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机械合集12篇

时间:2024-04-08 17:40:40

现代化农业机械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1

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

3、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

4、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二、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2

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农业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作用。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如不断培育和推广应用各种新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普及新的耕作栽培、饲养护育技术;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即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体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与劳动力形成配套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加工、入库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

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进行的“白色农业”、“绿化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始终伴随着农业科

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三、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3

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生产手段的先进与否、效率高低都影响了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是推动农业和国家经济的最大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的丰产丰收,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中以机械动力代替传统的人力和畜力,使原有的农业生产规模有了巨大的跨越,在提高了农业劳动力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同时,改善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大大推进了新型生产力在农业中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巨大变革,打破了传统生产方式的局限,其大范围的实现使农业生产向着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并逐步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的衡量标准。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技术水平,作为其中基础性设施的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和广泛应用是关键所在。

1.2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首要环节,在农业机械化中大量引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成为重要组成成分和推动力。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引进在极大程度对农业的生产环节进行了改进,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病虫害防治设备以及洪涝灾害设备等机械化设备都在当今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们的使用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高效、便利,方便和推动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先进的机械设备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近年来我国已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在我国中的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使机械化设备得以有效地在农业生产中实施,两者协调共同作用使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农业先进科学生产技术的高效性在其中得以展现。

1.3农业机械化优化生产绩效

农业生产发展的目标是农业生产绩效的优化,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生产绩效的提高有很强的优化作用。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更加优质和高效,它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作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力,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实现农业生产绩效的优化,促进农业生产率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1.4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在生产环节中以机械动力代替人畜力,运用大量先进的农业机器设备,引入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智能化,在机械使用过程中对农民的技术水平进行训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使其素质在本质上大大提高。这些高科技的新机器和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使农民成为高素质的劳动力,成为能够对生产机械进行操作和管理的具有高素质水平的技术掌握者,有能力走在新农村建设的最前线。

1.5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点,然而由于现代社会中的污水排放、农用化学品污染等问题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业机械化引进了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机械灌溉技术和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等高新技术,对生态环境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机械深施化肥技术告别以往将化肥撒施或浅施的不合理使用方法,防止作物不能吸收的化肥残留在土地中对土壤的结构产生破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深施化肥有益农作物的吸收并且对土壤的破坏大大减少。机械灌溉技术克服了传统农业灌溉过程中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并且容易造成土壤的冲刷等缺点,有利于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减少以往因多余的秸秆稻草腐烂或燃烧导致的环境污染,将秸秆还田改善土质,提高土壤养分,使秸秆的作用得到充分利用并避免了环境污染。农业机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4

1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概述

农业机械化,主要指的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中,不再使用过去传统农业的人力生产和畜力生产,转而应用机电动力工作来进行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需要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使用先进机器的环节,尽量使用农业机器设备。农业机械化,主要体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革新,在某种意义上是生产技术领域的一次重要革命。需要注意的是,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使农业生产得到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主要指的就是依据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利用先进的方法来对农业进行合理管理,用新型技术增强农业装备。我国开展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农业生产工作变得更加发达,使农村变得更加富裕,农村的环境得到合理改善。

2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

在对农业机械化及农业现代化的概念进行简述之后,就要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合理地分析。一般来说,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保证生产资料利用率。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与其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并且也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水平正处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还可以反映出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就保证了我国农村地区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机设备,就可以保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农产品,使农村生产资料得到极为充分的利用。这样一来,农业生产的产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也得到了合理改善,生产资料的合理利用,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

(2)实现增产。在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发展目的中,其中一个方面是实现农村的繁荣发展,使农村和农民变得更加富裕,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实现农业增产。要想实现农业增产,就必须要发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我国某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工作进展一直不太顺利,地区农业经济得不到快速增长,当地的管理者和农业生产部门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在农业生产中指导农民将农业机械化纳入生产工作中。当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业机械化的相关设备,先是利用机械设备对土地进行平整以保证后续的深耕工作顺利进行,在后来的种植工作中还应用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了精细化播种、精细化施肥等。由于该地区的农民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应用了大量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因此保证了农业现代化在当地的顺利运行,也保证了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具体质量,实现了农业增产。这样一来,当地的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农业产量大幅提高。

(3)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我国很多农业地区对于初级农业产品,一般都是采取直接出售的形式,这种方式虽然也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无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不能达到迅速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某农业生产地区初级农产品的产量较大,但是其中有很多农产品的价格比较低廉,农民在进行出售之后也无法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因此,当地的农业经济一直没有得到显著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农业部门决定采用农业机械化设备对当地的初级农产品进行精细化程度较高的深加工。农业部门指导农民将初级农产品,如水果、鱼、家禽等用机械设备加工成罐头制品、肉类制品等进行出售。这样一来,初级农产品的自身附加值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民在出售的时候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利用农业机械化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是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主要作用。

(4)提高抗灾害能力。传统农业没有采用农业机械化进行生产,因此受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抗灾害能力也比较差,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如果将农业机械化用于农业现代化生产工作中,就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害能力,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目前,很多农业地区都在农业现代化生产中应用水利设施来抗洪涝灾害,利用温室技术来抗冻害,用先进的飞机喷药技术抗虫害。这些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与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抗害能力,保证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此外,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还有效降低了农民的劳作强度,将他们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提高了具体的生产效率。

3结语

当前,农业经济仍然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想保证农业现代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重视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还能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作要想保证质量,就一定要保证农业机械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庞映霞.浅谈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6).

[2]方蒙熹.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J].北京农业,2013,(3).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5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一,要贯彻与落实我国新颁布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推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贯彻与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对于农机购置的补贴与优惠政策,利用好国家与政府手中的宏观调控的作用。此外,要抓住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遇,能够使得各个方面都能够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农民提供进行农机购置上的各种保障措施,建设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服务水平。第二,要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机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全面突破我国农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的难题,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科技人才投入到农机生产的过程中去,以保证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与不断的提高。第三,要展开多种形式的农机技术的使用与培训工作,大力推广农机技术,充分利用好农机企业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机使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农业生产人员对于农机使用的认识程度,提高农业生产人员对于农机的熟练操作程度,提高生产质量。第四,加强我国对于农机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提高农机生产队伍的素质,加强生产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保障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6

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一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现代农业的基础是科技化,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的决定因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时品种的优良化,二是装备的现代化。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纵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都无意例外的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

二、  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一)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

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化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推动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

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农业机械投入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

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现代农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弱质特征,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

(二)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能增加农作物产量,还可以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节本增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促进农民想非农产业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农机户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饿主要载体

节本增效关键在科技,重点是实现机械化。如果科技进步跟不上,机械化水平提不高,仅靠增加物质投入,只能造成成本增加、收益递减。按照新经济增长的理论观点,科技应用可以走出农业投入报酬递减的困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投入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长期高校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桥梁和纽带,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良、精量播种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是由农业机械来实现的。农业生产中的抗旱排涝、抢收抢种、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都需要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农业机械化在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

(四)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农业机械化促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农业机械化促进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乡村道路建设和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村容整洁;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五)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化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业机械化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农工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机械等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性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  我国农机发展现状

2006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728.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比2005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5.6万台,同比增长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同比增长40%,。高性能、大功率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国机械化各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尽20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有效的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机收水平超过了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种和收获水平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达到3500万个,全年农机化服务经营收入2829亿元。

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这许多突出的 问题,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机装备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处于初、中级阶段,农机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仅为38%。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是三多三少:即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单一的大田机具多,设施和园艺机械少。二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我国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普遍存在质量和性能不可靠问题。农机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步伐不快。三是农机服务领域不宽,许多农机服务项目局限于田间作业,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四是农机化投入资金少,融资信贷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低,政府扶持力度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五、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机械化是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应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节本增效为中心,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因地制宜,示范引导,重点推进,打造农机作业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服务品牌,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如今,我国农机化事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今后国家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农机化。

(一)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政策法规建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根本。为了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要求,应通过农业机械化立法,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促进措施上,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扶持,充分调动农民及各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强化农机安全监督工作

农业机械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发展新技术、新机具单靠农户自己购买是行不通的,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一项产业促进政策。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推进科技进步

技术创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的需求。通过制定积极的引导政策,探索有效的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机化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解决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农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力争在水稻栽植、玉米收获、经济作物机械化、牧草生产机械化等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基本解决农机化技术薄弱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各地要积极争取加大保护性耕作的投入,加强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技术示范区的实施规模,探索行之有效的推广新方法。

(四)加快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

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要求,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机科研、教育和农机生产厂家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7

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一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现代农业的基础是科技化,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的决定因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时品种的优良化,二是装备的现代化。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纵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都无意例外的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

二、  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一)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

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化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推动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

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农业机械投入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

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现代农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弱质特征,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

(二)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能增加农作物产量,还可以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节本增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促进农民想非农产业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农机户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饿主要载体

节本增效关键在科技,重点是实现机械化。如果科技进步跟不上,机械化水平提不高,仅靠增加物质投入,只能造成成本增加、收益递减。按照新经济增长的理论观点,科技应用可以走出农业投入报酬递减的困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投入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长期高校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桥梁和纽带,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良、精量播种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是由农业机械来实现的。农业生产中的抗旱排涝、抢收抢种、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都需要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农业机械化在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

(四)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农业机械化促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农业机械化促进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乡村道路建设和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村容整洁;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五)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化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业机械化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农工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机械等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性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  我国农机发展现状

2006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728.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比2005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5.6万台,同比增长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同比增长40%,。高性能、大功率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国机械化各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尽20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有效的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机收水平超过了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种和收获水平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达到3500万个,全年农机化服务经营收入2829亿元。

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这许多突出的 问题,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机装备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处于初、中级阶段,农机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仅为38%。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是三多三少:即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单一的大田机具多,设施和园艺机械少。二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我国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普遍存在质量和性能不可靠问题。农机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步伐不快。三是农机服务领域不宽,许多农机服务项目局限于田间作业,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四是农机化投入资金少,融资信贷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低,政府扶持力度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五、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机械化是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应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节本增效为中心,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因地制宜,示范引导,重点推进,打造农机作业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服务品牌,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如今,我国农机化事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今后国家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农机化。

(一)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政策法规建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根本。为了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要求,应通过农业机械化立法,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促进措施上,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扶持,充分调动农民及各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强化农机安全监督工作

农业机械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发展新技术、新机具单靠农户自己购买是行不通的,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一项产业促进政策。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推进科技进步

技术创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的需求。通过制定积极的引导政策,探索有效的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机化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解决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农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力争在水稻栽植、玉米收获、经济作物机械化、牧草生产机械化等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基本解决农机化技术薄弱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各地要积极争取加大保护性耕作的投入,加强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技术示范区的实施规模,探索行之有效的推广新方法。

(四)加快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

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要求,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机科研、教育和农机生产厂家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8

1.农业机械化是就是把农业置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技术科学化,劳动手段机械化,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化,这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标志。搞不搞机械化,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强抗灾能力,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低、粮食生产低而不稳,农业徘徊不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工作,对改变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牧业后劲尤为重要。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

3.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

4.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二、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因此,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9

传统农业体系中,人工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品市场需求增加,人工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在此背景下,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概念应运而生,转变了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各类自动化农机设备的使用中,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为建设精准化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提供较大可能性。

1农业机械自动化概述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基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软件、大数据分析技术高度整合在农业机械生产研发中,使其能够在具体使用时,高效率地处理各类农业生产、管理事务。现代农业体系中,农业机械自动化趋势逐渐明朗,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价值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下,农机设计中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成为创新、完善农机功能的核心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人员优化调整生产模式,智能、有效地管控农业机械设备,最大限度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随着现代农业体系的完善,农业机械自动化可以满足新时期农业高效、高质量生产的基本要求,并且对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转变农村传统劳作及生产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农业机械自动化能够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农作物成长期间的劳作时间,同时有助于减少人力、财力成本,落实各种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新兴技术。另一方面,基于农业机械自动化,农业生产模式改变,农业生产人员可借此构建信息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全方位地监控农产品生产链条,逐步地落实“精准农业”的理念。

2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现阶段,农业机械自动化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但在提升现代农业自动化程度时,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农业机械设备先进性不足。机械设备的实际性能、机械自动化水平直接关系着现代农业生产创新的效果,但根据当前农村地区对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可知,多数农村区域,农民所使用的农机设备较为落后,缺乏先进性。设备功能、设备自动化程度均不符合现代农业的生产需求,制约着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生产模式。导致现代农业在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中,农业体系中的生产观念、生产流程、区域农业发展均受到较多限制,使得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广、宣传范围难以持续扩大。对此,相关农业部门还应基于农作物生产的现状,加大对自动化农机的宣传力度、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与升级[2]。其次,农业生产中农机设计的科技水平低。目前,现代农业体系中,农业生产中的各类农机的自动化水平逐渐提升,但农业机械中的科技含量较低,其所包含的技术优势不明显,设备功能创新性较弱,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中,完善农产品生产模式的进程缓慢。所以相关研究人员还应及时借鉴国外成熟的农业机械研发技术,针对性分析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需求,逐步地融入各类先进技术,提高农机设备中的科技含量。最后,农业机械自动化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国土辽阔,农业种植区域大、分布广,但不同区域的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区域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继而使得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应用受到较多影响,各个区域内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

3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具体应用

3.1生产监测自动化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具体应用时,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监测的自动化。具体来说,在农机设备自动化设计后,计算机成为自动化控制农业生产设备的核心工具,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计算机可操控农机设备的运行与管理,将其投入农业生产活动中获取相关数据,而系统可自动化分析农业生产中的各项信息,对农机设备下达指令,使其自动调节农业生产设备功能[3]。例如,在现代农业中,农产品种植、栽培场所逐渐改变,对于生长在温室内的农产品,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技术,可以利用功能完善的感应装置,监控农业生产区域内的含水量、温度,评估现有的温湿度是否符合农作物萌芽、抽芽、生长要求。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可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地分析处理温室内的各项数据,智能调节农业生产中的光照、温度,为农作物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比如,在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GPS技术被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该技术可自动收集农作物生长数据,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并在与GIS技术联合应用的过程中,准确获取农作物土壤结构内的营养元素,使农业生产人员可以依据土壤数据,精准除草、施肥、浇水灌溉,夯实农作物生产基础。不仅如此,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同样可将“生产监测自动化”渗透在农作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农作物萌芽、生长、成熟、收割等各个环节进行自动化监控。部分农业机械设备可及时对农作物进行采摘、初步清理、存储,及时清空农作物生长区域,为后期种植做好准备,全面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2农业灌溉自动化

灌溉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在将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现代农业时,部分农机设备可实现农业生产中排水灌溉的自动化。具体来说,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而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却属于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在农业灌溉中应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不仅是为了提升农业生产灌溉效率,更是为了通过精准地控制农业灌溉时的用水量,以节约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将“节约用水”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活动中[4-5]。在此背景下,现代农业体系中的灌溉设备功能逐步完善,正式灌溉农作物前,相关人员可根据农田面积、农田内农作物的密集度以及农作物生长需求,自动化分析每亩农田的需水量,继而通过现代农机设备的精密控制,科学地对农田进行灌溉,落实自动化的农业生产灌溉技术。在此期间,农业灌溉所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包括农机传感设备、大数据监控分析平台、计算机系统,是自动化控制技术与现代农业相互融合的载体,对节约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灌溉成本意义重大。农业生产人员可利用农业生产灌溉的自动化,进一步改善农作物生产条件,使其健康成长,保障农作物生产质量、生产效率。

3.3农产品装检机械化

现代农业体系不仅包括农作物生产,农产品产销、包装均属于现代农业的生产管理工作。所以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农作物生产,同样可以应用在农产品包装、质量检测等方面。首先,农业机械自动化会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结构的创新,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流程,并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的实际需求,改进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包装模式。在传统农业生产管理中,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技术水平低,人工是农产品包装与质检的主体。而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相关人员研发出“自动检测包装设备”,该设备的核心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农产品外观、大小,合理地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包装。其次,在农产品装检机械化中,相关人员同样可借助自动化影像技术,实时监测农产品生长中的各项指标,全面监控农作物种植区域。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整理农作物生产数据、成长信息,构建可视化的三维立体模型,为农业收割、采集、包装、质量检验提供详细的参考数据,使相关人员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制定出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案[6]。最后,在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现代农产品的装检机械化趋势愈发明显,并且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中,农产品包装、质量检测等流程呈现出“集约型”的管理特点。各个农业生产区域中,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效应不断扩大,集约化的农产品分拣、包装会突破传统农业生产管理困境,使非生产环节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现代农业结构、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生产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4农业管理精准化

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于现代农业时,可促进农业管理精准化。首先,农业生产人员可基于计算机技术,开发农田管理软件,该软件在与UPS接收器连接后,能够绘制农田地图,记录各个区域中的农作物产量,汇总UPS卫星数据。之后,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农业生产人员可检测农田土壤样本,测定农田中的土壤成分,并根据农作物叶子颜色、植株颜色判断农作物生长情况。与此同时,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该软件具有获取农田航拍图像的作用,可以按照农作物健康状况的检测结果,精准地确定各个区域农作物施肥需求量、农作物种植的合理密度[7-8]。其次,UPS接收器与自动化农业生产管理软件融合后,可监测农田内拖拉机、深耕设备、收割机等农用机具的位置,便于农业生产人员精准地管理农作物施肥、打药、收割、播种工作,精准地管控各环节的操作成本,有效地改善农作物周围的生态环境。另外,现代农业体系中,农业机械自动化能够更为准确地定位农机,甚至可以自动化控制农机操作过程。比如,在使用农业机械播种、施肥、打药时,UPS接收器与计算机管理软件可精准地将种子、农药或肥料投入对应的区域,实现高效收割、高效播种、高效施肥等精准化管理目标,突出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优势。

4基于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4.1农业生产模式智能化发展

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广与应用,农业生产模式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会更加明显。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各类先进技术,将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撑,所以在农作物播种、生产管理、收割、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农业活动的智能化水平会逐步提高。在未来农业体系中,农业机器人会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用以监控、预测农业生产参数,获取完整、真实且准确的农业生产数据。而农业生产人员可利用智能化管理平台,远程记录、分析农业生产数据,提前做好病虫害、排水灌溉、施肥等工作,人工下田操作会逐渐减少,农业机械设备会代替人工,有序地完成农业生产任务[9-10]。不仅如此,在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会持续提高,农机生产、研发中可利用的先进技术增多。相关人员可进一步完善农机性能,使其具有智能操控、自动控制的基本能力,农业生产人员可利用升级后的农机设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构建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高效率、精细化地完成农业生产管理工作,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4.2精准化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

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农业生产流程、生产管理等操作更为“精准”,所以在未来“精准化生产模式”会更加完善,农业生产活动会在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中不断优化。农作物生长周期内,农业生产人员对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的控制更为精准,可以有效提升未来农业生产管理质量,使农作物健康成长。另外,基于“精准化生产模式”,农业机械自动化会支持市场上农产品品质、品种的创新,从而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夯实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基础,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5结语

综上所述,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有效地应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相关人员还应积极创新农业机械设计,将更多先进、新颖的自动化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中,从而为农业发展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与此同时,相关农业部门还应顺应时展趋势,强化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宣传力度,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区域范围内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范围,建设精准化的现代农业,助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瑞仪.先进适用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策略思考[J].南方农业,2019,13(12):156-157.

[2]李艳杰.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策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3):54.

[3]刘博.基于PLC自动化技术的农业机械电气控制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22):50-51.

[4]张珍,赵书玲.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4):57-58.

[5]孟庆亮,陈亦军,范巍挺.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0):130-131.

[6]岳建林.试探机械工程自动化当中的农业智能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20(2):99.

[7]尹辉录.农业机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1(5):88.

[8]李晓玲.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作用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23):94-95.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10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而经济发展中现代农业又是基础性产业,因此党和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异常重视,也将之视为新农村建设的急迫任务。在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化对其生产效率的提升影响极大。由于我国目前的现代农业发展还受到传统农业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效率及技术水平影响很大。现代农业目标任务要想顺利完成,就必须实施农业机械化。

1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中的影响

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密切关联着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少较为先进的农业或者生物技术都被广泛运用在农业机械化中,它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善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农产品品质、劳动生产率、土地出产率的提升,劳动者劳作强度的减少,以及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综合生产力、农业产业结构等优化调整无不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息息相关。还有就是,如果农业机械化不以农业工程技术为主,那么现代农业就无法发展。农村居民因为农机化水平的提升而受益,不但自身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且农业生产活力也更高了,农民不再担心体力劳动的艰辛,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成果。农业的机械化让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得以提升,培育出了新型农民[1]。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需要依靠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2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2.1增强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

应该解决劳动力被大量滞留在土地上的问题,增强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工业部门的发展势头要保持高速,城镇第二、三产业的结构要合理,从而对富余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大量吸收。创新与调整农业生产方式,既要对过去的大田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进行巩固和提升,还要积极发展经济作物、蔬菜园艺生产机械化和工厂化设施农业,最终让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越来越高。

2.2以适度农业经营规模带动机械化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制度对土地流转进行科学探究,不断完善土地规模经营的正确机制。同时,对农业生产服务的持续改进让生产规模由小变大并走向市场。当前,我国农业有农机跨区作业模式,这是农业机械化的一种好的方式。联合收割机跨县、跨省作业,平均单台单季作业面积由在本地作业的26.67~33.33hm2提高到66.67~100hm2,作业时间由5~7天提高到30~40天。这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国情是比较相符的。但要考虑到的问题,为使农民对农业生产更有信心,应规范社会保障体系,然后从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去发展合适的现代农业。

2.3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要想发展好现代农业,就需要通过以农业机械化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很好的技术设备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应该符合不同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资源禀赋差异。由于每个地区都有着不一样的生产条件,故而应该按照本地社会经济与自然情况,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去打造优势的农业产业,形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农业机械化的普遍性难题为公关点来创新。特别是要注重发展小型轻便农业机械,这样才符合现代农业的潜在发展需求,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强力的科技后盾作为支撑。

2.4以农业机械化推动现代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农业现代化增长方式需要依靠农业机械化来进行转变。生产要素、科技的高效性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点,将极大地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发展。现今,我国传统农业正逐步过渡到现代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而需要加强现代装备与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强机械、信息、生物等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集成应用[2]。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通过规模经营的有力推进使得农业与工程技术完美结合,从而使得现代农业发展更加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还有就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规范,根据农村现有的基本经营制度,解决好现代农业中小生产和大服务的冲突问题,使农业服务朝着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另外,因为农机化正全面渗透到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将加速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保鲜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使现代农业产业链更完整,整体效益更高。

3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正在蓬勃发展,而这一过程一直深受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所在。努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机械化,将为我国的农村晋级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总之,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机械化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农业生产力因素。

参考文献: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11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2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3、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4、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5、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除采取政府补贴、部分出资的政策扶持外,还可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12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wWw.133229.cOM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2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3、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4、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5、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除采取政府补贴、部分出资的政策扶持外,还可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