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虫害防治合集12篇

时间:2024-03-15 10:40:19

农业虫害防治

农业虫害防治篇1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174-01

农业生产实践中,会受自然条件、外界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其中农业害虫影响最为巨大。纵观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地与农业害虫作斗争的历史,农业害虫遭成的农业损失是十分惊人的。如安徽省2006年、2007年稻飞虱大发生,不仅遭成水稻的减产,而且会因大量施用农药,还会对水稻产生药害,也污染了生态环境,因此推广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已经成为农业害虫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所需要的。

1 生物防治的概念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各种生物的代谢产物或有益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技术[1]。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将抗病、转抗虫等抗性基因基因植物列入生物防治范畴。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原理,用对植物病虫害有相克的生物来控制有害动物、植物种群或减轻危害程度的方法[2],对环境污染较小,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植保技术。

有益生物或代谢产物包括昆虫不育剂、昆虫信息素及昆虫激素、昆虫天敌、线虫、病原微生物和一些脊椎动物等。还有些植物直接具有杀虫作用,有些植物具有携带有益生物和非目标的害虫[3],还有些本身为天敌提供花粉或花蜜,提高控制天敌的作用。

2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生物防治的优点在于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有的能长期控制病虫害,对植物、其他天敌没有不良影响,降低了农业害虫的抗药性,对食物链不产生破坏作用。其缺点在于没有化学防治效果明显,见效慢,需要一定的反应周期,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种类不多,受到环境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需要与其他防治方法结合进行。

3 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

3.1 以虫治虫

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杂草或害虫。

3.1.1 捕食性天敌。这类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较多,有19个目,120个科以上[4],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害虫供自身需要,每种害虫可以被10种以上乃至更多天敌侵害,控制害虫的效果非常明显。常用的有草蛉、澳洲瓢虫、螳螂、步甲、食虫蝽象、胡蜂、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

3.1.2 寄生性天敌。这种昆虫天敌有5个目,分属98个科,大多属于双翅目、膜翅目类昆虫,主要是广泛利用的各种寄生蝇和寄生蜂等,它们寄生在蝶蛾等类幼虫体内或蛹内,致其死亡。如寄生蜂专门寄生在其他害虫体内,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棉铃虫、玉米螟、稻苞虫、苹果小卷叶蛾等害虫都可以作为其宿主。寄生蜂大多以鳞翅目害虫为宿主,有的种类可以将卵产于植物中,从而进入其消化道寄生宿主[1-2]。

3.2 以菌治虫

以菌治虫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寄生或产生的毒素防治害虫,利用昆虫的致病微生物形成一定的制剂,对人畜无害,无污染,可像化学农药一样喷洒。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目前,国内研究开发利用的微生物杀虫剂有真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应用最多的是细菌杀虫剂。如细菌杀虫剂Bt对小菜蛾、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的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病毒杀虫剂是以昆虫为寄主的病毒类群,有颗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这类病毒可使某些植物害虫在自然环境中受到感染,可以抑制害虫的活动。真菌杀虫剂有绿僵菌、白僵菌、拟青霉等。在适宜条件下,绿僵菌、白僵菌能穿透害虫的皮肤进入虫体,并分泌代谢产生有毒的僵菌素,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我国很多地方用绿僵菌用来防治杨树上的天牛和金龟子等地下害虫,用白僵菌来防治马尾松毛虫[3-4]。

3.3 以菌治病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害。如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曲病、水稻纹枯病,用某些芽孢杆菌防治炭疽病等。

3.4 利用食虫动物防治害虫

主要是捕食性节肢动物和食虫的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的螨类、蜘蛛,鸟类有灰喜雀、山雀、啄木鸟等,其他天敌如蟾蜍、青蛙等也能控制一定种类的农业害虫。

3.5 利用生物防治植物治虫

生物防治植物有抗虫植物、诱集植物、拒避植物、杀虫植物、载体植物、特定显花植物和养虫植物。这种植物通过以下3种途径:一是通过影响有益生物,提高害虫控制作用,如特定显花植物或特定杂草;二是间接与害虫防治发生关系,不直接控制害虫,如养虫植物;三是直接抑制或杀灭,拒避害虫,减少害虫的取食,如拒避植物和诱集植物、抗性植物和杀虫植物[5]。

4 参考文献

[1] 方俊松.农业生物防治的特点及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4(7):170.

[2] 王昊.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J].科技资讯,2012(34):142-144.

农业虫害防治篇2

健全的队伍是做好农业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前提。我们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病虫害测报防治体系。在设施农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要充实农技站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力量,选派专业基础扎实、敬业精神强、能吃苦耐劳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2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工作

准确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是制订防治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对常年发生的重大病虫害,开展定时、定点调查工作,及时准确把握发生动态;对偶发性病虫,要定期进行普查,了解发生情况。同时,依托农业部关于启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方案,加强横向联系,了解和掌握乡、镇、场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为准确预测当地的发生动态提供科学依据。要及时病虫害的情报和防治技术意见,指导农业生产。

3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和指导

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基层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和种植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水平。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墙报等媒体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要加强技术服务,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把防治技术送到农户手中,防治技术措施要贯彻到田头,指导农民做好防治工作。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的组织和引导,积极探索和示范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模式,提高防治效果。

4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协作

农业虫害防治篇3

1有机农业害虫防治的相关概念及现状

有机农业是指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只使用有机肥和畜禽粪便做养料,不使用化学药剂杀虫的种植模式。有机肥是使用植物残渣和动物排泄物等非人工合成的肥料。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是农作物生长大量需要的元素。害虫防治技术在有机农业种植中分为3类:农业种植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其中农业种植技术是传统的除虫技巧,生物防治是科学发展后形成的有效技术,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害虫天敌)和生物的代谢物杀死和诱杀害虫。目前,农业中常见的杀虫模式还是农业种殖技术和施洒农药两种方法。现有的绿色的生物防治还没有广泛运用到农业中,甚至很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生物防治的新型概念。施洒农药对地方农民来说依旧是最有效的防治害虫的方法。但是这与目前日益提升的健康观念是相违背的。为了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市场上出现了鱼目混珠和虚假广告的现象,将施洒化学肥料和喷洒农药种植出来的作物说成是绿色食品。健康和绿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地方政府和相应组织应该帮助农民尽快学会生物防治的方法,同时市场部门也要运用严谨考核标准和大力的执法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安全和消费权益。

2有机农业中害虫防治技术

2.1农业种植技术

农民通过口耳相传的传统除虫经验和自己多年的种植技巧,摸索出了对农产品无危害的除虫方式。例如除草施肥、间苗养殖、更换种植品种、剪枝去芽等传统的手工方式。这些方式方法是为了给作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除草施肥是为了提高作物与其他田间植物的竞争力。间苗种植有效防治了害虫大面积侵犯作物的现象,更换种植品种是为了改善土壤结构,因为常年种植一种作物,会使土壤中该植物所需的元素慢慢消失殆尽,影响作物健康生长。剪枝去芽是为了提高作物的生命竞争力,同时又能提高产量。这些农业种植技术是间接地通过作物自身顽强的生命力来提高对害虫的免疫能力

2.2物理上的防治措施

这些措施是人类的思想结晶,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物理防治设计,更能体现人们的创造性。例如在大型果树的种植上,常在树干上刷上生胶和黏漆来粘住爬行类和飞行能力不强的害虫。种植者会在作物缝隙放置一些水盆,用来淹死误入的作物,水中会加入肥皂水或者油物来增大水表面的附着力,使误入的害虫不能再次起飞。农民在小面积种植作物时采用铺盖保护网的方式隔挡有害飞虫和鸟雀,还用利用套筒来保护作物的根茎,防止根茎在底部被咬断。还会用诱饵来制作小陷阱诱捕害虫。物理上的防治措施被用在种植面积不大的情况下,这种防虫方法大都无法一劳永逸,费时费力。

2.3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相对比前两者更具科学性。在目前的生物防治上有2种方法:用生物来对付害虫;用生物的分泌物来对付害虫。在传统的除害中已经分出了有益生物和有害生物,蛇、青蛙、蟾蜍等生物对于所有的农作物来说是有益生物,在治理已经遭受严重虫害的作物时,就得大力引进、放养害虫天敌。有一些真菌细菌菌类的生物对于防治害虫也是大有作用的,例如苏云金杆菌被害虫使用后,会破坏肠胃,使害虫不能进食而死。在生物分泌物的害虫防治技术上,会使用雄性或者雌性分泌的吸引配偶的物质来提炼为性诱剂,将性诱剂放置于陷阱中以此诱捕害虫。运用害虫喜欢的气味来制作发出相同气味的诱剂,例如有些害虫偏好水果和动物腐烂的气味,通过气味的诱惑将害虫消灭在陷阱中。

3结语

生物防治技术应该广泛推广到农业生产中,科研人员和农业耕作者应该一起努力将现代文明结合到传统除害的技巧中,打造一个生态绿色的农业环境。只有利用健康的良性循环的种植方式,生产出来的食物才是绿色的、健康的。

参考文献

[1]侯建文,赵烨烽.有机农业技术中的病虫防治[J].南京农专学报,1999(4):39-43.

农业虫害防治篇4

在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时,主要是通过运用植物性农药与天敌昆虫的防治等生物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充分利用有益生物与植物的抗性基因相互配合,符合生态保护的原则。农作物具有较好的绿色性,生物防治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较为科学的治理方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

1.1利用天敌精准防治害虫

在利用天敌防治害虫过程中,需要根据害虫不同生长阶段存在的不同天敌,大量引进和繁殖害虫天敌,实现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准确掌握天敌的最适防治时期和有效防治种群量,这样才能提高防治的效果,进一步降低防治成本,实现天敌防治害虫方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1.2利用杀虫活性植物

作物抗虫性是其自身具备的一种可遗传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利用杀虫活性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使害虫无法在寄主作物体内进行栖息、产卵、取食和正常发育,也可利用害虫嗜食有毒植物来对害虫进行诱杀。目前在生物技术支持下,可以将杀虫活性植物的基因导入多种作物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品种,以此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1.3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具体可以采用人工方法来培养病原微生物,并制成微生物农药制剂,将其在田间喷施,能够防范害虫。目前研制的多种防治害虫的生物制剂在田间试验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部分制剂能够在田间自然繁殖,起到长期保持防治效果的目的[1]。

1.4特异性昆虫控制剂的利用

具体利用昆虫性引诱剂或是昆虫生长调节剂来进行害虫防治,但此方法只能防治害虫种群的特殊群体,无法达到全面防治,还需与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

1.5微孢子虫的利用

微孢子虫作为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其能够感染所有动物,利用微孢子的特性使其在害虫种群中传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为害的效果。利用微孢子虫进行害虫防治,具有持续、低耗、环保等优点,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而且人畜无毒。

2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2.1运用生态微系统防治病虫害

农业害虫种类较多,且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存在差异性,因此在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针对农作物种植方式进行合理改变,摒弃传统的种植方式,通过合理布局,基于品种之间的内在联系来采取有效的种植措施,提高农业病虫害防治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提高植被覆盖面积,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病虫害防治能力的提升,且通过引入多种微生态系统,进一步增强抗虫害水平[2]。针对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间距进行有效调整,增强农田抗虫害的能力,避免病虫害传播,通过合理布局来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另外,还要科学对农作物进行组合种植,能够对病虫害的产生和传播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2.2多品种混种或间套种植

采用农作物多品种混种、间作和套作的种植方式,可以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防止农作物病虫害,保证农业生态的稳定性。具体制定农作物混种、间作和套作的技术指标,宜在同一田块上分行或是分带种植2种以上农作物,且为了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中播种后季农作物,可以实现生态空间的集约利用。另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农作物存在的主要虫害、昆虫、寄生虫和天敌制约病虫害繁育的因素,科学把控农作物生长,促进低层农作物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生态的稳定性,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3]。

2.3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防治病虫害

该项目是目前较为新型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具体可以通过运用农业生物遗传技术,将能够杀死病虫的基因移入到农作物原生质体内,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也可以利用杂草生物防治技术,其是利用植物病原菌来对农业病虫害进行防治。在具体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可以通过微生物、生物遗传、移入抗病基因等方法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有效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2.4综合运用生物防治技术优化生态体系

农业虫害防治篇5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根据“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按照“提质扩面、整体推进、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努力创建“三赢”(农民、机手和服务组织三赢),提升抗御农作物病虫灾害的整体能力和科技水平,提高保证农业丰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全县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13家以上,其中防治面积3万亩的服务队组织2家,防治面积5万亩的服务组织1家。全年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2.6万亩。

(一)创建8个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万亩示范片,面积150310亩。

(二)创建2个脐橙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万亩示范片,面积50068亩。

(三)创建2个烤烟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千亩示范片,面积9830亩。

(四)创建1个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万亩示范片,面积10500亩。

(五)创建1个茶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千亩示范片,面积5120亩。

三、技术要求

(一)水稻实行“八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播期、统一收费、统一施药、统一施肥、统一管水、统一机耕机收。

(二)柑橘、玉米、茶叶、烤烟实行“六统一”。即: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病虫监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控技术、统一规范作业。

(三)科学合理选用农药。严格按照《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品种》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注意轮换使用农药。全县专业化统防统治所需农药实现由县植保技术服务中心统一采购。

四、工作内容

(一)防治面积、地点、组织

1.水稻。实现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15.3万亩,其中:授权县万家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合作社在玉溪镇、五岭乡、赤石乡、里田乡、白石渡镇、杨梅山镇、瑶岗仙镇、平和乡等8个乡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8830亩;授权县一六利民农机专业化合作社在一六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1023亩;授权县良种繁殖场在笆篱乡、白沙圩乡等2个乡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9590亩;授权县白沙圩乡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白沙圩乡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8613亩;授权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栗源镇、长村乡、岩泉镇等3个乡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2689亩;授权县关溪乐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关溪乡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5619亩;授权县黄沙镇昌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黄沙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8034亩;授权县盛业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黄沙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5220亩;授权县黄沙优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化合作社在迎春镇、梅田镇、麻田镇、浆水乡等4个乡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8396亩;授权县天塘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天塘乡、莽山瑶族乡等2个乡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5300亩。

2.脐橙。实现脐橙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5万亩,授权县加法果业有限公司在城西万亩脐橙示范园、梅田上寮生态农庄开展脐橙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3.烤烟。实现烤烟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1万亩。其中授权县黄沙镇大凤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县盛业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黄沙镇开展烟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000亩;授权县白沙圩乡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白沙圩乡开展烟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830亩。

4.玉米。实现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1万亩,授权县天塘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天塘乡开展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5.茶叶。实现茶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5120亩,授权县莽山瑶族乡高仙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莽山瑶族乡开展茶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防治要求

1.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和机防队。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采取灵活有效的扶持政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村能人、农药经销商等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由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设立村级服务站、组建机防队。服务站挂牌统一格式为“×××公司(协会、合作社)××村服务站”,要将《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标志》及释义悬挂在服务站显眼处;《机防队服务公约》、《安全用药技术操作规程》、《承包合同》等规章制度要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服务站应设立农药贮存室、配药室、药械存放室等。服务站站长和机防队员各司其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在病虫害防治上切实做到固定专人使用、固定药械施药、固定防治农户、固定防治田块的“四定”防治。

2.规范收费标准。水稻全程承包服务收费指导标准是:早晚双季稻180~200元/亩,单季早稻80~100元/亩,单季晚稻90~100元/亩,中稻120~140元/亩。脐橙全程承包服务收费指导标准220~240元/亩。茶叶全程承包服务收费指导标准70~80元/亩。玉米全程承包服务收费指导标准40~60元/亩。烟叶全程承包服务收费指导标准100~120元/亩。要求早中稻、柑橘、茶叶、玉米、烟叶4月底前、晚稻7月底前签订完承包合同,力争农户一次清防治服务费。

3.签订承包合同。遵循公开公平、自愿互惠、友好协商的原则,做到收费标准、主要技术措施预先公示,与农民签订好承包服务合同,明确各自职责。

4.加强档案管理。与农户签定的承包合同、病虫发生实况、施药配方、施用农药品种、数量、施药时间、人员、天气情况、施药效果检查情况等都必须记录在案,实行档案管理。

5.“三赢”示范带动。“848”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各乡镇高产示范片要实行统防统治整村推进。鼓励协会、合作社、种粮大户、种植能手参与统防统治,示范带动其他农户,努力实现“三赢”。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2012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丁邦柱任顾问,县政府副县长李定邦任组长,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处级干部王力争任副组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段满徕及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农经局、县农机局、县气象局、县烟草办等单位负责人和各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副局长肖康海任办公室主任,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邓三红任办公室副主任。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负责抓好本乡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要安排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经费,保障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正常运转;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要安排一定的经费,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开展。县农业局要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规模,提高防治效果。对连片超过5000亩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给予5元/亩的奖励,对连片超过2000亩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给予2元/亩的奖励。

农业虫害防治篇6

1.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试剂发展以来,就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而我国长时间以来,农药对于农作物的防治就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最主要的技术。农药的使用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效果,但是对于农药防治而言预测预报的准确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农业防治之前,需要对田间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发生的规律,这些是作为病虫害防治的依据,在了解到这些数据以后,采用网络测报方式,对病害进行积极防治;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用农药是否对粮食安全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以及农药是否会危害环境,同时农药的混合使用是否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农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保证合理性,严禁出现随意使用农药,农药需要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方能达到防治效果。

1.3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物理机械防治通常是指借助物理机械设备与工具等来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新时期下,机械光学以及放射物理等是比较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建议

2.1采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技术都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发展,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也是这个道理,要想对农作物病虫害取得更好的效果,引进先进的技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最大程度的发挥新技术。例如在农作物病虫害生长繁殖问题是昆虫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在繁殖期采用措施进行扼杀,无疑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2不断完善农药产品市场长期以来,我国都在使用化学试剂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这是因为化学实际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好的功能,但是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农药乱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从而导致了预期效果和理想效果相差甚远,甚至会出现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加大农药生产和监管力度,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药的能力,保证农民利益。

2.3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作用新型农药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新型农药能够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环境以及对于粮食的污染较小,因此需要积极的普及对新农药在广大农民之间的使用。做到这一方面的工作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正确的引导,结合病虫害的知识,做好示范点的推广,方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农业虫害防治篇7

要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必须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来治理农业病虫害。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经济角度,这都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方法。

一、农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农业病虫害发生潜在危害性大,传播广泛,各种农作物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各种材料可能带来不同的病虫害,一旦这些病虫害在某地区发生为害后,就有可能传播到其他不同地区、不同的作物上,给这些病虫害传播到大范围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由于虫害病害种类多样,一般虫害、病害发生多是多种害虫、多种病原物共同侵染为害所致,症状复杂,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困难。

二、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内容

农业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在病虫害预测、诊断以及调查危害的实际情况、分析发生流行的条件和规律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通盘考虑,将植物检疫、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防治手段和措施加以优化组合和协调运用,探求一种综合防治方法,充分把握农作物生长的生理时期和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时期,经济、有效地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昆虫学家马世骏这样定义:“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

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包含着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与资源保护学等多个学科视角的理论思想。从生态学视角看,农业的高产稳产必须建立在植物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司的协调基础上,从而建立或保持最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不断促进和培养环境资源。从经济学视角看,要充分重视自然控制因素,有计划、灵活地选用必要的防治措施,讲求实效,降低生产成本,把害虫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从环境与资源保护学视角看,根据环境保护原则,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农药,尽量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以至整个生物圈的有害副作用,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注意问题

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或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创造抑制病害发生危害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存在繁殖的条件,因地制宜,优化协调各种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治理。

因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利用自然天敌,可通过人工繁殖、引进、移植天敌等技术进行生物防治。第二,要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做好田间及时排灌和清理工作,可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有效控制病原生物的侵染。第三,要把握最佳时期防治,同时强化预警和监测机制。第四,科学使用生物制剂,研发高效、低毒、低残毒生物农药。第五,合理运用转基因技术,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发生。

四、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法律思考

(一)现行法律政策的缺失

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涉及政策法律较多的就是植物检疫防治。植物检疫防治方法也称为法规防治方法。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首部以动植物检疫为主题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实施条例》,规定了检疫职权问题、检疫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具体问题,还颁布了若干具体的办法和名录,出台了与国内动植物检疫直接相关的众多规范性文件,其中最具约束力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对疫情的预防、产品的检疫和紧急防治等制度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然而与很多国家诸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相比,我国的立法起步晚且不完备,国外的动植物检疫立法较早,在实践操作中又附之配套法规、检疫规程,这些都值得我国进行学习和借鉴。

此外,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只要求“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和“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没有对污染防治的具体监管、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作出详细规定,有待于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存在着法律效力不强、条例内容滞后等问题,呼吁《农药法》的正式出台。

随后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虽然规定:“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种子、农业机械等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登记或者许可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资料的安全使用制度,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其他禁止使用的产品。”以及“健全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加强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杂草、鼠害防治”,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进行农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问题,立法尚有不足。

2009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制定。”但是农药残留的具体标准尚没有作出规定,需要严格掌控农药残留的具体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发展较快,然而却没有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对此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段子渊处长出席北京生命科学论坛第四次会议时,呼吁尽快出台《转基因法》,将各个部门的十多个条例统一在一起,以便引导转基因产业迅速壮大,同时加强安全管理。

除了上述立法的不完善,没有一部关于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和强制保障力;也存在体系上的缺陷,尚未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起包括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经济激励措施等在内的政策和法律体系。而且我国各级政府以及分管部门行政监管不力,对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不足,缺乏相应的惠农益农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国家和政府缺乏对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法制宣传,市场监管缺失,使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认识缺位,维权意识淡薄,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我国的综合防治法制体系

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当务之急就是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政策和法制体系,学习国际先进的理念和理论,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框架体系内的法律法规,出台惠农益农政策,确保资金技术扶持,加强预警监测机制,完善各种配套制度,严控市场流域,大力研发生物农药和转基因技术,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得到全面有效地推行。

农业虫害防治篇8

针对上述情况,各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措施,把水稻病虫害防治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措施来抓,有效控制了病虫危害,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也应当看到,有的地方水稻病虫害还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甚至出现了区域性大暴发,这既有自然气候的作用,也暴露出了一些乡镇和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准备不足。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往往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常常是等到出现病虫害后才回过头来反思,研究解决办法,没有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没有把握生物灾害的发生规律,导致病虫害防控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二是技术准备不足。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控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系统的跟踪研究。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气象、环境、耕作、栽培等因素变化与生物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病虫发生和危害规律,集成和应用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技术。然而,目前,我们对机械收割、免耕栽培、秸秆还田等措施可能带来的植保问题以及台风频繁发生对稻飞虱迁飞路线和发生区域的影响,还缺乏对策措施和前瞻性研究。

三是应急准备不足。**年褐飞虱大暴发和穗颈瘟大流行,社坛镇大堡片水稻大面积绝收。就其原因主要是监测预警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监测预报不到位;有的地方虽然监测到了,但信息上报机制不健全,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重视和进行相应准备。褐飞虱暴发初期,一些地方防治指导和宣传没有跟上,农民不知道如何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大暴发以后,各级政府组织农民进行全面施药防治,出现了有效药剂供应不足问题,有些地方急于把稻飞虱压下去,又出现了重复用药甚至滥用药剂问题。这反映出我们应对重大生物灾害暴发的机制不健全,信息传递、应急动员、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没有到位。

今年,我县水稻生产采取了一些新的增产技术,全县水稻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气候条件等原因,水稻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预计发生面积142万亩次。由于5月份的几次暴雨天气,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从南方提前迁入我县,三建、龙河、江池、武平等乡镇田间虫量剧增。迁入时间早、数量大、峰次多,平均百丛虫量是去年同期的21.6倍,最高达405头/百丛,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水稻病虫发生和危害形势,站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着力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

今年的粮食生产要实现恢复性增长的目标,必须扎实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争使迁飞性、流行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力争使迁飞性、流行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其他病虫不大面积扩散危害,单个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5%以内。防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方针”、贯彻“两个理念”、突出“三个重点”、搞好“四个结合”。“一个方针”,就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两个理念”就是进一步贯彻“公共植保理念”和“绿色植保理念”。要充分认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公共服务性质,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控。“三个重点”就是突出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四个结合”就是系统监测与群查群报相结合、源头防控和区域治理相结合、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应急防治与综合防控相结合。为此,要着力抓好几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要抓好宣传引导。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科技赶场、印发资料、出动宣传车和召开现场会、院坝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今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流行趋势和防治要领,引导农民及时防治、科学防治、有效防治。做到“四个到村到户”,即:认识问题的解决要到村到户,防治技术的培训要到村到户,防治工作的指导要到村到户,防治所需资金物资的解决要到村到户。

第二,要抓好监测预报。今年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是“两迁”害虫(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和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县植保部门要加强病虫害发生的长、中、短期趋势预测,及时病虫情动态。各乡镇农服中心要确定专人,认真开展病虫情普查工作,定期向县农业局上报普查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发展群查群报,建立群众监测点,通过知识宣传和采取测报激励措施,鼓励农民群众监测和报告病虫发生情况,力争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把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第三,要抓好技术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改善作物生态环境、合理施肥管水等农业防治措施,全面推行科学防治。一是要开展好田间技术指导。各镇农技服务人员要深入农村基层,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要不厌其烦地向农民讲解防治技术,做到指导到田头、服务到田头,将防治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为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及时开展提供技术保证。二是要抓好示范片防治。县农业局要加强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防治组织化程度。重点抓好高镇、十直、社坛三个市级科技兴粮示范镇的病虫害防治。各乡镇要重点抓好粮食高产示范片病虫害防治,通过以片带面,促进全县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三是要引导科学合理用药。从稻田生态出发,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措施,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技术,保护病虫天敌和生态环境,减轻农药残留和药害,尽量避免水源和面源污染。四是要掌握好防治关键时期。稻飞虱的防治关键时期是孕穗期施药预防,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关键时期是3龄前(即卷叶初期)施药。稻瘟病的防控重点环节是孕穗末期(破口初期)至齐穗期,主要预防穗颈瘟发生。对于水稻螟虫,要在螟卵盛孵期内,以正处在孕穗期的水稻为防治重点,抓住破口初期,及时施药防治;稻曲病的防治关键时期在水稻破口前5至7天。

第四,要抓好统防统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水稻重大病虫害具有种类多、早期症状不明显、流行速度快、发生地域广等特点,如果到爆发流行时再防治,已错过防治最佳期,其防治的专业性、技术性、时效性都很强,农民一家一户难以有效开展;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外出,病虫害防治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科技含量下降、施药技术落后、农药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残留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以企业、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依托的多元化、专业化防治组织,在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在重大病虫暴发前,全面开展预防性的统防统治;在区域性暴发时,及时开展应急性专业防控,解决一家一户难以按统一时间、药剂、剂量开展病虫害防治的问题,防止出现你防我不防、一户漏防危害四邻的情况,控制病虫害进一步传播扩散。

三、切实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各乡镇要成立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指挥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增加投入,落实防控措施。要加强病虫监测动态信息交流,建立健全病虫害测报信息上报制度,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从6月初到8月底,要实行值班制度,每周上报一次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发展趋势和防治情况,特殊情况要随时上报。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制定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应急预案,做好应急防控准备。要建立病虫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凡因病虫防治工作不力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物资储备,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和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及其发生特点,搞好高效对路药剂的生产供应和余缺调剂,确保主要病虫防治季节主治药剂不脱销断档,确保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农业部门要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牵头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对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机制、资金物资、技术措施、专业防治等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县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

四、关于当前的其他几项工作

农业虫害防治篇9

前言:设施农业从出现至今使农业经济效益大大提升,但从其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农业经营的发展,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当前制约设施农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下文就对如何防治设施农业发展中的病虫害进行研究。

1.设施农业发展状况

1.1 高速发展

设施农业的出现时我国农业发展的体现,科技的进步促使设施农业高速发展,自身的发展质量与发展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使得设施农业飞速发展,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设施农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2 发展的不足

农业生产技术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足。从其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运用不够恰当,很多农业生产者忽略了自然发展规律,为了经济效益采用了极端的生产方式,尽管短期的效益有了提升,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长远的问题,导致生产系统紊乱,影响农业的长远发展。

1.3 改进中进步

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一种先进的生产形式,设施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未来农业发展中,设施农业的作用同样不容忽略,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的病虫害问题,增加土壤肥力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增加了农药的药量,降低病虫害滋生的可能,这些对设施农业的进步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设施农业为病虫害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2.1 病虫害程度增加

在传统农业发展中,生产方式也以传统方式为主,在这样的方式下,病虫害逐年下降,也满足了人们对农作物的基本需求,但设施农业属于违背自然规律的作业,病虫害必然会增加,无法发挥设施农业的优势。

2.2 给病虫害的生存创造了环境

设施农业大多采用温室生产的方式,这样的环境促进农作物更快更好地生长,其农业产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这样的环境病虫害生长也更加迅速。在自然条件下,无法越冬的害虫在这样的环境下都可以存活,这严重制约农业生产质量的提高。

2.3 病虫害种类增多

由于设施农业的作业方式、作业环境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作物品种可以反季生产,这种生产问题导致病虫害种类也随之增多,增加了防治的难度,蔬菜病虫害种类的增加不仅是设施农业发展方面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整个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才能更好地促进设施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3.防治设施农业病虫害的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防治设施农业病虫害的工作迫在眉睫,必须要引起农作物管理人员的重视,针对上文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以防治。

3.1 选择优良的品种

从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来看,除了有生产方式的原因外,作物品种的选择上也存在问题,如果品种不当,后期的管理必然会产生问题,这就要求设施农业生产人员必须选用较为优良的品种,注重其抗病性,使其可以更好地发展。

3.2 合理的进行施药

滥用农药是设施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很多生产者将产量作为第一目标,忽略了其他管理工作,国度的使用肥料、农药,严重影响土壤质量,不利于长远的生产工作,对此,设施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好肥料与土壤间的关系,合理控制好施肥量,合理用药。针对用药不均的现象,可利用药物粉尘进行喷洒的形式能有效治理蔬菜的病虫害。对于容易寄生在土壤中的病虫害,应该采取治理土壤的方式。二者互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好地治疗效果。

3.3 抓住病虫害治理的时机

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都可能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这就要求生产人员抓住农作物生产的最佳阶段,加强预防。育苗期是病虫害侵袭的关键阶段,此时种植者要及时的进行治理,此外,在幼苗期的农药喷洒必须掌握方式,保证喷洒的均匀性,让作物都可以接触到药物,以期更好地治疗。最后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控制问题,保证作物生长。

结束语:

总之,要想使设施农业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唯有做好这一工作,才能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才能达到预期的产量,才能确保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设施农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农业虫害防治篇10

    (一)发展粮食生产的迫切要求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被人总结为“993861部队”,农业劳动靠老人、妇女、儿童来完成是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当前的粮食生产,已经解决了耕作、移栽、除草、收割等一系列高劳动强度的难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由于劳动强度大、专业技术性强、存在作业安全风险等原因,在青壮劳力大量外出的情况下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最重要因素。专业化防治能够解决劳动强度大、防治效果差的难题,能有效遏制耕地抛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维护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受群众欢迎。

    (二)应对日益严峻病虫害形势的客观需要

    因为对病虫害防治知识的欠缺,面对众多的农药品种、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经销商不负责任的推荐,农民往往无所适从,农民乱打药的情况相当普遍,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成本上升,防治效果下降,对农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受自然、气候以及栽培条件变化的影响,常规病虫害呈逐年加重发生态势,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呈大发生态势,甚至暴发成灾。2000年-2008年湘潭市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由1100多万亩次上升到2000万亩次左右,只有发展专业化防治,推行统一、快速、高效、准确地联防联治和统防统治,才能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危害损失,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继续实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工作要求。2008年10月农业部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提出“按照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到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到201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50%”的目标任务。

    湖南省农业厅在2008年提出“通过3年-5年努力,实现全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达到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80%以上”的总体工作目标。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下发了湘政办发[2009]1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通知”,对全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要求。

    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发展现状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湘潭市以湘潭县、湘乡市为重点,分别在湘潭县云湖桥镇、杨家桥镇、茶恩寺镇、湘乡市毛田镇、虞唐镇建立五个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重点示范区,示范面积在5000亩以上。同时,要求韶山市农业局、岳塘区农业局各办1个2000亩以上的示范点。全市各农业乡镇分别办1个500亩以上的示范点。示范区、示范点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农业部门管理服务”的原则,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以双季稻全程承包服务形式开展专业化防治。

    (一)杨家桥镇示范区

    杨家桥镇示范区是由杨家桥镇农技站组织成立杨家桥镇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协会,由村级种田能手自发组织成立机防队,各机防队集体加入协会,由协会负责技术指导、供药、防效调查,自愿、合作形成的专业化防治队伍。是目前我市效益最好、效果最佳、纠纷最少、责权利最明确的一个专业化防治服务队伍。目前已有五个村发展4个机防队8个机防小组,实施全承包服务面积6700多亩。

    (二)虞唐镇示范区

    虞唐镇示范区是由个体经销商邓检云组织成立的“虞唐镇大胡子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实施。合作社以发放会员卡的形式发展会员。入会会员实行刷卡购农资,各会员帐务实行电脑管理,分户单独记帐。年终根据会员的年消费额实行3%~10%不等的返利。目前,该合作社入会会员达8000户左右,全年开展专业化服务面积近1万亩,全包服务按160元/亩收费,半包(包药)服务按90元/亩收费。全程承包服务面积5000亩左右,开展半包服务面积5000亩左右,目前是我市规模最大的个体专业化服务组织。

    (三)茶恩寺镇示范区

    该示范区是由农机专业户与农资经销商联合成立的“湘田水稻种植合作社”。农户自愿入社,由合作社实施统一机耕、统一机收、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防治的高度专业化合作组织,目前已发展水田面积2000多亩。

    (四)毛田镇示范区

    毛田镇示范区是由毛田镇水稻种植合作社为主体单位负责实施,毛田镇农技站负责技术支持。日前该合作社拥有专业化防治机动喷雾药械100台,在万山等10个村105个组对3290户农户实施全承包专业化防治服务,全年服务面积5291亩。入社农户由合作社出资按服务面积与保险公司签订农业保险合同,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专业化防治服务单位面积效益不高、风险过大的问题。由于毛田是我市稻瘟病老病区,在今年稻瘟病严重发生的情况下,毛田镇专业化防治丘块与非专业化防治丘块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差别,专业化防治已深入人心,要求入社的农户十分踊跃。

    (五)云湖桥镇示范区

    该示范区是由长沙市泽丰农贸有限公司以典型的公司模式运作,在云湖桥镇建立专业化防治服务站,由公司与农户直接签订服务合同,以双季稻全程承包模式(包供药、包施药)开展服务,全年每亩收费165元。全年实施双季承包服务面积2600亩左右。防治效果较农户自防丘块明显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经验借鉴

    (一)必须坚持市场化发展的方向

    推进专业化防治,首要的问题是培育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是经济实体,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防治组织要能够独立有效承担防治责任。同时要坚持群众自愿,政企分开,不搞行政强迫,政府相关部门职责只能是引导、服务,决不能创办服务实体,否则就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地位不超脱,责任不清晰,监管不落实,服务不到位,势必难以健康发展。

    (二)必须坚持防治组织多样化发展的道路

    推进专业化防治,绝不能用行政命令固定某一种发展模式,必须根据实践情况,寻找适合我们湘潭发展的路子。湘潭属于丘陵地区,多山、多冲,地势不开阔,各地栽培情况、禾苗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差异很大,专业化防治风险也较大。试点中我们没有照抄照搬湘北地区大公司、大面积防治模式,放手让各地尝试。根据试点示范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杨家桥的协会模式,还是云湖桥的公司模式,或者毛田、虞唐、茶恩寺的全合作社模式,甚至三、五个农民自发形成的民间机防队,都表现出了很好的发展生命力,其关健在于不断借鉴经验,逐步发展壮大。

    (三)必须坚持地方化管理

    专业化防治的关键是要组建好基层作业队,选好队长。队长必须由当地群众信得过、具有一定业务素质、能够较好处理各种矛盾、能够依照操作规程组织实施专业化防治的人担任。机防组织必须将防治费收取、纠纷的处理、防治具体组织等方面的经营管理责任落实到当地的责任人,实现专业化防治的民间化治理,以“港人治港”的办法来解决服务过程中的矛盾纠纷。

    (四)必须强化农业部门的引导和管理职能

    农业部门要指导专业化防汉组织制订章程、科学规划机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拟订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合同文本、配置先进药械、联系农药供应渠道、规避风险措施,争取乡村基层组织支持,为专业化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要及时组织机防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使防治人员能够掌握基本的病虫识别和测报、农药使用、防治效果调查、施药器械使用维护、劳动保护等方面知识以及农药管理和植物保护方面法律法规,为今后持证上岗做准备。

    要制定出台管理规定,加强农药的管理,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妥善收集处理废弃物;执行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建立病虫防治档案,详细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防治情况和药后效果调查情况,落实防治责任,确保防治效果;严格劳动保护管理,实行统一着装防护,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要强化防治服务。实行农技人员联系作业队制度,加强专业化防治指导。联系人员要认真参与和指导作业队病虫测报、防治方案制订、防治效果调查等方面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防治中出现问题。

    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投入,以奖代投推进专业化防治的发展

农业虫害防治篇11

2.培育壮苗,注意防治苗期病虫害。改阳畦育苗为中棚或温室电热育苗,既要采取高温促根,又要进行低温炼苗,育苗房与生产棚、室分开,用无病虫园土育苗。苗床施足优质肥料,加强管理,培育无病虫壮苗。

3.清洁田园,烧毁病虫残株。蔬菜生长期间,发现病叶、病果、病秧,应及时清除出田,深埋或烧毁。

4.深耕晒垡,减少田间病虫基数。菌核病的菌核被埋入深土中,子囊盘不能长出,害虫蛴螬因深耕翻到地表被暴晒死亡或冻死。

5.采用配方施肥,以优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足底肥。追肥时,增施磷、钾肥,适当施氨肥,如液氨、氨水、腐殖酸氨、氨化磷酸钙等。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缺钙,番茄脐腐病易发生;缺锌,病毒病可能加重;所以不能偏施氮肥。

6.合理布局和轮作、间作套种。如秋白菜远离秋植甘蓝、菜花、萝卜地块,可使病毒病发生减轻;春露地番茄、青椒田与早玉米适当套种,可减少病毒病和日烧病;黄瓜与莴苣或甘蓝间作,黄瓜危害减轻;番茄与芹菜、韭菜间作,白粉虱发生减轻。

7.调节播期和种植密度。在不影响蔬菜生长的同时,有的蔬菜可通过早播或晚播,避开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从而减少危害。如春甘蓝选用早熟品种适当早定植,早收获,可避开菜青虫的危害。种植密度要适宜,种植过密、湿度大,利于霜霉病、叶霉病、晚疫病发生;种植过稀,又利于蚜虫发生和病毒病危害。

8.嫁接栽培。对不能实行轮作的保护地病害,如黄瓜枯萎病、茄子黄萎病,可将黄瓜与云南黑籽南瓜嫁接,将茄子与野生水茄或赤茄进行嫁接,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

9.改变土壤酸碱度。蔬菜根肿病、青枯病等病害,多在酸性土壤中发生。可预先测土壤酸碱性,对酸性土壤适当施石灰可减轻病害。

农业虫害防治篇12

在农业发展历史中,农业先后经历了刀耕火种、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以及现在正在积极探索的生态农业,无论哪种农业形式,其在世界各地的起源、发展皆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为减少病虫害干扰、提高农业生产产量与质量以解决温饱问题而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使这些污染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不断积累并超过其自身的自净能力,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和功能,而导致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受损。而生态农业可以缓解农业环境继续恶化。农作物病虫害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受到病虫害胁迫的概率将显著增加 [1]。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再使用化肥农药等,从而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提出与之相对应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与技术势在必行。

 

1 利用“3S”技术监测病虫害

 

“3S”技术分别是指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1.1 遥感技术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技术已经能快速地为农业、林业、地质、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数据。将高光谱遥感应用于农业中,其数据能准确地反映田间作物的生物化学参数(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等)以及生物物理参数(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等)的光谱信息。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农作物外部形态的变化和内部生理变化。外部形态变化包括有落叶、卷叶,叶片幼芽被吞噬,枝条枯萎,导致冠层形状发生变化;内部生理变化则表现于叶绿素组织遭受破坏,光合作用,养分水分吸收、运输、转化等机能衰退[2]。当农作物受病虫害危害后,会发生病虫害的光谱响应(可见光区域的反射率上升,在近红外区反射率下降),从而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遥感监测提供支持。

 

1.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应用于农业资源信息管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作物估产和监测及农业病虫害监测与管理等领域。 GIS的数据管理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库管理,在监测病虫害时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库的优势,将地形图、水系分布图、交通图等普通地图以及在其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用途制成用于反应自然要素的专题地图(如土壤类型图、气象图等)作为空间数据库,把病虫害种类与习性、发生数量、发生地点、危害程度与特征以及相关气象资料建成属性数据库,通过地图叠置操作与空间分析生成用于指导农业病害虫监测与管理的预警系统。从而对病虫害的发生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预报不正常状况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按需要适时地给出变化和恶化的各种警戒信息及相应的综合性对策[3]。

 

1.3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危害较大的病虫害区域定位,为农业管理人员提供精确的空间坐标以找到灾害发生点的准确位置并及时做好相关措施,从而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因而越来越多的用于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调查。此外,将GPS 与RS、GIS相结合构建用于病虫害发生动态与分布的实时监测系统已成为农业病虫害监测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2 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

 

2.1 种植抗性品种

 

农业生态系统中各作物品种间生物特性不同使得不同品种抗病虫害的能力存在差异,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防御机制来达到抗病虫害能力。选用对害虫具有抗性的作物进行种植,不但可以发挥作物自身对病虫害的调控作用,而且控制效果持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技术应用在抗性育种,改变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育种速度慢的缺点,这也为种植抗性品种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2 保护与利用天敌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由于生物之间存在竞争、捕食、寄生等关系致使有害生物存在着许多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所以保护天敌并加以利用这些自然因素对害虫实施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措施。通过优化田间微生态环境,利用边缘效应在田间保留交错带和缓冲带,为天敌生存和繁衍的创造良好条件以及保证天敌安全越冬,可以达到保护的目的。稻田养鸭、鱼、蟹等农业模式就是利用天敌的原理,以达到防治稻飞虱、夜蝉、螟虫等害虫的目的。用于防治有害生物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等,例如用白僵菌防治棉铃虫等,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茶尺例蠖等,以核多角体病毒(NPV)防治小菜蛾等。

 

2.3 使用生物药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研发生物药剂成为一种新途径而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些生物药剂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昆虫激素。其中,植物源农药研究较多,从楝科、柏科、卫矛科等植物分离的高效活性均有杀虫作用,例如楝科植物苦楝分离出的川楝素可有效防治菜青虫、柑桔螨等。昆虫激素是由昆虫内分泌腺分泌到体外或由体液输送至全身各处的化学物质,按其作用方式分为两大类,即昆虫内激素、昆虫外激素。昆虫内激素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分为脑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等;昆虫外激素又称为昆虫信息素是昆虫进行信息交流的媒介,包括了集结外激素、追踪外激素、告警信息素、疏散信息素及性外激素等。由于昆虫激素具有易降解、专一性强、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已越来越受重视并广泛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昆虫内激素防治害虫的主要作用机理是破坏昆虫体内的激素平衡,导致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及生殖等过程受阻而使害虫畸形或死亡。昆虫外激素在实际应用中无需考虑其是否可以穿透昆虫包被在身体外侧的角质膜,因而使用较广,例如性外激素。

 

2.4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原理

 

农业生物多样性以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4个层次的多样性为基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而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物多样性系统为目的,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治有害生物、维持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与安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已成为研究热点。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有害生物的基础原理包括,群体异质效应、稀释效应、微生态效应、诱导抗性效应、物理阻隔效应、生理学效应和化感效应等7个方面[4];其方法为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生产农田中创建种内遗传多样性、种间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以实现时间多样化和空间多样化的生物多样性种植。时间多样化种植是指利用轮作换茬的作用,防止作物连作生长时生长迟缓、病虫害严重、作物产品数量与质量下降。而空间上多样化种植是指利用生物之间互利共生原理,进行简混套作(即间作、混作和套种)的种植模式。

 

3 利用物理技术控制病虫害

 

3.1 物理诱杀技术

 

物理诱杀技术是指利用害虫对各种物理因子(光、电、色、温度等)的趋避性,创造一种对害虫有害的方法或将其从原有生境驱赶,以达到防治害虫或病害的目的。昆虫对不同光的波长、光照强度等条件十分敏感,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趋光反应。例如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可以有效杀死天蚕蛾、红腹灯蛾、粘虫、豆荚螟、烟青虫、蛱蝶等。

 

3.2 改善栽培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