和强制性

首先,法是人们赖以做出或者不做出某种行为的尺度。它通过调整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判断,进而利导人们的动机和行为,从而影响其他方面的社会关系。相较于传统经济,尽管有着显著的新属性、新特征,但低碳经济关系中主体利益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低碳经济的实现必然要求相应的权利享受和相应的义务承担。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对人类活动进行干预和协调就是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立面(高碳经济)的法律规制。同时,低碳经济各相关主体在高投入之后所形成的利益分配格局也显得尤其重要,需要法律的公平调整。如同其他环境关系一样,低碳经济仍然是一种需要法律调整,需要法律保障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其次,法律作为一种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其所体现出来的权威性、稳定性、普遍性等特点是其他规范系统所不及的。低碳经济的实施是对现有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以牺牲现有的经济利益来谋求人类的长远利益,单靠政府出台的一些规划、政策进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需要巨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高成本和发展速度的减缓不可避免地会对低碳经济的继续推广带来障碍,当其他社会规范无法应对新生经济模式时,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将对低碳经济发展有利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其发展推动力就显得尤为必要,有利于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

(三)落实公约的现实需要性

2009年9月22日,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时候提出,中国在2020年单位GDP的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的时候显著降低。这不仅表达了我国政府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决心,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中的相关规定,尽管在2012年之前中国没有减排责任,但是基于经济发展和低碳减排之间强烈的对冲性,如果没有一个强制性的法律约束机制,各个生产部门不可能为了发展低碳经济而损害自己现实的利益,将公约的减排任务公平合理地分配下来将是低碳经济法律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西方等发达国家在已有低碳经济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在试图占领下一轮低碳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高点,而他们一些先进的制度在我国尚未得到确认,国际公约的本土化也是我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路径

作为一种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阶段,低碳经济仅靠人们观念的转变、道德的教育和行政的强制是不够的,地方政府、市场主体、以及执法人员基于利益的考虑,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削减现有政策、法律的实施效果,妨碍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手段和激励机制,发挥法律行为调整的功能优势,有效改变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才能实现。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度,但是,低碳经济内涵的多层次性和解决现实发展问题的针对性,对低碳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法规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不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一)国家中长期环境政策的法律体系化

目前,低碳经济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改善环境和提高发展质量的政策和规划,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白皮书等,和《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法》等性质相近的法律,这些不同的政策、法律规范在实践中普遍还存在着在调整范围、调整力度、调整内容等方面进行完善的必要。

1.为适应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将低碳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国家根本法层面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原则性规定。制定科学的低碳发展规划,明确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战略目标、核心要求和实现方式,并出台有效的法律法规作为低碳经济的助推器,以立法来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快速减碳,这是低碳经济能够发展起来的坚强后盾及必由之路。

2.为确保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得以实施,坚持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基础,制定一部能指导和统帅其他法律的纲领性质的《低碳经济促进法》,使得能源、建筑、交通等细分低碳经济领域的立法和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内容上围绕人的“环境权”、“发展权”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公民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权利义务,设置相应的违法责任,和其他低碳法律一起共同构成引导我国经济合理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措施。

3.将适应气候变化和应对能源危机作为立法目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或修改低碳经济专项法律法规以及实施细则,尤其要进一步强化制定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实施细则,对不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律及时修订与增补,形成符合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法制保障体系。如《煤炭法》、《电力法》的修订要进一步强化清洁生产、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可再生能源法》应当在调整能源结构、开发低碳能源方面有所作为,《政府采购法》应完善对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的导向和制度设计。以实现在能源、环境、消费、建筑、交通等领域中的低碳经济立法工作转型,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最终形成以低碳经济基本法为纲领、以相关部门法律为主干、以配套实施规则为支撑,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的完备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二)法律规制激励功能的完善化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所指出的那样:碳配额交易和减排融资是将来很重要的话题,也将是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各部法律应综合财税、金融及其他激励和奖励措施等多种优惠政策来刺激企业提高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障低碳经济激励功能的发挥。

1.碳金融法律制度。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目前,我国低碳金融法制建设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以支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经济发展为主要宗旨的低碳金融立法,有关环境金融规范大多数表现为部门规章和政策性规范。

近年来,尽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但节能环保行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已经成了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同时,由于低碳行业具有风险大、回报率低的特点,很多商业银行又将此视为风险,不愿涉足其中。在碳金融法律制度的构建方面,可以借鉴一直秉持“绿色金融”理念的兴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等一些政府性金融机构在融资模式、客户营销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有益探索,结合我国实际,设计合理的碳金融法律机制,加强和改进节能环保的金融服务工作来破解融资难问题: 一是促进金融市场机制的立法化,为利用金融手段促进节能环保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二是在依靠政策性银行进行扶持的同时,应不断完善法律监管体系,降低行业风险,提高回报率,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低碳领域;三是完善低碳金融长效激励机制,加强引导金融机构加快绿色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从制度层面发展环境金融产品,并加强外部监督和约束,提高融资效率,增加信贷的安全性。只有建立完善的低碳金融法律制度,才能发挥金融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杠杆作用,使我国低碳金融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碳税制度。碳税是通过直接对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征税来校正市场失灵带来的效率损失,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重要政策工具。即通过市场价格作用在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又可以提升清洁能源的竞争力,从而抑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需求,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近年来,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碳关税无疑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绿色壁垒”,国家间碳关税的征收在将一部分财富从发展中国家转移到了发达国家的同时,却缺乏合理的反馈、补偿机制来对发展中国家给予资金帮助,这明显违背了公平发展的原则。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该法案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了边境调节税,也称“碳关税”制度。根据资料显示,按照美国方案,我国四大能源密集型产业部门每年为此需支付22.53亿美元。碳关税的征收无疑会成为我国出口企业的巨大负担和威胁。相反,根据双重征税违反WTO协议的原则,如果我国率先征收了碳税,就可以有效防止美国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这样税收就能保留在国内,可以用来减免其他有关税收,或者对低碳技术进行投资,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由此可见,构建我国碳税制度显得十分必要。

在碳税的立法理念上,碳税制度的设计应以立足国情,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激励与限制并重的机制,在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将税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让碳税在我国的现实社会经济框架下切实可行。在具体的实施中则可采用以下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征收环节、确定纳税人和征税对象。根据国外大多是在最终使用环节征收碳税的经验和我国消费税是在生产环节征收的实际,从减少征管成本的角度出发,碳税可以放在生产环节征收。纳税人为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二,合理设计计税依据。由于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征税对象在技术上不便于操作,而石化燃料的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总排放量的65%-85%,因此,碳税的计税依据可以根据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按照含碳量设计税率进行征收。

第三,科学设置税率。我国碳税税率方面适宜在开征初期实施低税率,同时调整目前税制结构,适当降低其他税种的税率,避免双重征税,以避免对经济运行、企业竞争力造成大的冲击,同时也有利于减小社会阻力。另外,税率的设置应该体现差异化,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地区、不同二氧化碳的含量设置相应的差别税率,但同时又做好对恶意逃税风险的防范。

第四,税收优惠、专款专用。基于社会公平,应建立完善的减免机制和返还机制,实施税收优惠,避免对能源密集型行业造成过大冲击,保护我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碳税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企业,实施公平分配,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将其用于对超额完成减排指标的企业、使用节能减排技术的企业的奖励,或对新能源、新技术的研发。

3.碳排放交易制度。碳交易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的平台。从科斯定理中引申出来的排放权交易,主张通过界定和完善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使环境资源成为稀缺资源,进而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环境资源的最优配置。其基本原理就是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合同的形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买卖,从而实现双方的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正式生效和实施后,为国际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交易市场的创建提供了法律基础。2005-2008年,碳交易涉及近1.2万个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实体,全球碳交易额年均增长了126.6%,碳交易量年均增长了59.5%,这个新兴的市场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虽已明确在“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但是于2008年起相继建立的上海、北京等交易所其主营业务只是进行节能减排技术转让和国内排污权交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碳排放交易。不难看出,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不仅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现实选择,而且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形式,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基本目标、交易主体及其权利义务需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将其作为我国一项环境基本法律制度加以确定,以确保碳交易市场体制的健康成长和运行。

整合现有环境交易所,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机制,在科学的环境监测标准下,统一制定政策标准、交易规则、具体程序等,实施规范化的管理、调控和监督,避免出现无序竞争。

建立统一的碳排放许可证制度,严格确定碳排放交易的主体。加强对出售指标者的环境监测和监督,避免非法的企业交易主体从事不法交易,从中攫取不法经济利益,进而影响环境的保护。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环境容量对地区碳排放的总量目标进行设置,配额进行合理分配。同时通过拍卖、招标、无偿分配以及回购与收回方式进行总量指标的调整与再分配。

强化完善政府对碳排放交易的监管。明确管理主体、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管理程序,法律责任,形成对市场公平交易的有利保障。对于破坏交易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维护市场秩序。对积极出售碳排放权的企业给以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鼓励。

(三)促进国际法律合作并增强国际话语权

近年来,为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借“绿色壁垒”之名实施贸易保护的事例屡见不鲜,由气候变化所引发的经济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不得不面临的挑战。由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问题上未能形成广泛而紧密的联盟,使得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声音仍然微弱,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利益,我们理应在国际气候合作中有所作为。

1.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承担一定碳减排义务为代价,提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筹码,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制定,为我国企业和商品赢得较好的准入条件,为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2.巩固并发展国际低碳合作的法律制度框架体系。我国应主动发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作用,督促发达国家积极履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及相关国际协定的规定,加快通过具有全球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公约,为全球低碳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3.在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中引进、吸收和消化发达国家先进的低碳技术。根据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进行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应当积极探索国家之间低碳经济发展的合作方式,规避相关法律风险,协调处理好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低碳经济整体有效运转的机制。

4.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找共识,结成同盟,携手推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通过协商促成碳关税国际统一标准的制定,为发达国家借 “绿色壁垒”之名实施贸易保护扫清障碍,公平地参加国际贸易竞争。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立法的效率价值折射出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追求。顺应时代趋势,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秦文展.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体系研究.大众科技,2012(2)

2.张冉.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法律机制之构建完善.法制与社会,201l(31)

3.爱蒂丝·布郎·魏伊丝著.汪劲译.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衡平.法律出版社,2000

4.吕世伦著.法理的积淀与变迁.法律出版社,2001

5.陈小娇.低碳经济的法律思考.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3,2011

6.陈慈阳.环境法总论(第二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篇11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26-1自十七大正式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低碳理念也成为各行各业包括艺术设计的一种时新理念。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艺术设计领域,那种片面追求感观刺激、追求高调奢华的装饰装修或产品设计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的艺术设计领域,必须大力推行低碳理念,遵循低碳原则。

一、 低碳设计的基本内涵

就低碳的概念界定而言,我们认为应该从广义和狭义去理解。从狭义上业说,低碳仅仅是就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而言。因为温室气体主要以二氧化碳为主,故称为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从广义上来说,减少碳排放,必然涉及从业的生产与生活各个方面,包括资源节约、废弃物排放、物种保护等等,因此,低碳生活就是环保生活。

同理,我们低碳设计同样可从广义和狭义方面理解。从狭义上来说,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效果的各种艺术设计都被称为低碳设计;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艺术设计都可称为低碳设计。本文对低碳设计概念的使用,主要是从广义方面来使用的。

二、 目前艺术设计领域在贯彻低碳设计原则和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低碳经济的提出在国内也有很多年了,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国内的设计界仍然有不少设计者和设计产品购买者并没有从内心接受低碳设计的理念,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遵循低碳设计的原则,在设计产品时过于追求新奇、奢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本质上,文化活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同样应该如此。但现在文化创造却出现了文化工业的倾向,大量的艺术设计产品被批量复制和机械地摹仿,设计者和消费者的丰富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被无情地扼杀;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未完成,人们的绿色消费习惯也并未真正养成,不少消费者和设计服务的购买者依然对那些奢华的产品风格情有独钟。

三、 实现低碳设计的策略分析

(一) 政府和社会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低碳生活的氛围

艺术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最终来自于社会生活。因此,要实现艺术设计的低碳原则,首先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低碳环保的氛围。一方面,政府必须尽快改变我国高碳排放、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实行低碳艺术设计的公司、工作室应给与利好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只有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界和广大消费者在安排生产特别是购买设计服务时自觉地遵循低碳生活与生产的原则,才能给广大艺术设计者的低碳设计提供足够的动力。

(二) 艺术设计者也要提高的自身修养,真正树立低碳理念

艺术设计本身毕竟还是设计者自身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者自身是否具有低碳理念,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将该理念运用于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直接决定了艺术设计的低碳原则能否得到贯彻和实现。因此,设计者自身要加强自我修养:一方面设计者要对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有真正的内心认同,从而自觉地以低碳理念作为自己进行艺术创造的指导;另一方面,设计者还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低碳设计的相关原则和基本要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具体贯彻低碳原则。

(三) 低碳原则在几例常见设计类型中的基本要求

第一,包装设计中的低碳原则运用

首先,设计者要考虑对包装材料选用的环保因素。除了特殊要求外,大力提倡纸质包装。另外,对于一些可食用的产品的包装设计者,可以考虑将其内包装设计为可食用的材料,如美国农业研究所试制的主要用于果蔬类食品的包装的壳聚糖可食性包装膜就是代表;其次,在设计平面元素时,应以简洁为主,同时还可在其上附加一些环保标志和环保图形,给消费者在视觉上带来一定的审美享受,同时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低碳理念;再次,在包装造型和结构方面,应该优先考虑到是否符合经济、美观、科学、利于回收和有良好可加工性原则。

第二,服装设计中的低碳原则运用

首先,要选择可循环利用的材质,多使用环保天然的服装材料和原材料加工工艺;其次,在服装款式的设计上要尽量考虑实用性,必要时可以考虑一衣多款,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性;在服装的加工工艺方面,要遵循简洁原则,尽量节约成本,减少人工投入。

第三,建筑及装饰装修行业的低碳原则运用

建筑业及装饰装修业是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设计师作为居室生活的体验者和制造者,必须转变传统的大而全,一味追求奢华的设计理念,在建筑材料使用、空间结构设计、装修材料、家居饰品等各个方面树立既体现“快乐生活、便利生活”,又能体现“低碳环保”和设观念,如在装修过程中,减少木材、铝材、钢材和建筑陶瓷的使用量;另外,在建筑景观设计方面,要体现出实用性、经济性和低碳性的统一,既要彰显品质,又要注重健康、环保。

第四,工业造型中的低碳原则运用

首先,设计者在考虑工业产品的材料时,要优先选择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材料,如尽量使用自然材料或可以分解的再生材料;其次,在设计工业产品的加工工艺时,使用环保的加工方式,注重生产环节的合理性,做到高效率;再次,要坚持设计中的系统化原则,综合考虑到产品的周期性、可回收性、功能性和成本,既要保证经济效益,又要体现环境效益。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篇12

1.1 低碳意识的内涵

所谓的低碳环保意识则是指尽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保证空气、环境质量的思想意识。低碳环保理念是随着世界环境危机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相对应的理念。目前,世界各国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并鼓励自主创新,对低碳技术的开发、新能源的利用、减缓温室效应的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达到低碳环保的要求,营造健康、友好的生活方式。

1.2 低碳与园林景观之间的关系

低碳理念十分广泛,包括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等,其中低碳生活及低碳经济是低碳理念倡导的核心内容。低碳生活要求尽量减少日常生活中对能源的损耗,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则要求创建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园林景观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中集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降温降噪、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低碳环保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已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

1.3 渗透低碳环保意识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低碳环保意识渗透于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文本:这一原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长期以来所追寻的目标和愿望。(2)量化原则:量化原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充分考虑碳排放的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量化,以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3)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地形特点设计景观,使景观与环境更加协调。(4)借景增值:设计前仔细考察园址或选址,善于“借用”周围环境为园林景观“增值”。

2 低碳环保意识渗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途径

2.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低碳意识的体现方法

2.1.1 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的配合种植。研究表明,在单位面积上,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由高到低排列,第一是常绿灌木,然后是落叶乔木,最后才是常绿乔木和落叶灌木。为体现低碳环境理念,设计人员可将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配合种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植物的固碳能力,并使园林四季都能保持良好的固碳释氧能力。

2.1.2 古树种(高龄树)和低龄树搭配种植。研究表明:树木的固碳能力与树龄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树龄相对越低的其固碳能力也较强。若比较单株树木的碳存储量,低龄树种的固碳能力比不上古树种(高龄树)。但由于古树的生长期已基本停止,加上数量也较少,碳存储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很难发挥最佳的低碳环保作用。若将低龄树与高龄树搭配种植,不仅能发挥古树种的美观及生态效应,而且能保证园林园林具有良好的固碳释氧能力,一举两得。

2.2 园林景观材料中低碳意识的体现方法

对景观材料进行选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景观材料的选择渗透低碳环保意识,应尽量选择低碳材料,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还能提升社会效益。如今,低碳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园林的道路铺设以及建筑等,所达到环保效果十分显著。低碳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污染排放少、污染程度低,大多能回收利用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环保理念。例如,使用木质材料替代混凝土和钢结构,大大降低了碳的排放量,缓解了城市温室效应,又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将其应用到道路的照明方面,能达到降低能耗、节约电能的目的。

2.3 园林景观管理中低碳意识的体现方法

在园林景观的管理中也应渗透低碳环保意识,主要表现在植物后期的养护工作与施工管理2个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护原有的一些景观,应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施工对景观的二次伤害。施工时尽量减少机械操作,以降低碳排放量。对景观进行养护有助于长期保持景观效果,并能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更新,以保持固碳能力。但在后期的养护中,由于施肥、灌溉、修枝剪叶等工作可能会持续排放一些二氧化碳,这与低碳环保存在一定矛盾。为减少矛盾,可在设计初期多选择粗放型植物种类,提高垂直绿化的面积,或创新生态技术以不断适应低碳的要求。

3 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低碳环保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形势以及资源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对城市的环境和生态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低碳环保的理念,以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价值。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渗透低碳环保意识,还应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渗透低碳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提升环境的质量和能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通过实际行动,朝着环保、绿色、健康、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发展,真正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