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合集12篇

时间:2024-03-28 11:12:54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篇1

在国家信息化 发展 战略和产业化方向的目标下,gps技术在智能 交通 系统中得到广泛的 应用 与发展。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的43种用户服务中就有二十几种需要知道车辆的实时位置,从而实现监控、调度、导航等功能。gps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与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智能导航终端、 电子 地图密切相关。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 目前 ,为了取得广泛的覆盖范围和降低系统投入成本,gps系统普遍采用成熟的公共移动通信网作为通信通道。当前gps可用的较先进的通信网为gprs网和cdma1x。基于gprs网的传输速度 理论 可以达到100kbps以上,而2003年正式开通的cdma1x 网络 ,由于采用了反向相干解调、前向快速功率控制等技术,理论带宽可达300kb/s,目前实际应用带宽在100kb/s左右(双向对称传输),传输速率高于gprs,可提供更多的中高速率业务。神州数码、安华北斗、奥星等公司最近推出了基于cdma1x无线通信方式的智能交通系统,支持实时gps车辆定位、监控、行车信息采集(如车辆id、车辆速度、定位点经纬度、方向等)。日后,随着2.5g的cdma1x/gprs向3g网络过渡,频谱效率越来越高,支持的速率也将越来越高,增加到3g初期的几百kbps,再到3g增强型的几mbps,然后到3g进一步增强型的几十mbps乃至上百mbps,再到超3g(b3g)的上百mbps~1gbps,gps将可以实现更多视频新业务。WWW.133229.COM

智能导航终端:在发达国家,车载导航已经非常成熟。日本的车载导航发展是全球领先的,目前超过80%的新车装有车载导航,附带覆盖全国的电子地图。特有的准3g无线通信网络使驾车人可以在车上实现宽带上网,日本已经实现了几乎全部城市的道路信息实时。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日本几乎所有的汽车生产厂家都参加了这一高 科技 角逐,如宏达、尼桑、本田、马自达、三菱以及松下、先锋、阿尔派、健伍等公司都已开发出自己的车载导航产品。世界其它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荷兰也不甘落后。在美国,高档车上原厂配备导航设备,中档车型的用户可以选装或者购车后自行安装,附带的电子地图可以覆盖整个北美地区和欧盟地区。在欧洲,由飞利浦、西门子开发的车载导航系统1995年已在雷诺、菲亚特等大众化民用车辆上使用。

在国内,安华北斗、奥星等公司最近推出了支持cdma1x通信功能的gps导航设备,与国外导航设备功能大致相当,能够实现导航功能、电子地图、转向语音提示功能、定位功能、测速功能、显示航迹。值得期待的是,传统厂商新科最新研发的新科gps卫星导航器有六大特点:拥有欧美及全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篇2

1车牌识别技术简介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及交通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车牌字符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从复杂的背景中准确地提取、识别汽车牌照、车辆类型等信息,在交通控制和监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所以,汽车牌照的识别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交通工程领域中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

由于受环境、 待识别车辆的车型复杂和车牌位置不固定等的影响,给车牌定位方法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困难。车牌本身的污染、缺损也会影响识别率。一些车辆由于天气或是路况不好,使得车牌被灰尘、泥土沾染,另外还有一些车辆行驶时间较长,车牌上的字符已经部分缺损了,严重的时候,人眼也很难辨别车牌上的字符,这些情况都会影响系统的识别工作,导致误识别。可见,要提高车牌定位系统和字符分割系统的正确率将碰到很多困难。无疑,如果车牌字符识别系统有较高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即对有一定噪声或变形的字符图像仍能正确识别,则会极大的减轻车牌定位系统和字符分割系统的压力。 因此,设计一个抗干扰性能良好的车牌字符识别系统对整个车牌自动识别系统都是有益的。 同时,字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图形的一般特点,是一类特别的图形,其自动识别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解决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车牌识别系统的构成

在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中,车辆牌照是唯一能够准确辨识机动车的标识符号,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车辆牌照识别系统应具有很高的识别正确率,对环境光照条件、拍摄位置和车辆行驶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应有较大的冗余,并且要求满足实时性要求。

图1牌照识别系统原理图

车牌识别系统是计算机图像处理与字符识别技术在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它主要由牌照图像的采集和预处理、牌照区域的定位和提取、牌照字符的分割和识别等几个部分组成,如图 1 所示。 其基本工作过程如下:(1)当行驶的车辆经过时,触发埋设在固定位置的传感器,系统被唤醒处于工作状态; 一旦连接摄像头光快门的光电传感器被触发,设置在车辆前方、后方和侧面的相机同时拍摄下车辆图像(目前已发展到视频检测);(2) 由摄像机或 CCD 摄像头拍摄的含有车辆牌照的图像通视频卡输入计算机进行预处理,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转换、图像增强、滤波和水平较正等;(3)由检索模块进行牌照搜索与检测 ,定位并分割出包含牌照字符号码的矩形区域;(4)对牌照字符进行二值化并分割出单个字符 ,经归一化后输入字符识别系统进行识别。

3车牌识别系统的发展

车牌识别技术产生于上世纪末开始的智能交通革命,智能交通系统经过近十多年的推广、试行和发展,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若干经济发达及较为发达国家的都市及城市、高速公路系统中。而车牌识别系统正是在这种应用背景下研制出来的,能够自动实时检测车辆经过和识别汽车牌照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车牌识别技术已经逐渐更新和完善,并开始在交通、公安、路政、停车场、安防、门禁、智能小区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车牌识别系统简单地说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对象的专用视觉系统,它能够从一幅图像中提取分割并识别出车辆牌照,运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图像的采集和处理完成车辆牌照的自动识别,识别结果可按需求分别包括车牌的字符、数字、牌照图像,以至牌照颜色、坐标、字体颜色等。目前,车牌识别系统己经最广泛应用到包括智能交通违章监视管理(电子警察),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车辆检测,停车场监控与管理等应用中,一方面,车牌识别系统本身是一个全数字化的智能系统,在它上面只要做不多的扩充,就可以衍生出一些其他功能。另一方面,即使是世界上很多研究机构和公司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发工作, 高可靠性,高性能和高识别率的车牌识别系统还待开发,LPR 系统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为实用的产品。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篇3

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历程

 

2000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智能运输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标准规范的相关研究,形成了《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等重要成果,明确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的总体技术方向。

 

“十五”期间,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迫切需求,国家科技计划对智能交通系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立项支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十二个城市进行了ITS示范工程建设。通过ITS规戈叭车载信息装置、交通信息采集、专用短程通信、汽车安全辅助、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关键产品的开发和示范应用,促进了以智能化交通管理为主的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面向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为指导思想,国家科技计划对综合交通运输和服务的网络优化与配置、智能化交通控制、综合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及协同服务、交通安全等重点技术方向进行了持续立项研究支持,攻克了城市交通控制、交通诱导、电子收费、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等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形成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科技创新成果。

 

面向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需求,“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了“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建设了“北京奥运智能交通集成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远洋船舶及战略物资运输在线监控系统”等,为大型国际活动提供了智能化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智能交通科技在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的交通保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针对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2008年,科技部、公安部和交通部联合开展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行动计划,国家科技计划部署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支撑计划项目,跨部委联合、多单位协同攻关、研究与示范紧密结合,对公路安全保障、高速公路安全控制、营运车辆运行安全、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提升、路网安全态势监测、交通安全执法等交通安全重点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和示范应用,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在推进智能化交通管理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推动智能化交通服务技术的发展,对事关民生的公共交通、公众便捷出行、交通安全等技术开展了研究和应用。过去的十年中,公共交通管理运营智能化、快速公交、公交信号优先、出租车智能化运营、交通信息智能化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智能交通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方便了公众交通出行。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建设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通过科技攻关和示范工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成为我国第一个有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大面积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的智能交通项目。

 

进入“十二五”,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围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能与服务提升、智能化交通管控、车路协同与安全三条主线,在“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项目中,相继部署了“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关键技术”、“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交通状态感知与交互处理关键技术”、“综合交通枢纽智能管控关键技术”、“环境友好型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多模式地面公交网络高效协同控制大城市交通主动防控关键技术及示范”、“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技术集成及示范”等一系列项目,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创新成果将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成就

 

十几年来,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突破了大批核心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了多项具有重大影响的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建设。科技引领和推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发展成就为世界瞩目,部分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和应用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在城市交通运行智能化监测、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处理、重大活动交通运行组织保障、大容量快速公交、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等技术领域形成了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交通科技创新成果。

 

(1)交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交通状态综合检测、网络化电子收费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广泛应用。建成了全国机动车和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铁路联网售票系统;综合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及协同服务技术取得突破;交通综合监测技术与设备广泛应用,基于移动终端的状态获取和集成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网络化电子收费(ETC)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在全国26个省市推广应用。

 

(2)城市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与应用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合重大应用需求,攻克了大批关键技术,建设了示范工程,形成一批行业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对重大国际活动交通保障作用突出,推动我国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水平取得显著提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交通保障对智能交通技术进行了大范围集成应用;科技支撑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建设”;公交智能化、BRT形成了成套技术装备;公交一卡通实现了城市间联网通用。

 

⑶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技术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建立了我国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核心技术框架。突破了高精度航空导航、协同式航空综合监视、空管运行控制和民航空管信息服务平台等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和关键系统实现自主研制,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中国民航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已经在空管、航空公司等部门获得了成功应用,在提升空域利用、减少延误等方面成效明显,为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奠定了技术基础。

 

(4)智能汽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实现了实际道路运行测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汽车驾驶辅助技术领域赶上了国际研发进程,驾驶人行为监控预警技术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5)智能交通支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升。人因安全研究显著提升了交通安全执法科技能力和监管水平,安全执法与安全保障技术及应用,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总体水平。攻克了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相关的关键技术,形成了适合我国公路交通特点的基础设施安全技术体系。建成了以交通事故快速救援为核心的一体化交通应急保障系统,为交通应急指挥和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6)科技创新推动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智能交通领域项目建设主要技术和设备多数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市场逐年提升,2013年度主要项目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高速公路收费、通信、监控系统以及公路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项目市场规模近百亿元。智能交通领域的上市企业近10家。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智能交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智能交通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构成。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动了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智能交通产业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和新的经济増长点。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信息、通信、传感等高技术领域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促进了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提升和发展。

 

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国际高新技术发展趋势,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居高不下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通待提升的综合交通服务水平,是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始终面对的挑战。我国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谨慎思考未来城市交通模式,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理念。

 

未来我国智能交通的科技创新发展将重点围绕以下方面: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篇4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什么是智能交通系统(ITS)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英文全称是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在比较成熟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合成运用而建立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最初由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也是我国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智能交通系统(ITS)可以提高现行交通系统的有效性和可控性,能有效减少事故、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环保的综合智能交通体系。

二、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并逐步开展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快了对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的研究步伐。科技部从96年开始组织了一系列智能交通技术国际交流和合作,从而促进国内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智能交通的规划上面应优先实施投资少,收益高的项目,比如:城市绿色交通通道、公共汽车有线通道(BRT)、地铁和公共汽车的智慧卡收费和收费数据库互联、城市交通监控与管理等。

三、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产业链、技术创新、研发严重脱轨

以前我国智能交通研发没有形成产业链,由国家资助研究的智能交通领域项目没有产业化,更不要谈应用了。而西方发达国家却早已形成了智能交通系统相关产业链,并规模化生产。目前,我国智能交通企业群体虽然数量众多,多达2000多家,但只是局限于系统集成,而且技术含量不高。在技术创新、规模、品牌和未来主导方向等方面的企业相对缺乏。这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和智能车载系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目前国内智能车载系统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主要从国外引进应用系统。智能车路协同技术的研究也是刚刚开始,对环境的感知技术,尤其是在高速状态下对远距离环境的感知和传感器在网络化条件下对环境信息的感知尚缺乏有效手段。我国在基于多传感器集成复杂驾驶环境感知技术、以安全和舒适度为目标的具有增强“感官”性能的辅助安全驾驶技术、综合性车载信息服务平台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三维全景导航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同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智能化交通控制技术基本上依赖进口

目前国内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产品几乎完全从国外进口,典型产品包括SCOOT、SCATS以及RHODES系统。经过实际应用这些系统并不适合中国特有的交通模式。特别是我国大城市交通网络极为复杂、车多人多,需要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智能化交通控制技术体系。只有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化交通体系,才能真正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环境。

四、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一)、大力培养和引进智能交通技术人员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技术人才缺编严重,亟需大量相关技术人才。能否建立起相关人才体系,是保证我国智能交通建设发展壮大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以相关高校及科研单位为依托,及时向国外同行开展技术交流活动,通过开展相关重点科目的研究,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培养高质量的智能交通专业人才。

(二)、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技术产业化

要想更好的发展一项技术,重要的途径就是将其产业化,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也不外乎如此。我国要逐步建立相关新技术推广转化机制和专利保护机制,建立便于智能交通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使其能够尽快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尽快把目前已经成熟的、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智能交通新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化技术为成果得以实际应用。

(三)、针对智能交通成立相关技术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行业资源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开发还没有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而国外却早已成立。如日本的VERTISITS、美国的 America及欧洲的ERTICO组织,负责统一制定本国智能交通的发展战略及行业技术标准。通过相关机构,加强智能交通发展上的宏观调控,整合优势资源,减少局部冲突和资金浪费。我国综合运输体制建设已逐见成效,但相关政府管理智能还各自为政,各种运输方式、各地政府管理智能还不够明确,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土政策、图标准。这些因素非常不利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因此我国要尽快建立部级智能交通系统管理机构,领导推进全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路网结构日趋强大完善。智能交通技术的实施给我国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带来了希望。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强道路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同时降低交通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智能交通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将促进相关行业进行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国家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 琪,智能交通;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杨兆升教授访谈录[J].综合运输,2010(7):85-89.

[2] 严新平,吴超仲,中国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J].交通企业管理,2001(11):57-59.

[3] 陈超,吕植勇,付珊珊,彭琪.国内外车路协同发展现状综述[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1(29);102-105.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篇5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326-0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逐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私家车的数量逐年攀升,很多城市存在非常严重的交通拥堵的问题,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已经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要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积极运用智能技术,改善当前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压力,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1.智能技术概述

智能技术是将现代化智能管理技术和高新技术实现优化整合,在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能够全面系统的运用,实现各方面的智能化发展。ITS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只能技术和交通运输管理事件有机融合,主要内容有:GPS 技术、GIS技术和 SDSS 技术等。

其中GPS 技术,是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识别技术等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从全方位、多角度监控和管理相关信息,从而实现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GIS 属于信息处理技术的一种,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信息做出相P的处理和分析,此外,智能交通系统中,运用的比较常见的技术,主要有高速公里养护 SDSS 技术和经济管理系统的智能卡技术,通过运用这些技术,能够显著改善交通运输管理的质量。

智能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效性、便捷性、实用性、安全性、优化性、预防性的、科学性、现代化等方面,同时对于生产和管理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实现系统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消耗和浪费现象,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各个领域中加大智能技术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现代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应用智能技术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交通运输管理系统,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管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再加上运用智能技术,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已经逐渐完善成为一个全面的体系,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即: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车辆运输管理系统、交通运输控制系统,和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系统,以及其他方面的系统等。此外,全面运用智能技术,不仅确保交通运输建立稳定和正常的秩序,进一步实现交通运输管理制度的规范发展,此外还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保障了交通安全,确保人们的安全出行。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行业是一项基础性的产业,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市场发展进一步繁荣,有效提高了交通运输额需求量和运输流量。但是相对来说,也产生了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如消耗量过大、资源分配不合理,和资源利用率不高,以及产业结构无法实现优化升级等,因此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扩大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加大高科技的投入力度,是改善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现代高科技的一个显著体现就是智能化,因此在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效率方面,智能化的运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1 在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后,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在信息化的推动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2011年8月我国交通运输部召开了全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强调了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建设交通运输信息化,首要任务是要运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技术,其中在公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中,运用的比较多的,就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 技术),通过交换电子数据,推出旅客自主咨询和计算机售票等服务,为乘客出行提供方便,达到与交通运输营运的信息一致性,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此外,在收集管理交通路况信息方面,也运用了 GPS 技术中的控制技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措施,确保交通运输秩序的顺利开展。

3.2 在车辆运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车辆运输管理系统主要指的是车辆的调度、养护和安排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系统,是开展交通运输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车辆运输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也是对交通运输的改善。SDSS 技术属于智能技术范围内的一种,主要是在高速公路养护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体现出科学性和实用性。此外,运用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应急车辆调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人们掌握车辆超载行驶的相关信息,实现对交通运输的有效监管,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而且运用 GIS 技术,还能够在出现车辆追尾问题的时候,妥善解决相关问题,最大限度减少车辆追尾现象的发生和危害,不断完善车辆管理系统,确保交通安全。

3.3 在交通运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交通运输控制系统的工E主要包括收集、监测和跟踪,以及控制交通信号,在交通运输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运用GPS技术,实现信息中心和交通运输车辆的优化配置,帮助人们满足各种出行需求,此外,这项系统也能够很好的监控公路和铁路的交通运输情况,为交通运输的稳定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3.4 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作用

智能卡系统主要是运用智能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别是一卡通系统、IC 读卡系统和考勤系统等,通过在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中运用智能卡系统,有效实现了系统的优化升级,达到了智能化、科学化和实用化等各方面标准,从整体上提高了员工管理效率,运用智能卡系统,对于提高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也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实现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效率,促进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此外,ITS 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实现顾问方卖弄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避免资源的消耗浪费现象,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交通运输管理效率。

结语

在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中,运用智能技术,有效在原有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效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服务水平、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等,实现人性化和科学化的交通运输管理,充分保障人们在出行和购物等各方面的需求得到保障,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同时,运用智能技术之后,可以针对城市交通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善,提高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从整体上推动城市交通运输的进步和发展,进一步带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卫生,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篇6

中图分类号:U495;TN929.5;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369-02

0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带来的能耗、污染和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而智能交通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交通研究的不断深入,过多的技术引入到智能交通领用中,虽然大大提高了智能交通的技术水平,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支持目标单一、缺乏互联互通,重复投资等问题,难以大面积推广。为了进一步改善交通问题,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具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行业传感技术相对成熟等特点,智能交通系统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机会巨大,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也将是我们发展智能交通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现状

(1)我国交通能耗、污染和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交通越来越阻塞,交通事故也随之频繁发生,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出现,物联网凭借其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集合多领域、多学科的优势,在交通控制中拥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尤其可以促进智能交通的发展,为解决交通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2)我国在物联网多领域实施了技术攻关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是依靠物联网设备和技术来实现的,是继互联网后产生的新兴产业,智能交通是物联网在现实中应用的典范,可以满足广大人们的需求,是最有市场前景的行业之一。

(3)在物联网中,物体可以无需人的干预直接就行彼此“交流”,通过RFID、传感器等的全面感知和存储信息,根据实际需要来完成物品互相联通的网络连接,然后进行通信以及交换信息,以至达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的智能系统。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和普及,会带动智能汽车、导航系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4)智能交通系统是把多种技术有效集成应用在交通领域的综合管理体系,智能交通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高效应用,它将信息高速公路与实体高速公路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

2 物联网技术用于智能交通的功效

(1)管理维护。通过RFID标签可以准确的定位到相应的交通标识,更可以通过程序设定,当交通标识发生破坏时自行发送维护请求,方便公路管理部门的管理,将RFID技术用来交通标识的个体标识,实现交通标识数据的有效追溯和数据的共享,从而达到优化交通标识管理维护的目的。

(2)警示作用。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交通标识可以实现获取天气信息,如湿度、雨雾、阳光强度等信息,从而进行科学分析,自动触发相关行为,调整标志反射角度,并根据相应天气信息发出警示信号。

(3)交通诱导。交通标识对于道路的通行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交通标识中可以智能实现流量控制。通过采集监测到的交通数据流量,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和数据库存储,从而建立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流量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又可以自动或手动通过交通标识进行流量控制。

(4)指导路线。借助于系统的智能技术将各种交通方式的信息及道路状况进行登记、收集、分析,并通过远程通讯和信息技术,将这些信息实时提供给需要的人们,以增强行车安全,减少行车时间,并指导行车路线。

3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范畴

(1)城市公共交通。可以建立城市交通“一卡通”信息系统,实现公交车、出租车多种城市交通消费一体化;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利用GPS、RFID、人像识别、车内视频监控等技术掌握实时信息;站台车辆信息平台建设,方便乘客查询相关乘车信息,合理制定乘车方式。

(2)物流交通领域。通过道路运输GIS系统定位跟踪与运输导航、RFID、3G网络提供广域移动车载通信手段实现货物状态位置实时管理;通过电子标签及识别自动收集货物信息,从而缩短作业时间,提高运营效率。

(3)电子收费和证照。IC卡电子证件嵌入了RFID逻辑加密芯片,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等特点,它可以加快路桥收费站车辆通车速度,加快效率、减轻或避免车辆在收费用站口拥堵问题。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汽车电子牌照等对于防止假牌假证具有积极作用。

(4)道路设施监测。通过将道路基础设施被赋予电子标签,通过特定的信息传输通道和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对象实体的状态信息,并将有强大的后台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及丰富的展示平台,用于提高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

4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利用形式

(1)中心型。主要由交通管理系统、突发事件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商用车辆管理系统、维护与工程管理系统、信息服务提供系统、尾气排放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车队及货运管理系统及存档数据管理系统等十个分支系统组成。系统运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位置的设置不受交通基础设施的约束,各分支系统间依靠有线通讯联系。

(2) 区域型。主要由道路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公路收费系统、停车管理系统和商用车辆核查系统等五个分支5系统构成。系统在使用中一般情况下需要在特定的位置安装设备,如检测器、信号灯、信息搜集板等设施,并以有线连接的方式与一个或者多个中心型系统相连,与通过检测设备路段的车辆信息进行互换。

(3)旅行者。主要服务于旅行者或者是旅行行业的经营者,通过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功能对不同的团队实施有效的技术支持,以达到旅行畅通的目的,节省时间成本。在使用中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与其它类型的系统进行直接的信息传递工作。

(4) 车辆型。使用中一般根据车辆的种类,把车辆行交通系统分别普通车辆系统、紧急车辆系统、商务车辆系统、公交大客车系统和工程车辆系统等五大类。也可以根据现实中的不同需要,将这些系统与之上三种系统中任意一个系统相联系,与各车辆系统间进行联系。

5 应用于智能交通的主要物联网技术

(1)无线通信技术。UHF和VHF频段上的无线调制解调器通信被广泛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短距离和长距离通信。目前提出的长距离无线通信方案是通过基础设施网络来实现。使用长距离通信方案目前已经比较成熟,车辆已经能够通过多种无线通信方式与卫星、移动通信设备、移动电话网络、道路基础设施、周围车辆等进行通信,并且利用广泛部署的WiFi、移动电话网络等途径接入互联网。

(2)计算技术。根据汽车电子领域的最新进展,未来车辆中将配备数量更少但功能更为强大的处理器。发展的趋势是使用数量更少但是更加强大的微处理器模块以及硬件内存管理和实时的操作系统。同时新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将支持更加复杂的软件应用,包括基于模型的过程控制、人工智能和普适计算。

(3)感知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感知技术是基于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的网络系统。交通基础设施中的传感器嵌入在道路或者道路周边设施(如建筑)之中,因此它们需要在道路的建设维护阶段进行部署或者利用专门的传感器植人工具进行部署。车辆感知系统包括了部署道路基础设施至车辆以及车辆至道路基础设施的电子信标来进行识别通信,同时利用闭路电视技术和车牌号码自动识别技术对热点区域的可疑车辆进行持续监控。

(4)视频车辆监测。利用视频摄像设备进行交通流量计量和事故检测属于车辆监测的范畴,它不需要在路面或者路基中部署任何设备,当有车辆经过的时候,黑白或者彩色摄像机捕捉到的视频将会输入到处理器中进行分析以找出视频图像特性的变化。根据不同的产品型号,单个的视频监测处理器能够同时处理1~8个摄像机的视频数据。

(5)全球定位系统GPS?。车辆中配备的嵌入式GPS接收器能够接收多个不同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出车辆当前所在的位置,定位的误差一般是几米。GPS信号接收需要车辆具有卫星的视野,因此在城市中心区域可能由于建筑物的遮挡而使该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GPS是很多车内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很多国家已经或者计划利用车载卫星GPS设备来记录车辆行驶的里程并据此进行收费。

(6)探测车辆和设备。部分国家开始部署所谓的“探测车辆”,它们通常是出租车或者政府所有的车辆,配备了DSRC或其他的无线通信技术。这些车辆向交通运营管理中心汇报它们的速度和位置,管理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到广大范围内的交通流量情况以检测交通堵塞的位置。

6 促进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的对策

(1)加强智能交通基础理论研究。虽然在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其他成熟的技术相比较,由于国际上智能交通理论处于发展时期,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运用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积极加强与智能交通开展较先进国家的交流,深入细致地进行理论研究,尽快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以适应当前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

(2)建立智能交通管理专门机构。中国交通运输体制目前仍是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现已出现了各自发展自身智能交通的势头,这将造成中国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应尽快完善由国家相关部门统一领导的专门管理机构,并对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进行健全和完善、并促使其规范运行,特别是制定有关智能交通的技术规范和整体发展规划,实现智能交通技术和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

(3)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了推动工作的开展,相关责任部门要派出人员专门进行学习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将最新的智能交通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以高素质的智能交通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7 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交通控制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事业的一场革命。通过有效的结合与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最优的方式呈现,进而实现高效、准确、实时、安全、节能的目标。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是当今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它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收集各种交通信息,通过信息传输、分析和处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交通信息,使人们出行更加方面和快捷。

参考文献

[1] 李鹤艺,熊燕舞.交通在行动[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0,(7):16-20.

[2] 徐波.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思考[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3):27-31.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篇7

1.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首择。目前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处于发展探索阶段,但是不同的城市在发展智慧城市的时候侧重点各有不同。新加坡主要侧重交通、教育和医疗系统的应用,意在建设一个市民、企业、政府三者合作的电子系统,让市民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韩国首都首尔建设智慧城市的侧重点为城市安全、设施管理、智能交通和环境四大方面;美国纽约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实施电子健康记录与服务,启动纽约市IT基础设施服务行动计划,升级政府的E-mail系统,建立智能停车系统等[1]。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试点建设阶段,科技部在2010年确定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为:深圳和武汉;工信部在2011年9月确定全国第一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扬州、常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2012年12月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平台建设试点,从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方面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研究[2];国内智慧城市发展也有所成效,近两年涌现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数字南昌”、“生态沈阳”等智慧城市建设优秀的城市[3]。

2.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

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探讨和分析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寻找智慧城市发展合理、科学的建设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4]。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研究可以为各个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2.1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提供者

百度百科给出物联网的定义如下:“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应用无处不在。

2.1.1射频识别(RFID)技术

物联网技术发展中十大核心技术之一: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的干预,RFID技术的特点有:防磁干扰、防水、耐高温、识别有效距离大、使用寿命长、数据加密、存储容量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5]。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移动支付、门禁系统、物流包裹跟踪和识别、产品防伪、运动计时、票证管理、汽车防盗系统、停车场管理等[6]。

2.1.2传感网络

传感器网络是由分布不同位置上的自动装置组成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和这些自动装置共同监控不同位置的环境状态,比如花圃湿度状态监控、楼宇噪音监控等。传感器网络主要应用于环境与生态监测、医疗健康监护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家庭电器自动化等[7]。

2.1.3智能技术与云计算

智能技术与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这两种技术影响着物联网的整体性能,关系着物联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2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发展的能源节约机

物联网技术能够节约大量能源以及人力,降低了城市信息管理的成本。目前国内外很多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时都是以“低碳”为核心,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都大大的节约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和财力成本。

2.2.1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是运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能耗计量及设备能效分析,采用系统集成的手段,构建能耗计量和管理平台,通过建筑物能效综合管理,在热水供应、照明、家电等方面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8]。目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建筑节能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热点,是未来物联网应用市场的主力军,对促进我国工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效益等目标的实现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2.2交通节能

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还有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通信技术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城市交通管理,从而建立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应用于车辆控制系统、交通监控系统、旅行信息系统等[9]。

智能交通能大幅度的降低汽车能耗。通过智能交通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运行速度,车辆平均车速提高了,就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和废气的排出,这样每年可节约上亿吨汽油的消耗。另外,智能建筑的不断完善,也会有效缓解交通使堵塞,减少汽车在路上的停滞时间,从而减少尾气的排放,空气质量也相对有所改善,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能源节约。

2.3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物联网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专家认为,物联网除了可以节约成本以外,还可以大大的提高经济效益。

物联网主要是人与人间的信息交互,以手机数量(1000部数量级)计算其产业规模,其经济总量已接近万亿台,若全国的移动终端来计算,其经济规模是巨大的。所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无线传感器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可见物联网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10]。

3.结束语

智慧型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利用物联网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联网发展的法律和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革新、加快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建设等。通过对物联网的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 廖智翔,卓伟.广西电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24).

[2] 胡佳艳.智慧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

[3] 杨心丽.基于生态文明的智慧城市建设刍议[J].住宅科技,2014(5).

[4] 浦江峰.物联网技术对于智慧城市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4).

[5] 颜杰.RFID标签防碰撞盲源分离算法研究[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14.

[6] 翟惠林.带有防伪芯片的物理印章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3.

[7] 尹琦.基于智能传感器网络的校园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模型设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8] 李华文.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9] 刘宇.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流量估计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篇8

中图分类号U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071-02

1交通信息化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信息化指的就是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化的过程,信息化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对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进行利用的整体水平的高低。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我们运用信息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系统的规划组织,将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且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在目前形势下,信息化对推动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而交通信息化的含义就是运用各种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手段,将各类交通信息从采集、处理到提供服务嫁衣系统化,共享其资源,为最佳营运与管理交通、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简称ITS)以及新产业。交通信息化对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就是将交通运输中的用户、车辆以及道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的一个整体,是在信息化技术支持的前提下一种比较先进和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之所以是智能的,是因为它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说,能够更有效、更经济地促进人与货物的流动。

2发展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的意义和必要性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通问题或困扰,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交通更加拥挤的局面,而交通拥挤一方面会加重环境的污染,一方面则造成了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在我国,由于交通拥挤,城市中车辆的行驶速度过慢,这就导致车辆排放的尾气增加,使大气环境遭受更严重的污染,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建设和管理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不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而交通问题在发达国家中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率先开始了对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我国政府对交通信息化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重点支持,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交通信息化近年来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实施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对交通运输进行管理,有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从传统的只依靠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张为唯一手段的粗放型产业,逐渐完成向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前提的、核心目标为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集约型产业的进步和转变。并且对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贯彻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起着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我国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3.1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我国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在北京市首次利用计算机对交通信号的控制开始了对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工作,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提高,我国对于交通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步伐逐渐开始加快,国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沈阳等,引进了国外比较先进的交通信息化技术成果,与此同时,我国也逐渐开始大力开张自主研究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比如由国家计委和科技委员会组织研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等。到了90年代以后,一直到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交通信息化和智能交通系统才开始逐渐变得比较成熟,目前正在实施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光缆电视监控技术、GPS车辆定位系统、交通广播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等都逐渐趋于完善,但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的交通信息化仍处于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地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用用前景。

3.2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国未来的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在应用上的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运输综合管理。在原有的技术前提下,把运输工具、人或货物、道路以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部门紧密联系起来的同时,使道路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行智能化。智能交通系统在将采集到的各种交通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综合集中处理之后,将处理的结果传送给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个部门以及用户,有利于驾驶者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以及路线出行,大大节省了时间;有利于交管部门对交通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自动化控制和处理;有利于运输部门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的调度等;

2)实现汽车智能化。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逐渐由发达国家传入我国,智能化的汽车主要包括了自动导航、驾驶、控制以及监测系统,汽车能够根据安装在车内的计算机采集到的各种交通信息完成行车、加速、减速等功能。

3.3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需注意的问题

1)合理规划,协调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信息化系统,由于我国发展水平的限制,该系统在我国仍处于不平衡、不完善的状态。我们在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同时,必须考虑我国的基础国情,考虑到我国非机动车辆以及行人在交通中所占的重大比例,进行合理、统一的规划,协调行人、道路和车辆的发展关系;

2)充分投资,创造条件。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我国在交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上投入了十分巨大的物力和财力。我们要对这些资金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应该从简易入手,逐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取得经验和效果之后,进而再大范围推广使用。另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标准和使用规范,发展交通信息服务,改进城市交通管理,为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提供技术条件和环境。

4结论

当今高新科学技术的代表就是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它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起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大力实施和发展信息化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产业,是新形势下交通运输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应继续紧跟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和策略,大力发展适合国情的信息化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孜,林晓丽.基于ITIL理念的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践[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11(4).

[2]郭亮.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D],2010.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篇9

道路产业合理化

城市道路资源的不可扩展以及车辆越来越多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如果遇到了灾害天气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交通信息服务不可避免地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成为智能交通实现产业化的重点方向。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表示,仔细观察目前交通领域的大动作不难发现,修建高速公路、民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实际上让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便利要求,这是形成道路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印证了战略的主旨。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信息化管理处处长邹力曾在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表示,产业化突破的重点将在信息服务、交通电子支付等方面。信息服务包括交通的运营管理、海量数据的手机存储处理、交通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系统集成等方面;交通电子支付则包括不停车收费、公交一卡通、停车场的收费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的支付等方面。据调查,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有2000家左右,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预计到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将达1820亿元。而来自中国交通技术网的统计称,2011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项目数量达195项,比上年增长129%;千万级项目市场规模合计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在开放信息资源、明确投资力度的促动下,智能交通产业化进程将显著加快。据交通运输部交通信息中心负责人透露,该中心开发推广的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综合监督服务系统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目前已有150.9万辆“两客一危”车辆入网,覆盖31个省区市,下一步还将向出租车推广,发展态势非常好。这还仅仅是针对营运车辆的信息服务,如果推广到整个市场,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王笑京坦承,尽管智能交通在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目前在智能交通领域中,尤其在管理角度,中国有不少典型的成绩是得到国际承认的。例如城市交通不可能单纯依靠信息技术去解决拥堵问题。王笑京举例,北京很多路口机动车交通量超过了路口通行能力,额定绿灯时间内排队车辆不能全部通过时,拥堵就会成为必然而不是偶然。在物理设施能力限制下,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的信号灯就必然满足不了车辆通行顺畅的要求。但是技术还是能够在提高出行可靠性和安全水平上做出不小的贡献。

王笑京介绍,目前智能交通应用相对成熟的是在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和车载导航方面,在其他方面,由于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大多数还在试用阶段。为此,战略提出智能交通要在公路电子收费、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运行监管、集装箱运输、公交车辆、营运车辆及船舶动态监管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和产业化,到2020年总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要达到这一目标,需开放一部分地理信息资源与企业开展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内容加工和增值服务,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增强多层次服务供给能力;同时,要加快研究建立技术、应用和资本共同引领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模式。这将掀起企业参与智能交通的热情。

找准技术落脚点

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其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高科技使传统的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率。作为一种先进的集成化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载智能系统可为驾驶者提供交通信息、安全告警和上网交互服务,理想的愿景是控制车辆在道路上自动行驶;而道路则靠自身的数据采集和智化控制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篇10

1.2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可行性城市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依赖的重要条件有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及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而从我国主要城市的发展来看,上述几点条件都已初步形成。智能交通应用的技术涉及各个领域,许多技术属于前沿科技,如感应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软件等。随着多年的引进外来经验再加自主探索,我国从事智能交通相关技术研发的企业和院所具有了一定规模,生产企业及配套辅助产业也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我国发展城市智能交通已经具备了较坚实的技术基础。近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财富大量积累,政府运营宏观调控能够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我国的部分城市已具备足够的财力和自来进行智能交通建设。同时,智能化交通的发展还能减少效率低下及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从长远利益看,建设智能交通也是明智的选择。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的多年投入,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城市带来了完善的交通设施。而随着地铁、高铁、城际轻轨的建设,我国城市内及城市间的交通基础已经十分牢固。如何提高交通的运行效率成为交通设施建设的新课题,智能交通也应运而生。

2加快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的建议

加快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发展,应从宏观统筹、关键技术应用及资金规划3个方面实现突破。智能交通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既集中又分散的控制,需要各个交通模块能够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逻辑,因此,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不是每个城市各自为营,而需要在整个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规划。首先,对于智能交通建设的范围和进度,需根据不同区域差异化对待,并协调区域间的衔接。其次,应明确智能交通发展的目标及应用的技术标准,从而保证智能系统各模块的互通性。最后,对于每一个城市而言,应进行智能交通发展的规划,明确本区域的建设方案,经过国家层面的评估审核后才能考虑实施。智能交通建设需要实现物联网、管理系统软件通信网络的建设,还需要机械制造的能力塑造。尽管我国智能交通领域已经有大量的科研单位,有较多的创新技术,但能够进行大规模应用的成熟产品还不多,尤其是在标准方面更是五花八门。此外,智能交通中将大量使用的感应设备和自动化设施都对机械制造有极高要求,而我国的这个领域还未能进入广泛应用阶段,与美国、日本等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下,应加快交通相关的机械制造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工艺革新。智能化交通建设并不是新一轮的交通大发展,而是交通管理和服务系统以革新为主的技术应用,但同时不可否认,建设智能化交通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以研发、制造或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数量庞大的设备。因此如何主次分明、循序渐进地进行智能化改造,直接影响城市的财政负担及城市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加快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有效途径是防止全面铺开,或急于求成。交通压力较大且具有良好的交通设施基础的城市,可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智能化,如地铁、轻轨及交通控制系统等;交通压力不大、交通网络简单的城市应做好超前规划,对如监控、应急中心等重点领域进行智能化建设。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篇11

中图分类号: 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07-3

0 引言

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交通的发展程度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程度体现。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活、工作效率。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持续繁荣,使得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这对原有的城市交通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当前全国大、中、小城市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日益严峻的生态和生存环境不断考验着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如何缓解并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成为关注热点。

1998年原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从而引发了将其概念应用到“数字城市”的社会信息化运动,2008年,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引发了世界上国家和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

1 智慧交通的特点

智慧交通是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智能传感技术、通信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有效集成,并运用到交通系统中,以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效率、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为目的,以更精确的信息在更广的时空范围内构建的智能化、人性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1 高效省时

智慧交通通过实时跨网络交通数据分析和预测,避免不必要的时间、能源等浪费,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使交通流量最大化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1.2 安全便捷

智慧交通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向各交通行驶主体及相关部门提供实时、有效的交通信息,使其避免产生交通事故,防患于未然,力图做到安全出行。通过移动通信提供最佳路线信息和车辆实时运行信息,以及一次性支付各种交通费用,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增强旅客体验。

1.3 以人为本

智慧交通面世以来即秉承着以人为本、服务民生、需求引导、开放创新的理念,“智慧”落脚于人们的出行需求得到高水平满足。

1.4 节能环保

新能源汽车等智能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 智慧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里程来看,各国交通发展均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大力增加公路通车/通航里程;提高公路/航道等级;综合运用各种运输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优化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信息化、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由于智慧交通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概念,是智能交通在新时期的趋势和最终目标,因此本文主要以智能交通的发展为主要论述对象。

1995年,日本的通产省、运输省、邮政省、建设省和警察厅五部门制定道路、交通、车辆的信息化方针,拉开了ITS系统研究开发和实施的序幕。日本心交通系统是实现智能交通的关键之一,在“日本ITS框架体系”的指导下,该系统有一个具有高性能的核心性综合交通控制中心和10子系统组成。这些系统包括:公交优先系统、交通信息提供系统、综合智能图像系统、安全驾车辅助系统、行人信息通信系统、紧急车辆优先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动态车辆导航系统、车辆行驶管理系统等。

英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其拥有世界最多用户的SCOOT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英国交通信息高速公路(Travel Information Highway,TIH)和视频信息高速公路(Video Information Highway ,VIH)是世界领先的交通信息网络平台系统。

2.2 国内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及自动控制技术,并在全国主要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使用单点定周期交通信号控制器和线协调交通信号控制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如英国的SCOOT系统、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等。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趋于饱和,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加大城市智能化交通系统建设,成为各地智力交通问题的首要任务。特别是结合了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需求,实施了国家综合智慧交通技术应用示范等重大项目,并且围绕国家高速公路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北京奥运智能交通集成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远洋船舶与战略物资运送在线智能检测系统五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科技引领是我国智慧交通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十一五”开始,“863计划”将现代交通技术列为一个单独的领域来开展研究;2011年4月,交通运输部颁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研发包括智能车载终端设备、公共交通信息采集监测于服务、运营监管和应急保障等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2012年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将智能交通提高国家战略地位,成为我国第一部以政府文件形式的智能交通战略。另据“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统计,2008年至2013年期间,城市智能交通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2%,而受益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道路交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策,预计未来10年内智能交通的资金投入将超过1700亿元。

从整体上而言,我国智慧交通未来的发展呈现三大态势: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给智慧交通产业创造巨大空间;二是世界智慧交通系统将进入一个创造新一代移动社会的崭新阶段;三是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方面,利用智慧交通技术来减少交通污染,发展低碳和绿色交通,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方向。

3 智慧交通总体构架

传统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息系统、公交信息系统、车辆管理系统、泊车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六大子系统,其核心在于控制,即将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融入交通领域,形成完整的控制体系。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融入人的智慧,实施及时、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控制。智慧交通的核心在“智慧”,即给交通安装大脑,使之能够及时看到、听到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资源浪费、安全事故频发、难以实时控制事态等难题,使城市交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智慧交通系统是将电子、信息、通信、控制、车辆以及机械等技术融于一体,应用于交通领域,并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提出解决方案,以改善交通状况,使交通发挥最大效能的系统。

智慧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型系统,由许多关系密切的不同领域、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综合集成。其中,人、车、路和环境是交通的四大基本要素;管理者、行人与驾驶员构成交通中人的要素;公交车、地铁、出租车、自行车、商用车、特种车辆等构成交通工具要素;普通公路、高速公路、轨道、航线、公交站、停车场、综合交通枢纽等构成交通基础设施要素;自然灾害、天气状况等构成交通中的环境要素。这几者之间依靠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构成以车联网为中心的交通信息广泛采集、即时传输的网络,将交通流信息和气象信息等输送到城市交通云中心,利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对交通信息进行储存处理,并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交通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将结果输出给公众,向管理者、出行者提供随需而变的服务。最终形成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智能高效于一体的智慧交通体系,涵盖交通管理系统、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智能车辆、自动公路、综合运输、紧急事件与安全以及车联网等系统。

4 智慧交通建设内容

智慧交通将先进的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和交通工程集成,形成各项建设内容,加强人、车、路之间的互联互通,将各种设施单元(车载设备、路侧单元、控制中心)、交通管理部门和出行者集成到一起,为提高运输系统的总体运输效率和安全水平提供基础和手段。

4.1 交通规划与管理

智慧交通在交通管理与规划领域的建设包括三方面,分别为: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控系统、交通运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其中,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是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控是基础,交通运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则属于长期宏观类型的应用。

4.2 出行者信息服务

出行者信息服务领域包含的内容及分类方法较多,从系统建设独立性的角度分析,智慧交通在该领域的建设内容包括三方面:智能车流诱导系统、智能车载导航系统和多渠道信息服务系统。

4.3 车辆运营管理

智慧交通在车辆运营管理领域的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公交系统、快速公交运营管理系统、轨道交通运营调度系统、出租车调度管理系统、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智能商用车辆管理系统以及特种车辆运输智能监控系统等。

4.4 电子收费

智能交通在电子收费领域的建设主要体现为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和智能停车系统。其中,不停车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建设内容。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短程物物通信技术的进步,还将衍生出多种其他基于便携终端的自动收费系统。

4.5 智能车辆

智慧交通在智能车辆的建设内容包括智能防撞系统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通过先进的车载电子系统、车载传感系统以及车程无线短程通信系统,实现全方位的车辆避撞功能,包括:纵向防撞、横向防撞、交叉路口防撞以及碰撞前的车辆乘员保护等。

4.6 紧急事件与安全

智慧交通在该领域的建设内容包括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其中,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包括事件的预防、事件的检测与确认、事件的鉴别、事件的响应、事后管理、事件的记录等功能。紧急救援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机动车驾驶员、行人、摩托车驾驶员以及非机动车驾驶员等。

4.7 综合运输

智慧交通在综合运输领域的建设内容主要体现为智能客货综合联运系统。该系统利用部署在货物、车辆上的各种传感与识别技术以及旅客的便携智能终端的能力,结合运输路径所在范围内的实时路况信息,实现客货运信息资源的交换,大幅提升旅客联运服务和货物联运服务中的效率和质量问题。

4.8 自动公路

自动公路系统是智慧交通中最先进的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在公路系统上铺设路面磁钉车道,控制中心可直接对每辆智能汽车发出指令,调整其行驶工况。该系统通过与智能车辆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来检测周围行驶环境的变化情况,达到行车安全和增强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4.9 汽车移动物联网

汽车移动物联网,简称车联网,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在物联网的技术背景下,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灯组成要素的感知能力将逐渐实现。相当于提供了覆盖率极高的海量信息采集终端和信息终端。在物联网的环境中,以汽车移动计算平台为核心,利用泛在感知能力可以对现有的几乎所有智能交通系统进行升级强化,建设基于物联网的路网车辆状态监控系统、基于物联网的交通控制系统以及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服务系统等。

5 结语

在信息化浪潮与数据科学崛起的共同推动下,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下一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及基础支撑。智慧交通的实现依赖于技术与理念的进步,技术的进步是交通朝纵深、智能的方向发展;技术和理念的提升给交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延伸拓展空间,不但连通了各种交通方式和交通参与主体,使交通更加高效,而且将交通系统的末端渗透到智慧城市的其他领域,通过便捷的交通吸引大量客流、物流、资金流,给城市医疗、旅游、教育、安防、商业等领域带来巨大活力,极大地开拓城市的发展潜力,而城市的发展也会带来交通领域更大的繁荣,激发出交通领域更多更新的商业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418-429.

[2] 孙怀义,王东强,刘斌.智慧交通的体系架构与发展思考[J].自动化博览,2011,10:61-62.

[3] 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6:224-227.

[4] 张新,杨建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目标及框架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15,4:150-152.

[5] 苑宇坤,张宇,魏坦勇,等.智慧交通关键技术及应用综述[J].电子技术应用,2015,41(8):9-12.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篇12

智能交通系统(ITS)又称智能运输系统,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上,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加强载运工具、载体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提高交通系统运行的有序性和可控性,实现提高运行效率、减少事故、降低污染,建立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的综合交通体系。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及其标准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加强智能交通技术标准制修订”等要求,并将以“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重大科技研发专项、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节能减排示范推广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等为抓手,显著提升我国智能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更是国内第一部通过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其中也明确将标准化作为四大战略目标之一,提出应用导向、加快智能交通标准化建设的新要求。标准化建设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跟踪国际上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并通过召开国际性研讨会、成立试验室和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不断提高ITS 技术研究水平。目前,国内智能交通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GPS、地理信息和系统集成等环节,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和济南等是智能交通发展较好的几个重点城市。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参与企业众多、品牌杂乱、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竞争力弱、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低、顾客满意度低等问题,且主要依靠重大示范项目的推动。例如,“十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安排了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现代中心城市交通运输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确定了我国10个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在产业化项目中安排了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专项、汽车电子产业化专项和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促进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从技术研究到工程示范应用的全国开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已成为各地交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十一五”期间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北京奥运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综合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和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为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大型国际活动提供了智能化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技术支撑。

二、我国智能交通标准化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我国智能交通相关现行国家标准共计148项,且全部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其范围包括术语与定义、基础信息编码及表述、数字地图及定位、专用通信、信息服务、交通与紧急事件管理、电子收费、综合运输及运输管理、车辆辅助驾驶与自动公路等,形成了以分系统标准为主体,以通用标准为配套的智能交通标准体系。

(一)标准制修订分布情况

共有148家单位以第一起草单位身份参加了智能交通相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部级单位起草129项标准,占比87.16%,北京、广东、湖北、辽宁、江苏、陕西、山东各省紧随其后(见表1)。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的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二)标准化技术组织发展情况

标准化技术组织一般包括专业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和直属工作组(直属WG),是制定和维护标准的主要力量。对一个省份或地区而言,其在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影响力直接决定了该地区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的能力。

截至2012年12月,我国与智能交通直接相关的已成立的标准化技术组织有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ITS标委会)、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4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中,ITS标委会承担智能交通标准制修订的主要任务,从事全国性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的技术工作组织,负责智能运输系统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自成立以来,ITS标委会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标准制定工作,如正式颁布27 项、报批11 项、审查6 项、送审稿2 项、征求意见稿24 项等,并针对“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交通信息行业集中推出13 项标准征求意见。内容涵盖智能交通系统的通用术语、数据字典要求、体系架构及服务等,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电子收费系统、专用短程通信技术、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道路信息及控制系统等。在研的国家标准包括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系列标准等。在组织结构上,ITS标委会下设3个工作组,分别为联网电子收费工作组、交通信息工作组、先进交通管理工作组。

(三)标准推广实施情况

1.标龄

标准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制修订完善。据统计,2008-2012年是我国智能交通标准制修订的高峰段,所制订和修订的主要智能交通标准数和相关标准数分别达52和113项,占比分别为84%和76%。截至2012年12月,148项智能交通相关国家标准的平均标龄4.9年。其中,标龄大于等于10年的标准有17项,占比11.5%;标龄小于等于5年的标准有102项,占比70%。由此可见,我国智能交通的国家标准更新速度还是比较及时的,但部分国家标准的标龄已明显偏高,今后需加强这类标准的复审和制修订工作。

2.标准采标情况

主要智能交通国家标准采标统计如表2所示,62项主要智能交通国家标准中有30项采用国际标准,占比48.4%。其中等同采用为18项,占比29.0%;修改采用为4项,占比6.5%;非等效采用为5项,占比8.1%。其主要采标来源为ISO标准,共27项,占所有采标类型的90%。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的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智能交通相关国家标准采标统计如表3所示,148项智能交通相关国家标准中有52项采用国际标准,占比35.1%。其中等同采用为33项,占比22.3%;修改采用为10项,占比6.8%;非等效采用为10项,占比6.8%。其主要采标来源为ISO标准,共49项,占所有采标类型的94.2%。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的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主要智能交通国家标准的采标率是比较高的,接近50%,且主要采标都来自ISO标准。

三、对策思考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不统一,自成体系,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这显然不利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又对智能交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智能交通发展经验,从顶层规划、专业机构职能、企业主体地位等角度提出以下对策。

(一)顶层制定智能交通行业标准战略规划,为行业发展提供导向

建议结合我国交通、城市规划等部门的相关发展规划,并整合现有标准体系,制订《智能交通标准化发展战略》,系统规划,出台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标准战略。同时,建议将智能交通行业标准战略作为省级地区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挥各级标准化技术组织职能,争取标准话语权

一方面,要继续利用好ITS标委会等现有标准化技术组织,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在智能交通标准的组织制定、推动实施、效益评估、信息沟通等标准化公共服务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协调统筹、引导扶持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成立或承担相应的标准化技术组织,更大范围地争取标准话语权。

(三)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标准研发创新,研究制定推动企业研究智能交通技术标准的配套政策,在科研经费安排、工程项目招标活动、行业规划等方面对重视标准化工作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标准化工作的自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协会为纽带,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为支撑,政府组织为支持,全方位系统化的标准化推进体系与工作机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