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事迹材料合集12篇

时间:2022-07-23 18:21:36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1

“关键时候顶得上,困难任务冲在前”“从来不会对安排的工作说不,最难的工作交给他一定放心”……

在周xx生前工作过的xx镇,同志们诉说着他工作中的小事,在这些看似平淡的故事里,却能让人感受到一个基层干部的担当——

“台柱子”

2009年,周xx接受xx镇党委重托,到xx镇英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20XX年,周xx再次接受xx镇党委重托,到xx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两次不同的任命,却是同样艰巨的任务。

“村里没有负责人、群众矛盾频发……”据xx镇政府的一名老同志回忆,周xx到任之前,这两个村的情况十分相似,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空缺,群众对村里的工作不认可、不支持,各项工作都处于停滞状态,情况十分棘手。

两次不同的任命,却是同样令人满意的结局。

任命前,两届镇党委的负责同志提前和周xx谈话,他都欣然接受任务。“一口答应,是根‘台柱子’”,曾任xx镇党委书记的高健立回忆,考虑到当时他还要承担镇上部分工作,提出他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分配给其他同志,但是他却说:“没问题,能干了”。

“到村后,村里变化大着呢!”xx镇英雄村老党员赵长怀说。在英雄村,他领着大家改善村容村貌,直到村班子完整建起来,他才把村里的工作脱手。

“不管什么时候,你都是俺村的人”,xx村村干部许爱武回忆,xx村的班子建成后,周xx要离开xx村了,交接工作时,村里有几个小组长都悄悄嘱咐周xx。

“定心石”

“周xx到村后,新修的那块绿草坪让全村人定了心”,xx镇英雄村现任村支部书记贾庆红回忆。

2009年,周xx到英雄村兼任村支部书记,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村委门口的荒坡变成了风景。

当时的村委门口有一块儿将近400平方米的小土坡,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周xx请来专业的园林规划设计人员,设计了一个小游园。

有的村干部不理解,觉得在村里建这种游园就是“玩花样”,“把人心聚起来的一个办法,就是让环境好起来,群众更方便”,周xx这样解释。

贾庆红介绍,那时候,他在镇上工作,每次上下班经过这片又脏又乱的荒坡,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小游园建成了,地下是平整的草坪,还栽上了彩叶树和果树,一下子就觉得村里有希望了。

“不光我这么想,村里人都说,现在的村干部是真心想着咱老百姓”,贾庆红说,大家私下里都纷纷讨论,从此以后,要支持xx和村干部们的工作。

“药引子”

在xx镇英雄村老党员赵长怀的印象里,周xx就是英雄村班子组建的“药引子”。

换届选举前,周xx上门找他做工作,希望他参加选举。虽然赵长怀是名老党员,之前也当过村干部,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家里的粮店和商店生意刚起步,实在走不开。而且,这次选举肯定都是新班子、新路子,怎么干?干不好咋办?他干脆拒绝了。

谁知道,第二天,周xx又来了。

“咱是党员,关键时刻不挑起担子来,咱村里的1000多口人往后咋办?”周xx的这句话让赵长怀下了决心。“一个乡镇干部都能为俺村的百姓着想,我更不能拒绝。”

接着,赵长怀和周xx一道到其他村干部候选人家里做工作,动员他们参加选举,为村里的发展出份力。

最终,赵长怀也顺利入选村干部,“这一干又是好几年”,赵长怀感叹,“那时候只要想起xx,就想着得好好干。”

一杆秤

2010年,某企业要在xx英雄村建尾矿库,根据国家政策,一共需要搬迁34户群众,镇上的工作人员去了解情况,26户群众明确反对。

“这么大的反对比例,压力太大”,当时负责征迁工作的镇政府工作人员范来顺说,他立马找到了在英雄村担任支部书记的周xx。

“走,有啥难的,咱挨个说去”,周xx得知这个情况后,跟范来顺一块儿前去做工作。

26户群众,反映各不一样。有人干脆不开门,有人爱理不理,有人直接撵他俩出来。可是两个人还是坚持了下来,小到搬迁待遇、赔偿标准,大到尾矿库的安全设计、企业将来对全镇经济的贡献,他们翻来覆去讲了两个月,最终大家都同意搬迁。

搬迁事宜确定后,房屋丈量还没开始,就有人提意见:“咋保证公平、公正?”

周xx从自己的同学宋现伟家里开始量起,等到宋现伟的赔偿面积公示后,大家就没意见了。

“大家都信得过周xx这杆秤”,范来顺说,一个星期,他们顺利完成丈量开始拆房。

领路人

对于xx村的村干部许爱武来说,周xx更像领路人。

xx村地理位置偏僻,洛栾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在此施工,运输材料的大货车把路压得坑坑洼洼,群众出行很不便。

“当时村里很困难”,村干部许爱武回忆。可是,周xx一再坚持:“咱村干部就是这个职责,就得帮群众们想办法、解决困难。”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2

扎根山村

躬身为民

他勇于担当,为乡村建设尽心尽力;他积极拓宽发展路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就是河南省中原传媒集团驻**县**乡**村第一书记**。7月15日,河南省电视台新农村频道记者来到**村对**同志进行了采访,也让陪同人员了解到了**同志扎根山村,躬身为民,为乡村脱贫的攻坚克难、尽职尽责的感人事迹。

致力于社会事业建设

“张书记,哎呀,不在村里啊。他和支书去贫困户家庭中了。”**村干部刘忠敏对记者说。

冒雨前来的记者赶到村中,却发现驻村第一书记并在不在村中。原来,近日暴雨频繁,村中还有少数老旧房屋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确保贫困户的人身安全,**和村支书凡是阴雨天都要去村中走访一遍。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记者也来到了贫困户家庭中。在听取记者的来意后,这个来自北方的高大汉子腼腆的笑了笑,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这有什么可说的?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嘛。要不,咱们边走边说吧,前面还有几户,看看放心些”。

“你们是来采访张书记的吗?他是好人啊。办了好多事呢。”“张书记经常来看我们”“去年,张书记还找人给我们小学配了几十套桌椅及20台电脑呢”热心的村民对记者说。

“扶贫就是帮百姓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深知这个道理。为了帮助村中发展,他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实施**小学建设项目、关爱留守人员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电商平台项目。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他设立了**村第一书记帮扶基金。为了推介**特色产品,他帮助建立起了云书电商平台。为了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他联络帮扶单位将**年度全省农场体裁选址会放在**;为了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他写出了几万字的**村传统文化论证,并成功申报到省旅游厅。**村的乡亲们感觉村中变化一天比一天明显,感觉自己的劲头也一天更比一天足。

推进乡村建设一丝不苟

**村是**乡“十X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之一,也是河南传媒集团定点帮扶联系村。**年8月,**被组织选派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书记到村的第二天,为了进一步理清**村的发展思路,明确帮扶的主攻方向,他利用2个月的时间,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展开调研,了解村情,体察民意,不断熟悉**村工作情况,足迹遍布**村每一个角落。在详细了解了**村的村情民意、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他伏案写出了近万字的驻村调研报告和未来两年工作规划,从增加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6大类展开布局,确定了**村脱贫攻坚各项推进项目,并积极与后盾单位联系,争取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半年内他跑来资金为村中修建了5.2公里的水泥路,有效解决了偏远农户出行难的问题;他充分发挥派出单位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帮助**村建立起了电商平台,促进**村土特产网上交易;他让党徽在基层闪耀,让党徽成为**村流动的风景;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村第一书记帮扶救助基金,解决村中留守来人和留守儿童的上学医疗问题。**村的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书记到我们村后,完善了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我们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他的到来让我们**村变化很大,他为我们**的发展呕心沥血。”**村支书杨长家这样告诉记者。

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发

在**村优质水稻种植基地,高产水稻闪耀着碧绿的光泽。“这一季肯定又是大丰收。”**村脱贫致富先进模范、产业带动之星杨长太兴奋地说。“**书记帮助我联系了个台湾的水稻专家,为我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指导,让我在富裕的同时还能带动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我能帮助更多的人,我很高兴,也很愿意。”杨长太告诉记者。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3

   在江边乡干田村委会绿差冲村有一名贫困户,他不但具有中国传统朴素和勤劳的美德,更具有新时期农民精明能干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有多么困难,必定做到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提起他,村里人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他就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白永云。现年52岁,初中文化,是一名土生土长本地农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由于好学,勤快,特别是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勤奋踏实,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是贫困户中的典范。

   一、种植户的示范人

   20xx年由于白永云长期慢性病与因学等原因,被纳入建档立卡户。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各项政策更多倾斜贫困户,个别乡邻就说:“老白,这回好了,被评上贫困户,啥都不用干就等着上边给钱花。”听了这些话,白永云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脸上火辣辣地刺痛。他常常告诉自己,不能啥事都靠政府,只要勤劳苦干,一定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2015年以来,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多次到他家制定脱贫规划,为他讲解脱贫相关政策后,他脱贫的决心更大了。

   20xx年,乡政府引进万寿菊种植,乡帮扶干部和农技人员多次到村里开展种植培训及动员工作,但是村里人习惯种植传统的玉米,认为这才是保险产业,不愿接受。帮扶干部多次到白永云家做动员工作后,坚定了他“要致富,不能等、靠、要”的信念。于是,当好多群众对该项目半信半凝、观望、不敢尝试时,他毫不犹豫地首次在自己家地里种植了3亩万寿菊。虽然万寿菊是一种新鲜的经济作物,谁也没有经验,但是他有一颗好学心、好问嘴,不知道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技术人员等方式,来丰富万寿菊种植管理技术,他与公司的技术人员很快就成了朋友,经常到他的万寿菊地里现场指导,这一季,他家种植的万寿菊亩产达到3000多元/亩,利润远远超出玉米的价值,第二年,种植亩数由3亩扩至8亩,他的种植技术也成为了周边农户学习的榜样,通过他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45户,167人种植万寿菊。

   二、养殖户的明白人

   由于自己患有心脏病的原因,不能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靠种植业的收入,很难供孩子读大学,外出打工又不实际 ,此时,正好遇到广东温氏进住弥勒,采取“公司+基础+农户+订单”的模式,因为投资大,很多人不敢尝试,他想:由于长年种植玉米,造成土地肥力下降,环境恶化,加之玉米价格低等原因,是时候改变产业观念了。于是,他坚信自己的理念:路是人走多了才成为路,什么事都有第一,才会有第二,所以,打铁还靠本身硬,报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找到温氏公司谈合作,并签订了保底协议,解决了养殖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金资助是必要的,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很快就拿到了10万元的创业贷款。2017年6月,投入8万元在离村子2公里的山上建成了江边乡第一幢温氏养鸡大棚。温氏集团、政府采取了一系例的扶持措施,建1个大棚,不仅有技术人员的跟踪、指导,还享受到了建档立卡户60元/㎡的圈舍补助及小产业补助。7月购进了第一批温氏鸡苗5000羽,他每天起早贪黑在地里认真地脱温、科学的防疫与管理,第一批温氏鸡于11月上市,每羽利润达5元,首批创造养殖利润为24000元,实现了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来脱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贫困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8年6月,他的第二批温氏鸡4800羽出栏,每羽利润达5.6元,实现利润2.69万元今年有望实现年出笼1万羽的目标。看到效益后,去年年底该村3户非建档户与1户建档立卡户跟着发展大棚温氏鸡养殖,通过他的带动,使贫困户如期脱贫、摘帽,非建档户效益更佳的目标。

   三、当地农民致富、脱贫的领头雁

   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多种、多样,有因病、有因学、有道路交通不便,有缺劳力、有缺资金、有缺技术等等原因,但是,他认为,要发展,还是要靠自己,不能存在“等、靠、要”思想,打铁还是靠本身,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发展就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奋斗,贫困只是暂时,努力才会见彩虹。从他认准了种植、养殖这条路,就开始埋头苦干,龙其是在温氏养鸡业上,他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搞好养殖管理,晚上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增强致富本领,同时他四处拜师学艺,查阅了10多养殖技术书,并通过报纸、杂志、上网等各种途径了解最新的资讯。每逢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他必到场向农技员咨询科技信息,较全面掌握了本地鸡、温氏鸡的科技知识。就这样,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灵活的头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现在,白永云已成了绿柴冲村农民的主心骨,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毫不保留地教别人。古人言:“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我高兴,每个人活着的意义各有不同,谋生的手段也各有千秋,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谋生手段,都应当尽力为国家、为贫困群众做一点有益的实事“这就是他干事业的基本思路。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2    XX,中共党员,1990年生,大专学历,20xx年4月担任XX县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是XX镇在开展千名党员大会时,经村支部推荐参加座谈会时发现的人才。经镇党委指派人员做其思想动员,他终于放弃了深圳科技电子销售公司的高薪待遇,同意参选村干,他受到了XX村全体党员的青睐,任职支书一职。他是XX镇党委发展两名优秀返乡农民工青年任村支“两委”的领头雁之一。任职支书职务伊始,因为年轻,也受到了不少质疑。但他不惧困难,积极向老同志学习,逐步理清思路,将村支“两委”拧成一股绳,发挥了村支“两委”应有的作用。当支书近两年来,已荣获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以及荣获县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XX村距镇政府7.5公里,辖7个村民组,664户2573人。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0户,1137人,外出务工人数812人;2017年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144户,362人,上级对口帮扶单位有省财政厅、XX县委组织部。

   至当支书伊始,在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XX同

   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在XX县刚刚结束的全国扶贫工作第三方评估中,XX村有幸代表贵州省被第三方评估抽中考核评估,XX在接受第三方评估组访谈,思路清晰,底数清,情况明,反应敏捷,得到了评估组的高度评价,受到了全县上下的无数点赞。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XX村严格执行“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个人申请,村组干部初选,“第一书记”和镇村干部走访核实,村民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的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镇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任职以来,他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很多项目,落实130万元,建成拉写至拉朝、利蒙至母荣、利蒙至务把等通组公路,并完成拉写、的育、姑化和母荣四个组的寨内硬化建设。落实37万元,建成5个篮球场。落实100万元,对XX小学室内、外进行文化墙建设,购买课桌130套,修建学生食堂一间110平方米,篮球场1个。落实60万元,太阳能路灯200盏。争取落实135万元资金,实施排污沟5500

   米。争取污水处理厂项目落地建设。争取人畜饮水维修资金14万元,确保利蒙、务把和拉朝三个组的饮水安全。争取项目修85万元修建拉写哎约至的梅等灌溉沟渠5.8千米。落实6万元,修建在村委会附近修建公厕。落实57万元,购置垃圾转运车一台,垃圾箱15个,垃圾桶800个,并实施的育和母荣两个自然寨寨内硬化3500平方米。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XX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镇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种养殖业和特色农特产品为主的脱贫致富路子。如:建立了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牛37头,8家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分红。种植XX李200余亩,目前,全村有30户XX李种植大户,年收入达4万元。落实45万元资金,养殖黑毛猪750头。落实15万元资金,养殖生态牛40头。大力抓好秋冬种产业300亩(其中:大蒜75亩、碗豆尖75亩荷兰豆150亩)。引进客商开发优特产品XX土酒,成立胭脂红酒业有限公司,向群众购买XX酒3000余斤,惠及的育组16户,下步将扩大至全村,惠及全村广大群众。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3    在**县**镇**村,说起**,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之所以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是因为**这几年始终把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他先后在**镇**村、**镇**村、**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在创业的路上干出了实绩,赢得了赞誉。

   党建有活力脱贫添动力

   201*年4月,受省水利厅党组选派,省水利厅烟水处副处长**走马上任**县**镇**村担任第一书记。**村是**县贫困山区中典型的贫困村,初来乍到,**发现该村主要致贫原因是村党组织领导弱化。

   走访中**发现,村支书**是**村有名的蔬菜种植能手,有威信有技术有市场,但这几年一直注重自己的产业发展而忽略村党支部的建设和支部引领脱贫攻坚工作。为了重启**作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就和他组了个“书记”组合,不管是抓村支两委的工作还是管理蔬菜产业的各个环节,都有他俩并肩的身影。渐渐地,**发表的见解多了、关心的问题广了、提出的规划考虑群众了,也切合实际了。大部分党员群众对村两委的印象也由“不得力”变成了“很给力”。

   201*年11月,**鼓励**组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用村干部入股的资金流转土地,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让贫困户抱团参与发展,达到贫困户就近就业和产业分红双赢。201*年,蔬菜基地让全村**户贫困户户均增收***元,一举甩掉了村里的贫困帽。

   思路打开了出路变宽了

   201*年6月,**随省水利厅驻村扶贫工作队调换至全省极贫乡镇**镇的深度贫困村。一直以来,**镇**村的经济作物都是以种植玉米为主,村民的收入低,集体经济薄弱。思路打开了,出路变宽,**在发展产业找到了突破口,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趁势种起了800亩的中药材。**多山地,**就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经济,一面协调100多万的产业发展资金,一面引进贵州丰盛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10万羽林下养鸡项目,一面鼓励村民在院子里养殖本地鸡。现在,村子已有70余户贫困户从林下养鸡项目中受益。

   产业兴起、产量增加、群众的收入也多了起来,村民们开始觉得这个第一书记不一般了。贫困老党员张玉清也搭上了村里产业发展的快车,种下的西红柿今年预计增加10000元的收入。

   201*年至今年初,**先后为**村、**村梳理发展项目10个,匡算投资近5000万元,涉及基础设施、党建扶贫、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等。

   “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

   今年2月,**县新一轮的驻村第一书记派驻开始了,省水利厅帮扶的**村急需能人啃下这块硬骨头。**在**镇刚刚带领**村脱贫,是最合适的人选,但他驻村刚结束,家中孩子还小需要照顾。省水利厅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时,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说:“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见到**时,他刚刚完成了**村种草养牛项目场地平整工作。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4

一、倾心尽力当好“引路人”,用真情实意让贫困群众立起脱贫志致富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XXX以“六月不知肉味”的执念熟练背诵十九大报告,升华了对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的理解,坚定了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传播者、践行者的决心。一是宣贯惠民政策扶起脱贫“志”。在深入调查滇西南贫困群众的实际后,发现个别贫困群众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XXX先后在临沧市邦迈村组织了2场政策宣讲会,5次深入重点贫困户面对面讲解,把党的惠民扶贫好政策送进群众心坎里,立起贫困群众的脱贫志。得知村民李扎崩偏瘫多年,看着自己曾经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左腿,XXX深刻感到身残致贫,最需要扶持的不是身体而是信心。为了让李扎崩重拾生活的信心,牢记习主席扶贫路上不拉一人的嘱托,XXX既向他耐心宣贯党的惠民政策、向他讲解身残志坚的道理,又协调各方给钱给物、培训养蜂技能,去年帮助他实现脱贫。村民们深深感叹“我们能够脱贫致富,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人民子弟兵!”二是破解发展瓶颈打通贫困“梗”。针对临沧市中山村贫困群众发展缺技能、致富缺出路的现实问题,XXX看在眼里、谋在心里。他主动与临沧市挂包单位协调,举办家政、电商、竹编、外出务工、蚕桑养殖、长寿仁豌豆和火镰菜种植等培训15期,培训897人次,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人均年收入提升2190元。村里耕地少、山林地多,XXX主动联系镇农业农村站技术员,请他们帮助分析地质气候特性,充分利用占比近75%的林地,扶持村民种植板栗、桑葚、酸木瓜,发展经济林果,仅板栗种植就帮助村民增收150元。今年疫情期间,当XXX得知临沧市那招夹山村贫困户周文东无法外出务工,家里断了经济来源时,他当即想方设法托人送去了2000元现金和两只肥羊,打通了他生活的心“梗”。三是把准发展脉搏点准扶贫“穴”。多年来,对帮扶的贫困户,XXX坚持逐人逐户了解他们的所急、所需、所盼,并将调研情况汇总分析,因人而异,精准合理确定脱贫项目,制定脱贫措施。对有养殖条件的帮助扩大规模、有种植经验的指导精耕细作、有劳力资源的安排外出务工,部队帮扶与贫困群众的一技之长紧密结合,使扶贫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生命力。离保山驻地78公里外的横山村村民黄庆张,有在沿海大型生猪养殖基地打工的经验,回乡创业受挫、几近返贫,XXX积极协调帮助他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在崽猪喂养创收后,他自豪地讲“国龙兄弟既给我们盖好了猪圈,又让人教我们怎么养殖,让我们找到了发展致富的路、稳住了留下创业的心”。

二、持续用力写好“致富经”,用真招实策让贫困群众踏上富裕路小康路。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5

   罗万禄,男,48岁,家住彭水自治县鞍子镇新式村4组,家庭人口5人(妻子:任大翠,46岁,务农,患宫颈癌;长女:罗华仪,20岁,现就读于**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大二;次女:罗佳渝,14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一中学,八年级;三子:罗幺毛,12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二小学,六年级)。

   20xx年,鞍子镇因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资源及特色农业开始发展旅游产业,罗万禄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市现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罗家坨苗寨”而闻名于县内外,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媒体与日俱增,罗万禄便成为了罗家坨苗寨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平日里,罗万禄在周边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负责,生意忙时,罗万禄便会回家帮忙,虽然3个孩子上学,但夫妻两人的收入也勉强能满足家庭开销,一家人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6月,罗万禄的妻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妻子先后住院6次,化疗4次,医疗费花销近20万元。当时大女儿正好高中毕业,次女和三子分别上初中、小学,高昂的医药费及三个学生的学杂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农家乐无人经营,收入骤减,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但作为一名普通且老实憨厚的中年农民,罗万禄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

   地和命运抗衡,到医院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家里的生意,里外都靠着罗万禄一人顶着......他嘴边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为了让妻子安心化疗,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整体乐呵呵的,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

   20xx年7月,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得知了罗万禄的家庭状况后,鞍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新式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其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在精准帮扶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对该户实施了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次女罗佳渝享受免除学费政策,2015年秋季学期和2016年春季学期享受助学金1300元;三子罗幺毛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资助金800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22000元、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5500元、医疗二次资助4300元、民政大病医疗临时救助1500元、妇联资助800元。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镇村两级组织、罗万禄本人为此都费了不少心思。

   最后,罗万禄决定再苦再难,都不能放弃发展农家乐这个永久性产业。他充分利用自身经营农家乐早、客源广,邻居有劳动力的优势,与周围邻居抱团发展。平时有客人订餐时,他就会请邻居帮忙做饭炒菜;当他陪妻子上医院时,遇到有客人就餐时,他会毫不吝啬的介绍给其它经营户,即不误生意,也不让游客失望,还带动了周围的群众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有的接待条件已不能满足接待需求,

   为有效解决硬件较差、游客来留不住的问题,罗万禄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对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安装移动wifi、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对客房进行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福禄山庄成为罗家坨苗寨里面第一个拥有wifi、第一个拥有“室外民族化、室内现代化”风格的客房的农家乐。苗寨内全部铺设的石板路,只有三轮车能通行,因此寨内的垃圾清运成了村民们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罗万禄自告奋勇,骑着自己的三轮车义务拖运,从未开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钱的油费、劳务费。

   20xx年,他经营的农家乐综合收入达7万余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光荣脱贫。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罗顺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罗顺海一直不敢尝试乡村旅游经营,罗万禄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将20多位客人推荐给他,还将棉絮免费借给罗顺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后,罗顺海一年仅是乡村旅游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罗顺海正在对房屋及室内外设施进行装修。“待装修完成,各项设施完善之后,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强,相信收入会更高。”罗顺海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了信心。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像罗顺海一样,享受过罗万禄帮助、带动的,还有很多村民。据了解,罗家坨苗寨共有57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过转介餐饮、住宿客源,以及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罗万禄的笔记本上,每一次转介客人的人数及收入等都历历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这是罗万禄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将寨子里所有村民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菜品、统一价格、统一安排客

   源,抱团发展,实现标准化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1-8月,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额6万余元,通过向周边群众购买鸡蛋、土猪、土鸡、风萝卜、干豇豆、时蔬等农、土特产品,并为周边农户代销腊肉、优质大米、干豇豆、苕粉、黄豆等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增收,额度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在精准脱贫走访时,罗万禄说出了一段很平实的话:“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满满自信。我们坚信,这个暂时贫困的家庭凭借心中有梦想,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2    xx,男,1980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文化,现任麻柳乡佛鹰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该同志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开展工作。他始终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与村支两委形成合力,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受到全村上下普遍赞誉和一致好评。

   一、立场坚定、心系贫困

   刚到村上,xx就急切地问:“村里有辍学的儿童吗?有孤儿吗?”直到村里的吴书记肯定地回答“没有!”,他才放下心来。“我就是因为家里穷,很小就辍了学,是党和政府给了一根‘救命’稻草,将我送入军营,现在转业地方,又到最贫困的山区扶贫,如果还有孩子重蹈我的覆辙,我将不会原谅自己。”在xx看来,让更多的人脱离苦海是报答党恩最好途径,也是亲身经历贫困后的理解。佛鹰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拥有公路33.6公里。到村不到一周,xx就把每一条路,每一个角落都跑遍了。他总是担心还有没被识别的贫困户,还有像自己一样需要“救命稻草”的孩子。

   二、攻坚克难、义无反顾

   佛鹰村是全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进村入社线多、路长,坡陡弯急,这可把刚学会开车的xx为难得够呛,第一次入户走访,这条山路就给他一个狠狠的“下马威”,车一次次在半山熄火,他只好一次次退回山坳重新起步。别人只需要一小时的路,他硬是开了半晌。从那以后,xx多了一个活——学开车。通过半坡起步、弯道倒车、障碍行车等等练习,几个月下来,村里的大小道路都已被他征服。有人给他说,山旮旮里干工作,不会有人看见,不用那么认真,吃完饭溜达一圈就行了。xx没太理会,他把联系方式留给了村民们。只要谁有事,他总会第一时间予以解决;他经常在村里忙到下午2、3点钟才到乡场上吃午饭;他会把赶集晚回的村民一个个送回家……

   三、爱岗敬业、身心投入

   xx是今年6月刚接替“第一书记”工作的。任职后,他不了解村情民情,就找村社干部寻根问底;不熟悉扶贫对象,就逐社逐户登门拜访;不清楚扶贫政策,就四处查阅文件资料。对于扶贫户产业发展情况,他熟悉得像自己家一样;村里的道路哪些地方容易塌方、哪些已经塌方,如何筹资解决,这些他都挂在心间。截止目前,xx已同村支两委一道,为贫困户争取鸡苗、白芨、易地搬迁、“一事一议”等项目、经费共计70余万元;硬化道路5.5公里;修缮道路跨方7处500多个立方;搜集解决群众意见建议30余件……。12月,佛鹰村还顺利通过省市县抽查、检查和第三方评估验收,成功地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四、精准施策、一心为民

   在村里,xx做得最多的是走访摸底,说得最多的是扶贫先扶志。他是县司法局选派过来的,对民主、法治很看重。每次开会,他都请大家多提意见建议,不管对错,都要坚持论证。有村民反映称自己家也很困难,为什么不能享受扶持待遇?还有自愿放弃易地搬迁政策后又反悔的群众,换种方式称自家房屋被白蚁危害,需要及时解决住房。但真正实地查看后,不是标准不够,就是情况不实。对此,xx用政策武器来回宣传,同农户一道逐一比对贫困标准,又用艰苦奋斗精神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佛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普遍文化层次不高,对政策的理解主要靠宣传解释。几个月来,xx先后通过会议和个别交流等形式,宣传解答政策10余场次;邀请普法讲师团、法律顾问开展法治讲座3场。

   组织部门要求村里健全“农村夜校”,xx像发现“新大陆”,兴奋地到处搜集资料,他把群众最需要的知识做成教案,就等着集中时间把它传播出去。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xx同志就是这样,心系贫困山区痴情不改,情牵广大群众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人生的壮丽诗篇,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3

   XX,女,汉族,中共党员,XX美食林集团商业公司总经理。先后荣获全国商业服务业先进个人、XX省商业服务劳动模范、XX市劳动模范,20XX年XX市十大新闻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XX市党代表。

   XX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在商业战线工作,她从班组长做起,工作认真负责,清正廉洁,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担任生鲜部经理期间,经常带领采购人员深入农村,与农民打交道,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坚持以各种方式为农村服务,为农民解忧。

   她所在的单位美食林集团,成立于1992年,目前拥有商业、置地、金融三大产业,涉及零售、餐饮、食品加工、物流配送、商业地产、广告传媒等多种业态,是XX省商贸流通重点企业和中国商业名牌企业。成立二十六年来,美食林在做好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始终肩负高度的社会责任,长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把“送温暖、献爱心”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事项,每年都要以不同方式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向社区贫困居民捐赠生活物资;向困难职工捐款;向地震灾区捐赠物资;向XX市教育局捐款;向XX抗洪救灾

   捐款;为农村村民开设生活超市、打井、建设蔬菜大棚......以实际行动积极回报社会,让更多的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20XX年,按照XX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美食林集团与大名县吴未城村结成对子,进行精准帮扶,接到任务后,XX总经理亲自挂帅,把对大名县吴未城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按照“目标明、措施实、责任清、成效显”的工作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组织落实到位,从严抓好扶贫工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一、勤于钻研业务锻造过硬能力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6

康**,男,汉族,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定西市委组织部公务员管理科科长。2014年1月,康建国被选派到马河镇川口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5年6月,又被选派担任川口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以来,他始终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对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理思路、谋发展,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抓队伍强素质

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康建国重点抓了村两委班子、优秀党员队伍、驻村帮扶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在建强村级班子,提升为民办事水平、加强综合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川口村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方面,他结合川口村实际,开展了三强化三提高活动(即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强化群众监督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有力促进了两委班子转变服务方式,有效激发了村班子活力和村干部干事热情。利用农闲时节或阴雨天,结合三到户和党员冬训等工作,通过远程教育播放、专家授课、技术员现场指导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队、村社干部和农村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了镇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他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6名无职党员设定政策宣传岗、环境治理岗、民事代办岗,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服务意识。从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中发展党员2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名,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领办、创办产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党员致富带头人张晋东创办的空心砖加工厂吸收15名贫困群众就业,党员致富带头人焦志红创办的肉牛养殖场带动2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每户年增收均在5000元以上。在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方面,他严格落实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落实驻村到岗、考勤签到等各项制度,用严的纪律促进了帮扶队工作顺利开展。

抓薄弱夯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简陋是制约川口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实现整村脱贫的最大短板。康建国把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和帮扶的重点,先后争取到位各类项目资金723.3万元,有效破解了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其中,争取资金70多万元,完成引洮工程灌溉管道延伸到川口村的管网建设,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新增灌溉面积500多亩;争取资金13万元,完成川口村7个社动力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争取资金227.5万元,拓宽及砂化道路17.6公里,硬化道路5公里,村社道路实现了砂化硬化全覆盖;争取易地搬迁项目资金248.8万元、危房改造资金28万元,对居住在偏远自然村的20户农户进行了搬迁,对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争取资金70多万元,为川口、花园两社硬化巷道3000多平方米,栽种行道树1000多棵,安装太阳能路灯76盏,实现了村主干道路硬化、绿化、亮化。

抓产业促增收

康建国认为,没有村级主导产业就没有精准扶贫。针对川口村没有特色支柱产业这一实际,他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互助基金由15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受益农户由14户扩大到100多户。组织发放扶贫贷款75户227.2万元,其中45户发展型农户通过专项扶贫贷款养牛88头,30户带动型农户通过入股企业分红的方式,分红资金45万元,带动发展养牛35。对所有贫困户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逐户调查登记,并将落实情况逐一录入了全省大数据管理平台,以便于查阅,跟踪落实。他着眼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组建种养殖农民合作社3个,引导农民种植柴胡1500多亩,实现了户户种柴胡的产业布局,户均增收4000多元;协调解决扶贫资金40万元,新增养羊户40户,引进基础母羊200只;建立标准化地膜洋芋种植基地一处500亩。他还联系引进临洮森源苗木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计划建立200亩云杉育苗基地,受益农户将达到100多户,目前已达成意向协议,今年上半年可实施,建成后户均年可增收1万元。

抓载体建制度

抓实载体健全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康建国结合陇西县开展的乡镇干部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把川口村打造成全县基层党建、双联、精准扶贫示范窗口,以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为目标,坚持阵地建设与机制建设同步推进,建设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建立健全了主抓书记促党建、紧抓双联助帮扶、重抓宣传引提智为主要内容的三抓机制。按照党支部第一书记直接抓、全面抓、协调抓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驻村干部包社,村干部包农户,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包贫困户的三包责任制,层层靠实目标任务。坚持把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成为党员群众学习政策、交流工作的平台,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课堂,组织活动、丰富生活的舞台,多方筹措资金5万元完善了便民服务室、配备了办公和食宿设施,极大地提升了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依托联村单位的资源优势,多次争取各类帮扶帮带,着力促进了川口村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发展。他联系引进企业助学,积极为16名贫困户大学生提供跟踪式保障助学,每学年解决学费4000元;联系市委党校讲师和县农牧局专家,为川口村群众举办精准扶贫政策和种养技术培训班4场(次),受训群众达230人次;联系省妇幼保健院相关科室专家9人,深入到川口村和马河镇卫生院,为群众开展免费义诊,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000多份。他结合入户走访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短信平台、宣传版面、QQ群和党务公开栏等方式,广泛开展精准扶贫、致富信息、基层组织建设等宣传,发送种养殖信息1600多条,全面的向贫困群众讲解政策,让广大贫困群众了解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政策,鼓励他们脱贫致富,激发他们的致富热情,引导困难群众积极参与其中,靠自己的勤劳双手脱贫致富。

在驻村帮扶的两年多时间里,康建国始终立足服务群众,在群众的需求中丈量脱贫致富的步子、寻求精准扶贫的办法,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有效解决了川口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展现了一名组工干部敢于担当、服务群众的时代风采。

脱贫攻坚驻村队长帮扶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二)

***,女,出生于1967年10月,***街道中国先锋队扶贫帮困志愿队队长,***村妇代会主任,曾二次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005年被评为***市爱心女性。 ****同志政治觉悟高,思想纯正,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求真务实、无私奉献,自加入巾帼先锋队以来,积极响应队伍的号召,主动摆正位置,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态度务实、求实、扎实,深入工作一线,关心联系群众,带领扶贫帮困志愿者开展各项爱心活动。曾多次被评为个人先进。

一、 用自身特长,为群众排忧解难

***不仅担任扶贫帮困队长,还担任村妇代会主任职务。对妇女工作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在法律法规方面自学的内容较丰富。村民有疑难问题,她总是热情相待,耐心讲解。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她再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教问答,然后再进行解决。由于***办了奉金金具厂,所以她平时很忙。有一次,村里的一位妇女由于贪小便宜被骗了2000元钱,她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放下手中活,向派出所报案。同时开车帮忙找骗子,在她和派出所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追回了2000元现金。村里左邻右舍都喜欢请她帮忙,她从无怨言,总是热心帮助。

二、 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做好巾帼志愿队的每一项工作

身为扶贫帮困队的队长,她总是以身作则,出色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每年过年、过节,她总是自己出钱出物,带领她的队员,一起慰问老年人,去年她为街道的敬老院捐助了3000元现金,同时还送去麦片、方便面等食品。她不但自己参与扶贫帮困活动,还积极动员其他人员参与到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中来。她还带头清扫村庄的四周,爱护树木,劝阻别人不要毁坏树木。同时,她还雪中送碳,资助贫困学生。大堰镇董夹岙村贫困学生在苦读10年,考上一所美术学院,却因家里贫困拿不出学费上学,这将断送他的求学机会和大好前途命运。***闻讯后赶到董夹岙村,为她送去8000元的现金,并承诺读大学四年期间她包揽全部的书学费,她每年为董碧波提供1.4万元现金。她还资助在奉化技工学校求学的学生4000元,还资助丹寨学生三名,并每年寄去衣服、鞋、书本等物品,她好几次收到丹寨小朋友的信。目前,她共资助贫困学生7位,每年资助金额达 4万元。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7

康**,男,汉族,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定西市委组织部公务员管理科科长。2014年1月,康建国被选派到马河镇川口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5年6月,又被选派担任川口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以来,他始终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对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理思路、谋发展,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抓队伍强素质

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康建国重点抓了村两委班子、优秀党员队伍、驻村帮扶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在建强村级班子,提升为民办事水平、加强综合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川口村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方面,他结合川口村实际,开展了三强化三提高活动(即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强化群众监督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有力促进了两委班子转变服务方式,有效激发了村班子活力和村干部干事热情。利用农闲时节或阴雨天,结合三到户和党员冬训等工作,通过远程教育播放、专家授课、技术员现场指导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队、村社干部和农村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了镇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他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6名无职党员设定政策宣传岗、环境治理岗、民事代办岗,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服务意识。从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中发展党员2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名,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领办、创办产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党员致富带头人张晋东创办的空心砖加工厂吸收15名贫困群众就业,党员致富带头人焦志红创办的肉牛养殖场带动2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每户年增收均在5000元以上。在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方面,他严格落实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落实驻村到岗、考勤签到等各项制度,用严的纪律促进了帮扶队工作顺利开展。

抓薄弱夯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简陋是制约川口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实现整村脱贫的最大短板。康建国把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和帮扶的重点,先后争取到位各类项目资金723.3万元,有效破解了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其中,争取资金70多万元,完成引洮工程灌溉管道延伸到川口村的管网建设,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新增灌溉面积500多亩;争取资金13万元,完成川口村7个社动力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争取资金227.5万元,拓宽及砂化道路17.6公里,硬化道路5公里,村社道路实现了砂化硬化全覆盖;争取易地搬迁项目资金248.8万元、危房改造资金28万元,对居住在偏远自然村的20户农户进行了搬迁,对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争取资金70多万元,为川口、花园两社硬化巷道3000多平方米,栽种行道树1000多棵,安装太阳能路灯76盏,实现了村主干道路硬化、绿化、亮化。

抓产业促增收

康建国认为,没有村级主导产业就没有精准扶贫。针对川口村没有特色支柱产业这一实际,他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互助基金由15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受益农户由14户扩大到100多户。组织发放扶贫贷款75户227.2万元,其中45户发展型农户通过专项扶贫贷款养牛88头,30户带动型农户通过入股企业分红的方式,分红资金45万元,带动发展养牛35。对所有贫困户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逐户调查登记,并将落实情况逐一录入了全省大数据管理平台,以便于查阅,跟踪落实。他着眼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组建种养殖农民合作社3个,引导农民种植柴胡1500多亩,实现了户户种柴胡的产业布局,户均增收4000多元;协调解决扶贫资金40万元,新增养羊户40户,引进基础母羊200只;建立标准化地膜洋芋种植基地一处500亩。他还联系引进临洮森源苗木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计划建立200亩云杉育苗基地,受益农户将达到100多户,目前已达成意向协议,今年上半年可实施,建成后户均年可增收1万元。

抓载体建制度

抓实载体健全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康建国结合陇西县开展的乡镇干部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把川口村打造成全县基层党建、双联、精准扶贫示范窗口,以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为目标,坚持阵地建设与机制建设同步推进,建设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建立健全了主抓书记促党建、紧抓双联助帮扶、重抓宣传引提智为主要内容的三抓机制。按照党支部第一书记直接抓、全面抓、协调抓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驻村干部包社,村干部包农户,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包贫困户的三包责任制,层层靠实目标任务。坚持把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成为党员群众学习政策、交流工作的平台,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课堂,组织活动、丰富生活的舞台,多方筹措资金5万元完善了便民服务室、配备了办公和食宿设施,极大地提升了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依托联村单位的资源优势,多次争取各类帮扶帮带,着力促进了川口村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发展。他联系引进企业助学,积极为16名贫困户大学生提供跟踪式保障助学,每学年解决学费4000元;联系市委党校讲师和县农牧局专家,为川口村群众举办精准扶贫政策和种养技术培训班4场(次),受训群众达230人次;联系省妇幼保健院相关科室专家9人,深入到川口村和马河镇卫生院,为群众开展免费义诊,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000多份。他结合入户走访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短信平台、宣传版面、QQ群和党务公开栏等方式,广泛开展精准扶贫、致富信息、基层组织建设等宣传,发送种养殖信息1600多条,全面的向贫困群众讲解政策,让广大贫困群众了解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政策,鼓励他们脱贫致富,激发他们的致富热情,引导困难群众积极参与其中,靠自己的勤劳双手脱贫致富。

在驻村帮扶的两年多时间里,康建国始终立足服务群众,在群众的需求中丈量脱贫致富的步子、寻求精准扶贫的办法,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有效解决了川口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展现了一名组工干部敢于担当、服务群众的时代风采。

脱贫攻坚驻村队长帮扶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二)

***,女,出生于1967年10月,***街道中国先锋队扶贫帮困志愿队队长,***村妇代会主任,曾二次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005年被评为***市爱心女性。 ****同志政治觉悟高,思想纯正,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求真务实、无私奉献,自加入巾帼先锋队以来,积极响应队伍的号召,主动摆正位置,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态度务实、求实、扎实,深入工作一线,关心联系群众,带领扶贫帮困志愿者开展各项爱心活动。曾多次被评为个人先进。

一、 用自身特长,为群众排忧解难

***不仅担任扶贫帮困队长,还担任村妇代会主任职务。对妇女工作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在法律法规方面自学的内容较丰富。村民有疑难问题,她总是热情相待,耐心讲解。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她再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教问答,然后再进行解决。由于***办了奉金金具厂,所以她平时很忙。有一次,村里的一位妇女由于贪小便宜被骗了2000元钱,她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放下手中活,向派出所报案。同时开车帮忙找骗子,在她和派出所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追回了2000元现金。村里左邻右舍都喜欢请她帮忙,她从无怨言,总是热心帮助。

二、 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做好巾帼志愿队的每一项工作

身为扶贫帮困队的队长,她总是以身作则,出色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每年过年、过节,她总是自己出钱出物,带领她的队员,一起慰问老年人,去年她为街道的敬老院捐助了3000元现金,同时还送去麦片、方便面等食品。她不但自己参与扶贫帮困活动,还积极动员其他人员参与到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中来。她还带头清扫村庄的四周,爱护树木,劝阻别人不要毁坏树木。同时,她还雪中送碳,资助贫困学生。大堰镇董夹岙村贫困学生在苦读10年,考上一所美术学院,却因家里贫困拿不出学费上学,这将断送他的求学机会和大好前途命运。***闻讯后赶到董夹岙村,为她送去8000元的现金,并承诺读大学四年期间她包揽全部的书学费,她每年为董碧波提供1.4万元现金。她还资助在奉化技工学校求学的学生4000元,还资助丹寨学生三名,并每年寄去衣服、鞋、书本等物品,她好几次收到丹寨小朋友的信。目前,她共资助贫困学生7位,每年资助金额达 4万元。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8

村党支部按照县、镇党委的组织建设要求,坚持按月召开支部学习会,结合“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相关要求,牢牢把握夯实“学”这个基础,抓住“做”这个关键,扎实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按时上党课,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习近平新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书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整治生态。以“不忘初心”作为党支部的理想信仰,思想始终与党组织保持同步;通过一次次的党课,不断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加强党性修养,使党员干部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戒、心中有畏。

二、长短产业齐头并进,保脱贫

村党支部通过调研并结合全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早早地开始实行土地流转,立足长远发展,改变过去传统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以藤椒、经果为长线产业,以高粱种植、畜牧养殖为短线产业的“两长两短”总体布局,辅以当地群众已形成习惯的马铃薯、黄豆等传统产业,初步形成覆盖全村的产业布局。 

三、基础设施改善,脱真贫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9

全力转变角色 走村入户访民声查实情

2018年4月10日,任职于铜仁市人大立法研究中心主任的薛琳,在接到市委市政府将其选派为市级派驻玉屏县第三批督导干部的通知后,便立即前往一线开展脱贫攻坚督导工作。

“说实话,刚接到通知时,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我心里也在打鼓。”然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薛琳却暗自较劲——不干出成绩来绝不罢休!

只有全面摸清实情才是做好脱贫攻坚督导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于是,他从最基本的入户调查着手,白天深入群众家中交流谈心,晚上与乡村的驻村干部商讨脱贫路径,并积极向省市业务主管学政策知识、向老队员学方法经验、向乡村两级干部学实际操作、向农户学沟通技巧,努力在学中做、做中学。

由于政策业务熟悉、工作作风扎实、敢于较真碰硬,仅一个月之后,作为最年轻的督导人员,薛琳就被派驻玉屏县最大的镇——田坪镇担任督导检查组联络员,负责全镇脱贫攻坚督导和迎检工作。

进驻田坪镇后,他一方面迅速制定《市驻玉屏县田坪镇督导工作方案》和《督导工作调度方案》,另一方面对田坪镇20个村244个村民组开展脱贫攻坚督导全覆盖,并对该镇所有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每天都工作至凌晨两点才休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努力,在2018年7月的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中,田坪镇取得零漏评、零错退、零问题的好成绩,玉屏县也顺利摘掉“贫困帽”。

从善做到善谋 勇挑脱贫攻坚工作大梁

因在玉屏县工作期间表现突出,2018年8月1日,薛琳再次被派驻松桃县开展督导工作。转战之初,他感受到巨大压力。松桃县贫困人口共有15.79万人,比玉屏县的总人口还多,工作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为此,薛琳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对松桃县28个乡镇街道413个村开展逐村、逐组、逐户、逐人地毯式督导,共走访群众16432户70657人,并积极参与县乡两级问题研判,撰写工作笔记5万余字。同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撰写了《脱贫攻坚“三步督导工作法”之松桃之鉴》,并得到多名市领导的高度肯定,被作为经验交流材料在全市进行推广。此外,撰写的《脱贫攻坚入户十查工作方法》在松桃全县进行推广。

丰富的工作实践和扎实的政策知识,也使得薛琳同志被委以重任,编写松桃县脱贫攻坚政策业务培训材料1本 9000余字,并对该县13个乡镇街道的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等干部开展脱贫攻坚政策业务知识培训,累计培训76场7890人次,为松桃县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舍小家顾大局 彰显共产党员责任担当

2019年9月,在松桃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薛琳79岁的父亲突发中风入院治疗。得知这一情况后,督导组领导主动要求他请假回家照顾。然而,半个月的时间里,他白天仍坚守岗位,入村入户排查问题,晚上工作结束又赶回医院照顾父亲,凌晨六点再从医院返回松桃县开展工作,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让督导组和松桃县指挥中心全体干部深感敬佩。

市级驻松桃县督导组组员雷名杰回忆道:“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8月28日那一天,他带领我们6个人当天要完成太平营街道芭蕉坪村159户贫困户的脱贫措施,从28日上午10点一直到29日中午12点,整整26个小时,凌晨时他要求我们休息,但他自己却一眼未合,这种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精神,深深的影响了我。”

2020年1月28日,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薛琳再次受命赴沿河县开展疫情防控及脱贫攻坚工作督导。春节假期尚未结束,他就在大年初四匆匆告别父母妻儿,直奔一线。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10

据统计,2013年底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还有两亿多人。这些地区贫困人口不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还面临着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贷款等诸多困难。大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活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方贫困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

2013年,那年我正值大二。对于我来说,国家的精准扶贫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太多认知,每天只是通过网络了解只言片语。2017年精准扶贫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因为国家扶贫网站上一张照片触动了我:一位老人送孙女开学报道,身上的白色外套满是洞眼,瘦弱的身体、满头的白发、手里握着用手绢包裹的钱,让人看得心酸。图片的下面标注着,这位老人是贫困户,儿子和儿媳在一场事故中去世,只剩老人和孙女两人相依为命。老人身患癌症,孙女今年8岁正入学一年级,贫瘠的家庭没有多余的钱去用于治病、上学。当地村委会了解情况后,为老人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2万元帮助买了2头牛用于发展产业和助学基金。正是国家的扶贫政策给予老人生活的希望,为孩子的求学之路提供了支持。图片背后的故事让我感到震撼,生活的艰苦真的会摧残一个人的生命意志;家庭的窘迫真的能磨灭一个孩童的求学的梦想。从此为自己立下目标,要将自己的梦想和热血投身到家乡需要的地方,将自己的青春和能力扎根到家乡扶贫工作的沃土上。

2020年1月2日,我通过了在编人员招考,进入到孔国乡人民政府,从事了梦寐以求的扶贫工作。入职之前的几个月我做了大量准备,查阅关于扶贫书籍、熟读国家扶贫方针政策、了解贫困户生活的难点、痛点,以为贫困户的数量只是少数,他们的生活也许只是经济收入少,但当我真正走上扶贫工作岗位时,发现之前的想象只是冰山一角,贫困户的数量远比我想象多,他们的生活、面临的窘迫不仅仅是经济收入高能够解决的。

第一次翻阅贫困户的乡级档案,每一页的数字、内容不断刷新之前的预想。上面记载着每一个从政村都有数十户贫困户,最多的高达106户,档案里的危房鉴定报告、残疾证、特困供养证、慢病证让我深知,致贫真的不单单是收入低的问题。同时我的内心告诉自己,扶贫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定要强化自己的责任,面对工作要更加细心,做一名称职的扶贫专干。

2月份正值疫情爆发,国家利用扶贫专项资金设置公益岗位,帮助贫困户增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贫困户不畏生命危险,主动站在防疫一线,他们说“这几年国家扶贫政策对我们帮助很大,国家有难我们应挺身而出,这份钱我们不能要,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简单的话语,却透漏出他们真挚的情感。李玉丰就是其中的一位卡口防疫人员,生活中虽然话不多,但始终带着朴实的笑容。疫情蔓延以来,电视里每天播报的疫情新闻、村里大喇叭循环播放的防疫知识,还有乡里、村里工作人员,没日没夜的执勤,这些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申请为信义村卡口值班,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在信义村的防控检查点,李玉丰对过往车辆人员一一做着记录,积极进行劝返。即使是对前来检查乡里的干部也一视同仁。这已经不是李玉丰第一次主动参与到信义村的工作中了,大到秸秆禁烧巡逻、夏季抗洪抢险,小到入户宣传,发放物品,经产能够看到他的身影,尽职尽责,毫无怨言的守卫在第一线。他们的行动、举措触动了我,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展现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11

善学,做思想上的表率

XX始终坚持先行一步、学深一层,在系统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实际,认真思考,融会贯通,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抓好自身思想建设的基础上,他以“党员冬训”和“万名党员进党校”为抓手,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业务水平,最大限度动员党员参与脱贫攻坚结对帮扶、乡风治理、环保监督、治安巡逻等村务事务,发挥党员扎根群众、团结群众、引领群众的先锋作用。

深谋,做工作上的表率

他强组织以带脱贫。2019年、2020年亲自督促3个新建、4个改建非贫困村活动场所落地搬迁,实现全镇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达标率100%,从而增强村级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创新开展支部书记“党建扶贫”双述双评活动,通过评议支部书记党建、扶贫两项工作,助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落实;开展“党务工作精细化管理大比武”,增强农村党员党性修养,提高村级民主自治决策的规范程度,从而提高村级在扶贫项目实施、贫困人口纳入退出等方面决策的合理合法性,达到规避化解风险矛盾的目的。

他兴文化以助脱贫。为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意愿,彻底摆脱等靠要思想,他以开展主题教育工作为契机,拿出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完善连岗党内政治文化特色宣教园,实现了党内文化延伸进家庭,营造了爱党忧党、拥党护党的良好氛围,提升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他重整改以促脱贫。针对上级反馈和乡镇自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各村举一反三,亲自参与研判、亲自督催整改、亲自核查落实,共整改完成举一反三问题1560条。通过工作倒逼,确保全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各级政策全面落实、脱贫成效全面过硬。

疫情防控期间,XX亲自深入到各村了解贫困群众返岗复工的情况和困难,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开通返岗大巴输出贫困劳动力500余人;召开镇域内企业负责人会,号召镇内企业就近招工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300余人;通过为贫困群众返岗复工开辟绿色通道,要求专人为其办理“两票一证”,实现返岗复工2100余人,实现全镇贫困群众复工返岗数据同比去年不降反升。

务实,做作风上的表率

越是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XX越是把住作风不放松。顾不上照顾年迈多病的父亲,五天四夜吃住在镇,白天走访了解贫困户,夜晚召开研判会,将白天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解决,为夯实全镇脱贫攻坚基础提供有利支撑。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12

自打做村副书记起,就时刻关注老党员的生活、医保等状况,对于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孙伟利同志尽可能的联系相关部门给予解决一切。倾听老辈党员当年的奋斗事迹,鼓励他们要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好好生活,并配合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给一些老辈党员送去慰问,送去关怀。老一辈党员常常感叹‘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多亏党的领导’。孙伟利同志也时常关注党的政策发展变化,紧跟党的思想路线,积极的投入到党的事业发展当中,并把党的优良传统继承好、发展好。

作为一个普通农村的副书记,孙伟利同志时常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注重体察民情,时时刻刻关注并关心本村的五保,低保户、贫困户的生活状况。有些贫困户的生活条件确实贫困,也经常给他们想想办法,如何提高收入,扶贫办发放的救济款和生活粮油补贴等也及时跟进,深入到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2007年,孙伟利同志了解到烟草能够给生活较为困难的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有些农户怕赚不到钱,他就以身作则带领我村部分村民协商烟草办帮助大家伙种植烟叶,可能由于刚开始种植不了解生产,他就找烟草技术员开办培训帮助大家一起种植烟草,从系苗、开地打龙、浇灌、移植到最后采叶加工生产时时跟进。当时流出一句话‘种烟有不懂的找孙伟利’。为了种烟能够有效的生产,帮助烟农打烟井,从选址井眼到开工打井都有在现在视察,经常起早贪晚的为烟农帮忙出策出力。建烟楼,修烟草室,也一样找工程队实施建工,经常亲手帮忙搭建。当时有人就问‘你搞这个烟草能行吗,有必要把自己弄这么累吗’,他当时笑着说‘烟草都是考察过的项目,由于比较稀缺,用量大,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我这么累倒是小事,只要大家看见钱了,生活好了,我就心满意足了’,经过连续三年的努力使烟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像有的烟农家里供学生本就入不敷出,但是种这几年烟孩子也考上了大学;

2009年,通过考察蔬菜扣棚项目能够给需要钱的、闲不住的村民带来可靠的经济来源,他就带头扣蔬菜棚,以身作则带领个别有想法种植蔬菜的村民一起工作,并且辅导菜农种植流程,几年下来,副业也收入不菲,加上种植旱田的经济收入,跟着一起干的农户也发起了家,不在像以前穷困潦倒的时候了,要钱没钱;

2016年,随着全球变暖,温度的差异,使我们村少雨干旱,有些庄稼灌不了溉,导致秋收绝收。为了解决农民大地用水问题,镇政府结合行政村的实际情况给各个村出了打抗旱井项目。孙伟利同志作为村副书记坚决落实镇政府的工作帮助村民打抗旱井,亲临现场,测水路,修电基杆,扯电等,以确保村民旱田早点用上水;

2017年年底他组织党员、村民及道路建筑公司‘投资投劳’为我村修建生产路和田间路,2018年5月在村屯内铺设水泥板路,让雨季就泥泞难行的坑路成为历史,通车安全方便;

友情链接