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合集12篇

时间:2024-04-06 09:39:39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篇1

1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认知现状分析

首先,中学地理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状况存在的原因包括:①在初中阶段,地理是一门副科,所占分额很小,学生很难认真对待;②许多学校也不重视地理教学,对学生学习地理的要求不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压力比较轻;③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生无暇去深入学习地理。

高中地理进入高考学科以后,由于高考升学的需要,高中地理学科的地位突然攀升,到后来与其他高考学科平分秋色,学校及教师花费了不少力气,每年高考地理学科成绩总的拉分率呈上升趋势,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认知问题,随着地理学科在高考学科中的全面提升,经历了不重视乃至歧视比较重视非常重视之历程。

通过研究各类文献发现,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深化,中学地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普遍存在。虽然各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正逐步被运用,但大部分的中学课堂还拘泥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忽视了学生个性、特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一部分中学对地理教学作用缺乏认识,仍然将地理放看做“副科”消极对待。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较少,相应的地理教学基础设施短缺。对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认识了解与评价存在模糊之处。

2教师队伍现状堪忧

根据周卉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教师队伍现状堪忧,目前从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就其所具有的从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教学技能、专业教学技术来说,绝大多数是无可非议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实施至今,地理课程教学的师资配备虽然有所改善,但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地理专业的教师奇缺!如果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教学状况要有所改善,质量要想有个大幅度的提高的话,那么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业务素质就应亟待提高。

3教学设备问题

地理课不仅具有综合性和空间地域性的特点,而且也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作为地理教师,要想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教学能力,同时应用好必要的教学仪器,如地理挂图、地球仪、经纬度模型等。但从各类文献研究资料看,除少数东部地区重点中学以外,大部分如西部,西南部地区中学都存在地理教学仪器奇缺的现象。

4教学内容方面

一是教学目标以偏概全,缺乏有机整合。许多教师把传授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当作教学的基本宗旨,忽视了思维训练与科学观念的培养与渗透,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内容缺乏有机拓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上的问题直接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被动学习,缺乏地理思维能力,死记硬背等。三是教学方法不当,重演绎,轻归纳。

5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对策研究

总结以上各类问题,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经验提出相关对策:适当提高地理课程教学在高考特别是中考中的学科权重及升学分额比重。充实和改革学校地理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地理课程教学时数。编写出版优质地理教材,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加强地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相应的地理教学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学校地理教育作用。

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加强有效教学,广大教师对有效教学概念的理解多样,没有形成统一的深刻认识。多数学者能够理解到有效教学概念的主旨:有效教学要实现教学中的效益、效率和效果的统一。有的学者则提出有效教学是在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的地理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内在地理素养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地理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的全方位发展。但目前学者们对有效教学的延吉只要集中在有限的几个方面,并且研究的内容多有重复,研究的问题不深刻,层次不清晰。

综合各学者的研究来看,我觉得主要在教学中亟待提高的在于以下两个方面:注重案例教学:首先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启发性以及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等特点,案例教学能丰富好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增进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以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注重地图的使用,地理制作,以及办地理墙报等。

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教学现状,无论是学科地位认知问题,还是师资队伍素质问题,教学设备问题,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教育决策者与民众引起足够的认识,从多方面来认识和改革地理教育,可观的了解并摆正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客观实施地理教育改革的各项措施,上述诸多问题则基本可以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晓兰,佟晓红.浅谈农村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现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9):257-259.

[2]赵黎新.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4,(07):196.

[3]李宝堂.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57.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篇2

1.尊重与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知识是地理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其内容阐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施加的种种影响及其带来的后果。它的内容包含如下人文精神教育因素: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既不能屈服于自然,做自然的奴隶,同时也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无休止地破坏和掠夺自然[5]。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人文精神在人的双重身份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在人类傲视大自然时警醒人类别忘了自己的自然属性。

2.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地理学科在人口、资源和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全面,如人口激增将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所以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意节约和综合开发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6]。在地理学科中,环境道德教育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重视的教育目标之一,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7]。

3.了解历史文化,树立全球意识

通过对一些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使学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有一个大体的掌握,了解文明古国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及其对世界产生的重要作用。意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政治、经济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集中表现[8],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核心力量。全球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助于学生全球意识的培养和确立,如气候变化、经济危机等局部问题,都会带来全球性的影响。

4.热爱祖国、培养地理美感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气候多样、民族众多、风光迥异,伴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逐渐增强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身处自然和人文环境都比较优越的中国,人们更应当刻苦学习,热爱报国,献身社会。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学科,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审美对象[5]。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大自然和社会中进行着有序的整合,形成了雄、奇、险、秀、幽和意蕴深长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们是最具体、最直观、最现实的审美教育内容,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的部分内容就是地理学科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地理教学不受重视

扭曲的环境氛围影响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在生活中,人们认为利用地理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的机会少,且在多数农村学生和家长潜意识里受光宗耀祖,“跳农门”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家庭认为地理可学可不学[9],这种错误的观念及舆论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倾向于数理化等学科,轻视地理学科。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及家长对地理学科便有所忽视。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地理课时一般都占总课时的6%左右,而在我国却只占总课时的2%[10],在我国农村的中学地理课时更少,多数被抢占去填补“主科”的补充课时,身在农村的学生,几乎没有课余时间来学习地理和培养对它的兴趣,部分农村中学对地理学科的教与学的监督完全处于“真空”状态,而人文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2.地理教学内容的分离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篇3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不但学前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也逐渐增多,教师队伍的生存状况得到一定改善和提高,然而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教师队伍生存状况的改善并不乐观,其中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生存状况更是不容乐观。生存状态是一个含义相当广泛的概念,但通常被人们所接受的定义是一种物质精神环境的综合。幼儿教师生存状态通常被定义为幼儿教师为履行教师职责,谋求事业发展和自身发展,其所处的生存环境及自身素质、工作负荷、工作回报、社会地位、对自身价值追求等全部的情形和状况。即幼儿教师在工作待遇、工作压力、社会地位、继续教育等全部的情形和状况。[1]

借助于中国期刊网以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为主题进行检索,搜索到115篇文章,其中15篇具体关注了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其中有理论探讨,调查研究也有新闻报纸,主要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种研究视角。

一、以局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生活状况的为例进行的调查研究

以这类视角为研究方向的有杨莉君、周玲等对中部地区四省的农村幼儿教师,以问卷调查与访谈,从幼儿教师的身份、工作压力、工资待遇、职业幸福感及专业成长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从体制、政策、专业发展以及工资待遇方面提出解决策略。[2]

周燕、李冬燕对广州市16所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中揭示了农村幼儿教师学历低、工资低待遇差、工作压力大、无职业规划、培训学习机会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3]

金光发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研究了腾冲县7个乡镇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工作认可度、工作负荷、工作环境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主要表现为共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工作负荷大、社会认可度低职业成就感弱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策略。[4]

二、以全体农村幼儿教师为主体进行的理论探讨及策略分析

这一视角下分为两种类型文章:指明现状并提出建议和直接提出建议对策的文章。

陈琴和童艳华分别指出农村幼儿教师在身份、学历、专业发展、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工作压力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不良生存状态并根据表现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5][6]

董柏玲从三个方面:管理体制上,要求健全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分增设专职工作人员,地方政府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支出。幼儿教育经费上,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有助于减轻职业倦怠。幼教资历制度上,要求严格幼教资格制度、岗前培训、定期考核、证书把关。[7]

三、聚焦民办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

牛桂红敏锐的洞察出农村幼儿园主要以民办为主,将视角集中在农村民办幼儿教师上,更加深刻细致的从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职业满意度等方面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科学研究方法揭示了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并从政府、幼儿园以及民办幼儿教师三方角度提出可行性策略。[8]

尽管各位学者专家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方式,但都揭示了农村幼儿教师迫切需要改善的生存状态。希望通过本文引起学者、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关注,并能为今后研究提供一个对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清晰认识,在此基础上发掘新视角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四、存在的不足

纵观以上文章,无论是新闻报纸、理论探究还是调查研究,大多数是从生存状态内涵所包含的工作负荷、工作汇报、社会地位、自身追求以及专业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但未对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进行分年龄阶段进行考察,提出的政策也未关注到工龄不同教师生存状态的不同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李金英大连市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

[2]杨莉君,周玲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以中部四省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0(9)

[3]周燕,李冬燕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生存状态研究-广州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生存状态的调查报告[J]教育导刊,2011(11)

[4]金光发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研究[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5]陈琴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环境及相关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7(4)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篇4

国内关于农村教育发展的研究,代表作有以下成果:李少元的《农村教育论》、谈松华的《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马戎和龙山主编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24县调查》和《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袁桂林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指标研究》、翁乃群主编的《村落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以西南四村为例》等等。可以说国内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还是较为丰富的。

1.关于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现状研究的进展

农村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任平指出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教育正徘徊在“有为”与“难为”之间;[2]邓琴等人的研究指出,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教育的城乡二元化发展格局;[3]李芳云的研究从经费投入、基础设施配置、农村师资配置方面剖析了农村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状。[4]有的学者从功能论的角度对农村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功能的弱化反映出农村教育现状的不容乐观。如曹晶的研究结果说明当前农村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作用越来越弱化;[5]谢俊红分析了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制约着农村经济增长。[6]有部分学者对农村地区特定研究对象的教育状况进行了研究。如董强等人对中国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进行了研究;[7]马洪江等人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中存在的师生比偏高、软硬件建设滞后、三低一高现象进行了研究;[8]刘新科专门对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现状开展了相关研究。[9]有的学者在研究农村教育问题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结合,如刘小锋等人运用公共物品理论,以福建省40个行政村为例,通过入户调查资料及数据对农村教育的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农村教育供给陷入短缺困境的结论。[10]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村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秦玉友等人指出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的主要矛盾从扩大教育规模实现教育普及转向关注教育质量和有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竞争力。[11]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逐渐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此外,当前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如邬志辉等人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关键性、战略性的地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村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来评价、监测和指导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是非常必要的。[12]

2.关于当前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的进展

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学界最关注的问题,这是研究农村教育问题的学者所共同关注的。很多学者对当前农村教育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危害性进行了研究,如王文龙等人指出城乡教育差距的长期存在导致农村内部教育的分化,这带来了一系列恶果;[13]孙艳霞等人指出处于困境中的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功能是存在限度的。[14]此外,也有学者如万运京从各个方面具体罗列了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5]有部分学者对特定的区域、对象的农村教育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如毛书林指出发展西部教育,特别是西部农村教育任重道远,仍存在历史、观念、体制和教师短缺等问题;[16]张西爱等人对海南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农村教育仍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17]对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视角是非常广泛的,有学者从教育政策、教育财政、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信息化等一些具体的问题着手进行了研究。如胡伶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所遭遇的阻力;[18]张乐天指出,综观农村教育发展支持政策的实施,在看到它的积极影响和良好成效的同时,也须认识到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19]刘惠林探讨了我国农村教育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20]杨锦兴通过对广西贵港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的调查,从教育行政的角度对“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21]解月光等人对农村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22]还有的学者如安晓敏、[23]李军对教育贫困、[24]教育消费等一些特殊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在研究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时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如秦玉友对美国、印度、日本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对这些问题予以关注和研究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5]武锐等人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对比中日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现状,梳理出了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效率的主要问题,他们指出我国的农村教育投资效率总体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26]

3.关于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综述

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学者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较为丰富的。有的学者对现有的对策建议进行了反思,如杨挺等人指出当前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政策和建议大部分是基于帕累托最优理论设计的,所以政策和建议的可操作性效果并不好。[27]很多学者对如何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其中既有偏向理论性的建议,也有偏向实践性的建议。如胡俊生等人提出,为了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顺应城市化潮流和民众意愿,实施农村中学由乡向城的转移;[28]陈旭峰指出农村教育应该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之下适时地开展分流教育;[29]杨志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探讨了我国农村教育的体系创新;[30]梅健等人指出政府在农村教育上的最大责任也是最大作为就是在全社会中进行一种价值引导。[31]有部分学者如毛书林、吴淑娴等人分别对中国西部、中部等相对落后地区如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32][33]在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上,很多学者借鉴了中国近代一些教育学家的的思想。如叶凤刚通过研究黄炎培的乡村教育思想得到了一定的启示;[34]刘小红等人指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35]刘河燕对当代教育家晏阳初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乡村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36]此外,在研究解决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时,还有很多学者借鉴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如冯广兰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兴办农村教育的经验,提出了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37]赵丹等人通过对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关于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探索,分析了这些经验对我国中西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启示意义;[38]刘贤伟通过研究马来西亚农村教育资助项目,探讨了其给中国农村教育政策带来的启示;[39]解月光等人通过研究俄罗斯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意义。[40]

二、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研究的评述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笔者发现以下几点:第一,学界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讨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即“留农论”和“离农论”,但主张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留农”的研究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主张“离农”的研究,在学界“留农论”占据着上风,这当然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存在很大的联系。第二,解读国家已有的关于教育的政策,可以看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也是定位在“留农”上,农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热爱农业,从小立志为家乡农业生产服务的学生,就是要培养为农村建设服务的人才。可见政府也表现出了极强的“留农”倾向。第三,已有的研究已经开始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开放的角度研究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系。第四,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现象的描述,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症结或原因作了分析与论证,但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第五,在已有的研究当中,研究方法重理论研究,少实证分析,大多数文章是解释性,实证性文章比例较低,这也是农村教育研究不能走向深入的原因之一。第六,已有的研究多数是在宏观的层面上来研究农村教育问题,也有少部分是在微观的层面上来研究农村教育问题,但没有很好地结合宏观与微观的视角,降低了研究的说服力。第七,已有的对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没有很好地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这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说明与解释农村教育问题。

三、对农村教育发展研究的展望

1.今后研究的重点

对于一项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研究,农村教育发展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笔者认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更加深入了解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只有在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对不同区域的农村教育因地制宜地提出对策,从而有效解决农村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第二,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积聚人力资本,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是一种投入,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则是一种产出,研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以验证这种投入是否合理有效,从而可以为农村教育的改革提供方向。第三,比较不同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通过横向研究达到纵向研究的效果,总结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经验,为落后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的原则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国外农村教育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国外农村教育的政策、投资体制、管理体制、教育结构、资源配置等情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当前农村的教育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2.今后研究的难点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篇5

教师的生存状态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教育效果,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教师的社会地位,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映出教育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关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工作及学习情况,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对农村教师生存状态及其工作压力的关注远远不够,尤其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西部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关注和了解还比较缺乏。

1.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生存压力现状

1.1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长、条件差、精神压力大

首先,时间长。在被调查的农村教师中,大部分教师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其中工作8―10小时的老师占37%,10―12小时占48%,还有17%的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特别是一些负责班级管理的班主任教师,过长的工作时间导致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体力透支过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工作条件很差,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农村中小学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没有。学校的实验室基本不用,图书馆一般不开放,图数存量稀缺,有的学校连篮球场都没有。再者,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大。具体表现在:

1.1.1应试教育的压力

在农村地区应试教育普及,考上学才能改变命运的思想深入人心。如果考试成绩不佳,家长、学生和社会各方面对学校的压力将随之而来,这种压力最直接地施加到教师身上。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教师既没有精力也没有条件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自己也失去了发挥能动性的机会,只能按设定的教学进度中不断重复“讲”,在教学、追逐成绩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充满复制性和灌输性。使教师难以创造性地进行实践和反思,从而造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1.1.2教育改革的压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但如何发挥主体性是许多教师的困惑:“现在的教材一变了,我却不会教了,没有了知识点,就像啃皮球,一点也不习惯。”其次,对原有知识体系和能力的挑战。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知识面狭窄,讲课文时不能结合相关等知识把课讲透。

1.1.3教育工作本身的压力

农村教师工作负荷大。由于农村师资匮乏,许多学校缺少专职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很多在校的教师都是身兼数科的教学工作,跨学科任教现象颇为严重。不仅课程安排多,教学工作量大,而且对于非专业的教师在教授不同课程也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据调研,上2-3门课的教师比例为46.3%,22.5%的教师要上4-6门课。所教的年级多,54.2%的教师只上一个年级的课,41.7%的教师要上2-3个年级的课,其余的教师要上4-6个年级的课。

除课堂教学外,批改作业、备课、参加教研组的活动、对学生课外辅导、组织课外活动、课外时间对学生做思想工作、家访等工作,也使得他们倍感心力疲惫。

1.2教师生活条件差、健康状况不佳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质量很差,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身体状况普遍较差。加之农村医疗条件普遍较城市差,农村教师看病吃药很成问题,他们常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超负荷的工作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无暇顾及,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到医疗所治疗。

1.3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近几年补充到教师队伍的非师范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教师专业训练,纵然经过一定程序取得了教师资格,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仍很欠缺,基础文化、教材教法等专业知识贫乏,普通话、简笔字等教学基本技能短缺。刚走上讲台,往往是给学生展示自己“学”得怎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进入“教”的境界。

1.3.2培训教学模式忽视了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培训流于形式

教师的学习应当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以提高绩效为目的的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而实践中,职后培训工作在教学上忽视了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具体表现在:(1)培训者为中心,远离教师需求,讲授唯一,听记为主;(2)无视教师主体作用,强调被动接受;(3)理论与实践脱离,无视教师的知识和经验;(4)知识灌输,忽视专业能力发展。这些弊端导致师资培训工作的低效性或无效性。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院校教师职前培养的模式和在职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还不能有效衔接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1.3.3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有限

尽管不少中小学都积极利用空中课堂辅助教学,但在农村地区远程教育网等资源没有得到良好运用且掌握这种技术的教师相对较少,几乎没有专业人员维护,绝大多数教师只能停留在“看”的阶段。所以远程教育网络的维护和普及,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应该成为农村教师职后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

2.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建议

2.1首先,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切实关注和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这个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为他们提供公平竞争和发展的机会。其次,给予农村中小学教师政策上的倾斜和生活上的关注,包括职称的评定、住房问题、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充分考虑和解决,给农村初中教师同样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定期组织继续教育培训和交流。

2.2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必须提高农村教师的收人水平。国家应该在财政投人上予以倾斜,可以考虑给农村教师发放特别补贴,此外,不能因为地方财政等问题克扣、拖延农村教师工资的发放。

2.3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

在评价方式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发展性评价应让学校领导、被评教师本人、同事及家长学生等人员共同参与评价,就可以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

总之,造成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生存状态困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教育的现状是各种社会力量作用的结果。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必须直面农村教育,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生存现状,推进教育公平,确保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马晓娟.西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来自甘肃省的调查[J].当代教育科学,2007,(12).

[2]吴霞飞,黎雯.关注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和生存状况[J].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4).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篇6

中图分类号:F4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54-01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人口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败以及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与此同时,正如皮亚杰所说“假如没有质量合格而又数量足够的教师,最好的改革方案也只能在实践中夭折。”所以,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而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状况则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突破点,进而是影响了整个教育公平的实现。然而,隐藏在这些宏观政策下的现实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配置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师资严重“贫血”、城乡师资二元化、教师结构不合理等。面对农村基础教育并不乐观的现状,那么重点对现行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师资配置现实的、理性的现状和原因的研究则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现状分析

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师资现状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是不相协调的,这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结构失衡

(1)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来看:师资配置受国家经济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城乡二元化的结构,即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短缺已成为一种相对普遍想象,而城市中的中小学教师却相对过剩,甚至存在严重的超编现象。据国家教育督导团在去年10月份公布的专项督导检查中表明西部六大省份到都存在这种二元化的体系结构,城乡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种结构上的差距也导致城市教师资源的闲置、积压和浪费,相对的农村教师却面临过重的课业负担。

(2)从农村基础教育内部结构来看:①学科性缺编问题突出,主副科师资失衡明显。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③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堪忧。

2、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资源流失严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农村基础教育中所呈现出的师资队伍不稳定现象以及教师“向上流动的多,回流的极少”的单向流动的趋势就值得人们深思了。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对艰苦地区学校抽样表明:38.7%的校长反映。近三年中有教师流失情况。其中,74.6%的校长反映流失的都是骨干教师。面对这样的流动趋势,让造血功能本就较差的农村基础教育如何得到自身的发展;这样不稳定的师资队伍又如何让教师全心专注于农村的教育工作。长此以往,农村的基础教育也将陷入一种很难从外面吸引来优秀人才,而本地的优秀人才又源源不断地往高处走的恶性循环中。

二、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现状的原因分析

有学者曾用“双重边缘化”一词来描述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配置现状:从整个社会结构来看,中国当前的教育被政治严重边缘化;在教育系统内部,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被城市教育严重地边缘化了。然而这样的现状却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也不禁要思考: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为什么会走入到这样的困境了?因此,需要着重去剖析作为中间决定力量的教师,对现行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现状做原因的分析。

1、教师人事编制的缺陷

我国现针对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较差的现状,已实行了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但是我国的教师人事制度还缺乏完善的合理流动的机制。教师编制核定也未充分考虑农村的背景,出现了“一刀切”的学校教师编制。

2、农村教育经费的短缺

在某种程度上讲,对于经济落后的农村基础教育,仅仅依靠乡镇政府这个财政渠道是很难走的长远的。而我国在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后,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也切断了“以农业教育附加费,乡村教育统筹和集资”为渠道的农村教育经费来源。非制度化的各种教育扶贫专项基金过于理想化,无法从根本上弥补贫困地区较大的资金缺口。这样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无法从根本带动整个农村基础教育的运转。

3、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欠缺

首先,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是农村教师待遇其实相对是不理想的。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师资配置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薪金满足度的影响。其次,我国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没有完善的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使得农村教师工资的拖欠问题,成为农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部分农村教师的“两险一金”福利其实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仍然突出,许多地区教师的住房面积小、危房率高且住房公积金较低,根本无法彻底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且由于福利发放主要依靠各地区、各学校收入水平,因此,教师的福利待遇、津补贴标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距。

4、农村教师培训不足

2005年,甘肃的陆建娣老师一场主题为“新课程与西部农村教育”的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表明“因为时间和经费的问题,教师根本不能得到培训”。其实,我国农村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多的教师无论在专业知识或是教学能力上都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必然要求教师通过在职培训、学历教育等来得到自我的提高。

总之,虽然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并不乐观,但我们仍旧应看到近年来国家在发展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绩。而农村的基础教育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建设都将作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及教育改革的关键。而教师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学高为师,行正为范”,未来也希望更多的人投身到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的建设中,去燃烧青春、挥洒汗水在那片土地上。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国家教育督导团,2008

[2]李丽萍,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被抽象化[N],中国青年报,2004(4)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篇7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教师流动;综合素质;建设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村体育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促进或者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发、实地调查法、分析法,以河南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根据当前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1.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经历改革开放农村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农村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

1.1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源缺乏

目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状况发展令人堪忧。具体表现为: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及相关部门领导对学校体育师资建设的认识不足;体育教师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体育的场地和器材匮乏。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脱节。调查显示学校部招聘新的体育老师,导致现有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工大,而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几乎没有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后备力量不足,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开展受到严重阻碍。

1.2 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无法正常实施

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水平不高。由于农村学生数量较少,学科教师难以配齐,造成实施素质教育水平达不到要求,在农村小学里,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基本够用,而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专业教书普遍缺乏。体育课课时安排少、上课时间不合理经常被语文、数学课占用。

1.3 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且稳定性差

造成农村体育教师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农村教育软件条件较差,专业发展困难,优秀教师不断流失;二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不合理,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结构的不合理;三是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新生力量不足,教师职业倦怠逐渐成为阻碍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完善教师教育专业学位学历系

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科学科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实施国际农村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培训时效性,使其影响更好的发挥在教学工作中。使得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2.2促进城乡教育之间的交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优秀教师的单向流动,实现城市、农村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农校中小学与城镇中小学教育的共同发展。

2.3对农村教师流失实行“补偿”政策

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流失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现象,那么对于当前已经流失过的教师资源实行有效的补偿。农村中小学当地政府应该时刻关注学校教师队伍状况,正视优秀教师流失这一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补偿”措施。

2.4教师资源合理化配置建议

科学定编教师队伍,修改教师编制,实现教师队伍编制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

2.5切实解决好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的问题

尽量吸取后一类优秀代课教师到教师队伍中来,从根本上看,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才是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根本之策。

2.6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和待遇的建议

修建体育场地、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让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们心甘情愿留在学校长期任教,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保障机制,提高工资标准;二是要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改革,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三是要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城镇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整合。

3.结论

当前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已不能够有效的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更不能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创建一殊的有别于当今通用的模式。政府部门真正立足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实际,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从实际出发尽快将国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上去。

参考文献:

[1]牛辉.河南省农村高中体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1).

[2]李灿,付圆圆,刘皓.豫东地区农村普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2)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篇8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由于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师思想观念等原因,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远远落后于城乡,这种差距正悄无声息地剥夺农村小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权利。现在这一状况已经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并积极探索解决之道。与此同时,网络社会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以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为切入点,探讨网络社会背景下的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策略,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学音乐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1)师资现状堪忧。目前在农村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状况很令人担忧。据不完全统计数据,在农村小学绝大多数音乐教师是非音乐专业毕业的兼职教师。一方面是专业音乐教师的缺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音乐教师在考核工作实绩及晋升评优等方面处于劣势而导致不少教师改教其他课程,从而造成了在农村小学专业音乐教师缺乏的现状,迫不得已只能由其他教师来兼职授课。

同时,这种师资构成从能力结构上决定了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由于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长期以来重技法而轻理论,尤其不注重文化课学习。因此,专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比如,在音乐赏析教学时需要对音乐创作的背景以及表现的主题进行阐释,一些教师在表达上词不达意逻辑不清,影响了学生对音乐背景及主题的理解,达不到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2)音乐教学软硬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农村小学由于长期教育经费不足,音乐教学所需的软硬件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极大影响了农村青少年学习音乐的效果。在一些贫困地区,几乎没有在音乐课学习过程中应该练习掌握的乐器,如口琴、竖笛等,音像资料则更为稀少。

(3)音乐教学管理相对落后。在多数农村小学的教学安排上,尽管音乐课课时设置符合国家要求,但是音乐课被挪用挤占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在教学成绩考核上,学校往往因为忽视而对音乐课没有教学指标和考核标准。这种落后的音乐教学管理模式从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两方面制约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位的思考

反思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位的现状,我们应查找造成这种落后局面的原因,并基于此,探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落后现状的解决之道。

首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增长缓慢,以及各级政府在对教育进行转移支付的不足是造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各类各层次升学考试中,音乐课成绩始终没有计入升学成绩。由此造成了学生不愿意在学习音乐上下工夫,教师面临在职业晋升方面的压力,不愿意教授音乐课的客观现实。

四、发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主流策略

面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困难的客观现实,许多学者献计献策。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发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主流策略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领域:

(1)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硬件建设。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软硬件条件较差的现实情况,许多学者提出加大财政投入的改进策略。李书宇等学者认为,“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切实建立城乡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落后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缺乏优秀的音乐教师队伍。针对这一发展瓶颈,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总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应该从教育体系内部和外部开始端正思想,重建舆论环境。教学行政管理机构应从人口素质的高度看待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通过行政手段端正农村小学校长对音乐课的错误认识,以坚持督导的形式促进音乐教学的建设。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许多学者着力研究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与手段。归纳起来,不外乎“走出去”与“引进来”两类。所谓“走出去”即在专业师范院校等机构建立农村音乐教师的稳定培训基地,加强他们的基本功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将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带回农村学校。所谓“引进来”即在农村小学建立师范生实习基地,将先进的音乐理论和教学方法带到农村。

五、“网络兴教”策略及其评述

一般来讲在评价发展策略的时候,首先应该建立评价假设和标准。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这一研究主题,考虑到农村的落后地位和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我们应该建立“理性人”假设和“投资最小”标准来评价其发展策略。

首先,这一策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基于这一策略建立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不仅可以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其他如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这一策略对加强师资建设、弥补教学软硬件不足都有巨大推动作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正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日渐丰富,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与国内乃至世界音乐教学前沿近距离接触,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自身修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的网络资源提升教学策略,不仅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符合人的“理想假设”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而且这一策略还对加强师资建设、弥补教学软硬件不足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一项兼具良好可行性和功效性的满意策略。

参考文献: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篇9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外界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今后性格的形成。初中是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做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个人,对于社会有重要意义。农村初中生就是一个典型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农村的发展。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农村初中生由于出生于一个范围相对而言比较狭窄的区域,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状况也远比城市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复杂。做好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认真研究现状。

一、我国农村初中生的心理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呈现多元化色彩,农村初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心理承受能力差;极端自私;自卑心理;情绪波动大;虚荣,攀比心严重;孤僻,不爱说话。

1.心理承受能力差。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极端案例,因为承受不住挫折因而自杀。在农村地区这种现象也不在少数。出现这种情况有学生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影响。

2.极端自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极端个人主义在我国盛行起来。这种风气也逐渐深刻影响到农村青少年使得他们不能变得自私自利,学生间的关系得不到正确处理。

3.自卑心理。少数农村初中生由于出生环境的贫寒,在与同学的对比中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与有钱的同学相比,他们看不到自身优势,从而变得非常自卑。情况严重的甚至还因此产生了自闭症。这种现象值得注意。教学工作者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应引起反思。

4.情绪波动大。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定型时期,在这段时期里,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引起青少年情绪的极大波动。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或者由于自身成绩的波动或者同学之间的关系波动,从而导致他们情绪出现很大波动。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与农村初中生之中。

5.虚荣、攀比心严重。虚荣心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农村初中生这种现象表现的特别明显。学生之间由于不能正确看待财富,从而出现互相攀比的心理,虚荣心严重也是一个典型症状。

6.孤僻、不爱说话。孤僻不爱说话,主要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而使的我国广大农村出现老人留守现象,老人由于自身年迈且与青少年存在着沟通障碍,导致虽然他们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衣食住行,但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却是不那么了解。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孤僻,不爱说话的性格。

二、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在有的问题上甚至非常普遍。产生这种现象既是学生青少年时期固有的特点,又是受外界影响的结果;既是受传统的影响,又带有时代特点。一方面是传统的缺陷给学生造成的不自信和自卑,另一方面受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影响,农村中的留守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父母与学生长期隔离,因而导致他们孤僻,不爱说话。

三、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1.主动同学生交流,用真诚地心打动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有效沟通。只有实现有效沟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作为教学工作者必须以真诚的心来打动他们,要主动同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来了解学生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办法。

2.在课堂中教学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讲解。心理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

3.要增加实践课和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也不应该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同学生的交流,要通过增加实践课和活动课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来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来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情绪,要以名人名言来激励他们。要让他们树立正确财富观念。

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自己的成长,对于农村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以真诚的心来打动他们。

参考文献: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篇10

一、引言

重庆市农村小学占全部小学的绝对多数,农村小学英语的教育水平对于全市的英语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正在承担我市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教学观念、教育理论水平、教学技能技巧、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都是制约教学进步的因素。因此,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和教师自身建设即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成了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所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指教师的持续性材质、经验和心态的提高过程。①

重庆属于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师资队伍更是薄弱,所以比起发达的主城区来说更迫切需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文拟从调庆市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入手,具体了解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并通过数据分析就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有关问卷调查情况

为深入了解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笔者于2006年暑假利用所在学院举办的“贫义工程第三轮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机会,利用我院老师寒、暑假到重庆部分区县上函授课的机会,以及通过往届毕业生向所在地的小学英语教师对来自重庆市周边25个区县,包括秀山、巫山、云阳、丰都、开县等边远地区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90份,总共统计数据10 308个。调查问卷共设三个部分:教师基本情况统计,教师培训情况调查以及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调庆市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了解他们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主观评价,以及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现有条件下是如何进行专业化发展的,哪种方式最为普遍等。在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和描述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希望能够为其他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 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概况(该统计是2006年利用暑假在重庆教育学院开展贫困地区小英教师培训收集到的一组信息。)被调查人情况表

表1统计数据表明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这突出表现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四个方面。第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断层现象严重,教师年轻教师所占比例高达76%。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学校年富力强、教学业务成熟的中年教师被城市和发达地区挖走了,这既不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又不利于通过传帮带来培养青年教师。

第二,在农村小学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很少,初级职称占绝大多数。这种不合理的职称结构,不利于调动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而,缺乏必要的教学激励机制。第三,转岗教师居多,英语教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37名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只有17人是科班出身,占46%,其余20人为非英语专业转岗教师,占54%。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紧张,缺口大。二是新增教师大都向往城市,不愿到农村学校。三是农村学校在岗教师待遇低,教师离心倾向严重,有的弃教打工,有的想方设法调城市,流失严重。农村学校师资短缺,教学负担沉重,无时间、无精力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差,造成教学质量受影响,大大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进程。②

02

说明:①:“好:7”表明37人中有7人认为自己的基本的专业素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好”

②:比例的算法:7÷37= 18.92%(四舍五入)

表2中统计数据表明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它们是:(1)大多数教师的本专业素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待提高。语音语调有明显的错误,口语表达能力很弱。主要是因为相当部分教师是转岗、兼职教师。有的教师口语能力不强,课堂上不敢也不能多讲英语,养成学生通过汉语学英语的不良习惯,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儿童启蒙阶段的英语学习,也将影响其中学乃至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③(2)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大班活动化教学的能力。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老师课堂上基本上不可能开展差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齐步走、一刀切,整齐划一的全班教学,这种教学未必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收获和乐趣。(3)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较差。课堂上教师较少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一定挑战性、符合儿童身心发育特征、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课堂活动形式,也很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生动、有趣、参与性强的主题或话题教学,相当部分教师忽略为学生创造有信息差、为交际(而不是为操练)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如上所述,农村学校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量上质上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农村教师专业意识淡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欠缺,教师专业化程度极低,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要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三、关于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结合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具体情况和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笔者就该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围绕以下四点展开:

1.系统而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流利的口语,纯正的语音语调对小学生学习英语很重要,另外英语国家文化,尤其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西方节日、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对它们深入透彻的了解和掌握,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2.完备的小学教育专业理论素养:小学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小学英语教师应该较好地掌握小学教育学、比较小学教育、儿童心理学和外语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尤其是具备将小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特征与小学英语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

3.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开展现代化教学。教师的文体技能、绘画、唱歌、编导等艺术能力怎样在课堂中具体实施。

4.较强的英语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由于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这给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

(二)促进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策略

在职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师培训中被培训者在客观上常常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存在,缺乏参与、互动和反思的行动空间,教师的教学经验这一宝贵的资源未得到积极的关注和有效的利用。而且现有的培训体系没有政策法律保障,大多数教师因为经济和工作原因无法正常参与培训。结合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和教师培训体系现状,笔者就促进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策略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1.市县整体联动的培训体系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进行,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把发展教师教育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当作自身的重要职责,把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纳入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主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农村教师培训保障体系。采取市、县统筹与分担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培训经费,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2.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充分了解农村教师的需求,研究和重视农村教师的需求,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充分调动农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培训中要努力消除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文化隔离,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以问题为中心,按照问题即课题,研究即培训,成果即效果的培训思路,创设情境,采取参与式、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农村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使农村教师在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针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特点及教师素质实际,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者队伍等方面,遵从以下做法:

(1)培训内容具体化

培训中,针对农村掌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不同程度,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专门开设课程改革方面的讲座或示范课。围绕农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来调整培训计划,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为农村教师提供新知识、新方法。④

(2)培训模式多元

化农村教师培训要从成人培训和农村教师的特点出发,集中培训和送教上门相互补充,讲授式、互动式、研讨式、参与式等培训方式有机结合。如问题研究、论坛交流、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分组研讨、反思自学、操作体验、外出考察等。

(3)培训者队伍动态化

培训机构必须建立起一支人数多、水平高、学科全的专兼职结合的培训者队伍。培训者中既要有市级继续教育专家、高等学校的专家教授,又要有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优秀骨干教师。

(三)建立多向互动的培训平台

建立多向、互动的农村教师的培训平台。鼓励参训教师成立合作学习组织,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定期举办农村教师论坛,建立区域性教师培训协作组织,组建区域性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整合区域内各种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及各个农村学校之间建立紧密联系,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课程资源平台、学习交流平台和互动参与平台。⑤

四、结语

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教师专业化发展。针对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应重点围绕系统而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完备的小学教育专业理论素养;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英语教育科研能力展开。同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在职培训除了增加经费投入、开发培训资源外,还应建立更加合理的培训体系、更加规范的培训市场、更加适切的培训方式。必须不断增强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引领农村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为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出更多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重庆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注释:

①Lange Dale E.A Blueprint for Teacher development[A]. Second Language Teaher Educaiton[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245-268.

②夏素荣.农村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04.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篇1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其整体的薄弱现状却没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方方面面的缺陷都阻碍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亟待解决。

一、农村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1.农村教育的问题

中国人均教育方面投入少,而且偏重于城市,使得农村地区经济落后、贫穷,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大。就目前农村的教育现状来说,只能满足基本的教育需要,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农村的教育问题依旧是我国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2.农村学生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农村家长知识匮乏,且忙于农活,甚至有些家长外出打工,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如“一切向钱看”“考上大学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等一些读书无用的消极影响,如,不法商贩、不良青年的唆使和后进生全体之间的互相影响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和质量。因此,农村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反映能力低,所得知识基本都是课本上的,知识面窄且应用能力差。

3.农村教师的问题

“振兴教育靠老师”,优良的师资力量是有效性教学的根本。农村教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老龄化严重,且没有集中、系统的理论、理念及手段的培训和提高机会,多数教师都是凭借着自己多年累计的教学经验任教。(2)虽然课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但是不少教师只学习到了新课改的模式,却没能领悟到新课改的实质,“穿新鞋,走旧路”,形式化严重,教学效率低。(3)农村教师待遇差,很难留住一些学历高、能力高的年轻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

4.农村教学的问题

就高中物理教学而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农村教学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物理实验。多数农村学校,实验器材落后,教师观念陈旧,基本都是教师演示实验,甚至干脆就是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效果不理想。而且“讲实验”的做法严重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与物理教学目的、教学改革要求不相称,与人才的要求不适应。

二、农村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调整教学理念

在农村教学现状中,比较普遍且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多数的教师都安于现状,随波逐流,应试观念根深蒂固,即便是在新课改如火如荼推行的今天,对于其中的新标准、新理念也知之甚少,甚至于熟若无睹,一味沿用自己熟悉的传统教学方法。因此,想要提高农村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首先就必须调整教师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钻研、提高,通过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用创造性的思维、见解,开拓自己的思维,拓宽教学思路,寻找适合农村教育现状,学生特点的,能提高农村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地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课堂给学生。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引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还要通过观摩学习、听课等方式,学习相邻学校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改善自己的教学路子。

2.完善师资力量

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篇12

关键词 农村体育 现状 初探 改善

一、前言

农村初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农村地区的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包括地理因素的制约、经济条件的限制等。总体上来看,农村初中的体育设施以及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严重匮乏,制约着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最近一段发展以来,如何更好的发展农村初中的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

二、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的体育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发挥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农村初中的学校取消了体育课,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校的升学率为基本指针,剥夺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与上体育课的时间。这些成绩至上的错误观念严重的阻碍了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影响了正常的体育观念的形成,也严重的阻碍了体育教学的探索与改革。各种错误观念和认识,给农村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带来很多不便,给学校的课堂设置与管理等决策也带来很多麻烦。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数量都存在很大欠缺

农村初中的很多体育教师学历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没有达标。这是由很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于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满足不了需要,没有跟上初中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的条件限制,很多人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农村的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制约都严重的影响着人才的流入,也严重的影响了农村初中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另外,一些学校将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来担任体育教学任务[1]。总之,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师队伍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教师来源的复杂化与低质量,严重的影响与阻碍了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与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初中开展体育课的外界条件不足

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状况的好转以及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村初中的体育资源与体育课程的器材相对于以前有数量上的增加和种类上的增加,体育课程的设置也因此更加多样化,各种球类正在不断增加。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初中的体育课程设置以及体育器材还是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之处。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的环境,接触的事物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本身便不具有任何优势。为了更好的满足农村学生的需要,给他们带来全新的运动体验,我们应该尽力改变这一现状,尽可能的增加体育器材。另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的体育教育经费也往往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课程标准对于初中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基本的兴趣与爱好。

三、改善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农村初中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积极的鼓励和动员接受过专业教育正规教育的人员向农村初中流动,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师资的质量,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农村初中的体育师资队伍。第二,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时定点辅导,建立乡村联系点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水平[2]。第三,要花大力气加强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准和思想觉悟。

(二)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的全面评估内容

初中农村学校要将学校的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的全面评估范围之中,要尽力克服学校的单纯以升学率和教学质量为主要标准的评价体系。规范农村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的相关规章与制度,使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工作向着规范化与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在制定各种文件的同时要加强监督与评价,以保证对于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检查与督促,健全评价制约机制,通过将体育列入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等措施,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3]。

(三)有计划的开展体育活动

农村学校由于其条件的限制应该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保证体育课时足够,不得随意的侵占学生的体育课堂时间,努力营造一种重视体育的氛围,使学生可以自由的进行体育锻炼。

(四)加强经费投入

经费的筹集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筹集资金。结合农村初中的具体情况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尽可能的节约经费与扩大经费来源,合理地使用体育经费,用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器材设备简陋的状况。

四、结语

农村初中的体育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先天的条件缺乏,在体育课堂教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多弊端。我们应该对于目前的农村初中的体育教育现状具有清醒的认识,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想尽各种方法弥补当地学校教育资源的短缺。更加充分的发现与挖掘现有体育资源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是发展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