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4-03-20 08:57:03

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信息化管理篇1

1、档案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

1.1定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

1.2内涵

档案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第三,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要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大量投入文档的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且因无备份而又为每年不得不有的文档损失耽忧。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的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在已认知的低档平板扫描仪录入的方式下,大量文档的电子化进程是不可想象和解决的,且大量电子化文档如何管理、查阅、应用有待全面解决。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兀不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牛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又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明确了“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归纳其主要内容有: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研制、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区域网络,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并人国家信息网。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

3.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3.2.1档案的电子化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加强电子文档资料的归档工作,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查找利用。

3.2.2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需要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开发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档案目录的输入,保存。

3.3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化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档案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管理篇2

随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档案管理也从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步向信息化管理方向迈进。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过于复杂化,且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缺陷,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信息化档案管理不仅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还推动了档案管理工作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1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1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基于传统档案管理形式在信息化时展现状下存在的缺陷,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不仅能够打破传统档案管理对信息利用造成的约束,还能够使封闭式的档案管理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人们对档案信息的接收、了解和查阅。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档案,不仅能够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还能对档案信息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1.2 提高档案信息详实性和决策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信息详实性以及决策能力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档案信息量较大,又是人工收集、整理和统计,既无法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也难以对档案信息做出快速的决策。因此,档案管理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的详实度,还能够对信息做出快速、综合的决策,既能完整的管理档案信息,还能提高信息决策的正确性。充分体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在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 提高服务质量

信息化档案管理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检索能力,能够为人们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实现远程服务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有效性,还能丰富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和学习。从各个方面延伸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时效性,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服务质量。

2 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理念的制约

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展,促使社会各领域对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加。现代化建设发展是以信息化为载体来开展各项工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必须顺应时展的需要,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很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不适应,导致信息化档案管理无法有效实施。

2.2 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不彻底

信息化档案管理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但是有很多组织机构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但是却没有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结合起来有效利用,致使信息化档案管理没有得到彻底的应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经费等也是制约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因素。

2.3 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专业性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对用人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人才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种信息服务工作,在信息时展的需求下,必须发生转变。由于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影响,大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很多组织机构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的人员配置过于随意,以至于管理工作不到位,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得不到有效利用。

3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3.1 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

要想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思路和方法,以顺应时展的需求为最终目标。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信息的采集、处理、归档、保存等方面过于复杂,且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因此,要发挥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就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转变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高效性、准确性、便捷性。

3.2 强化保密工作,避免信息失窃

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以及保存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保密隐患,网络信息技术不是无孔不入的。因此,相关组织结构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需制定有效的档案管理保密机制,对档案管理网络设置使用权限,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的病毒防御能力,在对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和检索时,要设置条件限制,并及时更新系统,扩大档案信息的保密范围。总之,用制度来约束人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档案信息的保密性。

3.3 培养专业性人才,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随着信息化不断深入和发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必须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改善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就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专业性档案管理人才,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不断进步与发展。

4 结语

信息化档案管理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从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应用、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全面转变,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在当前发展形势下,信息技术应用和知识经济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档案管理既要符合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要满足信息时代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因此,不断强化和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档案信息化管理篇3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档案管理领域。因此,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信息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困境,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用翔实的档案信息支持决策和管理。决策及时正确,管理措施得当,要靠完整、可靠的信息和快速综合分析能力保证。对此,档案信息有其独特优势,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就是提前介入电子文件和管理工作中,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用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现代化,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档案管理自动信息化系统是一项运用多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档案管理自动信息化水平,加强对系统的协调组织、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基层的档案馆(室),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三、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体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节点是不可能组成先进系统的。

四、重点抓好数据库建设,以提高档案管理成效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地管理和方便地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五、重视人才管理,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计划地组织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研究专门人才成长、流动规律,以形成最佳人才结构,这些方面都需要给予重视。

六、客观务实地改进档案管理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体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

七、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

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首先应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为此应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一批急需的档案信息化标准,做到党群、行政、经营、生产技术档案、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设备仪器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的设计、底图、工程档案、人事档案等管理规范。加快研究和制订电子公文归档,形成有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

八、档案信息服务要网络化管理

网络化的管理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各类信息资源各立门户、分而治之的状态,将工程档案与文书档案、技术资料、图书、报刊等信息的管理融为一体。科技档案、文书档案、图书资料等信息通过网络融为一体,连成一片,形成包含各种信息资源在内的“公司信息资源系统”,实现所谓的“信息资源共享”。

九、加强安全防范,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实践证明,无论是信息系统的安全还是信息资源的安全,技术手段都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防护手段。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加密与身份认证技术等。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管理制度,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更改、丢失的可能性。这种更改、丢失并不像纸制档案那么容易发现。因此,电子档案的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严整的安全措施,从每一个环节解决信息失真的隐患。

档案信息化管理篇4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概念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含义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自动化原理等,对已有的档案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与系统的处理,以实现将档案管理资源共享与分类等功能。利用数字化与自动化技术对档案管理进行加工,根据不同的专业、行业特点,同时根据不同的标志、种类等进行分类,方便信息化的管理。

(二)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特性

1.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信息化而言,基础性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需要依托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将科学的信息技术与资源开发应用到位[1]。信息化的核心是资源网络共享,利用网络对档案信息进行传输、交换与共享。

2.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由于其自身独特的重要地位,使得逐渐成为了我国当下与日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之一,而对其的开发利用则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所在。

3.标准规范的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标准规范的建设,包括了对电子档案、电子图书、电子文件以及电子邮件等的规范标识、查询、存储、管理与使用等,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构建,从而形成一套定型的规范体系。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意义

(一)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有效沟通

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依托于纸质的文档,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也往往通过纸质的文件进行,不但信息在企业内部流通的效率低下,还极容易造成纸质文件的遗失或损毁,对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企业的损失也不可估量[2]。纸质文件的传输速度也是一大问题,很多的问题具有时效性,如果传输的速度较慢,那么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与损失会加大。因此在企业内部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将企业内部的信息统一的结合起来,汇集到一套系统中去,不但可以强化员工内部之间的交流沟通,还会显著的提升档案管理的速度与效率,同时更加的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共享的能力,对企业而言有着极大的利好。

(二)对工作效率的提高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法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出现错误,例如查询的系统不完善,对一份信息进行查询的过程较为的分散,每一个员工的查询内容均不相同,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对不同的任务进行处理,同时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人?T一般数量不多,更加促使了档案管理工作难以一对一的开展,造成了档案管理效率的下降[3]。而除了会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等现象发生外,还有可能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档案工作更加的不理想,造成了恶性循环。当实现了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之后,便可以利用计算机搜索引擎对档案信息快速的搜索处理,极大的提升了检索的效率,工作人员只需要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查询即可。同时查询的准确度也将更高,避免以往出现错误的查询事件发生。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与人力,加大对档案管理部门的投入,让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符合时代的需求,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三)降低成本

以往的企业档案管理主要依赖于纸质文件,因而每年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成本购买纸张,且由于数量众多,购买之后还需要足够的人力进行整理,过程中将耗费巨大的人力与物力[4]。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则会为企业减少一定的成本开支,工作人员只需要将信息录入进档案系统之中,并不需要较长的时间对文件进行整理归纳,节省了较多的人力与财力支出。在管理成本方面,企业的管理层作出决定之时,也不必依赖于纸质的文件传递,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及时的收取或发送信息,极大的提升了信息的时效性,提升了企业的工作运转的效率,避免正常的工作因为时间的延误而受到影响。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一)档案信息化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如今很多的企业只单纯的注重经济利益价值,往往忽视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很多企业缺少专门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盲目的认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会浪费企业的现有资源,缺少拥有足够专业知识的人才储备,导致了档案信息工作的专业性欠缺[5]。许多工作只流于表面,难以深入到问题的深入解答,造成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难以有效落实。

(二)缺少对档案管理信息化人员的专业培养

档案管理信息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构建成功,需要依托专业技术的人才培养,让更多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涌入进企业之中,参与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需要拥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优良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工作经验,对所需要工作的职责与任务详细的了解并明确。然而如今许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人员却欠缺专业的技术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均不过关。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一)建立统一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相对落后,纸质的档案管理体系已经被时代所抛弃,企业需要明确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与体系,对现有的混乱制度与不明确的标准进行必要的改革。不同企业之间的档案管理标准不一致也会导致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较为的困难[6]。因此积极的构建一体化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打造全新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将对企业之间的档案管理交流十分的有利,对企业日后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大的利好。

(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提高

档案信息化管理篇5

1、档案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

1.1定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

1.2内涵

档案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第三,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要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大量投入文档的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且因无备份而又为每年不得不有的文档损失耽忧。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的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在已认知的低档平板扫描仪录入的方式下,大量文档的电子化进程是不可想象和解决的,且大量电子化文档如何管理、查阅、应用有待全面解决。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兀不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牛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又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明确了“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归纳其主要内容有: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研制、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区域网络,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并人国家信息网。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3.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3.2.1档案的电子化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加强电子文档资料的归档工作,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查找利用。

3.2.2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需要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开发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档案目录的输入,保存。

3.3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化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档案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管理篇6

1.档案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

1.1定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

1.2内涵

档案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第三,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要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大量投入文档的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且因无备份而又为每年不得不有的文档损失耽忧。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的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在已认知的低档平板扫描仪录入的方式下,大量文档的电子化进程是不可想象和解决的,且大量电子化文档如何管理、查阅、应用有待全面解决。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兀不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牛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计划》又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归纳其主要内容有: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研制、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区域网络,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并人国家信息网。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

3.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3.2.1档案的电子化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加强电子文档资料的归档工作,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查找利用。

3.2.2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档案信息化管理篇7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提高资源交换的整体效率,而这种颠覆性的变革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档案作为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的档案以纸质为主,存在着材料多、查找困难、管理复杂等问题,为此必须要积极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保证档案信息化工作开展效率全面提高,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特点。

一、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人事档案存在造假在体制内,有许多工作人员为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和利益,往往在年龄、工龄、学历等资料方面存在明显的造假行为,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人事档案信息无法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致使人事档案毫无参考价值。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能够对当事人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也没有能够对一个人的工作履历、兴趣爱好、特长等进行详细描述,就无法充分发掘当事人的工作能力,导致人事管理工作开展效率不高。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信息内容没有经过核实就随意填写,也会导致档案资料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二)档案人员素质偏低档案工作事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优劣,所以必须要加强档案人员的素质培训。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不注重档案管理,在业务上不掌握信息档案无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软件。对档案信息进行快速的存储与应用,这样的问题就导致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效率不高等情况。在档案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这样也就使得档案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无法确保档案的充分利用。

(三)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滞后信息化管理质量水平受到影响,不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这样就使得档案工作流于表面,使得人事档案资料越来越多。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却不断降低,大量纸质档案也会占用大量的库存空间,致使有价值的档案却无法真正入库,严重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人事档案作为单位发展的重要记录,能够对行业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真实的反馈,从而有助于快速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单位的全面发展。在行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积累大量的历史影像文字资料,能够对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进行全面的反馈,通过完善的行业档案管理,能够为未来的查询提供更加方便的渠道。在档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而且许多的部门领导忽视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导致档案缺乏制度创新,也没有能够对档案制度进行妥善的优化与解决,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效率不高,无法被合理的利用。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其中硬件设施,包括网络通讯设备、扫描设备和大型服务器,但是由于这些设备的投入成本非常高,许多单位缺乏足够的预算,这样就导致基础设施不完善。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档案始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速度不断加速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的重要内容,尽管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信息服务意识淡化,很多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的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甚至以管理者自居,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服务意识,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广大职工提供重要的服务,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为用人单位和本人提供重要的服务,而且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架构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也能够对本人的职业生涯提供合理化建议,这样就导致信息化管理存在片面化问题其次,在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地区的档案部门并没有形成覆盖全国的档案信息平台,大多数的档案部门信息平台也没有与学校企业等相关部门紧密沟通合作,造成信息交换不及时、信息管理质量不高的问题,也不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硬件环境建设资金不够,软件环境开发水平不高,这样就使得档案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氛围并没有形成,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文化素养还存在许多偏差,这样也就导致软硬件的环境建设,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还有的单位在引入大量的基础设备之后,没有能够引入配套的软件服务,这样也会导致档案信息化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五)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信息化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不能够忽视安全隐私的问题。如果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使得计算机病毒黑客大肆入侵,不仅会造成信息安全受到破坏,也会导致信息资源泄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开展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一种表面形式,没有深刻研究档案的内部联系,也没有充分的对档案资料进行深入挖掘,造成大量的宝贵资料没有得到妥善利用。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时效性,但由于部分的管理人员自身缺乏责任意识,没有真实客观的对人事档案进行深入的管理,也没有对档案管理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无法发挥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要想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最主要的就是从领导人开始摒弃传统的落后思想观念,重视档案的重要价值,对档案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可以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在人事化信息档案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需要长时间的架构才能够顺利实现,所以要加强对人员的培养,通过对档案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把握人事化信息资料的基础知识,确保档案的操作水平全面提高。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培训,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正确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管理,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效率全面增强。要想进一步拓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最主要的就是聘请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对人事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及时维护。在发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处理,确保信息安全。

(二)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效率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好统一,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由单位领导制定明确的目标,通过对人员配置、资金投入等变量因素进行充分的统筹规划,这样才能够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严格按照既定的流程完善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利用数字化管理规章制度由国家档案局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对人事档案进行全面深入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重点突出,充分发挥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保档案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在人事化档案信息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系统性、安全性、规范性、效益性的原则,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信息化的管理保证信息系统得到全面优化,促进档案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三)加强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现阶段来看,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这样才能够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增强,通过制定合理的人事档案规划及目的能够确保各个资源项目得到优化,保障信息化系统的顺利开发,而且也能够改善人事档案,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确保在软硬件条件下,根据具体的网络环境来购置相应的硬件设施,保证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水平得到提高,在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时,还要确保硬件投入和采购满足网络通信安全等要求。各级单位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确保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拓展自身的知识,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支更高质量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团队。

(四)立足实际加强规章制度管理在新时期加强档案,不仅可以推动单位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能够保证人事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整合,为我国行业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随着互联网加的快速普及与推广,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将档案工作实现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能够对人事档案资料进行在线处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而且还能够探索出更加先进的管理系统,通过档案资源建设,可以确保档案管理内容更加完善。既能够方便更多的患者在线浏览,而且也可以提高人事档案的传播价值,还能够有效减少人事档案出现损耗的风险。许多珍贵人事档案在外界期间非常容易受到破坏,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通过信息化信息技术能够将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快速采集,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各种展览活动,确保人事档案资源的共享。

(五)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在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充分通过自身的工作,保证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档案管理服务。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一般通过图像的方式将档案进行存储和归档,既可以利用现有档案,又可以为今后提高档案文本转换提供了基础。加强档案内容建设,确保人事档案具有高效性、完整性、真实性,并反映行业的发展进程,提高人事档案的整体利用效率。如今的机构已经实施了人员招聘制度,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在日益增大,所以建立信息化的档案就变得非常有必要。在档案的过程中,由于引入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所以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新时期最主要的就是积极加强对档案工作进行深入的推广与普及,确保档案更加的高效稳定,满足人事档案的实际需求,在新时期,要积极加强对人事档案人才的培育,让他们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知识,保证档案资料录入更加的准确高效。建立安全保密法规,安全保密问题是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重中之重,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必须要积极推动档案工作的开展,确保人事档案资源的利用水平全面提高,顺应新时期的发展。在人事部门建立信息统一化管理的模式,多途径的开发档案信息,满足人事变动、工作调动、奖惩情况、年度考核和到龄退休等引起的数据更新需要,使人事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呈现完善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参考文献】

[1]李彬,马建荣.探索高校档案信息化——以宁夏医科大学为例[J].人力资源,2019(18):44.

[2]胡程.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3):158-159.

[3]黄毓晖.“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研究[J].城建档案,2019(11):24-25.

档案信息化管理篇8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提高资源交换的整体效率,而这种颠覆性的变革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档案作为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的档案以纸质为主,存在着材料多、查找困难、管理复杂等问题,为此必须要积极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保证档案信息化工作开展效率全面提高,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特点。

一、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人事档案存在造假在体制内,有许多工作人员为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和利益,往往在年龄、工龄、学历等资料方面存在明显的造假行为,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人事档案信息无法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致使人事档案毫无参考价值。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能够对当事人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也没有能够对一个人的工作履历、兴趣爱好、特长等进行详细描述,就无法充分发掘当事人的工作能力,导致人事管理工作开展效率不高。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信息内容没有经过核实就随意填写,也会导致档案资料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二)档案人员素质偏低档案工作事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优劣,所以必须要加强档案人员的素质培训。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不注重档案管理,在业务上不掌握信息档案无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软件。对档案信息进行快速的存储与应用,这样的问题就导致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效率不高等情况。在档案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这样也就使得档案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无法确保档案的充分利用。

(三)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滞后信息化管理质量水平受到影响,不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这样就使得档案工作流于表面,使得人事档案资料越来越多。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却不断降低,大量纸质档案也会占用大量的库存空间,致使有价值的档案却无法真正入库,严重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人事档案作为单位发展的重要记录,能够对行业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真实的反馈,从而有助于快速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单位的全面发展。在行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积累大量的历史影像文字资料,能够对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进行全面的反馈,通过完善的行业档案管理,能够为未来的查询提供更加方便的渠道。在档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而且许多的部门领导忽视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导致档案缺乏制度创新,也没有能够对档案制度进行妥善的优化与解决,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效率不高,无法被合理的利用。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其中硬件设施,包括网络通讯设备、扫描设备和大型服务器,但是由于这些设备的投入成本非常高,许多单位缺乏足够的预算,这样就导致基础设施不完善。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档案始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速度不断加速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的重要内容,尽管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信息服务意识淡化,很多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的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甚至以管理者自居,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服务意识,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广大职工提供重要的服务,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为用人单位和本人提供重要的服务,而且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架构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也能够对本人的职业生涯提供合理化建议,这样就导致信息化管理存在片面化问题其次,在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地区的档案部门并没有形成覆盖全国的档案信息平台,大多数的档案部门信息平台也没有与学校企业等相关部门紧密沟通合作,造成信息交换不及时、信息管理质量不高的问题,也不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硬件环境建设资金不够,软件环境开发水平不高,这样就使得档案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氛围并没有形成,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文化素养还存在许多偏差,这样也就导致软硬件的环境建设,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还有的单位在引入大量的基础设备之后,没有能够引入配套的软件服务,这样也会导致档案信息化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五)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信息化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不能够忽视安全隐私的问题。如果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使得计算机病毒黑客大肆入侵,不仅会造成信息安全受到破坏,也会导致信息资源泄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开展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一种表面形式,没有深刻研究档案的内部联系,也没有充分的对档案资料进行深入挖掘,造成大量的宝贵资料没有得到妥善利用。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时效性,但由于部分的管理人员自身缺乏责任意识,没有真实客观的对人事档案进行深入的管理,也没有对档案管理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无法发挥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要想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最主要的就是从领导人开始摒弃传统的落后思想观念,重视档案的重要价值,对档案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可以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在人事化信息档案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需要长时间的架构才能够顺利实现,所以要加强对人员的培养,通过对档案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把握人事化信息资料的基础知识,确保档案的操作水平全面提高。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培训,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正确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管理,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效率全面增强。要想进一步拓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最主要的就是聘请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对人事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及时维护。在发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处理,确保信息安全。

(二)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效率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好统一,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由单位领导制定明确的目标,通过对人员配置、资金投入等变量因素进行充分的统筹规划,这样才能够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严格按照既定的流程完善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利用数字化管理规章制度由国家档案局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对人事档案进行全面深入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重点突出,充分发挥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保档案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在人事化档案信息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系统性、安全性、规范性、效益性的原则,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信息化的管理保证信息系统得到全面优化,促进档案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三)加强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现阶段来看,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这样才能够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增强,通过制定合理的人事档案规划及目的能够确保各个资源项目得到优化,保障信息化系统的顺利开发,而且也能够改善人事档案,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确保在软硬件条件下,根据具体的网络环境来购置相应的硬件设施,保证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水平得到提高,在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时,还要确保硬件投入和采购满足网络通信安全等要求。各级单位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确保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拓展自身的知识,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支更高质量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团队。

(四)立足实际加强规章制度管理在新时期加强档案,不仅可以推动单位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能够保证人事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整合,为我国行业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随着互联网加的快速普及与推广,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将档案工作实现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能够对人事档案资料进行在线处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而且还能够探索出更加先进的管理系统,通过档案资源建设,可以确保档案管理内容更加完善。既能够方便更多的患者在线浏览,而且也可以提高人事档案的传播价值,还能够有效减少人事档案出现损耗的风险。许多珍贵人事档案在外界期间非常容易受到破坏,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通过信息化信息技术能够将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快速采集,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各种展览活动,确保人事档案资源的共享。

(五)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在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充分通过自身的工作,保证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档案管理服务。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一般通过图像的方式将档案进行存储和归档,既可以利用现有档案,又可以为今后提高档案文本转换提供了基础。加强档案内容建设,确保人事档案具有高效性、完整性、真实性,并反映行业的发展进程,提高人事档案的整体利用效率。如今的机构已经实施了人员招聘制度,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在日益增大,所以建立信息化的档案就变得非常有必要。在档案的过程中,由于引入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所以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新时期最主要的就是积极加强对档案工作进行深入的推广与普及,确保档案更加的高效稳定,满足人事档案的实际需求,在新时期,要积极加强对人事档案人才的培育,让他们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知识,保证档案资料录入更加的准确高效。建立安全保密法规,安全保密问题是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重中之重,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档案信息化管理篇9

1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线,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OA办公软件的应用及各种电子设备的投入使用,诸如文件的起草、核对、签发等工作全在网上办理,形成档案的形式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所以说档案的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室。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加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应用面越来越宽广,企业管理面临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变革,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左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档案检索方式是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系统中通过模糊查询、分类查询档案题名或题名关键字等方式检索到档案的档号,然后按照档号去库房相应位置调阅相关档案,占用大量时间和人力。信息化后,可直接在档案管理系统中通过查阅关键字后查看档案全文信息。据统计,信息化后档案管理人员的查档时间可节约40%,档案利用率将比传统档案管理的利用率提高5~10倍。

保护原始档案。档案信息化后,档案管理者可以向档案利用者提供电子版或打印稿供其查阅,这就减少了多次复印、翻阅对原始档案纸张造成的腐蚀和损坏,有效保护了企业的档案资产。

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服务效率。信息化后档案资源在一定权限内可实现共享,并能远程服务,时效性强,从而能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档案服务,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能提升档案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脱离了过去单纯的档案保管模式,转而成为企业的信息中心。

档案信息化管理篇10

1.1 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在过去,企业档案管理的实现是不同部门对其内部文件进行整理、分类并归档的过程。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则改变了这一状态,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将企业的文件,部门的基本文档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归档与管理的同步,将不同部门对于同一事务或者同一事务的不同角度的记录归入档案数据库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一体化。通过对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现公文和业务性文件整理与归档工作在同一时间完成,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节省劳动力,而且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可以从繁杂的工作中抽离出来,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加强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此同时,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部门也能够通过自动化系统对公文以及业务性文件的管理状态进行随时的掌控,以便尽快的做出指导,实现档案管理的预见性。

1.2 方便存储与查找

企业的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可以通过对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将已经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随时存储到服务器上。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他也可以把原有档案的扫描件存储到服务器上。这样,只需要通过身份验证,用户就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查找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即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资源,真正实现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给企业的工作带来的方便。

1.3 档案业务管理自动化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其全过程不仅包括统计、鉴定、借阅还包括了参考资料的编研工作,甚至是资料的销毁,这都需要管理人员定期对档案的情况进行分析,而且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对档案进行随时随地的管理,例如各种数据的统计、各种报表的打印、借阅登记、催还提醒等,这样可以便于领导或各部门通过电脑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避免了因为距离问题而造成的时间浪费。

2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不足

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逐步完成,而且投资较高。因此部分企业选择继续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而将资金更多的用于例如设备改造、产品销售等直接投资上,疏于对档案的管理,忽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导致管理人员缺乏经验、缺乏服务意识,使得档案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然而,事实上虽然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但是通过对档案的合理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忽视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2.2 档案管理信息载体的破损

在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磁性载体的电子档案成为继纸质载体的图文档案之后的又一重要管理对象。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许多企业实现了工程设计、施工和产品研发中的二维绘图、三维仿真模拟设计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常见的载体有胶片、磁带以及光盘等,这些载体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破损,例如自然老化、害虫的侵害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损伤等。这些都有可能严重影响文档等信息的使用,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运行出现问题。

2.3 标准化建设不够完善

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指的是在档案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过程中,必须有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对其进行指导。信息化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的相关信息为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提供了保证。但是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数据计算的标准却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以及工作程序标准、数据交换等标准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否则这些原本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因素将给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或资源共享造成诸多不便,甚至会严重制约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改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通过对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才能彻底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所有工作的顺利展开与进行都离不开规范的要求和对标准的参考,企业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是健全的管理制度与明确的部门职责,而同时这也是档案管理部门为企业提供更高级别的服务的先决条件。所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化的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尤其要制定档案自动化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的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3.2 加强监管工作

在企业建立局域网时,要有计划的实施档案一级管理,对于文件从形成到归档的全过程要实施监管,尤其是从文件行程的最初阶段,以保证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在可控范围内,使整个过程都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并努力贯彻执行。

3.3 理顺工作流程

不同企业的工作流程不一样,相应的档案管理自动化程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明确各部门工作的先后顺序,例如档案部门与文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避免走弯路。档案管理要与企业所讲

转贴于

求的效应原则保持一致,尽量以最少的投入来保证企业对于信息资源需求的满足。理顺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首先要做好数据收集与资料库的维护工作;另外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及时编写一些档案文件汇编,并提供企业领导用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3.4 实现管理工具的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管理篇11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与措施

一、关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不等同于“档案资料数字化”

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改革首先需要认清信息化的概念,所谓的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广阔运用,使信息资源成为核心,并利用信息网络,通过对相应人才的使用和政策对照,实现对信息的全面综合分析和管理。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实现对档案管理信息的全面分析和加强。但从目前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情况来看,由于这种管理方式较为新颖,并没有绝对完整的管理理论,导致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差,甚至有的单位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和档案资料数字化等同对待。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益问题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考虑效益的问题,其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样的改革方式最终对带来多少的GDP增值。利用对档案管理的全面优化,实现长远的巨大经济利益,并全面提升社会的综合经济效益。另外还要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效益考虑在内,并以此节省政府的行政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在对档案资料进行日积月累整理的时候,要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方法,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并全面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规范控制,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错误。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与档案管理体制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档案管理体制其中包括很多部分,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规范和协调,才能实现档案管理事业的一体化发展。对于档案管理的不同地区和范围,要进行不同的规划,并确立较为独立的档案馆,确保永久档案的管理范围。作者通过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体制制度创新分析发现,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对市、县进行全面的管理,还要对各级基层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管理。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自上而下的推动,实现档案的全面统一改革。对档案馆进行体制改革,不但需要兼顾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而且要从体制和法制上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制度和法律对档案管理的全面支撑。

二、策略与措施建议

(一)要加大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力度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对于档案管理的影响是一目了然的,档案管理本身就属于对各种信息和资料的不断收集,所以对于档案管理的资源只有实现全面收集和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对档案管理资源的不断提升。从计划角度来说,较为理想的资源管理是能够全面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并根据社会的现状,分析后实现对社会现状的宏观分析,进而全面的反映出社会的微观生活。通过这种全面的档案信息管理,实现对社会集体的记忆,并反映出社会个体的真实发展情况。档案管理的核心在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档案资源的社会化共享。

(二)要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

对于档案的管理,在进行信息化改革的时候,需要加大投入,并不断的增加软硬件设施的引进,通过政府财力的不断支持,进而实现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适应,实现软件和硬件的全面配置。于此同时,还要和上级档案主管部门做好全面的沟通,并实现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全面协调,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好和上级之间的沟通,确保政策符合要求,对于产生的问题可以较快的解决。

(三)要引进和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对人才并不重视,主要是人们认为档案管理对于人才的要求并不高,而且这种认识的误区一直存在。在对档案管理进行全面信息化改革的时候,需要从实际出发,引进和培养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其中不但要以专业素质作为重要的选择方向,而且要根据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从学历和个人素质多个方面进行人才的引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多方面专业档案进行整理的时候确保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就会导致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十分被动,只有真正的改变这种状况,才能实现对档案管理队伍素质的真实改善。

三、结语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从根本上来说,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系统性的工程建设。只有对我国的档案工作进行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面改革,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档案管理水平的全面飞跃。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确保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还要确保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张馨元,朱天梅.社会组织档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浙江档案,2016(03).

[2]巩慧.让“决策档案”落地生根[J].中国档案,2016(04).

档案信息化管理篇12

近年来,档案管理模式从实体管理逐渐走向数字模拟管理,并通过建立局域网,构建网络模式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档案管理的综合性与系统性,集档案收集、整理、分析、保管于一体,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使用效率,更方便快捷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

一、加大财力投入,增设配套设施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应增加必要的财力投入,配置与现代化档案管理相适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目前,各档案部门的财力主要来自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作为上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要及时为下级部门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不断更新管理技术,整合信息化手段

档案管理技术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不断改进,通过综合利用、集成整合等方式,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现今的信息化技术虽然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人们经常采用普通的电子数据保存档案,但是,电子文档保存数据的风险系数较高,因为它并不符合“越简单越可靠”的保存原则,龟壳上的文字可以保存上千年,纸质文字可以保存数百年,而电子文档到底能够保存多长时间,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所以,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在整合和集成上下工夫,积极构建完善和坚固的电子档案系统,加强传统档案管理和信息化手段管理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管理模式的优势作用。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

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但是,安全性建设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设初期一定要加强纸质档案的保存与管理工作,可以采用双轨制度,以防止档案的遗失,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同时,要加强网络系统安全建设,严密防范系统病毒的侵入,增设查阅权限与安保加密功能。

总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认识,不断学习,认真研究和规划;而档案管理部门,更要适当加大管理投入,及时配备相应的人才与设施,促使档案管理水平走上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